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现代汉语语法论文(热门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6 11:40:05
2023年现代汉语语法论文(热门18篇)
时间:2023-12-06 11:40:05     小编:笔舞

总结是对过去工作的回顾,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潜在的优势和不足。在总结中,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明了,结构的合理有序。总结是对过去的一种总结和概括,以下是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写作的灵感和启示。

现代汉语语法论文篇一

信息的焦点集中于不同的因素并由此形成不同的语言功能:集中于说话人,就形成情感功能;集中于语境,就形成参照功能;集中于接触手段,就形成交际功能。[4]因此当人们使用一个亲属称谓的时候,这个称谓融合于当时的语境,便承载了有关使用这一称谓系统的社会中人们之间关系的许多内容。不同的亲属关系在人心理上唤起的感情亲疏程度是不同的。“感情”又可以从两方面去看:心理学可以从机体的生理变化来说明感情的本质和种类,社会学却从感情在人和人的关系上去看它所发生的作用。人产生的喜怒哀乐的心理变化固然是生理现象,但是总是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接触,而且也会影响人事的关系,因此人的情感和其他个人的行为一样,在社会现象的层面里得到它的意义。

从“感情”的角度选择称谓词来称呼对方,反映出了中国“四海之内皆一家”的传统思想,同时也有重视人际关系的文化心理。用血缘关系的称谓来称呼非家族成员的现象可谓是汉语亲属称谓的一大独特之处。在中国,可以根据称呼人的年龄和性别选择相应的血缘亲属称谓。如,孩子很自然的会称呼“警察”、“解放军”以及其他中青年男子为“叔叔”。从亲缘关系讲“,叔叔”是父亲的弟弟。在上面的例子中,被称谓者的辈分与年龄不一定与称谓者的父辈相当。这类“叔叔”,不但有称谓的功用,还表达着某种情感。“警察叔叔”就是对从事警察这一职业的男性的礼貌称谓。再如“,雷锋叔叔”这一短语,除了指称作用外,还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对雷锋的`尊敬和爱戴之情。分析语用实际,可知“叔叔”这一称谓已或多或少地附加了崇敬的含义。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在使用亲属血缘称谓称呼非家庭成员的时候,几乎所有用于称呼非亲属的旁系血亲称谓都是父系血亲,而不使用母系血亲称谓。比如,伯伯、叔叔、(大)侄子,只有“阿姨”一词除外。这一现象也反映了重男轻女,以及以父系为基础的宗法制在现代语言应用中的遗存。“阿姨”作为仅有的一个来源于母系亲属称谓的泛化了的称谓词语,其产生有着深刻的动因,胡培安提出“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社会发展的需求和语言自身称谓缺位的矛盾性”的观点。[5]辛亥革命以后,尤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封建思想逐步被剥离,女性的人格意识开始觉醒。女性所参与的社会活动逐渐增多,这就要求语言系统要做出相应的反应。弥补缺位的方法有语言内部的自我组织和调整,“阿姨”一词将原属于亲属称谓的义项增加,泛化为交际对象的指称。《汉语大词典》中关于“阿姨”有6个义项,“阿姨”除了表示“姨母”、“妻子的姊妹”以及“母亲”的亲属关系外,还代表对比丘尼的称呼、称呼跟母亲年岁差不多的妇女、称保育员或保姆。最后两个义项很明显体现了“阿姨”补充交际需要的结果。在社会前进发展中,旁系血亲称谓也在逐步推动着现代汉语称谓系统的完善。

随着核心家庭(由父母和子女组成的家庭)的比例增大,独生子女的增多,同胞关系的减少直接导致过去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的旁系血亲称谓变得不常用起来,如:大伯、二叔、大表哥等。“家族本位”思想已经逐步为“人本位”思想所代替。冲破家庭的束缚,把自己融入社会,使自己成为社会人,这是现代人的意识。父亲和母亲兄弟姐妹的儿女,这些亲属称谓已经被人名或者一些通俗简单的称呼(如:哥哥、姐姐)所代替,这种简化反映出严格区分血缘远近差别的传统聚居式家族的解体,传统宗法和伦理观念的淡化。汉语传统的亲属称谓出现了简化的趋势,合流的现象。

现代汉语语法论文篇二

学习现代汉语语法是汉语学习的重要部分,也是掌握汉语能力的关键环节。在语法学习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语法知识对于提高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对于掌握汉语的难点问题解决能起到关键作用。在这里,我将分享我在学习现代汉语语法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注重语法细节。

在语法学习过程中,要注重语法细节的掌握。语法的细节涉及到语法词性、语法成分、语法句法等多方面内容,要注意从细节入手。比如,汉语语法的助词问题,在句子成分的安排,语态的运用等等,理解这些细节对于准确表达含义和避免语法错误至关重要。

第三段:掌握语法规则。

学习语法,需要抓住一些重点规则,学习透彻。例如,中文的主谓宾结构、名词的复数形式、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形式等等,这些规则在日常中被广泛应用。保持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思考,做到深度掌握,可以使我们更加准确理解句子结构和语法,在实际应用中更好地运用它们。

第四段:多读多写多练习。

语法的掌握需要多读多写,多做练习。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写作和联系,才能进一步提高语句理解和表达能力。在阅读中,我们要注意培养感悟语法结构的能力,通过各种阅读材料锻炼自己的语感;在写作中,适当盘点句子中的明显语法错误,这样才能够逐渐弥补性命的不足。

第五段:总结。

因为现代汉语语法是一个较为抽象和感性的问题,学习难度比较高,所以我们需要对语法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积累经验,渐进式地提高自己的语言学习打吧精度。在吸取语言好的同学及教师的经验和方法基础上,注重细节、掌握规律,多读多写多练习。相信我们都能在汉语学习的道路上取得更好的效果。

现代汉语语法论文篇三

修辞教学是语言教学的关键环节,尤其是在内容和文化丰富的现代汉语语言环境中,修辞教学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现代汉语语法修辞教学直接影响着现代汉语的语言运用规律和技巧,其对现代汉语专业的发展以及汉语语言文学的进步具有深厚的影响。但是,从当前高校汉语教学现状来看,对语法修辞教学的重视并不够,没有形成必要的教学体系,也没有深入实际进行修辞练习,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汉语修辞教学停留在了形式上,缺乏实际意义,这对于高校学生和汉语言专业的发展都是十分不利的。

汉语语法修辞教学主要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种,但是在目前高校汉语语法教学中主要是积极修辞为主,这种积极修辞也主要是以辞格的形式出现,而辞格在现代汉语语法教学中占据绝大部分,这就导致高校教师在教学中出现了本末倒置的现象,过于侧重辞格教学而忽视了语法修辞教学,这样不仅在教学中容易出现重复的教学内容,还会导致消极修辞句型和词语的练习受到了极度的忽视,这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就使得现代汉语语法修辞教学的体系出现了不完善的现象,也使得学生对这些已经学习过的内容提不起来学习兴趣。此外,高校现代汉语语法修辞教学的这种现状,致使教师在教学中过于侧重修辞教学以外的语法、语音、词汇的教学,在课程设置中并没有分配给修辞教学足够的时间,这就导致修辞教学逐渐遭到了忽视,甚至在教学中教师只是一嘴带过,并没有实质的教学过程,这种现象的出现严重的阻碍了现代汉语语法修辞教学的发展,也阻碍了学生对现代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认识。

(一)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的创新。

高校现代汉语语法修辞教学水平的提高,必须要从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在实际的教学中不仅要在教学语言的组织上下功夫,还要选择科学的语言素材,让学生在学习之后能够熟练的掌握修辞技巧以及修辞规律。目前,多数高校现代汉语语法修辞教师在教学中教学内容直观性太强,有些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更是横刀直入,这就导致有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一些修辞用法和修辞规律不能很好的理解,并且这种“简单粗暴”的教学方法会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松懈的现象。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在教学思想革新的基础上,在教学模式上进行相应的创新,可以设计一些趣味小游戏,脑筋急转弯等,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逐渐的掌握修辞技巧和规律,这与教师过于直观的教授相比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重理论轻实践是高校现代汉语语法修辞教学的主要弊端之一,高校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将这一点积极重视起来,在实际的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的鉴赏、练习、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的训练中逐渐提高自己驾驭修辞手段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切实地提高高校现代汉语语法修辞教学的教学效果。

(二)结合案例,创设教学情景。

案例教学是高校现代汉语语法修辞教学中较为常见的方法,其主要是在教学的前期通过实际的有代表性的案例,然后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景,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案例教学代表性较强,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将案例导入到实际的教学中,能够让学生将学习内容与实际例子结合起来,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清楚直观的了解到案例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也能够帮助教师简化教学过程,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高校现代汉语语法修辞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师在选择案例的时候,要侧重代表性强,具有示范作用的案例,这样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既能够通过案例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也能够降低教学难度,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引用具体案例的过程中,可以选择两个具有代表性、差异性比较明显的例子,然后将教学的重点通过案例表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引导学生自己搜索或者查询案例的出处,这样便于学生在课后自己搜索相关案例,方便学生自主复习。

(三)科学对比,突出侧重点。

高校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类型较多,各种修辞辞格之间十分相似,教师在讲解的时候很难周全,也很容易导致各辞格之间相互混淆,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科学对比的方法,突出教学的侧重点,这样才能够简化辞格教学之间的混淆性。

