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不懈的努力会带来丰硕的成果。可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方法,如排比、对比、举例等,增强总结的表达力和说服力。下面是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语文一个接一个教学设计篇一
1.积累若干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感受师生之间、母子之间的.爱心真情。
【教学过程】。
一、默读课文,理解内容。
大家能不能理解故事的内容?可不可以复述这篇课文?
二、复述课文。
1.提出详细复述课文的要求并指导方法。
2.学生尝试复述。
3.小组互相复述。
4.全班复述交流。
三、朗读课文,体会感情。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交流阅读体会。
你喜欢这个故事吗?说说你的想法。
你还知道相似的故事吗?讲给大家听听。
3.再读课文最后一段。感受真情。
四、词句练习。
1.“词句活动室”之一:搭配,组成词语练习。
先让学生自己尝试,再在课堂上交流。
参考答案是:
美丽的——故事,聪明的——孩子,快乐的——生日,
珍贵的——礼物,明媚的——阳光,芳香的——果实。
答案不要求一致,只要词语搭配合理,就应该肯定。
2.“词语活动室”之二:造句练习。
先理解“格外”的意思,再在同桌或小组之间尝试造句,然后全班交流。
五、语言实践。
说说自己向妈妈祝贺三八妇女节的事情。
语文一个接一个教学设计篇二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盖房、裸露、扩大、一栋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锋利、喘气儿、黎明"等词语,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4、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学习重点: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学习难点:学习难点是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学生畅所欲言。
多媒体出示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
a、这是一个怎样的小村庄?
b、这个小村庄有着怎样的一个故事?
一、学习课文。
(一)体会小村庄的美丽。
1、带着问题读课文。
2、这是一个怎样的小村庄?找出相关的部分读一读。
3、画一画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想一想这个小村庄还有哪些美丽的景物。
4、请几位小画家上来讲台合作着画一画这个美丽的小村庄。
5、师生共同欣赏这幅美丽的图画。
6、教师随手擦掉一些学生认为美丽的景物。大声问道“如果有一天,你的这些美丽的景物没有了,你的心情会怎样?”
7、生表达自己的心情。
过渡:可是有一天,这个美丽的小村庄却消失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来读一读课文并找一找,这个小村庄的结局怎样。
(二)品读结局,引起思考。
指名读一读。
师多媒体出示相关句子:
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了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什么也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师启发: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小村庄一夜之间无影无踪呢?(稍停),不知大家是否注意,课文最后特意提到了锋利的斧头,这锋利的斧头在这件事情中又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寻找答案。
(三)探寻原因。
1、生回答,师引导:“从哪里你体会到是人们滥砍滥伐树木造成小村庄的毁灭?”生自读课文,思考问题,在书中批划。
2、小组讨论,交流看法。
3、全班汇报,交流。
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去,把树木一棵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这是小村庄消失的直接原因)。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引导:读到这里,你想对小村庄里的人们说些什么?)。
树木变成了各家各户一间间、一栋栋的房子,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各种各样的工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
(师引导: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引导学生总结:现在大家说一说,小村庄毁灭的原因是什么,罪魁祸首是谁?
(四)再读结局,升华感情。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读上面的的句子,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观看资料,了解目前形势。
师补充一些目前人们砍伐树木的资料,包括一次性筷子,人们为了牟取暴利,砍伐稀有树种、目前我国森林资源和世界平均人均数量。以及党中央号召植树造林的图片及数字资料。
四、激qing总结。
师:看了图片,你有什么想法?
生畅所欲言。
生发言。
语文一个接一个教学设计篇三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播放火箭生空录象,初步感受地球的可爱。
(二)、整体感知课文。
自由读。提问:你能用一句话来形容地球吗?
(三)、了解地球的“可爱”
1、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地球的可爱?请找出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来,也可以边读边讨论。
学生汇报(请一位同学说,说完后请一个同学评。并再请同学说)听了你们的读,老师也禁不住想试一试,能给我一个机会吗?(课件出示句子,师范读,生齐读)。
2、刚才,我们体会到了地球的可爱,还有从哪里也感受到?(慷慨)(师板书、并指导写法)你知道慷慨的意思吗?(生答)其实,地球就是一个宝库,它毫无保留、无私地提供着各种资源,哺育着我们人类。然而,我们人类却没有好好保护它们。(出示相片:浓烟、伐木……)。
看到了这些,你觉得怎样?想说什么?
(过渡)我不禁想起宇航员说的那句话:“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她也太容易破碎了。”(板:易碎)(出示课件句子)。
(四)、了解地球的“易碎”
(1)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地球太易破碎了?我们人类到底对地球做了什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3、4自然段。然后小组讨论。小组长负责记录。
(2)小组汇报。
(3)师小结:所以,宇航员不禁感叹:地球太可爱了,也太容易破碎了。
(五)、总结归纳:
我们不要等资源枯竭,现在就移居到别的星球,怎么样?(生答)既然这样,我们应该怎么做?(讨论发言)。
(2)我们小学生应该怎样保护地球?(讨论发言)(完后师投幻灯,绿化)。
(3)让学生写一句最想对地球母亲说的话,并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1.我们要保护地球,以为我们dd(生读课文)。
2.大家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写在课题上吧!
3、完后汇报。
(六)师总结。
同学们,当今天养育华夏儿女的长江,黄河以浑浊的河水向我们诉说它们悲哀的时候,我们的明天是否能与山水相伴呢?大自然的警钟已经敲醒,我国已把环保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每年4月22日的世界地球日更让我们感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眼中美丽的地球吧!
(七)扩展延伸。
要求课后选做以下内容(可以完成一题或多题)。
a)动笔写一条环保室宣传格言或画一幅环保宣传画。
c)围绕“保护地球”着一主题办手抄报。
d)开展社会调查。调查家乡环境遭破坏的情况。写一份简单的报告。
板书:
(美丽、慷慨)可爱。
易碎(资源有限)。
保护。
(别无去处)。
语文一个接一个教学设计篇四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懂得:真正的朋友不仅平时互相帮助,即使在危险时刻,也不能只顾自己,不顾别人。
2、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并用学过的方法理解“直挺挺”等词语。
3、能理解并积累课文中描述“逃跑”与“装死”的语句,并能尝试着实践、运用。
教学重点:能理解课文中描述“逃跑”与“装死”的语句。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中描述“逃跑”与“装死”的语句,有感情朗读,并能尝试着实践、运用。
2、理解“你不能和遇到危险只顾自己而不管别人的人作朋友”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多媒体课件、书签、图片等。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谈话:你觉得该如何对待朋友?
2、揭示课题《一个忠告》板书:*12、一个忠告。
3、理解“忠告”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悟。
1、自主学习。
(1)轻声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将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字词反馈。
3、交流课文主要内容(师适时贴出图片)。
4、指导读句子:你不能和遇到危险只顾自己而不管别人的.人做朋友。
(1)指导朗读。
(2)质疑。
(通过自主学习,还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让每一个孩子学得积极、学得主动,使学生自觉地探索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阅读感悟。
1、学习重点句:他们当中的一个丢下朋友飞快地爬上一棵大树,蹲在高高的树杈之间,吓得不停地颤抖。
(1)出示句子。
(2)比较句子,交流两句话有什么区别?“丢下”说明了什么?
板书:丢下、爬、蹲、颤抖。
(3)指导读句子。
2、学习重点句:那人感觉到熊喷在脸上的热气,就紧闭双眼,屏住呼吸,直挺挺地伸展四肢,一动也不动。
(1)交流出示。
(2)读句子,圈出描写“装死”的词语。
(3)交流,师适时板书:紧闭、屏住、直挺挺、一动不动。
(4)指导读句子。
(通过重点词、句的品析、朗读,积累、感悟课文语言,培养良好的语感,丰富学生的语言。)。
3、引读第二小节。
四、语言实践。
1、创设情景说话:今天傍晚,我和朋友到树林里散步,忽然遇到了一只大黑熊。。
最后,我明白了:。
(在学生积累了课文语言的基础上,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语言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机会,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2、学生准备。
3、交流。
五、朗读全文,总结明理。
1、有感情朗读全文。
2、说说应该怎样对待朋友?
