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不见了教案(优秀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5 11:57:11
泡泡不见了教案(优秀16篇)
时间:2023-12-05 11:57:11     小编:飞雪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深入思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如何编写一份高质量的教案是每位教师都需要思考和掌握的核心问题。优秀教案的特点包括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操作性强等。

泡泡不见了教案篇一

1、感受表现歌曲活泼愉快的情绪,唱准休止符。

2、体验歌曲游戏的'乐趣。

3、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2、经验准备:活动前带幼儿玩吹泡泡的游戏。

1、经验谈话,情景回忆。

师:昨天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吹泡泡”,你们看到吹出来的泡泡是怎么样的?

2、完整欣赏。

(1)教师清唱,幼儿欣赏。

提问:你听到歌曲里唱了什么?泡泡飞上天,为什么不见了?

(2)钢琴伴奏,教师再次演唱。

师:你最喜欢哪一句歌词?为什么?(感受歌曲愉快的情绪。)。

3、幼儿学唱歌曲。

(1)钢琴伴奏,幼儿表演唱。

师:你们发现歌曲中有几个地方是不唱歌的?不唱歌的地方我们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示?(拍手、跺脚、拍肩等。)。

(2)边跟音乐边做动作演唱歌曲。

(3)分组演唱,同伴之间互评。

4、圆圈吹泡泡游戏。

第一遍:集体围成圆圈,播放音乐,幼儿集体边走边拍手,间奏处停止不动。

第二遍:队形同上,师生随钢琴伴奏,边走边用“啦、哩”轻声哼唱旋律间奏时,鼓励幼儿自由想象做造型。

这是一首极具童趣的歌曲,欢快的旋律和富有画面的歌词都让孩子们非常喜欢,由于是出于孩子们的兴趣点出发,本次活动的开展十分顺利,孩子们伴随着欢快的歌曲吹泡泡活动中结束。

泡泡不见了教案篇二

3.感受与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

1.学过"吹泡泡"歌曲;

2.已有玩体育游戏"吹泡泡"的经验;

3.吹泡泡玩具,吹泡泡歌曲碟片。

一、观察老师"吹泡泡",学习用肢体动作模仿"吹泡泡"。

1.观察泡泡用语言描述泡泡特征。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有趣的玩具,看看它能干什麽,边说边吹出一连串大小不同的泡泡。

幼:圆圆的,有的大,有的小,有高,有低,飞呀飞,不见了,捉不住……。

2.鼓励幼儿试用肢体动作模仿"吹泡泡"。

师:你们想吹泡泡吗?试做出"吹"的动作,尽量与别人做的不一样;再表现一下大泡泡、小泡泡,高泡泡、低泡泡的动作;模仿泡泡飞起来,大胆、自由做;试做泡泡不见了、破了的动作。待会儿我们请做的`,最像的宝宝来玩吹泡泡游戏。

师:请出参与热情、做得好的宝宝来玩吹泡泡玩具。同时轻声播放吹泡泡歌曲旋律,其他孩子自由表演。

二、唱"吹泡泡"歌曲,做歌表演,理解、熟悉歌曲。

2.师:下来我们听音乐,边唱边用自己喜欢的动作表演一下歌曲吧。(引导幼儿边唱边做歌表演)。

1.利用"串泡泡"游戏先请部分幼儿来示范做"吹泡泡"游戏,学习游戏规则。

师:我们来玩一个"串泡泡"游戏,小朋友每人做一个漂亮的泡泡,老师要串起一串泡泡集体做游戏。(在串泡泡时要求被老师摸到头的幼儿先像开火车一样一个接一个站好,然后和老师一起手拉手站成圆圈)。

师:讲游戏规则和孩子们一起游戏--孩子们先在圆圈上边唱边做"吹"的动作,然后手拉手退成大圆圈(表示大泡泡),再收拢一次(表示小泡泡),间奏点点头,下来手拉手小跑步转圈(表示泡泡飞上天),接着双脚轻轻起跳左、右手食指分别直指天空(表示看天上泡泡),最后拍手各自转圈散开下蹲(表示找不着泡泡)。

