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起系统的知识结构,提升学习和工作效率。总结应当具备客观性和公正性,避免夸大和歪曲事实。以下是一些总结写作的佳作,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
园林病虫害防治的论文园林病虫害防治论文篇一
凤仙花的种子比较细小,将种子慢慢洒在培养土上,再在种子上方覆盖一层约0.2公分土壤,切记种子不要埋入太深,否则会使种子萌芽困难。种植好种子后,在土壤上喷洒适量的水,并使用塑料纸盖在花盆上,这样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花盆最好放置在通风的阴处,并每天打开塑料纸半小时透气。一般一个星期后种子就会发芽,在这期间,隔一天浇一次水,一定不要大勺大勺浇水,最好用较细的喷头均匀喷洒。
2.栽培后。
凤仙花的种子长苗后,为了防止杂草争夺水分,要定期松土除草,最好3个月左右除一次草。当幼苗高度达到30cm的时候,可把茎下部的老叶去掉,摘去顶尖,促其多分枝。为了让凤仙花的每一朵花都健康成长,要经常转动花盆,使凤仙花的各个角度都接受到阳光照射。在出芽期间,需要保持土壤湿润,出芽后就要保持土壤的干燥,浇水最后挑选早上,因为这时温度适宜、阳光温和。浇水时四周多浇一些,植株附近不要浇太多,否则容易将幼苗淹死。栽培凤仙花的后期很容易出现病虫灾害,可以用药剂消毒盆土,并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另外凤仙花结果后,可以进行种子的收集,但采集种子要注意凤仙花的果实轻轻一碰就会爆裂,一定要做好准备措施。
园林病虫害防治的论文园林病虫害防治论文篇二
病虫害的发生受自然环境和各种生态因素的影响,单一的药物化学防治不但不能从根本上防除病虫害,还会加剧生态环境污染,使病虫害爆发更加猛烈。因此,林业病虫害防治必须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原则,根据病虫害与树木、有益生物等因素之间的关系,选用抗(耐)病虫的品种,合理施肥,科学管护,保护天敌,“管、护、养”结合,建立健全检测预防机制。
2.1建立健全预测预报机制,构建监测网络进一步完善国家级、省级中心测报点建设,逐步形成监测网络,信息互享,做到早发现、早治除,防患于未来。林业病虫害种类繁多,一旦蔓延,难以有有效手段控制,往往需要以疫情中心点辐射,一定范围内砍除树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其实每一种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都有其一定的自然规律,可以通过长期观察监测,逐步掌握其发展变化情况,有效地将病虫害疫情扼杀在萌芽中。
2.2加强育苗消毒、植物检疫工作,源头把关苗圃育苗过程中,种子及土壤本身都可能潜存有一定的病原微生物和害虫,首先一定要对种子和育苗进行必要的消毒,适当轮作,抑制病原物和害虫的繁殖,才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出苗率。其次,初期培育也应重视除草、施肥、整枝修剪、及时清理虫害枝叶等工作,减少病虫害蔓延,增强树木抗虫性。最后,加强植物检疫工作,不仅仅是外来植物检疫,也要重视地区间的植物检疫,杜绝或减少危险性病虫害的传入蔓延。
2.3推广混交林种植,恢复生态平衡近年来,人工林的大面积种植推广有效地提高了森林覆盖率,但单一的人工林种难以完美模拟整个生态链,反而会给大面积病虫害提供爆发的基石。相较于单一人工林,混交林这种近天然林使林分中各种生物间相互制约、共同生长,一旦某种病虫害产生也不至于对森林造成毁灭性的打击,物种的多样性也确保森林生态环境趋于稳定。
2.4推广生物治理,森林可持续发展目前,常应用于病虫害防治的方法是使用化学药剂,病毒、昆虫逐步进化出抗药性,其功用大打折扣,加之又危害到其他有益生物,破坏土壤土质,难以可持续发挥功效,可谓治标不治本。只有加大成本,立足科研创新,推广及普及生物防治技术,才符合未来病虫害的防治趋势。
一般生物防治主要有以下几种:微生物防治,利用真菌、细菌、病毒和能分泌抗生物质的抗生菌防治,如应用白僵菌(真菌)防治马尾松毛虫,苏云金杆菌(细菌)各种变种制剂防治多种林业害虫,病毒粗提液防治蜀柏毒蛾、松毛虫、泡桐大袋蛾等;天敌防治,利用有害生物天敌,如寄生蜂、寄生蝇、鸟类等,利用天敌捕食等克制,合理控制有害生物过度繁殖;还有利用昆虫生长调节剂(如灭幼脲)、植物源农药(如苦豆碱)、转基因植物等防治方法。
3结语。
林业病虫害防治必须坚持预防治理一体的防治机制,以生物防治为主,辅以其他防治措施,充分营造生态抗逆补偿功能和自我调控功能,从根源上恢复生态平衡,推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园林病虫害防治的论文园林病虫害防治论文篇三
马蹄莲又名水芋、观音莲,属天南星科多年生宿根草木花卉。叶片翠绿,形状奇特,花梗大体与叶等长,花朵苞片洁白硕大,宛如马蹄,花期长达6个多月。
一、虫害。
二点叶螨:别名棉红蜘蛛,寄主有向日葵、马蹄莲、月季、桃、文竹、腊梅、孔雀草、木槿、玫瑰等。二点叶螨在叶背吸取叶片汁液,轻则叶片变红,如火烧,重则落叶。
防治方法:
(1)摘除有病叶片,并集中处理。
(2)喷40%三氯杀螨醇1000倍液,或20%好年冬倍液,或25%爱卡士1500倍液。
二、病害。
1、马蹄莲软腐病:植株接近地表处发生软腐脱离,向上引起叶片枯萎,向下引起肉质块茎产生黍上骨性软腐,根也腐烂,整株突然萎蔫而死亡。叶片边缘受害,变软湿腐。花梗受侵害,花变褐色,花梗软腐脱落,细菌性病害。
防治方法:
(1)采收时,剔除病球茎,用40%甲醛55液倍液处理1小时晾干后存放。
(2)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烧毁,并在病株周围用40%甲醛40倍液消毒土壤。
(3)块茎种植深度不超过5厘米,避免过度供水。
2、马蹄莲叶斑病:有3种真菌引起马蹄莲叶斑病,其中以叶点霉发生较为普遍,初期,叶上病斑小,近圆形,灰白色,逐渐扩展联合呈不规则大片烂斑,有时亦侵害花和花梗。
防治方法:
(1)及时清除病叶残基,避免过度供水。不要直接向植株浇灌。
(2)发病时喷25%敌力脱乳油1000—1500倍液,或80%大生500倍液,隔7—15天喷1次,连续2—3次。
3、马蹄莲病毒病:马蹄莲病毒表现有两种症状,花叶症状为病株叶片表现典型花叶,叶片缩小扭曲畸形,白斑或称环斑症状,是在叶脉附近出现褪绿环斑或条纹,叶扭曲,小花梗上呈现白点,花蕾上有浅色斑点花畸形,花叶病可由汁液,桃蚜传播。
防治方法:
(1)选用无病母株繁殖,生长期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烧毁。
(2)在马蹄莲整个生长期,用50%马拉松1000倍液或2.5%溴氰菊脂乳油3000倍液防治蚜虫,蓟马等传毒介体。
园林病虫害防治的论文园林病虫害防治论文篇四
云龙县位于云南省西部,地处滇西澜沧江纵谷区,属大陆性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6.1℃,年均降雨量为781.4mm,平均年日照2088.3h。适宜的气候条件与独特的地理位置使该县林业资源十分丰富。目前,该县林业用地面积为493.86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75%。其中,有林地面积为424.13万亩,森林覆盖率为64.9%。多年来伴随着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的稳步推进,林业建设工作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历史、自然及人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林业病虫害问题也日益突出,防治难度增加,严重制约了该县林业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本文简要探讨了林业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与防治对策,以期促进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林业资源属于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是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基本森防方针的重要举措。减小病虫害危害,能确保林业的健康发展,让林农增收致富,并能推动相关林产品产业的发展。林业资源在改善周边生态环境、保持水土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抓好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也是实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方式。
3林业病虫害的发生现状与原因分析。
3.1人造林结构单一。
近年来云龙县植树造林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效,造林面积明显增加,人工林比例较大,且多数为纯林。另外,还栽植了很多速生类林木,如水杉、香樟、杨树等。这种单一的林分结构,导致森林的整体防御功能低下。其中,还有很大部分林地为中幼林地,植被群落单一,抗性与稳定性较差,为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一遇到病虫害后则难以抵抗,治理难度也很大,因此,病虫害容易大面积扩散。
3.2检疫工作不到位,外源病虫害增加。