3、总结全文。
4、赠送小礼物——书签。
板书:
*12、一个忠告。
会爬树人图片丢、爬、蹲、吓。
你不能和遇到危险只顾自己。
而不管别人的人作朋友。黑熊图片。
不会爬树人图片装死:紧闭、屏住呼吸、伸展。
语文一个接一个教学设计篇五
本课是一首儿童诗。作者用儿童最自然的语言讲了一个小孩儿无奈又快乐的一天,表现了孩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这首儿童诗简明易懂,学生只需要多读几遍就能了解内容。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走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当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读为主,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孩子遇到不顺心的事是怎么调整心态,让快乐一个接一个的,并从中感受孩子幸福的童年。
【教学目标】。
1.认识“接觉再做各种样梦伙伴却趣这”等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生活中的高兴和不高兴。
3.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爱读诗歌。
【教学重点】。
认识“接觉再做各种样梦伙伴却趣这”等13个生字。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生活中的高兴和不高兴。
【教学准备】字卡,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交谈,引入新课。
1.师生交谈你每天都做过哪些事?
2.引入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出示带音节的字:接觉再做各种样梦伙伴却趣这这些字刚才老师读的时候你注意到了吗?借助拼音,把它们读出来吧。
(1)自由读。
(2)个别读。
(3)齐读。
(4)讨论识字方法。
2.出示去掉音节的字:接觉再做各种样梦伙伴却趣这。
(1)开火车读。
(2)齐读。
3.出示词语:月夜影子回家睡觉各种各样。
起床学校伙伴开心上课铃。
操场有趣快乐老师讲故事。
(1)自由读。
(2)指名读。
三、指导书写。
1.重点指导:过伙伴各样。
2.认识偏旁部首:单耳旁和走之旁及其写法。
四、作业布置。
1.读熟课文。
2.认识13个生字。
3.书写7个生字。
语文一个接一个教学设计篇六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接、觉、再、做、各、种、样、梦、伙、伴、却、趣、这”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过、各、种、样、伙、伴、这”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体会孩子做事积极、乐观的心态。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孩子做事积极、乐观的心态。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认识“接、觉、再、做、各、种、样、梦、伙、伴、却、趣、这”13个生字,学会“过、各、种、样、伙、伴、这”7个生字。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平时都喜欢做什么啊?
生:做游戏、看电视……。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文章。(板书课题:一个接一个)。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孩子做了什么事情?
(踩影子、做梦、跳房子、上课)。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接、觉、再、做、各、种、样、梦、伙、伴、却、趣、这”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过、各、种、样、伙、伴、这”,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
在这节课里,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孩子做事积极、乐观的心态。
课前准备:
生字,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抽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生字。
2、听写生字。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指名分段朗读。
二、入情入境,深入理解课文。
1、文章有几个自然段?(四个)。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前三段开始“正”字说明了什么?(孩子正高兴着)。
4、前三段的`“唉”说明了什么?(孩子还不进行,却要终止现在的行为,心理不高兴)。
5、从“不过”两个字,我们可以看出什么?(孩子非常积极、乐观)。
6、阅读最后一段,你从中可以看出孩子还具有什么样的心性?(好奇心强)。
三、总结全文。
学了这一课,你懂得了什么?
板书设计:
正――高兴孩子积极、乐观。
一个接一个唉――难过好奇心强/。
不过――也不错。
课后反思:
由于本课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很接近,所以学生能很快的从中体会孩子的心情,同时和孩子实际相结合,更能教育孩子在今后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同时,在教学时我始终以读为主,让学生从带着问题读到读通、读顺,让学生充分朗读,静心品味,感受到字里行间的情感,让他们感悟出孩子的情感变化。
语文一个接一个教学设计篇七
本课是一首儿童诗。作者用儿童最自然的语言讲了一个小孩儿无奈又快乐的一天,表现了孩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这首儿童诗简明易懂,学生只需要多读几遍就能了解内容。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走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当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读为主,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孩子遇到不顺心的事是怎么调整心态,让快乐一个接一个的,并从中感受孩子幸福的童年。
1.认识“接觉再做各种样梦伙伴却趣这”等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生活中的高兴和不高兴。
3.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爱读诗歌。
认识“接觉再做各种样梦伙伴却趣这”等13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生活中的高兴和不高兴。
【教学准备】字卡,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交谈,引入新课。
1.师生交谈你每天都做过哪些事?
2.引入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出示带音节的字:接觉再做各种样梦伙伴却趣这这些字刚才老师读的时候你注意到了吗?借助拼音,把它们读出来吧。
(1)自由读。
(2)个别读。
(3)齐读。
(4)讨论识字方法。
2.出示去掉音节的字:接觉再做各种样梦伙伴却趣这。
(1)开火车读。
(2)齐读。
3.出示词语:月夜影子回家睡觉各种各样。
起床学校伙伴开心上课铃。
操场有趣快乐老师讲故事。
(1)自由读。
(2)指名读。
三、指导书写。
1.重点指导:过伙伴各样。
2.认识偏旁部首:单耳旁和走之旁及其写法。
1.读熟课文。
2.认识13个生字。
3.书写7个生字。
一年级范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
语文一个接一个教学设计篇八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二年级学生在情境中感知,在实践中感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是我课前思考的问题,也是力求在本堂课上达到的目标。通过课堂实践,我感到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之处。
一、教学收获:
读说结合,创设情景,强化语言实践,加深课文理解。我根据“以读为本,读说结合,在读中体会,在说中感受,引导学生主动感悟,自主实践”的教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通过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讲究一种潜意识地理解。如:三个妈妈走走停停,手都拎痛了,水直晃荡,腰也快要折断了。教师着力在朗读上加以指导,让学生读出语气。学生能读出语感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就基本到位了。其次,设计情景说话,运用学生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如:三位妈妈听了老爷爷的话,回到家会对自已的儿子怎么说,怎么做?儿子听了妈妈的话,会有什么反应?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个儿子,会怎么做?让学生大胆想像,并根据教师提供的语言材料:妈妈抚摸着儿子的头,语重心长地说:“”规范而灵活地表达自己的理解。这种语言实践很好地体现了“在情景中感知,在实践中感悟”这一教学策略,不仅使学生的听说、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培养,而且也促进了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课文,学生就能更深切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不足之处: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手段都取决于学生的接受情况,要看是否适合学生。我在这堂课的.教学中,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实际能力认识不足,过高地估计了学生。在学习第11节时,我不仅要求学生找出相关的动词,还要求学生抓住动词来表达自己的理解。这对二年级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学生难以表述,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效果。
语文一个接一个教学设计篇九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歇、伶、俐、赛、莺、嗓、拎、桶、腰、甸”等10个生字;认识“包字头”;在老师指导下正确书写“甸、歇、伶、俐、拎”五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划出妈妈说儿子的话及描写儿子表现的句子,体会重点词句“一桶水可重啦!”“沉甸甸”的意思。
3、展开想象,和小伙伴合作续编故事,演一演。
4、了解老爷爷说的“只有一个儿子”的含义,体会作为子女要关心、孝敬长辈。
教学重点:
1、能正确认读本课“歇、伶、俐、赛、莺、嗓、拎、桶、腰、甸”等10个生字;认识“包字头”;描写“甸、歇、伶、俐、拎”五个生字。
2、能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语气。
教学难点:
能体会重点词句“一桶水可重啦!”“沉甸甸”。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ppt。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指名读。注意:“儿子”的“子”读轻声。
2、读好课题。
课题告诉我们有几个儿子?如果要突出“一个”儿子,该怎么读?(评价:读出了、仅有、独一无二的意思)。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完以后,思考一下:这篇课文一共写了几个人物?
2、反馈:这篇课文一共写了几个人物?
板书:三个儿子三个妈妈老爷爷。
要求:说完整。(这篇课文一共写了7个人物,他们是……,……和……。或者:这篇课文一共写了……、……和……这7个人物。)。
3、看这儿,再看题目,发现有什么问题吗?(预设:课文中出现了三个儿子,为什么课题说“只有一个儿子?”呢?)。
三、学习课文。
(一)学习1-6节。
明明是三个儿子,为什么课题说“只有一个儿子?”,接下来我们要带着问题学习课文,解决问题。
1、出示第1节,指名读。
歇:书空。解释:休息。
2、三个妈妈一边打水,一边谈论着自己的儿子。轻声读第2~6小节,用横线把三个妈妈说儿子的话划下来。
3、交流:随机出示三位妈妈的话。
(1)读第一、二个妈妈说的话。
(2)体会并读好“又……又……”、“赛”、“谁也比不过”、“我那个儿子”
伶俐:注意“伶”读后鼻音,形声字。“伶俐”的意思就是“聪明,灵活”。
赛:平舌音,组词。
莺:后鼻音。
嗓:平舌音。
(3)听到了吗,这两位妈妈在夸奖自己的儿子呢!想象一下:两位妈妈说话时的神态和语气。
(4)第三个妈妈和前两个妈妈的态度一样吗?(不一样)第三个妈妈的话怎么读?指名读。同学们注意听,哪里不一样?(语气平静、态度谦虚)。
(5)谁能把三位妈妈说话时不同的语气读出来。
(二)学习7-11小节。
1、出示:第7节。
拎:注意是前鼻音。“伶”是后鼻音。“令”和很多部首组成字,都读后鼻音,唯有这个字读前鼻音,用心记,把它牢牢记在脑子里。换部首。书空。
(1)谁做“拎”的动作。拎,就是用手提。
(2)理解并读好“一桶水可重啦!”。你们读的句子就是告诉我们——一桶水(可重啦!)强调读“啦、重、!”