2.和着音乐旋律按规则边唱边做游戏。

3.请两位配班老师和自己分别组织一组幼儿一起听音乐唱歌做游戏。

4.请几位幼儿自主独立唱歌做游戏。

四、延伸活动。

幼儿学泡泡飞,随老师一起飞出活动室玩吹泡泡,捉泡泡游戏,还可以吹出"高泡泡、低泡泡"变化游戏玩法。

泡泡不见了教案篇三

1、感受歌曲轻松愉快的玩乐情绪,初步学习在休止、间奏处控制不唱。

2、通过回忆、模仿吹泡泡的游戏情境,记忆歌词,掌握间奏。

3、大胆参与歌唱活动,体验在间奏处等待的乐趣。

1、幼儿有吹肥皂泡的经验。

3、幼儿吹泡泡的工具和肥皂水。

1、幼儿迁移生活经验,自由谈论泡泡。

幼儿回忆吹泡泡的情境及泡泡的大小、颜色,以及泡泡最后会怎样的问题,教师有重点地反馈歌曲中的内容,如“泡泡有大的,有小的,还会飞呀飞上天,最后炸掉了”,为幼儿理解、记忆歌词做准备。

2、幼儿回忆、模仿吹泡泡游戏,记忆并学唱歌词,掌握间奏。

(1)幼儿学习第一句歌词,在第一间奏处模仿吹泡泡两次。

教师范唱第一句歌词,然后幼儿创编吹泡泡的动作。配班教师及时弹出间奏。幼儿重点练习跟着间奏吹泡泡的动作,每小节吹泡泡一次,教师带领幼儿歌唱和吹泡泡交替练习。

(2)幼儿学习第二句歌曲,在第二间奏处模仿做大泡泡、小泡泡的动作。

幼儿说出泡泡“有大又有小”,并用动作表现出来,教师范唱第二句歌词,幼儿做出大和小的动作,配班教师及时弹出间奏,幼儿重点跟着间奏练习做大泡泡、小泡泡的动作,教师边做,边轻声提示“做个大泡泡,做个小泡泡”。幼儿教师自然地跟教师,唱与做动作交替练习。

(3)幼儿学习念、唱第三、第四句歌词。

教师做泡泡向上飞的动作并念歌词“泡泡飞呀,飞上……”幼儿填空“飞呀,飞上天”。教师带领幼儿完整念、唱第三、第四句乐句。

(4)幼儿看教师表演及回答教师的问题,学唱最后一句歌词。

教师按节奏说最后一句歌词,在休止处做出泡泡爆炸状,并轻轻发出“啪”。最后提问“泡泡怎么了?”幼儿自由回答,说出“泡泡不见了”。教师带领幼儿表演唱最后一句歌词。

(5)幼儿随音乐完整地念一遍歌词,在间奏处做相应的动作。

教师用手势和动作提示幼儿念歌词、做动作。

3、幼儿跟琴练习演唱歌曲3~4遍。

幼儿在歌唱过程中,教师可以用歌声、体态等提示幼儿,注意逐步退出,幼儿自己跟琴走。

4、幼儿边听歌曲录音,边与教师一起玩“吹泡泡”的音乐游戏。

泡泡不见了教案篇四

一、设计意图:

二、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游戏,在玩泡泡中学唱歌曲、感受愉快氛围、

2、尝试用动作、表情、控制音量等方式表现间奏,提高控制与表现力、

三、活动准备:

图谱、泡泡器等。

四、活动流程:

2、有很多人已经等不及了!接下来,请你来拍泡泡,看一看,泡泡飞到哪去了?

3、泡泡飞得好高哦,到哪去了?泡泡碎了,发出了什么声音?真好听!在玩泡泡中初步熟悉歌词1、刚才我们玩泡泡,现在快乐的泡泡要唱歌喽、听听:歌里唱了什么、2、教师完整范唱一遍:梳理歌词3、教师完整范唱一遍:了解间奏听我再来唱一次吧!这一次,你要眼睛亮哦!我唱歌时候会做一个什么动作!

4、我做了个什么动作,拍手的时候唱歌吗?

5、眼睛真亮,现在我来唱,你们帮我在间奏的时候拍手,想一想,拍几下?