在引进外来树种时,检疫把关不严或根本不经过检疫。这样便无法及时检疫出外来树种上所携带的一些病虫害。由于这些外来病虫害在当地无任何天敌,极易造成大面积的蔓延,严重影响当地的林业发展。
长期以来,云龙县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重治轻防,防治意识弱,防治手段滞后。一是林地管理水平不高,任林木自然生长,缺乏有效的保护机制。二是林业人员知识结构老化,护林技术滞后,无法更好地满足现代林业发展的.需求。三是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难以引进先进的防治技术与防治设备,也难以留住高素质的林业人才。同时,病虫害监测机制还有待完善,监测水平偏低,监控范围不准。四是滥用化学药剂,增强病虫害抗性,并加重了对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
4对策与建议。
4.1加大宣传力度,转变民众观念。
作为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需要社会各界力量的共同参与。要根据云龙县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要求,通过多种贴近群众的宣传方式,向民众宣传国家的相关林业法规及最新林业政策,如《森林法》、《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植物检疫条例》等。同时,还应普及科学的林木养护知识,病虫害的常见防治手段,农药选择及使用方法等,帮助林农掌握科学、有效的林业病虫害防治方法,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
4.2积极筹资,增加防治资金投入。
资金匮乏是制约该县林业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笔者认为要抓好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首先要增加资金投入,完善相关硬件设施。县林业局要主动向上级林业主管部门联系,积极争取资金支持。然后,严格遵循“谁经营、谁防治”的森林基本责任制,并尝试开辟更多的筹资渠道,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到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同时,由县政府引导当地群众积极参与,投工投劳,共同抓好病虫害防控工作,以尽量减轻病虫害危害。
4.3建设混交林,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
要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栽植适合当地自然环境的抗病、抗虫能力强的健壮树种。同时,要改变单一林分结构的现状,将多个树种混栽,乔灌草合理搭配,以保持林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从而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防御能力。对于病虫害已比较严重的纯林可分步骤改造,最终将其转变为混交林。同时,要抓好封山育林工作,保护好天然林,杜绝一切破坏林地的行为。
4.4健全监测机制,提高林业病虫害预测预报水平。
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是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重要途径。首先,要以县林业局为中心,各基层林业站为基础,逐步构建起县、乡、村的三级网络体系,实现对本县范围内的所有林业资源的监测。然后,要将当地林业病虫害发生特点及发展规律作为监测目标,并安排专人,固定监测地点、明确监测对象,定时开展监测工作。及时收集林业病虫害的发生信息,并结合气候气象动态,科学分析进行区域性短期预警。同时,还应购进先进的仪器设备,引进高新技术,建立病虫害数据库,提高监测与预报水平,以满足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需要。
4.5加大检疫力度,杜绝外来病虫害。
除了向群众力宣传《植物检疫条例》等检疫法规外,还应健全林业防疫体系。一方面要加大执法力度,做好源头管控工作。另一方面要提高林木检疫人员的检疫观念与检疫水平,严格按流程检疫,对外购苗木及花卉均需进行产地检疫。禁止从林地病虫害疫区购买、调运相关林木及其产品,以杜绝一切外来病虫害。
4.6改进防治手段,提高森防科技含量。
应大力倡导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运用生物农药、天敌、微生物开展绿色防治工作,以保护当地林业生态系统。一是要积极发展生物防治技术,运用虫害天敌,如啄木鸟、灰喜鹊、瓢虫、捕食螨等,达到防控虫害的目的。二是利用微生物防治,如白僵菌可有效防治马尾松松毛虫、天牛。三是采用高效、低毒、环保的化学药剂,并指导林农采用正确的施药方法,提高防治效果。若条件允许,建议选择无毒、绿色的生物农药进行防治。四是加大科技攻关,研究新型的生物及物理防治技术,利用光、电、温度、器械等进行综合防治,提高科学防治水平。同时,要大力推行普及生物防治技术,积极向林农宣传推广,及时把最新的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以进一步提高病虫害防治水平。
5结语。
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云龙县要根据发展当地林业产业,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目标,采取上述多重措施加强对林业病虫害的防控,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御能力与稳定性,从而形成长效的病虫害防控机制,充分发挥出林业资源的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促进当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园林病虫害防治的论文园林病虫害防治论文篇五
园林在建设时候还要求具长年保护城市环境和观赏价值的功能。城市里面的小气候差异大、生态平衡易遭破坏,所以易于一些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植物、昆虫、天敌以及人是整个一个系统的,彼此凑是紧密相邻的。所以,对于病虫害的防治,我们要先了解彼此的发生与周围环境条件的关系,熟悉发生的规律。然后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多引进一些病虫害的天敌,创造有利于植物和天敌生长发展的环境,选择和培育抗病虫的树种,植物配置方面也要考虑到病虫害的问题。加强浇灌和护理,让树木能够快速茁壮成长起来。尽力做到预防为主,不喷或少喷对人有害的化学药剂。
(1)明确的登记系统。
要加强测报工作病虫测报,由于城市小气候复杂,各处病虫害发生和变化情况不一样,这个时候要主动进行合理的归纳,及时进行预报和登记。每一个园林区域都应设立测报员,定期进行检查,在生产季节让他们主要抓测报工作,能够在病虫害发生的初期就能进行处理。还要不断培训提高测报员的业务水平。在测报网站及时登记出最新的情况,让民众能过及时了解情况,动员全社会进行植物病虫防治,对于每年的病虫害发生发展情况以及防治措施等都要记录下来并且找出规律,并在病虫害发生之前进行适时防治。
(2)适当地使用农药。
作为生产者的植物,其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据了解,人们所使用的杀虫剂,仅有0.1%杀虫剂作用于目标害虫,其他的都浪费了,还污染了环境威胁了到野生动物和人类的健康。这个时候种一些相生植物是一种不错的选择,相声植物指的是这种植物对于其他的植物的有害生物能够进行控制和消除,这样方法环保而且还有效,这种植物就可以称为其他植物的相生植物。印谏素、川辣素、紫背金盘等植物的的抽取物对于虫子的卵和自身的生长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4)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真菌制剂、病毒、细菌、寄生捕食性昆虫及鸟类等的保护利用。生物防治具有很有优点,他不会像化学防治那样会污染环境,而且对于对人畜安全还会提供保证、不会出现抗性现象、保护天敌且维护生态平衡。护和利用鸟类等有益生物。有针对性地释放控制能力较强的天敌昆虫,从而进行去除危害严重、虫口密度高的害虫。保护和利用鸟类等有益生物。利用某些生物或生物代谢产物来控制害虫的种群数量也是一种方法,能够顺利达到控制或消灭害虫的目的。
结论。
园林绿化的最终目的是改善生态系统,其中园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主要是前面园林环境所取得的成就。所以有着重要的地位必须予以重视。在园林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一般人们为了省事和见效快都是用化学防治,这个必须要尽量少使用化学防治吗,走科学的可持续治理的道路。
参考文献:
[3]陆庆轩,纪凯.草坪建植与养护管理[m].沈阳:辽宁科技出版社,2000.。
园林病虫害防治的论文园林病虫害防治论文篇六
1.玉米施肥技术氮肥:幼苗期占2.1%,虽然需求量较小,但作用很大,此期严重缺氮,将不形成果穗而造成空秆,轻度缺氮发生老苗现象,产量显著下降.拔节至抽雄开花的穗期占51.2%,此期如氮肥不足,影响花粉发育不能正常授粉结实,百粒重下降.后期占46.7%,缺氮会造成严重减产.
