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对于读书过程中思考问题、解答疑惑、得出结论的一个个阶段性总结。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读后感呢?首先,我们可以先回忆整个阅读过程中的感受和思考,再选择一两个重要的观点进行深入剖析。接下来,我们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和表达,尽量避免简单的摘抄和复述。同时,读后感也需要注意逻辑性和连贯性,可以通过合理的段落安排和过渡词语来使文章结构更清晰。此外,读后感不必追求华丽的辞藻和复杂的句式,简洁明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即可。最后,我们可以通过与他人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读后感,来获取更多的启发和观点。写读后感是一个锻炼思维和表达能力的过程,只要我们用心去思考和写作,就能写出一篇完美的读后感。以下是一些精心挑选的读后感实例,在这里你可以找到灵感和写作的指导。
小学经典国学读后感篇一
国学老师和我们讲,国学是中国之精华,是中国的精髓。在三年级时老师让我们背弟子规,我们问老师为什么,老师说学习弟子规可以让你的德行提高。我国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要到这里苏老师和我们讲:小孩是单纯,似一张白纸,画什么就是什么。这时,如果接触的是自玩暴力等,他们也会吸取;如果接收的是圣贤思想的熏陶,就会逐渐铸造完善的品格和高尚的道德修养:仁、义、礼、智、信。是我们做人的基本要求。
老师第一节课就讲了总叙,和我没说《弟子规》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第二节课讲了入则孝,学到这里的时候,我是一直脸红着的上的,尤其是第一句“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一句时,我认为,我实在要好好学习国学了,因为有些事我却做的不好,仔细想想我们的父母有多么的辛苦,为了我们的前程,出了多少汗。是的,很多,所以我们要像入则孝一样孝敬我们的父母。
第三节课是出则悌,老师讲兄弟姐妹要多说豪华,不说坏话,忍住气话,不惜要的冲突。古人讲“祸从口出,病从口入”而且人生以服务为目的,不以夺取为目的。书上讲助人为乐之本。
谨又和我们讲了因为人生的岁月很有限,光阴容易消逝,少年人一转就是老年人了,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珍惜现在的宝贵时间,俗话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书上写了两句话我很喜欢。第一句是不要为了面子,更不要让虚荣心做崇,无谓的开销就是浪费,何况粮食集聚了众人的劳动,更应该珍惜。第二句是《论语》中:食不厌米,刽不厌细。好劝勉我们:食物不要过分讲求精美,烹调不要过分讲究要求细致。步从容,立端正,揖身圆,拜恭敬。告诉我们要立如松,行如风,坐如钟,卧如弓。
信是我自喜欢的一篇了,尤其是“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因为它时时刻刻告诉我每一个人都应该重视自己的品德,奋发图强。每天要自省,唯恐做的不够好,要继续努力。
泛爱众做人不可以以竞争为为目的,要以互助合作为母的,对别人的才能,不可以批评、嫉妒、毁谤、苛刻,要学习欣赏。亲仁总的讲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个道理。
讲余力学文的时候,老师和我们讲笨鸟先飞的故事,告诉我们老师最后的一句话是: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出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读书不可以读对人不好的书,要读对人有益的书。
国学是我们中国宝贵的文化,我们不可以像古巴比伦,古埃及……一样,丢失我们中华的文化。
小学经典国学读后感篇二
暑假里,我和爸爸去新华书店买书。我被一本名叫《国学小子丛书――话说成语》的书深深地迷住了。爸爸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成语所承载的人文内涵非常丰富和厚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成语不但言简意赅,深刻隽永,滴水藏海,折射历史的千姿百态,而且方寸之间更传达着丰富的含义,是汉语词汇中的璀璨明珠。
这本书中精选了49则常用成语,运用了体现新时代特征的时尚灵动的语言、插画等形式,多层面、多角度地表现了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内涵,融知识性、科学性、艺术性、娱乐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寓教于乐,简明生动,通俗易懂。使我增加了对古代社会政治、军事、文化、民俗等各个方面的认识,还从中学习借鉴前人的智慧和经验。书中的成语故事有的是用动物写的,例如:老马识途、指鹿为马、闻鸡起舞、前庭悬鱼等;有的是用历史典故写的,如愚公移山、凿壁偷光、悬梁刺股、望梅止渴、程门立雪等。另外,成语不光是由四字组成,也有五字成语,如无立锥之地、千里送鹅毛等;还有六字成语,如有志者事竟成、五十步笑百步等;七字成语如初生牛犊不怕虎、醉翁之意不在酒等;八字成语如穷当益坚,老当益壮、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等。读了这么多成语故事,让我真正感到了书中的故事不但有很深的教育启发作用,而且也为自己的口头交际和书面写作增添了不少文采和活力。
阅读这本书后,我受益匪浅,我发现自己作为一名中国人,却有那么多的成语都不懂是什么意思甚至连读音都读错,如“心宽体胖”的“胖”,以前我读“pang”四音,实则读“pan”二音,是安泰舒适的意思。由此我也收获了很多课本上没有的新知识,也感受到了成语的魅力!
