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写还需要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逻辑的严密性,能够使学生理解和接受。教案的编制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以下是一些实用的教案示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简单的时间计算的教案篇一
(1)了解什么是乘、除法的灵活应用。
(2)使学生在计算乘法时,能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定律。
(3)掌握乘、除法使用的算理方法。
2、过程与方法利用分类比较等方法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独立观察、自主探索、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了乘、除的灵活应用的探索发现活动中,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简便计算给我们数学中的计算带来的方便,激发热爱数学和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的策略。
教学重难点。
(1)灵活应用运算定律。(2)理解算理过程及算法。
教学过程。
复习(1)。
12=()×()12=()×()。
32=()×()32=()×()。
复习(2)。
24×16=16×24()。
125×7×8=7×(125×8)。
()。
(100﹢4)×25=100×25﹢4×25。
()。
(一)、导入。
1、口答。
分别用字母表示出乘法的运算定律和减法性质。学生回答,
老师板书: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减法性质a-b-c=a-(b+c)。
2、填空。
24=4×()25=()÷432=4×()125=1000÷()(二)、新授教学。
1、教学例4。
a、出示例4的插图和已知条件提问?从图中知道哪些信息。
明白“一打装”是指一筒12个。
b、根据图中所给的已知条件,我们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问题之一、每幅羽毛球拍多少钱?
问题之二、每只羽毛球拍多少钱?
问题之三、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
问题之四、买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钱?
问题之五、买羽毛球拍和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钱?
问题之六、买羽毛球拍比买羽毛球少花了多少钱?
c、尝试解答问题。
(1)把学生分成6个小组,解决不同的6个问题。
(2)每个小组交换问题解决。
(3)每个小组汇报解决问题的方案。
(4)展示尝试结果330÷5=66(元)。
330÷5÷2=33(元)或330÷(5×2)。
25×12=300(个)。
32×25=800(元)。
330+32×25=330+800=1130(元)。
(6)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算理方法。通过学生的回答后,老师引导学生:
全校新运到课桌350张,全校共有14个班级,平均每个班级可以分到多少张?
(三)、课堂巩固练习。
1、下面的题做对了吗。
2、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拓展提升(一)。
简便计算。
25×2×532×125×25。
拓展提升(二)。
25×125×64。
(四)、畅谈收获: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感想?
板书设计乘、除法的灵活应用。
25×1212×2532×2532×25。
=25×4×3=12×100÷4=8×4×25=32×100÷4。
=100×3=1200÷4=8×(4×25)=3200÷4。
=300(元)=300(元)=8×100=800(元)。
=800(元)。
简单的时间计算的教案篇二
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加深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认识。
(二)过程与方法
在自主探究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过程中,初步掌握一些求简单的经过时间的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简单的时间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好习惯。
教学重点: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加深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认识。
教学难点:理解计算经过时间方法的原理。
课件、钟面。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情境图:
教师:从情境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根据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预设:到奶奶家要坐多长时间的火车?
教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板书: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设计意图】创设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时间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让学生有亲切感,并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有效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二)自主探究,寻找策略
1、学生独立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师: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2、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和同学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办法解决问题的。
3、全班汇报。
请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
预设:
(1)在钟面上通过拨针的方法,数出到奶奶家要坐9小时的火车。(操作演示)
(2)利用普通计时法分段计算。先求出上午坐火车的时间,再加上下午坐火车的时间。即:12-9=3(小时),3+6=9(小时)。
简单的时间计算的教案篇三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
3.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4.常识性了解回声和利用回声可以加强原声、测量距离.
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通过本节的学习,体会从实验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本节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2)发声体在振动;(3)声音靠介质传播;(4)回声.
教材从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渠道出发,提出声音是怎样发生和传播的问题,点明了这节知识的中心.为阐明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材安排了用音叉弹起泡沫塑料球用来说明“发声体在振动”的实验,同时安排了学生自己动手的实验.由实验得出结论后,又列举了人、鸟等发声器官发声时都在振动的事例,既加深对实验结论的印象,又扩展学生的知识.
教材中通过课本图3-2音叉的实验说明声音靠空气可以传播,为了解释此现象,教材类比石块激起水波讲了振动在空气中激起声波,让学生对波动这种运动形式有个初步印象.而后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来讲解液体、固体能够传声,告诉学生“真空不能传声”,教材中没有选用真空铃的实验.
对声音的发声和传播有了基本认识之后,简介了回声现象,教材最后通过“想想议议”再次激发出学生探索的欲望.
教法建议。
1.本节为声现象的第一节课,简要简述声音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可以从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渠道和声现象在技术声的应用(如超声波探伤等)两个方面加以阐述.也可简介几个奇妙的声现象(如回声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本节是典型的现象教学,应以实验为主.
声音是最常见,最普遍的现象.对声音,学生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但仍要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它是不能用其他任何教学手段所能代替的(包括现代化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不能替代实验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分析、判断、归纳),同时还要注意让学生参与实验,能动手时尽量让他们动手.
3.对物理现象的观察要分层次进行.
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应分层次进行,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最常见、最简单的发声现象,然后让学生观察不常见的物理实验,最后引导学生思考平时熟悉但又不曾认真观察过的发声物体是否在振动并用实验加以验证,从而概括出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这样既能揭示现象的本质,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4.利用回声现象及应用,既调动学生情趣又巩固前一章简单运动的知识.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教学难点: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如何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如何开发非智力因素,在启蒙教育的初二物理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工具:音叉、共鸣箱、铁架台、塑料小球、彩纸。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先用收音机播放一段音乐,大家听到了美妙动听的音乐声.
新课教学。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教学方法:由学生对发声现象的观察,概括出上述结论.
供老师参考选择的实验如下:
用音叉和乒乓球演示。
如图3-1-1,将没有敲响的音叉靠近并接触乒乓球,球不弹起.敲响音叉,缓慢移近并接触乒乓球,叉股将悬吊在铁架台上的乒乓球弹开,如图3-1-2.同时我们的耳朵听见音叉发出的声音.通过前后实验对比,引导学生思考乒乓球在什么情况下弹起?总结结论.
