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状轮教案大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5 11:19:12
形状轮教案大全(15篇)
时间:2023-12-05 11:19:12     小编:纸韵

编写教案可以促进教学的科学性、系统性和规范性。教案的评价方式应该多元化,既注重定量评价,也重视定性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这些范文包含了不同学科和不同年级的教学内容,涵盖了教学目标、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希望对大家编写教案有所启发和帮助。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修改和完善,使教案更加符合实际教学需求。

形状轮教案篇一

活动目标:。

1、能准确区分圆、方两种形状。

2、能根据形状进行对应匹配。

活动重点:。

认识图形,对各种图形进行对应匹配。

活动准备:。

圆、方形的饼干若干,纸制的圆、方形的饼干若干,圆、方形的纸盘若干,小动物头饰嘴的部分分别挖成圆、方形。

活动过程:。

1、说饼干:。

“妈妈从超市里买了一些有趣的饼干,大家快来看一看!”

(1)出示圆、方形的饼干,分发给幼儿每人一块。

(2)幼儿相互向同伴介绍自己拿到的饼干是什么形状的,介绍完了可以吃饼干。

2、分饼干:。

“妈妈还带来了许多饼干,等一会还要招待许多动物朋友。”

请幼儿把纸制的圆、方形饼干分别放到圆、方形的'纸盘中去,说说为什么要这样放(因为饼干x形的,盘子也是x形的···)。

幼儿互相检验是否摆放正确。

3、喂饼干:。

“小动物们来做客了。你知道它们喜欢吃怎样的饼干吗?”

请幼儿用嘴、方形饼干去“喂”小动物—按照饼干的形状,塞入小动物相对应形状的嘴里。

活动二:。

活动名称:饼干盒(科学活动)。

活动目标:。

1、了解各种饼干的形状。

2、比较清楚地分辨1和许多。

活动重点:。

学会准确的区分1和许多。

活动准备:。

每小组准备几个饼干盒,里面放有两种形状的饼干。

活动过程:。

1、猜一猜:。

教师摇晃饼干盒,发出声音请幼儿猜一猜:。

“盒子里装的是什么?”

打开看看里面是什么?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

2、看一看:。

(1)请幼儿数一数盒子里的饼干有多少?

(2)教师为幼儿拿出箱子里的饼干,鼓励幼儿主动用1和许多来表示。

(3)在巡回指导中也可以询问幼儿:“1、2、3数也数不清,可以怎样来表示?”

(4)请每个幼儿将自己饼干盒里的饼干拿出来看看,是什么形状?各有多少?

3、想一想:。

(1)幼儿根据教师的指令行动:。

“要一块三角形的饼干。”(或许多)。

(3)幼儿听信号做出行动。

活动三:。

区域活动:幼儿用书《各种各样的饼干》。

将各种饼干按照图形的不同,分别送到小动物的嘴巴里,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分饼干。

形状轮教案篇二

一、魔术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123变变变!你们看老师变出的是什么图形呀?(逐一出示图形)。

幼儿辨认图形。

二、把图形宝宝送回家。

师:我们从形状标记上知道了这是正方形宝宝的家。

师(边讲边示范):我把正方形宝宝送回家。

2、请个别幼儿尝试送。

3、师:后面桌上还有许多图形宝宝还没有回家。请你找一个你喜欢的图形宝宝把它送回家,一边送一边要说:我把xx图形宝宝送回家。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游戏—铺路。

2、师(出示镂空小路)这就是图形宝宝家门前的小路。宝宝,你们看到了吗,现在小路上出现了不同形状的坑,有哪些形状的坑呢?(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3、教师讲解要求,幼儿操作,要求幼儿根据坑的形状、大小寻找相应的材料。

四、图形宝宝找朋友。

1、师:图形宝宝还想请你们帮他找朋友,你们愿意帮助他吗?

2、师(出示大操作纸):请你从这些物品中分别找出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宝宝的好朋友,找到以后用一条直线将相应的物品跟相应的图形相连。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好的幼儿给后面的客人老师看。

五、结束活动。

师:好了吗?那现在我们就沿着铺好的路去图形宝宝家吧!

形状轮教案篇三

一、摸饼干:认识方形和圆形。

1、出示装有饼干的袋子。

2、请幼儿来每人摸一片饼干,并说说摸到了什么形状的饼干。

3、t:谁摸到了圆饼干,请举起来!圆饼干是什么样子的?