读了这本书,我感到真是开卷有益,通过阅读这些生动有趣的成语故事,不但让我获得了一些国学知识,得到智慧启迪,潜移默化地受到祖国优秀文化传统的熏陶,而且还提高了我的文化素养,并增强了我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所以我很喜欢这本书。
小学经典国学读后感篇三
中华民族文化有着上千年灿烂的历史,《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里就融汇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我觉得这本书很适合我们小学生阅读,每首古诗都有注释,文章还配有插图,使繁冗的文句变得浅显易懂,而且生动有趣。
刚开始读《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时比较累,但坚持下来发觉并没有那么难理解。读多了,读书的速度就变快了,读完一本书后我感到非常有成就感,让我更加喜欢经典了。经典诵读中,孔子关于学习态度的言论也让我们值得去学习和借鉴。在《论语》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一则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很多人,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又可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
虽然我成绩很一般,但每次考完试骄傲情绪不断滋长。对于身边学习比我差的同学总是不理不睬,家长、老师说过很多次,但每次都是收效欠佳。当我读了孔子的话时,又反省了自己,觉得很惭愧。连知识渊博的孔子都那么谦虚,何况一个小小的我呢?从此以后,我变得很谦虚,经常向我身边一些平凡的人学习,就像置身于百万绿丝中的小苗吸收营养的成分。《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许多人生哲理,读之如沐浴春风,我会让它永远伴我前行!
小学经典国学读后感篇四
寒假,我读了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
《水浒传》这本书是一部描写和歌颂农民起义的伟大史诗。讲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位好汉从聚义梁山,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
我最喜欢梁山好汉中的天闲星入云龙公孙胜,他不仅能腾云驾雾,而且能呼风唤雨,精通法术。
可是最后,有许许多多的梁山好汉被奸人和战争给害死,虽然《水浒传》中有一些腥血在场面在里面,但它绝对是一本有价值的读物。
今年寒假,我读了《复兴中华,从我做起》这本令我深有感触的书,这本书主要讲了那些热爱祖国的名人的英雄事迹,告诉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来为祖国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而其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篇更是令我受益匪浅,这一课以许多事迹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有所成就,如果硬是去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反而会越做越糟。而现在有些父母硬是逼孩子上许多孩子不愿意上的课外补习班,孩子会对学习彻底失去兴趣,应按照孩子的爱好,适当选择补习班,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我们生活在这个美好的时代,正是科技日新月异,祖国蒸蒸日上,而我们就是刚从东方冉冉升起的太阳,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祖国未来的希望就在我们身上,所以,我们现在要好好学习,如果我们现在误学贪玩,那何谈“复兴中华”?到那时,祖国就会像清朝政府一样,腐败无能,遇到强国只能惟命是从,委屈求生,就没有了中国人民英勇的气概。所谓“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使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今天,我向顾梓涵借了一本《世界未解之谜》,约好了明天上午还,借我一晚上的时间来看这本非常好看的中国少儿必读经典。
这本书,真是让我又是喜欢又是害怕呀。
读了《孔子学琴》后让我明白了孔子做任何事情都非常用心、坚持,而且特别严格要求自己,而我学任何东西都不用心、半途而废。
文章中有几处让我非常感动,如:孔子学琴一连三天,足不出户,手不离琴,师傅备下的酒菜他都顾不上吃,只是匆匆的吞了几口,便又开始学琴了。看了这句话我感到很惭愧,因为我平时练琴时,很不专心,屁股动来动去,人坐着练琴,可心不知飘到那里。
还有一个地方我也很感动,就是老师要求给孔子教新课,可孔子却说自己只会弹弹而已,拍子还不准,不能学新曲子,又过了几天,老师表扬他拍子很准,可以学新曲子了,可孔子说没有把握曲子的思想感情,还得练几天。我看了更难过了,因为我平时做事情老时没学好就说学好了,弹琴明明过不出的,我说过得出,一点都不严格要求自己,所以最后没把琴学好,还半途而废呢!
读了《孔子学琴》后让我深深地明白了,做任何事情都要用心、坚持、严格要求自己,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学了《呼风唤雨的世纪》后我觉得文中写了20世纪的科技发展和上万年的科技做了一个对比。现在有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人们还可以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而以前什么都没有。
妈妈说:“以前我们小时候,连电话也没有,如果有时候要跟别人说必须亲自跑过去跟别人说才行。现在方便多了,科技发达了,有电话了,几秒钟就可以跟别人通话了,又方便又节省时间。还有我们以前连电视也没有,谁家有电视都是稀奇的事,不像现在,不止有液晶电视,还有电脑、ipad、手机等先进的科技产品,现在的孩子比我们那时幸福多了。”
我想:“现在我们要洗衣服,把衣服往洗衣机里一扔就可以了,想想以前吧,人们都要到江边洗衣服,把手伸到水里都要被冻死了。”
在未来的世界里,科学技术会越来越先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会给我们创造一个个奇迹。
小学经典国学读后感篇五
妈妈给我买了本《三字经》,让我在课外的时候看,背。书中每三个字都会讲一个道理或是一个历史、寓言故事。我读了之后,里面的许多小故事都深深地感染着我,打动着我,让我受益匪浅。
三字经不过一千多个字,其中让我深受启发的一句是“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孔融这么小就懂得自己吃小梨,把大梨让给哥哥吃,谦让兄弟,家庭和睦,我比他大了不少,更应该向他学习。这个故事使得我逐渐养成了互相谦让、礼貌待人的好习惯。
《三字经》中还有许多像这些包含着大道理的小故事,它使我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它是我的好朋友,好老师,能伴我成长,促我进步;它也可以不断鞭策自己,使自己更完美。
小学经典国学读后感篇六
在我读过《千字文》之后,其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最深刻,那就是:“德建名立,形端表正。”意思就是道德树立起来了,名声就会和圣人一样传播到远方,就如同形体端正了,仪表就正直了一样。
《千字文》向我们诉说了人生之道,思想之悟,无愧是我们的精神宝藏,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我们正在尝试着按照它的行文准则去做。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和时间赛跑才能抓住童年时期的手,时间总是不善待每一个人,悄然流逝,无声无息,你不吝啬时间,它就会对你吝啬。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坚持到最后,必然能成就一番事业。要做时间的主人。不要为那过去的失败而懊悔,不要为那错误而谴责自己,不要为过去的事情而忧郁,过去的将不会再有,拍拍身上的尘埃,去继续追赶时间吧!不要向它臣服,争分夺秒,用我们的行动证明一切!
