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积极的心态能够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这些范文不仅提供了结构和内容的参考,还展示了不同的写作风格。
医学教学临床医学论文篇一
2.1对照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与课程课程标准,切实改进基础医学课程教学。
职业资格考试大纲是最有针对性的标准,且历年考试大纲都相对稳定和连贯,对照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审查现行的基础医学课程标准是否与执业资格考试要求相衔接,找出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及实践技能等方面针对目前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中基础医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临床专业的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注重在专科临床专业基础医学教学中突出职业特点和实用性。加强各基础学科之间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融会贯通,把职业资格考试内容、要求、重点贯穿到教学过程中,打破原有课程体系只注重本课程知识体系完整性的缺点。课堂教学中进一步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将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紧密对接,并作为一项常规研讨内容置于教研活动及集体备课活动中,完善临床专业教学课程标准,达到学校教育与资格考试接轨的目的。鼓励教师采取各种教学方法探索提高和改进理论课及实验课教学效果。
2.2加强实验教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实验室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基地,相应的资格考试虽无直接的基础医学实验考核内容,但是医学生早期实践能力培养对学生后续实训考核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相关基础课程的实验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甄选出与资格考试相关的实验项目;注重培养学生基本实验理念,规范实验教学流程,养成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2.3完善题库建设,改进考试考核方法。
2.3.1根据国家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结合历年考试真题,调整相应课程的试题库,并面对学生开放。只有全面、系统地分析历年真题,掌握命题组专家命题策略和规律,才能为临床专业各课程的考试辅导和日常教学改革提供依据。目前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题型为选择题,每道试题都设有多个命题参数指标,如知识点分布、试题难度及是否符合考试大纲等。但目前我校在日常教学测试和期中、期末等考试中都是以传统题型(填空、单选、简答、名词解释等)为主,与职业资格考试题型有较大差异,故有必要尽早让学生熟悉职业资格考试题型,以提高应试能力。
医学教学临床医学论文篇二
[摘要]通过分析中医专业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从掌握基础、熟读经典、学习医案及教学方式、教学师资、教学平台等方面进行改进,从而解决医学生中医临床思维能力欠缺的状况,培养高素质的中医高级人才。
[关键词]中医;临床思维;现状;对策。
中医临床思维是指医者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应用自己掌握的中医理论和自身的实践经验,在判断和分析疾病本质、发病规律,制订治疗、预防疾病的原则及处方用药过程中所表现的思维活动[1]。
中医的整体观决定了其认识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宏观性。
中医历来重视运用整体、系统、动态的方法来认识人体生理及病理规律,注重分辨人体脏腑、组织在阴阳五行属性及与机体生理病理之间的相关性。
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思维具有自身的特点,从人体整体与局部、脏腑组织之间、人体与自然、人体与社会诸方面之间的联系中考察、诊断、治疗疾病,是普遍联系思维在中医学的具体体现。
正确的中医临床思维对临床诊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对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使学生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独立工作的能力是中医教学的关键,也是难点所在。
1目前现状。
1.1培养模式单一陈旧。
目前我国高等医学多采“统一教材、统一大纲”的教育模式,普遍存在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倾向。
有些学生临证时不知道该如何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医疗实际问题,束手无策,更谈不上因时、因地制宜,及时果断作出正确的判断与处理。
1.2思维方法机械、简单。
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疾病也是一个发展变化的病理过程。
在临床上,有些学生仅根据首次采集的资料,进行动态观察,不仔细推敲,综合分析,就直接作出诊断。
有些学生凭直观印象,对患者病史、体征或辅查资料任意取舍。
对能够支持自己诊断的资料作为判断疾病的主要依据,而把一些不支持自己诊断的资料随意删去,这样容易导致诊断片面性。
有些学生对临床诊疗性思维的程序不清楚,常常收集资料条理不清、主次先后不一,或单纯依靠先进的检查手段,不进行科学的推理分析,过于相信某些检查提供的相关数据或结果,直接得出疾病诊断。
这些机械简单的思维方法过于草率,容易造成失治误治。
1.3思维片面化、缺乏系统性。
缺乏主动性思维,不敢结合患者的整体情况发表自己观点,表现出在临床思维上的盲从和依赖[2]。
有些学生仅仅掌握临床症状、体征表面特点,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进行深层次分析,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运用临床医学知识对各种现象进行全面分析,缺乏综合判断的习惯及能力,也使得临床诊断缺乏系统性,经不起推敲[3]。
1.4临床带教老师缺乏责任心。
医学生临床实习时间大多在一年左右,带教老师至关重要。
有些教师由于工作繁忙,对临床带教投入精力不够。
有些带教老师自己工作时间不长,缺少应有的临床经验和积累;也有些对学生缺乏严格要求,教学方法欠缺,创新意识不强;教学查房简单,选择病例随便,没有典型示范特征,辨证思路不清晰,治疗原则欠妥当等,学生难以从中学到知识,更缺乏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2培养对策。
2.1掌握中医诊疗特点。
中医的临床思维方法是通过“系统综合”的方法,将四诊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对各种症状进行分析,了解病变的部位、性质、病因、病机,判断具有阴阳五行属性的脏腑组织的病理关系,分析机体正气与病邪盛衰的关系,辨别归属相应的“证”。
在治疗上,根据疾病病机的不同,确定治疗大法及方案,达到体内阴阳的平衡。
因此在临床具体进行中医诊断治疗时,一定要遵循中医的临床思维方法,辨病与辨证结合,学会运用“同病异治”及“异病同治”,针对所判断的“证”给出中医的'治法方药[4]。
医学生必须掌握中医临床诊疗特点,才能正确地对疾病进行诊治,提高临床综合应用能力。
2.2加强经典知识培训。
对学生的基本功进行培训,要重视对经典理论知识的温故与研究,包括《金匮要略》、《伤寒论》、《温病学》、《内经》等经典著作的学习。
多读前人医案,逐步消化成为自己的东西,研究历代名医诊治疾病的经验及教训,使原本零散的、无序的、混杂堆砌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进而建立起有机的知识体系,多读医案对于学生尽早建立临床思维不失为一种有效途径[5]。
同时,通过跟随名老中医临床抄方也非常重要,尤其学习一些老中医在四诊及辨证思维方面的经验对日后临床大有收益。
实现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认识过程,为其中医临床思维的建立奠定扎实的基础,逐步形成完善的中医临床思维。
2.3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
在临床教学过程中,通过采用pbl教学法可以很好地将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学会理论联系临床实际,培养临床思维能力[5]。
同时也是无限的动力,使得他们主动地温习多学科知识;采用“提问、讨论、展示、总结”的方式,不断激发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分析和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沟通能力。
2.4临床病案分析。
临证医案学习是中医的一种特殊传承学习方法,它的存在与中医临床诊疗的复杂性和经验性有密切的关系。
在临床主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好经典医案教学,可以更加形象生动地展示历代医家的宝贵经验,使后人在临床中少走弯路,尤其是名老中医的诊疗方法及辨证思路,对培养学生中医临床思维,起到更好的示范作用。
同样,临床病例讨论也是医疗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通过不同病例的探讨,学生加深对疾病发生、发展及治疗的认识,从更深层次掌握疾病的正确诊治过程,训练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6]。
2.5虚拟现实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目前被广泛地应用于医学教育之中。
在此方面,美国芝加哥大学和德国汉堡大学已用ct和mri横截面影像制成三维可视化虚拟人体解剖图谱,以供医学生的解剖教学和课后训练。
在外科模拟手术方面,外科手术模拟系统由清华大学研制成功,它是通过计算机辅助作用实施;在针灸模拟教学方面,上海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等都建立了三维人体针灸模型,充分运用良好的人机交互系统,在医学本科生模拟教学中获得了满意效果[7]。
所有这些教学研究成果对医学生技能培养提供了条件,实验教学平台不断发展与壮大,但这些研究均局限在临床操作技能的培养上,在临床思维能力模拟教学方面少有类似的报道与应用。
中医临床思维能力训练是医学教育的难点和热点,我校经过多年众多专家的不懈努力,正在致力于中医临床思维能力方面的研究与开发,目前正在承担江苏省高等教育立项重点课题,研发的成果“中医临床思维能力训练平台”对医学生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
