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面对挑战和困难,坚持努力才能取得成功。写总结时,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和创造力,展示独特的观点和见解。如果你正在写作或是需要一些灵感,以下是一些精选文章,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教学团队建设汇报篇一
摘要:本文对高校本科教学团队建设进行探讨,首先界定团队及教学团队相关概念,其次指出目前我国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现状和其存在问题,最后提出高效教学团队的建设路径。
1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启动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这是继“211工程”、“985工程”和“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之后,我国在高等教育领域实施的又一项重要工程。作为“质量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要求重点遴选和建设一批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发扬传、帮、带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本文对高校本科教学团队建设进行探讨,首先界定团队及教学团队相关概念,其次指出目前我国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现状及其存在问题,最后提出高效教学团队的建设路径。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团队。
中国文字之“团队”,从表面意思上理解为有“口”“才”的人和一群“听的”“人”组成的组织。只讲不听的组织是团伙,很冲动的一群人。“团队”一词在汉语词典中是指具有某种性质的集体,或有共同口的、志趣的人所组成的集体。管理学家罗宾斯认为:团队就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为了特定目标而按照一定规则结合在一起的组织。美国学者卡曾巴赫认为,团队是指有一定的互补功能,愿意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团队和群体不同,有其特定的思想内涵,不能等同于一般性的群体。以任务为导向,拥有共同的行为目标、有效的交流与合作,这就是团队的本质特征。团队精神,是指团队成员为了团队的利益与目标而相互协作、尽心尽力的意愿和作风。团队精神是团队的核心与灵魂,体现了团队的组织追求、管理理念及其成员的素质和价值取向。路易斯(lewis,1993)认为团队是由一群认同并致力于达成共同目标的人所组成,这一群人相处愉快并乐于在一起工作,共同为达成高品质的结果而努力。他重点强调三点:共同目标(commongoals)、工作相处愉快(worktogetherwell)和高品质的结果(high-qualityresults)。盖兹贝克和史密斯(katezenback&smith,1993)对团队的定义,他们认为一个团队是由少数具有“技能互补”(complementaryskills)的人所组成的,他们认同于一个共同目标和一个能使他们彼此担负责任的程序。这个定义也提到了共同目标,并提到了成员“技能互补”和分担责任的观点,同时还指出团队是少数人的集合。也有学者认为团队(team)是由员工和管理层组成的一个共同体,它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团队的构成要素总结为5p,分别为目标、人、定位、权限、计划。团队和群体有着一些根本性的区别,群体可以向团队过渡。一般根据团队存在的目的和拥有自主权的大小将团队分为三种类型:问题解决型团队、自我管理型团队、多功能型团队。团队理论是基于人性假设理论和人学思想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团队的基本特征是“实现集体绩效的口标、积极的协同配合、个体或者共同的责任、相互补充的技能,其核心是团队精神”,这些基本特征与高校教学组织形式的要求和教师群体的组织方式是一致的。
对于教学团队,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德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学家沃尔夫冈布列钦卡指出:“没有明确的概念,明晰的思想和文字也就无从谈起。”刘洪文在《高校教学团队建设初探》中将教学团队定义为:“以教书育人为共同的远景目标,由某一专业或某一课程的教师组成的'、为完成某个教学任务以及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而明确分工、相互协作、共同承担责任的教师群体。”马廷奇在《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定位与策略探析》一文中认为:“教学团队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推进教学改革为主要任务,由为共同的教学改革目标而相互承担责任的教师组成。”吕改玲在《我国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研究》一文中认为:“结合团队的基本概念,可以将高校教学团队定义为:根据合理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专长特点等有利于教学成果产生的制约因素,以教书育人为纽带,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共同愿景,为完成某个教学目标而明确分工协作,相互承担教学责任的少数知识、技能互补的大学教师所组成的团队。教学团队的教学人员应该能够自我管理并且愿意为共同的目标承担责任,其运作的理念在于培养共同的信念以及协同合作的精神。”孙丽娜、贺立军在《高校基层教学组织改革与教学团队建设》一文中认为:“高校教学团队的概念为:由某一专业或某一课程的教师组成的、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而相互协作、共同承担责任的教师群体。”教育部《关于组织20国家级教学团队评审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136号)对于教学团队的组成是这样规定的:“根据各学科(专业)的具体情况,以教研室、研究所、实验室、教学基地、实训基地和工程中心等为建设单位,以系列课程或专业为建设平台,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团队,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老中青搭配、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在指导和激励中青年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方面成效显著。”
结合已有研究和教学团队相关理论,我认为教学团队是这样的一支队伍: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共同愿景,由一定数量结构合理、业务能力互补的教师组成,共同参与教学和科研活动,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依靠团队的力量来解决教学和科研中的问题。
2007年国家遴选出100个教学团队,20遴选出300个教学团队,遴选出305个教学团队,对遴选出的教学团队进行重点建设,在政策、资金上都给予了极大的鼓励和资助。许多地方和高校积极开展教学团队建设,评选出一大批省级和校级教学团队,极大地推动了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我国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现状具体如下。
一是基本形成了结构合理、业务能力互补、层次水平较高的教学队伍。教学队伍是教学团队开展工作的核心,必须适应教学团队的长远发展。教学队伍中的成员老中青比例合适,学历层次较高,老成员具有丰富的经验,而中青年在技术和方法应用上较为熟练,相互补充。
二是积极探索本科教学改革,包括:国家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和校级精品课程的建设,教材的编写,教学模式研究,教师外出培训及科研工作,等等。
(一)忽视学生在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学生是教学活动和教学改革的主体。由于教学团队的建设涉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建设等,这些都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但是学生却没能参与其中。教师的“教”依赖学生的学,依赖于学生的积极配合,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然而,大多数教学团队在建设的过程中极少有学生的参与,所有教学活动和教学改革都是在教师制订了教学计划之后执行,而学生则只是参与已有教学计划和任务。
(二)团队协作意识不强。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不少教师只注重个体教学,工作方式处于相对封闭的孤立状态,同事之间缺乏沟通、交通和合作的氛围。即使教学团队的建立,由于缺乏沟通和交流,团队之间的合作也是非常困难。
(三)绩效考核有失偏颇,教学成果缺乏创新性。
不少高校为了留住高职称高学历人员和提升本学校实力,在业绩考核的指标体系中更加注重科研能力,对教学重视不够,教学与科研的权重明显失衡,最终使那些教学业绩一般但科研相对突出的教师在考核中领先,而那些教学业绩突出但科研实绩稍有欠缺的教师往往失利。这种导向使得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攀升,教学上则加以轻视,教师一般不愿意将时间、精力花在教学上,教学团队对教师的吸引力也不大,最终导致教学成果缺乏创新性。
一个高效的教学团队必须有一个共同渴望追求的目标,它是推动一个团队及其成员不断改革和进取的驱动力,是集聚团队成员各自优势于一体的磁力场,是团队持久上进和持续发展的指明灯。教学团队的建设目标应该按照“理念先进、改革领先、师资优化、教学优秀”的要求,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以教研科研为龙头,以教材、课程建设为基础,以教学改革为动力,注重实践教学,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教学团队建设和发展,为全国高校相关专业建设和改革起到带头、示范和辐射作用。
(二)选拔出色的团队带头人,合理配置团队成员。