通过对《千字文》的学习,我不仅从中学到了很多的知识,拓展了我的知识面,最重要的是我还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增强了我对真善美和假恶丑的分辨力。
就从那时起,我下定决心,要把时间看的和生命一样重要,不能让一分一秒的时间从我的掌心中溜走,我要和“时间赛跑”,去追赶它,去超越它……去珍惜它。有些人,每天游手好闲,浪费生命,即使有人告诉他们时间的意义,生命的意义,也是吊儿郎当的,凑凑合合过日子。
小学经典国学读后感篇七
这几天,村团支部给我布置了一个任务,叫我写一点关于学就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这一句吧,就可以以字面上的意思来解释这句名言。人生自古谁无死就是人生自古以来谁都要死亡,留取丹心就是留下一片赤诚丹心,照汗青就是要为光照史册留下最精彩的一页。连起来就是人生自古以来谁都要死亡,要为光照史册留下一片赤诚丹心。这句话告诉我们,人没有一个能长命百岁长生不老,所以活着要做一个能牺牲,有意气的人。我们的一生都要向文天祥那样的'爱国。
还有一些能琅琅上口而又意味深长的名言警句。比如“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张百岁”、“志小则易足,易则无由进”……一些能启迪人心灵的谚语、名言都能让人滥记于心。这才是读诗、读词的最高境界—读名言。其实《国学经典》里面每一页名言上都有详细的注解,再此我也希望大家多读、多思。
小学经典国学读后感篇八
作者:曹伯韩该书系统介绍了中国古代的语言文字、经学、史地、诸子、佛学、理学、诗词曲赋等学术门类,评述其源流、派别及学术观点,要点完备,条理清晰,是民国以来影响较为深远的国学启蒙教材。《国学常识》读后感今天把这本书读完了,正如书名所说,是一些“常识”。遗憾的是,自己活了28年,竟对所谓国学从未有过完整认识。读完这本初版于1943年的中学生课外读物,有一种打通经脉的感觉。既然只是常识,看后仍不足以向外人言国学,有如跟着一位讲解员参观了一遍中国文化和学术的博物馆,出来后不过只剩一张导览图在手。不过,对于社会上各种借国学名谋利的现象,心里多了一些判别或嘲笑的底气。
朋友圈经常有人转发一些号称“清流”的朗读、背诵、领读讲解节目和电台,特地去看去听了一些,实在是有些恶心。看到书里讲“赋”时,作者有一句评论:“(汉赋)这种文学的产生,是由于天下承平,君主想以文字来装饰太平,夸耀功德,并消遣闲暇,而用利禄奖励起来的。”于是会心一笑。
一路走来,不论是某大学,某学院,还是某出版社,某学园,都有太多我不认同的地方和人事,浮夸、功利、欺骗、狡诈、情怀、刻奇、快餐、盲从、附庸风雅……简单吐槽没有意思,我不想做愤青,也不能做怨妇。总有一天要举例细数之,效仿罗兰巴特《神话学》,揭穿各种意识形态真面目。
不能说太多,怕误伤。我的基本原则是,不牵扯个人,只说制度或一时风气。即便我看不惯的个人,也是大环境牺牲品。曾经同学同事大多是朋友圈里好友,说真话越来越不容易了。我这种直白冲动的性格总是在得罪人,又不服他人训诫,只能避之远之。(比如退守豆瓣)我厌恶表演,但自己有时也情不自禁表演作秀,所以也要先自我批判吧。
太平盛世,我们应该感恩戴德。趁现在还有书读,继续找寻自己的身份和认同。
小学经典国学读后感篇九
我最爱的经典就是《三国演义》了。这本书的内容脍炙人口,人物栩栩如生,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在东汉末年,汉灵帝昏庸无能,过惯了“纸醉金迷”的生活,根本不理国事,不管老百姓的死活。老百姓个个怨声载道。这个时候便有很多的能人志士想要“起反”。其中的“黄巾教”,把当时的朝廷官兵打得狼狈不堪,这时结拜兄弟刘、关、张挺身而出屡力大大小小的战功。可他们三个人的战功,汉灵帝却没有好的奖励赐予他们,只给刘备做了个“七品芝麻官”。他们三个和曹操等人看透了朝廷的昏庸和腐败、宦官的“鱼肉百姓”,最后把掌握大权的董卓给灭了。在此之后,便出现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在这一段历史中,有许许多多足智多谋、斗智斗勇的故事。比如:刘玄德三顾茅庐、赵子龙单骑救主、诸葛亮草船借箭······。
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诸葛亮了。人称“卧龙先生”的他,非但有高深的学识,而且很通情达理,被刘备请“出山”后,一心一意辅佐他的主公刘备,就连刘备逝世后,还不曾有自己做蜀国主公的念头,仍兢兢业业辅佐刘禅。在“诸葛亮病逝五丈原”这一章节中,诸葛亮虽然知道自己快要不在人世了,为保住先帝的江山用“七星灯”来增寿,写下来著名的《出师表》。诸葛亮一生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国演义》这本书它在我心中是一篇长篇历史小说,它不仅使我懂得了许多历史知识,更让我懂得在失败面前要勇于承认,吸取教训决不气馁。
小学经典国学读后感篇十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学习。《国学经典》这本书正是中小学生国学启蒙的一本好书。
这本书分行节俭、强自信、讲智慧这三个单元,每个单元都由经典要义、故事、生活、实践和经典诵读四个部分组成。不仅有名家名言,还有贴近生活的人、事,以及一些脍炙人口的著作选读。其中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早已耳熟能详,还有的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艰辛”也在民间广为流传。这本书使国学之精华更接近人们平时的日常生活,让中小学生更容易理解,方便记忆,能把圣人之训用在实处。
读了这本书,不但让我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行为的规范,更让我明白了要把这些道理应用在生活中。比如“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是警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勤俭节约,不要奢侈浪费。又如“恃人不如自恃也”,就是教育我们要从小努力学习,不断增长自己的知识才能,增强自己的独立性;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不可能总是依靠父母和他人,而是应该自立自强。
《国学经典》这本书在扩大我们的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