医学教学临床医学论文篇三
1、地图地图是地理图像最常见的类型,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展示区域地理事物空间位置如国家、省市等各级行政区的政区地图;二是展示区域地理要素如人口、城市、交通、工农业等人代要素或气候、水代、地形、土壤、植被等自然要素空间分布的专题地图。
2、地理示意图可以概括成两类:一是地理关联图,是用简明形象的图形演绎、地理原理、地理过程或规律,如地球公转示意图、气候因子关联图、高低压的形成与天气示意图、工业的投入和产出示意图等;二是地理模式图,是由一般地理规律、原理推演出的地理要素分布模式图,如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世界洋流分布模式图、气压带风带模式图等。
3、等值线图此类图像在地理试题中所占比例很大,一般以一定区域为底图,再叠加一组代表特定地理数值的曲线,来体现所要表示的地理要素在区域的时空分布、数值变化及内部差异;比如,等高线图、等日照线图、等温线图、等压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盐度线图等。
4、地理统计图表地理统计图表是把具有一定数量的地理要素图像化,再进行时间或空间上的组合布局进行构图或制表,是地理信息的定量表述;如坐标图(坐标曲线图、三角坐标图等)、扇形图、柱状图、饼状图、统计表格等。
5、地理景观图主要包括自然或人代景观的素描图或照片,目的是直观形象反映区域地理事物;如热带雨林景观、高原地貌景观、旅游景观照片等。
6、其他高中教材的地理图像除上述的五大类外,还有一些较为易懂且量少的图像,如地理漫画、三维立体图等。
医学教学临床医学论文篇四
医学涉及生物物理学知识非常广泛。为便于学习、掌握可把临床医学常涉及的生物物理学知识归纳为三类。其一,解释各种生物物理现象的知识,包括阐明现象的实质、变化过程、规律和成因或机理等。其二,分析各种物理(严格讲应是生物物理)检测结果的知识,包括所检测的生物物理信息的产生、产生机理、变化规律和采集方法,检测手段及图象形成的生物物理原理,检测图象的分析、归纳而获取结论。其三,阐明各种物理因素的生物效应的知识,包括物理因素的性质、所激发的生物效应及其变化规律,生物效应产生的机理,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对机体的危害缘由和防护等。
2要求知其所以然必须开物理课。
科学知识可分为理论知识和经验知识两大类。生物物理学也不例外。常说对事物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其实前者就是只要求掌握其经验知识,而后者则要求掌握其理论知识,从理论上把握事物。亦即不仅能认识其表象,还能阐明产生表象的内在实质,揭示表象运动、变化规律的机理。要求医生能从理论上把握临床医学中常涉及的生物物理问题,就必须开设物理课,否则是不可能的。要求医生从理论上解决医学中涉及物理的问题越多越深,所需具备的物理相关知识越广越深,自然物理课学时应越多。一直以来只讲授纯物理知识,不结合讲授在医学中的应用,即不结合阐明医学中的生物物理问题,要学生自学解决是很困难的。应该既讲授物理理论也讲授必要的生物物理知识,才能做到学以致用。学生掌握临床医学常涉及的生物物理知识能适应如下四个方面的需要。其一,行医需要。有了相关生物物理知识才能从理论上全面、准确、深刻分析、理解、掌握行医过程中涉及物理问题的医学理论、技能和方法,才能高屋建瓴,在理论指导下,以清晰的思路,全面思考,准确诊断、有效治疗。其二,科研需要。临床各学科多有涉及生物物理的课题。没有相应的生物物理知识只能望而兴叹。反之则如虎添翼,可以在更宽的知识领域开展科研,为医学科学发展作更多贡献,提升人生价值。例如秦任甲教授就发现长期以来人们只从血流动力学角度分析和利用超声多普勒血流频谱图,这里存在个缺陷。可能是有关人员不具备血液流变学知识所致。他率先提出,应该加上血液流变学才能全面、准确分析和充分利用频谱图的丰富内涵,可以把频谱图作为有效手段来研究在体血管红细胞向轴集中的规律,并指导同行开展合作研究取得成果。其三,提高需要。工作中必然会遇到许多尚未掌握的涉及物理的医学问题。这就得靠自学更宽更深的物理、生物物理知识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技能。在校所学将成为自学习提高的基础。其四,思维需要。人的思维不外乎逻辑(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都是人在各成长阶段学习积累起来的。大学是人的思维知识和能力形成的十分重要的阶段。在学习、运用物理学、生物物理学过程中,在知识拓展的同时使物理的形象思维和数理逻辑思维得到尤其强的培养提高。数理逻辑思维是逻辑思维的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物理的这些思维能力的增强,使之在学医、行医和医学研究中终身受益。一流名校能安排物理课近百学时,甚至还结合讲授生物物理知识就是认同上述观点的佐证。其决策者和努力学习物理的学生都是有远见的。这正是一流名校要求学生从理论上掌握物理、生物物理,培养高水平医学人才的体现。
3只求知其然则可开可不开物理课。
3.1可凭生物物理经验知识行医。
大量事实表明,一般医生都是凭借物理、生物物理经验知识而非理论知识来理解、阐明、处置医学中涉及物理的问题。其在三类生物物理知识上的表现为:其一,对医学中涉及物理的现象即生物物理现象不理解,无从解释或者粗略地,含糊地理解或解释。也有以打比方的方式来认识或阐明。例如用粥的浓稀来说明血液黏度大小,流阻大小,而导致血压高低,极少见有医生能用泊肃叶定律等相关知识做出理论解释。其二,当用生物物理检测进行诊断时:对他人的检测,一般只凭检测医生的文字结论做出诊断,有时查看检测图象也只机械地与自己记忆中的正常图象对比而作诊断,并不理解图象是怎样形成的,甚至不理解结论是怎样依据图象分析而获得的;对自己的检测,一般都凭借自己对检测到的生物物理信息与记忆中的正常信息对比而作诊断,至于为什么能产生这样的信息未必明了。其三,利用物理因素进行治疗时,一般只知道某种因素或方法有疗效或只会治疗操作,对其疗效产生的物理机理或不知或不全知。这些表明:一般临床医生的物理知识还只是经验性的,并未上升到理论。但一直以来临床医生就依赖这样的经验知识不也诊治好许许多多疾病?其中许许多多不也成为专家、主任和教授等高级医生?这只能说要求不高时,医生不一定非要多么宽深扎实的物理和生物物理理论功底才能行医。事实上临床教师,甚至生理学教师课堂讲授和相关医学书籍对许多涉及物理的问题也只讲现象,并未从物理、生物物理理论上把产生现象的缘由阐明清楚,仍然只停留在经验知识层面上。学生也只能承认如此,达不到理论认识的高度。这样行医必然缺乏物理、生物物理理论指导,对诊治涉及物理问题的疾病往往思维明晰不起来,只能凭经验了。按以上所述,医生所需物理、生物物理知识的宽深程度伸缩性很大,高则要求具有较宽深扎实的功底,能适应前面提及的四个需要,成为物理理论型医生;低则只要求具备中学物理基础,对行医过程中遇到涉及物理的问题能有所了解,成为物理经验型医生。
3.2对学生的物理要求依培养目标而定。
就原则而言,对物理课的要求和学时安排都是由决策者根据各自专业培养目标的需要而确定的。但实际决定时必然受到决策者对物理、生物物理在专业中的作用和地位;医生所需物理、生物物理宽窄深浅的认识程度的影响。鉴于各院校决策者的这种认识难免差异,医生应具备的物理、生物物理的宽深程度伸缩性又很大,不同档次院校培养目标显然不同,导致其物理课学时明显不同。一流名校为八九十学时以上。二流省(市区)属医科大学为六七十学时。三四十学时以下的出自三流学院,除去10来学时的实验课,还能比高中物理加深拓宽多少内容呢?据悉,还有学院把这门课改为任意选修课,选修者不到5%,等同于取消。不排除有些院校对物理、生物物理在专业中到底能发挥怎样的作用,需要安排多少学时为宜,并未作深入的调查研究,其学时数是随意或参照同档次院校而确定的,带有一定盲目性。巧的是各院校安排学时多少与其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高低是相吻合的。总之,鉴于医生所需物理、生物物理的宽深程度伸缩性很大,对各院校的学时安排不必厚非。
4改革临床医学专业物理教学内容。
4.1改革目标。
无论培养物理理论型还是物理经验型医生,只要开设物理课就应该改革纯物理的教学内容。一直以来绝大多数院校都只开物理课,讲授纯物理知识,丝毫不结合讲授医学所涉及的物理问题———医学物理学问题。其结果必然导致:无的放矢,所学纯物理知识不会应用,学而用不上等于不学;不仅使学生得不到把物理知识应用于阐明医学物理学问题的训练,还会造成医学物理学知识断层,很难适应前面提及的四个需要;使学生看不到所学知识的应用情境,使历届学生产生“物理无用论”,求知欲望低,学习不使劲,所学知识似懂非懂,很难用于理解学医和行医过程中遇到的物理问题。改革目的:必须破除思想上长期形成的只讲授纯物理知识,丝毫不与医学中的应用相结合,改革也只增删纯物理知识,丝毫不纳入最为实用的医学物理内容的定势思维,克服过去教学内容脱离医学实际的现象。安排适当的学时数,以临床常涉及的医学物理学内容为主,辅以必要的物理学基础,形成新的教学内容体系,以适应临床医学较高要求的需要,较好发挥物理、医学物理在临床医学中应有的作用。
4.2改革途径之一。
没有医学物理学解决不了医学中涉及物理的问题。不开这门课就如同过河断了桥或知识断了层,物理学很难跨越断桥或断层直接阐明医学中涉及物理的问题。开物理课主要为学习、运用医学物理学打基础。只开前者而不开后者就是无的放矢。物理学与化学,医学物理学与生物化学在医学中的作用与地位十分相似。设想只讲授化学知识而不讲授生物化学知识,学生能掌握医学中涉及化学的知识吗?有条件的应该开设物理和医学物理两门课,实现基础知识与应用知识较完美的结合。这应该是物理教学内容改革的`首选途径。
4.3改革途径之二。
对于不便把物理课和医学物理课分开开设的院校可以把两者合拼开出。以临床常涉及的医学物理知识为主,辅以相关物理基础。这门教材也可称为医学物理学[2]。学时多少都可以开。这样就把基础理论与医学应用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有的放矢,学以致用,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提高,知识结构改善,增进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改革困难所在。
5.1缺乏阐明医学物理问题的知识。
要把临床医学常涉及的物理问题纳入教材并非易事。这些问题许多尚未能从理论上获得阐明或者透彻阐明,还有待研究解决,构建起这些问题的较完整的理论知识,否则无多少临床常涉及的物理问题可讲授。不信,可从三个方面考察:其一,查阅生理学、心血管内科学等医学基础和临床书籍;其二,听听医学基础和临床教师讲课。书中所写,教师所讲,涉及物理的许多问题都只陈述现象,或借实验数据、图表阐明,或笼统、粗略交代,或打比喻解释,甚至含糊讲授。这些充其量说也不过是医学物理学的经验层面上的知识,未能从本质上,机理上,亦即理论层面上阐明问题,回答不了为什么?其三,查阅期刊论文,可发现生物物理学的研究火热得很,发表论文很多,但属于临床医学常涉及的物理问题却很少。总不能教材所写,课堂所授结合医学的内容尽是经验知识吧?这就必须对寓于人体各脏器的临床医学常涉及的物理问题逐个加以研究,构建起阐明逐个问题的一系列理论,形成丰富的临床医学常涉及的医学物理学知识体系,可供选择讲授。要达到如此,要经历很长时间,付出许多艰辛劳作。秦任甲自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一系列论著成果。这还不够,得依靠同行广泛参与才能构建起这个知识体系。
5.2医学物理问题如何通俗化。
科研构建起的医学物理的一系列论文形式的理论知识,还只是具备了课堂讲授的素材。必须按照教材而非一般参考书的要求,使复杂、繁琐、深奥、数学表达太深、医学基础要求太多等等而造成教师难以讲授,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尽可能通俗、简明、浅显、形象、直观,做到教师好教,学生好学。这些讲起来容易,面对一个个具体问题要加以处理好时一定会遇到不少具体困难的。只要充分发挥群体的智慧,不断深入探索,总有一天人们会造就一本内容丰富,基础和应用知识恰当结合,适用的开创性教材。
