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读美国房东有感(优秀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4 09:46:10
美国读美国房东有感(优秀18篇)
时间:2023-12-04 09:46:10     小编:HT书生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决策是否符合初衷。如何挑选一份合适的谢礼来表达感激之情?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国读美国房东有感篇一

杰克·伦敦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作品之一。他于1876年生于一个美国作为旧金山,自幼对于家境比较贫寒,生活经济困顿。他做过这些报童,当过水手,曾在阿拉斯加淘过金,甚至还蹲过监狱……正是因为这种在社会最低层的生活为杰克·伦敦的写作积累了经验丰富的素材,也毁灭了他的健康。1916年,这个时候年仅40岁,才华横溢的作家,死于自己心脏功能衰竭,而此前他已被使用各种挑战病魔进行折磨我们多年。

一个人会死,然后无非是一把灰,一把黄土。但肉体被毁灭,但精神永存。杰克·伦敦的精神生活在他的作品的线条中,在“野性的呼唤”中,在巴克对自由的永无止境的追求中,在狂野中,以及在油炸牛排中挣扎的老拳击手的无助但从未放弃的铁拳中。杰克·伦敦的精神是漫长的,它是对自由的真诚呼唤,内心最初的活力赞美和歌颂。

野性的呼唤是杰克在伦敦的杰作。这个故事是根据作者在阿拉斯加冰原,作为金矿工人的生活改编的。故事的主角是一只叫巴克的毛茸茸的大狗。他从温暖的文明南方被绑架到冰冻的北极荒野,成为一个缰绳和鞭子,从事无休止的辛劳雪橇狗。在经历了多次苦难和死亡之后,他最终离开了人类的世界,在荒野中,追逐着风,寻求着自由,展现着最原始的生命力,成为了野狼群的领袖。

有人认为,这是狗的故事。有些人认为,这是狼的故事;但我认为这实际上是所有生命的活力要大力宣传在蓝天下,自由和美丽活力的故事。

但是,我们生活在社会自由的风中,呼吸着自由的空气,我们的生命却无往而不在枷锁牢笼之中。巴克教育作为其中一只狗,在人类的“文明”规则中无法进行选择通过自己的生活,作为教师一个人,更加发展有着他们同样的无奈。只是,我们必须始终没有应该可以相信,生命,应该严格按照企业生命体自身的意愿绽放。所有的生命体都有不同选择的权利和自由,选择需要服从,选择一些叛逆,选择一种高傲的生存,选择庄严的死去。所有的生命体都是利用大自然独一无二的伟大复兴创造。

美国读美国房东有感篇二

林海音奶奶的国文老师说过:“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正如冰心奶奶所说的: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是的,暑假,我用心地读了好几本书,收获不小,过了一个充实的假期!今天,我想向你推荐一本好书——《美国寻宝记》。

这本书将会带你游玩美国这个美丽的国度。首先它会带你去观赏自由女神像吧,之前我真心不知道,为什么要设计自由女神像,直到我看了这本书才清楚的了解:原来,自由女神像是法国政府,为了纪念美国独立一百周年所赠送的礼物,其外形是由巴非尔所设计,雕像内的钢铁骨架则由艾菲尔铁塔的`设计师——大名鼎鼎的艾菲尔负责构建。自由女神像的右手高举着象征“和平”的火炬,左手拿着的则是《独立宣言》,脚上沉重地踩着奴隶制度的铁链。她用自己的方式向人们宣告:我们要和平!

是呀,战争,一个令人恐惧的名字。因为战争家毁人亡,颠沛流离。至今为止,据联和国的不完全统计,全球大约有2800万难民流落他乡,极其恶劣的生活条件使他们生存在死亡线上。有家不能回的痛楚,更使他们心碎。人们向往和平,因为和平是宁静的,和平是美好的,和平是幸福的,只有在和平的环境中,世界才会变的美好,国家才会发展,人民才会宁静幸福,孩子才会快乐无忧,所以我们热爱和平!这也是大家的共同心声!

相信大家过去常听老前辈说:“真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吧?那么哥伦布发现的“新大陆”到底是哪里呢?这你们就有所不知了吧?1492年哥伦布秉承着“地球是圆的”这一信念,从西班牙出发寻找印度,开辟新的航线,虽然他所抵达的是美洲大陆,然而他直到临死前仍然坚信他所到达的是印度。读到这里的时候,我越发的喜欢上它,我如痴如醉地朗读着,仿佛自己的足迹已经遍布美国的各个角落。

那滋味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本书的内容真不少!现在我所了解的美国方面的知识都比父母多,有时我还就我学到的知识去考他们,他们经常被我考得焦头烂额的。因这,我还真在他们面前神气了一番。连作为中学老师的他们都在夸我,鼓励我再接再厉。

俗话说得好:百闻不如一见,《美国寻宝记》值得一看。今后我还要博闻强记,多读书,读好书。你呢?一起来阅读吧,就从《美国寻宝记》开始吧!

