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一份高质量的教案,既可以提升教学效果,又能够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教案的编写应注意课堂教学的时序控制,合理安排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以下教案范例展示了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启示和灵感。
土壤中有教案篇一
《土壤里有什么》这一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土壤的组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土壤,使学生亲近土壤,了解土壤的组成,并学会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学生从讨论他们已经知道的土壤知识和他们想得到的知识开始。当学生学会了预测和观察后,就让他们预测一下土壤样品里可能包含什么;然后让他们观察、检查土样,了解土壤是由不同大小的颗粒组成的,里面有一些植物和动物、动植物的遗留物以及杂物,适时对学生进行土地保护教育。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能够用多种方法、多种感官、从多种角度对土壤进行观察。教学难点是:收集到证据以后得出结论。
设计理念: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因此,本课注意了对学生探究技能的训练,科学探究一般要通过这么几个环节:问题——预测——证据收集——得出结论——交流共享。这节课的新授部分就是按这个环节来设计的。而“动手做”又是科学探究的灵魂,为此,本课的教学活动主要是让学生用多种方法、多种感官、从多种角度对土壤进行观察,从而对土壤形成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加强学生对土壤的亲近感。
1、能运用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会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2、知道土壤里含有许多物质,有石子、沙子,有动植物和它们的遗体等等;建立土壤是个混合物的概念。
3、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之间的密切关系;愿意亲近土壤。
杯子、干湿土壤、放大镜、白纸、水。
1、课前选好组长、记录员、材料员。
2、关于老师,你想知道什么?
3、从进教室到现在,你又发现了什么?
4、师:通过刚才的谈话,老师发现我们方川的学生特聪明,特爱动脑筋,特爱观察,相信这一节课大家也能学得更好。
二、谈话导入、引入课题:
1.同学们,我们周围的花、草、树木、庄稼都生长在哪呢?
2.板书:土壤。关于土壤,你知道些什么?你还想了解土壤的哪些知识?
3.出示课题。
三、寻找土壤的成分。
(一)观察新鲜的土壤。
2、如果给你一包土壤,你准备怎样观察?
3、看,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什么?(教师自己准备一套)出示:纸、筷子、放大镜。
4、你能说说这些工具的用处吗?你现在又准备怎样观察?动手之前强调:在观察的过程中要做好记录,比一比哪个组发现得最多。
5、学生分组研究土壤。
6、你们组发现了什么?利用实物投影仪投放汇报,其他组补充,教师写上。
7.你能给这些东西分分类吗?指导分类:水分、动物、动物遗留物、植物遗留物、杂物、土壤颗粒等。(它们腐烂后就成了腐殖质)。
4.像小石子、沙这样的颗粒,我们称为土壤颗粒,那你们在观察过程中,有没有发现比沙更小的颗粒呢?(如粉砂、黏土)。
5.我们来看看科学家(地质学家)是怎么分类的,课件出示。(沙砾指的就是小石子)。
(三)沉积实验。
1.你有什么好办法来区分沙砾、粉砂和黏土吗?
2.说说你打算怎么做这个实验?要注意什么?出示温馨提示提醒学生:
温馨提示:
1、将土块放入杯中时动作要轻,以免溅起水花弄湿桌子;。
2、土块放入水中后,先不要搅拌,注意观察水中土壤发生的现象,再搅拌;。
3、搅拌的动作要轻、慢,以防水溢出杯子。
3.交流反馈。
小结:我们可以看见,土壤颗粒是分成一层一层的,下面的土壤颗粒大,有许多的石子沉积,是沙砾层,中间的土壤颗粒小,是沙层,上面的应该是黏土层,水面上还漂浮着一层杂物。
4.师总结:通过以上的实验,我们知道了土壤中有(板书:沙砾、沙、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
补充:此外土壤中盐分,腐殖质和盐分都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出示,读一读,记一记。
三、土壤和生命。
1.同学们,道在土壤中生活着许多生命,有(学生举例子:蚯蚓、蚂蚁、蜗牛、植物的根……)。
2.课件出示,从图上可见,土壤从上到下可分为-------,接着小组内讨论:
3.交流反馈。
4.进行爱土壤的教育:是的,人类没有土壤,我们将----,动植物没有了土壤,就无法存活,那么人类也将无法生存,人类和土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5.板书: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
四、课外拓展活动。
土壤的作用可真大,作家高士其写了一首《我们的土壤妈妈》,详细地介绍了土壤的作用,请同学们把书翻到p65—66读一读。
土壤中有教案篇二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口的增多,城市中裸露的土壤越来越少,但孩子们对土壤却似乎是天生就有着一种必然的联系,一小块泥巴、一小方花圃、一小片草地,都能引起他们浓厚的兴趣。近期,在“春天来了”的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对泥土又产生了极大的好奇,“为什么种子在泥土里会发芽?”“为什么到了春天小草就钻出来了?”“泥土里究竟有些什么?”围绕着孩子们的这些问题,结合我园科学课题“主题环境下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的研究,我设计并开展了一系列探究性活动,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与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比较、收集、记录及小实验等活动,主动体验、积极探索,亲近泥土、亲近大自然,从而初步认识并了解土壤的一些基本特性,并进一步懂得如何保护土壤、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
准备阶段:接触泥土——在寻找与发现中学习
活动(一):前期物质准备——采集土壤
活动时间:20xx年3月22日—4月5日
活动目标:通过户外采集等途径,收集各种不同颜色、不同作用的土壤,从而促进对土壤种类的了解。
活动准备:家长告之书(附1)、小型密封胶袋
活动步骤:
1、发放告知书,充分利用家长资源采集土壤。
2、用小型密封胶袋展示幼儿与父母共同采集并制作完成的土壤标本。
3、幼儿自由观察、比较,探索各种土壤的不同。
活动(二):前期经验准备——泥土里有什么?
