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三年级语文教案(精选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5 16:16:03
北京版三年级语文教案(精选15篇)
时间:2023-12-05 16:16:03     小编:BW笔侠

教案是教师进行教学集束化管理和评价的重要手段,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教案的编写需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让学生逐步掌握知识和提升能力。高质量的教案范文是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的重要推动力。

北京版三年级语文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描写大白鹅的句子,并体会有关句子表达的感情。

3.了解大白鹅是个漂亮、可爱、勇敢的小动物,感受我对大白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大白鹅是个漂亮、可爱、勇敢的小动物,感受我对大白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描写大白鹅的句子,并体会有关句子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习兴趣。

师:你养过或见过鹅吗?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本,(板书课题),让我们一道来学习《鹅》。

二、指导课文阅读。

1.提问检查预习情况。

师:阅读过这篇课文的同学请举手!

估计:课文里写了一只浑身雪白的鹅,它常常下蛋,还会看家,还能保护鸡。有一次,它很勇敢地把偷吃鸡的黄鼠狼赶跑了。

2.带着问题默读全文。

师:现在,请大家先翻到第39页,看一看第三道思考题,要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要边读边想!

全班学生认真默读,教师行间巡视。

三、边读议边板书。

1.分段读议。

师:好了!大家默读得挺认真!看谁能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生朗读完。

师:这一段究竟有哪些内容,作者又是怎样抓住特点来写的(板书“形象”)?

(边听边板书“洁白”“淡黄”)。

(2还有鹅的嘴是扁圆的,额头突兀,就是额头还很高很突出的样子。

(3)这一段最后几句,还写鹅走路很缓慢,昂首挺胸,引颈高歌,有一副昂扬雄健的样子呢!

师:好啊!这几句不能忽视。鹅走路不仅缓慢,而且稳健,这有一副雄纠纠、气昂昂的神态,也就是昂扬雄健的姿态(板书“稳健”“昂扬”)。

2.提示写法。

师:(板书“颜色”)对!作者先写了鹅身上的颜色,再描写了什么呢?想一想再说。

估计:再描写了鹅的嘴和额头的形状。

师:说得好(板书“形状”)!最后作者又描写了什么?

估计:最后描写了鹅的神态!

3.继续读议。

师:答得好!回答是描写“神态”或“姿态”的都对(转身板书“姿态”)。现在我看哪一组坐得直,有精神,就请那一组同学齐读第二自然段(扫视全班)。

学生齐读。

师:谁能说一说鹅生蛋前的表现?

生回答。

师:(边听边板书“神情慌张”)说得不错,大家还有什么补充?

师:好!大家都听得很仔细。现在谁来说一说鹅生蛋的表现?

生:回答。

(全班学生阅读课文,画曲线)。

估计:我画的句子有:“腿里像灌满了铅”“一个比我拳头还大的雪白的蛋露出来了”“准是怕别的东西伤害了它的‘宝宝’吧!”

“这家伙,真是个机灵鬼儿。”

师:结合这一段内容,大家再仔细想一想,作者写这一段主要为表明一个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

师:以上同学都能说出一些道理,归纳起来,就是八个字(边说边板书):“机灵可爱、默默奉献”。

4.重点读议。

(全班学生默读)。

师:(行间巡视一遍后,板书“看家”)请注意!谁先说一说鹅是怎样看家的?

生回答内容略。

学生回答。

师:大家先不忙回答,让我先请一组的同学一起表情朗读最后一段!

生齐声朗读)。

师:(边听边板书“一尘不染、洁白可爱”“维护弱小,不畏强敌”)听了这一段,我们是不是已弄清鹅所具有的那种精神了!这一段,具有总结全文中心思想的作用,说明鹅不但具有一尘不染、洁白可爱的形象,而且还具有维护弱小、不畏强敌的精神。请大家再看黑板上的词语,像老师刚才说的那样,谁来说一遍。

(三名学生各说一遍)。

四、布置课外习作。

师:好!说得好!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用一两段话写出它的特点”。于下一周星期三以前写在练习本上,交给老师批阅,大家能不能按时完成。

北京版三年级语文教案篇二

教学过程 :

一、激发学习兴趣。

生:(齐声)欢迎!欢迎!……。

师:好啊!谢谢同学们!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是用什么实际行动来欢迎司老师上课的呢?

生:我要认认真真地听您讲课,不做小动作。

生:我要积极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仔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

师:好啊!你们考虑得真全面,也很实际。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本,翻到第88页(板书课题),让我们一道来学习习作例文。

二、指导课文阅读。

1提问检查预习情况。

师:阅读过这篇课文的同学请举手!

生:(纷纷举手)。

生:课文里写了一只浑身雪白的鹅,它常常下蛋,还会看家,还能保护鸡。有一次,它很勇敢地把偷吃鸡的黄鼠狼赶跑了。

师:说得好,说得可全面哪!

2.带着问题默读全文。

师:现在,请大家先翻到第91页,看一看第二道思考题,要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要边读边想!

生:(全班学生认真默读,教师行间巡视)。

〔这种结合思考题,有目的地进行默读,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力。〕。

三、边读议边板书。

1.分段读议。

师:好了!大家默读得挺认真!看谁能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生:(较流利地朗读完)。

生:开头这一段,写了一家喂了一只鹅,这只鹅周身洁白,还有一双淡黄色的脚,……。

师:(边听边板书“洁白”“淡黄”)说得好!谁还有补充?

生:还有鹅的嘴是扁圆的,额头突兀,就是额头还很高很突出的样子。

生:这是我爷爷告诉我的。

〔很自然地要求学生自己识字解词,并教给了学习方法,有利于培养自学能力。〕。

生:这一段最后几句,还写鹅走路很缓慢,昂首挺胸,引颈高歌,有一副昂扬雄健的样子呢!

师:好啊!这几句不能忽视。鹅走路不仅缓慢,而且稳健,这有一副雄纠纠、气昂昂的神态,也就是昂扬雄健的姿态(板书“稳健”“昂扬”)。

2.提示写法。

师:(面向全班)开头这一段的内容,大家听清楚了没有?

生:(齐声)听清楚了!

生:(齐声)是!

师:(板书“颜色”)对!作者先写了鹅身上的颜色,再描写了什么呢?想一想再说。

生:再描写了鹅的嘴和额头的形状。

师:说得好(板书“形状”)!最后作者又描写了什么?

生:(齐声)最后描写了鹅的神态(约一半人说是姿态)!

〔善于引导,使多数学生能“举一反三”。〕。

3.继续读议。

师:答得好!回答是描写“神态”或“姿态”的都对(转身板书“姿态”)。现在我看哪一组坐得直,有精神,就请那一组同学齐读第二自然段(扫视全班)。啊!大家都精神饱满呢!那棗就请第二组的同学一起来读第二自然段吧!

生:(第二组学生齐读)。

生:(齐声)是!

师:谁能说一说鹅生蛋前的表现?

生:回答(略)。

师:(边听边板书“神情慌张”)说得不错,大家还有什么补充?

生:(齐声)没有!

师:好!大家都听得很仔细。现在谁来说一说鹅生蛋的表现?

生:回答(略)。

生:(齐声)好(全班学生阅读课文,画曲线)!

生:我画的句子有:“腿里像灌满了铅”“一个比我拳头还大的雪白的蛋露出来了”“准是怕别的东西伤害了它的‘宝宝’吧!”

师:好!他一下就找出了三个比喻句,谁还有什么补充的吗?

生:我有!还有一句:“这家伙,真是个机灵鬼儿。”

生:(连续有三名学生回答,内容略)。

师:以上三名同学都能说出一些道理,归纳起来,就是八个字(边说边板书):“机灵可爱、默默奉献”。

4.重点读议。

生:(全班学生低头默读)。

师:(行间巡视一遍后,板书“看家”)请注意!谁先说一说鹅是怎样看家的?

生:(纷纷举手,回答内容略)。

生:(先后有两名学生回答,内容略)。

生:(纷纷举手)。

师:大家先不忙回答,让我先请最后一组的同学一起表情朗读最后一段!

生:(第八组齐声朗读)。

师:(边听边板书“一尘不染、洁白可爱”“维护弱小,不畏强敌”)好!读得很整齐,还真带有点赞扬的语气哩!听了这一段,我们是不是已弄清鹅所具有的那种精神了!这一段,具有总结全文中心思想的作用,说明鹅不但具有一尘不染、洁白可爱的形象,而且还具有维护弱小、不畏强敌的精神。请大家再看黑板上的词语,像老师刚才说的那样,谁来说一遍。

生:(纷纷举手,连续有三名学生各说一遍)。

〔借物喻人,有机地渗透了思想品德教育。〕。

四、布置课外习作。

生:(齐)能按时完成!