师幼有效互动,进一步感受间奏。

1、泡泡飞上天以后为什么不见了呢?碎掉了,泡泡啪,真有趣,一起来唱一唱、(唱后半部分二遍)。

2、这就是一首好听的歌曲《泡泡不见了》,我们一起连起来唱一唱!

3、幼儿再次演唱,提高兴趣,加上动作、

4、这次我来听一听,谁能唱得好听,做得又好看、间奏处替换不同的动作表现、

泡泡不见了教案篇五

1.在说说玩玩中学唱歌曲。

2.体验和朋友共同游戏的快乐。

多媒体课件、有过吹泡泡的经验。

1.你们吹过泡泡吗?喜欢吗?

2.泡泡会飞到哪儿去呢?

3.教师小结。

二、泡泡会说话。

1.你们有没有听过泡泡说话的声音?

2.泡泡可能在说什么?

3.幼儿学学泡泡说话的声音。

4.教师小结。

三、泡泡问声好。

教师范唱。提问:你听到了什么?幼儿尝试分角色唱。

四、一起吹泡泡。

泡泡不见了教案篇六

1、感受歌曲轻松愉快的情绪,初步学习在间奏处控制不唱。

2、通过吹泡泡的游戏动作,记忆歌词,学唱歌曲。

3、大胆参与歌唱活动,体验用吹泡泡动作表示间奏音乐的乐趣。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1、教师带幼儿一起玩过吹泡泡的游戏。

2、吹泡泡的工具一份。

1、教师吹出一串串泡泡,激发幼儿活动兴趣引出主题。

2、引导幼儿回忆吹泡泡的情景,学习5、6句歌词。

教师:泡泡到哪去了?

我们来喊一喊它:泡泡×|泡泡×|(泡泡抓泡泡抓)。

引导幼儿说出“泡泡不见了”。(边说边做动作)。

3、幼儿完整学唱歌曲。

教师范唱歌曲1—2遍,在间奏处用吹泡泡的动作表示。

教师:泡泡唱了一首好听的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通过动作帮助幼儿回忆歌词。

教师:你听到了什么?(吹呀吹泡泡有大又有小飞呀飞上天飞呀飞上天)。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有节奏的念歌词并做出动作。

教师带幼儿听琴按节奏念歌词。

重点练习在间奏处用吹泡泡的动作表示。

幼儿学习演唱歌曲2—3遍。

幼儿歌唱过程中,教师用歌声、动作提示幼儿,注意逐步退出,鼓励幼儿自己大胆跟琴唱。

4、结束活动:教师吹出许多泡泡,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由结伴演唱歌曲。

泡泡不见了教案篇七

1、感受歌曲轻松愉快的玩乐情绪,初步学习在休止、间奏处控制不唱。

2、大胆参与歌唱活动,体验用拍手的动作表示间奏音乐的乐趣。

1、经验准备:幼儿有吹泡泡的`经验。

1、谈话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2、完整欣赏,利用图谱帮助幼儿记住歌词。

(1)歌曲叫什么名字?

(2)你听到歌里唱了什么?

3、学唱歌曲,体验用拍手的动作表示间奏音乐的乐趣。

(1)幼儿看着图谱、初步学习在休止、间奏处控制不唱。

(2)幼儿跟着琴声完整演唱歌曲。

(3)分组演唱(男生演唱、女生在间奏处拍手)。

4、播放音乐,幼儿随音乐配上动作自由表现。

区域活动:将图谱投放到表演区,让幼儿边唱边表演。

家园共育:回家可以跟家人玩吹泡泡的游戏,体验吹泡泡的乐趣。

泡泡不见了教案篇八

1、感受歌曲轻松愉快的玩乐情绪初步学习在休止间奏处控制不唱。

2、通过回忆、模仿、吹泡泡游戏情绪,掌握间奏。

3、大胆参与歌唱活动,体验间奏处等待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吹泡泡工具一套。

1、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小朋友们有没玩过吹泡泡啊?”

“今天新老师带来了吹泡泡的工具!小朋友来看看吹出来的泡泡是怎么样的?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泡泡吹出来后是怎么样的?”

“一样大吗?”

