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种眼光的教育论文(热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4 06:14:10
换一种眼光的教育论文(热门15篇)
时间:2023-12-04 06:14:10     小编:HT书生

美丽的自然风光使人心旷神怡,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之处。总结时可以运用一些统计数据或图表,更直观地展示自己的成果。希望通过阅读这些总结范文,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和启示。

换一种眼光的教育论文篇一

在幼儿园中,有的老师总喜欢安稳一点的孩子,因为这样的孩子听话好管教,让老师省心,也总能淘得不少老师们的喜爱。而对于那些过于“活泼、爱动”的幼儿,则往往因为其“调皮、惹事”,久而久之,则可能得到“另眼相待”的“特殊待遇”。

但我觉得,对待那些过于“活泼、爱动”的幼儿,需要老师行使有别于一般幼儿的教育和教导方法,找准切入点,通过意识引导而使其行为上产生循序渐进的转化,逐步改变其过于“活泼、爱动”的习惯,使其容入班级整体活动之中去。我带的小朋友中就有这么几位,他们不仅活泼爱动,而且常常给老师制造些小的“恶作剧”。比如,在大家一起游戏时,他们往往趁老师不注意就会掉头大窜,让老师追来追去,累得老师气喘吁吁;教育活动中有时他们会钻到桌子底下与你玩“捉迷藏”;可能由于他们的过分爱动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在班级里已经小有名气。这些孩子往往会让老师很头疼。

如何教育这样的“自由人”呢?我的切入点是——找优点,并使其发扬光大。根据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这样的很聪明,反应能力强。有时老师在门外回教室时,外面的老师会轻轻敲门或向里招招手,示意小朋友过来开门,大多的孩子猜不透老师的心思,可班上那几位所谓的“自由人”几次急匆匆地跑过来,给老师打开门,这时我便过去亲他们一口,或者抱他们一下,并伸出大拇指以示鼓励,让他感受到跑过去做了一件正确的事,老师就会喜欢我!

我还发现他们几个总是在一起玩,虽然经常传出他们相互打报告的声音:“老师,他打我”“他也打我”但在我的冷处理之后一分钟不到就又玩在一起了。在生活中,他们走时打抱不平,每次看到其他哪个小朋友受欺负了,他们就会“武力解救”那些被欺负的小朋友。如果不仔细观察的话,他们少不了又要受批评了。这就是他们,聪明的有点调皮。一次次的观察,一次次的发现,让我对他们有了新的了解,一次次地鼓励给了他自们信,使其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使他产生了更多的积极行为,并为其带来了更多的成功体验。这段时间,他们的进步可不小,再也不跑出去让老师追来追去;教学活动时也能认真倾听,积极回答问题了。今天的公开课上也出现了他们的身影和优秀的表现。

记得一位专家曾这样讲过:“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及独特价值,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自信心,使美好的教育得以独特发展。”

换一种目光看孩子,换一种方式给孩子沟通,将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信你也试试看!

换一种眼光的教育论文篇二

如果,你一直用一种眼光来看世界,那么世界有时并不美好,但是如果你换一种眼光,那么你就会发现,曾经,那些不美好的东西是有多美,有多丰富。

杨是一个风风火火的人,头发乱糟糟的,性子急,记性差。但是换一种眼光,你就能发现他也有很多优点。

认真严肃的性格。

我刚刚和杨认识不久时,就体会到了他风风火火的一面。记得一次考试,杨着急的问我有没有橡皮,我一边说有一边慢慢地从文具盒里拿出橡皮。可是,杨太着急了,一把从我的手中抢来橡皮,用力地擦着他的卷子,用完后,他把橡皮扔在了我的桌上,一句感谢的话都没有说,就去写他的卷子了。

虽然杨是个风风火火的人,但是不难看出他对考试的认真严肃。

乐于助人的'品德。

三年级时,因为数学知识渐渐地开始变难。所以我慢慢的有一些跟不上了。一次考试下来,我拿到试卷,一看试卷上鲜红的数字,让我脸红的不行。杨可能是注意到了。下课后,他来问我成绩,我结结巴巴的说出分数时,心里忐忑不安的想杨会不会笑话我。可是杨没有笑,而是一脸认真的看着我,说到:“你有那些题不懂,我给你讲。”“不……不用了,”我的脸更红了。“给我说嘛,我们是朋友。”杨说。我给他说了我不会的题,他就认真地为我讲题,一直把我讲懂了为止。

从这一刻开始我就知道杨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

善良美好的心灵。

那一天放学后,我和他同路,就一起回家。在路上,一位老爷爷正在卖艺,他的脚边只有一个生锈的铁碗和几张零碎的钱。杨见了,忙从自己的书包中拿出了他所有的零花钱,全部放在了老爷爷的碗中。老爷爷看到了,对杨说:“谢谢你,小朋友。”“不用,不用……”杨的脸红了。我的脸也红了,我也急忙从书包里拿出钱放在老爷爷的碗中,杨高兴的笑了。

