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粽子教案(优秀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4 11:34:15
小粽子教案(优秀18篇)
时间:2023-12-04 11:34:15     小编:飞雪

教案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学内容的纽带和桥梁。教师在编写教案时,要注意教学步骤的合理性和连贯性,确保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完成学习任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借鉴学习吧。

小粽子教案篇一

“我—是—嘉—兴—人!”当我们如此自豪、骄傲的呐喊时,我想起了我们的这些孩子,作为一个小小嘉兴人,他们对自己的家乡了解多少?不管是风景、人文还是特产……或许作为他们的老师,该为他们做点什么,于是我便从孩子日常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开始着手寻找契机,我觉得只有孩子身边的、可以接触得到的东西才是可以让他们真正接受的,也是他们需要了解的,为此本次教学活动应任而生。

1.通过看、尝、做等活动,认识、了解五芳斋粽子及其工艺制作过程。

2.五芳斋粽子是嘉兴的特色,激发热爱家乡之情。

3.乐意参与活动,积极探索交流,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活动重点:了解五芳斋粽子及工艺制作过程。

活动难点:让幼儿尝试制作五芳斋粽子。

经验准备:活动前让幼儿观看关于五芳斋粽子的记录片。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及课件。

一、设疑引题,激起幼儿兴趣。

(出示微波炉饭盒)小朋友猜,里面会是什么?(幼儿回答)。

二、了解粽子由来,知道五芳斋粽子:

1.现在请小朋友一起来听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里就藏。

着答案。(观看课件,老师讲述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

3.幼儿分享并品尝,鼓励幼儿与同伴间交流,表述自己的.感受。

4.继续观看课件,了解五芳斋粽子所获的荣誉,为我们家乡能制作出这么好吃而与众不同的粽子感到自豪。

5.你们想不想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的五芳斋粽子,喜欢五芳斋粽子,你会怎么做?

三、了解五芳斋粽子,激起幼儿设计欲望:

1.五芳斋粽子是怎么来的,小朋友想知道吗?(观看多媒体课件,了解五芳斋粽子)。

2.为了让我们的嘉兴五芳斋粽子更加出名,现在推出了一个活动,那就是设计一个具有自我特色的粽子,取名为五芳斋xx第一粽。前几天,我们已经观看了如何包五芳斋粽子的录象,现在想不想来试试!

四、幼儿尝试制作五芳斋粽子:

1.教师简单示范介绍制作过程。

2.幼儿自由选择棕馅进行制作。

五、延伸活动:

在音乐声中师幼一起端着粽子去食堂烧,结束活动。

小粽子教案篇二

吃粽子是我国端午节的一种习俗,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节日的快乐,本次活动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为幼儿提供操作探索的机会。通过亲子合作包粽子,增进家长与幼儿之间的亲情,提前感受端午节的快乐气氛,更重要的是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家”的温暖,用心去体验我国的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意义。

1、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知道包粽子所使用的原料和粽子的不同味道。

2、和家长一起尝试用粽叶、苇叶包粽子,能够持之以恒坚持到底,有自信心。

3、喜欢参加“包粽子”活动,体验亲子合作的快乐,感受中国文化的丰富。

1、教学课件:各种各样的粽子。

2、包粽子的材料:苇叶、粽叶、糯米、花生豆、枣、线等,老师和小朋友到苇塘采集的苇叶和马连草。

活动建议。

1、利用教学课件,帮助幼儿了解粽子的不同味道和形状。

提问:在我们这里,端午节吃什么?你都吃过什么馅的粽子?

小结:粽子有蜜枣粽、花生粽、肉粽、红豆粽、火腿粽、水晶粽、八宝粽、绿豆粽等很多品种,主要有甜味和咸味两种口味。我国地方不同,包出的粽子形状也不同,主要有三角形和三角形。

小结:包粽子需要粽叶,我们当地主要用苇叶和粽叶,粽叶比较宽,一片可以包一个粽子;苇叶较窄,需要多片组合在一起。馅料需要:糯米、大枣、花生、红豆、肉馅等。包扎粽子的捆绳需要:线、粽绳,马连草,我们当地主要用马连草和线。