师:(下课铃响)好!下课。

板书设计 。

(任峻 整理)。

论文 。

阅读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看书报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同时还要教会儿童掌握阅读的方法,激发儿童自觉阅读的兴趣。完成上述任务,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就必须改进阅读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两个方面,二者缺一不可。教师的教法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手段,它是在确定教学目的和任务、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因文因人而选定的。其中,不管采用什么方法,首先要重视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始终有机地渗透政治思想教育,认真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落实重点训练,培养语文能力。为此,其着眼点尚需放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方面。培养自学能力是《大纲》的核心。叶圣陶先生反复强调教学要由教到不教,由讲到不讲。就是强调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从我多年的阅读教学的实践,逐步弄清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只要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对他们来说就不是负担,而是执着的追求。从小培养兴趣,将使学生终身受益不尽。小学语文教材里,记叙文和文学作品占了大部分,这些课文写人、记事、绘景、状物,内容具体,形象生动。在学习课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欣赏文章中精炼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对文章里生动的记述和描写产生强烈的感受,在脑子里唤起相应的形象,在情感上引起共鸣。这时,他们就会被形象的画面所吸引,进入文章所描绘的境界;他们就越读越想读,越读越爱读,阅读当中得到乐趣。如:讲《海底世界》一课时,板书课题后,我先让同学们说一说,海底将是怎样的景象呢?同学们有的说:海底漆黑没有一点光亮;有的说:海底很静,没有声音。老师不急于纠正,启发学生从课文里得到正确认识。这样做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会迫不及待地将课文读下去。

阅读教学当中教师导入  新课这一环节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一开头就生动鲜明、引人入胜,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语文课本里有很多题目新颖引人。如讲《人桥》一课时,我在揭题中讲到,“桥”是大家熟悉的建筑。桥是用什么修建成的呢?同学们都能回答出:用木料修成的桥是木桥;用石头修成的桥是石桥;还有用钢铁修成的铁桥……今天我们讲的一种桥既不是水泥修的,也不是石头造的,而是用人搭起来的“人桥”。这是讲解放战争中的故事,解放军战士为了消灭对岸的敌人,在没有桥的情况下,使进攻部队踏着“人桥”冲上对岸,消灭了敌人。这样的“揭题”引言,引起了同学们的很大兴趣,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同学们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是很有好处的。

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十分尊重、爱护和善于发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做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来抓。

二、着力培养自学的能力。

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将来才能独立地探究新的领域,索取新的知识。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既要改进教法,又要交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如:是一篇习作例文,属于半独立阅读课文,教学时应当减少老师的讲解,多让学生动脑筋,自己读懂课文,所以我一开始就让学生看课文后边的思考题,然后启发学生带着问题一步一步地读懂课文。《我爱故乡的杨梅》也是一篇习作例文。习作例文担负着指导阅读和指导写作的双重任务。也就是说不但要求学生能在老师的辅导下读懂课文,而且要求学生掌握本课的写作方法,即抓住事物的本质和特点,按照其发展的先后顺序来说明事物。因此,在指导阅读后向学生布置一篇作文。《我赞美》、《我爱故乡的》《我爱学校的》等。讲完后,要求学生观察一种小动物,启发学生用学到的抓住事物特点介绍小动物的方法,写出自己熟悉的小动物。这样做体现了读写结合、学以致用,对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大有益处。

三、要渗透政治思想教育。

语文教学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它具有两性:一是工具性,二是思想性。这门学科的政治思想教育,是凭借阅读教材,在字、词、句、篇的教学中进行的。每教一篇文章,就要指导学生学习这篇文章的字、词、句、篇,通过这些语言形式来理解其所表达的内容和思想,在语言文字的教学过程 中进行思想教育。这就说明语言文字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任务,思想品德教育也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二者都重要。还说明,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能孤立地进行,而要在语言文字教学中相机渗透,二者是有机结合的,相辅相成的。当然,我们反对不顾思想内容的纯语言文字的教学,也反对脱离课文,架空的分析思想内容。总之,语文课的思想品德教育要从教材实际出发,要根据课文中固有的思想内容在阅读教学中进行。

四、树立教学的整体观念。

语文教学是一个多因素的整体。就小学语文来说,是由识字、写字、听话和说话、阅读和作文诸因素构成的,诸因素之间又有各自的体系。通过科学的排列组合,纵横联系,构成语文学科的整体。有些教师在教学课文时忽视了课文的整体,一篇课文,只注意其中某些词句,或是只注意开头结尾,或者只偏重认识一些生字,或者只讲求思想教育……凡此种种,都是忽视了整体。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课文的整体观念。在接触任务一篇文章时,教师首先要了解这篇课文在本单元的地位、作用,重点读写训练项目是什么。

在教学过程 中,就要将其训练重点贯穿始终。对于学生来讲,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本课的内容大意,知道主要讲些什么,而后再一部分一部分地深入理解,最后再总起来阅读,体会得才会更深刻。另外深钻教材是树立整体观念的前提,钻研教材不仅要掌握每节课所教内容的训练重点,还要把握所教内容与前后知识的关系,从知识结构的整体出发,处理好今天与明天,上学年与本学年的知识内容上的关系,只要做到心中有数,就不会把课文分析得支离破碎,就会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有目的地进行序列训练。只要胸中有全局,分段把好关,层层打好基础,处处围绕主线训练,就能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

点评 。

司美彦老师原籍石家庄,1969年调来青海省大通县任教。从一名普通教师到担任校长,始终坚持语文教学。1989年4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特级教师。

的一课教学,系全省审评小学特级教师集中于西宁举行的一堂鉴定课,获得五名评委的一致好评。

课的自我简介和板书姓名,使生疏的师生关系,一下变成近于亲切的“同志式”关系;同时提出一个看似不必要的“欢迎与否”的问题,但可以起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热情、组织课堂教学的作用,而且引发起学习兴趣。

临时指定教习作例文,教者只有半天的准备时间,但其教学设计,符合二类课文的教学要求,首先“从读入手”,重视指导学生阅读,如在阅读前引导学生看课后思考题,以及针对段落内容提问题,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做到“带着问题,阅读课文”。这就有效地引发主动性,增强阅读效果。

教者没有范读课文,没有教学生字词,没有安排段落和探讨段意;而着重教给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读自解,始终贯穿了“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的一条红线,作为二类课文的教学,似应如此,重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全文的板书设计 ,明显地揭示了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文路,既显示了段落层次,点明内容,而且简介了写作手法和全文的中心意思,自然导出,直观形象,并有机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课堂教学中,教者能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始终注意组织教学,引起有意注意;善于运用启发式和鼓励式,始终以商量的口气,启示学生回答问题,始终以赞扬的语气,对每一名回答问题的学生作出恰如其分的肯定和指点,较好地启发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和作文的能力。

北京版三年级语文教案篇三

知识能力目标:

1、会认19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能联系上下理解“气恼”、“讥笑”“畸形”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多读多想,读懂课文内容。

4、了解课文中人物的外貌有什么不同。

人文目标:

学会关爱他人,要有爱心。

重点、难点:体会老师对我的爱和这八个字给我产生的深刻影响。

教学准备:观察身边有困难或需要帮助的人的生活。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新课。

(学生自由谈)教师总结后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一位残疾人,来感受一下她的内心世界,体会师生之间的美好的感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结合上下文理解以下词语:气恼裂唇、畸形倾斜温馨抚慰等。

2、解决下列问题:

(1)“难忘的八个字”是哪八个字?

(2)为什么这八个字让“我”难忘?

三、检查读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练读。

(2)分自然段读课文。

(3)再读课文,思考:你读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交流,互相释疑。

四、重点引导理解:

描写“我”和“伦纳德”夫人相貌的语句。

a)指导书写个别生字如:

“龄试幼鼻摔”等。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书写。

三、布置作业 :

1、感情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检查第一课时的学习情况:

1、学生朗读课文。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二、精读课文,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在初读的基础上,回答下面的问题:

1、讨论:你怎样看待“我”对同学撒谎和耳语测试时作弊?

