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展示的必备工具,能够更好地展现教学思路和方法。教案的改进应当基于对教学实践的不断反思和总结,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请大家参考下面的教案样本,了解教案的基本结构和编写要点。
不进位加法数学教案篇一
1.通过对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整理,发现其中的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2.通过20以内进位加法的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20以内进位加法
看加法表找规律。
一、复习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今天我们一起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
1.现在4人一小组,把所学过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表填完整。
2.出示整理好的20以内进位加法表,小组合作计算出答案。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熟练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用自己的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学生是复习的主人。
二、观察表格,发现规律。
1.师:竖着看,分别读出每行的算式及结果,边读边思考,每竖行是怎样排列的。引导生回答:
(1)从左到右,各行是按照9加几、8加几、……的顺序排列的。
(2)每一竖行的第一个加数都一样,第一行是9,第二行是8,第三行是7……
(3)每一竖行的第二个加数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如加2,加3,加4……
(4)各行中题的得数,下边的一题都比上边的一题大1。
2.师问:横着看让学生默读每排的算式及结果,想一想,各排是怎样排列的。启发生回答:
(1)每一横行第一个加数是从大到小排列的,9加几、8加几……
(2)每一横排第二个加数是从小到大排列的,加2、加3……
(3)每一横排题的得数都相同,第一排都得11,第二排都得12,第三排都得13……
3.师:你还发现上有规律的排列?
启发生回答:每一斜行的第一个加数是从小到大排列的,如7加4、8加4,第二个加数不变。
4.观察整个表,以6+5为界限,发现了什么规律。
(左边的题和右边的题相同只是两个加数位置变了,但是他们的和不变。在加法表中有一条粗线把加法表分成两部分,强调只要记住左边的20道题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按序观察、分析,寻找规律,先按竖行找规律,再按横行找规律,然后从全表找规律。在发现规律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三、方法应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按照和是11、12 ……的顺序一组一组地说出进位加法算式,加深学生对20以内进位加法表排列规律的认识,强化对20以内进位加法式题的记忆,提高计算熟练程度。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师:自己先思考一下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再同桌交流一下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熟练准确地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
五、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a)
课堂检测(b)
小小设计家—————我的快乐周末
项目 票价 我想玩
过山车 9元
旋转木马 8元
海盗船 7元
转盘 6元
急流勇进 5元
迷你火车 4元
列式
我想说
完成课本113页2、3、4题。
不进位加法数学教案篇二
(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5~66页例1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全过程,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体会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价值,从中获得价值体验。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笔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竖式笔算方法。教学难点:
理解进位加法“满10进1”的算理。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我能行:口算。
师:同学们真棒,你们的口算能力真不错老师还想考考你们的竖式计算。
2.我能行:竖式计算(出示课件)。
谁能把你的计算过程和我们分享一下吗?抽生上台板书师:看来同学们对以前学过的知识掌握的真牢固!
二、情境教学。
师:你们打算用什么法解决,怎样列算式?生:用加法,27+2=29(辆)。
师:怎样列竖式?(注意:在计算加法·减法时,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
1老师边说边写,2写在哪儿?为什么要写在5的下面?生:因为数位要对齐。
师:谁再来说一说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生:……师板书:相同数位对齐。
2.课件出示情景图例1(1)师:看同学这么快就帮小红解决了这个问题,老师也想请同学们帮老师解决一个问题。出示情景图例1引导学生说出:求一共有多少辆车就是要把客车的辆数和货车的辆数合起来。并列出算式27+8=(辆)。
(2)师:现在我们已经将算式列出来了,那这个算式怎么计算呢?让我们和同桌一起动动小手,让小棒朋友帮助我们。首先我们要摆出多少根小棒,请你们左边的同学摆出27根小棒。(师:这位孩子的速度真快。嗯!那位孩子的小手真巧)那请右手边的孩子摆出8根小棒。
生1:从8根中拿出5根凑成10……。
生2:从25根中拿2根和8根凑成10……。
(注意: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
师:现在我来比赛一下,看哪位孩子把小棒放在书桌左上角,又快又整齐。3.竖式计算。
师:如果我们不用小棒帮忙,怎样计算呢?生1:口算。
生2:竖式计算。
师:那我们现在就试试,再列竖式的时候应该要注意什么?再列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来教教老师写8的时候应该写再哪儿呀?那5加8等于13,13怎么写呢?(13,3写在个位上,1,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师:我们写数时。应该注意什么?生: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
师:那再这两道竖式计算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不一样的?