5.3教师缺少医学物理知识。
医学教学临床医学论文篇五
1.1以研究生年级分班为依托,构建横向管理单元。
横向班级管理模式目前仍被大多院校研究生管理予以采用,其主要是以同一年入学的学生为班级组建研究生班级的管理方式。这种学生管理方式有利于辅导员针对学生每一年所处共同的具体情况开展教育管理工作,通过年级区分完成学校及学院布置的各项工作。同时该模式也有利于不同专业的同学互相交流和学习,为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遇到的跨专业问题提供了良好的探讨平台。学院现有在读硕、博士研究生287人,共三个年级,将研究生按不同年级来建立研究生的横向班级,同一年级划分为一个年级大班,每一年级大班又依据学位级别、专业范围不同分为硕士一班、硕士二班及博士班,每班推选班长两名,每一年级大班一名总负责人,负责协调本年级各班的工作。
1.2以研究生科室培养点为依托,构建纵向管理单元。
临床医学研究生具有专业范围较广、专业性较强、临床训练及科研任务重的特点,单纯以横向班级模式进行管理已不能更好地满足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培养需要。为此,学院在横向建班的基础上,探索构建以临床科室研究生培养点为依托的纵向管理单元。学院依据研究生专业的不同,以临床科室培养点为单位,不分年级,构建了31个研究生纵向管理单元,在每一科室培养点中设立研究生秘书一人,具体负责本科室研究生的管理、协调工作。这种管理模式以临床训练、科研工作和学术交流为主线,以同一专业或科室培养点不同年级学生为单位主体的管理方式,在促进同专业研究生的学术交流和研究生专业技能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强化临床科室培养点和导师对研究生培养主体责任的同时,也有利于增强科室培养点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充分发挥不同年级学生之间的传帮带作用。
1.3以研究生会建设为依托,构建贯穿纵横的桥梁。
研究生会是研究生管理部门联系广大研究生的纽带和桥梁,在研究生管理和培养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院结合临床医学研究生专业特点通过明确研究生会责任,优化研究生会组织体系,注重研究生会在学术和科研方面的建设,创建研究生会自己品牌活动等多项措施在充分发挥研究生主动性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学院研究生会的建设。目前,学院研究生会已形成由主席团、学术部、文体部、组织部及传媒部等部门构成的固定模式,并自行组织和承办了学校及学院层面的多种学术、文体、社会实践等活动。研究生会不仅打破了年级班级的限制,同时也破除了学科专业的界限,使得全体研究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在以年级为基础的横向管理单元和以专业为单位的纵向管理单元之间构筑结合点,形成贯穿纵横的桥梁。
2讨论与建议。
2.1合理的教育管理模式是做好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基础。
教育管理模式是教育管理活动的总体架构,合理的教育管理模式是做好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前提,临床医学研究生的教育管理方式应充分结合临床专业特点的要求及教育管理工作实际。至今,我院研究生的管理模式大体上经历了前期的全面管理阶段和横向建班管理阶段。由于医学研究生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单纯的横向建班管理制度的局限性日趋明显,我们开始结合学院研究生培养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并初步构建纵横结合的'网格化教育管理模式,取得一定成效,但该网格化教育管理模式如何进一步发挥其德育教育方面的作用,尚需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2.2强化科室培养点及导师责任,实现对研究生教育的良好管理。
临床科室培养点不仅是临床医学研究生临床能力和科研能力培养的基本单位,同时也是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的主要场所。探索在横向班级管理模式基础上,以临床科室研究生培养点为依托构建的纵向管理单元,不仅有利于增强同专业研究生间的交流和沟通,传承优良传统,增加团队合作意识,促进学术交流,同时也强化了科室培养点及导师对研究生培养与管理的主体责任,强化导师教书育人作用。研究生在以科室培养点为单位进行自我教育与管理的同时,可以较多地与导师交流并接受导师的指导监督。此外,因为导师在研究生心中的特殊地位,在导师与学生广泛交流的同时,导师的优良的思想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湛的学识水平对学生都具有很强的示范的作用。
2.3创建自我管理平台,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高尚医德,深厚宽广医学知识,良好科技素养,能够应用相关理论和技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且在医学科研、临床工作中能够创新者。医学研究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是研究生教育管理的最终目标。网格化教育管理模式在强调以横向整体性带动年级群体的成长,又突出纵向专业性搭建资源平台、强化科室与导师对研究生培养责任,这种纵横交错的网络化管理在充分调动学生发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主动性的同时又有利于强化科室与导师对研究生培养责任,为医学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搭建良好平台。
医学教学临床医学论文篇六
摘要:。
目的探究在心血管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循证医学思想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7-9月我院的心内科实习生100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实习生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习生进行传统教学,观察组实习生则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结合循证医学进行教育,对比两组实习生在我科实习的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同时调查实习生对心内科教学方法的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实习生的理论考试成绩无显著差异,而观察组实习生的临床技能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实习生对心内科教学方法满意度88.0%(44/50)明显高于对照组68.0%(34/50),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心血管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结合循证医学思想能够显著提升实习生的临床操作技能,同时提升实习生对心血管内科临床知识学习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医学教学临床医学论文篇七
为了培养从事实际工作的社会急需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临床专业学位教育以培养高层次临床医师为目标,注重临床能力的培养,要求研究生在系统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本学科的临床技能,并能独立处理本学科领域的常见病合并疑难病症,从而提高临床工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1临床医学管理的不规范,制度欠完善。医师缺乏紧迫感和使命感。一是由于各医院的建设目标均为自己设定,缺少具体的量化指标和参照系,加上学科分布不一,考核较难。二是上级机关由于人力、精力等诸因素限制。对临床医学中心运行机制研究不够,缺乏有力指导和组织管理。
1.2部分临床医学专业自身建设不足建设经费投入中绝大部分均用于病房和手术室改扩建、重大仪器设备购置等硬件建设,用于科学研究、新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等软件建设不足:人才流动受人事分配制度和内部运行机制制约明显;半数以上临床医学中心学科带头人已过65岁;面临扶植、培养新一代中青年学科接班人的问题。
1.3部分临床医学专业作用发挥不足大部分单位为适应发展需要,不同程度地对临床用房进行大规模的改扩建。对一些新进设备的使用产生一定影响,一定程度上影响临床医学发展:临床医学专业人员的收入与所承担的工作数量、质量、风险、难度之问差距明显,各医院之间分配悬殊,直接影响人员积极性与创造性,制约了临床专业的产出,导致其作用发挥不足。
2未来发展政策及建议。
针对临床医学专业的建设,我们提出“统筹规划、科学管理、协调发展、共同进步”的发展思路。
2.1实行科学管理:一是要建立科学、可行的申报、审批程序和管理细则以利于开展检查与指导,体现管理效益。主管部门既要严格临床医学专业准人,又要在之后的每一轮评审中加强动态管理,督促临床医学专业的计划落实。
2.2抓紧研究建设规划,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现:一是主管部门要通过调查研究,充分论证,组织专家对临床专业的数量、结构、布局进行科学论证,正确引导处理增长与数量,质量与速度、效益的关系,本着“适度规模、适度数量、提高质量”的原则。即要有长远规划。又要有近期计划。二是医院要有重点学科发展的科学规划。结合医院自身条件、市场因索、支撑条件、专科技术等方面,在多专业普遍提高的基础上,充分选择论证重点发展专业。
2.3建立临床医学中心:由于临床医学中心研究在当地具有专科技术优势,能够吸引周边地区大量疑难危重病例。然而普通病例与疑难危重病例在诊疗技术方法、卫生资源消耗上差别很大,如不将其加以区分。就很难合理实施质量控制。传统的评价指标如治愈率、平均住院日、床位周转率、死亡率等在不同的医疗单位之间缺乏可比性,依据这些指标进行评价。往往不能反映医疗单位的实际情况。病例分型管理理论结合患者病情,将住院病例进行科学分类。解决了当前医院管理中医疗质量指标体系不完善、分类过粗、可比性较差等问题。防止了临床科室片面地强调以。指标为中心。鼓励多收治复杂危重病例。从而发挥了医疗质量管理的正面导向作用。同时有利于奖金分配、评功评奖、职称晋升和人才堵养、医疗保险理赔等措施的完善。
2.4加强临床医学专业的软硬件建设:针对临床医学专业“重硬件轻软件”的情况,要进一步加强临床医学的软硬件建设。尤其是人才培养、课题研究及管理等软件建设。以人才培养为例。
一是注重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培养。从岗位和需要出发进行选拔培养,综合思想品质、工作作风、学术水平和组织领导能力等多方面,通过引进和培养相结合培养具有推动新兴和前沿学科发展能力的学科带头人。
二是要培养技术骨干队伍。大力启用培养现有中青年骨干的同时,积极引进高层次优秀人才,打造一支梯次合理、整体素质好、技术水平高、医德医风好。具有团结、拼搏、奉献精神的技术人才队伍,以保证学科竞争实力和发展后劲。
