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进行课堂管理和教学评价的依据。教案的编写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特长,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在这里,我们为大家精选了一些经典的教案案例,供大家参考研究。
数学加与减二教案篇一
1、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量角器。
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活动一:创设情景,解决问题。
教学要求在二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个角的大小比较(直观地进行比较),在学习本知识时,可以从两个角的大小比较着手,在比较中,可能有些角的大小在比较接近时无法进行比较,这时引出量角器。
量角器的认识可以先由学生自己进行观察,然后交流观察的结果。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逐步引导学生认识量角器上计量单位与排列特点。
量角时,重点突出“点与点重合、边与边重合”的量角方法。开始时可以先让学生尝试,交流量角的方法,随后让学生自己总结量角的经验,并概括出基本的方法。
活动二:实践练习。
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全班的交流,老师进行指导。
(1)第2题。
在量角时,先让学生估一估所量的角是什么角?大约是多少度?这是培养学生估计能力的一个载体,也是学生直觉思维的基础。因此,在量角时,先让学生估一估就显得十分的重要。
本活动的目的是提高学生估计角度的能力。利用附页上的材料,组织学生制作一个活动角的学具。学生开始猜角度时可以作一些指导,如看到这个角,想一想大概是什么?以缩小学生猜角度的范围。学生有了一些经验后,可以放手组织同桌的两个学生进行互相猜角度的活动。
数学加与减二教案篇二
经历运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的大致范围。
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的大致范围。
对于计算器的使用,在教学中采用学生自己阅读计算器的说明书、自己操作练习来掌握用计算器进行开立方运算的方法,并让学生互相交流,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利用计算器不仅能给运算带来很大的方便,也给探求数量间的关系与变化带来方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能否通过阅读,掌握用计算器进行开立方运算的简单操作;能否利用计算器探究数量间的关系,从而寻找出数量的变化关系。
使用计算器进行复杂运算,可以使学生学习的重点更好地集中到理解数学的本质上来,而估算也是一种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运算能力,在本节课的课堂教学中综合运用笔算、计算器和估算等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数学加与减二教案篇三
每次幼儿一起玩玩具时,总是把很多玩具揽到自己面前,怕别的小朋友抢,嘴里还不断说:“我只有一个了,不得要我的。”他们还不知道1和许多之间的关系。所以就设计了这个活动,能给幼儿了解1和许多的关系,还能培养幼儿的语言描述能力。
1.区分1和许多,初步了解1和许多的关系。
2.学习用语言描述1和许多的关系。
1和许多的区别,让幼儿了解1和许多的关系。
用语言描述1和许多的关系。
1.大树图片1幅,树上贴有许多桃子(桃子的数量与幼儿的`人数相等)。
2.猴子头饰若干。
1.游戏:猴子摘桃。
(1)教师出示许多小猴子头饰,问:“老师这里有多少个小猴头饰?”(许多个。)。
(2)让每个幼儿戴上小猴头饰,引导幼儿观察后回答问题:“老师手里原来有许多小猴头饰,分给小朋友每人一个,许多个头饰分成了1个,1个,1个......小头饰。”让幼儿跟着教师说:“许多个可以分成1个,1个,1个......”
(3)教师扮猴妈妈,幼儿扮小猴,猴妈妈带小猴去摘桃子。先让小猴观察树上有多少个桃子,请每只小猴去摘一个桃子。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原来树上有许多个桃子,每只小猴摘1个桃子,树上的桃子摘完了,许多个桃子分成了1个,1个1个......桃子.
(4)请小猴把摘的桃子1个,1个,1个......放进大篮子里,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每只小猴放1个桃子,篮子里有许多个桃子,1个,1个1个……桃子合起来是许多个桃子。
2.交流活动。
请幼儿找找,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可以用1和许多来表示,如餐厅里1张大桌子和许多把小椅子等。
数学加与减二教案篇四
《纲要细则》中指出:“教师要利用儿童感兴趣的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小班的幼儿对图形和色彩非常感兴趣。设计这个活动,是以幼儿看动画片的形式吸引幼儿注意力,使幼儿对学过的图形有进一步的了解。进而通过拼摆图形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此年龄阶段的幼儿,认知水平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要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开放性材料,为每个儿童都能运用多中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合理地运用幻灯片,给幼儿以直观具体的形象。更有利于激发起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大胆的思考和积极的创作欲望。幼儿喜欢动画片,幻灯片手段的可变性特点,正是满足了幼儿的这一需求。
活动目标:
1.在认识圆形、长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组合图形。
2.喜欢参加操作性活动,积极动脑,大胆地发挥想象力。
活动准备:
精神准备:幼儿会使用胶棒,对图形比较熟悉。