2生:第一个个位相加没有满十,第二个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师:它们之间的区别就是满十进一(师板书满十进一)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4.试一试。
33+8=25+9=生上黑板用竖式计算5.歌曲。
利用两只老虎的音调来唱进位加法的儿歌,帮助孩子学习进位加法。
课件出示相应习题。
师:好,请看第一关:小法官。师:现在请看第二关:找车厢。
师:同学们今天的表现真棒,请看第三关:小熊的烦恼。
四、全课小结。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当个位和个位相加,满十时要向十位进一,十位相加时,要加上进的数。恭喜同学们闯关成功,进入我们美丽的城堡。)。
六、板书设计:
相同数位对齐满十进一。
27+2=29。
27+8=35。
十个十个。
27+。
+182。
35。
3
不进位加法数学教案篇三
1.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复习准备,导出新知
口算:9+6=5+5=6+8=
8+6+1=8+2+1=6+5+1=
求385与705的和。
全班齐练,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订正。
你能不能自己写出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算式呢?
笔算不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呢?
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加起。
教师强调: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师:刚才的复习,是前面刚刚学过的进位加法,同学们掌握得很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进位加,但和前面学的稍有不同,今天要学习的是连续进位加。
板书课题:连续进位加
不进位加法数学教案篇四
1、结合具体的操作活动,进一步探索7,6,5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3、能运用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
能正确计算7加几、6加几、5加几、4加几、3加几,掌握口算方法。
培养迁移能力,会举一反三。
尝试指导法。
cai课件,小棒。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生:(回答算式,并说说计算方法。)。
(2)如果树上有8只小鸟,又飞来6只,一共有多少只呢?这次谁又会算?(学生根据创设的故事情境,继续思考并回答。)。
(3)请你们继续接受挑战:如果树上有7只小鸟,又飞来6只呢?怎么提问?怎样计算?
(4)小结:今天我们将用前几天学习的计算方法继续学习7、6、5、4、3加几。(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共同学习7+6.
(1)同桌之间动手摆小棒,说一说可以怎样想?
(2)指名汇报。(指名到讲台前,边操作边讲解,师点拨)。
(3)根据学生回答,师相应板书。
2、做一做,说一说。
(能看懂多种形式的操作活动阐释出的算理。)。
3、圈一圈,算一算。
进一步体会“凑十”的策略和计算过程。
4、想一想,填一填。
(意图:(1)巩固学生的计算技能;
(2)通过计算,观察、继续填写算式,引导学生发现算式之间的规律)。
四、巩固练习,加深体验。
指导学生完成练一练习题。
(教师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独立探究,开拓思维。)。
如: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你是怎样圈的?那种方法最简便?说一说你是怎样快速做完的,有什么巧办法?你还发现了什么规律?)。
五、课堂小结,优化算法。
今天我们发现可以用很多种方法来计算7、6、5、4、3、2加几,你能说一说这些方法吗?你觉得那种方法简便就用哪种方法来计算。
板书设计有几只小鸟(7、6、5、4、3加几)。
7+6=137+6=13。
作业设计p84第3题。
不进位加法数学教案篇五
课时:1课时。
一、教材简析:
这副图呈现了运动会操场一角“分发饮料”的情境。进一步学习运用20以内进位加法解决实际问题。该图的主要意图是借助“运动会分发饮料”这种现实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基础目标:
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进位加法计算方法。能够进行熟练口算。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加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道德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小组合作中,与其他同学合作。重点、难点:
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三、教具使用:
教学挂图。
小黑板。
学具盒。
四、教法、学法指导:
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进行讨论,从而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开火车口算。
9+8。
9+6。
9+7。
8+6。
9+9。
8+8。
7+6。
7+7。
9+3。
8+5。
9+4。
7+5(二)、新授:
1、师:同学们,上节课咱们看到了有许多小朋友报名参加运动会。他们进行比赛,到了休息的时间了,小组长来到服务组领饮料,看看有哪些饮料。
生:有矿泉水、雪碧、可。
师:你能不能看懂他们在说些什么?
