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有效使用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发展。如果想要编写一份完美的教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是什么。多个教案范本等你来下载,一起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审题高考审题教案二篇一
2012新课标高考作文审题路径今年的新课标高考卷作文题给的材料是“船主与漆工”:船主让漆工给船涂漆。漆工涂好船后,顺便将漏洞补好。过了不久,船主给漆工送了一大笔钱。漆工说:“工钱已给过了。”船主说:“这是感谢补漏洞的钱。”漆工说:“那是顺便补的。”船主说:“当得知我的孩子们驾船出海,我就知道他们回不来了。现在他们却平安归来,所以我感谢你!”要求考生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800字作文。下面以此题为例谈一谈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思维路径。首先要初步阅读,确定题目类型。一般材料作文会分为单材料与多材料类型,在单材料中又会分为叙述类与抒情议论类,叙事类材料又分为时事热点型和寓言故事型,本材料属于单材料叙事类中的故事型材料。然后细读材料,寻找方法。对材料的分析先要抓故事主体,选择是以一方为主还是多方并重。在这则材料中出现两个主要人物“船主”和“漆工”,从叙述笔墨来看两者几乎是对等的,所以两个主体都可作为立意角度。审题中要发散思维、多向思考。此题我们可以从船主和漆工两个角度来考虑行为价值。漆工补漏洞是顺便的善行,但是影响深远、意义重大,这种影响和意义是从给别人带来的.帮助角度来展现和阐释的,因此可立意为:“勿以善小而不为”,“细心做事,善心对人”等。也有同学可能会联想到某种职业精神,这个角度要注意行文分寸,重点要挖掘工作背后的为人品格和善心对人的精神。船主知恩图报也很难得,与当前社会中某些以德报怨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由此可立意为:“知恩图报方君子”,“永远的感激”等。同时,我们还可以发现船主与漆工的共同之处是为人的诚朴,从故事上我们能体会到一种人性诚朴、善良的感动,正是“社会和谐”。审题要反复斟酌,寻找靶心。一般来讲,阅卷对审题立意的规定不会是单一角度,而是由若干个不同层级的立意组成,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多向思考之后,选准最佳立意角度。就本材料来看,最佳立意应该是从漆工的角度。船主对漆工酬以重金是因漆工举手之劳救了孩子的性命,那么故事的重点自然落到漆工的行为上,因此探究漆工补漏洞的价值意义正是本材料的重点。在实际阅卷中,会根据作文具体情况给分,所以重点是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路径,使其面对各种材料都能找准立意角度,同时这种审题训练也是科学思维训练的一个方面。
审题高考审题教案二篇二
一是话题作文提供一个写作范围,其话题仅仅是提示一下内容指向;标题作文一般提供的是中心意思,当然标题本身是话题的除外——近年就有虽是标题,但与话题一样只是起到提供写作范围的作用。
二是话题要求所写内容与之相关即可,而标题作文一般要求紧扣标题语。
三是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一般来说远远大于某些标题作文。
四是话题作文里作者可以自拟文题,而标题作文里作者当然不能另命文题。
1.据型定向法。应敏锐审视标题作文呈现出的不同题型特征,从而确定写作的方向重点。
论点型,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知足——庸人的哲学》等,题目本身就是文章的论点,须依据论点论证行文。
概念型,如《说意气》、《谈“穿着打扮”》、《“时髦”小议》等,用一个概念提出要论述的问题,则选择与概念有关方面论证行文。
关系型。如《人格与国格》、《位置与价值》、《人与路》。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的概念表明两者关系,文章须要论证它们之间的关系。
对比型,如《自卑与自负》、《生有所息生无所息》等,用两个可以对比的概念或事物来命题,要求论证两者的对比或转化关系。
象征型,如《“绿叶”赞》、《小草的风格》等,选择有象征意义的事物命题,要论述事物所象征的某种精神和品格。
比喻型,如《清流与活源》、《赏花·育花·护花》等,选择能作为比喻和类比的事物命题,要求揭示比喻和类比事物所蕴含的道理。
评议型,如《评“仓廪实而知礼节”》、《北京的符号》等,针对某一人物或某一事件或某一观点进行评议。
引申型,如《从柔石的“损己利人”说开去》、《熊猫废物箱的联想》等,作为引子的某一件事或某个事物命题,则应借题发挥,展开议论。
考证型,如《“一言堂”小考》、《“下笔如有神”新解》等,用需要对某个问题进行考证的形式命题,则应查核并发表议论。
感想型,如《有感于雷军长的“当头棒喝”》、《影片〈鸦片战争〉观后》等,以读后感或观后感的形式命题,则应发表自己的感想并进行议论。
批驳型,如《斥“人生就是一件交易”》、《“忠于原著”质疑》等,用反诘或质疑的句式命题,则应针对不同意的观点或看法,予以批驳。
审题方法一:
作文是语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考的时候占有的分量是很大的,有的时候高考作文会以命题作文的形式出现,有的人会认为命题作文就不需要审题了,其实不然,命题作文也是需要审题的,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两种审题方法。
1、虚实转换,义理相生。
有些命题比较具体实在,我们需要化实为虚,抽象概括;有些命题比较抽象,我们需要化虚为实,找到抓手;还有些命题可能虚实兼备,我们则需要虚实结合。例,某年福建卷题目《季节》,“季节”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属于虚实兼备的形式。
实指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语素”的办法来确定立意,如“收获的季节”,“特殊季节里的故事”等;虚指时,则要理清它虚的内涵。
2、添加因素,构成语境。
有些命题,如词语或短语式命题,审题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因素,构成语境”的办法来完成审题,即在所给定的词语前或后添加词语或短语,丰满所给的词语,缩小题目的外延,来显示自己要表达的主旨。要尽可能多角度添加,以便自己有筛选的余地。
例如,《北京的符号》,可以在短语前再添加内容,使命题更明确,如,“留住北京的符号”“x是北京的符号”等;也可以在短语后添加内容,使命题更具体,如“北京的符号是x”“北京的符号有什么特点”等。
对于高考命题作文的审题,通常可以采用上面两种方法,根据不同的题目采用恰当的方法,然后确定自己的一个中心思想,这样就可以很好的获得作文的中心。
审题方法二:
用一个审题立意的具体例子回答,看能否对你有一些帮助。
【文题】黑格尔曾对人讲一件轶事: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抬头观望星辰时,掉进一个坑里,有人拉他出来,他说:“明天有雨”。第二天果然下雨了。有人嘲笑他,说他虽然认识天上的星辰,却看不见自己脚下的东西。黑格尔说:只有那些永远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会掉进坑里。从这则轶事中你读懂了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的什么品质?这样的品质又能够给你怎样的启示呢?请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范文】。
痴迷方能成大器。
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为了探索宇宙的奥秘,痴迷地眺望星空,以至掉到眼前的坑里。这一举动似乎不可思议,难怪有人嘲笑他虽然认识天上的星辰,却看不见脚下的东西。而我却极其赞赏泰勒斯如醉如痴、凝神专注的精神,因为唯有痴迷,方能成就大器。
的确,泰勒斯很了解天上的星辰,当他掉到坑里,过路人将他拉出来时他对过路人所说的话并不是“谢谢”,而是“明天有雨”,第二天,果然下雨了。他对天象的准确推测,正是他痴迷观察,用志不分的结果。假如他既望天空,又观脚下,一心二用,虽无掉进坑里的危险,却也未必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气象学家。
【范文短评】这篇范文的命题《痴迷方能成大器》,揭示着全文论述的观点,预示着要谈论的主要内容是专心致志与成就事业的关系,而“方能”二字,又意在揭示“专心致志”是“成就事业”的必要条件。一个题目的拟订,就等于确定了论点和论述的主要内容。
在论述中作者首先论述了古今中外在学术上,在科研中有建树、有成就的人的共同点,那就是他们对事业的痴迷和执着;再就痴迷的意义来分析痴迷与成材的关系;最后以从反面指出没有痴迷也绝没有成就的结论来结束全文。
文章条理清楚,语言有力,紧紧抓住材料中“泰勒斯观星掉到坑里”的事例反复地、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证,使文章不仅在使用论据上显得经济有力,还使文章在内容结构上显得紧凑集中,充分体现了以话题为论述的中心。
审题高考审题教案二篇三
那是个酷热的暑假,太阳炙烤着大地,柏油路面似乎都要融化了。我要去终点站买书。
当我热得喘不过气时,一位三四十岁的叔叔映入了我的眼帘,显然,也是来等公交车。
“吧——吧——”声到车到,我和那位叔叔同时上车,我在叔叔的后一排找到了一个座位。
过了几站,“吱——”车门开了,上来了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他满脸都是皱纹,手持拐杖,还不停地咳嗽,而且全身上下都是“白色”,瞧,头发白、胡子白,连衣服都是白色的。我环顾四周,所有的座位都坐满了,甚至还有几个人是站着的。真希望有人给他让座。我可不想站着。
那位叔叔!我顿时感到心情舒畅,我心想:是这位叔叔,素质真高,真有爱心。哇,叔叔不仅让了座,还亲自前去扶老人坐下呢。我又想:他一定会骄傲地抬起头,满脸的炫耀。可是,我想错了。
又过了几站,叔叔要下车了,他刚向车门边走过去,一个小孩无意间掀开了他的裤脚。说句网络流行语言: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那脚,那脚居然是一条假肢。我顿时感到羞愧万分,一个残疾人都能为老人让座,我一个健健康康的小学生,更是应该如此呀!