活动时间:20xx年3月22日—4月14日
活动目标:通过寻找、观察、收集,初步了解土壤上面和下面的世界,激发探索自然、亲近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一幅大的土地剖面图、家长告知书(附1)
活动步骤:
1、发放家长告知书,请求家长的协助配合。
2、幼儿将自己寻找和发现的事物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制作成卡片。
3、教师在大的土地剖面图上展示幼儿的发现。
4、幼儿自由欣赏,讨论。
附1:家长告知书
尊敬的家长朋友:
我们的科学系列活动“神奇的土壤”正在进行中。近期,请您配合我们做好下列工作:
1、采集各种土壤
要求:
(1)请您利用周末或清明假期下乡的机会,带孩子采集各种不同的土壤(颜色、作用、成分不同等),不同的土壤请分别存放。
(2)请让孩子用绘画形式记录土壤的采集地点、采集的方法、采集时发生的趣事等,家长可适当配上说明文字。(参考采集记录表)
(3)作业尺寸:a4型号
(4)4月6日(周二)
2、观察、发现土壤中的事物
要求:
(1)在采集土壤的同时,请您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观察发现土壤里有什么,包括土壤上面(如植物等)、土壤下面(如根、石头等)、土壤深处(如动物等),以及不同地方、不同用途的土壤里所发现的事物有何不同。
(2)请孩子用自己的方式(绘画或文字)做好记录。(参考观察记录表)
(3)作业尺寸:a4型号
上交时间:4月14日(周三)。
3、请您帮忙
要求:
(1)请帮我们收集或下载有关各种土壤的知识资料及图片资料(有条件的家长可用彩色打印资料)。
(2)上交时间:4月7日(周三)。
土壤中有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知道土壤为人类所作的贡献;了解我国的土壤资源;知道人类的许多行为是破坏土壤的;知道垃圾等对土壤的危害。
2、意识到土壤的`重要,能够感激土壤;能够在自己的行动上为保护土壤做出一份努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环境意识。
教学准备:
1、有关土壤的资料,记录表格。
2、收集自己进行土壤研究的所有资料和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土壤和我们的关系。(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
1、了解土壤为人们做了什么。
(1)小组交流:你认为土壤能为人们提供什么?
(2)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资料,分小组交流、讨论。
(3)把你知道的填写在书上。
它们的尸体还原成土壤中的养料,土壤就这样周而复始地为生命提供着无尽的营养,正是有了土壤,才有这美丽可爱的世界。
2、讨论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土壤。
(1)小组交流:你认为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土壤?
(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3、讨论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么样。
(1)小组交流:你认为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么样?
(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4、讨论我们能为保护土壤做什么。
(1)小组交流:你认为我们能为保护土壤做什么?
