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的性质教案(通用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6 14:47:13
酸的性质教案(通用17篇)
时间:2023-12-06 14:47:13     小编:MJ笔神

编制教案是教师认真备课的必备环节,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以下是一些受到专家认可和推荐的高质量教案范例,供大家参考查阅。

酸的性质教案篇一

有两角对应相等;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三边对应成比例。通常用以上几种方法来证明三角形相似,另外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且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在书写过程中,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与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一样,应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方便得出下一步结论。全等三角形可以看做特殊的相似三角形,这时相似比等于1。

酸的性质教案篇二

难点本节例2。

方法讲练结合教学。

用具。

教学过程集体备课稿个案补充。

等式的`基本性质1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若则。

1.书本117做一做。

2.书本118课内练习1。

3.课本117页例1。

三.会依据等式的基本性质将方程变形,求出方程的解。

1.书本118页例2。

2.书本119页作业题3,4。

教学反思。

教学改进。

酸的性质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并掌握它们的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会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证明。

(2)过程与方法:。

在定理的学习中,锻炼观察能力,尝试与他人合作开展讨论、研究,并表达自己的见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课堂练习中,体验几何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酸的性质教案篇四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阿凡提的故事吗?今天老师这里有一个“老爷爷分地”的数学故事,你们想听吗?(课件出示画面)谁愿意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指名读故事(尽可能有感情地)。

故事:有位老爷爷要把一块地分给他的三个儿子。老大分到了这块地的,老二分到了这块地的,老三分到了这块的。老大、老二觉得自己很吃亏,于是三人就大吵起来。刚好阿凡提路过,问清争吵的原因后,哈哈大笑了起来,给他们讲了几句话,三兄弟就停止了争吵。

2、师:你知道,阿凡提为什么会笑吗?他对三兄弟讲了哪些话?

3、学生猜想后畅所欲言。

4、同学们的想法真多啊!聪明的阿凡提是怎么让三兄弟停止争吵的?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动手操作、形象感知。

(1)、三兄弟分的地真得一样多吗?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证明吗?

(2)学生独立操作验证。

方法1、涂、折、画的方法。

方法2、计算的方法。

方法3:商不变的性质。

(3)观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出示做一做(1)。

(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同桌之间说一说这三个图形的涂色部分分别表示什么意义,并用分数表示出来。

(3)观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课件揭示)。

(4)交流:你还有什么发现?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变化了,分数的大小不变。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板书:都乘以相同的数)(课件演示)。

3、出示做一做图片(2),学生独立填写分数。

(1)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交流,你发现了什么?(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板书:都除以相同的数)。

4、想一想:引导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

(1)从刚才的演示中,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2)补充分数的基本性质:课件出示两个式子,问学生对不对?讲解关键词“都”、“相同的数”、“0除外”。“都”可以换成哪个词?——“同时”。

板书: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3)揭题:分数的基本性质。先让学生在课本中找出分数基本性质中的关键字词并做上记号(画起来或圈出来),要求关键的字词要重读。(课件揭示)。

5、梳理知识,沟通联系:分数基本性质与学过的什么知识有联系?你能举例说说吗?师:我们学习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知道分数可以写成除法的形式。现在我们把商不变性质,分数基本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这三者联系起来,你发现了什么?(生举例验证,如:3/4=3÷4=(3×3)÷(4×3)=9÷12=9/12)(课件揭示)。

6、趣味比拼,挑战智慧。

给你们一分钟时间,写出几个相等的分数,看谁写得既对又多。

交流汇报后,提问:如果给你时间,你还能不能写,到底能写几个?

