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编研工作论文范文(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5 16:26:22
档案编研工作论文范文(17篇)
时间:2023-12-05 16:26:22     小编:曼珠

建议书是一种用于提出改进和建议的文档,它能够为相关部门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在写总结时,我们应该注重突出自己的优点和亮点,同时也要坦诚面对不足和问题。下面是一些总结的实例,希望能对大家提供写作思路。

档案编研工作论文篇一

长期以来档案鉴定一直是被管理者和研究人员回避的话题,城建档案鉴定工作基本处于停滞或半停滞状态。我国城建档案馆大多建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成立时间较短,馆藏档案保存期满的问题近几年逐渐显露。档案鉴定工作是一项很具体的工作,由于城建档案专业性特点,城建档案馆无法参照综合档案馆在档案鉴定方面的做法,可借鉴的经验很少,各地城建档案馆对档案鉴定工作大多采取等待、观望的态度。

(一)档案鉴定工作在档案事业发展中的地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档案鉴定工作是一项高风险的、高难度的工作,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很难下大的决心,把档案鉴定工作作为一个大的工程,作为影响档案工作发展的重要问题或“瓶颈“问题,统筹规划,全面动手,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予以有效地解决。因此,在衡量档案馆发展标准中,我们很少看到把档案鉴定工作作为衡量档案事业或档案馆发展的一项指标。

(二)档案鉴定的技术标准滞后关于档案鉴定的研究更多停留在理论层面,是对档案鉴定宏观的认识。而档案鉴定工作是一项非常具体的工作,需要更加贴切的技术标准的指导。档案鉴定理论研究和实践之间还存在很大差距。1988年建设部颁布的《城乡建设档案保管期限暂行规定》是鉴定城建档案价值和确定城建档案保管期限的依据和标准。《城乡建设档案保管期限暂行规定》已经与城市建设的发展不相适应,比如,《城乡建设档案保管期限暂行规定》第61条规定“高层住宅楼档案保管期限为永久”,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高层住宅还比较罕见,而今高层住宅在各地已经变得非常普遍,不再具备永久保存的价值。

(三)城建档案专业性强、来源多样,价值鉴定难度大城建档案涉及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各个领域,档案内容丰富,种类繁多,专业复杂,档案来源多样,在对档案价值的判定和预测方面,档案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仅仅依靠城建档案馆自身的力量很难完成。而且城建档案来源多样,档案移交单位包括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城市建设各专业管理部门等等。城建档案鉴定工作离不开档案移交单位的支持和配合,而档案鉴定工作对于档案移交单位的意义并不大,因此其积极性不高。此外,长期以来我国档案工作者在档案管理中存档护档意识强,销档意识弱,缺乏档案管理的成本意识。档案鉴定工作是一项高风险的、高难度的工作,档案工作者的避险情绪比较严重,往往抱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来消极对待档案鉴定工作。另外,还有一些档案工作者认为,档案鉴定工作是一项耗时、耗力、高责任、高风险的工作,是一项高投入低产出的工作,短期效应不明显,有点得不偿失。

尽管城建档案鉴定工作面临着诸如此类的限制因素,工作开展的难度大,但是随着城建档案事业的发展,馆藏数量的不断增加,城建档案鉴定工作的研究终将成为我们绕不开的课题。档案鉴定工作不仅仅是档案业务的一个环节,而是事关档案事业全局的一项重要工作,关系到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把它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抓好。结合自己多年的城建档案管理经验,我认为切实推动城建档案鉴定工作的开展,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解放思想,充分认识城建档案鉴定工作的意义,加强城建档案鉴定工作的顶层设计城建档案鉴定工作不仅可以减轻馆藏的压力,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将有限的资源真正应用到值得保存的档案中,对促进城建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而且能够对城建档案信息起到过滤作用,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切实推动城建档案鉴定工作开展,必须加强城建档案鉴定工作的顶层设计,将档案鉴定工作纳入衡量档案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在档案领域加大档案鉴定工作的研究和宣传力度,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住建部要加大城建档案鉴定工作的指导力度,消除档案鉴定工作人员的思想顾虑。

第二、标准先行,修订《城乡建设档案保管期限暂行规定》已迫在眉睫如前所述,1988年建设部颁布的《城乡建设档案保管期限暂行规定》已经不能适应当今城市发展的需要,急需进行修订。个人认为,由于城建档案的专业性特点,《城乡建设档案保管期限暂行规定》的修订要充分听取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相关领域的意见。《城乡建设档案保管期限暂行规定》应该坚持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又要兼顾不同规模不同发展水平的城市。

第三、先易后难,以点带面,逐步开展城建档案鉴定工作,不断丰富城建档案鉴定工作经验,逐步建立和完善城建档案鉴定制度和工作流程目前对城建档案鉴定工作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城建档案鉴定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工作,脱离了实践基础的理论研究终归只能是理论。所以,重要的是行动起来。先从馆藏档案中鉴定标准比较明确、保管期限标准比较简单的档案入手。比如,我馆馆藏档案中有一部分北京市建筑设计院移交的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工程设计档案。这部分档案年代久远,很多建筑物已经不复存在,而且档案来源单一,档案鉴定工作难度系数相对较低,可以以这部分档案为突破口开展档案鉴定工作。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从而逐步建立和完善城建档案鉴定制度和工作流程。

第四、建立联动机制,加强基础工作,实现城建档案鉴定工作动态化管理城建档案鉴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开展城建档案鉴定工作需要大量的信息支撑,比如档案形成单位、档案移交单位、建筑物本身是否存在、建筑物是否为重点工程、建筑设计是否曾在国际国内获奖等相关信息是城建档案价值鉴定的非常重要的信息。要获取这些信息,城建档案馆一方面需要加强与城市规划、建设、行业管理部门进行信息联动,掌握城建档案的相关信息,还要加强城建档案的精细化管理,加强与建设、施工、设计等单位的联系,全方位掌握建筑物的相关信息。总之,城建档案鉴定工作是摆在我们城建档案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崭新的课题,虽然我们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还很多,但研究的空间非常广阔,因此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行动起来,逐步开展城建档案鉴定工作,不断探索城建档案鉴定工作的规律,总结城建档案鉴定工作经验,逐步建立和完善城建档案鉴定制度和工作流程,不断丰富城建档案鉴定理论和实践。

档案编研工作论文篇二

计算机信息技术下的城建档案管理工作是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技术性的,需要高素质、综合型的管理人才。

因此,在城建档案管理中,对于从事城建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技能水平都有很高的要求,需要管理人员具备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责任心和使命感,还需要有档案专业知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二、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城建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在计算机信息技术运行下,计算机信息系统可以对城建档案的所有资源和数据信息进行综合统一,能够涉及城建档案资源管理的总的全部的范畴。

更为关键的是,使用先进的城建档案管理系统软件,可以实现生产系统和财务系统两者的有机联系,在系统集成作用下确保了资源数据的统一。

因此,从这一层面上讲,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充分地实现城建档案管理的系统化发展。

计算机信试析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城建档案管理中的实施要点文/吕艳萍息技术是社会发展的先进技术,主要的工作形式是按照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的特点进行的。

因此,它在城建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是在电子技术的支持下,把档案资源按照电子数据的形式进行合理分类保存。

3.扩大了城建档案的资源开发范围。

传统的城建档案管理资源的开发,主要范畴是在已有的图文资料和比较容易获得的小范围资源的基础上开展的,这主要是因为在资源的存储以及传输技术上存在不足。

在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条件下,可以构建出一套强大的城建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不论是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城建档案管理都会有较大的突破,而且还可以提高城建档案的服务质量以及其所发挥的效用。

三、城建档案管理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条件。

1.设备的配置方面。

实行计算机信息技术,就必须要有完善的相关设备的配置。

在整个系统中,最基础的配置设施就是软件、硬件系统,它是城建档案信息化管理不可缺失的基本构成要素。

软件方面主要包括数据管理、编制排版、检索查询、实体管理、安全保密以及系统的维护等功能,而且一定要能够涵盖城建档案管理的接收、整理、保管、利用、鉴定以及统计等部分;软件系统要有一定的实用性、通用性和可扩展性;在硬件方面主要有计算机和必要的网络周边设备、打印机、扫描仪、照相机等部分。

这样可以充分地满足网络化和数字化模式的城建档案管理服务的日常需要。

实现城建档案电子化,主要涉及到的内容有:目录数据库的建设、城建档案的数字化、城建档案的电子化管理、创建基本的数据资料库,检索优先的结构设计等,实现dbf文件格式和xml或其他格式文件间的数据转换,并且具备安全、合理、高效、灵活的特点。

第一,电子目录建设。

目录建设是整个城建档案管理的首要环节,实现电子目录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档案资源的效率和质量。

把现存的图表资料、音像资料制作为数字化模式。

第三,电子档案信息管理。

在城建档案电子信息管理中,管理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就是对电子文件的形成、收集、积累、鉴定以及归档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指导。

第四,创建基本的数据资料库。

档案的数据库创建方式有很多种,常见的有对现有电子档案进行收录,把声像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对已有的图表文字进行扫描等等。

档案编研工作论文篇三

学习目的和要求:

第一课时。

一、编研的由来。

1、编研一词最早出现在1950年。2、1980年编研一词开始出席出现在中共中央正式文件中。

3、编研的涵义:是档案人员富集档案中最有价值的部分,以具有倾向性专题成果的形式,提供给社会利用的工作。

二、性质。

1、档案分为管和用两大部分。管:收集、保管、整理等工作。

用:就是利用,就是使档案馆、档案室里保存的档案发挥作用,也就是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

第一、是一种主动服务型的利用工作。

第二、能提供系统化的经过科学整理的档案信息。第三、可以打破档案利用方面时间上、空间上的限制。

三、特点。

1、从工作过程而言,编研工作的实质在于富集档案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2、编研成果,作为编研工作人员劳动的结晶,不可避免地带有倾向性,既带有编研人员立场、观点、思想倾向的印记。