中国人因为孔子而骄傲和自豪,外国人因为孔子而研究中国,“孔子学院”于是成为许多国家研究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尤其是研究中国的古人和今人的学术机构。孔子的经典语录集《论语》,因其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其推崇备至,不仅影响着今天中国人的思想,更是成为外国学者甚至政治家研究的经典之作。可见,《论语》之影响深远而巨大。
我们今天再来捧读《论语》,其现实意义究竟在哪里?北师大教授于丹作了最精要的回答:“《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生活,找到个人坐标”。因此,《论语》可以作为我们个人尤其是作为教师的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指南。
一、修身养性,德行人生。
《论语》中关于修德的言论,最具概括性且易于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者三乐,损者三乐”。孔子认为:血气未定的年少之时,不要沉浸于女色;血气方刚的成年时期,不要与人争斗:而到血气既衰的老年,不要贪得无厌。一个人遇事不要主观臆测,不要盲目武断,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自以为是。孔子还认为,和正直,诚实守信,博学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谄媚的人,虚伪阴险的人,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同时他还认为,如果以适度的礼乐来节制自己,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以拥有很多贤德的朋友为快乐,对人是有益的,而以骄奢淫逸,游荡忘返,宴饮荒淫为快乐,对人则是有害的。这些言论,简洁明了,教人自我警醒,让人持守美德或教人弃去偏执。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把这几句话牢记在心,时时警醒自己,应该说在修身行事方面就不会有大的过错了,作为教师,为人师表,更是要牢记不忘,并依此行事,真正做到身正为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人过分地强调物质利益的追求,因为种种原因而使得人们的利益主体多元化,于是,人们的价值观也呈现多元化,而作为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肩上的担子千斤重,一头挑着学生的现在,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必须给予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
价值观.人生观的引导,教育学生为民族的复兴而不懈努力并成为国家的栋梁。而要达到此目的,教师自己首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人生观,因此,教师必须修身养性,经得起各种不良现象的诱惑。
二、勤于好学,终身不懈。
孔子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强调学生应该勤于读书求知,探究学问。在《论语·先进》中记载孔子反对子路使子羔去做费邑之宰,因为子羔尚未成学,年纪尚轻。孔子认为,研习古代典籍是成就事功的必备条件,决不能忽略不顾。否则,一味埋头蛮干,难免会有差谬,也就是说,学习前代经典有益于涵养学生崇高的道德品质,孔子指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即诗能感发人的意志,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向善;礼能规范约束人的行为,使人能够单立于世,而音乐能够熏染人的心魄,使人德行圆满。总之,孔子认为学文可以涵养完美的人格,所谓君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这些美好的品质,都应当归功于学文时潜移默化的力量。
这些观点和思想,我们今天要认真总结和借鉴。一是我们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以知识,更要注意培养他们的品质,即坚持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的职责。二是教师自身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让读书成为习惯,终身不懈。三是新课改的新目标,即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要求,教师除了自己终身学习外,还要引导学生在自己的人生过程中,勤于好学,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以利于将来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之人。
小学经典国学读后感篇十一
这一阶段,我认真诵读《国学经典》,感悟古典魅力,感受颇深。
书中还有关于学习的,如“尺璧非宝,寸阴是竞。”说明古人很早就认识到光阴的可贵,“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笃初诚美,慎终宜令。”是啊,修身、求学,重视开头固然不错,但始终如一坚持到最后更是难能可贵。做学问不可以半途而废、虎头蛇尾,应该坚持不懈,最终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守真志满,逐物意移。”说的是每个人要保持善性,学习要专一,不要转移意志,甚至玩物丧志。“孤陋寡闻,愚蒙等诮。”学问浅薄,见识少,就会被别人耻笑。我们不能只读死书,还要多增长见识,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否则就会成为“井底之蛙”。书中还写了许多历史传说,经典故事:如夜明珠,盘古开天,让我大开眼界。这些都深深地吸引了我。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我们在多读、多背中享受这部经典美文带给我们的乐趣吧!再如读《论语》时,我对《论语》及其作者也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现实生活中,也慢慢知道我们的很多风俗习惯、礼貌用语原来都来自于《论语》,《论语》在2500多年后仍能拥有如此深的影响,而且在世界很多地方也广为流传。