(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3)小结:我们小学生能做的就是搞好宣传工作。
(4)指导学生自办土壤小报,搞好宣传工作。
(三)拓展创新:
引导学生写出或画出他们的建议,指导学生办好土壤小报。
教学反思:
学习本课后,学生感知土壤资源的缺乏,认识了保护土壤的意义,并提出了保护土壤的想法。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土壤中有教案篇四
这一课,看似内容较多,在试教中感觉时间还是足够的。第一个环节,谈话引入,直奔研究内容。第二个环节,尽管学生在三年级研究过土壤,在课堂中观察新鲜泥土还是有必要的,里面有动植物的活体和残体,会给学生带来惊喜。重点让学生进行记录。观察干土壤,要求学生用牙签把颗粒大小分清楚,学生感觉有点难度很难分清楚。教师讲述地质学家区分颗粒大小的标准,让学生看板书,介绍“直径”的意思,用草图帮助理解,看直尺上一毫米的`刻度,再用手比划两毫米有多少大。根据颗粒大小的标准,同桌指颗粒互相说说他们的名称。因为黏土太小,无法用肉眼区分。引出“土壤沉积”实验。这个实验采用教师演示实验,因为时间比较长,所以要事先准备好,所以教师演示实验效果更好些。
(1)燃烧土壤,让他们闻到一股臭味。引出“腐殖质”。
(2)燃烧浸泡土壤的液体,水烧干后他们看到勺中的白色斑点,引出“盐分”。通过这样的内容安排,课堂上的主要内容学生便可以充分掌握。
土壤中有教案篇五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土壤妈妈是植物发育的基地,自然界的绝大多数植物都是生长在土壤里。土壤妈妈为植物的生活提供了它们所需要的水分.养料。
一颗种子落入土壤妈妈的怀抱里,只要土壤妈妈给予它们适当的条件.它能够发芽.生根.长成一棵繁茂的植物,然后结出丰硕的果实。
土壤妈妈培育了无数的植物,而且.当这些动植物的生命结束之后也会回归土壤妈妈的怀抱。不仅如此,我们这些在地球上生活的生物,还会产生大量的垃圾,这些垃圾也需要土壤妈妈来收拾。一般情况下,土壤妈妈具又能强大的‘‘藏污纳后’’以及自我净化的能力,这能够帮助它保持自我的生态平衡。
土壤妈妈每天的工作就是供给动植物所需养分和进行自我的净化,但是有时她夜以续日的工作却也没有办法做完这些事。为什么呢?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工业和城市废水的大量排放,畜生排泄物和遗体增加,大气沉降物等都使得分解工作越来越困难。森林被滥砍滥伐,使得森林兄弟没有多余的力气来保护土壤妈妈了。所以我们要爱护土壤妈妈。
我们每天生活都会产生一些垃圾,比如瓶罐,看过的书和报纸等等。这些垃圾并不都是废物。我们要用科学常识来处理垃圾,让他们变成有用的物质,重新获得生机。可回收垃圾包括纸类、金属、塑料、玻璃等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可以减少污染,节省资源。
土壤妈妈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我们一定要珍惜和好好爱护这有限的资源。
土壤中有教案篇六
《土壤中有什么》这节课的内容很多,主要分五个部分:观察新鲜的土壤、观察干燥的土壤、研究土壤的沉积实验、燃烧土壤、了解土壤与生命的关系,内容相当多,所以进行简单的引入后可以直奔主题了。
(1)燃烧土壤,让他们闻到一股臭味,引出“腐殖质”。
(2)燃烧浸泡土壤的液体,水烧干后他们看到勺中的白色斑点,引出“盐分”。通过这样的内容安排,课堂上的主要内容学生便可以充分掌握。
课的最后一部分,是关于“土壤与生命的关系”通过土壤的横截面图,让学生了解生命和土壤间的关系,渗透热爱土壤的思想。
我在课还有一些疑问:在分析教材后,产生了两个疑问:一是借助放大镜真的.能比肉眼观察到更多的内容吗?通过学生的实验记录我发现使用放大镜的效果不是很好,而且观察工具越多学生注意力会分散。
土壤中有教案篇七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不论是站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健康发展的高度上,还是从一个普通公民、普通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出发,我们都有责任、都有义务站出来,贡献一己之力,保护土壤,保护环境,让我们吃的安全、呼吸安全、住的安全!
基于此,农禾之家农业实用技术专家委员会诚挚邀请从事种植、养殖的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以及有机肥、控释肥、水溶肥、功能性肥料生产企业、公益机构共同发起成立保护土壤行动联合体。
成立联合体的任务就是呵护土壤,科学施肥,生产安全优质农产品,保障人类身体健康,保护生态自然环境。
届时我们会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做联合体的高级顾问,提供顶级的智力支撑!也会邀请新农人、农创客、公益人士作为保护土壤行动大使!
倡议者:xxx。
xx年xx月xx日。
土壤中有教案篇八
能力目标: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想知道,爱提问;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
知识目标:知道土壤的构成成分。
通过实验活动探究,知道土壤的主要成分。
分组:酒精灯、易拉罐、盛有一半水的烧杯、玻璃棒、铁架台、放大镜。
1组-4组砂土、5组-8组粘土、9组-12组黑土、湿抹布、小盘。
演示:滴管、装有土壤溶液的锥形瓶、玻璃片、试管夹。
【课前活动】。
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回答)其实制作泥塑的土叫做粘土,你知道粘土有什么特点吗?