学术带头人是教学团队的核心,学术带头人的能力是关系到教学团队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团队的学术带头人除了具备出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是某一个学科领域的学术权威,还要具备较强的领导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其他领导特质,如诚信、感召力、凝聚力、影响力、创造力、合作能力、亲和力和奉献精神等。这些素质会对整个教学团队产生深远的影响,从而形成独特的教学团队文化。其次,建设合理的团队结构,团队成员在知识技能、年龄、个性、职称上要有较强的互补性,这将直接决定团队的绩效。同时,为了充分发挥教学团队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教学团队一定要注意教师梯队的建设,力争带好一帮青年教师,团结凝聚一批学术骨干,建设一支富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队伍。团队带头人要带领教师不断拼搏进取,要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根本上提升本科教学质量。
(三)建设良好的教学实践平台。
教学团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团队成员的配合,不同学科专业的合作,而且需要良好的教学实践平台。高效教学团队的建设必须同实验教学基地、精品课程建设、教学改革项目、教材建设相联系。这些教学实践活动一方面为团队建设提供了自我建设、自我发展的机会,更为建设成果提供了检验的平台。另一方面,实践教学平台可以用来检验我们提出的教学改革理论,从而达到理论符合实践且有高于实践。在教学改革方面,学校要为团队的平台实践提供政策倾斜、经费保障,保证团队的教学改革研究工作顺利开展。团队成员必须在教学实践平台建设上不断探索,紧密配合,创新思想,积累经验,提炼特色,力求进步。作为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其建立、生存和发展需要团队外部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这些资源包括物质支持和制度支持。物质支持如团队建设和活动所需要的场地、设施、条件,以及团队成员培训机会,等等;制度支持包括学校要给予教学团队充分的授权,如教学改革的自主权、经费与教师资源的使用权等。在学校的整体教学改革规划上,要将建设一批高效的教学团队作为学校长期建设规划的一部分,制订合理的短、中、长期建设规划,把教学团队建设纳入学校的整体建设规划。
(四)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是以教师的“教”为主导,以学生的“学”为主体,在双方相互作用的条件下实现的,教和学相辅相成。如果没有学生的参与则不能全面地反映教学的情况,也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因此,教学团队的建设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缺一不可,积极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这将会对教学改革产生积极作用。海南大学农林经济管理本科教学团队注重构建和谐师生关系,90%的团队成员担任了本科专业班主任,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使教师和学生得以近距离接触。
(五)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团队绩效考评和奖励机制。
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调动团队积极性、检验其建设成果、提升团队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团队有序运行的重要保障。紧紧围绕教学团队的目标、立足于学校人才培养的定位和要求来设置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在评价内容上,其主要内容应包括:教师个人绩效评价,即个人承担任务,完成业绩的程度;团队目标的实现程度,强调团队成员个人层面的绩效考核与团队层面的绩效考核相结合;教师个体在团队业绩实际中的贡献及其对团队投入产出大小;团队竞争合作的意识及能力,等等。教学团队的建设还需要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在强化团队带头人的责任机制和团队成员的末位淘汰机制;要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智慧和创造力,建立教学改革问题的定期研讨机制、民主协商机制,形成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由于一个系统存在多个不同层次,不同层次具有不同的发展规律。采用“分层次”理念,按照教学团队提出的任务和目标,分层次推进进行。一方面,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实施“分层次教学”,提供最理想状态的教学环境。另一方面,应分层次建设教学团队,在建设好学校级的教学团队的基础上,要选择一批工作基础好、建设目标明确、成效明显、发展趋势好的教学团队进行重点扶植,冲击省级、国家级教学团队,并对不同层次的教学团队给予不同的政策支持和专项经费支持。
参考文献:
[1]刘宝存.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促进本科教学质量提高[j].中国高等教育,2007,(5).
[2]马廷奇.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定位与策略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7,(11).
[3]蒋家平.论大学精神及其创新[j].思想教育研究,,(11).
[4]马洪伟.论合作团队精神[j].企业经济,,(11).
[5]关于组织2007年国家级教学团队评审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07]136号.
[6]田恩舜.高校教学团队建设初探[j].理工高教研究,2007,(4).
[7]李桂华.高素质教学团队特质及其培育[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7,(1).
[8]刘宝存.大学理念的传统与变革[m].教育科学出版社,.
[9]王润良,李汉邦.大学再造:按流程组建结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4).
[10]吕改玲.我国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
教学团队建设汇报篇二
为大力加强信息工程专业部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加快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通过教学团队建设,增强教学团队意识,建立和创新团队合作机制,优化教师整体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二、建设内容和基本要求
根据专业部师资现状,建立老中青搭配合理、教学效果明显、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可以起到示范作用的教学团队,资助其开展教学研究、编辑出版教材和教研成果、培养青年教师、接受教师进修等工作。
1.“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组成。主要由学校专任教师和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组成,以专业建设作为开展校企合作的工作平台,设计、开发和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成效显著。团队规模适度。
2.专兼结合的制度保障。通过校企双方的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保障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来源、数量和质量以及学校专任教师企业实践的经常化和有效性;根据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学校专任教师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形成基础性课程及教学设计主要由专任教师完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3.带头人。善于整合与利用社会资源,通过有效的团队管理,形成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和创造力;能及时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准确把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保持专业建设的领先水平;能结合校企实际、针对专业发展方向,制订切实可行的团队建设规划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实现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4.人才培养。在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过程中,团队成为校企合作的纽带,将学校教学管理覆盖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保障学生半年顶岗实习的效果;通过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教学与生产劳动及社会实践的结合,实现高技能人才的校企共育;专业毕业生职业素养好,技能水平高,用人单位欢迎,社会认可度高。
5.社会服务。依托团队人力资源和技术优势,开展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等社会服务,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专业建设,打造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确保我校“国家示范校”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学校决定在学校机构改革的基础上,开展专业教育教学团队建设。
一、专业教育教学团队建设的要求
1.人员构成。每个团队由一名团队带头人以及若干名专业骨干教师、专业课教师、公共课教师、学生管理教师组成。
2.隶属关系。团队由专业所属教学部直接领导,团队成员可以跨专业、跨部门。
3.成员数量。每个团队的成员数量依专业学生人数不同而异,原则上一个团队不少于5人,一位教师最多能参加2个团队。
二、专业教育教学团队的任务
(一)总目标
通过团队合作机制,将本专业的学生管理、专业教学、实习实训、招生就业等融于一体,更好地根据专业特点实施教育教学改革,铸造专业特色和实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主要任务
1.专业规划。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对相关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现状及未来需求深入细致的社会调查为依据,结合学校和专业实际,制定专业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提高专业内涵和质量,突出专业特色,扩大专业规模。