为了突出辞格教学的侧重点,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按照表格对比的方式将相似的辞格知识展示出来,在表格内容的设置上要区分好侧重点,这样才能够方便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另外,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用具有代表性的课文案例,让学生根据前后句的修辞辞格的不同来对比差异性,从中突出相关的侧重点,在这其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这样不仅能够活跃课堂的气氛,也能够让学生在谈论问题的时候,对各辞格的运用进行科学的对比和准确地分析,以此来达到不同辞格不同修饰效果的作用。

(四)调整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目前高校汉语语法修辞教学的创新度不够,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主要的教授内容较为陈旧,多数都是学生学习过的知识,这样不仅起不到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也会让学生逐渐对学习丧失兴趣。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调整教学内容,将原本的教学内容中加入一些具有创新意味的知识,这样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为教学增添光彩,也能够让学生逐步地了解和掌握知识特点,这样有利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言语交际水平的提高。高校教学侧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所以在教学内容上也应该极力的丰富,这样才能够起到运用修辞手段增加语言表现力的作用。

教学内容的调整与丰富是语法修辞教学的一部分,而丰富学生的修辞视野,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更是至关重要的。在具体的教学实际中,教师应该逐渐将修辞教学由语言构建向文化构建转换,通过扩大修辞领域,不仅能够丰富教师的教学资源,也能够让学生为学生提供新鲜的血液,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教学内容的调整与丰富能够转变教师“为教材独尊”的教学理念,完善汉语语法修辞教学体系,从而达到切实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根据对高校现代汉语语法修辞教学的现状分析,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各高校对汉语语法修辞教学的重视并不够,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采取积极的教学策略,并将这些教学策略及时的应用到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去,并且在实际的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在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提高学生运用修辞手段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现代汉语语法论文篇四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学术条件的成熟,促成了现代汉语词汇学的'建立和发展.它是汉语词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它关注的是现代语言,所以同现代汉语的学习、应用关系更加密切.国家政府历来重视语言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重视语言的纯洁和健康,制定了一系列的语文政策.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更是将语言的规范化、标准化工作提高到法制的层面加以保证.

作者:符淮青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中文系刊名:语言文字应用pkucssci英文刊名:appliedlinguistics年,卷(期):2005“”(3)分类号:h1关键词:

现代汉语语法论文篇五

在视觉词这一词群中,视觉动词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对视觉动词进行专项研究的文章并不多,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视觉动词研究的情况.一、视觉动词的界定问题视觉动词的`界定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在作者所查找和翻阅的众多论文和书籍中,几乎没有人对视觉动词的定义做出明确的说明.

作者:张晓丽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刊名:现代语文(语言研究)英文刊名:modernchinese年,卷(期):“”(10)分类号:h1关键词:

现代汉语语法论文篇六

翻转课堂是一种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家或在课外通过观看任课教师提供的教学视频完成对教学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则变成了教师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对知识提升和深化的场所。

翻转课堂教学法“使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转变,对常规教学内容和课外学习内容进行‘翻转’,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由此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教师把授课内容先期制作成教学视频,布置给学生在课外时间进行学习,学生则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和进度观看上述教学视频,而通过将常规教学内容翻转为学生的课外学习内容,翻转课堂为教师教学节省了大量时间,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互动和合作式的学习活动,解决学生观看视频后产生的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应用和扩展,提高学生认知水平”。

二、常州工学院现代汉语课程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法的可行性访谈。

对于翻转课堂教学法,目前常州工学院的在校学生是否了解?如果在常州工学院开设的现代汉语课程中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法进行教学,学生的可接受程度如何?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了对常州工学院教育与人文学院级一班全体学生进行随机访谈。由于大部分学生并没有接触过翻转课堂教学法,甚至根本没有听说过这一教学法。所以在访谈开始之前,我们对翻转课堂教学法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下面我们选取了比较有代表性的几位同学的访谈实录,从这些话语中可以看出学生对翻转课堂的认识情况和可接受程度。

第一位接受访谈的同学。问:你了解翻转课堂教学法吗?你对翻转课堂教学法感兴趣吗?答:不了解,可是我对翻转课堂很感兴趣,但是我担心把课堂交给学生会使场面混乱。

问:你愿意尝试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法进行现代汉语学习吗?答:我很愿意尝试,我觉得这样一定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

问:你认为实施翻转后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效果会有提高吗?答:会有提高的,但是一堂课结束的时候最好由老师进行最后总结,否则光由学生讲,其他人都不会太认真听的。

第二位接受访谈的同学。问:你了解翻转课堂吗?你对翻转课堂教学法感兴趣吗?答:不了解。但很有兴趣,也很担心,并不是所有的教学模式都适合我们。

问:你认为实施翻转后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效果会有提高吗?答:会吧,因为这样的教学会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且更乐于去探寻、去了解。

第三位接受访谈的同学。问:你了解翻转课堂吗?你对翻转课堂教学法感兴趣吗?答:了解……我对翻转课堂很感兴趣。翻转课堂是指将课堂决定权由教师转移到学生,使学生有大把的时间去进行自己的实验项目研究,更加注重自我学习。我认为,对于大学生来说,需要培养其自我学习能力,有助于其创新能力的提高。

问:作为学生你觉得实施翻转课堂可行吧?答:可行。目前网络如此发达,学生能够很容易地从网络上获取信息知识,而这就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很好的资源,如果再加上老师的指导,学习效率会事半功倍的。

问:你认为实施翻转课堂后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效果会有提高吗?答:我认为会的。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去查找不同的知识,加强自我研究能力,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清晰,为日后学习积累更深厚的知识作好了准备。

第四位接受访谈的同学。问:你了解翻转课堂吗?你对翻转课堂教学法感兴趣吗?答:不了解。但对翻转课堂比较感兴趣,因为通过网络教学,不仅方便了课上教学,而且就好比吃自助餐,可以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来上,也存在对新的授课方式的新鲜感,我很好奇。

问:你愿意尝试接受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法进行现代汉语教学吗?答:愿意,但不宜长期实践,我担心长期这样的话效果可能会不佳。

问:作为学生你觉得实施翻转课堂可行吗?答:不太可行。就我个人而言,还是传统的课堂更适合,虽然翻转课堂很方便,只要有网络的地方就可以学习,但对于我们“九零后”来说,习惯了在教室里老师与学生面对面授课的模式,一旦改成网络的授课方式,多数人没有那么强的自觉性去独立学习,很容易变成用网络来做其他的事情,如聊天,看视频等。

从以上选取的几例有代表性的访谈实录可以看出,我校学生对翻转课堂并不太了解,当学生被问及“你了解翻转课堂吗”时,只有一位学生回答“了解”,而从她的进一步回答中可以看出,她的了解也有失偏颇。而在美国,翻转课堂的使用已是屡见不鲜,“从起翻转课堂教学法的应用实践开始从中小学教育领域拓展到高等教育领域。很多美国大学的教师和研究者开始将翻转课堂教学法应用到不同专业的大学教学中”。

三、常州工学院现代汉语课程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法的可行性分析。

翻转课堂教学法在美国已经广泛应用,“近几年,翻转课堂教学法(flippedclassroom)在国内外受到热捧,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涌现出不少成功案例”。但目前我校大多数学生还不了解这一教学方法。

下面我们列出访谈的数据:访谈中一共有四个访谈问题,我们分别称为问题1、问题2等等。

在全班35位同学中,愿意接受访谈的一共有21位學生。我们把同学们的回答归为三种情况:回答是肯定性的,如:了解、感兴趣、愿意、可行等;回答是否定性的,如:不了解、不太感兴趣、不愿意、不可行等;回答态度不明、模棱两可,或者回答“不一定、看情况”等。

在回答问题1时,21位被访谈的学生中有20位给出了否定性回答“不了解”,比例高达95.2%,由此可见,我校的学生目前对翻转课堂并不了解。

在回答问题2时,有17位学生给出了肯定性回答,比例达80.9%;只有1位同学给出了否定性回答“不感兴趣”,占总人数的4.8%;另有3位同学回答态度不明确,占总人数的14.3%。

在回答问题3时,接受访谈的学生全都给出了肯定性的回答。

在回答问题4时,有17位同学给出了肯定性回答“可行”,比例高达80.9%;有2位同学给出了否定性回答“不可行”,占总人数的9.5%;另有2位同学没有做出正面回答,态度不明朗,占总人数的9.5%。

从以上选取的有代表性的访谈实录和调查的数据分析我们清楚地看出,目前常州工学院高达95%的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法不太了解,但出乎意料的是,80%以上的学生却对这个不了解的教学法有着浓厚的兴趣,当回答“你愿意尝试用翻转课堂教学法进行现代汉语教学吗?”这一问题时,肯定性的回答已经达到100%,学生表示愿意尝试和接受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法进行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和学习,但也有近10%的同学对这一教学法的运用表现出了一定的担心。

所以通过访谈和调查最后我们得出结论,常州工学院现代汉语课程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以适时尝试开展运用这一全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但需要实施者及时发现问题、适时改进,并要求教师有足够的经验和驾驭能力将翻转课堂教学法的长处发挥出来,以便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现代汉语语法论文篇七

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是实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是虚词。

(一)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如:“黄瓜、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

3、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二)动词: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2、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3、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4、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5、“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是”也成为判断动词。

(三)形容词: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样式、性质等,如“多、少、高、胖、死板、奢侈、胆小、丑恶”。

(四)数词: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如“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

(五)量词: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

汉语的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

1、名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又可以分为单位量词和度量量词。

单位量词表示事物的单位,如“个、张、、只、支、本、台、架、辆、颗、株、头、间、把、扇”。

度量量词表示事物的度量,如”寸、尺、丈、斤、两、吨、升、斗、加仑、伏特、欧姆、立方米“。

2、动量词表示动作的数量,用在动词前后表示动作的单位,如”次、下、回、趟、场“。

(六)代词。

代词能代替实词和短语。表示指称时,有定指和不定指的区别。不定指往往是指不确定的人、物或某种性状、数量、程度、动作等。他不常指某一定的人物,也就不可能有一定意义,介乎虚实之间。