杨的性子急,做事风风火火,但是只要换一种眼光去看,就能发现他认真严肃,乐于助人,善良美好。他的品德、心灵如同一颗星星,一直在我心中闪烁。

换一种眼光的教育论文篇三

这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罗丹。

一堆本来可以造就成不朽的艺术品的树根,被木匠认为“没用”而抛弃了。木匠上山,选的是“可用”之材,要么作柱,要么作栋,再不当用,也要作椽。这堆奇形怪状的树根做得了这些吗?做不了。难怪木匠要叹息“没用”而离它们远去。

作为木匠,他衡量木头是否有用的标准就是“实用”。其实,只要我们把视野稍微扩大一些,便可发现,像木匠这样用“实用”的眼光来看待事物的人还不在少数。找对象首先看他(她)家是否有钱,评判学生首先看他的考试分数多少,结交朋友首先看他(她)是否有利用价值……市场经济体制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使人们形成了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观念。

我们是唯物主义者。我们承认人要生存,首先要解决衣食住行方面的问题。讲究一点实用,追求一点功利,本也无可厚非。但我们的目光不能只盯在“实用”和“功利”上。人为万物之灵,理应有除物欲之外的更高层次的追求。除了“实用”的眼光外,我们还要有审美的眼光。

用审美的眼光去看这个世界,可以发现许多美的东西,可以造就许多可造之才。根雕艺术家用审美的.眼光发现了树根身上的美,把它们雕刻成了非常有价值的艺术品;钟子期用审美的耳朵听出了俞伯牙演奏的乐曲中的美,两人成了“高山流水”的知音;蔡元培用审美的眼光发现了行伍出身的沈从文文才的美,使沈从文成了北大著名的教授。

一堆树根在根雕艺术家的手里成了有价值的艺术品,一匹平常的马在伯乐眼里成了千里马,一块石头在天文学家眼里成了陨石,这一切都因为发现者用的是“审美”的眼光,而不是世俗的“实用”的眼光。

给我,给我一双审美的“慧眼”吧!为了奇形怪状的树根不被抛弃,为了千里马不“骈死于奴隶人之手”,为了这世界上的美不再被埋没。

换一种眼光的教育论文篇四

黑蓝色覆盖的夜空下,少年感觉风像野孩子似的东奔西跑,冷不丁露出尖尖的牙齿,重重地咬他脸蛋一口,或大摇大摆地撞个满怀。他顾不得“咬撞”之痛,急急忙忙伸出双手却没能扶住这冒失的家伙。风又调皮地呼啸而去,留下火车鸣笛疾驶过后的“呜呜”响声,在耳畔飘来荡去。

父亲说,岛很大,四面环水,通往岛上的路是乘船。

船,那是一条多大的船,能迎风破浪吗?浪花飞溅到船头,打在甲板上,碎成一颗颗发亮的珠子,滚来滚去。少年如此一想就来劲了。他在山里生,山里长,对父亲描述的这片大水有着天生的好奇。他那点偷偷学会的狗刨式,能在这不着边际的湖水中横冲直撞吗?闭上眼睛,往水里一跳,仿佛他就成了游泳健将,细长的手臂把水波划出一条条漂亮弧线。

夜船开的时间不短了,仍然是在一团墨黑中行进,船尾驾驶舱挂着一盏汽油灯,光亮如豆,随时要被风吹灭的样子。距离的遥远让少年心里摇荡着焦躁,像远处听得到的水声,水声摇曳多姿,引人联想,可看不见。在他和水之间,一块巨大的幕布遮挡得严严实实。

一大清早从大山出发,到县城再换大巴,山路转省道,跑了十来个小时,乘客大包小包,货物架、过道、座椅下堆得满满的,双脚像陷进泥淖中,动弹不得。大家都是从山里出来割芦苇的,有邻村也有本村的,出来一趟不容易,恨不得把家也搬着走。

少年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见识平原上的景物,没有峰峦叠嶂的遮挡,能望见远处高高矮矮的房子、葱葱郁郁的大树、成片的稻田和甲壳虫般爬行的汽车,还有高耸的通讯塔和绵延的高压线。这些景致跟着他们一起跑,但一小会儿就被甩得远远的。

不知过了多久,汽车“嘁呀”停下,有人喊一声,“到了!”

那些还在睡梦中颠簸的人纷纷醒来,咿啧啧地议论着外面的天色:“啥时间啦,比山里还黑得早!”然后伸懒腰,打哈欠,站身起立,搬弄东西。车厢顶灯坏了,嗞嗞闪了几下就彻底“歇菜”了。大家只好借着远处晃来的水光,某个人打开手电筒,清理行李,徘徊下车。叽叽喳喳的说话声此起彼伏,车厢像一个大洞,慢慢被掏空。大家作鸟兽散,三三两两,几声招呼,瓮声瓮气或粗野豪放,很快都消失在空旷的夜色里。

少年掮起锅碗瓢盆的行李,磕磕碰碰,哐哐啷啷,循着父亲声音的指引,沿一条不平整的小路往前走。脚下的泥土是软的,风是湿的,冷飕飕地灌进脖子。少年伸出五指,想去捉住那股与山里不同的气息,飘飘荡荡的水的气息。这气息在夜晚被冻成一层薄纱,手指轻碰,哧啦哧啦撕裂,像落满一地的玻璃碎片。父亲很熟悉这里,他当然是来过好多次了,每年到芦苇收割的秋冬时节,父亲都要跟村里人一道,在湖洲驻扎三个月。这三个月,天作被盖地当床,芦苇割完了才回家过年。