四、工作主体。

工作主体:主要是档案工作人员。

五、工作对象。

工作对象:主要是有待有开发利用的档案。

六、服务对象。

编研工作的定义规定了编研工作是一项为社会服务的工作。将各种服务对象区分为领导和各种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各类学者、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以及社会大众三种类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编研成果形式和工作内容教学过程:

一、编研成果形式。

档案文献汇编;专题材料;组织沿革、大事记等。

编研成果形式大致归纳为三种类型:抄纂形成果;遍述型成果;著作型成果。

二、抄纂。

抄纂,有时要求转达档案全文,有时可以节录或是摘录部分档案。抄纂不允许改动档案原文,编研人员只能通过拟写标题、注释、或是撰写序言、按语等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

抄纂型成果有大、中、小型的区别。

三、编述。

编述是一种把人们需要的档案信息提炼后,再按照一定的要求加以集中,用新的,不同于原先档案分类排列的体例重新组合的编研工作。

提炼可以是著录档案所包含的要素,可以四摘录档案内容的要点,可以是浓缩档案内容,可以用文字叙述,可以用图表反映。

编述型成果则是包括年表、专题目录、专题概要、会议基本情况简介等。

四、著作著作是指形成以档案为依托、蕴涵编研人员独特的创造性思维的编研成果的一种编研工作。

五、其他。

年鉴是一种混合型编研成果。

第三课时。

一、社会需要的工作。

2、编研工作会对社会进步产生积极影响。

1、事关利用工作的龙头地位。

2、事关档案部门的地位和影响。

3、事关改革开放的推进。

三、档案人员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

1、编研工作的开展对档案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努力多出编研精品。

第四课时。

一、尊重事实。

2、要尊重档案。

3、尊重历史、尊重科学。

档案作为原始记录,从总体上说,它的权威性可靠性无可代替,但是,不能就此得出结论,每一份档案材料都具有权威性、可靠性。要尊重档案,却不可以盲目崇拜档案。进行档案编研工作时,应该对档案进行鉴别,尽量使用真实可靠的档案;应该对档案内容作一些必要的解释。

4、要有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有利于社会发展。

1、服务于服从于社会需要。

2、注意成果的实用性。

3、增强法律和政策观念。

第四章选题与选材。

学习目的和要求: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选题教学过程:

一、选题的方向。

选题,是编研工作的开端,也是它的首要环节。

1、意义。

选择一个好课题,可以为编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2、选题具有时代特征。

3、要坚持正确的选题方向。

二、影响选题的因素。

3、选题要从编研人员状况出发。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选材教学过程:

一、意义和原则。

1、意义。

某一个编研课题是否成功,究竟提供了些什么样的材料是具有决定意义的。

2、原则。

1)选择有价值的材料2)占有充分的材料。

二、提高效率和质量。

1、复式选材。

为了提高选材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编研人员经常采用复式选材的方法,把整个选材工作分解为初选、复选两个阶段。

2、从材料最丰富、最集中处着手。

直接档案全宗是一种最为常见的材料最集中、最丰富的部分。

3、注意收集必要的补充材料。

5、不能忽视对活材料的查找。

6、科学的组织分工。

7、充分利用检索工具。

8、做好材料卡片。

9、有针对性地收集材料。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编研材料的鉴别教学过程:

一、鉴别的必要性。

1、鉴别的基本任务1)真实性鉴别。

一是确实作者本身形成的;二是应该是在材料所表明的时间里形成的。

2)准确性鉴别3)完整性鉴别4)有效性鉴别。

3、鉴别工作原则。

一定要坚持的“孤证不立”判定原据。

鉴别编研材料,应该在有足够可靠证据的基础上进行绅密分析,考虑到各种可能性,谨慎地作出经得起推敲的判断。

二、形式鉴别。

1、来源鉴别。

2、著录和征引情况鉴别。

3、载体鉴别。

4、笔迹鉴别。

5、字体鉴别。

6、书写惯例鉴别。

7、特殊用语鉴别。

8、称谓鉴别。

9、问题风格鉴别。

10、印章鉴别。

11、避违鉴别。

三、内容鉴别。

内容鉴别,主要是通过对编研材料内容的分析辨证,寻找编研材料记述的本身,以及其与客观事实之间的矛盾,以鉴别编研材料的真伪、记载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并对其完整性、有效性作出判定。

1、书证。

2、物证。

3、人证。

4、理证。

1)根据编研材料所述事实是否合乎常理或公理进行鉴别。2)根据编研材料内容与作品思想观点之间有无背缪之处判断材料真伪。

四、档案形成时间的鉴定。

1)根据编研材料中所提及的已知其发生日期的事件判定形成时间。2)根据编研材料涉及的人物的职务和任职时间来判定其形成时间。3)根据编研材料涉及的机构成立或撤消时间以及使用名称等有关情况来判断形成时间。

4)根据来往文件或相继发出的文件来判定编研材料的形成时间。5)根据不同的版本考查时间。6)根据有关编研材料相互征引和记述来判定材料形成时间。7)根据编研材料提及的口号主张来判定形成时间。8)根据会议记录判定编研材料形成时间。

9)根据编研材料的某些标记结合内容判定材料的形成时间。

第五章抄纂型成果的编纂。

教学目的和要求: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转录教学过程:

一、方式。

转录,是指将档案制作副本供编研人员进行整理之用的一项工作。

1、全录式。

2、节录式形式:删节;摘录。

3、混合式。

在实际工作中,编研人员基本上是采用以全录式为主、辅以节录式的混合式的抄纂方式。

二、要求。

转录档案,最基本的要求是注意保持历史文献的本来面貌,保证转录件和档案原文的高度一致。

1、辩识档案原文。

2、规范文字。

3、保留与调整档案原有书写格式。

4、以篇为单位单独转录。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点校教学过程:

一、范围和要求。

点校,包括文字的校正、分段、标点、校堪、注释等方面的工作,工作量大,要求很高;工作中必须遵守存真、慎改、标注、护档诸原则。

1、存真原则。

2、慎改原则。

第一、存真不等于任其自然。

第二、点校必须建立在认真研究、仔细校勘的基础上。第三、点校应该是“信以存信、疑以传疑”。

3、标注原则。

4、护档原则。

二、校正、校勘和恢复。

1、校正。

指档案原文中明显的讹、夺、衍、倒等文字错情。

2、校勘。

是依据同一编研材料的不同文本,指明它们之间文字的异同。

3、恢复。

三、分段和标点。

1、分段。

1)保持段落的单一性和完整性。2)分段要与文献结构保持一致。3)不能背离作者的原意。

2、标点。

1)准确理解原文。

2)准确理解标点符号的意义用法。

四、注释。

注释,是对档案中不容易被读者所了解的内容和文字的说明。

1、类别。

按其注义的位置分,有正文夹注、脚注、篇(段、书)后注等。按注释对象的性质区分,注释可分分成文字注释和内容注释两大类。

3、编写要求1)准确2)规范3)以述为主4)以读者需要为转移。

第三、四课时。

教学内容:拟制标题教学过程:

一、成分和标注。

标题是构成抄纂型成果最基本单位的一段、一篇或一组档案的题目,是这一基本单位内容的准确概括的揭示。

1、作者。

2、内容。

3、受文者。

4、文种。

5、时间。

6、地点。

二、单份文献标题。

1、标准型。

2、双层型。

三、组合标题。

1、单一作者形成的一组文件。

2、两个作者为同一问题而形成的一组文件。

3、三个或三个以上作者为同一问题而形成的一组文件。

4、特点。

四、基本要求。

1、完整。

2、准确。

3、简明。

4、适度。

5、统一。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编排教学过程:

一、编排体例及其类型。

1、不设类项的编排体例。

3、多层分类的编排体例。

二、分类编排的原则。

1、必须最大限度地体现档案文献间主要的基本的联系。

2、必须逻辑地、科学地分类编排。

遵守逻辑性原则,要注意时序问题、要注意因果关系、要讲究概念明确、要求直接关连着的同一级别只能按照同一个原则、要名实相符。

3、突出思想性。

三、目录的编制。

1、简要目录。

2、详细目录。

3、总分结合式目录。

编制目录,首先要求准确,再要求使用方便。

第六章编述型成果的编写(上)。

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指南型材料概述;文摘教学过程:

一、编写指南型材料的必要性。

指南型材料是以介绍档案内容为主要职责,帮助利用者熟悉馆藏档案基本情况的编研材料。它包括文摘、提要、专题目录、科技档案形成说明书、全宗介绍和档案馆指南等多种类型。

二、指南型材料的作用。

1、社会了解档案资源分布情况的基本依据。

2、档案馆(室)打开封闭之门的重要方式。

3、档案人员熟悉馆藏的捷径。

三、文摘的特点和类型。

1、特点:

文摘要求忠于原文,是被摘录对象中心内容的浓缩。

2、类型1)报道性文摘2)指示性文摘3)报道/指示性文摘。

四、基本构成和编写要求。

1、基本构成1)目的2)方法3)结果4)结论。

2、编写要求1)严格忠实于原文2)内容全面3)文字简练4)注意编写规范化。

五、编写方法。

首先通读文献全文,其次将抽出的要点进行综合编述,做必要的增删,最后将文摘与原文进行对照审阅。

六、编写档案文摘。

文摘较多地被运用于对科技文献的报道。档案文摘可以由编码、标题和正文3部分组成。

第二、三课时。

教学内容:

提要;专题目录;科技档案形成说明书教学过程:

一、提要内容与编写方法。

提要,原本是指从前书或全文中提出要点,简要介绍该书或该文主要内容的短文。

二、类型。

1、参考型提要。

3、出版提要。

三、专题目录的定义和用途。

专题目录是根据实际需要将有关某个专题的档案资料标题,按照一定次序排列起来以提供利用的一种档案指南性材料,是向社会提供档案信息的一种重要形式。

四、编制方法。

1、设计著录项。

2、组合著录项。

3、撰写编写说明。

五、科技档案形成说明书的内容和作用。

6)归档的科技文件材料情况。

2、作用。

六、编写要求和方法。

1、编写要求。

内容上做到准确、全面、简明。

2、编写方法。

七、编写时应注意的问题。

1、科技项目来源交代不清。

2、科研、生产过程交代不清。

3、产品(课题)的技术状况交代不清。

4、文件檑木交代不清。

5、归档材料鉴定意见交代不清。

第四、五课时。

教学内容:

全宗介绍;档案馆指南教学过程:

一、结构。

1、文档单位沿革。

2、全宗历史概况。

3、档案成分和内容介绍。

二、编写方法。

1、档案成分和内容是全宗介绍的核心和主体。

2、充分占有材料。

3、特殊全宗介绍的编写。

三、档案馆指南的定义和功能。

档案馆指南,又称档案馆介绍,是全面介绍和报道档案馆基本情况、馆藏档案和资料内容,指导利用者查阅利用档案资料的工具书。编写档案馆指南,可以全面了解档案馆的历史,全面熟悉馆藏,为进一步开展保管、整理和开发档案馆信息资源等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种类和体例。

1、标准型档案馆指南:

分提示、正文、补充3部分。

2、档案馆网指南。

3、简介型档案馆指南。

4、图片式档案馆指南。

5、声像式档案馆指南。

五、编写要求。

1、反映档案馆特点。

2、准确报道。

3、内容取舍得当、详略适当。

第七章编述型成果的编写(下)。

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撰述型材料概述;年表教学过程:

一、定义和特点。

定义:是编述型成果中的另一大类,是指由编研人员从特定的课题出发,采集档案信息,并加以融会贯通所形成的编述型编研成果。

一、作用。

三、结构。

四、表述。

1、使用语言文字。

防止几种倾向:

过于口语化;半文不白;小说笔法,堆砌大量的形容词。不能文不达意:用词贴切,语法规范,书写符合规范。

2、客观事实的表达1)地点2)时间3)数量4)名称5)引文。

五、年表的作用和分类。

年表是一种依照时间顺序简要说明一定对象活动的表册。年表:年谱和大事记两类。年谱又称人物传记年表。

大事记分为综合性和单项大事记两种。

六、年表的构成和编写要求。

年表一般必须包括时间和事实两个部分。

七、年表的编写步骤。

1、熟悉材料,拟订提纲。

2、收集材料,制作卡片。

3、核对事实,精选材料。

4、拟制草稿,修改草稿。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组织沿革;年鉴教学过程:

一、内容和种类。

组织沿革是系统地记载特定单位、地区、专业系统的机构、人员变化情况的撰述型档案编研成果。

二、体例和编写方法。

1、按系列分述。

2、按编年分述。

3、按阶段分述。

三、年鉴的作用和种类。

年鉴是诼年编撰出版的载录上一年有关重要信息的密集型资料性的工具书。作用:

1、能及时提供大容量、条理化的密集信息资料。

2、提供的信息准确、可靠、全面。

3、具有索引的功能。

四、体例和编研要求。

1、条目式。

2、篇目式。

3、栏目式。

4、资料汇总式。

五、编制方法。

2、专题年鉴。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基础数字汇集教学过程:

一、种类和内容。

基础数字汇集是指主要依靠数字反映一个地区、单位或某一领域基本情况的档案参考资料。

二、编写要求。

1、目的明确。

2、注意效率问题。

3、注意基础数字汇集的特点。

4、讲究可比性。

三、编写步骤。

1、明确选编范围。

2、设计体例和图表格式。

3、取材与编排、核意。

4、编写目录与说明。

第四、五课时。

教学内容:

专题概要;会议基本情况简介;摘报教学过程:

一、专题概要的定义和作用。

专题概要是以文章叙述的形式,简要而概括地介绍和说明某一类问题内容的一种文献参考资料。

二、编写方法。

专题概要由4部分组成:题名、概述、正文、附件。

三、会议基本情况简介的内容。

又称会议简介,就是利用有关会议的档案材料,将会议的全过程简明扼要地加以叙述、以反映某一次会议基本情况的一种参考资料。

四、编写方法。

1、文字叙述方式。

2、条目式。

3、表格式。

五、摘报的定义和特点。

摘报是及时问领导提供档案信息以作工作参考的一种撰述型编研成果。

摘报特点:短、平、快。

六、摘报的编写方法。

七、摘报的编写要求。

要有针对性,及时性,参考性。

第八章著作型成果的编辑。

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第一、二课时。

教学内容:

论文教学过程:

一、特点。

论文是对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中的一些问题进行科学的理论分析,揭示其本质、规律,表达作者看法的论说文章。

论文的特点:科学性、理论性、首创性、有效性。

二、思路和结构。

1、层次和段落2、3、开头和结尾过度。

三、论证方法。

1、归纳法。

2、例证法。

3、演绎法。

4、类比法。

5、反证法。

四、修改。

1、准确把握主题。

2、增补删削材料。

3、调整结构。

4、推敲文字。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展览;图册教学过程:

一、概述。

展览也是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一种方式。

1、特点。

2、类型。

3、作用。

二、展览内容的组织。

三、展览的布置。

四、图册的编制方法。

第九章辅文的编制。

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第一、二课时。

教学内容:

序言、编辑说明教学过程:

一、作用和内容。

序言是阐明某一编研成果的宗旨缘起,概括介绍成果的内容,简要评论其价值,发挥编研人员心得体会的文章。

序言又称前言、引言、并言、叙言,等等。序言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交代编研成果的目的、意义。

2、介绍背景。

3、介绍基本内容。

4、介绍档案作者。

5、评论档案价值。

6、说明编研人员对档案中某些观点的态度。

二、编写要求。

1、正面反映编研人员思想倾向。

2、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3、结合档案撰写。

三、编辑说明的作用和内容。

1、作用。

一是介绍编研成果的构成,二是介绍编研人员所做的工作。

2、内容。

1)介绍收录材料的状况2)、介绍编研人员所做的工作。

四、编辑说明的编写要求和写法。

一是内容必须准确,二是文字简明扼要。

五、编辑说明与序言的异同。

编辑说明是说明文,序言是论文不同点:

1、两者内容不同。

2、两者所起作用不同。

3、两者要求不同。

第三、四课时。

教学内容:

附录;索引教学过程:

一、附录的作用和种类。

1、作用。

一是供读者在阅读、使用编研成果时查阅某些资料而设的,为读者提供方便;二是可以使编研成果的内容显得更加充实、丰满。

2、种类。

表册行;文献资料型;图照型。

二、编制要求。

关联性;实用性;准确性。

三、索引及其检索特点。

特点:

针对性;灵活性;准确性。

四、索引的结构与种类。

索引主要由名目和注码两部分组成。

五、索引的编制方法。

1、确定索引种类。

2、标引。

3、摘录名目。

4、改编页码。

第十章审核和出版制作。

学习目的和要求:

对于上岗人员培训而言,学习本章的目的,主要在于掌握有关校对的问题。通过学习需要了解有关校对工作的基本知识。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校对的意义校对工作的两个阶段:

一是抄纂时的转录阶段和编述、著作时摘录材料的阶段;二是编辑成果编辑完竣、编研成果从稿纸上转移到样稿上的时期。

二、校对人员的职责。

第一、消灭校样哂纳感与原稿不符合的文字、标点符号、图表以及格式等错误。

第二、校对校样页码的顺序,检查有无缺页、重页、错页、颠倒问题。第三、尽力解决版面格式文字、图表等的统行及统版等问题。第四、注意检查是否规范的使用简化字。

第五、发现原稿疑难,须在校样上用铅笔提出意见。第六、原稿应妥善保管,不得涂改、损坏和散失。

三、程序和要求。

四、基本方法:对校、折校、读校。

五、正确使用校对符号。

档案编研工作论文篇四

(一)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资金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硬件设施方面的投入明显不足,而城建档案要实现高效率的信息化管理,先进的硬件设施是必备的保障,例如高配置的电脑、扫描仪、打印机以及复印机等等。此外,城建档案的外部网络、内部网络以及安全防护设施等各个方面的建设也需要相应的资金保障。

(二)城建档案部门的领导层对于城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没有意识到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迫切性以及重要性,导致其并没有将信息化工作提上日程,缺乏与日常城市建设工作的有机整合。

(三)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漫长的工程,建设工作的任务量巨大。通过人工将城建档案多年来所储存的海量的音像、照片以及纸质化档案转化成为电子文件是一个极为繁杂的工作,需要耗费极大的时间、人力、精力。

(四)城建档案部门缺乏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专业技术人才,既懂档案管理同时又具备专业的信息技术的综合型人才极为缺乏。

二、城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措施与建议。

(一)注重城建档案电子文件的收集。

在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推动下,城建档案电子文件正在持续增加。由于城建档案本身具有极强的专业性质,这就对城建档案电子文件的收集、归档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所以,必须要建立健全城建档案电子文件的收集、归档体系,进一步规范城建档案电子文件的收集、归档时间、范畴、方法以及标准等各个方面,从而有效提升城建档案电子文件的归档效率。在必要情况下,可以尝试把城建档案电子文件的收集、归档与员工的绩效进行挂钩。城建档案机构还应当适当增加相应的人力、物力,加快档案电子化归档的速度,为城建档案信息化管理奠定扎实的基础。除此之外,因为城建档案本身的特殊性质,针对信息资源数据库的建设应当选择gis软件,通过构建gis数据库,便于城建数据资料的检索、管理以及查询,同时能够便于数据资料的进一步加工与提取。信息资料数据库中存储的信息主体应当包含城建资料与城建档案的二次信息与详细内容,同时还应当与建设项目空间位置信息整合成为一个具有连续性的空间数据库,城市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应当作为背景数据库。详细的数据种类应当囊括地名、环保资料、城市园林绿化、地下综合管线、市政共用设备、城市勘测、城市建筑以及城市规划等信息资源。