3、探讨包粽子的方法,了解包粽子的基本流程。

小结:新鲜的苇叶比较脆,易撕裂,包粽子时要先将苇叶煮一煮,苇叶就不会撕裂了。

(2)引导幼儿观察苇叶为什么泡在水里?包粽子时苇叶怎样摆放?并引导幼儿尝试。

小结:苇叶泡在水里,摆放时一片一片的苇叶容易粘连在一起,糯米就不会漏出来。摆放苇叶一倒一正平铺在木板上,苇叶之间要叠压一部分。

(3)引导幼儿认识糯米,了解粽子为什么要用糯米。

糯米粘性大,包出的粽子糯米煮熟后膨胀性比大米小,粽叶不会被胀破,而且粘性好不会散。

(4)了解解三角粽、四角粽的不同包法。

家长老师讲解三角粽、四角粽的不同包法,鼓励大家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包粽子。

(5)亲子合作包粽子,体验亲子合作的快乐。

幼儿分组与家长共同包粽子,引导幼儿为家长拿、放材料,边看边交流: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包粽子的顺序是什么?要注意什么?家长指导幼儿尝试包粽子。

4、将包好的粽子送到厨房,向厨房的阿姨了解煮粽子的方法。

粽子煮熟后,品尝粽子,体验劳动的快乐。

小粽子教案篇三

1、感受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吃粽子,知道端午节最主要的活动就是吃粽子了。

2、能剪出中国式屋顶、粽子、吃粽子的人物。

3、剪好各种部件,再组合粘贴出完整的画面。

4、锻炼幼儿的耐心细致与创造美的能力。

5、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6、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

小粽子教案篇四

1、欣赏《包粽子》歌曲,了解端午民俗,学习包粽子的动作。

2、感受歌曲,跟着歌曲做律动。

3、欣赏《欢乐的夜晚》(丝弦重奏)。

一、了解端午民俗。

同学们:我们国家有哪些节日?这是什么?(课件)。

1、粽叶的选用:广州人包粽子多用箬叶,选表面光滑软韧的较好。汕头人包粽子多用竹叶,粽子有竹叶的清香味,但要煮软再用。

上海等地采用每年大伏天从安徽黄山采下的箬叶,含有特殊的清香味,俗称"徽州伏箬"。

2、粽馅的调味:咸肉粽要先将新鲜的猪肉用少许味精、白糖、酒、盐、生抽拌匀反复揉擦至调味品渗入猪肉再包。

3、粽子的捆扎:豆沙粽不宜捆得太紧,防止米粒挤进豆沙中,如果煮不透会出现夹生现象。咸肉粽如果用肥猪肉不宜扎紧、松紧适度即可。如果用瘦猪肉就要扎紧,因为瘦肉熟了以后会收缩,粽馅的肥汁会漏入水中,不能保持粽子的肥糯。

粽的烹煮:煮粽子一定要水滚以后才落粽子,水要浸过粽面,待水重新滚起以后再用旺火煮3个小时左右即可。在煮粽过程中不要。

4、添生水。要留意枧水粽不能和其它粽子一同煮。煮好以后趁热取出。吃时打开粽叶,粽香喷鼻,入口油而不腻,糯而不粘,咸甜适中,香嫩鲜美是为上品。

3、请大家跟着歌曲唱一唱;

4、创编动作,跟着歌曲进行表演。

三、欣赏《欢乐的夜晚》(丝弦重奏)。

2、请大家听赏一首乐曲《欢乐的夜晚》。

3、感受到时什么情绪?这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演奏的形式又是什么?

4、再欣赏一遍,请大家模仿一下乐器的演奏形式,感受欢快的心情。

四、小结。

小粽子教案篇五

能够用有感情的声音完整地演唱歌曲。

难点】。

感受2/4拍的强弱规律。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指导学生看课本上的插图,请学生找出天安门、国旗和国徽。在天安门广场,我们可爱的解放军叔叔每天早晨都会伴着雄壮的国歌将国旗升起,现在让我们也来感受一下国旗升起时的场面吧。

教师播放在天安门升国旗的视频,并请学生谈谈观看视频之后的感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板画示意图并说明各部分分别代表什么,引导学生懂得升国旗时应起立,目视国旗。我们的国旗这么美丽,所以有人给她编了一首好听的歌曲,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首歌曲中所描绘的国旗吧!