作者:李强刘永超宋洪斌作者单位:李强,刘永超(镇赉县水稻生产办公室)。
宋洪斌(镇赉县土地局)。
刊名:吉林农业英文刊名:jilinnongye年,卷(期):2009“”(10)分类号:s4关键词:
园林病虫害防治的论文园林病虫害防治论文篇七
在九里香生长季节,要注意经常检查枝干、枝梢,发现有虫粪排出时,就要找到虫孔,然后用棉花蘸敌敌畏原液,将虫孔口堵塞住,使枝梢天牛被闷死在虫道内。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九里香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白粉病。
此病害主要危害它的叶子,而且其在幼苗时,就可沾染此病害。发病初期叶子表面会出现黄色的小斑点,逐渐扩大,且表面会出现白色的粉末状物质。严重时会让植物停止生长,或者是不开花不结果等,而且此病害还可以通过风雨进行传播。
防治方法:
除了用药物进行喷洒外,还要将受病的植株远离其它植物,以免受传染。
枝梢天牛。
此虫害主要危害的部位就是植物的枝梢,严重时,植物的枝条会轻易被折断,或是慢慢干枯至死。
防治方法:
此虫害主要在是植物的生长季节发生,但多发于秋季。可以用药物进行喷杀。
红蜘蛛。
此虫害主要危害植物的叶子,以吸取植物叶子的汁液来存活,若不及时除去,会让植物变得营养失调,导致植物的叶子泛黄掉落。
防治方法:
此虫害主要是在温度较高时,且土壤过于干旱时发生,所以日常养护时一定要及时浇水,在夏季温度较时高,可以移到荫凉处摆放。当发现此虫害时,要及时用药物进行喷杀,严重时可以把被虫害侵蚀过的地方剪除。
九里香的开花时间。
九里香其实有很多种名字,有时候也叫做七里香、黄金桂等名字。它一般生长在我们国家的南方地区,例如海南、云南、广东、福建这些省份。由此可以看出,九里香比较喜欢生长在气候比较湿热的地方,在南方最为常见。
九里香开花的时间比较特殊,通常会根据它种植的情况来定。一般用种子直接种植的九里香,生长时间比较长,大约三年左右的时间才会开花。要是用插枝的方法来进行种植的话,很快就会在种植那年开出美丽的花朵,当然这也取决于扦插枝条的生长年限。成年后的花木,会在每年的七到十月份开花,如果放在合适的地方,可能会使开花的时间更长。
九里香的花语。
九里香开的花朵是一种乳白色的花,花瓣自然地向下弯卷,带有清新的香气,它的种植给人们带来了美观的视觉体验。它的花语被人们指做是爱情的俘虏,表示愿意去付出自己的爱来呵护对方,同时在友情、亲情上也有这种寓意,它纯洁的外表,展现出人们对爱情的忠贞,不带有丝毫的杂质,体现出爱情的美好和神圣。
九里香施肥方法。
要想九里香长的好,首先就是要从土壤的选择开始,种植前要选择腐质物高的土壤,并在其中混合一定的有机肥,这样可以供其前期生长所需。
施肥时,可以在换盆时进行,一般我们都是两三年换一次,将准备好的骨粉、肥料饼等营养物放在花盆内的底部,这样能够促进植株良好的生长。
每年的五月份左右,这个时间是九里香生长比较旺盛的时候,施肥的次数一般为一星期一次,使用肥料的量也可以比以往稍微提高一些。肥料和水的比例搭配一般按照4:6来进行混合。另外,我们也可以在盆土的表面添加适量的肥料,一些我们用完的鸡蛋壳残留物、米水都可以用来浇灌。等到九里香的花开过后,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少量的施肥,这时使用含有氮和磷元素的肥料最好,这样可以提高其开花次数。
注意事项。
九里香的肥料使用可以减少浓度后再使用,如果不进行稀释处理,很容易影响九里香的生长,而且新装入花盆的植株,因为没有生长出新的根系,可以不用施加肥料。在盆土相对发干的时后施肥要配合着浇水一起进行,下雨的时候不需要施肥,在下雨之前的阶段可以少量使用肥料,弹药避免喷洒到叶片上。
园林病虫害防治的论文园林病虫害防治论文篇八
森林病虫害素有“不冒烟火灾”之称,可见其危害程度的严重性。
近半个世纪来,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化学防治以产生目标生物的抗药性、误杀天敌生物以及污染环境等问题备受批评。生物防治以能克服上述缺点而被寄予厚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不过仍有许多缺陷,如缺少人工释放的天敌生物种群持续存在的生态学动态证据,生物防治的研究者考虑更多的是食物链而不是食物网络的关系等等,在森林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方面,没有实质性的进展,也没有成功的事例表明在人工的或人工干预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建立了对森林病虫害控制持续有效的天敌生物种群。
由于生物防治的步履维艰,加上相关学科发展的推动,抗病抗虫选种、育种的研究形成了热点。特别是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进步,dna(基因)重组技术突破了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困难,为抗性育种开辟了新的途径。多年来的抗性育种研究结果,使各国对主要的威胁性森林病虫害基本都提出了可用于发展的抗病、抗虫树种。但基因工程育种也不是万能的,有一个新的问题可能会产生:寄主抗性的丧失速度或者说有害生物对寄主的适应速度似乎远远快于我们的育种速度。加之关于有害生物对这些抗性树种的适应性分化的研究十分贫乏,而缺少对这些抗性树种的抗性持续性的把握。这对于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又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面对病虫灾害造成的巨大损失,认清上述问题的严重性后,在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森林资源保护学者提出了“有害生物持续治理(sustainablepestmanagement)”、“森林保健(foresthealthprotection)”等思想。意义在于着重强调提高森林自身的调控能力和抵抗力。提出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integratedpest·man·agement,ipm)应逐渐向有害生物的生态治理(ecologicalpestman·agement,epm)发展,这是一个策略转移的根本方向。
对于现有的'、具有一定生态系统性的人工林,采取改造提高其自我调控病虫灾害的能力,运用对环境和其它有益物种的生存和发展影响较小的各种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生态和经济效益可接受(或允许)的低密度,并在时空上达到持续控制的效果。对于现有的、不具有生态系统性的人工林,采取以基因工程为主的技术措施,培育适应立地生态环境的抗性树种,逐渐取代现有弱抗性或抗性衰退、丧失的树种。对于将有的人工林,采取生态控制的策略,从造林开始就将病虫灾害的自我控制作为和高质高产同等重要的目标,以期得到自组织的人工林生态系统,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生态和经济效益町接受(或允许)的低密度,并在时空上达到持续控制的效果。对于将有的树木个体简单集合的人工林,采取以基因工程为主的技术措施,创造抗性树种,并根据其抗性衰退、丧失的速度,或有害生物对抗性树种适应性进化的速度和周期,持续地培育适应立地生态环境的抗性树种。
因此,森林及树木病虫灾害的生态控制技术和遗传(基因)控制技术是实现我国森林保护策略转移和扭转被动局面的关键技术。
传统观念中,森林保护是林木遗传育种学者培育出良种、造林学者进行造林之后才提到日程上的工作,林木育种学者并没有把持续抗性作为和产量、质量同等重要的目标进行育种,造林学者也没有把病虫灾害的自我调控作为和产量、质量同等重要的目标进行造林。可以说,现在进行保护的森林几乎没有任何抵抗病虫害的机制存在,一旦病虫灾害大发生、大流行,森防工作者使出浑身解数也难以使树木死里逃生。因此,在未来,森林保护学应是林木遗传育种学和造林学的指导学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病虫灾害的生态防御策略和基因防御策略贯彻到生产实践当中,从根本上防治病虫害。
生态控制的原理在于系统生态学。一个平稀的生态系统内,物种之间协同进化,不同种的有机体或亚系统协调共生、互惠互利,和谐高效利用系统的能量,系统中的所有生物都占领着一切可利用的生态位、摄取一切可利用的能量,从而形成最佳的物流与能流利用状态,使整个系统表现出高效和谐的持续发展。在这种协同进化过程中,物种常表现出抗逆性和变异性,这些抗逆性和变异性的基础来源于物种基因的调控表达和变异。因此,自然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组分形成的各级结构具有自我协调、自我组织、自我维持的稳生机制,这种机制构造了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从而起到对病虫灾害的可持续控制。
遗传控制得以实施的基础是以基因工程为主导的现代育种技术。从林木或其它动植物体内定位到抗病、抗虫基因,并将其克隆、转入到林木体内,表达出对特定或大多数病虫害的持续高抗性。目前,涉及遗传转化的树种已达9科19属近30种。一些重要的树种如杨树、欧洲落叶松等已获得了转基因植株。在报导的林木基因工程的目的基因中,抗性基因的种类最为丰富,包括了抗虫基因、抗病基因、抗盐基因、抗寒基因以及抗除草剂基因。
对林木病害的遗传控制应该考虑两个方面,这是由于具有两种不同的林木病害类型。对于病原主导性病害,寄主一般体现为寡(或单)基因控制的垂直抗性,相应的病原致病基因也是寡(或单)基因,这样便于克隆抗性基因以抑制致病基因的表达;对于寄主主导性病害,寄主则往往体现为多基因控制的水平抗性,病原的致病性也往往是多个基因的表达,因此不利于克隆特定的抗病基因以表达抗性。寄主主导性的病害是由不良环境因素(逆境)造成树木生长势下降而诱发产生的,因此,这类病害又称作生态性病害。例如杨树溃疡病、烂皮病,它们一般是在环境胁迫引致树皮膨胀度低于80%时才能够发生。因此,如何提高树木生长势,增加抵抗逆境胁迫能力是防治树木生态性病害的根本。在抵抗这类病害的基因工程中,应转入能够提高树势、强固细胞壁的抗渗透胁迫基因。
生态性病害的病原主要是一些具腐生性弱寄生性病原真菌,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中及潜伏侵染于树木体内。生态逆境是这类病害的主要诱因,当逆境生态因子导致树木生长势下降至某一个阈值时,病原一寄主复合体开始病理过程,使寄主细胞、组织发生病变,表现出枯梢、枝干溃疡或腐烂等症状,影响树木的生长,严重时造成树木的死亡。生态性病害由于病原菌具有潜伏侵染的特性、可长期潜伏在树木体内,因此具有隐蔽性;由于气候生态逆境是其主要诱引,因此具有突发性。
这类病害在北美、欧洲以及东北亚分布广泛,各国在经历了化学防治的失败后,目前的研究都集中在抗性育种和集约栽培上,试图通过提高抗逆性和抗病性以及提高树势来最终达到控制病害的目的。
生态性病害由于具有隐蔽性和突发性,因此,控制的根本途径是生态控制技术。对于客观上具有或可能出现一定演替过程、形成一定自组织性而具有一定程度自我调控病虫灾害的功能的人工林生态系统,其病虫灾害生态控制的研究趋势是:从乔、灌、草及农作物多植物种合理配置人手,提高系统内的生物多样性,改造现有林和营造混交林,为系统的演替过程构建初始可启动状态,使其伴随演替过程逐步最大程度地实现自组织性,从而形成一定程度的抗逆补偿功能和自我调控病虫灾害功能。同时辅助以环境允许的人为措施,将病虫灾害控制在允许水平。对于城市绿化树木和干旱及半干旱地域的造林树木,客观上很难或不可能形成一定自组织性的人工林生态系统,其生态性病害生态控制的研究趋势是:通过树木根系和根际土壤生态环境的改造,使其形成及促进根系的发育和发达、水分和养分的持续有效利用、病菌侵染预防和侵入后的抑制功能等,从而保健树木、提高树势、增强树木的抗逆性和抗病性,达到持续、有效控制病害的目的。
园林病虫害防治的论文园林病虫害防治论文篇九
摘要:园林建设一直是城市建设的重点,随着环境的不断污染,人们对于绿色可持续的园林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都希望生活在优美舒适的花园式的城镇。好的园林能为人们提供一个舒心的环境。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园林面积也越来越大,这个时候园林的病虫害就显得尤为重要。园林病虫害的治理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园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巩固和保护园林绿化成果的。本文就园林病虫害防治展开讨论。
在现代化城市中,园林绿化工作担当着绿化、净化市市容、改善生态与居住环境的重要责任。近年来,园林绿化日受重视,城市绿化面积不断增加,但是在园林绿化中,只重数量,却忽视质量,种完之后就不管了,园林在初期发生病虫害的时候没能及时制止,导致病虫害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1造成园林病虫害发生的一些因素。
病虫要想繁殖首先必须有所需要的寄主,要想成活下来还要看周围的环境以及有无天敌。对于一些专食性的虫害的防治,不种或少种害虫取食的植物饥渴控制。对于杂食性害虫防治也有办法,由于他们也有喜欢吃以及不太喜欢吃的植物,所以在园林建设的时候多重一些这种害虫不喜欢吃的植物就好了。温度较高,空气干燥等环境下蚜虫、红蜘蛛很容易出现,冬天的时候一些害虫会选择一些破旧建筑、较疏松的土壤、破石堆、环境卫生差等环境进行过冬或者产卵。所以假如这些方面得到了控制,那么害虫就会大大减少了。但是由于城市的土质差,肥水管理不便且破坏性较强,造成植物长势弱,本身的免疫力就差,环境的污染使得各种病虫害会很容易发生。所以说病虫害的防治概念,不只是用农药进行防治,在搞城市规划和绿化时,要尽量选择一些免疫力强的品种,适宜该城市种植的品种,这是一个长远的战略。
