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学改革与方法小学教学改革大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5 10:52:18
最新教学改革与方法小学教学改革大全(15篇)
时间:2023-12-05 10:52:18     小编:影墨

总结是一个反思的过程,通过总结可以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进而做出改进。总结是一种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发展。下面是一些精选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教学改革与方法小学教学改革篇一

低段作文提前起步,是当前很多小学改革作文教学的重要举措。低段学生能写作文吗?或者说,提前作文的理论和现实的可能性如何?回答上述问题,先要从口语和书面语的异同谈起。传统的语言学论著认为,书面语是口语的记录符号,是口语的一种记录形式,先有语言(口语),后有文字。最近的研究表明,口语和书面语历史起源是同步的,但功能不一样,口语起源于呼喊,文字发轫于涂鸦,新石器时代原始人在岩洞、陶瓷、泥土上所刻画的象形符号,可能是世界各国文字的最初形态。口语是听觉符号,主要负责日常交际;书面语是视觉符号,主要表达心中的意象。从文字起源的角度看,口语和书面语虽有联系,但却是两种功能和性质不同的符号系统,是可以分开学习的。

这种既同步又分离的关系在个体语言发展的特例中也能找到依据。例如,幼儿在学说话的时候,就可以同时认识汉字、符号和图形。有时候幼儿不会说某个单词,却能指认汉字和图形。又如,过去农村的村书记和村长大多是文盲,大字不识一斗,说起话来却滔滔不绝,逻辑严密,很能服人;相反,聋哑人从小不会说话,却能学习文字,用手势语和书面语与他人交流,也能基本满足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需要。

在中小学就读的学生都是健全的孩子,从小生活在充斥着书面语的现代文明社会,口语和书面语发展完全分离的现象很少见到了。笔者有个假定,每个孩子生下来就具备学习所有语言文字的潜能,孩子口语超前、书面语滞后的状况是生活和教育等后天因素造成的。因此,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在儿童已有口语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学习语文,促进儿童口语和书面语同步协调发展。儿童进入小学后,应该以学习书面语为主,同时提高口语的品位。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让儿童学习用书面语进行交流和自我交流。不明白这一点,就会人为加大口语和书面语发展的差距,影响孩子今后的学习和发展。

教学改革与方法小学教学改革篇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基础教育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这表明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制,将由原先过于集中的国家课程管理走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学校将有一定程度的课程自主权,共同参与课程决策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为了切实有效地履行课程管理的权责,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提高学校课程的整体质量,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地发展,提升教师课程管理意识。开创学校办学特色。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学校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培养目标。

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三、课程设置的原则。

坚持按照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实际,科学安排课程;坚持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新课程体系的教育功能;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

新课程体现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1、均衡性设置课程。

根据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将其教育内容全部纳入,有利于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及认知规律,把课内外、学校与社会联系起来,把间接的书本知识学习和直接经验体验结合起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

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

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各门课程都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知识和地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设置综合课程。如:一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旨在适应儿童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经验不断丰富以及社会性逐步发展;一年级设艺术课程,旨在丰富学生的艺术经验,发展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信息技术教育、劳动等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

发展收集与处理信息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并逐步形成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3、加强课程的选择性。

学校课程以灵活性、适应地方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开设校本课程,适应学校办学方向,开设的活动课以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习成为富有个性的过程。新课程不仅为学生共同发展奠定基础,也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四、课程设置。

1、教学时间。

全年52周,教学时间40周,每期分别20周,假期(寒暑假、节假日)10—11周;机动1—2周。各学期20周教学时间安排:各年级每期上课18周,复习考试1周,综合实践活动1周。

2、每周活动总量: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周课时总量为30课时(一、二年级分别为26课时、28课时),每课时上课40分钟。

3、国家规定的学科类课程、活动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均在周一至周五的教学时间内按课表进行。

4、班队活动每周安排一课时(周一第六节),主要进行常规教育、开展中队活动,并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进行环境教育、心理教育。

5、在开设信息技术课的同时,必须努力探索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即在其他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融合在其他学科学习中。

6、一至四年级的体育课,均应贯彻“健康第一”的原则。

7、各门课程均应相应结合本学科特点,有机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环境、健康、国防、安全等教育也应渗透在相应课程中进行。

五、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新课程计划实施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明确本校的培养目标,从实际出发,根据上级颁发的课程计划制度《学校年度课程实施方案》,以及相配套的各项制度,同时指导各处室工作。教导处是学校课程管理机构,主要职责是计划、执行、检查、指导、评估全校各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并联手各学科教师间的合作,以促进课程合力的形成。

2、经费保障。

3、制度保障。

学校建立相应制度。如:校本教研制度、目标管理制度、教师、学生评价方案等。学校定期检查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保障课程计划的真正执行。

张沟小学。

20xx.9.1。

教学改革与方法小学教学改革篇三

当前我们提出的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立的,“它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质、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基础教育。相对应试教育讲,它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柳斌《基础教育的紧迫任务是走向素质教育》)。国家教委颁布的新编订的《全日制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强调了历史学科“具有认识社会和教育的功能,同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活动以及人们的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高中历史教育“对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民素质;对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有着重要作用”。中学历史教学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的目标和任务与素质教育指向是一致的,应该把素质教育当作首要任务来完成。

素质教育的内容和任务表明,历史课堂以传授和记忆知识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教学模式,已完全不适合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需要,要把传授知识为主要任务,转变到以发展学生的智能主要任务;把以教师或教材作为教学的中心,转变到学生在教学关系上占主体地位;把注重学习的结果,转变到注重学习的过程;把侧重学习的内容,转变到侧重学习的方法;把强调教师传授知识的方法,转变到强调教与学方法的结合,尤其强调学生学习的方法;把注重学生识记知识的活动,转变到注重学生创造性的运用知识的活动;从封闭式的教学组织形式转变到开放式教学形式。这是教学观念的大转变。从实践上说,则要抓好三个“注重”。

首先,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原则告诉我们,要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广泛地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自实践;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要发展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创造性思维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即要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基础上,不断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其主体性进一步发展,把被动接受“要我学”转化为主动的“我要学”,实施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方法。

学生的参与要落实在整个教与学过程落实在课堂。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知识乃是一个过程,不是结果。”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现代教学观的一个重大转变,就是从强调学习的结果转向了学习的过程。所谓学习的过程,包括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动机的培养和探究方法与思路的发展。激发学生学史兴趣,使学生爱学历史,这仅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动机,也就是思维的积极性。学生在课堂上如果能不断爆发思维的火花,置疑、释疑、并能运用历史思维解决实际问题,那么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参与的程度就越高,对学生的潜能开发程度也越高,越有利“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化。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传授、学生接受为特征,势必导致教师中心论,忽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师生之间的合作关系,学生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把传统的单一讲授方法转变为师生共同活动的方法,就是要使教学成为师生合作过程。学生智力的技能培养,需要亲自参与,才能提高和发展。不接触具体的材料,并加以观察和研究,不可能形成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学生思想情感的激发,不但需要教师本人在教学中倾注个人的情感,而且要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建立起情感的双向交流。学习任何一个历史事件,了解每一个历史人物,都决不是单纯的陈述和记忆,必须伴之以情感的体验和交流,才能使学生产生喜怒与爱憎,崇敬和鄙视。离开了学生这个主体,唱独角戏是不行的。

强化学生当学习主人的自豪感,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充分自由和谐地发展,以充分发挥主体的作用。语文界有个改革家魏书生倡导的教学民主,把自己的思想向学生开放,让学生知道教师在想什么,做什么,做到师生思维的同步运行,师生合力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也是历史教学界教学可以借鉴的典范。

其次,注重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

素质教育的一条重要原则即是整体性原则,有的学者将其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素质教育对象的全体,二是要把素质教育的内容作为一个整体,三是进行多种内容的素质教育必须取向一致,使其协调发展,互相促进。以下分别说明。

第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它要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全面的应有的发展,无论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受教育的机会都是均等的。

根据人的素质培养过程规律看,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学生,都具备学好历史科基础的潜力,虽然历史讲得是过去的事,但它和现实关系密切,故事性较强,贯穿的人物都是有血有肉的,可以再设情境,再现历史场面,学好历史可以得到观察事物的方式、方法,增强认识事物和判断事物的能力。改革后的教材,图文并茂,直观性强,这些都有利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从理论上说,没有学不好历史的学生,虽然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是存在的。

当前,社会、学校、部分家长,对教育片面理解,认为历史科可有可无、可开可不开,可上可不上,形成误导,造成部分学生也认为历史科学好学不好一个样,不下功夫学,相当部分学生也就成了“差生”。而教师用“应试”教育的尺度衡量,用老方法授课、老观念看学生,难免对他们存在有偏见,或视其为“障碍”,或认为无可救药,或者漠不关心,长期发展的结果,自然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成效,极大伤害了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这种做法既违背教育规律,又不利历史教学改革、不利素质教育的贯彻落实。

