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案(优质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4 05:06:07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案(优质17篇)
时间:2023-12-04 05:06:07     小编:薇儿

教案不仅仅是一份教学计划,更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思考和整理。教案的设计要有创新性和科学性,符合学科特点。在这里,我们为大家分享一些优秀的教案范例,供大家参考。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案篇一

2.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教学重点。

比较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难点。

区分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出示下列各数:5282542。

1.指名学生说出:这些数中,哪些能被2整除,哪些能被3整除,哪些能被5整除.。

(1)较大数是较小数倍数的.。

(2)两个数是互质数的.。

(3)两个数既不互质,较大数又不是较小数倍数的.。

(板书: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的比较)。

二、探究新知.【演示课件“比较”】。

(一)教学例5求28和42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1、学生板演.。

2、整理方法:

求28和42的最大公约数,先用短除形式分解质因数,直到两个商是互质数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乘起来.(板书:把所有的除数乘起来)。

求28和42的最小公倍数,先用短除形式分解质因数,直到两个商是互质数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和商乘起来.(板书:把所有的除数和商乘起来)。

(二)分析对比,寻找异同.。

1、出示下表.。

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相同点。

不同点。

2、分组讨论:

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信息反馈,总结填表.。

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相同点用短除的形式分解质因数,直到两个商是互质数为止.同左。

不同点把所有的除数乘起来.把所有的除数和商乘起来.。

4、针对不同点探究真知.。

(三)反馈练习:

根据短除式,你能很快地说出24和36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吗?

三、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四、随堂练习.【演示课件“比较”】。

1.选择题:根据下面的短除式,选择正确答案.。

(1)18和30的最大公约数是()。

a:2×3=6b:3×5=15c:2×3×3×5=90。

(2)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是()。

a:2×3=6b:2×3×3×5=90c:18×30=540。

2.改错:找出下列各题错在哪里,并说明如何改正.。

(1)。

60和90的最大公约数是2×3=6,

60和90的最小公倍数是2×3×10×15=900.。

(2)。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案篇二

1、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用列举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3、渗透集合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案篇三

该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约数和倍数的意义”、“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最大公约数”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对前面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又是学生学习“通分”所必不可少的知识基础。因而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本册教材的核心内容。本课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借鉴前面的学习方法学习后面的内容是本课设计中很重要的一个教学特色,这样设计不仅使教学变得轻松,而且能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这些学习策略和方法的掌握,对于今后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更为丰富,动手欲较强,学生认识数的概念时更愿意自主参与,自己发现。再者,学生个人的解题能力有限,而小组合作则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通过交流获得数学信息。

(体现多维目标;体现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1)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用列举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3)渗透集合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标准》中的要求,也为了更好的解决教学重、难点,我将本节课设计成寓教于乐的形式,将教学内容融入一环环的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

教学流程。

媒体运用。

任务导学。

明确。

任务。

师:课前我们来做个报数游戏,看谁的反应最快。请两大组的同学参加。

师:请报到3的倍数的同学起立,报到4的倍数的同学起立。你们发现了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起立两次?(因为他们报到的号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4的倍数)是吗?咱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师板书:12、24)。

师:像这些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4的倍数,我们就把这些数叫做3和4的公倍数。(板书:公倍数)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公倍数。

课堂探究。

自主。

学习。

1、出示例1。

师:同学们,仔细读要求,你们认为解决这个问题要注意什么?

生独立思考,领会题意和要求。

出示。

合作。

探究。

2、合作交流,动手操作。

我们每一对同桌都准备了一张方格纸和一些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下面就用这些长方形来代替瓷砖在方格纸上来摆一摆、画一画或直接算一算。

3、汇报交流。

师板书:2的倍数:2、4、6、8、10、12、14……。

3的倍数:3、6、9、12、15、18……。

2和3的公倍数:6、12、24……。

交流。

展示。

(设计意图:这几个问题连环递进,通过第一问使学生理解4只是2的倍数,9只是3的倍数,不论是边长4厘米还是9厘米均不符合题意,从而使学生深刻理解"公"字的含义;通过第二、三问使学生发现能铺成的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是2和3的公倍数,而只要符合这个条件的正方形是有无数个的,从而渗透了数形结合与极限思想。)。

