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导游词(精选2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7 05:20:14
博物馆导游词(精选23篇)
时间:2023-12-07 05:20:14     小编:薇儿

总结是一种提高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写总结要言简意赅,重点突出,表达清晰,让人一目了然。总结范文的效果和质量,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和修改。

博物馆导游词篇一

昆虫是地球上最繁盛的动物,目前已发现的昆虫约有80万种,其种类比别的动物加起来还要多.古罗马作家普林尼曾赞叹道:大自然从未在任何其他作品中展现出如此无穷无尽的创造力.想走近这个奇妙的世界吗请与我们同游上海昆虫博物馆.

上海昆虫博物馆坐落在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枫林园区)内.从入口步行约100米后右拐,即可见到一幢白色建筑物.底下两层楼是参观区,对游客开放.一楼共有两个相连的展区,分别为昆虫生命厅和昆虫世界厅.

在进入昆虫生命厅之前,我们首先要穿过一条"时空隧道".隧道两边的解说牌向你讲述了地球生命的漫长演化过程.从中我们知道,原始昆虫诞生在4亿多年前,其出现时间远远早于恐龙.请注意隧道左侧那张编号为102的古蜻蜓照片.从图片中的化石上推断,它的翅膀伸展后约有80厘米长,这表明古代一些昆虫的体型要比现在大很多.隧道尽头陈列的那组昆虫化石能满足你的好奇心,让你知道古代的昆虫究竟是什么模样.

休息一下,让我们进入第一展区——昆虫生命厅.时空隧道位于昆虫生命厅中央,把展厅分割成了两个部分.先让我们参观"时空隧道"。

的左侧展区.一路走来,你右边的展台里陈列着很多标本,依次展示了各种昆虫的口器,眼睛,触角,翅膀和足.展台旁边还有几台昆虫器官模型,只要按一下模型上的银色按钮,它们就会模拟昆虫器官的各种活动.

展区的左边以照片为主,它们一一列举了昆虫王国中的各种明星.例如,最古老的昆虫蜚蠊(俗称蟑螂),昆虫中的跳远冠军跳蚤,跳高冠军黄条跳甲,飞行能手蝗虫等等.展区的尽头集中展示了各种昆虫(包括白蚁,胡蜂,黄刺蛾)的巢穴和栖息环境.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墙角的蚁穴模型.通过它,你可以一睹蚂蚁的地下宫殿.模型操作板上有一排按钮,分别对应门卫室,粮仓,工蚁室,蚁后室等.按下一个按钮,对应的穴室就会被灯光照亮.

防御等.

虫标本和照片.尤其推荐你关注一下位于竹节虫目展台的一件中华丽叶虫修(展品编号207)标本.中华丽叶虫修("虫修"读xiu)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昆虫,分布在西藏.因为它酷似植物的叶片,所以人们通常叫它叶子虫.

位于该厅中央的展台上,单独陈列了蛾和蝴蝶的标本及照片.在这里,你能看到世界上最美丽的蛾——太阳蛾(展品编号211)和我国唯一被定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蝴蝶——金斑喙凤蝶(展品编号214).太阳蛾是一种有毒的昆虫,它来自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其翅面中有玫瑰红的斑纹,就像辉煌的落日.金斑喙凤蝶是我国特有的名贵蝴蝶,雄蝶的翅面呈翠绿色,其后翅中央有一块大型金黄色斑.

休息一下,让我们上楼继续参观.二楼有两个相连的展区,分别是昆虫与人类厅,以及昆虫文化厅.昆虫与人类厅主要介绍与人类有关的昆虫,包括益虫和害虫.大厅的中央有一个活体展示区,这里不但饲养着为人熟知的四种昆虫:蚕,蝈蝈,蟋蟀和蟑螂,还有一种平时很难注意到的小家伙——竹节虫.竹节虫和我们前面提到的中华丽叶虫修一样,都属于拟态昆虫.它的整个身体就像是一根竹子或树枝,一般雌虫比雄虫更粗大.由于在饲料中加入了色素,这里饲养的家蚕能吐出黄色和红色的蚕丝,这种技术目前还没有投入大规模机械生产.活体展示区右面的一组展品,集中介绍了使人类受益的昆虫.沿着脚下昆虫标记的指引,你将依次看到蜜蜂标本和养蜂工具,蚕和丝绸制品,以及能食用的昆虫.值得一提的是,"食用昆虫区"展示了不少与昆虫有关的中药,其中就有冬虫夏草.冬虫夏草简称虫草,是由真菌在吞噬了虫子的五脏六腑后,寄生在虫子留下的躯干内形成.紧接着"食用昆虫区"的是"昆虫与仿生"展台.这里有一面模仿苍蝇复眼原理的镜子(展品编号317),透过它,我们能亲身体验同时看到许多相同物体的感觉.

接下来,让我们走到活体展示区左面,继续参观.这里集中介绍了对人类有害的昆虫,包括白蚁,蟑螂,松毛虫和棉铃虫等.在白蚁展台旁边,你能看到采自"楼兰古尸"头发上的虱子(展品编号326).它距今约有3888年,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虱子.

最名贵的蝴蝶——被誉为"光明女神"的海伦娜闪蝶(展品编号417),其单只标本售价高达36万元.它生活在南美洲热带雨林,其雄蝶能在不同的光线和视角下,闪耀出浅蓝,天蓝,紫蓝等多种绚丽色彩.

再让我们来看看陈列在展厅左侧角落里的饲虫用具.这里有养蝈蝈的虫盒,养黄蛉的虫笼,专供蟋蟀格斗的斗格,甚至有蟋蟀专用的迷你棺材.在饲虫用具展台的旁边,悬挂有三幅蝶翅画.它们全部由产于巴西的闪蝶翅膀制成,十分珍贵.

结束了各展厅的参观后,如果你还意犹未尽,可以去博物馆大楼后面的多媒体播放厅互动实验室走走.多媒体播放厅可容纳100人,放映针对各个年龄层的昆虫科教片.互动实验室里有40台光学解剖镜,可帮助我们轻轻松松地看清各种小型昆虫标本.观看科教片的同时,再仔细想想今天的收获,对照手中的学习单,是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呢。

博物馆导游词篇二

卿大夫用七鼎六簋,诸侯用九鼎八簋等。曾候乙墓出土的九件正鼎八件铜簋正好与他身份相符。这套九鼎八簋已被定为国宝级文物。

大家都知道青铜冶炼技术是我过先秦文明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商代就已经成熟,周朝继续发展,在公元前5世纪的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曾候乙墓出土的青铜器群正是这个巅峰时期的代表。

下面我们将要去的地方就是大家期待已久的编钟陈列处了,编钟是我们的镇馆之宝。大家看,这个庞然大物就是编钟了,它是整个墓里最为壮观惊人的,这个巨大的钟架是铜木结构,呈曲尺形,长7.48米,宽3.35米,高2.73米,蔚为壮观。六个青铜佩剑武士和八根圆柱承托者七根彩绘木梁构成曲尺型钟架。架及钟钩共246个构件,钟架分为三层八组悬挂有65件青铜件。上层是三组纽钟,共19件,中层为三组镛钟,共33件,下层为大型镛钟两组,共12件。大家数一数,下层是不是多了一口钟,而且它还与其他的钟不同?那是楚王博钟,为了纪念他们的情谊,便那走了原来悬挂在那里的辎钟,而把它悬挂在下层居中的位置。编钟是音乐史上的一个奇迹。首先它是一钟双音,按照钟体上的标音铭文所示,分别敲击钟的`正鼓部和侧鼓部,一口钟能发出相差三度的两个音。例如敲击钟的正鼓部是哆音那么敲击它的侧鼓部就是发音了,那么一钟双音的奥秘在那里呢?大家请看编钟的两侧有棱,发音时,棱和对钟起到不同的阻尼作用,所以就出现了一钟双音的现象。另外角钟还有一个优于普通圆口中的地方,那就是尾音不长这样才能奏出旋律优美的音乐。全套编钟有深沉浑厚的低音,铿锵圆润的中音,清脆响亮的高音。其音域跨5个八度音程,它把宫商角紫羽五音发展成1234567七个音阶,比西方早了1000多年。

现在大家是比是特别想听一听这天外来音呢?我们在旁厅设有编钟演奏厅,现在大家可以去领略一下了。到这里我的讲解就结束了,现在是10;30大家可以先听一下编钟演奏,然后再自由参观,湖北省博物馆除《曾侯乙墓》、目前还举办有《楚文化展》、《郧县人》、《屈家岭》、《盘龙城》、《曾侯乙墓》、《九连墩纪事》、《书写历史》、《秦汉漆器艺术》、《梁庄王墓》、《古代瓷器专题展》、《荆楚百年英杰》等十多个展览,大家可以随意参观。12点我们在省博的大门口集合,祝大家玩得尽兴游的顺心。欢送词略。

根据鎛种上面的记载,我们知道了,当时吴国大军攻进楚国郢都,楚惠王的父亲楚昭王逃到随国也就是曾国,吴军随即赶到,要求随君交出昭王,作为交换条件,吴国答应把汉水以东的土地划归随国。但随君不顾吴国威胁利诱,拒绝交出楚王,因此赢得了时间,楚国在秦国的帮助下,打退了吴国军队。随国在吴国大军压境的情境下保护楚昭王的故事,是历史上一个不背盟誓的佳话。所以楚惠王为代父亲向随君的子孙表示不忘救难的恩情,送给了曾侯乙这个镈钟。

博物馆导游词篇三

潍坊风筝博物馆坐落在山东省潍坊市,建于1987年,系全国第一座风筝专业性博物馆。占地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100平方米。馆内有大小展厅12个。琳琅满目的风筝展品,展现了从公元前5世纪“鲁班风筝”至今的中外各式风筝。

潍坊风筝博物馆座落在潍城白浪河东崖岸,占地面积一万三千平方米,建筑面积八千一百平方米,为迄今世界上最大的风筝博物馆。其建筑造型选取了潍坊龙头蜈蚣风筝为特点,屋脊是一条完整的组合陶瓷巨龙,托于孔雀兰琉璃瓦屋顶上,似蛟龙遨游长空,击荡九霄。馆内有一个近一千六百平方米的大厅和大小十个共三千多平方米的展室。如今本馆在原来展览的基础上,又从文、图、物等方面进行调整充实,初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专业性民俗博物馆。

馆内将收藏、陈列古今中外的风筝珍品,还可通过录相重现历届潍坊国际风筝会的盛况,给观众系统地介绍中国潍坊的风筝发展、沿革及各流派的风筝制作技艺和由风筝技术启迪派生的人类飞行的广阔前景,陈列介绍了世界各国的风筝发展及扎、画、放的技术。还有风筝艺人的现场制作风筝。

风筝博物馆又具有多功能用途,既是一个收藏、陈列古今中外风筝、民间工艺的专业性博物馆,还是一个文化娱乐中心。如果全部配套,它将成为风筝都的一个旅游、文化、娱乐和风筝贸易中心。本馆以大量的实物、照片、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了风筝的起源和风筝沿革史;介绍了风筝的流派、种类和特点;展示了潍坊国际风筝会与各国风筝团体和人民的友好交流。

展出的风筝有:一、传统风筝。主要有各种大中小型龙头蜈蚣,软硬翅蝴蝶风筝,七星、八卦风筝,各种鱼鸟、昆虫风筝以及筒子风筝和传说故事人物造型的人物风筝。还展有吉林、济南、浙江的优秀作品。二、潍坊创新风筝。是潍坊风筝艺人和业余爱好者扎制的新意风筝、特技风筝、多特点风筝、微型和巨型风筝,表现出潍坊风筝爱好者大胆创新的精神和丰富的想象力。三、国外风筝。

是近几年来国外风筝爱好者制作的具有本国风情特色的风筝。所收藏陈列的风筝在选材、色彩、艺术等方面,把自然界千姿百态的物象进行夸张升华、剪裁加工后运用于风筝的创作之中,使主体内容与风筝造型协调,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相溶,表现了潍坊风筝工精艺巧、浑厚大方的独特民俗风格。

博物馆导游词篇四

在博物馆里,我们可以看到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物品与文明,可以感受到古人的勤劳与智慧。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洛阳博物馆河洛文明展史前部分。

导游词。

”,仅供参考,希望您喜欢!

我们首先看到的第一个展柜中展示的是一件距今约十万年前的象牙化石,它长2.4米,是1959年洛阳修中州渠时发现的,保存得十分完整。它属于生活在距今5万——20万年前纳玛象的象牙化石。

右边还有一截多年生木本植物的化石,以及鸵鸟蛋和水龟化石,证明在远古时代,洛阳地区生长着高大的植被,生活着各种动物,非常适合原始人群在这里进行采集和狩猎等生产活动。20xx年在洛阳栾川孙家洞遗址发现的直立人下臼齿化石,和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同处于一个时期,填补了我国中原地区人类发展的空白,也证实了早在七十万年前,洛阳的先民们就已经在这里繁衍生息了。

1994年南昌路中亚大饭店出土了一具非常完整的古菱齿象化石,经复原长5.7米,高2.8米。古菱齿象躯体雄伟庞大,两根门齿粗壮,生活在距今3到5万年前地质时期的更新世晚期。中原一直以来都与大象关系密切,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和夏商周、乃至两汉时期,中原地区发现的古代遗存中都有大象的形象出现,河南省的简称“豫”字的右半边,就是一个“象”字。

从1920xx年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了仰韶文化遗址开始,中国考古学界就在一步步的证实了中国大陆有着属于自己的新石器历史。洛阳地区分布着迄今为止所发现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不同文化类型的遗址。

裴李岗文化,因1977年首次发现于河南新郑裴李岗村而得名,属于距今约8000-7020xx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类型。裴李岗文化以农业为主,饲养猪、狗等家畜,兼营渔猎和采集,显示出定居农业村落的特色。生产工具仍以石制工具为主,以石磨盘和石磨棒为代表性器具,它是进行粮食加工的工具,为粮食、谷物脱壳使用的。

仰韶文化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也是最为繁盛的时期,因最早发现于豫西地区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仰韶文化是原始社会由繁荣走向分化、逐步趋向文明社会的时期。仰韶居民喜爱在河谷阶地上营建聚落,过着定居的农耕生活,仰韶先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同时饲养家畜,兼营采集、狩猎、捕鱼等经济活动,还从事制陶、治玉、纺织等多种手工业活动。尤其是当时制陶工艺已相当成熟,流行泥条盘筑法和彩陶制品,彩陶是仰韶文化的标志,是当时最具代表性的原始艺术形式。

小口尖底瓶为汲水工具,1959年洛阳孙旗屯遗址土。其腹部两侧有双环可系绳,汲水时手提绳子将尖底瓶置入水中,瓶会自然倒入水中,注满水后,瓶体就会自然朝上直立起来。它是原始人掌握重心转移原理的经典之作,也有一说认为它是作为葬具使用的陶器。

伊川缸因1959年首次在伊川县发现而得名。为仰韶文化较为典型的彩陶葬具。最具代表性的一件,就是图板上所展示的绘有一幅颧鱼石斧图案的伊川缸,为1980年临汝阎村遗址出土,通高47厘米。左侧为颧鸟衔鱼,右侧为带柄的石斧,颧、鱼很可能代表古人崇拜的神灵,斧表示武器或者劳动工具。原始画师为表现鹳的轻柔白羽,将鹳身涂白色,石斧和鱼则以简练、流畅的粗线条勾勒出轮廓再填充色彩,犹如后世中国画"填色"画法,被认为是中国画的雏形。今天保存在中国国家博物馆。

陶火种器,是古人用来储存火种的工具。火在原始人的生活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可以用来取暖、烹煮食物、开辟田地,当时人们取得火种十分困难,在不使用时把火苗储存起来,继续使用就十分的方便。同时证明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正在一步步增强。

彩陶罐,容器,1959年偃师市灰嘴遗址出土。该器红胎细腻,它与常见的彩绘陶器不同是以红彩描出网状纹及羽状纹,极为罕见,别具一格。

龙山文化因1920xx年首先在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发现而得名,是黄河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分布较广泛的文化类型。龙山文化时期农业有了进一步发展,不仅农具种类繁多,而且已经出现稻、黍、粟、小麦等农作物,人们的饮食生活有明显的改进。制陶业有明显的进步,普遍使用了轮制技术。

黑陶镂空高柄豆,盛食器,形制规整,造型典雅。下方的喇叭形托柄,装饰圆形镂空图案,上方为一托盘。豆形器,是古人用来盛放食物的容器,商周时期逐渐成为专门盛放肉酱和腌菜类佐味品。豆形器得名于甲骨文中的“豆”字,古人将食物放置盘中,席地而坐,下方的高柄将托盘垫高,方便取食,反映了远古时期人们的生活习俗。

骨针,缝纫工具,洛阳市东郊西吕庙遗址出土。共两件,一件长10.8厘米,另一件长3厘米。两件骨针出土时皆装在长13.5厘米、以动物肢骨制成的骨管中。骨针的形制与今天的钢针没有区别,可见原始人制作加工工艺之高超。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的丘陵地区,属黄河流域。自古被称为“天下之中”、“九州腹地”。这里气候适宜、河流密布、山川纵横,又有“河山拱戴,形胜甲于天下”的美誉。古时人们将山南水北的地区称之为“阳”,洛阳正是恰好处于洛水之北、邙山以南而得名。