园林病虫害防治的论文园林病虫害防治论文篇十
摘要:气候异常、林分结构不合理、过度依赖化学农药等原因使我国林业病虫害日益加重,每年由病虫害造成的损失已经大大超过火灾造成的损失,使我国林业建设遭到了破坏性的打击。病虫害的防治具有周期性和不可控性,事后治理只能是治标不治本,因此,必须建立预防一体的防治机制,加大生物防治研究,以期恢复生态平衡,达到林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病虫害;防治措施;生物防治;可持续发展。
在生态日益破坏的今天,林业建设直接关系到生态环境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其重要性日益突出。林业病虫害是林业“三害”之一,其防治直接决定着林业建设的成败。1993年,我国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约655万hm2,到虫害面积上升到1176万hm2,损失金额上百亿。按全国植树造林面积计算,有害生物一年就能消耗当年的新造林面积,其危害远甚于火灾。
我国林业有害生物多达8000余种,造成严重危害的有近300种,并且有害生物仍在不断进化出抗药性,使病虫害的.爆发呈现不确定性、突发性的特点,防不胜防,更加加剧了林业病虫害防治的工作难度。探讨如何防治林业病虫害也显得尤为重要。
不同的生物致害需要不同的治理手段,常说的病虫害通常包含两个概念:病害和虫害。
1.1病虫害的类型首先是病害。通常指由于病原微生物(真菌、细菌、病毒、类病毒、线虫等)致害。80%以上由真菌引起,主要表现为在树木受害部位表面出现如粉状物、霉状物、瘤状物、毛状物、颗粒状物和白色絮状物等病症。其次是细菌病害,主要表现为坏死腐烂,萎蔫畸形。细菌性病害的病斑表面没有霉状物,但有菌脓(除根癌病菌)溢出,病斑表面光滑。
1.2病虫害的危害虫害是由昆虫取食或由其生活习性而对树木产生的危害,其叶片上有明显的缺损,枝干有坑道、孔洞或粉屑,即使是蚜虫、介壳虫、螨类等刺吸式的危害,也可见到蜜滴,找到虫体。
园林病虫害防治的论文园林病虫害防治论文篇十一
虫害症状:病害学名凤仙花根结线虫病,是南、北方普遍又严重的病害,主要为害根部。线虫侵入侧根或须根后,形成很多大小不—的瘿瘤,初为黄白色,后变褐色,剖开瘿瘤内生梨状小线虫,即雌虫。受害植株生长缓慢,茎细株矮,叶片由上而下渐变苍白色失绿,叶缘向背卷,皱缩枯萎,花苞黄枯或不开放。
防治方法:用药剂消毒盆土。在盆土中挖穴或环状沟,每盆施人滴滴混剂5~10ml原液,马上覆土压平,熏蒸半个月后再栽植花卉。也可用80%二氯异丙醚乳剂1000倍液,每盆施10~15ml,或80%二溴氯丙烷200~300倍液,每盆施400ml,方法同上。
天蛾虫。
虫害表现:主要以幼虫啃食叶片,造成叶片残缺不全,发生严重时,也食害花朵。
天蛾虫形态:成虫体褐绿色,长40毫米。头及胸部两侧具灰白色缘毛;腹背具2条银白色纵线,腹面土黄色。前翅灰褐绿色,顶角至后缘基部有一较宽的浅黄褐色斜带,斜带内外具数条黑白色条纹;后翅黑褐色,具灰黄横带1条,缘毛白色。
防治方法:幼虫为害期,可选用20%菊杀乳油倍液或90%敌百虫原药或50%杀螟松乳油1000~1500倍液进行防治。
成虫羽化期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园林病虫害防治的论文园林病虫害防治论文篇十二
摘要: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是森林保护的基础性工作,对促进森林健康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入手,重点介绍了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措施,为进一步加强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近些年来,国家实施了退耕还林、三北工程等一系列林业重点工程,大幅度增加了对林业建设的投入,社会各行各业投资造林的积极性也空前高涨,对肇东市林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森林资源持续增加,绿化覆盖面不断扩大,城乡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为生态肇东、和谐肇东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但是在发展林业生产过程中,也一定程度存在重造轻管和对森林病虫害重视不够、防控不力等问题,造成了森林病虫害发生种类和发生面积的相应增加,给全市林业建设造成了重大影响,对全市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有效保护造林绿化成果,促进肇东市林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
生态建设的主体是林业,林业也是国民经济建设重要的基础产业。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将直接导致林木生长和质量下降,甚至造成林木大面积死亡,特别是检疫性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将会对森林资源造成毁灭性危害,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有效防治林业病虫害,对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质量,巩固造林绿化成果,具有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所以在认识上要充分提高,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按照“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扎扎实实地做好此项工作。
2在具体防治措施上进行强化,提高防治效果。
2.1加强宣传报道。
按照国家林业局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要“强化舆论宣传”的要求,制定出台了《肇东市有害生物防治宣传报道方案》,对宣传报道的指导思想、任务、宣传重点、途径与形式、奖励措施、组织领导等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并要求全市各级森防站主要领导对此项工作要一抓到底。
2.2认真开展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
要按照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市、乡两级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及时掌握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趋势和动态。要充分发挥测报站点的作用,及时对本地主要森林病虫害特别是危险性和突发性重大森林病虫害搞好调查,在查清种类、分布和危害程度的基础上,及时发布预测预报信息。落实森林病虫害测报人员岗位职责,明确测报工作和主测对象,加强对测报人员技术培训管理,逐步提高测报水平,以便及时了解和掌握辖区内森林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发展趋势,为防治提供准确依据。同时,要进一步改善测报系统,完善测报方法,建立测报信息档案数据库,定期发布森林病虫害测报信息,努力提高测报工作的科学性、时效性和准确性。
2.3突出重点环节,科学除治。
各地要根据《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的有关规定,按照“谁经营,谁防治”的原则,落实主体责任,切实抓好森林病虫害的除治工作。对病虫害发生较为严重的地区,相关职能部门要及时下达限期除治通知书,依法督促责任单位和个人迅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根据肇东市地理环境气候特点、森林植物种类分布状况和森林病虫害发生的实际,抓好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要坚持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科学使用化学农药,大力推行生物制剂、仿生制剂等无公害防治技术,提高生物防治和无公害防治比例,保证人畜安全,保护有益生物,防止环境污染,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
2.4加强对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控工作。
各乡镇要积极采取有效办法加强防控,保护地方森林资源和林业生产安全。一是要切实加强对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引入渠道的监督和管理,严格检疫调入物品,严防将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引入我市。二是要及时收集、掌握国内外林业有害生物信息和发生动态,积极开展专项调查和普查,加强对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三是要制定本辖区《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应急实施方案》,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发现疑似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等异常情况,要根据《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处置办法》的规定及时报告和处理;一旦确认有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要立即启动应急实施方案,采取紧急控制措施,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扩散蔓延。
2.5加强检疫工作。
森林植物检疫是控制危险性病虫害传播蔓延的有效预防性措施,各地要严格执行《植物检疫条例》,规范检疫执法行为,加大检疫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逃避检疫、违规检疫等行为。一是要进一步加强森林植物调运检疫,严防危险性病虫的传播。二是建立和完善产地检疫合格证制度,特别是林木种苗的产地检疫要有新的突破,努力把检疫对象堵截在调运之前。三是开展调运进入我市的森林植物的复检工作。将结合种苗管理和木竹加工经营市场管理,采取集中检查和平时复查相结合的措施,重点加强调入我市的种苗和木制品的复检。四是严格执行“两证”(运输证、检疫证)查验制度,不定期地组织开展检疫执法联合大检查活动,林业、农业、铁路、交通、邮政、商检等部门要加强沟通和技术交流,密切协作,共同做好检疫工作,严厉打击违反检疫规定的不法行为。
各乡镇要结合肇东市实际情况,加强对森林病虫害基础理论和防治应用技术的研究,重点研究主要森林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以及生物制剂、仿生制剂和无公害防治应用技术。同时,要从规范引种管理、品种选育、林分抚育管理、营造混交林等方面加强研究,有计划、有步骤地对现有纯林、低效林进行全面改造,优化林种结构,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森林系统自我抵御有害生物侵害的能力。要建立和完善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体制,积极与有关科研院所开展联合攻关、技术交流与合作,大力引进、推广先进实用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和手段,不断提高防治水平。加强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技术指导,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防治示范等形式,帮助各林业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掌握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提高防治效果和水平。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事关林业生产安全,关系到林业事业的成败和生态建设大局。各乡镇要加强领导,高度重视。一是要进一步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组织机构建设,实施人才战略,把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到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上来,确保此工作顺利开展。二是要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资金投入,提高防治能力。要明确防治的责任制度,解决好森林病虫害防治问题。三是要实施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分解目标任务,逐级落实防治责任,提高防治效果,确保肇东市林业生产和生态安全。
参考文献。
[3]丁茂申.当前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林业,(12).