可小组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引导学生明白,我撒谎并非品质问题,而是为了维护自尊)。

2、找出课文中体现“我”自卑的语句,谈自己的理解,并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出“我”的感受。

“我气恼,我……说起话来还结巴”

“我觉得这样说……甚至没有人喜欢我”

“可我先天失聪……同学们回更加嘲笑我”

(练读是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由相貌引起的自卑,体会“我”的心情)。

3、讨论:试想当有人对你说“我希望你是我女儿”时,你有什么感受?为什么“我”听到是反应这么强烈?这么难忘。

4、引导学生体会出我的感受强烈的原因:即老师的爱的强大力量。

5、弄懂为什么“我”觉得这八个字像一束温暖的阳光,改变“我”人生的看法。

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全文,从中体会描写“我”自卑、喜爱、激动等感受的句子。

三、拓展活动。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或收获。

四、布置作业 :

抄写本课的词语。

再读课文,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板书设计 。

相貌丑自卑-——“我希望你是我女儿。

改变我对人生的看法。

教后小结:

“你喜欢这位老师吗?”一个问题抛出去,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喜欢!”为什么?“因为她有爱心!”

北京版三年级语文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读10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把字写规范。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理解课文内容。

2、展开小组讨论,对文章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在读课文的同时能提出问题,有一定的问题意识。

情感受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懂得师爱的伟大和无私,懂得获得爱的幸福和美好。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1、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身体有残疾的人,这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不便呀!把你知道的事跟大家说说吧!(学生交流)。

2、师: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左耳先天失聪的小女孩,在她身边发生了什么事呢?板书课题。

3、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把问题写在黑板上。)。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认识新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采用问老师同学、查字典等方式来解决。

2、勾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3、师:读完课文后,你知道问题的答案了吗?(学生回答)。

4、师小结。

5、认读词语。

6、理解词语。

三、品读课文,提出问题。

1、学生认真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指名读课文。

3、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摘抄在采蜜集上。

4、在你的眼里,伦纳德夫人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北京版三年级语文教案篇五

《夸父追日》是一则趣味性很强的古老的神话故事,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的关于《夸父追日》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夸父追日》是一则趣味性很强的古老的神话故事,充满了奇特得想象。故事讲述了一个顶天立地的传奇英雄夸父为了让人们能时刻享受到太阳的亮光,决定把太阳搬到地上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最后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学习此文,学生的兴趣点会在何处呢?是在于夸父是英雄?还是感兴趣于故事的神奇在哪里?几经研读文本,推敲学生的心理,我认为:神话故事描述时所展示出来的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应该是课文的精髓。学生阅读的兴趣点应该在故事的神奇之处。为此,我这样进行本文的教学:

在以“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等相关图片引出神话故事后,让学生重温神话故事神奇和夸张的特点。紧接着,引出课文的题目——夸父追日。让学生根据课题中每个字的意思理解课文题目的意思:夸父追赶太阳。

根据课题,我让学生提有价值的问题,学生有的说夸父为什么要追太阳?夸父是怎样追太阳的?追的结果又是怎么样?根据学生的提问,我进行了板书。这时候,我没有按往常一样让学生带着要求读课文,而是出示了《山海经》中的《夸父追日》的文言文: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wei)不足,北饮大泽(ze),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让学生自由读,然后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色,并告诉孩子,要读懂古文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儿,但也并非难事。咱们借助课文133页的故事,我们便能读懂它了。一时之间,学生的积极性马上被调动起来了。

在了解夸父追日的原因后,去让孩子们默读夸父追日经过的这一部分,找一找你觉得神奇的句子,用横线划出。于是,孩子们纷纷拿起笔找了起来。在几分钟后,全班反馈。孩子们找出来的句子有“于是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像风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一团又红又亮的火球,照着他的全身,他无比欢喜地举起两条巨大的手臂,想把这团火球抓住。”“就在这时候,夸父的喉咙干得直冒烟。他实在是太渴、太累了。夸父伏下身子,去喝黄河,渭河里的水。咕嘟咕嘟,霎时间两条大河都给喝干了,可是还没止住口渴。”、“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他还没到大泽,就像一座大山颓然倒了下来,大地和山河都因为他的倒下而发出巨响。”并让学生谈谈这几句话神奇的地方。

几句体现神话神奇的句子也是引导学生认识夸父为人、夸父身上的精神品质的句子。我作了以下的教学设计:1、创设情境,引读感受夸父向往光明:当夜幕降临,夸父看到西沉的太阳,他心里会怎么想?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四周一片漆黑,夸父久久不能入睡,他心里又会怎么想?2、联系动词:拿着、提起、迈开、奔跑、向着等,读懂夸父追日的样子,再抓住“风似的”、“一眨眼”、“两千里”等词,感受夸父奔跑速度之快。3、结合补白,想象夸父在追日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教师语言创设情境:夸父的身手真敏捷,他追着太阳一直跑到了虞渊,这一路上他肯定也经历了不少艰辛,让我们想象一下,他会碰到哪些困难?接着ppt出示:一路上,他越过(),穿过(),他的汗(),但他(),终于到了虞渊。让学生认识到夸父是一个追求光明、坚持不懈、执着追求的人,这就是夸父精神。

上课伊始,是以《山海经》中的文言文激发学生学习白话文的兴趣,在板块学习中,每当一个板块学习结束时,我都把文言文出示,让学生找一找,这个片段学习其实就是文言文中的那部分,学生一一找出了“与日逐走”、“渴欲得饮”和“道渴而死”,为最后的文言文串起来说意思作好了铺垫,让学生能在一节课后,体会认真学习后对难题迎刃而解的成功感。

这节课上下来,总体感觉不错,教案设计比较成熟,但是说话环节,发现学生说得不怎么好,写作教学是比较头疼的大难题,也体现在阅读课的细枝末节,值得推敲。

《夸父追日》是人教版三下年级的课文,这是一篇神话故事,最大的特点就是“神奇”。因此,我在设计教案时,就以“神奇”为线索,构造教学步骤:划一划,品一品,写一写,评一评,对比阅读,渗透着作者用夸张的修辞方法突显神奇,整一节课下来,同学们能较好地感受到“夸父追日”的神奇,也能较神奇地表达夸父所经历的困难与克服困难的办法,一切都在自己的计划之中。

教研员虞勇军老师肯定了我以“神奇”为线索展开的一系列教学,认为这些环节的设计与实施充分考虑到了文本的特点、学生的特点,同时指出,我们还可以做得更“神奇”些,将“神奇”做透。(1)充分利用课题。课题“夸父追日”中的“追日”本身就很神奇,在此,拓展“神话的起源”,会让学生感到更神奇。(2)在品读句子“于是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像是风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这一句时,可以引发学生想象:腿会有多长呢?人会有多高呢?山、河在他的眼里会成什么呢?……(3)摘录“让你觉得神奇的句子”这一自主学习作业可以改成讲这个神话故事,一方面符合神话故事口口相传的特点,另一方面鼓励学生添油加醋地讲,比比谁讲得更神奇,会让学生对“神奇”的感受更深。

对于一个教师,总希望自己的课堂不出岔子,能顺利达成目标,因此,在一些细节的设计时,往往会避重就轻,将岔子先排除在外。比如说,我在《夸父追日》这一课的教学时,为了防止学生找出来的句子很多,却不能马上提到那些最明显的句子,会拖延课堂上的时间,于是,我这样设计:“请你找出3处让你感到最神奇的地方”。虞老师提出:课堂要允许学生出岔子,当学生出岔子时,你就会想办法去解决,这才会有提升。

当我将写完的教案给一些老师看时,他们说:“好难的教案哦,这个方案更适合高段学生,三年级的学生能做到吗?”当我第一次试教完时,发现时间很不够。我痛苦了,怎么办?我的设计太难了,如果全盘否定,我不知道怎么入手。于是,修改教案,把可以缩时间的地方尽量缩,力求让这堂课的主线不掉链。当我呈现完这一堂课后,虞老师并未觉得这堂课的设计超过了三年级的孩子水平,而是说,这些应该抓的点你都抓到了,用这些方法去抓这些点很好。同时还指出最后对比阅读时,《山海经》这一段话可以请学生来读一读,讲一讲意思。我心中一惊,这可是一篇文言文,在五年级时才出现第一篇文言文《杨氏之子》,孩子们能读懂吗?当时,我也曾想过简单讲一下意思,但想想太难了,于是放弃了。因此,我只是由自己读了一遍给孩子们听,急急地引到课文写得不错,因为它充分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将这个神话故事写得很神奇。(没想到,犯了“二元论”的错误)正当我回忆着,虞老师说:“让学生逐句说说这篇文言文的意思,正好检查课文是否读懂了。”是呀,读得懂,最好,读不懂,我给予一些解释,算是让学生多理解几个词的意思也好,算是为高段的文言文教学渗透也好,想想应该是有益处吧?其实,追根究底,还是担心课堂上出岔子的心理在作怪而已。

人无完人,同样,课也无完课,允许学生出岔子,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同思维的碰撞,在某种程度上,也督促老师去解决问题,没有问题的出现,怎么会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话虽轻松,但要做好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了,只能尽自己所能罢了。

