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充分准备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提供教学所需的素材。教案的编写需要教师对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预测和解决。教师在编写教案时,还应考虑到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发展需求,设计相应的情感教育活动。
身体乐器教案篇一
我国从远古至今流传着多种多样的民族乐器,如:吹奏乐器(笛子等)、打击乐器(大鼓等)、弹拨乐器(琵琶等)、拉弦乐器(二胡等)。如今,随着人们对民间文化的重视,更多的民族乐器被人们挖掘和运用,使演奏形式有了新的突破,推动了民间音乐的进一步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乐趣。
在幼儿园组织的参观、欣赏等活动中,幼儿对民族乐器的表演产生了好奇心,提出了许多问题。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以及对有关内容的探索愿望造就了《民族乐器》的主题活动。在实施过程中,通过调查、交流、讨论等活动方式,帮助幼儿建构有关民族乐器的知识、经验,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其主动探索的学习意识。在欣赏、交流的过程中,增强幼儿对民族乐器的兴趣,感受各种民族乐器不同的音色及演奏方式,了解各种乐器演奏的代表作。在合作表演的过程中,幼儿的自主性、独立性及与同伴合作、协商等积极的情感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
身体乐器教案篇二
一、进一步区分对身体主要器官和部位的认识。
二、发现身体部位可以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并大胆进行尝试表现为音乐伴奏。
三、萌发喜爱打击类音乐活动。
一、各种打击乐器4-5件。
二、音乐伴奏带、录音机。
三、嘴巴、手、脚图片标志各一个。
一、引题。
1、教师逐一出示并操作打击乐器使其发出声音,引导幼儿说一说是怎么样让乐器发出声音的。
2、教师小结:双响绑和三角铁是老师用不棍和铁棒敲一敲发出声音的,沙锤和串铃是老师用手摇一摇发出声音的。
师:这些打击乐器可以发出美妙的声音,其实我们的身体也是可以发出很多好听的声音的,也是一件乐器。
1、认识“嘴巴”乐器。
a、引导幼儿用嘴巴发出多种声音:弹舌头、搓上下唇、弹上颚等。
b、播放一段音乐,用嘴巴乐器来为音乐伴奏。
(2、3)环节为:认识“手”乐器和认识“脚”乐器,方法同1环节。
三、表演用身体乐器为音乐伴奏。
1、集体自由选择嘴巴、手、脚中的一种乐器为音乐伴奏。
2、集体自由结合几种身体乐器为音乐伴奏。
3、游戏:看指令,选乐器。
师:小朋友们,现在老师要和你们来玩游戏了。老师这里有三张图片标志,分别是:嘴巴、手、脚。等一下音乐响起的时候,大家要边听音乐边看我举起来的是哪种身体乐器,而且你们要按照老师的标志去选择身体乐器为音乐伴奏。
游戏分两次进行:第一次请部分幼儿参加游戏,其他幼儿观看。
第二次请全体幼儿参加游戏表演。
四、亲子同乐。
师: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学会了用身体乐器来为音乐伴奏,现在我们请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我们一起来用身体乐器为音乐伴奏吧!(放音乐,家长和孩子们共同表演)。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身体乐器教案篇三
在绿色的草原上,生活着许多勤劳的民族,他们能歌善舞,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的乐器,他们用这些美丽的乐器,演奏出动听的乐曲。在这个单元里我们要学习蒙古族、瑶族和彝族三种乐器,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乐器的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单元页上摆放着三个民族和三种乐器的图片,你能分别指出来吗?