生:有能力的学生说一说图中的意思。
师:我们现在来看图讲故事,在小组里面说一说。
生:小组活动。理清情境图中所包含的各种信息。
一组:8瓶矿泉水,7瓶可乐。
二组:3瓶雪碧,4瓶可乐。
三祖:9瓶雪碧,5瓶矿泉水。
2、师:二组一共要多少瓶饮料?
生:7瓶。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3+4=7。
4+3=7。
师:大家真聪明,这么快就解决了问题。那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一组一共要多少瓶饮料?
师:哦,一组一共要多少瓶饮料?你能解决吗?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生:8+7=15。
师: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样算出来的。
生:7可以分成2和5,8+2=10,10+5=15。
8+8=16,16-1=15。
……。
师:同学们的想法真多,还可以怎样列式?
生:7+8=15师:你是怎样算出来的?跟同位互相说一说。
生:„„。
3、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三组一共需要领多少瓶饮料?
师: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小组里面互相说一说生: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4、师:我们知道了每个小组要去领多少饮料,那么你知不知道他们一共要多少瓶矿泉水?
生:我看到了1组领8瓶矿泉水,2组没要矿泉水3组要5瓶矿泉水。可以8+5=13。
师:你说的真好,其他同学明白吗?我们要看好了那哪些组要什么样的饮料。不要分错了。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一共要多少瓶雪碧?
一共要多少瓶可乐?„„。
(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三)、小结:
给小朋友分饮料,你都分对了吗?以后我们碰到这种问题你能解决吗?今天同学们有很多想法,积极动脑很好。以后我们继续努力。
六、板书设计:
分饮料。
8+7=15(瓶)。
挂图。
8+3=13(瓶)。
孙达蕾课题:投沙包比赛。
——退位减法。
课型:新授。
课时:1课时。
一、教材简析:
本幅图表现小朋友正在进行投沙包比赛的情境图。该图有两个意图:一是引导教师组织参与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主动体验中学习知识;二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探索交流解决问题,逐步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的自觉性。
二、教学目标:
1、基础目标:
学生学习20以内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能够熟练进行20以内数退位减法。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根据信息图用减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道德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重点、难点:
学生学习20以内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根据信息图用减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具使用:
教学挂图。
学具盒。
四、教法、学法指导:
学生讨论交流,理解信息图的图意,根据已有经验解决问题,在动手操作中突破难点,体会算法。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
师:看看小朋友在干什么?
生:投沙包师:这个游戏怎么玩?生:小组讨论。
生:一共玩2分钟。到了点看看谁投中的多,谁就赢了为学生看图整理信息打下基础(二)、新授:
1、师:小朋友说了些什么?师:那么谁赢了?生:我可以算一算师:怎么样来算?
生:算一算每个小朋友投中几个就知道了。
2、师:我们看看1号运动员投中了几个?
生:投了16个,9个没中。
师: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
生:减法。
师:小组讨论,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讨论,教师指导)。
生:16-9=7(个)。
把9分成3和6,16-6=10。
10-3=79+7=16。
16-9=7。
师:大家的想法很多,你更喜欢哪种算法?
3、师:那么其他运动员投中了多少个呢?