物质准备:幻灯片、人手一份的图形(圆形、长方形、三角形若干)、图画纸、胶棒等。
活动过程:
一.以故事形式导入。放映幻灯片,复习巩固幼儿对图形的认识。
1、逐个点击绿草地、圆形、长方形和三角形。出现幻灯片能很快地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对图形宝宝格外地关注。为后面听故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教师提问:这是什么地方?看谁来了?巩固幼儿对图形的认识。
3、图形宝宝都变成什么东西啦?(圆形、长方形、三角形逐个说)幻灯片紧密结合老师讲的故事,幼儿边听边看,视听结合。幻灯片有效地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利用图形宝宝的变化帮助幼儿理解一种图形的组合。使用幻灯片直观、形象、具体,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
4、什么出现了?(小问号)它在问什么呀?“小问号”作为人物的出现,符合幼儿“泛灵论”的年龄特点,激励幼儿大胆想象。
二.幼儿独立操作,创造性地拼摆图形,教师个别指导。《纲要细则》中指出:“教师要支持、鼓励儿童运用以有经验进行猜想和解释;”
1.老师:“小问号要请咱们聪明的小朋友,帮助图形宝宝在一起变成更多的东西。”
2.幼儿独立操作。教师观察并问问幼儿在拼什么。幼儿年龄特点决定幼儿的想象是有限的。而且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具有知觉形象性、边做边想的认知特点。教师在观察后的个别提问,有利于帮助孩子明确自己的想法,帮助孩子按自己的想象进行拼摆。
3.指导幼儿完成作品并记录名称。教师有目的的记录。
三.幼儿作品展示,演示老师的设计。
1.请幼儿为大家讲一讲自己拼成了什么东西,并说出用了什么形状。《纲要细则》中指出:“帮助儿童归纳整理经验,得出结论促成新经验的主动建构。”
2.教师也将自己的创作用动画片的形式展示出来。
3.再次讲故事《图形宝宝的比赛》。添加孩子作品为故事结局。
再次运用幻灯片手段,将孩子的作品有机地加入故事中,使孩子获得成功感,也给孩子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
《纲要细则》中指出:“激发儿童对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究欲望…而不是以教授大量的科学知识为目的。”
数学加与减二教案篇五
大班数学分类活动,可分的东西很多,之所以选择分手套是因为手套的收集比较容易,而且孩子们也喜欢手套。本次活动,我将游戏渗透到教学活动中,让孩子通过“送手套”这一游戏探索分类,有利于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促进其创造力的发展。
【活动目标】。
1.按物体特征进行分类,并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
2.探索用多种方法给手套分类。
【活动准备】。
1.每人一副手套;
2.记录卡、标记卡;
3.展板;
4.自制金牌若干。
【活动过程】。
1.明确任务:以游戏“帮妈妈送手套去专卖店”的情节导入,请幼儿看清自己的手套是什么样的。
乘上汽车,播放音乐,出发。
2.第一次分类:
(1)活跃气氛:和自己的手套跳个舞。
(2)讲讲自己的手套是什么样的?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标记。
手套分为毛线织的,棉布做的,有手指的手套和没有手指的手套。
(3)按手套的形状不同进行分类。
出示形状标记(有手指的和没有手指的)的汽车头,引导幼儿根据手套特征上相应的“汽车”。
乘上汽车,播放音乐,出发。
(4)按手套的材质不同进行分类。
出示材质标记(棉布做的和毛线织的)的汽车头,引导幼儿根据手套特征上相应的“汽车”。
乘上汽车,播放音乐,出发。
3.再次分类:
按手套的形状、材质两种特征进行分类。
到达“手套专卖店”,按展板上的要求送手套到相应的筐中。
展板上标记:
(1)没有手指的棉质手套标记。
(2)有手指的棉质手套标记。
(3)没有手指的毛线手套标记。
(4)有手指的毛线手套标记。
4.对分类进行记录。
统计各种手套的数量,用自己的方式记录。
5.检查记录结果,评出金牌送货员,结束活动。
给孩子们带上金牌,“坐车”回家。
【活动反思】。
活动中,孩子们心情愉悦,在进行一次分类时,几乎没有错误。在探索按两次特征分类时,有一小部分幼儿速度慢了些,但最终还是能顺利完成。记录时,方法略显单一,半数幼儿能有创新,应多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总体的教学效果很好。
数学加与减二教案篇六
(1)巩固幼儿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认识,辨认这些图形的外形特征,正确说出名称并进行简单的分类。
(2)体验与同伴分享食物的快乐情感,能与同伴互助友爱。
(1)请家长带领幼儿选购少量的三种形状的食品,并装在食品袋里带到幼儿园。
(2)布娃娃一个,大篮子三个,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的标记一套,与幼儿人数相等的点心盘。
(3)活动前洗手。
1、以布娃娃来做客引入活动。
教师:“今天我们小小班来了一个小客人,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出示布娃娃)。
“布娃娃带了几个图形宝宝,想请小朋友说说是什么?”(出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2、幼儿拿出各自带来的食品请布娃娃品尝,并说说自己带来了哪些食品,它们是什么形状的。
教师:“小朋友从家里带来了许多食物,我们来看看有什么?”
“在那么多的食物里,小朋友能找出图形宝宝吗?找找哪些食物是圆形宝宝的?有哪些食物是三角形宝宝的`?哪些食物是正方形宝宝的?”
由幼儿说出某种形状的食品,然后围绕这种形状说说还有哪些食品也是这种形状的。依次说出三种图形。
3、图形食品的分类。
(1)出示三个篮子,并插上三种图形标记,表示是三种图形的家。
教师:“这里有谁的家呢?有圆形宝宝的家,有三角形宝宝的家,有正方形宝宝的家。”
(2)请幼儿根据标记将自己的图形食品分别放在三个篮子里,并会说短句:“我把圆形饼干放在圆的家里。
(3)大家检查篮子中的食品分放得对不对,如有放错的可拿出来让大家来讨论应该放在哪只篮子里。
4、分享食品。
老师通过提问让幼儿讨论如何与同伴分享食品。
(1)你最喜欢吃哪些东西?