2、蒙古族生活在广阔的大草原上,他们是游牧民族,靠放牧为生,没有固定的居住地点,哪里有青草,就在哪里居住,因此他们的房子也是可以移动的蒙古包。所以我们称他们是“马背上的民族”。
3、请同学们一起听赏或学唱蒙古民歌《嘎达梅林》,在欣赏的过程中,请大家感受乐曲节奏所表达的情感,是欢快的还是忧伤,是热情还是沉静?引导学生富有感情的歌唱。歌曲唱会后再唱乐谱,进行由音及性的学唱乐谱,并请学生共同分析歌曲中出现了那几个音级,属于什么调式。
身体乐器教案篇四
1、在马头琴演奏的背景音乐下,和学生一起聆听故事《马头琴的传说》,观察马头琴外形结构的特点。
2、悠扬的马头琴声好像自远方传来,是马儿在向主人倾诉?还是主人在倾听马儿的哭泣?说说马头琴乐器的音色有哪些特点?教师还可选择一段二胡演奏的片断,让学生在比较中识别和感受马头琴的独有音色。
3、根据传说,分小组合作或个人用连环画的形式,完成一组绘画作业。故事可以根据自己理解的意图进行改变。
4、老师挑选几幅作品请学生讲述所表现的是故事中的哪些场景,大家进行评价。
身体乐器教案篇五
游戏玩法建议:
1、游戏:“点豆豆”。在初步熟悉歌曲内容之后,带幼儿完整跟唱歌曲时,教师可以和小朋友一起伸出食指,从第一个幼儿开始随着音乐节拍边唱歌边一个一个点小朋友,歌曲唱到最后一句,“装进我的小裤兜”,老师张开手臂“装”小朋友,大家一起数一数“装了几个豆豆”。再以此请个别小朋友“点豆豆”。
2、游戏:“豆豆钻兜兜”请两名配班教师手拉手搭成小桥的样子变一个“大兜兜”,老师也变成“豆豆”和所有''小豆豆们“拉着衣服变成”一长串豆豆“,大家一起边唱歌边用小脚-下-下踏着节拍从”大兜兜“下面钻过,唱玩歌曲最后一句,两名配班老师放下手”装豆豆“,数数一共装了几个”豆豆“。
演唱部分。
一、动作建议:
1--2小节,伸出右手食指,随音乐节奏做”数“的动作。
3-4小节,两手相对做”圆“的动作。
5-6小节,第五小节做”数“的动作,第六小节双手摊开。
7-8小节,两手随音乐节奏做”装进裤兜“的动作。
二、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1、掌握乐曲节拍,能够边用手打节拍边学习演唱歌曲。
2、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尝试变游戏边学唱和巩固歌曲,通过观察玩游戏的方法,分辨游戏所蕴含的规则。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数豆豆。
(l)教师出示一个浅浅的盘子,里面有若干颜色鲜亮,大小适中的豆豆,请小朋友看一看这些豆豆,描述豆豆的样子(教师可提示:”圆溜溜“的),教师事先告诉幼儿,这些豆豆是和小朋友玩游戏的,不是吃的,做完游戏了老师再给小朋友一些干净的豆豆吃。
(2)先看看老师是怎么和豆豆玩游戏的',教师伸出食指,-下-下”点豆豆“,同时完整地清唱歌曲一遍:”一、二、三、四,数豆豆,豆儿豆儿圆溜溜,五、六、七、八,哎呦呦,装进我的小裤兜。“唱完歌曲,教师将几个豆豆放进裤兜,问小朋友:”豆豆装到哪里了?…'装了几个豆豆?“小朋友猜一猜。教师从裤兜里拿出豆豆,放在透明袋子里,和小朋友一起数一数,装了几个豆豆。
2、学唱歌曲。
(2)请个别小朋友到前面来”和豆豆玩游戏“,大家一起唱歌,唱完歌曲这名小朋友装几个豆豆放进自己的裤兜,其他小朋友猜一猜他装了几个豆豆。再请他从裤兜里拿出豆豆放在透明袋子里,小朋友一起数数他装了几个豆豆。
3、跟钢琴伴奏唱歌、玩一占、豆豆”游戏。
(1)小朋友们变变变,变成各种各样的豆豆,做出不同的豆豆造型,说说自己是什么样的豆豆,老师变成一个大兜兜,大家来玩一个“点豆豆”的游戏。教师走到幼儿面前,和小朋友一起伸出食指,从第一个幼儿开始随着音乐节拍边唱歌边一个一个点小朋友,歌曲唱到最后一句,“装进我的小裤兜”,老师张开手臂“装”小朋友,大家一起数一数“装了几个豆豆”。
(2)接下来请一名幼儿在圈内一下一下“点豆豆”(点小朋友),“装豆豆”(双臂张开抱小朋友),“数豆豆”(数一数“装”了几个小朋友),接下来再由这名小朋友请下一个小朋友继续游戏,依次进行3-4名幼儿。
4、游戏:“豆豆钻兜兜”
(1)请两名配班教师手拉手搭成小桥的样子变一个“大兜兜”,老师也变成“豆豆”和所有“小豆豆们”拉着衣服变成“一长串豆豆”,大家一起边唱歇边用小脚-下-下踏着节拍从“大兜兜”下面钻过,唱玩歌曲最后一句,两名配班老师放下手“装豆豆”,数数一共装了几个“豆豆”。