[点评]:阅读,它有时候,可以让人明白许许多多的事情。在人们不开心的时候,书往往会让人们变得豁达开朗起来。可以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只有博览群书才能博识。每本书都有她的精华,舍弃糠糟,吸取精华,你会变得明智聪慧而豁达。如果你有时间,有空闲就阅读吧!如果你没有空闲,就挤时间阅读吧!再没有比阅读更能让一个人快乐的事情了!这也就是作者的本意。

美国读美国房东有感篇三

今天,我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文章《我的房东》。读完这篇文章后,让我感受颇多。主人公的美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拥有一幢价值36万美元的两层花园洋房,十几万美元的股票,2万美元的汽车。”看到这时,我感觉这个房东是一位拥有百万家产的人。

我带着这个疑问紧接着读下去。

“住了一段时间后,我才知道,他每年都大量捐款给各种慈善机构,并且资助过很多中国留学生完成学业。”我疑惑迎刃而解,原来他一直节俭,是因为他要让贫穷的学生完成自己的理想。这时,一股敬佩之情涌上我心头。

世界上一定还有更多像“我的房东”这样的富翁。邵逸夫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是我国香港著名企业家。他的资金十分雄厚,但他自己的生活却十分节俭,写过的纸,他都不会随手扔掉,而是用裁纸刀将空白的地方裁剪下来,用作便签条。他对祖国的教育事业非常关心,花大量资金建希望小学,被世人敬仰。他如同“我的房东”一样,都是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

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像他一样,节俭一些,为他人多着想一些,那么,我相信,世界将会变得美好。

美国读美国房东有感篇四

林海音奶奶的国文老师说过:“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正如冰心奶奶所说的: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是的,暑假,我用心地读了好几本书,收获不小,过了一个充实的假期!今天,我想向你推荐一本好书——《美国寻宝记》。

这本书将会带你游玩美国这个美丽的国度。首先它会带你去观赏自由女神像吧,之前我真心不知道,为什么要设计自由女神像,直到我看了这本书才清楚的了解:原来,自由女神像是法国政府,为了纪念美国独立一百周年所赠送的礼物,其外形是由巴非尔所设计,雕像内的钢铁骨架则由艾菲尔铁塔的设计师——大名鼎鼎的艾菲尔负责构建。自由女神像的右手高举着象征“和平”的火炬,左手拿着的则是《独立宣言》,脚上沉重地踩着奴隶制度的铁链。她用自己的方式向人们宣告:我们要和平!

是呀,战争,一个令人恐惧的名字。因为战争家毁人亡,颠沛流离。至今为止,据联和国的不完全统计,全球大约有2800万难民流落他乡,极其恶劣的生活条件使他们生存在死亡线上。有家不能回的痛楚,更使他们心碎。人们向往和平,因为和平是宁静的,和平是美好的,和平是幸福的,只有在和平的'环境中,世界才会变的美好,国家才会发展,人民才会宁静幸福,孩子才会快乐无忧,所以我们热爱和平!这也是大家的共同心声!

相信大家过去常听老前辈说:“真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吧?那么哥伦布发现的“新大陆”到底是哪里呢?这你们就有所不知了吧?1492年哥伦布秉承着“地球是圆的”这一信念,从西班牙出发寻找印度,开辟新的航线,虽然他所抵达的是美洲大陆,然而他直到临死前仍然坚信他所到达的是印度。读到这里的时候,我越发的喜欢上它,我如痴如醉地朗读着,仿佛自己的足迹已经遍布美国的各个角落。

那滋味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本书的内容真不少!现在我所了解的美国方面的知识都比父母多,有时我还就我学到的知识去考他们,他们经常被我考得焦头烂额的。因这,我还真在他们面前神气了一番。连作为中学老师的他们都在夸我,鼓励我再接再厉。

俗话说得好:百闻不如一见,《美国寻宝记》值得一看。今后我还要博闻强记,多读书,读好书。你呢?一起来阅读吧,就从《美国寻宝记》开始吧!

美国读美国房东有感篇五

看书是我的最爱,一有空闲的时间,我就会一个人在新华书店看书,偶然间发现了一本历史探险漫画书——《美国寻宝记》,这本书让我百看不厌。

《美国寻宝记》由韩国小熊工作室创作,姜境孝作漫画。书中的主人公是麦克——他是个高智商的天才少年,他的寻宝过程总是有惊无险,通过一场美国的冒险旅程,他还知道了这个国家虽然只有短短的二百多年的历史,不过却有足以影响全世界的强大经济、军事、技术能力……纽约是美国的著名城市,那里有许多的著名风景名胜:世界最著名的城市公园——中央公园;都市中的都市——洛克菲勒中心;文明世界的哥伦比亚大学;还有纽约的地标性建筑——自由女神像等等,都深深地吸引着我。

《美国寻宝记》这本书内容丰富多元,以国家为主题,讲述了历史掌故、文化遗产、风土人情等。让我在轻松而富于趣味的阅读中饱览了美国的文明。它生动形象,由浅入深,不仅拓展了我的视野,还激发了我的求知欲!