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处处暖人心。这位叔叔已经不动声色地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一定要敬老爱老。这件事和这个道理我一直铭记在心。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审题高考审题教案二篇四
抓关键语句即抓住所给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正确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关键语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点。学生要能够提炼出这样的关键语句,透过材料看到其表达的思想和主旨。在材料作文中,关键语句要么是所给材料中议论性的语句,要么是材料中反复出现的语句,要么是人与人或物与物之间的对话,要么是转折复句的后半句。掌握了这些技巧,学生在分析和判断时就会很容易地找到这些关键性语句。在训练学生抓关键语句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材料、抓关键词句、进行联想、提炼中心。
例如,高考语文全国卷的作文,材料主要是介绍一个孩子因为担心弄脏衣裤不能够在秧田里稳步行走的故事。妈妈见状告诉孩子:“你不是没有力气,而是注意力不集中,脱掉衣裤就甩掉了很多多余的顾虑。”通过妈妈的话,学生会看到孩子在秧田里站不稳的主要原因就是有“多余的顾虑”,根据这个关键语句,学生就可以延伸拓展开去,做农活是这样,生活不也是这样吗?正是多余的顾虑让人们患得患失,变得不自信,前怕狼后怕虎。这样的立意切中了材料的实质,是真正地理解了材料。
找准了关键语句,学生就能够在写作中准确地把握中心思想,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做到下笔如有神。如《丢弃顾虑,全身心投入伴你成功》《放下,心轻行如飞》《放下,是最好的得到》等学生习作,从标题就可以看出学生抓住了关键语句“放下顾虑”,同时又在围绕中心的基础上,各有侧重,写出了有鲜明特色的好文章。
二、提炼出中心,写出新立意。
提炼中心法就是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而推导出材料的中心思想的方法。学生在进行作文写作时首先要明确作文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和中心内容,进而才能够写出表意正确的文章。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而且也是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只有明确中心,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才不会出现偏题或者是跑题的现象,顺理成章地写出精彩绝伦的作文。
写材料作文时,如果学生能够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且以其作为材料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的文章切题又有深度。分析概括是在阅读材料时要针对给定材料的内容层面,通过分析,概括出内容要点;提炼加工是针对给定材料的精神层面,提炼出材料的主题。
例如,20高考语文北京卷,材料讲述了一位老工人每天都要徒步行走二十多公里来检查铁路,当有列车经过时他都会敬礼的故事。在对这个故事进行提炼时,学生要看到老工人的工作心态与现代人喧嚣浮躁的态度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安于清贫寂寞,忠于本职工作”,这不就是当代社会主义价值观、人生观的体现吗?学生如果能够从这个角度进行立意,独特的想法和新颖的立意会使文章别具一格,让阅卷教师在阅卷时眼前一亮,那么自然不会吝惜笔下的分数了。
三、寻求互补法,合理去安排。
“互补”来源于几何中的互补角,用在作文审题中,也就是通过材料提供的信息挖掘其中给出的信息和对不足的内容加以补充,寻求互补。在材料作文中,有的是给出几条材料,这些材料性质是统一的,但各自并不全面,而是互为补充的。面对这样的材料,只有将他们叠加起来找出几则材料的重合之处,才能更为科学合理地提炼出最佳的立意观点。学生要善于利用给出的条件和信息来分析和寻找隐含的信息和内容,促进学生通过互补的方式来完善文章的写作思路,形成自己的立意。立意新颖,下笔自然会轻松,从而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章。
例如,材料作文: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没有什么,要想到你拥有什么;也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拥有什么,要想到你没有什么。这个材料中的两句话分别对应着两种处事的态度:其一是不要只盯着不足,要懂得发掘和关注手中拥有的资本;其二是不要满足于既定的成就,要去追求更多的目标。前者拥有的是资本,后者拥有的是收获。一个是懂得珍惜现有的,一个是懂得不断追求可得的。实质上由于二者具有很大的互补性,内蕴着平衡心态、抚平情绪、释放不安的境界。需要安慰时,就多想想前半句;需要激励时,就多想想后半句。学生在写作时可以侧重其中一点进行展开,也可以想到“胜不骄败不馁”“珍惜拥有,追求未来”等立意。学生的立意清楚、别致、与众不同,在写作过程中自然可以顺利地进行写作,展现出学生独特的思想。