用纸人和少先队队鼓演示。
用彩纸做成高约10cm的纸人,放在少先队队鼓上,敲响队鼓,观察彩色纸人在跳动,犹如少女翩翩起舞.纸人的跳动是敲鼓时,鼓皮振动,鼓皮由于振动发出声音.用手按住鼓皮,鼓皮停止振动,纸人停止跳动,声音也没有了.
用音叉和水演示(可视范围小,若有实物投影仪则可选用)。
分别观察不敲击和敲击音叉,把音叉放入水中时,是否溅起水花.
注意:每个实验都应对比观察,由学生总结得出结论: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简介:鸟、蟋蟀和其他一些昆虫发声也是由于振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教学方法:由实验现象概括归纳得出结论.
可共选择的实验:
演示:如图3-1-3所示,
解释此实验:用石块激起水波类比振动在空气中激发声波.(可看书图3-4解释,也可做成课件)。
叉股振动——压缩周围空气振动——空气发生疏密变化——形成声波——向远处传播.
敲击一次音叉,将叉股放入水中,跟没有放入水中时比较声音有什么不同.表明:液体也能传播声音.
学生随堂实验:两人一组,一位同学把耳朵贴在桌上,另一位同学在同一张桌子离耳朵较远的地方轻敲桌子,耳朵可清晰的听见敲桌声,然后两人互换.
“土电话”表明:固体也能传播声音.
真空罩演示真空不能传声.简介:月球上宇航员用无线电设备通话。
结论:气体、液体、固体物质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声速:
引导学生回忆电视电影中看过的情景,讲解“伏地听声”的故事:人耳可伏在荒野的地上听到远处的马啼声,人耳可伏在铁轨上听到远处的火车轰鸣声.问题: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引入声速的概念,并能表明在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
固体物质中的声速最大,其次是液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小.不同物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
空气中:(15°c)340m/s。
回声。
引导学生展现已有感性认识:对着高山喊话,在大礼堂中大声讲话等出现回声现象.
提出问题:
为什么有时能听见回声,有时又听不见呢?
听到回声的条件是什么?离障碍物至少要多远?
为什么在屋里讲话比在操场上讲话听起来响亮?
回声是否能应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你知道哪些?
结论:听到回声的条件是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
回声可以加强原声,可以测量距离.
通过想想议议中的问题思考物力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简介:回音壁、三音石、圆丘等建筑,扩展知识,激发兴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总结。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利用回声可以加强原声、测量距离。
探究活动。
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组织形式】个人或自由结组。
【活动目的】。
自古以来,人们就对有关声音的现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展至今,声学已是非常活跃的学科,它广泛涉及到建筑、音乐、心理、医学、地球、大气、海洋、工程技术等很多领域,形成的交叉学科多达二十几个.通过调查,了解其中的几个方面.
【活动流程】。
制订计划;查阅和收集相关的材料;综合分析材料;写出论文;与其他组交流.
【备注】。
1、网上查找的资料要有学习的过程记录.
2、和其他成员交流.
简单的时间计算的教案篇四
教学内容:继续复习面积的计算,完成练习十九其余的题。
教学要求: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已学过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进行面积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以及推导过程。这节课继续复习面积的计算。
二、基本题练习。
1、求下面各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完成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三、综合练习。
我们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就可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做练习十九第13题。
提问:计算圆的面积需要什么数据。我们怎样来测量圆的`半径。指导学生利用“两个端点都在圆上的线段中,直径最长”这个知识,先测量圆的直径,并算出半径。
计算直角三形的面积要先测量什么数据。
让学生在书上测量出所需要的数据。
指名两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完成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2、做练习十九第14题。
指导学生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来量,另一种是把不规则图形看成大小接近的规则图形。
3、做练习十九第15题。
让学生计算后组织交流并列成表。
指导学生看表说出当长方形周长一定时,长和宽的差的变化与面积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更加明确了哪些内容?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九第11、12题。
简单的时间计算的教案篇五
一、填空。
3时=()分4分=()秒。
5时=()分30分=()时。
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1)小明刷牙需要2()。
(2)小红系红领巾用了16()。
(3)课间休息10()。
(4)爸爸每天工作8()。
三、填空。
四、应用题。
1.小星晚上8时睡觉,第二天早上6时起床。她一共睡了几小时?
3.一列火车晚上8时从上海开出,第二天下午5时到达北京,路上行了几小时?
简单的时间计算的教案篇六
1.知道24时记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2.会计算一些简单的经过时间。
3.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理解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转化的.规律,区别时间与时刻。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出示神五图片及兔博士网站。
说说你从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15日9:00发射升空,16日6:23安全返回。)。
你想不想知道:神舟五号飞船围绕地球飞行了多长时间?我们一起来算算吧!
2.教法:15日9:0015日24:00。
16日00:0016日6:23。
24时=9时+15小时。
15小时+6时23分=21时23分。
答:飞行了21时23分。
二、巩固练习:
(一)出示列车时刻表,想想了解到哪些信息?
(1)t1次列车从北京西开往长沙的开车时间是下午5时。
(2)t2次列车从长沙开回北京西的开车时间是下午4:36。
(二)区分时间和时刻。
出示:北京故宫开放时间:上午8:00--下午5:00。
回答:(1)故宫什么时刻开门?什么时刻关门?
(2)故宫一天的开放时间是多少?
总结:时间是一个过程,时刻是一个具体时间。
(3)红红爸爸从北京到长沙出差,乘t1次列车在路上要用多长时间?
北京西长沙(隔天)。
17:008:38。
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17:0024:00(0时)8:38。
24时-17时=7时。
7时+8时38分=15时38分。
(4)你还能根据列车时刻表提出哪些问题?
三、练习:
1.出示电视节目时间表,自己提问题并解答。
7:30金色年华9:00动画城13:00儿童英语19:30阳光剧院。
2.一场乒乓球赛14:25开始,经过1时15分结束,这场比赛是什么时候结束的?
