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国际气象节活动总结(精选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7 10:49:09
最新国际气象节活动总结(精选16篇)
时间:2023-12-07 10:49:09     小编:纸韵

通过总结,我们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进而形成更具实践性的工作思路。在写总结时,我们要注意用词准确,避免含糊不清或使用模糊的形容词。下面是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

国际气象节活动总结篇一

为做好此次世界气象日的科普宣传活动彭泽局成立气象志愿者小分队,本局与县科协联合提前策划、精心部署世界气象日科普活动。

气象志愿者小分队第一站来到芙蓉农场中心完小,通过展示科普展板、多媒体教育、课堂深度解读、发放气象科普宣传资料等多举措向学生们进行详细介绍气象和防御气象灾害等的意识。

第二站来到工厂,向厂内工作人员发放了气象灾害防御指南、明白卡、气象科普等灾害性天气相关知识的气象宣传资料,并现场解答工作人员提出的有关气象知识方面的咨询,同时对宣传版面内容进行详细的介绍。

第三站来到广场和汽车站,志愿者们向广大市民气象科普宣传资料,志愿者现场解说雷电、冰雹、暴雨、干旱等等气象灾害的科普和防御知识。电视台也对此次活动进行全程跟踪报道。

国际气象节活动总结篇二

冷水江市气象局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了多形式、多样化的气象科普宣传活动,倡导全社会了解、关心、支持气象工作,让更多的社会公众了解气象灾害防御知识,掌握气象防灾减灾技能,提高公众避险防御和自救互救能力。

上午,在冷水江市锑都中路气象科普宣传咨询台前人头攒动,很多市民围绕气象防灾减灾安全知识问得很起劲,参加现场活动的科普宣传志愿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针对公众的疑问认真进行了现场解答,详细讲解了雷电、暴雨、雾霾、冰雹、大风等气象灾害的特点,重点对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各类气象灾害进行了宣传。同时,冷水江市气象局还通过摆放展板、悬挂宣传标语、发放宣传资料方式向市民广泛宣传气象防灾减灾应急知识。此次活动共发放气象科普知识宣传材料600余份,《气象灾害防御安全知识手册》300余本,接受市民现场咨询20余次。通过宣传,切实提高了公众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据了解,国际气象节前夕,冷水江市气象局联合冷水江市电视台还制作了一期雷电灾害科普宣传片,气象专家结合当前全市已进入雷雨天气多发期,对雷电灾害的特点、分布、危害、应对措施进行了介绍,提醒公众加强防范,避免灾害事故发生。同时,冷水江市气象局还通过dab、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以及预警短信平台、微博微信、网站等渠道宣传有关气象科普、防雷常识及其他气象灾害防御知识,把气象科普资料送到市民手中,真正实现气象知识走进千家万户。

国际气象节活动总结篇三

3.23世界气象日,珠海空管站气象台组织青年职工来到珠海市海澄小学,开展了丰富的气象日宣传及“空管知识进校园”双主题活动。

2016年世界气象日活动的主题是“直面更热、更旱、更涝的未来”,珠海空管站青年职工向海澄小学的学生们讲解了今年气象日主题的意义,结合生活解释了当今全球气象所面对的气候问题及深远影响,引导孩子们关注和思考气候问题,从身边的小事儿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建立孩子们的责任意识和对全球气候问题的参与及主人翁意识。

现场的五个宣传展板是结合空管气象的业务知识和工作内容所制作的,孩子们一波波围个水泄不通,一边认真听咱们讲解员细述空管气象如何服务塔台指挥工作,一边还饶有兴致地提了很多关于航空知识的问题,且不时地从学生群中传出“姐姐再讲一遍吧”的可爱请求。看着他们如饥似渴的样子,我们都仿佛看到了儿时的自己,更加欣慰于航空业的未来后继有人且一定会一代更比一代优秀。

此次“世界气象日空管知识进校园”活动受到了珠海空管站领导及职工的高度关注和支持,同时也受到了海澄小学的热烈欢迎。对于我们参与者来说,能够有机会将我们的专业知识“传道授业解惑”,能够带给孩子们正能量,带给他们责任感,带给他们对自己未来的憧憬,我们深深的感到荣耀和珍惜。