“吹出来后泡泡怎么样啦?”——飞上天了。

“刚才新老师吹的那么多泡泡都去哪里了?——破了,不见了。”

2、改编儿歌“吹泡泡好玩吗?那今天新老师把吹泡泡游戏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那小朋友跟着新老师一起来念一遍!”

3、把儿歌放在了一首好听的`音乐里。

“今天,新老师把儿歌放在了一首好听的音乐里,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有歌词的地方不加动作)。

4、小朋友跟唱。

“现在小朋友跟着辛劳是一起唱,会唱的大声一点,不会唱的小声跟着唱。”

“刚才新老师在唱的时候有两句是没有唱的,是哪两句呢?我们一起来听听看。”

“这是音乐休息的地方,这叫着间奏。”

“那刚才新老师在不唱的时候都做了什么动作?”

“那间奏的时候可以干什么啊?”

“咦”泡泡不见了时小朋友觉得怎么样啊?“泡泡不见了是不是很奇怪啊?那怎么表示很奇怪啊?声音上也要表现出很奇怪。”

5、边唱边和泡泡做游戏。

“你们来变成我们可爱的泡泡”

6、全班一起唱3—4遍。

泡泡不见了教案篇九

1、积极主动地参加活动,对音乐游戏感兴趣。

2、能随音乐表现泡泡的不同形象。

3、能根据音乐内容,边唱边玩游戏。

1、幼儿准备:幼儿有吹泡泡的经验;已学会唱歌曲《泡泡不见了》。

2、教师准备:泡泡水一瓶,录音机、磁带。

1、看老师演示“吹泡泡”情景,模仿做“吹泡泡”、“泡泡飞上天”、“泡泡爆炸了”的动作。

2、听老师唱歌,坐在位子上表现“吹泡泡”的动作。

3、教师带领幼儿玩游戏。

 集体拉圆圈,边唱歌边根据歌词内容“吹泡泡”,唱到最后一句时,拍一下手做“泡泡爆炸”的动作。

4、教师表扬能按规则玩游戏的幼儿。

1、幼儿熟悉游戏后,可自由结伴拉成小圈玩“吹泡泡”的游戏。

2、可结合体育活动带幼儿玩体育游戏“吹泡泡”。

3、提请家长配合:家长可带幼儿到户外吹泡泡,也可以作为亲子游戏,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玩“吹泡泡”的游戏。

泡泡不见了教案篇十

泡泡泛指某些液体内部空气散发,鼓起的圆形或者半圆、椭圆形的汽泡等。泡泡不见了小班音乐教案,我们来看看。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轻松愉快的玩乐情绪,初步学习在休止、间奏处控制不唱。

2.通过回忆、模仿吹泡泡的游戏情境,记忆歌词,掌握间奏。

3.大胆参与歌唱活动,体验在间奏处等待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有吹肥皂泡的经验。

3.幼儿吹泡泡的工具和肥皂水。

活动过程。

1.幼儿迁移生活经验,自由谈论泡泡。

幼儿回忆吹泡泡的情境及泡泡的大小、颜色,以及泡泡最后会怎样的问题,教师有重点地反馈歌曲中的内容,如“泡泡有大的,有小的,还会飞呀飞上天,最后炸掉了”,为幼儿理解、记忆歌词做准备。

2.幼儿回忆、模仿吹泡泡游戏,记忆并学唱歌词,掌握间奏。

(1)幼儿学习第一句歌词,在第一间奏处模仿吹泡泡两次。

教师范唱第一句歌词,然后幼儿创编吹泡泡的.动作。配班教师及时弹出间奏(56565ⅰ︱553︱)。幼儿重点练习跟着间奏吹泡泡的动作,每小节吹泡泡一次,教师带领幼儿歌唱和吹泡泡交替练习。

(2)幼儿学习第二句歌曲,在第二间奏处模仿做大泡泡、小泡泡的动作。

幼儿说出泡泡“有大又有小”,并用动作表现出来,教师范唱第二句歌词,幼儿做出大和小的动作,配班教师及时弹出间奏(232325︱721︱),幼儿重点跟着间奏练习做大泡泡、小泡泡的动作,教师边做,边轻声提示“做个大泡泡,做个小泡泡”。幼儿教师自然地跟教师,唱与做动作交替练习。