美国读美国房东有感篇六

文中讲的是一位青年在美国读书,他住在一位很有钱的人家,按理说,这个房东肯定会过着富裕、奢华无度的生活。然而美国房东过的却很俭朴,有一次房东的儿子吃面条时只剩下几根面,按理说房东会把它倒掉,可房东却把剩下的面条吃得一干二净,连汤汁也没留下。作者十分不解,当问起原因时,房东严肃地回答:“在美国,每个人包括百万富翁都会这么做,浪费是没文化的人才会做的事,世界上还有多少人过着饥饿痛苦的生活。”

身为第一强国的美国都这么节约粮食,那并不富裕的中国为什么不节约粮食呢?中国古代节约粮食的名言数不胜数,但现在的人记得么?随着时间的消逝,过着富裕的生活,节约在中国成了奢望,各种快餐店、饭店、肯德基等成了人们吃饭的场所,还没吃完的食物被人像废品一样丢掉。可他们殊不知在中国的另一方,山区的'人,贫苦的人正在忍受饥饿的痛苦,人们吃饭的场所对他们那么陌生,甚至不知道,和美国比起来中国还是并不富裕。

说中国永远比不上美国,并不是嘲笑,更不是打击,而是事实,中国如果在这样奢侈、浪费地过上几百年,到时候,中国资源耗尽了,可美国一定依然强大,因为我们没有美国节约,到时候中国人对美好的生活只能告别。

同胞们,你还敢浪费吗?

美国读美国房东有感篇七

《野性的呼唤》是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小说。故事主要叙述一只强壮勇猛的狼狗巴克从人类文明社会回到狼群原始生活的过程。

《野狼的呼唤》虽然说是一部小说,但读了它以后给我的感想很深刻。也许有些人读了没什么感觉,甚至有些人很可能会说“没意思”,当然,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嘛。这个故事的大略的内容情节如下:

巴克是一条体重140磅的十分强壮的狗。他本来在一个大法官家里过着由于的生活,后来被法官的园丁偷走,辗转卖给邮局,又被送到阿拉斯加严寒地区拉运送邮件的雪橇。巴克最初被卖给两个法裔加拿大人。这些被买来的狗不仅受到了人类的冷酷略待,而且在狗之间为了振铎勾裙的领导权么无时不在互相争斗、残杀.由于体力超群、机智勇敢,巴克最终打败斯比茨成为狗的领队狗。他先后换过几个主人,作后被约瀚-索顿收留。那是在巴克被残暴的住人哈尔打得遍体鳞伤,奄奄一息时,索顿救了他,并悉心为他疗伤。在索顿的精心互利下巴克恢复得很快。一条狗!不!一条狼……又回到拉那n久前的嚎叫,祖先原始的野性在他身上重生拉!

我从没有看到过哪个人或哪样东西有他如此毅力和精神!面对没有末日的北地跋涉,随处又都是末日!一路上打败了身边的对手……一条狗却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喜悦和滴着野性的露水的笑容。

美国读美国房东有感篇八

《秘密花园》的主人公玛丽是个在印度出生的英国小女孩,一场霍乱让她失去了双亲,玛丽只得被送回英国,与自己唯一的亲人——姑父克雷文先生一起生活。

玛丽的脾气很坏,总是无故向印度保姆大发脾气。玛丽生活在姑父的庄园里,脾气渐渐变好了,她很少发脾气,待人也很温和,不再板着脸了。

玛丽后来帮助姑父的儿子恢复身体健康,使她的姑父和她姑父的儿子幸福生活。

这本书让我明白:玛丽是一个好孩子,她从刁蛮任性变成了通情达理。玛丽刁蛮任性时没有人喜欢她。而她通情达理时人人都愿意和她一起玩。玛丽自从认识了女仆玛莎后,不再任性,她变得开朗,所以她拥有了好朋友。

其实,我从一年级到四年级都很内向,从来不把心事告诉别人。我从这个学期开始,不会再内向了,我有事情会和别人说,我经常和好朋友聊天聊得狂笑不止。

就连我的好朋友都说我这个学期变化很大,说我不会再内向,而是变得很开朗。

瞧,这就是《秘密花园》带给我的影响,大家也去看看。

美国读美国房东有感篇九

其中的主角是一只拥有一半圣伯纳德种巨犬的血脉和一半苏格兰牧羊犬的狗王——巴克。巴克被第一个主人——一位法官家中的曼努埃尔——一位视赌为命的园丁卖掉,开始走向它优胜劣汰的生活。

巴克在被辗转卖过多次之后,最终被佩劳买走,做了一只雪橇犬。随后它与头狗“斯匹次”发生了一次生死之战,最后巴克以坚强的意志取得了胜利,并如愿以偿地当上了头狗。马克思曾经说过:“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杰克.伦敦的故事有内含的深意,表面上是一个简单的故事,任何一个小孩都能读懂——都是情节、色彩和变化,那下面的才是真正的故事,有哲理,很繁杂,充满含义。