1、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我你您他她它我们你们您们他们她们它们咱。

们自己别人人家大家大伙(自己能和其他代词连用,起强调作用。例如:我自己你们自己大家自己)。

2、疑问代词:用来提出问题谁什么哪(问人或事物)哪儿那里(问处所)几多(问数量)多多么(问程度)怎么怎样怎么样(问性质状态)什么怎样什么样(问方式行动)。

3、指示代词:用来区别人或事物这那(指人或事物)这儿这里那儿那里(指处所)。

这会儿那会儿(指时间)这么这样这么样那么那样那么样(指性质、状态、方式、行动、程度)这些那些这么些那么些(指数量)每各(指所有的或全体中任何一个)某另别(确有所指,未说明哪一个)。

代词一般不受别的词类的修饰。代词同它所代替的或指示的实词或短语的用法相当,它所代替的词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它也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

(七)副词:副词总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做状语,如”很、颇、极、十分、就、都、马上、立刻、曾经、居然、重新、不断“等。

副词通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如”就来、马上走、十分好、重新开始“,只有”很“”极“可以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做补语,如”高兴得很、喜欢极了“。

(八)介词:介词总是同其他的词组合在一起,构成介词短语,做定语、状语和补语。如”把、从、向、朝、为、为了、往、于、比、被、在、对、以、通过、随着、作为。

(九)连词:连词可以连接词、短语、句子乃至段落。如“和、及、或者、或、又、既”。关联词语可以看成是连词,如“因为……所以、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十)助词:附加在词、短语、句子上起辅助作用的词。助词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结构助词,它们是“的、地、得、所、似的”;一类是动态助词,它们是“着、了、过”;一类是语气助词,如“啊、吗、呢、吧、呐、呀、了、么、哇”。

(十一)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的词叫做叹词。如:“喂、哟、嗨、哼、哦、哎呀”。叹词总是独立成句。

(十二)拟声词:这是模拟声音的词。如“呜、汪汪、轰隆、咯咯、沙沙沙、呼啦啦”。

二、短语。

词和词按照一定的规则可以组成短语,短语是词和词构成的比词大、比句子小的语法单位。汉语里有许多种短语,最基本的是下面七种。

联合短语:由地位平等的词组成的短语叫做联合短语。如“白菜、芹菜”“香蕉、橘子、甜橙”“调查、研究”“接受并且审理”“雄伟、壮丽”“又白又胖”。

偏正短语:偏正短语中的一部分是中心词,前面总是有修饰语。如“大城市、小村庄、优异的成绩、电子计算?quot;(这是以名词为中心的偏正短语);”慢走、努力工作、仔细地分析、特别大、最优秀“(这是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偏正短语)。

补充短语:这是补充成分在后面的短语,如”坐下、掉下去、拿起来、算得准、说得妙、放在这里“。

动宾短语:这是动词后面带着宾语的短语。如”买菜、写小说、看电视、走亲戚、跑材料、修理汽车、收购药材“。

主谓短语:被陈述对象在前,陈述者在后构成的短语,叫做”主谓短语“,好像一个句子,但是没有句子的语气,因而没有句子的独立性。如”电灯亮、电话通、学校开学、山河壮丽、春雨绵绵、河水奔腾、祖国富强“。

介词短语:介词在前,其他词语(主要名词或者名词短语)在后组成的短语。?quot;在中国、对他们、往新疆、从今年、关于他、向大家、朝北京方向、以这种方式、为广大群众、比个人的利益”。

的字短语:用“的”在最后组成的短语,相当于一个名词。如“教书的、开车的、走路的、先进的、手里拿把花的、头上打着蝴蝶结的”。

三、句子成分。

成分名称定义经常用的词或短语举例。

现代汉语语法论文篇八

但是,目前高校的现代汉语课程改革仍是在应试教育和知识教育的框架下进行,随着语言本身的不断发展、新课标的实施以及中学语文教学的不断改革,迫切要求培养创新型的复合人才。面对新形势,高等师范专业现代汉语的教学出现了种种新的问题。

同时,作为一门重要的工具性课程,现代汉语在师范专业的课程中理应占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它的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语言现状。[2]但是文秘站-您的专属秘书!多年来现代汉语教学界却颇有这样同感:学生普遍反映现代汉语课不如文学课生动活泼,考试及格率不理想,造成了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恶性循环。为此,我们完全有必要对新课程背景下的高师现代汉语教学改革进行更深层次的审视与思考。

(一)课程定位欠科学。

目前的现代汉语课程体系是五十年代确定下来的。我们模仿与现代汉语有很大差别的极富形态变化的现代俄语,把现代汉语分割成语音、词汇、语法、文字、修辞五大板块。之后,又把这种语言分类的方法和语言研究的路子直接运用于语言教学。现代汉语作为一门社会的学科,跟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历史学、符号学等其他学科有复杂的联系。目前忽略了语言学是在与诸学科的交叉渗透中发展的特点,课程定位教学内容没有充分体现这一现代特点。

(二)教学内容缺乏领先性、全面性、实用性和针对性。

首先,现行课程中语音、词汇、语法、修辞四部分的内容都比较陈旧,缺乏深度,有的内容跟中学教材简单重复,也比较保守,没有或很少反映学科发展的新成果,因而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

其次,从严格意义上讲,现代汉语应包括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和现代汉语方言,可目前的现代汉语教材及课堂教学往往只讲共同语,不讲或很少讲到方言,存在着严重的片面性。事实上,无论从教学还是从研究讲,共同语和方言都是相互促进的。

第三,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师范学校的现代汉语教学,还担负着一个重要的'使命:提高未来的中小学教师的语言教学能力和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目前的现代汉语教学与现实的需求错位,学生学了现代汉语课程后,语言素养并没有明显提高,尤其是作为教师运用语言的技能没有明显提高。目前的现代汉语教学只重视书面语的教学,忽视了口语是未来教师传授知识时运用语言的主要形式。这就直接导致了高师现代汉语教育与中学语文教学实际的严重脱节,造成大多数学生对该门课程的重视度不够。

(三)教学方法缺乏启发性和实践性。

目前的现代汉语教学,在教学方法上,往往只重课堂讲授,满足于一般知识的介绍,缺少课堂讨论和双边活动,没有着力启发学生去思考和发现问题,而且不太注重语言实际和研究实践,不是积极引导学生去观察和分析现代汉语共同语的种种事实,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由于学生总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缺乏作为语言课必不可少的实践环节,因而学的都是一些死的知识,并未转化为实际能力,而且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极易形成学生僵化的思维方式。

二、高师现代汉语教学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内容。

(一)转变观念,构建适合高师专业的课程体系。

能训练课,强化口语表达和口才技巧训练,使现代汉语的教学内容更加贴近语文教学的实际在专业能力的延伸方面,开设“中外语言学史”“语言和文化”“语法研究专题”等选修课,促进师范综合素质的提高实现课程体系的重构。

(二)创新课程内容,构建适合不同层次学生需要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内容上,现代汉语课应反映出语言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如加进文化语言学的有关内容,在语法教学中引进三个平面的语法观,增加语用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语言现象,如广告用语、校园用语等。现有现代汉语教材将语言当成一种游离于社会和人文世界的纯形式系统,把语言各要素的分类、特征、构成和关系等作了详尽的形式化描写,学生从中感受到的只是一个零件和部件组成的机械的语言世界。因此,要把语言放在社会的大背景下,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语言进行文化等方面的深层次的认识和阐释。在教学中加进文化语言学的有关内容,加进社会语言学的有关内容,会使学生充分考虑到语言的动态因素。

课程内容应该贯穿两条线索:一条是现代汉语共同语(普通话)的主线,一条是现代汉语方言的副线。一主一副,相互配合。我们认为,作为主线的共同语固然是主要的讲授对象,但作为副线的方言也当受到应有的重视。之所以在教学内容中穿进副线,是因为汉语方言复杂丰富,是发展我国语言学的一大宝库,在现代汉语课程中加强方言的学习,可以加深对共同语的认识,对于学习古代汉语和语言学理论也有好处。

(三)加强实践环节,突出师范教育的特色。

现代汉语属于语言专业基础课,对培养师范大学生教学技能至关重要。为了调动师范大学生学习语言:请记住我站域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化他们对语言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发现、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中语言现象的能力,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语言实践形式。

以现代汉语语音教学为例,由于地域的影响,贵州大学生,尤其是来自农村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受本民族语言与汉语方言的双重影响,形成了自身较固定的语言模式,所说的普通话与实际的普通话存在较大的偏差,给普通话学习带来了严重障碍。

现代汉语语法论文篇九

中国当代文学史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也是一门影响广泛的学科。在现行的大学学科体制中,中国当代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合并在一起,称之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它其实告诉人们,这两个专业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它们研究的对象都是以现代汉语为基础的文学。在19世纪末期,闭锁的中国开始迈出了中国现代化的艰难一步。