2.学生随问题依次交流:
3.教师小结:由于粘所以可塑性强,除此之外粘土还具有颗粒细、耐火度高等特点。所以人们经常利用它来制作泥塑。
一、导入。
1.谈话:在每个小组的桌面上都有一些老师从不同的环境中取来的土壤,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面前的土壤,根据你生活中的观察,判断一下这些土壤是从哪种环境中取来的?开始吧!
2.学生汇报:哪个同学来说说你面前的土壤是老师从哪种环境中取来的?
3.教师小结:究竟这些土是从哪种环境中取来的?请看大屏幕:【出示图片】1-4组面前的土是老师从学校花坛里取来的;5-8组面前的.土是老师从学校的种植园取来的;9-12组面前的土是老师从树底下取来的;这节课我们来共同研究这些土壤里都有什么。(板书:土壤里有什么?)。
二、学习新课。
(一)用眼睛观察土壤。
1.谈话:你可以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的方法,观察你面前的土壤里有什么?看不清的话,可以用老师给你准备的放大镜来观察,观察过程中要可别忘记填写记录单。听明白了吗?开始吧!(发记录单1)。
2.学生观察:
3.学生汇报:哪个小组的同学说说你们发现了土壤中有什么?
4.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有的小组发现了土壤里有沙;有的小组发现了土壤里有黏土;还有的小组发现了土壤里有腐殖质。
(二)实验探究土壤的成分。
【猜想】。
1.谈话:现在请同学们大胆地猜测一下:土壤中还会有其他的物质成分吗?
2.学生猜测:你认为土壤里还有什么?说说你的理由。【随学生回答板书】。
3.谈话:这些仅仅是我们的猜测!想要知道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
4.学生交流:
生2:做实验。
5.教师小结:因为有时我们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判断会得出错误的结论,要想获得正确科学的结论需要采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
【认识实验材料】。
2.学生交流。
【设计实验方案】。
1.谈话:利用这些实验材料,你想怎样验证这些猜想呢?请同学们选择一个或者几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并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注意,在设计实验方案的过程中,不要动手去操作,讨论开始。
2.学生分组商量实验方案、记录:
3.学生交流:
下面让我们来交流一下:你想研究土壤里有什么?你们的实验方案是怎样的?
【验证砂和黏土:师:哪个小组想验证土壤里含有砂和黏土?生:我们小组想验证砂子和黏土。我们想把土壤放在烧杯里,加入水搅拌均匀后,静置一会儿,观察烧杯的下面是不是砂子,上面是不是黏土?师:也就是说看看土壤会不会分层。老师提醒你——等待一会儿,实验现象会更明显。
温馨提示:
1.土壤分层沉淀(dian)需要一段时间,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先做分层沉淀的实验,把它放在一边沉淀着,再做其它实验,等其它时间做完了,沉淀也完成了,再进行观察。
2.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安全,不要用手接触加热后的实验材料,防止烫伤!
3.观察时,要及时把发现写在记录单上。
4.谈话:那用实验验证我们的猜想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5.学生交流:
6.教师小结:同学们交流的都很好,老师也有几点提示请看大屏幕(投影)。
【实验探究】。
1.谈话:大家听清楚了吗?那我可要考考你,做实验时先做哪个实验?为什么?做土壤分层沉淀实验时,一直不停的搅拌吗?那应该怎么样呢?还有不清楚的问题吗?下面请同学们利用你们想到的方法开始实验吧!
2.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与交流:
解决难题。
1.谈话: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土壤里有水、砂、黏土、水、空气。现在我们一起来验证土壤里是否含有养料、养份。
2.师边演示,边讲解:我们知道养料用眼睛看是看不到的,能够看到的是一些比较大的杂质或腐殖质等,因此我们必须利用过滤装置过滤掉这些杂质,由于时间的关系,上课前,老师已经过滤好了土壤的溶液,在这。点燃酒精灯,用试管夹将玻璃片夹住,使用滴管吸出一滴溶液,滴在玻璃片上,然后放在酒精灯上均匀加热,待溶液蒸发后,观察一下玻璃片会出现什么?怎么样,会做了吗?注意不要用手接触加热的玻璃片,下面请小组长到前面来取实验器材,其他组员点燃酒精灯,按照老师的方法做一做吧。
3.学生操作:
4.学生交流: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现象?大家发现了吗?