大狗巴克生长在温暖的南方庄园,过着养尊处优的日子。然而有一天,巴克被园丁拐卖给了狗贩子,被带到了遥远而荒僻的北方,投入到拉雪撬的生活中。在残酷的环境下,巴克变得残酷又狡猾。最后,在狼群野性的呼唤下,巴克逃入森林,加入了狼群。

我觉得巴克很能适应环境。在红衣男人的棍子下,它懂得了服从和忍耐。刚到北极时,它不适应那里的寒冷与残酷,但很快,它就适应了那里的寒冷,并且变得坚强而又狡猾。

我觉得巴克勇猛而又机智。它想获得领头狗的地位,就咬死了领头狗,自己成为领头狗,并最终成为狗群的霸主。当面对狼群的挑战,巴克勇猛地击退狼群的攻击,最终被狼群接纳,加入到狼群的队伍中。

我觉得巴克很忠心。只要你对它好,它就会舍生忘死地回报你。巴克的主人被激流冲到河里了,巴克就不顾生死、坚持不懈地把主人救上了岸。

读了这篇小说,我觉得动物和我们一样,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要善待它们,不能伤害它们。

美国读美国房东有感篇十

父亲年轻时是个军人,跟随彭德怀参加过朝鲜战争.美国人的子弹迎面飞来,打穿了父亲左边的耳廓,如果子弹往里偏两厘米就没命了.也许是奶奶日日烧香奏了效,三年后,父亲平安回到家乡,还带回一件战利品---一把美国刀.

这把刀一尺多长,寒光闪闪,锋利无比,刀柄上有”u.s.a“字样.父亲说,这把刀是他亲自从美国人手里夺国来的.

邻居们的刀换了一把又一把,我们家的美国刀依然好象新的一样,寒光逼人.美国人为什么能造出这么好的到呢?我们这样想着,忍不住对那遥远的`国度生出几分向往.

岁月在刀起刀落中悄然流逝,父亲老了,我们长大了.姐姐长大后读大学,读研究生,又出国留学.她去的正是美国,那个生产好刀的地方.

几年后,姐姐打电话给父亲,说她准备做美国人,不回来了.

父亲问:”为什么?“。

“美国好在哪里?”

“美国很多方面都比中国好.他们四十多年前就能造出那么好的刀...”

父亲沉下脸,严肃地说:“你听着,在朝鲜,没有好刀的中国人,把有好刀的美国人打败了.”

父亲挂断了电话,不再听姐姐的任何解释,也很伤心.伤心的父亲把美国刀藏了起来,严禁我们再用它来切菜,切肉,砍骨头,连看一眼也不允许.

想不到,两个月后,姐姐从美国回来了,而且决定永远不再走.

父亲不解地问:“你不是说美国很好吗?为什么要回来?”

姐姐抚摸着父亲的白发说:“我从你身上,看到了比好刀更宝贵的东西.只要我们不丢失这种东西,中国总有一天会比美国好的.”

有两行眼泪,从父亲的老脸上缓缓地流了下来.

父亲抛出的一句话动人心魂:“在朝鲜,没有好刀的中国人,把有好刀的美国人打败了."这话里流露出来的是一种思想,一种精神,一种尊严,是无论哪一个中国人都需要的灵魂深处闪光的东西.

美国读美国房东有感篇十一

今天,我看了一篇文章叫《美国房东》。文中讲到一位学生来到了美国波士顿城读书,并和一家美国人住在了一起。在平常的交谈中得知,男女主人的收入都很高,可是当学生第一次参观他们家时,却发现他们家很简朴,很干净,一尘不染。吃饭时,小儿子没有把面条吃完,男主人就将碗里的面条吃完,然后拿起一块面包把里面的汤一点一点地蘸干净吃了。学生很不解,男主人严肃地告诉他:“这在每个美国人的眼里都很正常,即使是百万富翁也一样会这样做,只有那些没文化的人才会浪费有价值的东西,更何况,还有许多人在忍受着饥饿的痛苦啊!”

我觉得这位男主人讲得很对,要节约粮食,不能浪费粮食,因为浪费是可耻的。现在很多小朋友经常把饭菜吃到一半就倒掉了,然后下午饿了,又用钱去买吃的东西。那么,为什么中午不吃饱呢?吃饱了就不会用钱去买那些东西了,那样的话,既不浪费粮食,也不浪费钱了!()。

那个男主人从不花钱雇人做一些事情,什么事情都是一家四口共同来完成。秋天来了,有很多的落叶飘到屋顶上,男主人就一直站在屋顶上扫落叶,直到把落叶扫完。冬天的时候,地面上有一层厚厚的雪,一家四口就和学生一起用铁锹铲雪。

我觉得这位男主人做得也很对,从不花钱雇人做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现在很多小孩子做什么事都很依赖父母,叫父母干一些事情,好像是理所当然的,而自己却不干!

在此,我呼吁大家;“让我们一起勤俭节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吧!行动起来!”