(3)幼儿学习念、唱第三、第四句歌词。

教师做泡泡向上飞的动作并念歌词“泡泡飞呀,飞上……”幼儿填空“飞呀,飞上天”。教师带领幼儿完整念、唱第三、第四句乐句。

(4)幼儿看教师表演及回答教师的问题,学唱最后一句歌词。

教师按节奏说最后一句歌词,在休止处做出泡泡爆炸状,并轻轻发出“啪”。最后提问“泡泡怎么了?”幼儿自由回答,说出“泡泡不见了”。教师带领幼儿表演唱最后一句歌词。

(5)幼儿随音乐完整地念一遍歌词,在间奏处做相应的动作。

教师用手势和动作提示幼儿念歌词、做动作。

3.幼儿跟琴练习演唱歌曲3~4遍。

幼儿在歌唱过程中,教师可以用歌声、体态等提示幼儿,注意逐步退出,幼儿自己跟琴走。

4.幼儿边听歌曲录音,边与教师一起玩“吹泡泡”的音乐游戏。

泡泡不见了教案篇十一

1.通过实验操作,知道有的物体有被溶解的特性。

2.知道物体的溶解速度与水的温度,物体的形状大小有关。

3.通过试验活动,激发幼儿观察事物溶解的兴趣,训练幼儿手脑并用的能力。

一、回顾。

上节课我们做了实验,我们再来说一说,哪些物品放进水里能溶解,哪些物品放进水里不能溶解?幼儿自由交流讨论后回答。

出示课件提出问题:老师带来了三种糖,编糖、砂糖、方糖。放到水里,哪些溶解得快、哪些溶解得慢?怎样做能让它溶解得快一些呢?导入课题。

二、第一项探索活动:

什么样的物品溶解的快?什么样的物品溶解得慢?(幼儿带着问题,在求知欲的驱动下通过操作、记录、讨论、分析来理解物体的溶解速度与物体的形状、大小有关系)。

1.请幼儿观察桌上的各种试验用具(三种糖:绵糖、砂糖、方糖,杯子、搅拌棒、水、一份调查表、一支彩笔)。

2.引导幼儿猜测:如果我们把这三种糖分别放进水里,哪种糖会先溶解完呢?幼儿分小组讨论,讨论后记录。请每个小组长说一说讨论记录的结果。

3.幼儿操作实验,在老师发出指令后同时把糖倒入杯子并开始搅拌,比比哪种糖先溶解完。请幼儿在确定杯子里的糖全部溶解完后在表格中用相应的符号做记录。在小组内交流实验结果。

教师小结:物体的溶解速度与物体的形状、大小有关系。

三、第二项探索活动:

1.老师准备了同样大小的方糖,一杯冷水一杯热水。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动脑筋、想办法,看看谁能让糖最先溶解完?引导幼儿讨论,并把讨论结果记在记录表上,记录完分别请小朋友讲一讲。

2.幼儿操作实验,教师发出口令请幼儿同时将方糖放进杯子里,然后进行搅拌操作,比一比谁的糖先溶解。并用相应的符号作好记录。

3.交流实验结果:教师请幼儿讲述一下自己小组实验记录的结果。

是怎样做的,用的是热水还是凉水,是否搅拌,幼儿进行对比。

4.教师小结:物体的溶解速度也与水的温度、是否搅拌有关系。

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继续探索关于溶解的知识。

老师还准备了很多材料放在活动区,请小朋友一起再去探讨溶解的秘密吧!

泡泡不见了教案篇十二

1、学习通过观察,在教师语言的提示下,按规则进行游戏。

2、根据对玩具外形特征的认识,判断并用语言说出什么玩具不见了。

3、喜欢玩游戏,并体验和玩具一起游戏的乐趣。

1、教学大书、幼儿用书。

2、班级中的各种玩具

1、教师出示活动材料,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1)幼儿围坐在桌边,教师提问,引起幼儿的注意。

教师:猜猜是什么?