北京版三年级语文教案篇六

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及动物都焦渴而死。

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她匆匆忙忙,没有注意到脚下有一条小狗,一下子绊倒在它身上,水罐也掉在了地下。小狗哀哀地尖叫起来。小姑娘赶紧去捡水罐。

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满满的。小姑娘把水倒在手掌里一点,小狗把它都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小姑娘把水罐带回家,交给了母亲。母亲说:“我反正就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把水罐递给小姑娘。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个过路人,要讨水喝。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过路人。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而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童话内容,在了解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明白变化的原因,从而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教学重点:

从水罐的一次次的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教学难点:

1、学生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2、体会爱心对别人乃至对社会的意义,懂得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具准备:

字卡、句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浩瀚的宇宙,总是充满神秘,让人产生许多美妙的遐想。当我们看到那皎洁的月亮,你想到了什么神话故事?那夜空中美丽的银河,又让你联想到什么呢?虽然我们知道这些都不存在,但我们依然为这些美丽的传说着迷。今天,让我们走近耀眼的大熊星座,听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讲讲关于它的动人传说。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课文,及时正音。

3、交流预习情况,说说对词语的理解。

旱灾:由于长期干旱缺水造成作物枯死或大量减产的灾害。

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

焦渴:非常干渴。

喜出望外:非常高兴。

唾沫:口水。

4、默读课文,说说水罐发生了哪几次变化。

第一次:小姑娘找不到水累倒了,醒来时罐子里竟装满了清亮的水。

第二次: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第三次: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

第四次:水罐里变出了七颗大钻石和一股巨大的水流。

三、再读课文,体会水的重要性。

1、小姑娘是在什么情况下找水的?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内容。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非常缺水?读课文,找出句子读一读。

理解干涸、干枯、焦渴。

3、感情朗读这些句子,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水能救命……)。

四、三读课文,了解小姑娘的水罐发生变化的过程。

1、在这么缺水的情况下,小姑娘出来找水,她的水罐第一次是怎么变化的?找出相关的内容,读一读。

2、第二次又是怎样发生变化的?作者怎样写出了变化的过程?读一读,自己体会感悟。

3、课文从哪儿到哪儿写的是第三次变化的过程呢?

4、请你找一找第四次变化的过程,自己读一读。

五、通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读准词语。

旱灾水井金银竟然舔水哀哀地忍不住凑上去咽唾沫喜出望外匆匆忙忙焦渴而死清澈新鲜。

2、交流:“球、枯、狗、银、讨、沫”左窄右宽,“旱、灾”上紧下松。“沫”字右半部分上横比下横长,“旱”字下半部分的上横比下横短。

3、书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

水罐为什么会发生这么神奇的变化呢?我们继续来学习感人的童话故事《七颗钻石》。

1、回忆一下,这只水罐在故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板书:空满银金七颗钻石。

2、是什么魔力使水罐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变化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神奇的童话故事,找找原因吧!

二、品读探究,体会思想。

(一)体会小姑娘的孝心。

1、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课本,好好读读第一次变化的过程,看看从中你能知道些什么?(学生自由朗读)。

2、学生交流。

3、出示第一、二两句话。

(1)这时她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2)你能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一读这两句话吗?指导练读。

4、当她醒来时,水罐里却装满了清亮清亮的水。猜猜看,水罐里为什么会有水呢?学生自由想象回答。

5、小姑娘对妈妈的这片孝心,使她拥有了这一罐清亮的水,这时小姑娘的心情又如何?(出示“小姑娘喜出望外……”的句子)。

(1)“喜出望外”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喜出望外?

(2)这一句中用了一对关联词,能找出来吗?(一……就……)它告诉了我们什么?

(3)谁能把这句话读好?学生练读。

6、小结。看,就是这样一个小姑娘,为了母亲忍住了干渴,多么爱妈妈,多么孝顺,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部分内容,要读出小姑娘对妈妈的孝心。

(二)体会小姑娘的善心。

1、读第二次变化的过程。

2、你体会到了什么?

出示句子:小姑娘把水倒一点在手掌里,小狗把它都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讨论。

(1)小姑娘只倒一点水在手掌里,对小狗太小气了吧?

(2)小狗为什么变得欢喜起来?

3、是什么使木水罐变成了银水罐?

4、小结:小姑娘不但爱自己的母亲,还用爱心来对待小动物,这银水罐多么像小姑娘那颗晶莹美丽的爱心呀!

(三)体会妈妈的慈爱。

1、第三次是怎么变化的呢?请同学们轻声地读一读,读完后可以把你的想法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2、、交流体会。

3、谁愿意来读读母亲的话,指导朗读。

4、小结:母爱真伟大!是母爱的力量把银水罐变成了金的!这金光闪闪的水罐多么像母亲对孩子金子般的爱呀!

(四)体会小姑娘的爱心。

1、水罐又一次发生了变化,请你读读第四次变化的过程。

2、小姑娘接过妈妈手里的水罐,她再也忍不住了,就在她想凑上水罐喝水时,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个过路人,要讨水喝。小姑娘又是怎么做的呢?读出课文中相关的内容。

出示: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过路人。

3、从这句话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4、小姑娘是多么无私,她的心灵是多么美好,她有着钻石般闪亮的爱心。这时突然从水罐里面跳出了——接着从里面——(引读)。

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

5、出示北斗七星,播放音乐。

6、课文开头是一片荒芜的旱灾景象,试想,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会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变化呢?自己说给自己听,然后再写下来。

7、交流所写内容。

三、总结升华。

1、小姑娘的爱心感动了上天,更感动了我们,让我们心怀这颗爱心一起来重温这个美丽而感人的童话故事吧!学生感情朗读。

2、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多么像小姑娘美好的心灵,她像钻石一样闪亮,像钻石一样珍贵,照亮了我们每个人的心扉。让我们像文中的这位小姑娘一样,从小拥有一颗孝心,一颗善心,一颗爱心,愿这颗颗爱心永远像钻石那样闪亮,像星星那样璀璨!

一、教材说明:

这篇精读课文是根据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故事改写的。课文描述的是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植物、人和动物都干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为生病的母亲找水过程中发生的神奇故事。小姑娘的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发生了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清澈的水流,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天上,变成了大熊星座。故事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美好的追求:无私的博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

二、成功之处:

1、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这篇童话与“大熊星座”有关,我首先提前广泛让学生利用周末时间收集有星星或星座的故事和资料等,学生积极参与,从各种渠道收集到资料。学生的经验是一种资源,也是我们教学的起点。我查阅了许多相关资料,上课时来了个资料共享。这样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知识只有与学生的经验结合起来并最终内化为经验才是最有价值的。所以我认为教师教学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实质上是要丰富发展学生的经验。

在上课一开始我就充分利用学生对星星或自己星座故事的兴趣,导入时说:“你知道有关一些星星的秘密或者故事吗?”学生积极举手,跃跃欲试,赢得个开门红!接着我(出示大熊星座的投影片)说:在那正北方,有排列成斗形的七颗星,闪闪发光,这就是大熊星座,又叫北斗七星。同学们,你们可知道这七颗晶亮的,玲珑剔透的星星是怎样来的`吗?这更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有挑战性,让许多同学能成功,这是开发学生的兴趣“资源”,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要使学生乐有所获,老师便要善于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多方面的兴趣激励学生自主探究,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问题设计少而精。

问题琐碎,繁复、肤浅是课堂教学费时低效甚至无效的主要原因,备课时,我的方向很明确,就是首先找到教学的重点,然后以重点为目标去寻求解决重点的捷径。这条捷径就应该是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或者是有思考价值的关键问题,宜少不宜多,以精不宜粗。

在研读教材、教参以及相关资料后,我把目光锁定在“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这个教学重点上。要解决这个重点我可以怎么做呢?经阅读发现,水罐的变化贯穿了全文,是课文的一条明线,学生只要认真阅读文本,要解决“课文出现了哪些神奇的景象?”——也就是水罐发生过哪些变化,是不难的。这问题虽浅,但它有效地引领学生老老实实地、认认真真地走进课文的整体阅读中去。接下来,要体会水罐的变化是爱心的力量使然,却是有点困难的,因为文章通篇没有提到“爱心”二字。但恰恰是因为课文没有提到,给我们制造了层层剥笋,逐渐深入的探索空间,于是就有了让学生再次回到文中去阅读,寻求“这些神奇的景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的第二个问题了。在“当时情景”与“变化的景象”都在学生的阅读探究一一获得后,一条清晰、分明的线索便出现在学生的眼前。再往下的学习,学生便集中精力去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有思考价值的深入体会和感受了。学生在老师设计的举一反三的思维训练中,从“为生病的母亲找水——赶紧回家——分给小狗——让给女儿——递给路人”中体会到小姑娘孝顺母亲——怜爱小动物——(母亲)关爱女儿——(小姑娘)情系路人,最终发现支撑母女俩这一切行为的根源就是“爱心”,至此,主题的揭示水到渠成,花时少,收效大,学生对文章表达的情感感受深刻,这在后来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得以证明。

三、不足之处:

这一节课结束了,可是留给我得是深深的反思。现在回过头来细细反思课堂,我总结出以下几点做的不完善,今后应该改正:

1、时间分配有点不合理,造成前松后紧的课堂节奏。

2、读书指导上有点不到位,过渡型语言不简洁明了,有些不准确。

我会用汲取本节课总结的经验和教训,用于以后的课改之路上。

北京版三年级语文教案篇七

1、能正确读出“唾沫、焦渴、喜出望外”等10个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水罐的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体会水的重要性和小姑娘的孝心。

【教学难点】从水罐的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教学流程】。

一、课前谈话:

师:今天,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想看看吗?