三是不断改善支撑条件。完备专科设备、实验室、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医疗用房和一定规模的床位,保证资金投入,强调设备购置高精尖和配套适用,保证临床医疗中心规模和重点学科科研顺利开展。
四是努力进行技术创新。集中精力,重点突出,突破高新技术、重大疾病防治及疑难危重病的诊疗技术,瞄准国内外学科发展趋势和主导技术。着眼解决常见病、多发病,同时注重新兴、交叉、边缘学科领域,填补学科领域空白,确实提高学科核心竞争力。最终达到持续的、高层次的学术地位和技术水平。
五是深化人才激励制度改革,拉大收入差距,使分配向临床第一线、向优秀人才倾斜,建立有效的激励和制约机制,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支持知识、技术和管理要索参与分配。体现人才价值,对少数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实行“年薪制”。
2.5构建优势学科群:以重点学科为。龙头、以高新技术为依托、以疾病诊治链为纽带、以重大研究项目为切人点。深入开展研究。通过若干同类相关学科或跨门类学科组合、交叉、渗透和联合,使原有学科优势和效能得到更大发挥,进而组建集不同学科之长、体现群体协作优势、跨学科联合攻关的学科群,形成强大综合实力,实现知识、技术的创新及新知识的推广用,以此构建医院的创新体系。
临床医学专业研究是为了探索专科技术新理论、创造新技术、提供新经验,带动整个上海市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要在技术上勇于创新、改进。及时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并负责对其他单位进行业务指导、技术帮带和协作联合,通过交流经验、现场劳教指导、培养进修人员等方法促进本市医疗技术的提高和普及。组成本市同类临床专科技术中心协作网;在临床医学中心运行过程中注意总结管理经验,针对中心建设模式、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进行总结、交流,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4]易学明.狠抓教学查房确保教学质量[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xx,12(1)。
[5]李桂红,赵江霞,帕尔哈提克里木.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研究及实践能力方法探索.,28(5)。
医学教学临床医学论文篇八
为了培养从事实际工作的社会急需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临床专业学位教育以培养高层次临床医师为目标,注重临床能力的培养,要求研究生在系统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本学科的临床技能,并能独立处理本学科领域的常见病合并疑难病症,从而提高临床工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1临床医学管理的不规范,制度欠完善。医师缺乏紧迫感和使命感。一是由于各医院的建设目标均为自己设定,缺少具体的量化指标和参照系,加上学科分布不一,考核较难。二是上级机关由于人力、精力等诸因素限制。对临床医学中心运行机制研究不够,缺乏有力指导和组织管理。
1.2部分临床医学专业自身建设不足建设经费投入中绝大部分均用于病房和手术室改扩建、重大仪器设备购置等硬件建设,用于科学研究、新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等软件建设不足:人才流动受人事分配制度和内部运行机制制约明显;半数以上临床医学中心学科带头人已过65岁;面临扶植、培养新一代中青年学科接班人的问题。
1.3部分临床医学专业作用发挥不足大部分单位为适应发展需要,不同程度地对临床用房进行大规模的改扩建。对一些新进设备的使用产生一定影响,一定程度上影响临床医学发展:临床医学专业人员的收入与所承担的工作数量、质量、风险、难度之问差距明显,各医院之间分配悬殊,直接影响人员积极性与创造性,制约了临床专业的产出,导致其作用发挥不足。
2未来发展政策及建议。
针对临床医学专业的建设,我们提出“统筹规划、科学管理、协调发展、共同进步”的发展思路。
2.1实行科学管理:一是要建立科学、可行的申报、审批程序和管理细则以利于开展检查与指导,体现管理效益。主管部门既要严格临床医学专业准人,又要在之后的每一轮评审中加强动态管理,督促临床医学专业的计划落实。
2.2抓紧研究建设规划,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现:一是主管部门要通过调查研究,充分论证,组织专家对临床专业的数量、结构、布局进行科学论证,正确引导处理增长与数量,质量与速度、效益的关系,本着“适度规模、适度数量、提高质量”的原则。即要有长远规划。又要有近期计划。二是医院要有重点学科发展的科学规划。结合医院自身条件、市场因索、支撑条件、专科技术等方面,在多专业普遍提高的基础上,充分选择论证重点发展专业。
2.3建立临床医学中心:由于临床医学中心研究在当地具有专科技术优势,能够吸引周边地区大量疑难危重病例。然而普通病例与疑难危重病例在诊疗技术方法、卫生资源消耗上差别很大,如不将其加以区分。就很难合理实施质量控制。传统的评价指标如治愈率、平均住院日、床位周转率、死亡率等在不同的医疗单位之间缺乏可比性,依据这些指标进行评价。往往不能反映医疗单位的实际情况。病例分型管理理论结合患者病情,将住院病例进行科学分类。解决了当前医院管理中医疗质量指标体系不完善、分类过粗、可比性较差等问题。防止了临床科室片面地强调以。指标为中心。鼓励多收治复杂危重病例。从而发挥了医疗质量管理的正面导向作用。同时有利于奖金分配、评功评奖、职称晋升和人才堵养、医疗保险理赔等措施的完善。
2.4加强临床医学专业的软硬件建设:针对临床医学专业“重硬件轻软件”的情况,要进一步加强临床医学的软硬件建设。尤其是人才培养、课题研究及管理等软件建设。以人才培养为例。
一是注重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培养。从岗位和需要出发进行选拔培养,综合思想品质、工作作风、学术水平和组织领导能力等多方面,通过引进和培养相结合培养具有推动新兴和前沿学科发展能力的学科带头人。
二是要培养技术骨干队伍。大力启用培养现有中青年骨干的同时,积极引进高层次优秀人才,打造一支梯次合理、整体素质好、技术水平高、医德医风好。具有团结、拼搏、奉献精神的技术人才队伍,以保证学科竞争实力和发展后劲。
三是不断改善支撑条件。完备专科设备、实验室、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医疗用房和一定规模的床位,保证资金投入,强调设备购置高精尖和配套适用,保证临床医疗中心规模和重点学科科研顺利开展。
四是努力进行技术创新。集中精力,重点突出,突破高新技术、重大疾病防治及疑难危重病的诊疗技术,瞄准国内外学科发展趋势和主导技术。着眼解决常见病、多发病,同时注重新兴、交叉、边缘学科领域,填补学科领域空白,确实提高学科核心竞争力。最终达到持续的、高层次的学术地位和技术水平。
五是深化人才激励制度改革,拉大收入差距,使分配向临床第一线、向优秀人才倾斜,建立有效的激励和制约机制,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支持知识、技术和管理要索参与分配。体现人才价值,对少数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实行“年薪制”。
2.5构建优势学科群:以重点学科为。龙头、以高新技术为依托、以疾病诊治链为纽带、以重大研究项目为切人点。深入开展研究。通过若干同类相关学科或跨门类学科组合、交叉、渗透和联合,使原有学科优势和效能得到更大发挥,进而组建集不同学科之长、体现群体协作优势、跨学科联合攻关的学科群,形成强大综合实力,实现知识、技术的创新及新知识的推广用,以此构建医院的创新体系。
临床医学专业研究是为了探索专科技术新理论、创造新技术、提供新经验,带动整个上海市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要在技术上勇于创新、改进。及时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并负责对其他单位进行业务指导、技术帮带和协作联合,通过交流经验、现场劳教指导、培养进修人员等方法促进本市医疗技术的提高和普及。组成本市同类临床专科技术中心协作网;在临床医学中心运行过程中注意总结管理经验,针对中心建设模式、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进行总结、交流,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4]易学明.狠抓教学查房确保教学质量[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xx,12(1)。
[5]李桂红,赵江霞,帕尔哈提克里木.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研究及实践能力方法探索.,28(5)。
医学教学临床医学论文篇九
[摘要]随着我国医学教育的迅速发展,全国陆续开展了省级、国家级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这也使得各医学院校越来越重视临床技能的教学。通过临床技能竞赛,不但可以有效提升医学教师的教学水平,也能培养并提升临床医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同时还对医学院校的教育改革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文章主要论述了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对临床医学教育改革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临床技能竞赛;临床医学;教育改革。
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是教育部、卫生部秉承“奉学道、尚医德、精医术、展风采”的理念所主办,由教育部医学教育临床教学研究中心承办,目的是为了有效培养医学生的医学知识、医学实践技能,进而促使高校临床医学教育的有效改革。因此,探究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对临床医学教育改革的指导就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对临床医学教育改革的指导。
1.1重视高校的医学实践教学。
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是一个高质量的比赛平台,可以向全国人民展示高校的医学教学水平,而这项比赛更加侧重的是学生的实践技能,因此各大高校要想在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更加注重学生医学实践技能的训练和培养,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医学实践能力。以康复医学专业为例,康复医学专业的实践性很强,在临床技能竞赛中,也多侧重学生实践技能的考核,因此必须要加强学生医学实践技能的重视和培养,进而促使学生成为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医学人才。因此康复医学专业的教师应该积极熟悉比赛的机制,将全面、熟练、规范、准确几个标准作为衡量学生基本技能的准则,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并且还要将这几个因素作为判定高校实践教学质量的标准。