(2)揭开盖布,引导幼儿观察桌上放了哪些玩具,并鼓励幼儿大声说出玩具的名称,进一步激发幼儿夺玩具的兴趣。

2、教师和幼儿一起游戏。

(1)教师:今天玩具要和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待会儿,人匀闭上眼睛,有一个玩具要藏起来,看看,是谁藏起了。

(2)教师请幼儿闭上眼睛,教师藏起一样玩具(积木),再让幼儿睁开眼睛,猜猜什么玩具不见了,幼儿说出后,教师请幼儿说“积木积木快出来”后,将积木拿出。

(3)更换收藏的玩具,游戏多次反复进行,教师请个别幼儿猜,也可以请个别幼儿来藏玩具,以增加游戏的乐趣。

3、引导幼儿把玩具送回玩具柜中,和玩具说再见。

泡泡不见了教案篇十三

在“雪人娃娃不见了”的情景中,运用联想法,进行大胆而合理的想象,体验想象的快乐。

1、幼儿已有读信的经验;

2、在区域游戏中投放图片,幼儿自主尝试运用联想法进行想象;

3、幼儿有创新技法活动的经验;

t,图片,音乐。

情景导入,启发联想——联想游戏一——联想游戏二——联想表现游戏。

1、师:我们喜欢的雪人娃娃不见了,猜一猜,它去哪里了呢?

教师指导:鼓励幼儿根据经验进行大胆想象,肯定幼儿合理的想象。

1、情景发展:发现了雪人娃娃留下的一封奇怪的信。

2、师:这些乱乱的线条象什么呢?雪娃娃到底去哪里了呢?

3、幼儿做短暂的思考。

4、幼儿联想表达。

教师启发与指导:

(1)当幼儿有大胆而丰富的想象时,教师肯定幼儿的表现:

——很有可能,我也喜欢去。

——看起来是有点象啊!

——有可能的,真是一个神秘(有趣)的地方呀!

——太棒了,那里有很多好玩的东西呢!

(2)当幼儿想象不丰富,思路狭窄时,教师启发幼儿的思想:

——哪里还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呢?

——除了xx,还有哪些好玩有趣的地方,雪人娃娃也会去呢?

——雪人娃娃很调皮,所有玩的地方它都想试一试,它还会去哪里呢?

——除了去好玩的地方,雪人娃娃还会去其它地方吗?

——有没有可能去吃东西(工作、游戏、休息……)的地方,是哪儿呀?

(3)当幼儿答非所问时,引导幼儿回到问题。

(4)当幼儿有不合理想象时,教师引导幼儿自己发现或者请同伴发现其不合理处,并帮助改正:

——教师自问启发:会不会呢?象吗?可能吗?

——启发同伴发现:小朋友们,你们觉得可能吗?

(5)当幼儿表述不清楚时,教师或者邀请同伴帮助幼儿梳理思路、组织语言。

教师归纳提升:你们的想象力小鸟飞的可真远,很了不起!从这些乱乱的线条里,我们猜到那么多雪娃娃可能去过的地方,有好玩的地方,有旅游景点,有很远的.地方,有神秘的地方,还有危险的地方……都很有可能的。

1、情景发展:你们猜的真不错!雪娃娃说它这几天真的去过的很多的地方,遇到了很多的事情,有开心的事情,有困难的事情,有了不起的事情,还有危险的事情……好多呢!它把这些事情都画在e—mail了,我们一起看看吧!

2、师:这又是一封看不懂的e—mail,雪娃娃到底遇到了什么事情呢?

3、请幼儿自由讨论,与周围的小朋友讲一讲。

教师倾听幼儿的讨论,了解幼儿想象的内容与基本情况。

4、幼儿想象表达。(师:你们都想讲,那我们就来开火车吧!)。

教师启发与指导:

(1)当幼儿联想有困难,思维有停顿时,给予幼儿思考的时间,倾听同伴的想法,开拓思路:

——这节火车有点小问题,待会儿我们来帮忙修一修,你先想一想吧。

(2)当幼儿重复别人的回答时,引导幼儿拓展思路:

——雪人娃娃刚才就做过这件事情了,还有没有一些新鲜好玩的事情呢?

(3)当幼儿想象不够丰富,表述过于简单时,教师对相关情节进行追问,帮助幼儿丰富想象:

——然后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呢?

——为什么雪人娃娃会这么做呢?

——能不能帮助雪人娃娃想一个好办法呢?