从原建设部办公厅正式颁布《全国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划与实施纲要》以后,我国各个城市的城建档案部门都开始兴建门户网站,使得社会各界都能够从主页当中获取相应的城建信息资源,使得越来越多的城建档案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共享。然而,当前主页当中共享的城建档案资源仍然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持续加大城建档案信息网络化建设力度,并且要将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归纳到当地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整体框架当中,实现电子政务与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共同发展,逐渐达成城建档案管理与公文管理一体化、规范化、网络化的目标。必须要主动应用电子政务平台,主动向社会开展城建档案信息资料网上查询服务,全方位提升城建档案资料利用的质量与效率,从而有效满足社会各界对城建档案方面的需要。首先,要根据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实际情况与相应建设规划,切实推动城建档案信息化管理与政府电子政务建设共同发展。其次,进一步增加资金投入,切实加大城建档案信息化管理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打造优质的城建档案互联网平台。最后,不断建立健全城建档案信息资源网络,将社会各界的需求作为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导向,将城建档案信息资料进行深层次的加工与整合之后,及时在互联网中进行发布,使得更多的.档案信息资料能够得到社会共享,从而有效促进城建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有序发展。

(三)建立健全城建档案保密体系。

城建档案传统的纸质管理模式,能够方便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收集、登记、查询、保存以及转移,而城建档案在实施信息化管理以后,因为互联网本身所具有的高风险,保密工作就变得越来越重要。我们可以参考发达国家在城建档案保密工作的做法,比如美国的城建档案只是针对本人或者其所授权的人进行开放,并不会对所有的公众进行开放,在某些州中,未经城建档案主体授权而看其档案属于违法行为,并且对执法部门也不例外。这就需要城建档案部门建立健全相应的保密体系,通过制度进行有效地制约,保障城建档案信息查询系统与电子文件只有在获得授权的情况下才能够进行使用。

(四)重视城建档案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城建档案本身内容所具有的多元化特征,要求广大城建档案工作人员必须要掌握多元化的知识体系,不仅要具备档案管理的基础知识,同时还必须要掌握城市建设方面的知识内容,而城建档案在实施信息化管理以后,相关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还必须要充分掌握信息化知识。这就需要广大城建档案工作人员必须持续丰富并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1.城建档案部门应当进一步加强培训教育工作,通过开展多门类、多层次的知识体系培训教育,根据城建档案部门与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的实际情况,组织多形式、多渠道的培训教育方式,进一步完善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体系,力争打造一支综合素质过硬、专业结构合理、专业技术强的城建档案队伍。

2.城建档案部门应当积极组织相应的专题学术、业务交流会议,积极举办形式丰富的专业网络业务学习活动,通过邀请相关专家举办讲座的模式,积极向档案管理部门领导层与基层员工讲解城建档案管理的先进方法、发展趋势等,切实提升领导层与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与工作能力。

3.组织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的档案调研工作,主动向有关主管机构提出促进城建档案信息化发展的建议。

4.高度重视档案管理的继续教育,积极引入专业人才,通过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激励体系,切实加强档案有关的学历教育,进一步提升档案管理队伍的职称水平。

5.全面提升城建档案管理队伍的道德修养与综合素质,通过改革创新服务模式,切实提升服务水平。综上所述,城建档案管理工作必须要正视当前存在的不足,通过深层次的分析,高度重视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制定对应的优化方案,努力探索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模式,进一步提升城建档案的信息化程度,充分发挥城建档案的重要作用。

档案编研工作论文篇五

文化不仅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而且是城市发展的历史标记,而文化对于档案来讲不仅是其价值核心,也是档案存在的重要基础。档案通过反映每一位公民的生活,反映社会的文明程度,而这一切的本质即是文化,因此通过档案文化建设,有利于更好的传承文明,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的繁荣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还能够更好的加快推动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水平,为中华民族的富强、昌盛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档案文化可以说是围绕档案和档案工作而形成的信息资源总和,不仅承载着历史,反映着现实,而且还对未来具有较好的启迪作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档案文化的基本特征。

1.1客观实在性。

档案一词起源于清朝初期,最初的意思与档案学中对档案一词的定义并不相同。在档案学中,将档案定义为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历史记录。而文化活动作为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点不仅看出档案文化是客观存在的,是对客体实践活动的原始记录和原样保存,因此客观实在性成为档案文化的最基本特征。

1.2历史真实性。

档案文化并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进行的重要历史记录,其具有原始凭证价值和历史真实性。部分档案文化产品是在档案原始凭证基础上进行复制、仿制、选编等形成,虽然从表面上看其脱离了原始档案独立存在,但这些档案文化产品作为原始档案的衍生物和派生物,是对原始档案生命周期的延续,与原始档案一样具有较强的历史真实性。

1.3证据权威性。

档案是对人类实践活动的真实记录,作为第一手记录材料,其不仅具有较强的证明作用,而且还具有证据的价值。由于档案自身的原始性,从而有效的提高了证据的价值。无论是原始档案还是档案文化产品,由于其证据价值被社会公众广泛认可,因此档案证据权威性特性较为明显。

1.4文化记忆性。

首先,档案自身的记忆链条使人类记忆也具备了社会的属性。档案出现后,其通过对生物记忆的基本程序进行复制,并将其的扩展到个人和社会,从而使人类记忆具有较强的社会属性。其次,通过档案所形成的记忆来更好的对历史的连续性和间断性、社会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解释。档案自身具有的文化记忆性,有效的提高了人类社会的管理和控制能力,从而使其在社会知识更新过程中起到了有效的推动作用,而且对延续人类文明的传承也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2档案文化建设的途径。

2.1创新档案文化观念,为公众提供大量的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档案作为历史发展的重要记录,将历史痕迹真实的记载下来,无论是个人、社会组织,还是国家机构在从事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形式的、有价值及有意义的社会记忆和历史记录都能够通过档案反映出来,这充分的说明了档案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由于档案真实的记录了社会发展过程中文化、经济和政治等社会活动,这也决定了档案作为历史遗产及特殊文化信息的重要价值。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室作为档案保管的重要场所,可以说是文化的载体,其在档案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档案的各种文化属性也在不断丰富,特别是在当前社会文化建设的大环境下,档案的开发利用步伐也在不断加大,档案不仅更好的履行了保存社会记忆的核心责任,而且档案文化信息开发利用的力度也在不断增强。在这种新形势下,档案部门也为广大公众创造出了更丰富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这对档案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2充分理解档案文化的职能作用,积极研发多样化的档案文化产品。

档案文化的主要职能作用是传承、传世人类发展过程中的有价值的资料与信息,在悠长的人类发展过程中,将形成的档案资料完好、真实地保存下来,可作为国家及地区制定合理、正确的重大决策的有力依据,更是文化资源中的珍品。所以,我们应合理、科学地借助这类珍贵资源,借助图书出版、影视拍摄、图片展览等形式,加大档案文化建设力度,通过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与视听设备,为社会各界提供丰富的各类信息,切实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共建,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需求,为广大社会公众创造丰富的档案文化产品与服务。

2.3不断优化与丰富档案的类型。

当前,我国档案馆保存的档案种类较为单一,很难满足社会公众及市民多角度、全方位对档案信息的需求。当实践特点出发,紧紧围绕改善的档案馆藏结构、丰富档案馆藏内容的工作目标,始终能够坚持“体现特色、完善结构、丰富馆藏、整合资源”的基本原则,不断探究加强档案信息建设的有效方案,创新档案管理工作思路,借助多种方式,大量收集并整理内容广泛、形式丰富、种类多样的能反映社会历史及文化特色的各种档案信息,不断增加馆藏档案的厚度,实现丰富档案资源结构、体现地方特色的目标。

3结语。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档案作为真实的记录及重要的历史见证,能够为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各项决策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持。档案文化作为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在当前大力建设文化的新形势下,加快对档案文化建设的探索力度,因势利导,不断对档案工作进行创新,从而创造出更丰富的档案文化产品,为广大公众提供更优质的档案文化服务。

参考文献:

[1]王英玮,陆红.关于社会转型期我国档案文化建设与发展问题的思考[j].中国档案,.

[2]郑金月.文化自觉视野下的档案文化建设[j].档案学研究,2011.

[3]陈琳.关于档案文化建设的现实思考[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4).

档案编研工作论文篇六

农村计划生育档案管理人员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农村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强化档案管理工作,实现档案信息的共享,继而革新农村计划生育档案管理技术。农村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迎合了国家农村计划生育政策,将农村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组织起来,开展专门的培训工作,让他们对自身工作形成清醒与全面的认识。

1.2规范管理农村计划生育档案。

农村计划生育档案管理人员依照规范流程管理工作计划,构建相匹配的`管理系统,体现农村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的权威性,为保持良好的档案管理规范化水平,要求档案管理人员适时引入新设备与技术,实时维护设备系统,充分利用农村计划生育档案资源,在规范化管理之下,提高农村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的可靠性、真实度。此外,农村计划生育档案规范化管理方案要具备一定的合理性,最终获得良好的农村计划生育信息管理效果[1]。

1.3提升农村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的设备与人才水平。

专门培训农村计划生育管理人才,改进农村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方法,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能够解决存在的新问题。同时,提升硬件设备质量。此外,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推动了农村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有助于高效开展农村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同时构建专门的档案管理系统。例如,因为软件技术的更新,使得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具备了检索系统与信息存储工具。

2农村计划生育档案管理数字化问题分析。

2.1农村计划生育档案资源的虚拟化。

农村计划生育档案资源虚拟化,借助虚拟资源合理的构建,农村计划生育档案资源与一些公共信息平台,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很大程度上凸显了农村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的价值,有助于提高档案管理的智能化水平与信息化水平。在农村计划生育档案管理中,其智能检索技术可快速检索档案。将加密技术应用在农村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安全性中,简化了农村计划生育档案安全性,更为便捷,符合农村计划生育档案信息对保密的要求,同时优化信息档案管理系统的防护手段。另外,数据归档更加简洁,清晰直观地呈现用户信息,提升了档案服务质量。这促使农村计划生育档案管理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健全了农村计划生育管理体系,为未来农村计划生育档案管理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2农村计划生育档案的情报管理。

农村计划生育档案的情报管理,运用新的信息模式,构建相匹配的数据树,并使用二进制代码,在计算机中集中处置档案信息与数据。此外,有效使用先进的数码技术,确保了农村计划生育档案较高的可视性与安全性。借助计算机网络咨询与实时浏览等的应用,实时更新农村计划生育档案信息。借助互联网,将农村计划生育档案资源分享出去。由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在农村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的信息存储容量与文档管理效率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此外,档案管理人员在开展档案情报管理工作时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形成高尚的职业道德,确保档案的规范与真实,以提升档案实用性,最终确保档案分类、材料与资源准确无误。

3结语。

处在新的时代环境中,农村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要求我们不断创新理论,强化农村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创新数字化构建。档案管理在农村计划生育工作中起到尤为重要的作用,需要农村计划生育工作者科学有效地管理档案,精简档案材料,丰富档案内容,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质量,推进规范化与网络化建设,将农村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提升到一个较高的层面[2]。

作者:连永鹏单位:通化县大泉源乡政府。

参考文献:。

[1]李忠平.农村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创新及档案管理数字化问题探析[j].科技视界,(24):192.