其中一个突出变化就是兴办现代报刊,这些现代报刊以城市市民为主要读者对象,基本采用白话文或文白夹杂的语言,以白话文为主要叙述语言的文学作品逐渐在这些报刊中占据更多的版面,这类文学作品可以视为以现代汉语为基础的文学形态的雏型。但标志着一个新的文学时代的诞生,却是自觉提出文学革命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五四”文学革命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在语言上断然与传统划清界限,强调新文学是以白话文进行写作,坚决反对传统文学的文言文写作。白话文即现代汉语的起点,它孕育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新生命,而中国现当代文学近一百年的发展和实践,一个重要的功绩则是催熟了现代汉语,使现代汉语逐渐规范化和经典化。现代汉语的叙述特点、审美特点和它与现实的密切关系,决定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整体性和延续性,也先天地注定了当代文学发展的走向和局限。

从现代汉语的角度来对待中国当代文学,并不是单纯地在当代文学史研究中引入语言学的方法,而是想通过分析现代汉语生成的历史背景所带来的现代汉语思维的特殊性,进而分析这种特殊性对现当代文学的内涵和形态所造成的影响。我把中国现当代文学定义为现代汉语文学,显然这里的现代汉语是特指一种书面语,是对应古代文学的书面语一文言文而言的。其关系完全是一种否定性革命关系,而不是渐进的改良关系,因此现当代文学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关系基本上是一种断裂的状态,二者之间缺乏美丽圆润的过渡,中国古代文学积累起来的审美经验要移植到现当代文学之中来出现了严重的“水土不服”,但这种移植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近百年来的过程中从来没有间断过。中国古代文学的审美经验是中国当代文学最具本土性的、最具原创性的精神资源,当代文学发展到今天,应该认真总结经验,更好地开发我们独有的精神资源。为了更好地开发古代文学的精神资源,就应该从二者断裂的根源总结起,根源就在于现代汉语对文言文的彻底否定。这也是本文从现代汉语思维人手来讨论中国当代文学的基本理由。

一现代汉语的革命性和日常性。

作为一种新的文学体系,现当代文学相对于古代文学当然不仅仅是语言形态的改变,而是在于语言形态的改变所带来的思维方式的改变。现当代文学是以现代汉语思维为逻辑关系的新的文学体系。现代汉语取代文言文,成为一种新的书面语言,首先是中国现代化运动进程中的.启蒙运动的需要。胡适、陈独秀等人以《新青年》为阵地开展一场思想革命,而这场思想革命则是以语言革命为先导的。胡适在其《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的“八事”,其中有“五事”是纯语言问题,一句话,就是要以白话代替文言,要。有什么话,说什么话;话怎么说,就怎么写”。白话是指当时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口语,因为只有采取日常生活中的白话,才能让思想革命落到实处,让广大的民众能够接受。

“五四”新文化的先驱们反复强调,文言文是死去的文字,必须摈弃不用,而白话则是活的语言。其实,说文言文是死去的文字并不完全符合当时的情景,文言文在当时是通行的书面语言,在传统社会里,它还是活得有滋有味的。如果依胡适的极端主张,还很难看出文言文与白话文谁优谁劣。

胡适就说过,要把《丁文江传》改为《丁文江的传》,这样才是彻底的白话文。若真要按这种思路进行文学革命,恐怕白话文是难以战胜文言文的。但文言文只对传统社会有效,它无法处理一个新社会新时代的思想和文化,“五四”新文化的先驱们不得不合弃文言文,而选定白话作为启蒙的语言工具,于是一种活在引车卖浆之流口中的语言登上了大雅之堂。这就决定了现代汉语思维的两大特点:一是它的日常性,一是它的革命性。现代汉语革命性的思想资源并不是当时的白话所固有的,它主要来自西方近现代文化。“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们多半都有出国留学的经历,他们在国外直接受到西方现代化思想的熏陶,并以西方现代化为参照,重新思考中国的社会问题。

通过翻译和介绍,“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们就将西方的思维方式、逻辑关系和语法关系注入到白话文中,奠定了现代汉语的革命性思维。高玉在研究现代汉语与现代文学的关系时注意到思想革命与语言变革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他说:“思想革命对五四新文学运动绝对是重要的,而思想革命并不像五四先驱者们所理解的是独立于语言之外的理论上可以独立运行的运动,它和语言运动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并没有语言之外的思想革命。”反过来说,现代汉语从它诞生日起,就不仅仅是一种日常生活的交流工具,而是承担着革命性的思想任务。“五四”新文化的先驱们以现代汉语建构起新的文学时,必然采取的是宏大叙事,现代汉语的革命性思维在宏大叙事中得到充分的展开。另一方面,现代汉语的日常性思维又将现代文学与现实生活紧紧地铆在了一起,生成了一种日常生活叙事。宏大叙事与日常生活叙事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现当代文学绚烂多彩的风景,而这一切,我们都可以从现代汉语的思维特征上找到本源。

对于现代汉语思维的革命性和日常性的根本特征,海外的汉学家也许是“旁观者清”的缘故看得比较清楚。夏志清在其《中国现代小说史》中把“五四”叙事传统的核心观念明确地表述为“感时忧国”精神。认为“感时忧国”精神是因为知识分子感于“中华民族被精神上的疾病苦苦折磨,因而不能发奋图强,也不能改变它自身所具有的种种不人道的社会现实”而产生的“爱国热情”。而这种“感时忧国”精神让中国现代文学从一开始就负载着中国现代化运动的重负。夏志清、李欧梵等一些海外学者将这种文学叙事称之为“五四”和左翼的宏大叙事,或称之为革命叙事,或称之为启蒙叙事。而中国内地的现当代文学史基本上是以这种革命叙事或启蒙叙事建构起来的。他们提出了另一种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思路,认为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存在着一种日常生活叙事,挖掘出代表着日常生活叙事的张爱玲、钱钟书、沈从文等作家的资源,并勾画出一张中国现代文学的新地图。

这张新地图无疑把一些被遮蔽的历史显露出来,但由此颠覆以革命叙事或启蒙叙事为主线的现代文学史,又可能会导致另一种历史的遮蔽。事实上,不应该将革命叙事或启蒙叙事与日常生活叙事看成是截然对立的两种叙事,它们恰好是现代汉语思维的两种表现形态,是一张面孔的两种表情,会同时存在于一个作家的写作之中,不过在有些作家那里,启蒙叙事处于显性的状态,日常生活叙事处于隐性的状态;而在有些作家那里正相反。进入到当代文学阶段,革命叙事或启蒙叙事被赋予唯一正统地位,日常生活叙事受到严重的打压,但它仍以潜在的方式存在于作家的创作之中,或者在政治气候比较宽松的时候,展示自己的风采。

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政治环境的大改变,日常生活叙事得到显性的发展。这也得益于文学理论的推进。特别是海外学者关于文学史建构的理论的影响。使现代文学中一直被遮蔽的日常生活叙事显露出来,并成为作家们寻求创新和突破的重要参照对象。于是启蒙叙事和日常生活叙事就像是两辆并驾齐驱的马车,共同获得充分驰骋的自由天地。无论是启蒙叙事,还是日常生活叙事,现代汉语思维这两种内在的叙事在新的文化气候中都结出了新的果实。

现代汉语语法论文篇十

论文摘要:高等师范院校课程与教学改革要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适应,教师培训需求是教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心理反映。对农村教师培训需求的调查发现,高师课程与教学改革应该完善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增加教师技能训练课程门类;加强教育专业课程内容改革,突显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实用性;转变学习方式,突出学生主体性教学;关注学习过程,注重形成性评价。

一、农村教师培训需求情况及其特点分析。

所谓农村教师是指我国乡镇、村中小学校的教师。为了解农村教师的培训需求,以期对高师课程与教学改革有所启发,前不久,我们以广西农村中小学教师为对象,进行了有关培训需求的抽样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45份,回收有效问卷213份。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培训需求及其特点如下:

(一)对培训内容的需求。

1.教学工作方面。

调查表明,教师对有关教学工作方面的培训需求内容主要有:新课标和新教材解读、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教学方法运用(85.3%);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操作、课件制作(83.1%);“三笔一画一话”等教师基本功训练(70.2%);学科前沿动态信息和最新理论知识(56.7%);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12.6%);教育教学研究理论和方法(6.5%)。以上内容按教师最急需培训的程度从高到低排列为:新课标与教材教法研究、教学基本功训练、现代教育技术、学科最新理论知识、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可见,教师对有关教学工作方面的培训需求内容主要有两类:一是教学技能性知识;二是专业学科及教育类学科的前沿知识。在教师需要培训的6项内容中,有4项是属于教学方法、技能方面的操作性知识。

2.班主任工作方面。

调查显示,教师们需要培训的内容主要有:“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的培养”(76.9%);留守儿童、后进生工作(65.1%);用各种活动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凝聚力、遵守纪律的意识(60.8%);如何有效地处理班级管理中的突发事件问题(53.0%);班干部的培养(42.6%);如何了解学生的心理和需要(21.2%);如何与家长密切沟通问题(20.3%)。

3.教学科研方面。

值得注意的是,在被调查对象中,67.8%的教师没有参加过包括校级在内的各种级别的课题研究,90,5%的教师没有公开发表过一篇论文,93.5%的教师对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缺乏了解,但只有6.5%的教师选择教育科学研究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训。

在教师最急需培训内容的排序中,该项内容排在最后一位。这种情况表明,大部分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的意识淡薄,对教育科学研究在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还没有形成自觉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的行为习惯。

4.人际交往方面。

包括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教师与同事的交往、教师与家长的交往。调查显示,教师尤其是教龄在0-5年段的年轻教师,人际交往方面遇到的困难主要是:不知如何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43.7%);不知如何处理与同事间的竞争与合作问题(32.6%)。

5.其他。

种植等农业技术培训(26.4%)。

以上培训内容的需求表明,农村教师对新课程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不够深刻,在教育教学实际中能有意识地落实新课程改革精神但缺少对必要方法的掌握。因此,希望通过培训途径获得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其需求的培训内容呈现实用性、操作性和多元化的特点。