湖面一片深沉,船摇摇晃晃,仿佛是行进在一条狭长黑暗没有尽头的甬道。尾舱机器的轰隆声响,打破空气中的凝固滞顿。少年不听父亲的劝阻,站在舱口向夜幕里探望,其实他什么也看不清。

船有时会经过一片光亮,像一个散发光刺的球。这“球”实际上是一条或几条大船聚集在一起,又高大又宽阔,像一座巨型城堡。铁脚架矗立在船上,探照灯光如瀑布般垂落。

“那是挖沙船在作业,湖底的沙子能卖钱,运到城市里盖高楼大厦铺桥梁马路。”父亲说。

“湖底会挖空吗?”少年想起山里的采石场,一个炮眼炸响,火迸石溅,地动山摇,满车满车灰白色的石料运走了,一年半载下来,大半座山挖没了。

“这湖底,恐怕早已经千疮百孔了。”父亲回答。

闪烁的光和刺骨的'风一起荡动,湖仿佛才真正在少年的眼前打开,脚下的波浪变换表情,起伏荡漾。少年心头一颤,“千疮百孔”的湖床会是一副什么模样?像吊挂在老松树上的大蜂窝。有轻微密集恐惧的少年作此对比,立即起了一身鸡皮疙瘩。他又像潜游者看到宽阔水面下的情形,一个个巨洞的上方,急遽的力量卷起漩涡,无数漾动的气泡,碰撞,炸裂,再碰撞,再炸裂。

岛是荒岛。来往的人影比不过天空飞过的雁鸭多,但岛上的芦苇不能不砍。芦苇这种多年生禾本植物,生长在靠近水的潮湿地方,过去在湖区主要是当柴烧,或是编芦席,临时搭个草棚茅屋,涨水时护堤挡浪。等到人们发现它是造纸原料,于是一步登天,身价倍增。乌鸡变凤凰。种芦苇,收芦苇,砍芦苇,运芦苇,卖芦苇。芦苇也就不只是芦苇,可以变钱,变许多别的东西。

从车上到船上,在少年的眼前,芦苇的影子仿佛无处不在,睁开眼、闭上眼,密密麻麻、重重叠叠地压过来。他在离家不远的山谷里,看到过水流之处的石头罅隙间,也零星长一些瘦高瘦高的芦苇,三五枝簇拥在一起,与苍莽大山间的深绿浅绿墨绿碧绿遥相呼应。可洞庭湖的芦苇一眼望不到尽头,白茫茫的,在风中起起伏伏,那是多么壮观的场面,父亲平时有心无心的讲述,让少年更加向往。

动身前夜,父亲在家里边整理行李边跟少年说话。他说:“到了初冬时节,芦苇花絮随风飘扬,种子落地来年春发,算是靠天种靠天收。”

“天种天收?”

“嗯,都不用人打理的,自生自灭,就像山上的草。”父亲说,“后来有了造纸机器,芦苇的纤维含量高,就成了造纸的原料。于是有人承包苇场,雇了壮年劳力,像农民种田一样,开沟滤水,看土施肥,化学除草治虫,人工护青保苗,湖洲滩地上的芦苇也越来越多。”

那些日子,芦苇就跟着少年走走停停。他向小伙伴绘声绘色地说起芦苇荡,是比大山有着更多乐趣和奥秘的地方。

时间在寒风之夜过得很慢,寒意越来越浓,少年不由自主地裹紧身体,船尾马达声时而轰隆,时而歇停,催人昏睡。父亲的喊声,敲醒恍恍惚惚的少年。他抬头张望,这是个什么模样的地方。汽油灯照亮一片模糊的陆地,少年跳下船,踩在一片松软的苇梗上,苇梗下是更松软的淤泥。伴随着脚步的挪动,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

把“家”安在这个陌生的岛上,父亲要盖个什么样的房子呢?少年困意全无,兴奋起来。他抬抬头,天地空旷邈远,没有灯,却有光汇聚过来,是水波的光,倒映在天幕,又晃到湖洲之上。风也变得柔软起来,少年的视线慢慢适应,能依稀辨认近处和稍远地方的事物。这个岛是他将居住的“新家”,真是奇妙。

父亲从行李袋中找出刃口发亮的弯刀,走到附近的芦苇丛中,转眼功夫割倒一片。在父亲的指导下,少年帮着用细麻绳把芦苇结实地打成一捆一捆。父亲说,这是“新家”的大梁,这是“新家”的柱子。打好“地基”,他又像变戏法似地从行李袋中翻出折叠整齐的旧尼龙帆布,摊开在地,风贴着地面吹鼓起帆布,父亲顺势一抖,转眼之间帆布就“盖”成了一间芦苇棚屋。支棚、架床、开窗、开门,这种快捷简易的造房术,让少年对父亲钦佩不已。他听从父亲的吩咐,搬上几捆芦苇压住“墙角”,这样帆布不会随风刮掀。

