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的读后感范文(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6 06:51:18
己亥杂诗的读后感范文(20篇)
时间:2023-12-06 06:51:18     小编:雅蕊

阅读这本书后,我在读后感中表达了对作者文笔的赞赏和故事情节的喜爱。在写读后感时,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与书中的内容进行对比和联系。在这里,我们为大家准备了几篇读者朋友们的读后感作品,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己亥杂诗的读后感篇一

浩浩荡荡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作用。

原文: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作者:

清代:龚自珍。

译文:浩浩荡荡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作用。

注释:

选自《龚自珍全集》。

浩荡离愁:离别京都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

浩荡:无限。

吟鞭:诗人马鞭。

东指:东方故里。

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落红:落花。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花:比喻国家。

即:到。

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花纷纷绝不是无情飘洒,为是化作春泥培育出更多新花。

诗人用移情于物手法,借落花翻出新意,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极为瑰丽境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诗人看来,落花作为个体,它生命是终止了;但一当它化作春泥,就能保护、滋养出新花枝,它生命就在下一代群体身上得以延续,体现出真正生命价值——终将孕育出一个繁花似锦、绚丽灿烂春天!这哪里是落花葬词?这分明是一首新生命歌!

诗人借花落归根,化为春泥,抒发了自己积极向上人生态度。这两句诗也包含了这样哲理:“落红”似乎成了无用之物,但从另一角度看,它能化泥护花,仍有价值和作用,它包含着世上万事万物均具有两面性,“有用”和“无用”不是绝对,而是相对,关键在于观察者视角,在于自身价值和功用。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也隐喻了诗人虽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命运。从而形象、贴切地展示了作者为国效力献身精神。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己亥杂诗的读后感篇二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作品赏析【注释】:

清道光十年(1839)春末,

龚自珍因事辞去礼部主事之职,于农历四月二十三日动身南归。诗人客居京城达二十年之久,北京已成了他的第二故乡。今日一旦离去,已届四十八岁的晚年了。“先生官京师,冷署闲曹,俸入本薄,性既豪迈,嗜奇好客,境遂大困,又才高触动时忌。”其辞官离京时的万端枨触,可以想见。

首句“浩荡离愁白日斜”,以“浩荡”二字,极为凝练地写出离愁的深广。“白日斜”三字一笔勾勒景物,以夕阳西沉、暮色苍茫的气氛,强化了诗人离京时的`眷恋、怅惘、失落、孤独的种种情怀。诗人南下,本是回到故乡,然而他却感慨道:“吟鞭东指即天涯”。离京标志着龚自珍政治生涯的终结,他仕途蹭蹬而一事无成,此次离京无望重返,于是当听到马鞭抽响,便油然而生出天涯断肠之感。满怀愁绪的他,无心赏景,相反,京郊寥落的春光只会增加他的怅惘。可是他的视野里出现了落花--他在好几篇诗中吟咏过的“薄命花”、“断肠花”!当他触景会心的一刹那,想必有一丝幽怨、几分哀婉吧:那落花一旦委地,就不能重返故枝,只能零落成泥碾作尘,不象征着自己的遭遇和命运么?如果诗人沉浸于感叹年华已逝、青春不再,那么他就不是龚自珍了。出乎意料的是,诗人用移情于物的手法,借落花翻出新意,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极为瑰丽的境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在诗人看来,落花作为个体,它的生命是终止了;但一当它化作春泥,就能保护、滋养出新的花枝,它的生命就在下一代群体身上得以延续,体现出真正的生命价值--终将孕育出一个繁花似锦、绚丽灿烂的春天!这哪里是落花的葬词?这分明是一首新生命的赞歌!

龚自珍此次南下,是到杭州主掌书院,聚徒讲学。他不无怨恨、不无留恋地告别了过去,但又满怀希望地迎接新生活,致力于培养年轻一代。他对国家民族的那一份执著的忠忱,至此化为薪尽火传、泽被后人的一种使命感,“落红”的形象,就成了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反复吟诵此诗,便会深感诗人一片冰心,照人肝胆!