四、由因来溯果,体验全面性。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与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他们之间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联系的形式存在的。材料作文审题时,学生也要善于找到材料中的因果联系。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对于因果关系非常明显的材料,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分析因果关系上入手,促进学生探究事物之间的关系,形成完整的文章。
例如,年安徽省高考作文材料:一个车间的梯子写着“注意安全”的条幅。一次,一位客户来谈合作事宜时提出把条幅写成“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两种对策的选择不是正与反的对立,也不是基于道德拷问对与错的选择。所以在立意时,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从“注意安全”的角度立意,如《治标与治本》《一步到位的选择》《别再隔靴搔痒》等;也可以从“对别人提出要求”还是“对当事人提出要求”的角度,如《与我有关》《别说:这是你的事》等;或者还可以从“换个角度看问题”的角度,如《横看成岭侧成峰》《多样的人生》等。学生从多角度来进行立意,启动学生的思维,会给写作带来很大的弹性。的立意清晰也必然会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总之,学生在作文之前能够读懂题,看透题,透过题目中的主要内容和关键信息提炼出独特的立意,呈现学生的思想,展示他们的写作能力。具有逻辑性的判断和深度的思想分析,会使学生认识更加全面,促进学生大脑在运转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写出独特新颖的文章。学生多视角地对信息和材料进行分析,必然会在写作中崭露头角,使写出的文章,令人过目难忘。
审题高考审题教案二篇五
这是“材料+命题”形式的命题作文,在命题前有文字材料加以引导。如20xx年江苏卷作文《人与路》:
有人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
有人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有了路。
还有人说……。
请以“人与路”为题写一篇文章。
(三)从内涵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五种类型:
审题高考审题教案二篇六
审题首先是确定文章体裁,一般情况下,每种体裁的文章,都有它自身的“标志”,抓住了显现体裁“标志”的关键词语,就可以确定所给题目属于哪种体裁,应写成什么体裁的文章。
2.审清题目要求,确定文章范围。
审题不仅要确定文章的体裁,还要确定题目所划定的范围。在题目所给的范围内选材,才能使文章内容切题,重点突出。这种审题方法既适用于记叙文,也适用于说明文。
3.审清题目“题眼”,确定文章重点。
审题还要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来确定文章的重点,而确定文章重点的关键就是抓住题目的“题眼”,“题眼”是题目的灵魂,是题目的核心,把握住了“题眼”,也就把握住了文章的重点。
4.审清题目因素,确定文章内容。
有些题目所给因素较少,表意也比较概括宽泛,有的甚至抽象朦胧,这就给审题增加了难度。这类题目常常是由一个词构成,学生遇到此类题目往往无从下手。对于这类题目,只要审清已知因素,并在已知因素上增加相关连的新的因素,就能准确地确定文章的写作内容,题旨就能清楚地显现出来,审题的困难就会迎刃而解了。
一、忌复制话题。
话题作文,出题者只是提供一个写作的由头,意在引出习作者发表新议论,展开新联想,讲述新故事,抒发新感情。所以,写作时不能将命题所提供的话题材料照搬不误——复制一番,然后才进入自己的“话题”。更不能通篇只是颠来倒去的解释所供材料的含义,引用所供材料的例子在原地打转转。
其实,读者不需要复制,读者需要创新。因为试题所供材料,读者已经听过了,感受过了,下面得看你的感悟和创新如何?如果写议,就要能够帮助读者深刻领悟其中道理;如果写记叙文,就要通过描述自己的亲身体验或讲述新鲜的故事,使读者有更具体、更强烈、更丰富的思想感情。有时,根据写作需要对所供的一组材料概括出具有“共性”或独具“个性”的某一见解而适当引用材料,这种情况当然不能算是“复制话题”,反而体现了写作者的创新意识了。
二、忌穿靴戴帽。
近年来,话题作文对学生发挥想象能力,进行创新思维提供了相当宽泛的写作范围。但某些习作者由于领悟能力不够,想象、创新能力欠缺,同样会把原来提供的话题变成僵化呆板、穿靴戴帽的病文章。
例如:近年一次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作时,某考生居然写了这样的内容:“记得有一次,我们去自然博物馆参观,当我们看到地球仪时,讲解员问我们:‘地球为什么是圆的?’一位同学说:‘因为它在地球仪上,比较好转。’也有的说:‘为了使人看得清楚。’各种回答,千变万化,最后讲解员说:‘有位航海家在大海中一直向西行,最终达到了他的出发点,所以证明地球是圆的。’”然后,这位习作者又归结道:“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以上这段文字,根本没有理解原话题的丰富的内涵,仅仅是摘引了一些语句生硬地给自己的文章“穿靴戴帽”而已,习作仍然走在缺少想象力、缺乏创新思维的老路上。
三、忌转移话题。
一位考生,他的“心灵悟语”一文开头是这样的:“心,我的心不要悲哀,你要忍受命运的安排。严冬掠走的一切,新春会给你带回来。心,我的心,只要是你情乏所钟,你都可以尽量去爱。”可是后面他又接着写道:“平淡,不是与世无争,也不是无所谓,而是平常与淡然。用一颗平常而且淡然的心去面对社会的艰难和压力,就不会过于烦恼和紧张了。就象面对高考,我从小学到真是寒窗苦,为的就是在这人生的转折点上有一个好的开始,但这一路上却充满了艰辛与痛苦,即将要达到终点时,还要考虑万一没有考上大学怎么办?这时,我的平常心和淡然的心对我说话了,他告诉我不要有太多顾虑,在这12年里流的汗水会化作春雨毫不吝啬的浇在你身上,严冬夺取的一切,新春会给你夺回来。”
