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养培养研究的论文(模板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5 04:03:31
人文素养培养研究的论文(模板13篇)
时间:2023-12-05 04:03:31     小编:琉璃

医疗总结是为了总结、分析和改进医疗工作的重要手段,能够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写总结时可以结合自己的个人感悟和体会。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一些总结范文,来学习一下别人是如何进行总结的,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人文素养培养研究的论文篇一

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他的本质是一种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是揭示人的生存意义,体现人的价值,追求人的完善。

人文素质是社会上每个人必需的基本素质,是每个人对外展示自己,对内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因为它反映着以人的自身发展为中心的社会需求和价值取向。

高校是培养人才、培育人文精神的地方,它体现了高校对大学生的价值和生存意义的关怀,又以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方式约束大学生的行为,体现了高校不同于其他机构的气质特征。

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应该包括具备一定的人文知识、理解主要的人文思想、掌握确切的人文方法、遵循高尚的人文精神。

二、高职英语教学的特点。

高职高专教育是高等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他的宗旨是培养高等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其特点是针对某一岗位或岗位群的需要,对学生进行生产和管理的教育,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职业能力,即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但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特点是学制短,人数多,重专业课教育,轻文化课教育,这就迫切需要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加强培养。

英语作为一个人文学科,更要担负起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责任。

很多国内大家都曾经说英语教学不仅要注重英语语言技能即听说读写译的传授,更要注意优秀英语文化的引入与培养和熏陶,进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使学生更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中央多次发文强调,要求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可以说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事关我国经济发展大势、社会发展大势,也事关学生本身的将来。

(一)对外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英语越来越显示出它对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合格的高职高专人才不仅要有本专业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注重彼此语言文化的交流沟通。

然而,在时下高职英语教学当中,我们对学生语言技能的传授注意的很多,完成每一项的目的都是要求学生提高听说读写等语言应用技能,只要学生能够和外国人交流就可以了,但是我们对他族文化的引入与吸收却少之又少。

因此,我们有必要在高职英语教学中体现出英语具有人文性的一面,将英语的语言教学和人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二)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

当前大学生掌握的人文知识少之又少,无法满足自身提高和发展的需要。

我在英语教学当中经常会遇到此类问题,不管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人文知识,学生对这些知识都了解得很少,例如,中国的陆游是哪个朝代的人?《四世同堂》的作者是哪一位?美国的首都是哪里?联合国的总部位于哪个城市?马友友是做什么的?能回答出这些简单问题的学生很少。

我曾经对任教的班级做过一份调查问卷,有73.5%的同学认为学习人文知识很有必要,这部分学生认为掌握人文知识更有利于他们将来的工作,更有利于展示自己的才华。

所以,仔细深入了解原因,不是学生不愿意掌握,而是各种各样的原因妨碍了学生学习。

(三)社会发展的要求。

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但是,人们的各方面素质尤其是人文素质没有得到提高。

我们走在大街上,走在大学校园里,处在社会中,经常会遇到各种不文明的现象和各种与事物本身不协调的现象,我认为这和人们在学校受到的人文素质熏陶少有很大的关系。

例如,我一次去西餐厅宴请一位外教,此时,其他桌的某位顾客不会使用西餐餐具,直接向服务员要筷子,结果闹出了不小的笑话,类似的事情屡见不鲜。

可见,提高人们的人文素质,尤其是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是必需的。

我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认为提高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教学前要适当选取教学内容。

教学要依托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人文素质的培养更是如此。

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英语语言知识传授的同时,更应注意语言文化的传授。

首先,我们要选取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政治、地理、文学、经济、历史等背景材料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学习到更多与之相关的文化知识,以此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其次,我们要有目的地开设一些人文素质方面的课程,比如,《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概况》,通过这种有目的的教学,让学生提高人文素质。

(二)教学中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英语教学只注重知识的灌输,不太注重方法的选用。

英语的传统教学固然有其重要之处,但不容忽视的是方法。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更多采用人文的教育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培养自身的学习能力,使其能够延伸到语言应用知识以外领域,认识英语,感受英语,享受英语,进而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和素养。

(三)教学中要创造英语学习的人文环境。

高职英语教学有自己的特点,不是新知识的累积,而是对以前高中英语学习的一种熟练度的提高。

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难免会感到枯燥乏味,甚至厌学,有鉴于此,我们应该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氛围。

在教室中可以布置一些英文的名言警句和名人故事,多举办一些英文歌曲比赛,英文舞台剧比赛,英文电影配音比赛等,既丰富学生的生活,又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促进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四)教学后要体现人文精神。

高职高专教育作为一种高等教育,难逃它的局限性。

一些教师上课结束之后就对学生不闻不问,以为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其实不然,我们应该更多地对学生体现出一种人文关怀,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使学生的人文精神得到延续和提炼。

总之,学生是社会的未来,如何使学生既能够承担自己的专业任务,又能提高人文素质,这是教师不得不思考的一件事情。

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对学生自身,对社会都是有益的,因此,我们要更加积极地探索高职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谭家善.对英语教育人文价值的思考[j].零陵学院学报,,(3).

[2]刘明琼.语言教学文化与人文精神[j].西安外国语学报,,(9).

[3]张新颜.人文教育的含义和基本要求[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2).

[4]顾明远.高等教育与人文精神[j].高等教育研究,,(1).

人文素养培养研究的论文篇二

摘要:语文课程作为高等院校的一门基础性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基础文化水平及人文素养为最终目标,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高职院校仅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也只重视专业课程,使语文课程失去了原有的教育意义。文章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高职语文课程建设的必要性;第二部分介绍了当前高职院校人文素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针对培养高职学生人文素养提出了加强语文课程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人文素养;高职语文课程;人文教育。

语文课程是在培养高职学生文化素质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以及创新能力。作为一种基础文化教育课程,语文课程在以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为主的高职院校中受到了很大排挤,这对于学生的人文教育是十分不利的[1]。因此,加强高职语文课程的构建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是一项十分紧迫的课题。

(一)人文素养是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高职院校主要为国家及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它集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培养专业实践能力于一身,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人文素养主要是指一个人的人文精神和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素养的提高主要是通过人文知识的积累以及思想境界的升华逐渐形成的。高等教育能够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促进学生思想的成熟,同时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进而帮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锻炼自己的意志,树立良好的信念,培养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并逐渐形成坚强稳定的性格特点,促使自己不断努力,全方面发展,成为一名具备高素质才能的优秀人才[2]。

(二)社会发展需要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各行业、各层次的人才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综合素质已成为当今社会对人才的主要衡量标准。这就要求专业人才除了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专业的操作技能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外,还要拥有坚强乐观的心理素质及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社会人才,构建语文课程时,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一方面加强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的培养,另一方面要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国家发展建设的主体是人,人的发展才能促进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高职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压力都很小,没有正确的生活及学习态度,这就致使人文教育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因此,高校在构建课程体系时,除了加强学生专业知识的教育外,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将人文教育与高职语文课程进行有机融合,相互渗透。