生:他们投了几个,减去掉在外面的就知道他们投中了多少。
4、生:2号运动员11-3=8(个)10-3=7,7+1=8。
8+3=11。
11-3=8。
3号运动员12-6=6(个)师:谁赢了?生:2号运动员。
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并解决。
(三)、小结:
六、板书设计:
退位减。
16-9=7。
挂图。
11-3=8。
12-6=6。
不进位加法数学教案篇六
学生尝试摆小棒求得98+25的结果(允许有各种方法。)
小组合作讨论喜欢哪种方法,引导研究课本中的方法。
提问:
师:先加哪一部分,单根的8根和5根怎样加?给8根小棒凑几根就是10根?(8+2+3=13)
满了10根可以捆成一捆,捆好举起来让大家看看,放在哪里呢?10个1根捆成1捆,也就是1个十,放在整捆小棒下面。再加整捆小棒,9捆加2捆再加这1捆,一共有12捆小棒零3根。指着图问:这一捆小棒哪里来的?把单根小棒合起来,满了10根就捆成一捆,放在整捆小棒下面。
教师小结:单根合起来满十就可以捆成一捆,放在整捆下面,表示1个十。
学生自由书写竖式,再讨论哪一种合理。这道题的竖式怎么写?(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
从哪一位加起呢?(从个位加起。)
那么竖式中个位相加的得数怎样写呢?
想一想:小棒应该怎样摆?
独立完成计算。(两个学生板演,其余同学在书上完成。)
讲评:同桌口述并检查,在进位时“1”写的位置对不对,做进位加法时,是否漏写1或忘加1。
1、直接在书本上计算,指明学生板演,集体讲评
2、求出每一个胡萝卜上的算式的得数。
3、练习四,第一题,连一连
不进位加法数学教案篇七
本节课内容是在二年级下册“万以内的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而本节课主要学习连续进位加法,这是学生学习笔算加法的一个重、难点。这节课也为例2的学习“哪一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打好基础,让学生充分的体会“个位、十位满十都向前一位进1”。
1、知识目标: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方法,掌握“十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运用加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3、经验目标: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可以利用学过的旧知,通过自主思考、迁移学习新知。
(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生1:哺乳类和鸟类一共有多少种特有动物?生2: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特有动物?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下“中国特有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
(一)迁移渗透,尝试计算。
1、估算。
师:你能列出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生:98+25师:让我们先来估一估“98+25”大约是多少?并且说一说你估的方法。生1:把98估成100,100+25=125,所以98+25大约是125。
2、计算。
师:刚才我们估出了大约的结果,如果我们想计算出精确的结果可以用口算和笔算两种方法,现在请同学们选择一种喜欢的方法,写到练习本上。(生尝试计算)。
师:很多同学都算完了,请同学们把自己计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小组内交流算法)。
师:有谁愿意展示一下你计算的方法?生:5+8=1390+20=110所以110+13=123师:这位同学计算的方法真巧妙,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计算十位90+20=110,再把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合起来。还有其他计算的方法吗?生:(学生讲解计算过程)。
生:9+2=1111+1=12十位相加满十了怎么办?师:谁来帮他解决这个问题?生:十位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
3、统一计算要求。
生: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横线要用尺子画,进位1要写好。
师: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重新的写一遍竖式。(师引领学生说:98+25,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上8+5=13,写3进1;十位上9+2=11,11加上进上来的1等于12,写2进1;我们把这个1写在百位上;所以98+25=123。请同学们记得要把横式上的答案写上,单位名称不要落下。让我们一起口答一下。)。
师:同学们的声音都非常洪亮,现在请同位两个互相说一说98+25竖式的计算过程。
4、对比新旧知识,揭示课题。
生:以前学习的只有一次进位,而今天学习的有两次进位。
(二)练习。
1、做一做。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新的知识,想不想挑战自己?下面请你把这两道题写到练习纸上。
师:有哪位同学愿意展示一下自己计算的结果,并且和同学们分享一下是如何计算的?
(教师在教学此部分内容时,分别找两名同学说一说计算方法,在两名同学说的过程当中,进一步明确计算的方法。)。
2、连一连。
师:找位同学解释一下这道题目是什么意思?
生:把两个叶子上的数加起来,找一找哪个花朵是叶子上两个数的和。师:请同学们把竖式列到花朵旁边,帮助叶子找到他的花朵朋友。
(学生在展示此部分内容时,找三位同学的作业进行实物投影,在评价之前,引领学生先发现优点,在提出不足。第一位同学是忘记写进位1的,通过集体的强调,再次提醒学生不要忘记写进位1;第二位同学是十位上的数相加忘记加上个位上的进位1,通过互相提醒,达到强化提醒的作用;第三位同学书写规范工整,对于低年级的同学以做到榜样的作用。)。
3、解决问题。
生:小鸡有85只;母鸡有77只;公鸡有59只。
师: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让我们提出一些能用加法解决的问题?)。
师:现在就请你选择一个喜欢的问题解决一下?在解决问题之前,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的?
