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诉信是一种以表达对某种不满和提出抱怨为目的的书信。在写总结时,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和归纳的方式来总结所要总结的内容。掌握一些总结技巧和写作方法对于写好总结很有帮助。
一分能干说课稿篇一
《纲要》指出“教师应引导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探究望。”小朋友对手本身就充满了无限的兴趣和好奇,针对幼儿的兴趣,以幼儿为中心,引导幼儿探究小手真能干。
《小手真能干》选自幼儿园综合丛书小班下学期里主题《六个宝贝》,小手是六个宝贝中重要的宝贝之一,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来感知周围的人、事、物,丰富自己的认知,可以说手是帮助孩子打开世界之窗的钥匙。本节活动《小手真能干》旨在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比一比、做一做,来对小手产生更多感知,感受小手的能干,产生对小手的探究兴趣。
1.初步了解手由手心手背,手指头等组成,知道每个手指有不同的名称。
2、乐意跟随老师有顺序地观察自己的小手,探索手指的分工与合作。
3、萌发对手的探究兴趣,体验手的重要性。
根据对小班幼儿科学领域学习与发展目标的分析,结合本次活动目标,我将活动重点定为:初步了解手的构成,基本掌握每个手指的名称。难点定为:通过实际操作活动体验到手的能干。
以手指游戏的形式导入,通过提问将话题自然而然转到本节活动的主角“手”上,有顺序地引导幼儿认识自己的手指名称及对应的手指。在幼儿对手的构成有了初步的了解后,基于幼儿的已有经验,把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内化为幼儿学习的内驱力,让幼儿在玩中学,乐中学。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进行科学学习。
1..多感官参与。皮亚杰认知理论里提到“幼儿必须通过自身活动发现,认识客观世界,不断建构,完善自己的认知模式。”在整个活动中,我将调用幼儿的多种感官,通过看、说、想,做,玩等进行学习。
2.游戏贯穿始终。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我把游戏贯穿始终,旨在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同时潜移默化中巩固幼儿对手指名称的认知。
3、鼓励幼儿交流与分享。《纲要》中指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幼儿的语言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活动中我鼓励幼儿大胆与同伴交流,乐于分享自己的发现,活跃幼儿的思维。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请小朋友们把小手伸出来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吧:小手小手拍......”
(二)直接感知,初步了解。
1.师幼共同观察小手,初步掌握手指的名称。知道每个人都有两只手且一样大小。
(1)刚刚我们拍手时是怎么拍的?(手心对手心)翻过来是我们的手背。
(2)这两只手一样大小吗?比一比?(请幼儿自己先来比一比,说一说)。
(3)教师小结:我们都有两只手,有手心也有手背,两只手一样大。
2、认识手指头,初步了解手指的名称,如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
(1)伸出你们的手,数一数一有几个手指头?每手指都一样吗?有的长有的短有的粗有的细)。
(2)五个手指都有自己的名字,你们看到你们上最长的手指,它排在最中间,它的名字叫中指。你们都找到中指了吗?举起来看一看。
(3)有最长的手指,当然也有最短的'手指,它在最旁边,是大拇指,都找着了吗?找到的小朋友快竖起大拇指夸夸自己吧,棒棒,我最棒!
(4)大拇指和中指中间的是食指,和身边的小朋友互相说一说吧!
(5)最旁边的小小的细的手指叫小拇指。小拇指可用来拉勾勾哦。
(6)刚刚我们认识了最长的中指、最短的大拇指、小小的小拇指,还有细长的中指,还剩下哪个手指?请幼儿指出来。
(7)剩下的那根我们没说到的手指叫无名指。哇,每个手拍头都有自己的名字,我们一起看着我们的小手来指一指说一说!
(三)师幼互动,巩固认知。
1、手指谣:“大拇指,大拇指,你在哪里?.......”师幼共同做手指游戏,边说边根据童谣里的内容找到相应的手指。
2、手指的名字都了解了吗?接下来老师要和小朋友来玩一个“你点我说”的游戏。
3、教师出示手的图片,看,屏幕上有一只手的图片,等等老师点到哪根手指,你们就说出那根手指的名字,都准备好了吗?游戏开始啦!
4、教师小结:刚刚玩得开心吗?我们的小朋友可真棒,能根据手指的长短,大小、粗细来判断手指,还能说出相应的名称。来伸出我们的小手,我们再来说一说我们手指的名字吧!
(四)实际操作、亲身体验。
1、教师分发橡皮泥,幼儿动手捏一捏。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幼儿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简单介绍自己是如何捏的,教师引导幼儿尝试说一说用到了哪些手指。
4、教师小结:小朋友们观察得可真仔细,有时候我们所有的手指都要来帮忙,比如我们要从一整块橡皮泥上取下一小段时就需要用到所有的手指;有时候只需要两根手指也能把事情做好,还有时候一根手指的用处也很大呢!