相关精彩文章推荐:

国际气象节活动总结篇四

从3月17日中国气象局办公室组织召开的20xx年国际气象节纪念活动部署检查会上获悉,围绕“气候知识服务气候行动”这一主题,中国气象局和中国气象学会联合组织了多样化系列纪念活动,各地气象部门积极开展气象科普基地开放、专家讲座答询、气象主持人互动和气象科普进校园、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事业等多种活动。特别是3月22日,中国气象局园区将对外开放,届时,公众可以自由参观,获取气象科普知识。目前,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

3月23日国际气象节前后,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联合中国科协举办“气象达人我来了”气象知识竞赛,中国气象局副局长许小峰将通过中国气象网、搜狐新闻客户端等与网友交流互动。开展“当我们在谈论气候时,我们在谈论什么?——直击天气与科学家聊‘天’”的现场直播以及气象科普进校园等活动。

另外,在中国气象局园区开放点,围绕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生态文明建设等内容的主题报告将轮番举行,智慧气象生活馆、模拟气象演播室等将开放迎客,气象观测场将对外开放,此外,公众还可过一把气象节目主持人的瘾,还能目睹气象卫星模型,当日来访的中小学生更可参加3d纸模拼插大赛等。

据了解,为做好国际气象节纪念活动,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做了大量筹备工作。去年12月2日,中国气象局办公室就组织召开了20xx年国际气象节纪念活动启动会;今年,进一步召开协调会,明确各单位责任分工后,中国气象局和中国气象学会于2月15日联合印发了《关于组织做好20xx年国际气象节纪念活动的通知》;之后,20xx年中国气象局在京单位国际气象节活动方案印发,各单位按照要求积极将各项工作准备就绪。

国际气象节活动总结篇五

自治区气象局组织专家到呼和浩特市各大院校和新城区海西路等小学开展气象科普讲座并发放科普书籍;自治区气象局在气象服务中心预警直播间邀请气候中心专家,就国际气象节主题、意义及公众关注的问题进行了现场连线解读,探讨如何“直面更热、更旱、更涝的未来”。

围绕国际气象节主题,自治区气象局今年开展了系列针对性的科普宣传活动,大力普及气象知识、弘扬科学精神,积极宣传气象监测预报服务对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的作用,引导公众关心气象、理解气象和应用气象;组织对外开放活动,利用气象展馆、展厅、科普基地及业务平台,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通过接待公众参观、开展专家咨询、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普及气象知识;结合当前防灾减灾、春耕生产气象服务等相关热点,积极与我区科技、民政、国土、环保、水利、农业等相关部门联合,结合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等相关要求,大力宣传气象服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自治区气象局气象台、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气象服务中心、观测场对社会公众开放。

国际气象节活动总结篇六

今年气象日的主题是:“直面更热、更旱、更涝的未来”。乐亭县气象局邀请县第三实验小学150余名小学生来参观、学习。

当天,工作人员带领学生参观了地面气象观测场、高空探测雷达、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车载装置、气象台等气象设施,并向学生们讲解了今年气象日主题的内涵,号召大家从小就关注气候变化,从自身做起,参与到应对气候变化与防灾减灾当中去。参观结束后,气象局工作人员为每位学生赠送了气象知识宣传手册。

学生们表示,此次参观活动不仅使他们学到了很多气象知识,更对气象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了解了气象灾害及防御措施,增强了大家防灾减灾的意识和能力,他们要将学到的知识讲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了解气象。

国际气象节活动总结篇七

在中国气象局世界气象日对外开放现场,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接受了中央电视台等媒体的采访。

“世界气象组织之所以将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定为‘天气、气候和我们呼吸的空气’,是为了呼吁全社会、全人类共同关注天气、气候和空气,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我们共同的生存环境,保护人体健康。”矫梅燕对记者阐述了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

矫梅燕说,随着工业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各种污染物充斥在大气环境中,大气成分越来越复杂,这已经或将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我们有必要呼吁公众共同为保护大气环境贡献一份力量,今天中国气象局举办活动也正是为了让大家了解到天气、气候和空气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减少污染,保护人类健康已经刻不容缓。