(二)对培训方式的需求。

农村教师对培训方式的需求类型主要有:案例研讨与分析、参与式培训型(83.6%);同行介绍经验,教学展示,共同研讨型(80.2%);专题培训(74.2%);现场观摩名师课堂教学型(56.8%);校际交流(43.2%);在专家指导下课题研究型(41.1%);与专家研讨互动、交流对话型(34.7%);专家讲座、报告型(21.3%);在专家指导下自学一反思型(10.3%);异地参观考察型(8.7%)。

从调查数据看,教师们比较倾向于前4种培训方式,这些培训方式多具有情境性、操作性、开放性的特点,与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场景和经验比较贴近,能有效地唤起教师已有的教育教学经验,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见,教师们对培训方式的需求倾向于实践取向。

(三)对培训评价方面的需求。

教师对培训评价方式的倾向程度从强到弱依次为:根据培训课程完成相应作业(88.3%);建立基于培训课堂表现的纪实档案(72.5%);提交论文或撰写培训心得(26.2%);提交教学案例或现场说课(3.4%);考试(0%)。数据显示,那些能反映教师在培训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心智活动过程和行为过程,能发挥教师学习自主性的评价方式受到教师们的欢迎。这说明,教师培训评价方式的需求具有以过程评价为主的灵活开放的特点。

高等师范院校课程与教学改革要主动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培训需求是教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心理反映,因此,上述的农村教师培训需求情况,对高等师范院校的课程与教学改革具有以下四个方面启示:

(一)完善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增加教师技能训练课程门类。

第三类是教育教学技能、技术课程,包括从事教育教学所需要的传统的教师基本功“三笔一画一话”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共青团少先队工作指导技能、心理咨询与教育技能、特殊青少年的教育技能,以及现代的教师教育技术如教学设计技能、网络教学技能、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等;第四类是教育研究课程,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既是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手段,也是教师专业成熟的标志。

(二)加强教育专业课程内容改革,突显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实用性。

脱离中小学教学实际,不能及时反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来的新变化、新要求,是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存在的客观问题。随着国际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基础教育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许多新理论、新思想、新模式、新方法不断涌现,教育专业课程内容应该及时地反映这些基础教育研究前沿的新成果,尤其是及时反映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成果,使教育专业课程始终与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相适应。同时,要改变教育专业课程长期以来局限于大学课堂,脱离基础教育实际的现状,密切关注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实际,尤其是密切关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来的新变化、新要求以及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新困难、新问题,将这些内容引人教师教育课程,让学生尽早地接触、了解和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新课程的要求。

此外,还应当关注农村基础教育实际,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中适当反映农村基础教育的特有内容,如复式教学、“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农业技术等,以加强学生对农村基础教育的了解和适应。增强教师教育课程的实践性,通过建立教育实习基地、教学科研联合团体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加强师范院校与中小学之间的合作,推进中小学教师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和终身学习。

(三)转变学习方式,突出学生主体性教学。

从培训方式的需求看,教师们比较倾向于能充分发挥教师主体性的实践取向的培训方式。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在教学方式上是相通的,这是因为,第一,职前培养也是成人教育,师范生已具有成人的特点:有独立的思想,丰富而系统的文化知识,比较成熟的个性,具备了独立自主开展学习活动的能力;第二,师范生在学习教育专业课程之前,已经具有“前科学”的教育教学经验,教学中应该尊重并充分发挥学生的“前科学”知识和观念在其学习中的作用;第三,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一种实践性质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具备设计、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获得需要师范生在学习中去经历、体会和积累经验。因此,教师职前培养应当注重实践性的教学方式。

当前,教育专业课程的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式依然是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的主导方式,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被动的、依赖的学习,课堂教学死气沉沉,没有生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得到充分的调动,思维受到抑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更没有得到应有的培养。应当突破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采用案例教学、讨论教学、模拟教学、教学观摩、教育见习实习等实践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积极思考,乐于体验,主动建构知识,培养技能,全面发展。

(四)关注学习过程,注重形成性评价。

教师在培训评价方式的需求上具有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的灵活开放的特点。参加培训的过程既是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获得新的知识技能的过程,也是其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进一步丰富、完善和发展的过程。形成性评价关注教师的学习过程,关注学习态度以及学习行为表现,而不仅仅关注培训结果,这样更能全面而客观地反映他们在培训中的收获,因而受到教师们的欢迎。

高等师范院校教育专业课程的教学评价也应该重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以往的教学评价过于重视终结性评价,即以考试的形式在某一学习阶段结束后进行教学效果检查,并把检查结果作为评定学生课程学习成绩的主要依据,其结果是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智的形成和个性的发展。因此,改革教育专业课程的教学评价,把评价重心转向更多地关心学生求知的过程、探究的过程和努力的过程,关注学生各个阶段的发展状况。只有关注过程,评价才可能深入学生发展的进程,及时了解学生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所作出的努力以及获得的进步。

采用“学习性评价”,把评价作为正常的有效的教学活动的必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运用提问、讨论、表扬、批评、练习、测验等多样化方式,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的获得、技能形成、情感的体验、价值观的发展给予全面评价,及时了解学生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所作出的努力以及获得的进步,这样才有可能对学生的持续发展和提高进行有效的指导,使评价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

现代汉语语法论文篇十一

个性随和容易与人相处,善于沟通,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乐观开朗适应能力强并且具有创新精神;为人诚实稳重办事谨慎,具有很强的组织能力。

更多自我鉴定范文,见大学生简历网。

-----------------------------。

为人活泼开朗,诚实守信,交际能力强,有较强的组织及策划能力;

工作认真,有强烈的进取心、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能主动了解新事物,接受新观念,适应新环境。

-----------------------------。

本人性格外向、稳重、有活力、待人热情、真诚。在校团结同学,尊敬师长,乐于助人,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工作上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动手能力,集体观念强,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能吃苦耐劳,能迅速的适应各种环境,并融合其中。

在此,我期望:有一个合适的平台,用我的所有热情和智慧全力去开拓、耕耘。

-----------------------------。

掌握软件技术专业的基本知识,了解软件项目的.开发流,软件调试及技术服务与软件销售。

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善于与同事相处。具有团结精神。认真踏实负责。

-----------------------------。

责任素质奉献。

以随和谦虚谨慎的生活态度面对社会。

善于交际,热爱管理类工作,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写作能力。

坚信“吾非千里马,然有千行志”,我可以努力做得更好。

更多自我鉴定范文。

现代汉语语法论文篇十二

现代汉语语法是汉语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是汉语学习的基础。对于母语是汉语的学生来说,语法系统是在日常使用中不自觉掌握的,而对于非汉语母语的学术和研究人员来说,学习现代汉语语法是非常必要的。在这一过程中,我从中体会到了语言在语法层面上的逻辑性,同时也深刻地认识到汉语语法丰富多彩的面貌。

第二段:理论。

学习语法首先要理解它所涉及到的基本概念。现代汉语语法中,最基本的概念就是句子和词。在建立了句子和词之间的关系后,我们还需要了解它们的构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等语法范畴。在往深入研究中,学生还需要了解汉语语序规则、词汇搭配规律、语义及其扩展、语音变异等知识点。在学习这些概念和规则时,我们需要大量地背诵、比较和分析。

第三段:实践。

理论只有实践才能检验和提高。在语法学习的实践中,我们需要用到大量的练习和例句。通过模仿和改写句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句型之间的关系,从而掌握汉语的常用语法结构。同时,学生还需要逐步体会汉语的语言特点,如汉语比英语更为拓展的词义和不同词性的转换。在实践中,我们也会遇到许多困难和疑惑,这时我们需要重复阅读教材并参考辅导书来进一步加深理解。

第四段:重要性。

现代汉语语法对于学习汉语的学术和研究人员来说是必修课程,因为它关系到汉语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是学术研究的基础。对于一般学习者或外国人学习汉语的人来说,学习汉语语法也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汉语的语言特点,促进我们在汉语交流中的表达清晰和准确,还可以让我们在汉语篇章的理解和分析方面有更深入和周密的掌握。

第五段:总结。

综上所述,学习现代汉语语法是汉语学习中基础而又重要的一门课程。在语法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学习内容、通过实践加深对语法规则的理解,并认识到它对于我们在学术研究、汉语交际和篇章分析方面的重要性。通过学习汉语语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汉语,对于我们汉语学习和研究的深入和发展也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现代汉语语法论文篇十三

造词就是创制新词,造词的过程是词通过创制的方法从无到有的过程,和所有词的形成一样,创制出的新词也出现了新的音、新的形、新的义或者新的用法。相应地,造词法就是创制新词的方法,人们在造词时可以根据本民族的语言习惯,掌握和运用现有的语言材料组成各种各样的新词,在这一过程中,人们使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现代汉语的造词法多种多样。

从二十世纪40年代开始人们对造词法的认识逐步加深。1946年廖庶谦先生在《口语文法》中首次使用“造词方法”这一术语。1949年邢公畹先生在《汉台语构词法的一个比较研究》中同时提及了“造词法”和“构词法”,但这里的“造词法”指的是古代的六书而非汉语造词的方法。首先把造词法从构词法中分离出来,构拟出造词法体系的是孙常叙先生,1956年他在《汉语词汇》中,把汉语造词法分为语音造词方法、语义造词方法和结构造词方法三种。后来任学良先生又分为五种。葛本仪先生把主要的造词法归纳为音义任意结合法、摹声法、音变法、说明法、比拟法、引申法、双音法和简缩法八种,这是八种常见的造词法,并指出把汉语的造词法全面细致地分析整理出来还是词汇学研究中一项不可忽视的任务。