美国读美国房东有感篇十二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美国房东》,令我感慨万分。文中讲的是一位青年在美国读书,他住在一位很有钱的人家,按理说,这个房东肯定会过着富裕、奢华无度的生活。然而美国房东过的却很俭朴,有一次房东的儿子吃面条时只剩下几根面,按理说房东会把它倒掉,可房东却把剩下的面条吃得一干二净,连汤汁也没留下。作者十分不解,当问起原因时,房东严肃地回答:“在美国,每个人包括百万富翁都会这么做,浪费是没文化的人才会做的事,世界上还有多少人过着饥饿痛苦的生活。”

身为第一强国的美国都这么节约粮食,那并不富裕的中国为什么不节约粮食呢?中国古代节约粮食的名言数不胜数,但现在的人记得么?随着时间的消逝,过着富裕的生活,节约在中国成了奢望,各种快餐店、饭店、肯德基等成了人们吃饭的场所,还没吃完的食物被人像废品一样丢掉。可他们殊不知在中国的另一方,山区的人,贫苦的人正在忍受饥饿的痛苦,人们吃饭的场所对他们那么陌生,甚至不知道,和美国比起来中国还是并不富裕。

说中国永远比不上美国,并不是嘲笑,更不是打击,而是事实,中国如果在这样奢侈、浪费地过上几百年,到时候,中国资源耗尽了,可美国一定依然强大,因为我们没有美国节约,到时候中国人对美好的生活只能告别。

中国人,你还敢浪费吗?

美国读美国房东有感篇十三

今年寒假,我读了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写的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向大家讲述了以汤姆。索亚为首的一群小孩的纯真无邪烂漫的生活。小说主人公汤姆。索亚生性顽皮,常常让他的姨妈无可奈何,而他也总能想到方法来躲避惩罚。他厌倦学校里枯燥无味的生活,他和好朋友哈克贝利。费恩一同搞了不少恶作剧,甚至离家出走。他和小伙伴们一齐结伴逃到一个荒岛上,幻想着能过上传闻中的的海盗和绿林好汉的冒险生活。

汤姆的童年充满不听话和冒险的。他的经历告诉了大家:只须有梦想,欢乐和美梦就会成真。最后有一天,大家的天性会被发挥,大家会一同创造一个纯洁完美的明天。其实孩子的心灵是纯洁而善良的。孩子的心就像一张白纸,你在纸上写一笔,这一笔就永远留在这张纸上。

我感觉第二十三章是本书中最精彩而又惊心动魄的.。本章讲述了汤姆和贝琪发现了美景却又迷失方向了。他们在山洞里相互为他们打气,可贝琪还是害怕地哭了。汤姆了解,假如她一向如此哭下去,她不是发疯,就是哭死过去。于是就劝她不要哭了。汤姆也绝望了,就在绝望之时,他发现了一丝期望。可是对他们来讲那并非好消息,那是印第安。乔。汤姆吓得全身瘫软,不敢再冒险了,最后,村民们救出了汤姆和贝琪。而印第安。乔则死在了山洞里,恶人得到了应有些报应。

读完这本书,我了解了一个道理:大家越在困难时刻,就越要冷静应付,去机智的想方法,仅有如此,困难才能被克服。

美国读美国房东有感篇十四

闲暇之余,阅读了《零距离美国课堂》一书,感触颇深,启发深刻。但作为一名教师,根据我国教育的现状。我会更理性地、客观地从两面性上来看待美国的教育。下面就把我的一点体会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近几年来,看着周围有不少人不断送孩子的去国外留学,心中好是羡慕,自己也想送孩子逃离学习的苦海。印象中,美国教育崇尚个性发展,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约束孩子,可以任其自由发展,而且美国是小班制教学。但事实并非如此。当我读完这本书,我对美国的教育有了更充分的认识和理解。

一、严格的校规约束着学生。

美国是个高度发达的民主社会,提倡自由平等,个性自由,言论自由,但是同时美国是高度法治的社会,注重秩序,守规矩,文明规范,在公共场所享受个性自由的同时要尊重别人,不能妨碍别人的利益,在工作场所要尊重权威,服从上级。学校也一样,同样有有师道尊严这一说。美国学校对小学生各种行为规范约束,美国的老师看来都很和蔼,小学老师更是如妈妈一样,同孩子们相处亲密融洽,但是在课堂管理上老师却是非常严格,和中国老师传统的严肃板着脸的方式截然不同的是,美国老师会用很自然充满爱意的动作表情,亲切的态度,很温和的语气告诉孩子老师对他们的期望要求,让孩子们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是不容许的,是要受到惩处的,语调不高但是有威慑力。哪些是小学生让老师不能容许的行为呢?首先老师说的话学生就得服从,礼貌用语除了谢谢,对不起,还有就是回答老师时要记得说“是的,女士”,“是的,先生”,老师的话就是圣旨,容不得置疑,小小年纪在学校学的第一个功课就是必须尊重老师,同老师顶嘴,争辩,老师的话三番五次不听是要送校长室的,美国的小学生从小就有尊重权威的概念。没有老师会容忍学生的粗言秽语,对自己一点点的不敬,不服老师管教,同老师顶撞,言语冲突,被视为对老师态度粗鲁,不敬重,是会受到小则通告家长,课后或周末禁闭,大到校内停课禁闭,如言语含有威胁老师,恐吓老师的话是会送工读学校的。作者王文在书中写到:在美国学校里,学生一进校门,人手一册校规,学校的规章制度一条条的都纪录的非常详细,这是:做也得做、不做也得做的“没商量的'”的“天条”。学生违反了哪一条,自己对号入坐,该受什么处罚,就会受到什么处罚,学生心里非常清楚,因而也非常具有规则意识。例如教师发现学生上课不守纪律,第一次,教师警告;第二次,在教室外面站10分钟;第三次,教师打电话通知家长,放学半小时才允许回家。这就意味着将乘不到校车,必须由家长来接。美国由此流行这样一句话: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师打电话。而美国家长对学校的惩罚措施也见怪不怪,并十分理解。