(圆圆的没有尖尖的角)。

依上提问认识方饼干〉。

二、认识形状标记,按标记将物体分类。

1、出示两只盆子。

a、指有圆标记的盆子。

t:这是谁的家?你怎么知道的?卡片上画的是什么?是什么标记?

b、指有方标记的盆子。

(认识过程同上)。

2、送饼干回家。

t:天黑了,请小朋友把饼干送回家吧!边送边告诉它:x饼干送你回x标记的家。

3、集体检查结果。

出示装圆饼干的盆子:“这是什么标记?里面放什么饼干?”再出示装方饼干的盆子:“这里呢?”

三、到饼干的家做客。

幼儿自由选取饼干品尝,师提问:“你在什么标记的家里吃什么形状的饼干”〉。

形状轮教案篇四

1、在幼儿无目的随意乱撕纸的基础上学会定型撕纸——按针孔排列大胆撕出图形,体验成功的快乐。

2、复习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认识。

1、在各色不同质地的纸上用针扎出圆形、正方形、三角形若干。

2、娃娃一个或几个。

1、先展示娃娃告诉幼儿:娃娃和小朋友一样爱吃饼干,我们今天给娃娃做饼干,看谁的小手最能干,做的饼干又好看又好吃。

2、启发幼儿把纸举起来对着发光的小针眼(小孔)。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按小孔把饼干撕下来的方法。

3、幼儿撕好饼干后放在盘子里,并会说“我做的饼干是圆形的”,“我做的饼干是三角形的。”

4、幼儿可随意做许多,最后送给娃娃,享受成功的快乐。

用相同办法可撕食物或动物造型并可编出各种故事情节。

形状轮教案篇五

1、能通过观察、推理发现物品、图形或数字的排序规律。

2、能按照已有规律继续排序。

3、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使之愿意并喜欢参加数学活动。

4、了解排序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并学习将排序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5、初步了解按规律排序的小技巧。

6、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1、发现并按规律进行排序。

2、自己创造规律进行排序。

1、材料准备:动物图片若干,幼儿操作材料,各种图形卡若干。

2、经验准备:认识几种平面图形。

一、找一找。

今天大森林里开联欢会,许多小动物都来参加,我们也去看看吧!

问题:(1)大森林里真热闹,谁来参加联欢会?

(2)它们排队有规律吗?什么规律?

二、排一排。

1、有些小动物来晚了,我们来按照规律给它们排好队吧。

2、引导幼儿排列出”abcabcabc”“aabbaabb”“aabaabaab”“aabcaabc”等不同模式。

三、说一说。

在我们身边有哪些物品是有规律的?(桌子、椅子、衣服的花纹)。

四、摆一摆。

1、操作材料练习。

问题:(1)你能看出来这些图形(数字)是怎样排列的吗?

(2)你来试试接着往下排吧?

(3)说说你是怎样排的?

五、分享自己的创造成果和经验。

六、谈谈排序跟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以孩子们的操作为主,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活动过程首先让幼儿找到小动物的排队规律,然后让孩子排一排,说一说身边什么是有规律的,最后让孩子们摆一摆,让孩子们在展示的基础上,老师加以总结。活动的目的基本达到,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按规律排序。活动的过程能兼顾全体幼儿的需要,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幼儿都有成功和进步的体验。

我认为本节课的亮点是“摆一摆”,在此环节幼儿可以自己动手把想的规律摆出来,体现了手脑互动,然后说出自己是按照什么规律摆的,在说时注意要说完整话,用“我是按照……规律排序的”句式完成。最后请小伙伴接着自己的作品往下排,小朋友来做小老师检查是否正确。

我认为本节课的不足是缺少小组活动,下次设计时加小组活动,让小朋友们有竞争意识,合作意识。

形状轮教案篇六

1、复习巩固对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认识。

2、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体验参与活动的快乐。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1、图片一幅、纸制小路5条(上面镂刻不同形状图形)。

2、内装有形状不同的'几何图形多个的"魔术箱"一个。

一、以故事形式引出主题。

2、出示图片,提问:

师:你们看,老师把房顶盖成什么形状的?

师:房身呢?

师:门又是什么形状呢?

引导幼儿说出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

二、复习图形师:小朋友真聪明,全都答对了,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到小兔的新家,但是小朋友要回答老师的问题后,我们一起去好吗?。

1、出示"魔术箱"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从魔术师那里借来了魔术箱。今天老师就要为小朋友表演魔术,你们可要仔细地看哟!

2、提问(1)从魔术箱内变出图形师:123变变变!你们看老师变出的是什么图形呀?