音义任意结合法。音义任意结合法是一种用某种声音形式任意为某种事物命名的造词法。在人类语言之初,人们用某种语音形式指称某种事物,语音形式也就赋予它的某种意义,多数语音形式与它所指称的事物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后来运用的越来越多逐渐为人民接受,这种音义结合便固定下来。语言中最早产生的一些词,多数是用音义任意结合法创制出来的。如手、蜻蜓、蚯蚓等。同样是生物,有的称“蚯蚓”有的称“蜻蜓”,这里面没有道理可言,这种音义的结合无法解释。

摹声法。从字面理解,摹声法就是一个模仿过程,是一种用人类的语音形式对某声音加以模拟和改造从而创制出新词的造词法。如“呼噜”就是模拟人睡觉进行这种行为时所发出的声音,而给这种行为进行的命名。现代汉语中运用这种方法创制的词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模仿自然界事物发出的声音来造词,如模仿事物的发声给事物命名的,猫、鸦、蛐蛐等;另一种是模仿外族语言中某些词的声音来造词,如咖啡、沙发、巴黎等。总之,用摹声法造词的'过程就是把某种声音语言化而创制出新词的过程。

音变法。它是一种通过语音变化产生新词的造词法。如利用儿化韵的造词,“尖”本身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事物的“尖细”,加上儿化韵的“尖儿”变成了名词,可组成词“针尖”。总之,这是一种通过改变语音形式产生新词的方法。

说明法。人们给事物命名时,有时会用现有的语言材料对事物加以说明来加深对该事物的理解,从而创制出新词,这种通过对对事物加以说明来创制新词的方法就是说明法。如从事物性状方面进行说明的,肝部硬化成词“肝硬化”;如从事物领属方面进行说明的,长在鱼身上的鳞成词“鱼鳞”;如从事物颜色方面进行说明的,绿色的豆子成词“绿豆”等等。人们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说明造词,所以说明法用法灵活,能产性强。用说明法产生的新词,词义一般比较明确,容易理解,因此这也是一种常用的造词法。

比拟法。比拟法是一种用现有的语言材料通过比拟、比喻等手段创制新词的造词法。如新词是一个完整的比喻的,“龙眼”是一种干果,人们认为它酷似龙的眼睛,所以成词“龙眼”。

引申法。它是一种运用现有的语言材料通过意义引申创制新词的造词法。如通过联想引申创制的,山和水是自然风光中的两大宝藏,人们联想引申,用“山水”指称自然界的美丽风光;如通过词义引申分化创制的,“月”原为“月亮”之义,后来又因为月亮的阴晴圆缺的周期大约为三十天,所以又引申分化出表示“三十天左右时间”的“月”来计量时间。

双音法。汉语词汇发展具有双音化趋势,通过双音化创制新词的方法称为双音法。它是在原有单音词的基础上经过双音化而产生新词的,但这些充当基础形式的单音词,随着语言的发展有的仍可独立成词,但有的不可独立成词。如通过重复原有的单音词创制新词的,把“妈”双音化成新词“妈妈”,这一种新词和原单义祠的意义基本相同;把表示乳汁的“奶”双音化成“奶奶”,这一种新词和原单义祠的意义基本不同。

简缩法。汉语中部分事物的名称是用词组的形式表示的,为了称谓简洁,把词组简缩成新词,这种把词组的形式通过简缩而改变成词的造词法称为简缩法。因为是为了称谓方便才对原有词组进行的简缩,所以新词的意义与原词组意义相同。如把“人民警察”的第一个和第四个字抽出来简缩成新词“民警”,但前后的意义是相同的。需要注意的是简缩成的成分也有可能简缩后仍然是词组,如“四个现代化”就是“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简缩成的词组。

葛本仪先生对造词法的分类做了详细的解释,能解释大部分词的产生,但仍有部分词的产生方式没有涵盖在里面,比如汉语把日本人直接借用汉字创造出来的词又借回来不读日语的读音而读汉语的读音的汉字式借形词,景气、引渡、取缔等。另外,葛先生所解释的说明法太繁杂,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说明进行造词,具有随意性。所以,关于造词法的研究分类还需要做很多工作。

【参考文献】。

[1]孙常叙.汉语词汇[m].吉林人民出版社,1956.

[2]任学良.汉语造词法[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3]葛本仪.汉语词汇学研究[m].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

[4]葛本仪.现代汉语词汇学[m].商务印书馆,,6.

[5]廖庶谦.口语文法[m].三联书店,1946.

现代汉语语法论文篇十四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为基础音乐教育服务,是为中小学培养和输送合格的音乐教师。它要求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除了能够掌握所需要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技巧之外,还要具有能够把所学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技巧通过成功的教学体现出来的能力。而目前的高师音乐教育,却往往忽视这种能力的培养,这是我们毕业的学生适应不了中小学音乐教育需要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这个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尽快加以解决。

那么,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所需要的能力是什么呢?从大的方面讲主要是两个:一是课堂教学能力,就是既要会“学”,还要会“教”,善于把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通过有效的形式传授给学生;二是活动组织能力,就是会编、会导、会指挥,善于组织学生开展各种音乐课外活动。这两个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必须贯穿于高师音乐专业教育过程的每个环节之中。这就要求高师音乐专业教育必须在保证学生掌握必需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更多地着眼于课堂教学能力和活动组织能力的锻炼,从而使他们的全面素质得到逐步的培养和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培养出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尝试着在音乐教育班的几门音乐课程中,有计划地创设与中小学课堂相似的教学情境,指导学生模拟教师角色上课,使学生掌握“教学”的基本技能,诸如分析处理教材,编写教案、课堂语言表达、教态、导入、讲解、提问、演示、板书、小结等方面的技能,以改革长期以来音乐教育学科教学实践薄弱的现状。

一、利用课前十分种,锻炼“教学”基本功。

要想培养合格的教师,仅有毕业前几周的教育实习是远远不够的。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去了解学校,掌握教学情况,往往是刚进入角色就结束了。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尽早体验教师角色,充分利用课堂前十分钟,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一年级学生应以表演为主,主要解决胆怯、紧张的心理,从中找到一份敢于在众人面前表现的自信,采用的形式有独唱、独奏、重奏及小合唱等,可以宿舍间合作,或自愿结合。到二年级表演形式不变,对学生的要求有新的调整,即学乐器的同学以演唱为主,学声乐的同学以弹奏为主并鼓励学生自弹自唱。这种训练,为三年级走上讲台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和表现基础。

到了三年级,课前十分种就转换为教师角色的体验。采取朗读、演讲(特别是即兴演讲)、讲故事的形式,重点锻炼学生用语言流畅表达的能力。作为教师,不管教哪门学科,都离不开用语言组织教学,学会讲话、善于表达,这是合格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二、模拟教学环境,进行环节教学实践。

课前十分钟的参与仅是个体艺术修养与语言艺术表演的锻炼,学生还没有真正走入教学。因此,在三年级结合教法课,每讲完一两个章节之后,就安排一次教学实践,指导学生模拟中小学课堂情境中一个环节的课,比如音乐课的导入环节。那么怎样导入能做到引人入胜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导入方式是否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导入环节与本课主体部分是否相得益彰、浑然一体;导入所涉及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年龄层次与欣赏水平;导入是否能更好地表现主体、衬托主体,从形式到内容是否显得自然而生动等。同学们在掌握了导入的方法后,跃跃欲试,自己设计课题,积极准备,每人每次3—5分钟,形式丰富多彩。有从生活话题导入,有从相关音乐导入,有从诗歌、童话故事导入,还有从一幅幅斑斓夺目的画面导入……真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比如一位同学为歌曲《好日子》的导入,她首先用配图画片出示了一系列日期:除夕、大年初一、正月十五、六一、十一等,笑问:“看到这些日期后有什么想法?请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这样的导入虽简易,但很贴切,从一开始就非常自然而生动地获得了这一课所需要的气氛。通过课堂环节模拟,同学们基本上能掌握住上课的导入技能。学生模拟结束后,教师还要及时从表达、教法、教态等方面讲评,肯定其成绩和优点,指出其不足,并指导矫正的方法。

三、师生角色互换,共同提高教学能力。

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学模式,几十年没有大的改进,多数是教师授课学生听,教师板书学生记,虽经教学的多次改革,但只是教师使用的道具的变化及课堂氛围的变化。为了改变这一旧的模式,我们系在教研活动中,开展了“让学生如何快速成长为合格教师”的大讨论,大家一致认为:采用教师和学生轮流上课的办法较好,一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二是能尽快提高由学生到教师的转变过程,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的真伪。比如《中外音乐史》课程,教师在上第一节课时,把中外音乐史的各章节作简要介绍,让学生从大的方面把握中外音乐史的脉络。教师先讲第一章,然后主要是布置作业,把各章节分到各组,一班50人分为7—8个组,每6—7人一组,准备一节课。在每周的上课前,每一组学生开始研读课本查找资料,进行集体备课、写教案,每人发表自己的意见,这节任务课如何讲才能生动,然后推举一名代表在班内进行讲课。由于是大家自己查找的资料,本组人员提前就知道了本节课的重点在哪儿,其他同学也因自己的参与,知道查资料、备课比较辛苦,因此听课会比较认真。在学生讲完课后,老师从听课的学生角色再回到教师的角色,对学生讲课的优缺点给予评价,然后补充学生没有注意到的知识点。这样教师可发现学生讲课内容的丰富性、趣味性,学生从教师的总结中可发现自己的认识角度及思维中存在的不足,教学相长,既能提高学生的教师意识与能力,同时也给教师以促进。