(2)碰上自己爱吃的东西能不能一个人拿完?
怎样做才能让别人和自己都吃得满意呢?
(3)食品、果皮和包装纸应该放在哪里?
幼儿每人拿出一只点心盘依次到大篮子前选自己爱吃的食品。幼儿取好食品后在音乐声中自由地和同伴共享,并谈谈自己选了哪些图形的食品;也可以边吃边唱唱、跳跳,体验愉快的情感。先吃完的幼儿还可以再去挑选食物。
5、结束。
大家收拾桌面、地面,将其余的食品送给小班、托儿班的小朋友品尝。请幼儿和宝宝们睡觉。
数学加与减二教案篇七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94~95页上的教学内容,练习十八第1~4题。
1?结合现实情境了解相交和垂直的现象,理解垂线的意义,理解两条直线在什么情况下互相垂直,体会垂线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掌握垂线的画法,会过直线上的一点或过直线外的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3?经历探索相交与垂直的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和视频展示台;每组学生准备两根纸条、一颗图钉和一块木板。
一、引入课题。
教师:同学们会画角吗?画几个角来大家看一看。
学生画角,抽几个学生画的角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图6?1。
教师:这些角的两条边都分别相交于一点(课件上的线闪动),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研究相交。
(板书:相交)。
二、进行新课。
1?教学单元主题图。多媒体课件出示单元主题图。
教师:生活中也有许多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的现象,你能从这幅图中找出哪些直线是相交的。
学生找出图中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的现象以后,多媒体课件隐去图中的其他情境,只剩下两条线相交的一些图形。
教师:从图中你发现些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形成4个角。
学生:角1和角3是大小相同的锐角,角2和角4是大小相同的钝角。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用图钉钉住相交纸条的交点,钉的时候可以用木板垫着钉,注意不要把桌子钉坏了。
学生的发现包括:(1)这些纸条是绕着交点转动的;
(2)随着转动,角的大小要起变化。
教师:我们重点看一看这些角是怎样变化的`?你能将其中的一个角转为直角吗?
教师: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我发现一个角成直角时,其他三个角也是直角。
教师:这个结论正确吗?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边比一比。
学生比后,证实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教师: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交点就是垂足。
教师在课题后接着板书:垂直,使课题成为:相交与垂直。
教师:老师这儿有个问题,什么叫“互相”垂直?
引导学生对照图形直观地理解一条直线垂直于另一条直线时,就有另一条直线也垂直于这条直线的结论,这叫做互相垂直。
教师:能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上相邻两条边是互相垂直的?
学生回答略。
引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要求学生说一说图中哪些直线相交?哪些直线互相垂直?再引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第2题。
2?教学例1、例2。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
教师:怎样用三角板画这条直线的垂线呢?
引导学生讨论后回答:画这条直线的垂线,就是要使要画的线与黑板上的线成90°的角,这就需要先找到三角板上的直角边,然后把直角的一条边与这条直线重合,紧靠另一条直角边画出一条直线,这条直线就和已知的这条直线成直角。教师:同学们用这种方法画一画垂线。让学生用三角板在下面试画后,抽一个同学在黑板上画?。
练习十八第1~4题。
数学加与减二教案篇八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九册第63页,数学教案-《节约能源》。
1、通过调查,了解家庭用水用电的情况。查找相关资料,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对比,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初步渗透统计思想和方法,让学生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3、通过对生活实际的分析,认识到节能的重要性,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携手共创美好家园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通过活动学会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
新课程改革要求义务教育数学学习的目标之一就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并把实践与综合运用作为四个学习领域之一。所以在本课各个教学的各个环节的设计都是围绕生活实际展开的,让学生把学习的小数的知识运用到身边的实际生活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水费发票单认识并学会算水电费,无论是问题的引入、范例的选择还是练习的设计,都尽量使学生深切的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节约能源》》。拉近生活与数学学习的距离。在教学中联系节约用电、用水的知识和环境保护的知识,更近一步的贴近了我们的生活,并用一首优美的乐曲结束全课,激励学生的情感态度,唤起全民的节能意识和建设美好家园的使命和责任感,又使教学从单一的学科教学走向多学科、多功能的综合。
本课教学的又一个重点是让学生在学习、活动、计算的同时提高收集、分析、比较大小、处理信息能力,渗透统计思想,进一步利用小数知识。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联系实际,体验数学。
(三)汇总数据,分析比较。
1、导入。
2、小组合作填写汇总表,统计整理数据。
3、反馈。
(四)计算分析,感受水浪费的巨大。
1、由学校的`水电费导入。
2、水龙头滴水计算。
3、学生汇报。
4、对比信息。
5、小结。
(五)交流节约用水、用电的方法。
1、小组交流。
2、汇报。
3、师小结。
(六)设计口号,宣传环保。
数学加与减二教案篇九
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3.通过数数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科书第2~5页内容。
教科书第2~3页的教学挂图(或挂图制成多媒体课件),1~10数字卡片一套。
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跨入小学的校门感觉新鲜吗?上学了,你已经是一个小学生了。从现在起,你将和老师一起在这所学校,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共同学习、生活,探讨许多数学问题,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大家高兴吗?让我们来相互认识一下。
1.师生相互介绍。
2.教师简单介绍我们的校园及小学生活。
伸出两只小手,互相数一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
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
数一数
激发观察兴趣。
出示教科书第2~3页挂图(或挂图制成多媒体课件),出现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情境图。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生:知道,学校。
生1:这里有一位老师,还有很多小朋友。
生2:这里有一座大楼。
(1)小朋友们认真地数一数,这里有几面国旗?(配合学生回答,贴一面国旗图
(2)师:一面国旗,就可以用数字“1”表示。(同时在图右边对应 贴出数字卡片“1”。)
(3)教师领读,学生自己小声读。
(4)小朋友们再找一找,图中还有哪些也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5)小朋友们再数数看,你又发现了什么?有多少?