在谈到气象部门在保护大气环境上所做的工作时,矫梅燕表示,中国气象局加强了大气环境监测,利用卫星遥感、飞机等现代化手段探测我国大气环境并详细分析大气成分;加强了空气质量预报预警,自起,与环境保护部共同发布我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预报,其中就包括生活指数预报,让预报更加贴近日常生活。此外,中国气象局还与卫生部联合发布与沙尘暴相关的预警信息,提醒公众预防恶劣天气下疾病的发生等。

国际气象节活动总结篇八

本次国际气象节的主题是:直面更热、更旱、更涝的未来。活动现场,“防灾减灾气象先行”的横幅,干旱、冰雹、气象卫星等科普知识展架整齐排列,《防雷知识手册》、《农经信息服务宣传册》、《气象预警知识画册》、《气象知识》等科普资料整齐排列供市民取阅。

“我把所有的展台逛了一遍,都拍下来了。这个活动很有意义。”73岁的毛阿姨是贵州省老年摄影学会的会员,手捧相机认真记录每一块科普展板上的内容,“拍回去给我孙子看看。”

活动现场设立了科普资料发放、气象专家咨询、科普展板、气象仪器体验、微信有奖互动等区域,每个区域都有工作人员进行引导和解说。

最受欢迎的就是各类气象科普资料,其中雷电、冰雹、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防范知识最受关注,工作人员在发放资料的同时,还耐心地为市民的问询做好解答。

风速风向仪、温湿度记录仪、传感器等“新奇玩意”吸引了年轻人们,气象仪器体验处被围得严严实实。“这是测什么的,能摸一下吗?”“现在都是仪器自动观测吗?”“有测量紫外线的仪器吗?”工作人员一一地详细讲解和示范。

“现在科技那么发达,为什么你们有时候报不准天气呢?我有风湿病,一头疼准要下雨,比你们预报还准嘞!”有市民如此说。

围观人群中75岁的谢玉玲说:“预报预测哪有百分百准确的?但这些年的预报越来越准了,我相信未来肯定会更准确的。”谢玉玲说她每天都要关注天气预报,二十多年来从没落下过一天,有寒潮来的时候就提醒家人多穿衣服,快下雨了就不会外出,“每天看一眼不花什么时间,但却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在微信有奖互动区域,气象观测站立体模型、3d人影飞机等礼品吸引了很多学生和小朋友。好玩有趣的“天气预警大转盘”抽奖、“气象日答题吧”,在玩游戏赢奖品的同时,还增长了气象知识。

“很好奇我们即将学到的气象知识是如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贵州师范大学从事气象知识教学的王青老师介绍,此次共组织了四个地学类班级的300余名学生来参加活动。

在现场的气象专家介绍,公众应当增加气象知识,更加科学正确地去应对极端天气所带来的气象灾害。

国际气象节活动总结篇九

珠海空管站气象台组织青年职工来到珠海市海澄小学,开展了丰富的气象日宣传及“空管知识进校园”双主题活动。

20xx年国际气象节活动的主题是“直面更热、更旱、更涝的未来”,珠海空管站青年职工向海澄小学的学生们讲解了今年气象日主题的意义,结合生活解释了当今全球气象所面对的气候问题及深远影响,引导孩子们关注和思考气候问题,从身边的小事儿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建立孩子们的责任意识和对全球气候问题的参与及主人翁意识。

现场的五个宣传展板是结合空管气象的业务知识和工作内容所制作的,孩子们一波波围个水泄不通,一边认真听咱们讲解员细述空管气象如何服务塔台指挥工作,一边还饶有兴致地提了很多关于航空知识的问题,且不时地从学生群中传出“姐姐再讲一遍吧”的可爱请求。看着他们如饥似渴的样子,我们都仿佛看到了儿时的自己,更加欣慰于航空业的未来后继有人且一定会一代更比一代优秀。

此次“国际气象节空管知识进校园”活动受到了珠海空管站领导及职工的高度关注和支持,同时也受到了海澄小学的热烈欢迎。对于我们参与者来说,能够有机会将我们的专业知识“传道授业解惑”,能够带给孩子们正能量,带给他们责任感,带给他们对自己未来的憧憬,我们深深的感到荣耀和珍惜。