2.教学教改。专业教育教学团队要以突出专业内涵建设、质量建设、特
色建设为原则,以产学研为途径,从教学改革入手,推进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在专业教学模式、课程建设、教材开发、教学资源库建设等方面取得突出的教改成果。
3.招生就业。建立和实施“招得进、留得住、学得好、送得出”的招生就业工作机制,通过狠抓招生扩大办学规模,通过落实就业树立学校形象。
4.学生管理。加强和改进学生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创新学生管理理念和管理机制,推动专业学生管理和德育建设工作的稳步发展。
5.实习实训。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为途径,改善实训环境,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制度建设,培养出一批能够拥有特色技能的“名优”学生。
6.校企合作。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为原则,从校企合作机制建设入手,推进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在专业课程建设、实习实训、教学改革、师资培养和企业员工培训、管理咨询、市场调研以及联合办学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7.技能比赛。以国家和自治区中职学生技能比赛标准的依据,以真实企业业务流程和操作规范为蓝本,规划和组织本专业的校内技能比赛,选拔指导优秀学生参加自治区级、国家级技能比赛,提升专业技能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
8.专业评估和项目申报。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定期开展专业建设自评,并按照学校及上级工作要求负责组织材料接受学校和上级部门的专业评估验收,或申报市级、自治区级、国家级示范专业或品牌专业等。
三、专业教育教学团队管理及考核
1.专业教育教学团队在教学部主任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是学校专业建设的
基本单位,团队成员对本专业的教育教学过程负责。
2. 专业教育教学团队成员在合作的基础上明确分工和工作职责。每个成员须承担一定的工作任务,而且形成团队内部的沟通制度、教研制度、会议制度等管理机制。
3. 专业教育教学团队成员优先承担本团队的课程,也可推荐团队外成员担任本团队课程或班主任,但必须报请教学部批准后聘用,对聘用人员团队有权要求其按照专业要求实施学生管理和教学工作。
4. 专业教育教学团队常规工作考核由所属教学部负责。团队自身须建章立制,团队内部考核由团队带头人负责,团队带头人有权向教学部申请将不能履行职责的成员开除团队或根据工作需要增补新成员。
5.专业教育教学团队活动经费来源于教研活动经费和绩效考核优秀奖励奖金。学校每学期给予团队一定的活动经费,并对团队每学期工作绩效获得优秀的团队学校将给予一定的奖励(奖励方案、考核方案另订),奖金由团队带头人支配或分配,但须接受教学部的监督。
五、专业教育教学团队组建的工作程序 (一)团队带头人选拔与认定
团队带头人的选拔工作由各团队所属教学部负责,报学校教学工作会议研讨批准后,由学校下达任命通知。
团队带头人应具备的条件及其职责要求如下:
1. 团队带头人应具有讲师以上任职资格,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专业核心课程2门以上的教学经历,教学效果好。
2. 熟悉本专业的发展前沿和相关课程改革的趋势, 有较强的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有从事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经验或强烈愿望。
3.具有组织和协调完成教学团队承担的任务的能力,能够采取有效、得力的措施提高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
4.能够规划、组织教学研究,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方面起主导作用,能够带领团队成员开展优质课程建设;有较强的科研能力,能够指导团队成员开展教改课题立项和撰写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
5.能够组织相关课程的教材编写,积极指导相关教学实训室的建设与实训教学改革。
6.能够指导团队教师制定教学成长计划,并督促、检查该计划的实施,促进专业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和青年教师队伍的成长。
(二)团队成员的选拔与确定
团队成员在个人报名的基础上,由团队带头人负责选拔,报请教学部批准并经学校教学工作会议统筹确定后,由教学部发给聘书。具体选拔程序如下:
1.有意愿加入专业教育教学团队的教职工,须在通知下发2日内,填写“专业教育教学团队报名表”(附件1),交至团队所属教学部。每人最多可报2个团队。
2.专业带头人收到报名后,在限期内选定团队成员,填写“专业教育教学团队成员构成表”(附件2),报教学部审批。
3.教学部审批后,经学校教学工作会议统筹后,确定各专业教育教学团队构成,教学部向团队成员发放聘书,学校办公室同时发文公布。
六、其他
1.团队建设期为3年。建设期满,学校可根据团队绩效和学校发展目标的调整,对专业教育教学团队从整体上进行重组、调整或解散。
2.建设期内,学校可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增加新的教学团队。
3.团队及团队成员的考核纳入学校教职工考核系统,并与团队成员的年度考核、职称评定、评优评先挂钩。
附件1:专业教育教学团队成员报名表 附件2:专业教育教学团队成员构成表
(一)团队设置特色
本专业团队有一支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科结构和学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教学科研力量雄厚。现有教师21人,其中教授 11人,副教授6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 81%;博士 11人,占教师总人数的 52%;硕士6人。其中50岁以上3人,占14% ;40-50岁12人,占57% ,40岁以下6人,占28% 。教师分别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名校。有首届百名国家级高校教学名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省青年骨干教师4人。
(二)专业特色
历史专业为师范类专业,主要培养合格的中学历史教师,毕业生应具备“一专多能”的素质和本领。这是考虑到本专业相当一部分毕业生要去农村中学任教,除了胜任历史教学之外,还要适当外延,必要时可以兼任政治、语文、外语、地理等课程的教学,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就业范围。
(三)课程特色
本专业课程设置要体现以下原则和特色:
a、师范性
既然培养目标是合格的中学历史教师,学生必须掌握教育基本理论、教学规律和现代教育技术,除了开设教育学、心理学、中学历史教材教法之外,还开设了书法、普通话、音乐欣赏、美术欣赏、体育知识、班主任工作、团队活动以及教育技术等多种类型的专修、辅修课程或专题讲座,使学生具备当好中学历史教师的各种知识和技能。
b、理论性
历史学科本身就是理论性极强的科学。如果学生不具备较高的理论修养,就很难掌握史学发展的主体与走向。除了开设政治理论课之外,还要安排分量较重的史学概论课,它重点讲授史学的各个流派、渊源及特征,史学的社会功能,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史学的基本理论及未来发展的大趋势。
中国史学史是历史学的历史,介绍和研究中国自古至今的重要史学家、史学著作、史学流派、史学主张和史学理论。这些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增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c、实践性
教师的工作特点是通过自己的言行输出知识信息,学生则从教师的言行中接受输入知识信息。因此实践性环节对于师范专业学生显得十分重要。从新生入校开始就安排相关的课程加强学生的教师基本功,重点是三字(粉笔字、毛笔字、钢笔字)、两话(普通话、讲话)。在教育实习的前一个学期安排中学教材教法和实习训练课,前者重点在理论,后者重点在实践,包括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备课、板书设计、教学方法、教态等各方面的训练,以便学生顺利走上实习讲台。
对教育实习课更要予以高度重视,从指导教师的配备、实习计划的编制、实习学校的选择、实习的具体实施到实习成绩鉴定和总结,都进行了精心组织,保证时间和质量。讲授新课本科实习生不少于6节,使他们通过教育实习得到教学和班级管理的初步实践,毕业后能胜任教学和班主任工作。
d、系统性
选修课中的断代史(如先秦史、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宋元史、明清史)和国别史(如美国史、英国史、日本史、法国史、俄-国史)与中国通史、世界史有较多交叉和重复,除了保留少量确实质量较高、受到学生欢迎的选修课外,过渡到以专门史为主,如政治制度史、经济史、思想史、文化史等。专门史课程成龙配套、包罗古代、近代、现代各个时期及中国与世界两个层次,囊括古今中外。
(四)创新型改革措施
a、《实施历史专业改革工程,迎接21世纪的挑战》为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子课题成果,载于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的《高师教育改革的跨世纪探索》一文。此项改革主要内容是调整历史专业结构和课题设置,体现科学性、师范性、思想性、时代性、理论性、实践性、系统性、适应性、广域性、地域性的原则,有利于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b、自1987年开始坚持“三结合”实习改革,至今已24年(内容说明见后),获湖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c、以湖南灾荒史课程为突破口,指导100名本科生到各市县搜集湖南灾荒史资料,学生每人撰写一个县的灾荒史论文,既增长了学生搜集整理史料和写作科研的能力,也为当前减灾防灾提供历史的借鉴。《历史学为经济建设服务,与科学研究结合,改革传统学科教学模式》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d、《“三阶式”与“专题性”论文写作法相结合,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改革》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三阶式”即本科生从大二开始准备毕业论文,大三完成初稿,大四修改定稿,避免以往集中在大四最后一个学期完成,学生忙于考研或联系工作单位无暇它顾,致使草草完成毕业论文,质量滑坡。“专题性”即每个年级围绕一个专题写作,如农业史、人口史、水利史等等。这项措施对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效果十分明显。上述改革将继续坚持下去.