这篇习作,开头谈的是“爱”,后面写的却是如何看待人生路上的“难”与“苦”,明显属于“转移话题”。“心灵悟语”,可“悟”的话题有许多,“爱”心可以去“悟”,“人生”也可以“悟”,但每一篇“悟”只应围绕一个中心来写,如果前言不搭后语,驴唇不对马嘴,谁知道你“悟”出了什么道理呢。
四、忌文意散漫。
一般来说,话题提供的是写作范围,并没有规定写作的主旨。所以,在话题规定的范围内,还要“炼意”,也就是提炼自己文章的中心思想。如果在这一环节下功夫不够,没有考虑好自己究竟要写什么,要表达什么意思,就匆匆忙下笔,就有可能东拉西扯,多头指向,文意散漫,不知所云。
例如:有位习作者写《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开头三段写学生学习负担太重;接着写李素丽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上成为劳动模范;再下来写一个故意开枪伤人的派出所所长被判死刑;最后又写到做数学题可以一题多解。这样一篇文章,七零八落,让人不知所云,是典型的文意散漫,东拉西扯的病文。
五、忌缺少创新。
话题作文的审题难度大为降低,内容更加宽泛,而且更加淡化文体观念。围绕一个话题,可以议论,可以记叙,可以说明,甚至可以编写出小小说或短剧,形式非常自由。
1、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认识水平高、擅长理性思维的同学可选择议论文,擅长形象思维、会刻画人物的同学可选择微型小说,擅长抒情的同学可选择散文。
2、要力避前松后紧、虎头蛇尾。有些同学构思、提纲拟好后,开头反复推敲,精雕细琢,后来发现时间不够,于是草草收兵。此外,要谨慎对待修改。今年实行网上评卷,更应慎重。修改一般只着眼于字词方面的,可用米尺比好之后划两横。结构方面不能修改。要保持卷面的整洁美观,要努力做到改动少而效果好。
3、如果偏题或者离题,作文的主要分数就失去了。为防止跑题,可从如下几点做出努力:一是将材料、引语和话题联系起来思考,不可单看话题;二是看自己确立的观点能否用话题所给材料来证明;三是想一想这则材料当初发在媒体上登载是要达到一个什么效果的。万一跑题了,要考虑逆挽,使文章形成一种欲扬先抑的结构形态。
4、要重视拟题,特别要注意不能缺题。不是万不得已,不要以话题做标题。张伟民讲那是一种浪费。拟题是显示你才气的一个好的平台,不能轻易放弃。缺题影响远不止2分。正好给了评卷老师扣分的理由。
5、字数以900字左右为宜。不能给人凑字数的感觉,但也不能拖得太长,不允许加纸条。喜欢写长文的同学,开篇要注意不要放得太开,开口不要太大,能跳过去的就跳过去,要相信读者的理解能力。要注意节省篇幅,要防止高潮来了没地方写了。切忌三段文。要突出的句子(扣题的、表现主旨的、文眼、点睛之笔、抒情议论、议论文的分论点等)最好单独成段。
审题高考审题教案二篇七
1.以物为线索:在叙事的过程中,让某一物品在事件的各个阶段重复出现,并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它的形象。这种物件往往起过渡作用或象征和点明中心思想。
2.以人为线索:以人为线索叙事,要注意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人物性格的统一,还要注意人物年龄特征外貌动作地方和民族特征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统一。否则,容易造成混乱。
3.以思想变化为线索:这种写法,思想发展的主线要分明。思想变化的各个阶段贯要自然,对照要清楚。
4.以中心事件为线索:主要事件记叙突出,次要事件交代清楚,主次搭配合理,叙述井然有序。这种写法,事件再复杂,也可繁而不乱。
5.写生法:学习画画,要从写生素描学起;学习书法要从描红临帖练起;学习状物也需从写生素描练起。我们作文时,如果能把看到的物品用文字描绘出来,读者看了文章,如见其物,我们的作文就有了坚实的基矗用写生法描写物品要注意描写的顺序,或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或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或先中间后两边,或先两边后中间,或先整体后部分,或先部分后整体。其次要注意细部的描绘,使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审题高考审题教案二篇八
其一,抓住材料的“核心词语”
比如,【春】考的大作文,是说日本的化学家田中耕一,他通过十几年的暗暗努力,终于荣获了诺贝尔大奖。材料的文字有247个字,但是你在仔细阅读之后,应该抓住其中的“默默无闻,潜心研究”这八个大字去做文章才对。因为,科学需要这种求实认真的踏实态度;只有如此,科学专业知识才能“厚积薄发、大功告成”;科学的进步、历史的发展,是离不开这一种精神境界的。又如,【秋】考的大作文,是讲“扬州八怪”郑板桥的书法问题,它的核心词语就是“不可无一,不可有二”。弦外之音,就是:“只求独创,不想模仿;只做首冠、不当第二”。由此看来,只要抓住了材料的“核心词语”,那你就突出了材料所提供的文意灵魂。
其二,抓住标题的“形象内涵”
比如,20【秋】考的大作文《杂》和【秋】考的大作文《他们》,就应该:“化抽象为具象、变虚幻为实体”。“杂”,它的实际含义是:“丰富多元、百花齐放”。有位考生,就巧妙的把内容写成“文学的杂”、“绘画的杂”、“音乐的杂”,这样写,就十分具体形象。小作者列举了不同时代的“名作、名画、名乐”,论述了“杂”的“科学性、丰富性、经典性、永恒性”。再说人称第三者的“他们”一词,你可以摆出古今中外的民族英雄或普通民众,不管是“科技的、工业的、农业的、教育的、文艺的、军事的、财贸的、金融的”等等,在描写出他们的辉煌业绩之时,但更要写出他们在创业过程中的挫折失败与艰苦奋斗。
其三,抓住题材的“自认重点”