5、生活中还有哪些事需要所有的手指合作才能完成呢?(画画、吃饭、穿衣服......)。
幼儿在本次科学活动中兴趣浓厚,在掌握手指名称的基础上,对手有了更深的认识。感受到手的重要性,想要探究保护手的方法。
一分能干说课稿篇二
1、小班幼儿已具有初步的自我意识,对身体各器官逐步产生探索兴趣。然而,幼儿对身体器官的认识还很肤浅,爱护身体、保护自己的经验又比较缺乏,此活动的进行,可以使孩子认识自己的小手,知道小手的用处,对自己的小手感兴趣并萌发保护小手的意识。
2、现在的独生子女是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环境中长大的,家长包办替代和过度宠爱使孩子失去一些自我服务的机会,通过此活动能使孩子认识到自己的小手很能干,激发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愿望,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现有水平,我确定本活动的目标为:
(1)引导幼儿认识自己的小手,知道手能做许多事情。
(2)激发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愿望。
(3)帮助幼儿初步掌握保护手的方法。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活动教育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确定为:引导幼儿通过活动了解自己的小手,知道手能做许多的事情。
活动的难点为: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出手能做许多事情。
活动准备:根据小班幼儿喜欢玩玩具这一特征,为幼儿准备了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玩具,有积木、橡皮泥、串珠等。
1、游戏法: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是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方式,能够给幼儿带来许多乐趣。小班的幼儿年龄小经验缺乏好模仿,所以在活动中多处采用模仿游戏,如:组织幼儿一起用手变魔术、做手指游戏等,在游戏中使幼儿自然习得对手的认识,知道了手能做许多事情。
2、谈话法:所谓谈话法,就是围绕活动内容,通过教师提问,引导幼儿回答的一种方法。由于幼儿年龄小,经验少,在引导幼儿认识小手时,就通过以教师为主,幼儿为辅的谈话,调动幼儿已有的经验,围绕我的手上有什么,我的小手本领大,怎样保护手等问题,师幼进行谈话、讨论,达成共识完成教育目标。
由于小班幼儿的经验缺乏又喜欢模仿,容易在经验分享中产生人云亦云的现象,如在讨论小手会干什么时,一个幼儿说我的小手会刷牙,其他的幼儿也会跟着说会刷牙,幼儿的思路打不开,就不能较好地完成教育目标。所以我为幼儿准备了不同的玩具,通过幼儿的实践操作,拓展幼儿的经验,再通过教师适时的引导,幼儿的思路就会打开,经验就能较好的分享,知道手会玩很多的玩具,会做许多的事情,并能尝试着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能够有效的化解难点,突破重点。
除经验感知法外,游戏法也贯穿于活动始终,有趣的小手变变变,引发了幼儿的兴趣;讨论法、谈话法引领幼儿认识手指的名称和作用;经验感知法的运用使幼儿在游戏和探索中知道小手能做许多的事情;通过倾听教师讲解、回答问题,孩子认识到手能做许多的事情,了解了保护小手的方法。
本活动是一个综合活动,包含健康领域、科学领域的内容,我采用猜谜语引入——师生讨论——探索感知——谈话小结的教学流程,逐步深入,环环相扣,自然达成教育目标。
1、创设情境,引入活动活动开始,教师出示手型玩具导入活动。
2、在中间环节,通过观察、比较、游戏等形式,引导幼儿认识自己的小手。
教育不能通过灌输来进行,必须通过幼儿自己的活动来进行,通过观察、比较、游戏等形式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小手,知道每人都有一双手,有手心手背手指头。每根手指都有自己的名字和作用。通过玩游戏操作,使孩子在探索中自己发现手能做许多的事情。
3、通过让幼儿讨论。从而懂得了怎样保护自己的小手。
4、最后以歌表演:小手爬结束活动。
本次活动以“幼儿的小手”为切入点,在施教过程中,主要采用了谜语导入法、感知操作法、经验交流法等等,充分调动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活动开始,孩子们在愉快的表演中,让手指充分活动,迅速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在感知操作过程中,孩子们自发地投入,去探索、去体验,获得了许多关于手的感性认识。在经验交流中,得到很好的表现,通过讲述手能做什么,与孩子们共同搭建了认知的平台。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激发了孩子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愿望,这一愿望在今后将不断实现。幼儿自己通过操作多角度感知手的重要,自然而然的就懂得了要爱护自己的小手。并让孩子懂得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一分能干说课稿篇三
《幼儿园教育纲要》提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生命促进幼儿健康放在工作首位"聋幼儿由于生活经验少,对自己的小手认识不够,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平时生活中常会把手指放入嘴巴、啃指甲、玩刀子、剪子等,引来很多安全隐患。《能干的小手》是小主题《我的身体作用大》中的一个活动内容,我选择本活动是由于:
1、本班幼儿已具有初步的自我意识,对身体各器官逐步产生探索兴趣。然而,幼儿对身体器官的认识还很肤浅,爱护身体、保护自己的经验又比较缺乏,此活动的进行,可以使孩子认识自己的小手,知道小手的用处,对自己的小手感兴趣并萌发保护小手的意识。
2、现在的孩子都是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环境中长大的,特别是这些听力残缺的特殊儿童,因自身身体上的残缺,家长一再的包办替代使聋儿失去了一些自我服务的机会,通过此活动的开展,能使孩子们认识到自己的小手很能干,激发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总是依附于家长,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3、本活动灵活性强,不受季节、时间、环境的限制。
小班幼儿年龄在4岁左右,他们处于典型的游戏年龄阶段,是角色游戏的高峰期,他们对游戏特别感兴趣,平时总喜欢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某一角色,但由于词汇贫乏,幼儿在游戏中想说又不知该怎样说,即使说了也很难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完整。因此,我想通过活动,让幼儿体验游戏的乐趣,给幼儿提供说话的机会。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现有水平,我确定本活动的目标为:
1、通过观察,引导幼儿认识自己的小手。
2、引导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用小手大胆操作表现,体会自己的小手很能干。
3、帮助幼儿初步了解保护手的方法,激发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愿望。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活动教育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确定为:引导幼儿通过活动了解自己的小手,知道手能做许多的事情。幼儿能用小手大胆操作,体会自己小手的能干。活动的难点为: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手能做得许多事情。
1、游戏法: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是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方式,能够给幼儿带来许多乐趣。我班的幼儿年龄差异大,经验缺乏好模仿,所以在活动中多处采用模仿游戏,如:组织幼儿一起用手变魔术、做手指游戏、模仿洗手的动作等,在游戏中使幼儿自然感受得对手的认识,知道了手能做许多事情。
2、谈话法:所谓谈话法,就是围绕活动内容,通过教师提问,引导幼儿回答的'一种方法。由于幼儿年龄小,经验少,在引导幼儿认识小手时,就通过以教师为主,幼儿为辅的谈话,调动幼儿已有的经验,围绕我的手上有什么,我的小手本领大,怎样保护手等问题,师幼进行谈话、讨论,达成共识完成教育目标。
3、多媒体的运用,以辅助教学。对幼儿来说,学习兴趣往往是他们学习的直接动因。然而兴趣和动机并不是天生就固有的,而是通过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来满足幼儿的探究心理的需要而引起的。而"多媒体"的合理运用能使这些因素得到优化,更好地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所以我借助多媒体视频播放,利用它集图、文、声、像为一体的特点,为幼儿营造充满情感,如临其境的氛围,多方位地刺激幼儿的感官。使幼儿在特定情境中,不但能获得大量生动、形象、具体的表象,而且能感受到特定的气氛的感染,活跃幼儿的思维,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发幼儿学习的动力。