(五)实践性教学
a、我们重点抓了教育实习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谓“三结合”综合实习改革,即变单一的教育实习为教育实习、历史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社会调查三者结合的综合实习。即在教育实习的同时开展专业考察和社会调查活动。组织学生考察历史古迹和老革命根据地(如韶山、井冈山、历史博物馆等),要求学生根据考察内容写出考察报告,把他们学得的历史、地理、文物考古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实现理论——实践——再升华到新的理论层次的循环发展过程;社会调查则是组织学生深入工厂、农村、街道、学校等各个方面,搜集材料,加以整理后写成调查报告,或谈自己的感想收获,或发现问题针砭时弊,或对症下药提出整改建议,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b、从新生入学开始,即重视学生三笔字、普通话、口头表达能力等教师必备素质的培养、实习之前更以一个学期的时间实施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
集体1次,省级优秀班集体5次,有120人考取北师大、中国人民大学等校硕士生。上述改革将继续坚持下去.
(六)建设理念
围绕学校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教育质量为生命线,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强化科学研究,促进学科课程建设:围绕目标打基础,突出特色创品牌,深化改革求发展,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思路及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师范专业的特点,我们教学团队以教学工作为主线,以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为指导,立足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以教学改革项目为牵动,以课程建设为重点,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建设。通过教学团队建设,达到以下两个目标:
第一、提升团队整体教学水平。通过教学团队整体努力,明确所承担课程的教学改革方向,找准切入点。根据专业特点,重点围绕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方式等搞好教学改革,并对现有教学改革项目进行扩充、提升和整合,确保在较高层面上推进教学改革。
第二、锻炼和培养高水平教师队伍。高水平教学需要较高水平的学术中坚或知名学者,通过各种途径选拔和培养了一批教学骨干。通过教学团队建设,营造一种氛围,培养造就一批教学带头人、教学骨干和教学新秀等构成教学团队,联合推进教学改革。在这个过程中,既锤炼了团队带头人,也锻炼了教学队伍。整合教学资源,促进教师合作。同时,促进教研室之间横向交流,进行跨学科、跨院系、跨专业的教学改革尝试,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教师教学合作机制和协作氛围的形成起到推动作用。
(七)制度保障
学校和学院均制订了一套团队建设和运行的规章制度,如人才引进制度、职称晋升制度,青年教师培养制度、科研奖励制度、教学管理制度等,今后必须进一步规范、完善这些制度。以教学管理制度为例,要做到:
第一,加强教研室活动,定期检查教案,定期检查教学进度,试讲制度等,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
第二,定期交流教学经验,及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业务水平。
为了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考试考虑采用笔试、口试相结合(课堂提问、作业),学生的平日成绩与考试成绩相结合,学习专业知识与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相结合。这也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目前对学生成绩的评定方法是百分制:考试成绩(笔试、口试)占80% ,平时成绩占20% ;并利用网络系统所建立的`考试题库,不定期地抽查学生所学内容(包括考核全体同学或部分同学,全部所学内容或部分内容)。实行考教分离,使考教分离率达80% ,以这种考核方式改变部分学生平时学习不努力,考试时临时突击的不良学习方式,从而做到“以查促学”。
(八)资源建设
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一、建设目标
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师资的要求,以双师结构建设为重点,培养和聘请相结合,造就一支有名师带头,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整体素质高、教学水平好、动手能力强,专兼结合、梯度结构合理,在省内同类院校及英语类相关专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高水平专业教学团队。具体建设目标为:
1. 团队带头人的培养与水平提升
在现有专业师资的基础上,由商务英语专业带头人、浙江工商大学杨森林教授传帮带,对团队带头人进行重点培养。并通过国内外进修交流、科研项目研究、参与行业领域的工作和企业锻炼等途径,进一步提高团队带头人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开发、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能力以及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水平,尽快提高团队带头人的在省内同类院校及外贸行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2.团队结构的优化
注:培养博士教师1人;全部专任教师具备双师素质,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为省、部两级“双师”素质培训、职业技能考试取得证书、下厂挂职锻炼等方式;培养校内专业带头人1人、中青年骨干教师3-4人;到区域知名企业、科研院所聘请兼职教师1~2人。
3.教学水平的提高
究分析工学结合、产学研相结合及校企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内涵建设,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努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操作设备的实际能力。
4.教研科研水平的提高
二、建设内容
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商务英语专业建设为载体,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面向浙江二级城市、小型外贸企业和大中型制造业的工厂的外贸业务部门”为专业定位,进一步深化“外语优先、外贸熟练、综合素质高、办事能力强”专业特色的内涵建设,培养具有较强英语水平和熟练外贸业务能力的人才。重点探索优良学风建设长效机制、隐性课程体系构建、创业创新平台建设等三项人才模式改革内容,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作为2012年院级精品课程申报的重点,《英语听力》和《电子商务》作为2015年院级精品课程申报的重点。在院级精品课程建设完成的项目中,物色课程申报省级以上精品课程,通过精品课程的申报和建设推动主干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落实1门校企合作开发课程。
3. 实践课程建设与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改革和完善现有实训课程,促进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外贸能力提高。以提高学生在商务情境下英语应用核心能力为目标,研究以过程性、课内外互动、多技能交融为特点的综合语言技能实训课程的开发。以工学结合、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指导思想,根据专业发展需要,对部分课程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完善毕业综合实践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切实提高顶岗实行的实效。
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在对现有商务英语校内实训室科学管理、合理调度和充分利用的基础上,完成对“仿真国际商务实训室”项目的建设。按照“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理实一体化”思路,调研和论证新的实训室建设项目,改善专业教学设施和条件。在分院统筹安排之下,完成软技能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中与本教学团队相关项目的建设任务。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要按照工学结合、产学合作的思路,建立一批不仅满足各专业顶岗实习和就业需要、也能满足日常实训课程教学和学生职业能力养成的假日实训基地,使之逐渐上规模、成体系。
4. 师资队伍建设。鼓励现有教师在职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优化团队师资队伍的整体学历和职称结构。抓紧对现有讲师群体尤其是拥有高学历的中青年讲师的培养,完善教师队伍的梯队结构。本教学团队不仅要提高教师个人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能力,还要发挥专业教师群体的力量。通过团队合作,全面提升各专业教学团队的科研和教研能力,提高各级各类教研科研课题申报数目,要提高省级课题研究的数目,力争在教育部和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课题申报有突破。以各级各类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通过举行说课、观摩课、多媒体课件等各种教学技能比赛的方式,切实提高团队教师的教学技能,全面提升各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开展以课程建设和教学设计为主的教研活动,通过团队教师相互学习和对外交流学习等方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团队整体教学水平和技能。加强教学研究工作,通过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特色、课程体系、实践课程的研究,切实提高教师教学科研水平。