档案编研工作论文篇七

档案管理工作是档案馆日常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档案中不仅包含档案馆人员管理制度,更包括人才管理、经济活动等重要内容,良好的档案管理工作有助于单位的发展和进步,由此可见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但由于人们传统意识上存在偏差,造成档案管理工作相对不规范,存在档案丢失、存放不规范等问题,影响了管理工作的实用性,制约着单位的发展与进步,因此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和相关领导应该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

档案承载着一个单位发展过程中的全部内容,是一个单位历史的记录与见证,专业人员在时代不断发展的同时借鉴档案内容,能够有效做好业务工作。为了使档案能够在关键时刻派上用场,使单位领导能够及时发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在单位的管理工作中就要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从而为单位发展提供更有利的证据。合理利用档案能够使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包括人才管理、成本管理、活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使单位能够在发现问题时,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档案管理工作也有了新的认识和更高的要求,为了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工作人员首先就应该意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明确掌握档案管理工作不仅是自身的本质工作,更是促进发展和进步的重要保证。

二、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策略。

在上文的分析中,明确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地位,为了使档案管理工作更适应发展状态,在新形势下实现规范化管理,下面提出三点档案管理工作策略。

(一)完善档案管理工作规章制度。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为了使其满足社会的要求,档案管理部门首先应该完善档案管理工作规章制度,保证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制定档案管理工作规章制度时,档案馆应该联系到自身档案管理现状和自身档案的重要内容,由于在发展过程中,档案内容相对繁多且复杂,涉及到的既有人员管理方面内容,也有经济活动内容,还有一些与其他单位的活动内容,增加了管理难度,因此,应该根据自身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制定档案管理工作规章制度,使其尽可能地满足社会形势。档案管理工作规章制度需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1.根据档案内容实现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分配;2.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3.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4.对档案管理工作者的奖惩制度;5.对档案管理相关设施的管理办法。

(二)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水平的提高,现阶段很多行业和工作都实现了信息化,为了保证档案管理工作能够适应时代发展,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就要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在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中,要积极引入一些档案管理软件,通过管理人员的使用,找出最适合单位使用的管理软件。在以往的档案管理工作中,通常是由人工进行记录工作,管理人员利用纸、笔等实现档案的记录工作,纸质记录不仅容易丢失,而且时间较长的记录会发生模糊看不清等问题,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不仅能够减少管理工作中人为处理档案的工作,使计算机发挥出更大的优势,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够更加清晰地做好档案管理记录工作,当单位需要哪年哪类档案时,可以通过查找信息管理软件快速地找到档案存储位置,这样档案管理工作者就能够将更多的时间花费在档案收集与处理工作上,保证档案管理的全面性。

(三)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管理能力。工作人员是档案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项组成部分,只有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能力,才能不断规范其工作方法,做好管理工作,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要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就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为管理工作者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档案馆可以通过邀请专业档案管理人员为本单位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到更加规范的管理技巧,同时不同单位之间还可以开展档案管理工作交流会,使工作人员能够在交流会中更好地沟通工作方法,找到解决自身在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办法,保证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二是档案馆要明确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机制和方法,同时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工作的监督,使档案管理人员能够在制度的约束下,规范自身的工作方法和流程,在新形势下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三、总结。

总而言之,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十分重要,随着社会发展状态的变化,人们对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观看法和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都发生了改变,在此基础上,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不仅能够提升管理者自身的管理水平,保证档案的真实性与完整性,更能够提高档案的利用率,当需要档案时,能够及时找出所需档案,为企事业单位人员管理、经济活动管理工作提供借鉴,为档案管理工作开创一个新局面,为社会进步与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连红宇.探究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策略[j].办公室业务.2015(07).

[2]顾雅丽.浅析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j].经营管理者.2015(07).

[3]黄喆.浅析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j].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14(07).

档案编研工作论文篇八

档案编研是档案部门根据馆(室)藏档案和社会需求,在研究档案内容的基础上,编写参考资料、汇编档案文件、参与编史修志、撰写论文专著。

目录。

一、具体做法。

1、技术力量上采取“内举外聘”

2、选题上既坚持有所创意,又注重实用。

3、选材上创新方法。

4、专题编研成果突出地方特色、行业特色。

二、运作方式。

三、发展意识。

四、内在意义。

一、具体做法。

1、技术力量上采取“内举外聘”

作为县(市)级档案馆,由于受人手紧张,专业人才欠缺、水平不高等因素的制约,我们采取了内举外聘的做法:“内举”即充分发挥馆内人员的专业特长,让其担任编研课题的负责人,参与编研的谋划工作;“外聘”即聘请有深厚文字功底和地方历史文化知识的已退休的老教师、老同志来担任编研的具体工作。

2、选题上既坚持有所创意,又注重实用档案编研工作是将馆内静态的档案资源转化为动态的、可供利用的信息资源的加工制作过程。档案编研的选题只有贴近党委政府的工作中心,贴近人民群众,才能有效地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服务,让档案编研成果满足社会各界及人民群众的需要,是档案编研工作的出发点和归缩。因此,在编研选题上要尽量避免过大、过深的做法,应坚持以编为主,研究为辅的方针,不囿于习惯性的模式,在选题的创新上作一些探索。如我馆坚持“注重实际,贴近现实,立足实用,讲求实效”的选题原则,确立了《xx民国档案概要》、《xx民国档案专题介绍》、《xx民国档案文献选编》、《历史记忆——xx民国档案图片集》等主题,在内容安排方面,专题性强,有深度,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体现了为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文化建设服务的基本理念。

3、选材上创新方法。

档案信息是历代人类通过生产和实践保存和积累下来的,以档案的某种形式供后人利用的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任何信息资源都有它的不完整性、不系统性和不准确性。因为档案在收集、整理、鉴定、归档时,无不受到当时当地的历史局限性,总有当时认识不到的、删除不准确的和未收集上来的现象,加上对未来变化和需要预测不足等原因,馆藏现有资源可能难以满足编研课题的需要。对此,我们不能仅靠馆藏档案资源进行编研工作,尚需馆外资料作补充。因此,我们在选材上提出了“档案不足资料补,馆内不足馆外补”的编研工作方针。编研过程中,我们采取“内部发掘与社会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根据专题的需要走访了一些了解当时情况和保存有历史资料的老同志,并进行了座谈。政协文史委、文化、图书、史志办等单位提供的历史文化资料作了补充运用,从而弥补了一些专题编研资料不足的缺陷,实践证明,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办法。

4、专题编研成果突出地方特色、行业特色。

在编研的选题中,专题编研要体现独特性、新颖性,专题不在大,重在能反映出一个地方独特的风土人情和人文特色。

二、运作方式。

开放和谐,是疏畅档案编研通途的基本保障。档案编研的路子要想越走越宽、越走越通畅,在运作理念上务求开放和谐,走开放式社会化的编研之路。开放搞编研,编研项目成为多家的合作成果,这不是谁动了我的奶酪,而是充分利用各方优势,共同把档案编研开发这个蛋糕做大,这是档案编研理念的又一拓展。

开放搞编研,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在形式上,不是编研部门独家,而是与馆内、馆外多家合作,优势互补,实现科学合理的课题组合;二是在内容上,不仅仅限于馆藏,在依托和立足馆藏档案的同时,适度吸纳社会文化资料作为补充,以求编出更完整系统的文化产品。

开放式编研务须注意这样两个问题:其一,务必抱有开放的心态,讲求协调运作,妥善处理各方关系。其二,务必充分尊重合作单位的意见和建议,编研开发档案的目的是服务,那么,我们在合作中就要努力服务到家到位。只有这样,档案编研的路才能越走越宽。

三、发展意识。

更新档案编研观念、适应现代社会对档案编研的需求,是档案编研实践发展的要求。从实践来看,一是开辟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的新途径,把对内部馆藏资源的编纂发展到对外部馆藏及现实的信息资源的挖掘。档案编研的信息资源更具有时效性,为档案编研贴近社会生活和现代社会对档案编研的需求提供了新思路的基础。二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声像档案在满足社会需求方面发挥了直观优势,“读图时代”的大众传媒的需要使档案编研的新的形式不断出现。如史志类、画册类、汇编类等档案编研手段较好地贴近了社会的需求。只有档案编研观念创新,它所产生的成果如档案汇编、专题综述、组织沿革、大事记、档案研究文章及专著、档案电视片等,才能够满足和服务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需要。做好档案编研工作,笔者认为需要树立“需要”和“精品”意识。

1、需要意识。在社会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档案信息来源于社会需要,又必须回归于社会需要。只有树立需要意识,档案编研才能把档案信息资源从封闭状态开发出来,实现其潜在价值与社会功用,成为全社会需要的公共财富。档案编研的“有作为”要靠服务于社会需求来创造,而档案编研的“有地位”要靠服务社会需求来提升。服务对象要从为领导决策和学术研究的需要服务的狭小范围走出来,向为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服务转变。档案编研不能停留在提供个别的档案凭证和依据层面上,而要以新时期的社会需求为目的,提供批量的信息服务。