经验感知法:由于本班幼儿的经验缺乏又喜欢模仿,容易在经验分享中产生人云亦云的现象,如在讨论小手会干什么时,一个幼儿说我的小手会刷牙,其他的幼儿也会跟着说会刷牙,幼儿的思路打不开,就不能较好地完成教育目标。所以我为幼儿准备了不同的玩具,通过幼儿的实践操作,拓展幼儿的经验,再通过教师适时的引导,幼儿的思路就会打开,经验就能较好的分享,知道手会玩很多的玩具,会做许多的事情,并能尝试着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能够有效的化解难点,突破重点。
一分能干说课稿篇四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六单元时、分、秒第二节:一分能干什么。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对时、分、秒已经建立了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而进行教学的,学生对分的认识也有了初步的经验积累,可是对一分的时间观念缺乏整体性的认识,所以建立一分的时间观念是本节课的重要任务。同时学好本节课也是为今后继续学习“年、月、日”和“12时、24时计时法”做好前期的铺垫准备。
教学目标:《新课标》告诉我们:现代数学教育的价值观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再以“单一传授知识”为目的了,而是更加关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思维的多样化;让学生在活动中去寻求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良好的情感和态度的形成。这是《新课标》对我们提出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建立一分的时间概念;自主探究出一分=60秒;初步尝试估计经历时间的长短。
2、通过观察、互动、交流、记录等方法培养学生探究学习意识和合作学习的意识,同时培养他们收集学会学习的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生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同时体会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美妙。
为了能很好的达成教学目标,我还紧紧地抓住了本课的重难点:
重点:分与秒的关系。
难点:体验一分的长短。
教法与学法:
由于这节课的服务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较小,好动、好奇心强。但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很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色彩丰富的课件吸引学生注意力,抓住他们的兴趣点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们以一种兴奋的状态,通过合作交流发现分与秒的关系,这样既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又激发了兴趣,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动积极性。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程序设计了六个环节:
由于考虑到现场的教学对象与我们平时的教学对象不同,所以在设计时考虑了好久,在情境的创设上用自己写的一首深情的小诗导入。这首小诗不是为了煽情,而是想真心的献给在座的各位和本次大会,上课时由李芯蕊老师带给大家。这样设计的目的除了可以给大家美好的情感调动之外,更重要的是这个美好的过程正好是一分钟。从而导入本节的课题,教师板书:一分能干什么,为学习新知创设了很好的情境。
这个环节我们的任务是要学生自主生成教学重点,所以我们利用大量的多媒体手段来辅助教学。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到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通过看一看、动一动方式观察大屏幕上钟面的分针、秒针的走动情况。说一说当秒针走动一圈分针的位置发生了哪些变化?再说一说当分针走动一小格秒针的位置又是如何变化的?教师板书“1分秒”接下来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1分和秒之间的关系,同时多媒体提供分针和秒针的动画图,学生们可通过数一数的方式找到分和秒之间的关系,找到:其实秒针走动一圈和分针走动一小格所经历的时间是一样长,从而生成本课的'重点。得出结论的同学都上黑板写出“1分=60秒”。
这样的设计的目的是结合了学生已经拥有的知识储备,运用多媒体的直观展示,让学生们达到“跳一跳够得到”的教学境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直是观察员,最后的结论是学生们自己探究出来的。对于这样的结论他们自然是愿意接受的,既感受到知识的形成过程又抽象出公式。这样精心的设计可以说是思维的一种深化训练又是教给孩子如何学习的过程。
刚刚生成的知识点,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应用和体会。这是本节课的难点,必须让学生自己感受一分的长短。这是个开放性问题要抛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室内选择你自己最喜欢的活动并用心活动的次数,教师把握时间一分后喊停。在反馈时让学生们自己说一分的时间你都做了什么,做了多少次?这样即可以直接感受一分的长短又可以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来表达;除了学生汇报的内容之外,教师利用多媒体补充一些一分还可以做很多的事情。让学生感知这么不起眼的一分居然能做这么多的事情,从而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情感。
这是第三环节的的升华部分,如果说第三环节站在了正面的角度思维,那么可以说这部分的是相反的角度来体验一分的长短。同样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事情活动,这次是自己估计到一分种后停下来,教师巡视记录。在反馈时教师找估计比较准的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估计的,用什么方法?这样设计的目的基于两点考虑:第一个是让学生会从生活中找到一些规律;第二是还有学生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汇报的同学可以为他们提供思路,以点带面。通过这样的设计来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发展”的理念。
练习为了重难点服务的。这一部分设计了大量有梯度的习题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
可以说到了这个环节已经接近了尾声,但我认为如果处理得好可以形成本课的高潮,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我引导学生在一分的时间里谈谈感受、体会、感悟。学生就会想我说多少可以大约是一分。这样的设计有两点目的:一是让学生综合运用本节课所学到知识和技能,在实际生活中提高数学应用的能力;第二也是为了让教师能够及时的了解的学生们掌握新知的水平和思维动向,能更好的驾御今后的学习活动。
评价升华。
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表现给予及时的总结、鼓励和表扬。让师生以一种朋友似的的关系、交谈的方式共同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们的状态是最积极的,教学效果也将是最佳的。同时提出思考性的问题:通过同学们的谈话我知道你们懂得了珍惜时间,那么在生活中应该怎样的遵守时间、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呢?每名同学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一份惜时方案。这样的目的也是为了下节课“作息时间表”打下伏笔。
在最后的一分里,老师提议和同学们一起静下来听一分的音乐。即可以慢慢梳理本节课的知识又可以在动听的音乐中感受“滴答滴答”的时间流逝的脚步声。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最后我想用北师大的周玉仁教授的一段话来结束我今天的说课:
凡是学生能够自己探索出来的决不替代。
凡是学生能够自己思索出来的决不暗示。
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多给一些活动的空间,多给一些表现的机会,多给一些体验成功的快乐!