桶:好办法记:涌、通,痛。
(3)如果是很重的一桶水,怎么拎呢?(生演)。
(4)文中哪句话说明这是一桶很重的水?
(5)(出示句子)指名读,理由生配合读。可以边读边做做动作。
“走走停停”的第二个“走”和“停”念轻声。“晃荡”的“荡”念轻声。)。
腰:身体有关。形声字。
2、妈妈这样子拎水真——辛苦、累、疲劳、腰酸背痛……。
3、出示:这时,迎面跑来三个孩子。他们做了什么?读7-11小节。用曲线划出写三个孩子表现的句子。
(1)指名读第一、二个儿子的句子,读出了什么?(这两个儿子想到其他了吗?想到妈妈了吗?看到妈妈了吗?)。
随机板书:只顾看也不看。
只顾也不看。
4、第三个孩子和第一、二个孩子不一样在哪里?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把第三个儿子的动作圈出来。(跑接提)。
(1)指名读,注意这三个动作。想想他为什么“跑“?(怕妈妈累坏了)。
(2)男孩子一起读。第三个儿子二话不说,动作很快。能读出这个儿子平时——(一定经常帮妈妈拎水。)。
(3)这句话里有一个词也告诉我们“一桶水可重啦!”。
出示“沉甸甸”abb:包字头。积累包字头的字:句、匆、包、勺、勾。
(4)引读:一桶水可重啦,就是一桶水——(沉甸甸)的。这个孩子拎着沉甸甸的一桶水,走走——停停,手都——拎痛了,水——直晃荡,可他还坚持着帮妈妈把这桶水拎回家。
(5)从中,你看出这个儿子怎么样?——(孝顺、关心妈妈)板书:孝顺关心。
(6)让我们一起向第三个儿子学习。齐读写第三个儿子的句子。
1、(出示对话)同桌读。
2、老爷爷说了几句话,提示语在中间数句子方法。第一句——(一起读),第二句——。
3、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用上“虽然……但是……”说说老爷爷的心思。(第一个儿子虽然又伶俐,又有力气,但是他只顾自己翻跟头,看也不看妈妈一眼。——师:这样看来,他不是真正的好儿子。
第二个儿子……。
第三个儿子虽然没什么特别的,但是他关心、孝顺妈妈。——在老爷爷眼里,他才是真正的好儿子呀!)。
4、老爷爷的话让你懂得了什么?(当子女的应该孝敬长辈,关心长辈。)。
5、明白了老爷爷的心思,谁来读好这两句话?读出“哦”的语气。
引读,读好老爷爷说的三个问句。
6、选择课题,加深理解。
(1)故事学到现在,我们还不知道它的题目是什么?老师这里有三个题目,你觉得哪个题目,并说说道理。
(2)出示三个题目:《一个儿子》、《只有一个儿子》、《三个儿子》。
7、回到课题,齐读。
(四)演一演。
第二天,三位妈妈又去打水了,还是三位妈妈,三个儿子,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你们演一对母子,你想演哪一对?为什么?(告诉妈妈站的位置)提示:演的时候,把动作交代清楚。还可以加上一些语言。
四、总结。
孝顺父母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五、巩固字词。
词语连线。
翻水桶伶俐的水桶。
拎力气美妙的孩子。
提跟头沉甸甸的歌声。
板书设计:
妈妈儿子。
第一个很伶俐翻跟头。
只有一第二个嗓子好只唱歌。
关爱长辈是美德。
个儿子第三个没特长拎水桶。
语文一个接一个教学设计篇十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3个,积累词语6个,句子2句。
2.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
3.发挥想像,和小伙伴合作,续编或续演故事。
4.懂得关心、孝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发情感。
1.放(小乌鸦爱妈妈)的歌曲,齐唱。
2.谁来为大家朗诵(小乌鸦爱妈妈)这首儿歌。
3.交流:你喜欢小乌鸦吗?为什么?
二、揭示课题,初读课文。
连小动物都那么爱自己的妈妈,懂得孝敬照顾自己的妈妈,那我们做子女的呢?
2.生质疑: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
3.小组学习:
(1)读通全文。
(2)自学生字。
(3)讨论问题。
三、深入学习,明白道理。
1.学习反馈:小组汇报,主要是通过三位妈妈的话和三个儿子来到井边的不同的行为。
2.朗读训练:
(1)读好妈妈夸奖自己儿子的句子,注意语气。(师生配合,开火车)。
(2)读好三个儿子来到井边不同表现的'句子。(同桌,找好朋友读)。
(3)分角色读,比赛读。
3.比较句子,指导朗读;
1)“哦,有三个儿子,他们都在哪里?”老爷爷说:“我看见了一个儿子。”
2)“哦?有三个儿子?他们都在哪里呀?”老爷爷说:“我只看见一个儿子啊。”
4.讨论解疑: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板书: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5.齐读课文。
四、生字巩固,指导书写。
1.游戏:打气球。
2.识字擂台赛:复习“”的字。
3.课文里你认识哪些字圈一圈。
4.指导写字:
歇:左右结构,左宽右窄。
拎: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甸:半包围结构,先写外面再写里面,注意“从外到里的”笔顺规则。
五、发挥想像,创作表演。
1.分角色汇报演出课文内容。
3.续编故事,再演一演。
语文一个接一个教学设计篇十一
这篇文章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本文没有一处谴责人们滥砍乱伐树木的行为,却把抽象的含义化为具体的物象,让我们从这些可视可感的画面中去领悟、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本文语言浅显、朴实,用娓娓道来方式向学生讲述了一个村庄从发展到毁灭的过程。但文章中也有含义很深的句子,与学生的人生体验有些距离,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让学生结合体会,谈感受,教师适当点拔。
1.在读中品词析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2.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村庄消失的原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角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中表达的效果。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创设情境,以读为主,开展研究式和体验式学习,锻炼创新素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爱护树木,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创新素质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新志向、创新思维和创新想像。
重点、难点、创新点、德育点
重点:
1.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德育点:
1.通过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
2.通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为建设和拥有一个绿色的家园做出自己的努力。
创新点:巩固与创新运用环节中,让学生自由发言,谈感受,表现自己对环境保护的感悟。
本课教学采用自制的多媒本课件,展示直观的、感性的情景材料。其目的是让情境再现,使学生多感官参与教学,使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较深的层次,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刻的体会和感悟。
1、激情创设情景。
同学们,老师今天送给咱们每个组一棵小树,但是它还没有发芽,想让它枝繁叶茂吗?(想)那么你的出色表现将为它填上一片绿叶,最后咱们比一比看看那个小组的小树长的最茁壮。
【设计意图】利用树木生长分小组评价,一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渗透环保意识,达到情感目标。
2、出示小村庄图片
问:说说这事哪里的景色?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它吗?
4、板书课题
(1)、指导书写课题(强调“村”与“庄“的写法)。
(2)、学生说说自己对课题中的那个词语感兴趣,并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课题。
【设计意图】小小的课题却也蕴含着许多的知识,而对课题的分析与朗读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而这也是正体现了细节成就魅力。
过渡语:那么这到底讲了一个小村庄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翻至课本第七课,有自己喜欢过的方式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完之后和同桌讨论讨论课文讲了一个小村庄怎样的故事。
1、 学生自读课文
2、学生汇报
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1、说说你从这段感受到了什么?
2、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了小村庄的美丽?(相机理解“郁郁葱葱”等词语)
3、当你走进小村庄你仿佛还能听到什么?看到些什么呢?
4、有感情的朗读
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课文。(音乐创设情境)
【设计意图】从文字的感悟到体会词语的妙处,然后再回到情感的升华。这样的设计符合新课标中从内容到形式,又从形式到内容的教学策略。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兼顾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
过渡:这么美丽迷人的小村庄最后却被冲毁了,找到相关的段落读一读。(板书:冲毁)
1、出示课文第四段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和相关的文字: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天,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语文一个接一个教学设计篇十二
1.知识与技能:
(1)解决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抓住人物语言、外貌、神态描写。用心体会人物对苹果的需要而又互相谦让的高尚品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战友间的阶级友爱之情。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战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志愿军战士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更重要的高尚品格。
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外貌、神态描写,感受人物品格。
一、激情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曾经有过口渴的感受吗?能说一说你当时的感受是怎样的吗?你只是几个小时最多不过半天没喝到水,那算不上什么干渴,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战士连续几天几夜喝不到一滴水,而且还要打仗,那才叫真正的干渴呢!。想一想,那会是什么样的滋味?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个苹果》这篇课文正是发生在这个时期的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
2、出示文章相关背景资料。
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质疑问难。
(学生有可能提出:一个苹果时从哪里来的?围绕一个苹果讲了一件什么事等问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画出生字、新词。
2.小组为单位读课文,完成以下学习目标:
(3)苹果在战士们手中传了几次?怎样传的?每次都是什么结果?