《论语》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一句话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的确,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它教人学习要动脑子,不要一味地去搞题海战术,要学会思考和总结。只有在努力的基础上,学会思考,自己的学习成绩才能更上一层楼。如果仅仅思考而不学习,那就像种庄稼想不劳而获一样。我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提醒着自己,学习要讲究方法,不要一股劲走到头,才发现是个死胡同,要经常反思自己的学习,从反思中提高自己。而且时刻提醒着自己,只有亲身付出,才有可能有回报,不要有等着天上掉馅饼的想法。只要有可行的想法,自己就要去尝试,去付诸行动。《论语》不仅教会了我学会学习,还教会了我做人。所以,我坚信,只要大家能够理解《论语》的真谛,你的人生一定不会遗憾。
同学们,阅读《国学经典》吧!《国学经典》在扩大我们的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成为德才兼备的新一代。
小学经典国学读后感篇十二
今天是传统的中秋节,我们一家人兴高采烈地来到奶奶家。奶奶家里聚集了很多亲戚,大人们都在帮忙准备饭菜,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爷爷奶奶在一边看着笑得更是合不拢嘴。
吃完晚饭我和表姐就迫不及待地把月饼和饮料搬到了阳台的桌子上,打算一边赏月一边吃月饼,然后再到天府广场上去观花灯。这时月亮隐隐约约地出现了,慢慢地越来越圆,越来越亮,就像一块圆润的宝玉挂在了天上,皎洁的月光如清水般洒向大地。我们凝神望着月亮,这时,我的脑海里突然涌现出苏轼的诗: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月亮里面真的有宫殿住着仙人吗?正想着,妈妈就走过来给我们讲起《嫦娥奔月》的故事……我边听边想:嫦娥一直住在月宫里多孤单啊!人间就是她的故乡,她会思念亲人吗?月宫里也有月亮吗?她会不会像李白一样“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呢?不知她那里有没有电脑呢?我多想发qq信息邀请她到我家来玩呀。听说嫦娥的舞姿很美,我们可以一起唱歌跳舞;我还可以带她去看咱们四川可爱的大熊猫;我们还可以畅游美丽的府南河,参观壮观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正在想得开心的时候,就听到表弟在大喊:“姐姐,广场上好热闹啊!我们赶快去玩吧!”
果然,天府广场上人头攒动,欢声笑语此起彼伏。广场上到处都挂着一排排色彩绚丽的纸灯笼,装扮得五彩缤纷。丰富多彩的灯谜令人大开眼界,大伙儿都猜得兴趣盎然。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在这样团聚的日子里,看着身边的亲人,看着身边与亲人共欢笑的人群,我感到幸福的月光温柔地拥抱着我,还有什么能和亲人相依更幸福的呢?真心祝愿所有思念故乡的游子们和亲人早日团聚,长伴此时。
小学经典国学读后感篇十三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绵延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其中关键的一点,是因为国学文化一直贯穿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历程。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在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学习国学中更应该身先士卒,借中华传统魅力的精华,提升自己,滋养学生。
国学经典教育是最有价值、最优质的教育,是奠定人生幸福的根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弟子规》三字一平仄,教导我们一些如何做人的基础规范。每一个人能了解你应当如何做人,不但你个人的修身会得到进步,在家庭也能得到幸福美满,子孙也都可以兴旺,都可以得到这些良好优秀的贤子孝孙。这样的道理,于己于人都有着很好的实用价值。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孟子》一文,盖乎仁政,然而什么是“仁”?于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便是“仁”,于自己,谦逊不自大,便是孟子提倡的`人和。公孙丑说:“然则夫子既圣矣乎?”曰:“恶!是何言也?昔者子贡向孔子曰:‘夫子圣矣乎?’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教不倦也。’子贡曰:‘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圣,孔子不居——是何言也?’。孟子非常谦虚,从不把自己看作圣人,孔子尚不敢自沉圣人,何况我孟子呢?这正是孟子伟大人格魅力之所在。我们缺少的正是孟子的这种人格魅力,在学习生活当中,有一点成绩就夸夸其谈,自高自大。而在这里,我要说:孟子尚不敢如此,何况我们这些平庸之辈呢!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孔孟之儒学,一曰礼乐,二曰仁义。道家学说飘逸灵动,老庄是国学里“守望月亮,孤独而妩媚的树”。相较于此,诗词曲则是国学经典里或淡雅,或浓郁芬芳的奇葩。优质的国学启蒙老师,需要把国学之美传承下去,要有优秀课堂驾驭能力,要能把教学艺术化。在进行国学教育活动前,注重营造“美”的氛围;活动过程中应注意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利用多种途径感知、学习和表达;同时应注意在每个细节贯彻“美”的原则,竭尽所能地表现图画美、意境美、音律美、节奏美、情感美。活动过程中还应注意孩子学习的整体性,注重引导孩子从整体上理解作品的内容,感受作品的意境和情感。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要想成为一名优质国学启蒙老师,勤奋读书很重要,乐于学习更重要,而让孩子主动快乐地学习最重要,愿我们以此为目标,在以后的国学启蒙教学路上,多学多思多探索,让孩子们在国学天地里更好更强更快乐!