师:是不是只有2和3才有公倍数呢?其你也举个例子里找一找他们的公倍数,有一个要求:看谁能在规定的时间里找到的公倍数最多,用的方法最巧。

汇报交流:

师:请找到最多的同学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介绍给大家。

4、发现特殊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特点。

师让学生举例,然后将学生所举的例子分成了3类。启发学生:我是根据什么标准来分的?你所举的例子属于哪一类?咱们再来看一看,他们的最小公倍数有什么特点?(让举例的学生汇报最小公倍数)。

得出规律:两个数是互质关系的,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就是他们的乘积;

两个数是倍数关系的,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就是较大的那个数。

如果以后让你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你会怎么做?

反馈拓展。

拓展。

提升。

13和2()1000和25()。

18和6()8和9()。

1和12()9和15()。

2、师:运用公倍数的知识,可以解决许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一天周老师和一位乐清的同学在温州参加完同学会之后,第二天要赶回来上班,从温州新南站我们了解到以下一些信息:

师:为了能同时出发,你认为周老师该选择哪些时间出发?

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评价。

检测。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案篇四

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罗老师执教的这节《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就是很好地采用了适合这节课本身又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方式,是在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发现、归纳的基础上认识并建立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概念的。整节课给人以清新、流畅之感,纵观这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吸引我的亮点:

1、故事导入,生动有趣,意义深远。

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更为丰富,课标要求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中建立概念。本节课罗老师采用了一个渔夫打鱼的故事导入,此材料不仅紧贴课堂所要教学的主题,又使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且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解决故事中的问题,让学生经历概念的揭示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

2、讲练结合,层次分明,形式多样。

罗老师十分注重讲练结合及前后知识的整合。练习中有一般基础题,有求一定范围内的两数的公倍数,还有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判断2和3、2和5、3和5这些特征明显的两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学生在练习中获得对新知的巩固和强化,同时也巩固了已有的知识,加强了数学知识的联系性。练习时,罗老师不仅关注学生会不会做,更重要的是关注怎么做,当学生反馈时,注重让学生自己来讲讲思考过程,暴露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3、精彩课件,美丽清新,实用有效。

罗老师这节课还有一个亮点就是她采用的是flash课件,较一般的幻灯片课件要清新、漂亮。漂亮的课件不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也将我们听课教师的目光牢牢锁住。并不是华而不实,罗老师的这套课件对完成这堂课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许多地方通过动态演示显得更清楚明了。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如:同类型教学出现次数过多,像是在教学并概括出4的倍数还有很多可用省略号表示后,6的倍数还在叫生一一列举,难免给人啰嗦之感;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表述是否完整的关注还需加强,有生在回答2和3的公倍数有哪些这句话还能理解成什么问题时说道“能被2、3整除的数”,其实准确的描述应是能同时被2、3整除的数;另外,我觉得本课设计的联系量还不够大,可适当再增加一些。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案篇五

3、写出下列各组的最大公因数。

3和74和69和1812和30。

引出新课。

二、师生共研。

以4和6这组数为例,就在50以内数表中找一找。你发现了什么?

(1)4的倍数:4、8、12、13、20、24、28、32、36、40、44、48。

(2)6的倍数:6、12、18、24、30、36、42、48。

(3)两个都有的:12、24、36、48。

(1)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探讨,看看如何用短除法来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再交流。

(2)反馈时围饶着以下几个方面交流:

短除式中除数是2的什么数?

为什么在得出商2和3时不再往下除?

(3)师生共同探究与交流。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找一找,再用另一种验证。

重点反馈短除法。

3、探究特殊关系的两数怎样确定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

思考后交流自己的发现。

三、全课总结。

1、这节课我们交的新朋友是什么?你现在对它知道多少?

(1)先定关系。

(2)确定用什么方法找。

3、有什么问题或发现?