(一)忽视了高职语文课程的人文教育。

高职院校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针对社会上各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开展教学,尽管对我国的发展建设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目前大多高校为了适应市场需求,以学生的未来就业为导向,仅专注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逐渐忽视了学生的素质教育,在设置教学课程中也忽视了基础课程的`建设。由于技能型及应用实践型的课程能够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直接对接,大多学生也只关注这些适应型课程,而具有人文教育意义的语文基础课程几乎没有学生关注,甚至一些理科类课程中的理性原则使部分学生直接放弃了思想道德修养的建设,致使他们人文意识缺乏,道德素质低下,且心理素质低,承受能力差,一旦在就业过程中遇到挫折就会失去对未来的信心,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这些现象都充分说明了现今大多高校严重忽视了语文课程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二)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比较落后。

目前,相较于其他类别的高等院校,我国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比较落后,一些优秀教师都选择调换岗位或转到其他高校教学。由于高职院校在评定职称及编制方面局限性较大,也有部分教师为了进入更好的教学环境或寻求更好的发展,只要有合适的机会都纷纷调往其他高等院校。致使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参差不齐,综合素质较低。其中大部分是从中学或技校调转而来,其专业知识水平及人文素养都十分欠缺。除此之外,由于高校的不断扩招,高职学生人数不断增多,但教师队伍的建设速度远远无法赶上高职学生增长的速度,致使很多高校优秀教师严重缺乏,专业能力不足,教学手段落后,人文思想缺失。这也就致使教师在课程设计过程中也不会重视学生的人文教育,忽视了语文基本课程对学生综合素养的作用。

(三)课程设计不合理。

大多高校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在设计教学课程时主要以专业课程为主,忽视了人文课程的内容。尤其是随着各社会岗位对技能型人才要求不断提高,高校相关的人文教育课程受到了严重的排挤。尽管思修、毛邓等相关人文类课程的课时所占比例不小,并且选修课程中也没有设置人文类的课程,尤其是五年一贯制下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十分落后,教学设施设备也十分欠缺,有时会直接忽略了选修课程的设置。也有一部分高职院校的课程安排不合理,教学内容体系缺乏系统性和发展性,学生仅能学到基础性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发散性思维能力的起不到任何作用,这就致使学生很多时候无法理解这些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久而久之,对教学课程产生了厌倦。最终致使学生缺乏对未来的规划和进入社会的信心,同时无法将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与自身能力联系起来,缺乏社会责任感,综合素质低下。

高职学生升学压力小,致使在实际教学中过于追求专业课程的发展,忽略了基础课程的建设,甚至直接取消了部分基础课程。语文课程能够通过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和知识含量,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进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十分有必要完善语文课程的教学体系,在学校的正常教学基础上保证语文课程的课时数量,加强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教育意义,进而顺利开展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新课标要求学校教育应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人文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尤其是学生思想道德及文化素养的培养,应与语文课程进行有效渗透,通过创建良好的语文课程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以达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最终目的。例如学校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比如诗歌朗诵、文学知识竞赛等,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下提高自身文化修养,促进人文素质的提高。

(二)课程建设应强调教师的人文素养。

教师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引导者,教师的人文素养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人文素质。因此,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基础上,首先要提高教师人文知识的含量以及思想道德的建设。高职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多给予其生活上和学习上的帮助,使其感到学校的人文关怀[3]。知识内涵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主要部分,是进行人文教育的基础,而思想道德素质是教师做好人文教育的主要影响因素,只有通过自身高尚的道德情操结合丰富的知识内涵,才能保证人文教育的顺利进行。教师在建设语文教学课程时,更应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陪养,通过自身人文素养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影响。例如,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师生之间也可就某方面内容的重点、难点展开讨论,共同发展、共同提高。同时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

(三)语文课程与专业课程相结合。

在高职教育当中,应将语文基础教学与专业课程进行合理分配,使语文基础课程能够更好的为专业课服务。语文课程的学习能够提升学生对专业名词和生僻术语的理解,使学生能够更加准确的把握专业课程中所讲的知识点。同时,语文课程的学习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进而提高其专业素质。通过语文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的将自身人文素养与未来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做出正确的判断,以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更好的适应社会和未来的工作岗位。然而,自身素质的提升又会要求人文素养的进一步提高,使语文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进行不断的良性循环,以达到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养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人文素养培养研究的论文篇三

摘要: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问题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在低碳经济时代,对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对新时期医学生人文素质现状的调查及分析,提出低碳经济时代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新形势及有效途径。

关键词:低碳经济时代;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途径。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由传统的“生物———心理”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教育部发布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中除设立教育目标之外,有许多是与人文素质有关的内容,如珍视生命,理解文化价值,重视伦理问题,实事求是,团队合作,考虑病人利益,具有科学态度以及创新和分析批判精神等。,卫生部发布的《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若干意见》也对医学生医学人文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当今社会进入低碳经济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被放在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位置上,这就使得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不仅要关注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还要在保护环境、生态文明的背景下引导受教育者关注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关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实现终极人文关怀,进一步提升人文素养。

长期以来,医学被称为“仁学”,医术被称为“仁术”,医生被称为“仁医”。医学“仁爱”的本质是“人学”,医学本身就有其特定的人文属性。可以说,失去了医学的人文特质,医学就失去了灵魂。医学的人文性决定了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此外,全世界众多的医学院校都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并把人文素质的培养放在了医学生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美国长期以来将《医学人文学》、《当代社会的生命伦理学》等课程设置为医学生必修的核心课程,且此类课程在医学教育总课时中的比重也高达25%。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国的医学院校相关人文课程所占比重也达到了近15%。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已成为适应21世纪世界人才培养的需要。在低碳经济时代,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有了新的要求。较高的人文素养不仅表现在个人知识面的宽广、良好的修养、能较好地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上,还表现在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或者说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关注所形成的道德修养上。从这个层面来说,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是适应新的时代特点需要。

为了解决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现状,笔者采用抽样调查法中的随机分层抽样法,对云南中医学院在校的本科中医、中药、中西医临床等专业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148份,回收有效问卷1112分,有效回收率为96.7%。其中男生302人,占26.3%,女生846人,占73.7%;高年级学生572人,占49.8%,低年级学生576人,占50.2%;来自农村的学生877人,占76.4%,来自城市的学生271,占23.6%。此外,对部分学生和教师进行了访谈。经对问卷的分析,发现当前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存在以下问题。

(一)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问题已得到重视,但尚缺乏有效途径当问及“你认为培养人文素质是否重要时”,86.7%的受访者选择了“是”。但当问及“你是否已具备相应的人文素养”时,只有16%的学生选择了“是”。从调查情况来看,学生对人文素质的重要性有比较好的认识,但相应的人文素养却较为匮乏,这主要是目前在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方面尚缺乏有效的途径。

(二)课程设置不够合理虽然目前许多医学院校在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方面比较重视,但总体的课程设置却并不那么合理。长期以来,我国医学人文方面的课程主要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在课程体系上显得比较单一。此外,学生对人文概念的认识也比较模糊,对思修课在提升人文素质的作用上,认同较低。而学生普遍文史哲知识匮乏,知识面狭窄单一。

(三)缺乏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人文素质的培养起始于人性的自觉,着眼于情感的潜移默化,而优质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利于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当问及“你认为你所在的学校是否营造了良好的人文素养的校园文化氛围”时,82.9%的学生认为感受不到浓郁的校园人文氛围,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学校关于人文方面的活动和讲座太少,或形式单一,而人文方面的学生社团也不尽如人意。