生:横式不要忘了写,单位名称不要落下,答要写完整。
(学生展示的时候,找同学上来直接展示自己的计算过程,有错误的话拿出来及时提醒,反复强调,特别是在解决问题当中经常出现的错点。比如:横式上答案陋写,抄错;答写不完整等„„)。
(四)课堂小结师:我们今天学习了“连续进位加法”的内容,知道了个位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十位相加满十也要向前一位进1;并且我们可以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希望同学们课下能够加强计算练习,做一名计算小能手!
不进位加法数学教案篇八
教科书第65~66页例1及相关内容。
1.经历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全过程,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体会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价值,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理解并掌握笔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竖式笔算方法。
理解进位加法“满10进1”的算理。
一、复习旧知:
1.我能行:口算
师:同学们真棒,你们的口算能力真不错老师还想考考你们的竖式计算。
2.我能行:竖式计算(出示课件)
谁能把你的计算过程和我们分享一下吗?抽生上台板书师:看来同学们对以前学过的知识掌握的真牢固!
二、情境教学
师:你们打算用什么法解决,怎样列算式?生:用加法,27+2=29(辆)
师:怎样列竖式?(注意:在计算加法·减法时,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
1、老师边说边写,2写在哪儿?为什么要写在5的下面?生:因为数位要对齐。
师:谁再来说一说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生:……师板书:相同数位对齐
2、课件出示情景图例1
(1)师:看同学这么快就帮小红解决了这个问题,老师也想请同学们帮老师解决一个问题。出示情景图例1引导学生说出:求一共有多少辆车就是要把客车的辆数和货车的辆数合起来。并列出算式27+8=(辆)
(2)师:现在我们已经将算式列出来了,那这个算式怎么计算呢?让我们和同桌一起动动小手,让小棒朋友帮助我们。首先我们要摆出多少根小棒,请你们左边的同学摆出27根小棒。(师:这位孩子的速度真快。嗯!那位孩子的小手真巧)那请右手边的孩子摆出8根小棒。
师:现在请同桌的孩子一起动手移一移,算一算25+8=? (怎么算怎么移?摆完了的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想法)
(3)请生上台展示
生1:从8根中拿出5根凑成10……
生2:从25根中拿2根和8根凑成10……
(注意: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
师:现在我来比赛一下,看哪位孩子把小棒放在书桌左上角,又快又整齐。
3.竖式计算
师:如果我们不用小棒帮忙,怎样计算呢?生1:口算
生2:竖式计算
师:那我们现在就试试,再列竖式的时候应该要注意什么?再列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来教教老师写8的时候应该写再哪儿呀?那5加8等于13,13怎么写呢?(13,3写在个位上,1,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师:我们写数时。应该注意什么?生: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
师:那再这两道竖式计算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不一样的?