国际气象节活动总结篇十

3月20日,在贵阳市甲秀广场,由贵州省气象局组织的“3·23世界气象日”系列活动吸引了大批市民积极参与,现场热闹非凡。

不到早晨八点,来自贵州省气象台、气候中心、防雷减灾中心、气象服务中心等单位的专家和工作人员就已经忙活起来,为即将开展的各项活动做准备。不一会儿,贵阳市甲秀广场前便悬挂好了“纪念3·23世界气象日——直面更热、更旱、更涝的未来”、“防灾减灾气象先行”等字样横幅,干旱、冰雹、气象卫星等科普知识展架整齐排列在广场四周,《防雷知识手册》、《农经信息服务宣传册》、《气象预警知识画册》、《气象知识》等科普资料堆放成了“小山”,测风仪、气压计等气象探测仪器也闪亮登场,立刻吸引了大批市民。

“我把所有的展台逛了一遍,都拍下来了。这个活动很好,很有意义,要经常搞。”73岁的毛阿姨是贵州省老年摄影学会的会员,正手捧相机认真记录每一块科普展板上的内容,“拍回去给我孙子看看。”活动现场设立了科普资料发放、气象专家咨询、科普展板、气象仪器体验、微信有奖互动等区域,每个区域都有工作人员进行引导和解说。

最受欢迎的莫过于各类气象科普资料了,领取的市民们有序地排成长龙。其中又属雷电、冰雹、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防范知识最受关注,工作人员在发放资料的同时,还耐心地为大家的问询做好解答。风速风向仪、温湿度记录仪、传感器等“新奇玩意”吸引了年轻人们,气象仪器体验处被围得严严实实。“这是测什么的,能摸一下吗?”“现在都是仪器自动观测吗?”“有测量紫外线的仪器吗?”工作人员一一地详细讲解和示范。

在科普展架区域,一位白发老人的高谈阔论吸引了很多人围观。“现在科技那么发达,为什么你们有时候报不准天气呢?我有风湿病,一头疼准要下雨,比你们预报还准嘞!”气象工作人员还来不及解释,围观人群中75岁的谢玉玲阿姨便接过话茬:“预报预测的东西,哪有百分百准确的?但这些年的预报越来越准了,我相信未来肯定会更准确的。”谢阿姨说,她每天都要关注天气预报,二十多年来从没落下过一天,有寒潮来的时候就提醒家人多穿衣服,快下雨了就不会外出,“每天看一眼不花什么时间,但却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一席话说得众人频频点头。

在微信有奖互动区域,气象观测站立体模型、3d人影飞机等礼品吸引了很多学生和小朋友。好玩有趣的“天气预警大转盘”抽奖、“气象日答题吧”,在玩游戏赢奖品的同时,还增长了气象知识。在热闹的人群中,一群来自贵州师范大学地理相关专业的学生分外显眼。“我六点多就起床赶过来了。”姜贤是地理科学系的大一新生,听说有世界日活动,刚开始接触专业课程的他很兴奋,“很好奇我们即将学到的气象知识是如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据该校从事气象知识教学的王青老师介绍,此次共组织了四个地学类班级的300余名学生来参加活动。“近十几年来,我们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参加气象部门组织的3·23活动。”王青表示,希望气象部门多组织这样的活动,特别是针对大学生开展更多体验式的科普活动,让大学生们更好地了解气象。

此次活动也受到社会媒体的广泛关注。新华社贵州分社、贵州卫视、贵州综合广播、贵阳晚报、黔中早报等媒体记者在活动现场采访了气象专家和市民。此次活动贵州省气象局共计发放科普宣传资料3700余份、人影飞机模型等礼品540份,并与《大众科学》杂志合作增设“3·23气象日”专刊,在现场发放1000余册。

国际气象节活动总结篇十一

哇,原来气象观测需要这么多这么精密的仪器呀。下午,乌鲁木齐市第54中,为纪念国际气象节,气象科普进校园科普宣传活动正在这里举行。气象观测的各种“长枪短炮”、模型、展板展示让该校中学生们大开眼界,气象科普专题讲座更让中学生增长知识。

当日上午,自治区气象局专门召开了纪念“国际气象节”大会。今年国际气象节的主题是“气候知识服务气候行动”。所谓的气候行动,就是人们科学地应对气候变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活动,包括人在地球上生活的全部内容。