(出示图片,音乐)一些学生常见的经典童话故事画面,如:《皇帝的新装》、《白雪公主》、《丑小鸭》等。(让学生一起说说故事的题目)。

师:这些都是什么呀?(童话故事)喜欢吗?为什么?

二、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了解钻石: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神奇的童话故事,它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题目叫——《七颗钻石》。

1、出示课题,齐读。

2、师:钻石,你了解它吗?

师:是啊,钻石就是这样一种美好的东西,让我们再来读读课题——《七颗钻石》。

这个故事到底讲了什么呢?让我们赶快去读读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提出自读要求)。

2、检查字词,随机正音:(关注“唾沫”)。

3、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1)指名说。

(2)出示填空:

地球上发生了,一个小姑娘,水罐发生了的变化,最后从水罐里跳出,涌出。七颗钻石变成了。

(自由说——齐说)。

(过渡语)师:多么神奇的故事啊,让我们静下心来慢慢品读,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三)研读第1自然段,感受旱灾:

师:读读这一段话,你读懂了什么?——(出示)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1、自由读。

2、师:你读懂了什么?板书:大旱灾。

师:你从哪些词语读懂了这是“大旱灾”呢?

3、体会“干涸——干枯”

师:你从哪个词读懂了?

师:让我们去看看当时的场面吧——(出示图片,背景音乐)。

你看到了什么?

(过渡语)师:再来读读这一段,还从哪读懂了这是“大旱灾”呢?

4、理解“焦渴”。

师:你有过口渴的经历吗?(体育课下来、有时半天没喝水等)。

这是“焦渴”吗?那么,什么是“焦渴”呢?你能想像一下吗?

(嗓子眼里有火烧火燎的感觉,就像要冒出烟来的样子。)。

5、师: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让所有的人都感受到这场大旱灾的严重。

(配乐朗读)。

(四)研读第2自然段,感受爱心:

(过渡语)师:地球上发生了这么严重的大旱灾,有一个小姑娘却要给她生病的母亲找水喝,发生了什么呢?请你自己读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划出最感动你的词语或句子。

板书:找水。

1、自由读,教师随机地进行指导。

2、交流:

(出示一):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师:哪里感动了你?

(1)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

(抓住“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生病的母亲”)。

指导朗读(随着学生的理解读好这句话)。

(2)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师:你能想像当时小姑娘都找了哪些地方?或“你看到她到哪儿去找水?(想象说话)。

生:小溪边,大河旁,山泉下,她会翻山越林,到处去找水,手会被树枝割破,衣服会被树枝划破,跌倒了又爬起来……能找的地方她都找遍了,可哪儿都没有水,她只能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板书:空。

指导朗读(随着学生的理解读好这句话)。

师:找遍了那么多的地方,她都没找到水。这时,小姑娘心里会怎么想?

生:沮丧、伤心、难过、绝望……。

师:就在这样绝望的情况下,当她醒来时,拿起罐子一看——。

(3)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

你为什么读得这么高兴呀?

师:这真是意料之外的收获啊,难怪小姑娘如此的`——喜出望外。

谁也来喜出望外地读一读?

你读得这么好,你是怎么理解的?

师:带着你的理解,我们一起来读——(齐读)。

板书:满。

师:空罐变成了满罐,这就是童话故事的——神奇。(指板书)。

(过渡语)师:还有哪里也感动了你?

3、(出示二):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她匆匆忙忙,没有注意到脚底下有一条小狗,一下子绊倒在它身上,水罐也掉在了地下。小狗哀哀地尖叫起来。小姑娘赶紧去捡水罐。

(1)“喜出望外”是因为有了水;也是因为母亲有救了。

(2)“真想喝个够”说明小姑娘自己也是又渴又累,但想到生病的母亲,舍不得喝一口水,充分感受小姑娘的孝心。

(3)“赶紧跑回家去”……。

师:你还从哪些词语里也读出了她的急切?

师:小姑娘,你这样匆匆忙忙的是干什么呀?(让学生进行角色的转变)。

(4)体会“抱着”(说明两点:对水的珍爱;心情的急切。)。

(五)设疑存疑,课堂小结:

师:小姑娘赶紧去捡水罐,按照你的经验,掉在地上的水罐会怎样呢?

生:(自由说)水都洒了出来。

师:那小姑娘的水罐呢?

生:还是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摆着……。

师:这又是为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六)课堂作业:完成《课堂作业本》第3题。

1、学生自由做。

2、说说你为什么这么填?

北京版三年级语文教案篇八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蜜獾和导蜜鸟、海葵虾和红海葵、鳄鱼和千鸟互惠互助的事。

3、激发立志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感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哪些动物之间互惠互助?

2、这三组小动物的故事很有意思,让我们先来学习蜜獾和导蜜鸟的合作情况。

二、讲读第二段:

1、蜜獾和导蜜鸟在什么事上互助呢?打开书,请一个同学读第2自然段。

2、它们合作捣毁蜂巢,各自能得到什么好处呢?

3、这就是它们互惠的一面,那它们怎样互助呢?

4、导蜜鸟凭什么能发现野蜂的巢?

它又怎样传信号给蜜獾呢?

5、蜜獾得到信号后怎么做呢?

6、导蜜鸟目光敏锐,能发现蜂巢,蜜獾听觉灵敏,能听到信号,去捣毁蜂巢。它们配合默契,真是太聪明了,让我们齐读。

7、戴上自己做的头饰,找到小伙伴,表演一下导蜜鸟和蜜獾的互惠互助。

8、谁愿意来表演?

9、太精彩了!了解了蜜獾和导蜜鸟的合作,你们还想了解谁和谁的互惠互助?

10、请大家按自学要求再次合作。

11、小小组学习。

12、交流:

(1)请研究海葵虾和红海葵互惠互助的同学来汇报一下。

(2)还有谁想补充吗?

(3)女生齐读。

(4)凶猛的鳄鱼和千鸟之间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5)哪一句体现了它们的互惠互利?这里的关联词和本文哪一组关联词意思相同?

(6)它们更为有趣的地方表现在哪里?指名读。齐读。从“只要……就……”中你体会到什么?这两句话生动地表现了鳄鱼和千鸟的亲密关系,这比前面的事例更生动。

(7)男生读。

(8)谁来补充介绍一下。

13、小结:蜜獾和导蜜鸟、海葵虾和红海葵、鳄鱼和千鸟在合作中互相帮助,从中得到了好处。

三、拓展知识:

1、大自然奥秘无穷,互惠互助的小伙伴还多着呢!汇报一下你课前收集的例子。

2、小结:是呀,关心就是关心他人,关心他人就是关心自己。我们在互助时肯定能互惠。

在众志成城,共抗“非典”的时刻,我们更应学会合作,学会奉献!