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3.一场电影长90分,电影结束时间是20:50,这场电影什么时间开始播放的?
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
简单的时间计算的教案篇七
1、初步学会计算一日以内经过的时间。
2、能够认识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区别时间与时刻。
计算一日以内经过的时间。
课件。
一、学前准备。
1、口答。
(1)平年全年有多少天?1天有多少时?
(2)17时是下午几时?22时40分是晚上几时几分?
2、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
晚上11时是()时中午12时是()时。
上午8时是()时下午3时是()时。
二、探究新知。
1、创设谈话情景。
(1)了解学生外出旅游所乘坐的交通工具。
(2)出示一张火车票和汽车票。
(3)观察车票上的时间,你发现了什么?
2、学习教材第84页例3.
(1)观察情景,你能知道哪些信息?你还想了解哪些信息?
(2)说明:火车9:00出发,下午6点到达奶奶家。
(3)提问:你能回答中途经过多长时间吗?
教师:怎样来计算经过的时间呢?
探究方法。
(1)直接在钟表上数一数。
用钟表来表示两个时间。
通过说一说,可以知道坐火车到奶奶家要用9小时。
(2)用计算的方法。
教师:这两个时间的表示方法不同,能直接计算吗?
引导学生回答。表示方法不同,不能直接计算,要把时间都转化成24时计时法。
将下午6点转化成24时计时法,即18时,用到达时刻减去开车时刻就是所经过的时间。
18-9=9(小时)。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教材第85页练习十八的第3题。
(1)读题,理解题意。
(2)提问:题中给我们的是什么计时法?
(3)集体交流解题思路。
(4)教师鼓励不同的解题思路。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阳阳晚上9时睡觉,第二天早上6时起床,她一共睡了()小时。
(2)课外小组14:30开始活动,经过1小时20分结束,结束时间是()时()分。
3、观察下表,计算出火车运行的时间并填在表中。
车次始发站开点终点站到点运行时间。
711北京10:22沈阳北当天19:29。
721北京18:00上海第二天8:00。
t42西安17:48北京第二天7:23。
4、一场排球赛,从19时30分开始,进行了155分钟。比赛什么时候结束?
(1)读题,理解题意。
(2)分析数量关系。
(3)提问:怎样看着155分钟?(要先把经过时间155分钟改写成2时35分)。
(4)学生独立解答。
四、思维训练。
教材第85页练习十八的第4题。
(1)课件演示,出示春风饭馆的营业时间。
(2)提问:营业牌上用的是什么计时法?
(3)小组交流解题策略。
(4)集体交流,课件演示。
简单的时间计算的教案篇八
时间的计算的巩固练习。
1、 结合生活实际,自主探究计算经过时间的算法,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的进行有关计算。
2、进一步感知和体验时间,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习惯。
3、 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进一步养成独立安排时间的习惯。
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
合理安排时间。
课件
一、创设情景。
师:“时间就是金钱”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
师:同学们,当你背着小书包,高高兴兴来到学校的时候,一天的学习生活就开始了。那么,你计算过每天在学校里的时间有多长吗?带着这个问题,以4人小组为单位,动脑筋想一想,算一算,比比看哪个小组完成得最棒。听懂了吗?好,开始。
生:小组讨论完成,并汇报。(说出怎样算出来的)
二、复习旧知并拓展。
1、复习旧知。
出示课件1——小明起床,上学,到校,上课,下课,放学的时间。
每张图让学生自己观察从中获取信息,并说出来。教师板书。
起床:7:00
上学:7:30
到校:7:45
第一节上课:8:20
第一节下课:9:00
放学:12:00
小组内任选两个时间段进行计算,并汇报本组算得的什么和计算结果。(说出计算方法)
有同学选起床到第一节下课有好长时间,如没有,教师出示课件叫学生试着计算。
板书9:00-7:00=2(小时)
师:为什么这里用小时不用时?
师:2小时有多少分? (120分)怎样知道的?所以这里的2小时是一段时间不是一个时刻。
2、拓展练习。
出示课件2(现在4:50,路上要用20分钟,回去看大风车节目能赶上吗?
用钟面演示,4:50再过20分钟是多少时刻。(请学生上来演示)
师:有谁知道大风车节目开始的时间?(鼓励表扬知道的同学,建议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节目开始和结束的时间记下来)。
板书:回到家的时间:5:10
大风车节目开始的时间:5:27
师:能赶上看吗?
三、团结协作。
同学们喜欢郊游吗?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份郊游的活动时间安排,好吗?比比看那个小组设计的最合理。
小组汇报。
四课堂.
师:这节课我们主要练习了时间的计算,还学会了安排时间.(板书课题:时间的计算)
四、课后作业。
观察邮政局的营业时间。
简单的时间计算的教案篇九
1、加深对时间单位的认识。
2、了解时间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用途,会通过观察、数格子、计算来知道所经过的时间。
3、了解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
教学重点: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1、时、分、秒进率。
板书:1时=60分1分=60秒。
2、填空题。
2时=()分2分=()秒。
180分=()时120秒=()分。
1时40分=()分6分=()秒。
3、填合适的时间单位。
(1)一节课的时间是40()。
(2)看一场电影要2()。
(3)小东跑一100米要用16()。
1、小学作息时间表。
多媒体课件展示“小学作息时间表”学生自读问题,依次解决问题。
(1)上午第一节课是从几时几分到几时几分?这一节课上了多少时间?
你是怎么知道一节课的时间,你有什么方法?你会不会列算式。
(老师讲解列算式计算)。
板书:8:50–8:10=40分。
8:50。
-8:10。
40。
答:这节课上了40分钟。
(2)反馈练习:学生板演,说说自己怎么想的。
下午第七节课上了多少时间?
(3)深入探究,10:50~11:30第四节上了多少时间?
学生先试做,问在计算中发现有什么问题?
重点讲解分不够减,到时退一作60分。
(4)反馈练习:
1.小明从家里出发去学校,路上经历了多长时间?先看钟表,再请列式计算。
让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学生板演并订正错误。
1.王老师看一场电影时刻表如下,请问这场电影放映了多长时间?