四、布置作业:

2、3、4、5。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案篇六

该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约数和倍数的意义”、“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最大公约数”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对前面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又是学生学习“通分”所必不可少的知识基础。因而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本册教材的核心内容。本课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借鉴前面的学习方法学习后面的内容是本课设计中很重要的一个教学特色,这样设计不仅使教学变得轻松,而且能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这些学习策略和方法的掌握,对于今后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更为丰富,动手欲较强,学生认识数的概念时更愿意自主参与,自己发现。再者,学生个人的解题能力有限,而小组合作则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通过交流获得数学信息。

(体现多维目标;体现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1)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用列举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3)渗透集合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重点:

难点:

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标准》中的要求,也为了更好的解决教学重、难点,我将本节课设计成寓教于乐的形式,将教学内容融入一环环的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

媒体运用。

任务导学。

明确。

任务。

师:课前我们来做个报数游戏,看谁的反应最快。请两大组的同学参加。

师:请报到3的倍数的同学起立,报到4的倍数的同学起立。你们发现了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起立两次?(因为他们报到的号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4的倍数)是吗?咱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师板书:12、24)。

师:像这些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4的倍数,我们就把这些数叫做3和4的公倍数。(板书:公倍数)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公倍数。

课堂探究。

自主。

学习。

1、出示例1。

师:同学们,仔细读要求,你们认为解决这个问题要注意什么?

生独立思考,领会题意和要求。

出示。

合作。

探究。

2、合作交流,动手操作。

我们每一对同桌都准备了一张方格纸和一些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下面就用这些长方形来代替瓷砖在方格纸上来摆一摆、画一画或直接算一算。

3、汇报交流。

师板书:2的倍数:2、4、6、8、10、12、14……。

3的倍数:3、6、9、12、15、18……。

2和3的公倍数:6、12、24……。

交流。

展示。

4、明确意义。

(设计意图:这几个问题连环递进,通过第一问使学生理解4只是2的倍数,9只是3的倍数,不论是边长4厘米还是9厘米均不符合题意,从而使学生深刻理解"公"字的含义;通过第二、三问使学生发现能铺成的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是2和3的公倍数,而只要符合这个条件的正方形是有无数个的,从而渗透了数形结合与极限思想。)。

师:是不是只有2和3才有公倍数呢?其你也举个例子里找一找他们的公倍数,有一个要求:看谁能在规定的时间里找到的公倍数最多,用的方法最巧。

汇报交流:

师:请找到最多的'同学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介绍给大家。

师让学生举例,然后将学生所举的例子分成了3类。启发学生:我是根据什么标准来分的?你所举的例子属于哪一类?咱们再来看一看,他们的最小公倍数有什么特点?(让举例的学生汇报最小公倍数)。

得出规律:两个数是互质关系的,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就是他们的乘积;

两个数是倍数关系的,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就是较大的那个数。

如果以后让你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你会怎么做?

反馈拓展。

拓展。

提升。

13和2()1000和25()。

18和6()8和9()。

1和12()9和15()。

2、师:运用公倍数的知识,可以解决许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一天周老师和一位乐清的同学在温州参加完同学会之后,第二天要赶回来上班,从温州新南站我们了解到以下一些信息:

师:为了能同时出发,你认为周老师该选择哪些时间出发?

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案篇七

骆老师能找准学生的知识起点,激活学生的学习经验。创设的情境合理:既能符合儿童心理有趣味,又能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这个活动或游戏隐藏了什么数学问题?能获得什么解决问题策略?每节课,学生都积极动手,主动合作,踊跃交流…。智慧的火花在课堂中不时闪现,愉悦的神情在小脸上洋溢。

xx老师的教学内容是五年级的“最小公倍数”,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智力游戏“动物尾巴重新接回”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寻找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奥秘。课堂围绕主要问题“尾巴重新接回的奥秘到底是什么?”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思考、热烈的讨论。老师以“为什么重新接回的次数就正好是多边形边数的公倍数呢?”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引导学生汇报交流,课堂结束后,学生与现场观众还沉浸在对“奥秘”的进一步思考中。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案篇八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首先,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这节课是以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概念为主的教学,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倍数、因数和公因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了以后学习通分做准备。在生活实际中也存在它自身的的意义和作用。教材的编写意图是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建立概念;用自己想到的方法尝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体现算法的多样化。