实践动手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力争在专业教师为企业提供培训、咨询和研究以及担任行业协会的社会兼职职务等方面有所突破。加强与校外实训基地的联系,在教师下企业锻炼、合作开发课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通过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提高专业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教学团队建设汇报篇三
以学科为依托,以本科生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为主线组成教学团队。 为适应我校学科特点,可以跨学院、跨专业组建教学团队。
每个教学团队由一名带头人和若干名教师组成。
二、教学团队的工作要求
4.积极申报、承担各级教改项目;
7. 有科学的发展规划和完整的工作章程;
8.教学团队有责任协助学院或直接安排教师承担相关课程的教学任 务;
9.团队教师应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提高学术水平,以科研促教学。
三、教学团队带头人的基本要求与职责
1. 教学团队带头人原则上应具有教授职称, 承担相关课程的本科教学, 且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学术水平高,学风端正,治学严谨,勇于 创新,有较强组织管理和协作能力,曾指导过青年教师,成绩突出。
2. 熟悉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和相关课程改革的趋势, 有较强的改革意识, 有明确的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思路和目标。
3.组织和协调完成教学团队承担的教学任务,采取有效、得力的措施
提高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
4.规划、组织教学研究,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的 改革方面起主导作用,积极撰写高质量的教研论文。
5.组织相关课程的教材编写,积极指导相关教学实验室的建设与实验 教学改革。
6.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指导青年教师制定教学成长计划,并督促、 检查该计划的实施。
7.积极组织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在国内同领域有一定的影响力。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2015年1、2号文件精神,实现我校“十一五”发展规划目标,根据《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关于实施教学“质量工程”的意见》和《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质量工程”任务分解表》的要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才强校战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育理念、教育途径、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发扬传、帮、带的精神,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在开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立项建设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二、建设目标
各教学单位先按专业建设教学团队,进一步建设专业方向、学科基础课程等教学团队,鼓励跨院系组建教学团队。学校从院级教学团队中择优选出2~3个作为校级教学团队进行重点建设,为申请省级教学团队做准备。
三、建设要求
教学团队应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有效的运行机制,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起到示范作用。具体建设要求如下:
1. 团队及组成。根据各专业的具体情况,以专业、专业方向和课程为建设平台,所有专业必须建设教学团队,鼓励各院系建设专业方向和课程教学团队,精品课程必须建设课程团队。在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由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及教辅人员组成的教学团队。团队建设要有明确的高层次后备人才培养目标和培训计划,要着眼于团队成员整体素质的`提高。
2. 团队带头人。团队带头人应为本专业领域的专家,具有教授职称,具备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和较深的学术造诣及创新性学术思想。致力于课程建设和科学研究,熟悉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和教育改革趋势,坚持在教学第一线授课。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较好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
3. 教学工作。教学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了解专业、行业现状,追踪专业 1
前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科学,教学手段先进,重视实践性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在教学工作中有强烈的质量意识和完整、有效、不断改进的教学质量管理措施,教学效果好,团队无重大教学事故。
4. 教学研究。结合各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积极参加教学改革与创新,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教学制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考核方法、教学建设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促进专业、课程建设,巩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5. 教材建设。重视教材建设和教材研究,教学团队要结合专业自身发展的阶段和特色,积极承担各级教材建设项目,鼓励教师编写新教材,根据需要引进外文原版教材,使高质量教材、新教材和原版教材充实到教学中。
四、申报条件
1. 教学团队项目建设由团队带头人负责。一名专家只能担任一个教学团队的带头人。
2. 教学团队成员不少于5人,有良好的科研工作基础和深厚的学术积累。
3.允许跨院系吸收人员组建教学团队。一名教师最多参加两个教学团队。
五、项目资助与管理
1. 学校每年组织立项申报一次,按照“成熟一个、立项一个、建设一个”的原则分期分批建设。教学团队建设期一般为三年。
2. 每个专业团队资助2万元,专业方向和课程团队资助1万元,其中跨院系的课程团队资助1.5万元。经费分两次拨付,立项后拨付启动经费1万元(专业方向和课程团队拨付0.5万元),结题后,根据项目完成情况拨付其余款项。
3. 项目经费主要用于教学改革与研究、团队建设与教学质量考核奖励等。项目经费使用按学校相关政策执行,由项目负责人支配,院长(主任)审批。跨院系的课程团队经费由项目负责人全权支配。
4. 批准立项的教学团队每年要报送本团队书面总结和自评,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学校组织专家进行年度考核和验收评审,对优秀教学团队给予奖励。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2015年11月
2
教学团队建设汇报篇四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中,作为改革的主渠道、主阵地的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教学的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师生的交流更加畅通,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然而在欣喜之余的同时,我们感到不少的课堂在热闹的背后,也透射出放任与浮躁,造成课堂教学的效率并不理想,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写减少了,学生琅琅的读书声越来越少了,语文味也越来越少了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有必要静下心来思考一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小学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1、明确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真谛。
所谓有效课堂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而落实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是为每一位学生创造最佳发展空间,让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都能得到培养。
2、明确有效的课是一堂能体现语文价值的课
只有把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有效的人文教育真正结合起来,才能使语文课堂重焕生机。一节课中,学生该记住的东西就要让他记住,会认的字,会写的字词,要求背诵的篇章都尽量在课堂内完成,让学生在课堂内就感受到成功感。不要把这些任务留到课外,使语文教学走到高耗低效的老路上来。力求把课外的时间用在广泛阅读课外书上,让学生在博览群书中提高语文能力。
3、明确一堂有效的语文课,归根到底是在追求语文教学的效率、效益和效能上,在具体的标准及其评价体系上,应该是开放的、多元的,绝不能用一把尺子、一种刻度来衡量,只有形成更多的共识,才能更有利于新一轮语文课改的推进。
组长:xxx
副组长:谭xx
人员:全体语文教师
3月28日
多媒体教室
1、录像课《草船借箭》(40分钟)展示优秀的课堂教学,为老师选一个较为典型的'有效性学习的课例,搭建一个交流、研讨的平台,引发老师们对于有效性教学的深层次思考。)
2、语文教师根据看点提示评课。根据已提供的课例,全校语文教师就“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展开专题性大讨论,使老师们在交流沟通中互补经验,共享资源,在思维的碰撞中发现不足,带动发展。
3、看点提示:
(2)本课对你的教学有哪些启发?