针对发展水平和特点各自不同、但却有巨大潜力的学生,必须区别对待,因势利导,用爱心、责任感,开发“差生”的学习潜能,激活学史动机,并使之内化成学史动力。区别对待不仅体现在量的方面,如知识掌握多或少的量关系上,而且体现在知识钻研的深与浅思维能力的高与低上。如小字部分,方框中的原始资料,都可以有弹性地增减;以某个历史事件为例,如果说差生只需掌握时、地、人、事、议,而对较高水平的学生则可要求在背景、影响或作用等问题的分析上多下些功夫。区别对待不是降低对差生的要求,而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把他们引入正轨后,逐渐对其加码,促其赶上其他学生,使全体学生的水平得到提高。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习策略的优劣,直接决定着他们的学习效果。学生在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形成和激发动机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受其动机的策略的支配。因此,研究“学”是促使差生转化的关键。特别是对初一学生,他们第一次从真正意义上学历史,纠正盲目死记硬背的思维定势,强调理解记忆十分重要,养成科学严谨的务实态度,把握基本的概念、基本的技能、初步的唯物史观都是为日后提高建立的基础。我国目前仍有许多中下水平的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这是素质教育的大课题,历史教育工作者要从道义上、行动上、关心、探索这个问题,走出一条改革的新路子。

第二,要把素质教育内容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促进学生的整体成长和全面提高。素质教育应该是完整意义上的教育,光有“一般学识”或只讲“培养能力”是不完整的。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整体发展,即不仅要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且要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自由和谐的发展。《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现在和今后一二十年学校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学校德育教育是多方面的,但历史学科在德育方面的意义极重要。历史教育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主要手段。爱国之心是一种强烈的感情,这是中华民族对民族、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的纽带。祖国和爱国的观念在历史中形成,也需要历史认识来巩固。历史教学也有助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史学对人生的启示,在于激扬人的真、善、美,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理想观、历史观,使人成为品德高尚,乐观进取的人。古代的苏武、张衡、诸葛亮、包拯、文天祥,近现代史上的林则徐、谭嗣同、鲁迅、周总理、刘胡兰他们的人格力量至今仍激励着我们。总之,中学历史思想教育内容与素质教育中的德育内容是一致的。

现实是历史的延续,只有好好学习历史,才能更好地了解今天和展望未来。面向世界,着眼未来,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基本原则之一。1977年,邓小平在谈到我国的科技、教育状况时说:“日本人从明治维新就开始注意科技、注意教育,花了很大力量。明治维新是新兴资产阶级干的现代化,我们是无产阶级,应该可能干得比他们好”。“中日近代以来没有对世界作出应有的贡献。这首先同二百多年的帝国主义侵略有关,也与现代反动政府的腐败有关”。然而,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尽管我们古代在科学技术方面创造过辉煌的成就,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进步起了伟大的作用。但是“我们祖先的成就,只能用来坚定我们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信心,而不能用来安慰我们现实的落后”。“总结过去是为了引导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从唯物辩证观点出发,从史学的角度给人以启迪和信心,引导人们向前看。作为史学工作者,更应义无反顾以思想教育为核心,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贯彻德育思想。

第三,取向一致,以形成教育合力,使其协调发展,互相促进。实施素质教育在人的认识观念上与应试教育有差距,这就需要学校、家长、社会重视支持,全社会协调一致。学生的教育主战场在学校,因此学校必须摆正各种学科的位置,对历史学科也是如此,才能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综合性功能。教师可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家访、倡议书等形式,晓之以理,阐明历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历史的社会功能以及历史学科在人格塑造上的意义,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促进学生主体内部的积极性,实现素质教育水平的提高。

再次,注重素质教育过程中的能力培养。

培养提高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中新大纲在历史课教学的目的中,明确提出了知识教育、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大目的任务。全面阐述了高中历史教学的任务,即知识教育是基础,思想教育是灵魂和导向,能力培养是关键。大纲把能力培养放到中心位置,从五个方面阐明了培养能力的要求。第一,再认和复述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结论和基本线索。第二,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进行分析,认识历史事实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第三,能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第四,对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历史资料进行分析和解释。第五,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理论,对某些现实问题进行正确的思考。这五项能力概括了历史学科能力的整体结构。大纲第一次明确提出“在考查学生历史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要求高等学校入学考试应以本大纲为依据。这就把能力培养的目的与教学评估联系起来,把能力测试的要求作为学校各类考试命题的'准则之一。

考试学有个基本原则,就是只有在新材料和新情境下,才能考查学生的能力。为适应这种转变,高考考纲改变了过去高考教纲“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的原则,提出了以考纲为纲,一纲多本的原则,并提出历史学科基本的能力要求。这一方面是适应历史教材多样化的新形势,重要的是适应现代教学发展,变记忆型考试为能力型考试。

历史发展过程的因果联系,偶然性和必然性、多样性与统一性、曲折性与规律性等,无不反映着辩证思维的过程,通过历史学习,能发展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评价能力,这是人们较一致的看法。传统的历史教学把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历史知识作为宗旨,从一个方面讲,这里有宝贵的经验。因为学生学习、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必须以坚实的历史知识为根基,但是没有重视对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没有重视对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包括分析历史的能力、比较能力)、表达能力、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加强对各种能力的培养、训练、无疑具有极重要的意义。五项能力要求中的第五项侧重在创造性的历史思维能力上,强调历史地、客观地认识社会的能力。历史思维能力的较高层次是逻辑的、辩证的、理论的思维能力,这既是历史学科能力的核心,也是历史学科最高层次的能力要求。加强历史思维能力的训练,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内容。在操作上,其它能力目标要围绕历史思维来运作,既要目标明确又要得当,即对不同层次的能力要求寻求合理的定位(虽然大纲对各个年级的要求是逐次提高的);既要符合高中教学的特点,又要适应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既要把培养能力作为核心问题,又不能脱离基础知识(基本原则、基本概念、基本技能)、思想教育的实际。总之,能力的培养应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在“内化”和“开发潜能”上下功夫。

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历史学科应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即吸收摄取加工信息的方法和能力,作为最佳能力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落实。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学”字的意义是要自己去学”,学会学习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学习状况,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学习心理、学习方法指导的一种策略。

首先是学会阅读。历史阅读的范围十分广泛,但最基本的是要学会读教材、读相关的史料、图画、图表等。可以从教材入手,历史事件的论述是多方面的,但概括精要,揭示本质,最关键的表述往往只一句或几句话。要善于引导摄取、加工教材中最有断语意义的语言(即最主要的信息)。在阅读过程中设置问题,是使学生注意集中在所提问题有密切相关内容上的主要手段。对低年级学生,可由教师先提出问题(问题前置),如“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问题一提出就把“秦末暴政”和“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的内在联系,沟通起来了。对需要经过分析、比较、综合才能理解掌握的内容,一般在阅读后(问题后置)提出效果更好。如比较汉唐对外关系的异同点,说明唐朝比汉更强盛的原因是什么?学生的注意被控制在老师提问所涉及的全部信息上,在阅读中探索提取、加工等思维,逐步得出结论。阅读过程中不提问题、单纯阅读的方法不可取,问题是设置悬念,给学生创设思维情境,比学生处于被动状态的阅读有利思维发展。阅读中应提倡多问、大胆质疑、人人参与。可引导学生对教材或史料中不理解、不明确的问题质疑,对教材不同论点质疑,对尖子生、高年级的学生还可引导能质疑又能释疑,充分开发潜能。

第二,学会用范例理论原理去认识和解决同类问题,使知识达到有效迁移。示范性的分析历史问题,向学生敞开教师理解问题的思想和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这是学生学习方法形成的主渠道。湖北胡绍炯老师在讲授“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一节时以“德国”为例示引导,让学生用已建立的关于“德国”子目的认知结构去分析、概括19世纪下半叶美国、英国、法国、日本、意大利等其它5国历史发展的特点。值得我们借鉴。

第三,学会讨论。讨论是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学生参予讨论历史问题,它的益处是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占有材料,展开思维的翅膀,进行争鸣,达到解决问题、深入学习、发展自我的目的。有个老师曾布置了“应该怎样认识殖民侵略的两重性”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这个问题涉及面广,需要充分的分析、综合、比较,课本没有现成答案(只限于结论),但与现实联系密切,同学们热切希望了解这个热点问题。课堂上学生争论激烈、形成两种不同观点,(史学家也有同不看法),但通过舌枪唇剑,统一了认识,得出:侵略造成殖民地的贫穷和灾难是主要的,资本主义化是以殖民地化为前提的,资本主义列强侵略的目的是要把殖民地变成商品市场,原料产地、投资场所、劳动市场,并不是要把殖民地半殖民地推进资本主义社会,变成发达国家。在侵略过程中产生资本主义只是客观后果,不能把功劳记在殖民者身上。讨论使学生理解了历史的要义,训练了他们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辩证法的理论观点,又解决了认识上的一些误区,学会了历史思维,从而达到提高素质水平的目的。对初中的学生也可以进行小范围的讨论训练,如对岳飞、曹操等历史人物的评价,但注意指导学生既要注意具体史实又要和阶段性特征相结合,从而得出客观的、正确的结论。