三、多层练习,巩固深化。

1、考考你(第43页试一试和练一练第2题)。

2/3=()/186/21=2/()。

3/5=21/()27/39=()/13。

5/8=20/()24/42=()/7。

4/()=48/608/12=()/()。

2、涂一涂,填一填。(练一练第1题)。

3、请你当法官,要求说出理由.(手势表示。)。

(1)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2)把15/20的分子缩小5倍,分母也同时缩小5倍,分数的大小不变。()。

(3)3/4的分子乘3,分母除以3,分数的大小不变。()。

(4)10/24=10÷2/24÷2=10×3/24×3()。

(5)把3/5的分子加上4,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也要加上4。()。

(6)3/4=3×0/4×0=3÷0/4÷0()。

4、找一找:课件出示信息:请帮小熊和小山羊找回大小相等的分数。

5、(1)把5/6和1/4都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四、拾捡硕果,拓展延伸。

(或用分数表示这节课的评价,快乐和遗憾各占多少?)。

2、学了这节课,现在你知道阿凡提为什么会笑,如果你是阿凡提,你会对三兄弟说些什么?从这个故事中,你还知道了什么?师总结:看来学好数学还是很重要的!祝贺同学们都跟阿凡提一样聪明!(献上有节奏的掌声)。

3、拓展延伸。

五、动脑筋退场。

让学生拿出课前发的分数纸。要求学生看清手中的分数。与1/2相等的,报出自己的分数后站在教室的前面,与2/3相等的站在教室的后面,与3/4相等的站在教室的左边,与4/5相等的站在教室的左边。

酸的性质教案篇五

2、在动手操作实践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能力目标】。

1、通过探索与证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发展演绎推理的能力;

2、在证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过程中,体会将平行四边形问题为三角形问题的转化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进行探索的活动过程中发展合作交流的意识.。

【数学核心素养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在发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过程中培养直观想象的数学素养;

2、通过对性质的证明,进一步提升逻辑推理的数学核心素养.。

教材。

分析。

重点。

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与性质。

难点。

酸的性质教案篇六

1、使学生理解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进行比的化简。

2、培养学生类比、推理和概括思维能力。

1、前面我们认识了比,想一想2:4与6:12这两个比的大小是相等的吗?你能证明吗?----小研究(后附)。

(1)4人小组交流(2)全班交流。

(3)比值相等可以证明,还可以运用学过的哪个知识也可以证明呢?

(4)商不变的性质是不是对每个比都适用呢?自己举例试一试。

4、学生齐读,我们学习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作用呢?分数的性质可以使分数化简,比的性质同样可以使比化简,那么,什么样的比才是最简单的整数比呢?(比的前项和后项是互质数)最简单的整数比就简称为最简比。

5、你能举例说几个最简比吗?说得很好,在计算结果时,我们一般要得到最简比。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小结:化简比时,我们一般利用比的性质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化成整数,再化简比较快。但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分数时,用求比值的方法较快,只是注意最后结果要写成真分数、假分数或比的形式。

结合学生的汇报,引导学生注意化简比和求比值的区别。化简比:它是为了得到一个最简单的整数比。结果可以写成比的形式,也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但不能写成带分数、小数获整数的形式。

1、学校体育室有10个篮球,15个足球,篮球与足球的个数比是()。

2、李师傅8小时生产了72个零件,李师傅生产零件总个数和时间的比是()。

3、拓展练习。

3:8=(3+6):(8+)。

(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方法)。

这节课有哪些收获?师生共同总结。

()年()班姓名。

你知道2:4与6:12这两个比的大小相等吗?你能证明吗?你有什么发现?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方法四。

我的发现:

聪明的同学:请你结合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化简下面各比,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序号。

我的方法。

(写出过程)。

1

14:21。

2

36:15。

3

1/6:2/9。

4

2/3:3/4。

5

1.25:2。

6

5.6:4.2。

我的发现:

酸的性质教案篇七

1.教学例3比的基本性质。

(3)师生共同总结比的基本性质演示课件“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4)师:你觉得哪些词语比较重要?0除外你怎样理解得?

2.教学例4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我们以前学过最简分数,想一想:什么叫做最简分数?最简单的整数比就是比的前项、后项是互质数,像9∶8就是最简单的整数比。

出示: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1)12:18(2)(3)1.8:0.09。

(1)让学生试做第(1)题。

师:你是怎么做的?6和12、18有着怎样的关系?

引导学生小结出整数比化简的方法:用比的前后项分别除以它们的公约数,使比的前后项是互质数。

(2)化简(2)。

(3)引导学生小结出分数比化简的方法:(演示课件出示)比的前、后项同时乘以它们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就可以把分数比转化成整数比,进而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4)化简(3)1.8:0.09。

师:想一想如何化简小数比呢?