师:它是怎么样的呢?

(2)依次变出正方形、三角形并进行提问(3)幼儿找图形。

师:老师想要一些图形,你能从魔术箱里变出来吗?请小朋友试一试。

三、游戏-铺路。

出示纸路。

师:小朋友看看,这些泥坑都是有形状的,那我们看看都是些什么图形。

2、共同研究纸路形状。

3、师:小朋友,如果想把三角形的泥坑填满,我们要用什么形状的图形填。圆形的坑呢?正方形的坑呢?(师边讲解边示范)。

4、幼儿动手"填泥坑"。(每桌发一条纸制小路幼儿操作)。

5、展示幼儿的小路,共同评价。

四、结束部分。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帮小兔修好了小路,我们一起到小白兔的新家去玩吧。

幼儿排队听音乐在教室走一圈。

形状轮教案篇七

1、复习巩固对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认识。

2、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乐趣。

魔术箱一个、几何图形多个、一幅图画。

1、用音乐进场。

2、出示图画,导入主题。

(1)提问:小朋友,看!这是什么?现在,我们来找一找,这幅图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出示图形卡)。

(2)教师小结。

3、出示魔术箱:

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从魔术师那里借来了一个魔术箱,今天老师就为你们表演一个魔术,你们可要看仔细看哟!变!变!变!你们看变出了什么?(变出图形)教师依次变出多种图形宝宝。

4、送图形宝宝回家。

师:小朋友们,老师这里还有很多的图形宝宝,他们说他们走丢了,回不了家,现在非常的伤心非常着急,你们想不想帮助他们回到家呀!教师提问幼儿回答,一一将图形粘到图画上。

5、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6、音乐游戏《恰恰恰》。

7、活动结束。

形状轮教案篇八

复习巩固对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认识,从而培养小朋友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

1、老师以讲故事的方式,吸引小朋友的兴趣,引出今天的主题――帮助小白兔盖房子。

2、老师出示图片,引导小朋友通过观察说出图片上的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

3、出示魔术箱,小朋友根据老师拿出的几何图形,说出图形的名称和特征,进一步巩固加深对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特征的认识。

4、出示镂刻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图形的纸制小路,让小朋友根据小路上缺失的图形,找到对应的几何图形进行填补,小朋友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巩固加深对几何图形特征的认识。

形状轮教案篇九

1.使学生树立地球体的空间概念。

2.通过极半径与赤道半径的长度关系,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

二、教学时间。

约20分钟。

三、教具。

地球仪、经纬网地球仪、地球卫星照片。

四、教学过程。

生:是圆的……,是球形的……,像梨形……。

师:最准确、最科学的回答是什么?

生:地球的形状是球形。

师:对,[画板图、画圆、圆心、圆半径]我们看,这是圆,有圆心、圆半径、圆周。

[再画出赤道、极半径、赤道半径表示球形]。

请看,这是球形,有球心、球半径和最大周长。圆是平面的,球是立体的,地球是球形。

[出示地球仪]这是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它的球心、球半径和最大周长在哪里?

生:球心和球半径在球的里面,最大周长叫赤道,在地球仪的中部。

生:极半径有两条,赤道半径有无数条。

生:地球是正球体。

师:对,如果极半径大于赤道半径呢?

生:是两极之间长的椭球体。

生:极半径短一些,赤道半径长一些。

师:对,请看课本上图书所注的具体数字。二者相差多少千米?[学生看书]。

生:赤道半径6378.2千米,极半径6356.8千米,两者相差21.4千米。

生:看不出来。

师:对,所以我们画出地球的图或做出的地球模型都是正球体。

现在请大家在笔记本上把表示地心、两极、赤道和极半径、赤道半径的图画出来。

生:[画图]。

形状轮教案篇十

2、会用视觉、触觉等感官感知圆形、正方形。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1、饼干(圆形、正方形的小包装),食品盘子一个。

2、几何图形片若干,小盘子若干(每个盘子里有6—7个几何图形片),碗宝宝(嘴巴分别是圆形和正方形的)。

若干。

3、活动前组织幼儿将手洗净。

一、碗宝宝来作客,幼儿观察碗宝宝嘴巴的形状。

1、用布遮住碗宝宝,提问引起幼儿的兴趣:

的,还有正方形的。)。

二、碗宝宝吃“饼干”,按形状分图形片。

1、观察“饼干”。

的?(幼儿观察、发现“饼干”有圆形的,还有正方形的。)。

2、喂碗宝宝吃“饼干”。

状,喂相同形状的“饼干”。幼儿边喂边说:碗宝宝,给你吃“xx饼干”。

3、幼儿操作:喂碗宝宝吃“饼干”。

要求:根据碗宝宝的嘴巴形状,喂其吃相同形状的“饼干”。

三、幼儿吃饼干。

2、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饼干有圆形的,还有正方形的。

3、幼儿吃饼干。

师:吃的时候可以和旁边的好朋友说一句话:我吃的是xx饼干。

形状轮教案篇十一

一、碗宝宝来作客,幼儿观察碗宝宝嘴巴的形状。

1、用布遮住碗宝宝,提问引起幼儿的兴趣:

小朋友们猜猜看,这里面是什么好玩的东西?(幼儿自由猜),那我们来看看到底是什么呀?哦,是两个可爱的碗宝宝,那小朋友看看这两个碗宝宝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引导幼儿观察碗宝宝,发现碗宝宝嘴巴的形状有圆形的,还有正方形的。)。

二、碗宝宝吃“饼干”,按形状分图形片。

1、观察“饼干”。

教师出示图形片:碗宝宝肚子饿了,它们想吃东西了,老师这里有许多的“饼干”,看看这些“饼干”是什么形状的?(幼儿观察、发现“饼干”有圆形的,还有正方形的。)。

2、喂碗宝宝吃“饼干”。

师:现在我们就来喂碗宝宝吃东西吧!这个碗宝宝应该吃什么形状的“饼干”呢?(幼儿根据碗宝宝的嘴巴形状,喂相同形状的“饼干”。幼儿边喂边说:碗宝宝,给你吃“xx饼干”。

3、幼儿操作:喂碗宝宝吃“饼干”。

要求:根据碗宝宝的嘴巴形状,喂其吃相同形状的“饼干”。

三、幼儿吃饼干。

2、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饼干有圆形的,还有正方形的。

3、幼儿吃饼干。

师:吃的时候可以和旁边的好朋友说一句话:我吃的是xx饼干。

形状轮教案篇十二

设计思路:

小班幼儿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对形状的认识需要直观具体的方法,并且我们班的孩子对情景游戏十分感兴趣,因此,我设计的数学活动是以一个故事为线索,让孩子马上进入环境中去,不仅为了增加趣味性,而且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1、让幼儿复习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识别;

2、让幼儿复习前段时间教授的如何打电话;

3、让幼儿对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4、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体验参与活动的快乐。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出主题。

1、讲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

小:好!

(引导小朋友说出这些图形的名字,并要多次重复)。

师:小白兔说,房顶是三角形,谁能帮老师挑出来那个是三角形呀?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小朋友自己挑出三角形,并让一个小朋友自己把图形贴在黑板上,还要加以鼓励)。

师:小房子的身体是什么样子的啊?对!是正方形!那就请小朋友帮老师选出正方形吧!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小朋友自己挑出正方形,并让一个小朋友自己把图形贴在黑板上,还要加以鼓励)。

师:咦?大家看,这个房子还缺什么啊?是不是门啊?对!就是门!那就请小朋友把门的形状帮老师选出来,并且贴出来吧!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小朋友自己挑出圆形,并让一个小朋友自己把图形贴在黑板上,还要加以鼓励)。

二、复习图形和颜色。

(让幼儿积极回答问题,并做以适当引导)。

师:最后啊,就请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再认识一下这些图形宝宝吧!

和小朋友一起再把刚才贴出来的小房子的组成的图形再认识一遍,并要清晰地叫出名字,不断重复。

三、结束部分。

教师扮演小白兔打电话,说:“谢谢你为我造了一间新房子!我又有暖和的家了!

师:小朋友们喂小白兔搭好了房子,小白兔有了自己的家,大家开不开心啊!真棒!小朋友今天真棒!来,大家一起来说,棒棒棒!我最棒!

形状轮教案篇十三

活动目标:

1、在玩泡泡的过程中,发现各种各样的形状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圆的,体验玩泡泡的乐趣。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心形、五角形的吹泡泡工具,已配好的溶液。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幼儿边听音乐边进入吹满泡泡的活动室。

师:欢迎小朋友们来到泡泡乐园。耶!

师:刚才,你们看见了什么?它是怎样的?(看见了圆圆的泡泡)。

师:你们喜欢吹泡泡吗?(喜欢)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吹泡泡?师生共体吹泡泡(圆形的玩具)。

2,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新的吹泡泡玩具,你们看看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老师依次出示吹泡泡玩具)。

幼儿: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心形、五角形。

老师:你们猜一猜,用这些玩具吹出的泡泡可能是怎样的?