园林病虫害防治的论文园林病虫害防治论文篇十三
桃树对土壤的适应能力很强,一般土壤都能栽种,以中性偏酸的土壤生长较好。土壤ph低于4或高于8时则严重影响生长。对土壤质地的适应方面,以排水良好、通透性强、土壤较肥沃的砂壤土栽培较好,表现为结果早、品质好。如土壤过于肥沃、质地太黏重,则易生长过旺、结果较晚、早期产量低、品质较差,味淡、果小。
温度。
桃树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从平原到海拔除极冷极热的地区外,年平均温度在12~17℃的地区均能正常生长发育,桃的生长最适温度为18~23℃,果实成熟期的适温为25℃左右。桃树生长期温度过低或过高会影响桃树的正常生长,温度过低树体发育不正常,果实不易成熟,温度过高,枝干容易被灼伤,果实品质下降,南方品种群较耐高温。
水分。
桃原产于大陆性的高原地带,耐干旱,雨量过多,易使枝叶徒长,花芽分化质量差,数量少,果实着色不良,风味淡,品质下降,不耐贮藏。各品种群由于长期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形成了对水分的不同要求,南方品种群耐湿润气候,在南方表现良好,北方品种群在南方栽培易引起徒长,花芽少,结果差,品质低。因此在选用栽培品种时,应注意种群的类型,以避免在生产中带来麻烦。
光照。
光照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必不可少的,桃树特别喜光,光照不足,树梢延长,花芽分化少,质量差,宜落花落果,因此在选择大棚种植桃树的时候人工光照太弱要人工辅助光照,保证正常生长。
园林病虫害防治的论文园林病虫害防治论文篇十四
加强林业检查,应重视产地检验,详细统计本地存在的苗圃、木材加工厂,完善健全产地检验台账。加强检疫、报检、证书签发等程序工作,认真负责的做好产地检验,切断病虫害内部扩散的可能。对新建的林地,组织跟踪检查,建设部门中使用的木材,都要跟踪监管。发现有可疑疫情,应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堵塞病虫害侵入的可能。就目前木材流通情况,不同省份树种交流、国外树种引进等频繁进行,为大型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可能,同样对林业部门病虫害的检疫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后,应注意提升树种检疫水平,有效预控病虫害的传播和蔓延。发现有病虫害发生,立即隔离,避免疫情扩散。完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机制,预警监测网络应覆盖本地区内所有造林地,尤其集中造林地、重点保护地应常年监测,有效提升重点区域林业发展状况的测报水平,重点留意有害生物的调查,一旦发现疫情后应及时有效控制。同时,针对突发情况,预备早期的应急预案,以便特殊情况发生能从容不迫。
3.2科学合理造林,确保森林健康。
培养无检疫疫苗,在抵抗病虫害方面,非常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由此,培养专属疫苗,最好在专用基地培养,值得今后推广和使用。规划涉及林业规模时,务必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乡土品种。同时,逐渐增加混交林的种植比例,确保地方种植生物的多样性。逐步改造低产林,彻底清除不健康林的潜在威胁,为树木的健康生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总之,造林工作的开展,务必科学化、合理化,确保森林的健康。
3.3多树种栽培,营造混交林。
在林业工程重点建设中,要采用多形式的混交林,多树种栽培,尤其是对本土树种大力在栽种,对优良树种引进时要注意树种的搭配工作,不仅对林木生长有利,还可以防止病虫害,拥有不低于三成的混交林比例。在退耕还林时利用抗逆性比较强的'经济树种造林,做到草木、灌木及经济植物的立体开发,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有促进作用。
3.4采用新型技术防治病虫害,推广无公害技术。
对于改革后的林业的生产生活需要积极适应,成立专门的队伍建立防止工作,目标是创建一个市场化的运作模式,防治有害生物。对配套的、先进的、实用的科研成果采纳使用,尤其是技术方面实用性高的防治手段,尤其是成本低、效率高的技术手段。在生物防治的时候提倡使用植物性、仿生、微生物农药,推广无公害技术。防治病虫害的新技术,就目前而言,较为成熟的就是基于gps及gis的有害生物记录系统。嵌入式的gis系统基于gps移动设备可以在数字地图以及gps设备的导航之下对于林业中有害生物的发生和防治等进行快速的记录信息和反馈。
4结论。
保护森林资源,控制病虫害发生,是林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面对着日趋严重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做好林业病虫害防治,首先应认识到病虫害发生的诱因。而在人工造林工程中,早期预防工作的缺失;使用单一的树种或单一系号造林;树种引进病虫害问题考虑不周全;相关林业保护工程的政策、技术等等不够透明,不够深入等等,都影响到森林的卫生健康状况,导致病虫害的肆虐。此外,检疫工作不充分、检疫相关法律知识不健全等导致的林业检疫问题频出,很大程度上也助长了病虫害肆虐的程度。针对出现的问题,我们有必要提高认识,加强林业检查,提升检疫水平,有效预控病虫害的传播和蔓延。发现有病虫害发生,立即隔离,避免疫情扩散。完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机制,预警监测网络应覆盖本地区内所有造林地,重点留意有害生物的调查,一旦发现疫情后应及时有效控制。培养无检疫疫苗,逐渐增加混交林的种植比例,确保地方种植生物的多样性,逐步改造低产林,彻底清除不健康林的潜在威胁,为树木的健康生长营造良好的环境。今后我们的工作无论多么努力,本着科学造林,健康造林的原则,想必将确保林业发展的健康可持续和稳定安全发展。
参考文献:。
[3]周本庚.林业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治方法[j].吉林农业,2015,(11):92.