(2)请客人老师当“大兜兜”,所有小朋友和客人老师一起唱歌玩游戏5、结束活动:跳个“豆豆舞”播放歌曲音乐,客人老师和小朋友一起跟着音乐边唱歌边跳“豆豆舞”,结束活动。
播放歌曲原唱,小朋友在跟唱的同时,教师可引导幼儿加入动作表现歌曲内容,在间奏部份教师可通过“豆豆拉拉手”“豆豆转个圈”等提示,让幼儿互相配合拉拉手、转个圈等,最后一句可互相抱一抱,进一步欣赏歌曲、感受歌曲,表现歌曲。
活动反思:
根据小班孩子的认知能力和发展水平来看,在活动中是不需要使用图谱的,在活动中我加入了图谱反倒是让孩子们觉得是无所适从了。在第一部分熟悉歌词时,只要和孩子们一起边指着豆豆,边数一数就好了,这样孩子们就清楚易懂。
整首歌曲的调子是有一定难度的,今天的活动由于熟悉歌词上掌握的不太好,所以在后面的歌唱部分也就打了折扣,孩子们不敢唱出来,由于我自身的原因,比较紧张,所以在学唱歌曲部分一带而过,孩子们没有透彻理解歌词的内容,比如:哎哟哟,是很开心的,应该让孩子们一起来做一做开心的动作,还可以请孩子们伸出一只小手,另外一只手当做盆子,来数豆豆,这样趣味性就更浓厚了。
所以这个活动还需要进一步的作调整。
身体乐器教案篇六
1、欣赏蒙古舞蹈,体会夸张而强烈的动作和节奏。
2、回忆以前艺术课学习过的蒙古族舞蹈动作,结合课堂上的欣赏,请学生分组模仿其中的动作进行表演,其他同学对他们的表演给予评价。
3、根据记忆创作绘画作品《马背上的民族》。
教学评价建议:
1、对学生在连环画创作中的表现给予充分的肯定,特别是对于善于合作绘画的同学要多鼓励。
2、挑选在舞蹈表演中能够大胆展示的学生为大家做演示,并请大家从舞蹈的动作、表情等方面进行评价。
身体乐器教案篇七
活动目标:
1、欣赏女子十二乐坊的表演,初步认识各种民族乐器。
2、模仿女子十二乐坊的表演,学做各种乐器的演奏动作。
3、对中国民族乐器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女子十二乐坊的《阿拉穆罕》光碟。
2、各种民族乐器的替代品(羽毛球拍、木棍、玩具高尔夫球棒等)。
活动过程:
1、欣赏女子十二乐坊的《阿拉穆罕》,激发活动兴趣。
2、再次欣赏,了解各种乐器的演奏动作并模仿表演。
3、运用各种乐器的替代品进行表演。
(1)讨论各种乐器的替代品。
(2)根据自己意愿选择替代品,跟着音乐进行演奏。
(3)交换乐器进行表演。
活动二:参观民族乐器展。
主要涉及领域:艺术、社会。
活动目标:
1、通过参观民族乐器展,感受中国民族乐器的丰富和独特。
2、对民族乐器感兴趣,在参观活动中能大胆地与有关工作人员、老师和同伴进行交流。
活动建议:
1、事先与幼儿共同讨论有关民族乐器的问题及调查内容。
2、与民俗博物馆民族乐器展厅联系好参观事宜(了解幼儿的问题、进行适当的介绍、部分乐器演奏等)。
活动三:我知道的民族乐器。
主要涉及领域:语言、社会。
活动目标:
1、通过交流、欣赏等活动,初步了解二胡、琵琶、大鼓、笛子等常见民族乐器的特征及演奏方法,激发对民族乐器的兴趣。
2、能大胆地向同伴介绍自己参观、调查的内容,体验分享经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二胡、琵琶、大鼓、笛子等常见民族乐器。
2、各种民族乐器演奏的录像。
活动过程:
1、交流自己参观、调查的内容,体验分享经验的乐趣。
2、初步了解二胡、琵琶、大鼓、笛子等常见民族乐器的特征及演奏方法,激发对民族乐器的兴趣。
(1)观察并了解二胡、琵琶、大鼓、笛子等常见民族乐器的`特征。
(2)欣赏各种民族乐器演奏的录像,了解不同的演奏方法。
3、观看录像中演员的表演,按意愿模仿各种乐器进行演奏,激发对民族乐器的兴趣。
活动四:民乐欣赏。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民乐演奏,初步感受各种民族乐器不同的音色并尝试进行辨听。
2、积极参与模仿演奏活动,了解各种民族乐器的演奏方式,激发对民族乐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女子十二乐坊的乐曲碟片。
2、二胡、琵琶、扬琴、笛子、古筝等乐器演奏磁带。
3、二胡、琵琶、扬琴、笛子、古筝等乐器图片各一。
活动过程:
1、欣赏民乐演奏片段,激发对民族乐器所演奏乐曲的喜爱。
2、分别倾听各种乐器演奏磁带,初步感受各种民族乐器不同的音色。
(1)倾听不同乐器演奏的乐曲。
(2)游戏:《听音乐选乐器》。(倾听不同的乐曲,尝试辨听乐器并选择相应的乐器图片进行匹配。)。
3、模仿演奏活动,进一步了解各种民族乐器的演奏方式。
身体乐器教案篇八
单元概述:
你听,那声音从山谷传来,又向草原流淌,时而回荡在云间,时而又徘徊于山岗……。
本单元选取我国蒙古族的马头琴、瑶族的长鼓、彝族的叶笛三种民族乐器,以民间传说故事引起学生兴趣,讲述乐器的来历,欣赏该乐器演奏的乐曲特点。使学生对少数民族的乐器、乐曲,从形象、声音到发展过程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还可根据故事创编戏剧活动,在活动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本单元共设计了三个课题:《来自草原的故事》、《瑶族敲起“郭咚郭”》、《叶笛声声》,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和体验少数民族富有特色的艺术。
身体乐器教案篇九
在日常生活中,我发现孩子们对音乐区的“小乐器”很感兴趣,很多小朋友天天带有关乐器的图书、光盘、还有各种小乐器玩具等等。活动区时候他们到音乐区来开个人的“音乐会”,还有很多捧场的小观众呢,很是热闹!最近他们谈论的话题大多也是“小乐器”。于是,我就以幼儿的兴趣为主,开展了以下的主题活动—————乐器。
1、通过幼儿对乐器的兴趣,引发幼儿求知探索的欲望。
2、培养幼儿用完整话表达自己的想法,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协调的能力。
4、引导幼儿利用多种渠道寻找自己所需要的资源。
引导幼儿分享已有经验,做到经验分享和经验交流。学习共同学习。
幼儿:
曲鹏法:笛子有多少的小孔?
周新博:
古筝有多少根弦?
孙瑞琪:古筝和古琴有什么不同?他们一样吗?
陈艾伦:二胡为什么就两根弦?
教师:
你们知道乐器包括几种吗?他们都是什么?
你们知道他们是怎么演奏出好听的声音的吗?他们是从哪里发出声音的?
主题墙板分为:
1、问题板
对幼儿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公开。
2、展示板
随时对幼儿学到的知识经验加以展示(如:幼儿制作的小乐器,活动中幼儿的一些语言,家长的及时反馈)
3、成果板
让幼儿自己谈谈自己都学习到了什么知识经验,教师和家长可以帮助记录,并加以展示。
图书区:投放有关乐器的书,图片,供幼儿阅读或欣赏。
电脑区:投放有关乐器的盘,vcd,供幼儿观看和倾听。
美工区:投放各种适合做乐器的不同质地的材料,及废旧材料等等,供幼儿选择制作。
音乐区:投放乐器演奏的磁带,各种种类的乐器,供幼儿有不同的选择。
请家长在家中帮幼儿寻找一些有关乐器的资料,可以上网查询,并给幼儿讲述,使幼儿基本了解,能给其他幼儿讲述。
请家长有时间可带幼儿到音乐厅去欣赏乐器演奏,丰富幼儿的已有经验,亲自感受一下,乐器是怎么演奏的!
家长资源:请家长帮助幼儿了解有关乐器的知识。请会乐器的家长可以到班中为幼儿演出。
园所资源:从园资料室找来一些关于乐器的书籍和图片等。
教师:把自己家中的乐器带到幼儿园中,为幼儿现场演奏。引起幼儿的兴趣。
身体乐器教案篇十
有趣的乐器小班教案,乐器也是表现音乐的一种器具,很多幼儿都很喜欢乐器,我们可以让幼儿通过了解各种乐器的音色和演奏方法等,通过游戏来了解和熟悉乐器。
1、活动目标:
1、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了解各种乐器的音色以及演奏方法。
2、乐于参与乐器游戏,感受共同玩乐器游戏的乐趣。
2、活动准备:
小乐器若干:小鼓、沙球、串铃、圆舞板。
3、活动过程:
一、鼓声咚咚。
1、听鼓声走走走。
2、说说小鼓的声音是怎样的。
3、小鼓和我做游戏。
听声音识别乐器。
1、串铃铃铃铃。
(1)教师转动串铃,幼儿讲述这种乐器的声音是怎样的,模仿串铃声音。
(2)教师介绍串铃。
(3)听串铃声音拍拍手。
2、沙球沙沙沙。
(1)教师摇动沙球。
(2)请幼儿说说沙球的演奏方法。
(3)幼儿创编听到沙球声音,我们可以做什么动作?