比如,【秋】考的大作文,在295个字中,介绍了“武侠小说”、“言情小说”、“流行歌曲”、“商品广告”、“卡通影像”、“进口韩剧”、“休闲报刊”、“时装表演”等等当今的新颖多样的社会文化,要求你在对它们进行认真的“审视和辨析”之后,“谈谈它们对你的成长正在形成怎样的影响”。如果在一个小时之内,把上述八种社会文化都去议论,这显然八百个字是做不到的,也是不必要的。如果你一定要做的话,势必导致“蜻蜓点水、面面俱到”,不深不透的结果;或者是“四面开花、杂乱无序”,不知所云的程度。因此,你必须选择一点,重点突破,将自己最熟悉的内容加以论述,这样就比较讨巧易写。
其四,抓住文意的“思辨理念”
比如,【秋】考的大作文,是讲丹麦人用尺子去衡量所钓到的鱼大小长短问题。这是一道很有辨证道理的话题。你在论说时,必须谈到这样三个观点:(1)、物质资源,要有序开发,细水长流、不求近利;(2)、生态环保,要不断完善,持续永恒、不可荒废;(3)、任何事情,要留有余地,不应急躁、过犹不及。因此,丹麦人“只捕大鱼,放生小鱼”,这样鱼种不断,永恒品尝。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这样一个真理: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一定要用“两元论”的历史唯物论和唯物辨证法,去剖析理解,这样才能得出比较正确的结论,做好你想做的事情。
其五,抓住题目的“多元体裁”
比如,【秋】考的大作文《面向大海》一题,就很有意思。它既可写成议论文,但又可写成记叙文。而当年我在考场阅卷时,恰恰碰到一位考生把它写成了说明文,这引起了我的特别兴趣。我仔细审阅了这位考生的全文,发现文章写得很有特色。下面周老师把它全文的七段大意简叙如下:
(1)大海的温柔与凶残的两大特性;(2)大海的区域分类及各自的特色;(3)大海丰富的资源对人类的无私奉献;(4)大海遭受破坏后给地球人带来的无穷灾难;(5)大海的凶残给人类带来了强烈的反思;(6)大海的生态环境开始受到人类的关爱和保护;(7)大海与人类应该成为地球的同一主人,互助互爱、共存双赢。
笔者认为,小作者运用了说明文“八种方法”中的一种——分类法,条分缕析、层次有序的把“大海”所具有的基本“特质”,给全面简洁地说明清楚了。所以周老师提笔批审为65分(一类卷“中”的水平)。
俗话说:“正确的审题,是文章成功的一半。”总之,关于高考“审题”的诀窍,方法多多。一个聪明的考生,会在自己的写作过程中,去不断地总结、提炼、归纳、细化,让自己的考场大作文,始终处在“高屋建瓴、鹤立鸡群”的层面上,从而获得满意的高分!
审题高考审题教案二篇九
新材料作文中提供的对象、要素多是多元的,能从中抓住一对关系或一组矛盾来审题立意,不仅能扣题,而且往往被视为立意深刻。
边练边悟5请用抓关系法写出下列材料的立意。
(1)一片罂粟开花了,娇艳美丽的花朵在风中摇曳。
罂粟对过路的人说:“如果你能采食我的果实,一定会给你带来快乐。”
路人对罂粟说:“如果陶醉于你片刻的快乐,就会给我带来长久的痛苦!”
提示这则对话有一个“快乐”与“痛苦”的矛盾问题,抓住了这两者的辩证关系,立意就准确了。如:快乐与痛苦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老师去为学生准备咖啡,回来时端着一大壶咖啡和各式各样的杯子,这些杯子有陶瓷的、塑料的、玻璃的、水晶的,有的普通,有的昂贵,有的精致,老师让大家随意享用。
等每个学生都端起一杯咖啡,老师说话了:“你们注意到了吗?所有好看昂贵的杯子都被用了,剩下了那些朴素便宜的杯子。杯子不会让咖啡的质量变得更好,很多时候,只是让它变得更贵一些,甚至,有时候,让人忽略了我们到底在喝什么。”
提示所给的是一则寓意性材料,核心内容主要是围绕“咖啡与杯子”来谈的,因而要加以联想引申,要将“咖啡与杯子”上升到社会生活层面,挖掘其深层的指代意蕴。通过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咖啡”实际上就是生活的本身与本质,而“杯子”只是外在的形式而已,因为学生要喝的是“咖啡”,“杯子”只是盛咖啡的工具。因此,“咖啡”与“杯子”的关系,就是主与次、本与末、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这则材料的含意也就是生活中我们不能主次不分、本末倒置,不能迷失在那些不重要的东西上。
5.求异同法(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此法主要适用于多则材料型。
边练边悟6请用求异同法写出下列材料的立意。
(1)材料一古语:树怕没皮,人怕没脸。俗语:死要面子活受罪。
材料二林语堂先生说过:中国人的脸面,不但可以洗,可以刮,还可以争,可以留,有时好像争面子是人生的第一要义,甚至可以倾家荡产而为之。
材料三时值暑假,来自京沪一些医院的整形外科统计数字显示,青少年占到了就诊人数的60%至70%,就诊的青少年除了极少数因为无耳、兔唇等原因必须进行修补以外,绝大多数是为了“锦上添花”,有的甚至举着一些名模明星的照片前来就诊,照片上的形象就是其整形标准。社会心理学家指出,由于缺乏人生阅历和渴望被周围人承认的双重原因,青少年比成年人更容易被“面子”观念困扰。
提示该题适合用求异同法,异中求同。
上述三则材料都是讲的中国人的“面子”。“面子”在这里有两重含义,浅层的是指人生理上的脸面,深层的是指人心理和精神上的脸面。中国人爱争面子,在国人看来,面子是人们身份的标志,有面子是才干的表现。面子关系着人的尊严、荣誉。国人看重脸面,这对于维系人情和稳定社会不无积极意义,但超过一定的“度”,就会变成虚荣,就会产生浅薄,就会导致社会风气的浮靡奢华。然而,为了面子而不顾实际,为了形象而不顾人的死活,却是当前某些人的一种通病。
面子关乎人们的尊严、荣辱,当然要讲,特别是在大是大非面前,要面子就是讲尊严。但是,面子不等于虚荣心,不能“死要面子活受罪”,更不能为了所谓的政绩而劳民伤财、弄虚作假。有时候,勇于暴露自己的缺点,恰恰是给自己争来了面子。我们要的是表里如一、形式内容相统一的面子。
(2)美国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富兰克林有句耐人寻味的名言:“空无一物的袋子是难以直立起来的。”