(二)新课教授。

1.教师播放歌曲,并设问,听完这首歌曲你能想象出什么样的画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评价并总结,五星红旗飘扬在蓝蓝的天空中,那么美丽,那么雄伟和激动人心。

2.复听歌曲,并设问,歌曲的速度是什么样的?情绪又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评价并总结,歌曲的速度是中速,情绪欢快且激动。

3.教师弹琴范唱歌曲,学生跟琴轻声哼唱,提醒学生注意情绪。

4.教师运用奥尔夫教学法,用强拍拍手,弱拍拍腿的方式让学生感受2/4拍的强弱规律,并说一说2/4拍有什么样的特点?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前面一拍是强拍,后面一拍是弱拍。

5.跟随教师的示范一起拍出2/4拍的强弱规律。

6.教师弹奏钢琴,学生跟随琴声律动身体,再次体会歌曲的拍子、速度和情绪。

7.教师教唱歌谱,学生用拍手、拍腿的方式挥拍演唱曲谱。

8.学生齐读歌词后填词演唱。

小粽子教案篇六

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糯米成熟了,我们农村喜欢用新上市的糯米包粽子吃。一天早上,我班有个孩子边吃粽子边走进活动室,过了一会儿,他兴奋的跑过来说:“老师粽叶很好玩呀!”。我随口问一句:“你是怎么玩的?”他说了好多好多,于是我就产生了“玩粽叶”这一主题活动,这活动也正好与“吴文化”有关。本活动的内容选择贴近幼儿的生活,孩子平时都喜欢吃粽子,对粽叶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通过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粽叶进行做做、玩玩,使幼儿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发展,体验其乐趣。从而完成活动目标。

小粽子教案篇七

1、了解粽子的形状特征,并能大胆表达。

2、激发幼儿对家乡小吃的喜爱之情。环境创设各种各样的粽子若干重点与难点了解粽子的特征,简单了解包粽子的方法。

一、看粽子,说粽子这是什么?粽子是怎样的?(外面有粽叶包着,里面是糯米,糯米里面还有馅)你见过什么形状的粽子?(长、三角),他们的形状像什么?闻闻粽子香不香?清香从哪里来?(从粽叶来)。

二、吃粽子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口味的粽子给大家品尝,你们说说看吃的粽子是什么味道的?粽子的口味很多,有肉粽、豆沙粽、花生粽,还有蘸糖吃的白粽子。粽子里面的米和我们平时吃的有什么不同?(煮熟后,比较粘,吃上去糯糯的)。

三、了解粽子的做法:你们知道这么好吃的粽子是怎么做出来的吗?你看到过谁做?怎样包的?看包粽子过程的录像或者请幼儿讲述自己的所见。

小结:粽子好吃却需要很高的本领才能包好,家乡的人民本领真大。

四、延伸活动:包粽子尝试用长条纸来包粽子。

小粽子教案篇八

1、让幼儿了解粽子的不同形状,大小及种类。品尝粽子的味道。

2、了解粽子的由来,知道粽子是横县的特产,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4、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1.认识粽子态的不同形状及大小种类。

2.知道粽子是横县的特产。

1、在活动区中摆放不同的粽子图片、包粽子材料及各种味道不同粽子的实物;

2、《包粽粑》音乐。

一、引出主题:猜谜语

“草叶包裹四角尖,再用细绳腰上栓,

白米猪肉里面塞,家家过年摆上桌。”

教师:“小朋友们猜对了,是粽子。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横县大粽。”

二、认识粽子

1、说说粽子形状。

(1)、教师:“你吃过什么样的粽子?它是什么形状的?”让幼儿自由说说自己看见过的粽子。

(2)、出示并介绍有关不同粽子的图片,让幼儿观看了解粽子的多种形

状。有三角粽、四角粽、长形粽子等。

2、说说粽子的味道。

(1)、教师:“有各种各样的粽子,那么你吃过的粽子是什么样的味道呢?里面包着什么呢?”