(四)对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关注仍停留在传统层面,未体现时代特征当前,人类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为解决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国际社会提出了低碳社会、低碳生活方式等一系列新概念。低碳生活成为一种时尚,在大学校园里,不少学生积极参与到低碳宣传中。与此同时,通过道德教育的方式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即生态道德也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生态道德素质已成为医学生道德素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医学生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今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很少关注生态道德素质,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对人文素质领域,无法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

在低碳经济时代,良好的人文素养不仅包括知识、修养,还要求医学生有良好的生态道德素质,要具有地球生态系统的整体观意识,有正确的生命观,良好的生态道德情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将自身价值和尊重自然价值统一起来,进一步形成对后代及其他生命形式承担责任的道德价值观,从而在医疗实践活动中能把患者的生存状态、致病因素看作一个整体,围绕患者的诉求,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一)构建合理课程体系从前文分析来看,尽管高达86.7%的学生认为当前提升人文素质很重要,但高校在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方面收效甚微,这与课程的不合理结构有直接关系,因而增强人文课程结构的科学性与可持续发展性,构建一套既能切实提升医学生人文素质,又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优质又实用的课程体系已迫在眉睫。应在低年级学生中大面积普及人文知识,而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由于面临毕业实习等重要事项,可侧重于增加一些实践性及实用性很强的人文课程,如《沟通的艺术》等,以提升医学生的沟通能力,能帮助医生更好地与患者交流。此外,应在全校范围内适当增加环境教育方面的课程,提升医学生的生态道德素质,以进一步提升其人文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这是因为,医学的宗旨与本质体现在两个方面:即“仁”和“术”。“仁”是“术”的前提,“术”是“仁”的体现。在低碳经济时代,“仁”不仅包括人与人之间,而且应推广到人与自然万物之间。美国环境伦理学家霍尔姆斯罗尔斯顿明确地提出了“自然价值”的概念并进行了系统的论证,认为在生物圈中,所有的有机体和存在物都有其固有的、内在的自身价值。因此,我们应平等地对待生命,道德地改造自然。当代医学生要摒弃现代人自恃己能的娇纵心态,重新培育起对自然万物生命的敬畏。因此,在医学生的必修课及选修课中增加生态方面的课程,既有利于提升其总体人文素养,又有利于巩固其专业知识,加强对医学“仁”的精神的领悟。

(二)更新教育理念,在医学教育中融入人文精神医学是“仁学”,同时也是“人学”,为的是消除人们的病痛,体现人文关怀。中华文化与医德之间具有一脉相承的内在联系,医学的人文属性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因之,医学院校除了设置人文素质类的课程外,还应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丰富学生的人文底蕴。如对于医学的“仁学”特质,可充分利用传统文化如儒家文化中的“仁爱”思想对医学生进行爱的教育,引导学生领悟社会、学校、老师、同学及家人的各种关爱,并同样回报以“仁爱”,以培育他们“大医必有大德,大德必有大爱”的医学人文精神。此外,儒家的仁爱思想不但重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还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重视人类对自然万物的爱与责任。在低碳经济时代,还可将这种“爱”扩展到人与自然的关系领域,引导学生关注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爱与责任的同时,关注人对自然万物的关爱。以爱为核心的医学人文精神,使学生真正能做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懂得“仁爱”的真正含义。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良好的人文素质环境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后天的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校园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对学生的行为习惯、素质教养等始终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建设校园人文环境,首先要建设良好的校园硬件环境。可利用校园建筑,主体景观等的风格营造出良好的人文素质环境。如中医药院校可建造具有中医元素的教学楼、图书馆等,在校园中建立古今中外医学上经典名人的人文景观,在教室、图书馆等学生经常出入的地方装饰具有人文特色的图画,或悬挂具有强烈人文气息的名人名言等。浓郁的校园人文氛围能对学生人文修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陶冶医学生的情操。此外,有计划地举办人文系列活动。如开办系列人文科学讲座,在学生人文知识的学习方面给与一定的指导。举办读书活动或读书竞赛,演讲比赛,经典影视作品赏鉴、医德论坛、低碳校园、健康心理咨询等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寓教于乐中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能有效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搭建人文社会医学交流平台,强化社会实践教学任何人才培养模式或途径的成效最终都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当前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要将课堂理论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可搭建人文社会医学交流平台,构建社会实践教学基地,并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环境调查、低碳出行、生命教育、科技创新和暑期“三下乡”活动,或开展短期见习,引导学生结合专业特点,发挥专业特长,到社会福利院、敬老院、特殊学校、社区开展“爱的传播与体验”活动。

五、结语。

思维和素质的养成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上述培养途径并不是相互独立,互不相关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然而有关医学生的人文素质问题历经数年,虽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目前还有一些尚未解决的难题,例如怎样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的问题,如何在医疗实践中融入人文素质的培养,如何使人文素质培养与时代特征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问题等。在这些方面,还须不断努力,探索出能更好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人文素养培养研究的论文篇四

素质教育的内涵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这里,我们把能力界定为:作为人所应具备的一般能力(观察、想象、记忆、思维、语言和判断),实践能力(生产、劳动、操作和创造),社交能力和适应能力。职业学校学生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

素质教育要求: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生动、活泼、和谐的发展,形成正确的政治观点、崇高的思想品质、合理的知识结构、完善的智能结构、良好个性品质和健全的身体素质,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给职业学校在能力培养方面提出了“能否极大地调动学生的身心潜能,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关心,以符合社会发展”的更高要求。因此,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强化能力培养。

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能力培养的主渠道也是课堂。因此,在同一时空下,学校及教师必须使“三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与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发展学生的个性、灵性与人格,通过强化能力培养,推进素质教育,以达到职业学校培养目标。

一、明确能力培养目标,强化技能训练要求。

国家教委颁布的职业技术学校各专业教学计划明确提出了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个性得到健康发展”的总培养目标。这四项素质中,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和个性健康发展等已被《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所肯定。

在技能训练中应强调建立目标体系。学校应制定一套技能训练改革方案。该方案将总目标分解为一、二、三个年级的三个阶段培养目标。各阶段目标分解到学科,制定技能训练各学科的教学目标,各学科课程,又把学科目标分解到各个训练课题,制定具体任务,这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技能训练的目标系统。

例如:电气专业学生在高一年级需达到二级维修电工技能水平,高二年级需达到三级维修电工技能水平,毕业时达到四级维修电工技能不平。通过实践,我校历年中级工的通过率在90%以上,不少班级中级工通过率为100%,财经专业学生的珠算能手级通过率在60%以上。赢得了春兰集团、江苏陵光集团等一批知名企业的青眯。近年来,我校毕业生的对口就业率仍在90%以上。

二、适应社会发展,优化课程结构。

21世纪是一个既相互竞争,又越来越相互依赖的复杂而多变的世纪。21世纪不仅要求年轻一代具有崇高的理想,有广阔的胸怀和较高的道德水准,而且应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要有较高的素质。

实践证明知识面越狭窄,越不能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这就要求学校对素质教育中技能训练的课程加大改革力度,在保证基础学科教学的前提下,开足必修课程,增加选修课程,以使学生形成较为全面的素质。

如机械专业选修单片微机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计算机专业选修autocad技术,提高学生设计能力。

但在确定选修课程时应注意:

(1)确定选修课程,必须充分调研。

我校宾馆服务专业实习基地为三星服务水准的春兰宾馆,我们了解到:随着商务贸易,文化交流对外的日渐频繁,这类宾馆的服务对外语口语有了更高的要求。于是,在宾馆服务专业及时选开了英语口语选修课,成立了日语兴趣小组。

(2)确定选修课程,要有超前意识。

春兰空调,电器的电源控制部分,将改强电控制为弱电控制。学校赶在空高调新产品大批量生产前,对偏于强电课程学习的学生及时加强了电子操作技能训练,使我校电气专业毕业生历年的对口就业率达100%。真正做到“上岗能顶岗,顶岗能顶用”。

三、选好实习基地,优化教育环境。

环境教育在人的后天教育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而高标准、高起点的实习基地,必将对人的素质提出较高的要求,因此,好的实习基地能够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强化专业技能的培训,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适逢地级泰州市新组建政府需要机关服务人员。学校与市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签订协议宾馆服务专业的学生到机关服务实习。我们从提高学生的认识入手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强化技能训练提高服务水平按月考核奖勤罚懒。学生对照政府机关人员形象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从怕苦、怕累、怕做错事情到有职责感、光荣感工作细致一丝不苟。学生的素质有了全面的提高我校受到了泰州市委、市政府各部门的称赞并扩大了影响提高了知名度以致春兰宾馆、政府招待所等单位纷纷来校洽谈用人意向。

四、提高综合素质,突出创造能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创造力是能力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应注意:

(1)注重学生技能训练中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

兴趣是创造的.基本情感,创造是一种顽强、细致并富有灵感的劳动。这种劳动要求创造者全部体力和智力的高度紧张,要求创造者有坚强的意志。一般创造力强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因此,技能训练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兴趣,按课题训练时要给学生一定难度的任务,明确目标,严格要求,积极引导,让其在完成任务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得到磨练。

(2)加强技能训练中发散性思维的训练。

发散思维与创造力具有直接联系,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是:由学生对课题加以讨论,对加工工艺加以研究,鼓励其“一题多解”,记实习日记,写实习体会,在技能训练中多方面寻求课题训练的多种模式。

五、强化师资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是素质教育的直接实施者,全方位实施素质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群体。近年,新分配的实习指导教师有部分人对技能知之甚少,而学校培养学生要求达到中级工以上水平。可见,“教”与“学”的矛盾,“教者”是主要方面。要解决这样的问题总是笔者认为:(1)教育行政部门要规定凡师资班大学生必须持有劳动部门认可的中级以上技术等级证书;(2)分配到基层的实习指导教师,技术级别跟工资利益挂钩,限期达到中级工以上水平;(3)要定期选派实习教师到企业进修,及时跟踪了解现代化大生产对人员专业技能素质的要求,以此作为继续教育的一部分。

六、强化全程管理,保证素质提高。

实训部门要加强对技能训练全程管理。一是要加强对训练计划及过程的管理,二是要加强对训练水平的评价,三是要开展技能训练的教研活动,四是要加强对校外实习情况的检查,五是要组织学生参加劳动部门的技术等级考核。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技能水平的全面提高。

人文素养培养研究的论文篇五

摘要:本文运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对工程类企业的人才需求及在校大学生职业素养的现状进行了走访调查,探讨了如何加强工程类专业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希望以此提升工程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近年来,我国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日益增大,其就业问题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相关调查显示,当前各大企业在招聘中对应聘者的职业素养尤为重视。因此,提高职业素养对大学生的顺利就业具有重要作用。要想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高校应对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各大高校应将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列入其教育内容,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缓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本文以工程类大学生为例,探讨了如何以就业力为向导,提升大学生的职业素养。

对工程类大学生而言,其基本的职业素养除了牢固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外,还包括工程师的基本技能、知识结构、行为规范、精神气质和成长规律。但根据近几年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的反馈,工程类大学生在职业素养上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行业认知不足,缺乏职业精神。现阶段,许多大学生对于今后的就业方向缺乏深入的认识,尚未树立成熟的职业意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职业规划,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感到迷茫,很难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和社会需求规划未来的发展目标。尤其是已经踏上工作岗位,并逐渐成为就业主力军的“90后”青年,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频繁跳槽,工作中眼高手低。

2.业务拓展能力不足,缺乏创新创业精神。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创新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期望毕业生就业后不是一个被动的工作者,而是主动的职业创造者。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每年受理的近15万件专利申请中,大学生申请所占的比例仅为0.05%。而在美国,每年受理的近40万件专利申请中,大学生申请占到约23%的比重。两国的'巨大反差,反映出我国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足,无法满足社会和企业的要求。

3.实践操作经验不足,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大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这导致大学生在就业、择业时眼高手低,大事做不好,小事又不想做,对理论夸夸其谈,但实际动手便不知所措。据调查,我国的大学毕业生一般需要1~1.5年才能独立完成工作,而发达国家大学生的到岗适应期只有2~3个月。

1.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全面人才。大学生无论学习什么专业,无论将来从事何种职业,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写作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当代大学生的必修课。同时,大学生如能掌握一门外语,将有助于其拓展国际视野。在学习中,学生不仅要认真学本专业相关的基础知识,还要主动学习,了解其他有益的相关知识。

2.结合市场需求,优化素质结构。公司和企业往往把员工的道德素质看成是企业谋求发展的第一资源。因此,大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各类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锻炼自己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同时,大学生还应努力优化自身的素质结构,增强平等竞争的意识,培养独立自主的人格和在工作中勇于担当的主人翁精神。

3.强化专业实践锻炼,增强就业能力。工程类的专业实践锻炼包括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验和课程设计大部分在校内完成,是检验所学课程的标尺;而实习教学可以将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整合,便于企业管理,也有利于学生实习的逐步推进。学生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可以获取更多的专业实践技能。通过工地现场实习,学生不但巩固了专业知识,而且培养了职业素质,增强了就业竞争力。

4.加强就业指导,增强职业规划能力。当前,各大企业对应聘者的职业生涯规划尤为重视,认为影响工程类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在于职业规划不明确。制订合理、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够使学生进一步认清自己,帮助其合理制订发展目标,规划发展方向。所以,在对工程类大学生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应进一步加强就业指导,增强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在构建就业指导体系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年级差异,充分体现阶段性和层次性,并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同时根据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培训,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人文素养培养研究的论文篇六

摘要:教育改革的深化对小学教育的总体教育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小学教育当中的一个主要内容,小学语文教育对学生文化水平以及人文素养的培养、对于提高小学教育总体水平发挥了不小的作用。本文分析了目前小学教育中人文素养培养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文素养培养的措施。

随着时代、社会的进步,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所关注。人文素养与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息息相关,是学生思想道德的基础。小学阶段是个人在人生发展过程当中经历的一个重要的阶段,小学阶段接受的教育会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在小学教育当中,人文素养的培养是使受教育者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的关键,能促进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发展[1]。小学语文教学是进行人文素养培养的主要途径,要全面提高社会道德水平,推动社会发展,就要重视小学语文教学当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一)学校、社会与家庭教育重点不统一。

当前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不仅是要高能力,还要高素质,因此社会是普遍支持人文素养教育的开展的。但是在学校的实际教育工作当中,人文素养培养的工作进行得并不顺利。在学生和家长方面,他们最重视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愿意将时间花在其他地方,而在学校方面,虽然想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但是为了提高学生文化水平,保障升学率,教育工作主要还是围绕文化教育而展开,这就导致文化素养的培养处在了一个尴尬的境地。