谢谢大家!
一分能干说课稿篇五
各位老师好:
我评课的内容是李老师执教的北师大版小学教学二年级上册《一分能干什么》。
20分钟的授课使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此时此刻我最想说的一句话就是:“李老师的思维是灵动的,李老师的课堂是有生命的。”接下来我就结合以下六个方面来谈一谈我的感受。
1、三维目标——“实”
目标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有了实实在在的目标,我们做事的积极性和效率就会越高。李老师在认真研读了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恰切的教学目标,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者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节课下来真正起到了一石三鸟的`功效。
2、设计理念——“新”
提起“喜新厌旧”这个词,我想很多人会持以批判的态度,而我则不然。我觉得喜新厌旧是人的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有谁会说自己不喜欢新奇的事物呢?我们都知道小学生好奇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同时就应该想方设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做到“以新制胜”。李老师这节课就给人留下了耳目一新的感觉,她能够从本班的实际情况出发,为学生创设各种新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去感受一分有多长。再比如说李老师在开课之初就朗诵了一首自己编写的小诗,诗意浓厚,语言优美,看似简单却一下抓住了学生的心,轻松地把他们带入到了今天的课堂中。
3、教学程序——“清”
李老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设计了“激情导入”——“情感体验”——“自主探究”和“思维拓展”等教学环节。各部分紧密相连,过渡自然,程序井然有序,让学生明明白白地接受了新知。
4、教学方法——“活”
吕叔湘曾指出:“一个成功的老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所有的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那就是‘活’。”
李老师的教法活主要表现在她能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电教手段辅助教学。她为学生精心制作了新颖的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了具有一定情感体验色彩的学习和交际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理解了分和秒的关系,从而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学生的学法活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习兴趣浓,积极性高,参与意识强。他们通过动手实践,如写黑板字,拍手等方式感悟新知,自主学习,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虽然只有20分钟的时间,但我们不难看出李老师和她的学生已经把学习体验为一种快乐而不是负担。
5、教学技能——“强”
李老师文化底蕴深厚,教学基本功过硬,教态自然大方,具有亲和力。面对特殊的学生能够灵活驾驭课堂,合理有效的开发课程资源,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愧为一名多才多艺的阳光教师。
6、教学效果——“真”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此时此刻我已不想用成功或者失败这样的字眼来评价李老师这节课,面对这个充满生命的课堂,所有的语言都显得有些苍白,于是我选择一个“真”字来抒发内心的感受。李老师用心备课、上课,将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展现在同学们面前,而学生也怀着一颗真诚的心走入她的课堂,20分钟下来,师生顺利地完成了三维目标,突破了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坦白说,我是一个很感性的人,我不是很喜欢数学,我总觉得数学过于理性、有些生硬。可是就在今天,短短的20分钟却彻底征服了我,此时我才发现,原来用心体会,数学也另有一番韵味。
今天我和李芯蕊老师还有李贵贤老师能代表本溪市来参加这次活动,我们倍感荣幸。也许我们的表现不够尽善尽美,可是我们已经将本溪老师最灵动、最闪光的一面展现在了大家的面前。请相信,只要太阳依旧会从东方升起,我们本溪老师对教育事业的追求就永远不会停息!