洛阳,古称河洛,指的是黄河与洛河交汇处的这一片区域,作为华夏文明起源之一的河洛文明正是诞生于此。“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洛阳是中国历代王朝建都之地。从入口处一直延伸到前沿的中轴坐标线上,就向我们展示了曾经在洛阳建都的十三个王朝,它们依次是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等,在洛阳建都时间长达一千五百多年,可以说,洛阳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的古代都城之一,有“十三朝古都”之美誉。

儒学奠基于此、道教发源于此、佛教首传于此、玄学繁盛于此、理学开创于此,厚重的历史给洛阳留下了数之不尽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面前看到的这一幅河洛地区古代都城形势图上,就像我们展示了这十三个朝代遗留下的都城遗址。

沿洛河东西绵延三十公里的范围内,依次分布着夏都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遗址、汉魏洛阳故城遗址、隋唐洛阳城遗址和东周王城遗址,它们的分布范围如此之密集,在世界范围内都非常罕见,在史学界有“五都荟洛”之称。

古都洛阳用不曾间断的时间脉络向我们完整的展示了从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10世纪之间的中国历史,无怪乎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曾经这样由衷的称赞过“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洛阳博物馆创建于1958年,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河南省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收藏上自旧石器时代,下至明清时期的历代文物数十万件,尤以时代蝉联的历代典型青铜器及唐三彩著称,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洛阳博物馆位于洛阳隋唐里坊区内,北临洛浦公园,南接隋唐城遗址植物园,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现设立办公室、陈列部、保管部、保卫科、宣教部、三产开发部。洛阳博物馆占地300亩,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其中地上面积4.2万平方米,地下面积2万平方米,总投资3.5亿元。

建筑外形如方鼎屹立,寓意“定鼎洛邑”、“鼎立天下”,体现洛阳十三朝古都的历史内涵和特色。博物馆整体建筑气势恢宏,设施先进、功能齐全。20xx年2月建成,并先后成功举办了“世界邮展”,“秦汉罗马文明展”、“大遗址保护成果展”、“中国古都文明展”和“洛阳珍宝展”几个大型展览,赢得了国内外来宾的广泛赞誉。

洛阳博物馆新馆20xx年4月16日全面开放。现举办有大型基本陈列“河洛文明”和“珍宝展”、“汉唐陶俑展”、“唐三彩展”、“宫廷文物展”、“古代石刻展”、“书画展”六大专题陈列。展览面积1.7万平方米。

《河洛文明展》分为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汉魏时期、隋唐时期和五代北宋时期五大部分。以夏代都城、偃师商城、东周王城、汉魏故城和隋唐洛阳城五大都城遗址为主线,洛阳出土历代具有代表性的文物为载体,以时间为顺序,整合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考古发现、重要历史事件、著名史迹、科技发明等,以现代化、艺术化、人性化的陈展形式,全面展示洛阳十三朝古都的辉煌历史,突出了“河洛文明”作为中华文明象征的特殊历史地位,被评为20xx年全国十大精品陈列。

《唐三彩展》选取洛阳历年来出土的唐三彩精品150余件/组,较全面的展现了唐三彩艺术的瑰丽风韵。

《洛阳珍宝展》主要展示洛阳出土的二十一件文物珍品,使人们在欣赏文物的同时,了解古代工艺之精湛、领略河洛文化之厚重。

《汉唐陶俑展》展出400余件洛阳出土历代代陶俑,集中地展示汉俑的古拙、晋俑的拘谨、北魏陶俑的清秀、唐俑的丰美,较系统地勾勒出古代雕塑艺术发展的脉络,为了解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洛阳古代石刻艺术展》选取洛阳出土石刻近百件,分为石刻造像、碑碣墓志两大部分,较全面展示洛阳不同历史时期的石刻艺术成就。

《书画馆》展示以明、清及近现代作品为主,藏品包括王铎、吴昌硕、何绍基、査士标、任伯年、翁同龢、康有为、齐白石、于右任等书画大家,笔墨精到、意蕴悠然。

《宫廷文物馆》则是以馆藏文物为基础,系统地真实再现了清代宫廷的日常生活起居和佛堂等场景。

洛阳博物馆新馆已成为洛阳的地标性建筑,它的开放成为传承河洛文化,延续历史文脉、展示城市内涵和传播真善美,发挥了重要作用。

博物馆导游词篇五

西安碑林以其独有的特色成为中华民族历史文物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62年被公布为中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安碑林是在原西安府文庙和西安碑林旧址上建立起来的,到的是第一部分碑林博物馆前院,也就是文庙,文庙就是孔庙,现在仍保持着孔庙建筑的格调。

西安碑林,以碑石丛立如林而得名。

它始建于北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历经900多年的历史,由孔庙和碑石陈列室、石刻艺术室组成,我国收藏碑石最早最多的艺术宝库。

该馆藏石3000余方,现展出的仅是藏石的三分之一,分别陈列在6个碑廊、7座碑室、8个碑亭中。

1961年西安碑林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下面,请大家尽情地欣赏一番碑林的艺术精华吧。

西安碑林是在原西安府文庙和西安碑林旧址上建立起来的,到的是第一部分碑林博物馆前院,也就是文庙,文庙就是孔庙,现在仍保持着孔庙建筑的格调。

大家已经看到博物馆门外南墙上,有两个苍劲有力的描金大字“孔庙”,是由清末陕西著名书画家刘晖所书。

请大家看这个牌坊,它叫“太和元气坊”。

按照当时的礼制规定,进入孔庙应先经过“太和元气坊”,但因为“太和元气坊”的南面是城墙,不便人们出入,所以在东西两面开了供人们出入的“礼门”和“义路”。

中间有座是半圆形的池子。

这就是泮池。

在封建社会,只有考上秀才方可进人孔庙朝拜,并在泮池洗笔。

各位游客不妨也以秀才的身份,沿祭孔的路线,感受一下秀才祭拜的仪俗。

接着进入棂星门,这也是孔庙的第二道门。

门额刻有“德配天地”和“道冠古今”。

有三门,每到祭孔大典时,中门只能进出主祭人员或最高官员,一般官员走西门,东门是其他人员出入的。

戟门,又称仪门,是进入孔庙的第三道门。

这是古代孔庙陈列兵器用的,两侧室则为祭孔人员熟悉仪规和整理衣冠而设。

好了,关于孔庙的内容我们就讲到这里。

现在请大家随我看两件国宝级文物,它们分别是唐景云钟和大夏石马,现立于戟门内的左右两侧。

唐景云钟因铸于唐睿宗景云二年(711)而得名。

此钟重约6吨,是我国古代最大的铜钟之一。

钟身最顶端蹲有蒲牢,传说它是龙的九子之一,因善鸣,所以伏于钟顶。

钟上铭文共292个字,是唐睿宗李旦所撰写的,主要描述道教的神秘玄妙和对景云钟的赞语以及钟的铸造经过。

铭文外,钟身分别布着雕刻精美纹饰及32枚钟乳,既装饰了钟表,又起到调节音韵的作用。

这座钟移被选入世界名钟之列。

每年除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第一声钟响,即是景云钟钟声的录音。

这是一件唯一有大夏记年的文物,称为“大夏石马”。

大夏即为大夏国,是东晋十六国时期族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的国家,拥有陕西北部和内蒙部分地区。

赫连勃勃命其长子赫连镇守长安,这匹马便立于赫连璝的墓旁,便是大夏国铁骑神骏征战南北的纪念与见证。

石马由整块石料雕刻而成,肌肉丰满,马腿间有两组石柱,使马站的很稳,这也是它从战火纷飞的年代保存至今的原因之一。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西安碑林广场。

请大家看!这通碑叫《石台孝经碑》,碑石之林中的迎客第一碑,是馆中最大、最华丽的碑石。

碑石立于碑厅之中,整个巨石又立于三层石台之上而得名。

碑厅上有林则徐手书“碑林”。

石台孝经碑文是由唐玄宗亲自书写孝经并注释,阐述了封建基本伦理—孝道,将孝敬父母和忠于君王联系起来,提倡“事君如事父”的思想,以维护封建统治。

碑高六米,由35方青石组成。

题额是唐肃宗李亨用篆书写成的“大唐开元天宝圣文神武皇帝注孝经台”。

这是《开成石经》。

在雕版印刷没发明之前,为避免学子们传抄错误以及便于校对,唐文宗开成年间,特刻石经为范本,其内容包括我国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必读的内容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及《孝经》、《论语》、《尔雅》等十二部儒家经典,共刻114石,均两面刻字,总计65万多字,被誉为最重、最大的一部图书,具有“石质图书馆”之称。

清代又增补《孟子》,也称13经。

《石台孝经》刻成后最早立于唐长安城务本坊的国子监内,唐昭宗时,朱温胁迫昭宗东迁洛阳,唐长安城遭到毁灭性的破坏,佑国军节度使韩建便将《石台孝经》迁到城内的文庙。

北宋元祐二年,陕西运转副使吕大忠又将石台孝经、开成石经及一批重要碑石移至“府学之北墉”,即西安碑林现址,使之成为西安碑林的第一批文物,奠定了西安碑林的发展基础。

碑林第二展室集中展出了唐代的一批重要碑石。

我们知道,唐代是政治、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时期,书法艺术在这一时期也达到鼎盛,拥现出一批著名的书法大家和书法作品,在这里,您可以尽览唐人的'书法,感受时代的气息。

这座碑石叫《皇甫诞碑》是初唐四大家之一的欧阳询的代表之作。

欧阳询树立了楷书在笔法与结构上达于极则的标志,人称“结构大师”。

颜真卿是盛唐时期的著名书法家,被喻为楷书第一人。

他一生为人刚毅正直,最后为维护唐朝统一,以身殉国,被人尊称为“颜鲁公”。

他一生留下来的书法作品有70多种,在西安碑林,陈列的颜真卿真迹有6处。

其字丰满,粗细搭配均匀,颇具整体美,如人筋脉,极有弹性,人称“严筋”。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通碑石便是颜真卿44岁时书写的多宝塔碑,是他现存作品中时代最早的一件,历来都是人们学习楷书的范本。

《颜氏家庙碑》是颜真卿72岁时为纪念他的父亲而立的家庙碑。

通篇文章三千多字,他追求着质朴无华,宁拙毋巧的书法艺术风格,具有一派返朴归真的苍茫气象。

可以说,颜真卿的楷书正是通过书写《颜氏家庙碑》而达到了人书俱老、炉火纯青的境地。

下面看到的这通碑石是晚唐楷书大家柳公权所书写的,叫《玄秘塔碑》。

柳公权经历了唐代的三代皇帝,书法名气褒扬于天下。

相传唐穆宗曾问柳公权:“笔何尽善?”他回答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这便是被传为佳话的“笔谏”。

其字里行间透着宁折不弯的气概,人称“柳骨”。

这通碑叫《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是在历史文化与书法艺术上具有双重意义的名碑。

当年唐太宗为玄奘所翻译的佛经亲自写好序文之后,玄奘的弟子怀仁和尚决心将圣教序的内容用王羲之的行书集结而成。

于是花了二十多年的时间,从所看到的王羲之的行书中细细拼凑,并注意使之有一气呵成之感,有些字实在无法找到,他便不惜以千金求购,终于集成这通碑的碑文,故而又称千金贴。

眼前这块《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大秦”是中国古代对罗马帝国的泛称。

景教是基督教中一派的中国称呼。

碑石记载了这一教派入中国传教情况及景教的教旨、教义、教规,据说今天在国门以外已有几块“景教碑”的复制品,而唯一的真品依然幸存于西安碑林,成为了解与研究中国古代中西文化交流的最珍贵的实物见证。

来到碑林第三展室,您可以见到篆、隶、楷、行、草五种字体,但最有代表性的是草书。

这通碑石是唐代著名书法家张旭书写的,叫《肚痛帖》,为张旭草书的代表之作。

张旭是狂草书体的鼻祖,其字体气势连贯,自由畅达,洒脱奔放,神奇飘逸。

张旭嗜酒如命,每喝必醉,而且往往酒后呼喊奔走、奋笔疾书,兴奋至极时甚至用头发蘸墨书写,状态几近颠狂,所以被人们戏称“张颠”!

怀素是张旭之后又一位草书巨匠。

怀素从小家境贫困,便出家当了和尚,但他自幼喜欢书法,并刻苦练习,由于家境贫困,无钱买纸,便在院里种满了芭蕉树,用芭蕉叶代纸练字,练秃的毛笔埋成了土丘,他称之为“笔冢”。

怀素虽为和尚,但喜欢喝酒,并乘着酒兴挥笔作书,“援毫,掣电,随手万变”,因此便有了“狂素”之称。

碑林第四展室主要陈列着宋至清代一些著名碑石,而且内容丰富,雕刻精美。

这是一方奇妙有趣的碑石,叫《关帝诗竹图》。

它将文字与绘画融为一体,因此又称“藏诗画”,碑石上刻绘着一杆风竹和一杆雨竹,而细观竹叶,却是由一首五言绝句组成:“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

碑林第五展室以清代碑石居多,而且内容较为专业,为研究当时社会和地方史,特别是碑林与文庙的发展史提供了重要依据。

这“虎”与“寿”字都出自马德昭之手。

均是一笔书写,笔势飞动,神气十足。

碑林第六展室陈列的大部分为清代人的诗词歌赋,其中不乏大家之作。

赵孟頫的《游天冠山诗碑》及林则徐及《游华山诗》等都是非常珍贵的碑石。

碑林第七展室陈列的是被称为“法帖鼻祖”的《淳化阁帖》。

《淳化阁贴》是历史上一部著名的法帖。

“淳化阁贴”共十卷,前五卷为历代帝王名臣的法帖。

后五卷主要是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墨迹。

原帖刻成后毁于火。

《淳化阁帖》对我国古代书法名迹的摹录和广泛流传起了积极的作用。

《淳化阁贴》现存多种版本,唯陕西本刻石最齐全。

碑林的后半部分是石刻艺术室,分陵墓石刻和宗教石刻两部分。

最大的石刻是这件献陵石犀,重达十吨,来自于唐高祖李渊献陵。

原是东南亚一带的圆帽犀,现已灭绝,在初唐时期林邑国(今越南)向中国进献的活犀,所以说这件石犀应视为中外友好往来的纪念物。

艺术价值最高的是昭陵六骏,六骏是李世民在开国战争中曾经骑过并且壮烈战死的六匹战马。

将六匹战马采用高浮雕的形式雕刻在整块岩石上,立于昭陵司马道上以示纪念,这充分显示出李世民对六匹战马的深厚感情,同时展示着大唐创业的艰难历程。

六骏浮雕刻于唐贞观十年(636),由闫立本主持雕刻而成,昭陵六骏气势恢宏,形象传神,刀法洗练,是中国古代石刻艺术品中的杰出代表。

遗憾的是,作为国宝级文物,六骏浮雕中最精美的“飒露紫”和“拳毛騧”早在1914年已被盗运到海外,现存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件也都被割裂成数块,多有残缺,令人惋惜。

游人至此,每每感叹,望六骏能够早日在故乡团圆。

这尊唐代菩萨像的头部和双臂都已残缺,因而被誉为“东方维纳斯”。

使宗教造像尽量地人格化、生动化,这正是唐代宗教石刻的独特之处,而这尊断臂菩萨像又是这种风格的典型代表。

介绍到这里,您的碑林之行即将结束了,希望这次游历,能增进您对中国古老文化更深层次的了解,与此同时,能使您真切为我们的民族感到自豪和荣耀。

博物馆导游词篇六

各位朋友:

你们好!

欢迎来国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十佳人文景观、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的三门峡虢国博物馆参观游览。我是讲解(导游)员小明,希望我的讲解(导游)能给各位留下美好的印象。

虢国博物馆是依托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周虢国墓地遗址而建立起来的遗址性专题博物馆。它北依黄河,南望崤山,是一座集文物陈列、遗址展示、园林景观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博物馆,也是三门峡市目前唯一的一座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现在请各位随我一起来领略虢国博物馆的风采吧!