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沈尹默先生有句深深触动人们内心的诗句:“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依靠着。”
提示可以寻找两则材料的内在联系。前一则材料的内涵是告诫人们要充实自我,后一则材料的内涵是告诫人们要自立自强。合起来说,就是:人,既要不断充实自我,又要自立自强。
审题高考审题教案二篇十
第一段:引入话题,介绍高考的重要性和压力,以及审题的重要性(200字)。
高考作为中国学生十分看重的一场考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每一位高三学生都会面临着巨大的学业压力和高考压力,因此,高考考试中准确的审题是非常重要的。审题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明确答题的要求,还可以帮助学生合理安排作答时间,减轻心理压力,提高答题质量。在高考中,我深深体会到了审题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讲述审题的方法和技巧,如仔细阅读题目,检查关键词和要求,避免梗阻思维(300字)。
在高考中审题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学生仔细阅读题目,正确理解题意。我发现,关键词和要求对于理解题目非常重要,因此,在阅读题目时,我会特别关注这些信息,并在纸上划出以加强记忆。另外,为了避免梗阻思维,我会将题目的要求列出,用不同的颜色标记出关键词,从而更好地理解题意。
第三段:强调审题对于答题准确性和作答时间的好处,以及如何解决更复杂的审题问题(300字)。
准确的审题能够确保答案的准确性,帮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同时,审题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安排作答时间。我会根据题目的要求,决定每个部分作答所需的时间,并在答题卡上标明,从而避免在追求细节时丢失其他重要部分。对于更复杂的审题问题,我会反复阅读题目,避免过早定下答题方向,以免陷入误区。当遇到难以理解的题目时,我会尝试多角度思考,或者请求教师的帮助。
第四段:强调审题对于减轻压力,提高答题质量的重要性(200字)。
审题不仅有助于回答问题,还有助于减轻高考压力。在审题阶段,我会合理规划时间,缓解紧张情绪,使自己更加放松。审题还可以提高答题质量。通过审题,我能够更加明确题目所要求的表达方式和关键点,从而在作答过程中更准确地表达自己,增加答题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
第五段:总结自己在高考中的审题心得,以及其对学习和人生的影响(200字)。
在这一段落中,可以总结自己在高考中的审题心得,如养成正确理解题目和锻炼问题抽象思维的习惯。同时,可以谈论审题心得对学习和人生的影响,如在学习和生活中培养细致入微的思考和观察能力的重要性。最后,可以表达对未来学习和工作的期望,希望将审题的经验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中。
审题高考审题教案二篇十一
贴金式点题――用自己之酒杯,装他人之佳酿。
话题作文因为有开放性,文体选择又比较灵活,一部分学生就有投机取巧的思想,套用现成的文章,只在结尾象征性地点一下话题。比如以“英雄”为话题作文,一个同学写成《母亲――心中的英雄》,记叙了母亲持家的艰辛、对父亲的忍耐、对邻人的关爱。结尾生硬点题:“母亲是平凡的,但是,她却是儿子心中的英雄。”“勤劳、忍耐”是美好的品性,但是未必能算得上“英雄”,这很可能是套用了一篇现成的写母亲的文章。
再如以“音乐”为话题作文,尽管内容形式有较大的自由度,但所写的文章必须以音乐为轴心,不能离开这个轴心而另起炉灶。有学生写成《家庭,一首美妙的交响乐》,大谈家庭生活,只在结尾提上一两句:“音乐,正回响在我的家庭中”。这种贴金式点题,是我们着力反对的,它不仅影响作文得分,还容易养成学生的投机取巧的不良心理。
审题高考审题教案二篇十二
用于作文的时间大致在一小时,最少不能少于50分钟。用5到10分钟读题、审题、构思,45分钟写作,5分钟复查修改。一定要充分审题,因为审题失误,万事皆休。构思时一定要写下大致的写作思路,这样才不致在写作中出现思维短路。写作时间充裕还可以使我们书写工整,完篇后有一定的时间用于复查,使我们文章中的病句、错别字、错误标点以及病句降低到最低程度。万一时间吃紧,也要尽力完篇,或者多用短段,凑足字数。
2.认真研读文题。
读题时一定要冷静、细心。要根据题型细致分析命题者的命题意图。你面对的作文题可能属于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故事型材料作文、哲理型材料作文、新闻类材料作文或漫画作文,这当中最可能出现的是故事型或哲理型材料作文。要注意故事型材料作文的多义性,在审清题意的基础上尽量选择不易撞车且有话可说的立意来写。哲理型材料作文要分清是单一哲理还是双向的哲理,双向哲理的关系是相反、对立还是互补的,再确定作文的立意。
3.布局力求严谨。
要舍得花时间构思。不必打草稿,但一定要将思路写下。记叙文,可写下故事梗概、大致情节或典型细节;散文可写下线索、板块和情感走向;议论文可以写下论述思路,如文章由头、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等等。写下思路的目的是确定我们的写作方向,既可预防写作过程中抛锚,也可以防止我们在灵感流淌时跑偏。当然,在写作过程中我们不必完全拘泥于预先设定的提纲,因为我们随时可能收获到更璀璨的灵感,那就不妨迎新弃旧。
4.构思富于激情。
当我们定下文章的立意和框架之后,就到了运用和充实材料的时候了。这时候我们一定要让自己的大脑兴奋起来,真正做到思接千载,心鹜八极,对我们平素积累的各种素材、美文、佳作进行全方位的扫描,选择适合我们此刻下锅的食材。记叙文写作要尽量选用感人至深、贴近生活、贴近自己的故事,表现我们身边的人物;一定要有动人的细节,切忌泛泛的叙述!议论文要体现你的文化底蕴、不凡见识和文笔功夫,展示你思想的深刻!