2、精品意识。社会需求是一个质的概念。有特色才有形象,有精品才有影响。档案编研要彰显和提高社会地位和影响,其编研成果应该是满足社会需求的具有高水平的文化产品。在讲求编研成果内在知识含量和科技含量的同时还要注意地方特色的总结和挖掘,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多出精品、满足社会需求,是档案编研的重点。精品是社会需求对档案编研工作有效的检验和推动。提高质量必须树立精品意识,实施精品战略,以满足社会需求的高标准。满足社会需求,档案编研不仅要讲社会效益,而且要将社会效益同经济效益有机结合起来。档案编研要有精品计划,并对精品精心组织、精心设计、精心编制,争取更多的适应社会需求的精品推出。

四、内在意义。

1、编研工作是档案利用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档案部门系统、广泛地向社会提供利用服务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有了编研工作,才能通过主动提供档案的编研成果,直接服务于社会各项事业,有助于推动和促进地方人文历史、社会科学的研究。

2、编研工作是保护档案史料、方便利用的有效措施。档案大部分为孤本,在开展利用服务时,老是把原件提供利用,容易破损,影响档案的寿命。以编写档案史料的方式提供利用,可以避免档案原件的重复使用,减少磨损,从而延长档案的寿命。也能使这些资料长久保存,便于后人利用。

3、开展档案编研工作,可以扩大档案工作部门在社会上的影响力。通过编研工作,向社会提供编研成果,使广大利用者看到档案的价值,加深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了解,能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

4、档案的编研成果具有存史、资政、文化功能外,其教化功能更为明显。如我馆编研成果中的“红军活动”,“抗战时期的讲稿、诗文”,“鼠疫及预防措施”等重大历史事件的专题资料,都是对广大公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的生动教材。

5、档案编研工作有利于做好统战工作。档案中有许多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其中不乏个人的档案资料,这些档案的主人在当时往往是有一定影响的人物,现在他们的子孙遍布祖国各地。通过编研工作,把这些档案信息提供给他们的后代,使其更加了解祖辈的情况,从而与之交友,建立友谊,互通信息,献计献策,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档案编研工作论文篇九

文书档案课程在秘书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培养应用型文秘人才的关键环节。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档案管理系统开始实现了信息化。这意味着我们在文书档案课程的教学中,必须与新的时代形式紧密结合,将基于信息技术的档案管理系统积极运用到教学中,让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符合信息化时代的需要。

一、对教学目标和定位进行调整。

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能力,把他们培养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高专教学区别于本科教学的地方。高职院校开设的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课程是具有很强实用性的课程,它的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密切联系。基于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文书档案课程教学,首先要求我们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调整教学目标定位。这意味着对信息档案管理系统的熟练掌握,早已成为学生在日后就业中必备的技能。传统的教学目标定位多是基于原来的纸质档案管理的,与网络时代的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难免存在不匹配的地方,这是需要我们及时做出调整的。

在理论教学中要有意识地与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相结合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完善的理论知识能有效地指导实际工作。理论教学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在理论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地改革教材编排体系,有意识地与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相结合。整个教材编排都应当遵照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为中心来展开。这样能让学生真正地学以致用,使学生树立掌握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意识。教学时,我们要让学生意识到,如今的档案管理工作早已走过了纸质时代,电子档案管理是当今时代所普遍采用的。所以,一个不能掌握、不善于使用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人,即使受到了完整的`专业教育,也是难以适应档案管理岗位的。当学生加强了对这方面的认识,就会了解到今后的就业形势,自觉主动地学习电子档案管理系统。

2.多渠道搜集电子档案管理方面的资料和案例供学生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地采用网络搜索等手段,多渠道地搜集电子档案管理资料和案例供学生分析。在课堂上采取小组学习的手段,让学生针对这些资料和案例进行充分讨论,将讨论的结果进行记录,最后交给教师打分。此外,我们要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增进自主学习的意识,积极地搜集资料和案例。教师在计算学生的平时成绩时,要充分结合他们平时在资料、案例的讨论中的表现。

3.进行电子档案管理方面的实践教学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在电子档案管理方面的实践能力,我们要积极开展电子档案管理方面的实践教学。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加强对教学硬件设施的建设完善的硬件设施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先决条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职院校要加强对电子档案管理教学的硬件设施建设,确保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教学,有足够的场地开展教学。

(2)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首先,一些教师从大学一毕业就走上教学岗位,他们虽然理论知识完备,但是实践经验不足,在进行实践教学时难免有些着力不从心。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一方面可以组织教师利用节假日,深入企业进行考察,为他们补上实践这一课。另一方面可以从企业邀请一些培训师,为教师进行实践能力方面的培训。这样使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得到提高。其次,一些教师习惯于按照传统的纸质档案的思路来进行教学。对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认识不足,影响了他们的教学思路,导致他们不能满足最新形势的教学需求。对这部分教师,我们一方面要帮助他们提高对电子档案管理教学的认识,一方面要帮助他们完善电子档案管理方面的知识,便于他们顺利地开展教学。

(3)组织学生进行见习见习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见习,我们可以让学生充分熟悉真实的工作环境,熟悉工作岗位对人的要求,熟悉工作节奏。院系一定要充分地重视学生见习环节,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利用大二、大三的时间定期组织学生进入企业见习。在计算学分时,要将学生见习的情况计算在内。

三、结束语。

文书档案课程是秘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在信息化时代,档案管理早已实现了信息化。这给我们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教学中,我们要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两个方面入手,与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相结合。

参考文献:

[2]王瑛璐,庞明秀,郭宁.基于培养应用型文秘人才的文书与档案管理课程建设探讨[j].科教导刊,2014.

档案编研工作论文篇十

电力企业档案编研工作是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一项的重要业务。随着档案管理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赋予档案编研工作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更为丰富的内涵。编研工作必须走出过去单纯以档案史料编纂为主的狭窄空间,深化和拓展工作内容,变单一管理为主动服务,化技术操作为学术编研,彰显档案科研品位,提升档案管理服务水平,为企业的和谐发展、幸福发展发挥积极有效的指导作用。

一、xx供电分公司档案编研工作现状。

近年来,我们xx供电公司(2012年前为xx供电分公司)积极开展档案编研工作,努力为各级领导及各族群众提供了更直接有效的档案信息服务,在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中起到了一定作用。编研成果主要有六种:一是宣传和介绍分公司档案馆概况的工具书如《馆藏档案全宗介绍》、《档案室指南》等。二是文件汇编,如《xx供电分公司重要文件汇编》、《xx供电分公司党委重要文件汇编》、《xx供电分公司机构调整、人事任免文件汇编》、《xx“十一五”电网规划与建设文件汇编》;三是专题概要如《xx供电分公司职代会简介》、《xx供电分公司安全生产、经济活动、优质服务三项分析会简介》、;四是《xx供电分公司大事记》、《xx供电分公司年鉴》等。总体上讲,吕梁供电分公司档案编研工作仍停留在文件汇编、会议简介等基础性材料的编写上,尚属于“低层次编辑”,缺乏“深层次加工”,可以说是单脚跛行,有编无研。显然,编研工作没能跟上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脚步,也与企业日益发展的要求差距甚远。

二、编研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思想观念上滞后,造成编研工作单一性较大。思维“惯性”造成了编研工作长期围绕着惯有的题材打转,很少探究社会和企业管理需求,没有系统地去谋划编研题材,没有深刻地去挖掘档案信息,以致形成综合性的题材多,专项题材少;偏重文字记录形式,不重视多媒体介质归集;只讲编研数量完成累积,不在“研”字上深作文章,终使编研工作沿袭陈规、落于俗套。

(二)人员素质偏低,造成编研工作针对性不够。编研作为一种复杂的智力型投入,本身带有较强的研究性质。这就要求档案编研人员不但要有扎实的档案业务知识功底,还必须具备相当的文字撰写能力,同时要具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才能及时捕捉企业重大决策部署信息,把握企业发展的方向有针对性地开展编研工作。而我分公司档案室隶属办公室,部门现有编制共9人,其中专职档案员只有2人。可见,人员匮乏是制约档案编研工作的“瓶颈”。

(三)编后工作相对乏力,造成编研成果实用性较差。编研资料完成后,不注重宣传应用,也很少调查利用效果,更谈不上收集反馈意见,以致编研材料“待字闺中”,坐等上门求助,使档案编研工作很难得到领导的重视、企业的认可,进而使得这项工作步入越做越难、越走越疲的“怪圈”。

(一)注重研究,编、研结合。编研工作的主要内容与任务就是:一要对档。

案原始信息进行一次文献编研,二要对各种原始文献信息要素进行浓缩提炼,三要对有关文献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因此,必须改变以往只编无研或重编轻研的倾向,加强对档案内容与选题等的研究,使编与研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二)注重需求,突出服务。针对需求侧开展档案信息咨询服务,使编研工作直接与各部门接触,通过具体的交流来确定课题及编研方向,以更好地为企业生产、经营等各项管理决策进行档案编研信息的专题服务,大大增强编研成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三)注重创新,改进做法。随着档案馆馆藏的不断丰富,使编研工作的创作空间愈加广阔。档案编研工作必须突破仅仅对文字档案进行编辑研究的局限,向文字材料编辑结合照片图册出版全方位发展。如果编研成果在文字材料编辑基础上,辅之以照片为主,配上简洁明了、生动形象的文字说明,并通过文字感染力与视觉冲击力的有机融合、相互叠加,势必会给增加查阅者的心灵感受,而从中直接获取更多信息。