让学生独立在书上化简,指名板演。

师:那么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整数比、小数比、分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的方法是什么?

酸的性质教案篇八

1.根据小数的性质,遇到小数末尾有0的时候,一般可以去掉末尾的0,这过程就是把小数化简。

6.0=()3.500=()3.340=()。

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

2.判断:不改变小数大小,下面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可以去掉?

0.73036.070108.80010.0。

3.有时根据需要,利用小数的性质来改写小数。

不改变大小,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三位小数。

8.01=9.8=6=。

改写小数时你想提醒同学们需要注意什么?

(1)不改变原数的大小;

(2)只能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

(3)把整数改写成小数时,一定要先在整数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后再添0。

4.当小数部分的位数不同时,可以怎么比较小数的大小?

比较3.14与3.141。

(把3.14改写成3.140,就可以从高位起依次比较每个数位上的数字。01所以3.143.141)。

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小数的大小:

5.28()5.20.61()0.6126.37()6.375。

[通过一系列练习,使学生明确了小数性质的两大运用:把小数改写和化简。]。

酸的性质教案篇九

师:为什么0.5元末尾添个0大小不变呢?究竟可以添几个零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小数的性质。(板书课题:小数的性质)。

二、探究新知、课中释疑。

1.教学例1。

比较0.1m0.10m0.100m的大小。

师:想一想括号里填上什么单位,才能使等式成立?

1()=10()=100()。

生汇报(重点讲解: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你能把它们改写成用米做单位的小数的形式吗?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演示:1分米是1/10米,写成0.1米。

10厘米是10个1/100米,写成0.10米。

100毫米是100个1/1000米,写成0.100米。

并板书:01米0.10米0.100米。

那0.1米、0.10米、0.100米之间大小有什么关系呢?

3)指导看黑板:

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0.1米=0.10米=0.100米。

5)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再标出思考箭头,让学生从右往左观察,又发现什么规律,补充板书:小数的末尾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是不是所有的小数都有这个性质呢?这是不是一个特例?我们还需再验证一下。

2.教学例2。

比较0.3和0.30的大小。

1)师:你认为这两个数的大小怎样?(让学生先应用结论猜一猜)。

2)师:想一下你用什么办法来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呢?(利用学具,小组讨论合作)。

3)在两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里涂色比较。

汇报结论:0.3=0.30。

4)师质疑:小数由0.3到0.30,你看出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平均分的份数变了,即小数的计数单位变了,而阴影部分的大小没有变,得出0.3=0.30。)。

5)师: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通过动手操作验证得出了这个性质,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小数的性质(课件出示)。

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6)认真读这句话,你认为那些字是非常关键或者必不可少的?为什么?

生:末尾,因为中间的0是不能随意去掉的,去掉后就改变了小数的大小。

3.小数的化??

师:根据小数的性质,当遇到小数末尾有0时,一般可以去掉末尾的0,这就是小数的化简,你想试试看看吗?(课件出示例3)。

把0.70和105.0900化简.。

105.0900中“9”前面的“0”为什么不能去掉?

(0.70=0.7;105.0900=105.09)。

教师强调:末尾和后面不同。

师:完成教材39页“做一做”的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

4.小数的应用。

2)不改变数的大小,把0.2、4.08、3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学生独立完成,全班共同订正。

(0.2=0.200;4.08=4.080;3=3.000)。

思考:“3”的后面不加小数点行吗?为什么?