园林病虫害防治的论文园林病虫害防治论文篇十五
综合防治是通过有机地协调应用各种防治措施,相辅相成,把病虫压低到经济危害水平下,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将对农业生态系内外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限度。所以说病虫害防治是一个生态学问题。
笔者认为综合防治的新概念,它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1、错综复杂的动植物、农作物的耕种和周边环境构成一个生态体系。这里面任何一个组成部分的变支,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整体体系的稳定,在关键因素上甚至可一发而动全身,进而影响病虫害种群的'消长。
2、综合防治的目的是控制种群数量,使害虫密度保持在经济危害水平以下。所以不要求进行不必要的防治工作。通常不是使害虫绝灭,有时为使天敌能继续生活繁殖,在今后抑制虫害中发挥作用,在防治时还要有计划留下一部分害虫。
3、各种防治手段如化学防治、天敌利用、抗虫品种、农技措施或昆虫绝育,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限制,任何方法都不是万能的。采用多种防治手段,将其有机联系,互相协调补充,才能起到最好的防治效果。所以必须全面考虑,使其对于生态系内外的副作用减至最低。不但要注意它们对防治对象,作物和人畜的影响,还必须考虑到和其它害虫、天敌、益虫和其它生物的关系,同时还要注意环境保护问题。综合防治的配套技术是:根据综合防治的原则和当地生态的特点,以作物及新的防治技术进行组装和协调运用。其内容包括:
1、保护利用有益生物,结合农事操作为天敌提供栖息场所,注意合理用药,减少天敌杀伤,发挥自然天敌的控害作用。
2、以农业防治为主的预防系统,如有利控制的高产耕种、轮作制度,种植抗(耐)性强的优良品种及其合理的品种布局;培育无病虫的种苗,针对性的种子消毒、土壤处理。
3、科学使用农药,有节制地合理用药,多讲究防治策略;修改偏严的防治指标,贯彻达标用药;合理安排农药,采用对天敌影响少的选择性农药,提倡有效低剂量,抓好挑治、兼治,减少用药面积和用药次数。通过综合防治技术的组装,协调地发挥农业防治压基数,保护天敌促平衡的作用。最小限度地使用化学农药,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天敌作用,把病虫危害损失降低到经济允许水平以下,并使病虫发生量维持在低水平的生态平衡中。
总之,要加强对综合防治重要性的认识,将其上升到发展可持续农业的高度来认识,只有我们不懈地努力,不久的将来综合防治问题才能真正广泛地实施于农业植保工作当中。
园林病虫害防治的论文园林病虫害防治论文篇十六
1. 真菌的无性孢子有 游动孢子 、 孢囊孢子 、 分生孢子 、厚垣孢子 。
2. 真菌的有性孢子有 卵孢子 、 接合孢子 、 子囊孢子 和 担孢子 。
3. 子囊果可分为 闭囊壳 、 子囊壳 、 子囊腔 、 子囊盘 四类。
4. 典型的锈菌生活史可分为5个阶段,按顺序产生5种类型的孢子,即 性孢子、锈孢子、夏孢子、冬孢子和担孢子 。
5. 接触、侵入、潜育、发病 四个时期是病害一次发生的全过程,称为侵染程序。
6. 园林植物病害的流行需要 寄主植物 、 病原物 、 环境条件 三大条件。
7. 昆虫的头式可分为3种,即 下口式 、 前口式 、 后口式 。
8. 昆虫的体壁由 表皮层 、 皮细胞层 、 底膜 三部分组成。
9. 昆虫的消化系统是从口腔到肛门,纵贯体腔中央的管道,分为 前肠 、 中肠 和 后肠 三部分。
10. 昆虫的内分泌系统由 脑 、 胸腺 和 咽侧体 3大内分泌器官组成。
11. 按照蛹的形态特征,可分为3种类型 离蛹 、 被蛹 、 围蛹 。
12. 按照刺激物的性质,昆虫的趋性可分为3类 趋光性 、 趋化性 、 趋温性 。
13. 在昆虫纲中,第一大目为 鞘翅目 ,鳞翅目为第 2 大目。
14. 白蚁属 等翅目,蝗虫属 直翅 目,蝉属 同翅目,蜜蜂属 膜翅 目。
15. 外界环境对昆虫的影响主要包括4个方面 气候因素 、 生物因素 、 土壤因素 和 人为因素 。
16. 天敌昆虫包括 捕食性天敌昆虫 和 寄生性天敌昆虫 两大类。
17. 常见的农药剂型有 粉剂 、 可湿性粉剂 、 乳油 、 颗粒剂 、 烟剂 等。
18. 杀虫剂按作用类型分为 胃毒剂 、 触杀剂 、 内吸剂 、 熏蒸剂 等。
19. 植物叶部炭疽病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子实体呈轮纹状排列,在潮湿条件下病斑上有粉红色黏包子团出现。
20. 植物白粉病的症状最初常不明显。病症初为 白粉状,形状为 近圆形斑 。
21. 幼苗猝倒病的病原真菌有腐霉菌 、 立枯菌 、 镰刀菌 、 灰霉菌 等。
22. 地老虎类属 鳞翅 目 夜蛾 科,主要危害种类有 小地老虎 、 大地老虎 、 黄地老虎 。
23. 我国常见的2种蝼蛄为 华北蝼蛄 、 东方蝼蛄 。
24. 尺蛾幼虫有 2 对腹足,爬行时常 首尾相接 ,屈曲前进,犹如量地。
25. 美国白蛾又名 秋幕毛虫,属鳞翅目, 灯蛾科,是世界性 检疫 害虫。
26. 叶蜂类幼虫为多足型,除具有3对胸足外,通常有 6-8 对腹足。
27. 天牛主要以幼虫钻蛀植物茎干,在 韧皮 部和 木质 部蛀道危害,是园林植物重要的蛀茎干害虫。
28. 园林植物钻蛀性害虫主要有 天牛 类、 蠹虫 类、 木蠹蛾 类、 透翅蛾 类等。
29. 日本龟蜡蚧的 若虫 和 雌虫 在枝梢和叶背中脉处吮吸汁液危害,严重时枝叶干枯,并能诱发煤污病 。
30. 蚜虫的天敌种类很多,常见的有 七星瓢虫 、 食蚜蝇、 草蛉 、 蚜茧蜂 等。
31. 除有害昆虫外,危害园林植物的有害生物还有 软体动物 、 螨类 等。
32. 草坪常见的食叶夜蛾主要有 黏虫 、 斜纹夜蛾 等。
33. 植食性昆虫根据其食性范围的大小,可以分为 单食性 、 寡食性 和 多食性 三种。
34. 刺盘孢属又称 炭疽菌属 ,其无性子实体的类型为 分生孢子盘 。
35. 目前园林植物害虫防治中,以菌治虫方面应用较多的病原微生物是病原细菌.病原真菌和病原病毒3类。
36. 灰霉病是草本观赏植物上最常见的真菌病害,病症很明显,在潮湿条件下灰色霉层 显著,灰葡萄孢霉是该病最重要的病原菌。
1. 病症:病原物在寄主植物发病部位上产生的繁殖体和营养体等结构称为病症。
2. 病状:发病植物在外部形态上发生的病变特征称为病状。
3. 半知菌:真菌在个体发育中只发现其无性阶段,有性阶段尚未了解或根本不存在的这类真菌通称为半知菌。
4. 死养生物:病原物在侵入寄主组织之前先将细胞和组织杀死,然后侵入并从中获取营养物质,进行腐生生活。
5. 活养生物:在自然界它们只能从活组织中获得营养物质,并在活组织上完成其生活史,当组织死亡之后,它们即停止生长或随之死亡。
6. 初侵染:病原物经过越冬或越夏, 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传到新生长的植株体上,所引起的第一次侵染称为初侵染。
7. 再侵染:受到初次侵染的植株在同一生长季节内又产生大量的病原繁殖体, 经再次传播、侵染、发病, 称为再侵染。
8. 孤雌生殖:雌虫所产生的卵不经过受精而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
9. 全变态:昆虫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虫态。
10. 世代重叠:一年发生多代的昆虫,由于成虫发生期长和产卵期先后不一,同一时期内,在一个地区可同时出现同一种昆虫的不同虫态,造成上下世代间重叠的现象,称为世代重叠。
11. 植物检疫:指一个国家或地方政府颁布法令,设立专门机构,禁止或限制危险性病虫害、杂草人为地传入或传出,或者传入后为限制其继续扩展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12. 生物防治:利用生物及其代谢物质来控制病虫害的方法称为生物防治。
13. 病理程序:植物病害的发生有一定的病理变化过程。
14. 菌脓:在园林植物病部溢出含细菌的脓状黏液称为菌脓。
15. 性二型:昆虫雌雄两性在形态上明显差异的现象称为性二型或雌雄异性。
16. 趋化性:昆虫通过嗅觉器官对于化学物质的刺激而产生的反应行为称为趋化性。
1. 下列哪一项不是非侵染性病害?(d)
a. 土壤水分失调 b.温度不适宜 c. 营养失调 d. 虫咬