2生:第一个个位相加没有满十,第二个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师:它们之间的区别就是满十进一(师板书满十进一)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4.试一试
33+8=25+9=生上黑板用竖式计算
5.歌曲
利用两只老虎的音调来唱进位加法的儿歌,帮助孩子学习进位加法。
课件出示相应习题
师:好,请看第一关:小法官。师:现在请看第二关:找车厢。
师:同学们今天的表现真棒,请看第三关:小熊的烦恼。
四、全课小结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当个位和个位相加,满十时要向十位进一,十位相加时,要加上进的数。恭喜同学们闯关成功,进入我们美丽的城堡。)
六、板书设计:
不进位加法数学教案篇九
两位数加两位数”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如果只要求正确计算得数并不难,但是要求学生又快又准地用最恰当的方法计算却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我觉得本节课的难点是: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优化算法。算法多样化不是一题多解,而是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体现。我们的学生由于生活背景不同,知识经验不同,所以对于相同的问题,解决的方法也不一定相同,这时学生便需要教师的肯定、激励和引导。最后让学生自主地去比较、选择和完善自我。在教学中我打破了传统的计算教学,改变了原由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把静态的情景动态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和实践能力。整个教学过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观察、交流、质疑亲历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这个数学问题的全过程,从中体验了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的情感,注重算法多样化。课堂中我把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这一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大胆猜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真实的情境再现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现了新课标理念。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他们联想到的方法也不一样,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题地位,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并在交流中内化计算方法,完善自己的方法。同时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多次的验证,从多种算法中选取学生认为简便的计算方法。在动脑筋猜一猜+()=43,有多少种答案,你能有序地写出来吗?学生喜欢猜一猜的活动,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可是由于没有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学生的思维没有被充分的激发。整个教学过程,我始终把自己放在合作者、引导者、组织者的位置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并及时深入到学生中间及时了解学习情况,及时捕捉信息,使教与学真正容为一体。
不进位加法数学教案篇十
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3、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时间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时间生活中非常有用的。
1、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
2、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建立克和千克的时间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
1、拿出一本数学教课书,和一只笔,提问:哪个重有些?
2、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让学生“掂一掂”,然后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样的感觉。
3、从刚才的实践得出结论:物体有轻有重。板书课题。
二、观察、操作领悟新知。
1、出示主题挂图,物体的轻重的计量。观察主题挂图。
(1)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幅图画的是什么?
(2)这幅图中的小朋友和阿姨在说什么?
(3)前几天,老师让大家广泛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我们现在来交流以下好吗?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单位来表示。
(4)在学生说的同时,老师拿出有准备的东西展示。
2、克的认识。
(2)出示天平,简单介绍天平的结构,并说明使用方法。
(3)将一个2分皮放在左边盘内。1克砝码放在右盘内,让学生观察。
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个2分皮重多少克?板书:克。
(4)“1克有多重?”我们来掂一掂好吗?
3、千克的认识。
(1)出示盘称。大家认识这称吗?
(2)看看盘称的使用方法。现在要称1千克的水果或蔬菜,谁能当售货员来称一称?
(3)现在先掂一掂自己的书包有多重?估计有几千克,然后用称一称。
(4)刚才大家都说了,一袋盐中农500克,那两袋呢?
(5)板书:1000克。
1000克和1千克比较,请同学们猜一猜,谁重?
板书1000克=1千克。
齐读:1000克=1千克。
三、效果测评。
1、完成教材第88页第3题。
2、完成教材第89页第4题。
3、完成教材第89页第5题。
4、完成教材第89页第5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略。
不进位加法数学教案篇十一
在教学中,我觉得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是:
1、创设了有趣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引入部分,我选择了学生感兴趣的小羊图,然后让学生根据小羊图提出数学问题,从而顺利地引出新课,使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重视算法多样化。虽然学生还没有正式学过进位加法,但是根据学生已有的计算经验,肯定会有好多小朋友能正确地算出得数。在学生列出9+3=12时,我就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学生畅所欲言,有的说是记大数,再接着数小数的;有的是从3只小羊中拿来一只,和9只合起来是10只,再加2只是12只;有的说一只一只数出来的。
上完了这节课,我觉得需要在下次上课时要注意的地方是:优化算法不应太早,应该暴露不同方法的弱点,使学生对方法的优劣有切实的体会,作出自己的选择,真切地体会到“凑十法”的优越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不进位加法数学教案篇十二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6-10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9加几,因此,我紧密地围绕新课标阐述的建议,结合三维目标确立了本课的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有趣的具体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领会9加几的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会用凑十法进行计算。
情感目标:在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趣味和快乐,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方式,学习方式。