三、认读1~10各数:
1、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
2、可以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
认读1~10各数:
1、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
2、可以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
数身边的事物:
你有几个铅笔盒?几枝铅笔?
第一行有几位同学?几位男同学?几位女同学?
我们教室有几扇窗户?几枝日光灯?
你的右边有几位同学?左边有几位同学?
黑板的上边贴了几个字?
数学加与减二教案篇十
在数学区提供若干个放面霜的正方体空盒子,把空盒子的六面涂成红色或绿色,在空盒子的六面分别贴上10以内数字或10以内物体的图案也可以贴上10以内的点子,记录单若干份,记录笔。
让幼儿选择两只相同图案的绿色骰子任意掷骰子,看看面朝上的是几和几,合起来是几,讲讲、说说、再算算然后在记录纸上列加法算式。
让幼儿选择一只绿骰子和一只红骰子,任意掷骰子,看看面朝上的是几和几,比比谁多谁少,讲讲、说说、再算算然后在记录纸上列减法算式。
1、活动刚开始时,可由两位幼儿各持一骰子进行投掷,再共同观察、讲述,待熟悉后可由一位幼儿独立操作并记录。
2、鼓励幼儿选择多种骰子进行投掷活动。
3、在操作中,如果遇到不能确定的现象可向老师或同伴请教。
利用放面霜的正方体空盒子制作骰子,投放到数学区域中,供孩子们投掷,观察、讲述。发展幼儿目测、投准的能力,提高手部的精细动作。能根据画面列10以内的加减算式,寓教寓乐,使孩子们在玩乐的过程中对数学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数学加与减二教案篇十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小药箱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使学生能够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通实物的观察,使学生能够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能够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创新点: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式教学法等。
教学用具:投影、各种准备要观察的物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身边有各种各样的物体,从不同的角度看物体,就会有不同的形状,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观察物体。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1。
让学生站在小药箱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是哪几个面?
(有的学生看到一个面,有的学生看到两个面,有的学生看到三个面。)。
“通过观察大家发现了什么?(不管站在什么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长方体的所有的面,而最多只能年到它的三个面。)。
2、指导学生从正面、左侧面和上面进行观察。
(1)让学生分别从正面、左侧面和上面看小药箱,看一看能看到什么样的平面图形。
(2)把自己看到的面画在作业本上。
(3)同学之间互换各自的作品,进行互相评价。
提问:如果我们从后面、右侧和下面看小药箱,又都看到什么样的平面图形呢?
小结:根据物体摆放的位置,当你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都会看到不同的图形。但我们发现,从正面和后面看的物体的平面图形是一样的,从左侧面和从右侧面看到物体的平面图形是一样的,从上面看和从下面看到的物体的平面图形是一样的。说明前后、左右和上下的位置是相对的。
注意:使学生明确,这里所说的正面、左面和上面,都是相对于观察者而言的。
(4)让学生从右侧和背面观察变个物体,描述所看到的形状。
三、练习提高。
1、书本40页的第1题。
2、书本40页的第2题。
提问: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判断所观察的物体是什么立体图形?
3、出示一个正方体的包装盒,让学生从正面、左侧面和上面进行观察。并把自己看到的正面、左侧面和上面的面画下来。
4、出示一个圆柱体,让学生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看一看观察到的是什么形状的面。
5、出示一个球体,让学生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看一看观察到的是什么形状的面。
四、全课小结。
五、作业设计。
练习八第3题。
六、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简单立体图形的组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两个简单立体图形组合的活动,使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物的观察,使学生能够辨认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两个简单立体图形组合的活动,使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的位置。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辨认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用具:球、圆柱体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开门见山,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简单立体图形组合二、学习新课。
1、出示一个球体,让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
得出结论:不论从哪一个位置看球,都呈现一个平面图形的圆。
2、出示一个圆柱,让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
得出结论:前面看是一个长方形,左面看也是一个长方形,上面看是一个圆。
3、出示书本例2的摆法。
让学生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看看分别看到了什么图形?
从左往右看:长方形和圆形合在一起。
从上往下看:两个圆形。
从前面看:一个圆和一个长方形。
提问:从右往左看,你看到什么图形呢?(看到一个长方形)为什么只看到一个长方形?(因为球被圆柱挡住了,所以只看到圆柱没有看到球)。
从后面看,你又会看到什么图形?(和前面看到的都是一样。)。
从下面看,你又看到什么图形?(和上面看到的是一样)。
小结:物体摆放的位置,当你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就会看到不同的图形。
从前面看和后面看是一样的。从上面看和从下面看也是一样的,从左面看和右边看也是一样的。说明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是相对的。
4、看书质疑。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书本39页的做一做。
先让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然后分别说一说下面三幅图分别是从什么方向看到的。
“为什么左边的图形和右边看到的图形不一样呢?(因为从左边看时,正方体被圆柱挡住了看不见。所以左右两边看的图形会不一样。)。
2、完成练习八的第3题。
四、全课小结。
五、作业设计。
让学生回家任意拿两个物体组合在一起,对家长说说从正面、左面、右面分别看到什么?