师:今天你学习了什么知识?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简单的时间计算的教案篇十
1、通过学生的动手探究让学生理解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根据具体情况将“1”转化成几分之几进行灵活计算。
3、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和逻辑推理能力。
5、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1减几分之几的算理。
1减几分之几的算理和算法。
长方形平均分成8份的纸、长方形巧克力图片和实物。
一、复习:黄老师知道
里面有()个里面有()个5个是也是()
1里面有()个,是。谁能跟他填得不一样?
二、教学例1:
1、为了鼓励大家,黄老师准备了一份小礼物,(巧克力)出示图片,问:我把巧克力平均分成了8份,其中的一份是它的几分之几?给小明3小块,他得到了这块巧克力的——,给小红2小块,她得到了这块巧克力的——,他俩一共分到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呢?用什么方法算?(加法)
引导生说:3个加2个就是5个,5个就是。(如果说得好就不再请第二个学生说了)
师:对!说的好!
4、真能干!
练习1:翻开书101页第一大题的第2小题,(出示p101页第一大题第2小题图和算式),+你是怎么想的?(说得真好!表扬他!)请大家把答案填在书上。
出示练习2:+=(+等于多少?你怎么想?跟同桌说一说。请一生说)
出示练习3:+=+=(这两道题业本上)(请生说,用分数单位说)
5、:观察第一道算式:我们发现这两个加数它们的分母是——相同的,再看其它的算式,两个加数的分母也——相同,我们就说这是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加(课件板书: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加)。
师:通过小朋友的积极思考,我们探索出了分母相同时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以后就用这个方法来计算,好吗?来齐读一遍。
7、巩固练习:接下来我们看谁会用这个方法很快地算出结果,来,开开小火车咱们比一比!
卡片出示:+=+=+=+=
+=+=+=+=+=
(第一题+=算得这么快,说说你是怎么想的?2+2=4,分母5不变,就是,那接下来的我们都用这个方法来计算,好吗?)
三、教学减法:
2、板书—=猜猜看它的结果是多少?你说……你说……都猜,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3-2=1所以就等于。
师:还有谁跟他说的不一样的?(想想看,加法我们是怎样说的?)
生:就是3个,减就是减去2个,还剩下1个,1个就是,所以—=。
师:你真能干!还有谁想说?(再说一遍)
引导生说: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减。(你真能干!板书算法,大家一起跟他读——)
3、练习1卡片出示:—=(这道题等于几?你是怎么想的?)(说算理的,再引导说算法:还可以怎么想?)
出示算式卡:比一比,看哪一组算得快,读得整齐。
练习2卡片出示:—=—=—=—=
(一组一题不要求说算理,读:—=。)
简单的时间计算的教案篇十一
1、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同分母分数加减。
2、整数1减几分之几的分数减法。
西瓜图片,圆片,方格卡片。
一、课前练习。
1、填空。
展示情境图内容,让学生观察,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三、探索新知。
1)让学生借助学具计算:2/8+1/8。
2)学生交流。
请学生说出计算的方法。
3)教师用教具演示2/8+1/8的过程。
让学生理解分数加法的'算理。
1)用教具演示从5/6里减去2/6的过程。
2)让学生说出教师演示的过程。
3)让学生根据教师演示的过程列出算式。
4)提问:5/6表示几个1/6?
2/6表示几个1/6?
5)引导学生说出算理并计算。
3、教学例3。
1)出示1个圆片。
整个圆可以用几表示?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
2)用教具演示减的过程。
3)让学生说一说演示的意思。
4)学生根据演示列出算式1-1/4=。
5)让学生计算。
6)全班交流。
请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4、学生先探讨,然后师生共同小结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5、练习。
教科书第100页的1、2题。
四、作业。
教科书第101页的1、2题。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计算时大家要理清思路,注意检查,特别是遇上1减几分之几是更应仔细。
简单的时间计算的教案篇十二
使学生理解1小时=60分,1分=60秒,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一、激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国庆长假刚刚过去了,徐老师去玩了很多地方,你们去玩过吗?看来大家都玩得很开心很快乐,徐老师班的陆宇同学在国庆节那天也玩得很开心,他进行了愉快的国庆宁波一日游。大家想知道他在那一天是怎么过的吗?我们一起来听听陆宇他是怎么说的。(课件出示,播放录音:今天早上我6:00就起床了,叫了一些同学乘上了330路公交车,8:00到了宁波,下车后买完点心刚好是8:05,然后我们步行,在8:45来到了宁波天一广场……)。
师:听了陆宇的介绍后,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呢?你又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2、生提出数学问题。
分别是从早上6时到8时到达宁波经过了多长时间?
从8时到达宁波到买完点心经过了多长时间?
从8时零5分到8时45分经过了多长是时间?
从早上起床6时到8时零5分经过了多长时间?
从早上6时到8时45分经过了多长时间?
从8时到8时45分经过了多长时间?
(让学生说清楚提出的数学问题的具体意义。从到经过了多长时间。)。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板书。
6:00——8:007:00——8:05。
8:00——8:057:00——8:45。
8:05——8:45。
二、新课教学。
1、教学从6:00——8:00,8:00——8:05。
2、教师提问:从六时到八时经过了多长时间呢?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因为8—6=2时。
师:那么2时还可以怎么说呢?你又是怎么想的?
生:因为一小时等于60分,所以2小时等于2个60分就是120分。
3、那从8时到8时零5分经过了多长时间呢?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练习巩固。
3时2分4时3分,个等于多少?
三、教学从8时零5分到八时45分经过了多长时间。
1、师: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
生:40分。
师:大家同意他的想法吗?你们又是怎么想的呢?