(2)、让幼儿自由说说自己吃过的粽子,并说说不同的粽子用哪些方法来吃才更好吃 。

(3)、请幼儿品尝粽子的各种味道,让幼儿懂得有甜粽、咸粽、原味粽,有白粽、肉粽、凉粽、花生绿豆红豆粽等,让幼儿感受粽子的各种美味。

3、认识包粽子的材料。

4、让幼儿认识粽子的由来。

三、教师小结:

横县大粽是广西横县人欢度新春佳节的主要食品之一,横县有“无粽不成年”之说,也就是过年时没有粽子吃不像过年的意思。我们的横县大粽形状是平底、上拱、中部丰满隆起的长条形,就像怀着宝宝的妈妈一样多子多福。在材料则是以山上带香的粽叶和红绳索用作包裹,表示吉祥的意思。人们在过年之前把粽子包好,在晚上放进锅里煮。在过年时一家人便围坐一起吃起锅大粽,代表全家团团圆圆。大粽多由妈妈亲手做作,故称之为妈妈大粽,吃起来最有妈妈味道。

四、幼儿随着音乐跟着老师跳舞蹈《包粽子》结束活动。

首先我对目标的制定:

我制定的认知目标为了解粽子的形状、大小和种类,了解粽子的由来,知道粽子是横县特产;情感目标为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其次,对组织的形式。

《纲要》中提到: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在这一活动中,以孩子们最熟悉的大粽为切入点,让孩子关注家乡的美食,对家乡的地方特色产生兴趣和对劳动成果的热爱。在活动过程中,运用各种不同粽子的图片让孩子们感知粽子的形状、种类;在活动区中投放包粽子用的粽叶、棉线、糯米、绿豆花生等材料,让孩子直接了解粽子原来使用这些材料包成的。在活动中我是以层层深入的组织形式来完成活动目标,每一个环节都是为了完成活动目标服务。

最后,师幼的互动。

大班孩子喜欢猜谜语,活动的开始就以猜谜语的形式引出课题—粽子,吸引孩子们的兴趣,激发孩子们的探索欲望。活动中,孩子们运用多种感官:想、看、说、听,自己讲述粽子的大小、形状等不同特征,教师在旁加以鼓励,能使孩子原有的经验得到梳理。 活动里我提供粽子实物让孩子观察,这样有助于孩子更好地掌握粽子的多种形状,大小区分等特征,给孩子以直观的感性经验。知识丰富后给孩子们品尝我准备好的几个品种的粽子,孩子们看着飘溢清香粽子有说不出的高兴,他们品尝不同粽子的同时也在一边议论平时吃过的粽子有什么形状的,有什么味道的,还有馅儿又放有什么的。粽子的故事由来,教师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由孩子自由说说,教师不做肯定与否定,而是对孩子加以鼓励。最后再由老师对故事由来的小结,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热爱生活,对家乡的特产喜爱。我作为教育者,在活动中起到主导的作用,适时、适宜的引导孩子掌握知识。

在活动最后的环节中以壮族舞蹈《包粽粑》来推向高点,孩子们在欢乐声中结束活动。

不足之处:在环境创设中,图片和道具材料还准备不够充分、不够完善,我想,在下一系列活动中对环境创设的准备更要充分布置,让孩子认识横县特产——横县大粽中,以一系列的活动来开展教学活动的。在下一个活动中,我将在孩子已有的经验基础上,给孩子提供包粽粑所需的材料,开展手工活动《包粽粑》,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对横县大粽有更深一步的了解,从而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小粽子教案篇九

师小结:原来,粽子里可以包许多好吃的东西,包的东西不一样,吃出来的味道也不一样。

二、倾听故事。

1、故事前大半段。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关于粽子的有趣故事,你们想听吗?

幼儿完整欣赏ppt配音故事。

提问,体验角色:

(1)故事里有谁?

(2)(出示老奶奶)老奶奶有一个什么大本领?(会讲许多故事)。

(3)老奶奶不能讲故事了,她想了个什么办法?

(4)谁先来吃了老奶奶包的故事粽子?

小松鼠吃了粽子,肚子里有了故事,可它却说不出来,它怎么叫的?小松鼠着急吗?

(幼儿角色体验,引发编故事的愿望)。

(5)后来,又来了谁?

小狐狸吃了粽子,肚子里有了故事,可它却说不出来,它怎么叫的?小狐狸着急吗?