二、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公民,培养独立思考的终身学习者。

美国注重因人施教,推崇个性化的教学。俗话说,世界上没有一片树叶是相同的。每个活生生的学生,在天赋、能力、兴趣、特长、性格……自然也会存在着千差万别,保持一致的后果,不言而喻。美国的做法,值得借鉴。即使我们一时做不到,但为人父母、老师,有了这样清晰的理念,就不会再将分数作为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尺。而是更注重观察孩子的兴趣爱好,特长何在?正确引导,区别对待。该书展示了中国教育与美国教育的不同——美国教育的人性化,对学生细致严格的管理,课上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纵观全书,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与思考。

第一:作者在中美两国都拥有十多年中小学教育教学经验。这种长期的一线教学经历和东西。方的文化体验,一方面使得作者能够带领我们深入课堂和教学内部,见微知着;另一方面使得作者能够运用比较的视野观察和分析各种教育教学问题,从而启发我们认识“真实的美国教育”。

第二:美国教育鼓励提倡批判性思维,老师鼓励学生挑战老师,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鼓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为课堂内容争论,但切忌语言粗鲁,不顾及别人感受,甚至恶语相向,人身攻击,主张各方心平气和,彼此尊重,以理服人。为师不尊,为生不敬是教育的悲哀也是社会的悲哀。美国学校有较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有和谐民主的社会紧密相连的,民主社会人人平等,相互尊重,法律健全的制度使得公民有秩序,守纪律,敬重上级,善待下级。不管是在中国还是美国,老师都可能是影响一个孩子一生的人,只有当我们的学生以尊敬老师为荣,我们的老师以服务学生关爱学生为责,我们才能建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也才能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公民。

美国读美国房东有感篇十五

暑假期间,有机会拜读了窦桂梅老师的《梳理课堂——窦桂梅“课堂捉虫”手记》。翻开书稿,真是文如其人,别具一格的标题,富有个性的话语,独特而鲜活的思想,使人不忍释卷。

首先令我钦佩的是,窦桂梅老师是一个爱思考、有独特见解的人。在本书中,窦桂梅并没有讲大道理,也没有罗列出许多原则和规律,而是选择了一个新的视角:从研究教学活动中的“细节”入手,如《线条,原可以更加多姿》、《别让体育跑远了》等;从一些我们常常熟视无睹的“小事”入手,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让读者自己去悟出“规律”,如〈你学会倾听了吗〉、〈眼睛要看着眼睛〉等。

其次让我佩服的是窦桂梅老师不仅爱思考,而且善于思考。她在《动态处理“讲与学”的黄金分割点》一文中认为,要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动态处理”,关键要把握“度”,最佳的“度”则是“黄金分割率”。正像她阐释的那样,找准最佳的“度”,谈何容易!

常常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在教学中,我们往往采用“非此即彼”的逻辑使得问题片面化、绝对化。

窦桂梅老师还是一个性情中人。国学大师王国维说,有真性情方有新境界。在这本书中,窦桂梅老师引用了别人对她的评价:“窦老师把激情灌注到整个课堂,使课堂像一条奔腾向前的大河,时而蓄势待发,时而汹涌澎湃,时而舒缓有致,我们仿佛和她以及孩子们一起登上她的激情之船,开始了激情之旅,观赏和领略到一派激情之光”。对此,我也有同感,在现场观摩了她执教的绘本作文〈我爸爸〉后,看着学生在课堂上兴趣昂然的样子,我忽然感慨:这样的融欣赏、阅读、交流、创作、情感陶冶的一堂课真好!