3、检查小组自学情况。(1)认读词语;
(2)针对目标问题汇报交流。
三、探究文本,体会情感。
同学们,这个苹果这样传来传去,没人肯吃,难道他们都不需要这个苹果吗?(非常需要)。
1.自由读课文,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们非常需要这个苹果?(通过这个问题可以了解战士们干渴的表现,从而突出他们“让苹果”的精神境界。)。
(1)把有关的语句画出来,读一读,把自己的体会和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
2.小组讨论:战士们为什么都不吃这个苹果?而后全班交流。
四、亲身实践,体验感受。
请小组同学分吃一个苹果,体验感受。
五、作业。
1.掌握生字词语。
2.将小组分吃苹果的感受写下来,下节课上交流。
语文一个接一个教学设计篇十三
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大意。
2.圈出文中的生字,标记不理解的词语,读准生字的字音,想想词的意思。
3.留心观察平时自己都在做哪些事情。
4.提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接、觉”等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生活中的高兴和不高兴。
3.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爱读诗歌。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接、觉”等13个生字。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生活中的高兴和不高兴。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交谈,引入新课。
1.师生交谈。
你每天都做过哪些事?大家一块讨论讨论。比如:吃饭、睡觉、做游戏……。
2.引入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诗,写的就是我们小朋友的'事情,诗的题目叫做《一11。
个接一个》。听老师读一遍,说说小诗人这一天当中都是做了哪些事情?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出示带音节的字:接觉再做各种样梦伙伴却趣这。
这些字刚才老师读的时候你注意到了吗?借助拼音,把它们读出来吧。
(1)自由读。
(2)个别读。
(3)齐读。
(4)讨论识字方法。
2.出示去掉音节的字:接觉再做各种样梦伙伴却趣这。
(1)开火车读。
(2)齐读。
3.出示词语:月夜影子回家睡觉各种各样。
起床学校伙伴开心上课铃。
操场有趣快乐老师讲故事。
(1)自由读。
(2)指名读。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学习第一小节。
(1)齐读第一小节。
板书:踩影子睡觉。
多玩一会儿。
(3)大家想一想,在大人叫“我”回家睡觉的时候,我一开始是高兴22。
还是不高兴啊?从哪句话里面能够看出来?
学生体会“我好想多玩一会儿”,说一说你有没有这样的体会。
在家长的意见跟我们的想法不一样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小作者是怎样做的?
体会“不过”的用法:虽然小作者一开始不太高兴,但是很快想到了,听大人的话回家睡觉也有好处。
2.学习第二小节。
(1)自己读第二小节。
板书:不上学起床上学。
3.学习第三小节。
(1)自由读第三小节。
(2)指名读第三小节。
(3)师:到了学校,我做了什么自己喜欢的事情?然后又发生了什么?我是怎样做的?
生:和小伙伴跳房子,然后上课铃响了。
板书:没有上课铃上课。
体会:“也”字的用法:和小伙伴玩是很快乐很有趣的事情,听老师讲故事也是很快乐很有趣的事情。
(4)指导朗读。
4.学习第四小节。
(1)齐读第四小节。
(2)师:读了这一小节你想说什么?如果小作者是在问你?你会怎样回答?
生:我们也是这样,遇到好玩的事情就想着多玩一会儿,不想停下来,但是大人不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只好停下来,去做大人让做的事情。然后做着做着,就觉得第二件事情也很有趣很快乐了。
【能过边读边悟的方法,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33。
四、再读课文深化理解。
(1)学生自由朗读全诗,体会诗中的意思。
(2)默读全诗,说说诗的题目中所说的“一个接一个”是指什么?生:是指一件又一件“我”喜欢的事情。
生:是指一个又一个大人给“我”的命令。
生:是指一件又一件“我”本来不喜欢的事情,后来都变成了“我”喜欢做的事情。
五、布置作业。
1、朗读全诗。
2、背诵全诗。
板书设计。
语文一个接一个教学设计篇十四
20xx版《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
同时,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明确要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与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形成是融为一体的,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一个接一个》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文部分的一课。本单元围绕“心愿”这一主题编排了《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多想去看看》《一个接一个》《四个太阳》4篇课文。《一个接一个》是其中的第三课,也是本单元唯一的一首诗歌体裁。
这篇课文是日本作家金子美铃写的一首儿童诗。作者以一个儿童的视角,用孩子最本真的语言进行表达,用儿童最自然的语言讲了一个小孩儿无奈又快乐的一天,表现了儿童美好的愿望以及孩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全诗共四个小节,前三个小节运用反复的表现方法进行表达,每节诗的第一行描写的都是自己快乐的事情;第二行写出了自己无奈的感受;第三行表达了自己的心愿;第四、五两行,笔锋一转写出自己转变心态继续快乐的良好心态。这三节诗的内容虽然不同,但是表达的方式一致,情感起伏一致,语言童趣质朴,是学生体味儿童诗的很好的范例,对学生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很有帮助。
本单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意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这一任务将贯穿在整个单元的学习中。
我们来看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优势与劣势。学生喜欢读充满童趣的儿童诗。这首儿童诗描写了儿童快乐的生活情景,与学生生活情境一致。作品中所描述的内容;人物的喜怒哀乐容易与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对于学生体会课文情感,交流自己阅读感受提供了依据。
一年级的学生情绪认知还处于初步的建立阶段,学生的情绪容易时而喜时而悲,如何激发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进行心态调整,让快乐一个接一个的,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并从中感受孩子幸福的童年是教学的难点。
本课的体裁属于诗歌,在朗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上还需教师进一步指导。基于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分析,本节的教学设计将教学目标确定为:
1、巩固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语言训练,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3、感受诗句中“我”美好的愿望,以及自己做事也应该积极、乐观的心态。
xxxxxx
(一)谈话回顾,衔接前课内容
上课伊始,教师通过谈话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导入新课:“还记得上节课我们认识的那个小朋友吗?这个小朋友经历了哪三件事?”学生回顾内容以后,接着带领学生复习词语。这一环节的设计缘由是:低年级学生对生字的学习是感性的,识记很快,但不是很扎实。通过课前几分钟的交流汇报,可以帮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同时,通过复习词语与朗读课文,巩固了对课文的了解,为下面的阅读理解打好基础。
(二)读懂诗歌,感受美好心愿
步骤进行教学并达成情感和训练目标。
1、知“心愿”,提取信息
本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是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课文中小朋友的心愿藏于诗歌的前三节诗句之中,学生用自己语言组织起来,并准确表达是有困难的,因此教师设计搭建了语言训练的平台,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取信息。在学生自己朗读思考,指名朗读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教师出示语言训练:
学生根据每一节诗的内容,提取出符合语言训练的信息内容。学生依据诗歌内容应该回答:“玩踩影子时,真快乐!这时听见大人叫我回家,要是能多玩会儿就好了。”“正做好梦时,真快乐!这时听见妈妈叫我起床,要是多睡会儿就好了。“玩跳房子时,真快乐!这时听见上课铃声,要是没有上课铃就好了。”
这一训练内容是对文本信息准确提取的梳理,同时,与诗歌表达的相似性,对于进一步指导诗歌的朗读也做了更好的铺垫。
2、感“心愿”,充分朗读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三节诗歌运用了反复的写法,教学时,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一至三小节,同时通过思考问题:“我”有哪些愿望?我的心情是怎样的?帮助学生了解诗歌中小朋友的心愿。教师请学生先读一读第一小节,感受诗中小朋友的心情。并指导朗读第一节的第二和第三行诗。通过教师引读:是呀,正玩得高兴,大人却叫着:“快回家睡觉!”学生接读:“唉,我好想再多玩一会儿啊。”读出大人焦急、提醒、催促的语气,读出孩子遗憾、惋惜的语气。
在学生读出语气,感受心情的基础上进而提问:诗中的小朋友不高兴了吗?他又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从另一个角度去考虑问题,乐观地面对。课标中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师在教学中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如师生读、生生读、自己读、男女生读等,相信学生在不同形式的读中会了解人物心中愿望,感受人物心情。
课文前三个小节结构基本相同,第一小节的学习过程就是学习第二、三小节的学法指导。学生在经历了第一节的学习后,教师逐步放手,通过生生互读,学生自读完成二、三小节的学习,初步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3、诉“心愿”,拓展延伸
生活中,学生们这样相似的的经历一定也有很多。在课后练习中,编者也提出了这一要求:想想你有没有和“我”相似的经历,和同学说一说。在学习了课文一至三小节以后,教师再次呈现训练:
语文学科不仅要关注阅读更要关注运用,学生阅读诗歌感受人物的心愿与心情是阅读的理解,我们的教学不能仅仅停滞于此,还应该为学生搭建运用的平台。课文以诗歌题材呈现,训练的设计也以诗歌的方式呈现,与课文内容和体裁一脉相承,学生的阅读理解,语言运用,情感表达,情感提升,朗读水平都可以通过这一拓展得以实现。
(三)总结全文,初建乐观心态