(4)当幼儿联想讲述有困难,无法正常进行时,帮助幼儿整理思路,进行下去:

——你想猜哪一张图片呢?

——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5)当幼儿联想中涉及到情感、态度、品德等内容时,帮助提升:

——真是一个有爱心(爱帮助别人、勇敢、乐观)的雪娃娃。

——遇到困难积极想办法解决。

教师归纳提升:刚才我们猜了很多雪人娃娃做的事情,有开心的旅行,有不小心遇到的危险,有解决困难的事情,有帮助别人的事情,还有惊险离奇的事情……你们的想象力小鸟飞的又高又远,简直太棒了!

1、情景发展:雪娃娃回来啦!和雪娃娃打招呼。

雪娃娃:你们太了不起了,把我这几天遇到的事情全都猜到了。为了奖励你们这些会动脑筋的小朋友,我要送给你们一段有趣的音乐,和我一起做“有趣的雪娃娃吧”!

2、准备好了吗?(变雪人,英语儿歌owmen)。

3、请幼儿和着音乐表现“有趣的雪娃娃”

教师启发与指导:

——我找到在滑雪的雪娃娃啦,真有趣!

——这个雪娃娃在跳舞(打电脑、练武术……)啊!

——我在放烟花喽!

幼儿表演完后,问:刚才你这个雪娃娃在做什么有趣的事情呢?

设置更多情景,运用联想法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与创新思维。

泡泡不见了教案篇十四

1、在操作中初步感知溶解现象,知道哪些东西可以溶解,哪些东西不可以溶解。

2、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

3、感受活动带来的乐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1、每个幼儿四个塑料杯、一根筷子

2、白糖、味精、盐、米、沙子、记录表

1、活动重点:帮助幼儿理解,掌握溶解的现象。

2、活动难点:大胆表达自己在活动中看到的现象。

1、小实验:引起幼儿观察、学习的兴趣。

(1)老师出示一杯温水、一些白糖,幼儿观察。

师:“白糖和水要一起玩游戏了,我们来看一下。”

老师示范:糖放入温水中,并搅拌。

(2)讨论:白糖放入水里怎么样了?刚才老师做了什么动作?

师:糖放入水中、经过搅拌,就不见了,溶化了。

2、幼儿实验活动:分出哪些东西可以溶解,哪些不溶解。

(1)师:“老师也准备一些材料,你们来做一做,待会告诉老师你们观察到的现象。”

介绍操作材料和要求

(2)幼儿进行操作并回答问题

师:“小朋友把这些材料放入水中出现了什么现象?

(3)幼儿再次实验,并做好记录(一幼儿操作一幼儿记录)

(4)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分类:可溶解和不可溶解的,并记录下来。

3、师:“你觉得还有哪些东西在水里能溶解的?”

师:“小朋友用你们学会的方法,回家动手做一做,看看哪些东西是可以溶解的,哪些是不溶解,来学校告诉老师。”

教师教态亲切、自然,思路清晰,教具准备充分,幼儿积极参与操作过程。但在演示讲解时,表述还不够清楚。在幼儿操作时,对幼儿的观察不够。

泡泡不见了教案篇十五

1.探究物体的溶解速度与物品的颗粒大小及水的温度的关系。

2.提升边操作边做记录的能力。

透明罐子、石子、沙子、菊花等、绵白糖、砂糖、冰糖、热水、凉水、记录表、筷子、笔若干。

一、开始部分。

导入:

(幼儿自由交流讨论后进行分类:能溶化的一组,不能溶化的一组。)。

师:如果把这些能溶化的物品放到水里,哪些化得快、哪些化得慢?

二、基本部分。

幼儿分组做实验验证。

(一)实验一:什么样的物品化的快?什么样的物品化得慢?