1.2优化高校医学实践教育的硬件设施。
当前高校医学专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医学生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医学生只有通过具体的医学临床实践才能掌握更多的临床技能,但是医学给学生提供临床实践的机会非常有限,而有时候临床实践还会跟患者的利益产生一定的冲突。随后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以及《医学教育临床实践管理暂行规定》,这些都使得高校临床技能的实践教学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当前,很多高校医学康复专业的教师都将由传统的在真实患者身上进行实践操作转变为当前的模拟实践教学,但是模拟实践教学却极大地影响了高校临床技能教学的深度。而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也更多注重的是学生实践技能的操作,所以一些高校就加大了临床技能实训操作中心的建设,加强实践技能教学硬件设施的投入和配备,这样就可以给医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全面、系统的综合性临床技能实训的平台,进而促使他们更好地进行实践技能的训练。
1.3转变教学理念,提升实践教学软实力。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变革和发展,当前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的项目逐渐增多,覆盖的面积越来越广泛,因此高校医学实践教育的完善也迫在眉睫。在高校的医学实践教育中,通过客观化的临床考试可以更加全面、系统地反映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高校也可以根据医学专业教师的考核资源,利用高校的临床技能实训中心,通过学生的实际考核情况合理调整教学实践活动,也可以组织一些专业的临床医学专家以及具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共同制定出培养学生临床技能的措施,并制定出一套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的考核评价体系,并根据大学生临床竞赛所增加的项目适当添加一些临床技能培训项目,更好地模拟竞赛的真实场景,对学生进行更加系统、全面的培训,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跟实践技能进行结合。医学康复专业主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学生将理论跟实践进行结合的能力。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也促使高校更加注重学生临床实践技能的培养,而各大高校也陆续成立了临床实践技能的教学课程,并重新划分了理论跟实践教学的比例,增加了实践教学的课程,同时还根据不同的专业,分时间开放临床技能实训中心,这样也能有效提升实践技能教学的质量。随着临床技能竞赛项目的增多,竞赛对不同专业学科之间的交叉内容的考核也越来越多,因此高校还应该不断拓展医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知识面。当前信息技术遍布于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高校也应该积极将网络教学融入到具体的医学生实践教学中去。高校可以构建医学实践学习的网络平台,在上面放置一些多媒体课件、学习资源等,供大家学习和分享,这样学生可以通过观看一些实践操作,有效掌握一些实践技能和方法。同时还可以构建以计算机仿真和数据库为核心的心肺腹听、触诊多媒体仿真模拟教学系统,这样可以加强学生跟计算机的有效互动。并且康复专业的教师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构建模拟病房、模拟手术室、模拟病人,让学生进行更加真实的模拟训练。这样既能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性,还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临床综合技能。
1.4实习教学医院教学效果提升。
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规定,参赛的学生必须要从临床医学大五学生中选择,而大五学生正处于实习阶段,因此实习医院的技能培训对竞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临床实践工作的繁重也使得教学实习医院重视临床,而忽略教学。因此必须要不断改进并完善教学实习医院的教学,有效提升学生的临床实践综合技能,促使他们更好地参与竞赛。因此各大高校的医学教师应该加强实践技能的教学,并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构建高校内部的临床技能竞赛,以实习基地为单位培训和选派大五实习生进行临床技能竞赛,将学生的成绩与实习基地的年终考核评价挂钩,积极奖励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并将竞赛结果及时反馈给各个教学实习基地,从而帮助实习基地进行更好的改进和完善,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临床实践综合技能。
2大学生临床实践技能竞赛对临床医学教育改革的促进作用。
2.1创新了高校的医学教育模式。
大学生临床实践技能竞赛使得更多高校的医学专业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临床实践技能的培训。传统的医学教育中,教师往往只是注重学生医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并不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通常给学生提供实践培养的机会和时间也很少,这样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就会受到很大的制约。而临床技能竞赛的开展给高校的医学教育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因此各大高校的医学教师必须要不断改进并创新当前的医学教育模式,不断完善临床技能学的课程体系,促使学生更加自主地参与到临床实践的教学活动中,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
2.2创新了医学专业教师的教学理念。
通过临床技能竞赛的培训,不但可以了解学生的实际技能水平,也能发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不足。通过临床技能竞赛,可以帮助教师形成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理念,进行更加注重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在帮助学生准备临床技能竞赛的过程中,能促使他们形成科学、完善的临床思维习惯,引导学生养成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也能促使教师将教学与临床进行有效结合,加强学生培养“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职业道德,进而促使他们更加全面、有效地掌握一些临床技能。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充分调动教师的培训积极性,进而有效提升教师的医学教学水平。
2.3提升了学生的医学综合素质。
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对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本专业所要求掌握的全部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临床实践操作技能,同时它也是对学生专业学习情况的一个有效检查。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包括不同层次的比赛,如赛区赛、省赛、校赛,这些都是展现学生能力、展示教师教学水平以及学校医学教育水平的平台。通过临床技能竞赛,可以使得教师积极发现自己在临床实践教学中的不足,促使他们积极进行改进和完善,从而有效提升他们的医学教学水平,而学生在临床技能竞赛中,也能积极发现自己的缺点,从而针对性进行培训和改进,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也能有效锻炼他们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医学综合素质。
临床上更加注重的是跟患者的有效沟通,跟患者进行心灵、情感的沟通,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临床学习的目的,也才能帮助患者进行有效的恢复。跟患者进行沟通时,必须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以及沟通技巧,要认真、积极倾听患者的倾诉,还要用温和、同情的语气跟患者进行交流,这样不但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感,还能拉近医生跟患者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患者感觉到温暖,实现康复的目的。通过临床技能康复医学专业项目的竞赛,学生在沟通中也能更加关心病人,把病人当作是正常的人而不是去看疾病本身。同时在具体的临床技能操作时,也能注重人文关怀的思想,如在检查病人身体时做好必要的保暖措施,注意保护病人的隐私,通过一些有效手段减少病人的疼痛感和紧张感。并且要跟病人进行正面沟通,要语气缓慢,不能去说一些医学上的专业术语,要用通俗易懂的话让病人明白自己的病情,还要告诉病人在具体的操作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以及哪些是正常的反应等。通过具体的临床实践竞赛,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医学人文精神,也能强化学生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进而促使他们更好地参与到实践技能操作中去,有效提升他们的医学综合能力。
总之,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对高校的医学临床教育改革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和促进作用,因此高校必须要根据临床技能竞赛的机制,积极创新高校的临床教育,从而有效培养并提升学生的医学综合实践技能,进而推动高校医学临床教育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雍军,冯娟,范宇琴,等.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作用与对策分析[j].江苏科技信息,20xx(20):9-11.