其次我谈一下学情,小学生的动手欲望较强,学生认识数的概念时更愿意自主参与,自己发现。但是,学生个人的解题能力有限,因此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通过交流获得数学信息。

根据新课标的.标准,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两个概念的意义。2、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认识过程,体验观察思考,迁移发现,理解运用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探索知识过程的乐趣,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

教学重点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教学难点掌握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慧:差的教师只会奉送真理,好的教师则教给学生如何发现真理。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动手操作法、分析归纳法、合作探究法。

下面,主要谈谈对本课教学过程的设计。

并向同学们解释正好铺满的意思就是无空隙,不重叠,

学生通过思考及同桌交流以后能够答出如果正方形边长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时,这个正方形就可以被正好铺满,否则就不能。这时我就顺势总结:像6、12、这些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公倍数。这样做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接下来进入的是讲授新课部分,在这一部分我主要设计两个环节:

第一环节:归纳总结出公倍数的概念,针对导入时的情景,继续向学生提问: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还能够正好铺满哪些正方形纸片。这个问题比较简单同学们能够容易得出答案。通过这个实例让同学来总结归纳概括出公倍数的概念。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这也是新课标理论所要求的。

接下来进入第二环节:合作探究环节。

在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寻找两个数的公倍数的方法,这样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把全班同学分成三个学习小组,以小组学习的方式思考并回答问题:找一找6和9的公倍数有哪些?其中最小的公倍数是几?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派代表来和大家分享他们的成果。在讨论过程中,我会巡视,时刻注意其讨论动向,也会时不时加入他们的讨论当中。

通过讨论之后,学生得出找公倍数的方法可能有以下几种:

第一组:依次分别列举6和9的倍数。先依次列举6的倍数和9的倍数,圈出它们公有的倍数,这样就找到了6和9的公倍数是18、36、54等,其中最小的一个18就是6和9的最小公倍数。(板书)。

第二组:只依次列举6的倍数,再从6的倍数中圈出9的倍数,圈出的这些数就是6和9的公倍数。

第三组:只依次列举9的倍数,再从9的倍数中圈出6的倍数,圈出的这些数就是6和9的公倍数。

最后教师和同学们一起总结:找这两个数的公倍数可以先分别有序列举两个数的倍数,再找出两个数公有的倍数。也可以先列举其中一个数的倍数,再从中找出另一个数的倍数。

接下来进入的是巩固练习环节,为了加深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认识,给出集合图,让学生把50以内6和8的倍数、公倍数分别填在下面的圈里,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作,其它同学在自己练习本上作。作完以后学生互评。

最后是小结、拓展延伸环节。

通过提问: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伴随着同学们的回答结束今天的课程。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案篇九

1.使学生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激情导课。

1、师:同学们,看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最小公倍数)。

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倍数)。

2、师:(出示课件)谁会求这俩个数的倍数?有了这个知识做铺垫,相信我们这节课一定会学的很轻松。

3、(出示目标)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请同学们默读一遍,并牢牢的记住它。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

要求:先独立思考,不会的小组商量。

提示:每4天休息一天就是工作3天休息一天,每6天休息一天就是工作5天休息一天。

教师巡视学习情况。

1、师:他们可选那几日外出?(12、24)。

你是怎样选出来的?根据回答板书;

妈妈的休息日:481216202428----4的倍数。

爸爸的休息日:612182430-----6的倍数。

共同的休息日:1224-----4和6的公倍数。

还可以用集合图来表示,

2、仔细观察两组数据有什么特征?

3、再次强调4的公倍数就是妈妈的`休息日。

6的公倍数就是爸爸的休息日。

4和6的公倍数就是爸爸和妈妈的共同休息日。

4、最近是哪一天?12。

12也是这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叫做最小公倍数。

5、集合图还可以这样表示出示课件。

问:和前面的图有什么不同?中间的部分表示什么?(重合的、公共的)。

你会填吗?把刚才的数据填在这个表里,中间填?两旁呢?

这样我们可以一眼看出4和6的公倍数是12、24.

6、谁能用一句话说说什么是公倍数?什么是最小公倍数?