父亲几乎一夜没睡,他在卧室里“搭”了两张芦苇床,又新盖了一个屋棚当“厨房”,然后把带来的家当一件件摆好,还用芦苇编了两把方凳,一张餐桌。这一切都是在少年睡着以后完成的。少年在梦中回到了老家,梦见自己站在一个小山尖上,看着父亲躬身在弯曲的梯田里劳作,身影越来越小,最后变成一个黑点消失在视野尽头。梦中的少年并不欢喜,风把忧伤吹进他的身体,眼泪不知不觉安静地流淌出来,顺着眼角、耳廓,积洼成耳沟凹处的一汪清池,水波微漾,泛起粼粼光浪。

少年醒来的时候,“新家”被一团明晃晃的天光包裹着,好像这棚屋原本就是一个发光体,向岛上、湖上、天空绽放无尽的光芒。芦苇制作的几样桌椅,散发着植物刚离开大地的清香。掀开帆布门,白得耀眼的光迎面扑来。眼前岛上的景象把少年震惊了。

铺天盖地、茎秆高挺的芦苇,顶着沉甸甸的穗头,随风摆动枝叶,向远方致意。从未见过这么多的芦苇聚集在一起,举手投足,像严格训练的战士。风刮过来,芦苇抱团对峙,站成铜墙铁壁。又终于抵挡不住一波波的猛烈吹袭,芦苇向着同一个方向低头、弯腰,瞬间就要折覆在地。与见过的水稻相比,这些芦苇就是超级巨人,高大、粗壮、招摇,少年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小不点,在这荒岛之上无比孤独、渺小。

少年看到远处芦苇垛惊飞几只白色水鸟,打开翅膀,线条般的身影,越飞越远。他一个激灵,跟着白色鸟飞去的方向,钻进了芦苇深处。秋冬季节的芦苇荡,湖水退去,南来北往的白鹭喜欢在此嬉戏觅食,麋鹿三五一群藏匿其间。修长而饱满的灰白色苇穗,像一支支画笔,日沐金光,夜吸银露,饱蘸天地间的风霜雨雪,在湖洲上涂鸦出一幅绚丽多姿的画卷。挺拔的苇秆,如长剑飘舞的苇叶,被少年的身体碰出哗哗啦啦的响动。他也被芦苇的坚韧撞得摇摇晃晃,像海洋般的苇浪一下就吞没了少年瘦小的身影。

少年几次试图跳起来,像一只鱼儿般跃出水面吐个气泡,但苇浪又高又大,在风中左摇右摆。他的头有些晕眩。走累了,蹲下来,连根拔起一根芦苇,半湿半干的泥土粘附着它十分发达的匍匐根状地下茎。丰水季节芦苇会浸没在水下,久而久之,在芦苇身上留下一道清晰的界限。白的花,绿的叶,黄的秆,顶部苇穗高挑饱满,挺在水面之上的晚生枝叶泛着绿意,剥掉水中泡了几个月的腐枝败叶,能嗅到大地的芬芳气息。

少年掐头去尾,用一截笔直的苇秆拨弄着地上稀疏的草叶。有灰白色的小螺狮壳,螺口沾着泥垢;有边缘残缺的河蚌壳,混杂在光滑的碎卵石间,还发现了几个脏兮兮的空蛋壳,有大有小,淡淡的灰绿色,任人踩踏。少年猜这是鸟蛋,不知是否成功孵出小鸟,或是生命没开始就已终结。

在山里,少年和小伙伴掏鸟窝是把好手。他们眼睛毒,瞄准了刚孵蛋的窝,趁母鸟外出,几个人你抬我爬,身子灵巧,跃上主枝,噌噌噌,又攀到鸟窝边,手伸进去,暖暖茸茸的感觉,喜上眉梢,眼睛笑弯成一轮上弦月。树窝窝里喜鹊居多,偶尔能碰上一两只稀缺的苍头鹰。有的伙伴心狠,要断了鸟父鸟母的念想,一举捣毁鸟窝,一根根长长短短的树枝缤纷散落。觅食回来的鸟找不见窝,自己的儿女也丢了,就绕着山林、村庄没日没夜地叫,大人听见,知道是孩子们的淘气之举,都摇头叹气,丢下一句:“这些鬼崽子。”父亲不许少年掏鸟窝,他只能偷偷去,也不敢带回来,就藏别人家,挖个泥洞,找个草窝,还要去找食,有些鸟体弱,没养多久就死了,他们草草一埋,愁肠寸断,没过几天又玩性大发,去寻找新的猎物。

湖洲上的鸟,多会选偏僻草深之地孵育,这比找树上的鸟窝难多了。要是能在这里寻到一只水鸟,就不会再感到孤独了。少年低头搜寻有没有完整的鸟蛋时,听到隐隐约约传来呼唤自己名字的声音,那是父亲在叫他。他环顾四周,呼喊声像是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这差点让他迷失,找不到回家的路。他找到脚印的方向,赶紧往回跑,哗啦哗啦,身体的碰撞,在芦苇荡里又腾起一股细小的声浪。

少年认真辨认了回去的路,像个侦探一样,察看了脚印,还判断了一下东南西北。但走出芦苇荡的路似乎没有尽头,他莫名地紧张起来。来时并没有走多久,他也就打算试探性地往里走一走,但走着走着就似乎走丢了信心,接着就跑起来。他努力告诉自己,镇定镇定。他也想起父亲从小就告诫过的,凡事遇阻先不要慌乱,冷静下来再想对策。他很快又辨清了几只自己来时的脚印。