六、板书设计(略)。
第三课时较复杂的立体图形组合教学内容:书本41页的例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小正方体的拼摆,进一步学习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立体图形。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自己拼摆,得出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小正方体的拼摆,进一步学习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并得出结论。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创新点:小组合作拼摆,讨论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开门见山,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立体图形的组合,并且是比较复杂的。
板书:较复杂的立体图形的组合二、学习新课。
出示41页的例3。
1、让小学生从左面、上面和正面观察这4个正方体,分别看到什么图形。
2、让学生用四个小正方体在小组中摆出立体图形,从不同的方向进行观察,把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平面图画下来。
小结:从不同的方向进行观察,发现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平面图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3、按要求摆。
面的三种情况各有几种摆法?
小结:我们仅仅依据一个或两个方向看到的图形,不能确立体图形的形状,只有从三个方面看到的图形,才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41页的“做一做“。
先让学生自己用四个小正方体摆一摆。
让学生判断,三幅平面图分别是从哪几个方向观察的。
2、练习九的1、2两题。
四、作业设计。
练习九的3、4、5题。
五、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六、板书设计(略)。
数学加与减二教案篇十二
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会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
1、创设情景,引发思维。
2、组织讨论,深化思维。
3、加强练习,发展思维。
1.欣赏p1的图片,你发现了这些图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同桌互相说说什么样的图形叫作轴对称图形?
3.仔细观察例1中的图形,你发现了什么?你知道怎么画对称图形吗?
4.试着在例2的格子图片上画一画。
5.你能用预习到的知识用纸来折、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吗?
教学过程(集体备课可以用不同颜色笔在相应区域书写即可)。
一、复习引入:
(3)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4)通过例题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二、例题1:
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三、交流。
教师:“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或者作对称图形。
四、教学画对称图形。
例题2:
(2)在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用铅笔试画。
(3)通过课件演示画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纠正不足。
五、练习:
(1)欣赏下面的图形,并找出各个图形的对称轴。
(2)学生相互交流。
你们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用尺子,量一量,数一数题中每个轴对称图形左右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1)思考:
a、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b、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
1.课内练习一-----第1、2题。
《新课程标准》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进行有效的数。
学学习活动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要鼓励每个学生亲自实践,积极思考,体会活动的乐趣,在乐学的氛围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并学会且应用新知。
轴对称。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反思或后记(教学的成败得失、学生的信息反馈、今后的教学建议)。
数学加与减二教案篇十三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向荣街3号建设路第三小学邮编:450007。
教学内容: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教学目标:。
1.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的意义,以及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2.了解学过的平面图形,以及有关计算的关系,构建平面图形的知识网络.3.在学生参与过程中,学会学习和探究问题的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用硬板纸作成的六种平面图形.学具准备:打印好课本第128页中间的两组图形和六种平面图形,发给学生.教学过程:。
引入:。
人们常说狐狸聪明,狡猾,聪明的狐狸也有被难住的时候,请看大屏幕.(课件演示)“我是小狐狸,我的花园漂亮吧!我想在四周围上篱笆,准备去买材料,应该先干什么呢”
师:谁来帮帮小狐狸!
生:……。
师:很好!应该先算出这个花园的周长,然后才能决定买多少材料.二.复习周长,面积的概念.1.师: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板书:周长)。
生:计量平面图形的周长要用长度单位.师: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生:它们是计量面积用的单位.(板书:面积)。
师:什么是平面图形的面积。
生:物体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师:我们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生:……。
生:……。
(板书:周长一周的长短用长度单位计量。
面积面的大小用面积单位计量)。
三.巩固,提高:。
1.我们学过的六种平面图形中,最基本的图形是长方形.把长方形(如图)贴在黑板上。
师:长方形有什么特征。
生:……。
师:怎样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生:……。
(板书:c=(ab)×2)。
(1)练习:王师傅在院子里围了个长方形的篱笆,(如下图),围成篱笆的周长是多少米。
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只算了三条边的和。
(2)怎样求长方形的面积。
(板书:s=ab)。
师: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板书:c=4a)。
(1)练习:下图的周长是多少分米。
你们是怎么想的找学生回答,经过平移,这个图形可以转化成一个什么图形观察课件演示.(2)正方形的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板书:s=a)。
练习:下图中,圆的直径是6厘米,求正方形的oabc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这个题应该如何解答你是怎么想的3.刚才我们复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还有4种平面图形,有关这些图形的知识你们知道哪些分小组合作学习,小组讨论,总结这些图形的特征,有关周长,面积的计算.小组汇报,展示,可以自选一个图形.(1)当长方形保持对边平行,四个角变成都不是直角的时候,变成了什么图形(课件演示变化过程),平行四边形,有关这个图形的知识你们了解多少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把平行四边形(如下图)贴在黑板上,(板书:s=ah)。
练习:下图中三角形cde的面积是4平方分米,ae长。
数学加与减二教案篇十四
1.能正确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想像能力。重点难点。
弄懂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教学准备课件,口算卡片教学过程:
3-3=0表示什么意思?(窝里原来有3只小鸟,飞走了3只,窝里现在一只也没有了,用0表示)。
先让学生观察,说图意,老师引导:
左边荷叶上有几只青蛙,右边荷叶上有几只?两片荷叶上一共有几只?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教师一一板书:4+0=4(4)想一想:5-0=0+0=先说算式的含义,再说得数。课堂小结: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0,知道0表示什么也没有,还表示起点,并且学会了0的正确写法。还会正确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1.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将教材静态的图动态化,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体会从有到无这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更好地理解0的含义。
2.同时提倡算法多样化,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理解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数学加与减二教案篇十五
2.不断在实践活动中充分体验,巩固练习,提高学生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3.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办事效率.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上下楼规则的良好习惯.。
使学生能正确、迅速地辨别左和右.。
体会左和右的相对性.。
一、初步认识左和右.。
(一)活动一:认识汉字.。
1.教师:老师早知道你们没上学的时候就认识好多的字,对不对?