7、89页做一做。

任务二。

一、任务呈现。

2、想一想。

1.你还能想出几种求法?

2.公倍数有多少个?你能找出最大的公倍数吗?

二、自主学习。

三、展示交流。

1、把不同求法板书。

2、交流以上三个问题。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

求下列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要求5分钟)。

2和74和8。

3和56和15。

2、结果反馈。

一次正确5分,自己改正4分,帮助改正3分,

3、反思总结谈谈收获和不足。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案篇十

1、师:同学们,看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最小公倍数)。

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倍数)。

2、师:(出示课件)谁会求这俩个数的倍数?有了这个知识做铺垫,相信我们这节课一定会学的很轻松。

3、(出示目标)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请同学们默读一遍,并牢牢的记住它。

民主导学。

任务??

任务呈现。

要求:先独立思考,不会的小组商量。

提示:每4天休息一天就是工作3天休息一天,每6天休息一天就是工作5天休息一天。

自主学习。

教师巡视学习情况。

展示交流。

1、师:他们可选那几日外出?(12、24)。

你是怎样选出来的?根据回答板书;

妈妈的休息日:481216202428----4的倍数。

爸爸的休息日:612182430-----6的倍数。

共同的休息日:1224-----4和6的公倍数。

还可以用集合图来表示,

2、仔细观察两组数据有什么特征?

3、再次强调4的公倍数就是妈妈的休息日。

4和6的公倍数就是爸爸和妈妈的共同休息日。

4、最近是哪一天?12。

5、集合图还可以这样表示出示课件。

问:和前面的图有什么不同?中间的部分表示什么?(重合的、公共的)。

你会填吗?把刚才的数据填在这个表里,中间填?两旁呢?

这样我们可以一眼看出4和6的公倍数是12、24.

7、89页做一做。

任务二。

任务呈现。

2、想一想。

你还能想出几种求法?

公倍数有多少个?你能找出最大的公倍数吗?

自主学习。

展示交流。

1、把不同求法板书。

2、交流以上三个问题。

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

求下列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要求5分钟)。

2和74和8。

3和56和15。

2、结果反馈。

一次正确5分,自己改正4分,帮助改正3分,

3、反思总结谈谈收获和不足。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案篇十一

“探讨求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同时又是难点,但学生思维活跃,情绪高昂,不时有惊人的发现。教师是如何使这节枯燥的数学课变得生动有趣呢?我想主要是实现以下“四化”:

1、探索自主化。学生只有感觉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被当作灌输的容器,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最小公倍数的求法很多,而且利用短除法与分解质因数的方法算理很难理解。教师直接把这一问题抛给学生,这样,不同的学生就会有不同的想法,教师却从不给出结论性的评价,而是始终鼓励他们大胆猜测验证,互相补充说明,学生真正投入探究学习的氛围中,体验着学习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2、教学情感化。积极的学习情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不竭动力。教师不仅具有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善于发现学生发言中的优点,更善于把这种发现转化为对学生的鼓励赏识,这样学生感觉到自己的探究,自己的发现被关注,被赏识,才会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情感。

3、师生平等化。教师只是先生―先于学生生成知识,因此教师要蹲下来看学生,与学生处在同一互动平台,共同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在平等的氛围下学生才敢于主动的'表达自己的发现,教师也才会不断的根据学生的发现调整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助手。

4、评价多元化。学生自评利于学生反思元认知,学生互评利于学生拓展思维,因此学生能评价的教师决不越俎代庖,但学生评价有时会片面、肤浅甚至偏激。这时又要充分发挥教师评价的重要作用,使学生的探究学习始终围绕着有价值的问题展开。这节课教师正式调动多种评价手段,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参与者、反思者。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案篇十二

师:课前我们来做个报数游戏,看谁的反应最快。请两大组的同学参加。

师:请报到3的倍数的同学起立,报到4的倍数的同学起立。你们发现了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起立两次?(因为他们报到的号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4的倍数)是吗?咱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师板书:12、24)。

师:像这些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4的倍数,我们就把这些数叫做3和4的公倍数。(板书:公倍数)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公倍数。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案篇十三

教学实录:

学生思考后回答。

生:能铺满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因为边长6的正方形面积是36平方厘米,长方形面积是6平方厘米,36÷6=6个,用6个正好铺满。

师:那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为什么不能正好铺满?