(二)理论与实际出现偏差。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改革的深化,目前很多小学都在逐渐开展人文素养的培养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人文素养教育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还是存在着一些差距。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是被动的,而教材的内容过于成人化和理想化,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教材的内容注重的是理论知识的灌输,侧重于人文道德理念的培养,没有培养学生是非判断的能力,在现实生活当中,当学生碰到了与所学道德理念相违背的现象时,内心就会产生动摇,受到影响,造成理论与现实的冲突。

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最好的方式,语文教学当中会有很多的课文涉及到这方面的教育,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老师不注重课本与人文素养知识以及现实生活的结合,在进行人文素养教育时,采用脱离课本和生活的刻板的方式进行教学,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甚至还有可能使学生产生抵触的心理。现在是一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社会,学生可能通过网络接触到很多新的事物,看到很多的新闻,老师在教学当中要重视这一点,利用小学生好奇的心理,结合实际新闻事件,跟学生讲解其中存在的道德问题,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理念。在进行课文教学时,老师也可以融入人文素养的教育,将人文素养培养贯穿语文教学的始终。

(二)阅读提升人文素养。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起到了必不可少的作用,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这里的阅读是指以认识世界、丰富情感的陶冶性阅读。刚入学的孩子可以通过诵读《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等古典书籍来初步领略中国的传统精神和民族文化;中高段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史记》《上下五千年》等历史古籍来了解人文典故、文化内涵。在中国近、现代文化中,可以阅读鲁迅、冰心、巴金等文学家的作品,这些作品中反映真实生活,或抨击人性社会丑恶、或歌颂人间真情、或展现真实自我。学生的人文素养会随着阅读量而得到提升,学生的内涵也可以从他阅读的书籍中得到体现。

要想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当中人文素养得到培养,就必须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课堂中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创造出不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领悟到课文中所包含的优秀的人文素养理念,通过反复朗读、品读人物品质,唤起学生情感共鸣,从而学习文中优秀的人文内涵。如《菩萨兵》朱德一心为民的品质;《徐悲鸿励志学画》勤奋刻苦的精神;《生命的壮歌》动物们在面对危险所表现出献身精神和可贵的合作热情;《将相和》蔺相如的博大的胸怀和阔宏大量的气度;《美丽的南沙群岛》《庐山的云雾》《鸟岛》唤起学生的爱国热情,领略祖国美丽的风景、了解祖国丰富的资源……这些都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优质素材。综上所述,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老师应充分发挥创造力,将人文素养的教育融入到教学和生活实践当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利用所学去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而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全面的提升,促进小学人文素养培养工作的发展,为社会培育出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人文素养培养研究的论文篇七

摘要:目前,在新的课程改革大环境下,人文教育已经成为21世纪教育界的关注热点。作为一名合格的初中语文教师,就要紧随教育发展的方向,主动思考,积极行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为社会培养出思想积极健康,综合素质高的优质人才。

语文学科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重点必修学科,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在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人际交流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人文素养,使其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自身价值,形成良好的学习观,为日后的高中阶段学习打下基础。

随着时代的发展,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人为素养教育已成为基础教育的重要课题。纵观世界各国的教育现状,许多国家都提出了教育上的人性化和人道化主张,人为素养教育已经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课题。我国的教育大纲上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要促进初步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为素养的形成。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校要以关注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为关键,加强学生的责任教育、礼仪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为素养是社会发展的需求,是教育事业的改革和追求的必然选择[1]。初中阶段,语文学科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要注重工具性和人为性的统一。所以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熟练地运用语言能力,学会人际交往。还要不断重视对学生的人身完善和追求,注重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积极地人生观等培养。从根本上来讲,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市场经济逐渐发展完善,也在很多层面对教育事业产生了影响,必须强化学生人为素养的培养,教育也要向全面化发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同时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培养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的优秀人才。

(一)给予学生充足的空间,建立充满活力的师生关系。

在初中的语文教学课堂中,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学生的学习都是追随于教师,全都在教师的监管之下。缺乏自己独立的想法,更缺乏自己独立的学习空间,没有积极地学习心态,教师永远都是一副严厉的态度面对学生。当学生受到严厉恐惧的制约时,很难融入轻松地教学氛围中[2]。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信服教师的所作所为,喜欢上语文学习。教师还要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自由学习,让学生全身心的融入轻松愉悦的学习范围中,学生才会积极地投入学习中。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怀,还要在课堂下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怀,与学生多多交流、沟通,了解每位学生的个性个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授课,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当学生在学习语文时有足够的独立空间,就会依赖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教育资源。

语文教材的编写是由教育界的专家经过精心编写而成,作为语文教师就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资源,将课本上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初中的语文课本中有经典的.古诗词、经典的中外名著、小说节选,都有利于初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课本中也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精神文明成果,受着艺术的熏陶和启迪,教师要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都会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教师可以主动在课堂中引入人文教育资源,结合所学知识,促进学生对生活、人生、社会、事物有全面系统的看法和认知,形成正确的处世观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所以教师就要在教材中为学生挖掘源源不断的学习素材,让学生的每一堂语文课都沉浸在人文教育当中,在探索精神的驱使下,学生才会乐此不疲的学习语文。

(三)倡导学生增加知识的积累,强化情感的体验。

语文的学习,就是一个语言、文字、文法不断积累的过程。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学习起来相对容易,学生可以通过读书就可以丰富阅历,增加知识的积累。教师可以为学生精心挑选一些中外名著,让学生利用空余时间阅读,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向老师提问,通过这种学习方式来逐渐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如果默读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教师可以提倡学生进行朗读,朗读可以通过声音的调动,让学生更加形象的认识和理解书本的知识和内容。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加深印象和记忆,对书本上的知识全面的了解和感知,深入理解文章的中心精髓和思想情感。通过反复不断地朗读,学生就会在学习语文过程中犹如身临其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彻底领悟到文章的表达思想。通过对文章的朗读,进一步的拉近了与人文教育的距离,学生就会在学习中慢慢消化,更加细致的对知识进行吸收和理解。当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阅读教学中,就会加深对文章的情感体验。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重点的强调情感体验的带入,让学生有一个充足的思考空间,形成正确的人文观念。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加深情感的体验,仔细揣摩每一位人物的心理情感,通过自身深刻的体会,加深对人物的情感了解[3]。

三、结语。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传统的进行课本知识的传授无法使学生真正的理解到学习语文的精髓,所以教师要立足教学大纲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法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在教学中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利用充足的空间充实自己,通过广泛地阅读,结合语文学习,自觉地进行人文素养的养成。

参考文献。

人文素养培养研究的论文篇八

随着我国经济及国际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度和广度都在日益提升,教育部门也越来越关注大学生的英美文学素养的培养问题。提升学生英美文学素养水平,一方面能够满足大学生学习的需要,同时还会为日后学生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实际上,我国大学开设英语课程的主要目标就是有效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从而让学生实现全面的发展。所以,在大学开设英语课不只是让大学生获得比较优异的学科成绩,也不只是让大学生能够顺利获得毕业证,而是要有效丰富当代大学生在知识方面的储备,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眼界,强化国际文化交流,最终提高大学生综合素养,所谓的英美文学素养从根本上看则是当代学生在文学方面展现的素养。