(3)为提高本课的教学效率你有哪些建议?
4、校领导评课并总结活动。
教学团队建设汇报篇五
为适应我校学科特点,可以跨学院、跨专业组建教学团队。
每个教学团队由一名带头人和若干名教师组成。
二、教学团队的工作要求。
1.根据本学科的发展趋势积极开展相关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努力构建。
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及时更新课程教学大纲;
2.重视队伍建设,形成合理的队伍结构。及时提出队伍培养、调整、
补充的意见和建议,有计划的开展骨干教师、教学名师的遴选与培养;
3.制定青年教师的培养、进修规划,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素养的指导,
关心青年教师成长;
4.积极申报、承担各级教改项目;
5.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加强教学经验的交流,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
学方法与手段,不断提升教学团队的整体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
6.积极编写、更新相关教材,形成在本专业领域内有较大影响的优秀。
教材;或积极使用国外高水平优质原版教材与国内其他优秀教材;3。
7.有科学的发展规划和完整的工作章程;
8.教学团队有责任协助学院或直接安排教师承担相关课程的教学任。
务;
9.团队教师应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提高学术水平,以科研促教学,
方案。
三、教学团队带头人的基本要求与职责。
1.教学团队带头人原则上应具有教授职称,承担相关课程的本科教学,
且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学术水平高,学风端正,治学严谨,勇于。
创新,有较强组织管理和协作能力,曾指导过青年教师,成绩突出。
2.熟悉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和相关课程改革的趋势,有较强的改革意识,
有明确的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思路和目标。
3.组织和协调完成教学团队承担的教学任务,采取有效、得力的措施。
提高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
4.规划、组织教学研究,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的。
改革方面起主导作用,积极撰写高质量的教研论文。
5.组织相关课程的教材编写,积极指导相关教学实验室的建设与实验。
6.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指导青年教师制定教学成长计划,并督促、
检查该计划的实施。
7.积极组织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在国内同领域有一定的影响力。
教学团队建设汇报篇六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1号)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文件精神,提高我校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确保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以《合肥工业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方案》为基本依据,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教学团队是指以教授(个别学科可为副教授)为带头人,以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及教辅人员为主体,以院(系、部)、研究所、教研室、实验室、教学基地和实训基地等为建设单位,以课程(群)或专业为建设平台,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的,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老中青搭配、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学业务组合。
第三条教学团队作为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的重要组织,其目的在于落实“质量工程”,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育创新,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同时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发扬传、帮、带的作用,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教学队伍。
第四条学校构建“三级”教学团队,即校级、省级和国家级教学团队。教学团队将重点围绕通识教育课程(群)、专业主干课程(群)和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学科竞赛等)进行建设。
第二章建设原则、目标与职责。
第五条教学团队的建设要以规范化、标准化为准绳,以创新性和特色化建设为追求,大力推进相关方面的建设工作。
1.教学团队要根据教学改革和教学任务需要,做好课程或课程群建设、学术带头人与学科梯队建设、师德师风和团队精神建设,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并对教学研究成果加以应用。
2.教学团队要有长远的发展规划、中短期的建设目标,必须保持团队的相对稳定性,要通过各种渠道吸引人才,不断充实团队的实力,确保教学团队的可持续性发展。教学团队要求具有良好的'学科基础和高标准的建设目标,瞄准国家级教学团队标准,按照“成熟一个、建设一个”的原则,有限度地分期建设,宁缺毋滥。
第六条通过创建教学团队,形成新的工作机制,进一步落实教学改革与教学建设任务并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进一步激发骨干教师特别是中青年骨干教师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有效指导,进一步提升教师凝聚力和向心力,进一步促进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为提升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做出贡献,并在国家级精品课程、教学名师、特色专业和教学团队中具有某一方面的突破。
1.更新观念,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2.推进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
3.组织规划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4.加强科学研究与教学的结合,探讨研究性教学;
5.加强课程的教材、实验室及相关实训基地的建设;
6.组织指导学生参加科研实践、自主创新活动和各类学科竞赛;
7.落实教师的培养和梯队建设,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8.组织申报精品课程、教学名师、特色专业、教学团队、规划教材、教改项目及教学成果奖等。
第三章申报与立项。
第八条教学团队带头人应具备以下条件:
2.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相应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
3.熟悉所在团队各个教学环节,特别是系列课程的教育改革趋势,能指导课程体系、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第九条教学团队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原则要求:以单一课程建设为任务的教学团队教授不少于2名;以实验实践教学环节建设为任务的教学团队教授或正高职称教师不少于1名;以课程群和系列课程建设为任务的教学团队教授不少于3名,以专业建设为任务的教学团队教授不少于5名。教学团队具有较好的年龄、职称、学历、学缘结构,团队主要成员应具备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
第十条教学团队在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教学梯队建设等方面应有一定的基础和明确的思路与规划。
第十一条各学院(系、部)根据发展实际申报组建,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跨院(系、部)组建。
第十二条申报时填写《合肥工业大学校级教学团队申报表》,经团队负责人所在学院审核后报教务处。
第十三条教务处组织专家评审,专家评审公示后,报学校批准。
第十四条教学工作。承担本科教学工作,了解学科(专业)、行业现状,追踪学科(专业)前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科学,教学手段先进,重视实验/实践性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在教学工作中有强烈的质量意识和完整、有效、可持续改进的教学质量管理措施,教学效果好。
第十五条课程建设。积极开展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多媒体课件建设和网络课程建设等。组织申报各级精品课程、规划教材等。
第十六条专业建设。以专业建设为基础的教学团队要明确专业理念,做出完整的建设发展规划、实践教学计划、课程群设置规划与核心课程建设规划、专业教师队伍的培养计划及方案等,要健全和落实专业建设中的有关制度,制定专业学术活动的规划,并不断提高专业建设的目标。
第十七条师资队伍。建立合理的教学梯队人员,特别要重视团队内青年教师的传、帮、带,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培育各级教学名师。