3、学生讨论说说想法。
a.45—5=40(分)师借助课件来进行说明。
b.用数格子的方法来数一数,从8时零5分到8时45分经过了八大格,因为一大格有5分,所以8大格就是40分钟。
c.用60-5-15=40(分)用整个一小时减去前面的5分钟再减去还相差的15分钟,就是经过的40分钟。
4、练习巩固。
陆宇同学来到天一广场后他到底在干什么呢?请大家来看大屏幕。
新华书店。
9:10—9:55。
乐购。
10:05—10:30。
礼品商店。
10:45—11:00。
肯德基。
11:15—12:15。
四、练习巩固。
1.陆宇同学下午打算去看一场电影,可是电影院上写着。
a.“下午2:10,电影需要放映45分钟,那你知道电影会在什么时候结束呢?”(播放录音)。
b.下午2:10,现在才下午1:50,我还要等多长时间呢?(播放录音)。
2.延伸练习。
五、课堂总结。
一、成功之处。
1、堂课教学的载体选择的比较好,对于学生学习这一知识很有好处。本堂课进行主题式的教学,进行了用教材,而不是进行教教材。
2、教学目标的定位相当确切。重点突出。突破难点的地方(从8时05分到8时45分经过了多少时间?)运用了媒体这一形象的措施,让学生从算理上去理解。
简单的时间计算的教案篇十三
教学目标:
2、了解时间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用途,会通过观察、数格子、计算来知道所经过的时间。
3、了解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时、分、秒进率。
板书:1时=60分1分=60秒。
2、填空题。
2时=()分2分=()秒。
180分=()时120秒=()分。
1时40分=()分6分=()秒。
3、填合适的时间单位。
(1)一节课的时间是40()。
(2)看一场电影要2()。
(3)小东跑一100米要用16()。
二、探究新知。
多媒体课件展示“小学作息时间表”学生自读问题,依次解决问题。
(1)上午第一节课是从几时几分到几时几分?这一节课上了多少时间?
你是怎么知道一节课的时间,你有什么方法?你会不会列算式。
(老师讲解列算式计算)。
板书:8:50–8:10=40分。
8:50。
-8:10。
40。
答:这节课上了40分钟。
(2)反馈练习:学生板演,说说自己怎么想的。
下午第七节课上了多少时间?
(3)深入探究,10:50~11:30第四节上了多少时间?
学生先试做,问在计算中发现有什么问题?
重点讲解分不够减,到时退一作60分。
(4)反馈练习:1.小明从家里出发去学校,路上经历了多长时间?先看钟表,再请列式计算。
让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学生板演并订正错误。
三、巩固练习。
1.王老师看一场电影时刻表如下,请问这场电影放映了多长时间?
四、全课小结。
师:今天你学习了什么知识?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简单的时间计算的教案篇十四
二、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自主性。
三、突出实践性,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贯穿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条主线,努力给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去。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在活动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并会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在培养学生自理能力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简单的时间计算的教案篇十五
知识目标。
用公式和其公式变形计算某段路程内的速度、路程和时间.。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1.培养解题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疑难问题的良好的意志品质.。
教学建议。
教法建议。
教学设计示例。
【知识单元分析】。
1.不写出所依据的公式,对于不同的速度、路程、时间不用带不同脚标的符合表示.。
2.没有统一单位.。
3.在计算过程中没注明单位.。
4.不使用作图的方法帮助分析复杂的问题.。
5.做题的格式不合理,容易出错.。
解题的一般思路。
1.分析题意,想象物体的运动情况,看清题目中的已知量和待求量.。
3.按照例题的格式,把已知、求、解、答的过程完成.。
【教学过程设计】。
一.速度公式和公式变形。
速度公式是,将公式变形为:,分别用于计算路程和时间.。
简单的时间计算的教案篇十六
2、知道物品价格的表示形式。
3、培养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通过购物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并知道爱惜人民币。
教具、学具准备:
模拟人民币,挂图,物品。
复习导入:
2、按质地分办哪两类?
1元=()角1角=()分。
一张2角可以换()个1角。
讲授新课。
1、老师拿了14个1角的硬币去买书,你们觉得这样方便吗?谁能帮我想一个好办法?
(换钱)怎么换?小组讨论。
可以用10个一角去换1张1元,2个1角换一张2角。原来12角=1元2角。
请学生填空:3元8角=()角26角=()元()角。
你是怎么想的?
2、同桌利用学具互换人民币。
3、黄老师在商场中看到了价格牌上是这样写的:笔记本1.50元(问这1.50元是多少呢?)。
4、看其它文具的价格,把对应的用线连起来。
本子0.50元5角。
墨水3.00元35元。
书包35.00元7元8角。
尺子1.20元3元。
彩色笔7.80元1元2角。
5、如果我要买一本本子和一把尺子,你们会计算吗?
如果我用10元去买一瓶墨水,该找回我多少钱?
实践活动:
让学生分组利用学具来进行买东西的实践活动。
简单的时间计算的教案篇十七
1.不写出所依据的公式,对于不同的速度、路程、时间不用带不同脚标的符合表示.。
2.没有统一单位.。
3.在计算过程中没注明单位.。
4.不使用作图的方法帮助分析复杂的问题.。
5.做题的格式不合理,容易出错.。
解题的一般思路。
1.分析题意,想象物体的运动情况,看清题目中的已知量和待求量.。
3.按照例题的格式,把已知、求、解、答的过程完成.。
【教学过程设计】。
一.速度公式和公式变形。
速度公式是,将公式变形为:,分别用于计算路程和时间.。
简单的时间计算的教案篇十八
1、本节课我在设计时分成了两种情况:计算当天的经过时间、计算隔一天的经过时间。在教学时两种情况我都要求学生先画线段图然后再计算,这样做的确培养了学生画线段图的能力,然而我却忽视了老师应让学生感知在做数学题时需要择优选择,选择最简便的方式解决问题,在计算当天的经过时间时我们发现画线段图和直接用结束的时间减开始的时间这两种算法当然是后者更容易些。我想我课前对本节课的.把控还是不够好,然而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正是要在这些小小的细节中体现,今后我在上课前还需对课上的每一环节都认真研究。
2、讲解线段图时,我并没有讲解清楚、讲解透彻如何观察线段图算出经过时间,我看似教给学生了如何画、观察线段图,然而计算时还是走的老路——结束时间减开始时间。这是由于我在课前自己就没有掌握如何观察线段图计算时间的精髓,今后我还需注意上课前一定要多研读教参、教材,把握不住的多向老教师请教。
3、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太少。我讲课的短处一直都是总喜欢自己讲解,总认为学生不能独立完成,虽然一直都在注意,尽量去改正可是一站在讲台上还是控制不住自己。今后为我应多多给孩子表现的机会,相信学生能够完成,课上也要多多展示学生的想法,抓住学生的生成并能利用好学生的生成。
4、在平时教学中应时刻清楚本节课将要培养学生哪一方面的能力,这样在课上教师就可以有的放矢。
简单的时间计算的教案篇十九
: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第二册第50页。
2.知道物品价格的表示形式。
(二)能力目标:通过购物活动,培养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情感目标: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并知道爱惜人民币,同时在教学中渗透孝敬老人等人文教育。
:多媒体课件,每个学生准备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学习用具和玩具。
生:聪聪、明明(掌声欢迎)。
师:他们有一些问题不太明白,想问问大家,你们愿意告诉他们吗?