小学经典国学读后感篇十四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国学经典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经典”是一个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所载为至理常道,透射着人文的光芒,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的经典作为源头。罗曼?罗兰曾说过:“一个民族的政治生活只是它生命的浮面;为了探索它内在的生命——它的各种行动的源泉——我们必须通过它的文学、哲学和艺术而深入它的灵魂,因为这里反映了它人民的种种思想、热情和理想。”这段时间我认真诵读和网上学习国学经典,感悟古典魅力,感受颇深。
一提到“国学经典”四个字,大家的第一反应一定会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我觉得《千字文》就是这样的一本书。
据史书记载,这篇构思精巧、富有韵致的《千字文》,是南朝梁武帝时一位叫周兴嗣的人于一夜间编成的。公元六世纪初,梁武帝萧衍博通众学,擅长文学,雅爱书法。他对王羲之的书法推崇备至,因而命人从王羲之的墨迹中,选出一千个各不相同的字,让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用四言韵文的形式将其编撰成文,字句间要求有密切联系,且要富于文采和韵味,以供儿童学习识字,并从中掌握必要的知识。周兴嗣才思敏捷,一夜便将《千字文》编成,不过,第二天,他竟已是两鬓斑白。《千字文》迄今已有1400多年了。流传到今天,作为一部启蒙读物,它获得了很高的评价。
书中还有关于学习的,如“尺璧非宝,寸阴是竞。”说明古人很早就认识到光阴的可贵,“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笃初诚美,慎终宜令。”修身、求学,重视开头固然不错,但始终如一坚持到最后更是难能可贵。做学问不可以半途而废、虎头蛇尾,应该坚持不懈,最终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守真志满,逐物意移。”说的是每个人要保持善性,学习要专一,不要转移意志,甚至玩物丧志。“孤陋寡闻,愚蒙等诮。”学问浅薄,见识少,就会被别人耻笑。我们不能只读死书,还要多增长见识,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否则就会成为“井底之蛙”。书中还写了许多历史传说,经典故事:如夜明珠,盘古开天,让我大开眼界。这些都深深地吸引了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我们在多读、多背中享受这部经典美文带给我们的乐趣吧!
再如读《论语》时,我对《论语》及其作者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现实生活中,也慢慢知道我们的很多风俗习惯、礼貌用语原来都来自于《论语》,《论语》在2500多年后仍能拥有如此深的影响,而且在世界很多地方也广为流传。《论语》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一句话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的确,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它教人学习要动脑子,不要一味地去搞题海战术,要学会思考和总结。只有在努力的基础上,学会思考,自己的学习成绩才能更上一层楼。如果仅仅思考而不学习,那就像种庄稼想不劳而获一样。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提醒着自己,工作也要讲究方法,不要一股劲走到头,才发现是个死胡同,要经常反思自己的工作,从反思中提高自己。而且时刻提醒着自己,只有亲身付出,才有可能有回报,不要有等着天上掉馅饼的想法。只要有可行的想法,自己就要去尝试,去付诸行动。《论语》不仅教会了我学会工作,还教会了我做人。所以,我坚信,只要大家能够理解《论语》的真谛,你的人生一定不会遗憾。
阅读国学经典,在扩大我们的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
小学经典国学读后感篇十五
《道德经》让我受益匪浅。“天长地久。天地所以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意思是说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为它们不为自己而生息,自然而然的存在,所以才能长久。所以说圣人把自己置于后,反而受到推崇,把自己置之度外,反而保全了自身。这不正是由于圣人不自私吗?所以才能构成就了他自己。
无为是一种心境、一种修养,是辩证的。向社会推广无为,有助于国家的稳定,片面的无为是无助于人类的进步的,所以对于当代的青年人理解古代无为论应该以辩证的`方法,一分为二的看待,“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对待竞争,我们要敢于去迎接挑战,对待失败和不平等我们要报以一种平常心,用合适的方法去改变或适应,而不去盲目的争鱼死网破。这样有助于保全自己和取得最终的成功,只有厚积才会勃发。同样,“无为”用在当代待人处世上就是要对人宽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物欲则刚。”
国学是瑰宝,我们作为大学生,承担者建设中国,富强华夏的历们要在学习生活中学习工学,诵读经典,增长智慧,利用国学,为中华造福。
小学经典国学读后感篇十六
今年寒假,我读了《复兴中华,从我做起》这本令我深有感触的书,这本书主要讲了那些热爱祖国的名人的英雄事迹,告诉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来为祖国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而其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篇更是令我受益匪浅,这一课以许多事迹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有所成就,如果硬是去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反而会越做越糟。而现在有些父母硬是逼孩子上许多孩子不愿意上的课外补习班,孩子会对学习彻底失去兴趣,应按照孩子的爱好,适当选择补习班,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我们生活在这个美好的时代,正是科技日新月异,祖国蒸蒸日上,而我们就是刚从东方冉冉升起的太阳,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祖国未来的希望就在我们身上,所以,我们现在要好好学习,如果我们现在误学贪玩,那何谈“复兴中华”?到那时,祖国就会像清朝政府一样,无能,遇到强国只能惟命是从,委屈求生,就没有了中国人民英勇的气概。所谓“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使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小学经典国学读后感篇十七