第十八条教育教学研究。积极参加教学改革与创新,并把相应成果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总结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成果,组织申报各级教学研究项目和各级教学成果奖。
第五章项目管理。
第十九条教学团队设置团队带头人1名,实行带头人负责制。
第二十条校级教学团队建设周期一般为3年,按照《合肥工业大学教学团队申报书》的要求,立项第二年进行中期检查,第三年进行结题验收。立项、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由教务处负责,教学团队建设由所在学院(系、部)负责监督、管理。
第二十一条批准立项的教学团队给予一定的建设经费。中期检查验收不合格者限期整改,再次验收不合格即项目终止。经费实行专项管理,由团队带头人负责。
第二十二条建设期满后,教学团队需提交《合肥工业大学教学团队建设总结报告》,学校组织评估验收。
第二十三条学校将创造条件向省、国家推荐高一层次教学团队。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四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省级、国家级教学团队按相关文件执行。
教学团队建设汇报篇七
以学科为依托,以本科生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为主线组成教学团队。
为适应我校学科特点,可以跨学院、跨专业组建教学团队。
4、积极申报、承担各级教改项目;
7、有科学的发展规划和完整的工作章程;
8、教学团队有责任协助学院或直接安排教师承担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
9、团队教师应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提高学术水平,以科研促教学。
1、教学团队带头人原则上应具有教授职称,承担相关课程的本科教学,且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学术水平高,学风端正,治学严谨,勇于创新,有较强组织管理和协作能力,曾指导过青年教师,成绩突出。
2、熟悉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和相关课程改革的趋势,有较强的改革意识,有明确的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思路和目标。
3、组织和协调完成教学团队承担的教学任务,采取有效、得力的措施提高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
4、规划、组织教学研究,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方面起主导作用,积极撰写高质量的教研论文。
5、组织相关课程的教材编写,积极指导相关教学实验室的建设与实验教学改革。
6、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指导青年教师制定教学成长计划,并督促、检查该计划的实施。
7、积极组织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在国内同领域有一定的影响力。
教学团队建设汇报篇八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专业建设,打造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确保我校“国家示范校”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学校决定在学校机构改革的基础上,开展专业教育教学团队建设。
一、专业教育教学团队建设的要求
1.人员构成。每个团队由一名团队带头人以及若干名专业骨干教师、专业课教师、公共课教师、学生管理教师组成。
2.隶属关系。团队由专业所属教学部直接领导,团队成员可以跨专业、跨部门。
3.成员数量。每个团队的成员数量依专业学生人数不同而异,原则上一个团队不少于5人,一位教师最多能参加2个团队。
二、专业教育教学团队的任务
(一)总目标
通过团队合作机制,将本专业的学生管理、专业教学、实习实训、招生就业等融于一体,更好地根据专业特点实施教育教学改革,铸造专业特色和实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主要任务
1.专业规划。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对相关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现状及未来需求深入细致的社会调查为依据,结合学校和专业实际,制定专业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提高专业内涵和质量,突出专业特色,扩大专业规模。
2.教学教改。专业教育教学团队要以突出专业内涵建设、质量建设、特
色建设为原则,以产学研为途径,从教学改革入手,推进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在专业教学模式、课程建设、教材开发、教学资源库建设等方面取得突出的教改成果。
3.招生就业。建立和实施“招得进、留得住、学得好、送得出”的招生就业工作机制,通过狠抓招生扩大办学规模,通过落实就业树立学校形象。
4.学生管理。加强和改进学生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创新学生管理理念和管理机制,推动专业学生管理和德育建设工作的稳步发展。
5.实习实训。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为途径,改善实训环境,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制度建设,培养出一批能够拥有特色技能的“名优”学生。
6.校企合作。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为原则,从校企合作机制建设入手,推进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在专业课程建设、实习实训、教学改革、师资培养和企业员工培训、管理咨询、市场调研以及联合办学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7.技能比赛。以国家和自治区中职学生技能比赛标准的依据,以真实企业业务流程和操作规范为蓝本,规划和组织本专业的校内技能比赛,选拔指导优秀学生参加自治区级、国家级技能比赛,提升专业技能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
8.专业评估和项目申报。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定期开展专业建设自评,并按照学校及上级工作要求负责组织材料接受学校和上级部门的专业评估验收,或申报市级、自治区级、国家级示范专业或品牌专业等。
三、专业教育教学团队管理及考核
1.专业教育教学团队在教学部主任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是学校专业建设的
基本单位,团队成员对本专业的教育教学过程负责。
2. 专业教育教学团队成员在合作的基础上明确分工和工作职责。每个成员须承担一定的工作任务,而且形成团队内部的沟通制度、教研制度、会议制度等管理机制。
3. 专业教育教学团队成员优先承担本团队的课程,也可推荐团队外成员担任本团队课程或班主任,但必须报请教学部批准后聘用,对聘用人员团队有权要求其按照专业要求实施学生管理和教学工作。
4. 专业教育教学团队常规工作考核由所属教学部负责。团队自身须建章立制,团队内部考核由团队带头人负责,团队带头人有权向教学部申请将不能履行职责的成员开除团队或根据工作需要增补新成员。
5.专业教育教学团队活动经费来源于教研活动经费和绩效考核优秀奖励奖金。学校每学期给予团队一定的活动经费,并对团队每学期工作绩效获得优秀的团队学校将给予一定的奖励(奖励方案、考核方案另订),奖金由团队带头人支配或分配,但须接受教学部的监督。
五、专业教育教学团队组建的工作程序 (一)团队带头人选拔与认定
团队带头人的选拔工作由各团队所属教学部负责,报学校教学工作会议研讨批准后,由学校下达任命通知。
团队带头人应具备的条件及其职责要求如下:
1. 团队带头人应具有讲师以上任职资格,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专业核心课程2门以上的教学经历,教学效果好。
2. 熟悉本专业的发展前沿和相关课程改革的趋势, 有较强的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有从事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经验或强烈愿望。
3.具有组织和协调完成教学团队承担的任务的能力,能够采取有效、得力的措施提高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
4.能够规划、组织教学研究,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方面起主导作用,能够带领团队成员开展优质课程建设;有较强的科研能力,能够指导团队成员开展教改课题立项和撰写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
5.能够组织相关课程的教材编写,积极指导相关教学实训室的建设与实训教学改革。
6.能够指导团队教师制定教学成长计划,并督促、检查该计划的实施,促进专业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和青年教师队伍的成长。
(二)团队成员的选拔与确定
团队成员在个人报名的基础上,由团队带头人负责选拔,报请教学部批准并经学校教学工作会议统筹确定后,由教学部发给聘书。具体选拔程序如下:
1.有意愿加入专业教育教学团队的教职工,须在通知下发2日内,填写“专业教育教学团队报名表”(附件1),交至团队所属教学部。每人最多可报2个团队。
2.专业带头人收到报名后,在限期内选定团队成员,填写“专业教育教学团队成员构成表”(附件2),报教学部审批。
3.教学部审批后,经学校教学工作会议统筹后,确定各专业教育教学团队构成,教学部向团队成员发放聘书,学校办公室同时发文公布。
六、其他
1.团队建设期为3年。建设期满,学校可根据团队绩效和学校发展目标的调整,对专业教育教学团队从整体上进行重组、调整或解散。
2.建设期内,学校可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增加新的教学团队。
3.团队及团队成员的考核纳入学校教职工考核系统,并与团队成员的年度考核、职称评定、评优评先挂钩。