全诗意象单纯,而情景浑成,比兴无端,而心迹昭然,短短二十八字,展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揭橥了一种难能可贵的生命价值观,具有涵包天地的思想和感情容量,洵称定庵诗的压卷之作。

己亥杂诗的读后感篇三

2.作者简介。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

《己亥杂诗》选自《龚自珍全集》,共350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写于己亥年。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五十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此选其一。

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

后两句抒情。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4.小结:

这首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作者以“落红”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5.朗读并背诵诗歌。

四、小结。

朗读古诗要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重音合理,读出作品的感情和气势。背诵古诗应当从整体上来把握作品,应当在明确作品的内容,理清作品结构及作者思路的.基础上,反复地诵读,细心地体会作品的精妙之处。要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背诵,在背诵的过程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五、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三。

六、板书设计。

己亥杂诗的读后感篇四

诗中第一句“九洲生气侍风雷”就告诉我们要使中国大地有生气,必须依靠狂风惊雷才行。在当今社会,人类希望“天公”重新振作走狗起精神,打破陈规产生各种各样的人才。

科学的灵感,绝对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会给那些不懂得珍惜、没有同情心的人。

要想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才,自身的发奋努力是必不可少的。练好了扎实的本领,整个天空都会是你的。

己亥杂诗的读后感篇五

古诗乃我们华夏民族文化的精髓,浸润在书香校园中的我诵读过不少古诗词,但最钟爱的还是清末明初中国杰出的大文学家龚自珍写的《己亥杂诗》。

当时,龚自珍辞官回乡,这正值清政府败落的时期。路上,龚自珍看见外面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一打听才明白正在举行纪神大典。一位道士请求龚自珍写一篇祭文,龚自珍没有片刻的沉思,笔走如飞,一会儿就写成了一首古诗,全诗如下: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这首诗写出了龚自珍对中国形势的看法。大自然如果要保持生机勃勃的状态,就要有风雷的激荡。国家也是一样的,要改变腐败的情况,就必须来一场轰轰烈烈的大改革。而现在,人才被扼杀,各个地方贪官污吏作威作福,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在这种危机的情况之下,龚自珍希望朝廷能够振作起来,奋发有为,利用人才,使国家欣欣向荣!

在历史的长河里,有许多人才支撑起了国家的江山,于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作为明朝的兵部尚书,于谦忠于职守,当蒙古人来打进京城的时候,其他将领都不敢出城迎战,决定坚守京城。而于谦一个小小文官却为了保住大明江山拼死一战。他鼓励新兵要有作战勇气,并把九个城门分配的井井有条,用巧妙地方式同蒙古军队打伏击战,最终大获全胜。

“不拘一格降人才”,我希望,有更多人以此激励自己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己亥杂诗的读后感篇六

《已亥杂诗》共三百一十五首七言绝句,是中国诗史上罕见的大型组词。这组词内容广泛,而且有许多篇章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主要矛盾,抒发了作者不满黑暗腐朽的封建统治,要求变更现实的进步思想和要求严禁鸦片,抵御外国侵略的爱国精神。

诗中第一句“九洲生气侍风雷”就告诉我们要使中国大地有生气,必须依靠狂风惊雷才行。在当今社会,人类希望“天公”重新振作走狗起精神,打破陈规产生各种各样的人才。

科学的灵感,绝对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会给那些不懂得珍惜、没有同情心的人。

要想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才,自身的发奋努力是必不可少的。练好了扎实的本领,整个天空都会是你的。

己亥杂诗的读后感篇七

在灯光下,我手捧着这首诗,心中默默诵读,一曲充满爱国情怀的诗,流进了我的心田,那就是它——《己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这是感情激越的诗篇,它那真挚的情感,恳切的言辞,生动的气势,无一不表现出期待人才改变现状的强烈的愿望!

我可以想象,诗人龚自珍生活的时代正当清政府腐败衰落的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锐,百姓疾苦,官场上无一正直的官员。这时,爱国诗人龚自珍熬不住了,他饱含着忧愤之情用如椽大笔,勇猛地向封建“末世”开战,揭露黑暗,抨击时弊,倡言改革的风气,这多么令人振奋啊!