1.请幼儿观察桌上的各种试验用具并说出它们的名字。(三种糖:绵白糖、砂糖、冰糖,将所有幼儿分为四组,每组三个贴有不同糖的图案的实验透明罐子、筷子、水、一份调查表、一支彩笔)。

师:如果我们把这三种糖分别放进水里,哪种糖会先化完呢?为什么?(每组桌上有3个透明的罐子,在老师的指令下,同时将3种糖放入罐子中,观察那种糖最先化完。)。

师:小朋友们,如果你们杯子里的糖全部化完后在表格中做记录,第一个化完的写上数字1,第二个化完的写2,依次类推。(幼儿相互交流实验结果)。

教师小结:物体的溶解速度与物体的颗粒大小有关系,可溶于水的物品越是颗粒小的溶解的越快。

(二)实验二。

师:老师准备了同样大小的冰糖,请你动脑筋、想办法,看看谁能让糖最先化完?

1.每组桌上有两个透明的罐子,罐子里分别是凉水、热水、教师发出口令请幼儿同时将块糖放进杯子里,观察一下究竟是那个杯子里的糖最先化完。

2.实验结束,记录结果,幼儿相互交流、讨论。

师:通过刚刚这个实验,我们又了解到物体的溶解速度和什么有关?(水的温度)。

教师小结:物体的溶解速度除了和颗粒大小有关,和水的温度也有关系。

三、结束部分。

师:其实,在我们平时的生活当中,除了糖是可以溶于水以外,还有很多种东西都是可以溶于水的,我们可以一起去寻找一下吧!

泡泡不见了教案篇十六

小班幼儿是进行科学教育的启蒙阶段,通过幼儿期科学教育活动萌发幼儿对科学探究、科学现象的兴趣、好奇心,积累科学经验,掌握一些初步的科学方法与技能。在幼儿的身边中,其实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现象和知识经验。如:“什么不见了”这一活动作为小班的幼儿,也是经常见到的,但幼儿没有真正的去了解这种现象。此活动提供给幼儿实践操作的机会,既满足幼儿动手操作探索的欲望,又能在活动中让幼儿充分地去发现问题,积累经验。如: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了解什么是溶解现象,同时,让幼儿知道生活中有些物品是可以被水溶解、有些物品是不可以被水溶解的,在观察溶解过程中,激发幼儿对日常生活中一些现象的探索兴趣和求知欲。

1.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溶解现象。

2.能初步记录实验结果,乐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发现。

3.萌发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1.物质准备:

(2)幼儿的操作材料:果珍、沙子,透明水杯(幼儿人数2倍)、搅拌棒(幼儿人数2倍)、笑、哭脸、抹布(每组2个)。

2.经验准备:

(1)有玩过沙子的经验。

(2)知道糖和果珍的味道。

1.出示白糖、果珍、沙子,让幼儿通过多种感官,感知认识实验材料,猜测实验结果。

(1)请你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这是什么?

(2)把白糖放进水里,会发生什么?

2.教师操作实验,幼儿观察实验结果并记录在记录纸上。

(1)教师操作,幼儿观察,并提问:

“杯中还有白糖吗?白糖去哪了?”

(2)尝试以笑脸、哭脸标记,记录猜测实验结果。

3.教师小结:白糖放进水里,通过搅拌白糖会消失不见,这种现象叫做“溶解”。

1.教师介绍实验材料,交待实验步骤。

(1)幼儿猜测果珍放进水里会怎样,并记录。

(2)师幼共同操作。并提问:

“杯中还有果珍吗?果珍去哪了?”

(3)教师做简单的总结,并让幼儿尝试记录。

1.教师介绍实验材料

(1)幼儿猜测沙子放进水里会怎样,并记录。

(2)幼儿回顾操作要求。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指导个别幼儿,并提问:

“杯中还有沙子吗?沙子去哪了?

(2)教师做简单的总结,并让幼儿尝试记录。

园内延伸:

(1)总结“溶解”现象,并鼓励幼儿在科学探索区,继续探索溶解的现象。

园外延伸:

(1)鼓励幼儿走进家里的厨房,与父母共同探索溶解的现象。

活动选材贴近幼儿生活,孩子具备一定的经验,能够准备的预测白糖的溶解现象。出示果珍时,幼儿进行猜测,果珍放到水里会发生什么变化?幼儿开始猜想,并带着问题和教师共同动手操作。此次活动我通过三次实验,通过感知不同材料在水里的一些现象,每次实验层层递进,教师有尺度的放手,将更多的空间留给幼儿。本次的操作很成功,整个活动幼儿很喜欢,也很轻松,活动目的基本达到。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42239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