2.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植物病状中的坏死类型?(b)
a. 疮痂 b.腐烂 c. 溃疡 d. 叶枯
3. 下列哪一项是真菌从营养体到繁殖体的一种过渡形式?(b)
a. 菌索 b.子座 c.菌核 d. 假根
4. 真菌产生孢子的结构,无论是无性繁殖还是有性繁殖,结构形式简单或复杂,统称为(a)
a. 子实体 b.配子囊 c.担子果 d.子囊果
5. 若在植物被害部位上出现各种色泽的霉状物,该植物的病原应该是(c)
a. 细菌 b.病毒 c. 真菌 d. 线虫
6. 以下哪类病原可以通过种子和花粉传播?(a)
a. 病毒 b. 线虫 c. 细菌 d. 真菌
7. 锈菌属于(d)
a. 鞭毛菌 b. 半知菌 c. 子囊菌 d.担子菌
8. 以下哪类病原不会引起植物萎蔫性病害?(d)
a. 细菌 b. 真菌 c. 线虫 d. 支原体
9. 蓟马所特有的口器是(c)
a. 咀嚼式口器 b.刺吸式口器 c.锉吸式口器 d. 虹吸式口器
10. 以下哪类昆虫的翅为覆翅?(b)
a. 蚜虫 b.蝗虫 c. 苍蝇 d.蜜蜂
11. 在害虫预测预报上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昆虫激素是(a)
a. 蜕皮激素 b.性外激素 c. 报警外激素 d. 踪迹外激素
12. 以下哪种昆虫其消化道具有滤室这一特化结构?(a)
a. 蚜虫 b.蝗虫 c. 天牛 d. 菜粉蝶
13. 以下哪类昆虫其变态类型不属于过渐变态?(b)
a. 蓟马 b. 蝶 c.粉虱 d. 蚧
14. 以下哪项不符合天牛的生物学特性?(d)
a. 离蛹 b. 幼虫无足型 c. 全变态 d. 孤雌生殖
15. 以下哪类蛾的幼虫蛞蝓型?(c)
a. 螟蛾 b. 毒蛾 c. 刺蛾 d. 夜蛾
16. 以下哪类介壳虫其雌虫体大、肥胖、体节明显、能自由活动?(a)
a. 绵蚧 b. 粉蚧 c. 蜡蚧 d. 盾蚧
17. 对于植物的细菌性病害,可选用哪种杀菌剂进行防治?(c)
a. 多菌灵 b.粉锈宁 c.链霉素 d.甲基托布津
18. 下列哪种农药的使用方法常用于防治地下害虫?(b)
a. 喷雾 b. 拌种 c. 熏蒸 d. 注射法
19. 以下哪种农药具有触杀、胃毒及强烈的熏蒸作用?(b)
a. 敌杀死 b.敌敌畏 c. 氧乐果 d. 灭幼脲
20. 园林植物发病前,可喷施哪种杀菌剂进行保护?(d)
a.甲基托布津 b.多菌灵 c. 棉隆 d.波尔多液
21. 地下害虫是一类较难防治害虫,目前国内外均以(c)为主要手段。
a. 植物检疫 b.生物防治 c. 化学防治 d.物理防治
22. 以下哪种害虫的成虫具多型现象?(d)
a. 袋蛾 b. 舞毒蛾 c. 小地老虎 d. 家白蚁
23 以下哪种病害的病原是丝核菌?(b)
a. 仙人掌茎腐病 b.菊花立枯病 c.月季黑斑病 d. 水仙大褐斑病
24. 以下哪种锈病有转主寄生现象?(a)
a. 贴梗海棠锈病 b. 月季锈病 c. 菊花锈病 d.草坪草锈病
25. 以下哪种农药可用作土壤处理和种子消毒?(b)
a. 粉锈宁 b. 五氯硝基苯 c 磷化铝 d.链霉素
26. 以下哪类害虫的防治可采用“在植物根部附近挖过冬蛹,消灭虫源”的方法?(d)
a. 蝶类 b.叶蜂类 c.袋蛾类 d. 天蛾类
27. 以下哪种害虫的活动不会引起煤污病?(c)
a. 红蜡蚧 b. 温室粉虱 c.蛞蝓 d. 棉蚜
28. 以下哪种害虫可使受害叶片正面出现许多灰白色小点,甚至一片苍白?(a)
a. 柑橘全爪螨 b 短额负蝗 c. 星天牛 d. 美国白蛾
29. 以下哪种害虫在福建危害园林植物最严重?(b)
a. 美国白蛾 b.小地老虎 c.华北蝼蛄 d.榆紫叶甲
30. 兰花炭疽病可采用多种农药进行防治,其中哪种农药可起到预防作用?(a)
a. 代森锌 b. 克菌丹 c. 多菌灵 d.甲基托布津
31. 侵染性病害是由什么引起的? (c)
a非生物性病原b人为损伤c生物性病原d以上都不对
32.进口以下物品,不需要事先提出申请并办理检疫审批手续的是(c)
a动物b植物种子c绢花d植物种苗
33.引起花卉病害的原因称为(b)
a寄主b病原c真菌d细菌
34.以下哪种害虫属于完全变态类型?(c)
a蝗虫b蚜虫c蝇d叶蝉
35.苗期病害是播种或扦插繁殖幼苗时常见的病害,一般在出苗后哪一阶段内发生最严重?(c)
36.用90%晶体敌百虫防治害虫,用药75%加水90kg喷雾,则稀释倍数为(b)
a1000倍b1200倍c1500倍d1800倍
37.胃毒剂主要用于防治哪类口器的害虫?(c)
a刺吸式b虹吸式c咀嚼式d锉吸式
38.波尔多液属于(a)
a保护剂b治疗剂c有机杀菌剂d植物源杀菌剂
39.盆土消毒属于(d)
a植物检疫b生物防治c化学防治d园艺防治
40.关于月季白粉病不正确的叙述是(c)
a为世界性病害,我国各地均有发生b感病株叶片呈现白粉病斑
c高温多湿环境可以预防发病d感病严重时引起早落叶、花蕾畸形等
1. 简述非侵染性病害的主要特点。
(1)病株在田间的分布具有规律性,一般比较均匀,往往是大面积成片发生。
(2)症状具有特异性:1除了高温热灼和药害等个别病原能引起局部病变外,病株常表现全株性发病;2株间不互相传染;3病株只表现病状,无病症。
(3)病害发生与环境条件栽培管理措施有关,因此,若用化学方法消除致病因素或采取挽救措施,可使病态植物恢复正常。
2. 简述病毒引起病害的特点。
有病状,无病症,多呈花叶、黄化、畸形、坏死等。症状以叶片和幼嫩的枝梢表现最明显。病株常从个别分枝或植株顶端开始,逐渐扩展到植物其他部位。
3. 简述真菌病害。
真菌病害是由真菌引起的,它们主要借助风、雨、昆虫或花卉的种苗传播,通过花卉植物表皮的气孔、皮孔等自然孔口和各种伤口侵入体内,也可直接侵入无伤表皮,在生病部位上表现出白粉、锈粉、煤污、斑点、腐烂、枯萎、畸形等症状。
4. 简述柯赫法则。
柯赫法则是病害诊断中常见的印证法则,它可分为4个步骤:
1经常观察,了解一种微生物与某种病害的联系。
2从病组织上分离得到这种微生物,并将其单独在培养基上培养,使其生长繁殖,也就是纯培养。
3将纯培养的微生物,接种到健康的寄主植物上感病后发生原先观察到的症状。
4从接种发病的组织上再分离,又得到相同的微生物。
5. 简述园林植物病害流行的条件。
1感病树种的数量和分布,是病害能否流行和流行程度轻重的基本条件之一。
2在病害流行以前,有大量致病性强的病原物存在是病害流行的必备条件。
3病害能否流行,要看是否具备适宜的发病条件,以及适宜条件保持时期的长短。
6. 简述同翅目的主要特征,并列举5个科名。
主要特征:触角刚毛状或丝状;口器刺吸式;翅2对,前翅革质或膜质,后翅膜质;雄蚧后翅为平衡棒,雌蚧无翅;多数种类有分泌蜡质或蚧壳状覆盖物的腺体。如蝉科、叶蝉科、蜡蝉科、木虱科、粉虱科等。
7. 简述鳞翅目的主要特征,并列举5个科名。
主要特征:触角细长多节;口器虹吸式;翅一般两对,膜质,翅面覆盖鳞片;幼虫多足、蠋型。如卷蛾科、刺蛾科、尺蛾科、枯叶蛾科、天蛾科等。
8. 化学防治的定义和特点是什么?
化学防治是指用农药来防治病虫杂草等有害生物的方法。具有收效快、防治效果好,使用方法简单,受季节限制小,适合于大面积使用等优点。但也存在病虫抗药性、再猖獗及农药残留的缺点。
9. 如何正确合理地使用农药?
1正确选用农药; 2适时用药; 3交替使用农药; 4混合使用农药;
5减少施药次数,掌握有效用量; 6按照施药目标和农药的特性,采用恰当的施药方法。
10. 叶斑病类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栽培管理加强通风、透光,及时清除病叶病株,减少传染病原。药剂防治可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或用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1000倍液喷雾。
11. 介壳虫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保护和利用天敌,如红点唇瓢虫;及时剪除虫枝、虫叶,集中烧毁;药剂防治可在初孵若虫期,喷洒40%氧化乐果1000~1500倍液,或用50%马拉硫磷1500~2000倍液。
12. 简述呋喃丹的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
呋喃丹可防治螨虫、线虫及刺吸式口器害虫,使用方法是:3%颗粒剂,草花地或苗床每亩施药2~3千克,采用沟施或穴施的方法,防治蚜虫、粉虱、红蜘蛛、根结线虫及地下害虫效果显著。盆花依规格每盆3~20克左右。本品为剧毒农药,只作根际施药。
13. 怎样防治园林植物煤污病?