四、课外作业:

1、熟读课文,将文中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仿照课文“先概括再具体”的写法改写文中一则故事。

我在执教《动物的互惠互助》一课时,通过对课文的朗读,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可以以小解说员、小导游的身份来解说喜欢的一对动物的互惠互助的过程,可以把喜欢的动物的互惠互助过程编成故事来告诉大家,也可以以表演的形式展现给大家看。学生开始活动了,场面看似喜人却很混乱,自由组合后难以组织引导,效果当然不尽如人意。

这样的小组学习会给学生一个不好的意识,即乱哄哄、热热闹闹就是小组学习,使学生形成一个先入为主的错觉,久而久之,便养成不良的小组学习行为习惯。另外传递出一些不良信息,给某些学生创造了说废话、做小动作的机会。真正的学习过程在这里被歪曲了。

北京版三年级语文教案篇九

一、复习要点:

能用,用能活”的学习效果。

所能的使每一位孩子做到全面复习,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

3、看拼音写词语、形近字组词、按课文内容填空、其它各项内容的综合练习。

4、指导背诵、默写,完成积累任务。

二、复习时间:10天。

三、复习时间的安排:

第一天:

1、听写第一单元的字词。

2、指导第一单元的背诵与造句。

3、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以及形近字组词。

4、指导便条。

5、期末复习卷(一)。

作业:抄写第一单元的字词,造句。

第二天:

1、听写第二单元的字词。

2、指导第二单元的背诵与默写。

3、练习查字典和标点符号的使用。

4、单元检测试题。

作业:抄写第二单元的字词,练习围绕一个意思把文章写具体。

第三天:

1、听写第三单元的字词。

2、指导第三单元的背诵。

3、积累四季的好词。

4、排列顺序的练习。

作业:抄写第三单元的词语,积累四季的好词。

第四天:

1、听写第四单元的字词。

2、指导第四单元的背诵。

3、指导用合适的词语填空,能够照样子修改病句。

4、练习部首查字法。

5、期末复习卷(二)。

作业:抄写第四单元的词语。

第五天:

1、听写第五单元的字词。

2、区别形近字与同音字。

3、指导把句子补充完整。

4、扩词练习,丰富想象。

5、指导怎样把人物的外貌写清楚。

作业:抄写第五单元的字词,练习写一个人的外貌。

第六天:

1、听写第六单元的字词。

2、指导本单元的背诵,发展语言。

3、扩词练习。

4、巩固修改符号的`使用,同时进行练习。

作业:抄写本单元的字词,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第七天:

1、听写第七单元的字词。

2、指导背诵古诗并默写古诗,同时能够默写二则论语。

3、指导理解古诗、寓言和论语的句子的意思。

4、积累训练。

作业:抄写本单元的字词,默写古诗与论语。

第八天:

1、听写第八单元的字词。

2、指导本单元的背诵,积累词语。

3、能够照样子修改句子。

4、完成单元练习。

第九天:

1、综合复习,听写。

2、背诵。

3、完成综合检测。

4、总结本册中的多音字并组词。

第十天:

1、综合检测。

2、提出考试注意事项。

北京版三年级语文教案篇十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利用现有的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切实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对班级的学生状况做简单的分析,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使好、中、差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二、复习目标:

(一)、基础知识方面:

1、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拼音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2、准确认读374个生字,正确默写248个,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3、掌握本册学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并会规范地书写,能正确认读学过的多音字。

4、查字典,会运用部首、音序、数笔画查字法熟练地查字。

5、辨别同音字、形近字,进一步提高正确使用汉字的能力。

6、掌握本期所学词语,理解词义,一部分会口头或书面运用。

7、进一步掌握部分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掌握已学的成语;了解和认识一些常用的格言。

8、进一步掌握学过的标点符号及一些常用的修辞方法。

(二)、阅读。

1、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4、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三)、习作。

1、留心周围的事物,乐于书面表达。

2、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写明白。

3、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三.学生情况分析。

本年级学生学习态度表现良好,大部分同学很认真,只有个别学生自制力较差,缺乏学习自觉性;学生基础良莠不齐,学生成绩参差不齐。要想提高本年级复习效果,针对上述情况,必须夯实基础,以本为本,加强语文“双基”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加深理解、加深认识,进一步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力争使全班同学的语文成绩有一定幅度的提高。

四、复习重点。

1、继续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如正确的读写姿势、朗读方法、课外阅读兴趣等等,如认真完成作业、勤学好问等习惯。

2、继续巩固汉语拼音,教育学生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准确认读生字,按笔顺正确默写生字,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写匀称,写美观,加强学生的生字连词、组词的能力;将课本要求的生字做到会默写、会组词;将每课“读一读,再抄写”的词语做到会默写,少数词语必须按要求熟练造句;将7个练习上的“读读背背”做到能理解、会默写、会运用。

4、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熟练运用口语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5、培养良好的朗读、默读习惯,学会读通、读懂课文;将课本(含练习上要求背诵的)中要求背诵、默写的课文及片段逐一落实,做到熟练背诵,能按照要求进行默写。

6、要学会联系上下文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本领。

7、阅读和作文是重点。阅读训练要侧重整体把握思想内容的能力和探究重点字词句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重点是:命题作文中的“审题、选材、构思”训练。

北京版三年级语文教案篇十一

又到每一年的复习时刻,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要进行扎实有效的复习,帮学生理清思路,掌握重点、难点,理解所要把握的内容。为此主要分以下三步走:。

一、全面、系统地复习:。

1、掌握本册书所学生生字新词,并能熟练理解运用。

2、能熟练背诵并默写本册书所要求的片断。

3、能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的中心,感知课文中人物的精神等等。

4、能写清一件事和写一种动物等等,并能初步做到重点突出,具体生动。

5、掌握改写句子、写比喻句等基本知识技能。

6、在复习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

二、重点,综合地复习:。

这一点一定要抓住重点和关键,以点带面。同是要增加练习,但要精选,从而能举一反三、解类旁通,要在准确、规范,熟练上下功夫。

三、调整、巩固地复习:。

利用较短时间,以学生自主复习为主,自己查漏补缺。

复习措施:。

1、让每节课都是快乐的,有趣的,让每道题都是新鲜的,充满活力的。

2、注意实效性,注意方法的渗透指导避免过多的题目训练。

3、注意让学生在复习中多读书,多感悟,多学习些有用的东西,少让学生死记硬背。

4、同时多注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复习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因此,复习要有新策略,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要做到四个结合,及:单项训练与综合练习相结合、课文复习与读写练习相结合、自主复习与老师指导相结合、教材与资料相结合。

北京版三年级语文教案篇十二

一,复习目标:

二,复习内容:

1、字词。

2、句子,标点。

3、课文重点内容。

4、课内外阅读。

5、习作。

三,复习具体安排:

1、每课的生字,词语听写过关。

2、重点的课文段落和古诗的背诵过关。

3、每个单元后语文园地后的知识点巩固落实。

4、多音字的复习。

5、近义词,反义词,一词多义等词语的运用。

6、句的练习:造句排列句子的顺序在句子中正确地运用标点“被”字句“把”字句。

7、指导阅读一定数量的课外习作。

8、做一定数量的综合性试卷,增加学生对考试的适应度。

四,练习类型。

(一)汉语拼音。

1、看拼音写词语。

2、把音节补充完整。

3、选择正确的读音。

(二)字。

1、看拼音写词语。

2、同音字,多音字,形近字辨析组词。

(1)生字表中同时出现的两个字谦虚滋润勇敢猜测(辫,瓣)(镜,境)。

(2)容易写错和混淆的字耍懒假初(即,及)(状,壮)。

(3)拼读时容易混淆的字(视线,试验)。

(三)词语。

1,近,反义词。

2,积累四字成语,八字成语,成语故事。

3,补充动词练习。

4,按不同内容进行词语归类。

5,按不同形式进行词语归类。

(四)句子。

1,感知比喻句,拟人句的用法其中重点了解比喻句。

2,表示景物或事物状态的句子。

3,认识引用人物对话的不同形式不作为考查内容。

4,体会同一个意思不同的说法学生了解即可。

5,标点符号的复习重点是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北京版三年级语文教案篇十三

青海大通县桥头小学 司美彦 。

教学过程 : 。

一、激发学习兴趣。

生:(齐声)欢迎!欢迎!……。

师:好啊!谢谢同学们!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是用什么实际行动来欢迎司老师上课的呢?

生:我要认认真真地听您讲课,不做小动作。

生:我要积极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仔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

师:好啊!你们考虑得真全面,也很实际。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本,翻到第88页(板书课题),让我们一道来学习习作例文。

二、指导课文阅读。

1提问检查预习情况。

师:阅读过这篇课文的同学请举手!

生:(纷纷举手)。

生:课文里写了一只浑身雪白的鹅,它常常下蛋,还会看家,还能保护鸡。有一次,它很勇敢地把偷吃鸡的黄鼠狼赶跑了。

师:说得好,说得可全面哪!

2.带着问题默读全文。

师:现在,请大家先翻到第91页,看一看第二道思考题,要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要边读边想!

生:(全班学生认真默读,教师行间巡视)。

〔这种结合思考题,有目的地进行默读,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力。〕。

三、边读议边板书。

1.分段读议。

师:好了!大家默读得挺认真!看谁能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生:(较流利地朗读完)。

生:开头这一段,写了一家喂了一只鹅,这只鹅周身洁白,还有一双淡黄色的脚,……。

师:(边听边板书“洁白”“淡黄”)说得好!谁还有补充?