此时,我又重新拿起书,细细品味这四行既平凡又特殊的诗句。

己亥杂诗的读后感篇八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赏析:

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战争爆发后,他多次给驻防上海的江西巡抚梁章钜写信,商讨国事,并希望参加他的幕府,献计献策。可惜诗人不久就死在丹阳书院(年仅50岁),无从实现他的社会理想了,令人叹惋。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并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龚自珍论诗曾说“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书汤海秋诗集后》),他自己的创作就是最好的证明。

己亥杂诗的读后感篇九

1、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及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诵读、自学、解析、赏析、背诵、练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作者拳拳爱国之心。

体会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领会作者拳拳爱国之心。

一、情境导入(可由解释诗题中的“己亥”导入)

这一年,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这一年,腐朽没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百姓民不聊生;这一年,力主改革时弊龚自珍愤然辞官南下,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在了315首日记体组诗中;这一年是1839年,道光19年,农历己亥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龚自珍写于己亥年的杂诗当中的一首。

二、作者简介:

龚自珍:一名巩祚,字璱人,号定庵,清代思想家、文学家。48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

三、朗读诗歌

1、录音范读

2、学生自读

3、教师泛读

4、划分节奏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四、自主学习

1、小组讨论诗歌各句中字词主要意思

2、汇报交流

a.浩荡离愁白日斜:浩荡:广大无边。离:离开京城、朝廷。白日:太阳(白日依山尽。)

b.吟鞭东指即天涯:吟鞭:鸣鞭。即:走向。

c.落花不是无情物:落红:落花。

d.化作春泥更护花:花:暗指朝廷、国家。

3.总结全诗:满怀离愁面对夕阳西下,鸣鞭东指从此浪迹天涯。凋落的花朵仍然有情有意,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鲜花。

五、译文欣赏,整体感知

1、在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作者哪些感情?

2、你觉得哪种感情更占上风?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己亥杂诗的读后感篇十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译文。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己亥杂诗的读后感篇十一

1、读、背、诵本诗。

2、联系上下文、联系作者写作背景,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3、初步感知本诗的构诗与表达特点。

【教学重难点】。

诗句1-2行表达的内容与表现的情感。(难点)。

诗句3-4行表现的情感。

【设计理念】。

充分地研读教材、把握教材,抓准教学的重难点,并在教学设计时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踏实训练,与小学高年段的阅读要求贯彻到教学中,始终实在地引导学生学习、学会学习方法、形成学习能力。在此过程中,情感的体验是必然的催化剂和目的。

【教学过程】。

一、明题,知背景,营造学习氛围。

以前我们学的诗多是唐宋时期的作品,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距今仅一百多年,清代龚自珍的一首诗。仔细看老师写课题,请书空一起写。

板书:己亥杂诗(师述:己,杂的字形)。

指名读课题,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解释诗题。

师述:中国古代用天干地支纪年法,本诗所指的“己亥年”是1839年。这一年龚自珍辞官南下,一路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成315首日记体组诗。因为都写于己亥年,所以将这315首诗都称为——(读课题)《己亥杂诗》。

这一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这首诗——师配乐范读。

【设计意图】由于本诗所表现的时代与学生相距太远,而且平时缺少此积累。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方式,并通过示范的朗读,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走进文本。

二、读好诗句,自学质疑,整体把握诗的大意与情感。

1、自由读诗,(1)读准字音,停顿正确地读顺诗句。(2)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联系课前收集的资料,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看看通过自学,能读懂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做上记号,一会提出大家共同研究。

【设计意图】从读顺诗句到借助注释与工具书,以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给与六年级学生自学自悟,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是后面交流、汇报、质疑的基础。

2、指名读,评读,练读。(纠正字音与停顿)。

3、汇报交流。

学生自由交流,相机解决以下内容:

a.九州生气恃风雷:

“生气”真的是指的中国“发脾气”吗?在这里用“生机勃勃的局面或者景象”这种说法更符合前文“九州”这样的语言环境。

b.万马齐喑究可哀:万马哑了毕竟让人觉得悲哀。

c.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重抖擞”再次振作精神。

“不拘一格”什么意思?在那个年代“拘”着什么“格”吗?(清朝的死板、单一、陈旧的八股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用“四书五经”禁锢人们的思想)这不拘一格降人才就是希望打破死板、陈旧的制度,选拔任用各个方面的人才。

【设计意图】这一过程让学生们清楚地看到在自己的努力下能够初步理解该诗内容,获得成功的喜悦,也是学生自学能力培养,进行学习能力实践的机会。

引导交流的时候,针对学生学习的难点进行指导,不在自学能学懂的地方花费时间,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初步理解诗意能帮我们更好地读书。读全诗说说这首诗大概讲了什么?