课文内容教学后,教师设计了提问:读了这个故事,你们懂得了什么?生活中你遇到了相似的经历会怎样想?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从故事中获得启示,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学生初步感受遇事要学会从多个角度去思考;要像文中的孩子那样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落实阅读教学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纵观本节课,教师的设计以“心愿”为突破口,搭建语言训练平台提取准确信息;拓展语言训练,搭建语言运用平台。相信阅读与运用巧妙结合,长此以往,就能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
语文一个接一个教学设计篇十五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学习在叙述一件事情时,把重点部分说详细、说具体的方法。
4、通过人物的外貌和神态描写,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把握人物的内心情感。
5、体会人民军队战友间深厚的情谊,学习他们在危难的时刻心中始终装着他人,甘愿牺牲自己的利益,也要去关怀自己战友的伟大精神品质。
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学习在叙述一件事情时,把重点部分说详细、说具体的方法。
洋思教学模式。
师生查阅关于“上甘岭战役”的资料,了解时代背景。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1、书写课题,齐读。
2、一个苹果对于我们来说再普通不过了,可在志愿军抗美援朝时的朝鲜战场上,在七天七夜没有一口水喝仍坚持作战的志愿军战士们眼中,它就显得弥足珍贵了。战士们又是怎样对待这一个苹果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读书要求:快速浏览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2、检查字音,尤其注意订正以下词语的读音。
血迹斑斑血丝烟熏火燎。
3、交流: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入情入境,读中感悟。
1、课件出示背景资料,学生阅读,交流感受。
1952年冬,我志愿军在朝鲜金城以北的上甘岭阵地上,粉碎了敌人对这个阵地的大规模进攻,取得了歼敌两万五千人的巨大胜利。
在这次战役中,敌人为了攻占我军扼守在上甘岭前沿的两个阵地,在43天的战斗中,出动了大批兵力,向这个总面积只有3。7平方公里的山头上,倾泻了290万发炮弹和5千多枚。这是世界战争史上所没有过的最密集的炮火,山头被削低了两米,岩石被炸成一米多厚的粉末。但是,疯狂的敌人最后还是遭到了可耻的失败。在这次战斗中,我志愿军指战员在给予敌人严重杀伤之后,转入坑道作战,在极端艰苦的情况下,不仅守住了坑道阵地,并且经常向敌人发起反击,大量地杀伤敌人。战斗中涌现出许多激动人心的英雄事迹。《一个苹果》写的就是这次战斗中的一个动人的故事。
2、渲染情景,凸现矛盾,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1)敌人继续疯狂地发动攻击,战士们在防炮洞内坚守阵地,敌人的狂轰滥炸使他们已经七天七夜没喝上一口水,水成为战士们维系生命的源泉。就在这个时刻,五连派来的火线运输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苹果。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苹果?请同学们画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它青里透红,散发出诱人的香味。”
(3)你是从文中的哪些语句感受到此时此刻,每一个人都无比需要这个苹果?请你找一找,画一画,读一读。
3、品评关键词句,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指导感情朗读。
(1)关于连长,抓住一个词语“烟熏火燎”和一个句子“这会儿,不用说一个,就是十个二十个,我也能一口气吃完。”引导学生进行体验。
(2)关于步话机员小李,除了抓住一个词语“沙哑”和一个句子“他的嘴唇干得裂了好几道口子,脸上挂满灰尘,深陷在黑色眼眶里的两只眼睛布满了血丝。”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外,还可以利用文中对他的这段描写:“小李出神地看着我,回头看了看另外几个人,又看了看躺着的伤员小蓝。他接过苹果,转手给了小蓝。”进行一段语言拓展训练,让学生尝试填补此时小李的内心活动,补写他关心战友胜于关心自己的伟大品质。
(3)关于通讯员小蓝,除了抓住一处外貌描写“他的脸黑黄黑黄的,嘴唇干得发紫”之外,还要抓住他的动作描写“张开嘴正要吃”,“突然向周围望了望”,“立刻把嘴闭住”,体会他的情感变化。
5、这是多么可爱的八位战士,残酷的战争没有击垮他们顽强的意志,反而把他们的心紧紧地连接在一起,凝聚成一股更强大的战斗力。当谁也不肯吃这个苹果的时候,连长只得动员大家分吃一个苹果,感人的一幕再次发生了。
(1)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2)出示这个句子:“这样一个挨一个传下去,转了一圈,苹果还剩下大半个。”再出示一个句子:“这会儿,不用说一个,就是十个二十个,我也能一口气吃完。”引导学生对比性地阅读这两个句子,说说原因,谈谈感受。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二、以情激情,读中传情。
教师小结并引读: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战士们拿到苹果时,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自己的(战友),因而,没有一个人去吃那个苹果;分吃苹果时,战士们又不约而同地想到自己少吃一点,让战友多吃(一点)。这是战士间怎样的深情厚意呀!这又怎能不令人感动呢?此时,防炮洞里(格外沉静)。我看见步话机员小李的面颊上(闪动着晶莹的泪珠),再看看周围,别的同志都在(擦眼睛)。一瞬间,我的喉咙被心中激起的强烈情感(堵住了)。在这战火纷飞的夜晚,我被(这种出自战友间的关怀友爱激动着),迸出了(幸福的骄傲的泪花)。
三、再读课题,升华情感。
1、请同学们再齐读课题。
2、这仅仅是一个苹果吗?这苹果里有什么?还有什么?更有什么?
[通过让学生补充苹果的含义,再次深化主题,升华情感。]。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动员传递。
关心他人胜于自己。
语文一个接一个教学设计篇十六
1、学会本课生字、生词,并学会初步的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2、了解地球的特点、有限的资源及人类的开发对地球产生的危害。
3、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和搜集、运用资料的能力。
4、激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课文,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说明地球上人类活动范围很小,资源有限,不能移居得等几方面知识。
[教学理念]。
1、高年级的识字教学以自学为主,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方法进行生字识记,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2、通过运用对照比较、社会调查、指导朗读、感官刺激等教学方法让学生逐步掌握自读感悟、合作交流、自由畅想等多种学习方法,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搜集、运用资料的能力。
3、运用“情景激趣——课文探究——升华情感——拓展思维”的教学模式,层层递进,不断增强学生善待地球的情感以及环保意识。
[教学课时]。
根据学生以及教材的特点,本文分为2个课时讲授。
[教学媒体]。
1、课文生字学习课件。
2、重点词句、段落的文字课件。
3、美丽地球动画课件。
4、地球资源课件。
5、人类破坏地球图片。
6、音乐欣赏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1、教师出示谜面:“不用发动日夜转,春夏秋冬自己变,每天能行八万里,满载人类千千万。”
2、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出示谜底,并板书“地球”。
3、教师引导:“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它与我们人类息息相关,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生自学预习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布置预习要求:
(1)借助字典自学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标出自然段,了解文章大概意思;
2、学生按要求预习课文(8分钟)。
三、教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1)恩赐:赐是平舌音。
(2)矿物、慷慨、贡献:“矿”、“慷”、“贡”是后鼻音。
(3)滥用:“滥”是前鼻音。
2、同音字、形近字比较区别并组词。
裹()渺()恩()慨()。
囊()缈()思()概()。
3、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查到的词语的意思,教师出示“词语学习”的课件,并联系上下文引导同学理解词语。
四、齐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讨论分段。
(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2)这篇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2、小组讨论(5分钟)。
3、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小结:
第一段(1~2自然段):地球美丽而渺小。
第二段(3~4自然段):地球资源有限。
第三段(5~9自然段):地球只有一个,人类不能移居。
4、齐读课文,体验课文内容。
五、作业设计。
1、识记字型,写生字。
2、收集“美丽的地球”图片以及有关环境破坏的图片。
[第一课时设计思路]。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针对学生具有强烈好奇心的特点,巧设谜语,创设一种神奇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把谜底“地球”写在黑板上,很自然地拉开本课的帷幕。
二、初读课文,学生自学预习课文。
为了渗透小学六年级识字教学以自学为主的原则,教师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学习工具,培养自主研究、探索的精神,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教师检查预习效果。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按照学生接受能力的规律,教师有步骤地从字音、字形、组词、词义等方面循循善诱,多层次、多维度,由浅到深、由难到易让学生充分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四、齐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本环节的设计,主要通过小组讨论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分段,理清文章的脉络,为第二节课的学习作好铺垫。
五、作业设计。
通过识记字形、写生字,巩固学到的新词语;
布置同学收集图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对下一节课的学习有个感性认识。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布置学生分享收集到的有关“美丽的地球”的图片,教师播放“美丽的地球”课件。
师:同学们,看到美丽的地球,你们还想称它为什么?