四、模拟全程教学,培养合格师资。

为了更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堂教学,可带领学生到中小学听课见习,观看中小学优秀教师是怎样上课的,为学生模拟中小学教师上课提供情境逼真的仿效和示范。通过观摩,学生对课堂全程教学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接着指导学生进行中小学整体堂课的模拟教学。在这项教学实践活动中,首先指导学生个人备好课,写好教案。在学生自己进行模拟教学的基础上,教师再指导每个人在全班进行模拟教学。充分发挥教法,使他们懂得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组织教学,掌握中小学课堂教学的一般进程,并教会学生板书、板面设计等。其中,尤其要指导学生上课时如何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初为人师的学生一登上讲台,由开始的一腔激情变成了语无伦次、手足无措,整个教学过程中都低着头,眼睛盯着教案,几乎谈不上与听课者交流,后来通过自我评议和大家评议,经过教师指导,大部分同学都能甩开教案这个拐棍,特别是肌体放松后面部表情从冷漠到亲切,身体的律动从机械呆板到有韵律感、美感,语言表达从无生气到有语调变化。部分同学不但能独立完成教学而且具有创造性,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上,采用形象性、实物性、参与性等教学手段,教学设计初步走上轨道,并体现出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双向交流的教育观念。

比如一位学生在欣赏课的教学中是这样开头的:“同学们,今天我想用葫芦丝和笛子为大家演奏两段乐曲。”话音刚落,学生就高兴得鼓起掌来。教师为学生表演,师生距离拉近了,感情融洽了,学生必须认真地欣赏,积极地思考(教师讲评),在听辨、比较了乐曲的风格后很自然地引出了课题——《瑶族舞曲》和《茉莉花》。用这样的开端,有这样的'艺术氛围,学生自然而然地渐入意境。通过欣赏、分析,就能获得比说理更为深刻的感知。学生们在欣赏中不但得到美的享受,同时也掌握了知识,这样的学习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既快乐又没有负担。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教师必须提供创造的机会。在一次模拟教学中,一位学生发挥得淋漓尽致。他这节课的重点活动是学生的即兴创作,设计的是请学生为电视画面配乐。屏幕上展现了薄山水库风光、山景观和校景三幅画,请学生挑选一个专题为之配乐。要求是即兴口头接龙,也就是说口头哼唱,只要有音高旋律,无须用唱名,且接龙不限长短,没有技巧上的要求,只要发挥想象,接得好听,符合画面上的内容就是成功。学生们观看了美丽无声的画面后,激发了创作的冲动和兴趣,学生纷纷加入接龙队伍。在创作中,全班学生分两大组开展竞赛,在教师的点拨下,两条旋律合成复调式的二声部音乐,学生用和谐、统一、柔美的声音进行二度创作,从中欣赏创作成果,体现创造的愉悦。

在上述课堂全程模拟教学实践中,初步综合训练了学生上课的语言、教态、导入、讲解、提问、演示、板书等教学技能,为他们将来从事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五、第二课堂的组织和利用。

从知识向能力的转变,仅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靠实践。而组织好学生第二课堂就是学生参与实践的极好方式。但目前我们的第二课堂却存在许多问题。一是活动安排太少;二是活动形式单一。主要就是一些“独唱”“独奏”音乐会。这种状态必须改变,要多组织一些合唱团(队)、合唱小组(可以冠名)、小型电声乐队和民乐队等,同时多举办一些合唱、合奏的音乐会或比赛,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在合唱、合奏或舞蹈的编排过程中,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编导和指挥的机会,不能总是几个“积极分子”参加,要让同学们都能从中得到锻炼和提高。最近在我校举办的第二届校园文化艺术节的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同学们积极踊跃,从舞台创意、节目主持到节目编排,都是学生自己设计完成。他们有分工有协作,各负其责,井然有序,在文化艺术节闭幕式的颁奖晚会中获得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六、教学小结与思考。

教育教学能力是一个综合能力的体现,通过指导学生进行教师角色模拟教学尝试,培养了学生热爱音乐教育事业的情感,理解了教师职业的特点,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完善,还为进一步的教育实习奠定了基础,缩短了学生毕业后从教的适应期。

实验性的模拟教学和角色转换实践教学虽然让学生感到新鲜、充满热情,但也有些遗憾。因为每次教学活动面对的都是同班同学,和真正面对中小学生的感觉不一样,特别是临场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训练不容易到位,若能在实习前接触中小学生并直接给他们上课的机会会更好。针对这个问题,一是尽快转变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办学目标的认识,将学生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作为改革的主方向,并制定相应的措施;二是建立相对稳定的见习、实习基地,让学生早接触基础音乐教育,了解中小学艺术课程改革信息,这对学生教育职业观的确立,教育情感的养成和多方面教学能力的形成是有积极意义的。

参考文献:

现代汉语语法论文篇十五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86年9月。

工作经验:应届毕业生。

毕业年月:7月。

最高学历:硕士。

毕业学院:华侨大学。

所修专业:信号与信息处理。

居住地: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

籍贯: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

求职概况/求职意向。

职位类型:全职。

期望月薪:面议。

期望地点:福建省厦门市,福建省福州市,广东省深圳市。

期望职位:fpga研发工程师数字逻辑设计工程师ic研发工程师。

教育经历。

时间院校专业学历。

9月-206月华侨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硕士。

9月-206月泉州师范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本科。

工作经历/社会实践经历。

时间工作单位职务。

7月-7月魔奇信息科技(厦门)有限公司研发部研发工程师。

年3月-2009年9月泉州旭辉电子有限公司储备干部。

校内奖励。

获得时间获得奖项学校。

10月国家励志奖学金泉州师范学院。

2009年6月优秀毕业生泉州师范学院。

209月被评为“标兵”泉州师范学院。

8月贤銮奖学金泉州师范学院。

校内职务。

担任时间职务名称学校。

2009年9月-209月第六届研究生会外联部副部长华侨大学。

207月-年7月信息学院研究生第三党支部书记华侨大学。

9月-2009年6月副团支书泉州师范学院。

自我评价。

项目经历1。

项目名称:aes算法的改进及其fpga实现项目简述:高级数据加密标准aes是nist于11月26日发布的新的对称数据加密标准。该算法是一个迭代分组密码算法,分组长度为128bit,密钥长度可以为128bit,192bit或256bit,其流程包括字节替换、行移位变换、列混合变换、轮密钥加操作。

项目经历2。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

手机:

qq/msn:

现代汉语语法论文篇十六

教学目的。

掌握信息、信息技术。

教学重点。

信息、信息技术。

教学难点。

信息的概念。

教具。

教学方法。

讲解法、提问法、综合归纳法、启发式。

课时。

1课时。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引入新课。

前沿科学的发展及应用。

小结。

回顾本节主要内容。

练习。

见课本。

作业。

1、信息是指________________其具有__________特点。信息与数据的区别在于___________。2、信息处理主要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人类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次信息革命。

课后记。

现代汉语语法论文篇十七

我们认为,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以及初步的语言研究能力,提高学生语言修养。现代汉语有助于学生提高对母语的认识,使之系统化,增强按语言规律办事的自觉性,使他们在语言运用中既能“匡谬正俗”,又能求异创新,为他们将来从事语言文字工作、语文教学和语言研究工作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现代汉语课程面向的是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和相关专业的一年级学生,他们经过高中的学习,大多一开始认为现代汉语就是中学语文的重复,也有的认为现代汉语就是我们的母语,没必要重视,因而对这门课程提不起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要求教师仔细研读教材,积极捕捉、整理、分析各种各样活的语言事实,不断补充、完善授课内容。课堂上,尽量用富有时代感,具有针对性的实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现代汉语中枯燥抽象的理论趣味化,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比如在讲解词汇时,可以尽量多举一些学生身边的实例,让他们参与其中讨论、辨别,选择最准确、贴切的词语表达。语言是随着社会发展变化而变化的,其中最显著的就体现在词汇上,“神马都是浮云”、“有木有”等网络词语产生的原因何在,又为何会普及开来,这些问题都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做引导、总结。汉语词汇丰富,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比如以稻米为主食的南方,稻谷叫“谷”,脱壳的叫“米”,煮熟的叫“饭”;而在北方,稻谷叫“稻子”,脱壳的叫“大米”,煮熟的叫“米饭”。

也可以给出一个词,让不同方言区的同学分别说一说家乡方言的表达,比如北京话“一个苹果”,量词用“个”,苏州话用“只”,福建、广州话叫做“一粒苹果”。这些在讲课的时候适当补充,让学生时刻体验活的语言就在自己身边。学习文字时,将汉字与文化结合起来。因为语言不仅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文化的载体。分析汉字的造字法,可以通过有趣的例子将理论形象地讲解。如“贝”字做偏旁的汉字,多和钱财有关,这是因为古人曾用“贝壳”充当货币商品。又如从“取”的甲骨文字形可以看出是用手拿耳,古人打猎或打仗用手拿左耳作为立功的凭证。从“男”“、女”的造字上,可以看出古代男女不平等的历史事实。也可以适当穿插字谜、拆字、填字的游戏,寓教于乐,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掌握基础的语言知识,灵活创新,开阔眼界。现代汉语教学目标主要在于学生能够运用语言,学会分析语言现象,并具有一定的语言研究能力。学生不仅要学会语言知识,更要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要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充分发挥语言工具的作用,将其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不是仅仅让学生死记硬背,那样只能将理论僵化,无益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引导学生活学活用,比如讲到规范用字,可以提前让学生搜集身边或见到的不规范现象,并分析其优劣。学习修辞时,选取名家经典语段,仔细推敲、分析,使学生学会遣词造句,形成较好的表达效果。现代汉语课堂在教授汉语知识的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一定的语言研究素养。大胆质疑,小心求证,产生一种问题意识。“尽信书不如无书”,引导学生敢于质疑,永远站在问号的前面。如发现与语言事实不符的情况,及时指出并分析。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堂,积极思考。能够从平时的语言事实中,发掘出隐藏在背后的规律。比如“他的老师当得好”能说,而“他的教师当的好”一般不这样表达,这其中的原因何在?又如在“把+名词+动词重叠”的结构中,“把桌子擦擦”、“把书读读”、“把马溜溜”,都是适当的表达,而“把桌子买买”、“把书借借”、“把马骑骑”却一般不这样说。这其中的规律又是怎样的,可以让学生搜集类似语料,归纳分析,从而得出答案。