自治区气象局副局长崔彩霞说,天气预报帮助农民和其他天气敏感行业的决策者安排他们每天和每周的工作重点。今天,气象工作者通过努力开发预测气候系统,使我们有能力提供月、季和年度的气候预测信息。比如,在新疆的农业重点产业—棉花种植,就已经形成了从播种到收获的全程气象服务体系,其他行业也越来越多地在决策中应用气候预测信息。

气象专家杨莲梅还做了题为“新疆中亚低涡研究进展”报告,陈峰做“当代国际树轮气候学研究进展”等。

国际气象节活动总结篇十二

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为让老百姓了解更多气象知识,连日来,我省气象部门举行多项科普活动纪念世界气象日。

3月19日上午,甘肃省气象学会、甘肃省气象局、兰州市气象局、兰州大学等单位在兰州金轮广场联合举办了以“直面更热,更旱,更涝的未来”为主题的纪念世界气象日大型科普活动,面向社会大众开展气象科普宣传。3月19日至20日,甘肃省气象局举办“气象开放日”活动,省气象台、气候中心、气象服务中心等主要业务单位面向社会开放,接待社会各界上千人前来参观。

以世界气象日为契机,我省气象部门通过媒体、甘肃微气象等多种渠道开展宣传工作。同时,气象服务中心在中国天气网编制了专题专栏,制作宣传片在中国气象频道、张掖路大屏等播放,并与甘肃移动联合举办了订购气象短彩信业务、关注微信公众号甘肃微气象参与抽奖的活动。各项活动将持续到3月25日。

相关精彩文章推荐:

国际气象节活动总结篇十三

为了普及气象知识,让公众更多了解气象知识,运用气象知识,市气象局、市气象学会、市气象台开展宣传科普活动,宣传气象科普和防御知识。

市气象局围绕今年国际气象节主题,通过悬挂标语,科普展报,发放书籍等形式宣传气象知识,和前来参观的市民讲解气象知识,一大早来自赌城的一位村民前来咨询气象专家如何给偏远的家里防雷。

市防雷中心总工程师孙国熊:山区的地方容易遭雷击,要从电表里面开始往屋里补线加一根地线。

现场不少市民领取了相关的气象知识手册、预防极端天气的指南和气象期刊杂志,专家的现场解答更是让不少市民了解了深奥但又有趣的气象知识。

市民:气象日活动让群众来看的时候,可以学到一些气象知识,对人出进都有好处。

在活动现场停放的移动气象车吸引了记者和市民们的注意,接下来就人市气象局的工作人员帮我们介绍一下吧。

市气象局保障中心主任李国华:这是我们移动应急气象台,十三五规划里面中国气象局和湖北省气象局给黄冈市气象局配的,这个车是以卫星通信为基础,即观测系统、预报系统、高清会议系统、预报预测系统于一体的,这个上面是六要素的观测系统,这上面的天线既是通信天线又是接收天线,是cu波段和k波段的双波段系统。现在我们到车里面去看一下吧,这块是卫星调制调节器,这里是卫星资料接收处理器,这里是卫星通信接收处理器,这块是综合观测系统和预警预报系统,这一块就是卫星资料接收系统,这本就是一个高清的终端和大屏显示系统,有突发事件的时候我们迅速可以赶到现场迅速开展工作,可以跟湖北省气象局和黄冈市气象局进行远程的语音系统,可以制作出预报资料。

相关精彩文章推荐:

国际气象节活动总结篇十四

巴中市迎来了第xx个国际气象节,借助国际气象节纪念活动的契机,巴中气象台组织了向公众免费开放气象知识科普活动。500多市民、学生前来的参观,引起了广泛讨论。

巴中市第六中学的老师李春兰带领57名学生参加了这次活动。李春兰对记者说,气象日学气象科普知识意义非常大,它不但可以激发孩子的对气象知识的浓厚兴趣,更多的是爱护自然,热爱科学知识。“尤其是播放的气象专题纪录片,这个让孩子们对气象的认识更加广泛,对于未来科学知识的扩展意义很大。”