生:还有鹅的嘴是扁圆的,额头突兀,就是额头还很高很突出的样子。

生:这是我爷爷告诉我的。

〔很自然地要求学生自己识字解词,并教给了学习方法,有利于培养自学能力。〕。

生:这一段最后几句,还写鹅走路很缓慢,昂首挺胸,引颈高歌,有一副昂扬雄健的样子呢!

师:好啊!这几句不能忽视。鹅走路不仅缓慢,而且稳健,这有一副雄纠纠、气昂昂的神态,也就是昂扬雄健的姿态(板书“稳健”“昂扬”)。

2.提示写法。

师:(面向全班)开头这一段的内容,大家听清楚了没有?

生:(齐声)听清楚了!

生:(齐声)是!

师:(板书“颜色”)对!作者先写了鹅身上的颜色,再描写了什么呢?想一想再说。

生:再描写了鹅的嘴和额头的形状。

师:说得好(板书“形状”)!最后作者又描写了什么?

生:(齐声)最后描写了鹅的神态(约一半人说是姿态)!

〔善于引导,使多数学生能“举一反三”。〕。

3.继续读议。

师:答得好!回答是描写“神态”或“姿态”的都对(转身板书“姿态”)。现在我看哪一组坐得直,有精神,就请那一组同学齐读第二自然段(扫视全班)。啊!大家都精神饱满呢!那棗就请第二组的同学一起来读第二自然段吧!

生:(第二组学生齐读)。

生:(齐声)是!

师:谁能说一说鹅生蛋前的表现?

生:回答(略)。

师:(边听边板书“神情慌张”)说得不错,大家还有什么补充?

生:(齐声)没有!

师:好!大家都听得很仔细。现在谁来说一说鹅生蛋的表现?

生:回答(略)。

生:(齐声)好(全班学生阅读课文,画曲线)!

生:我画的句子有:“腿里像灌满了铅”“一个比我拳头还大的雪白的蛋露出来了”“准是怕别的东西伤害了它的‘宝宝’吧!”

师:好!他一下就找出了三个比喻句,谁还有什么补充的吗?

生:我有!还有一句:“这家伙,真是个机灵鬼儿。”

生:(连续有三名学生回答,内容略)。

师:以上三名同学都能说出一些道理,归纳起来,就是八个字(边说边板书):“机灵可爱、默默奉献”。

4.重点读议。

生:(全班学生低头默读)。

师:(行间巡视一遍后,板书“看家”)请注意!谁先说一说鹅是怎样看家的?

生:(纷纷举手,回答内容略)。

生:(先后有两名学生回答,内容略)。

生:(纷纷举手)。

师:大家先不忙回答,让我先请最后一组的同学一起表情朗读最后一段!

生:(第八组齐声朗读)。

师:(边听边板书“一尘不染、洁白可爱”“维护弱小,不畏强敌”)好!读得很整齐,还真带有点赞扬的语气哩!听了这一段,我们是不是已弄清鹅所具有的那种精神了!这一段,具有总结全文中心思想的作用,说明鹅不但具有一尘不染、洁白可爱的形象,而且还具有维护弱小、不畏强敌的精神。请大家再看黑板上的词语,像老师刚才说的那样,谁来说一遍。

生:(纷纷举手,连续有三名学生各说一遍)。

〔借物喻人,有机地渗透了思想品德教育。〕。

四、布置课外习作。

生:(齐)能按时完成!

师:(下课铃响)好!下课。

板书设计 。

(任峻 整理)。

论文 。

阅读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看书报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同时还要教会儿童掌握阅读的方法,激发儿童自觉阅读的兴趣。完成上述任务,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就必须改进阅读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两个方面,二者缺一不可。教师的教法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手段,它是在确定教学目的和任务、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因文因人而选定的。其中,不管采用什么方法,首先要重视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始终有机地渗透政治思想教育,认真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落实重点训练,培养语文能力。为此,其着眼点尚需放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方面。培养自学能力是《大纲》的核心。叶圣陶先生反复强调教学要由教到不教,由讲到不讲。就是强调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从我多年的阅读教学的实践,逐步弄清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只要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对他们来说就不是负担,而是执着的追求。从小培养兴趣,将使学生终身受益不尽。小学语文教材里,记叙文和文学作品占了大部分,这些课文写人、记事、绘景、状物,内容具体,形象生动。在学习课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欣赏文章中精炼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对文章里生动的记述和描写产生强烈的感受,在脑子里唤起相应的形象,在情感上引起共鸣。这时,他们就会被形象的画面所吸引,进入文章所描绘的境界;他们就越读越想读,越读越爱读,阅读当中得到乐趣。如:讲《海底世界》一课时,板书课题后,我先让同学们说一说,海底将是怎样的景象呢?同学们有的说:海底漆黑没有一点光亮;有的说:海底很静,没有声音。老师不急于纠正,启发学生从课文里得到正确认识。这样做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会迫不及待地将课文读下去。

阅读教学当中教师导入  新课这一环节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一开头就生动鲜明、引人入胜,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语文课本里有很多题目新颖引人。如讲《人桥》一课时,我在揭题中讲到,“桥”是大家熟悉的建筑。桥是用什么修建成的呢?同学们都能回答出:用木料修成的桥是木桥;用石头修成的桥是石桥;还有用钢铁修成的铁桥……今天我们讲的一种桥既不是水泥修的,也不是石头造的,而是用人搭起来的“人桥”。这是讲解放战争中的故事,解放军战士为了消灭对岸的敌人,在没有桥的情况下,使进攻部队踏着“人桥”冲上对岸,消灭了敌人。这样的“揭题”引言,引起了同学们的很大兴趣,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同学们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是很有好处的。

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十分尊重、爱护和善于发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做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来抓。

二、着力培养自学的能力。

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将来才能独立地探究新的领域,索取新的知识。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既要改进教法,又要交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如:是一篇习作例文,属于半独立阅读课文,教学时应当减少老师的讲解,多让学生动脑筋,自己读懂课文,所以我一开始就让学生看课文后边的思考题,然后启发学生带着问题一步一步地读懂课文。《我爱故乡的杨梅》也是一篇习作例文。习作例文担负着指导阅读和指导写作的双重任务。也就是说不但要求学生能在老师的辅导下读懂课文,而且要求学生掌握本课的写作方法,即抓住事物的本质和特点,按照其发展的先后顺序来说明事物。因此,在指导阅读后向学生布置一篇作文。《我赞美》、《我爱故乡的》《我爱学校的》等。讲完后,要求学生观察一种小动物,启发学生用学到的抓住事物特点介绍小动物的方法,写出自己熟悉的小动物。这样做体现了读写结合、学以致用,对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大有益处。

三、要渗透政治思想教育。

语文教学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它具有两性:一是工具性,二是思想性。这门学科的政治思想教育,是凭借阅读教材,在字、词、句、篇的教学中进行的。每教一篇文章,就要指导学生学习这篇文章的字、词、句、篇,通过这些语言形式来理解其所表达的内容和思想,在语言文字的教学过程 中进行思想教育。这就说明语言文字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任务,思想品德教育也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二者都重要。还说明,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能孤立地进行,而要在语言文字教学中相机渗透,二者是有机结合的,相辅相成的。当然,我们反对不顾思想内容的纯语言文字的教学,也反对脱离课文,架空的分析思想内容。总之,语文课的思想品德教育要从教材实际出发,要根据课文中固有的思想内容在阅读教学中进行。

四、树立教学的整体观念。

语文教学是一个多因素的整体。就小学语文来说,是由识字、写字、听话和说话、阅读和作文诸因素构成的,诸因素之间又有各自的体系。通过科学的排列组合,纵横联系,构成语文学科的整体。有些教师在教学课文时忽视了课文的整体,一篇课文,只注意其中某些词句,或是只注意开头结尾,或者只偏重认识一些生字,或者只讲求思想教育……凡此种种,都是忽视了整体。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课文的整体观念。在接触任务一篇文章时,教师首先要了解这篇课文在本单元的地位、作用,重点读写训练项目是什么。

在教学过程 中,就要将其训练重点贯穿始终。对于学生来讲,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本课的内容大意,知道主要讲些什么,而后再一部分一部分地深入理解,最后再总起来阅读,体会得才会更深刻。另外深钻教材是树立整体观念的前提,钻研教材不仅要掌握每节课所教内容的训练重点,还要把握所教内容与前后知识的关系,从知识结构的整体出发,处理好今天与明天,上学年与本学年的知识内容上的关系,只要做到心中有数,就不会把课文分析得支离破碎,就会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有目的地进行序列训练。只要胸中有全局,分段把好关,层层打好基础,处处围绕主线训练,就能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