1.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按质地分为哪两类?
2.1元=( )角 1角=( )分。
3.一张1元币可以换( )张5角;可以换( )张2角……。
指名让学生回答,教师给予鼓励。
1、情境对话,提出问题:
聪聪:明明,你拿那么多的硬币去干啥去?
明明:奶奶来了,我拿了12角钱,想去买一包小吃给奶奶。
聪聪:拿那么多硬币,要是丢了一个,怎么办?
明明:那怎么办?你们能帮帮我吗?
2、交流学习,解决问题:
师:我们该怎样帮明明呢?大家有什么好办法?
生:可以去换钱。
师:那该怎样换呢?
学生讨论后发言:
生1:可以换成六张2角的纸币。
生2:可以换成两张5角,一张2角。
生3:可以换成12张1角的纸币,不容易掉。
生4:我可以帮他换成一张1元和2张1角。
生5:多了,多了,还是换成一张1元和一张2角的最方便。
师:为什么?
生3:因为10角=1元,所以12角就是1元2角呀。
教师带头鼓掌。
明明:哦!原来12角=1元2角,谢谢你们。
3、我们帮明明解决了问题,聪聪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帮忙,大家愿意吗?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
4、换钱游戏:4人合作,利用学具互换,老师指导。
5、认识物品价格的表示方法:
明明拿着换好的钱走进了“超市”。(课件出示)。
明明看见这么多的食品,不知道该买什么好?有谁能帮助他?
学生交流后发言:
生1:买一包花生,很香,
生2:我反对,花生比较硬,奶奶吃不动,我认为还是买一包杨梅干好,它比较有味。
生3:我不同意,杨梅干虽然比较有味,但是明明带的钱不够。
教师对此学生的回答,故作惊讶:“哇!你怎么知道不够?
生3:上面有标价。学生得意地说道。
教师笑道:“你很善于观察!依你看,明明买什么好?”
生3:我认为买冬瓜条好,它也比较好吃。
师:同学们讨论一下,他的建议是否合适?
学生汇报:
生1:一包冬瓜条要12元,太贵了。教师笑道:“是吗?”
生2:不对,我认为一包冬瓜条是1元2元。学生一哄而笑。
生3:我认为冬瓜条是1元2角,因为1.20元就是1元2角。”
教师夸奖:你真棒!
教师说明:1.20中有一个小圆点,圆点的左边表示元,圆点右边第一位表示角,第二位表示分,所以1.20元就是1元2角,这就是物品价格的表示方法。
师:下面我们来看其它一些物品的价格(课件重出)。
学生说出物品价格后,随机出示相对应的物品价格读法:
(播放录音)聪聪:“明明的奶奶生病了,我也想拿着我的零花钱来买一些东西送给他们。我想买一包冬瓜条和一些糕点要多少钱?小朋友,你们会算吗?”
师:谁来计算一下?
生:1元2角+8角=2元(板书)。
师:谁来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生1:因为1元2角是12角,12角加8角等于20角,20角可以换成2元,所以1元2角加8角等于2元。教师点头。
生2:2角加8角是1元,1元加1元是2元,所以1元2角加8角等于2元。教师竖起大拇指。
师:老师有5元钱,我想买一包葡萄干,够吗?
生:够。一包葡萄干是3元,老师有5元,还要找回2元钱。
板书:5-3=2(元)。
谢谢大家!你们表现真棒!
6、小结:以学生为主,教师给予补充。
师: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师:小朋友,你们想用手中钱去买一些礼物,送给爷爷、奶奶吗?
选四名售货员,学生自由购物。要求买东西时要有礼貌地说:“阿姨或叔叔,你好!我要买一包花生。”买完后要说:“谢谢!阿姨或叔叔再见!”
教师指导操作。
生:好!聪聪、明明再见!