出示汉字:左右。
2.教师:谁认识?都谁认识左和右?把手举得高高的.。
(二)活动二:通过左和右介绍自己。
2.教师: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你的身上还有没有这样成对的好朋友,想不想向同学们介绍介绍?(眼、耳、脚……)。
(三)活动三:找朋友游戏.。
2.教师说明游戏规则。
(四)活动四:找位置.。
教师过渡语:爱吃水果吧?桌面上每个袋子里都装了一些水果,轻轻倒出来.。
1.看见什么了?
2.请像我这样摆上三种水果.(苹果、桔子、梨)。
教师提问:最左边是什么?最右边是什么?
(五)活动五:找同学家.。
教师过渡语:左和右的用处太大了,你们看生活中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1.出示图片:找朋友。
二、进一步认识左和右,使学生明白左和右是相对的.。
(一)活动一:讨论.。
1.指定学生和老师一起玩.。
2.老师发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右边正好反着,到底谁做错了?
3.把你们的右手举起来,判断一下我们俩谁做得对?
4.怎么办?
教师:由于老师与你们站的方向是相对的,所以咱们的右手刚好相反.(玩拍手游戏.)。
(二)活动二:帮一帮.。
1.出示图片:上学路口。
2.找人来指一指.像小明这样站好指右边.。
(三)活动三:上下楼梯.。
1.出示图片:少年宫。
1.教师提问:这些小朋友是靠右边走的吗?
2.展开讨论.。
3.学生体验.五人模仿上楼,五人模仿下楼.想想靠哪边走.中途停.。
(1)老师提问:他们都是靠右边走的吗?
(2)老师提问:(亲自体验上下楼的同学)你们是靠右走的吗?
那你的右边怎么一会儿在这边,一会儿又在那边呢?
4.除了在楼道里行走时我们要靠右行之外,还有干什么的时候我们也需要靠右?
(四)活动四:找球.。
三、小结.。
你喜欢上这节课吗?为什么?
1.通过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使学生在活动中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在活动中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一、活动一:通过学生已有的经验认识左右。
(一)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左右吗?哪是左,哪是右?
1.学生:左右手;左右眼;我写字的手是右手.……。
教师板书:左右。
(二)在游戏中初步认识左右。
教师:我们来一起做个游戏好不好?
1.游戏(师说生做)。
(1)请举起你的左手,右手。
(2)谁愿意和大家一起做?(指名做:举左手、右手、左手摸左耳、左手摸右耳)。
(3)快请你们看一看挨着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2.教师提问:不知你们看出没有,这个同学怎么一会儿在左,一会儿在右呢?
二、活动二:动手摆(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左右)。
(一)情境引入。
今天,一些同学要去看电影,他们准备带上一些水果,我们快看看他们都带了哪些水果,并把水果摆整齐.(小组拿出水果图片)。
(二)老师说,小组合作摆.。
(1)出示图片:水果图片1。
2.桃子摆在从左数的第二个.。
(1)出示图片:水果图片2。
(2)观察这五个水果的左右的位置,你们都知道了什么?
3.把糖摆在梨的左边(体验不同的摆法)。
(1)出示图片:水果图片3。
(2)出示图片:水果图片4。
(3)出示图片:水果图片5。
4.讨论:为什么这三种摆法都对?
(三)练习。
1.教师:观察你座位的左边都有谁?右边都有谁?
2.自由活动。
还有一块饼干,请你们把饼干摆个位置,摆好后说一说饼干的位置在哪.。
三、活动三:在生活中进一步认识左右,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一)出示图片:找朋友。
1.教师:我们帮同学们整理好水果,准备出发了,可是一检查还少小明没有来,于是。
就派小刚去请,但小刚却忘记小明家是几号房间了,只知道是在一上楼的左边,我们快帮助小刚找一找吧!
2.集体反馈。
3.拍一拍、想一想。
(1)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左右,下面我们做个游戏好吗?
(2)拍手游戏。
小组两人相对,用自己的右手拍对方同学的右手,用自己的左手拍对方同学的左手.。
(3)提出问题:通过刚才的游戏,你发现了什么?
4.做一做,动动脑。
(1)教师:认识左右,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实际问题.。
(2)出示图片:练习3。
(3)小结:由于方向不同,左右就不同,判断时应把自己当作走路的人.平时我们上。
下楼时,都要向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走,按次序走.。
(4)出示图片:练习4。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度过了愉快的40分钟,你们喜欢这节课吗?在我们的生活中,认识左右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多帮助,就让我们在生活中去体会吧!