一位教育专家说过,要想提升当代学生英美文学素养,则一定要让学生尽量接触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学作品,从而更好的丰富知识储备。语言为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并且文化和语言有着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语言一定不会脱离文化,文化也必须通过语言进行展现。

所以,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活动的时候,有效培养大学生英美文学素养能够很好地提升大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时候,只有阅读到大量优秀的英美文学作品,才有可能说出比较流利的英语,因为文学作品当中不光有大量书面语,还有一些日常交际用语及方言俚语。所以不难看出,优秀的英美文学作品能够像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及素材。阅读大量英文作品可以有效丰富大学生的英语词汇量,不断积累词汇正式学生进行英语写作及交流的前提和基础。大学生阅读相应英美文学作品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地分析文学作品当中的语境及情感,从而逐渐提高自身的英美文学素养。

和我国文学一样,英美文学作品当中同样蕴含了丰富的人文美和人性美,所以能够提升大学生审美能力,丰富学生情感体验,进而有效促进学生多方面的成长及发展。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推进,大学英语教师一定要充分重视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的重要意义,根据大学生实际特点,制定出适合的培养学生的英美文学素养的教学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要想较好的培养大学生英美文学素养,大学英语教师就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从大学生兴趣着手,有效激发大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行实际英语教学前,大学英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比较合理的,趣味性较高的有关英美文学方面的问题,使学生带着相应的问题搜集有关文学作品。然后在进行正式讲课以前,教师让大学生将自己搜集的相关英美文学作品内容加以展示和分享,也可以学生们共同阅读。另外,教师还要在教材基础上不断丰富英语教学内容,有效延伸英语教学的内容,选取那些同教学主题有密切关系的文学作品,使学生学习英美文学的时候充分感受英语的魅力,从而激发其学习英语的兴趣,这样培养其英美文学素质也就水到渠成了。此外,大学英语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们在班内组织一些活动,例如排演英美文学当中的话剧,鼓励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表演,从而使其充分感受英美文学及英语的魅力。

(二)有效利用大学第二课堂。

目前,为了满足大学生们广泛的业余爱好,丰富学生们的学习生活,大部分大学都开设了第二课堂,而英语教师则可以适当地将英语课堂同第二课堂的活动进行有效连接,为大学生创设出真实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受到充分的英美文学熏陶,从而一方面提升学生英美文学素养,另一方面还能有效丰富大学生业余生活。另外,有条件的大学还可以聘请一些教授或专业人士在学校举办英美文学的讲座,从而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英美文学知识浇灌,这是有效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的重要方式。

(三)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新课标在大学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及专业水平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一定要充分认识提高教师队伍水平及能力的意义,不断增加对教师培训方面的资金投入,创新教师培训模式,抛弃传统的无效培训,从而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英美文学素养及综合素质,只有不断丰富教师教学经验,才会有效满足当代大学生在学习方面的需求,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英美文学素养水平。大学英语教学绝不仅仅是单纯的语言教学,同时也是一种情感教学,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教师则要有效借助猜题,引导学生通过载体去充分揣摩并感知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及文化内涵,《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材》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主题,因此教师就可以从这些主题当中充分挖掘人文素质教育因素。另外,大学还要积极从校外聘请一些专业英语教师,不断壮大高校英语教师的队伍,并且要利用老带新的培训模式不断培养新的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英语教师。

三、结语。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掌握并能熟练应用英语则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素质。要想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必须培养学生的英美文学素养,而要做到这点,大学英语教师就必须积极创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模式,大力拓展学生知识面,从而保证教学质量。

人文素养培养研究的论文篇九

:信息素养主要是指人们可以了解何时需要使用信息,并且将信息的作用发挥出来的能力。但是在小学计算机教学当中,许多老师没有意识到信息素养的重要性,使得学生只能掌握教材上的知识,而无法形成完善的信息素养,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面对这种情况,本文进行分析信息素养的具体内容,并且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制定有效的信息素养培养计划,以达到促进小学生信息素养不断提升的目的。

:信息技术教学;信息素养;能力;培养。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需要在传授计算机知识的同时,进行培养学生的学习素养。在实际教学当中,可以通过设置愉快的教学气氛、丰富教学内容、加强伦理道德教育等措施,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只有进行培养小学生的信息意识,才能使小学生在信息意识的驱使下主动进行了解新的知识,提高信息对学生的影响力,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知识。首先通过信息技术课可以让学生在使用计算机的时候,可以从网络当中获取各式各样的信息,感受信息世界的神奇。其次由于小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不多,老师需要指导使学生在计算机前,感受网络的神奇魅力。最后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学会使用计算机进行处理各种事物,使学生了解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例如在课堂上,可以在局域网当中设置资源共享,并且根据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制作和学生生活、学习比较接近的网页,如可以设置“老师信箱”“今日信息”等栏目。老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浏览这些网页,了解网页当中的内容。对于一些互动性内容,学生可以积极参与,感受信息共享的用处。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分析信息的能力,也可以激发学生进行探索信息知识的兴趣,促进计算机教学效率的提升。

小学信息技术课进行是传授信息技术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掌握各种信息技术,并且将其用于与人交往和信息查询,是小学生基本的信息素养。在合理应用信息技术之后,小学生不仅可以通过编辑文字和他人交流,也可以使用计算机进行处理各种信息,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也是提高小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方法之一。为了提高小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积极性,在实际教学当中,需要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使学生可以接受计算机知识的同时,掌握使用计算机的使用技能。例如在学习“输入”这一章的时候,可以给学生的计算机下载金山打字通,并且教会学生进行操作软件中的打字游戏,通过学生不断的指法练习,会逐渐提高打字速度。

信息伦理主要是指个人在信息活动当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情操,其可以合理地使用信息进行解决自身和社会存在的问题,使信息的价值得到有效发挥。老师需要给学生进行讲解信息伦理的内容,指导学生正确使用信息伦理,使其遵守网络的法律法规,正确使用网络进行处理事务。同时需要给学生列举一些网络的不法事件,使学生在上网的时候可以提高防范意识,准确分辨网络行为的是非,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例如在学习“信息安全和信息道德”这部分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使用ppt或者视频给学生播放有关信息安全的实例,使学生可以感受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犯罪的危害,使学生可以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文明上网,使计算机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课堂活动的开展,对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进行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有关教学内容的活动,使学生活动当中合理利用所学的信息技术,使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同时老师以不同节日为主题,开展有针对性的信息活动,让学生应用计算机进行操作,可以了解信息技术对人们学习生活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对信息技术学习的重视度。例如,在母亲节即将到来之际,老师可以给学生进行示范,如何使用计算机进行制作节日贺卡。在学生学会之后,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将喜欢的图画和想对妈妈说的话加入到节日贺卡设计当中。在计算机上设计完成之后,使用打印机打印出来或者使用电子邮件传给自己的母亲。在贺卡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合理利用所学的信息技术,从网上搜集大量的素材,并且加入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制作出与众不同的贺卡,使用电子邮件发送给母亲。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自身的信息综合处理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教学效果大幅度提升。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只有不断提高小学生的信息素养,才能使小学生在掌握信息技术的同时,具备良好的网络伦理道德,因此需要提高对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养的重视度。但是在实际教学当中,许多老师只是将关注点放在如何丰富学生的计算机知识上,而忽略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合理开展教学活动、加强伦理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等方法,使学生得以全面发展。