学生沉默。

师:我们接着他刚才的想法往下想。

生:正方形面积64平方厘米,64÷6=10……4,还多4平方厘米。

师:好的,还有别的想法吗?

学生沉默,教师引导。

师:我们一起来想想这6个长方形怎么铺,正好铺满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

生:每排2个,摆3排。

生:6÷3=2个,6÷2=3个。

生:12、18、24、36……。

师:这些数有什么特点?

师揭题。像6、12、18、24、36……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它们是2和3的公倍数。现在再来说说为什么能正好铺满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而不能铺满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

生:6是2和3的公倍数,8是2的倍数但不是3的倍数。(师:所以……)8不是2和3的公倍数。

师:找出6和9的公倍数有哪些?

学生独立思考如何找公倍数,学生交流。

生:6和9的公倍数有18、36、54、72……。

师:你是怎么找的?

生:先找18,再十位上加2,个位上加2……。

师:这方法是能找出公倍数来,可总觉得不太保险,会不会有遗漏,有没有其他方法了。

生:找出6和9的倍数,再从中找出一样的。

师生共同找,(略)。

师:这方法是保险了,但有点烦,有简单点的方法了吗?

学生思考。

生:找9的倍数,再从中找出6的倍数,因为先找6的倍数的话,比如第一个是6,比9小,肯定不是9的倍数。

师:大家觉得这方法怎样。老师觉得至少有两个优点,第一,比刚才的方法简单了,而且不会遗漏。第二,大家想,在一定的范围里,9的倍数可定比6的倍数要…(少)这样,考虑的数也就……(少)。

师生一起找,先找9的倍数再找6的倍数。

生:还有方法,先找9的倍数,第一个是9,第二个是18,18是6和9的最小公倍数,那么以后的公倍数就只要依次加18.

师:哦。那我们来一起试试看。

三.教学韦恩图(略)。

教后反思:

本课教学中,除了开始部分由于教学准备不足,学生思维有点跟不上外,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能有效的引导学生围绕着为什么能铺满,还能铺满边长几厘米的正方形,丰富学生对公倍数的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公倍数的意义。能围绕着找公倍数的方法展开方法优劣的比较,让学生从中较为主动地自主学习有关公倍数的一系列知识点。本课上完后的体会是:一是教师的问题不宜过多,要有重点的设置几个即可,有益于学生在课堂学习总思维的连贯性和思考的深度。二是备课除了思路清晰外,一些细小的地方还应完善做得充分点。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案篇十四

教学目标:

2、会用不同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例举法、分解质因数、短除法)。

4、培养学生观察、迁移、概括的能力和主动探求新知的能力。

5、经历探求新知的过程,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快乐。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必须包含它们的公有质因数以及它们各自独有的质因数。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说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约数:

4和918和2413和3910和12。

2、我们学习了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的那些知识?

我们主要是从它们的含义、方法、特殊关系来进行探讨的。(板书)。

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都有哪些方法?(板书:例举法、分解质因数、短除法)。

3、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两个数倍数之间的关系。

二、探求新知。

通过大家的自学,你认为这节课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研究比较合理?

我们试着从这三方面来进行研究。

1、研究含义。根据你的理解,说说什么是公倍数?什么是最小公倍数?还有其他理解吗?下面我们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进一步理解。

练习:3的倍数有:

5的倍数有:

6和9公有的倍数。

2、我们已经了解了什么是最小公倍数,那么怎样求最小公倍数呢?

以30和40这两数为例。说说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求他们的最小公倍数?

(集体练习,指名板演。)。

(1)交流反馈例举法。

(2)交流反馈分解质因数法。

练习:

30和40的最小公倍数是()m和n的最小公倍数是()。

(3)为了简便,通常求最小公倍数用短除法。你是怎样理解这个短除算式的?

分别提问:各个数表示什么意思?怎样用短除法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对于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你还有不理解或者还有什么建议?