【设计意图】整体把握文本内容,是学习的第一步,也是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一步。教学过程中不着痕迹地渗透这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教师梳理归纳:通过自学,大家初步明白了诗句的意思,也都觉得对“万马齐喑”“风雷”这些词的理解有些模糊。我们就从这第一句开始,深入读书,共同学习。

【设计意图】直接引入教学重难点的学习,将有限学习时间用在教学关键点的刀刃上。

三、情感入手,体会诗句的意思,再深入理解体会情感,读好诗句。

(一)、教学第一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读一读,透过字面去想象,你仿佛看到怎样的画面?

(第二行诗)“万马齐喑”

a、结合注释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

读这个词。

c、这里龚自珍真说的是大清朝的马么?他指的又是什么?从哪里读出来的?

联系上文“九州”知道说的是“举国上下死气沉沉的局面”。

d、这“举国上下”包括哪些人?(君、官、民……)又是怎样的死气沉沉呢?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说说。(出示课件)。

(1)(图片1)英法联军打到家门口的时候,皇帝居然带老婆儿子、军机大臣、王公贵族,逃之夭夭。读“万马齐喑”!

(2)(图片2)这是大清朝的官员们。面对趾高气扬的列强,大气都不敢出。只顾得贪污腐败,剥削欺压人民!(图片3)这是当年外国人拍摄中国烟民做成的明信片,东亚病夫的形象世界流传。“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啊!

看到这一切,用一个词说说你此刻的情绪:(悲哀、愤恨……)这万千情绪同样也翻滚在龚自珍的脑海,他选择了最能表达他此刻情绪的一个字:“哀”

大家读读这行诗。

己亥杂诗的读后感篇十二

《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1792-1841)创作的一组诗集。本诗是一组自叙诗,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题材极为广泛,其中第125首《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被中国中小学语文课本六年级下册(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沪教版)收录,以及五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收录,七年级下册(版)还有一首。龚自珍所作诗文,提倡“更法”“改革”,批评清王朝的腐败,洋溢着爱国热情。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译文】。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甩响马鞭向东一指,这一离去从此就是天涯海角。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肥沃的泥土,还能起着滋育养护新树初蕊的作用。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己亥杂诗》是龚自珍诗歌创作的代表作品。它是诗人于道光十九年(1839)辞官返家之时,沿途所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一共三百十五首。这些诗篇是他一生的回忆录。诗中表达了他的思想倾向、对国事的感慨以及生平经历的哀乐。

【内容主旨】。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辞官离京时的`复杂感情,展示了他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诗歌意境】。

诗人在首句“浩荡离愁白日斜”中,通过“离愁”与“白日”等意象,准确地表现了他眼望落日、愁绪横生的心态。此时的斜阳,对诗人来说不再是“夕阳无限好”,也不是“长河落日圆”了,而是惨然无色,顿失光辉。尤其是“愁”“白”“斜”,勾画了了,呈现了一幅悲怆萧瑟的意境。

【表现手法】。

诗人在后两句中运用移情于物的手法,赋落花以新意,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极为瑰丽的境界:落花作为个体,它的生命是终止了。一旦它化作春泥,就能保护、滋养出新的花枝,它的生命就在下一代群体身上得以延续,体现出真正的生命价值——终将孕育出一个繁花似锦、绚丽灿烂的春天!

己亥杂诗的读后感篇十三

2.作者简介。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

《己亥杂诗》选自《龚自珍全集》,共350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写于己亥年。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五十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此选其一。

3.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

后两句抒情。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4.小结:

这首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作者以“落红”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5.朗读并背诵诗歌。

四、小结。

朗读古诗要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重音合理,读出作品的感情和气势。背诵古诗应当从整体上来把握作品,应当在明确作品的内容,理清作品结构及作者思路的基础上,反复地诵读,细心地体会作品的精妙之处。要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背诵,在背诵的过程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五、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三。

六、板书设计。

一二句写浩荡离愁,黯淡宦情以“落红”自现。

三四句写不甘退伏,憧憬未来寄予爱国情怀。

作者邮箱:

己亥杂诗的读后感篇十四

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谁分苍凉归棹后,万千哀乐集今朝。

很早以前看武侠,就见过这首诗,不过只有头两句。似乎还有一本书,直接拿了剑气箫心做了题目。当时很是击节,觉得箫之慈柔、剑之刚直,二者相合,正是儒者心中侠的形象。以慈柔之心为刚直之事,君子所当行,恰如作者龚自珍少年时那一阙词:“怨去吹箫,狂来说剑,两样消魂味”。然而却忽略了后面的两句,现在看来,这才是他写这首诗时的真实感情。换而言之,不是我想象中飞扬踔厉的年少轻狂,而是苍凉归棹的中年心事。

龚自珍出身经学世家,幼年即有文名,外祖父极寄厚望,弥留之际写给他七个字:做名臣,不做名士。我有时猜想,正是这七个字,影响了他的一生。古时士大夫,求官求隐两途: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如遇太平盛世,君有道则佐其君;乱世无道则远避江湖。求己清静。龚自珍所处,正是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山雨欲来,败相已成,如他另一首诗中所写: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论理,师承训诂,做个学者名士便罢;然而他终不能放弃自己的名臣情结,忧心国事、剀切时弊,虽屈沉下僚、饱受排挤,终不肯放弃,也是痴心人。梁启超曾言:“光绪间所谓新学家者,大率人人皆经过崇拜龚氏之一时期,初读《定庵文集》,若受电然。”则其人于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启蒙地位可知矣。

关于龚自珍,史有定论:思想胜于文章,文章胜于诗词。后世作介绍,也多偏重于他的思想家地位。我却独喜他的剑气箫心,因其中有侠气。中国的书生大多是些病态的形象,如同戏剧中的小生,羸弱、自负,得志时目空一切,失意时怨天尤人。我之所以喜诗不喜词,也是被一班风花雪月中呻吟的才子们扭捏怕了。但龚自珍不是,无论诗、词、文,即便风月之作,也自有豪气。最喜欢的一句便是《浪淘沙》中——“湖水湖风凉不管,看汝梳头”。何等潇洒可喜!想来那梳头女子,妩媚之中必有三分英气,岂是庸脂俗粉比得?唐传奇写到虬髯客初见红拂:“张氏(红拂)以发长委地,立梳床前。公(李靖)方刷马。忽有一人,中形,赤髯而虬,乘蹇驴而来,投革囊于炉前,取枕欹卧,看张梳头。公怒甚,未决,犹亲刷马。张熟视其面,一手握发,一手映身摇示公,令勿怒,急急梳头毕,裣衽前问其姓。”每见这一节,常有心旌摇摇之感。无多语,只是看汝梳头,将红拂之英爽妩媚、虬髯客之超迈倜傥,写得淋漓尽致,气象万千,神韵跃然。金庸评价此段,言道“雄奇瑰丽,不可方物”。亦剑气箫心一流也。

然而龚氏一生傲睨,际遇也极坎坷。青年之时,他已被目为奇才,后来的柳亚子更誉之为“三百年来第一人”,最重要的,他之所学大多入世,和林则徐、魏源交属莫逆,但所任的最高职位,也不过是宗人府主事,却在己亥年间,忽然辞官归隐。这其中的原因,却与一个女子有关,这女子便是奕绘贝勒的侧室,顾春。顾春字梅仙,号太清,其实是满人。祖父原是广西巡抚,因涉文字狱被赐自尽,顾以罪人之女的身份,入荣恪郡王府为奴,直到二十六岁,才嫁了荣恪郡王的儿子奕绘。手头有一本金元明清词鉴赏词典,收了这位女词人的六首词,时人将之与纳兰性德(容若)相比,称为“男有成容若,女有太清真”。其时奕绘执掌宗人府,而他是个酷爱诗词的人,也颇欣赏龚自珍的才华。此后情形怎样了呢?诗为心声,这一段风流缠绵终于还是在诗句中泄露了出来。详情已无人能知,太平湖畔有龚顾二人手植之丁香花,己亥杂诗所言:“一骑传笺朱邸晚,临风递与缟衣人”,有人道,正是此诗惹下了泼天大祸,令龚自珍仓皇辞官南逃。是与否,无从考证。侯门深似海,真实的龚自珍并非剑术高超的虬髯客,而顾氏也终难作夜奔的红拂。诗人的天地,只是浪漫想象——夜风凉刺骨,岂是一个不管能够了之?1841年8月20日,就在已亥杂诗作成之后两年,龚自珍在江苏丹阳的一所书院里酒后暴卒,行囊萧然,仅藏有一小束枯萎的丁香以及顾春自画小像。死因颇多猜测,一说被奕绘之子毒死,史称丁香花疑案。断剑折箫,乱世飘摇,这位漂泊京城多年的不世才子,已来不及兑现自己向祖父做出的“做名臣不做名士”的诺言了。六日后,厦门沦陷;至十月,英军攻占了他的家乡。在他去世一周年之际,下关一带雾锁长江;江面军舰上,米字旗高高飘扬。悲茄声咽,秋风萧瑟,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南京条约,即将签字了。