生:好朋友/家/母亲……。
生:好!
二、地球美丽而渺小。
1、播放课件“地球的美丽与渺小”
师:地球——我们的母亲,她美丽吗?
生:美!
师:你们从那里可以看出母亲的美呀?
师:我们的母亲非常美丽而且她的身材也非常苗条,课文中哪些词语描写了母亲的娇小呢?
三、地球资源有限。
四、地球只有一个,人类不可移居。
生:我们应该留下来保护我们的母亲!
生: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因为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了。
[教师出示“无法移居”的课件,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得出结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五、升华情感。
[学生一边回答,老师一边播放迈克尔?杰克逊的歌曲《拯救地球》作为伴奏。]。
六、拓展思维。
生:用行动!
七、作业设计。
每位同学回家做一件保护环境的小事(如发出环保倡议、画环保宣传画、设计环保公益广告、参加植树活动等)。
[第二课时设计思路]:
利用文字信息,质疑探究;
利用协作学习,升华情感;
利用学科整合,拓展思维,最终致力于学生的语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这一环节,教师通过播放直观、形象的“美丽的地球”课件,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快速地集中到本课的学习上,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称呼地球为母亲,拉近学生与地球的情感距离,为下面各个环节的教学作好情感铺垫。
二、课文探究。
1、课前教师已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破坏环境的图片,了解地球环境的现状,让学。
生对课堂的探究有个思维的基点。
其中每部分都安排了相关的课件演示,通过直观、形象的情景,引起学生的共鸣。同时充分运用网络信息,将文字形象化,将语文课堂与大千世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体现了“小语文、大社会”的教育理念。
三、升华情感。
这一环节,教师通过播放相关音乐,创设氛围,让学生相互交流,畅所欲言,力求情感熏陶与语文实践活动完美的结合起来。既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实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整合。
四、拓展思维。
这一环节,教师让学生联系实际,交流讨论,发散学生的思维、扩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拓展能力,让学生形成主动探究、善于发现的习惯,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情感。
五、作业设计。
教师设计开放性作业,让同学们自主选择,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并针对不同特长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形式和角度,确保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把学到的知识延伸到课外,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体验。
语文一个接一个教学设计篇十七
本课是一首儿童诗。作者用儿童最自然的语言讲了一个小孩儿无奈又快乐的一天,表现了孩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这首儿童诗简明易懂,学生只需要多读几遍就能了解内容。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走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当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读为主,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孩子遇到不顺心的事是怎么调整心态,让快乐一个接一个的,并从中感受孩子幸福的童年。
1、认识“接觉再做各种样梦伙伴却趣这”等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生活中的高兴和不高兴。
3、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爱读诗歌。
认识“接觉再做各种样梦伙伴却趣这”等13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生活中的高兴和不高兴。
字卡,多媒体课件。
2课时。
第二课时
一、检查巩固
1、指名认读生字。
2、齐读课文。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学习第一小节。
(1)齐读第一小节。
(2)师:这一小节里面,小作者在做什么事情?她喜欢做吗?还要做什么事情?
生:踩影子睡觉
板书:踩影子
睡觉
多玩一会儿
体会“不过”的用法:虽然小作者一开始不太高兴,但是很快想到了,听大人的话回家睡觉也有好处。
2、学习第二小节。
(1)自己读第二小节。
(2)师:睡觉的过程中又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一开始是怎么想的?
生:大人让我起床上学,我想不上学。
板书:不上学起床上学
3、学习第三小节。
(1)自由读第三小节。
(2)指名读第三小节。
(3)师:到了学校,我做了什么自己喜欢的事情?然后又发生了什么?我是怎样做的?生:和小伙伴跳房子,然后上课铃响了。
板书:没有上课铃上课体会:“也”字的用法:和小伙伴玩是很快乐很有趣的事情,听老师讲故事也是很快乐很有趣的事情。
(4)指导朗读。
4、学习第四小节。
(1)齐读第四小节。
(2)师:读了这一小节你想说什么?如果小作者是在问你?你会怎样回答?生:我们也是这样,遇到好玩的事情就想着多玩一会儿,不想停下来,但是大人不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只好停下来,去做大人让做的事情。然后做着做着,就觉得第二件事情也很有趣很快乐了。
三、再读课文,深化理解
(1)学生自由朗读全诗,体会诗中的意思。
(2)默读全诗,说说诗的题目中所说的“一个接一个”是指什么?
生:是指一件又一件“我”喜欢的事情。生:是指一个又一个大人给“我”的命令。
生:是指一件又一件“我”本来不喜欢的事情,后来都变成了“我”喜欢做的事情。
四、布置作业
1、朗读全诗。
2、背诵全诗。
3一个接一个
踩影子多玩一会儿
睡觉不上学
起床上学
上课没有上课铃
语文一个接一个教学设计篇十八
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大意。
2.圈出文中的生字,标记不理解的词语,读准生字的字音,想想词的意思。
3.留心观察平时自己都在做哪些事情。
4.提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多媒体课件
第 一 课 时
1.认识“接、觉”等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生活中的高兴和不高兴。
3.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爱读诗歌。
教学重点:认识“接、觉”等13个生字。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生活中的高兴和不高兴。
1.师生交谈
你每天都做过哪些事?大家一块讨论讨论。比如:吃饭、睡觉、做游戏……
2.引入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诗,写的就是我们小朋友的事情,诗的题目叫做《一 1 1
个接一个》。听老师读一遍,说说小诗人这一天当中都是做了哪些事情?
1.出示带音节的字:接 觉 再 做 各 种 样 梦 伙伴 却 趣 这
这些字刚才老师读的时候你注意到了吗?借助拼音,把它们读出来吧。
(1)自由读
(2)个别读
(3)齐读
(4)讨论识字方法
2.出示去掉音节的字:接 觉 再 做 各 种 样 梦 伙伴 却 趣 这
(1)开火车读
(2)齐读
3.出示词语:月夜 影子 回家 睡觉 各种各样
起床 学校 伙伴 开心 上课铃
操场 有趣 快乐 老师 讲故事
(1)自由读
(2)指名读
1.学习第一小节。
(1)齐读第一小节。
板书: 踩影子 睡觉
多玩一会儿
(3)大家想一想,在大人叫“我”回家睡觉的时候,我一开始是高兴 2 2
还是不高兴啊?从哪句话里面能够看出来?
学生体会“我好想多玩一会儿”,说一说你有没有这样的体会。
在家长的意见跟我们的想法不一样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小作者是怎样做的?
体会“不过”的用法:虽然小作者一开始不太高兴,但是很快想到了,听大人的话回家睡觉也有好处。
2.学习第二小节。
(1)自己读第二小节。
板书:不上学 起床上学
3.学习第三小节。
(1)自由读第三小节。
(2)指名读第三小节。
(3)师:到了学校,我做了什么自己喜欢的事情?然后又发生了什么?我是怎样做的?
生:和小伙伴跳房子,然后上课铃响了。
板书:没有上课铃 上课
体会:“也”字的用法:和小伙伴玩是很快乐很有趣的事情,听老师讲故事也是很快乐很有趣的事情。
(4)指导朗读。
4.学习第四小节。
(1)齐读第四小节。
(2)师:读了这一小节你想说什么?如果小作者是在问你?你会怎样回答?