游戏目的。
1.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前、后、左、右、上、下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反应能力.。
游戏歌词。
游戏过程。
1.教师介绍拍手游戏的歌词,并教会学生.。
2.要求学生根据歌词加上手上的动作.。
3.学生以两人为一小组,分组进行表演.。
4.选出最好的一组作为班级课间休息的游戏.。
数学加与减二教案篇十六
3、结合8和9的学习,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和劳动教育。
【教学重点】。
8和9的顺序及基数序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8和9基序数的含义及区别。
【教学策略】。
本节课的学习我主要采取自主探究学习,把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合作教学法等结合运用于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自主、勇敢地体验尝试和实践活动来进行综合学习。
【教具准备】主题图。
圆片卡片计数器。
直尺。
水彩笔。
小棒。
一、谈话导入:
1、老师今年27岁,谁能告诉老师今年你几岁?2、7岁的小朋友请举手。(少数同学举手)3、8岁的小朋友请举手。(大部分同学举手)4、9岁的小朋友请举手。(有三人举手)。
5、我们刚读一年级的小朋友大家彼此的年龄都差不多,一般是7岁或8岁,最大不超过9岁。
6、(问一个7岁的小朋友)明年你几岁?
7、为什么明年是8岁,而不是9岁呢?
8、(又问一个8岁的小朋友)那明年你几岁?
9、为什么呢?
10、小朋友们说得太精彩了!为了奖励你们,老师请大家看一幅美丽的图画,大家想看吗?生:(齐)想!
二、创设情景:
(师出示教材53页主题图)。
1、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它们各有多少个?先自己数一数,说一说。
2、谁愿意和大家说一说?
3、你是怎样数的?
(师生一起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数1、2、3、4……教师在黑板上张贴大树图片,并板书8。按上面的方法学生继续数出8个小朋友、8朵鲜花、9个人、9盆花、8个大字、9只蝴蝶,教师在黑板上张贴图片,写上数字。说的好的小朋友每人奖给一朵小红花。)。
4、图上的老师和小朋友在干什么?
5、在他们的努力下,花坛及周围的环境美吗?
7、聪明的你们有没有发现,这幅图上事物的数量都是几和几?
8、对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8和9。(板书)。
9、动手摆8和9教师:你们可真有办法!那咱们来比一比谁会数圆片,好吗?请小朋友拿出8个小圆片,摆一摆自己喜欢的图形。
10、用8和9说一句话。
三、探究新知:
1、老师这里有两张点子图,请小朋友们帮老师数一数,每张点子图上有几个圆点子?
2、大家同意吗?(在点子图下分别板书8、9)。
你数的又快又对,老师奖给你一只热爱学习的“大熊猫”。
3、那你们能用自己灵巧的双手给老师表示一下8吗?
4、同桌相互检查一下,数一数他(她)是不是伸出了8个手指,伸对了的向老师摇摇手。
5、再来表示一下9?
6、同桌互查,表示对了的给自己鼓鼓掌。
7、大家仔细观察我们今天的这两个数字朋友,你看“8”像我们生活中的什么?
10、小朋友们说得真好!生活中有8和9,我们的计数器上也有8和9。(师拿出计数器)。
11、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老师拨了几个珠子?(师拨珠子,生轻声数)。
14、很好,再来观察,我再拨一个珠子,现在是几个呢?它比8多几?
15、(回拨,9个珠子拨走一个还剩几个?再拨走一个呢?让学生体会8比9少1,7比8少1。)。
17、(出示直尺图)看,它是谁?
18、尺子朋友说话了,请小朋友仔细看看我,你们能很快的在我身上找到数字8吗?
19、好,你到台前找到8,指给大家看!20、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8的位置吗?
21、说的真准确,奖你一只“大熊猫”。不客气,你真有礼貌!
22、谁能按照他的样子介绍一下9的位置?
23、真不错,也奖你一只“大熊猫”。
我们知道:在尺子上,从0开始,越往后面的数越怎么样?
24、那你们能把我们到现在认识的这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出来吗?
25、能从大到小再说一遍吗?
26、尺子朋友对大家的表现非常满意,它夸奖你们说:小朋友们真聪明!高兴吗?
28、贴点子图引导学生比较7、8、9的大小)刚才在比较大小中,小朋友们表现很出色,所以,要奖励你们做一个有趣的游戏。请7个小朋友到台上来。
29、如果我想让台上站8位小朋友,还缺几个?你愿意补上来吗?
30、如果我需要9个小朋友呢?还需上来几个?
老师要向大家宣布:这9个小朋友将代表我们班去参加学校的运动会,那运动员们合格吗?我们来考验一下他们。
31、运动员们注意了!听口令:请左数8个运动员向前跨一步,请左数第8个运动员向大家招招手。
32、运动员们很合格,咱们再来检查一下啦啦队成员。
33、谁能到台上和右数9个运动员握一下手,鼓励他们在运动场上为班争光!谁能代替老师把这面小红旗交到右数第9个运动员的手上。
34、很好,你被选为啦啦队长。
我们已经认识了8和9,如果还能漂亮的书写8和9,那就太厉害了,想学吗?(师范写,生书空,然后描红,最后在田字本上分别写两个)。
(1)指导8的书写你们看8字像什么?