一分能干说课稿篇六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第62页——65页的“分一分”。
1、通过学生实际动手摆一摆,分一分,使学生认识到什么叫平均分。
2、通过实践,在实践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平均分,寻找平均分的方法,为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作准备。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平均分的方法。
设疑激趣法、讨论法、演示、操作法。
图片、小棒、磁片。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引入例1:聪明的同学,你能把老师带来的6个桔子分成两堆吗?学生可能会有如下几种公法?(1和5,2和4,3和3)。
教师:同学们可真聪明,可是谁能说出这几种方法,哪一种分法与其它两种不同?教师说明:每份分得同样多,我们叫做“平均分”。然后让学生通过讨论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平均分。(每份都同样多)。
2、创设童话情境,探索新知。
教师利用童话故事让学生学习例2:小猪今天可高兴了,因为小伙伴们都要到小猪家来做客,猪妈妈买了许多串葡萄,让小猪把这些葡萄分一分,每6串放在一盘子里,看看能用几个盘子,可是小猪怎么想也想不出来,它想请我们班的同学帮帮它。
叙述完故事,我让学生们分组讨论一下,然后自己用小棒摆一摆,同学们知道了有18串葡萄,每6串放一盘,可以放3盘。这时老师接着讲述故事,让学生学习例3:小动物们吃饱了也喝完了茶,小猪于是就帮助妈妈收拾桌上茶杯,猪妈妈告诉小猪要把桌上12个茶杯平均放在3个盒子,看看每个盒子里放几个茶杯。哎呀这下又难住了小猪,只好请同学们帮忙了。
3、创设游戏,巩固新知。
教师讲述游戏规则:(1)把一些花生米放入小口袋中;(2)一位同学抓出一把花生米,看抓的花生米能平均几份;(3)能分几份,就在自己的苹果树上画几个苹果。
4、利用游戏,总结全课。
打电话游戏:“叮铃铃,叮铃铃,”“谁呀?”“我是李老师。”“你找谁呀?”“我找×××。”“我就是×××。”“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我学会了……”
分一分。
例1:例2:葡萄图例3:杯子图。
有18串葡萄,每6串放在把12个杯子,平均放在3个。
一盘可以放()盘。盒子里,每盒放()个。
平均分。
一分能干说课稿篇七
1、小班幼儿已具有初步的自我意识,对身体各器官逐步产生探索兴趣。然而,幼儿对身体器官的认识还很肤浅,爱护身体、保护自己的经验又比较缺乏,此活动的进行,可以使孩子认识自己的小手,知道小手的用处,对自己的小手感兴趣并萌发保护小手的意识。
2、现在的独生子女是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环境中长大的,家长包办替代和过度宠爱使孩子失去一些自我服务的机会,通过此活动能使孩子认识到自己的小手很能干,激发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愿望,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现有水平,我确定本活动的目标为:
(1)引导幼儿认识自己的小手,知道手能做许多事情。
(2)激发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愿望。
(3)帮助幼儿初步掌握保护手的方法。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5)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活动教育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确定为:引导幼儿通过活动了解自己的小手,知道手能做许多的事情。
活动的难点为: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出手能做许多事情。
活动准备:根据小班幼儿喜欢玩玩具这一特征,为幼儿准备了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玩具,有积木、橡皮泥、串珠等。
1、游戏法: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是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方式,能够给幼儿带来许多乐趣。小班的幼儿年龄小经验缺乏好模仿,所以在活动中多处采用模仿游戏,如:组织幼儿一起用手变魔术、做手指游戏等,在游戏中使幼儿自然习得对手的认识,知道了手能做许多事情。
2、谈话法:所谓谈话法,就是围绕活动内容,通过教师提问,引导幼儿回答的一种方法。由于幼儿年龄小,经验少,在引导幼儿认识小手时,就通过以教师为主,幼儿为辅的谈话,调动幼儿已有的经验,围绕我的手上有什么,我的小手本领大,怎样保护手等问题,师幼进行谈话、讨论,达成共识完成教育目标。
由于小班幼儿的经验缺乏又喜欢模仿,容易在经验分享中产生人云亦云的现象,如在讨论小手会干什么时,一个幼儿说我的小手会刷牙,其他的幼儿也会跟着说会刷牙,幼儿的思路打不开,就不能较好地完成教育目标。所以我为幼儿准备了不同的玩具,通过幼儿的实践操作,拓展幼儿的经验,再通过教师适时的引导,幼儿的思路就会打开,经验就能较好的分享,知道手会玩很多的玩具,会做许多的事情,并能尝试着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能够有效的化解难点,突破重点。
除经验感知法外,游戏法也贯穿于活动始终,有趣的小手变变变,引发了幼儿的兴趣;讨论法、谈话法引领幼儿认识手指的名称和作用;经验感知法的运用使幼儿在游戏和探索中知道小手能做许多的事情;通过倾听教师讲解、回答问题,孩子认识到手能做许多的事情,了解了保护小手的方法。
1、创设情境,引入活动活动开始,教师出示手型玩具导入活动。
2、在中间环节,通过观察、比较、游戏等形式,引导幼儿认识自己的小手。
教育不能通过灌输来进行,必须通过幼儿自己的活动来进行,通过观察、比较、游戏等形式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小手,知道每人都有一双手,有手心手背手指头。每根手指都有自己的名字和作用。通过玩游戏操作,使孩子在探索中自己发现手能做许多的'事情。
3、通过让幼儿讨论。从而懂得了怎样保护自己的小手。
4、最后以歌表演:小手爬结束活动。
此次活动圆满结束!活动前我为幼儿创设了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轻松获得锻炼与提高。活动过程中,幼儿表现的积极主动,都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能主动与同伴交流。
一分能干说课稿篇八
这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内容较为通俗。主人公元元因为早上多睡了一分钟,带来的是20分钟的迟到,是一路焦急地等待和不停地叹息,是步行的辛苦和脸红的尴尬,是深深的后悔和宝贵的教训。故事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十分紧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教育和影响。
由于学生小,时间观念不强,对于如何珍惜时间缺乏感性认识。本文是一篇十分优秀的文章,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创设情境,在读中感悟,从中体会元元的焦急与尴尬,也使这件事成为宝贵的教训,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对自己严格要求,珍惜时间、科学利用时间。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在朗读中体会元元的心情,感悟时间的宝贵。
1、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就是读、写。作为二年级的学生,自读探究的能力还没有形成,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行有效引导,潜移默化地渗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2、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让学生知道要“分秒必争”。
3、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气氛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初步了解“一分钟”,珍惜“一分钟”、科学利用“一分钟”。