世纪之交,世界各国为增强综合国力,各国的教育改革都更关注国民素质的提高,关心学校教育,我国正处于社会巨大变迁的历史转折时期,迫切要求培养和塑造出适合时代要求的具有新素质新的精神面貌的一代新人。素质教育的主要对象虽然是年青一代学生,但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对历史教师的要求――教师本身也需要提高整体素质。时代呼唤历史教育工作者必须有所建树,为完成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多做探索,多做努力。

*收稿日期:1997―07―02(初稿),1997―09―29(修改稿)

教学改革与方法小学教学改革篇四

科学学科在小学教学工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融合了更多的知识、蕴含了更多的信息量,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学科。如何提高科学教学效率?教师需要适应教学改革的变化,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科学学科的学习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受到教育,本文主要针对科学教学中的模式改革进行初步分析。

一、现场观察与媒体演示提高学生理解效果。

在科学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切忌进行空洞的说教,一定要让学生多参与,认真观察、分析研究,并且要将多媒体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观察鱼》教学中,笔者就采取了现场观察和媒体演示相结合的方式。将鱼缸搬到教室,里面放上一条鲫鱼,学生的兴趣顿时被调动起来。笔者要求学生先仔细观察,然后安排学生走上讲台向其他同学讲述鱼是什么样的、分为几部分。学生代表轮流上台观察讲述,整个课堂教学氛围立即变得活跃起来,他们跃跃欲试,参与的主动性非常高。在完成了现场演示环节之后,笔者重点通过多媒体演示的方式,让学生加深了解和全面把握。在多媒体的演示中,鱼的形象被大幅投影在幕布上,笔者和学生逐一分析鱼的头、躯干、尾部,同时还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初步的拓展延伸,让学生分析鱼的尾巴有什么功能,鱼的鳍有什么功能。学生纷纷畅所欲言,结合课前的预习,在学生的充分讨论和教师的点拨引导下,对尾巴的向前推动作用,对鳍的转弯控制功能做出了较为准确的分析,并现场运用多媒体演示鱼的游动推进原理,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感知认识。

二、联系学生的生活感知强化教材内容研究。

学生在科学学科学习中会产生许多似曾相识的感知,因为科学学科是立足于学生生活、立足于社会发展而设置的一门综合学科,联系学生生活感知可以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冷和热对物体的影响》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相似的情景,例如糖加热变为液体,冷却之后变为固体,这一现象可以在学生生活中找到类似的情景。炎热的夏天,家里糖罐子里的糖溶化了,在高温下从固体变成了液体,而爸爸妈妈为了处理这一问题,往往会将糖罐放进冰箱,经过一番冷冻之后又变成了固体,通过生活中的感知对冷热影响有了较为直观的认识。再比如物体和空气热胀冷缩原理,也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案例进行论证。夏天的两根线杆之间电线下垂的弧度较大,而冬天则明显绷直了许多,同样的一段电线在夏天受热膨胀,在冬天受冷收缩,这就是热胀冷缩的典型表现。通过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案例,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对比了解,学生在科学学科的学习中不仅掌握了规律知识,而且提高了分析研究能力,增强了学以致用的意识。

三、引导学生自主地操作直观获得学习感知。

科学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教师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要尽可能给予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特别是要将实验搬入课堂,或是带领学生走进实验室亲身感受一下,无论是教师示范演示,还是学生操作演示,都可以帮助他们获得直观的学习感知,有助于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例如《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的》教学中,学生对这一方面往往没有直观的认识,认为声音无论是什么情况下都可以进行传播。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声音传播需要一定的媒介,笔者和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了实验,在一小块金属棒的一端敲击一下,大家可以听到声音,让学生明白声音可以通过金属来传播。用一瓶水轻轻敲击一下,学生也可以听到声音,说明声音也可以通过水来传播。接下来笔者搬出了真空演示器,让学生共同配合教师进行演示。当玻璃器皿中抽光了空气之后,小闹钟在里面不停的敲击,而学生却听不到声音,然后打开气门里面灌入空气之后,学生忽然听到了声音,引导学生从这样的实验中明白真空是无法进行声音传播的,从而对声音通过媒介传播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笔者要求学生分小组进行不同媒介传播声音的操作演示,然后分组上台操作真空演示仪,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来深刻理解教学内容。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所获得的感知体验,所获得的知识理解更加直观形象。

四、组织课外实践性活动培养分析研究能力。

科学教学一定要注重实践性,要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的内容有效运用到课外实践中,在课外进行专题分析、实践调查,这也是能力素养提升的一条重要路径。在《家乡的水资源》教学之后,笔者要求学生在课外自行组织调研小组,利用课余时间了解本地区水源分布的状况、水源受污染的情况,通过走访调查、查阅资料了解水污染对群众生活、农业生产等方面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然后提出自己的建议。在广泛调研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学生对水资源分布、水污染情况及其危害性有了较为直观的认识,在具体提出建议措施时,明确指出了要保护水源、根治污染的鲜明观点。虽然学生提出的一些措施在成人看来还是比较稚嫩的,但是这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了他们环境保护意识,增强了学习内容的理解。

五、结语。

综上所述,强化科学教学模式改革,是当前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广大教师应当充分强化科学教学模式改革,更好的推动教学工作开展。

参考文献:

[1]宗骞.小学科学问题意识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05)。

[2]张文侠.小学科学教学要走进自然[j].学周刊,2016(19)。

[3]郎虎.小学科学有效开展实验的探究[j].学周刊,2016(25)。

[4]殷海斌.让生活化点缀小学科学教学[j].华夏教师,2016(04)。

教学改革与方法小学教学改革篇五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学生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接受信息)、写作能力(书面表达)、口语交际等能力(出口成章)。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1、课前查阅搜集资料。

2、阅读教学: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

3、开展语文综合性、研究性学习。

4、考试评价。

(一)小语教材中有许多值得探究的信息点,引导学生课前预习时要善于发现,通过多种途径查阅搜集相关资料,进行理解、处理、整合,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养成搜集资料,练习查阅的习惯。搜集的方法可以多样,如上网、去图书室、看电视、调查访问等。

(二)阅读教学。

1.课堂阅读教学。

突出以读为主的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朗读是基本训练之一,是学习语文行之有效的方法。因为文章的精义妙理,作者的神思妙笔,只有通过反复朗读才能体味得到,而非分析讲解所能代替。成功的朗读训练,可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文,激起情感共鸣,从而自然地达到“情动于中动形于外”的境地。因此,课堂上要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通过以读代讲,以读促思,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课文的语言特点。

强化朗读感悟――以读促解,以情促悟。

以读为主,注重感悟,是《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阅读教学新理念。

(1).以朗读代替听答,促进理解。

传统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端是教师机械训练,学生被动学习。这种“机械”与“被动”在阅读教学中表现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学生缺少阅读实践,缺少朗读感悟。我们要致力于克服弊端,走出误区。要坚持以教师的导读代替讲与问,以学生的朗读代替听和答。通过多读来强化感悟与体验,达到以读促解的目的。

(2).主线推进,横向联动,加强整合。

就一篇课文或一节课的阅读教学操作而言,一般都存在一个“主线推进”的问题。传统语文教学是将“理解课文内容”作为主线推进的,这是一种典型的“理解式阅读”,且是单线独进,不及其余的直线式教学,其结果只能是少慢差费。我们要根据语文课标的新要求构建一种以“朗读课文”作为主线推进的'阅读教学新模式,保证学生充分的阅读实践,强化朗读感悟,也十分有利于学生的阅读积累。

以朗读课文作为主线推进,但不是单线独进,不是让学生死读傻读,而是着眼于三维目标和语文教学的诸多任务,实行“横向联动”,在朗读课文的进程中左顾右盼,整体观照,将识字、词句体悟、内容理解、写作技法、认识能力、创新思维、情感态度等等都一一渗透落实。横向联动的关键是“整合”,即将一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活动、教学手段都融于“读”中,以读促思,以读促解,以读促记,以读促说,以读促写。具体的操作方法就是让学生读中识、读中悟、读中说、读中问、读中议、读中写、读中练、读中用。