医学教学临床医学论文篇十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培养具有扎实的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较高综合素质、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医学人才。为了实现培养目标,必须改变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重基础理论学习、轻临床技能训练的现象。重视和加强实习实践环节,按照临床岗位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的不同目标设置实践教学环节,逐步增加实习实践占总教学时间的比例。我们坚持继承与创新,在广泛吸收国内外临床医学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经验、成果的基础上,探索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1.1缺乏沟通能力临床医学是医生与病人或家属之间的沟通,互相作用的结果,良好的沟通是保证诊疗计划顺利进行的前提,尤其是在目前医患关系的现状,因为个人的理解,文化层次、生活背景的不同,沟通成为重要的课题,稍不慎言都将导致不必要的医疗纠纷。绝大多数医学生一是存在“怕”的心理,缺乏自信心,不敢面对病人,其二是“不知如何与人谈话”,尤其是在儿科,多数患儿不能正确表达,家长又非常焦虑,当不擅长应用儿童的语言与患儿交流,而与家人解释病情时,便难以取得他们的信任,这就需要更多时间来解释。
1.2缺乏奉献敬业精神医疗服务行业是帮助病人解除疾苦,日夜不停的工作性质使作息时间无规律,甚至常常牺牲节假日时间,而工作强度大,劳动报酬相对较少的现状与目前市场经济日益深化的社会观念相冲突,造成医护人员的心理失衡。尤其当代许多医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备受享受的环境下长大,缺少艰苦的磨练。在临床实践中医学生对于所承担的医疗工作是最基本的,所管床位的医疗工作常不可能在规定的上班时间里完成,每时每刻病情的变化,诊疗措施的实施,抢救工作难以用时间概念来确定。学生们对于工作的热情缺乏,计较工作时间,在其工作及职业的需要与自己的空闲时间中难以平衡,而超强度的连续抢救及值班、手术后加班,无论是体力和主观上都难以适应。对病人就是一切。
1.3轻视医德医德是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行医以德为本,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其职业的特殊性对医学生道德素质的要求高于其他学科。由于其服务的对象是身体和心理需要帮助的人,因此,体现以人为本,人性化服务是宗旨。而医学生对于此理念的概念模糊,注重技术,只埋头学习掌握医学理论知识和技术,当面对患儿家长时,态度较生硬,询问病史时缺乏关切的口吻,机械性追问患儿家长症状,以及罗列套用书本上能出现的模式化的症状,让患儿家长有不平等的感觉,因此难以取得第一手资料,容易遗漏重要的信息。在实施检查和操作时,缺乏保护性的措施,如天冷时捂热听诊器再听诊,检查时随时关注患儿的反应,努力减少不必要的刺激和痛苦。医学生在临床考核中普遍扣分是缺乏保护措施,将患儿作为单纯的治疗对象,而忽略了作为人的本质。
二、对临床医学实习实践中存在问题的相应对策。
2.1加强人文教育现代医学模式已经从传统的生理模式向生理――心理――社会模式发生转变。“医乃仁术”是医学先辈们对医学人文精神最本质的概括。目前大学课程中主要强调医学专业知识的教育,在哲学、心理学、论理学等方面的培养还是相当肤浅,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的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最低要求提出:“敬业精神合伦理行为是医学实践的核心”,职业道德、态度、行为、伦理同医学知识、临床技能一样是保证毕业生具备基本要求所规定的核心能力及基本素质之一。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人员,他们现在所接受的教育将直接影响合决定他们将来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首先培养医学生人文素养高,具有高尚的人格力量合人文精神的人。通过对学生进行人文社会科学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合科学素质。因为医学研究的对象是“人”,医学教育的核心要“以人为本”。
2.2加强临床思维培养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中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对于短时间内能增加知识,但已造成了对知识接受的被动合不积极的状态,使医学生的临床知识和临床技能随着时间流逝而很快忘记。学校在进行基课教学时,由于医学理论知识涉及的领域广泛,记忆内容多,概念性强,应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学会循序贯通,多问“为什么”挖掘其内在联系。在临床课的教学中贯穿问题教学,剖析一个问题从各个相关的基础知识串通在一起,如在讲哮喘时,不是单一的从病因到发病机理,而是从其临床表现及处理的原则中反馈其病理生理、解剖及免疫学的基础知识,使其融贯在一起。在课堂教学中,通常强调共性问题,培养纵向思维,而临床上往往出现某些个性问题,因此还要学会横向思维,逐渐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模式。另则要培养勤思维的良好习惯,注重条理性,强调课堂教学中引入互动教学,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3加强临床基本能力的培养临床技能的培训需要大量实际操作的训练。目前的医疗状况要求医学生在进入实习时有一定的操作技能概念,因此在学校学习的后期临床课教学时,开展仿真教学,情景模拟教学,在模拟病人身上反复进行正规化的训练。在每项操作前,教师要结合具体例子讲解该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交待可能发生的意外及应急处理的方法,学生身临其境,领会各项操作的具体要求,准确熟练地掌握各项操作过程,通过图片、录像、vcd等资料方式多渠道反复强化意识。
三、结语。
该文探讨了我国临床医学实习实践中存在的多个方面的主要问题,针对这几个方面,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对策,进一步丰富临床医学实习实践的研究内容,然而临床实践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包括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教学资源、教学过程等的有机整合,更深入的临床实践教学研究,如临床实践教学的教育与测量、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评估等有待更进一步的探讨。
医学教学临床医学论文篇十一
摘要:有机化学实验是培养药学人才的一门重要课程。本文主要从内容、教学方法和网络虚拟教学等方面阐述实验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积极性,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药学人才。
关键词:药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
目前,重点高等医药院校药学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围绕研究型和创新型开展。一个国家民族医药企业的强大除了依靠研究型人才外,还需要大量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地方性本科院校现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中坚力量,是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定位于培养为地方服务的大批应用型专门人才。我院于10月被河南省教育厅确定为第二批向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的试点学校,我院药学专业初步确定为转型示范专业。我院于开设本科药学专业,其办学定位是为医药企业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有机化学是药学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有机化学实验[1]的应用性已充分渗透到药学的各领域。近年来,我院把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教学改革的方向,加大实验教学投入,整合教学资源,把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2]。现将我院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总结如下。
1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传统观念认为有机化学的理论教学占主导地位,实验教学为理论教学服务,处于从属地位。学生也普遍认为理论知识重于实验,因此做实验时,只是按照实验大纲要求和步骤进行,对实验可能出现的结果无预知和分析,难以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目标[3]。因此,转变观念,改革实验教学,加强实验教学成为培养应用型药学人才的重要举措。
2改革实验教学模式。
2.1实验教学内容改革。
[4]验证性、综合性和探究性是实验教学的主要特点。传统实验教学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综合性和探究性实验较少,学生只是机械地重复操作过程,制约了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性。为此,我院删减了一部分验证性实验,保留一些基本化学实验操作,同时加强操作技能训练,适当增加一些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不断优化实验内容,使其更科学、更具适用性。蒸馏(包括常压和减压)、重结晶及萃取分离是有机化学实验最常用和最基本的操作,在实验教学中,尽可能多安排与这些操作技能相关的实验。在操作训练中,让学生知道并理解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熔点、沸点、折光率和旋光度等物理常数的测定在理论教学中着重讲解其原理,实验中则着重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实验课程体系以典型合成实验为主,精选具有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验项目。例如,环己烯和1-溴丁烷的制备,将性质验证贯穿于合成实验中,使学生能加深对书本上理论知识的理解。将熔点测定和色谱技术分析融入阿司匹林的合成中,构成一个综合性实验。通过整合实验内容,不但强化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还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引导学生探究实验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激发其探索精神,让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开展设计性实验主要是满足药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工作和继续深造的需求,同时也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例如,环己酮有多种合成路线,实验课前,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设计出可能合理的合成路线及操作步骤。课堂上教师给出文献报道的合成路线,让学生对比一下自己设计的路线与文献中的有何不同,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得到最佳的合成路线,即用次氯酸钠氧化环己醇得到环己酮,此法可避免重金属污染环境的问题。设计性实验教学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且实验后的成就感更能激发他们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