“她现在长角了吧,听说羊长大了都会长角的;这“装”都有个目地,记得哪儿说过,一个母亲在临终前给孩子编了一个“种妈妈”的谎言,还有人得知朋友身患绝症,为了让他继续快乐,强装欢笑。三字经的读后感作文这次我懂得了“团结能在命运之暴风雨中奋斗”“父亲之情高于山,母亲之情深于海”。
人之初,性本善。
这两句放在《三字经》的开头,一语双关,既从人的本性开始写起,结构明确,也阐述了人的本性,即人出生的时候,天性本来是善良的,通过钱文忠教授介绍:最初提出这一观点的人是儒家思想创建者孟子。在孟子的言论中,重点以“仁”为主,我同意这种看法,因为这种观点可以使很多人避免“雾里看花”,从而走上不归之路,人性本善,是人类内心世界真是的写照。
性相近,习相远。
人的本性差距不大,但是由于受到后天外来环境的熏染,差距越来越大。可见在古代,就有人对“后天环境”做出了评价,认为导致人性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这句“古训”一直沿用至今。在这个繁华都市,形形色色的事物,在给人们增添乐趣的同时,也在无形中改变了人们的天性,沉溺于其中,从而便有了教育。
小学经典国学读后感篇十八
阅百而得一,一而能用之,实乃真学习。
围炉话毕,略得几句共鸣之言,与君共勉:。
误用聪明,何若一生守拙;滥交朋友,不如终日读书。
泼妇之啼哭怒骂,伎俩要亦无多,唯静而镇之,则自止矣。谗人之簸弄挑唆,情形虽若甚迫,苟淡而置之,是自消矣。
多记先圣格言,胸中方有主宰;闲看他人行事,眼前即是规箴。
神传于目,而目则有胞,闭之可以养神也;祸出于口,而口则有唇,阖之可以防祸也。
无财非贫,无学乃为贫;无位非贱,无耻乃为贱;无年非夭,无述乃为夭;无子非孤,无德乃为孤。
求备之心,可用之以修身,不可用之以接物;知足之心,可用之以处境,不可用之以读书。
有真性情,须有真涵养;有大识见,乃有大文章。
莫之大祸,起于须臾之不忍,不可不谨。
凡事勿徒委于人,必身体力行,方能有济;凡事不可执于己,必集思广益,乃罔后艰。
博学笃志,切问近思,此八字是收放心的工夫;神闲气静,智深勇沉,此八字是干大事的本领。
事但观其已然,便可知其未然;人必尽其当然,乃可听其自然。
小学经典国学读后感篇十九
《三字经》是大家都熟悉的一本书,这本书,虽然字数不多,但它教给了我们许许多多做人的道理。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战国时,孟子的母亲为了能使孟子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曾三次搬家。一次,孟子逃学,孟母为了教育孟子,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半途而废,否则之前所付出的所有努力全部都是徒劳,便剪断了正在织着的一匹布,要知道,在那个时代,织出一匹布要用多少的时间和精力啊。
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什么事情,一定要坚持到底,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然后,就是不断地努力,向着自己心中的目标不断前行。“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小孩子贪玩,不好好学习,是非常错误的,一个人小的时候,是应该学习吸纳各种知识的时候,这样才能为以后打下更坚实的基础,如果我们小时候不好好学习,等到年龄大的时候,还是对任何事情都一无所知,那就真的是白白浪费了大好时光,变成一个一事无成的人了。
正所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年青的时候不付出努力,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只有年幼时的汗水,才能换来以后丰收的果实。“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东汉人黄香,九岁的时候就知道孝敬父亲,他怕父亲晚上睡觉的时候冷,于是,每天都在父亲上床睡觉之前先钻进父亲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把父亲的被子暖热,然后再让父亲睡觉。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孝为先的民族,古语说得好,百善孝为先,如果一个人小时候就能做到孝敬父母,尊重长辈,那长大以后,他必定也是一个善良的,有所作为的人。
“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东汉人孔融在四岁的时候,就知道把最大的梨子让给年长的哥哥吃,这种尊敬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三字经》中告诉我们全部都是做人的道理,我们不仅要看懂,琢磨会,还要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书中的道理体会人生。
小学经典国学读后感篇二十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国学经典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学习国学可以提高自己的素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国学》让我学会感恩、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也希望大家能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
小学经典国学读后感篇二十一
最近在班级内掀起了阅读《国学经典》的情节,学生们读得津津乐道,我也是乐此不疲。每每端起这本书,就会开启我一天的好心情。打开书本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几个醒目的大字。这使我不由地想到了历那句:半部论语治天下,就这样,我感受到了国学的魅力。这里有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里有五经:《诗》、《书》、《礼》、《易》、《春秋》;这里有《国语》、《左传》、《资治通鉴》;这里有“庄子”、“老子”、“韩非子”;更有《楚辞》、《李太白集》;还有《三字经》、《千字文》、《朱子家训》。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从“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一本国学诵读完美的诠释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化不断丰富、继承、发展,最终形成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国学经典》中给我感触的是《论语》。但是我认为《论语》中的所谓的“君子”和“小人”是一个纯概念化的名词,所说的君子是一个理想中的完人,是我们推崇的道德规范的化身,是做人的榜样,是修身养性的境界。小人言行是做人的反面教材,是修身养性的过程中努力摒弃的糟粕。
随后,我又读了于丹教授的精辟讲解,她的讲解给我带来很大的启发,让我明白了做人要:踏踏实实地做人、认认真真地工作、以诚相待地交友;学会放弃、学会舍得、学会宽容、学会立志等等,这样,会使我们自己变得完美、强大,才会更容易地接近成功,才会享受生活的美满与幸福。以后一定要再细细品味几遍,相信一遍会有一遍的收获!