(1)园林栽培措施防治:种植不宜过密,并应适当修剪,以利通风透气,创造不利此菌生长的环境。(2)化学防治:及时防治蚜虫和介壳虫。防治蚜虫可用40%氧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500倍液。防治介壳虫可用10-20倍松脂合剂液。
园林病虫害防治的论文园林病虫害防治论文篇十七
近几年来,林木病虫危害呈逐年加重趋势,已成为林业生产上的主要限制因素。在林木栽培过程中,必须搞好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工作,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危害。保障我国的林业生产安全,进一步促进我国林业经济的快速、稳定、健康发展。
1.1选苗技术。
林木栽培种植中,对于林木的优良种子选择尤其关键,它是所有作业的前提和基础,要掌握正确的选苗技术,依据不同地域的土壤环境、气候环境及水文条件为依据,选择抗旱能力强、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林木品种。在进行林木选苗的过程中,要做好对林木种子的浸泡、搅拌、晾晒等处理工作,以增强林木种子的抵抗力。林木种子的`浸泡和晾晒时间要严格把握,依照科学的处理方法,增强林木种子的抗病虫害能力。林木种子拌合的药剂通常采用磷酸二氢钾、高锰酸钾等种衣剂,还可以根据林木栽培的需要进行调整和替换。
1.2林地的翻整技术。
在林木栽培种植的过程中,精细耕地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要在栽培林木种子之前,大面积翻整耕地,严格把握耕地翻整的深度、宽度等,较好地保持土壤中的养分。在对林木栽培耕地的翻整作业中,可以采用自动化的机械作业,并重点清除麦秆、秸秆等上一季的作物,采用科学的灌溉技术和方法,以增强林木种子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提升林木种子的出苗率。
1.3种植技术。
下种操作时,要注重选择适宜的林木播种时间,它是林木种子播种的关键,要根据不同地域的气候环境特征加以选择,我国北部区域通常选择每年3月左右播种,保障林木在夏季充足的水热条件下生长。在播种林木种子时,还要注重对林木植株的种植密度控制,使林木能够具有一定的间隔,可以充分享受到所需的光照、水分及养分。
1.4水肥管理技术。
在林木栽培种植的过程中,要实施适宜的灌溉和施肥技术,使林木拥有足够的水分和养分,通常可以将氮、磷、钾肥作为林木栽培种植的底肥,栽培者还要根据不同的土地养分状态,调整氮肥、钾肥、磷肥的比例,以较好地使林木获得足够的土壤营养,提升林木的栽培产量和质量。
1.5不同生长期的管理技术。
在林木栽培过程中,还要关注林木在不同生长期的管理技术的运用。林木幼苗期是林木种根叶分化的关键阶段,与林木根系的发育有直接而密切的关联,为此,应在这一阶段及时定苗,当林木幼苗期的叶片抽出3~5片时留存1株最为壮硕的林木幼苗,并检查地块中的缺苗现象,及时补种,同时做好地块中杂草的根除工作,采用开沟施肥的方式,在不同地块中施加尿素,稳定林木的根系生长,并及时保证水分的供应。
林木种子的外部通常会包裹1层包衣,可有效地抵御土壤中的病虫侵袭,具有较强的杀虫毒性。如果林木种子没有这层包衣,则需要人工拌种,通过药剂的混合将林木包裹,如:吡虫啉、呋喃丹等,可以有效地增强林木种子的抗病虫害能力。
在对林木种子进行播种作业时,要对地块进行封闭式的处理,采用伊秀悬浮剂,依照一定的比例均匀喷洒于林木地块之中,并在林木出苗之后,适当喷洒林木专用除草剂,以更好地降低蚜虫及地下害虫对林木的危害。
在林木的幼苗期成长阶段,尤其要注重林木褐斑病,要以这一阶段采用烯只会醇等药剂,依照一定的比例加以混合,以预防林木褐斑病的生成。同时,还要针对林木蚜虫和灰飞虱等病虫害,采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依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喷洒,以防止林木幼苗成长期的病虫害。
在林木生长期阶段之中,极易受到螟虫害的侵蚀,为此可以采用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措施,采用大约10000只赤眼蜂分布投放,并配以氧化乐果、高效氯氰菊酯混合液,在这种“双管齐下”的生化防治策略之下,可以较好地杀死林木螟幼虫,使林木免受螟虫害的威胁。
3、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不仅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林木作为我国重要的木本植物,种植面积极为广泛,因此要重视林木栽培技术的应用,从林木的选种、播种、管理等方面入手,全面推行林木栽培新技术,以增强林木的抗病害能力,提升林木的栽培质量。并且,还要在林木栽培种植的不同阶段和时期,分析可能遭遇的病虫害侵袭,并针对性地采用病虫害防治措施和策略,实现科学的病虫害防治。
参考文献。
2、李万洪,郭玉林.北方果树脱病毒及栽培技术研究[j].北京农业,(15)。
3、段春燕,毛军需,乔琦,侯小玫.盆栽牡丹防病虫害栽培技术[j].时珍国医国药,(10)。
园林病虫害防治的论文园林病虫害防治论文篇十八
【危害特征】苹果腐烂病是淮北地区苹果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主要发生在结果树的主干和大枝上,也为害小枝和树苗。罹病植株树势严重削弱,造成大量死枝死树。有溃疡型和枝枯型两种症状。病枝、病皮和病枯小枝是该病侵染源。
【防治方法】加强肥培管理,控制结果量,增强树势,提高树体对腐烂病的抵抗力。经常检查果园,发现病斑及早彻底刮治,刮后徐40%福美砷50-100倍液或腐必清乳剂2-5倍液,连续涂2-3次。春季萌芽前喷福美砷80-100倍液,可预防发病。清除下来的病枝、病皮均应立即烧毁,以防传染。受害严重的植株可用桥接或脚接法辅助恢复生长势。
2、苹果炭疽病。
【危害特征】苹果炭疽病在高温多雨的地区或年份发病严重,主要为害果实,引起腐烂和大量落果。病菌在病果、小僵果以及病枯枝上越冬,次年形成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
【防治方法】结合冬季修剪,彻底清除病僵果和病枯枝。萌芽时全树喷二氯萘醌50信液或福美砷100倍液进行铲除。生长期用1:(2-3):200倍波尔多液与50%退菌特600-800倍液交替喷布,保护果实。果园防护林忌用刺槐树种。
3、苹果轮纹病。
【危害特征】苹果轮纹病主要为害枝干和果实,严重时削弱树势,引起落果。有潜伏浸染特性,果实受侵染后,多在近成熟期和贮藏初期发病。多雨地区和多雨年份发病重。苹果品种中以富士受害最重,次为金冠。生长季节中,孢子随风雨传插。
【防治方法】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休眠期彻底刮除枝干上的病斑、老皮,结合防治腐烂病喷布一次40%福美砷100倍液(另加2%平平加,促进药液的渗透),铲除越冬病菌。生长期喷药保护果实,前期用50%克菌丹500倍液,后期可用1:(2-3):200倍波尔多液,或75%百菌清800-1000倍液。
4、苹果早期落叶病。
【危害特征】苹果早期落叶病是苹果叶部几种病害的总称。其中引起严重落叶的是褐斑病和斑点落叶病(由轮斑病菌中的强毒株系致病)两种。褐斑病主要为害成叶,在金冠、红玉品种中发生严重,斑点落叶病主要侵染嫩叶,在春梢、秋梢旺长期发生两次高峰,元帅系品种受害严重。病菌均在病叶上越冬,其后借雨水飞溅传播。
【防治方法】休眠期做好清园工作,扫除落叶烧毁。生长期喷药保护叶片,褐斑病用50%多菌灵或5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防治,也可用1:(2-3):240倍波尔多液防治。轮斑病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药剂防治的效果不好,可用50%朴海因(异菌脲)1500-2000倍液或10%多氧霉素1200倍液与240倍波尔多液交替喷布防治。
园林病虫害防治的论文园林病虫害防治论文篇十九
凤仙花的繁殖方式一般采用播种,所以播种苗的养护就很重要,否则就没有可供长开的苗了。
凤仙花小苗徒长原因,一般是光照不足,也有因为水分过多徒长的。
徒长的凤仙花苗,像豆芽菜一样,而且还容易倒苗。
有花友养护凤仙花,因为苗总是徒长,还被说成养了一茬一茬的豆芽,就是没养出凤仙花来,笑哭了!
二、解决方法。
增加光照:将盆栽移到光照充足的地方,并且将盆转动,保证小苗的每一个侧面都能照到阳光。
降低盆土湿度:水分过多导致的凤仙花小苗徒长,要降低盆土湿度,不能让小苗长期在湿度过大的盆土里生长。
如果不好处理,可以将小苗移栽到喷涂湿度适宜的新花盆。移动的时候要尽量小心,以免将脆弱的小苗折断。
园林病虫害防治的论文园林病虫害防治论文篇二十
祝:又名,美夏、祝光、白糖。适应性强,丰产,成熟期早。种苹果产区都有少量栽培。
金冠:又名,金帅,黄元帅,黄香蕉。本品种在全国各苹果产区都有栽培。
元帅:又名,红元帅、大元帅、红香蕉、红花苹等。在各苹果产区都有栽培。在西北高原地带产品质量好。
青香蕉:又名,白龙、香蕉苹果。在苹果产区均有栽培,以山东胶东较多。
甜香蕉:又名,印度。各苹果产区都有少量栽培,山东青岛较多。
赤阳:势强健,生长旺盛。开始结果早,丰产,适应性、抗逆性都强,较抗寒,在内蒙古及沈阳地区都能栽培。
鸡冠:于是19前后发现于辽宁旅顺,品系不明。在省栽培较多。
国光:又名,小国光。是东北、华北栽培最多的一个品种,约占60%以上。
富士:为日本农林省园艺试验场以国光+元帅为亲本杂交育成。1962年定名为“富士”。中国最早于1966年引种栽植。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520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