教是为学服务的。选择适当的教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依据课标理念、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本课我采用“一法为主、多法相辅”的策略,以“读悟结合法”为主,情景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法为辅,优化结合。
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为了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本节课我将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具体的教法学法我会在下面的教学流程中结合着展开来说。
本课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初步感知课文,通过范读、自由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熟悉课文内容,在交流合作中认识9个生字,并会写“叹、哈”等8个生字;第二课时在竞赛和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体会元元的心情,感悟时间的宝贵。我今天说课的内容为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本环节以游戏活动的形式展开,每个活动以一分钟时间为限。
(1)“一分钟”组词。让学生听从教师指令,从“我会认”和“我会写”的生字中选择几个,进行组词比赛,看谁组的词多。
(2)“一分钟”找朋友。让学生听从教师的指令,用“找找说说”中的偏旁和字组成新字,看谁组得多。
(3)“一分钟”猜谜。教师把生字编成谜语。如:门里有市场(闹),每人都用心(悔),过去一寸来一尺(迟),人戴大盖帽(欠)……以组为单位让学生猜谜,看哪组猜得多。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既巩固生字识记,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在活动中体会“一分钟”时间的意义,同时也完成了课后“找找说说”的练习,可谓一举多得。
二、动画复述。
按顺序出示课文的几个镜头:睡觉、过马路、等公交车、迟到进课堂、后悔,请同学们边看边读有关的课文段落,然后进行复述。
设计意图:故事复述的引导,一是可以内化课文的语言与情感,二是对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训练,三是复习课文主要内容,为重点问题精读感悟做好准备。
三、精读品味。
1、讨论。在上述复述的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元元只多睡了一分钟,为什么会迟到20分钟呢?”然后,让同学们再读课文,自己思考,最后小组讨论、交流。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用课文的语句来谈谈自己的见解,从而知道前因后果。
2、品味。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的2—6自然段,然后说说自己从课文中感受到了什么。教师可让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感受,但要说清从哪个句子或词语,体会到了什么。
品读2—4自然段。第二自然段,要注意抓住“刚刚走过去、红灯亮了”来体会元元“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的叹息和心情,并指导朗读,读出叹息、自责的语气。第三自然段,要注意抓住“好一会儿”、“才”、“跑”、“眼看”、“车子开了”来体会元元又一次的叹息“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并指导朗读,读出焦急、后悔、自责的语气。第四自然段,要注意抓住“等呀等”、“一直”来体会元元的焦急心情。
一分能干说课稿篇九
教学目的:
1、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各种具体的活动,使学生对一分、一秒具有亲身感受,使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2、知道1分=60秒。
3、尝试估计经历的时间。
4、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活动亲身感受一分、一秒能干什么。
教学难点:尝试估计经历的时间。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我们上一节课学习了钟面上的知识,知道了1时=60分,那么一分有多长呢?我们来听一听1分钟的音乐,边做口算题。统计一下自己在1分钟内共做了多少道口算题。
2、1分钟你能做哪些事情呢?(学生们各抒己见。)。
二、探索新知。
1、充分感受一分钟、几分钟的长短。
(1)活动一:
请同学们数一数自己的脉搏次数。一分钟能跳几下?
教师计时开始,学生开始数数,指明汇报次数。
(2)活动二:试一试。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配合活动,按各自要求进行拍皮球、写字、读书、走路等进行统计汇报。
(3)活动三:(估计一分钟的长短)。
2、实践活动:
(1)选一件你喜欢的事情,估计用了一分后停止,看谁估计的时间最接近一分。
(2)唱一首歌,估计用了几分。
(3)猜小朋友跳绳1分钟能跳几下?
三、认识分与秒的关系。
1、认识秒针(出示钟面)。
(1)让学生指出时针、分针、秒针及它们的区别。
(2)小结:时针是又矮又胖的最短的(走得最慢),秒针是最长的(走得最快),另外的是分针(走得不快不慢)。
(3)秒针是一格一格的走,它走一小格是一秒。
2、秒与分的关系。
(1)秒针可以记录比1分钟还短的时间,让学生说出分针、秒针的所在的位置。
(2)小结:秒针走一圈分针正好走一格。
秒针走1小格就是1秒,所以秒针走1圈就是60秒。
(3)教师演示:分针和秒针同时出发,秒针走完1圈,分针正好走1小格,就是一分。
(4)结论:1分=60秒(板书)。
(5)让学生拨一下自己的学具钟,观察一下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正好走1小格。
四、巩固练习。
1、读一读、写一写。(不足10分要用0占位)。
2、通过时、分、秒的关系,引导学生完成单名数与复名数间互换的关系进率为60。
3、让学生结合实际填写,再交流。
4、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体会1分钟能干什么。可以鼓励小组内相互合作,共同完成数据的收集、记录并相互交流。五、全面小结。
1分钟很短暂,但也很重要。
举列说明我们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做时间的小主人。
第3节 作息时间表。
教学目的:
1、能够正确计算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历的时间。
2、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3、培养学生良好的时间观念和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制定作息时间表和由此引发的问题探究。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历的时间。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每天上午几时开始上课?每节课多长时间?
二、合作探究。
1、介绍学校的作息时间:
从上午早读课是8:00开始,读20分钟,休息5分钟,一节课40分,课间休息10分,课间操是15分,眼保健操5分钟。根据这些信息填写68页的作息时间表。
2、小组的同学合作制定作息时间表。教师巡视,参与制作过程。
3、学生到展示制作的作息时间表,师生共同修正,并与学校的作息时间对照。对有特色的作息时间表给予表扬鼓励。
4、提出问题并解答。
(1)第一节课的下课时间是什么时候?你是怎么想的?
(2)从第二节课到第三节课下课,这两个时刻之间经过了多长时间?
(3)从上午7:40到上午放学,经过了多长时间?
(4)让学生根据作息时间表,在小组内提出问题并指定同学解答。教师巡视并加以引导。
三、巩固练习。
1、填一填。
(1)从9:00到11:00,经过_____时。
(2)从10:00到10:00,经过_____分。
2、从3:00到4:30。
(1)经过了_____时____分。
(2)昨天这段时间你正在干什么?