人文素养培养研究的论文篇十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成为一种非常普及的应用,并逐渐成为各个行业必不可少的辅助工具,为推动企业的现代化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因为计算网络的共享性、开发性、公用性导致网络监控很难对计算机实施灵活、多变、全方位的智能化安全监控。面对如此情况,如何实现对计算机的安全监控、智能化监控,成为计算机领域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本文着重对智能化计算机安全监控信息网络技术进行研究,希望能够取得些许借鉴意义。

计算机;安全监控;智能化;信息网络。

当前阶段,计算机安全监控技术,已然没有设置详细的安全监控指标,所以也便无法将非安全因素的权重准确的计算出来,从而很容易导致各种安全事故的出现。比如,自动泄密、监控数据误差、无法实现智能监控等问题,根据这样的原因,应有效加强对智能化计算机安全监控信息网络技术的研究,从而找出更加科学、有效、先进的智能化计算机安全监控方针。

智能化计算机安全监控对于推动计算机的进步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这样的原因,其已经成为智能化计算机安全监控网络技术研究人员的重点关注对象。在经过长时间的研究之下,现今为止,在计算机安全智能监控方面,相关的学者已经取得一定研究成果。有个别研究人员建立在webservice的基础之上,提出一种智能化的计算机安全监控方法。

该方法通过借助dfnms系统,分别在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入口处、出口处设置相应的安全检查装置,用以过滤计算网络流入数据信息流、计算机网络流出信息流,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从中找寻出不安全信息,或存在风险的信息,然后依据分析结果,查缺补漏,从而对计算机实施智能化安全监控。在这种方法之下,对于设计内部数据,可以立即阻止提交,有利于降低主动泄密的几率。但是此种方式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分别在计算机网络的入口处、出口处设置安全检查装置,此项工作本身的成本较高,同时还需要对其进行定期检查、维护,不仅增加成本,而且也浪费时间[1]。

除此之外,有个别研究人员建立在gprs的基础之上,提出一种智能化计算机安全监控方法。该方法的主要方式是,借助远程网络监控系统,实现对计算机的实时安全监控,同时利用监控代码,标记计算机网络中存在的非安全领域,然后应用计算机终端的通信链路,将非安全领域中一些不安全信息提交给相关的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对计算机安全进行补救。应用此种远程操作方式,能够有效实现对计算机的智能化安全监控,有效获得计算机网络中存在的一些不安全因素。但是这种方式的应用,其主要的方式便是远程监控,风险评估无法进行,对此,极其容易造成智能化计算机安全监控的结果存在一定偏差[2]。

有个别学者建立在winpcap的基础之上,提出一种智能化计算机安全监控方法,该方法主要是借助网络数据包,将捕获的网络信息当作对象,然后展开网络协议分析,对字符的编码格式进行描述,将具体的描述作为依据,设计一套智能化计算机安全监控系统,从而有效实现对计算机的智能化安全监控。此种方式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计算机智能化安全监控的效率,但是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其步骤太过繁琐,而且极其容易发生安全监控效果不理想的问题。结合以上出现的三种问题,在智能化计算安全监控中应用信息网络技术,建立在linux的基础之上,有研究人员提出一种新型智能化计算机安全监控方式,相关研究人员在进行一系列仿真试验之后发现,此种方式能够有效实现对计算机的准确监控[3]。

(一)避免安全风险因素的方法计算机网络本身具有共享性、开放性,根据这样的特点,计算机网络极其容易受到各种安全风险因素的影响,严重威胁计算机网络安全。为有效实现对计算的智能化安全监控,需要对计算机所面临的各种安全因素进行分类。当前,计算机所面临的安全风险因素主要包换以下几个方面:一网络配置,二网络自带系统,三网络病毒。对此,智能化计算机安全监控信息网络系统,需要针对这三个方面进行设计,从而有效避免计算机安全问题的出现[4]。

(二)linux的新型智能化计算机安全监控方法的有效性为有效明确linux的新型智能化计算机安全监控方法的有效性,可通过开展仿真试验进行。在试验的过程中,可以借助matlab2016a环境进行,构建出仿真试验平台。具体的试验依据取自libpcap系统中的100台以上计算机,然后在计算机加入非网络风险因素,这些因素主要包含八个方面,一骚扰信息,二诈骗信息,三诈骗网站,四恶意软件,五信息泄漏,六帐号被盗,七中毒、八木马,然后在一定时间之内,观察智能化计算安全监控方法的综合性能。通过试验发现,在linux的新型智能化计算机安全监控方法之下,对骚扰信息这种安全问题的有效监控率达到80%以上;针对诈骗信息这类安全问题的有效监控率达到85%以上;针对诈骗网站这种类型的安全问题,其有效监控率达到85%左右;针对恶意软件这种类型的安全因素,其有效监控率达到95%以上;针对帐号被盗这种类型的安全因素,其有效监控率达到90%以上;针对木马或病毒这种类型的安全因素,其有效监控率达到92%左右,通过以上试验的具体结果中可以看出,在linux的新型智能化计算机安全监控方法,实际效果非常明显,而且真实有效[5]。

综上所述,为有效保证计算机的隐蔽性,同时也为有效保证计算信息的安全,增强计算机使用周期的提升,计算机有必要实施安全智能监控。在此次研究中,在对智能化计算机安全监控中应用信息网络技术的前提之下,提出linux的新型智能化计算机安全监控方法,通过该试验表明此种方法的有效性。

[1]吴剑平。智能化计算机安全监控信息网络技术研究[j].科技视界,2017(13):113.

[3]肖洁。多角度数据库活动监控技术研究[j].数字化用户,2017(17):66.

人文素养培养研究的论文篇十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学研究生的信息素养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从信息素养培养的角度出发,今后的图书馆学研究生课程安排在总体重视系统分析和综合思维能力的同时,也应重视专业信息技能的培养。

一、引言。

“信息素养(informationliteracy)”的这一概念始于美国图书检索技能的演变,一个具有信息素养的人,应会将新信息与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融合以及在批判性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用信息。我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教育部下发的文件——《在全国高校开展文献检索与运用课》拉开了我国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序幕,体现了国家对信息素养教育的高度重视。随着信息化快速发展,每个人都要了解并掌握信息素养基本技能。然而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信息素养课程的内容与形式都难以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也无法适应研究生搜索、使用信息资源与增强信息素养的要求。

二、课程设置分析。

从本质上来说,图书馆学属于方法性学科,它的优势在于能为人们提供读书治学的方法、分门别类的.意识与方法、信息或知识获取与利用的方法与能力等。[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图书馆学专业的课程应更多地偏向于培养研究生的信息能力,即信息素养。本文从信息素养培养的视角出发,以云南大学为例,对图书馆学研究生课程设置进行了分析。

(一)课程优势分析。

图书馆学隶属管理学科,旨在培养具备系统的信息学、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知识、熟练的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信息的能力,能在信息情报机构和各类企事业单位的信息部门从事信息服务及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图书馆学高级专门人才。由表1可见,云南大学图书馆学专业课程以理论研究、信息素养教育为主,辅以教学实践活动及学术活动。此外,在图书馆学专业课程设置上独辟蹊径,针对跨专业研究生基础较为薄弱这一缺陷,加设了辅修本科课程这一项要求。要求跨专业研究生均须在前三个学期内,在规定的10门本科课程中选修够5门课程,考试合格,方能取得毕业论文开题资格。这一措施有效地促进了研究生专业基础的稳固,使研究生能在短期内集中学习专业知识,为后续学习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劣势分析。