(4)教师操作乐器幼儿做对应的动作。
(5)回忆前三种乐器对应的`动作(小鼓——跺脚;串铃——拍手;沙球——幼儿创编的动作)。
3、圆舞板哒哒哒。
(1)教师出示最后一种乐器,请幼儿说说它长得像什么?(鸭嘴巴、贝壳等)。
(2)说说它的演奏方法,并请个别尝试操作。
(3)幼儿创编听到圆舞板声音,我们可以做什么动作?
(4)教师操作乐器幼儿做对应的动作。
圆舞板——幼儿创编的动作)。
4、游戏“听声音做动作”
小小演奏家。
1、幼儿自由选择喜欢的乐器。
2、幼儿听到对应的乐器声音进行演奏。
3、幼儿再次进行游戏。
身体乐器教案篇十一
一、通过对西洋木管乐器的外形、演奏姿势的介绍,音色特点的感受和辨听,使学生对该类乐器艺术特色的了解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
二、通过欣赏西洋木管乐器在不同形式下演奏的乐曲,了解木管乐器合奏、重奏和独奏的功能和作用,感受它们丰富的音色和音乐表现力,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并培养学生对西洋木管乐的爱好和审美能力。
多媒体电脑及光盘、vcd机及碟片、乐器实物、录音机及磁带。
一、长笛、短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等木管乐器的辨听。
二、在木管乐器的不同演奏形式中感受其丰富的音乐表现力。
欣赏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片断,并使画面停留在前面已介绍过的弓弦乐器组的演奏场面。
1、从交响乐队中的分组导入:
a、请学生说一说,画面上的乐器是什么,属于西洋乐器中的哪一个组。
b、师:你们知道吗?在交响乐队里,乐器被分成了好几个组,除了同学们刚刚说的弓弦乐器组外,还有木管乐器组、铜管乐器组和打击乐器组。
c、(出示语文课本中的乐器图)继续通过对二年级语文归类识字的回忆来引出木管乐器组的介绍。
2、依次介绍长笛、短笛、单簧管、双簧管和大管的外形,演奏姿势及音色特点。
步骤:
a、提出要求:长笛、短笛、单簧管、双簧管和大管都是管状的吹奏乐器,所以在老师介绍的.过程中,希望同学们能从吹口构造、演奏姿势和音色特点这三个方面仔细观察、了解它们并填写表格。
b、依次出示乐器实物,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活动了解各种木管乐器的外形及吹口构造特点。
c、通过老师的示范,介绍木管乐器各自不同的演奏姿势。
d、播放各种木管乐器的录音资料,引导学生在仔细聆听和对比中感受和熟悉各种乐器的音色特点。
e、请同学上来试吹。
师:现在,五种木管乐器都介绍完了,有没有同学学过其中的乐器,愿意上来吹一吹,没有学过的同学也可以大胆地上来试一试。
附:木管乐器特点分析表。
长笛。
椭圆形吹孔。
横握。
清澈优美。
短笛。
椭圆形吹孔。
横握。
高、尖锐、有穿透力。
单簧管。
一个簧片。
直吹。
丰富明朗。
双簧管。
两个簧片。
直吹。
明亮,带有鼻音。
大管。
两个簧片。
斜握。
低沉丰满浑厚。
3、在熟悉乐器音色特点的基础上做听辨练习,并了解其塑造音乐形象的能力和表现力。
b、播放《彼得与狼》音乐小片断,通过自己的辨听和分组讨论活动寻找答案并初步体会各种木管乐器音色的独特表现力。
身体乐器教案篇十二
1.让幼儿在游戏中发现不同的乐器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2.学习游戏玩法,听辩不同的音色做不同的动作。
3.能在活动中感受愉快的情绪。
4.体验合作创编游戏的乐趣。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各种小乐器
1.教师逐一敲奏乐器并请幼儿说出乐器的名称。
小朋友们,今天有许多乐器朋友来做客,你们猜猜看它们是谁?