你们看,8像一个小葫芦,9呢,就像是我们吃饭用的小勺子。看来8和9离我们真的好近。再出示田字格,边板演边讲解:8字是一笔写成。从田字格的左半格右上起笔,自上而下,先写一个s字,接着自下而上过s字腰间,与起笔处连接,一笔而成。最后请学生看着黑板上的“8”字空写,再让学生用食指在桌面上练习写“8”。
(2)指导9的书写。
9字是一笔写成,它的上部像个0,它的竖像个1,上半部这个0要写在上边的小格里面,注意要圆滑,不能右棱角,写到0的起笔处,再往下方斜竖,一直到下线为止。学生练习在课本54的写字格里描9。
35、写完的小朋友,同桌交换,互相检查一下,如果你认为他写得很好,就表扬他说你真棒!如果你认为他还需努力,就鼓励他说你要加油!
四、训练与反馈:
1.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54页的内容。
1.完成练习八第1题。
2.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八第2题,并集体订正。
(一)我能走迷宫。
1、想一想按照数的顺序走回家,都可以怎样走,请拿出学具单用彩笔画一画。
2、小朋友们都已经画完了,谁一说说你是怎样画的。师:也就是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画的。
3、我能当老师。
师:非常棒!下面让我们排排队,现场提问。(部份学生带上头饰在前面站成一排)。
(二)我能解问题。
多甜的糖葫芦呀!你想要哪一串?说说你为什么要这一串。
五、总结延伸:
今天这节课你认为最有趣的是什么?你还有疑问吗?你认为这节课哪些同学表现得最好,你应该向他学习什么?同学们你们信吗?数字当中的奥秒真是神奇无比,其乐无究,让我们一起在数字王国中努力探索吧!
【板书设计】。
8和9的认识。
数学加与减二教案篇十七
1、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
2、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合作意识,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索的习惯。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你们想得奖吗?老师这里有很多智慧星,只要你们积极动脑,大胆发言就一定能得到它。
二、教学新知。
1、出示例题。
(1)、先出示方格图,让学生数一数每一行有几个空格,一共有几行。
(2)、出示第1行星。提问:共有几颗星,是几个9,1个9比10少几(闪动1空格),是几。
(3)、出示第2行星,提问:一共是几个9,比20少几,是几。
挂出小黑板,问:这个表格你们会填吗?
(4)、依次出示第3行、第4行、5行、6行……9行星。让学生填写第72页表格。
(6)、指名学生口答,教师板演,学生共同订正。引导学生说出几个9就是比几十少几。
(7)、引导学生自由地读一读表上所填结果:1个9是9,2个9是18……。
(8)、让有所发现的小朋友自由发表见解。
奖励表现出色的小朋友。
问:大家猜一猜,接下来我们将要干什么?
(1)、你们能不能根据刚才填表的情况编出9的乘法口诀?把书中的口诀填完整,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9的乘法口诀、求商》。
(2)、指名学生口答口诀,电脑显示结果。
(3)、齐读一遍口诀,问:9的乘法口诀共有几句?这么多的口诀怎样才能很快记住呢?
(4)、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好方法。
(5)、做小游戏。
三、巩固深化。
1)、对口令。
2)、做“试一试”
3)、做“想想做做”第1题。
4)、出示“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提问:这首儿歌大家熟悉吗?那么你们知道这里面的“一九”“二九”是什么意思吗?
问:1)、“一九”有多少天?算式:1×9=9。
2)、当“二九”结束时,一共过了多少天?算式:2×9=18。
3)、81天之后,几九结束?算式:81÷9=9。
四、总结提高。
教师根据学生的口诀板书:9的乘法口诀、求商。
五、布置作业。
“想想做做”第2题。
数学加与减二教案篇十八
班级:豆豆班人数:32教师:凤先艳一、二、活动名称:学习分类设计意图:对于3岁左右的孩子来说,无论是生活经验还是知识能力方面都还存在较大局限性,同时,孩子早期接触较多的颜色主要是红色和黄色,因为它们色彩鲜艳、对比明显,生活中处处可见,易被幼儿分辨、接受和喜爱。针对这些特点,本活动设计了让幼儿在情景中学习大小物品及红绿颜色分类的游戏,帮助幼儿区分大小和红黄色。并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减低幼儿的学习难度,使幼儿在玩中自然感知、理解学习。
三、活动目标:
1.初步尝试不受物体颜色、形状的影响,学习按物体的大小进行分类;能够区分大和小;
2.在分清楚大小的基础上进一步把物体的颜色进行分类;能够区分红色和黄色;
3.培养幼儿动手动脑能力及对分类活动的兴趣。
四、活动准备:
1、大小不同的红绿纸鱼大小鱼缸各一个2、5张作业单。
五、活动过程:
起游进教师。
2、教师将两个大小不一的鱼缸展示与黑板,然后让鱼儿们自己游回家(教师需引导:大鱼的家在大鱼缸,小鱼的家是小鱼缸)。教师观察幼儿是否能区分大小。
3、教师将颜色不一的鱼缸展示与黑板,然后让鱼儿们自己游回家(教师需引导:红鱼的家在红鱼缸,黄鱼的家是黄鱼缸)。教师观察幼儿是否能区分大小。
4、把幼儿分成5组,每组发一份作业单,然后把大小不一的红黄鱼分给每组,让孩子自己区分大小、红黄。教师观察并适当引导。
5、教师小结。
1、情景导入:教师当鱼妈妈,幼儿手拿鱼儿当鱼宝宝,鱼宝宝跟着鱼妈妈一。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932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