2.2运用新的教学方法。
[5]在传统“灌输式”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未能激发其主动性,教学结果就是学生对知识理解不深且不能灵活运用。因此,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我院根据开设实验项目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示范式、讨论式等。实验前学生必须做好预习,对本次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步骤做到心中有数,并对实验注意事项和实验思考题多加思考。上课时,教师通过提问[6]来检验学生的预习效果,并根据提问情况,对教学内容有所选择地讲授,避免无重点的重复,提高教学效率。对实验操作,请2~3名学生课堂上示范演习,让其他同学找出其正确和错误的地方,然后教师再讲解示范。这种纠错式教学可使学生普遍存在的操作问题得到有效纠正。乙酰苯胺的合成有两种实验方法:(1)冰醋酸法。(2)醋酸酐法。实验前,学生查阅资料比较两种方法的优缺点。用冰醋酸法分馏时温度为什么要控制在100~110度之间,过高可以吗?用醋酸酐法加入盐酸和碳酸钠的目的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做实验时,相邻的两组分别做冰醋酸法和醋酸酐法,这样学生可以相互对比实验效果。在做肉桂酸合成实验时,教师引导学生设计不同投料比、不同催化剂和不同温度的正交试验。对比实验结果得到肉桂酸的最佳合成条件。正交试验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科研思路。
2.3利用网络虚拟实验辅助教学。
[7]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传统授课方法无法将有些实验操作描述的很清晰,学生也不容易接受。我们教研室采用动态ppt实验操作图或教学视频来讲授实验操作,学生普遍反映良好。这种教学方式能将抽象的内容转变成生动、鲜活的知识,学生的实验操作不规范和失误率大大减少。此外,某些实验因仪器特殊、药品控制较严等原因而无法开展,我们采用网络虚拟实验教学法,学生看过讲义后,在电脑上进行虚拟实验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在进行每步操作时,如果正确,可继续进行;若错误,电脑会提醒学生该如何进行,保证实验顺利进行。网络虚拟可模拟某些特殊实验,弥补了现实无法进行的不足,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2.4倡导绿色化学理念。
[8]现在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已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而有机化学实验中的试剂和原料等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如果处理得不恰当,危害更严重。在实验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用“绿色”理念,合理设计实验课程体系,联系相关实验,将上一实验产物作为后面实验原料。为尽量减少化学实验对环境的危害,在不改变实验的前提下,尽量采用小规格的容器,如采用50ml的圆底烧瓶做反应装置,大大减少原料和试剂的使用量。选用毒性小的溶剂代替毒性大的溶剂,如乙醇代替甲醇,甲苯代替苯等。乙醇、乙酸乙酯是化学实验中使用比较多的溶剂,且可回收再利用。将回收的乙醇废液经蒸馏得到大约95%乙醇,可作为清洗剂,也可用于xxx的提取。对实验产生的废弃物让学生加以分类、集中收集,倒入指定地方,最后由教师统一处理,避免有害溶剂腐蚀管道和污染地下水。
3完善实验教学考核体系,综合客观评定学生成绩。
[9]以往实验成绩主要是根据学生上交的实验报告来评定,从报告上无法了解学生对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能全面客观综合评价学生成绩的实验考核体系。综合评价法可有效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主要从4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1)预习(占10%),主要考查学生预习情况,包括目的、原理等内容;(2)实际操作能力(占30%),教师考查每组学生的装置安装和操作规范与否等;(3)考勤及纪律(占10%);(4)操作考核(占50%),主要以抽题形式进行,考查学生基本操作掌握情况。通过这一年的改革实践证明:综合考核方式更能引起学生对实验的重视,更能客观评价每一位学生。地方性院校本科药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积极性,培养出具有技术应用型潜力的优秀人才。虽然实验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时代在发展,技术在进步,教学改革也应与时俱进,要积极吸取其他院校教改的成功经验,不断探索,不断完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体系。
医学教学临床医学论文篇十二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地医疗水平有了较大的进步和发展。然而当前,各地中心医疗机构均面临着繁重的医疗任务,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医疗技术的发展。基于此,本文从实际出发,首先阐述了科研工作对医院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指导思想。接着探讨了医院对临床医学生科研管理工作的政策调整,并给出一些建议和参考。
科研需求;科研要求;临床医学;思路初探。
进入新世紀以来,对于一些具有一定规模的三甲医院,大量的临床工作给医护人员带来了繁重的工作负担,但同时也给医疗科研创新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实验数据。不仅如此,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医疗机构,从实验数据以及实验样本类型上看,国内科研平台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然而由于我国科研起步较晚,大多数医疗科研机构的医疗技术,相较于发达地区还比较落后。因此,探究临床医学生科研需求与科研管理科研工作对国内医院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科研工作对医院发展的重要性。
医疗科研创新是医院发展的内驱动力,与此同时,人才培养也是提高科研创新的重要手段,从而从本质上促进医疗机构的快速发展。其中,医疗机构的人才培养包括对医学本科生及研究生进行临床业务培养,也包涵了对在职医护人员的培养。不仅如此,医疗机构对于人才培养的计划安排上,通常是将提高科研创新精神作为人才培养的第一目标。由此可见,通过科学有效的科研工作管理,进一步提高医护人员专业技能,从而培养更多优秀医护专业人才,是提高医院综合实力的必经之路。
(二)科研工作管理的指导思想。
从实际工作经验来看,科学有效的科研工作管理必须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方面,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提高,国家对医疗设施的资金投入不断加大,主要表现在各个区的中心医院,其先进医疗设备性较齐全,医疗患者来源丰富,给医疗科研平台提供了充分实践机会。另一方面,国内各个地区中心医院普遍存在,医疗专业人才匮乏,医疗任务过于繁重、医疗信息滞后等问题严重阻碍医疗机构的发展。而要进行深入的医疗科研探究,往往需需要先进的医疗设备以及专业的医疗人才的有机结合。因此,一间先进的医疗机构必须要具备先进的医疗设施以及专业的医疗人才这两个核心要素,缺一不可。与此同时,相关医疗研究人员可以从临床实验出发,通过不断尝试新的医疗方法以及实验手段,通过联合攻关,优势互补,以及科学合理的科研工作管理的指导思想,以此促进医院的医疗技术的发展。从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基础医学研究的探索性和创造性为临床医学科研提供了丰富的前沿知识、方法和现代化研究工具,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储备和发展后劲。
实际结果表明,提高医疗科研奖金对发展先进的医疗技术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以北京某三甲医院为例,该院的的奖金数额占全年绩效的30%,每个季度会对临床医学生科研人员进行技术考核。若考核结果未能达标,则会相应扣除当季度的奖金。然而,该奖惩制的“鼓励”方式,只能让临床医学生被动的投入科研工作中去,并不能从本质上激发临床医学生的科研热情。再者,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临床医学生的科研积极性,也使得真正参与科研工作的医生人数难以提高。因此,本文认为应当从如下几个方面对临床医学生科研工作的政策进行优化。
(一)提高临床医学生毕业评定中科研任务的权重。
一方面不能单单从不能从提高医疗科研奖金激发临床医学生的科研热情,也不能只是从思想政治教育中激发起临床医学生的科研热情,应当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才能够真正促进先进医疗技术的发展。不仅如此,还应当将科研完成进度与临床医学生毕业论文想挂钩,那就是提高临床医学生毕业评定中科研任务的权重。不仅如此,为了避免出现交叉挂课题的问题,不仅要看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研究中的贡献,还应看课题组成员在其中所处的研究地位。因此,在对临床医学生毕业量化评定过程中,要从完成科研任务比重、论文质量、以及实习期间发表论文篇数进行综合考虑。
(二)完善科研工作的传帮带机制。
传统医疗机构的培养体系中,在科研工作中的传帮带机制十分重要。这里的传帮带制度主要以科室为单位,以帮助临床医学生在毕业评定中能够顺利毕业未主要目标。不仅如此,在完善传帮带机制过程中应当注意如下几个方面问题:(1)在医疗机构的培养体系中,量化考核要公正公平,不能参合着任何“个人”情绪;(2)在临床医学生毕业量化评定过程中,对相关论文材料要进行严格的审查;(3)不断完善对临床医学生毕业量化评定过程中的成绩考核机制。
总而言之,科研管理工作对医院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当前各地医疗水平有了较大的进步和发展背景下,各地中心医疗机构也面临着繁重的医疗任务,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医疗技术的发展。因此,对临床医学生科研需求与科研管理的实现进行思路初探,是当前各个医疗机构的重点研究课题。
医学教学临床医学论文篇十三