二、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语言理论是一个静态的知识体系,但语言能力的培养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用实践去培养和强化。理论的终极目的就是指导实践,现代汉语也一样。它除了要求老师的课堂讲授之外,还需要学生参与进来,成为实践主体,发挥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将书本上的理论切实地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激励质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不断地提高语言素养。从形式上来划分,现代汉语分为书面语和口语,在教学上两者应该兼而有之。然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由于课时有限、教学内容繁多、教学观念守旧等因素影响,现代汉语课大多是沿袭学习理论知识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模式教学,就形成了重视书面语教学,而忽略口语训练的局面。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尽管试卷成绩良好,却不能流利地表达。

常见的是有的学生回答问题语句不通,思路混乱,有的学生普通话表达还不过关,有的学生经常带有“然后”、“就是说”等的口头禅,因此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进行专门的口语训练是十分必要的。“一言丧邦,一言兴邦”,口语表达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首先要让学生树立自觉口头训练的意识。生活中我们每天要与人交际,几乎天天都在使用语言,当与别人交谈时,要注意分析别人的语言,有意识地积极调整自己的语言行为,便于人与人之间的顺利交际。其次,开展“今日我主场”的课前3分钟演讲活动。每节课前可以让同学围绕指定话题或自备话题,进行3分钟的演讲。从音、义、技来要求学生,逐步实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流畅地表达。音主要从发音、吐字、语调、节奏来把握,克服学生吞吞吐吐,纠正学生的不规范发音,能够做到发音吐字清清楚楚,易于让人明白。义主要是演讲的结构和内容上,要求结构清晰、主旨明确、内容丰富。技就是演讲的技术性,要求学生注意站姿、眼神交流和手势语等的运用,克服胆怯心理,得体大方,形成自信从容的交际风度。我们所学的语言知识对于说话和写作大有裨益,教师要及时更新授课语言,结合生动新颖的语料,将语言教学与社会、时代、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在教授文字的时候,有许多关于国家新时期的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其中就有和社会紧密相关的语言运用上的规范化问题等,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相关的政策法规,同时也要让他们参与其中。比如可以开展社会用语规范调查,街巷名称、广告标语、报刊杂志上使用语言等等都是鲜活的素材,然后撰写调查报告,开展讨论。

这样学生既掌握了知识,也锻炼了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语音教学上,要注意纠正学生固有的不准确的发音习惯,让他们从意识上注意自己的发音。很多学生认为声母、韵母等内容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大不必在课堂上再来学习。殊不知我们不仅要学会发音,还要通过与不同语系的语音的对比,对其产生规律性的认识。也有的同学受方言音的影响,个别发音总是出错,这就要及时纠正和鼓励学生,让他们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多加练习。通过音频的播放,让学生掌握准确发音,也可以让学生做示范朗读,互相比较,共同提高。在词汇和语法教学上,可以开展不同形式的讨论会、辩论等活动,让学生在讨论中对问题产生深刻的理解。比如,“整”、“忽悠”等东北方言词,逐步渗透到日常生活中来,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可以以此为论题展开讨论,从中能使学生更加明确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同音词、多义词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兼语句和主谓短语作谓语的句子也很难分辨,让学生展开讨论,如何分辨,积极思考,教师加以点拨,这样比起单纯的教授效果要好得多。语言理论需要语言事实来支撑,语言事实也需要理论来指导。只有将两者巧妙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语言理论的价值,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课外还可以组织各种主题的兴趣研究小组,比如“汉语方言研究”、“汉语词汇研究”、“社会用语”等,集中组织,围绕主题开展研讨,积极开展提高语言运用的实践活动,从中得到语言实践能力的锻炼。如开展推广普通话活动,使语音教学为推广普通话服务,还可以组织学生到校报社、网站进行文字校对的相关实践,组织各种主题形式的演讲、辩论、朗诵等活动。这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了语言课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并从中得到很好的语言综合能力的锻炼。综上所述,现代汉语教学要切实将语言素养成为首要教学目标,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分析、运用语言的能力和语言实践能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现代汉语语法论文篇十八

摘要:舞蹈是一门源于生活、表现生活的艺术形式,舞蹈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塑造形体、培养各方面能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就职业中学民间舞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进行分析,针对民间舞理论知识教学部分与动作训练教学部分,分别提出了相应的教学优化策略,并从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即兴创作能力入手,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展开了讨论。

关键词:职业中学;民间舞教学;创新能力。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艺术教育受到了广大学生与家长的认可,中国民间舞教学,也逐渐引起了教育界及艺术领域高度重视。将民间舞融入中等职业教育当中,充分运用学校的舞蹈教学资源优势,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不断优化舞蹈教学工作,提升教学水平,并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与舞蹈创编能力,这对促进学生艺术素养与艺术能力的提升,能够起到重要作用。

一、职业中学民间舞教学优化策略。

(一)理论知识教学部分的优化策略。

民间舞是一种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舞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单纯的进行舞蹈技巧教学,还应从舞蹈的起源、历史、发展等角度出发,让学生真正领会民间舞的深度内涵,这对激发、巩固学生对民间舞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舞蹈动作的领悟能力,均能够起到显著作用。例如,在进行藏族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简单的了解藏族高原地区的人文、地理、气候特点,了解藏族民间舞是在怎样的民族历史当中产生与发展的`,了解藏族民间舞的体态特点有哪些,如此才能保证学生明确舞蹈的学习与演绎要领。教师可整理出各个民族的舞蹈文化背景、当地生活习俗以及人文地理等,让学生们明确自己学习的舞蹈,具有怎样的意义,帮助学生对相应的民族或地区,有一个“先入为主”的认识。

(二)动作训练教学部分的优化策略。

舞蹈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目,教学过程中,动作训练教学占据了教学的主要部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标准的动作示范,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相关动作,讲解过程中,教学语言应尽量精炼、到位,示范动作应更加纯正,以保证学生能够获得更好的教学体验[1]。另外,在动作训练教学中,教师还应重视音乐与舞蹈的结合教学,在民族舞蹈演绎过程中,音乐伴奏对提升舞蹈作品的艺术价值,具有重要意义,而在教学过程中,音乐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表达情感,从而让学生的舞蹈更富有感情,提升其学习效果。

(一)优化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职业中学民间舞教学中,教师需要综合考量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民间舞的教学特点。由于学生的文化素质相对较差,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艺术气质,对此,教师可从教学环境着手,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热情的教学氛围,学生与教师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舞蹈学习当中,逐渐提升其专业素养与艺术素养,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例如,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通过创设各种问题情境,逐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有效拓宽学生思维;对于学生的问题,教师应给予足够的耐心,即便存在不合理的表述,教师也应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对其给予鼓励,避免抑制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与创新意识。教学期间,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大胆尝试,尽量让学生从实践当中发现自我、表现自我,让学生养成探究的良好习惯,有效激发其创新意识,培养其创新能力。

(二)改进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即兴创作能力。

即兴创作有利于激发舞者的想象力,锻炼其形体塑造能力与舞蹈感知能力,是舞蹈表演者的一种素质。舞者的即兴创作能力培养,需要从培养其独立能力、发现能力、联想能力、创新能力与突破能力出发,即兴创作能力的有效提升,对舞者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即兴创作教学引入到职业中学民间舞教学当中,教师首先要确立自己教学引导者的身份,在基础理论与动作教学的基础上,制定一个与当前学习内容相关的舞蹈创编主题,要求学生进行即兴创作。最初阶段,学生可主要表现自己的即兴创作思想,创作过程中,教师可通过音乐与文化启发、激励的方式,引导学生将作品表现的更加完整,并以多元评价的方式,让学生能够通过自评、互评、教师鼓励与指导建议等,对自己的即兴创作作品,进行正确的认识[2]。在这一教学模式之下,学生的创造积极性被充分激发,由此能够逐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当学生的即兴创作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之后,教学目标应做出适当的调整,将最初的以表达创作思想为主的教学目标,调整成创作思想表达与动作技术呈现并重,让学生能够在即兴创作中,将舞蹈动作技巧与自己的创新思维,进行有效结合,让舞蹈表现力与创新能力,得到充分激活,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探究职业中学民间舞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相关策略,有利于推动中国民间舞艺术在时代的发展进程中,得以继承与发扬。通过相关分析,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动作训练教学,教师都应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并尽量采用有效的、适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高水平的教学指导,从而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大幅度提升,为其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阳迪.民间舞走进地方中学艺术活动课程的开发与设想—莆田“九鲤舞”走进中学活动课程[j].大众文艺,,22:215.

作者:郭珺单位:太原四中。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62803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