小学经典国学读后感篇二十二
读了《大学》这本书使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大学》原属《礼记》中的一篇,在唐宋时期开始受到重视。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并把《大学》排在了“四书”的首位。
我最喜欢《大学》中“止于至善”的一段话:“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这就是说,作为君主,应当广施仁政;作为臣民,应当敬事君王;作为子女,应当孝敬父母;作为父母,应当慈爱子女;与人交往,应当坚守诚信。
读了这段话,让我想起了南宋时期爱国将领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在1126年,金兵攻打中原,岳飞要抗击金兵,精忠报国。岳飞的母亲十分高兴,就把“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刺在岳飞的背上,教导儿子要精忠报国。岳飞投军后,打了很多胜仗,无数金兵闻风而逃……。但后来昏庸的皇帝却听信小人的话把岳飞杀害了,但岳飞的美名却流传于世。我特别敬佩岳飞,不只是他的勇敢和武功,而是他有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岳飞为什么能做到精忠报国呢?就是因为岳飞孝敬母亲,听从母亲的话。岳飞在国难当头之际,不仅做到了“为人臣,止于敬”,也做到了“为人子,止于孝”。
读了《大学》让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我们从小就要认真听父母的教诲,不能跟父母顶嘴。对兄长要敬重,看到长辈和老师要敬礼。对人要有仁有义,不能骗别人,也不能把我所知道的别人的秘密告诉他人。在学校要认真听讲,上课不说悄悄话。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认真完成作业,学习上遇到困难不退缩!一定要把学习成绩搞上去。
《大学》这本书讲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只要我们从孝敬父母开始,努力尽到做儿子的责任,尽到做学生的责任,从一点一滴做起,长大后,就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一个有所作为的人。
小学经典国学读后感篇二十三
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瑰宝,传承国学有利于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质,使人们共享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接受教育,提升境界.现在就请你跟着我们一起进入这诗歌的世界吧!
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文章,让我在这很美好的春天里感受别一样的情怀.古代的诗人们也写了不少赞美春天的诗呢!我知道不少呢!比如说《咏柳》、《早春》等等.《咏柳》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于春天的赞美之情,借柳树来抒发春天的美.其中“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句是把二月的春风比作了剪刀,多恰当的比喻啊!
我不仅了解了春天的诗歌,而且也学到了不少夏天的诗歌呢!就说《小荷》吧,诗人把初夏到来的时候写的惟妙惟肖.荷花刚开始的时候在诗人笔下变得更美了.“小荷才露尖尖角”就是荷花刚刚开的时候样子.
夜晚来临,月亮也随之出来.让我们来看看诗人中的月亮是怎样的吧.《中秋月》、《关山月》这些都是描写月亮的诗歌.让人感觉到空中皎皎明月的美丽.
总之,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意识绚丽的奇葩,他的无穷魅力值得我们长久而深入的探究.
小学经典国学读后感篇二十四
《国学经典》是一本关于古代作品和古的一本书。这里面包含了许多知识,使我念念不忘。
这本书有许多古诗词。当然也有孔子的作品——《论语》。《论语》全文是按照孔子的观点来写的。每一篇文章都丝毫没有一点关系,可以说这是一本散书。但是因为这全是孔子的观点来写的,至今才保存的.如此完好。
其中最令我念念不忘的是弟子规这一环节。弟子规中有这样一句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这句话告诉我们:父母叫你的时候,要迅速到达,不要拖拖拉拉。父母命令你的时候,行动要快,不能懒惰行事。父母教导你的时候,要仔细的听,不要胡思乱想。父母责备你的时候,要接受父母的意见,不要不听父母的话。孝敬父母,就要让他(她)冬天感到温暖,夏天感到凉爽。早晨去拜访父母,晚上要伺候父母上床睡觉。出去的时候要告诉父母自己去哪,什么时候回来。居住的地方要固定,工作不要随意更改。这对我很多启示。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919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