3、6:30起床,25分钟后,6:55用早餐,过了35分钟,7:30去上学。
4、实践活动:说一说今天几时从家出发上学,几时到校?算一算路上用了多长时间?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一分能干说课稿篇十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66—67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实际情境中,让孩子建立一分钟和一秒钟的概念,体会分与秒的关系。
2、过程目标:在具体活动中,让孩子亲身体验一分钟的长短,从中感受时间的意义。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从小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好习惯以及培养孩子的估测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一分钟的概念。
教学难点:
估计一分钟有多长。
教学准备:
课件、光盘、实物钟表、秒表。
学生准备:
每人一个钟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促学。
师:请大家看屏幕:一分钟(出示课件——来自人教版语文第三册第七课《一分钟》这篇课文)。
“丁零零,闹钟响了,元元打了个哈欠,翻了个身,心想:再睡一分钟吧,就一分钟,不会迟到的。过了一分钟,元元起床了,他很快地洗了脸,吃了早点,就背着书包上学去了。他起初用走的,后来一看手表说:“糟糕,快迟到了。于是他向停在车站的公共汽车跑去,眼看就跑到车站了,车子开了,他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他只能走路上学了,当他走到学校门口,一看手表说:“糟糕,迟到了二十分钟,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
师:“看完这个故事,大家想说什么?”
生自由发言。
师:“是啊!一分钟很重要,那么一分钟究竟有多长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分钟。”(板书:一分钟)。
二、实践活动、探索新知。
1、一分钟有多长。
a、观察探索。
师:请大家静静地看屏幕,我们一起来认识一分钟。
(出示课件钟表——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的全过程)。
师:同学们,这就是一分钟。(板书:1分钟)。
生:我看到了秒针走了一圈。
师:哪根针是秒针?
生:又细又长的那根针是秒针。
师:对,最细最长的那根针是秒针。
师:秒针走的时候你有没有听到什么?
生:我听到“滴答、滴答”的声音。
师:是啊,秒针滴答一声走过一小格是一秒。
师再次操作课件演示一秒,得出(板书:秒针走1小格是1秒),那刚才同学们看到秒针走了一圈,那是走了几秒呢?请大家再看一次钟面,轻声的数一数秒针一圈走过几小格?(出示课件钟表——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的全过程)。
生:秒针走一圈是60秒。
师:秒针走一圈,分针走多远呢?
生:分针走一小格,所以一分等于60秒。
师:是啊!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是一分钟。(师板书: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1)分。1分=60秒)。
师:请大家把它读一遍。
b、动手操作。
请同学们拿出钟表,先拨出:1秒、30秒,再拨出1分钟,观察一下是不是秒针走完一圈,分针也正好走了一小格也就是一分钟。(体验1分=60秒。)。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认识了一分钟,那么一分钟能干什么呢?(师板书:一分钟能干什么)。
活动一:数一数。
师:请同学们举起你的左手,用右手的三根手指按住这个地方,你感觉到它在动吗?(师走到学生中间边说边示范)。
生:感觉到了。
师;跳动的地方就是脉搏,都找到了吗?没找到的同学可以请老师帮忙。(师帮助个别没找到的学生)。
师:现在老师给大家1分钟的时间,请你数一数脉搏一分钟跳动多少次,准备好了吗?好,开始!(师用秒表计时。)。
师:谁来告诉大家一分钟他的脉膊跳动多少次?
生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这个年龄脉膊一分钟跳动一般在70——90左右,如果心情紧张或者是剧烈运动之后脉搏跳动会加快。请同学们回家后让爸爸妈妈帮你看时间,自己再算一算。
活动二:做一做。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活动,有口算题,数数、读课文、写生字、背口决,请大家选择你最喜欢做的一件事,等会儿请喜欢读书的人数数看你一分钟大约读多少个字;喜欢写字的人看看你一分钟能写多少个字;喜欢数数的看看你一分钟能数到几;喜欢做口算题的做做看你一分钟能算几道题。
学生选择,并做好准备,师出示口算题。
师:现在老师给你一分钟的时间,看看你能做什么,能做多少?准备好了吗?开始!(师计时)。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在这一分钟内做了什么?做了多少?
生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在学习上一分钟我们能做这么多事情,那么在生活中一分钟能做什么呢?