(3).调动情感参与,深化情感体验。

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是强化朗读感悟的催化剂。只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参与,他们的学习才会有动力,有潜力,有活力,他们对课文的主体感受和感悟理解才会更真切,更深透,阅读教学才能达到高层次和理想化的境界。(责任编辑:admin)。

教学改革与方法小学教学改革篇六

会计作为一种国际性的商务语言,在政治、经济全球一体化的的发展趋势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全面接轨,国家对会计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既懂得专业的会计知识,又可以利用英语进行日常会计业务的处理)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现阶段的大学英语课程主要强调的是英语语言的学习,侧重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专业知识的内容涉及很少。很多民办高校会计专业的学生专业基础不错、英语也顺利通过四六级的考试,但是其对相关的专业英语知识还不甚了解。因此,民办高校会计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关系到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相关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可以为学生的就业或者考研、乃至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1民办高校会计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学校对会计专业英语教学重视不够、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

目前,绝大部分民办高校都开设了会计专业英语课程,但从课程开设的时间、课程的性质和课时的分配以及考试的形式上来看,学校对会计专业英语课程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首先,从课程开设的时间来看,学校一般将会计专业英语课程安排在大四上学期,这个时期学生的特点是普遍比较浮躁,而且大部分学生都在为找工作、考研努力,只把很少的心思用在课堂上。从课程的性质上来说,会计专业英语课程一般都是专业选修课或者考查课。从课时的安排上来看,会计专业英语课程一般每周2个学时,一个学期30~36个学时不等,这对专业英语的教学和学习来说,显然是不够的。最后,从考试的形式上来看,会计专业英语的考试形式多为开卷考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学生对该门课程的重视程度。

其次,会计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会计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不是让学生简单的掌握会计相关术语的英文单词,或者是用英语讲会计知识,而是应该培养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的会计中文知识进行英语交流的能力,能够读懂英语的专业文献,了解不同国家会计准则的差异。

1.2会计专业英语的教材选择标准不相同。

现阶段,民办高校会计专业英语教材的选择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介绍西方财务会计的原版教材,另一种是类似中文《财务会计》的翻译版教材,两种教材各有利弊。西方原版教材保留了原汁原味的专业术语表达,但是其内容繁多,且以阅读为主,而民办高校的.学生大部分英文水平不高,学习起来难度相当大。翻译版教材一般来说,结构比较简单,也符合我国会计准则的应用要求,但其缺乏配套的练习,不利于学生课后巩固知识。另外,翻译版教材为迎合学生英文水平不高的特点,一般在内容的编写上只涉及财务会计的相关内容,对成本会计、税务会计、管理会计、审计等内容很少涉及,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专业英语的知识体系的了解。

1.3师资力量薄弱。

会计专业英语是一门复合型课程,既涵盖会计专业知识,又强调英语的语言能力,因此,该门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它要求授课教师不仅有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功底,又要有较好的英语教学水平。但是,在我国民办高校甚至一些公办院校,这类教师极其缺乏。于是,会计专业英语的授课教师由英语教师担任,这类教师了解并且精通语言教学,但是其缺乏相关的会计知识,对教材当中出现的会计案例不能熟练地运用会计原理、会计术语去解释,无法和学生就专业知识进行深入的探讨。另外,会计专业英语的授课教师还可以由会计专业的教师担任,这类教师对我国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会计业务的处理等掌握的非常透彻,但是他们大多英语底子薄弱,或者其阅读英文文献的能力较高,但是不能熟练的用英文授课,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学效果。

1.4学生不重视专业英语的学习。

民办高校的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直至大四毕业,能够全部通过英语四级的情况都比较少见。会计专业英语课程大多开设在大四上学期,尽管有些同学早在大一或者大二已经通过了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但是大三一年没有学习英语,等大四再学习专业英语时,才发现英语知识早已忘光。以这样的英语基础去学习专业英语,对学生来说,的确是一个挑战,他们很容易丧失学习会计专业英语的信心。另外,学生在学习专业英语时目标不甚明确,加之以就业为导向的心理影响,他们认为自己在将来的工作中不会涉及到英文记账,自己也不准备到外企工作,因为,会计专业英语的学习就显得十分没有必要。加之,临近毕业,很多学生在课堂上看公务员考试、银行考试的书籍或者准备研究生的备考,心态比较浮躁,只将较少的精力投入到专业英语的学习中去。

2提高民办高校会计专业英语课程教学质量的建议。

2.1重视会计专业英语课程,同时教学目标准确定位。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企涌入我国,同时,我国企业和国外企业的业务交流也越来越频繁,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对国际化的会计人才的需求量。同时,就业压力的增大,很多同学在考证方面也需要专业英语知识,比如acca考试。2007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将英语作为附加题渗透到会计、审计和财务成本管理的考试中。2009年,新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规定,综合考试的英文题直接包含在100分的总分中。无论是从就业还是从考证方面来说,会计专业英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民办高校应该顺应这一趋势,从思想上重视会计专业英语课程,增加该门课程的课时和学分,改革考试方式,变开卷考试为闭卷考试。

另外,会计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在帮助学生掌握专业词汇的英语表达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提高其阅读专业英文文献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或者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2.2选用合适的教材。

会计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能够基本读懂专业英文文献,并且具有用英语进行专业的对外交流能力。因此,所选用的教材要能够使学生系统的地了解和学习国际会计准则、不同国家的财务会计体系和结构,同时,教材的内容要涵盖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税务会计、审计等内容。不可忽视的是,所选用的教材最好有配套的练习题和与全书相对应的朗读光盘,练习题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的内容,朗读光盘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2.3培养和引进高水平的会计专业英语教师。

首先,民办高校可以引进既具有会计专业知识、又懂英语教学的高水平人才。其次,民办高校可以培养现有的师资力量。从可操作性角度上看,大力提高现有的专业英语教师素质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对于英语教师,可以鼓励他们攻读会计专业的硕士学位,也可以利用暑假开设进修班,由本校的会计专业教师授课,提高他们的会计专业知识的储备。对于会计专业教师,可以鼓励他们考取会计专业的资格证书,比如通过考取cpa、acca等资格证书来提升能力,也可以让他们在暑假期间到外企调研,深入外企进行社会实践。有条件的民办高校还可以选拔优秀的会计专业教师到知名大学做访问交流。

2.4改革考核方式,改进教学方法。

上文中提到,会计专业英语课程大多开设在大四上学期,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同时,心态浮躁,对专业英语的学习重视不够。因此,如果仅仅根据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来评判学生的表现,那势必对打击学生的信心,也容易激起逆反心理。如果能够将平时成绩(作业、课堂讨论、出勤)的比例提高,使学生注意自己平时的表现,不旷课、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这必然会增加学生学习的压力和动力。

另外,针对民办高校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先记单词、再看课文”的教学要求变为“先看文章(译文)、理解文章,再记单词”的步骤。同时,在专业英语的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逐步加大英语在课堂上的使用比例。从以中文讲授为主到中英文讲授结合,也要逐渐鼓励学生用英语进行专业术语的表达和翻译。在帮助学生克服对专业英语畏惧感的同时,提高会计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

教学改革与方法小学教学改革篇七

我校有着典型的小班化课堂,为了让“小班化”教学有所创新,创建“轻松、愉快和幸福”的课堂,打造理想的课堂教学模式,巩固和提高教学质量,我校领导班子和教研组围绕“小班化”教学的有效性共同讨论制定了我校本学期的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1、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

2、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以学定教”、“教学相长”。

3、努力构建“切合自身实际、适应学生特点、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轻负高效型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4、课堂上“教师是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要把课堂中的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充分地自读、思考、理解、练习、纠错。

5、“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是教学成功的一半”。

以人为本,以生为本,致力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主体的回归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关注师生共同成长与发展,让教改扬帆的精神得以延伸。

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开展校本研究,强化课堂意识,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改进、改善、改造学习方式,真正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切实提高课堂效益、学习效率、教学效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我校在本学期的九月、十月份进行了“三环”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计划具体分三步走:第一步:进行“初读”环节的课改;第二步:进行“细读”环节的课改;第三步:进行“单元整合,展示分享”环节的课改。每一步计划用一个月的时间来完成。

我校充分利用校本教研时间,进行上课、说课、评课、研讨课中存在的问题、商议解决问题的可行办法,集思广益,然后再用上新的策略去改进课堂,反复磨课,直到达到理想的效果。

从“三环”课改开始,我校就倡导老师们坚持写课改日记,一来为教学几十载的教学经验做一些总结,也趁机总结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理论体系;二来也为我校的“辛小三环教学法”成果的整理做一些必要的准备。我校力争预期形成一套具有自己学校特色的“辛小三环教学法”,也把我们的教学活动从实践提升为理论。