清晰的脚印。斜斜浅浅的。少年把脚放进一个,大小刚好,心里悬空的石头在小脚印里稳稳落下。父亲呼唤的声音又飞来了,近在耳畔。

少年如释重负地露出笑容,向“家”跑去。他的心中开始藏着一个秘密,他并不打算把这次短暂的出行告诉父亲。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秘密。少年又无端地笑起来,小脸白里透红,像树上自然成熟、绽裂的石榴。

换一种眼光的教育论文篇五

坐在窗户旁边的我,每天眼睛总不由自主地往窗外看,看到的只不过一片狼籍罢了。不过,有时看来,窗外的环境忽然变得那么美。其实,生活中的事物,换一种眼光看,别有一番风味。

记得当分配到这个“烂”位子时,心里很烦,朝窗外一看,一片荒凉皆入眼:草木萧条、垃圾成山、苍蝇满天飞,只有一个拾荒者在那里“吸取精华”。心中更加烦闷,要这个破窗子干什么?一次次失望之后,便对它产生了极度厌恶。后来,有一次,那是一个晴朗的上午,透过窗户望过去,万里无云,天空白里透着蓝,草木坚强地生长在岸上,正微笑着向我招手,岸上小屋的门口,有两个可笑的小孩在那里玩游戏。哇,真美!我不禁赞叹道。这个窗外的世界原来可以这么美,只是由于自己“心术不正”而放过观赏它反而讨厌它。生活就这样,你换一种眼光去看它,它也会展现它的另一面在你眼前。关键在于你有没有一颗积极进取的心去换一种眼光去看它。换一种眼光看生活,生活更美妙。

曾几何时,我很讨厌妈妈,讨厌妈妈老到学校里来给我“丢人现眼”。于是,我告诫妈妈:以后没有事,你不要到学校来。这以后,生活总算“安定”下来了,我心里也有一种很安全的感觉,我再也没有妈妈给我带来烦恼了。直到有一天,舅舅和舅妈来看表哥(表哥也在我的'学校)。他们谈得那么融洽,有说有笑,一幅似乎我似乎从没体验过的幸福、和谐和自然的画面。我心里好难过,眼睛也不觉地变得湿润起来。显然,他们一家三口没有看见不远处的我。我也开始巴不得妈妈来看我。打那次起,我开始好想妈妈。我真是“世界第一号大笨蛋”,曾经伤害过世界上最慈爱的妈妈。

换一种眼光的教育论文篇六

生活往往是多姿多彩的,换一种眼光,生命更会展现出另一种美。

一道数学题,答案只有一个,但解题方法却是多不胜数.这都是“换一种眼光”的功劳.我们不能只看事物的表面,而忽略它的四周.换一种眼光,我们能得到新的体会;换一种眼光,我们能从平淡中发现新奇.记得苏轼的一句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足以说明“换一种眼光”是能发现事物的独特姿态。

同样的环境,两个沙漠旅行者只剩下半瓶水,其中一人觉得水太少了,另一人却十分欣喜,他觉得拥有半瓶水实在是太幸福了.因为两人不同的眼光,产生了不同的感觉.后者换一种眼光,保持乐观.前者只会想着半瓶水的表面,被陷在烦躁之中.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换一种眼光确实会使自己更快乐.我们把喜怒哀乐都换一种眼光看待,就减少了发脾气的次数,又避免太多快乐,这样一举两得,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得到更多的启示,发掘到更多的新奇.如果每个人都懂得换一种眼光,那么人人都可能在欣赏中走向完美。

换一种眼光,让每个人都能在“在欣赏中走向完美。”众所周知的格兰特将军,最初在世人的眼里,是一个酒鬼,一个整天嗜酒如命的卑俗之人,而总统林肯却以欣赏的眼光,看到了格兰特的果敢、刚毅与豪迈,于是便起用了他,格兰特最终成为一代名将,林肯也因此成就了丰功伟业。试想,如果当初林肯和众人一样,只是以挑剔的眼光去看格兰特“酗酒”这一缺点,不能用欣赏的眼光发现他那高超的军事才能,也许一匹军用的“千里马”将骈死于槽枥间,也许美国将会演绎另一段不同的历史。

可见,抛开别人的缺点看优点是何等的重要!

抛开谢坤山一只眼,一条腿,无双手的缺点,而看到那“台湾口足画家”美誉的灼灼光华,你会收获“在挫折面前,我不去想我失去了什么,我只想我还拥有什么”的坚毅;抛开贝多芬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缺点,而听到那荡人心魄的《命运交响曲》,你会收获“我要扼住生命的咽喉”的执著;抛弃邰丽华失语的缺点,听到“不能正常的言语沟通,但我还是要追求”的铮铮誓言,你会领略到“千手观音”那壮美的心灵舞蹈。

眼光是心灵的窗户,它折射出来的是人性的真、善、美。

站在民族发展的山峰之上,我看到奉献者那无私的眼光。

换一种眼光的教育论文篇七

一次,一位老师在白纸上画了一个黑色圆点,问学生看见了什么,全班同学齐声回答:“一个黑点”老师说:“只说对了极小的一部分,画中最大部分是‘空白’,只见小不见大,就会束缚我们思考力。”顿时,同学们都陷入沉思,是呀!现实中,我们中的许多人只习惯于用一种思维来思考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逆向思维。面对突如来袭的棘手问题,换一种角度来思考,换一种眼光来看,也许成功已离我们不远。