(角色体验)。

2、完整欣赏故事。

师:小动物们吃了奶奶的粽子,却不能讲故事,你们能帮小动物想个好办法吗?

(幼儿自由想象述说)。

师:我们来听听,小动物们想的办法是不是跟你们想的一样呢?

(幼儿完整欣赏故事)。

三、创编故事。

师:你们想不想像故事里的小姑娘一样,吃了粽子会讲许多的故事?

1、幼儿分组或个别看图创编故事。

2、幼儿分享故事。

小粽子教案篇十

(在密密的树林里――也就不能把找来的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了。怎么办呢?)。

――这位奶奶有个非常大的本领是什么呀?

――可奶奶不能说话了,那怎么办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幼儿讨论)。

――看看老奶奶是怎么做的。

2、听故事,观看ppt4。

(老奶奶决定把一个个故事――谁就会讲故事了。)。

――奶奶是怎么做的呢?

小结;原来奶奶把故事包在粽子里,谁吃了粽子,谁就能讲故事。

――粽子是做好了,可是要有人来吃,谁会来呢?让我们继续听下去。

3、出示松鼠卡片,观看ppt5、6、7。(吱吱吱、吱吱吱,――一个劲儿地叫“吱吱吱’’’’’’’”)。

――谁来了?小松鼠来干什么,小松鼠吃了粽子讲出故事了吗?

小结:小松鼠吃了粽子,可是“吱吱吱”的讲不出来――接下来来还会有谁来呢?让我们继续听下去。

4、出示狐狸卡片,观看ppt8、9、10(哩哩哩、哩哩哩,来了一只小狐狸――一个劲儿叫:“哩哩哩……”

――谁来了?小狐狸来干什么,小狐狸吃了粽子能讲出故事来吗?

小结:小狐狸吃了粽子,“哩哩哩”的讲不出来。

5、观看ppt11。

(接着,又来了百灵鸟、小白兔和小猴子,他们吃了粽子有。

了故事可是也不会说,怎么办呢?)。

――小动物虽然吃了粽子,但它们不会讲话,讲不出故事,怎么办呢?真着急。你有什么办法吗?(幼儿讨论)。

6、观看ppt12、13。

(小松鼠,小狐狸――扔下竹篮拼命逃。)。

――动物们找到了谁?

――小姑娘为什么要逃跑啊?(因为小动物们一高兴就冲了上去,吱吱吱,哩哩哩,叽叽叽叫个不停。小姑娘吓坏了)。

7、观看ppt14、15、16。

(糟糕!――一直采到小房子跟前)。

――小姑娘吓跑了,动物们用了什么好办法把小姑娘引来?(动物们用蘑菇引来了小姑娘)。

8、观看ppt17、18、19、20。

(美丽的小姑娘――那个也是故事呦)。

小粽子教案篇十一

1、引导幼儿知道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了解端午节包粽子的几种特有包法、名称。

2、引导幼儿初步学习包粽子的方法,能用缠绕、捆绑的方式包粽子。

3、幼儿能互相帮助,体验合作包粽子的乐趣。

了解粽子的来历和特点,学习包粽子。

能将粽子包好并捆紧。

1、有湿度的.碎泥。

3、范例、课件。

1、教师情境导入,引入今天主题,激发幼儿学习包粽子的兴趣。

(1)小朋友们,你们吃过粽子吗?吃过哪些形状的粽子?

(2)教师出示课件,帮助幼儿了解不同形状的粽子。

我们吃过的粽子一般就是三角粽、还有四角粽以及团盘粽等。

2、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幼儿学习包粽子的方法。

(1)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粽子,看看粽子的外形和特点。

小粽子教案篇十二

学习歌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的风格特点,培养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采用欣赏法、小组合作等方法,激发对音乐的理解。

知识与技能】。

了解“对唱”形式、“变换拍子”及壮族民族风俗,并能用优美、委婉的声音演唱歌曲。

小粽子教案篇十三

通过学习歌曲,感受歌曲中表达对国旗的赞美和喜爱之情,能够养成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完整而充分的聆听歌曲,运用模仿、体验的方式,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知识与技能】。

感受2/4拍的强弱规律,并能够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

小粽子教案篇十四

活动在幼儿的谈话中拉开序幕,幼儿兴致勃勃地讨论自己见过的粽子,到请幼儿动手做粽子时,幼儿都欲欲而试,用彩泥做出自己喜欢的粽子(虽然有的宝宝做出的粽子不像什么粽子),活动室里洋溢着一片欢笑!幼儿不在乎最后的结果,而注重的是活动的过程,这就是与成人评价标准的区别!