我校当时有3个课改实验班,分别是四年级语文,五年级数学,六年级语文,并号召全体老师在教学中渗透“三环”理念。

在进行“三环”教学模式的初探实施中,经过多次试课和老师们的研讨,我们总结出了“初读课堂流程“。

即:先把“三环“之初读小学案发给孩子们,让孩子们在课下明标自学,并完善“知识树”。重点课初读环节可以安排一课时进行,自读课可以一课时安排两篇课文。

初读课堂可以让孩子们先交流5分钟自学的知识,然后进行竞争式的交流达标,老师指导孩子交流内容范围,以保证达标。可以参考“初读交流达标导学案”。达标提升环节可以让每组的代表到讲台前面来展示,让其他部分的孩子上台来为其评价。其他小组同学可以交互互评,用“他评”的方式进行。可以参考“三环课改评价方式”。

在整节课中均可以穿插团队捆绑式评价,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集体荣誉感。还要及时培养孩子们的倾听、思考、礼貌交流等好的学习习惯。

在10月份,我乡到安阳殷都学习了“五环”教学模式。此后,我校又掀起了向“五环”教学模式进行探索的历程,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把“三环”与“五环”有机的结合起来。力争形成一套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学模式,我们称之为“开辛五步教学法”。

在10月20日,西郊乡中心校在我校举行了课改教研活动。区、乡领导及各校课改老师20余人参加了这次活动。

前两节是听课活动。分别是芦小妞老师的语文课《猫》,许亮老师的数学课《用字母表示数》。这两个课堂采用的都是“五环”教学法,分为五个环节:学生预习,教师导学;学生合作,教师参与;学生展示,教师激励;学生探究,教师引领;学生达标,教师测评。值得称赞的是:芦老师能把“三环”与“五环”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把预习内容用智慧树展现出来。课堂之中,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学生自学的知识达到了共享,小组团结合作意识强,课堂稳而有序,学生基本学会了自主、合作、探究,学生快乐的学,老师轻松的教,课堂教学效果高效。

课后,老师们又看了我校的课改特色作业——智慧树。张银娣老师对我校的课改给予了肯定与称赞,对我校以后的课改之路寄予了期望。

本学期,我校的“五环”教学初读环节已经初见成效,并在全校的语文教学中全面铺开。11月份,芦主任又总结出了细读环节的具体流程:

语文教学中的细读环节,课改中既要突出重难点,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生生都能参与,实现合作探究,又要不失语文本色,上出感情色彩与语文味,很不好把握。我们计划将“五步教学学案”与教学课件结合起来,力争突破这一难题。

“五步教学法”的益处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课件的益处是形象生动、直观、有教学流程,按照课件上出示的教学思路可以保障语文课的整体性。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首先,按照重难点制定学案,提前发给学生去做,做完后通过抓阄的方式分任务,由各个小组代表按抓阄结果把学案上的题及答案在课下时间经小组讨论后,展示在黑板上。

第二,开始上课,上课时运用课件,课件制作时语言一定要具体,以便学生在表达时使用。可选派素质较高的两个学生当小老师,到讲台前按课件流程进行上课。(可在上课前先让两个学生提前了解课件,掌握上课流程。)上课之中,两个小老师可以互相配合,也可以在其他学生读书或者讨论问题时,互相商议。课件制作时,必须涉及文中重难点问题,并与学案保持一致。当课堂流程进行到学案上涉及的重难点问题时,可由责任小组上台展示,小组展示答案后,再由其他小组成员补充,共同探究,这时,老师要出场了,进行及时的穿插,激励,并加以针对性地指导。当重难点问题集体解决后,由小老师继续按照课件流程进行下一步,若再遇到学案上重难点问题时方法同上,直至把这一课结束。

此教学模式分五步走:

1、自学并完成学案。

2、小组合作交流,并在课下把交流结果展示在黑板上。

3、运用课件上课中,出示学案上重难点问题,进行集体探究,教师指导。

4、课件拓展,升华主题。

5、完成达标作业。这五步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另外,课堂上充分利用课件,明晰的课堂流程更容易让学生和老师把握住文章的整体性,让学生代替老师完成课堂中大的流程,更能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对文本知识的整合能力。课件的生动、形象、浓郁的情感色彩,更能让课堂具有语文味,产生荡气回肠,回味无穷的语文魅力!

将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与我们申请的课题:“小班化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有机的结合。组织课题组成员探究小班化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阐释小班化教育中的发展地位、作用。探究小班化课堂“五环”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组织形式以及课堂教学评价的规律等,形成区域小班化教育特色。提升教师生命质量,促进教师个性化的发展;提升教育科研品质,促进适应小班化教育教学的教师队伍。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根本的转变,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努力实现学生快乐的学、自主的学、个性的学。

教学改革与方法小学教学改革篇八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行:

大家好!

我是紫溪中心小学cc。今天能够参加这次座谈会,感到非常荣幸。20xx年以来,在县教育局和教科中心的指导下,我校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大胆的改革,特别是在围绕高效课堂建设中班级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小组建设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下面就我校的一些做法做简单的汇报。

一、加强宣传与培训,提高教师认识。

因我校教师年龄结构偏大,改革初期教师的抵触较大,为此我校花大力对教师进行了各种培训,首先组织教师学习教育局有关课改方面的文件精神,引起教师的重视;其次带领教师去课堂教学改革做得好的学校去参观学习;第三,利用网络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从思想上改变教师不想改革的观念。培训结束时,每位教师都有不少于3000字的培训笔记,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撰写教学反思。

二、加强领导,保障得力。

我校及时制定课改实施方案,并成立了课改领导小组,以校长为组长,主管教学副校长亲自带头,行政领导分年级跟班深入教学,参与校本教研活动。学校拨出课改专项经费,满足教师培训及教学活动需要。为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在教师年度考核中,课改一线教师评优评先优先考虑。

三、转变班级管理模式,实施班级管理“小组化”。

教学模式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的。经过一年多的摸索与试验,初步确立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提升—精讲点拨—有效训练”为我校的教学模式。

新一轮的课堂教学改革提倡学生自主合作学习,高效课堂的高效,关键在于“小组”学习的高效,所以我校将学习小组的建设做为这次课改的主要工作来抓。在小组划分时要求教师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同质结对,异质帮扶”的基本原则对全班学生进行学习小组划分。把每班学生分成6个学习小组,每组6—8人,科学合理地组建并管理小组,使班级管理实行“小组化”。在小组建设中,我们还逐步建立起了完善的小组评价机制。评价实行量化积分制,每小组的得分就是小组每个成员每一天方方面面实际表现的打分。一天一记录,一周一汇总,一周一评比。以表格形式贴在教室,每个班每两周评选先进小组一次。学校每个月评选一次,进行全校大会表扬。目前学生每天,每节课都表现的有激情,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学习上,享受学习的快乐。

四、狠抓学校教学常规管理。

学校为了督促教师的工作,认真落实教育局提出的教学月检月报制度,每次的检查都有记载,对教师的教案、作业批改提出中肯的评价,并及时公布检查结果。学校每个月还要进行一次教学工作专题研究,认真总结,及时反思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五、用先进的文化引领人,创设特色班级文化。

2、上好班会课。我校现在的班会课和心理健康与安全课在每周二第一节课召开,一改过去班主任一言堂的局面。每周学校确定一个班会主题,学生分小组轮流主持,学生策划方案,学生设计班会内容和过程,班会由学生主持,全班学生参与讨论交流,班长总结上周工作,布置安排下周工作。整个过程全部由学生操作。班主任只需对班会进行评价和小结就行,达到班会的教育目标。班会课、安全课完全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培养了学生思想素质、开拓思维,增长才干,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3、大力开展星级学生评比活动。星级学生涵盖范围广,人人都有选上的可能,学校坚持一月一评比,由班级进行初选,选出“班级之星”,交学校审核通过后,授予学生“校园之星”荣誉称号。每个学期学校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评选出5名“五星学生”。

1、小组建设评价机制有待改进。由于我们的小组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小组很难拿统一的尺度去评价,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对评价机制进行改进,使它更好的发挥激励作用。

2、师生角色定位转变不到位。在班级事务上有的班主任还是不敢完全放手让学生去管理,许多事情还有事必躬亲,效果不是很好;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还不是很强,不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班级及学校事务的管理之中,小组长还没有完全发挥应有的作用。

经过大胆、刻苦的实践,我校的课堂教学变样了!在课堂上常常能听到学生彰显个性的精彩发言,富有童趣的奇思妙想,充满自信的展示。新课堂让学生学会了生活,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经验的获得,培养了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与创新,使学生在良好的教育情境中健康成长。课堂教学改革的工作任重而道远,还有待于我们去不断总结与反思。