生自由发言。
师:大家说得很好,一分钟在生活中能做很多事情,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一分钟,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刚才元元就是多睡了一分钟,结果就迟到了20分钟。
三、巩固练习,拓展思维。
活动一:估一估1分钟的长短。
刚才老师让大家在1分钟里做了许多活动,那么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要求小朋友们做一件你喜欢的事情,估计用了一分钟时间后停止,看看谁估计的时间最接近一分钟。
师计时,学生活动,记录下数据,在全班交流。
生1:我是用数数的方法,我慢慢的数到60下,估计就是一分了。
生2:我是用写字的方法,我写了25个字估计要一分钟。
活动二:估计几分钟的长短。
同学们除了要学会估计一分钟的长短外,还要学会估计几分钟,今天这么多个老。
师来我们班听课,我请大家为老师们唱首《老师,您好》的歌好不好。大家唱完后估。
计一下大约用了几分钟。(师放音乐,出示歌词,全班齐唱。)。
生自由发言,说说大约几分钟。
现在离下课时间只剩()分钟了,我们抓紧时间完成书上练习。
1、课本66的“想一想”
2、课本67的“练一练”(可灵活省略,作为课外作业)。
3、纠错题:大家好!我是文文。我每天晚上睡9分钟,早晨6:30起床,然后做运动,我跳跃10下用了7分钟。这时候,妈妈已经做好饭了,吃饭只用了10小时。我背上书包和妈妈说声再见,高高兴兴的上学了。
四、课堂小结。
这节40分钟的课你学会了什么呢?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发言。
一分能干说课稿篇十一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将生字词多读几遍。
2、课件出示“我会认”中的生字,学生再次拼读。
3、去拼音读一读。
4、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5、做猜字游戏。
1、课件范读课文,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元元听到零声后,开始是怎样想的?大家找出来读一读。
3、事情的结果呢?指名读李老师的话,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模仿教师的语气,朗读“元元,今天你迟到了20分钟”,可读出不同的语气。
元元迟到了半节课,你能想象一下元元是怎样走进教室的吗?这时他的心情怎样呢?(后悔)。
在元元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1、将课文内容演一演。
2、摘抄惜时的名言警句。
一分能干说课稿篇十二
这是我上的第二次教研课。这次教研课个了许多和以往不同的收获,想法上的一些变化。下面就对其简单说说。
一、对课堂氛围的一点新认识。
以往教学中,在心目中有一个这样的定义,活跃的课堂学生会掌握的更好一些。但这次课下来,让我的看法发生了变化。安静的课堂并不代表不是一堂精彩的课。在教学中体现出来的更多的是思维上是否活跃,学生真正的投入到课堂中来了,有了新的认识,思维的撞击所显现出来的才是真正的课堂氛围。
二、对学生思考方式的一点认识。
对一分钟能干什么进行教学设计时,当初只是从正向的来思考如何设计,一分钟可以干什么。后来经过罗老师一说可以反过来,一分钟可以写15个字,如果写15个字不就是刚好1分钟吗?真的觉得教学太巧妙了,一句话便把问题分析的更好。在以后的教学中多从不同的思路来考虑问题,是自己思考问题的思维多元化,同样这样也影响了学生的思维。
三、课堂节奏的新感觉。
但最后表现出来的结果是孩子们在这样的节奏中获得的东西要多一些,更加清楚一些。回想以前上课的内容仿佛是快乐些,换个方式来说并没有讲到位,在完成一个小结没有总结没有短暂的停留,而是冲冲的进行下一个环节中去了。这样停留的时间并不是浪费,对于学生还说是很好的整理时间。
在关于学生回答问题时,应该给予准确是评价。并且在孩子回答的过程中要提取孩子回答的有用信息,一方面肯定孩子的思考,另一方面给其他孩子引导正确思维方向,可以清晰明了的把问题有效的解决清楚。
四、困惑、成功的课的定义。
我去看了自己上课的视屏,觉得新奇,但又觉得平淡。总结原因是自己离成功还很遥远,加油。
五、没有明白怎么样的填充课堂,让课堂饱满,丰富,内容不多于同时有实效。
通过上《一分钟能干什么》,再一次的认识到小学的内容其实并不是那么单一、那么简单,至少对于孩子还说是这样的。回过头来看看数学书上的教学内容,很简单并没有多余的东西,但按照书本上的来讲解没有其他形式的丰富,可能很多孩子对于一分钟到底能干什么理解的还不是那么好。比如:看动画片、请小朋友起来走走看用了多少分钟,听歌估计时间等。在有了这些内容,还要调整班上小朋友的上课情况,才可以做到比较有效。
同时在想这次是罗老师和冯老师积极的指导帮助下完成的,要是自己来完成,我该从哪些地方来完善内容。想一想从的课后作业、练习题、网上资源,还有便是下来对学生掌握情况及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分析。比如:在引导学生观察分针和秒针之间的关系时,一个孩子就说了秒针再走分针也在走,但我没有直接追问下去,而只是简单的评价了一下,请了另一个孩子回答,结果另一个孩子回答的和上一个孩子差并不多,在这里如果提示语是:他们分别走了多少格?就会有效地引导孩子解决了问题。
六、改进和努力方向。
上好课不是一下就可以做到的,在平时教学中就要不断地积累经验,对孩子上课的表现、预定的教学目标和实际达到的教学目标进行对比。进行及时的反思,哪些是平时课堂上做的好的,那些事课堂上做的不好的。在每次上课前做好课前准备,同时下课对个别孩子进行必要的辅导,不但可以帮助孩子及时弥补不足的地方,才可以了解孩子的思维方式,他们是怎么想的,在教学时什么地方是该注意的,是应该以怎样的方式进行教学孩子才会理解的更好,这些都是很重要的。
通过这两次的上课,收获很多。解决这些困惑和弥补这些不足的地方靠的是不断地努力和不断地积累经验,才能有更大的进步。
一分能干说课稿篇十三
分钟可以做什么呢?当老师问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不屑一顾,一分钟,一眨眼的功夫,能干什么?今天的两个小活动,让我明白了一分钟的意义。
首先,是一分钟写字比赛,规则是:在一分钟时间内,反复抄写“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看谁写得又快又好,有奖励。老师开始计时,同学们都奋笔疾书,全神贯注地写起来,教室里静悄悄的,只听见“沙沙沙”的写字声。当老师喊“时间到”时,有的同学写了30多个,有的写了40多个,最多的写了56个。我写字速度比较慢,只写了28个字,但比我平时写作业的速度多了好几倍。
第二个活动是一分钟读书比赛。计时开始,我一心一意地读着读着,不知不觉,一分钟就到了。数一数,我竟然在一分钟时间内读了300多字。老师和我们一起算了一笔账:照这样计算,一小时可以读近2万字,每天读书一小时,如果这个暑假能坚持读50天50个小时,就可以读100万字!
一分钟竟然可以做这么多事情啊!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我一定要珍惜一分一秒,多读书,读好书,努力学习,让每一分钟都能发挥出它最大的光彩!
公众号:贺静作文。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642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