2.交代玩法:
教师敲奏一个乐器,请幼儿用动作来表示这个乐器的声音。
3.让幼儿学做游戏:
先幼儿听辩声音来做动作。
再让幼儿背对教师单靠听觉来做动作。
最后请个别幼儿上来做游戏,感受游戏的快乐。
通过轻松活泼的律动形式把孩子带到音乐的殿堂,调动孩子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情感, 在学习歌曲时教师先范唱让孩子体会歌曲的情绪。让孩子轻声模唱从而感受歌曲的情感, 这样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歌曲并能很好的演唱。为了发挥孩子创造力让孩子自编动作, 使活动气氛达到高潮。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歌曲,也发挥了孩子的创造能力,真正的达到了教学目的。
身体乐器教案篇十三
1、在敲敲打打中了解小型乐器的多样性,感受“多与少”“静与响”“快与慢”的表达。
2、充分体验音乐游戏带来的快乐。
3、通过教师讲解舞蹈动作学会跳。
4、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1、小型打击乐器2、装乐器的盒子和篮子3、地垫活动过程:
一、游戏:寻找百宝箱1、听音乐入场我们听着音乐走进森林,一起去寻宝吧。(音乐慢,慢慢走,音乐快,小跑)2、打开百宝箱,寻找乐器我们猜猜这里会是什么?(动一动)3、布置音乐岛请你拿出乐器,它是怎么唱歌的?请你把它放在那。
二、游戏:音乐岛之旅1、介绍游戏规则:
请你听着鼓声,鼓声响起,你可以在音乐岛之间旅行,鼓声停,请你停留在一座岛上玩玩岛上的乐器。
2、师敲鼓,幼儿游戏,指导幼儿玩乐器的方法(提醒幼儿选择不同的小岛游玩)3、师弹奏曲子,幼儿跟随敲击乐器。
4、小结:真的像刚才有的朋友介绍的,我们的乐器有的是敲的,有的是摇的。
(幼儿随着丝巾的变动玩乐器)2、这里又有块纱巾,风来了她会飘,请你们看着纱巾的飘动玩乐器。
3、请看了我的手敲乐器。
4、请个别幼儿指挥。
四、游戏:魔法森林1、规则:森林里长着许多大树,结出奇怪的“果实”。当风吹过,魔法森林就开始歌唱。我们每个孩子是森林里的一颗大树。老师在“树”上挂满了乐器。丝巾在森林中飘起就被认为是有风吹过,风有大有小,风一吹,“树”上的乐器就会想起。
2、幼儿控制风,角色更换。
五、整理百宝箱跟随音乐把乐器放入百宝箱。
这是一首轻音乐的曲子,一听到这首乐曲马上就能够使人感受到森林里的气息,鸟声、蛙声、溪流声……很好听,同样幼儿也能够很轻易地感受的到。再者,对于动物角色及乐器的选择,也是非常形象与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乐器圆舞板无论是外形还是声音的特质,幼儿都自然而然的能想到青蛙,而铃鼓敲响的一霎那和孔雀开屏的动作都很相似。所以,无论是音乐素材本身、还是乐器的选择,这些外部因素都为顺利开展活动打好基础。
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运用听觉、视觉、运动感觉等器官亲自参与活动,而且在玩、说、唱、动、奏的过程中感知音乐。这种学习方法,寓学习于游戏之中,真正实现了“乐”(音乐)既是“乐”(快乐)的至理。
身体乐器教案篇十四
单元概述:
你听,那声音从山谷传来,又向草原流淌,时而回荡在云间,时而又徘徊于山岗……
本单元选取我国蒙古族的马头琴、瑶族的长鼓、彝族的叶笛三种民族乐器,以民间传说故事引起学生兴趣,讲述乐器的来历,欣赏该乐器演奏的乐曲特点。使学生对少数民族的乐器、乐曲,从形象、声音到发展过程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还可根据故事创编戏剧活动,在活动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本单元共设计了三个课题:《来自草原的故事》、《瑶族敲起“郭咚郭”》、《叶笛声声》,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和体验少数民族富有特色的艺术。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听《马头琴的传说》的过程中,认识和了解蒙古族的乐器——马头琴,结合欣赏马头琴的乐曲及蒙古族的民歌与风光,了解蒙古人民的风格、传说、乐器及各种艺术形式。
2、在学唱歌曲和欣赏乐器以及创编故事剧等活动中,学生能够对乐器的造型和材料有深刻地认识。
教学准备:
1、马头琴的传说资料、图片资料或实物。
2、马头琴音乐录音带、蒙古民歌的音乐录音带或cd光盘及蒙古风光图片。
3、美术材料和工具,如图画纸、钢笔、油画棒或彩色水笔。
课时建议:1课时
1、在马头琴演奏的背景音乐下,和学生一起聆听故事《马头琴的传说》,观察马头琴外形结构的特点。
2、悠扬的马头琴声好像自远方传来,是马儿在向主人倾诉?还是主人在倾听马儿的哭泣?说说马头琴乐器的音色有哪些特点?教师还可选择一段二胡演奏的片断,让学生在比较中识别和感受马头琴的独有音色。
3、根据传说,分小组合作或个人用连环画的形式,完成一组绘画作业。故事可以根据自己理解的意图进行改变。
4、老师挑选几幅作品请学生讲述所表现的是故事中的哪些场景,大家进行评价。
1、单元页欣赏
在绿色的草原上,生活着许多勤劳的民族,他们能歌善舞,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的乐器,他们用这些美丽的乐器,演奏出动听的乐曲。在这个单元里我们要学习蒙古族、瑶族和彝族三种乐器,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乐器的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单元页上摆放着三个民族和三种乐器的图片,你能分别指出来吗?