但是由于怎么做粽子的步骤没有讲清楚,以至于有的幼儿不会做粽子,还有就是给粽子绑彩带对幼儿来讲比较难。

小粽子教案篇十五

播放电影《刘三姐》对歌视频片段,提问学生视频中的人物在做什么,周围的景色怎样,唱歌的人是谁,她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歌手。教师总结“视频当中的人们在有山有水的地方开心地对歌,我们曾经学过“甲天下”的山水在广西桂林,这个美丽的地方不仅有迷人的风景,更居住着一群勤劳善良、乐观开朗的壮族人民。除了刚才播放的对歌歌曲,电影里还有另一首优美的歌曲《唱山歌》,接下来我们伴随这首歌曲,一起走进我们的桂林,走进壮族。”

(二)初步感知。

1.初听歌曲,教师设置问题:歌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速度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进行总结:歌曲的情绪是优美、婉转地,速度为中速。

2.再次聆听歌曲,教师设置问题:歌曲的节拍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进行总结:歌曲是由2/4和3/4交替进行的,这样的节拍我们叫做“交换拍子”。

(三)探究学习。

1.学生学唱旋律,感受变换拍子的旋律特点;。

2.找出旋律中的相似乐句,并根据特点划分乐句;。

3.分乐句带入歌词,学唱歌曲,理解歌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4.观察歌词与旋律对应特点,找出“一字多音”,并掌握“一字多音”的唱法;。

5.跟随钢琴伴奏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四)拓展延伸。

介绍壮族风俗歌会“歌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影片中人们的演唱形式和学生自己演唱歌曲的形式有什么不同,结合歌曲《唱山歌》总结壮族民歌的风格特点,由小组代表发言进行小组间的讨论交流。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唱山歌》,走进了“山水甲天下”的桂林,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桂林不仅有美丽的风景,还有动听的音乐以及善良的壮族人民。我们国家有55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文化,我们除了要了解这些文化,还应该保护和传承我们国家的这些艺术瑰宝,热爱我们的民族文化。

小粽子教案篇十六

纲要》强调幼儿是中心,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需要、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学决定教,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让师幼形成一种平行的、双向、相互支持的合作关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法。

1、直观法:幼儿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食物,充分调动多种感观参与,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2、谈话法:提供充足时间,让每一位幼儿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言语表达能力。

3、操作法: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在与实物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

4、游戏法:根据《纲要》精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注重活动过程,也不是结果,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小粽子教案篇十七

1、通过学唱能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表达出对一种亲情无尽地爱。

2、通过《包粽子》歌曲教学,让学生了解端午节民俗文化内涵,感受中国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3、通过认一认、唱一唱延长音记号,掌握好歌曲结束音的时值。

教学重点:

1、通过学唱能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表达出对一种亲情无尽地爱。

2、通过认一认、唱一唱延长音记号,掌握好歌曲结束音的时值。

教学难点:通过《包粽子》歌曲教学,让学生了解端午节民俗文化内涵,感受中国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小粽子教案篇十八

1、知道粽子是端午节的节日食品,通过观察,了解粽子是由粽叶、糯米等包成的。

2、喜欢吃粽子,通过品尝活动进一步感受节日的愉快。

1、粽叶、糯米、棉线。

2、煮熟的粽子、生粽子人手一只。

1、观察粽子,知道粽子是端午节的节日食品,激发活动兴趣。

2、进一步观察粽子的外形、气味等特征。

3、观察包粽子的材料,了解粽子的制作过程。

(1)知道材料的名称,了解其用途。

(2)观察老师包粽子、煮粽子的过程。

4、品尝粽子,体验快乐。

(2)品尝粽子,与同伴说说自己吃的`粽子的口味及自己吃粽子的心情。小班包粽子反思。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26283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