三、教学流程。
根据学生的自主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我利用学生熟悉的实物贯穿整个课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从游戏导入。游戏较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节课我从游戏引入,9人男女生混合组与4人男女生混合组,算一算两组的总人数。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算出的(三种计算方法)。再通过两次的游戏(9+6,9+8)演示如何进行凑十的。
第二环节:数物结合,通过摆一摆,算一算,进一步体会凑十法的算法。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好动,因此把数的计算转化为:让学生对实物进行摆一摆得出结果,再摆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凑十法的步骤。第一要求学生先按算式摆好,第二移动实物进行凑十,最后得出结果。在摆移的过程中,让学生互相之间互评。
第三环节:数形结合,通过圈一圈,算一算,感悟算法。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是从观察直观实物开始的,直观思维占优势,抽象思维能力处于发展时期,让学生把图形和数结合,通过图形的圈画凑成十,算出结果。再次感悟凑十法的过程。也是让学生互相评议,互相矫正,互相学习。
第四环节:抛去实物、图形的参加,直接进行数的计算。这一环节要求学生从依赖实物、图形中走出,自己还会用凑十法算出结果吗?第一让学生填写数的拆分,第二拆分出的数和九凑成十,第三填写结果。
不进位加法数学教案篇十三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万以内加减法(二)》,第一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的内容。课本p15~p17。
本节课内容是在二年级下册“万以内的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而本节课主要学习连续进位加法,这是学生学习笔算加法的一个重、难点。这节课也为例2的学习“哪一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打好基础,让学生充分的体会“个位、十位满十都向前一位进1”。
根据《标准》中提出的要求“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所以本节课将实际的统计表与计算有机结合,既培养学生的读表、发现问题的能力,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标准》中还提出“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所以在本节课在教学时先估后算,并且鼓励学生用多种算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感。
1、知识目标: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方法,掌握“十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运用加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3、经验目标: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可以利用学过的旧知,通过自主思考、迁移学习新知。
4、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小组合作的意识。
掌握连续进位加的计算方法,也就是“十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理解连续进位加法的算理。
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纠正学生在遇到连续进位往往容易遗漏加上个位上进上来的1,养成认真做题的好习惯。
在课堂的开始,谈话导入,与学生交流所了解的珍奇动物,并且出示《中国特有动物种数统计表》,让学生在统计表当中寻找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共同解决“中国特有动物鸟类和爬行类共有多少种?”。根据《标准》的要求,让学生先估后算,并且交流自己不同的估法,估算结束后,进行计算的教学环节;我在设计本节课时,依照“个人尝试计算—小组交流算法—展示计算成果”进行教学此环节,在全班展示计算结果时,先让学生充分的说自己的想法,然后生生互动,生提问题,生解答,在此环节解决本节课关键问题“十位相加满十怎么办?”让学生充分展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比新旧知的差别,揭示本节课题“连续进位加法”。练习我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个层次“做一做”,学生练习两道给出竖式的进位加法题,做完后学生间交流算法;第二个层次“连一连”,根据横式写竖式进行计算,找出反例,强调学生易出错点,同位两人交流算法;第三层次“解决问题”,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放手给学生。
最后,小结交流此课收获,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
(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生:我知道了哺乳类动物有110种;鸟类有98种;爬行类有25种;两栖类有30种?
生1:哺乳类和鸟类一共有多少种特有动物?生2: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特有动物?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下“中国特有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
(二)迁移渗透,尝试计算
1、估算
师:你能列出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生:98+25师:让我们先来估一估“98+25”大约是多少?并且说一说你估的方法。生1:把98估成100,100+25=125,所以98+25大约是125。
生2:把98估成100,25估成30,100+30=130,所以98+25大约是130。
【设计意图:自然的引出“估算”,展示学生不同的估算方法,为下节学习估算作铺垫。】
2、计算
师:刚才我们估出了大约的结果,如果我们想计算出精确的结果可以用口算和笔算两种方法,现在请同学们选择一种喜欢的方法,写到练习本上。 (生尝试计算)
师:很多同学都算完了,请同学们把自己计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小组内交流算法)
师:有谁愿意展示一下你计算的方法?生:5+8=13 90+20=110所以110+13=123师:这位同学计算的方法真巧妙,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计算十位90+20=110,再把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合起来。还有其他计算的方法吗?生:(学生讲解计算过程)
生:9+2=11 11+1=12十位相加满十了怎么办?师:谁来帮他解决这个问题?生:十位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
3、统一计算要求
生: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横线要用尺子画,进位1要写好。
师: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重新的写一遍竖式。(师引领学生说:98+25,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上8+5=13,写3进1;十位上9+2=11,11加上进上来的1等于12,写2进1;我们把这个1写在百位上;所以98+25=123。请同学们记得要把横式上的答案写上,单位名称不要落下。让我们一起口答一下。)
师:同学们的声音都非常洪亮,现在请同位两个互相说一说98+25竖式的计算过程。
4、对比新旧知识,揭示课题
生:以前学习的只有一次进位,而今天学习的有两次进位。
(三)练习
1、做一做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新的知识,想不想挑战自己?下面请你把这两道题写到练习纸上。
师:有哪位同学愿意展示一下自己计算的结果,并且和同学们分享一下是如何计算的?