在座的朋友们大概都领教过痛苦的滋味,是的,痛苦的确不好受,好友的分离,学习成绩的下降都可能让人痛苦,甚至沉浸其中难以自拔。那为什么我们不换一种眼光看待痛苦呢?如果那样的话,你会认为痛苦其实是一种精神财富。痛苦是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是一种深沉的情感体验。它随着对幸福的追求而生,又为幸福的获得铺路。尝受过挫折的痛苦,成功后才会倍觉欢欣。我记得有一位名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切痛苦之中都孕育着欢乐。没有痛苦这个台阶;快乐,尤其是激荡人心的幻想,或许永远都不会降临,对于痛苦,很多人都会畏惧,其实大可不必。反而痛苦也孕育着创造,成功,我国不是有句古语:蚌病成珠。价值昂贵的珍珠,恰是牡蛎体内病痛的产物。法国作家福楼拜则说得明确:珍珠是牡蛎生病所结。作者的文笔却是更深沉的痛苦的流露。可见,痛苦是昨天的遗产,同时也是今天的`起点,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就是换一种眼光的结果。

人的一生中充满机遇,充满挑战,碰到不愉快的事情时,应静下心来,换一种眼光看待事物。那么,你也许会发现平凡其实孕育着伟大。无声其实胜有声,在失败后,你会认为老天福人必先以微儆之。总之,你的前方不是山重水利复,而是柳暗花明。

朋友,听我说,“换一种眼光”吧!继续努力地去“拼”,那么你就会创造出自己辉煌的人生。做到了这一点,你便已握住了明天的太阳。

换一种眼光的教育论文篇八

“上帝关上一扇门时,往往会打开另一扇门”。当你遇到前所未有的绝境而毫无办法时,当你遇到难题冥思苦想却又无丝毫头绪时,当你所有希望全部破灭时,朋友,我们何不跳出原有的思维,换一种眼光去看待它们。你会发现,原来这样也是一道风景。

如此一件简单的小事,不也体现了换一种眼光、换一种思维的意义吗?只有我们善于观察,积极思考,所有困难都将被你以不同平常的方法解决。

换一种眼光的教育论文篇九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换一种眼光,山之雄姿,或连绵起伏,或丛峦叠嶂、或秀美挺拔、或险峻雄奇……。静止的山峦尚且能“如此多娇”,那么,面对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世界,我们更需要“换一种眼光”,换一种思维方式,让心灵澄澈、内心祥和。

在日趋功利的社会,很多人把“成败论英雄”作为心中的唯一价值标准。当然,追求成功应该倡导,获得成功更值得颂扬,但失败也并不是那么可怕,不必灰心丧气,更不应因为升学、求职等而放弃美好的生命。殊不知,滚滚长江东逝水,必将“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曹操一代风流,“而今安在哉”;孙权雄踞江东,却“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更有那蜀汉之争,刘邦囊括四海,一统江山;项羽穷途末路,兵败乌江,可谓泾渭分明。然而,历史却给了项羽更多的褒奖,给刘邦“脸厚心黑”的千古非议。所以,当现时结果不尽完美、成功离得太远时,不必彷徨,更不必焦虑,我们不妨换一种眼光,也许就能找到新的希望。

有一个这样的.故事,有一个老太太,大儿子卖草帽,二儿子卖雨伞,天晴时,她很着急,为二儿子担忧;下雨时,她还是很着急,为大儿子发愁,于是终日愁容满面。后来,有人告诉她,你应该高兴,因为天晴时大儿子高兴;下雨时,二儿子生意火爆。简单的话语点拨却折射出生活的哲理——换一种眼光,生活就会充满阳光。

所以,“换一种眼光”,就能够让我们能够在纷繁复杂的情况中找到内心的平衡,能够在多变生活中步履稳重、清醒前行。

然而,放眼光怪陆离的当下,似乎一切都可以在“换一种眼光”中找到正确的注脚。于是乎,许多人尽显“独特眼光”之能事。“高大上”专家们可以信誓旦旦:“袁世凯可以是民族英雄”,“岳飞可以是好战分子”;更有甚者,秦桧可以成为捍卫和平的“民族使者”,李清照可以“好赌好色”;可以为商纣王翻案、为秦二世邀功等等,而芸芸众生则可以视芙蓉姐姐、凤姐为明星,把“宁可在宝马车上哭,也绝不在自行车上笑”奉为圭臬,以致“嫁人就嫁黄世仁”风靡一时。在“换一种眼光”中,居心叵测者可以颠倒黑白、胡言乱语、沽名钓誉;道德低下者可以放纵自我、践踏人性、为所欲为。“换一种眼光”成了美丽的幌子、杂乱的空壳,使大众迷糊,让智者愤怒。

所以,“换一种眼光”,不是绝对的辩证法,更不能用“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来敷衍塞责。我们要擦亮眼睛,让眼光变得锐利,让心灵从而清明。