2、蒙古族生活在广阔的大草原上,他们是游牧民族,靠放牧为生,没有固定的居住地点,哪里有青草,就在哪里居住,因此他们的房子也是可以移动的蒙古包。所以我们称他们是“马背上的民族”。
3、请同学们一起听赏或学唱蒙古民歌《嘎达梅林》,在欣赏的过程中,请大家感受乐曲节奏所表达的情感,是欢快的还是忧伤,是热情还是沉静?引导学生富有感情的歌唱。歌曲唱会后再唱乐谱,进行由音及性的学唱乐谱,并请学生共同分析歌曲中出现了那几个音级,属于什么调式。
1、欣赏蒙古舞蹈,体会夸张而强烈的动作和节奏。
2、回忆以前艺术课学习过的.蒙古族舞蹈动作,结合课堂上的欣赏,请学生分组模仿其中的动作进行表演,其他同学对他们的表演给予评价。
3、根据记忆创作绘画作品《马背上的民族》
教学评价建议:
1、对学生在连环画创作中的表现给予充分的肯定,特别是对于善于合作绘画的同学要多鼓励。
2、挑选在舞蹈表演中能够大胆展示的学生为大家做演示,并请大家从舞蹈的动作、表情等方面进行评价。
1、学生在听《马头琴的传说》的过程中,认识和了解蒙古族的乐器——马头琴,结合欣赏马头琴的乐曲及蒙古族的民歌与风光,了解蒙古人民的风格、传说、乐器及各种艺术形式。
2、在学唱歌曲和欣赏乐器以及创编故事剧等活动中,学生能够对乐器的造型和材料有深刻地认识。
教学准备:
1、马头琴的传说资料、图片资料或实物。
2、马头琴音乐录音带、蒙古民歌的音乐录音带或cd光盘及蒙古风光图片。
3、美术材料和工具,如图画纸、钢笔、油画棒或彩色水笔。
课型:综合
教学过程: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校的舞蹈《草原畅想》吗?现在,跟着音乐老师和你们一起跳一段。
你们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舞蹈吗?
1、在马头琴演奏的背景音乐下,和学生一起聆听故事《马头琴的传说》,观察马头琴外形结构的特点。
2、悠扬的马头琴声好像自远方传来,是马儿在向主人倾诉?还是主人在倾听马儿的哭泣?说说马头琴乐器的音色有哪些特点?教师还可选择一段二胡演奏的片断,让学生在比较中识别和感受马头琴的独有音色。
3、根据传说,分小组合作或个人用连环画的形式,完成一组绘画作业。故事可以根据自己理解的意图进行改变。
4、老师挑选几幅作品请学生讲述所表现的是故事中的哪些场景,大家进行评价。
1、单元页欣赏
在绿色的草原上,生活着许多勤劳的民族,他们能歌善舞,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的乐器,他们用这些美丽的乐器,演奏出动听的乐曲。在这个单元里我们要学习蒙古族、瑶族和彝族三种乐器,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乐器的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单元页上摆放着三个民族和三种乐器的图片,你能分别指出来吗?