游览虢国博物馆必然要提到“虢”、虢国。在这里我一一向大家介绍。虢“字最早见于安阳殷墟甲骨一期卜辞,本义为双手奋力搏虎的会意兼形声字,引伸为象猛虎那样去搏斗。用虢取名,表明了作为西周初期分封的嫡亲诸侯国——虢国人的能征善战,并因其军事力量强大,功绩较多,受周王室器重而威镇邦国。西周晚期,它从陕西东迁到河南三门峡一带,建都上阳(今市区李家窑)。在诸侯雄起,并蔑视周王的情况下,三门峡虢国国君为维护周王室权威,不遗余力,并因此得罪晋国。公元前655年,晋国用计借道虞国,出兵灭掉了虢国,”假虞灭虢,唇亡齿寒“的成语典故由此而生,并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十六计中的第二十四计——”假途伐虢“。

进入馆区,在具有虢国特色彩旗的映照下,极具震撼力的是这砖红色大型浮雕墙——《虢国车马出征图》。它由716块广东运来的红砂岩刻绘而成,长57米,宽9.3米。作为全省最大的巨型浮雕作品,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军事强国——虢国军队东征西讨的史实。仿佛使人一下子进入2800多年前的虢国,品味其独特历史文化内涵。

在高高的黄河楼及二楼平台上,四周景色尽收眼底。不远处如带状的河流就是黄河。脚下,馆的主体建筑,如同一辆周代的战车横亘在黄河之滨,向世人展示着曾经的威武英姿,建筑学家用建筑的凝固语言表述着虢国的历史。

进入序厅,右面墙壁上的这张巨幅彩照是摄影艺术家在附近的黄河边拍摄的。光与影的组合显示了母亲河最亮丽的一瞬。“我们不能藐视黄河,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用毛泽东这位彪柄千秋的伟人的感慨作为题记,点明了黄河与中华民族的深厚关系。作为黄河文化其中一环的虢国文化,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楼梯口的这两组玉人造型,各位可以猜猜它们象什么?它们是按照虢季墓出土的一个玉人仿制的。大家看它们,上顶玉壁,就象头戴宽大的帽子,双目下垂,双手交叉于胸前,好似两位迎宾使者毕恭毕敬的伫立在这里,真诚地欢迎各位的到来。

虢国博物馆向社会开放的基本展览有五个,它们分别是《虢国春秋——虢国历史文化展》、《虢宝撷英——虢国墓地出土文物精华展》、《车辚马萧——虢国大型车马军阵遗址群展》、《国君觅踪——虢季墓遗址群展》、《梁姬风韵——国君夫人墓出土文物展》。下了楼梯,这五个展馆在古香古色的背景音乐声中一一展现。

《虢国春秋》展用文字、图片、沙盘、壁画、艺术造型等多种形式,向大家介绍虢国的历史(由来、都城、疆域、国君世系)及虢国墓地的发掘情况。请大家看虢国墓地位置沙盘,在这里我向各位介绍虢国墓地发掘情况。虢国墓地遗址就位于三门峡市区北部上村岭的这片高岗上,总面积32.45万平方米,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处规模宏大、等级齐全、排列有序、保存完好的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大型邦国公墓。西周、春秋时期的高级贵族族葬地在河南省浚县辛村的卫国墓地、平顶山的应国墓地、北京房山县琉璃河的燕国墓地和山西晋侯墓地等都有发现,但象虢国这样如此严整、如此规模的公墓及阵容庞大,气势恢宏的车马坑群则极为罕见。从20世纪50年代发现以来,虢国墓地先后经过5次钻探,两次大规模发掘,探明各类墓葬遗址近800处,出土各类文物3万多件。其中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北部高级贵族墓葬区发掘的两座国君墓,一座国君夫人墓和一座太子墓等最为著名,相继出土各类文物26000多件。其数量之多、品种之全、制作之精、保存之好、价值之高都是建国以来两周考古中仅有的。国君虢季、虢季夫人梁姬及太子的陪葬车马坑群气势壮观,按行军队列摆放,构成了我国最早、规模最大的地下车马军阵。它们充分体现了西周时期级别最高的诸侯君王的奢华生活,为研究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史料。难怪世界著名的考古学家俞伟超先生赞誉其为“惊人的考古发现,灿烂的古代文明”。一位外省来的老考古工作者也不无感慨地说:“我一生中能挖掘一座有这样丰富内涵的墓葬,将死而无憾。”虢国墓地也在1990、1991年连续两年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又入选“20世纪河南10项、中国100项考古大发现”。在各位对虢国的历史有了一个简要的了解之后,请大家随我进入《虢宝撷英》展厅。

《虢宝撷英》展出的是90年代以来虢国高级贵族墓葬区发掘出的文物精品,它们按青铜珍品、玉器精华和其它质地文物三部分进行展出。青铜是铜和锡的合金,因其颜色青灰而得名。虢国墓地出土的青铜器不仅有威严凝重的食器、水器、酒器、乐器等庙堂礼器,也有纷繁多样的兵器、生产工具和车马器。它们数量众多,造型别致,制作精美,青铜的应用渗透到虢国政治、经济、军事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这组展柜中陈列的是2011号太子墓出土的一整套礼器鼎、簋、鬲,它们是贵族们平时生活中使用的食器,被组合使用在大型礼仪场合以表示其身份和地位。他们活着时这样使用,死后也按这样的规格随葬。据当时的规定,贵族们身份和地位不同,所使用的鼎、簋、鬲数量也不同。这7鼎、8簋、8鬲体现的是相当诸侯一级的级别。在“青铜珍品”中,兽叔盨,虢硕父簠等均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盨作为食器,流行于西周晚期,它的盖上有四个足,可以让器盖反过来平放盛物。这件盨可谓极品文物,它制作精美,色泽光亮,表面几乎没有锈蚀的痕迹,器盖上铸有4行31字,为“兽(单)叔奂父乍(作)孟姞旅盨,用(盛)、(稻)、(穛)、需(糯)、(粱),加(嘉)宾用餮,有飤(食)则迈(万)人(年)无疆,子子孙孙永宝用”翻译成现代文就是:兽叔奂父为孟姞作铜盨(让她)用此盛粱、稻、糯米等做成的食物供佳宾们享用。有了食物就能够万年无疆、万寿无疆,子子孙孙们可以永远使用它。从铭文内容可知这件铜盨是单国贵族为女儿嫁到虢国所送的陪嫁,这为研究虢国与其它诸侯国的关系提供了实证。簠也是礼仪活动时盛放黍、稷、稻、粱等饭食的青铜食器,出现于西周后期,流行于西周未春秋初。它的形制以几何形为主,棱角分明,俊秀洒脱,盖和器形状相同,上下对称,合起来成为一体,分开则为两个器皿,使用时极为方便。这件虢硕父簠,通高19厘米,盖、器铭文相同,铭文自左至右竖排三行为:“虢硕父乍(作)旅(簠),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享)”。因古文字中石与硕相通,使我们想到西周末年为幽王出烽火戏诸侯点子的有名权臣虢石父。司马迁在《史记。周本纪》中曾提到他。根据史料记载虢石父凭着周幽王的宠信,挑唆幽王废掉申后和太子臼,立幽王特别宠爱的美女褒姒为皇后,立褒姒的儿子为太子,并与褒姒结成死党,狼狈为奸,这就极大地破坏了周立国以来执行的嫡长子继承制,严重降低了周天子的威信,激化了周王室与申国(在今河南南阳市北)的矛盾。后来,幽王为换取褒姒一笑,竟听从虢石父的鬼话,以烽火戏弄诸侯,招致诸侯们判离。公元前771年,申国、曾国(在今河南方城)一气之下联合犬戎等少数民族部落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于骊山脚下。申侯和曾侯就立原太子臼为王,这就是周平王(公元前770到前720年在位)。周平王即位后,迁都洛邑(今洛阳),人们后来就称洛邑的周为东周。

商周时期,高级贵族在举行各种礼仪活动时,都要配以音乐,以此来协调动作和烘托气氛,“钟鸣鼎食”这个成语就是反映他们这种奢华生活的。在虢国墓地,国君和太子墓出土的青铜乐器主要有钟、铙等。

钟是一种打击乐器,用木槌敲击演奏。在当时,它同鼎一样是一种权力和身份的象征,是体现当时社会等级制度的重要工具。按照悬挂方式的不同,钟可分为甬钟和纽钟。这里展出的是甬钟。钟在使用时一般成组出现,形制、纹饰、铭文一样,只是大小依次递减,这样的一组称为编钟。商代的编钟三枚一套,晚期五枚一套,西周中晚期增至八枚一套,东周时期增至九枚一套,也有单独一枚的称“特钟”。钟的大小与音的高低有很大关系,大小相差越大,越可以利用其不同的声响效果演奏出一种庄严崇高,甚至是肃穆可怖的乐曲。虢国墓地2009号墓出土的这八件钟钟体厚重,造型相同,大小依次递减,只是个别递减幅度有所不同。钟体各部结构匀称,铸造精细,经专家鉴定,有六枚为双音钟,就是说这六枚钟,每一个钟可敲出两个音。在中间部位敲出的叫“隧音”,转角处敲出的叫“鼓音”。两个音相差大三度或小三度。钟的内壁还有调节音的高低的调音槽,可见它们都是实用器。双音钟与单音钟的区别,就在于钟的右鼓部是否有侧鼓音的敲击点标志凤鸟纹。根据资料我国古代的音列为宫、商、角、徵(zhi至)、羽五个音节,也即现在的1,2、3、5、6缺4、7两个半音。而这八枚钟,却有4个音1、3、5、6缺2(即商)。这是因为西周灭商后,出于对商朝的蔑视,认为“2”为亡国之音而不用商音,故周代的音列只有4个。虢国墓地出土的编钟音列在五声中用四声,这反映了作为周的一个诸侯国,虢人在此时仍然恪守着周在礼乐制度上规定的这一条重要的政治准则。看完了庄严大气的青铜器之后,我们接着欣赏虢国墓地出土的精美玉器。

整个虢国墓地共出土玉石器3500多件组,其中90年代第二次发掘出土的占绝大多数。它集两周玉器之大观,是继殷墟妇好墓出土玉器之后,最为引人注目的一批商周玉器,为其它地区所罕见。从玉材看,它们的绝大部分为优质的新疆和田玉(新疆和田玉是我国玉质最好的玉器);从制作水平看,它们形神兼备,多为精绝之作。其中的绝大部分出自虢国国君治下的玉工之手,还有部分来自是周王室的制玉作坊;从时代上看,有属于距今四、五千年的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的圆雕猪龙,有商王武丁、帝乙、帝辛时期的玉器,也有西周早、中、晚期及春秋早期的玉器。总之,发掘出土的这批玉器是虢国墓地出土文物中的精华,是虢国物质文明的象征。为两周史、玉器史的研究提供了难得而庞大的标准器群。

“玉器精华”展出礼玉、佩玉、殓玉三大类玉器。礼玉是周代贵族在祭祀、朝聘、宴享等礼仪场合使用的玉器,有壁、璜、圭、琮、戚等。龙纹白玉壁是礼玉中的精品。看完了礼玉,接着向各位介绍佩玉。身上佩玉这种习俗从新石器时代后期开始,殷商时常见,到了周代,随着玉器被贵族们视为人格化的象征,喻人以玉,用玉多少、佩饰的长短,复杂的程度成为其身份地位的重要标志之一;虢国贵族墓地出土的玉佩饰可分为组合佩饰和单体佩饰。组合佩饰有发饰、项饰、腕饰及大型多璜组玉佩等。单体佩饰包括玉玦、管、璜、璧及数量众多的仿生玉器。仿生动物玉佩中,神秘莫测的玉龙、玉凤,凶猛咆哮的玉虎、玉狗,活泼可爱的玉鸟、玉兔,水中游动的玉鱼,温顺小憩的卧牛等北温带常见的动物物种几乎全部囊括。由和田玉做成的这件玉人形佩,玉人为侧面,双腿向上弯曲呈蹲状,面部瘦削似猴脸。神奇的是,其头顶雕琢一盘龙,龙头朝下,附于人头后部,另有两条龙分别雕琢在玉人的颈部及臀部,它们巧妙地寄附于人体之中,遥相呼应,极为生动,体现出周人与龙的特殊关系。殓玉是指专门为死者制作的祈求尸体不朽的玉制品。古人相信灵魂不灭,因而想方设法保护死者遗体。受玉器坚硬特性的影响,从旧石器时代开始,人们认为玉能保护尸体精气,使死者的精气与现实社会相勾通,从而形成了用玉殓葬的习俗。商周时期以玉殓葬的风气更为盛行,并已初步形成一套殓玉制度:高级贵族死后下葬,头上枕玉,面部覆盖玉,口中含玉,手中握玉,脚下踩玉,脚趾缝夹玉。虢国贵族墓地出土的殓玉主要有缀玉面罩(缀玉瞑目)、玉琀、玉握等。

这是覆盖在死者脸部的缀玉面罩。它由14件玉石片仿制成成年男子的眉、眼,鼻、口、耳等形状,按人五官的位置排列,联缀于丝织物构成的衬地材料上。这组玉器是截止目前西周时期墓葬发掘中所发现的结构最为完整,形制最为规范,工艺最为讲究,且专门制作的殓玉,是后来汉代的玉衣的雏形。

在其它文物中,这件“中华第一剑”,让人留连往返。它是一件有代表性的国宝,正式名称应叫玉茎铜芯铁剑,出土于被编为2001号的虢国国君虢季墓中。出土时,该剑插在精心缝制的牛皮鞘内,只是由于长时间受压,已断为两截,残长34.1厘米。整个剑分为剑柄、剑身两部分,由铁、铜、玉三种材料复合而成,代表了我国当时冶铁技术的最高水平。由和田青玉制成的玉柄,玉质细腻、光洁,前端圆弧状内收,末端呈正方形,在玉柄之内的铜芯与柳叶状的铁剑身相连处还镶嵌有条状的绿松石片。经北京科技大学鉴定,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时代最早的一件人工冶铁实物,将我国人工冶铁的历史向前提了近两个世纪,被誉为“中华第一剑”。难怪杨成武,这位叱咤风云、戎马一生的老将军,看了此剑后,激情难耐,挥毫泼墨“中华第一剑”。

走出《虢宝撷英》展厅,就进入了令人神往的《车辚马萧》展厅。大家可以看到,宽敞的大厅里,虢国太子、国君虢季、虢国夫人梁姬的陪葬车马坑由东向西一字排开。坑里的车全部是实用战车,马全部是活马杀死后摆放。中间的虢季陪葬车马坑长47.6米,宽3.7-4.16米,随葬13辆车,64匹马和6只狗,是我国截止目前考古发现的级别最高、规模最大、保存较好的大型车马坑遗址。这些车从北向南错列摆放,前一辆车压在后一辆车辕上,每一辆车下压两匹马。南半部分的马四肢长伸,昂首朝北侧卧,按行军行列分成两列纵队,一幅临战状态;西侧的梁姬墓陪葬车马坑19辆车,由西向东分成三列摆放,每辆车下也压两匹马,为迄今发现的陪葬车子数最多的超大型车马坑之一;东侧的太子墓陪葬车马坑遗址,只做了局部清理。从清理出的那一排比较完整的高大轮子,不难想象车子的气派和车马坑的规模。如此之多的真车真马集中在这样一个极为有限的区域内,不能不说是一个罕见的奇观,它构成了我国迄今所见时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地下车马军阵,开创了以军阵形式随葬车马的先河,比闻名中外的秦始皇兵马俑军阵早700来年。

看罢气势恢宏的地下车马军阵,就进入《国君觅踪》展厅,大家可以领略虢国国君大墓的规模和气势。这座大墓将近12米深,完全按出土时的样子展示,沿楼梯下行,大家可以就近观看。从出土的器物铭文推断,墓主人叫虢季。由于当时同一辈的弟兄们,名字按伯、仲、叔、季叫,不同辈份的人都可能叫虢季,因此,这位“虢季”到底是谁?他在周王朝的地位如何?此墓埋葬于何时?近年来,一些专家根据墓中出土文物结合史料考证,认为墓主人就是西周晚期向周宣王进谏要重视农业的著名政治家虢文公。他是西周晚期周宣王(公元前827年至公元前782年在位)时的执政大臣、虢国国君。该墓的埋葬年代在周宣王执政的晚年,距现在有2800年左右。墓中出土随葬器物总计5293件,依质地可分为铜、金、铁、玉、石等十九大类。这批出土文物不仅数量多,器形高大,造型别致,制作精美,而且多为稀有罕见的精品,填补了西周时期考古研究的一些空白。如出土的“中华第一剑”、缀玉面罩、七璜组玉佩饰、12件金器构成的黄金带饰等。因而轻松入选“199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从墓葬情况看墓主人下葬时口中含玉,面部覆盖缀玉面罩,胸佩七璜组玉佩,腰佩黄金带饰组成的腰带,双手握玉,脚趾夹玉,脚下踏玉。真是一个奢侈和富有的诸侯国君!南侧的三座侍从墓及其殉马坑根据级别高底,从北向南排列。这些侍从们生前效忠于虢季,死后也陪伴着他,呈现出虢国墓地聚族而葬并依身份高低墓葬从北向南排列的特征。由于周天子大墓到目前为止无一发现,该墓葬群可说是西周春秋时期级别最高、规模最大、随葬品最丰富的墓葬。

虢季大墓是如此豪华,作为其夫人,梁姬墓随葬品也毫不逊色。梁姬是来自梁国的嬴姓女子。她的墓位于墓地西北部,西北距其陪葬的二号车马坑9.6米,西南与其夫君虢季墓相距9米。棺椁内外出土文物共1506件,依用途分为礼器、工具、车马器等四类,没有兵器、乐器。《梁姬风韵》展厅按梁姬梳妆景观,棺椁复原,出土的青铜器、玉器展示等四部分进行展出。高技术的手段,使梁姬梳妆景观生动逼真,极富生活情趣。在1506件随葬品精选出的展品中,梁姬罐及五璜组玉佩是其中的极品。呈球形的梁姬罐因盖内有两行五个字的反书铭文而闻名,其最后的两个字因目前无人能释读而成为一个谜。这套大型的五璜组玉佩饰,挂于脖子达于小腹下,由一件人龙合纹佩,五件形态各异的璜、368颗红色或桔红色玛瑙珠、16颗菱形料珠相间串系而成。为我国目前考古所见唯一的一套,充分显示出墓主人生前的高贵与妩媚。