5.教师小结:这层白色的污渍就是养料的一种,我们把它统称为无机盐。(板书:无机盐。)土壤里的养料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为了让植物生长的更好,农民伯伯会在适当的时候为土壤施肥、补充养料。
三、拓展延伸。
1.谈话:通过实验和观察,我们初步了解了土壤里有什么,下面让我们再通过视频了解一些关于土壤的知识。播放视频。
2.学生观察:
3.教师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了解土壤里有水、空气、腐殖质、砂、黏土、无机盐等,土壤的成分搭配的合适,土壤才能肥沃,植物生长才会更加茂盛,任何一种物质的缺失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
其实关于土壤的秘密还有很多,比如说,南方的土壤与北方的土壤有什么不同,山上的土壤与平地的土壤有什么不同?感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搜集有关资料,也可以采集一些不同的土壤,观察一下它们的颜色和特点,下节课我们再来研究,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下课!
石子砂微。
黏土。
树叶、草根腐殖质。
水
空气。
养料、养分。
土壤中有教案篇九
三年级已经上过这一课的内容,那时侯是重点探究土壤是不是混合物!现在这一课非常注重土壤的成分,从一开始的肉眼观察,到借助放大镜观察,再到放入水中观察,观察沉淀时的分层,最后小结出土壤的成分。然后在讨论土壤与生命体之间的一些共存关系结束。
在分析教材后,产生了两个疑问:一是借助放大镜真的.能比肉眼观察到更多的内容吗?(在一个班的施教后发现课本这张记录表的填写几乎是一样的,有些同学填的内容甚至有作假嫌疑。)二是观察沉淀现象会明显吗?(自己课前尝试后发现根本不明显!)。
我在修改后的教学流程是这样的:第一部分观察土壤,为了让学生既能够发现土壤中的水分,又能够发现粉沙,考虑到干土不易发现水分,湿土不易发现粉沙。我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分干土、一分湿土。考虑到借助放大镜效果不是很理想,删除了借助放大镜观察的部分,使得观察活动更加的集中。观察水中的土壤时,考虑到要发现空气,必须现场操作,但考虑到分层,必须要沉淀很长的时间,所以我首先通过演示投影让学生发现土中有空气,然后演示搅拌沉淀…学生发现需要很长时间等待,我就提供事先沉淀好的水中的土让学生观察分层现象,这一部分效果非常好!
土壤中有教案篇十
本课引导学生探究水土流失的原因,通过模拟实验来帮助学生认识自然界水土流失的现象,并分析黄河水中携带大量泥沙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保护土壤的重要性,同时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1.知识能力目标:
(1)能猜想出黄河水变黄的原因,并能用实验证实自己的猜想。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
2.情感态度目标:
(1)愿意了解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
(2)能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进行实验。
(3)能对自己做出正确客观的评价。
3.stse目标:
能意识到土壤遭到破坏对我们的环境、生活产生的不利影响。
1.利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界水土流失的原因。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
利用模拟实验探究水土流失的原因。
多媒体课件。小组实验用具:壤土、2个浅盒子、由教师事先种好草皮,水、自制喷壶、砖块、2个大的托盘、脸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诗歌:
师:放眼大自然,无尽视野使你的心情舒畅悠然;无数绿野让大地充满勃勃生机!细心赏千遍:远山花开彩蝶飞,鸟声唧唧遍传神。感谢肥厚的土壤承载着生命和希望!
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土壤是许多动物和植物的家。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土壤保护方面的话题吧!(板书课题:7 土壤的保护)
2.引导学生看有关黄河水的影像资料。
师:下面我们观看一段录相。要求:注意观察,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问题?
3、学生说说看到的景象和自己对黄河有哪些想要了解的问题。
学生通过看可能会发现黄河的水很黄,黄河的两岸植物稀少,土地几乎是裸露的,黄土高原上沟壑纵横等。由此还可能提出:a黄河水为什么是黄色的?b黄河水中大量的泥沙是从哪里来的?怎么来的?c黄河的上游——黄土高原为什么沟壑纵横?d黄河的两岸为什么少树木?……等等问题。
土壤中有教案篇十一
科学概念:
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颗粒(小石子、沙、黏土)、动物、植物的残留物,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
水流动时能携带土壤微粒跟着一起运动,当水流静止下来时,携带的物质也会沉积下来。一般来说,重的颗粒先沉积,轻的颗粒后沉积。
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土壤,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
用沉积的方法把土壤成分按颗粒的大小分成几层。
综合各种方法获得的信息,获得对土壤成分的正确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
【】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分组器材:为学生准备新鲜湿润的土壤及干燥的土壤、小铲子、塑料盒、报纸、放大镜、去掉上部的透明饮料瓶、镊子、小棍、水、牙签等。
教师演示:有关图片和课件。
一、引入。
2、学生猜测土壤是怎样形成的。
二、寻找土壤的`成分。
土壤中有哪些成分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寻找一下吧!