老师:我们再去吹泡泡,用它们吹出的泡泡跟你们说的到底是一模一样的吗?

老师:你们发现了什么秘密吗?请个别幼儿说说你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验证)。

老师:“真的是这样的吗?”老师压扁其中一个再次提问,“这样的图形吹出的泡泡会是什么形状的?”

小结:原来啊各种各样形状的吹出来的泡泡都是圆圆的。

3、游戏:吹泡泡。

老师:“你们还想不想玩啊?我们到外面去玩,看看泡泡在阳光下面是怎样的?

形状轮教案篇十四

1、认识圆形、方形、三角形,知道各形状的简单特征。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圆形、方形、三角形的卡片各一张。圆形、方形、三角形的玩具若干。

(一)认识圆形、方形、三角形,知道其的简单特征。

1、师:小朋友,形状王国来了几位图形宝宝,大家想认识他们吗?(卡片:圆形、方形、三角形分别做自我介绍)。

(1)大家好,我是圆形,我的身体圆圆的,一个角都没有。

(2)嗨,我是方形,我的身体有四条边和四个角,非常高兴能和大家做朋友。

(3)小朋友们好,我是三角形,我有三条边和三个角,我很愿意和小朋友们做好朋友。

2、请幼儿分别讲述这三种形状的特征。

师:刚才三个形状宝宝介绍了自己,现在,你们认识它们了吗?能说出它们是怎样的吗?(幼儿自由说)。

(二)让幼儿在生活中找形状分别是圆形、方形、三角形的物体。

小朋友们注意看看,说说我们的教师里有哪些物体是圆形的呀?哪些物体是方形的呀?

哪些物体是三角形的呀?师总结:教室里的皮球、呼啦圈、轮胎、闹钟、铃鼓都是圆形的。

电视、投影仪、窗户都是方形的。

旗子、三角形积木、三角形蛋糕都是三角形的。

(三)图形宝宝要回家啦,我们给它们送个礼物好不好?

1、请配班老师发各种形状的物体。

2、请幼儿分别上前送礼物。(拿到圆形宝宝的小朋友把圆形送回家,方形和三角形以此类推。)。

3、师请个别幼儿上前检查送的礼物对不对?

4、师总结:小朋友今天表现好棒啊,不仅认识了圆形宝宝、方形宝宝、三角形宝宝,还给图形宝宝它们送上了正确的礼物,我们一起来表扬一下自己喔。

(四)活动结束。

小朋友们和客人老师说:再见。

根据教材在设计这个活动的时候我在想形状对于小班幼儿应该不容易掌握,所以我就设计了几个环节让幼儿通过不同的游戏来反复认识形状,并分类。通过实际操作我发现孩子们掌握的还不错。

形状轮教案篇十五

本课是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3课,学生在第2课的学习中已经通过“称一称”的方法测量了物体轻重的不同,体会了物体的一个基本特征——质量。本课是借助“摆放”这个活动,引导学生初步体会物体的另一个基本特征——形状。本课的研究主题是:“如果把物体装进盒子里,怎样装得更多?”主要目的是研究物体的形状是怎样影响其占据空间的。

本课有两个探究活动:

1.哪种物体放的数量最多?

2.换一种平铺的方法,能装得更多吗?第一个活动的重点是通过比较木块和乒乓球的数量,发现不同形状的物体平铺的数量不同;第二个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平铺方式摆放螺母,发现同一物体用不同侧面摆放,会出现不同的摆放数量。通过两个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到:物体的.形状对其占据空间的影响。由此,体会到生活中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形状,有可能其摆放、拼接或堆放的方式也不同。

【学生分析】。

经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轻重等),而且也学会了用简单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的轻重。这节课引导学生认识物体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形状。这节课认识“形状”是从“占据空间”这个角度来理解的,为学生在小学阶段建立对质量和体积的初步认识打下基础。由于“占据空间”这个概念对学生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教材用一个“固定大小的盒子”来使这个概念具象化。虽然教材对活动的难度做了一定的控制,但是本课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困难。因此,在进行本课的设计时,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细致的指导,在研讨时引导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概念目标。

1.许多物体具有固定的形状,形状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

2.物体的形状会影响它的平铺方式。

科学探究目标。

1.用简单的方法就可以比较出不同物体的形状有所不同。

2.不同的物体,会有不同的摆放或堆放方式。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对物体进行研究的兴趣。