走出展厅,各位漫步在馆东侧的园林区。在这100多亩绿草如茵的地下还有300多座墓葬、车马坑等,其中有多少惊世骇俗的发现只有待后人的发掘了。

需要给大家指出的是,虢国博物馆美伦的国宝重器,威武的地下军阵,作为河南省乃至全国一个独具特色、高品味的文物旅游景点,从2001年开馆以来,接待了大量的海内外游客,且好评如潮。时任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刘云山参观后指出:“这个博物馆在同类博物馆里是第一流的,作为一个专题性的博物馆,搞的比较好,它的管理、陈列都是一流的”。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张文彬讲在“国内目前有影响的三个遗址博物馆是河姆渡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和虢国博物馆。其中虢国博物馆是最好的”。瑞典驻华公使傅瑞东先生题词“祝贺你优秀的、伟大的博物馆”。截止目前,虢国博物馆先后获得“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河南省十佳人文景观”等荣誉,并是2000年以来河南省唯一一个被评为“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的博物馆。

我的讲解(导游)到此结束,谢谢各位的合作!如果有讲不到或错误的地方,请多提宝贵意见。

博物馆导游词篇七

辽宁省博物馆于1949年成立,是新中国第一座博物馆,现位于市府广场东侧。原馆舍位于沈阳市和平区十纬路二十六号,原为奉系军阀热河都统汤玉麟官邸,“9.18”事变后,伪满政府在此设立“国立博物馆奉天分馆”。1948年11月2日,沈阳解放。经东北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东北博物馆,于1949年7月7日开放,1959年改名为辽宁省博物馆。20xx年11月12日,筹建六年的辽宁省博物馆新馆开馆。

成立至今的60多年间,辽宁省博物馆在首创讲解员制度、率先摹制清宫散佚书画等方面作为先行者积累下了很多可资参考的经验。

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在国家文物局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关注与社会各界的热切期盼下,跨世纪的辽宁省博物馆新馆已于20xx年11月12日隆重开馆。新馆位于沈阳市中心——市政府广场东南角(沈河区市府大路363号)。开馆之际推出了“清宫散佚书画国宝展”等七个专题展览,观众参观踊跃,盛况空前,充分展示了辽宁省博物馆丰富的文化底蕴。

博物馆导游词篇八

车行前方就是古墓博物馆了现在我向大家讲一下参观时的注意事项:

结束语:以上说讲的六个墓葬,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从今天所参观的墓葬陈列中,我们对洛阳乃至中原地区的古墓葬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其中所反映出古墓文化特色也有了清晰的认识归纳起来简单的说就是:

1不同时期的墓葬具有鲜明的等级性和强烈的宗法伦理观念。

2事死如事生的法则经久不衰。

好了,对古墓博物馆的讲解到此结束大家可以自由活动了。

博物馆导游词篇九

在千姿百态的风筝世界中,潍坊风筝具有浓郁的地方生活气息和生动的传统气韵。早在明代末年,杨家埠艺人就把年画艺术巧妙地糅合在风筝的制作上,尤其是在风筝的造型结构和绘画色彩上,借用了木版年画的工艺和国画的传统技法,形成了造型优美、扎工精细、色彩艳丽的风格特点,使杨家埠风筝具有了"挂在墙上是年画,飞在天上是风筝"的独特魅力,与京式风筝、津式风筝交相辉映,鼎足而立,成为中国传统风筝三大流派。

"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这是郑板桥在《怀潍县》一诗中描述的风筝放飞情景。当时的.潍县,就是现在的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相传夏代寒浞在此立国,史称古寒国。汉王莽改古国为亭,寒亭因此得名。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在潍县做过县令,解放战争时期以"潍县战役"闻名全国。杨家埠是潍坊市寒亭区的一个行政村。它东依浞河,南靠206国道,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是潍坊风筝和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发祥地。

今天的杨家埠风筝,内容上有以祥瑞吉利、神话传说、小说戏曲为题材的人物风筝,也有鸟、兽、鱼、虫、花卉风筝,在形式上可分为板子、硬翅、软翅、长串、筒子五大类,每类又按1986年国家体委关于风筝竞赛标准的规定分为超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微型五个型号。

博物馆导游词篇十

鸦片战争博物馆(虎门林则徐纪念馆、海战博物馆,三个馆名一套班子),坐落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是纪念性和遗址性相结合的专题博物馆,管理的林则徐销烟池与虎门炮台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鸦片战争时期的历史见证,管理面积约80万平方米。

鸦片战争博物馆始建于1957年,建馆初期馆名为“林则徐纪念馆”,1972年更名为“鸦片战争虎门人民抗英纪念馆”,1985年重新定名为“虎门林则徐纪念馆”,为利于对鸦片战争遗址的管理,又增加一个馆名——鸦片战争博物馆。1987年7月和1988年1月先后成立沙角炮台管理所和威远炮台管理所,分别管理沙角和威远岛诸炮台遗址。1999年12月,海战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鸦片战争博物馆负责收藏、研究、陈列林则徐销烟与鸦片战争文物史料,保护林则徐销烟池与虎门炮台旧址及有关文物,利用这些文物资料向广大观众进行爱国主义宣传教育。

鸦片战争博物馆的基本陈列是《虎门销烟》、《鸦片战争海战陈列》。

虎门林则徐纪念馆位于虎门镇口社区,管理的销烟池旧址是1839年林则徐销毁英美鸦片的历史遗存。具有炮台神韵的门楼、陈列大楼,抗英群雕、林则徐铜像、虎门销化鸦片纪念碑、抗英大炮等,共同营造了浓郁的历史氛围。

由___同志亲笔题写馆名的“海战博物馆”,位于虎门镇南面社区,由陈列大楼、宣誓广场、观海长堤等组成纪念群体。基本陈列《鸦片战争海战陈列》被评为“20___年度全国十大精品陈列之最佳形式设计奖”。《虎门海战半景画》,采用艺术与声、光相结合的现代展示手法,具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全国禁毒教育展览》是青少年禁毒教育的重要课堂,海战博物馆被列为全国禁毒教育基地之一。

沙角炮台管理所管理的炮台旧址位于虎门镇沙角社区,保存完好并对外开放的有沙角门楼、濒海台、临高台、捕鱼台、节兵义坟、林公则徐纪念碑、功劳炮、克虏伯大炮等文物遗存。沙角炮台是扼守珠江口的重要要塞,依山傍海,景色秀丽。

威远炮台管理所管理的炮台旧址位于虎门威远岛南面社区,包括威远、镇远、靖远、南山顶、蛇头湾、鹅夷等炮台,这些炮台构成立体的海防防御体系,被誉为“南方海上长城”。

多年来,鸦片战争博物馆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坚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文物工作方针,努力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充分利用文物资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每年接待国内外观众超过400万人次。___等7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到该馆视察。1996年,中央六部委(国家教委、民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共青团中央、解放军总政治部)公布该馆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中宣部公布该馆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___年1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级aaaa旅游景区”;20___年7月被中宣部、民政部、人事部、文化部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先进单位”。

博物馆导游词篇十一

潍坊市博物馆新馆座落在市区环境优美的开发区内,与山东最大的游乐园――富华游乐园相对而立。形成中西合壁互为映衬的两大景观。新馆地面上共五层,白墙兰瓦,轩窗明亮,飞檐斗拱,楼阁错落,象宇阙蟾宫般的巍峨、瑰丽,是一座仿宋代的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

新馆由北京设计院精心设计,1955年4月15日开工,1999年12月20日竣工开馆,占地面积36亩,建筑面积18669平方米,属目前全国地市级最大的博物馆。馆内设有序厅、潍坊简史陈列厅、馆藏书画厅、革命历史厅、科技厅、古生物厅、临时展厅、文物库房等设施。

《潍坊简史陈列厅》:该展通过实物、超写实雕塑、图片、新科技演示手段等,展示了潍坊八千年的发展史。其中的多媒体影视合成景观《古城春韵》是由西安电影制片厂超人公司的专家们精心制作的,该景观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微缩景观与影像合成,生动地展现了70多年前老潍县古朴、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可使观众作为一个历史的旁观者来品味逝去的古城民风。

《馆藏书画精品厅》:展有马远、唐寅、文征明、董其昌、沈周、黄慎、郑板桥、刘墉、高凤翰等书画名家的作品。

另有《潍坊民间艺术展》、《鲁迅生平图片展》、《共和国与十大元帅》及现代全国书画名家作品展等。可谓琳琅满目,多姿多彩。

除固定的展览外,新馆还经常接待国内外有特色的展览,例如今年先后曾联系引进了《德国五位著名女画家作品展》、《慈禧太后生活用品展》、《台湾故官博物院院藏历代书画复制品展》、《航天航海与21世纪》,以及国内著名书画家联展或专题展。

潍坊的古生物化石驰名中外、闻名遐迩,其中诸城的恐龙化石最为丰富,是全国少有的恐龙化石宝库。恐龙化石的分布以吕标镇的龙骨涧为中心,纵横于潍河两岸20余公里。已出土的多具“巨型山东龙”、“鸭嘴龙”引起世界的注目。诸城恐龙生存于中生代,距今1亿年左右,当时这里是龙的世界,种类繁多、门类齐全。已出土的有蜥脚类、食肉类、虚骨龙类、鸭嘴龙类、鹦鹉嘴龙类等。其中出土的高8米、长18米的巨大鸭嘴龙被称为世界之最。

潍坊的古生物化石被称为世界之最的还有临朐的山旺化石,在1800万年以前形成的硅藻岩页蕴藏着大量的古生物化石。目前已发现的化石有124种,其中动物化石有犬熊、豺熊、半熊、无角犀牛、三角原古鹿、鸟类、河鸭、鱼类等40余种,昆虫100余属,近200种。植物化石140余种,是世界罕见的“化石宝库”。

另有潍坊市区出土的十万年前的巨大古菱齿象化石和最近刚出土的十万年前的河马化石等,证明了潍坊这片土地上古代生物王国的神奇与绚丽。

潍坊市博物馆作为一个集游览、参观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现代综合馆,将成为山东半岛的一个重要的宣传窗口、爱国主义教育的阵地、科研的基地、收藏的宝库,为广大海内外观众所喜爱的重要游览场所。

该馆占地面积36.08亩,建筑面积18669.7平方米,实用面积14400平方米,可用于展览的面积10299平方米,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地市级博物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博物馆导游词篇十二

本文目录。

湖北导游词之荆州博物馆。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旅行社”的导游员×××,在这里我对大家光临武汉市表示热烈的欢迎,在接下去的时间里将由我为各位提供导游讲解服务,我一定会尽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使大家在这次旅游活动中感到开心愉快。

好,下面请大家随我一起去参观湖北省博物馆。

(如大家所想的一样,)湖北省博物馆是湖北省收藏、研究、展览历史和革命文物的中心,共收藏文物约70万件,其中有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等举世瞩目的珍品。当然,在这些文物里面,就其发掘的意义和价值而言,恐怕得首推目前展出的曾侯乙墓出土文物。

所谓曾,就是曾国,侯,就是诸侯国的国君,乙是他的名,连起来讲,就是曾国国君乙的坟墓,其间出土的不仅有被世界第一小提琴手梅柳英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曾侯乙编钟,还有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漆棺、漆器、精美绝伦的青铜器、种类繁多的兵器、车马器、乐器以及玉器、金器和许多日常用品等。在我国古代史上,一次性出土文物数量之多,种类之齐全为国内所罕见。众多的出土文物反映了从墓葬制度到祭祀、宗教礼制、战争、科学技术以及日常生活等社会的各个方面。它实际上反映的是当时的文化。因此,我们到湖北省博物馆,不仅仅是去参观几件出土文物,而更重要的是去追忆古老的中华文化。那么,曾侯乙墓反映的是一种什么文化呢?在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中国古代区域文化问题。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长江是中华民族的第二摇篮,它孕育了长江流域的巴蜀文化、楚文化和吴越文化,三种区域的文化中,以楚文化至为重要,而那时的楚文化只是综合了中原文化的末流和楚蛮文化的余绪,特色还不多,水平也不高,几乎是不足称道,一直到了春秋中期,才有了发展。我们知道,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大动荡、大转变时期,不仅学术上百家争鸣,而且战争频繁,群雄割据,诸侯争霸。楚国正是在这样一种时候不断扩张。与此同时,楚文化在不断的交流、吸收、融合之中,逐步形成了有异于中原周文化而具有自己特色的一种区域文化。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谈一谈曾侯乙墓和曾国。曾侯乙墓的发掘地点是在今湖北随州,距武汉市约165公里,从曾侯乙墓的出土文物来看,在礼制上它沿用了周的一套东西,但在许多器物上反映了强烈的楚文化特色,有的则是周、楚文化艺术特色的综合。因此,很难单纯的把曾侯乙墓归于楚文化还是周文化的范畴。学术界一般单称其为曾侯乙墓,而不称其为“周墓”或“楚墓”,有人干脆提出了曾文化的概念。既然曾侯乙墓既不属于周,又不属于楚,而又同时具有两者的特色,我们可否说它反映的是中国上古时期文化的主流--中原周文化和南方楚文化呢?从这一点上看,曾侯乙墓发掘的意义不亚于甚至超过秦始皇陵的发掘,事实是不是这样的呢?常言道“眼见为实、耳听为虚”,那么还是让我们一起到里面去看看吧。

曾侯乙墓共出土文物一万余件,许多都是前所未见的珍品,它是我国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和学术研究价值,这在同时代的墓中规模是较大的。

现在请大家看一看椁室模型,它是根据1:10的比例制作的,其中,整个墓室分为兵室、礼室、和乐室三大厅,下面就请大家随我一起参观。

前面我们说过,曾侯乙墓共出土文物一万余件,要想在有限的空间全部展出是不可能的,这里展出的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分,大家请看,这件鹿角立鹤是这个古墓中造型艺术和铸造工艺都比较高的一件杰作,它由鹿的角,鹤的身子、鸟的翅膀组合而成,当然自然界中是不存在这种动物的,它是人们想象出的一种仙鸟,放在墓穴中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守护死者灵魂,防止鬼怪侵袭,再就是护送死者灵魂升天。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他的铸造工艺也是比较讲究的,这反映了当时的青铜铸造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在礼器展厅中,共展出了礼器用品38种134件,是我国历年出土青铜器数量最多,种类较全的一次,所以,大家在余下的时间里可以慢慢的欣赏,领略我国悠远的古文化。

现在请大家和我一起到楼上继续参观。

最后大家将要看到的便是世界闻名的曾侯乙编钟,编钟源于我国原始社会,乐宫中最为显赫的属编钟,巨大的钟架为铜木结构,呈曲尺形,全套编钟总重为2500公斤,它至今保留着优美迷人的音色,有深沉浑厚的低音、铿锵圆润的中音、清脆响亮的高音,整套编钟铸造十分复杂,要经过设计、制模、合金、浇铸、铸后加工等多道工序,编钟的装配、布局从力学、美学、实际操作上都处理得十分恰当。

这套编钟以其造型美观、铸造精美、保存完好、配备齐全、音域宽广、音色优美、音频准确而成为我国古代编钟之最。

为了满足各种中外游人的需要,湖北省博物馆在每天都要安排大型编钟演奏,让您徜徉于那悠悠的历史长河之畔,聆听这人间仙乐,所以,此行绝对会给您留下深刻的印象。

那么,现在就请大家随我一起去聆听这个时间长廊传来的音乐。

好了各位朋友,关于湖北省博物馆我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我的讲解能给大家留下一点印象,不详尽的地方也请大家多多海涵。

(剩下的时间大家可以自由的参观一下,半小时后在大门口集合上车。)。

返回目录。

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直隶总督谭廷祥防守天津大沽口战败,清廷主和派与英国代表签署《天津条约》。僧格林沁得知后,向咸丰帝奏请,坚决要求撤回谈判代表,主张调用全国兵力,倾全国之经济,把外国侵略者赶出去。但因主和派占上风,僧格林沁的意见未被采纳。