1、观察新鲜湿润的土壤。(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
把土倒在纸上进行观察。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进行观察?我们观察到了什么?
小组观察后交流,并做好记录。
全班交流、汇报、小结。
2、观察干燥的土壤。(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
小组观察后交流,并做好记录。
全班交流、汇报、小结。
资料阅读:根据颗粒大小可以把土壤的微粒分类,最大的土壤颗粒是沙砾(小石子),其次是沙,接着是比沙还要小的沙粉,最小的土壤微粒是黏土。这些统称为岩石的微粒。沙砾(小石子)直径大于2毫米、黏土的微粒很小,甚至用肉眼都没有办法看清楚。
图片或课件出示:放大后的沙砾、沙、沙粉和黏土颗粒。
3、观察土壤的沉积实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
把一些土倒入水中,我们发现了什么?
搅拌水中的土壤,然后静置一段时间,我们又看到了什么现象?
土壤的沉积物分成了哪几层?试着解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顺序?再做一次验证自己的想法。
小组观察后交流,并做好记录。
全班交流、汇报、小结。
4、延伸、小结。
土壤里还有我们没有发现的物质吗?(腐殖质、盐分)。
现在我们能解释土壤是怎样形成的了吗?
三、土壤和生命。
1、讨论。
有人说: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我们怎么解释这一观点?说说自己的理由,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2、出示图片和文字资料,教师讲解,学生阅读学习。
3、说说土壤和人类的关系。
4、小结。
四、课外拓展活动。
阅读高士其的诗歌《我们的土壤妈妈》。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土壤中有教案篇十二
1.知道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
2.能倾听和尊重其它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3.能设计不用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
4.尊重证据。
5.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一)过程与方法:能够制作肥料袋,会做腐殖质形成的实验。能够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用图画或文字的方法记录下来。
(二)科学知识:知道死了的动植物遗体会变成土壤的一部分。能够认识到蚯蚓在增加土壤的肥力过程中起到了促进作用。知道什么是腐殖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坚持长期观察,有持久性。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预计学生能够:
2.探究蚯蚓对改善土壤的作用。
3.了解表层土是怎样形成的4.讨论动植物在土壤里变成了什么。
5.制作肥料带。
(一)概念发展。
1.知道死了的`动植物遗体会变成土壤的一部分。
2.能够认识到蚯蚓在增加土壤的肥力过程中起到了促进作用。
3.知道什么是腐殖质。
(二)探究能力:
1.知道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
2.能够制作肥料带,会做腐殖质形成的实验。
3.能够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用图画或文字的方法记录下来。
小铲、塑料袋、吸管、土壤、果皮、蔬菜六、教学步骤: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师生互动的目的教学反馈集中话题植物喜欢在什么样的土壤中生长知道吗?什么是肥沃的土壤呢?今天一起来研究板书课题激发兴趣明确研究内容探索和调查通过观察不同地方的土壤,你会发现什么?枯死的植物在土壤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引导猜测:动植物对土壤肥力是否产生影响?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肥沃的表土层的形成过程是什么样的呢?教师出示树上的图并用投影仪打出来。组织学生讨论、汇报。
教师小结形成过程。你们想亲自看看表土层的形成过程吗?我们可以怎么做?解释:腐殖质讨论肥料袋的制作方法。有同学想把动物放在里面,估计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引导发现土壤有肥沃和不肥沃的差异亲手实验,了解腐殖质的形成过程,建立腐殖质的概念。
你们想用什么动物?为什么?应该如何观察?认识蚯蚓对土壤的改良作用。回顾和解释提制作肥料袋的要求:能长期观察并记录。养成长期观察的好习惯。
土壤中有教案篇十三
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各种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作书面计划,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与交流,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
3、能设计研究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
继续完成“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认真观察,做好记录。
三株生长情况大致相同的同一中植物。
三种不同类型的土壤。
搜集赞美土壤的诗歌。
教学时间:1课时。
活动一:
1、学生互相交流搜集的土壤对植物生长作用的有关图文资料。
2、教师出示自己搜集的资料卡。
大量的有关土壤的信息即被充分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4、提出问题:
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作用?