小结:我们根据题目的难易,有时需要灵活的方法。

20和307和95和86和123和24。

交流反馈:

3、互质关系倍数关系(板书)。

看书,我们的结论和书上的一样吗?

三、练习反馈。

13、2、4、15、18、6、100、25、9、1、12。

2、判断:

(1)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大于这两个数。()。

3、应用。

有一袋果糖,无论分6人,还是分5人,都正好分完,这袋果糖至少有多少粒?

四、总结评价。

通过自学和交流反馈,你有什么收获?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案篇十五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倍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并能理解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能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2,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4,培养学生良好的的学习习惯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每周的七天中,你最喜欢哪一天老师最喜欢的是星期五,因为一周就要结束了,在这一周中认认真真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心里是充实的,是踏实的,接下来的两天就要休息了,心里又是轻松的.

在生活原型中丰富表象.

导入话题.

出示四月份的日历表.

先指名找出妈妈的前4个休息日,再引导学生观察休息日形成的数列有什么规律.

学生回答,引导学生用乘法规律继续找明明妈妈的休息日.(板书:妈妈的休息日:3,6,9,12,15,18,21,24,27,30)。

4,用同样的方法找出明明爸爸的休息日.(板书:爸爸的休息日:5,10,15,20,25,30)。

5,找出两人共同的休息日.

从生活原型中抽象数学知识.

把妈妈的的日进行抽象.

再回忆妈妈的休息日是怎样找的,从而得出妈妈的休息日是3的倍数.将板书中的"妈妈的休息日"替换为"3的倍数".

指名说3的倍数还有谁有多少在板书上添加省略号.

同理把爸爸的休息日进行抽象.

指名说说3的倍数和5的倍数之间的联系,从而引出公倍数,再让学生举例说明它们的公倍数有多少(板书:3和5的公倍数:15,30…)。

把板书知识用下图表示:。

3,6,9,12,15,305,10,20,。

18,21,24,…25…。

27…。

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出示:。

这些同学至少有多少人。

做前分析题意:6有一组正好分完,说明总人数是6的倍数;8人一组正好分完,说明总人数是8的倍数.因此,总人数是6和8的公倍数.又因为问的是至少有多少人,所以要找出6和8的最小公倍数.

学生试找,并把找的方法写下来.

学生自学课本上的方法.

师介绍课本上的方法,注意:把每种方法的操作过程讲清,把几种方法进行比较.

2,出示:。

学生试做.

如有难度,结合图示讲解.

每个学生任意写两个数,找它们是否有公倍数.

反馈总结:每两个数都有公倍数.

全课小结.

每两个数都有公倍数,并且这些公倍数里面还有很多奥秘,以后我们再来探索.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倍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并能理解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能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2,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4,培养学生良好的的学习习惯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每周的七天中,你最喜欢哪一天老师最喜欢的是星期五,因为一周就要结束了,在这一周中认认真真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心里是充实的,是踏实的,接下来的两天就要休息了,心里又是轻松的.

在生活原型中丰富表象.

导入话题.

出示四月份的日历表.

先指名找出妈妈的前4个休息日,再引导学生观察休息日形成的数列有什么规律.

学生回答,引导学生用乘法规律继续找明明妈妈的休息日.(板书:妈妈的休息日:3,6,9,12,15,18,21,24,27,30)。

4,用同样的方法找出明明爸爸的休息日.(板书:爸爸的休息日:5,10,15,20,25,30)。

5,找出两人共同的休息日.

从生活原型中抽象数学知识.

把妈妈的的日进行抽象.

再回忆妈妈的休息日是怎样找的,从而得出妈妈的休息日是3的倍数.将板书中的"妈妈的休息日"替换为"3的倍数".

指名说3的倍数还有谁有多少在板书上添加省略号.

同理把爸爸的休息日进行抽象.

指名说说3的倍数和5的倍数之间的联系,从而引出公倍数,再让学生举例说明它们的公倍数有多少(板书:3和5的公倍数:15,30…)。

把板书知识用下图表示:。

3,6,9,12,15,305,10,20,。

18,21,24,…25…。

27…。

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出示:。

这些同学至少有多少人。

做前分析题意:6有一组正好分完,说明总人数是6的倍数;8人一组正好分完,说明总人数是8的倍数.因此,总人数是6和8的公倍数.又因为问的是至少有多少人,所以要找出6和8的最小公倍数.