3)师:完成教材39页“做一做”的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挑战一:判断。

挑战二:连线。

挑战三:智力大比拼。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十1-3题。

板书设计:

0.1米=0.10米=0.100米。

0.3=0.30。

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酸的性质教案篇十

《平行线的性质》是人教版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和平行线的判定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要用到。它为今后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等知识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至关重要。

教学重难点。

难点:平行线的性质定理的推导及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的区别。

二、目标分析。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目标:

知识与技能:探索平行线的性质,会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证明;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培养他们主动探索与合作能力,使学生领会数形结合、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从而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通过对平行线的性质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能力。

三、教法、学法。

教法:

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节课我选用下面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2、多媒体、导学案结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配合导学案,学练结合,加深学生的印象。

3、鼓励和表扬:在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并指导学生进行验证,对学生的观点多加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法指导: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观察、动手测量、猜想、总结出平行线的性质,使教学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自主探索的活动过程,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逐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思考、勤于动手、勇于表达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也能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回忆平行线的判定来引入新课的目的,一是温故而知新,促使学生实现知识思维的正迁移;二是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比较性质与判定的不同。

2、探索新知。

(1)画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找出哪些角是同位角,哪些是内错角、同旁内角,并用量角器量一下同位角,确定它们的大小关系。猜想同位角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画平行线的这个过程主要让学生明白确定平行线性质。

前提是要两条平行线,帮助学生区分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的印象,更加牢固的掌握这一知识点,为推导出下面两个性质打好基础。

(3)引导学生大胆猜想两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到的内错角、同旁内角之间的关系。独立思考后得出推导过程,小组内会的辅导不会的同学。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不仅使学生认识到平行线的三个性质之间的联系,还培养了学生大胆猜测并通过推理验证所猜测的结论的能力,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有帮助。

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要强调“平行线的判定是知道了角的关系来得出平行,而平行线的性质是知道两直线平行得角的关系”

3、知识运用。

(1)解决引入时提出的问题。

(2)利用所学的知识小组交流20页例题。

(4)完成导学案上课堂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使学生认识到平行线的性质的用处,通过练习,使学生对此处知识点更加熟悉。

4、回顾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你们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提出两个问题,让学生自己进行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并将本节课学的知识与前一节所学的知识进行比较、整理。有利于学生加以区分和为以后的应用打下基础。

5、课堂检测。

完成导学案上课堂检测习题。

设计意图:通过检测一方面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及时了解课堂掌握情况,为课外辅导做好准备。

6、作业设计。

p24第4、12题。

【设计意图】:本题是让学生补充完整解答过程,学生在做作业过程中不但可以更深刻的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同时也让学生了接逻辑推理的步骤,培养学生推理的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性质1:例题:练习:

性质2:

性质3:

判定的区别。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板书,既简洁明了,又突破了重难点,使学生很容易知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也便于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酸的性质教案篇十一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下册教材第38、39页的内容及练习十第1、2、3、4题。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知道、掌握小数的性质,能利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小数的化简和改写.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观察、比较、抽象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想,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渗透事物在一定情况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

能应用小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为什么2.5元末尾添个0价钱不变呢?究竟可以添几个零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方面的知识。

二、出示课题,提出目标。

1.知道、掌握小数的性质,能利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小数的化简和改写.

2.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观察、比较、抽象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培养初步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想,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三、自学尝试,探究新知。

1.出示尝试题。

(1)1、10、100这三个数相等吗?你能想办法使它们相等吗?

(2)你能把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改用“米”作单位表示吗?

(3)改写成用米作单位表示后,实际长度有没有变化?说明什么?

2.学生自学课本38页后尝试练习并讨论。(5分钟后全班交流)。

3.根据自学情况引导讲解。

四、拓展练习,验证结论。

为了验证我们的这个结论,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

1.出示做一做:比较0.30与0.3的大小。

你认为这两个数的大小怎样?(让学生先应用结论猜一猜)。

2.想一下你用什么办法来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呢?(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想的办法越多越好)。

3.在两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里涂色比较。

(1)左图把1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阴影部分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怎样表示?

(2)右图把同样的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阴影部分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怎样表示?

(3)小数由0.3到0.30,你看出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平均分的份数变了,即小数的计数单位变了,而阴影部分的大小没有变,得出0.3=0.30。)。

概括总结: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小数的性质。

过度:我们如果遇到小数末尾有“0”的时候,一般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五、应用新知,尝试练习。

(1)出示例3:把0.70和105.0900化简.

例4:不改变数的大小,把0.2、4.08、3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

(2)学生自学课本后讨论交流,尝试练习。

(3)引导探究: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

105.0900中“9”前面的“0”为什么不能去掉?