生:我们也是这样,遇到好玩的'事情就想着多玩一会儿,不想停下来,但是大人不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只好停下来,去做大人让做的事情。然后做着做着,就觉得第二件事情也很有趣很快乐了。
语文一个接一个教学设计篇十九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民军队战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志愿军战士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更重要的高尚品格。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3、学习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民军队战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志愿军战士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更重要的高尚品格。
观看电影《上甘岭》,查找有关上甘岭战役的资料。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激情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前段时间我们观看了《上甘岭》这部影片。我们知道在上甘岭战役中我军的阵地多次失而复得,志愿军战士们在坑道里坚守阵地,困难重重。战士们遇到的最大困难之一就是缺水。干渴了七天,战士们没喝到一口水,干渴程度可想而知。就在这时,一个火线运输员给他们送来了一个苹果,大家想知道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了吗?(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质疑问难。
(学生有可能提出:一个苹果时从哪里来的?围绕一个苹果讲了一件什么事等问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重点检查:
卸完、撕开、润喉咙、烟熏火燎、翻来覆去、眼眶、沙哑、面颊、一瞬间等词。(采用指名读、齐读的方式,注意纠正字音。)。
2、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知道苹果的传递顺序。
第一次:
火线运输员——连长——步话机员小李——伤员小蓝——司号员——卫生员——连长。
第二次:
连长——步话机员小李——小胡——小张……。
三、感情朗读,探究文本。
同学们,这个苹果这样传来传去,没人肯吃,难道他们都不需要这个苹果吗?(非常需要)。
1、自由读课文,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们非常需要这个苹果?(通过这个问题可以了解战士们干渴的表现,从而突出他们“让苹果”的精神境界。)。
(1)把有关的语句画出来,读一读,把自己的体会和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
在交流中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描写8个人的形象、神态、心理活动的句子,通过抓住重点词语感情朗读的方法,体会战士们处于极其干渴的状态。例如:
(课件出示以下句子)。
连长渴:“喉咙早就干得烟熏火燎似的。”“这会儿,不用说一个,就是十个二十个,我也能一口气吃完。”
步话机员小李渴:“嘴唇干得裂了好几道血口子”,“深陷在黑色眼眶里的两只眼睛,布满了血丝。”
伤员小蓝渴:“脸黑黄黑黄的,嘴唇干得发紫。”
火线运输员渴:“火线上跑来跑去”,“通往后方的三里路之内,是一滴水也找不到的。”
小结:每个战士都有理由吃掉这个苹果,同时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也十分需要吃掉这个苹果,可是他们谁也没有吃这个苹果。
2、讨论:战士们为什么都不吃这个苹果?
(火线运输员在路上捡到一个苹果,想到连长嗓了哑了,应该吃了这个苹果润润喉咙,就把苹果递给了连长;连长想到步话机员小李声音已“沙哑”,需要苹果,连长把苹果递给了小李;步话机员小李想到伤员小蓝失血过多,需要苹果,转手给了小蓝;小蓝想到连长要指挥战斗需要苹果,小蓝又把苹果递给了连长;连长又想到司号员要吹冲锋号,需要苹果,连长把苹果递给了司号员;司号员想到卫生员日夜护理伤员很辛苦,需要苹果,司号员转手递给了卫生员;卫生员想到伤员小蓝更需要苹果,又把它递给了自己日夜照顾的伤员小蓝;小蓝又想到连长的责任更重,更需要苹果,所以小蓝又把苹果递给了连长。)。
(2)从战士们想法和做法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每一个战士心里想的都是战友比自己更需要这个苹果,因此他们做了同样的一件事,那就是把苹果让给别人。)。
(战士们在最困难的情况下,宁愿自己干渴,也一定要把苹果让给别人吃。因此,他们传递的不仅是一个苹果,而是一种情谊,一种关心别人胜于自己的精神。)。
(3)分角色朗读课文1~12自然段。
3、指名读13~15自然段。讨论:为什么苹果转了一圈还剩下大半个?
(在这种艰苦的情况下,志愿军战士为别人着想、互相关心的崇高的友爱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人。)。
(2)同桌互相朗读14、15自然段体会体会志愿军的这种崇高的精神。
4、齐读最后一段。
(1)理解重点语句,体会战士们的心情。“我刚想命令大家认真地把苹果吃了,忽然觉得防炮洞里格外沉静。”联系上下文以及课前搜集的资料理解此时此刻人们的心情。
(“沉静”是因为大家都不说话了。为什么不说话?因为每个人心里都非常不平静,流着泪,说不出话来。连长也激动得流泪了。此处无声胜有声,这是幸福的泪,是因为生活在战友的崇高友爱中而感到幸福;这也是骄傲的泪,是因为有这样一些在困难的时候一心为别人着想的品质高尚的战友而感到骄傲。)。
(2)在这战火纷飞的夜晚,在这饥渴交迫的夜晚,战士们让出了解渴的苹果,让出了意味着生命的苹果,在坑道内的战友们都感动了,为有这样的关怀与友爱而感到幸福与骄傲。让我们包含感动与敬佩,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配乐)。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学到这里,同学们,你想说些什么呢?
2、志愿军战士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在困难面前,他们心里想的是别人。这种高尚的品格我们应该学习,老师希望大家永远记住“一个苹果”的故事。
五、作业。
1、摘抄课文中你最受感动的句子。
2、写一篇读后感。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就要让他们敢问、敢说。这是基础。众所周知,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用现在的话来说,是刺激学生积极思维的诱因,激发其学习的动力。所以,在教学时,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各抒己见。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实践证明,《一个苹果》的教学,倘若离开了积极的丰富的想象,就难于理解教材的内容,难以发展语文能力。所以,我力求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其中,有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想象理解;有让学生抓句子,联系上下文想象;有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发散想象等等。
语文一个接一个教学设计篇二十
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大意。
2、圈出文中的生字,标记不理解的词语,读准生字的字音,想想词的意思。
3、留心观察平时自己都在做哪些事情。
4、提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1、认识“接、觉”等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生活中的高兴和不高兴。
3、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爱读诗歌。
教学重点:认识“接、觉”等13个生字。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生活中的高兴和不高兴。
一、师生交谈,引入新课
1、师生交谈
你每天都做过哪些事?大家一块讨论讨论。比如:吃饭、睡觉、做游戏……
2、引入课题
通过小学生自己的生活,来理解诗中小作者的生活。让生活贴近课文,把课文拉近生活。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出示带音节的字:接觉再做各种样梦伙伴却趣这
这些字刚才老师读的时候你注意到了吗?借助拼音,把它们读出来吧。
(1)自由读
(2)个别读
(3)齐读
(4)讨论识字方法
2、出示去掉音节的字:接觉再做各种样梦伙伴却趣这
(1)开火车读
(2)齐读
3、出示词语:月夜影子回家睡觉各种各样
起床学校伙伴开心上课铃
操场有趣快乐老师讲故事
(1)自由读
(2)指名读
小学一年级学生,识字是重点,因此本环节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识字。让学生能够通过听读、拼读、练习等方法来识字、识词,培养学生养成自觉识字的习惯,反复练习,达到教学目标。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学习第一小节。
(1)齐读第一小节。
板书:踩影子睡觉
多玩一会儿
(3)大家想一想,在大人叫“我”回家睡觉的时候,我一开始是高兴2 2
还是不高兴啊?从哪句话里面能够看出来?
学生体会“我好想多玩一会儿”,说一说你有没有这样的体会。
在家长的意见跟我们的想法不一样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小作者是怎样做的?
体会“不过”的用法:虽然小作者一开始不太高兴,但是很快想到了,听大人的话回家睡觉也有好处。
2、学习第二小节。
(1)自己读第二小节。
板书:不上学起床上学
3、学习第三小节。
(1)自由读第三小节。
(2)指名读第三小节。
(3)师:到了学校,我做了什么自己喜欢的事情?然后又发生了什么?我是怎样做的?
生:和小伙伴跳房子,然后上课铃响了。
板书:没有上课铃上课
体会:“也”字的用法:和小伙伴玩是很快乐很有趣的事情,听老师讲故事也是很快乐很有趣的事情。
(4)指导朗读。
4、学习第四小节。
(1)齐读第四小节。
(2)师:读了这一小节你想说什么?如果小作者是在问你?你会怎样回答?
生:我们也是这样,遇到好玩的事情就想着多玩一会儿,不想停下来,但是大人不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只好停下来,去做大人让做的事情。然后做着做着,就觉得第二件事情也很有趣很快乐了。
能过边读边悟的方法,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作者文中的“我”正是跟我们教室里的小朋友一样,贪玩、调皮、任性,但是又活泼、听话、向上。
四、再读课文深化理解
(1)学生自由朗读全诗,体会诗中的意思。
(2)默读全诗,说说诗的题目中所说的“一个接一个”是指什么?生:是指一件又一件“我”喜欢的事情。
生:是指一个又一个大人给“我”的命令。
生:是指一件又一件“我”本来不喜欢的事情,后来都变成了“我”喜欢做的事情。
通过解题,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也锻炼学生的思维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布置作业
1、朗读全诗。
2、背诵全诗。
一个接一个
语文一个接一个教学设计篇二十一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体会战士们表现出来的阶级友爱。
4、学习战士们事事为别人着想的精神。
重点:从传苹果和吃苹果的过程中体会战士之间互相关爱的情感。
难点:体会为什么说战士们流出的是幸福的骄傲的泪。
(一)谈话导入。
教师:怀着愉悦的心情来到教室,环顾四周,说,今天大家都带来了一个苹。
果,有大的有小的,有青的有红的,你们看:老师也带来了一个苹果。出示苹。
果,说,我这个苹果是肖老师送给我的,你的呢?