2.认同物体的特征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到生活中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形状,有可能其摆放、拼接或堆放的方式也不同。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许多物体有固定的形状,并且从“占据空间”的角度理解形状是物体的重要特征之一。

难点:探究多种“平铺”方式,意识到物体形状会影响其平铺的方式。

【器材准备】。

有一定高度的方盒子、大小相同的乒乓球和木块若干、橡皮若干、螺母若干、布袋(内装一个乒乓球和一块橡皮)、课件、班级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聚焦。

(学生回忆:乒乓球、木块、塑料块、大橡皮、小橡皮)。

3.出示另外两种物体——木块和螺母,让学生说说这两种物体是什么形状。强调形状也是物体的重要特征。

4.引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物体的形状》。

(课件展示猜测的方法及四种物体的形状)。

(板书:认识物体的形状)。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上节课研究的内容导入本课,体现了课程内容的连续性。将两种形状明显不同的物体用布袋装起来,让学生用“摸”“看”的方法猜测是什么,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同时直接引导学生关注物体形状上的不同。

(课件演示:“平铺一层”)。

二、探究将物体平铺在盒内的方式。

1.演示平铺的方法,记录数据。

怎样平铺一层乒乓球呢?请一位学生来演示平铺的方法,并且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课件演示平铺的方法及如何填写表格)。

设计意图:通过演示,指导学生理解平铺的方法,并学会操作及记录数据。

2.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将四种物体分别平铺在盒内,并且将数据记录下来。比一比,哪组最快,哪组装得最多。

3.分组活动结束后,教师将各小组的数据填写在班级记录表单中。

设计意图:用“比一比”的形式开展一个发散式的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摆放方法的兴趣,更重要的是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怎样才能将四种形状的物体尽可能多地平铺到盒子中。当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时,数量肯定是不一样的。“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学生自己在活动后产生的疑问。这时再引导学生分析原因,理解形状对物体占据空间会产生影响,这样知识对于学生是认知上的需要,而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

三、研讨:“形状”对物体占据空间的影响。

1.观察班级记录单:有什么发现吗?

2.交流展示“摆放”的方式:我们先来看看这些物体都是怎么摆放的吧。

(1)各小组将摆放的方式展示出来,并标清数量。

共同体验:螺母和橡皮以特定的方式摆放,真的能够都摆进盒子吗?师生共同确认上述问题后,将数据写在对应的摆放方式旁边。

(2)乒乓球和木块只有一种摆放方式。螺母、橡皮有多种摆放方式,而且摆放方式不同,装的数量也不一样。

设计意图:将摆放的方式及对应的数据汇总在一起,方便学生观察、比较。对于螺母的不同摆放方式,应该让所有的学生都做一遍,亲身体验一下:物体是立体的,是有很多个面的,每个面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以不同的面放进盒子时,它们在盒子中占据空间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为后面的分析奠定基础。

3.分析研讨:为什么会这样呢?

(1)同一种物体不同的平铺方式占据空间状况不同。

引导学生分析:乒乓球和木块每个侧面都是一样的,所以怎么摆都一样,摆的方式只有一种,所以平铺一层的数量也不会有变化,螺母“躺”着摆和“立”着摆是不一样的,用来平铺的“面”形状不一样,所以平铺一层的数量也不一样,橡皮“躺”“立”“侧”,装的数量都不一样。

设计意图:学生大胆表述他们的想法。因为通过活动,学生已经意识到平铺的面不同,会影响到摆放的数量,但是这只是学生心里的感受,还需要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并能够与伙伴分享。经过这样的过程,才能真正理解“形状对物体占据空间的影响”。

(2)不同形状的物体在平铺时占据空间的状况不同。

思考:为什么乒乓球能摆进盒子的数量比大小差不多的木块少这么多?分析:由于形状的原因,乒乓球没有将盒子铺满,中间有空隙,所以装得少。

(如果学生认为是因为“乒乓球”比“木块”大而造成上述结果,教师可以进行演示实验:与木块同样大小的空心塑料块和乒乓球可以装同样多的沙子,说明乒乓球与木块大小一样,也可以将两个相同的烧杯装同样多的水,将乒乓球和木块轻轻按入水中后,看两个烧杯中水面的高度是否一致。)。

四、拓展、延伸。

以螺母“躺着”平铺一层和“立着”平铺一层为例,引导学生思考:盒子真的被填满了吗?说说你的看法。

【板书设计】。

认识物体的形状。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41472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