“3”的后面不加小数点行吗?为什么?

(4)同桌讨论:应用小数的性质时,要注意什么?

六、巩固新知,当堂检测。

1.下面的数,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

3.90米0.30元500米1.80元0.70米0.04元600千克20.20米。

2.下面的数如果末尾添“0”,哪些数的大小不变,哪些数的大小有变化?

3.4180.067003.0908104.0315010.0142.00。

3.化简下面的小数.

0.401.8502.9000.08012.000。

4.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小数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

0.930.045.48.1814。

5.判断.

5.00元=5元()7元=0.7元()8米=8.00米()。

2.04吨=2.4吨()4.5千克=4.500千克()0.60升=0.6升()。

6.用元作单位,把下面的价钱写成小数部分是两位的小数。

3元2角、6角、8元、1元零3分。

酸的性质教案篇十二

2、师:想一下你用什么办法来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呢?(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想的办法越多越好,老师提供两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一张数位顺序表)。

3、生1:在两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里涂色比较。

(2)连线。把相等的数用直线连起来。

第五教时。

第六教时。

反馈:

第九教时。

第十教时。

第十二教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p78~79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弄清本单元学习了哪些知识,更牢固地掌握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目的: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难点、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用“四舍五入”法按要求求出小数近似数。

教学过程:

酸的性质教案篇十三

1、把下面小数精确到百分位。

0.8342.7863.895。

(1)学生做,指名板演。

(2)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2、(1)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

486700521000。

(2)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亿”作单位的数。

4600000007189600000。

学生在练习本上做,指名板演,说一说怎样把一个较大数改写。

成“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3、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并保留一位小数。

67100209500。

(1)学生在练习本上做,指名板演。

(2)比较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和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时要注意什么?

(3)比较25万和0.25亿大小,可以把25扩大10000倍,0.25扩大1亿倍。得到两个整数再比较大小。

(4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了。

酸的性质教案篇十四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小数的基本性质,并应用性质化简和改写小数。

2、运用猜测、操作、检验、观察、对比等方法,探索并发现小数的性质,养成探求新知的良好品质。

3、感受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过程以及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体验问题解决的情趣。

酸的性质教案篇十五

1.经历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2.经历观察、操作和讨论等学习活动,并在探索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分数的基本性质作出简要的、合理的说明。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总结概括能力。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发展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

3.经历观察、操作和讨论等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酸的性质教案篇十六

板书: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2)补充分数的基本性质:课件出示两个式子,问学生对不对?讲解关键词“都”、

“相同的数”、“0除外”。“都”可以换成哪个词?——“同时”。

板书: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3)揭题:分数的基本性质。先让学生在课本中找出分数基本性质中的关键字词并做上记号(画起来或圈出来),要求关键的字词要重读。(课件揭示)。

酸的性质教案篇十七

1、知道三角形的主要特征,即三角形由三条边,三个角组成。

2、能找出生活中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小白兔、萝卜、蘑菇图片各一个,

2、图形组成的实物图片4张。

3、孩子人手3个三角形。

活动过程。

一、故事:小白兔过生日今天是小白兔的生日,早晨小白兔高高兴兴的从家里出来,它要去采蘑菇,走着走着它看到一个大萝卜,小白兔捡起大萝卜继续往前走,走到蘑菇地里采了一个大蘑菇高兴的回家了。

二、观察小白兔的出行路线请一个小朋友将路线用线连接起来,观察像什么图形。

三、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图形,幼儿每人一个三角形。

1、通过自己数一数,试一试,感知图形特征,并充分让幼儿表述,得出图形的特征。

2、老师小结三角形特征,使幼儿获得的知识完整化。

2、观察图形拼图,找出三角形,数一数用了几个三角形?

3、请幼儿在周围环境中找出象三角形的东西。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用故事引出开头吸引孩的注意,在拼拼摆摆的过程中加深孩子对三角形的认识,老师及时的小结使孩子获得知识的完整性。由于生活中属于三角形的物体少一些,所以孩子丰富的不是很多。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67688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