教学改革与方法小学教学改革篇九

20xx年,我校以县教育局有关精神为指针,在县教研室的指导下,以“二五五”课堂教学模式和“六推六让”教学策略为指导,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主动探究,大胆实践,改进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方法,课堂授课形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多样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尤其是四个实验班的学生基本上度达到了“学会、会学、乐学”的目标。全体教师也树立了新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营造了浓厚的课堂教学改革氛围,有效地推进了素质教育发展,确保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为确保课堂教学改革顺利推进,我们成立了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书记校长亲自抓,教研主任任副组长,负责具体落实,保证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在实施过程中,我校结合教学管理规范和新课程标准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和各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有备课制度、上课制度、教研制度、听讲评制度、作业批改制度、考试制度、业务学习制度等,使全体教师在实际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为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弊端,更新教法,我校课堂教学改革遵循三个宗旨,一是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二元”目标(学会、会学);二是遵循“五”字授课方式(导、学、赛、评、练),体现“五点”教学原则(精彩设疑的问题课堂激情奔放的情感课堂;教与学相对应的实效课堂;倾听为中心的静思课堂;展示课题方向的研究课堂);三是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重点。要求教师运用新理念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以新理念为主导,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传统的“师道尊严”、“唯师是从”的思想观念,极大地压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我们要求教师树立新的育人观,要对学生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给学生创造宽松的环境,消除学生心理压力,充分体现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相结合,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2、转变师生的教与学的方式,养成学生自主探究习惯。我校在开学后即组织教师学习区教体局和中心学校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有关方案、文件,结合学习杜郎口的经验,倡导实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每班成立了“学习合作小组”,在自己的教学中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疑难问题,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参与者、合作者。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拥有充分的学习、思考空间,让学生“兵教兵、兵强兵”。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的教学重点是研究学生如何“会学”和“学会”,避免了从前的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学生在教师创设的课堂上畅所欲言、思维活跃、争先恐后的举手发言,大胆展示。自学能力得到了大大加强。赵建国、常守恩、赵海涛等老师的互助合作小组,搬掉讲台走下课堂,与学生亲密融洽的关系,使师生关系发生了巨变,课堂回答问题再也不是冷冷清清的情景了。如六年级语文教师唐应海结合学习杜郎口教学经验,在讲解《最后一头战象》时,首先设疑,布置重点思考题,让学生围绕问题预习课文,自主阅读和思考,然后分小组进行交流讨论,解决疑难问题。在第二课时展示课上,他让学生自由发言,“这头战象再次见到象鞍时的`举动和神情你有何感想”“这头战象在江畔有哪些感人的行为”“对战象自掘坟墓你有哪些话要说”等,这些问题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讨论争论热烈,深刻体会到战象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小组长把代表意见在全班交流,教师以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合作,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即教案本、典型题解题本、学生易错试题本,学校定期对此进行检查评比。有效的提高了教学质量。

学校在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教育理论后,分年级进行集体备课,研究如何把教案变为学案,如何在教案中体现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从备课讨论记录、详案、简案、反思等方面逐一进行要求,使教师的教案更加实用,更加科学与规范,使课堂教学改革有一个更有力的文字依托。

我校推行的教学改革,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了师生的整体素质,教师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律能力得以培养和增强,校园文明氛围得以形成,学校真正成为了师生的乐园。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再接再厉,不断推进教育改革,为培养具有创新性人才不懈努力。

教学改革与方法小学教学改革篇十

一.       指导思想。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学生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接受信息)、写作能力(书面表达)、口语交际等能力(出口成章)。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二.       改革切入点。

1、课前查阅搜集资料。

2、阅读教学: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

3、开展语文综合性、研究性学习。

4、考试评价。

三.       实施要求、方法、途径。

(一)小语教材中有许多值得探究的信息点,引导学生课前预习时要善于发现,通过多种途径查阅搜集相关资料,进行理解、处理、整合,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养成搜集资料,练习查阅的习惯。搜集的方法可以多样,如上网、去图书室、看电视、调查访问等。

(二)阅读教学。

1.课堂阅读教学。

突出以读为主的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朗读是基本训练之一,是学习语文行之有效的方法。因为文章的精义妙理,作者的神思妙笔,只有通过反复朗读才能体味得到,而非分析讲解所能代替。成功的朗读训练,可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文,激起情感共鸣,从而自然地达到“情动于中动形于外”的境地。因此,课堂上要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通过以读代讲,以读促思,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课文的语言特点。

强化朗读感悟――以读促解,以情促悟。

以读为主,注重感悟,是《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阅读教学新理念。

(1).以朗读代替听答,促进理解。

传统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端是教师机械训练,学生被动学习。这种“机械”与“被动”在阅读教学中表现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学生缺少阅读实践,缺少朗读感悟。我们要致力于克服弊端,走出误区。要坚持以教师的导读代替讲与问,以学生的朗读代替听和答。通过多读来强化感悟与体验,达到以读促解的目的。

(2).主线推进,横向联动,加强整合。

就一篇课文或一节课的阅读教学操作而言,一般都存在一个“主线推进”的问题。传统语文教学是将“理解课文内容”作为主线推进的,这是一种典型的“理解式阅读”,且是单线独进,不及其余的直线式教学,其结果只能是少慢差费。我们要根据语文课标的新要求构建一种以“朗读课文”作为主线推进的阅读教学新模式,保证学生充分的阅读实践,强化朗读感悟,也十分有利于学生的阅读积累。

教学改革与方法小学教学改革篇十一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这样叙述教师的语言魅力:“一个能够动听而明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应该像油一样地浸人学生的心里,把知识一道带进去。”这就是说,作为一名教师,不仅其语言是规范的,而且还应具备良好的口才。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教辅工具也异彩纷呈、日新月异。投影仪、电脑等一系列高科技的产物也纷纷出现在课堂上。但无庸质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无论形势如何风云变幻,良好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锻炼口才,是语文教师必修课,假设一个语文教师笨嘴拙舌,出口不成“章”,是很难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的,而这种情况,在实际语文教学工作中,又往往存在,语文教师要时时锻炼自己运用语言的技能。语文教师有了好口才,才能把知识信息准确无误地传达给学生,使学生在教师语言的感受中,潜移默化,逐步牢固掌握汉语语言,同时,也增强他们口头表达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这是一名语文教师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师的地方。只有卓越的口才才能打造精彩的语文课堂,我对此深信不疑。

一、语文教师应不断注重丰富自己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底蕴。

园林》涉及到建筑学,美学等,只有熟悉了这一层知识,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自如;才能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识。在课堂上才能做到引经据典,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对于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文人逸事更应如数家珍。在课堂上更应在准确的基础之上做到表述生动形象。

要让学生觉得教师谈吐不凡,知识丰富,语文教师要多番训练,首先让自己“想得到、说得出”,要尽量让自己的课堂语言接近经过思索写下的文字。人们常常说有的人说话像是写文章,大概这就是语文教师追求的境界吧!

二、语文教师的语言幽默、诙谐。

一直以来,很多的人都提倡快乐教学,一堂课下来,真个课堂如果都是处于一种沉闷的气氛中,那这节课,即使教师讲的知识多么的全面、教学是多么的严谨,也不能称之为一堂成功的课,只有在快乐中传播知识,让学生在轻松中获得知识,才是语文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所以语文教师的语言是否幽默诙谐,则变的至关重要,幽默是智慧的灵光闪现,幽默和搞笑是天悬地隔的两个概念。幽默是会心一笑,无伤大雅,而搞笑则极有可能是恶俗、低级趣味。语文教师应学会幽默,这对于调节课堂气氛、应对突发事件大有裨益。

语文教师多那么一两个幽默笑话,会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可以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为学生送去欢乐,也会提高学生参与语文课堂学习的兴趣。

比如,教授“病句修改”这一专题的时候,我会把“病句”称为“病人”,把学生当作“医生”,我说:“治病救人,是我们医生的应尽职责。”有时候一道题特别复杂时,我也会说:“这个病人患的是疑难杂症,看来病得不轻,得看个专家门诊。”一面示意某些同学查找“病因”,发言的同学都受到强烈的鼓舞。有时,问题很难发现,我就说:“看来,咱们一两个医生是发现不了病因的,要进行专家会诊。”然后,组织同学讨论,课堂气氛十分热烈。

声不绝,就会冲淡了教学内容;如果教学幽默为逗乐而幽默甚至低级趣味,就失去了幽默应具有的审美价值和教育价值;如果因为幽默而损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幽默就与流言蜚语无异。总之,一句话,在语文课堂上运用幽默,要做到“该出手时才出手”。

三、语文教师的语言要有澎湃的激情和极强的感染力。

文学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所以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有相当高的热情,要在课堂上展示从生活中挖掘和提炼的美。兴之所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亦未为不可。只有我们作为老师的先爱上我们课堂内传授的东西并对其充满热情,我们的学生才会被调动起来,最终达到与教师共鸣的佳境。