(教师在教学此部分内容时,分别找两名同学说一说计算方法,在两名同学说的过程当中,进一步明确计算的方法。)
2、连一连
师:找位同学解释一下这道题目是什么意思?
生:把两个叶子上的数加起来,找一找哪个花朵是叶子上两个数的和。师:请同学们把竖式列到花朵旁边,帮助叶子找到他的花朵朋友。
(学生在展示此部分内容时,找三位同学的作业进行实物投影,在评价之前,引领学生先发现优点,在提出不足。第一位同学是忘记写进位1的,通过集体的强调,再次提醒学生不要忘记写进位1;第二位同学是十位上的数相加忘记加上个位上的进位1,通过互相提醒,达到强化提醒的作用;第三位同学书写规范工整,对于低年级的同学以做到榜样的作用。)
3、解决问题
生:小鸡有85只;母鸡有77只;公鸡有59只。
师: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让我们提出一些能用加法解决的问题?)
师:现在就请你选择一个喜欢的问题解决一下?在解决问题之前,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的?
生:横式不要忘了写,单位名称不要落下,答要写完整。
(学生展示的时候,找同学上来直接展示自己的计算过程,有错误的话拿出来及时提醒,反复强调,特别是在解决问题当中经常出现的错点。比如:横式上答案陋写,抄错;答写不完整等?)
(四)课堂小结师
我们今天学习了“连续进位加法”的内容,知道了个位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十位相加满十也要向前一位进1;并且我们可以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希望同学们课下能够加强计算练习,做一名计算小能手!
不进位加法数学教案篇十四
教学目标:
1、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加强学生的整理能力。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复习。
1、学生拿出学具袋中的进位加法卡片,学生自己整理,小组合作进行整理。
教师参与学生的合作。
2、学生说说自己的整理过程。
3、请你观察你的整理结果,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说一说。
横着看:
竖着看:
斜着看:
4、你在做的时候应该怎样计算?
学生说计算方法。用凑十法。
三、课堂练习:
1、请你自己选择你喜欢的算式计算,在作业本上写一写。
2、学生计算。
四、独立作业:与家长做口算卡。
五、课堂小结:
说说你学会了什么?
不进位加法数学教案篇十五
教学目标:
2、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激发学好数学的兴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算式卡片。
教学过程: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活动内容。
关注要点。
活动一。
(出示课件)。
引导看图,找出图上提出的问题。
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生独立读出问题。
让学生学会有条理的观察、总结。
活动二。
1、你说我讲:一组一共要多少瓶饮料?
独立列出算式解答,然后全班交流。
2、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小组合作,提出并解决问题。
然后全班交流。
交流时要求学生说出算法,对于不同的算法及时给予鼓励和评价。
小组合作时要求分工明确,记录清楚明了。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明确这个问题不能直接解决,而应在解决了三个组分别需要多少瓶矿泉水的基础上才能解决。
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小组合作能力,感受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培养合作意识。
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连续性,连贯性,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
活动三。
自主练习:第二题“找座位”,创设游戏情境完成。
第三题“买两样东西需要多少钱”?
利用学具卡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20以内加法的计算。
学生自主选择商品,进一步体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培养学生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实际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活动四。
小结:同学们今天学到了什么?
学生自己总结。
学生能否进行简单总结。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945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