到商店去调查物品的价格,同时拿自己的零花钱去买一、两样物品,并做好一些记录。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这节课是数学新课程改革中一个新的知识。整个教学过程 ,学生学得积极主动,不仅参与面广,热情高,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社会交往和实践能力以及乐于助人的精神。反思整个过程,我认为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能从学生实际出发,力争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方法、找答案。从而引导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时培养综合能力,也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在本节课中,教师想方设法创设“融洽”的问题情境,激起矛盾,让学生带着具体问题进入“角色。”如“明明带了这么多钱,要是掉了一个怎么办?”学生提出“换钱”这一好办法。这一情境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依据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不难得出答案,但更多的是产生了:“咦,这也是数学?”这样一个疑问。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把学生引入一种参与问题探索的情境中,使学生有主动参与的热情,让其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求,激发学生探索动机。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帮聪聪、明明换钱购物活动的问题情境,为他们搭设一个生活的“舞台”,为学生提供操作实践的机会。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自己的方式给“聪聪、明明”提供了丰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在这节课中热情高涨,可想他们得到的不仅仅是那么一点数学知识和技能,而更多的是懂得了如何经济合理地支配自己的零花钱,懂得了要孝顺老人等“人文”的东西,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
简单的时间计算的教案篇二十
【知识单元分析】。
1.不写出所依据的公式,对于不同的速度、路程、时间不用带不同脚标的符合表示.。
2.没有统一单位.。
3.在计算过程中没注明单位.。
4.不使用作图的方法帮助分析复杂的问题.。
5.做题的格式不合理,容易出错.。
解题的一般思路。
1.分析题意,想象物体的运动情况,看清题目中的已知量和待求量.。
3.按照例题的格式,把已知、求、解、答的过程完成.。
【教学过程设计】。
一.速度公式和公式变形。
速度公式是,将公式变形为:,分别用于计算路程和时间.。
简单的时间计算的教案篇二十一
《时间的计算》是小学数学第五册时.分.秒的基础上教学的。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学生在一年级就认识了时针.分针。并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但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比较复杂.时间又时时伴随着人们的生活。因此,教材从教学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十分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力求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有关时间的知识。
2、教学目标。
(2)进一步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教育学生要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3、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使学生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学习难点:掌握时间计算的方法。
【学情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贴近实际的情景教学,创造疑问,学生想办法解决疑问。教师启发.点拨。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际操作,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了好的方法。学生真正的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主导.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体现了素质教育中的能力培养。
【教学策略】。
情境教学——自主探究——应用拓展。
【教学过程】:
师:说的真好!看来咱们班同学时间知识掌握的非常好!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你们想认识他吗?他呀,就是我们的学习好伙伴聪聪,他要带领大家一起去游览一下我们美丽的方正县。首先,(师在黑板上贴人物图片)聪聪说:“他想采访一下大家,星期天你们都做些什么?”
生:(自由说)。
师:你们想和聪聪一起过一个快乐的星期天吗?(师板书:快乐的星期天)。
二、联系实际,讲授新课:
师:同学们都知道,我们方正县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特别是近几年来,我们的家乡更是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双龙湖、双凤湖、莲花湖等都是我县著名的旅游景点,那里的景色非常优美,每年吸引了许多县内外的游客前来观光,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呢?好!现在就让我们随聪聪一块儿去看看吧!
师:我们首先来到了莲花湖(击按钮)这里每年夏天都有上万朵莲花竞相开放,景色异常美丽,,聪聪在这里玩的真是留恋往返,一转眼,游览了两个小时。同学们你们知道:2小时等于多少分吗?(电脑出示问题)师板书: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例1.
例1:2时=(120)分。
师:你是怎么想的呢?
生:我想1小时是60分,2小时是两个60分,就是120分。
好!可是聪聪不服,出了一些题要考考你们,你们敢接受挑战吗?(电脑出示题)。
3时=()分3分=()秒240分=()时。
1时=()分2分=()秒180秒=()分。
1、情景教学:
师:同学们可真了不起!挑战取得了胜利!下一站聪聪要到哪去呢?(电脑出示)。
例2:聪聪10:30分在莲花湖出发,10:45分到达了方正湖,请问同学们:他从莲花湖到方正湖用了多少时间?谁知道?(电脑出示两个钟面:10:30和10:45)。
生:用了15分钟。
2、讨论算法:
师:谁愿意介绍你的好办法?
生汇报:
1。数钟面上的大格,走了3个大格就是15分钟。
2。数小格,1小格代表1分钟,15个小格是15分。
师:你说的真好!用计算的方法时,如果在同一个小时内,我们只要用分钟相减来求经过的时间就可以了。大家可真棒,想出了这么多种算法。那么,在这么多算法里你最喜欢哪一种呢?说说你的理由。(生汇报)。
师小结:大家认为用算式计算比较简便,以后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方法。
(3)情境练习:
师:聪聪告诉大家,还有更美的地方要去呢?走吧!(双机---到双龙湖)。
生:用了40分钟。
师:你是怎么算的?和同桌用你制做的学具表拨一拨并互相讲一讲你是怎样想的?(同桌交流算法)。
师:谁想到前面来边拨表边说一说你的算法。
师:今天我们和聪聪游览了我们方正县的几处美丽景点,同学们的收获一定很大吧?你们快乐吗?你们将来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把我们方正县建设得更加美丽!
三。钟表王国。
1、拨表比赛。
师:王国里正举行拨表比赛,按要求拨表,填出答案。
第二个项目是:
2、智慧大比拼:
师:聪聪要来考考你们,经过了多长时间,你会算吗?
继续往前走,看看还有哪些项目,钟表王国的比赛项目真是丰富多彩。
三个项目是:
3、联系生活,连一连:
中央台的新闻联播1小时30分。
做眼保健操5分钟。
一集蓝猫三千问30分钟。
看一场电影20分钟。
继续往下看还有第四个项目呢:
4、这是聪聪制作的作息时间表。聪聪想请小朋友帮助他计算下面经过的时间:
吃饭:7:15-------7:35。
锻炼:9:25-------9:45。
看书:3:10-------3:55。
看少儿节目:5:40-------6:00。
师:时间过得真快呀!转眼间钟表王国的比赛结束了。老师想让你们自己制做一个作息时间表,拿出你的彩笔设计一下。
四、全课小结:今天我们和聪聪游览了我们美丽的方正县,还参加了钟表王国的运动会。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时间的计算。你们快乐吗?老师希望你们要合理安排时间,不要浪费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附:板书设计。
例12时=()分例212:30——12:45。
120分=()时15分。
2.5×3=15。
3.1×15=15。
【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注重体现了情境教学在教学中的运用。课堂上体现了这样几个特点:
1.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小学生对熟悉的生活情境和事物感兴趣。所以我从他们熟悉的事物中寻找教学题材,设计了有趣的情景教学。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在他们身边,感到数学的作用,设计了作息时间表。这样,既巩固了时间的知识。又可以教育学生在生活中要合理安排时间,不要浪费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2.注重在学习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教学《时间的计算》时,让学生用自己制作的学具表亲自动手拨一拨,想一想让他们主动尝试自主发展。教学例2时让他们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方法。这些都体现了培养学生的能力.自主探究的精神。
3.注重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个教学贯穿于情境教学之中,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新知,掌握了新知。
【评析】。
本节课的设计,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主要体现在:
一.创设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参与。
上课伊始,谈话导入。介绍给大家认识一位朋友,这位朋友要领我们游览一下我们美丽的方正县。方正县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很自然的被吸引到新知识的探究和学习中。
二.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
让学生拨表,自己动手,充分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觉自己就是课堂的主人。小组合作交流算法,面向了全体。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通过拨表.交流.等多种学习方法突破重难点。
简单的时间计算的教案篇二十二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第二册第50页。
教学目标 :
(一)知识目标:
2.知道物品价格的表示形式。
(二)能力目标:通过购物活动,培养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情感目标: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并知道爱惜人民币,同时在教学中渗透孝敬老人等人文教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每个学生准备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学习用具和玩具。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
生:聪聪、明明(掌声欢迎)。
师:他们有一些问题不太明白,想问问大家,你们愿意告诉他们吗?