“换一种眼光”,就可以换一种境界;“换一种眼光”就可以换一袭命运;“换一种眼光”就可以换一种人生。在人生的转折点,在命运的分岔口,我们需要“换一种眼光”,换一种澄澈、睿智而不朦胧的眼光。

换一种眼光的教育论文篇十

人们发现三四岁的'孩子不喜欢呆在商场里。这让人很不解:商场里五颜六色的小玩意儿为什么不能吸引小孩子呢?很多专家进行分析,都无法解释,但有一位儿童心理学家轻而易举地解答了这个问题。他的方法是蹲下来,处在和儿童同样的高度环视四周,结果看到的都是大人的腿。这位儿童心理学家找到了别人找不到的答案,他并不局限于他所谙熟的儿童心理学,而是换了个角度看问题。歌德说:“你要我指点四周风景,首先你要爬上屋顶。”在我看来,无论是爬上屋顶还是蹲在地上,都是突破了以往的局限性,处在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审视事物。当我们置身于某个事件当中时,往往很难着清楚事物的本质,只有超越了先前的境界或是事过境迁之后、才能将事物着清。(初中作文)。

换一种眼光的教育论文篇十一

以前,妹妹总是考100分,爸爸总是奖励她,而我的分数却总是考90几分,虽然我也有奖励,但是我还是很希望可以考到100分的。

这次我又要考试啦,隔壁班的同学已经考了,还说很简单,但是我还是没有什么信心能考好。

今天第二节课连着课间要考数学,我怀着紧张的心情考试,拿到了卷子,看了看,还算不是很难,没有应用题,我的信心一下子提了一点。

做完啦!看了看时间还有20分钟,我便开始仔仔细细的检查着每一道题,特别是最后一题,因为只要错一个,就会被扣掉整道题的分,很悲的!!!我没有丝毫想掉以轻心的念头。

“收卷啦!”老师大声的.说着,我深呼吸了一口气,把所有的祝福都放在卷子上,考完试后,到下午啦,一到班里有位女同学对我说:“心怡你考了110分!”我瞪大了眼睛,半信半疑的说:“你开玩笑吧!那有可能啊!你说100分我都不信”她无奈的回答我:“不行你去看咯!”我听了这句话似乎有点相信了,走到座位上一看,“啊!!!”我大声地叫起来,这可不是被吓到了,而是激动。“你叫哪么大声干嘛,有问题啊!”一位男生对我吼起来,我走到他面前说:“你考了多少分?”“你考了多少分啊?”他骄傲地说,我把卷子往他桌子上一拍,他看了看,不好意思的走了,我同桌来了,他说:“我考了102分你多少啊?”我笑着说:“自己看”,他看完后说了一句话:“啊!早知道我就抄你答案了,居然考了满分。”我嘻嘻的笑着,然后有一位男生把我的试卷抢了过去说:“借来看看。”我还没来得及阻止,结果我们班的同学都拥过去看了,接着一起齐刷刷的转了头说:“你太棒了。”那样的眼光,是赞扬的眼光,那样的眼光,是崇拜的眼光,那样的眼光,是对我另一种看法的眼光。

今天一回家,马上告诉了爸爸、妈妈和妹妹,这次我终于得到了爸爸给我的更大的奖励,这次我终于得到了妈妈更美的赞扬,这次我终于可以在妹妹面前更威风了。

换一种眼光的教育论文篇十二

趴在课桌上写作业的我,此时情绪格外烦躁,一题奥数竟然把我难住了。正当我愁眉不展时,窗外的小鸟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好像在嘲笑我:“活该,活该!”我火冒三丈,拿起手中的笔朝它扔去,小鸟机敏地躲开了,然后飞进来把我桌上弄得一团糟。我真是被它气坏了,嘴里一边不停的喊“小坏蛋”,一边拿起书本挥来挥去,折腾了半天,连一根鸟毛都没碰到,失望至极,只好继续做题。

三十分钟后,我终于把奥数题做出来了,情绪和刚才截然不一样,超兴奋,心里美滋滋的,整理好书本,准备去公园散步。

任何事物如果用另一种眼光去发现,探索,也许会看到另一种美,你的人生也会变得更加精彩。

换一种眼光的教育论文篇十三

世界诚实而公平地存在着,而每个人眼中都有着一个与众不同的“小宇宙”。不同的人在各自的“小宇宙”中发现着不同的色彩,演绎着各自的人生。

烈日,沙漠。两个焦渴疲惫的旅人,取出惟一的水壶,摇摇。一个旅人说:“哎呀,太糟糕了,我们只剩半壶水了!而另一旅人却高兴地说?quot;是吗?真幸运,我们还有半壶水!”其实,人生中的好多事就像那半壶水一样,换个角度,就有了不同的心情、不同的答案。

换个角度,我们要有推翻成见的勇气和别出心裁的智慧。一个普普通通的苹果,所有的人都规规矩矩地纵向剖开,而一个五岁的小女孩却固执地横向切开了,于是,她闪亮的大眼睛发现了苹果里?quot;星星“!这个故事,长久以来一直打动着我的心,吸引着我去思考。

换个角度吧,生命会展现出另一种美。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的.话总是那么经典而耐人寻味。