2、蒙古族生活在广阔的大草原上,他们是游牧民族,靠放牧为生,没有固定的居住地点,哪里有青草,就在哪里居住,因此他们的房子也是可以移动的蒙古包。所以我们称他们是“马背上的民族”。
3、请同学们一起听赏或学唱蒙古民歌《嘎达梅林》,在欣赏的过程中,请大家感受乐曲节奏所表达的情感,是欢快的还是忧伤,是热情还是沉静?引导学生富有感情的歌唱。歌曲唱会后再唱乐谱,进行由音及性的学唱乐谱,并请学生共同分析歌曲中出现了那几个音级,属于什么调式。
我们在马背上驰骋
1、欣赏蒙古舞蹈,体会夸张而强烈的动作和节奏。
2、回忆以前艺术课学习过的蒙古族舞蹈动作,结合课堂上的欣赏,请学生分组模仿其中的动作进行表演,其他同学对他们的表演给予评价。
3、根据记忆创作绘画作品《马背上的民族》
教学评价建议:
1、对学生在连环画创作中的表现给予充分的肯定,特别是对于善于合作绘画的同学要多鼓励。
2、挑选在舞蹈表演中能够大胆展示的学生为大家做演示,并请大家从舞蹈的动作、表情等方面进行评价。
身体乐器教案篇十五
非洲有各种不同的大小鼓、木琴等敲击乐器,非洲人能用他们奏出丰富、动感的节奏,尤其是各种切分音节奏。在非洲,鼓是人们喜欢的乐器,而且还是彼此联络的工具。
了解非洲常见鼓—康加鼓
了解非洲乐——鼓不同的鼓声传递的是不同的信息。
1.展示资料。让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非洲“鼓”的图片在课上展示:老师出示收集的鼓的音乐,让学生感受鼓声的独特音色,并模仿非洲人自由拍击。
2.音乐游戏。
引言:鼓在非洲不仅是人们喜爱的乐器,而且还是彼此联络的工具,就像我们现在用的手机一样方便快捷。不同的鼓声又传递着不同的信息,就像人在“说话”一样,不信你听听!
按教材上的要求,两个同学扮演“爸爸”和“姐姐”的角色,在门外等候,老师击鼓,把“会说话的鼓”的游戏完整地表演一遍。
讲述“会说话的鼓”的游戏规则。学会有节奏地击鼓。尝试着让学生利用手或身边其他物品来模仿鼓的两种节奏直到熟悉。
请一位同学在室内击鼓,两位学生配合根据鼓的语言出场做相应的表演(2-4遍)。
以小组为单位模仿非洲黑人们设计一些“鼓的语言”来表演,并向大家作出相应的解释。
身体乐器教案篇十六
1、知道生活中处处有各种各样的乐器。
2、学会用身体上的、大自然中的及日常生活中的物品等发出的声音奏出节奏音乐,并会将之匹配到当中。
3、感受生活中无所不在的美,体验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音乐。
1、物质准备:磁带《谁的声音最好听》;乐器:小鼓、小锣、三角铁、碰铃、沙球;日常用品:搓衣板、脸盆、瓶子、杯、茶叶罐、锅、盒子、塑料盆、桶、筷子、铲子、碟、碗、汤匙、钥匙等;大自然的物品:石头、小棒,大自然中各种样的声音录音等。
2、知识准备:认识以上各种乐器,熟悉歌曲《谁的声音最好听》、《小红帽》;熟悉节奏型:
一、以“乐器们要比赛谁的声音最好听”引题。
1、幼儿边听音乐边想:有什么乐器在比赛?这些乐器发出什么声音?加深幼儿对乐器及其声音的认识。
2、幼儿模仿节奏:
二、寻找乐器:“小朋友觉得这些乐器的声音好听吗?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乐器,那什么叫乐器呢?”
1、介绍“乐器”的定义:凡是能够发出好听声音的东西都叫乐器。
2、提示:身体乐器:手、脚、口、舌、牙齿、嘴等;周围生活中的物品、声音等。
3、幼儿自由寻找,自由敲打,找出其形象的声音记录下来并模仿。
4、请幼儿说说找到了什么乐器:身体乐器、生活乐器或是自然乐器?它们发出什么声音?指导幼儿将其记录贴在节奏谱下。
三、配乐
1、幼儿用自己选定的乐器进行配乐,与同伴比一比谁的声音最好听。
2、请个别幼儿以比赛的形式进行配乐展示。
四、介绍身体上最好用的乐器--嗓子,教育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嗓子。
五、迁移:请幼儿再自由选定一种乐器,并为歌曲《小红帽》伴奏。
教师引导幼儿将乐器进行合理的匹配之后进行合奏。
六、幼儿讨论听了这些乐器的合奏之后的感受及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也能当乐器进行演奏。
七、自由活动:选自己喜欢的儿歌或歌曲将之与这些乐器进行匹配。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562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