九州生气半成愁,万马齐喑一霎休。学剑学箫翻画饼,名臣名士偃荒丘。

己亥杂诗的读后感篇十五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注释。

选自《龚自珍全集》。

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限。

吟鞭:诗人的马鞭。东指:东方故里。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落红:落花。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花:比喻国家。即:到。

己亥杂诗的读后感篇十六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译文。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注释。

1.选自《龚自珍全集》。

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心潮不平。

2.浩荡:无限。

3.吟鞭:人的马鞭。

4.东指:东方故里。

5.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6.落红:落花。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7.花:比喻国家。

8.即:到。

(一)。

这诗作于1839年(农历己亥),是龚自珍的代表作品。是年,龚自珍辞官南归故里,后又北取眷属,就在往返途中创作了这一部堪称绝唱的大型七绝组诗。这组诗忆述见闻、回忆往事、抒发感慨,艺术地再现与反映了自己生平、思想、交游、宦迹、著述的丰富阅历,标志着龚自珍认识社会和批判现实的能力,在晚年已臻新的境界。时值*8战争爆发的前夜,诗中颇有感时忧国的力作。这首诗则表现龚自珍辞官的决心,报效国家的信念与使命,以及献身改革理想的崇高精神,语气乐观,形象生动,极富艺术魅力。

(二)。

这首诗是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其含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抒发离京南返的愁绪,二是表示自己虽已辞官,但仍决心为国效力,流露了深沉丰富的思想感情。

诗中的“落红”、“化作”两句是历来传颂的经典名句,他们一方面是龚自珍言志抒怀的心声,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广泛意义上的崇高人格道德境界的出色写照。诗的开拓为表现自己离愁别绪的丰富感情,龚自珍用了“浩荡”一词来形容“离愁”,既强化“愁”意。又体现出龚自珍狂放深沉的内心思绪和个性特点,这里典型的龚自珍本色。紧接着的“吟鞭”句,对前人诗局的化用也恰倒好处,并形成了两句相连呼应的艺术效果,仿佛能感受到龚自珍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中的心情。最后则笔锋一转,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抒发胸臆,使全诗浑然一体动人肺腑。

(三)。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是自己逃出子令人窒息的樊笼,可以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愁绪就和回归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斜晖,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龚自珍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

诗的后两句以荷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

这首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龚自珍复杂的'情感。

(四)。

“浩荡离愁白日斜”写出了龚自珍离开京城时的感情。龚自珍离京时,他目睹了清王朝的腐朽,不愿意与封建势力同流合污,辞官回乡;但是他仍然为国家的命运忧愁,为封建统治阶级的命运忧愁。“浩荡”本指水势浩大,在这里喻“愁”,李煜曾有词写到“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龚自珍以李煜亡国被囚之愁自诩,可见忧愁之深。龚自珍为了衬托离愁,特别把离京时间选在了傍晚,马致远散曲“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用晚景衬托离愁。龚自珍通过喻、衬把愁表现得淋漓尽致。“吟鞭东指即天涯”本句虽无愁字,但也能表现龚自珍离京之愁。天涯是指龚自珍家乡——杭州,马鞭一挥,离京远去,直至天涯,很难再回京城,用夸张的手法,表现离别之愁,伤怀之意,含而不露。“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龚自珍以落花有情自比,表现龚自珍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达龚自珍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创作背景。