对于《长江巫峡》这样壮丽的图景,只感慨一句“真美”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不防在讲授的过程当中穿插进许多真诚的不可遏制的赞叹“祖国的山水真的是美啊,我爱我的祖国”。而教授《我爱这土地》时,我们则不必掩饰,大可哽咽而深沉地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只有语文教师充满澎湃的激情,才能有感染力,才能更好地带领我们的学生放下包袱,敞开胸怀,全身心地投入到文学的殿堂中来。

四、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具有迷人的天真。

更多的时候,在语文的殿堂里,我们只是个被感动的人。在语文课堂上,我们不必拘泥于教师的身份,太过一本正经,太过不苟言笑,太过喜怒不显于色。天真是良好的语文品质,而天真的真切定义,应该是无所顾忌的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比如学习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你就不妨对澄澈空明的美景表现出你的憧憬神往;对楼中思妇无望的相思等待表现出你的缠绵悱恻;对自然的永恒亘远表现出你的执著思索。学生一定会因你的投入而更加全神贯注地去听课。

对于前者,我们不妨以一个苍桑的智者的老眼去观望世事,以深沉而饱含深情的语气把我们对于真相的洞察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他们为我们的闪光智慧而折服,从而沉湎在我们的课堂之中。

对于后者,我们不妨热烈。我认为天真是一个语文教师最为可贵的品质。一个语文教师不天真,他就不敏感,而一颗不敏感的心,是难以察觉那些潜伏在文字当中的情感的,同时也无法捕捉学生的心。

一个语文教师不天真,他就难以调动自己的热情,试想一个连自己都无法感动的人,他又怎么会感动别人呢?特别是我们面对的是一群不谙世事、感觉日益迟钝的学生,打动不了自己,如何感化他们?对于《春江花月夜》这样纯美的意境,当今社会的浮躁,社会价值取向的低俗,整个社会审美的扭曲,任何一个因素,都可以让我们的学生对于这样的美无动于衷。只有我们用神往的、憧憬的甚至是惝恍迷离的表情和语气,才能把他们拉到我们圣洁的诗的国度之中,从而才能圆满地理解诗意的美,并将这升华为学生的审美需要。古诗里经常讲意境,我认为,语文的课堂,首先就要求教师要具有一颗率性纯朴的心,要你自己先爱上你教的语文。

总而言之,我认为语文教师要用感情充沛、充满幽默、闪耀智慧的语言去塑造与我们身份相符的情境,用卓越的口才打造精彩课堂。

论文摘要: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如何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改变学生习惯于被动的接受学习和机械训练的现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习的方法与能力,本文谈谈个人的几点体会。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满堂灌,一讲到底,霸占着教与学的整个过程,完全忽视了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严重损害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新课程倡导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而以这种方式学习,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改变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正确体现教师课堂的主导地位也有重要的意义。

一、关于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1.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2.探究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学科学习过程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探究的定义是:“探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作出评价;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以及交流结果。探究要求确定假设,进行批判的和逻辑的思考,并且考虑其他可以替代的解释。”

3.合作学习是一种以生生互动为主要取向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关于合作学习的定义目前没有统一的说法,合作学习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斯莱文教授认为,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得奖励或者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学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则是所有这些方法的基本特征。在课堂上,同伴之间的合作是通过组织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实现的,小组通常由3-5个人组成。小组充当社会组织单位,学生们在这里通过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交流展开学习,同样也通过个人研究进行学习。

二、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几点体会。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这三个关键词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双向性和研究性,强调了课堂教学的民主性、互动性和开放性。如何才能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做到“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我个人认为应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1.教师要加强自身内功的修炼,更好地指导好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以创设情境为关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不是下降反而更重要了,对教师能力的要求也更高了。教师只有加强自身内功的修炼,才能促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形成。

教师加强自身内功的修炼首先要从教育观念入手,树立新的教育观,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其次,要转变教学方式,教师是教学的创造者,通过对教材的相应裁剪,依据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情况拓展课堂内容,使课堂充满个性化和创造性,从而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再次,教师要不断加强专业修养,自觉学习新知识,努力完成知识更新,并通过自身的求知来影响学生,带动学生走上探求知识之路。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长期以来的传统教学的影响,学生已习惯于被动学习,不懂怎样自主去学,甚至懒得主动学。怎样消除学生的依赖心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教师要使学生从意识到实际行动进行改变。要引导学生在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在书本和间接经验的学习中发现问题,同时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真实且独立的见解,在对问题的认知和探究中学习知识,培养发现问题意识,学习的主体意识,使学生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营造宽松、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空间。

教师要充分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给学生以自由发展的空间。要创设民主的氛围,教师要对学生充满爱心,鼓励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感到温暖,消除压抑,敢于展现自我,要尊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知识过程中迈出的每一步,鼓励他们的成功,使他们产生成功的愉悦,允许他们犯错误,引导他们纠正错误,帮助他们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要平等地对待学生,使学生敞开心扉,大胆质疑,挖掘自身潜力,促使学生个性发展。

4.改变被动的接受知识,激发自主合作探究的欲望。

自主合作探究的关键在与“自主”。要调动学生地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首先要在知识本身下工夫,我们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大胆创新,精选素材,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时政热点和科技发展相联系,通过内容的补充、扩展、组合,赋静态的知识以新鲜的时代气息,增强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并在欲望和兴趣的引导下,走进思维的殿堂。其次要注意知识的呈现方式,呈现的方式对于知识好比包装商品,精美的包装会引起消费者对商品的兴趣,同样,恰当的呈现方式会激发学生的探索欲,要运用富于变化有声有色的教学语言,引起学生的兴趣,根据所要完成的教学内容,创设故事情境、新闻情境、漫画情境、问题情境、寓意情境、成语情境等。

总之,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他们自主学习,互相配合,主动探究,成为学习的主人、知识的主人。

教学改革与方法小学教学改革篇十二

伏尔泰曾经说过:“要在这个世界上获得成功,就必须坚持到底。”xx畲族镇中心小学凭着坚持这种毅力,这种信念,这种精神在教学改革之路上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之路,学校精心打造出柳小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即“尝试自学——合作探究——课堂检测”。现将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总体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伴随着课改大潮,我校以自己的方式走过了艰辛而又富有成效的课改路程,课改年级:重点是有导学案的三——五年级,要求其他年级积极尝试。课改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美术、音乐。回首这一历程,教师尽可能自己讲得少,让学生多说,给学生自主学习、展示自我的空间和时间,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合作能力明显提高,通过课改也促进进教师的素质提高和专业成长。初步显现了我们柳小“三段式”教学模式的雏形,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形成了自己本校的特色。

(一)准备力求“三个积极”

1、积极准备。

按照武义县教育局关于课改的总体部署,我校领导高度重视,行动迅速,积极部署,精心组织,20xx年12月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务处老师召开了专题会议,传达教育局关于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精神,研究讨论我校的课改有关工作,同时召集年级组长、教研组长、部分教师代表召开座谈会,征求了对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意义和建议。

2、积极部署。

学校第一时间制订了《推行尝试教学深化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方案》,成立了以xx同志为组长的课改领导小组,周前会上,分管教学的副校长雷老师在大会上向全体教师传达了课改会议精神,并详细为大家解读了开展此项活动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课改要求,使大家统一了思想认识,准确把握了课改方向,为课改这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积极宣传。

学校通过柳小学习网,通过宣传标语做好课改重要意义的宣传,扩大课堂教学改革的影响力。

(二)开展狠抓“六个落实”

1、落实课改理论学习。

为了切实做好有效课堂教学改革的工作,学校以xx校长为组长全面领导和监督课改工作的开展和实施。同时,学校召集骨干老师汇编了三本xx小学教改材料(理论学习篇、小组合作篇、导学案篇),组织教师在寒假里好好学习这三本内容。同时教科室每学期下发各个办公室各种尝试教学书籍,要求老师抽时间阅读,做好读书笔记,写好践行日记。为课改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提高了全体教师的课改意识。

2、落实课堂常规检查。

在没有导学案之前,我们借助手头的《语文作业本》、《同步练习》进行“三段式”的教学,县级的导学案下发之后,我们又与导学案进行有机地结合。设计尝试教学“三段”式导学案模板,规范教师备课,从备课入手促使教师参与尝试教学实践。首先,在备课上要与导学案相融合,在集体备课中,主备人必须要充分钻研教材,紧扣导学案内容,分课时设计导案。在主备人设计的基础上,同组的其他老师根据自己和本班学生的实际进行二次备课,加入自己的思考,个性化的见解,使导案更充实、完善、实用。教务处每月对课堂教学常规进行检查、反馈,在在相关检查表格中也设置课改内容。其次年级联系领导每周必须随堂听课,检查教师导学案的使用情况、课堂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情况、备课的实用性等情况,学期给每个教师的课堂表现进行等级评定。