通过对培养目标及课程开设的分析可以发现,图书馆学研究生的培养着重于理论功底及信息管理素质培养,技能类课程设置的较少,学时也较少。

如公共选修课中的文献检索,图书馆学专业对该课程要求必选,但是由于文献检索隶属于公共选修课,面向的对象是文科研究生,不可避免地带有一些通用色彩,同时其开设学时较短,仅18学时,不利于研究生的学习及实践。

三、课程优化。

研究生课程设置要达到信息素养教育的目标,应从教学模式创新着手,推进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改革,不能只在信息管理教学中实施,而应该渗透到各门课程的教学中,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增强信息素养课程设置力度。

就目前来看,云南大学图书馆学在信息素养课程设置上分为两个模块,即必修课中的信息检索等课程和选修课程中的文献检索、信息处理技术等课程。从学时上分析,文献检索、信息处理技术和数字图书馆等涉及上机的课程所占比重较少,培养方式呈现阶段性,而研究生对于信息素养的要求是持续性的;从培养层次来看,文献检索更多是培养研究生通用的信息素养能力,对研究生专业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还有待加强。因此,课程设置中应有效利用学科资源,将通用的信息技能和课程内容有效整合起来,增强信息素养课程设置力度,为研究生构建一个持续性的、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索课程设置的新模式。

结合研究生自身的条件和需求来创新课程设置的模式,不仅有利于学科创新,也有利于研究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因而课程的设置应结合研究生的学习、生活环境,授课方式以“研究性学习”为主,使其获得更为真实的信息体验。

(三)优化考核方式。

要使得信息素养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考核也是一个关键环节。图书馆学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获取信息能力强且具备独立科研能力和情报分析能力的人才。因此,除了考试和论文之外,有必要增加上机实践及检索报告的考核比重。即在课程中增加上机实践的比重,课程结束之际,围绕某一课题完成检索报告。这种考核方式的实施,可以使研究生在学习中化被动为主动,对研究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大有裨益。

四、结语。

信息技术以它无所不在的体验感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服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学研究生的信息素养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从信息素养培养的角度出发,今后的图书馆学研究生课程安排在总体重视系统分析和综合思维能力的同时,也应重视专业信息技能的培养。只有不断地改革和发展,才能有效地提升研究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提升整体信息素养,构建完整的信息素养教育体系。

人文素养培养研究的论文篇十二

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得到了普遍的推广。英语是一项重要的交流工具,我国对此非常重视。几乎每所大学都开设了相应的英语课程,所以,英语又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可是,部分大学英语教师都侧重于讲解英语教材上的知识,却不重视培养学生的英美文学素养。本文将简单分析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的重要性及方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人文素养培养研究的论文篇十三

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培养在当今大学英语教学中十分欠缺,主要体现在:教材的选用主要围绕语言知识点的开展;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倾向于把上课的时间和精力主要集中在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或翻译能力的提高上,导致学生的课后实践也是围绕于教学内容的反复练习和巩固上;加上社会和学校对语言学习者采取的主要考核方式主要是能否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等各种考核测试。以上情况说明当今英语教学和实践存在相当明显的认识误区和教学实践问题,那就是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言技能始终放在英语教学的重要位置上,而跨文化学习的素质受到了忽视。

大学英语课程从语言教学本身来讲不仅是一门工具性的课程,同时也是一门人文性课程。根据教育部对大学英语教学要求的规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要求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学生熟练掌握英语进行有效交流,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英语的学习离不开西方文化背景知识,文化不仅是语言学习的辅助成分,也是影响交际的重要因素,具有深远的育人价值。回归到大学英语教学的根本目标,英语教学以语言知识和沟通技巧传授为基础,以跨文化素养的培养和熏陶为重点。因此,大学英语教学,教师应把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讲授和语言背后所展现的思想、情感和人文内涵进行完整的呈现。正如世界著名的教育家布卢姆所阐述的:“认知领域与情感领域是密切交织在一起的,每一种情感行为都有某种类别的认知行为与之相对应;反之亦然。”

三、大学生跨文化素质的培养途径。

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仍然存在将英语作为单纯的语言进行教学的误区,从外语教育的本质属性和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出发,西方文化素质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意义。以下将从五个方面来阐述大学生跨文化素质培养的途径:

所谓教学大纲是指根据学科内容及其体系和教学计划的要求编写的教学指导文件,它以纲要的形式规定了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知识、技能的范围、深度与体系结构教学进度和教学法的基本要求。基于此,教材的编写和教学活动的开展自然离不开教学大纲的制定,而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同样必须采用教学大纲为主要标准。在大学英语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学大纲忽略对跨文化意识的培养,那么语言教学之支撑的交际习俗、礼仪、人际关系、价值观念等将无法实现语言学习的全面性和整体性,从而达不到外语学习的根本目标。

教材是知识和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教学活动开展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大学英语教材的研发离不开基本纲要—系统语法知识、二个中心—语言知识和技巧、总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实现语言知识、语言应用能力、综合素质培养为一体的培养宗旨。教师基于教材内容的设置和安排,实现学生学习异国的历史背景、习俗习惯,人文景观、价值观念等文化背景的`呈现,让学生感知语言学习背后不同的文化现象和文化内涵,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众所周知,熟练标准的语言语调,丰富的英语语言文化情景的设计有利于学生接纳语言文化,还原语言学习的真实语境。课堂是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重要场所,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来达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学习兴趣的目的。通过比较,取舍、参考和批判地吸收世界文化,有利于学生提高其语言交流能力,有利于教师从某种程度上引导学生,把他们培养成为有思想的,有一定鉴赏能力的文化传承者和宣传者。

积极开展学生的课程实践活动,合理分配教学实践,开展语言课外活动、实习活动、文化实训和论文的撰写,具体表现为多元文化教育和跨文化教育讲座的开展、英美文化选修课程的增设,如:“语言与文化”、“跨文化交际学”、“英美概况”、“西方文化导论”、“英美诗刊选读”等,多角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观,从文化的多元性去欣赏和接纳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其次,引导学生通过书刊阅读、网络资源等途径自觉获取文化信息,把课堂上学到的语言知识和社会文化知识运用到语言实践中,实现课堂学习和课外实践的有效转化。

5.学生综合评估中跨文化素养的涉及。

鉴于我国大部分地方院校对大学英语教育的综合性评价现状,他们主要倾向于采用期中测验、期末考试等终极检验方式,以成绩高低来判断和决定学生的近期学习效果,从而造成了重知识轻能力的应试教育模式误区,严重阻碍了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进程。众所周知,一个全面、客观、科学、准确的评价体系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我们应把跨文化素养拓展到大学英语教学的各个阶段,提高测试的广度和深度,增加考核的方式和模式,全面衡量学生的考核环节,让教师第一时间了解其教学效果,进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状况,从而调整学习策略。

参考文献:

[1]关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的通知.教育部办公厅[2004]1号文件.

[2].[美]洛林安德森.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3]顾明远.教育大辞典[d].海教育出版社,1997:352.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30679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