合上书,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虫”还真不少。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感悟”的地位空前提高,似乎“理解分析”成了忌讳:生怕因为“咬文嚼字”而背上“分析训练”的嫌疑。几年前,我执教了一节研究课〈美丽的丹顶鹤〉,当时就是引领学生一个劲地读,认为这就是“感悟”。其实,朗读是感悟的一种方式,但前提是阅读者要能够从音节或音节所描绘的对象中感受到美的力量。那就要求朗读者对语言所描绘内容有较为深刻的把握。脱离了这种把握,朗读就变成了浅层次的东西,无法深入到文本所蕴藏的美中去了。而要获得这种把握,咬文嚼字就是其中的一个手段和方式。它可以使朗读从浅层次转入到真正的对美的体误中去。现在想来,〈美丽的丹顶鹤〉中有许多地方值得咬文嚼字,如丹顶鹤外形的颜色美,体现姿态美的“引吭高歌”等。

在这本书中,有一篇名为《生动和心动:一字之别,差之千里》的文章,说的.是不要满足于“生动”,而是要让学生“心动”。生动是事物外在的具象,而“心动”才是内在的、心灵深处的涌动,甚至心灵的震撼。“心动”因何而起?首先要“情动”,情动而心动、情动而辞发,入境入情,课堂上才能情思飞扬,言语鲜活。上学期,我在区师傅课堂教学研讨会时执教了〈少年王冕〉一课。整课教学我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悟情,让学生在读文中感受人物性格。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语句,对学生进行启发,提出问题,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解决问题,以感悟为主,通过对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描写的体会,读懂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感受王冕良好的品德和刻苦学习的精神。课堂上学生的感悟都很到位,发言也很精彩。当时自我感觉良好。现在想想,真正有几个学生是被王冕打动,从而在自己的行动上有所改进呢?作为教师,首先要静心,要钻进去,深下去,积蓄内力,然后才有可能激情饱满地引领孩子亲近课文。面对真实的学生,课堂上我们必须像农民在田里种地一样自然实在,用真挚的情感在课堂的每一分钟创造爱的永恒。

教学探索永无止境,问题反思会层出不穷。我将试着用笔创造自己的教育生活。

美国读美国房东有感篇十六

如今,真正的政治新星奥巴马诞生了。奥巴马创造了奇迹,正如他自己在2017年4月获得伊利诺伊州民主党参议员提名时对支持者说的那样,像他那样来自南方、有个奇怪的名字巴拉克?奥巴马的街头小混混,竟然赢得了不可能的胜利。是的,46岁的奥巴马演说极具魅力,灿烂的笑容更虏获许多民众的心。在2017年7月的民主党召开全国代表大会上,民主党人阐述本党的纲领和政策宣言,通常由本党极有前途的政治新星来发表,1988年做基调演讲的人就是时任阿肯色州州长的克林顿。奥巴马不负众望,他亲自撰写。

演讲稿。

并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在演说中他提出消除党派分歧和种族分歧、实现一个美国的梦想。

非洲裔美国人认同奥巴马,很大程度上是源自他们来自一个群体。这一点也无可厚非,人之常情嘛。奥巴马虽然从政经历单薄,尤其是他那首届美国参议员的位置都没有做完,但是,黑人兄弟们本着俺们是一家人的原则,坚定的站到了奥巴马一边。

奥巴马的经历本身就证明了这一点。他虽然有个老黑的父亲,但他的白人外公外婆却是富有的美国中产阶级。外公是位成功的推销商人,外婆更牛,官至银行的副行长。奥巴马少年开始就跟随外公外婆生活。不像其他黑人那样,奥巴马并不为柴米油盐而发愁。虽然他提到他母亲有段时间需要靠政府的食品救济生活,但从其整个人生历程来看,只是一个转瞬即逝的浪花而已。早在夏威夷,他就就读于私立学校,后来去了同样是私立学校,学费昂贵的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大学就读。哈佛毕业之后,奥巴马在工作上也是一帆风顺,仕途如意。年纪轻轻的他就做上了美国参议院参议员的位置,并且是参议院中唯一一位黑人。

迄今为至,社会学家认为消弭种族对立最有效的方法是各族裔互增了解,但去年发布的一项调查却发现,不论是哪个族裔,居住在多族裔环境中的人,往往更少信任其他族裔。换言之,当白人与非裔混居时,可能更不愿投票给非裔候选人奥巴马。然而,我们必须看到,从美国大选反映出来的族裔对立,只是反映了不同族裔共存互信之困难。美国致力消除种族对立仅五十年时间。由非裔父亲和白人母亲所生的奥巴马出生时,美国至少有十六个州还禁止异裔通婚。五十一年前,美国通过了首部民权法案,保护非裔和其它少数族裔的公民权利。此后,美国又分别在六四年﹑六五年和六八年通过了多部民权法案,全面禁止就业歧视﹑投票歧视和住房歧视。

政治真是神奇。政治评论家还在信誓旦旦的预测:希拉里势不可挡。谁能击败她,谁就是民主党的提名人。结果,奥巴马做到了。因为他走了一条群众路线。奥巴马的网络战略,成功的聚集了一直浩浩荡荡的网络大军。并且,一发不可收拾。他在今年头3个月的时间里,以10块,20块,50块等这样的小额捐款,积少成多,居然募集了1亿美元。他的youtube录像被点击了3千7百万次。这是一个让任何电视台老总都会甘拜下风的数据。想当年毛主席正是依靠着群众路线,走村串户,号召大家团结起来,驱逐外族入侵,打败国民党,然后热火朝天的发展经济。而奥巴马借助互联网的帮助,在新时期打造了群众路线的又一个神话。

看着奥巴马同他那如同联合国般不同族裔的家庭成员,我们可说当前世界上最有希望解决族裔对立问题的国家,还是要首推美国。曾被称为世界民族大溶炉的美国,现在更像是个各民族保持自己特色的民族大融炉。

美国读美国房东有感篇十七

听妈妈说,世界上最美好的语言就是诗。那么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呢?仅仅是两极之间吗?直至我认识了泰戈尔,我才了解了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什么。

(欢迎您投稿)。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生与死的距离。

而是我站在你面前。

你不知道我爱你。

……。

就是这样一首诗,没有美丽的修饰,没有华丽的词藻,全诗重复着“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而是……”,给人一种音乐的美的享受,又有一种冰冷刺骨的悲哀。

(欢迎您投稿)。

啊……!