分组讨论:
提出猜想与假设,并做好记录。应用各种方法来证明自己的猜想与假设。
汇报讨论结果。
小结学生探究过程与结果。
活动二:
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
1、生交流搜集的有关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的资料。
2、组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设计实验方案,将预测结果记录下来,并讨论方案的可行性。
无论学生提出的实验方案是否可行,教师都应给予肯定,鼓励学生动脑思考,让学生选择自己可以验证的方案,预测实验结果,以备与实际实验结果相对照,长时间观察。
3、学生试着汇报科学推断。
小结:这个实验需要较长时间来观察,要坚持不懈。
4、展示教材上的资料卡。
让学生开阔视野、增加信息量。
自由活动: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赞美土壤。
如,诗歌、手抄报、唱歌、演讲、绘画等等。也可以合作进行。
2
2、评价活动。
自评与互评来进行评价,主要从搜集资料,方案设计、猜想与预测、表达与交流等方面进行。
拓展活动:继续观察、记录实验情况。
土壤中有教案篇十四
1、体验探索土壤的乐趣,养成细致观察、认真思考的探究精神。
2、尝试利用各种工具探究土壤里的成分,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比较能力。
3、通过观察和实验,利用各种工具分离土壤中的不同颗粒,寻找土壤中的水与空气等成分。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有通过游戏、操作、实验等掌握了分离不同物质的方法及感受空气存在的经验。
2、教师准备:干燥的土壤、小勺、一次性纸杯制成的筛子(洞眼大小不同)、搅拌棍、纸碟(标明大、中、小)、量杯、卫生纸、透明水杯。
1、组织幼儿谈话:我见过的土壤。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曾经在各种不同的地方采集过各种土壤,你们都在土壤里发现过什么?
2、引导幼儿观察干燥的土壤,发现土壤中颗粒大小不同。
(1)教师提问:请你们仔细看一看,这些土壤里的颗粒大小一样吗?
(2)引导幼儿讨论:怎样才能将这些大小不同的颗粒分离开?
3、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分离土壤中大小不同的颗粒。
(1)看一看:桌上有些什么工具?
(2)想一想:可以怎么用?
(3)做一做:幼儿在舒缓的音乐中,分成三组,分别用小勺、筛子和水来分离土壤的大小颗粒。
(4)说一说: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方法与步骤。
(5)比一比: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引导幼儿从操作完成速度及质量方面进行比较。
4、引导幼儿思考用什么办法探索土壤中里看不见的东西。
(1)引导幼儿讨论:土壤里还有什么看不见的秘密?
(2)想一想:怎样让土壤里的这些秘密都显示在我们的面前?
5、师幼讨论:土壤里还有什么秘密?怎样发现这些秘密?
1、此活动的重点是利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分离土壤中大小不同的颗粒,探索土壤中看不见的东西,如水和空气。此活动前,幼儿要有采集土壤、观察土壤的经验,并对土壤的特性及种类有了一定的了解;此外,幼儿还应掌握使用简单工具进行科学实验活动的基本方法,如筛选、搅拌等。活动中,教师一是要指导幼儿学习正确的实验方法,二是要引导幼儿思考不同工具和方法的优劣。
2、操作过程中,教师可提供一些常见的'或废旧物品制作的工具,如透明的一次性水杯、一次性碗等作为幼儿的操作材料,既可以废旧利用,又可以保护环境。活动结束后,还可以将操作工具投放到活动区中,便于幼儿反复操作。
3、组织幼儿开展延伸活动:自制小书《土壤的秘密》,将自己在土壤中的发现用简单的符号或图画绘制成册。
4、提请家长配合:
(1)带孩子观察小区周围的土壤和土壤里生活的动植物。
(2)带孩子查找资料,了解土壤里还有哪些成分。
土壤中有教案篇十五
1.理解故事内容,乐于参与讲述表演故事。
2.初步了解蚯蚓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知道蚯蚓和泥土的关系。
1.蚯蚓图片一张,《谁松的土》故事挂图。
2.小动物头饰。
1.出示蚯蚓图片,引导幼儿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
(1)小朋友们你们认识它吗?它叫什么名字?
(2)它长得什么样子?它是怎么走路的?学一学蚯蚓爬行的样子。
(3)蚯蚓生活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本领?
2.出示挂图讲故事,提问引导幼儿思考。
(1)春天来了,你们看小桃树的花开的漂亮吗?你们知道是谁偷偷的帮了小桃树的忙让它变得这么漂亮吗?让我们来一起找一找吧!
(2)小桃树都问过哪些小动物?
(3)到底是谁帮小桃树松的土呢?
小结:原来小蚯蚓是生活的潮湿的土壤中的,他们能够帮植物松土,让植物快快长大。
3.分段讲故事,引导幼儿学说角色对话。
(1)小桃树、小蝴蝶、小蜜蜂、啄木鸟都是怎么说的?
(2)小桃树说“谢谢小蚯蚓”,小蚯蚓是怎么回答的?