点评 。

司美彦老师原籍石家庄,1969年调来青海省大通县任教。从一名普通教师到担任校长,始终坚持语文教学。1989年4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特级教师。

的一课教学,系全省审评小学特级教师集中于西宁举行的一堂鉴定课,获得五名评委的一致好评。

课的自我简介和板书姓名,使生疏的师生关系,一下变成近于亲切的“同志式”关系;同时提出一个看似不必要的“欢迎与否”的问题,但可以起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热情、组织课堂教学的作用,而且引发起学习兴趣。

临时指定教习作例文,教者只有半天的准备时间,但其教学设计,符合二类课文的教学要求,首先“从读入手”,重视指导学生阅读,如在阅读前引导学生看课后思考题,以及针对段落内容提问题,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做到“带着问题,阅读课文”。这就有效地引发主动性,增强阅读效果。

教者没有范读课文,没有教学生字词,没有安排段落和探讨段意;而着重教给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读自解,始终贯穿了“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的一条红线,作为二类课文的教学,似应如此,重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全文的板书设计 ,明显地揭示了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文路,既显示了段落层次,点明内容,而且简介了写作手法和全文的中心意思,自然导出,直观形象,并有机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课堂教学中,教者能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始终注意组织教学,引起有意注意;善于运用启发式和鼓励式,始终以商量的口气,启示学生回答问题,始终以赞扬的语气,对每一名回答问题的学生作出恰如其分的肯定和指点,较好地启发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和作文的能力。

北京版三年级语文教案篇十四

1、能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初步懂得对人要有爱心,要相互尊重,善待他人。

2、默读课文,继续学习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能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初步懂得对人要有爱心,要相互尊重,善待他人。

理解老师让同学们都戴帽子的真正用意。

一、导入。

读全文,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上节课已经解决了一些问题,继续学习。一起走进这个感人的故事。

二、深入理解课文,解决问题。

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想汪霞为什么要戴着帽子去上学?

(1)得了恶性肿瘤(解释什么是恶性肿瘤)——不得不接受化疗(用化学药物治疗恶性肿瘤)。

(2)“不得不”换词理解——而必须接受化疗的结果就是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几乎掉光。

(3)曾经是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现在却因为病痛的折磨,几乎掉光了,小汪霞的内心怎样啊?(痛苦伤心等)。

那你应该怎么读啊?自己试一试,指名读。

2、同学们,我们想象一下,如果你就是汪霞,因为化疗,那一头曾经乌黑发亮的头发几乎掉光了,你将要每天顶着一颗光秃秃的脑袋去学校上课,这时你会怎么想?是什么心情啊?(很不安、害怕)。

你们能体会到汪霞的心情,能用自己的朗读把汪霞这种不安的心情读出来吗?指名读。

3、此时,你觉得汪霞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可怜,自尊心强,自卑)。

第三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汪霞的心情发生着怎样的变化呢?(开始接着最后)。

1)师生共同找出关键词句,简单说一说。

2)读到这,你有什么问题吗?

3)“为什么汪霞一开始迟迟不敢进去,到最后她大步走进教室”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

4)她为什么迟迟没敢进去?为什么戴着一顶帽子就迟迟没敢进去?

5)那么此时的汪霞会是什么心情呢?(害怕紧张\担心等)怕什么?

6)那你应该怎么读呢?自己试试读一读这一句话。指名读——评读。

2、正在此时,她发现了什?

(当他把目光投向教室的时候,发现每一个同学都戴着帽子)。

理解“意外”

1)意外什么意思?她为什么会感到意外?读这句体会她意外的心情。

2)大家想象一下:他们的帽子都有可能是什么颜色的呢?又有可能是什么样式的呢?(学生自由发言)。

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生自由发言:五颜六色、各色各样、形态各异、千姿百态、------)。

那么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同学们的帽子呢?(五花八门)。

3、同学们都戴着五花八门的帽子,跟他们那些帽子比起来,汪霞觉得怎么样?(自己的那顶帽子显得那样普通,几乎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4、如果你就是汪霞,此刻你就站在教室门口,看到眼前的景象,还是迟迟没敢进去吗?还会担心害怕吗?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心情呢?(和大家一样,不再觉得自卑、不安。)。

5、比较句子:她觉得自己和别人没有什么两样。

她一下子觉得自己和别人没有什么两样。

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多“一下子”好吗?好在哪儿?(心情变化很大,立刻变轻松)这句话应该怎么读?练习朗读最后一句。

7、自由读全段,再次体会汪霞的心情变化。

过渡:汪霞这么大的转变首先要归功于谁呢?我们来看看老师究竟说了些什么?

1、默读画出老师的话,想想对老师说的话有什么问题吗?(订正提问)。

预设:为什么要从下星期一开始?为什么所有的同学都要戴帽子?为什么帽子越新奇越漂亮越好?解决问题。

2、老师是怎样宣布这件事的?什么是和蔼而郑重?试着用和蔼而郑重的语气宣布一下这件事。(出示句子)。

1)在什么情况会郑重的说?联系生活实际(升旗开幕式考试)。

2)读到这,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老师为什么要严肃认真的说?(重视注意一定做到)。

3、讨论:老师为什么让所有的同学都戴着帽子?老师真正的用意是什么?

(打消汪霞害怕被同学嘲笑的顾虑,化解了她因为头发掉落后而产生的不安、自卑心理,让她能和大家融洽的相处)。

4、老师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同学们汪霞的病情呢?(保护她的自尊心)。

师:正是因为老师巧妙、周到的安排,汪霞才能和大家轻松的相处,可见老师的爱心、善解人意啊!我们不仅要学会尊重,善待他人,而且还要讲究方法使被关心的人乐于接受,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板书:尊重,善待)。

过渡:同学们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吗?你是从哪知道的?

第四自然段。

1、汪霞常常忘记了什么?真正忘了什么?

2、什么是似乎?同学们似乎忘记了什么?还似乎忘记了什么?

3、现在你觉得汪霞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三、师总结。

汪霞是不幸的,因为病魔不仅让她身受痛苦,而且使她失去了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但是汪霞又是非常幸运的,因为她拥有充满爱心的老师和同学们。这位可亲可敬的老师,不但保护了汪霞幼小的心灵,同时教会了同学们如何尊重他人。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更多的人和汪霞一样等着我们伸出友爱之手,去帮助他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创造一个充满爱的世界吧!

四、口语交际。

现在,你想对谁说什么?

北京版三年级语文教案篇十五

一、复习目标:

在完成本册书教学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巩固本学期的学习内容,查漏补缺。以字词为基础以段的阅读训练为重点,要求学生能够写出语句通顺,条理清晰,有真情实感的简短习作。

二、复习内容:

1.字词。2.句子、标点。3.课文重点内容。4.课内外阅读。5.习作。

三、复习具体安排:

7.指导阅读一定数量的课外习作。

8.做一定数量的综合性试卷,增加学生对考试的适应度。

四、练习类型。

(一)汉语拼音。

a看拼音写词语b把音节补充完整c选择正确的读音。

(二)字。

1、看拼音写词语2、同音字、多音字、形近字辨析组词。

(1)、生字表中同时出现的两个字。谦虚滋润勇敢猜测(辫、瓣)(镜、境)。

(2)、容易写错和混淆的字。耍懒假初(即、及)(状、壮)。

(3)、拼读时容易混淆的字。(视线、试验)。

(三)词语。

1、近、反义词。

2、积累四字成语、八字成语、成语故事。

3、补充动词练习。

4、按不同内容进行词语归类。

5、按不同形式进行词语归类。

词语考查主要是以语文园地中的知识点和把关测验中的题型为主。

(四)句子。

1、感知比喻句、拟人句的用法。其中重点了解比喻句。

2、表示景物或事物状态的句子。

3、认识引用人物对话的不同形式。不作为考查内容。

4、体会同一个意思不同的说法。学生了解即可。

5、标点符号的复习重点是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阅读部分。

(一)课内阅读。

课内阅读的考查主要是选择比较经典或精彩的课文段落,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检测学生对字词句段的掌握情况。

古诗。

题型主要有:

默写诗句。

解释重点字词的意思。

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课外阅读。

2、体会段落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或说明的道理,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思想感情。

3、解释词语。

4、按要求标画或仿写词语或句子。

5、加标点。

6、写出文章的叙述顺序。

7、找出短文的中心句。

8、写出读了短文后的心情或感受。

9、选择正确的字音或字词。

10、写近反义词。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48534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