学生试找,并把找的方法写下来.

学生自学课本上的方法.

师介绍课本上的方法,注意:把每种方法的操作过程讲清,把几种方法进行比较.

每个学生任意写两个数,找它们是否有公倍数.

反馈总结:每两个数都有公倍数.

全课小结.

每两个数都有公倍数,并且这些公倍数里面还有很多奥秘,以后我们再来探索.

3的倍数。

5的倍数。

3的倍数。

5的倍数。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案篇十六

教学目标: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应用,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渗透集合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课前谈话:做游戏,猜年龄,生日,暑假活动情况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要找出两人正好一起休息的日子,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在月历本上找。

师:请同学们在月历卡上找出小强休息的日子,画上圆圈,找出小红休息的日子,画上三角形。

教师板书:小强小红。

请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写上日期数。

师:(观察)从小强的休息日和小红的休息日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他们共同的休息日是12,24,(学生回答后,教师圈出来,然后板书:共同的休息日是12,24,)。

师:其中最早的共同休息日是什么时候?12。

教师板书:最早的共同休息日:12。

师:从数学的角度看,4的倍数还有吗?写得完吗?添上省略号。

师:找他们共同的休息日就是找什么?板书:4和6的公倍数。

师:找他们最早的共同休息日就是找什么?板书:4和6的最小公倍数。

师:4和6的公倍数还有吗?

生:36,48……。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用最小公倍数12乘以3,乘以4就可以知道了。

师:真是好办法!看来通过最小公倍数12乘以1,2,3,4就可以知道4和6的公倍数。

师:我们还可以这样来表示4的倍数、6的倍数。

师:从这里你能找出哪几个数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吗?

生:12、24、36……。

师:那你觉得怎样表示更好呢?

生:移过来,中间写12、24、36……。

师:好的,那我们就把它们移一移。(教师课件演示)。

师:现在你能说说你对这个集合图的理解吗?

师:观察板书:你还能说说倍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之间的关系吗?

三、尝试应用,方法提炼。

有一些同学做早操,排6人一排、9人一排,都没有剩余。

如果学生的人数在40人以内,可能是多少人?

反馈,你是怎么想的?

师:想想看,还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呢?

师:可以通过给大数翻倍的方法。

这些方法实际都是属于列举法,在解决问题时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四、巩固练习、总结提升。

6和89和12。

2、猜生日。

师:顾老师生日的月份数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你认为顾老师出生在几月份?

师:为什么不是20呢?

生:一年不可能有20个月。

师:看来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要联系实际。

师:你是怎么想的?

3、铺墙砖。

生1:我认为边长可能是6分米,因为6是长3的倍数,也是宽2的倍数。

生2:我认为边长可能是12分米,因为12是长3的倍数,也是宽2的倍数。

生3:我认为边长可能是18分米,因为18是长3的倍数,也是宽2的倍数。

师:哦,6,12,18,看来你们铺成正方形的边长既是的长的倍数,又是宽的倍数。

师:那么,铺成边长是8分米正方形行吗?为什么?

生:不行,8是宽的倍数,但不是长的倍数。8÷3=2……2。

师:哦,那么边长是9分米的正方形一定行的了,9÷3=3。

生:不行,9是长的倍数,但不是宽的倍数。9÷4=2……1。

师:那么,正方形的边长还有可能是几?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口说无凭,你能拿出更有力的手段来说服大家吗?

学生图示。

师:哦,画图也是个好办法!

师:边长是6、12、18分米……的正方形正好是3和2的倍数,而6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6、12、18不仅是3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6、12、18是3和2的公倍数)。

师:哇!原来墙上也隐藏着丰富的数学知识,希望同学们能做个有心人,发现更多的数学问题。

五、全课小结。

说说你的收获?对自己的评价,对老师的评价。

六、机动。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案篇十七

1、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和它们的公倍数。

2、使学生学会用列举的方法找到10以内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简捷的方法,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17928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