审题高考审题教案二篇十三
高考是每位学生十分重要的一次考试,而审题是高考中最关键的一环。只有准确理解和把握题目要求,才能正确作答,得到高分。因此,我们必须非常重视审题的能力,并在备考阶段积极训练和提升。
第二段:认真阅读题目。
审题的第一步是仔细阅读题目。我们要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和关键要求,如计算题中的数值范围,作文题中的写作要求等。同时,还要留意题目所给材料或背景信息,这些信息会对题目的理解和解答有直接影响。认真阅读题目,可以帮助我们确切了解要求,为接下来的解答做好准备。
第三段:分析问题及要求。
在理解题目的基础上,我们需要进一步分析问题及要求。这一步需要仔细考虑,把题目拆解为几个部分,并逐一思考每个部分的含义和意义。对于计算题,我们要明确需要采取什么方法和步骤;对于问题解答题,我们要确定需要给出什么样的答案和解释。分析问题及要求,可以帮助我们整齐有序地展开解答,避免偏离主题。
第四段:审视思路和答案。
在分析问题及要求之后,我们需要审视自己的解题思路和答案。这一步骤要求我们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回顾和评估,看看答案是否符合题目的要求。如果答案在某些方面不符合要求,我们就需要针对性地进行修改和调整。同时,我们也要注意自己的思路是否清晰,论证是否充分,是否有遗漏或错误的地方。审视思路和答案,可以帮助我们找出不足之处,使解答更加准确和完善。
第五段:多做练习,提升审题能力。
审题能力是需要日积月累的训练和提升的,而多做练习是提升审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典型例题或模拟试题,多次攻克,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在做题的过程中,要注意时间的把握,培养快速阅读和分析的能力,以便能在有限时间内准确把握题目要求。通过反复练习,我们可以逐渐提升审题能力,为高考发挥更好的水准打下坚实基础。
结尾段:总结和展望。
高考审题需要我们全面把握和严格执行,它是我们发挥能力和获得高分的关键。通过认真阅读题目,分析问题和要求,审视思路和答案,多做练习提升审题能力,我们可以做到根据题目要求针对性地解答问题。在备考过程中,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自信和冷静的心态,为高考取得佳绩做好准备。
以上是对高考审题心得体会的五段式连贯文章,通过阅读题目、分析问题、审视解答、多做练习等几个环节,对高考审题的重要性和应注意的事项进行了说明。读者在备考高考时可以借鉴这些经验和方法,提升自己的审题能力,并取得更好的成绩。高考审题是一门技巧,只有不断训练和实践,才能在高考中游刃有余、应对自如。
审题高考审题教案二篇十四
限制部分必须严格遵守,未限制部分要认真分析判断。例如,1990年成人高考作文:用下面一段话作开头,写一篇四五百字的短文。题目自拟。在漫长的生活跑道上,并没有人向我们发出那激动人心的起跑枪声,但在我们的四周,却处处是无声的“起跑”信号。此题的写作方式是续写。所给开头一段话采用比喻手法,形象地点明了在改革开放时期社会生活中竞争的特点。所谓“信号”,是挑战也是机遇。这段开头语言富有激情,感情色彩浓,续写部分也应保持这种风格。写作范围是社会生活道路。文体未限,可根据自己的写作优势来选择记叙文或议论文。立意方向是,通过对“信号”的反应和感受,表现时代精神。
例如,1993年成人高考作文:人的爱好是多种多样的`。每种爱好都有其产生的过程、具体的表现以及个人的收益与感受。请以《我的业余爱好》为题,写一篇叙议结合的文章。要求:1、只写你的一种业余爱好。2、字数不少于700字。此题并不难审,但有的考生太粗心,只看了开头“人的爱好是多种多样的”,却没注意下边的要求“只写你的一种业余爱好”,于是大笔一挥,写了自己的集邮、钓鱼、游泳等多种业余爱好。另外,仔细审视,题目的叙述,实际上已经暗示了此文的框架,即业余爱好的产生过程、具体表现、个人的收益与感受。
立意所在往往就是命题作文的题目重心。例如1986年成人高考作文《一次实践的启示》中的“启示”,1988年作文《发生在我身边的变化》中的“变化”都是立意之处。1998年作文《读书与文明》属于关系型议论文,立论当在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上。此题题意宽泛,应以大化小,化一般为个别。立意之处可以是读书能教人以美德,把人引向坦途,造福于社会;也可以从读书对文明影响方面立论,如语言修养、行为礼仪、陶冶情操等。
总之,审题的目的是把写作规范于一定的条件和要求之中。考生应强化审题意识,把握审题方法,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218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