1.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按质地分为哪两类?
2.1元=( )角 1角=( )分。
3.一张1元币可以换( )张5角;可以换( )张2角……。
指名让学生回答,教师给予鼓励。
二、结合情境,自主学习:
1、情境对话,提出问题:
聪聪:明明,你拿那么多的硬币去干啥去?
明明:奶奶来了,我拿了12角钱,想去买一包小吃给奶奶。
聪聪:拿那么多硬币,要是丢了一个,怎么办?
明明:那怎么办?你们能帮帮我吗?
2、交流学习,解决问题:
师:我们该怎样帮明明呢?大家有什么好办法?
生:可以去换钱。
师:那该怎样换呢?
学生讨论后发言:
生1:可以换成六张2角的纸币。
生2:可以换成两张5角,一张2角。
生3:可以换成12张1角的纸币,不容易掉。
生4:我可以帮他换成一张1元和2张1角。
生5:多了,多了,还是换成一张1元和一张2角的最方便。
师:为什么?
生3:因为10角=1元,所以12角就是1元2角呀。
教师带头鼓掌。
明明:哦!原来12角=1元2角,谢谢你们。
3、我们帮明明解决了问题,聪聪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帮忙,大家愿意吗?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
4、换钱游戏:4人合作,利用学具互换,老师指导。
5、认识物品价格的表示方法:
明明拿着换好的钱走进了“超市”。(课件出示)。
明明看见这么多的食品,不知道该买什么好?有谁能帮助他?
学生交流后发言:
生1:买一包花生,很香,
生2:我反对,花生比较硬,奶奶吃不动,我认为还是买一包杨梅干好,它比较有味。
生3:我不同意,杨梅干虽然比较有味,但是明明带的钱不够。
教师对此学生的回答,故作惊讶:“哇!你怎么知道不够?
生3:上面有标价。学生得意地说道。
教师笑道:“你很善于观察!依你看,明明买什么好?”
生3:我认为买冬瓜条好,它也比较好吃。
师:同学们讨论一下,他的建议是否合适?
学生汇报:
生1:一包冬瓜条要12元,太贵了。教师笑道:“是吗?”
生2:不对,我认为一包冬瓜条是1元2元。学生一哄而笑。
生3:我认为冬瓜条是1元2角,因为1.20元就是1元2角。”
教师夸奖:你真棒!
教师说明:1.20中有一个小圆点,圆点的左边表示元,圆点右边第一位表示角,第二位表示分,所以1.20元就是1元2角,这就是物品价格的表示方法。
师:下面我们来看其它一些物品的价格(课件重出)。
学生说出物品价格后,随机出示相对应的物品价格读法:
(播放录音)聪聪:“明明的奶奶生病了,我也想拿着我的零花钱来买一些东西送给他们。我想买一包冬瓜条和一些糕点要多少钱?小朋友,你们会算吗?”
师:谁来计算一下?
江西省赣县城关实验小学 曾 缨。
简单的时间计算的教案篇二十三
用公式和其公式变形计算某段路程内的速度、路程和时间。
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会分析实际的物理问题的物理过程,并用对应的知识解决。
1、培养解题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疑难问题的良好的意志品质。
教材用两个例题,由速度公式,变形为计算路程和时间的公式和、第一个例题中,有分析的过程,解题的过程标准,有已知、求、解和答的四个过程、例题2中用参考图帮助学生分析物理过程,这样从图中很容易找到解题的思路,再用一些公式变形来解出所要求的物理量。
第一个例题应当注重解题的过程,强调做题的规范,应当在此基础上,教师提供一个例题,巩固刚学到的公式变形知识和解题过程规范、第二个例题注重分析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思路,一般对于较复杂的问题,应当画出参考图,帮助分析物理过程,并在思考图上画出已知的物理量和待求的物理量,解题过程就变得简单明了。
本节教学是习题教学,要防止要求过高,过难,以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即使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也不宜补充比教材更复杂的内容。
本节主要是习题教学,注意形成解题的'规范、解题要先审题,可以用图解来帮助分析,在参考图上注明各个物理量,有已知的和待求的以及一些中间量,先考虑清楚解题的过程,再按照一定的步骤来解题,在解题过程中要有公式、数值和单位、答的过程,要求过程完整。
教师选题可以用教材上的例题,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情况进行增删、学生解题中常见的问题有:没有写出解题所依据的公式;对于物理量的代入没有做出区别,标出脚标不明确;单位没有统一;解题过程中没有单位;不能用图示分析问题等。
教学设计示例。
【知识单元分析】。
探究活动。
实践探究:体验运动的感觉。
【课题】。
体验运动的感觉。
【组织形式】。
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
坐在汽车里,体验当汽车静止、以某一速度正常行驶、速度增加、速度减小、转弯等时刻的感觉。
【备注】。
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可以没有结果;
2、发现新问题。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699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