第二年,英国舰队从上海沿水路北上。行至天津大沽口时,不听清朝军队的劝阻和警告,明目张胆地闯入大沽口。僧格林沁下达坚决反击入侵者的战斗命令,督军力战,击毁英军战舰3艘,使英军死伤464人,英海军司令贺布受重伤。相持数日后,敌舰撤走。这次大沽口保卫战,是自1840年西方列强入侵以来,中国军队抵抗外国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后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圆明园也在冲天大火中化为灰烬。北京失守后,僧格林沁遭到了严厉的处罚,不仅丢了官而且还把爵位也给革了,被贬为庶民。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直隶、山东一带捻军四起。此时清廷能够打仗的将领基本都在南方与太平天国作战,无暇北上。在家闲居的僧格林沁被重新召回。清廷恢复僧格林沁郡王爵,命其率1万余清军赴山东与捻军作战。1865年5月,僧格林沁被捻军诱至山东曹州(今山东荷泽地区)高楼寨,随后陷入重围。5月18日晚,僧格林沁率少数随从冒死突围,当逃至曹州西北的吴家店时,被一捻军士兵杀死在麦田,终年55岁。僧格林沁战死疆场,令清廷上下一片震惊,皆以失去“国之柱石”而惋惜。清政府以亲王规格为僧格林沁举行了葬礼,同治帝和慈禧太后亲临祭奠,赐谥号“忠”,配享太庙,在北京、山东、河南、盛京等地建“昭忠祠”,并绘像紫光阁。关于僧格林沁,中国史学界历来有争议,有人认为他是镇压农民起义的刽子手,有人说他是晚清政府中抗击外辱的第一人。但谁也不否认他是晚清朝廷少有的能征善战的将领之一。为了纪念僧格林沁,继承和发扬他抵御外侮的爱国主义精神,科左后旗委、旗政府于1995年投资300多万元兴建了僧格林沁博物馆。〔至馆前〕我们现在位于科左后旗吉尔嘎朗镇中学院内,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僧格林沁博物馆了。这里原为科尔沁郡王府,始建于清乾隆五年(1724年),距今有270多年的历史。清咸丰年间,第十任札萨克郡王僧格林沁受命统兵出征,战功显赫,被朝廷晋升为亲王爵,并赐“博多勒嘎台”号。从此,科尔沁郡王旗逐渐被“博多勒嘎台亲王旗”所替,简称“博王旗”,王府也称“博王府”。当年的王府建筑规模宏大,占地4万平方米,呈方形院落,雕梁画栋,颇为壮观。文革期间,王府遭到破坏,现仅存珍贵的正殿五间,后仓九间。1994年科左后旗人民政府将其列为旗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确定了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1996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通辽市政府和科左后旗政府投入30万元对其进行维修,辟为僧格林沁博物馆。僧格林沁王府曾是清代爱国将领僧格林沁的居所,为研究我国反外来侵略提供了重要的史实和资料,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僧格林沁博物馆建筑风格独特,雕梁画栋,是北方与中原建筑艺术的完美结合,为研究清代建筑风格提供重要的实物资料。僧格林沁亲王府是北方草原文明的象征,是汉文化、蒙古族文化和满文化融合的极具代表性的珍贵文化遗产。因此,5月25日,国务院批准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现占地面积为1.3万平方米,有正殿15间,东西厢房各5间,长廊100延长米,门厅、耳房和僧格林沁铜像等。整个院落均为仿古建筑群,飞檐翘角,金碧辉煌。现在请大家随我进馆参观。馆内系统、翔实的图文陈列和实物布局,以及讲解员生动的讲述,会给大家增添有关僧格林沁和我国近代史更全面、准确的知识。

返回目录。

现在请允许我向各位提一个问题:大家想象过多年前中国人盖的被子是什么样的吗?接下来,我将要带大家参观的是荆州博物馆的楚汉丝织品展馆。《楚汉织绣品展》,主要展出了1982年1月在原江陵县马山砖瓦厂一号楚墓中发掘出土的一批战国中晚期绢、纱、罗、锦等丝绸织绣,包含有衣、裤、衾被、丝带等成品。这些丝织品有的薄如蝉翼,轻若笼烟;有的刺绣飞禽走兽,栩栩如生;有的色泽艳丽,五彩纷呈;有的经纬密度,超乎想象,密于今天的降落伞。丝绸织品富含蛋白质,极难长久保存。马山一号墓出土的这批丝织品其年代之早、数量之多、保存之好、工艺之高超,均可称“最”。荆州博物馆也因之而有“丝绸宝库”的盛誉。从图案上看,不仅有素洁大方的几何纹,也有结构复杂的人物花卉,其表现手法既有刺绣,也有提花。丝绸的品类有绢、纱、罗、绵、绸、绦等,颜色多达10余种,并巧妙的运用了涤饰、练染等工艺技术。不仅如此,这个丝绸宝库的刺绣成衣,通幅图案的多彩织绵,纬线起针的涤带,在迄今发现的战国丝绸中均属首见。

大家请看,这是一件绢底绣花绵衾。衾是什么呢?原来衾就是古人睡觉时盖的被子。它的长、宽均为1.9米,设计十分科学,正上方有一凹口,凹口容颈,两侧裹肩,睡觉时肩膀不外露,因而不易着凉;而且头和脚分得很清楚,既卫生又实用。绣衾的花纹也很引人注目,对龙对凤,左右排列,并间以花草相连。这对头上长角的龙,一脚站立,一脚平伸,状若舞蹈,生动传神;这对身体卷曲的龙,张牙舞爪,气势威猛,咄咄逼人;而这对颈项弯曲的凤鸟,正展开双翅,高卷尾羽,形态十分优雅;这对展翅的凤鸟,相对而立,各自回首后顾,情意缠绵。整幅画面构图简练、线条流畅、造型生动、针法纯熟,真不愧是绣品中的上乘之作。马山1号墓出土的丝织物,样样是珍品,件件是国宝,早已引起众多专家学者的浓厚兴趣。著名考古学家夏鼐说:“马山1号墓代表了楚文化的水平”江泽民主席在视察荆州博物馆时,也曾兴致勃勃地观看了丝织品,并赞叹:“这是举世无双的国宝,一定要好好保护,好好宣传”。

大家可以仔细看一下,有什么问题可以问我,呆会我和大家一起去看三大展览中的〈凤凰山168号汉墓展〉去看一下那具世上仅有两具的西汉古尸。

返回目录。

隋唐及明代的铜石佛教造像;咸阳碑石陈列展示的是北魏到清明时期的历代碑石和墓志。

1、第一陈列室。

第一陈列室主要展示商鞅变法和秦统一六国的历史。传说秦人是皇帝的后裔,原为周王室养马,公元前770年,秦人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开始立国。此后秦人不断向东发展,公元前350年,秦孝公xx年将国都从历阳迁到咸阳。咸阳地处泾渭二水交汇的三角地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交通便利,渭河又是一条天然的运输线,打起仗来不仅进可攻,退可守,军队,军需可以直流而下,有利于用兵,因此可以说秦迁都咸阳是一项重要大的战略举措。

这里主要展出的是秦统一以前的文物。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废除奴隶制度建立封建制度,先后实行变法,而商鞅变法是当时各国变法中最典型的一次。商鞅在公元前359年和350年先后实行两次变法,进行了为二十余年的改革,废井田,开阡陌把土地授于农民;废除世卿世禄,奖励军功;建立君主集权的行政制度;实行重农抑商,奖励农业生产的政策;在秦国境内统一度量衡,这件铜大良造商鞅量,就是统一度量衡的见证之一,方升侧面又亲统一度量衡的诏书,上面写的是:“甘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涫;法度量测不壹,嫌疑者,皆明壹之。”商鞅变法使得秦国得以迅速壮大,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自商鞅变法以后,封建制度在秦国进一步确立,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在这期间秦还兴建了中国古代最闻名的三个大型的水利工程:郑国渠、都江堰和灵渠。都江堰的建成使成都平原约三百多万亩的土地得到浇灌,使水旱之灾的土地变成肥沃的良田;郑国渠的兴修则使关中境内4万余倾的土地得到滋润,同时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这一时期农业的发展的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冶铁业较前有了极大的发展,铁制农具得到了普遍使用,这里展出的秦咸阳宫遗址出土的铁制农具,诸如铁铧、铁铲、铁斧、铁锸等,这就冲分说明了之一点。

在军事上,秦一直奉行奖励军功的政策,凡是有军功者,均可得到官爵、耕地、民户等奖励。奖励军功能够政策的实施,大大曾强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国军队经过了十年的战争,先后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六个诸侯国,从此结束了战国时期封建割据的混乱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秦朝。咸阳秦遗址出土的铜戈、铜剑、铜戟、铜箭镞等,表明秦国的兵器大部分任然是青铜质地。

在咸阳塔尔坡战国秦墓中出土了一批青铜器,共20多件,其中有的是秦在统一六国的战争征伐六国的战利品。这里展出的安邑官锺腹部刻有铭文,安邑是战国时期魏国的都城,此物应是魏国之物,是一件量器,腹部的量制铭文是此器物入秦以后重新校刻而成的。这件铜錞于通体饰变形蘖纹,造型精美,制作精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属于一种军乐器。这件修武府温杯,下部是温酒器的底盘,上有“修武府”三个。修武府为战国时魏国的一个地名,因此也属魏器。这几件青铜器是秦兼并六国的历史见证。

2、第二陈列室。

第二陈列室主要展出的是秦咸阳宫出土的文物。秦时咸阳城位于今咸阳市渭城区东北15公里的窑店镇一带。自公元前350年亲孝公迁都咸阳起,历经了战国秦至秦王朝两个时代共144年的发展,都城咸阳已相当壮观。秦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媒婆一个诸侯国,就仿造其宫室,在渭水以北的咸阳原上,建筑了各具特色、样式繁多的宫殿。除了这些各具特色的六国宫室外,还有富丽堂皇的“咸阳宫”,风景幽雅的“兰池宫”,庄重厉穆的“信宫”,军事防御的“望夷宫”,同时又扩建了供皇帝游乐的“甘泉宫”和“上林苑”,新建了举世闻名的“阿房宫”。整个咸阳离宫别馆,亭台楼阁连绵,“负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当时的咸阳经济发达,商业繁荣,人口众多,已经成为世界东方最重要的城市之一。这里的沙盘模型就可以看出当时秦咸阳城的状况。

咸阳宫是秦朝的朝宫,自秦孝公以来军国大事都在这里决议。在咸阳宫发生了许多的历史事件!如荆轲刺秦、焚书坑儒等等。秦末农民起义,项羽入关放火烧了秦宫室,大火三月不息,秦咸阳宫在火灾中遭到了毁灭。这里展示的是秦一号宫殿遗址模型。秦一号宫遗址位于咸阳市东15公里的窑店镇,东西长60米,南北宽45米,高出耕地6米,是一个战国以来盛行的多层高台建筑。在夯土台的台面以及及四面分布着用途不同的殿宇,台面的中央是主体殿堂,台基的两侧分别设屋宇七间,有卧室和浴洗室,过厅回廊等等。在遗址中的积水和落水处设有排水池和地下排水管道等多处。整个宫殿在使用功能,通风、采光、取暖、排水等方面都做了合理的安排。

这里展出的墙皮、地面、龙凤纹空心砖花、花纹铺地砖都是秦咸阳宫的建筑材料。空心砖可以防潮隔音,主要作为踏步用的,砖面纹饰华丽,线条流畅,既是建筑材料又是艺术品。铺地砖也是花纹各异。瓦当作为建筑材料的一种,主要用于保护建筑椽檐,秦咸阳宫殿遗址中出土的瓦当为数最多,其陶质细密,模制而成,有动物纹,植物纹,变形夔纹、变形纹饰等等。

在宫殿遗址内有七个冷藏窖穴,距地面有13米深左后,在发掘时有动物的骨骼,说明是用来冷藏肉类食品的。这些彩绘合页和三相活角,为我们研究秦代的建筑提供的珍贵的实物资料。

3、第三陈列室。

第三陈列室主要展示了秦统一的一些实物。这些带有陶文的器物也是在秦咸阳宫遗址出土的,上面有印陶文,内容是秦地名、制作者的姓或名等。这一组货币反映的是秦统一货币的情况,秦诏版式秦统一度量衡的诏书。战国时期各国都自行铸造货币,货币的重量、形制和计量单位都不统一,币制极为混乱。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刚刚统一中国,就下令废除六国的旧货币,用镒作单位,以铜质圆钱为下币,称为半两,重如其文,以黄金为上币。度量衡的统一保证了封建国家赋税制度的实施,有利于全国市场的形成和货币流通的发展。

这里展出的访峄山刻石,是秦始皇28年东巡登峄山,丞相李斯等为颂扬始皇的威武圣德而立的。这是始皇刻石之始。秦统一文,保证了中央集权封建国家政令的通达,对于文化的传播,各民族之间的思想交流,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对我国两千年的历史发展有着深刻的发展。

秦代的青铜器主要为生活器皿,制作上不再像商周战国时期那样繁饰华丽,而是以素器为主。秦咸阳遗址出土的青铜器,说明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秦代早期,有些青铜器是秦并六国时从别的国家转运过来的器物;二是,秦统一以后,青铜器开始了有了共同的时代特色,又有了鲜明的地方风格。我们在这里看到,有铜鼎、铜锤、铜钫、蒜头壶、铜镜、铜带钩。其中有错金银铜鼎,利用了两种不同金属的色差,构成了非常独特的青铜器的图案,堪称精品。

咸阳宫建筑遗址中出土的丝织品,是我国考古学上首次发现的秦代丝织品,出土的衣物可辨的有单衣、夹衣、丝棉衣,带有几何纹,动物纹,花纹生动活泼,为研究我国的纺织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4、西汉三千彩绘兵马俑。

西汉三千彩绘兵马俑陈列是咸阳博物馆的专题陈列。咸阳是历史上西汉王朝的陵墓区,西汉的十一位皇帝,其中有九个皇帝埋在咸阳塬上,这里展出的是1965年在咸阳市以东20公里处的杨家湾出土的西汉三千彩绘兵马俑。这批兵马俑是在汉高祖刘邦长陵陪葬墓出土的,发现时距地面1米多深,共十一个坑,分为东西两排,由南向北两两相对,出土步兵俑1965件,骑兵俑583件,盾牌千余件。我们的陈列基本上市复原陈列。大家请看:在骑兵俑中分为大马和小马两种,大马通高68厘米,小马通高50厘米。马的彩绘颜色也不同,有黑、红、紫、白四种,形象非常生动传神。骑兵俑身着红、白、紫装束,一手握缰绳,一手拿武器,他们呈现的是一种整装待发的状态。

步兵俑的服饰、神态各不相同。大多数是武士俑,也有跳舞俑、乐俑、薄书俑、指挥俑。也有的是戴帽俑,有的是发髻俑,面部表情非常生动。武士俑都是一手拿盾牌,一手拿武器。

据考证,这批兵马俑的制成年代应该是西汉初年。可能是刘邦时代丞相、大将军周勃生前统帅的“北军”的形象。这批兵马俑反映了汉代的军队的送葬制度,说明西汉时期骑兵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为我们研究西汉的政治、军事制度、丧葬制度,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实物资料。中国先前时期崇尚车战,汉代以后崇尚骑射,这个重要的历史性变化就是从那个时代开始的。

5、宗教文物陈列室。

博物馆导游词篇十三

我们首先看到的第一个展柜中展示的是一件距今约十万年前的象牙化石,它长2.4米,是1959年洛阳修中州渠时发现的,保存得十分完整。它属于生活在距今5万——20万年前纳玛象的象牙化石。

右边还有一截多年生木本植物的化石,以及鸵鸟蛋和水龟化石,证明在远古时代,洛阳地区生长着高大的植被,生活着各种动物,非常适合原始人群在这里进行采集和狩猎等生产活动。20xx年在洛阳栾川孙家洞遗址发现的直立人下臼齿化石,和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同处于一个时期,填补了我国中原地区人类发展的空白,也证实了早在七十万年前,洛阳的先民们就已经在这里繁衍生息了。

1994年南昌路中亚大饭店出土了一具非常完整的古菱齿象化石,经复原长5.7米,高2.8米。古菱齿象躯体雄伟庞大,两根门齿粗壮,生活在距今3到5万年前地质时期的更新世晚期。中原一直以来都与大象关系密切,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和夏商周、乃至两汉时期,中原地区发现的古代遗存中都有大象的形象出现,河南省的简称“豫”字的右半边,就是一个“象”字。

从1921年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了仰韶文化遗址开始,中国考古学界就在一步步的证实了中国大陆有着属于自己的新石器历史。洛阳地区分布着迄今为止所发现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不同文化类型的遗址。

裴李岗文化,因1977年首次发现于河南新郑裴李岗村而得名,属于距今约8000-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类型。裴李岗文化以农业为主,饲养猪、狗等家畜,兼营渔猎和采集,显示出定居农业村落的特色。生产工具仍以石制工具为主,以石磨盘和石磨棒为代表性器具,它是进行粮食加工的工具,为粮食、谷物脱壳使用的。

仰韶文化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也是最为繁盛的时期,因最早发现于豫西地区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仰韶文化是原始社会由繁荣走向分化、逐步趋向文明社会的时期。仰韶居民喜爱在河谷阶地上营建聚落,过着定居的农耕生活,仰韶先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同时饲养家畜,兼营采集、狩猎、捕鱼等经济活动,还从事制陶、治玉、纺织等多种手工业活动。尤其是当时制陶工艺已相当成熟,流行泥条盘筑法和彩陶制品,彩陶是仰韶文化的标志,是当时最具代表性的原始艺术形式。