学生:积极发言。我的是从家里带来的。
教师:那我们课文里边的苹果又是从哪儿来的呢?板书:一个苹果。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个苹果。
(二)学习课文。
1、自读要求:
认真地小声地读课文。
2、交流:
学生:苹果是捡的。
教师:严肃地对学生说,小明,老师给你安排一个任务。明天给老师捡一个苹。
果来。
学生:哄堂大笑。
教师:疑惑地说为什么笑呢?
学生:a、很不好意思地说,因为苹果脏。
b、笑的前仰后合,说因为苹果臭。
教师引导:板书又脏又臭。说不定还有点烂呢?
小结:你们都不愿意捡苹果,那书上的战士为何还要捡呢?(激发学生学习的。
兴趣)。
3、学习1—6自然段。
教师:你是从文章中的哪些句子知道这个苹果是捡来的?
学生:“半路上捡到的,连长,你嗓子哑了,吃了润润喉咙吧”
教师:我把这个苹果给了谁?
学生:连长。
教师:连长面对这样的苹果有什么反映?文中是怎么描写的。
学生:我望着那流着汗水的脸,惊讶地问:“哪儿来的苹果”
教师:连长怎样的问?
学生:惊讶地问?
教师:他为何惊讶?请你结合书上的语句来体会?
学生:思考。
学生:回答。
a、因为这个苹果来之不易“满身尘土,裤子撕了好几道口字血迹斑斑。
b、结合文章的背景体会,通讯员在炮火的封锁下,活着回来都很不容易,并且还带回来一个苹果。
教师:我们似想一下,在这样的情况下是怎样一个苹果。
学生:很小,水分很少,有点烂。
教师:然而在连长的心目中,它是一个怎样的苹果。
学生:青里透红,散发着诱人的香味。
教师:为何有这样的感受?
学生:因为他们实在太需要水了。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大家对苹果的渴望。
“青里透红,散发着诱人的香味。”
“不用说一个,就是十几二十个我也能一口气把它吃完。”
教师:连长现在是怎样的状态?
学生:勾画相关语句,体会连长很需要水。
教师:那他为何不吃呢?
学生思考。
5、学习吃苹果的过程。
a、学习提示:
自读课文把他们吃苹果的过程罗列出来。
结果如何?
第一次:连长—小李又回到连长手中,都没吃。
第二次:连长---小李八个人吃还剩大半个。
b、学生边读边做笔记。
c、交流。
d、在读中感悟,因为他们都想着别人,所以会这样。
6、学习16自然段。
1、在读中感悟。
2、此时他们在想些什么?(为有这样的战友而自豪)。
3、为何说是幸福的骄傲的泪光。
引导要点:
这是幸福的泪,是为战友间的友爱感到幸福。
这是骄傲的泪,是为在危难时刻,有关心自己的战友而自豪。
(三)小结:
在学生谈体会的基础上小结。
(没有他们的付出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没有他们的鲜血,就没有我们幸福的生活,他们的确是最可爱的人啊!我们要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长大了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这节课是我本学期中上的最满意的一堂课。我觉得它将我和学生的激情都调动起来了。
在这堂课中学生的激情饱满,积极参与、思考、交流、合作这既是能力的提升也是情感的升华。可以这么说,学生是在愉悦的氛围中学到了自己应该掌握的知识。
语文一个接一个教学设计篇二十二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体会战士们表现出来的阶级友爱。
4、学习战士们事事为别人着想的精神。
重点:从传苹果和吃苹果的过程中体会战士之间互相关爱的情感。
难点:体会为什么说战士们流出的是幸福的骄傲的泪。
(一)谈话导入。
教师:怀着愉悦的心情来到教室,环顾四周,说,今天大家都带来了一个苹。
果,有大的有小的,有青的有红的,你们看:老师也带来了一个苹果。出示苹。
果,说,我这个苹果是肖老师送给我的,你的呢?
学生:积极发言。我的是从家里带来的。
教师:那我们课文里边的苹果又是从哪儿来的呢?板书:一个苹果。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个苹果。
(二)学习课文。
1、自读要求:
认真地小声地读课文。
2、交流:
学生:苹果是捡的。
教师:严肃地对学生说,小明,老师给你安排一个任务。明天给老师捡一个苹。
果来。
学生:哄堂大笑。
教师:疑惑地说为什么笑呢?
学生:a、很不好意思地说,因为苹果脏。
b、笑的前仰后合,说因为苹果臭。
教师引导:板书又脏又臭。说不定还有点烂呢?
小结:你们都不愿意捡苹果,那书上的战士为何还要捡呢?(激发学生学习的。
兴趣)。
3、学习1—6自然段。
教师:你是从文章中的哪些句子知道这个苹果是捡来的?
学生:“半路上捡到的,连长,你嗓子哑了,吃了润润喉咙吧”
教师:我把这个苹果给了谁?
学生:连长。
教师:连长面对这样的苹果有什么反映?文中是怎么描写的。
学生:我望着那流着汗水的脸,惊讶地问:“哪儿来的苹果”
教师:连长怎样的问?
学生:惊讶地问?
教师:他为何惊讶?请你结合书上的语句来体会?
学生:思考。
学生:回答。
a、因为这个苹果来之不易“满身尘土,裤子撕了好几道口字血迹斑斑。
b、结合文章的背景体会,通讯员在炮火的封锁下,活着回来都很不容易,并且还带回来一个苹果。
教师:我们似想一下,在这样的情况下是怎样一个苹果。
学生:很小,水分很少,有点烂。
教师:然而在连长的心目中,它是一个怎样的苹果。
学生:青里透红,散发着诱人的香味。
教师:为何有这样的感受?
学生:因为他们实在太需要水了。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大家对苹果的渴望。
“青里透红,散发着诱人的香味。”
“不用说一个,就是十几二十个我也能一口气把它吃完。”
教师:连长现在是怎样的状态?
学生:勾画相关语句,体会连长很需要水。
教师:那他为何不吃呢?
学生思考。
5、学习吃苹果的过程。
a、学习提示:
自读课文把他们吃苹果的过程罗列出来。
结果如何?
第一次:连长—小李又回到连长手中,都没吃。
第二次:连长---小李八个人吃还剩大半个。
b、学生边读边做笔记。
c、交流。
d、在读中感悟,因为他们都想着别人,所以会这样。
6、学习16自然段。
1、在读中感悟。
2、此时他们在想些什么?(为有这样的战友而自豪)。
3、为何说是幸福的骄傲的泪光。
引导要点:
这是幸福的泪,是为战友间的友爱感到幸福。
这是骄傲的泪,是为在危难时刻,有关心自己的战友而自豪。
(三)小结:
在学生谈体会的基础上小结。
(没有他们的付出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没有他们的鲜血,就没有我们幸福的生活,他们的确是最可爱的人啊!我们要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长大了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这节课是我本学期中上的最满意的一堂课。我觉得它将我和学生的激情都调动起来了。
在这堂课中学生的激情饱满,积极参与、思考、交流、合作这既是能力的提升也是情感的升华。可以这么说,学生是在愉悦的氛围中学到了自己应该掌握的知识。
语文一个接一个教学设计篇二十三
1、观看地球全景图,了解人类唯一生存的家园——地球。
2、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活动2:熟读课文。
1、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那几个方面的内容。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描写地球可爱和容易破碎的句子,在课本中画出来。
3、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活动3:品读感悟。
1、感悟地球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1)让学生找出表现地球可爱的句子,读一读。
(2)小组交流感悟。
(3)教师演示地球在太阳系中运行的情况,学生感悟地球的渺小。
(4)找学生朗读相关的课文。
2、仔细阅读第3、4自然段,认识人们无节制地开采和破坏造成的后果。
(1)指导朗读。
(2)理解“本来”“至少”。
(3)教师出示生态环境状况的几个数字,让学生感受。
(4)联系生活,我们今后该怎么做。
活动4:感悟只有一个地球。
(1)自由读课文,你明白了什么?
(2)理解“枯竭”。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605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