(四)注重科技,丰富载体。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当今时代,统一的、高度集成的协同办公系统在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得到广泛应用,为推进档案编研工作向数字化、信息化方向迈进提供了平台。要充分依托信息化网络的辐射功能、覆盖功能和信息量大、传输快等优势,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分散在各基层单位、各全宗、各案卷中的某一专题或内容的档案资料,进行收集、加工、编排、编辑组合和深层次研究,并通过网络进行快速、准确的传递,实现信息共享。这样,档案编研信息与网络传输有机结合,将会使档案编研信息的传播如虎添翼、质效显著提升。同时,纸质材料与磁性材料、感光材料等制成的出版物并存,全类型、立体式为载体的编研成果会更加丰富人们的视野。

(一)提高认识,确立编研工作在档案开发利用中的突出地位。克服“等”“靠”“要”思想,主动出击,变被动工作为主动服务。健全组织机构,实施部门联动,成立编研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专、兼职编研人员。明确责任目标,制定编研工作总体的目标和实施方案,开展阶段性检查督导。

(二)加强培训,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档案编研队伍。邀请专家“引进来”对编研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加强档案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的学习、吸收。组织人员“走出去”开展参观、学习、交流,拓宽视野,汲取先进技术、方法、成果,的学习以进一步优化知识结构,提高业务能力。建立编研激励机制,把那些热爱编研、具有一定知识水平和写作能力企业员工吸收到编研队伍中来。

(三)有的放矢,紧紧围绕公司任务确定编研课题。积极了解掌握企业发展动态,系统完整收集到有关重大活动的档案资料,根据目前国家电网公司推进公司和电网发展方式“两个转变”,构建人、财、物集约化管理体系,创新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组织架构的企业发展思路、方向、重大部署,有针对性地确定编研课题,统筹规划,贴近实际,有针对性地确定课题,并沿着课题方向,通过对馆藏信息的挖掘提炼,为企业贯彻落实各项工作部署和进行管理决策提供支撑、发挥导向作用、借鉴作用和指导作用。

广等全过程的跟踪控制,既便于检查督促、互通情况、互相学习,也能促进提高工作效率、缩短编研周期,并有效发挥编研成果的影响力、带动力。

档案编研工作论文篇十一

摘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主要趋势,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保证了医院发展与社会需求的有效统一。该文阐明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分析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结合医院发展的实际需求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措施,以促进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推进。

关键词:。

档案编研工作论文篇十二

城建档案工作是党和国家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新时期城建档案工作者要做到“有为才有位”,充分体现出自身的价值.笔者就如何做好新时期城建档案工作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以期找到促进城建档案事业和谐发展的新路子.

作者:李海霞作者单位:河南省漯河市史志档案局刊名:兰台世界pku英文刊名:lantaiworld年,卷(期):“”(21)分类号:g27关键词:

档案编研工作论文篇十三

综合档案馆编研工作现状调研措施2010-06-2918:59:31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综合档案馆编研工作现状调研措施综合档案馆编研工作现状调研措施(2)编研工作是档案馆工作中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其指导思想是立足馆藏,以现实需要为主,兼顾长远,主动服务于党和国家以及本地区的中心工作。通过编研工作,许多鲜为人知的档案史料公布于众,扩大了档案馆的社会影响;一些不系统、零散的档案更加系统化、条理化;编研工作也可有效地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丰富地区文化内涵,提高档案馆的各项工作水平。

一是各类基础数字统计和重要文件汇编。这类汇编是各级档案馆普遍编写的基础性编研材料。涉及范围极为广泛,包括正值、经济、工业、农业、交通、灾情、文化、教育、卫生、人口、耕地等基础数字和省、市、县(区)的重要文件汇编。这些基础性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各地的情况,对于总结经验,指导工作,业务查考等都具有现实;作用,同时,对于进行各种专题研究和编史修志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到社会各界好评。

进了**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到1998年地,全省各市县(区)已由41个档案馆被当地党委和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占综合档案馆总数的35%。

四是针对当前中心工作开展档案编研工作。党和国家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政策出台后,各级档案馆围绕农业和农村工作开展编研工作,编出《农业、农村系列文件汇编》、《减轻农民负担》等专题性编研材料。在经济方面,随着各地经济发展,许多地区进性招商引资,强化地区经济,一些档案馆为配合这一中心工作,编写了《招商引资文件汇编》、《招商引资指南》等。在房屋产权改革和机构改革方面,为使改观顺利实施,有的档案馆编写了《房产房改政策汇编》、《征用土地信息汇集》、《历次机构改革文件汇编》。

五是与有关部门配合或独立编写县志、组织史、年鉴等。

六是编写向社会宣传和介绍档案馆的。

各类工具书,如《档案馆指南》、《全宗介绍》等。

各级档案馆的编研工作,深入开展了档案信息资源,积极主动提供服务,在各地政治、经济工作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综合档案馆编研工作的特点几年来,综合档案馆编研工作不断深入发展,通过开展档案馆编研工作,扩大和提高了档案馆的社会知名度,归纳起来综合档案馆编研工作主要有如下特点:

本市解放50周年之机出版图书,举办展览,不仅争取到足额资金,而且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重视,扩大了档案馆的影响。

2.突出特色,立足实用。各级档案馆改变以往千篇一律的编写模式,在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前提下,注重突出地方特色,编写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编研材料。如《丹东蚕业发展》、《丹东特产板栗》、《丹东低热与温泉》、《东港对虾养殖简述》、《本溪制香业》、《山野菜名录》、《中草药汇集》,喀左县的民族政策文件汇编,海城市的综合体制改革十年等编研材料,都是围绕本地特点编写的编研材料。这些编研材料突出了本地产业特征和特殊政策,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可靠依据。

档案编研工作论文篇十四

高校档案工作者的档案素质及业务能力直接影响到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水平。高校档案工作者流动性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档案工作者总体素质及业务能力提升。为此,做好后期的职业教育和再培训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2.1途径。

多年来高校档案工作者职业培训的途径,主要有三个方面:(1)岗位培训。根据档案岗位需要及职责变化,组织高校在职档案工作者在上岗前开展的业务基础知识及技能培训,通常时间较短,内容更具针对性;(2)继续教育培训。为优化高校档案工作者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以及专业知识水平,高校组织档案工作者定期开展继续教育培训,这种教育培训周期性长,知识丰富;(3)短期培训。不同于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短期培训见效快、时间短,方式灵活,如以会代训、以交流研讨代训等。

2.2类型。

从高校档案工作者的职业培训内容来看,主要的类型有:(1)针对性培训。主要是针对高校档案管理中出现的新业务或新知识专门开展的一类培训,如新标准、制度及办法的`颁布或实施后所开展的系统培训;(2)适用性培训。主要针对高校档案管理在职人员不脱岗,为丰富其知识结构,掌握新技能开展的一类培训;(3)技能性培训。在高校档案理论学习培训基础上,结合高校档案业务特点和实际需要开展的技能培训,提升实际应用能力和水平;(4)适应性培训。使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能够紧紧围绕新时代档案特点和现实需要,加强培训和知识更新再学习,提升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应用及服务;(5)专业性培训。不同行业或领域,其档案管理专业各自有着明显的行业或专业特点,如机关、院校、团体及企事业单位等,通过高校档案的专业性培训提高档案工作者的专业技能。

2.3问题。

与在校进行档案专业全职学习或脱岗学习相比,高校档案工作者的培训和学习大多需要兼顾工与学,传统的培训途径或类型难以适应当前高校在职档案工作者的业务再培训和再提升:(1)工学矛盾。高校专职档案工作者少,业务工作量大,工作与学习之间难免存在冲突。(2)经费问题。传统的组织专题学习或教育培训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3)耗时较长。档案专业培训的目的在于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以解决实际问题。但传统高校档案专业知识培训及其知识点的培训消化吸收需要较长时间,集中培训信息量大,消耗时间长,且培训效果难以取得预期效果等等。

档案编研工作论文篇十五

一、围绕主旋律推精品,实现编研工作的教育功能创新。

革命纪念馆胡玉萍展室的核心内容,日前它已被列为山东省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基地,接待党员干部群众学习参观近20万人次。

年初,市档案局馆创办了专门的编研刊物——《档案信息摘报》,立足于馆藏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使编研工作有了一个新的合适的载体。截至目前,已编发信息摘报11期,一批有价值的重要档案浮出水面。如:清朝乾隆27年房契,距今已有249年历史,是迄今为止抚顺市档案馆保存的时代最早的文书档案;从民国抚顺县公署档案中发掘出“民国时期植树节的由来”、“民国时期的公务员制度”、“民国时期的《禁止未成年者吸烟饮酒规则》”等信息;1962年10月23日由共青团抚顺市委印发的《关于组织全市广大青少年参观雷锋烈士展览室,开展好阶级教育的重要通知》,是全国第一份地方组织号召学习雷锋的正式文件;市档案馆馆藏20号全宗第97号案卷中记载着建国后我市第一次大规模爱国卫生运动的情况;在市档案馆馆藏党史资料中,记载了抚顺地区最早的党组织——中共抚顺特支的建立过程。市委领导对我局馆编发的信息摘报非常重视,也非常认可。经与市委办公厅协调,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市委机关刊物《抚顺工作》开辟了“史海钩沉”专栏,专门刊发我局馆编撰的信息摘报内容,目前已编发4期。另外,第10期档案信息摘报《市档案馆发现1930年反映抚顺党史情况的重要档案》,市委常委、秘书长李刚做出重要批示:请党史办牵头,档案局和相关单位参加,组织开展研究论证。

三、探索照片档案声像化,实现编研成果形式创新。

工作,到开展照片数字化、录入档案管理软件的现代化管理,进而精选照片,辅之以照片详细说明和文革时期歌曲,制作成《抚顺市文革时期照片vcd》,创作出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点、一定观赏和研究价值的档案声像作品,完成了市档案局馆在照片档案开发方面的一次新突破。这次发掘的文革照片总计两千余张,内容涉及抚顺市革命委员会成立及庆祝活动、第四次党代会、重大外事活动、先进集体和典型人物、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战备时期民兵军事训练等方面。经过我馆系统整理,共形成文革照片档案34册1632张,并建立了文革照片档案数据库。在制作的照片vcd中,包括13类360张精选文革照片,其中包括毛主席、周总理逝世抚顺市追悼大会现场照片,抚顺革委会成立大会上陈锡联、毛远新、武峰光等省市领导照片,革命大批判中的红卫兵小将照片,“抚联、红工联”游行示威照片、柬埔寨元首西哈努克访抚等照片。