换一种眼光的教育论文篇十四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换一种眼光,山之雄姿,或连绵起伏,或丛峦叠嶂、或秀美挺拔、或险峻雄奇……。静止的山峦尚且能“如此多娇”,那么,面对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世界,我们更需要“换一种眼光”,换一种思维方式,让心灵澄澈、内心祥和。

在日趋功利的社会,很多人把“成败论英雄”作为心中的唯一价值标准。当然,追求成功应该倡导,获得成功更值得颂扬,但失败也并不是那么可怕,不必灰心丧气,更不应因为升学、求职等而放弃美好的生命。殊不知,滚滚长江东逝水,必将“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曹操一代风流,“而今安在哉”;孙权雄踞江东,却“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更有那蜀汉之争,刘邦囊括四海,一统江山;项羽穷途末路,兵败乌江,可谓泾渭分明。然而,历史却给了项羽更多的褒奖,给刘邦“脸厚心黑”的千古非议。所以,当现时结果不尽完美、成功离得太远时,不必彷徨,更不必焦虑,我们不妨换一种眼光,也许就能找到新的希望。

换一种眼光的教育论文篇十五

读过这样一则故事:两人结伴走在沙漠中,天气十分燥热,两个都拿出剩下的半瓶水,其中一人说:“只剩下半瓶水了!”另一个人说:“竟然还有半瓶水!”同样的半瓶水,两个人却有不同的看法。故事最后,只有一个人走出了这片沙漠。它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换一种眼光,便会柳暗花明。

这样的事例令我深思。在我做题时,总是毫无头绪,执着于一种方法,未曾想过用另一种方法解决问题;在我听见父母的唠叨与老师的批评时,总是一味的去抱怨,未曾想过父母与老师对我的期望与付出;在我发现世人的冷漠时,看见的总是社会的复杂和不公平,未曾记起社会上更多的善良人士与光明。原来,换一种眼光,世界便大有不同。

我试着换一种眼光来看待身边的人和事。我发现,数学题竟变得容易许多;我感动,父母对我的关怀那么无微不至;我看到,公车上的人为孕妇、老人纷纷让座……换一种眼光,我所处的世界是这样精彩。

让我们换一种角度看事看人,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新的感悟……。

人们常常为这类事情困惑。鸟类终究不懂得“懦夫”与“勇士”、“好高骛远”与“脚踏实地”的区别,人类却懂得;于是,凡事便总要问“谁比谁好?谁又不如谁?究竟谁赢了?究竟谁是最差的?”遗憾的是,这类问题常常很难找到答案。我于是要说:“来!换一种眼光。”

很多人惯于标榜自己是“辩证唯物主义者”,却同时在不知不觉中犯着“形而上学”的错误。每一种鸟都“敏锐”地发现了别人的“污点”,而对别人所发现的自己的污点浑然不觉,乃是因为它们无一例外地犯了片面看事物的错误,忘记?quot;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古训,这是其一;其二,百灵会唱歌,苍鹰飞得很高,这些都是客观事实,而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立场、角度上却会做出截然不同的评价。好比苍鹰,喜鹊觉得它”好高骛远“,也许苍鹰自己,或者许多别的人,恰恰以为这是勇气与力量的体现。

如果换一种眼光呢?以喜鹊为例,假如它换一种思维方式思考一下:我这种生活是不是有些”失节“呢?苍鹰飞得高的勇气和力量我有没有呢?这样情况便不同了:怪圈被打破,鸟类将成为由各个富有个性的个体完善融合而成的整体。

以鸟喻人,人们在复杂的社会中奔波,每天接触着形形色色的人与事。如果我们不换换眼光,而总是以某种思维定势来评判谁是谁非,在看别人和看自己时下意识地采取两种标准,那么,就会严重影响我们对自身、对别人及对社会的正确认识。再美的世界,也就只能是雾里看花,甚至连花也不像了。

所以,让我们学会换一种眼光看世界,不以偏概全,也不以主观否定客观。这样,鸟类的怪圈才不会再出现在人间,我们才能在对主、客观清醒认识的基础上更好地改造世界,建设美好的`生活。

换个角度会很美。

1。在生命的背景上展开论题:世界是多元的,但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2。将成见的眼光与别出心裁的眼光对比,突出“换个角度会很美”。

世界诚实而公平地存在着,而每个人眼中都有着一个与众不同的“小宇宙”。不同的人在各自的“小宇宙”中发现着不同的色彩,演绎着各自的人生。

烈日,沙漠。两个焦渴疲惫的旅人,取出惟一的水壶,摇摇。一个旅人说:“哎呀,太糟糕了,我们只剩半壶水了!而另一旅人却高兴地说?quot;是吗?真幸运,我们还有半壶水!”其实,人生中的好多事就像那半壶水一样,换个角度,就有了不同的心情、不同的答案。

换个角度,我们要有推翻成见的勇气和别出心裁的智慧。一个普普通通的苹果,所有的人都规规矩矩地纵向剖开,而一个五岁的小女孩却固执地横向切开了,于是,她闪亮的大眼睛发现了苹果里?quot;星星“!这个故事,长久以来一直打动着我的心,吸引着我去思考。

换个角度吧,生命会展现出另一种美。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的话总是那么经典而耐人寻味。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19416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