这一个字似乎可以诠释我的内心的全部。每每读罢这首诗,我的心都会被两种不同的感情所充斥:一种是悲伤,为爱不能完美而悲伤,感慨人生中的阴晴圆缺,悲欢离合;另一种则是欣慰,因为,至少还有爱!

或许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正像诗中说的那样,是飞鸟和鱼儿的距离,因为一个在广阔的天空,一个在深邃的海底。

我不知道是否读一首诗就会有这样矛盾的感受,不过,我越来越喜欢诗爱情诗了,因为她们是最美好的!

美国读美国房东有感篇十八

很长一段时间,我断断续续的读了《零距离的美国课堂》。作者王文,原本在江苏南通的一所中学担任英语教师,后来在美国十多年的生涯中,先后从教过小学、中学、社区学院等不同的学段,亲身实践美国的课堂教学,并注重和中国课堂的对比研究。在《零距离美国课堂》这本书中,王文用朴实而不乏风趣的文笔,通过以叙事为主、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生动具体地描述了美国中小学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校园里发生的真实的故事……。

读这本书,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自由和纪律的关系。

自由和纪律总是结伴而行。没有纪律,也就无所谓自由。美国学生开朗活泼、自由奔放,但这种自由是有一个框架约束作为前提的,只有当每个学生都自觉遵守约束和纪律,学校或课堂才会有和谐井然的氛围,学生们才可以自由地无拘无束地学习、嬉戏。

美国教育非常注重秩序、注重纪律。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就始终不懈地紧抓学生的文明行为规范,提倡正面鼓励,正面教导,从细微处入手。学校对学生的严格管理,首先源于他们认为保证学生的安全是学校的第一要务,培养好公民是教育的首要任务之一。一个好公民最起码的要求就是严格遵守纪律。

手工课是学生给学生提供了动手的时空,因此深得同学们的喜欢。但每次活动之后,教室里总是狼藉一片。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美国的低年级的教师从不在孩子们走后自己收拾教室,而是要求学生自己收拾干净了才能走。尽管孩子们年龄还很小,一时半会儿清理不好,但教师也绝不通融,一定要达到教师认为满意的地步,学生才可以离开。

在大家的印象中,美国孩子在课堂学习中,不会一直坐在固定的位置上,教室经常处于流动状态,尤其是老师给学生读书或者类似学生独立阅读的课堂活动,学生在地板上坐着躺着都行。王文告诉大家,这种情况确实是很普遍的,学生有很大的自由度,但这种自由也是在纪律的约束之下的。比如,只要是在学校里,除了室外操场外,一定要低声讲话,不允许大声喧哗、奔跑,未经他人同意不能动别人的东西,要学会倾听,不能打断别人的讲话,等等。“你不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必须努力干你应该干的事情。不管你喜欢不喜欢,因为那是你的责任。”

在小学阶段,美国教师不会采用粗暴、专横的手段来维持课堂纪律,强化学生的行为规范。教师们往往将选择的自由交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比如,有的学生不合作,不完成作业,老师就会问:“你的选择是要么尽快做完,和大家一起去外面玩,要么是大家去外面玩的时候,你去校长室完成作业。你的选择是什么?”选择的权利下放给学生,并告诉他们不论自己的选择是什么,他们必须对此负责,或是享受奖励,或是承担后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主人翁的意识、自主独立的意识也就慢慢形成了。

在行为规范和约束方面,我们对孩子放任的程度以及所谓的“宽容度”要比美国学校大很多。很多学校和班集体没有统一的纪律尺度,或者说有一个从来不认真执行的纪律尺度,管理的松紧程度全看教师和学校管理层当下的'心情。孩子不知道底线在哪里时,总是不断地通过试探,以便找到纪律的界限。但我们的成人们高兴的时候纪律的界限很宽泛,不高兴的时候又很紧促,搞得孩子无所适从,结果在尝试中屡屡受挫,导致一个个学生自信心不足。

我们的特别关注的是学生的文化课成绩,不愿意在课堂管理方面花费时间和精力,导致了很多没有纪律约束的自由现状的存在,非常不利于学生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养成。一个没有良好习惯的学生,是很难有大作为的。在这方面,我们是真的应该向美国教育学习,给学生创设一个,自由而又守纪律,这样宽松的环境中学习,才能培养出思维活跃,富有创造力的孩子。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24088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