近年来居高不下的医疗行业矛盾纠纷也给医务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行为规范要求。医德作为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在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社会环境和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当代学生的医德教育面临了很多问题。高职医学院校承担着向基层医疗单位培养医务工作者的重任,大部分高职医学生毕业后直接在基层服务,这也对在校期间学生的医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高职医学生医德教育现状调查发现,由于高职院校的特殊性,学校更加重视学生的临床技能培养,在医德教育中存在滑坡现象。本文通过对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40名学生的医德教育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总结了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医德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调查对象为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40名接受过医学伦理学教育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调查问卷回收率为100%。
1.学习目的性。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面临的是基层医疗单位就医人员,只有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素养才能更好的服务他人。调查“学医的目的性”结果显示,选择“救死扶伤、服务社会”者有85人(35.4%);选择“待遇好、工资高”者113人(47.1%)。说明有很大一部分同学学医的目的具有功利性。另外,在调查“学习《医学伦理学》的目的”时,20%的学生认为是为了应付考试,只有72%的同学认为学习《医学伦理学》是为了提高医德修养。
2.医德教育内容认识程度。
调查中有92%的同学认为“有必要进行医德教育”,8%的同学认为“没有必要进行医德教育”。另外,对医德教育内容的调查发现仅16%的学生对医德教育内容比较熟悉,绝84%学生认为医德教育就是学习《医学伦理学》。说明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到了医德的重要性,但是对医德教育本身并不是非常了解。
3.医德教育形式。
75%的学生都选择了“主要通过《医学伦理学》课程”学习;12%的学生选择了“《思想道德修养及法律基础》课程”学习医德;另外,有少部分同学提出在专业课、班会、临床见习等渠道可以学习到医德。
通过对调查结果分析,我们发现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医德教育缺失,并从社会、学校、个人等角度总结了现阶段医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1.医疗环境体制不够健全。
近几年居高不下的医闹和伤医事件让医学生对以后的就业环境产生了抗拒心理,特别是网络通信发达的今天部分媒体对事件的渲染和不实报道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医生的态度。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是直接接触病人的一线工作者,更希望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虽然这两年来以及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护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但是社会舆论及家庭教育都对学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导致部分学生对接受的医德教育正确性态度产生了怀疑。同时,医疗行业内部的少数不良风气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在技术发达的今天,高校医德教育育应该让医学生充分理解价值理性与技术理性的合理的辩证关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1]。
2.医德教育体系不完善。
高职院校由于学习的时间和专业性质决定了学生培养过程中存在“重技术、轻德育”的现象,高校教育过程中一直强调德育教育,但是德育教育本身并没有规范的衡量指标和判定方法,德育教育过程中辅导员、代课老师及教学医院老师等都有责任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医德医风,但因缺乏具体要求和实施措施使德育教育落实效果参差不齐。目前,很多医学院校都存在这种只注重医德理论考试,忽视对平时的道德行为规范进行系统评价的情况,从而医德教育效果不能得到科学系统的评价[2]。
医学生在校医德教育主要是通过《医学伦理学》来进行学习,教学过程单一,课时分配量少。另外,在学习这门课程时,学生仅学习了医学基础课,对很多临床专业问题并不能充分理解,特别是在面对法律与道德发生冲突的时候无法做到对某些事件的理性分析。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导致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并不高,更无法将所学知识内化于心,从而指导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医德教育过程中大多数都是通过老师说教的形式来进行,教学手段单一,不能充分利用现在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网络和信息化形式,学习效果不好。
3.学生个人认识缺失。
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医德教育的认识缺失。现在大学生主张个性发展,自我意识强。,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但是抗压能力又较弱。对他人要求较高,对自己要求较低。通常能正视医德的重要性,但是却不能做到德行统一。由于成长过程中大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很难对病患的疾苦感同身受,对他人的关心和责任感不够。另外,自媒体的发展,使他们容易受到网络舆论的影响,不能理性处理问题。很多同学认为,人文思想政治课所学东西以后走到社會没有任何用途,从侧面反映出学校的人文社科教育已经严重与社会现实脱节[3]。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问卷调查,反映出当前高职院校医德教育的不足,为了培养出更多的基础医务工作人员,我们还需有效解决对策来提高学生的医德医风。医德教育作为医学生的重要部分始终贯穿于医学生涯,要把良好的医德医风内化于心,转换为高度自觉的品质和行为规范。
医学教学临床医学论文篇十四
摘要:在五年制临床医学教学中,口腔科学作为其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与特殊性的必修课。
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教学方法陈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专业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脱节等问题。
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从教学常见的问题入手,以教学方法探索及教师队伍建设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所裨益。
口腔作为人体重要的组织器官,对人体的健康至为重要。
一方面,口腔健康与否对人体的整体健康有着极大影响;另一方面,以口腔症状为突破口,根据口腔所表现出的症状可检测、反映人体其他部位的健康状况。
可在实际中,由于没有将口腔科学作为临床医生执业考试的内容,造成学校及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忽视。
学校压缩了口腔教学的课时安排。
学生则表现为不重视、不喜欢这门课程。
因此,这门课程的'教学需要在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以优质的教学质量、高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让学生全面掌握口腔内科学及口腔颌面外科学的教学目的。
1教学实践中所遇见的问题。
1.1学生方面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作为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如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那么教师的教学工作也就很难取得理想的成效。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思想认识不够。
大部分学生认为毕业后并不从事口腔方面的工作,因此忽视这门课程的学习。
上课玩手机、睡觉的比比皆是,课堂纪律严重涣散。
面对这种情况,一方面打击了教师教学的热情;另一方面,也影响到了一些同学的学习热情。
特别对于大班授课,这种情况尤其显著。
其次,学习困难大。
客观来说,由于教学课时比较少,而课程的知识量又很大,这导致学生很难在上课时很难有良好的收获。
要在20个课时内完成口腔专业两年内的教学内容,学生确实很掌握那些繁多且抽象的知识点。
1.2教学模式僵化问题。
优质的教学模式产生优质的教学效果。
笔者认为,单调僵硬的教学模式也是严重阻碍口腔教学的一大因素。
表现为以下几点。
首先是教学方法陈旧,比如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式。
这类教学方法早已不早适应当前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方法最大的弊端是缺乏“反馈”信息,教师虽然很努力的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却不了解学生的接受情况。
学生在跟不上教师“节奏”后,自然而然也就不想再继续听课。
也即是说,缺乏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是低效而僵硬的。
其次,在教学工作中,“无目的”的教学方法也是不科学的。
笔者认为的“无目的”是指按照书本顺序教学,没有根据一个个具体的问题而进行展开、研究进而解决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也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2教学模式探索。
2.1加强思想认识。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模式的改革。
口腔医学在整个医学体系中,所占有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社会及国家给予口腔医学的重视也越来越多。
针对学生对于这门课程重要性认识不够,教师及学校应加大对于口腔课程重要性及必要性的宣传,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
思想是行动的源泉,只有学生根本上的重视口腔医学,才能顺利的展开以后的教学工作。
2.2借鉴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也即是“问题为基础的学习”的教学方法。
具体表现为以问题为探讨、研究的主体,教师辅以教学方法,学生相互讨论解决问题。
这种教学方法具有许多好处。
首先,学生针对具体的问题研究。
将抽象复杂的理论知识变成实实在在的客观问题,可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学习热情也就点燃了。
如在牙体牙髓常见病这一节中,我们设计的问题是:俗话说牙痛不是病,痛时真要命。
试问不同的主诉与牙体牙髓病的发展、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有何意义针对病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564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