小口尖底瓶为汲水工具,1959年洛阳孙旗屯遗址土。其腹部两侧有双环可系绳,汲水时手提绳子将尖底瓶置入水中,瓶会自然倒入水中,注满水后,瓶体就会自然朝上直立起来。它是原始人掌握重心转移原理的经典之作,也有一说认为它是作为葬具使用的陶器。

伊川缸因1959年首次在伊川县发现而得名。为仰韶文化较为典型的彩陶葬具。最具代表性的一件,就是图板上所展示的绘有一幅颧鱼石斧图案的伊川缸,为1980年临汝阎村遗址出土,通高47厘米。左侧为颧鸟衔鱼,右侧为带柄的石斧,颧、鱼很可能代表古人崇拜的神灵,斧表示武器或者劳动工具。原始画师为表现鹳的轻柔白羽,将鹳身涂白色,石斧和鱼则以简练、流畅的粗线条勾勒出轮廓再填充色彩,犹如后世中国画"填色"画法,被认为是中国画的雏形。今天保存在中国国家博物馆。

陶火种器,是古人用来储存火种的工具。火在原始人的生活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可以用来取暖、烹煮食物、开辟田地,当时人们取得火种十分困难,在不使用时把火苗储存起来,继续使用就十分的方便。同时证明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正在一步步增强。

彩陶罐,容器,1959年偃师市灰嘴遗址出土。该器红胎细腻,它与常见的彩绘陶器不同是以红彩描出网状纹及羽状纹,极为罕见,别具一格。

龙山文化因1928年首先在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发现而得名,是黄河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分布较广泛的文化类型。龙山文化时期农业有了进一步发展,不仅农具种类繁多,而且已经出现稻、黍、粟、小麦等农作物,人们的饮食生活有明显的改进。制陶业有明显的进步,普遍使用了轮制技术。

黑陶镂空高柄豆,盛食器,形制规整,造型典雅。下方的喇叭形托柄,装饰圆形镂空图案,上方为一托盘。豆形器,是古人用来盛放食物的容器,商周时期逐渐成为专门盛放肉酱和腌菜类佐味品。豆形器得名于甲骨文中的“豆”字,古人将食物放置盘中,席地而坐,下方的高柄将托盘垫高,方便取食,反映了远古时期人们的生活习俗。

骨针,缝纫工具,洛阳市东郊西吕庙遗址出土。共两件,一件长10.8厘米,另一件长3厘米。两件骨针出土时皆装在长13.5厘米、以动物肢骨制成的骨管中。骨针的形制与今天的钢针没有区别,可见原始人制作加工工艺之高超。

博物馆导游词篇十四

塘沽博物馆根据该区历史传承和文化遗产的实际情况,采用博物馆的理念、纪念馆的风格、传统与现代手段相融合的展陈艺术形式,客观而生动地展现了塘沽自宋代成陆至今800多年的历史变迁和风土人情,展示了塘沽在中国近代史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定位和丰厚的历史积淀。塘沽博物馆不仅是集收藏、陈列、研究为一身的文化机构,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更是滨海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又一道风景,对提高滨海地区文化软实力,塑造城市文化个性,提升居民文化品位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塘沽博物馆身处鲜花满地、碧水蓝天的优异环境,其成立正值滨海新区昂首腾飞、城区面貌日新月异之时。作为塘沽标志性的文化设施,塘沽博物馆代表了塘沽区的文化形象与精品层面。它不仅是集收藏、陈列、研究为一身的文化机构,更是人们休闲、娱乐的艺术殿堂。

塘沽博物馆建筑面积约7700平方米,从外表看南高北低,像一个大橄榄,博物馆由序厅、东厅、西厅三部分构成,陈列分为“沧海桑田”、“盐兴漕畅”、“海门古塞”、“工业兴邦”、“沽口曙光”、“明珠璀璨”六个主题,采用博物馆与纪念馆、传统展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陈列方式,客观而生动地展现了塘沽自宋代成陆至今800多年的历史变迁与风土人情。

博物馆导游词篇十五

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并对那些有科学性、历史性或者艺术价值的物品进行分类,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的机构、建筑物、地点或者社会公共机构。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上海博物馆。

导游词。

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大家好,欢迎来到上海博物馆参观。博物馆向人们展示的人类文明的窗口,而上海博物馆是上海乃至中国向海内外公众展示我们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窗口。

上海博物馆是位于上海市人民广场南端,该馆创建于1952年,是上海市市领导决策,支持和海内外各界的慷慨捐助下,经过两年时间建设,最终落成在大家眼前的这座国内大型的综合性艺术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作为上海城市文明的标志,与上海地位相适应,所以系设计方案都是十分严格。经筛选,采用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刑同和副总设计师主持的设计方案。

新馆占地33亩,地下二层,地上五层,地面高度系29.5米,建筑面积达4万平方米。原来的上海博物馆只有4个陈列馆,现在增扩至10个陈列馆和1个专馆。展览面积达1.2万平方米,是原来的3.4倍。有11个长期展览的陈列馆如:青铜器、陶瓷、雕刻、玉器和少数民族工艺品等。而1995年先有青铜器馆、陶瓷馆和雕刻馆正式对公众开放。

我们现在站在博物馆大门前,看一下这个新馆的造型,它的设计是方形基座与圆形放射型相结合,有着鲜明的空间感。“方”象征着四面八方,“圆”着意文化渊源之循环往复,这个馆的四座“拱门”弧线,体现了开放的世界。整座建筑犹如一尊放大有耳的中国古代青铜器。如果从高空中俯瞰,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个圆盘形的屋顶恰似一面巨大汉镜。不仅蕴含了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化传统“天圆地方”,凝聚着中华文明结晶,更体现了我们是基于现代科技,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感。新上海博物馆是上海市现代化的跨世纪标志性建筑之一。

下面请大家随我一同走进这座上海新博物馆,一同感受我国中华五千年文明,投入追古依旧之中。博物馆的大厅地铺青砖,墙饰米黄色花岗岩,大厅中央地面镶有古朴硕大的宝相花图案。我们首先参观的是“青铜器馆”。

清朝道光十年,富商潘仕成将荔枝湾方圆几百亩地买下,大兴土木修亭葺台,建成岭南第一名园,并提名为“海山仙馆”。经过多年变迁,当年的风貌已荡然无存。1998年,由政府出资,开始了“海山仙馆”的主楼“贮蕴楼”的重建,并由已故著名建筑园林大师莫伯治负责设计。以下是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广东西关景点之海山仙馆导游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青铜器文化是记录奴隶社会的形象载体。上海博物馆收藏的青铜器门类齐全,器物精湛。以商、西周、春秋、战国各时代、各地区成系统的收藏来讲,上海博物馆与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馆不相上下。上海博物馆尤以长篇铭文同历史著录的重器为特色。而这个青铜器馆充分反映了中国青铜工艺发展的完整体系同中国民族非凡的创造力。

参观完之后,西面还有一处院落是新四军竹沟留守处旧址。这处院落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中央承认的,对外有牌子,所有在竹沟的机构和党、部队的活动都是依托新四军竹沟留守处的名义开展的。

青铜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是世界冶金铸造史上最早的合金。是红铜加入锡、铅,成为一种新的合金,这种合金历经几千年的化学反应,其表面出现一层青灰色的锈,也是我们眼前看到的这些。

后面这位是肖邦,他是世界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不满20岁就已经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被誉为“第二个莫扎特”,是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肖邦一生不离钢琴,所有创作几乎都是钢琴曲,被称为“钢琴诗人”。

中国青铜工艺的时代跨度,大致从公元前21世纪的夏代至公元前220xx年以前的战国时代,可分为初始期、育成期、鼎盛期、转变期、更新期等几个阶段。中国的青铜器主要是以礼器为主,其形制大概可以划归为五大类,即日常用器(炊器、食器、酒器、饰物)、乐器、兵器、工具和货币。

刚刚大家已看过青铜器的初始期和育成期了,下面等我来向大家介绍一下青铜器的鼎盛期。青铜器的鼎盛期是从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这个时期的青铜器铸作精湛,而且都是成套的铸作,品种之多系空前绝后的。这时期的青铜器上大多装饰兽面纹同各种动物纹,瑰异庄严,神秘莫测,这些都是体现了人们对大自然力量的崇拜。

就好像这个“簋”,在古代是用来放置食物的器皿。形状或方或圆,在当时是贵族的食器或祭器。但后来又逐渐流传到民间,而我们民间更有“九大簋”之说。何谓“九大簋”呢?意思是筵席的时候好丰盛,有九个大簋装放菜肴食物。古时祭祀,通常都是“二簋”、“四簋”、“八簋”,但有些地方惯称盛宴为“九大簋”。在“九”与“簋”之间还加个“大”字,不单指多,而且含有极其丰盛、隆重意思。人们所讲的“簋”,是指可装五至六斤米饭之“大碗”。按现代人的食量,“九大簋”可供一百几十人享用。由此可知,“九大簋”是极言其饭菜之丰盛,夸耀其筵席规格之高。

传统“九大簋”的九道菜已经演变成我们现代“九大簋”的这九道菜,分别是:1.虾米炖冬菇;2.猪皮胶炖田鸭;3.南乳冬笋炖花腩;4.白切鸡;5.柴火炖大白菜;6.荷兰豆炒双鱿鸡杂;7.蒜蓉炖海蚬;8.扣肉煲;9.咕噜肉。

可以说是层出不穷,花样百出。听我讲了这么多美味的菜肴大家是不是也想品尝一番。大家看一下这个,这是现存西周青铜器中第二大器“大克鼎”。它是于1890年在陕西扶风出土,重201.5公斤。最为珍贵的是它内腹壁铸铭文290个字,记载了大贵族颂扬其祖先师华父辅助周王的功德、周夷王赏赐他命服、土地及奴隶等史实。

革命的失败使中共中央认识到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在七月上旬,中共中央否决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路线,7月13日,发表了“中共中央对政局宣言”,确定了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总方针。后来在七月中旬,中共根据九江同志的建议,决定在南昌举行武装暴动,并派周恩来同志代表党中央领导这次起义,在中国共产党积极准备南昌起义的同时,国民党武汉政府也加紧了在军队中的“清共”活动。1920xx年七月24日,张发奎通知叶挺,贺龙上庐山召开军事会议,当时,得知会议内幕的叶剑英由庐山赶至九江,在九江甘棠(tang2)湖的一条小船上与叶挺,贺龙商定,不去庐山开会,转道去南昌。

前面的是青铜工艺的转变期。再往前走,就是青铜器铸造技术达到了新的高峰的更新期。在这时期的青铜器的礼器特性逐渐消失,而且相当一部分转化为日常生活器用。

大家看一下这些都是近年抢救的14件晋候酥编钟,大的52cm,小的22cm。铭文记载了晋献候在周宣王率领下进行战争中,杀敌数百,擒获俘虏多批,因而受到周宣王亲临赏赐。还有这个,由马馆长从香港抢救回国的西汉早期错金银鸟篆书铜壶,这个壶是诸侯王的用器,但可惜的是这个壶失去了一个盖,它代表了西汉时期青铜器金银错工艺的最高水准,属一级文物中特殊精品。

大家一边参观有关古代青铜器铸造过程的模拟陈列和制瓷工艺的方法,一同随我走进另一个馆-—“陶瓷馆”。

陶瓷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发明之一。陶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距今8820xx年前的江西省万年县已有古人制陶足迹。在这里展示了不同时期陶器文化,历史文物。在唐代以前,陶器的制造,从选料,色彩,工序上都比较单调。一直到唐代,“唐三彩”的出现也标志着我国陶瓷进入了绚丽多彩的阶段。“唐三彩”是以铁、铜、锰、钴等金属原料为呈色剂,在低温氧化中烧成黄、绿、褐、紫等多种色彩。以前的唐三彩主要是作为陪葬品,以马的形象最生动,而骆驼也常见。好像这头骆驼驮着货物,在行进中仰首嘶鸣,两只驼峰左右分开,这普通的生理特征,被永恒地保留下来。

现在请大家看远出处的这个巨大的匾额,上面书写着“碑林”二字。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个“碑”字少了一撇。那么为什么会少一撇呢?难道这是一个错别字吗?显然这是不可能的。这两个字出自清代著名的爱国将领林则徐之手。鸦片战争之后,他革职戍守新疆伊犁。当时路经西安,写下了这两个字。有人说“碑”字少了一撇,正好象征他当时丢了乌纱帽。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你待会儿就会发现,碑林中的所有“碑”字都少了一撇。这是因为古代的汉字讲究对称,“碑”字少了一撇,只是为了看起来对称美观罢了。

还有宜兴的紫砂器也是名闻天下的。宜兴是中国的“陶都”。紫砂茶具是由陶器发展而成的,而宜兴烧制的紫砂器质地细腻,坚硬而耐寒耐热,泡茶不失原味,还能保持真香,且传热缓慢不易烫手,颜色以赤褐色、淡黄色和紫黑色多种,造型多样,是泡茶首选器皿。历史上曾有“一壶重不数两,价重每一二十金,能使土与黄金争价”之说,好的紫砂器价值不菲,我们所看见的大多是明清时名人名家所作,甚为珍贵。

除陶器外,这里还向人们展示了我国独特创造发明的瓷器。这里主要展示的是瓷器的发展和烧制瓷器的设备dd窑,以及瓷器制品的展览。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人类文明又一伟大贡献。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就由青瓷的生产,但大多是陪葬品,而且在造型上仿制青铜器。好像这件商代青釉弦纹尊也属陪葬品,但这可以说是现存原始瓷器中器形完整、釉汁匀净的上品。

一直到宋代是中国陶瓷史上空前繁荣时期,呈现出汝、定、官、哥、钧“五大名窑”和龙泉、耀州、磁州、建阳、吉州窑等百花齐放的局面。汝窑窑址位于河南宝丰县,史五大名窑之首,为冠绝古今之中国瓷器名窑。专烧青瓷,供宫廷用;定窑在河北曲阳县,瓷器多以白瓷为主,且多采用金属包边;官窑,听名字都想到是皇室官府所开的,现在大家所见的都是南宋官窑瓷器,大家看这些窑器,用料讲究,制作工整,布满细碎纹片,口沿釉薄处隐露紫褐色胎,足部露胎呈黑色,俗称“紫口铁足”;还有这些哥窑烧制而成的,由于烧制过程中产生的缺陷而造成一种瑕疵美,被人赋以“金丝铁线”、“网格金线”,这件哥窑汝钉足洗堪称哥窑代表作。

一直到元代,江西景德镇成为我国制瓷的中心,景德镇也被称为“瓷都”。景德镇的瓷器工艺的成熟与发展,结束了原有以青瓷为主流的传统,开创了以青花为主流的彩色釉发展道路。青花的优点是着色力强,发色明快;蓝花白地,素雅明净;青花为釉下彩绘,有釉保护,永不退色。

清代是中国古代瓷器发展的最后一个高峰,尤以康、雍、乾时期为突出。釉上彩分五彩、斗彩、粉彩和珐琅彩。五彩瓷器以“康熙五彩”最为突出,造型丰富,除红、黄、绿三色,还发明了釉上蓝和黑色,这件五彩百鸟朝凤盘,器形规整,画面生动,实为五彩佳作。

最后,陶瓷器馆还有古代瓷器制作坊和窑炉的模拟陈列。通过参观,可以对我国古代瓷器制作工艺与窑炉式样、功能有个概略的了解。

大家好,欢迎来到上海博物馆参观。博物馆向人们展示的人类文明的窗口,而上海博物馆是上海乃至中国向海内外公众展示我们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窗口。

上海博物馆是位于上海市人民广场南端,该馆创建于1952年,是上海市市领导决策,支持和海内外各界的慷慨捐助下,经过两年时间建设,最终落成在大家眼前的这座国内大型的综合性艺术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作为上海城市文明的标志,与上海地位相适应,所以系设计方案都是十分严格。经筛选,采用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刑同和副总设计师主持的设计方案。

新馆占地33亩,地下二层,地上五层,地面高度系29.5米,建筑面积达4万平方米。原来的上海博物馆只有4个陈列馆,现在增扩至10个陈列馆和1个专馆。展览面积达1.2万平方米,是原来的3.4倍。有11个长期展览的陈列馆如:青铜器、陶瓷、雕刻、玉器和少数民族工艺品等。而1995年先有青铜器馆、陶瓷馆和雕刻馆正式对公众开放。

我们现在站在博物馆大门前,看一下这个新馆的造型,它的设计是方形基座与圆形放射型相结合,有着鲜明的空间感。“方”象征着四面八方,“圆”着意文化渊源之循环往复,这个馆的四座“拱门”弧线,体现了开放的世界。整座建筑犹如一尊放大有耳的中国古代青铜器。如果从高空中俯瞰,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个圆盘形的屋顶恰似一面巨大汉镜。不仅蕴含了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化传统“天圆地方”,凝聚着中华文明结晶,更体现了我们是基于现代科技,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感。新上海博物馆是上海市现代化的跨世纪标志性建筑之一。

下面请大家随我一同走进这座上海新博物馆,一同感受我国中华五千年文明,投入追古依旧之中。博物馆的大厅地铺青砖,墙饰米黄色花岗岩,大厅中央地面镶有古朴硕大的宝相花图案。我们首先参观的是“青铜器馆”。

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青铜器文化是记录奴隶社会的形象载体。上海博物馆收藏的青铜器门类齐全,器物精湛。以商、西周、春秋、战国各时代、各地区成系统的收藏来讲,上海博物馆与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馆不相上下。上海博物馆尤以长篇铭文同历史著录的重器为特色。而这个青铜器馆充分反映了中国青铜工艺发展的完整体系同中国民族非凡的创造力。

青铜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是世界冶金铸造史上最早的合金。是红铜加入锡、铅,成为一种新的合金,这种合金历经几千年的化学反应,其表面出现一层青灰色的锈,也是我们眼前看到的这些。

中国青铜工艺的时代跨度,大致从公元前21世纪的夏代至公元前220xx年以前的战国时代,可分为初始期、育成期、鼎盛期、转变期、更新期等几个阶段。中国的青铜器主要是以礼器为主,其形制大概可以划归为五大类,即日常用器(炊器、食器、酒器、饰物)、乐器、兵器、工具和货币。

刚刚大家已看过青铜器的初始期和育成期了,下面等我来向大家介绍一下青铜器的鼎盛期。青铜器的鼎盛期是从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这个时期的青铜器铸作精湛,而且都是成套的铸作,品种之多系空前绝后的。这时期的青铜器上大多装饰兽面纹同各种动物纹,瑰异庄严,神秘莫测,这些都是体现了人们对大自然力量的崇拜。

就好像这个“簋”,在古代是用来放置食物的器皿。形状或方或圆,在当时是贵族的食器或祭器。但后来又逐渐流传到民间,而我们民间更有“九大簋”之说。何谓“九大簋”呢?意思是筵席的时候好丰盛,有九个大簋装放菜肴食物。古时祭祀,通常都是“二簋”、“四簋”、“八簋”,但有些地方惯称盛宴为“九大簋”。在“九”与“簋”之间还加个“大”字,不单指多,而且含有极其丰盛、隆重意思。人们所讲的“簋”,是指可装五至六斤米饭之“大碗”。按现代人的食量,“九大簋”可供一百几十人享用。由此可知,“九大簋”是极言其饭菜之丰盛,夸耀其筵席规格之高。

昆虫是地球上最繁盛的动物,目前已发现的昆虫约有80万种,其种类比别的动物加起来还要多.古罗马作家普林尼曾赞叹道:大自然从未在任何其他作品中展现出如此无穷无尽的创造力.想走近这个奇妙的世界吗请与我们同游上海昆虫博物馆.