3、落实教师专业发展。

我们在加强常规管理的同时,采取多种措施,为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改能力搭建学习、展示、提高的平台。校本培训与外出轮训相结合,教师外出学习、进修进行合理安排,学校安排了xx四位老师到上海参加“尝试教学”培训学习,今年4月23日——4月25日,我校体育组钟军建、涂瑞伟、蓝子伟三位教师由xx带领下,有幸参加了在台州路桥螺洋小学举办的xx省教育管理分会20xx年学术研讨会暨“塔式发展学校联盟”第七届研修活动,提高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安排xx参加杭州千课万人听课活动,xx两位乒乓球老师分别脱产一个月到省女子三队训练基地蹲点培训学习。今年11月份,xx校长又带领学校部分教师参加塔式联盟第八届研修活动。学校选派xx等老师参加课堂教学模式比武,获得较好的成绩,同时积极组织全校教师参加教学反思、案例、论文、课件等的评选活动。学校特别抓实近三年分配的青年教师每周一次的业务培训活动,有课改理论学习,有名师录象观摩,有阅读沙龙活动等等,这些活动促进了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极大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力地推进了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4、落实小组文化建设。

乐学学习小组文化的建设是课改的前提保障,学校领导非常重视这块工作的开展。在业务层面上,领导小组注重落实、承上启下和具体的操作,以各年级组、各中队为单位进行实践和研究,xx校长做了专题培训,舒荣芳老师开展了小组文化建设讲座以及为了全体老师做了一系列的培训,如:课堂评价使用培训、小组长培训、展示汇报规范用语的培训,此项活动真正做到点上有研究,线上有指导,面上有落实,使每位老师更好地开展小组文化建设。

5、落实完善评价机制。

在推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同时,我们十分注重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完善了学生的评价方式和课堂评价机制,让个人、小组每节课有意识地参与争取、每天可以看到自己和小组显性的劳动成果、每周评比班级乐学个人和乐学小组、每月评比年级乐学个人和乐学小组、学期评比校级乐学小组、个人奖学金;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组内、组间竞争的意识,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6、落实教研备课组建设。

开展“尝试教学在课堂”的系列活动。一是把“人人上一节好课”活动与领导推门听课结合起来,努力提高落实尝试教学;二是通过校内研讨课、公开课、优质课等努力探讨尝试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和教学模式;三是教务处组织本校骨干教师舒荣芳、朱彩仙、王义勇等老师上好尝试教学示范引路课,各教研组长也有计划地定期组织本组教师轮流听课议课,促使每位教师都能按基本按照模式进行尝试法课堂教学。四是加大科研力度,努力形成研究尝试教学的科研氛围。

两年来,一路跌跌撞撞,有泪水,有成功,有欢乐,有收获。

1、我们完善了学生及课堂评价机制,完善了优秀班级体建设评价机制。学生的学习积极了,表现机会增多了,合作、自主能力也提高了。

2、课堂上教师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学生,积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育人氛围。在教师适时的引领、点拨和激发下,孩子们自主思考、积极探究、互助合作、踊跃展示、自信表达,生命的潜能和思维的火花在课堂上尽情释放和燃烧。

3、课堂教学改革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课改的过程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过去,我们的课堂是教师机械地讲,学生被动地听。课堂鲜有互动,学生缺乏质疑精神和创新能力。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抄教参、学生抄作业的现象普遍存在。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教师往往忽视了专业化成长的重要性。课改后,课堂上学生的质疑和创新,对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师有了专业成长的迫切需求。组织教师参加课堂教学改革,在课改实践中学习,提高了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4、多数教师观念也转变了,在课上讲得少了,教学方式也有较大得改进。教师参加县级及以上论文评比、优质课比赛、现场作文竞赛、说课试讲及其它各项赛事中,获奖率比以往有大幅度提高。特别可喜的是雷伟凤、舒荣芳两位老师获得由中国教育学会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会颁布的“全国课改优秀教师”荣誉称号,xx小学也被此研究会评为全国示范实验学校。

柳小“三段式”教学模式改革,成功引领教师入模,形成本校自己的特色,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但是还有很多问题等待我们解决,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主要表现在:

1、教师课改的疲劳区和“钟摆”现象。

2、不能最大限度解放学生。

3、课堂评价表没有很好地使用。

4、小组活动表面化,形式化。

5、点拨提升不能精要地抓准重点、难点、考点和易错点。

6、课堂40分钟的时间不能很好的分配,课堂检测时间不足。

7、骨干教师参加各项课改教学比武不能冒尖。

8、课改思想的引领和教学管理不足。

总之,课堂教学改革给我们学校带来了新的发展时机,但是“课改没有回头箭”,“已有的已是过去,欲求的远在征程”,课改之路长漫漫,我们一定会以更坚定的态度,更有力的措施来改进课堂教学,扬长避短,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勇于创新,一起朝着课改明天的辉煌稳步前行!

教学改革与方法小学教学改革篇十三

语文综合性、研究性学习重在学科内外的联系、重在学习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能较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尤其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等等。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因此,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采取合适的形式开展综合性研究性学习,每学期必须完成三至五项学习活动。

(四)考试评价。

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通过开展活动如:读书比赛、演讲比赛、抽测积累量、即兴。

作文。

等考察学生的各项素质。

3

页,当前第。

3

1

2

3

教学改革与方法小学教学改革篇十四

我也在不断的了解与学习课堂改革,我也在课改课堂中不断的摸索、成长,我对课改也深有心得体会。

音乐课堂中,学生参与度绝大程度决定了一节课的成败与否,如何吸引到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需要在把握课程进度,充分备课的条件下,努力将课堂新颖化,形成自己的课堂风格,让课堂充满趣味性。在课堂上讲授教学内容时,一定要用多种表现形式来呈现教学内容,尤其是要将抽象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具体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而吸引学生,让学生参与进课堂。

在所用的湘教版音乐教材中,初中音乐已涉及五线谱教学,大部分学生未接触过简谱,更别提五线谱,这种音乐理论的基础知识,相对于唱歌而言比较枯燥,需要转换学生学习思路,让学生对乐谱感兴趣,主动学习。课堂改革在逐渐将教师主导转变为学生主导的课堂,把学生放在主导地位,先学后教,让教有针对性,上课学生能够积极识谱认谱,把理论知识打下结实的基础。

博学课堂突出的环节——小组合作。小组模式下,学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每一个组都是联合起来的群体,把课堂交给学生之后还需要教师有效地将学生组织起来,“让学生教学生,让学生帮学生”。充分利用同学之间的学习资源,来营造互帮互助共同受益的学习氛围。音乐课堂中,个别学生内敛,唱歌声音较小,如果设置两组对决,比比哪组唱的声音又大又好,竞赛容易激发了学生积极性,在组内中有集体荣誉感,声音自然而然随着组员齐唱。每一个环节做好,学生学习过程逐步完善,当堂课的内容当堂课消化,知识真正的存留在每个学生的脑海中。

在模式越来越系统化下,教育不单单只是看到了学习成绩,日常按照各种学习、纪律、卫生、生活习惯都会有作出相应积分,按照个人积分,每月评比“雅正达人”、“博学之星”为大部分学生树立了优秀榜样。习惯的好坏影响着学生的个人分数和小组分数的高低,很大程度提升了学生个体的课堂注意力。

学生对“博学课堂”各环节都已熟悉,课堂中学生参与度逐渐提高,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态有了一定的控制,课会越上越轻松。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学改革与方法小学教学改革篇十五

本学期学校强力推行课堂教学改革已有近三个月的时间。从宣传发动开始,到成立朝圣学社,去马牧池中学取经,赴城关中学学习巩丽老师,再到平邑街道三中全面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先进经验。我们一路走来,经历了风风雨雨,尝到了课改的酸甜苦辣,个中滋味各人深有体会。我们走在朝圣的'路上,虽然辛苦,但也收获了很多。今天县教研室一行来我校视导,对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我感到十分高兴。特别是徐以山主任听了胡家波和李先莉两位老师的课,更是赞不绝口。课改走到这一步,实属不易。我代表学校,对积极投身于课改的老师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同时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课改的路还很漫长,我们任重而道远。下一步我们如何推动课改?大家要集思广益,献计献策。请老师们就下列问题展开讨论,(跟帖)提出宝贵意见:

2、如何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和自信心?

3、如何建设班级文化和学校文化?

4、如何评选课改先进教师(10名)、班级(4个)、小组(10个)?

5、学校业务教干如何服务于教学一线?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40719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