四、馆藏发掘、资料征集、建立档案、开发利用一条龙,实现档案编研工作思路创新。

档案编研工作论文篇十六

乡镇一级流动党员,作为农村基层党员的流动大军,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形成了一道无形的保护屏障。如何促进对乡镇一级流动党员进行帮扶是一个新课题,帮扶到位将直接促进流动党员工作积极性,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组织带来的温暖,对参与社会管理、加强社会进步、保持社会长治久安具有积极意义。下面就如何加强对乡镇一级流动党员帮扶角度出发,以“三紧抓”提出几点建议和意见:

一、紧抓联系,摸清出入流动党员底数,建立健全服务管理网络。

1、是开展“双找双建”活动,摸清底数掌握实情。为进一步摸清乡镇出入流动党员底数,乡镇党委应该在各级基层党组织,特别在村委会一级,集中开展以“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和党员找党员,建立党组织、建强党组织”为主要内容的“双找双建”活动。对一些“隐形”党员进行联系查找,对一些凝聚力弱的流动党组织进行整顿重建,在流动党员比较集中的地方加大流动党组织组建力度,按照“有人管事、有章理事、有处议事”的“三有”标准,设立流动党员管理站,逐步建立健全流动党员管理站—流动党支部—流动党员联络站等党组织管理服务体系;健全完善流动党员、务工人员管理台帐,实行返乡流动党员、外出务工党员出外打工登记,使这些流动党员出入有家。

2、是做到“三访三问”,结对联系流动党员。着重在返乡流动党员、外出务工党员中开展“三访三问”活动,即乡镇、村两级党组织联动,开展“百村千组万户”大调查,对返乡流动党员、外出务工党员做到“三访三问”,一访经济困难党员,问他们在外的生活、工作、收入情况,家庭存在的实际困难;二访在外创业有成党员,问他们对家乡发展的意见建议,是否有回乡创业的意愿;三访失去工作岗位党员,问他们对今后的打算,是否继续外出就业。在此基础上开展党员干部结对联系流动党员活动,乡镇、村党组织班子成员与流动党员结成对子,增加联系密度,及时了解流动党员了解流动党员的就业、生活,特别是思想状况,告知他们有困难找组织,真正使流动党员人行千里有线牵,离开乡镇不离党。通过积极走访流动党员,收集整理意见建议,促进管理服务到位。

3、是构建“三位一体”流动党员服务管理网络。在乡镇范围内,建立流动党员管理信息库、人力资源信息库,实现用工需求的动态及时传递,畅通供需信息,积极帮助流动党员求职者知道哪里能找到适合的岗位。建立乡镇流动党员服务中心和依靠劳动保障事务所这一平台,村委会一级设有专职劳动保障协理员。积极促进乡镇一级流动党员信息与市委组织部、市人力与社会保障局联网共享,使乡镇流动党员等人力资源信息实时共享,实现市、乡镇、村“三位一体”的创业就业信息服务网络。

二、紧抓引导,帮助流动党员树立信心,激发企业勇担社会责任,共克时艰。

1、是加强思想引导,帮助流动党员树立战胜困难信心。通过流动党组织集中学、党员个人自学、负责人上党课领学、召开座谈会讨论学等多种学习形式,重点向流动党员讲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党委、政府积极应对危机的重大举措;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的惠民政策,引导他们关注国家政策,正确认识经济发展变化形势,树立应对危机,战胜困难的信心。认真听取流动党员对家乡发展的意见、建议;与大家一起分析当前的形势,讨论应对措施,让他们看到发展的机遇和前途。乡镇党委要积极看望流动党员,为流动党员上党课,与流动党员促膝谈心,真心交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让他们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二是引导企业加强责任归属,不随意裁员减薪。企业党组织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号召党员企业主坚持以人为本,员工为先,开展“我与企业共命运,激发活力”活动,引导企业在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不随意裁员减薪。企业要在企业中,加强面向社会招收返乡流动党员和外出务工党员。采取“三个一批”的办法,即对年龄较轻、工作热情高的流动党员、员工留用一批,继续为企业出智出力;对公司紧缺人才、个人有浓厚钻研精神的党员、员工送到相关企业培训深造一批;对年龄较大、身体较弱的党员、员工实行发基本工资,包吃包住,轮休一批,有效地化解返乡流动党员、外出务工党员带来的就业和生产生活困难。

三、紧抓服务,优化发展环境,帮扶流动党员创业就业。帮助流动党员、务工人员解决实际困难,提供优质服务,尽快实现创业和再就业,强化措施,紧抓不放。

1、是开辟流动党员创业就业“绿色通道”。对一些有一定技术和资金基础,希望回乡创业的流动党员提供创业政策咨询、法律法规讲解等无障碍、一站式服务。

2、是为流动党员创业就业提供资金支持。设立返乡流动党员、外出务工党员创业专项扶持资金,对资金投入不足的,提供小额担保贷款。

3、是开展流动党员创业就业培训。为提高流动党员、务工人员就业竞争力,积极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借助“阳光工程”、“再就业培训”、“农民工培训”、“扶贫培训”等,以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组织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为提高培训转移就业率,镇劳动部门定期赴企业了解企业用工需求,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技术人才,按照企业用工要求,针对性培训返乡流动党员、外出务工党员。同时,积极举办各种类型的用工招聘会,帮助返乡流动党员和外出务工党员实现再就业。

三水瑶族乡组织办2011年8月1日。

档案编研工作论文篇十七

确认识编研工作,为地方各级领导和人民群众提供更快捷、更详实、更系统的第一手资料,为社会各项事业提供服务,是我们每个档案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编研工作不仅是提供利用档案的一种方式,而且是对档案内容的一种研究性工作,是历史研究、课题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保护档案原件,主动提供档案信息为社会服务的有效方式,而且能作为一种学术成果的展示来彰显和提高档案馆的文化科研品位,因此,在许多地方,编研工作做为一项重要任务从而纳入档案馆的年度考核目标。

一、编研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虽然多数档案馆都下大力气,动用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开展档案编研工作,但取得的成果都不甚理想。他们多数只是把原始档案材料按顺序进行了罗列、汇总、装订,根本没有什么研究性的成果体现,没有在“研”字上下功夫。编研工作是档案利用发展到一定阶段,单一的查阅工作已无力应付的情况下出现的新的利用方式。这种利用方式不是对原有利用形式的排除,而是对它的一种补充和发展。编研工作包括编写和研究两个部分。编写是指利用馆藏档案资料,经过研究编写的各种专题参考资料,是对档案文献资料的简单整理加工。研究是指进行档案学研究和方法性、学术性研究。“编”是“研”的前提和条件,而“研”是“编”的深化和再加工,二者互为依存,共成一体。光有“编”而没有“研”,不算好成果,而有“研”无“编”就像没有基础的空中楼阁。

目前,许多县级档案馆编研的成果中大多是大事记、组织沿革、全宗介绍、文件汇集以及各种资料汇编等等。一般性的成果多,有科研价值、学术价值的精品很少,大多只是作为馆内的参考资料,很少用于对外的查阅服务。多数单位为了迎接上级的检查或年终的考核,仓促地罗列数据资料,简单地出几本书就算作他们的编研成果、根本不考虑实用不实用,存在短期性的行为,纯粹为了应付,这种作法是与编研工作的学术性、严肃性背道而驰的。

二、影响编研工作正常开展的原因。

多数县级档案馆编研工作不能正常开展,尽管有方方面面的因素,但归根结底有这几个方面:

1、领导不重视。县级档案馆有许多工作要做,如:日常的查阅接待工作,机关、企事业单位及村级档案的建档工作,县里领导分配的阶段性的中心工作,下乡档案执法检查工作以及每年一度的集中立卷工作,还时不时地应付上级单位的各种检查活动。县级档案馆和市级、省级馆不一样,它直接面向基层、面向农村,各种事情纷繁复杂,馆里的领导只顾去解决处理日常的工作和问题,根本无暇顾及这可有可无的编研工作,认为编不编都无所谓,影响不了整体工作的开展,况且上级也没有对编研工作下什么硬性的指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于是就事不关已,高高挂起。

2、经费严重不足。大家都知道,档案馆是个清水衙门,是纯粹服务性的部门,没有权利,别人基本用不着求你办事。平时也没有什么灰色收入,全靠财政拨款。现在,许多的县市基本是吃饭财政,只要能顺顺利利地解决工资问题就算不错了,根本别想干别的事。每年拨给馆里的只有区区几万元经费,除去办公的费用,连一辆车都难以养活,更不要说再去搞什么编研工作了。但有些编研材料还不能不搞,于是馆里的领导就厚着脸皮向上争取,报告打了一次又一次,路跑了一趟又一趟,结果呢,腿都跑细了,嘴都磨破了,拨款的事如泥牛沉海,音信皆无。再细想想,也不能怪县领导,因为县里还有那么多人等着发工资,还有那么多迫在眉捷的事要去做,还有那么多下岗职工和贫困户需要去安抚。可以说,编研的事在县、市长眼里根本不值一提,是小事中的小事,他是根本不会批的。怎么办?自己想办法吧,于是就利用一切关系,这里求点,那里借点,再拉些企业搞点赞助,这样也只解决一部分的经费,于是乎,编研工作仓促上马,匆忙收场,压缩时间,压缩版面,压缩开支,从而使编研的质量大大降低,最后也只能作为馆里的辅助资料,对外根本拿不出手。况且,从事编研的人员,他们的编研工作是额外的工作,是正常工作之外的加班,由于经费的严重不足,就不能很好的落实编研人员的生活待遇,调动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所以这项工作往往是有始无终。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48794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