4.情景表演,引导幼儿尝试说出角色对话。幼儿自由选择角色并戴上头饰表演故事。
在表演区进行角色表演,进一步模仿简单的对话。
土壤中有教案篇十六
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会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2、知道土壤里含有不同大小的颗粒,含有动植物和它们的遗体。
3、能够建立土壤是个混合物的概念。
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会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2、知道土壤里含有不同大小的.颗粒,含有动植物和它们的遗体。
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会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2、知道土壤里含有不同大小的颗粒,含有动植物和它们的遗体。
教师准备:一块土地、给每个学生准备一只放大镜、一份土壤研究记录表、每组一小桶水。
学生准备:一根木棒、一张白纸、一只塑料杯子、一个硬纸板碟子、一把小铲子、一块抹布。
一、导入新课。
我们今天来研究有关土壤的知识。
二、自主学习。
1、说说你对土壤的认识。
(1)你对土壤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录你已经知道的有关土壤的知识。
2、挖土壤(室外活动)。
把学生带到校园里事先选好的一块土地,让学生自主去挖泥土。
(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的观察结果。
4、你还想知道有关土壤的什么知识。
(1)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2)小组内交流。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想知道的问题。
三、课后研究。
花一定的时间去自主研究一下你们提出的问题,把研究结果记录下来。
土壤中有教案篇十七
1、能运用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会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2、知道土壤里含有许多物质,有石子、沙子,有动植物和它们的遗体等等;建立土壤是个混合物的概念。
3、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之间的密切关系;愿意亲近土壤。
杯子、干湿土壤、放大镜、白纸、水。
一、组织教学。
1、课前选好组长、记录员、材料员。
2、关于老师,你想知道什么?
3、从进教室到现在,你又发现了什么?
4、师:通过刚才的谈话,老师发现我们方川小学的学生特聪明,特爱动脑筋,特爱观察,相信这一节课大家也能学得更好。
二、谈话导入、引入课题:
1、同学们,我们周围的花、草、树木、庄稼都生长在哪呢?
2、板书:土壤。关于土壤,你知道些什么?你还想了解土壤的哪些知识?
3、出示课题。
三、寻找土壤的成分。
(一)观察新鲜的土壤。
2、如果给你一包土壤,你准备怎样观察?
3、看,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什么?(教师自己准备一套)出示:纸、筷子、放大镜。
4、你能说说这些工具的用处吗?你现在又准备怎样观察?动手之前强调:在观察的过程中要做好记录,比一比哪个组发现得最多。
5、学生分组研究土壤。
6、你们组发现了什么?利用实物投影仪投放汇报,其他组补充,教师写上。
7、你能给这些东西分分类吗?指导分类:水分、动物、动物遗留物、植物遗留物、杂物、土壤颗粒等。(它们腐烂后就成了腐殖质)。
4、像小石子、沙这样的颗粒,我们称为土壤颗粒,那你们在观察过程中,有没有发现比沙更小的颗粒呢?(如粉砂、黏土)。
5、我们来看看科学家(地质学家)是怎么分类的,课件出示。(沙砾指的就是小石子)。
(三)沉积实验。
1、你有什么好办法来区分沙砾、粉砂和黏土吗?
2、说说你打算怎么做这个实验?要注意什么?出示温馨提示提醒学生:
温馨提示:
1、将土块放入杯中时动作要轻,以免溅起水花弄湿桌子;
2、土块放入水中后,先不要搅拌,注意观察水中土壤发生的现象,再搅拌;
3、搅拌的动作要轻、慢,以防水溢出杯子。
3、交流反馈。
小结:我们可以看见,土壤颗粒是分成一层一层的,下面的土壤颗粒大,有许多的石子沉积,是沙砾层,中间的`土壤颗粒小,是沙层,上面的应该是黏土层,水面上还漂浮着一层杂物。
4、师总结:通过以上的实验,我们知道了土壤中有(板书:沙砾、沙、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
补充:此外土壤中盐分,腐殖质和盐分都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出示,读一读,记一记。
三、土壤和生命。
1、同学们,道在土壤中生活着许多生命,有(学生举例子:蚯蚓、蚂蚁、蜗牛、植物的根……)。
2、课件出示,从图上可见,土壤从上到下可分为———————,接着小组内讨论:
3、交流反馈。
4、进行爱土壤的教育:是的,人类没有土壤,我们将————,动植物没有了土壤,就无法存活,那么人类也将无法生存,人类和土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5、板书: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
四、课外拓展活动。
土壤的作用可真大,作家高士其写了一首诗歌《我们的土壤妈妈》,详细地介绍了土壤的作用,请同学们把书翻到p65—66读一读。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388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