“平常在电视上看气象预报就觉得很神奇,可以这么准确的将未来的天气预测出来,没想到要经过这么复杂的程序,才可以呈现出来,以后自己也要努力学习各种科学知识。”13岁的唐杨洋告诉记者,气象知识和生活出行密切相关,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在更好地加以应用。

“打雷、下暴雨、狂风、大雾等,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天气状况。当遇到这些天气时要怎样去预防,将损失降到最低,尤其是大雾天开车外出,很容易发生一些意外,开启示宽灯、尾灯、后防雾灯和危险报警灯,这些都是值得注意的。”当日,巴中市气象台还举行了科普宣传活动,市民王先生翻着科普材料对记者讲。

据了解,巴中气象台围绕今年“323”国际气象节纪念活动主题“直面更热、更旱、更涝的未来”,向公众免费开放科普活动。以纪录片、气象仪器、展版、专家咨询等形式宣传了各类气象知识,还组织展示了现代化移动气象设备、人工影响天气装备、防雷装置、气象观测设备,广大市民“零距离”感受气象科技的“魅力”。让公众关心气象、理解气象和应用气象,促进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

国际气象节活动总结篇十五

贵州省气象局20日在贵阳市甲秀广场组织“3·23世界气象日”系列活动,吸引了大批市民积极参与,现场热闹非凡。

记者在现场看到,由贵州省气象台、气候中心、防雷减灾中心、气象服务中心等单位制作的“纪念3·23世界气象日——直面更热、更旱、更涝的未来”、“防灾减灾气象先行”等字样横幅,以及有关干旱、冰雹、气象卫星等科普知识展架整齐排列在广场四周,《防雷知识手册》、《农经信息服务宣传册》、《气象预警知识画册》、《气象知识》等科普资料堆放成了“小山”,测风仪、气压计等气象探测仪器也闪亮登场,吸引了大批市民。

73岁的毛阿姨是贵州省老年摄影学会的会员,她手捧相机认真记录每一块科普展板上的内容,“拍回去给我孙子看看。这个活动很好,很有意义,要经常搞。”

记者看到,活动现场设立了科普资料发放、气象专家咨询、科普展板、气象仪器体验、微信有奖互动等区域,每个区域都有工作人员进行引导和解说。

据了解,此次活动贵州省气象局共计发放科普宣传资料3700余份、人影飞机模型等礼品540份,并与《大众科学》杂志合作增设“3·23气象日”专刊,在现场发放1000余册。

国际气象节活动总结篇十六

今天是第57个“3·23世界气象日”,为了普及气象知识,让公众更多了解气象知识,运用气象知识,市气象局、市气象学会、市气象台开展宣传科普活动,宣传气象科普和防御知识。

市气象局围绕今年世界气象日主题,通过悬挂标语,科普展报,发放书籍等形式宣传气象知识,和前来参观的市民讲解气象知识,一大早来自赌城的一位村民前来咨询气象专家如何给偏远的家里防雷。

市防雷中心总工程师孙国熊:山区的地方容易遭雷击,要从电表里面开始往屋里补线加一根地线。

现场不少市民领取了相关的气象知识手册、预防极端天气的指南和气象期刊杂志,专家的现场解答更是让不少市民了解了深奥但又有趣的气象知识。

市民:气象日活动让群众来看的时候,可以学到一些气象知识,对人出进都有好处。

在活动现场停放的移动气象车吸引了记者和市民们的注意,接下来就人市气象局的工作人员帮我们介绍一下吧。

市气象局保障中心主任李国华:这是我们移动应急气象台,十三五规划里面中国气象局和湖北省气象局给黄冈市气象局配的,这个车是以卫星通信为基础,即观测系统、预报系统、高清会议系统、预报预测系统于一体的,这个上面是六要素的观测系统,这上面的天线既是通信天线又是接收天线,是cu波段和k波段的双波段系统。现在我们到车里面去看一下吧,这块是卫星调制调节器,这里是卫星资料接收处理器,这里是卫星通信接收处理器,这块是综合观测系统和预警预报系统,这一块就是卫星资料接收系统,这本就是一个高清的终端和大屏显示系统,有突发事件的时候我们迅速可以赶到现场迅速开展工作,可以跟湖北省气象局和黄冈市气象局进行远程的语音系统,可以制作出预报资料。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85537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