上海昆虫博物馆坐落在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枫林园区)内.从入口步行约100米后右拐,即可见到一幢白色建筑物.底下两层楼是参观区,对游客开放.一楼共有两个相连的展区,分别为昆虫生命厅和昆虫世界厅.

在进入昆虫生命厅之前,我们首先要穿过一条"时空隧道".隧道两边的解说牌向你讲述了地球生命的漫长演化过程.从中我们知道,原始昆虫诞生在4亿多年前,其出现时间远远早于恐龙.请注意隧道左侧那张编号为102的古蜻蜓照片.从图片中的化石上推断,它的翅膀伸展后约有80厘米长,这表明古代一些昆虫的体型要比现在大很多.隧道尽头陈列的那组昆虫化石能满足你的好奇心,让你知道古代的昆虫究竟是什么模样.

休息一下,让我们进入第一展区——昆虫生命厅.时空隧道位于昆虫生命厅中央,把展厅分割成了两个部分.先让我们参观"时空隧道"。

的左侧展区.一路走来,你右边的展台里陈列着很多标本,依次展示了各种昆虫的口器,眼睛,触角,翅膀和足.展台旁边还有几台昆虫器官模型,只要按一下模型上的银色按钮,它们就会模拟昆虫器官的各种活动.

展区的左边以照片为主,它们一一列举了昆虫王国中的各种明星.例如,最古老的昆虫蜚蠊(俗称蟑螂),昆虫中的跳远冠军跳蚤,跳高冠军黄条跳甲,飞行能手蝗虫等等.展区的尽头集中展示了各种昆虫(包括白蚁,胡蜂,黄刺蛾)的巢穴和栖息环境.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墙角的蚁穴模型.通过它,你可以一睹蚂蚁的地下宫殿.模型操作板上有一排按钮,分别对应门卫室,粮仓,工蚁室,蚁后室等.按下一个按钮,对应的穴室就会被灯光照亮.

防御等.

虫标本和照片.尤其推荐你关注一下位于竹节虫目展台的一件中华丽叶虫修(展品编号207)标本.中华丽叶虫修("虫修"读xiu)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昆虫,分布在西藏.因为它酷似植物的叶片,所以人们通常叫它叶子虫.

位于该厅中央的展台上,单独陈列了蛾和蝴蝶的标本及照片.在这里,你能看到世界上最美丽的蛾——太阳蛾(展品编号211)和我国唯一被定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蝴蝶——金斑喙凤蝶(展品编号214).太阳蛾是一种有毒的昆虫,它来自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其翅面中有玫瑰红的斑纹,就像辉煌的落日.金斑喙凤蝶是我国特有的名贵蝴蝶,雄蝶的翅面呈翠绿色,其后翅中央有一块大型金黄色斑.

休息一下,让我们上楼继续参观.二楼有两个相连的展区,分别是昆虫与人类厅,以及昆虫文化厅.昆虫与人类厅主要介绍与人类有关的昆虫,包括益虫和害虫.大厅的中央有一个活体展示区,这里不但饲养着为人熟知的四种昆虫:蚕,蝈蝈,蟋蟀和蟑螂,还有一种平时很难注意到的小家伙——竹节虫.竹节虫和我们前面提到的中华丽叶虫修一样,都属于拟态昆虫.它的整个身体就像是一根竹子或树枝,一般雌虫比雄虫更粗大.由于在饲料中加入了色素,这里饲养的家蚕能吐出黄色和红色的蚕丝,这种技术目前还没有投入大规模机械生产.活体展示区右面的一组展品,集中介绍了使人类受益的昆虫.沿着脚下昆虫标记的指引,你将依次看到蜜蜂标本和养蜂工具,蚕和丝绸制品,以及能食用的昆虫.值得一提的是,"食用昆虫区"展示了不少与昆虫有关的中药,其中就有冬虫夏草.冬虫夏草简称虫草,是由真菌在吞噬了虫子的五脏六腑后,寄生在虫子留下的躯干内形成.紧接着"食用昆虫区"的是"昆虫与仿生"展台.这里有一面模仿苍蝇复眼原理的镜子(展品编号317),透过它,我们能亲身体验同时看到许多相同物体的感觉.

接下来,让我们走到活体展示区左面,继续参观.这里集中介绍了对人类有害的昆虫,包括白蚁,蟑螂,松毛虫和棉铃虫等.在白蚁展台旁边,你能看到采自"楼兰古尸"头发上的虱子(展品编号326).它距今约有3888年,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虱子.

最名贵的蝴蝶——被誉为"光明女神"的海伦娜闪蝶(展品编号417),其单只标本售价高达36万元.它生活在南美洲热带雨林,其雄蝶能在不同的光线和视角下,闪耀出浅蓝,天蓝,紫蓝等多种绚丽色彩.

再让我们来看看陈列在展厅左侧角落里的饲虫用具.这里有养蝈蝈的虫盒,养黄蛉的虫笼,专供蟋蟀格斗的斗格,甚至有蟋蟀专用的迷你棺材.在饲虫用具展台的旁边,悬挂有三幅蝶翅画.它们全部由产于巴西的闪蝶翅膀制成,十分珍贵.

结束了各展厅的参观后,如果你还意犹未尽,可以去博物馆大楼后面的多媒体播放厅互动实验室走走.多媒体播放厅可容纳100人,放映针对各个年龄层的昆虫科教片.互动实验室里有40台光学解剖镜,可帮助我们轻轻松松地看清各种小型昆虫标本.观看科教片的同时,再仔细想想今天的收获,对照手中的学习单,是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呢。

博物馆导游词篇十六

各位游客:大家好!

有一首歌叫《常回家看看》,有一个愿望叫常出去转转,我仅代表我们旅行社欢迎大家到河南来转转,各位远道而来一路上辛苦了,敝姓张,是大家在河南省内的地接导游员,站在我身边的这位十分稳重的先生是我们本次旅游的安全保障员,司机张师傅,张师傅驾驶技术纯熟,对我省内的路况了如指掌,用我们河南话说就是“张师傅,中!”所以请大家放心的观光旅游,享受我们河南的大好河山。今天,能够前来为大家服务,我和张师傅都感到十分的荣幸,也请大家不要拘谨,有什么需要遇到任何问题尽管来问我们,我们叮当竭尽全力帮助大家,只有您住得舒心、吃得放心、玩的开心,才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肯定。那么,我先预祝大家旅途愉快,收获一段美好的记忆。

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今天的行程,现在是早上7点,我们出发前往安阳殷墟博物院,中午我们留在安阳市用餐,下午两点钟我们将会返程回郑州,以方便您按时踏上归途。

我们的旅游车走走京珠高速途径新乡、鹤壁等市约行驶三个小时就会到达我们今天的目的地安阳殷墟博物院。此刻您看向四周,看到的是繁华的郑州市区,说道我的家乡郑州啊,真是有说不完的话,郑州古属豫州,公元前1020xx年周武王灭殷后封此地为管国,东汉时则称为管城,时至今日,我们仍能从郑州市区县的名称中寻找到历史的踪迹,如:管城区。到了隋文帝天皇三年,才有了沿用至今的“郑州”这个称呼。1920xx年京汉铁路大罢工使郑州广为人知,瞧,窗外这座绿顶双塔就是郑州市为纪念此次罢工而修建的,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二七塔早已不复当年的风采,但它俨然成为了郑州市的地标式建筑,围绕它的四周形成了郑州市最庞大最繁华的商业圈,看清晨的阳光刚刚洒下,人群已经是川流不息,就可以猜到,郑州的发展从未让人失望过,它已经成为了中部崛起的引领者,不断创造历史,改写着人们对河南的印象。

不知不觉我们的旅游车已经驶入新乡原阳。原阳大米大家一定都听说过,有一首儿歌不知大家听说过没有?这首儿歌是这样唱的“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13层”,这玲珑塔就在原阳县境内。大家可能都国外有一个比萨斜塔,但是大家不一定知道中国也有一个斜塔,那就是玲珑塔。玲珑塔始建与宋朝初年,玲珑塔中轴线并不是与地面垂直,而是与垂直线成13度的夹角,无论是远观,还是近看很明显的就能看出来塔向东北方向倾斜,好象随时会倒塌一样,其实,已经走过了千年的历史。因其结构严谨科学,至今巍然屹立。塔是一座富有民族建筑风格的楼阁式砖塔,造型美观,是宋代寺院建筑的佳作。

之根”。三皇五帝之中,就有颛顼(zhuanxu)、啻喾(diku)两位圣贤在安阳建都,至今还有他们的王陵二帝陵。

我们的旅游车越来越接近我们的目的地安阳殷墟博物院,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它的概况,殷墟是商朝后期的文化遗址,位于安阳市的西北郊,随着对安阳殷墟的全面挖掘,一个古老王朝的都城遗址及光辉灿烂的殷商文化昭然于世;据史书记载和夏商周断代工程断定,公元前1320xx年,商朝的第20位国王盘庚把都城由山东的“奄”迁到了“殷”,并在此建立都城,经历8代12王,共254年,从此这里成为殷商王朝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到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来商以后,这片土地逐渐荒芜,变成了一片废墟,所以就叫“殷墟”了。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景区之内,下车之前,希望大家认真听我讲一下我们的要求,首先,我们要文明参观,不带走一片云彩,也不留下一片垃圾,其次我们要注意安全,不要随意离队,走路不观景,观景不走路,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要记准我们的集合时间,好了各位朋友,请您关好车窗,带上您的随身物品,请记住我们的停车位置及我们车牌号豫aa9005我的导游旗是白色的,现在请大家随我下车一起参观——以一片甲骨震惊世界的安阳殷墟博物院。

各位游客:

现在我们已经到达了殷墟博物院内部,殷墟博物院犹如一座展现华夏历史瑰宝的艺术殿堂,它给人以古代文明的陶冶。殷墟博物院闻名于世有三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甲骨文、青铜器和都城。请大家移步换景,随我来一一体验。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进苑这座大门,它是由北京著名古建筑学专家杨宏勋教授专门设计的,整座大门庄严大方,朱彩雕墨,古风古韵、古香古色透着几分宁静与庄严、沉默与矜持。

如果说青铜器是使殷墟闻名于世的第二个因素,那么第三个因素就是都城了,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建在商城遗址上复原的仿殷大殿,它好似殷都的心脏,是商王朝拜议事的重要场所,这座建筑是采用“茅茨土阶,四重阿屋”的建筑方式,也就是茅草盖顶,夯土台阶,四面斜坡,双重屋檐使整个大殿显得庄严辉煌。

请大家往前方看,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它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记载量最大的青铜器,它1939年从王陵区出土,通高1.33米、长1.1米、直径0.78米,重达875公斤,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所发掘的最大的一件青铜器,是我们的国宝,如此重大的器物,浇注起来特别的困难,可见当时我国的冶炼技术是何等的高超。鼎最开始的作用只是用作煮肉的锅,后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逐渐变成了权利和地位的象征。

现在就请大家随我进殿去欣赏一下陈列在里面的甲骨文吧,在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因其刻在龟甲和兽骨上而得名,甲骨文记载了当时商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天文、历法和祭祀等各种活动,成为研究商代历史的珍贵资料。甲骨文被我们当代人重新认识以前,人们把可有珍贵文字的骨片当做类似于我们今天的蚊香来用,有的甚至那他来垫桌子,塞墙角。当我们脚下这块土地还是农田的时候,人们经常会从地里挖出一些骨片,人们一直把他当做一种可以止血的药材——龙骨。知道1899年我国著名金石学家王懿荣先生生病买药时发现中药“龙骨”上刻有奇怪的刻画,经过仔细研究,他认为“龙骨”上的刻画是商代的文字,是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王懿荣先生因此被人称为是“甲骨文之父”

接下来我们要参观妇好墓,只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将军妇好的墓地,面前的这个建筑就是妇好享堂,而这尊汉白玉雕像就再现了华夏最早的巾帼女将妇好生前的飒爽英姿。妇好是武丁的妻子,她能文擅武,深受武定宠爱,她曾多次参与国家政事,为武丁的江山社稷立下了汗马功劳。据甲骨文记载,她最多一次带了13000多人,不少的男性将军都归她指挥。还有一次他率兵征战,由于他运筹帷幄,事先在一个地方打好伏击,配合正面的进攻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妇好不仅能率兵征战,还能主持重大宫廷祭祀活动,在王室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连年征战,妇好终因积劳成疾,先武丁而去。武丁非常沉痛,为了纪念她,破例将其葬在宫殿内,并墓圹上精修享堂,并附有大批随葬品,在这些随葬品中,除了有精美的青铜器,玉器等以外,我们还看到了壁龛里的尺骨,这就是当时被殉葬的奴隶,我们仅从这个殷代王的墓葬就能看到奴隶社会的缩影。大家可以顺梯而下,到复原后的墓圹参观。

朋友们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的讲解至此就结束了,现在大家可以自由活动,去探寻自己感兴趣的景点,但是请大家务必注意自己的安全,切记下车前的提醒,三十分钟之后,我们在大门口集合,大家不要忘记时间,谢谢大家。

博物馆导游词篇十七

各位游客,中国有四大碑林,而陕西省的西安碑林博物馆,以碑石之多、价值之高,名列四大碑林之首。它始建于北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历经9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收藏碑石最早最多的艺术宝库。该馆藏石3000余方,现展出的仅是藏石的三分之一,下面,请大家尽情地欣赏一番碑林的艺术精华吧。

碑林博物馆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庙宇式建筑群。它的前半部分是由孔庙改建而成,至今仍处处可见孔庙的痕迹。自古孔庙无南门,礼门仪路两边开。所以孔庙的门开在东西两侧,西门称礼门,东门称仪路。走进去之后映如我们眼帘得是高大而不失精巧的太和元气坊,它是在明万历年间有皇族资助400两黄金建造而成。北边有两个半圆形的水池,是孔庙特有的建筑。叫泮池。泮池以北的石牌坊也是孔庙特有的建筑,叫棂星门。中门刻有“文庙”东门刻着“德配天地”西门“道冠古今”。在当时,进棂星门有严格的规定,祭孔活动时,只有主祭最高官员才能由中门出入。门内有4根华表相向而立,在第2道门戢门的东侧的钟亭里陈列的是景云钟。它铸造于唐睿宗景云年间而得名。它用青铜制成,上面有唐睿宗书写的铭文。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我们在除夕之夜,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的新年钟声就是以景云钟录制的。与钟亭位置对应的马亭里有另一文化瑰宝——大夏石马。大家看这匹马的腿部下方刻有“大夏真兴6年。。大将军”等字样,它和景云钟都属于国宝级文物。