这组诗作于清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年)。这年龚自珍辞官,由北京南返杭州,后又北上接取家属,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于是诞生了《己亥杂诗》。在这路途中,龚自珍一有感触便写下来,扔进篓里。他珍惜诗篇,315首诗一首都没丢。

参考解读。

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龚自珍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龚自珍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战争爆发后,他多次给驻防上海的江西巡抚梁章钜写信,商讨国事,并希望参加他的幕府,献计献策。可惜龚自珍不久就死在丹阳书院(年仅50岁),无从实现他的社会理想了,令人叹惋。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并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龚自珍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充分表达龚自珍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龚自珍复杂的情感。龚自珍论诗曾说“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书汤海秋诗集后》),他自己的创作就是最好的证明。

主旨:抒发了自己辞官司离京时的复杂感情,展示了龚自珍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全诗移情于物,形象贴切,构思巧妙,寓意深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己亥杂诗的读后感篇十七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己亥杂诗的读后感篇十八

《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写的组诗《己亥杂诗》中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以下是“己亥杂诗·其五赏析”,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清代: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选自《龚自珍全集》

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限。

吟鞭:诗人的马鞭。 东指:东方故里。 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落红:落花。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花:比喻国家。即:到。

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多次给驻防上海的江西巡抚梁章钜写信,商讨国事,并希望参加他的幕府,献计献策。可惜诗人不久就死在丹阳书院(年仅50岁),无从实现他的社会理想了,令人叹惋。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并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龚自珍论诗曾说“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书汤海秋诗集后》)。他自己的创作就是最好的证明。

主旨:抒发了自己辞官司离京时的复杂感情,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全诗移情于物,形象贴切,构思巧妙,寓意深刻。

己亥杂诗的读后感篇十九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本诗开头两句,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或天涯衬托离愁,这种表现手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

2.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

a.诗的第一、二句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当日复杂的心境: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相互交织。

b.诗的第三、四句从落花到春泥展开联想,将诗人的时代使命感移情落花,从而把离愁升华为崇高的献身精神。

c.诗中用冷色调的“白日斜”烘托离愁,用“落红”一句作为情感的转析,使整首诗从离愁中解脱出来。

d.全诗表达的思想和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所表达的官场决裂、归隐田园的遁世思想相同。

3、“落红”在这里比喻自己。

4、最后两句诗有什么深刻含义?

以落花自比表明作者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5、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a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b用“浩荡”修饰离愁,写离愁之苦;用“天涯”映衬离愁,写离愁之多。

c诗的后两句以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

d“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现常用来赞美老一辈对下一代的关心、爱。

6.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

表明作者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或:表明作者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或:表现了他一贯的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一片痴情。

己亥杂诗的读后感篇二十

《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写的组诗《己亥杂诗》中的第五首,以下是“己亥杂诗其五赏析”,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清代: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选自《龚自珍全集》

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限。

吟鞭:诗人的马鞭。 东指:东方故里。 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落红:落花。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花:比喻国家。即:到。

诗人用移情于物的手法,借落花翻出新意,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极为瑰丽的境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诗人看来,落花作为个体,它的生命是终止了;但一当它化作春泥,就能保护、滋养出新的花枝,它的生命就在下一代群体身上得以延续,体现出真正的生命价值--终将孕育出一个繁花似锦、绚丽灿烂的春天!这哪里是落花的葬词?这分明是一首新生命的歌!

诗人借花落归根,化为春泥,抒发了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这两句诗也包含了这样的哲理:“落红”似乎成了无用之物,但从另一角度看,它能化泥护花,仍有价值和作用,它包含着世上的万事万物均具有两面性,“有用”和“无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关键在于观察者的视角,在于自身的价值和功用。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也隐喻了诗人虽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命运。从而形象、贴切地展示了作者为国效力的献身精神。

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多次给驻防上海的江西巡抚梁章钜写信,商讨国事,并希望参加他的幕府,献计献策。可惜诗人不久就死在丹阳书院(年仅50岁),无从实现他的社会理想了,令人叹惋。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并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龚自珍论诗曾说“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书汤海秋诗集后》),他自己的创作就是最好的证明。

主旨:抒发了自己辞官司离京时的复杂感情,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全诗移情于物,形象贴切,构思巧妙,寓意深刻。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55225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