大家抬头远远可以看见正前方的碑亭上方刻有“碑林”两个大字的烫金匾额,匾额出自清代爱国志士林则徐之手,是他在鸦片战争之后,被革职戍边新疆伊利时,路径西安时所写的。

接下来我们看见的这块石碑是博物馆内形制最大、最华丽的《石台孝经》。《孝经》是孔子的学生曾参编撰的讲的是孝道,提倡“事君如事父”唐玄宗李隆基亲自为此碑作释作序并书写,目的就是想表示自己是以孝来治理天下。此碑高近6米,碑身、背座、碑首由35块巨石组成。所以此碑显的是顶天立地气度不凡,因此也有“迎客第一碑”之称。

下来请大家跟我到碑林的第一陈列室参观,这里展示的是《开成石经》。“开成”是因刻成于唐文宗开成年号,“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的经典著作。(包括孝经,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粱传,论语,尔雅,孟子)这些书都是古代文人学士必读之书,由于古代印刷术不发达,所以将经文刻到石头上作为范本供人们校对。《开成石经》由114块碑石双面组成,共计288面,650152字,最初只有12部经书,清代又补刻了《孟子》一书,合称13经。中国历史上曾组织过7次经籍石刻,只有这一部保存得最完整,加上时代又早,史料价值极高,于是,人们称其为“世界上最厚最重的书籍”。

参观完了开成石经之后,我们就来到了第二展室,这个展室主要向大家展示的是一些唐代名碑。以及和书法毫无关系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这通碑是唐朝波澜壮阔的中外交流史的一个见证,。“大秦”是中国古代对罗马帝国的泛称。景教是基督教中斯脱里派的中国称呼。此碑记载了景教的教规,教义,教旨。更难能可贵的是用古叙利亚文记载了景教徒再中国的活动和一些教徒的名字。为研究中国古代同欧洲,中亚交流提供了珍贵资料。在它的拓片传入国外后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据说现在已经有了好几块景教碑的复制品,但真品还是在我们的西安碑林博物馆。

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和《颜氏家庙碑》,颜真卿不但书法潇洒流畅,为人也是坚贞不移,刚正不阿。《多宝塔碑》是颜真卿44岁时所写,是留下来的颜书中最早的作品,代表了他早期风格,。《颜氏家庙碑》是他73岁时写的,书法造诣到达人书俱老炉火纯青的境界。他的书法对后世影响很大,人称“颜体”。

请大家看这边的这《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它也是我们碑林“最贵”的一块碑了。怀仁和尚将王羲之的墨迹集合而成。他以唐太宗能为玄奘撰写纪念碑文深以为荣,由因唐太宗特别推崇东晋王羲之的行草书,于是他就从320xx年前王羲之遗留的墨迹中搜集字句,为了补齐所缺的字,他不惜在全国张榜重金征集,前后花了20xx年,花费了巨大的代价。因此,集字碑也称“千金碑”。

好,现在我们就来到了第三陈列室,它主要向人们介绍书法的演变史。在这一展厅里,我们可以看到自汉代到宋代不同时期、不同风格源流的书体碑石。大家可以通过比较,来领悟书法的发展演变脉络。

大家看这通曹全碑它是我国著名的汉代书法名碑也是汉隶的精品。是陕西合阳县县令曹权集资修建的。它体现了我国隶书的特点“蚕头燕尾,一波三折,蚕不双涉,燕不双飞”。也是国宝级文物。

接下来大家来看这两通碑,分别是张旭的《肚痛帖》和怀素的《。

千字文。

碑》,他们是草书的代表作品,狂草,即狂放的草书。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特别是张旭他为人豪爽,嗜酒如命,经常喝的是酩酊大醉,酒醉之后为求尽兴竟然用自己的头发蘸墨来写字,疯疯癫癫的,因此也被人称之为“张癫”。而千字文就是用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组成,四字一句对偶压韵,便于记忆是我国儿童的启蒙读物。

穿过着道门我们就来到了第4陈列室。再这里我给大家介绍几块比较有趣味的碑石。大家看这是清代马德昭《魁星点斗图》此图以儒家修养的标准“正心修身,克己复礼”八字组成魁星形象,左手托砚,右手执笔,一脚翘起托一“斗”字,一脚立“鳖”字上,取魁星点斗独占鳖斗之意。形象生动,拼字巧妙,是文字游戏之作。

清《关帝侍竹图》图中有一竿风竹和一竿雨竹,仔细看此图由竹叶组成五言绝句一首:“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此诗图实为当时文人附会关羽而拼组的文字游戏之作。

最后,在后面的3个展厅当中,主要展出了一些宋代至清代时期之间的一些诗文碑石。大家可以参观一下。

由于时间关系再这里我只给大家介绍以下这两个石刻艺术的代表作昭陵六骏和老君像。

昭陵六骏,相传由著名的画家阎立本所作的。营建昭陵时,诏令立昭陵六骏的用意,除炫耀一生战功外,也对这些曾经相依为命的战马的纪念,并告诫后世子孙创业之艰难,六骏采用高浮雕手法,以简洁的线条,准确的造型,生动仪神地表现出战马的体态、性格和战阵中身冒箭矢、驰骋疆场的场景。它们分别是(白蹄乌,特勤骠,飒露紫,青骓,什伐赤),由于他们过分的精美,其中飒露紫和拳毛瓜两骏马石刻于1920xx年被以美国人勾结封建军阀盗运美国,现存于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中。六骏经过了1000多年的风雨沧桑但他们的造型依旧健美,神态逼真,是唐代杰出的艺术珍品之一。

老君像,这座老君像原来位于西安郦山的老君殿,老君既老子,他是道教的创始人,当时统治阶级们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权,推崇道教封老子为创始人。据说这座老君像是安禄山为了取悦李聋基让人用汉白玉雕刻而成,采用了圆雕的手法,既细致入微有自然生动,也是属于国宝级文物。

好了各位游客西安碑林博物馆参观到次结束了,如果有兴趣您还可以参观其他的碑刻,但原今天的参观能给您带来艺术的启迪,知识的收获。

2

页,当前第。

2

1

2

博物馆导游词篇十八

大家正在通过的就是藏兵洞的主体构成部分——坑道,坑道是战时用于军队调运、通行、出击或进入洞内的通道,平时可作为兵士的休息住所。

休息室和储藏室室内。

坑道的左右两侧辟有土屋,土屋大小不同,其作用也不尽相同,有些入深较浅,是为站岗的岗位。有些用作休息室或作值班之用,还有一些便是储藏物资的场所了。

陷阱室内。

一号陷阱,深约一丈,原先在陷阱里面会倒置一些鹿角和竹签,上面覆以柴草以及浮土,藏兵洞光线昏暗,加之敌人对于洞内环境不熟悉,很容易掉入陷阱,一旦落入,非死即伤,至今里面还遗留着敌人的尸骨。

炮台室内。

这是目前为止发现的藏兵洞里唯一的一个炮台,窗口边驾着一口土炮是从西班牙进口的弗朗机,它也是藏兵洞内最高级的武器,炮台的发现,说明当时已不是单纯的冷兵器时代,只是热兵器使用并不广泛,否则明代修筑长城就有没多大意义了。而且,我们留意到这口大炮面对着大峡谷,一炮轰过去整个崖壁就会坍塌,对自己的安全也会产生威胁,因此这口炮一般情况下是不会使用的,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时候才会用到。

博物馆导游词篇十九

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原潍坊风筝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大型风筝博物馆,建筑面积8100平方米,建筑造型选取了潍坊龙头蜈蚣风筝的特点,屋脊是一条完整的组合陶瓷巨龙,屋顶用孔雀兰琉璃瓦铺成,似蛟龙遨游长空伏而又起,设计风格在国内独树一帜。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旨在收藏、陈列古今中外的风筝珍品及有关风筝的文物资料。

在共约2000平方米的展室里,介绍了风筝的历史、分类、创新以及潍坊国际风筝会、风筝界友好往来和潍坊的概况。展览以1000余只风筝精品、300余件翔实的风筝文物资料以及照片、文字、绘画、复制品等,全面、客观地展现了潍坊风筝所独有的题材广泛、造型优美、绘制精细、色彩艳丽的风格,介绍了富有构思大方、造型夸张、色彩对比鲜明、注重飞翔性能、研究价值较高的外国风筝;重现了1988年各国风筝组织代表推举潍坊为“世界风筝都”及1989年“国际风筝联合会”成立的重大史实。

此外,我馆还设有书画、民俗、奇石、工艺品、景德镇精品瓷器等展厅,生动展示了中华民族璀灿文化所独具的艺术魅力。“银线连四海,风筝传友谊”风筝文化的吸引力把您与我们潍坊风筝博物馆联结起来,祝愿风筝展览能给您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博物馆导游词篇二十

洛阳古墓博物馆就位于邙山乡冢头村,占地近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600平方米,由一组仿汉代建筑群和一组仿北魏建筑群组成,规模宏大,古朴典雅。洛阳古墓博物馆旅游景点介绍之概况,洛阳是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历代帝王和达官显贵多埋葬在洛阳一带,特别是洛阳城北的邙山,因埋葬东汉皇帝而遐迩闻名,成为中国古代最负盛名的墓地。此后,西晋、北魏皇家陵园均建其上,墓冢垒垒,星罗棋布,十分壮观。

博物馆复原历代典型古墓葬二十三座,上自西汉,下迄北宋,其中包括了著名的西汉“打鬼图”壁画墓。其典型墓葬有西汉中后期贵族卜千秋壁画墓,壁画为卜千秋夫妇乘蛇(小龙)和三头凰在西王母信使持节仙翁(方士)、仙女和虺龙、枭羊、朱雀、白虎等神兽护卫下在空中飞升的情景。东汉出行图壁画墓表现墓主人生前出行的宏大场面,有车骑一百多乘。另外还有正始八年墓、北魏孝文帝之孙清河王元怿第二子常山王元劭墓、南平王元玮墓、唐代定国大将军安菩夫妇墓等。

自古有“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之说的洛阳北邙山及周边地区,历代古墓葬星罗棋布,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的的专题性博物馆——洛阳古墓博物馆,其面积之大、风格之别致、收集古墓年代之久、类型及数量之多均属世界首位,是中国一大绝观。因此,洛阳古墓博物馆又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古墓博物馆之一,同时也成为目前世界上第一座古墓博物馆。

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原名洛阳古墓博物馆,占地面积130余亩,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洛建筑面积8200余平方米,由一组仿汉代建筑群和一组仿北魏建筑群组成,整个地面建筑之间,广植花草树木,间设假山水池,堪称公园。

博物馆导游词篇二十一

大家好,我姓李,大家可以叫我李导,今天很荣幸能和大家一起游览中外闻名的故宫。

故宫旧称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大家请看前方就是故宫的正门午门。午门象征中午的太阳光芒四射。在足足有十米高的城墙上,耸立着五座楼,从上面看就像五只凤凰,因此午门也叫五凤楼。

游客们,我们已经进入了故宫。大家看,我们前面有五座汉白玉石桥,那是(内)金水桥。这五座石桥代表五德,即仁义礼智信。桥上雕刻着几十条栩栩如生的龙,仿佛他们就像活得一样。

跨过内金水桥,穿过太和门出现在我们眼前的便是故宫中第一大殿——太和殿。太和殿只有皇帝举行重大仪式的时候才能用。太和殿里金碧辉煌,里面金色的宝座边上立着两只惟妙惟肖的仙鹤,两边还有四根被金龙环绕的柱子。

看完太和殿,我们再来看中和殿。这是皇帝去太和殿大典之前休息等待,并接受执事官员朝拜的地方。

下面请大家自由参观国宴厅保和殿。自乾隆皇帝以后,这里便成了四年一次的皇家科举考场。好了,今天我带领大家参观到这里,稍后大家可以根据刚才发给大家的故宫导游图,有选择性的游览。请大家注意保护环境,爱护公共设施,两小时后我们在太和门广场集合,祝大家玩的愉快!

博物馆导游词篇二十二

大家好,欢迎来到“渡江战役”展厅。

这个展厅主要分为“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筹建新中国三个板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片烽火连天的岁月与时光,感受革命先烈的无畏精神吧。

请大家往左边看,这个板块的主题是三大战役。

从1948年9月开始,解放军就依据中央军委的作战要求,先后组织了具有决战性质的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

从右往左,映入我们眼帘的正是关于三大战役的作战图,再往左边还有战役相关的领导人,最靠左的照片展示的是平津战役胜利后,人民解放军开进北平的场景,从照片上我们似乎仍能感受到当时人民群众的欢呼雀跃。

现在,我们进入的这个板块主题是渡江战役。

当解放军战士们将红旗插上国民政府南京总统府门楼的那一刻,那便成为了历史与永恒的一刻,那一刻宣告了南京国民政府在大陆反动统治的覆灭!最后我们一起走向筹建新中国板块。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各级领导人为了筹划建立新中国而忙碌的情形,我们可以了解到革命先辈们为新中国的成立所付出的艰辛努力。

从三大战役到渡江战役,再到筹划新中国,这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旅程,无数英雄儿女为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兴旺,抛头颅,洒热血毁家纾难,不怕牺牲。

毛泽东曾自豪地说:“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

一语概括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视死如归的崇高气节。

抗联的8名女战士,在掩护主力撤退后被敌人包围,她们不甘被俘,手挽着手沉入乌斯浑河;东北抗联领导人杨靖宇在战斗牺牲后,敌人抛开他的腹部,发现胃中只有草、棉絮和树皮,残暴的日军也不得不惊叹,中国竟有如此英勇不屈的人。

试问,又有谁能最终侵占这片孕育了如此英勇无畏战士的土地!

重温历史,感受那一段烽火与激情并存的岁月,缅怀先辈,感受那先辈们无所畏惧、勇敢前行的革命精神和品质。

希望在这段小小的旅行里你可以收获更动感动和激励。

游客朋友们,你们好,我姓李,今天,就由我为大家介绍明清扇面12号艺术展厅的扇面吧,希望大家能喜欢。

她已经走过百年的光辉历程,这里记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足迹,是中华儿女传承历史、开拓未来的精神家园。

大家一起跟我走进去看看吧。

现在我们来到了明清扇面12号展厅。

这次展览我们从博物馆所藏扇面中精选了约90副明清时期的书画作品,分为山水、花鸟两个单元。

首先我们来一同参观山水寄情区。

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自然与人息息相关。

明山水秀不仅仅是美丽的自然景致,更是人们修心养性、寄托理想的精神家园。

层岩竟秀图是山水寄情区的代表作品,是明万历二十五年的丁云鹏画的。

此扇为丁云鹏五十岁时所绘的,图中峰岩耸峙,溪水平流,万木峥嵘。

风格秀润,敷色淡雅,有吴门画派之风;墨色温润、用笔略粗,又具有松红画派之韵。

来,我们一起直走到头右转,看,这就是花鸟娱心区。

红花绿叶有意,禽鸟草虫含情,花鸟画在尺幅墨色之间曲尽生命之美。

花卉草虫图是花鸟娱心区的代表作品,是清咸丰六年的任熊画的。

此扇绘坡前草花一簇,菊花纤挺,牵牛潜藏,扶桑舒展,刺棘招摇。

是工笔花卉中的精品。

来我们上二楼,左手边是明清家具11号展厅,里面大部分是木制家具……有时间可以参观一下。

大家听完我的`介绍,是不是对国家博物馆有了一定的了解呢?现在是自由时间您可以去参观一下,等一下集合。

大家都参观完了么?今天的介绍就到此结束了,谢谢您的配合,希望您下次再来,再见。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导游员郭zz。

欢迎来到中国国家博物馆。

国家博物馆是一座系统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文化历史、向国人介绍世界优秀文明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世界上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

有藏品100余万件,49个展厅。

在我们的左侧就是 “古代中国”、“复兴之路”两个基本陈列。

还有十余个各艺术门类的专题展览及国际交流展览。

在二层,您将欣赏到“意大利经典设计艺术展”和珍贵的“辛亥革命名家墨迹展”。

“印加人的祖先--南美印加文化展”也是此行的必游之地。

最适合小朋友们参观的要属以“知‘竹’”为命题的创意展馆。

喜欢艺术的朋友, 建议您到四层《德国启蒙艺术展》了解欧洲,特别是德国启蒙运动以来的艺术与生活。

相信这次国家博物馆之旅,一定让您受益无穷!祝您参观愉快!

博物馆导游词篇二十三

古墓博物馆位于洛阳市北郊邙山镇冢头村东,占地150余亩,建筑面积8200平方米,是我国第一座以陈列历代典型墓葬为主要内容的专题性博物馆。

古墓博物馆分为两大展区。历代典型墓葬展区陈列上自西汉、下迄宋金的古墓葬25座,其中西汉“打鬼图”和“卜千秋升仙图”等9座壁画墓的壁画堪称古代绘画艺术的瑰宝;北魏帝王陵区以宣武帝景陵为中心,集中展示了北魏陵寝制度的基本面貌。地面建筑由仿汉代、北魏两组建筑群组成,规模宏大、古朴典雅。院内珍花异木,郁郁葱葱,松柏修竹,四季常青。草木花竹掩映着庄严肃穆的殿阁和迂回曲折的游廊,环境优雅,景色宜人,堪称园林式的博物馆,是人们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77012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