(一)团队设置特色
本专业团队有一支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科结构和学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教学科研力量雄厚。现有教师21人,其中教授 11人,副教授6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 81%;博士 11人,占教师总人数的 52%;硕士6人。其中50岁以上3人,占14% ;40-50岁12人,占57% ,40岁以下6人,占28% 。教师分别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名校。有首届百名国家级高校教学名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省青年骨干教师4人。
(二)专业特色
历史专业为师范类专业,主要培养合格的中学历史教师,毕业生应具备“一专多能”的素质和本领。这是考虑到本专业相当一部分毕业生要去农村中学任教,除了胜任历史教学之外,还要适当外延,必要时可以兼任政治、语文、外语、地理等课程的教学,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就业范围。
(三)课程特色
本专业课程设置要体现以下原则和特色:
a、师范性
既然培养目标是合格的中学历史教师,学生必须掌握教育基本理论、教学规律和现代教育技术,除了开设教育学、心理学、中学历史教材教法之外,还开设了书法、普通话、音乐欣赏、美术欣赏、体育知识、班主任工作、团队活动以及教育技术等多种类型的专修、辅修课程或专题讲座,使学生具备当好中学历史教师的各种知识和技能。
b、理论性
历史学科本身就是理论性极强的科学。如果学生不具备较高的理论修养,就很难掌握史学发展的主体与走向。除了开设政治理论课之外,还要安排分量较重的史学概论课,它重点讲授史学的各个流派、渊源及特征,史学的社会功能,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史学的基本理论及未来发展的大趋势。
中国史学史是历史学的历史,介绍和研究中国自古至今的重要史学家、史学著作、史学流派、史学主张和史学理论。这些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增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c、实践性
教师的工作特点是通过自己的言行输出知识信息,学生则从教师的言行中接受输入知识信息。因此实践性环节对于师范专业学生显得十分重要。从新生入校开始就安排相关的课程加强学生的教师基本功,重点是三字(粉笔字、毛笔字、钢笔字)、两话(普通话、讲话)。在教育实习的前一个学期安排中学教材教法和实习训练课,前者重点在理论,后者重点在实践,包括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备课、板书设计、教学方法、教态等各方面的训练,以便学生顺利走上实习讲台。
对教育实习课更要予以高度重视,从指导教师的配备、实习计划的编制、实习学校的选择、实习的具体实施到实习成绩鉴定和总结,都进行了精心组织,保证时间和质量。讲授新课本科实习生不少于6节,使他们通过教育实习得到教学和班级管理的初步实践,毕业后能胜任教学和班主任工作。
d、系统性
选修课中的断代史(如先秦史、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宋元史、明清史)和国别史(如美国史、英国史、日本史、法国史、俄-国史)与中国通史、世界史有较多交叉和重复,除了保留少量确实质量较高、受到学生欢迎的选修课外,过渡到以专门史为主,如政治制度史、经济史、思想史、文化史等。专门史课程成龙配套、包罗古代、近代、现代各个时期及中国与世界两个层次,囊括古今中外。
(四)创新型改革措施
a、《实施历史专业改革工程,迎接21世纪的挑战》为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子课题成果,载于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的《高师教育改革的跨世纪探索》一文。此项改革主要内容是调整历史专业结构和课题设置,体现科学性、师范性、思想性、时代性、理论性、实践性、系统性、适应性、广域性、地域性的原则,有利于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b、自1987年开始坚持“三结合”实习改革,至今已24年(内容说明见后),获湖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c、以湖南灾荒史课程为突破口,指导100名本科生到各市县搜集湖南灾荒史资料,学生每人撰写一个县的灾荒史论文,既增长了学生搜集整理史料和写作科研的能力,也为当前减灾防灾提供历史的借鉴。《历史学为经济建设服务,与科学研究结合,改革传统学科教学模式》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d、《“三阶式”与“专题性”论文写作法相结合,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改革》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三阶式”即本科生从大二开始准备毕业论文,大三完成初稿,大四修改定稿,避免以往集中在大四最后一个学期完成,学生忙于考研或联系工作单位无暇它顾,致使草草完成毕业论文,质量滑坡。“专题性”即每个年级围绕一个专题写作,如农业史、人口史、水利史等等。这项措施对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效果十分明显。上述改革将继续坚持下去.
(五)实践性教学
a、我们重点抓了教育实习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谓“三结合”综合实习改革,即变单一的教育实习为教育实习、历史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社会调查三者结合的综合实习。即在教育实习的同时开展专业考察和社会调查活动。组织学生考察历史古迹和老革命根据地(如韶山、井冈山、历史博物馆等),要求学生根据考察内容写出考察报告,把他们学得的历史、地理、文物考古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实现理论——实践——再升华到新的理论层次的循环发展过程;社会调查则是组织学生深入工厂、农村、街道、学校等各个方面,搜集材料,加以整理后写成调查报告,或谈自己的感想收获,或发现问题针砭时弊,或对症下药提出整改建议,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b、从新生入学开始,即重视学生三笔字、普通话、口头表达能力等教师必备素质的培养、实习之前更以一个学期的时间实施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
集体1次,省级优秀班集体5次,有120人考取北师大、中国人民大学等校硕士生。上述改革将继续坚持下去.
(六)建设理念
围绕学校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教育质量为生命线,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强化科学研究,促进学科课程建设:围绕目标打基础,突出特色创品牌,深化改革求发展,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思路及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师范专业的特点,我们教学团队以教学工作为主线,以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为指导,立足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以教学改革项目为牵动,以课程建设为重点,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建设。通过教学团队建设,达到以下两个目标:
第一、提升团队整体教学水平。通过教学团队整体努力,明确所承担课程的教学改革方向,找准切入点。根据专业特点,重点围绕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方式等搞好教学改革,并对现有教学改革项目进行扩充、提升和整合,确保在较高层面上推进教学改革。
第二、锻炼和培养高水平教师队伍。高水平教学需要较高水平的学术中坚或知名学者,通过各种途径选拔和培养了一批教学骨干。通过教学团队建设,营造一种氛围,培养造就一批教学带头人、教学骨干和教学新秀等构成教学团队,联合推进教学改革。在这个过程中,既锤炼了团队带头人,也锻炼了教学队伍。整合教学资源,促进教师合作。同时,促进教研室之间横向交流,进行跨学科、跨院系、跨专业的教学改革尝试,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教师教学合作机制和协作氛围的形成起到推动作用。
(七)制度保障
学校和学院均制订了一套团队建设和运行的规章制度,如人才引进制度、职称晋升制度,青年教师培养制度、科研奖励制度、教学管理制度等,今后必须进一步规范、完善这些制度。以教学管理制度为例,要做到:
第一,加强教研室活动,定期检查教案,定期检查教学进度,试讲制度等,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
第二,定期交流教学经验,及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业务水平。
为了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考试考虑采用笔试、口试相结合(课堂提问、作业),学生的平日成绩与考试成绩相结合,学习专业知识与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相结合。这也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目前对学生成绩的评定方法是百分制:考试成绩(笔试、口试)占80% ,平时成绩占20% ;并利用网络系统所建立的考试题库,不定期地抽查学生所学内容(包括考核全体同学或部分同学,全部所学内容或部分内容)。实行考教分离,使考教分离率达80% ,以这种考核方式改变部分学生平时学习不努力,考试时临时突击的不良学习方式,从而做到“以查促学”。
(八)资源建设
教学团队建设汇报篇九
任何组织都需要通过有效的管理来保持它的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学校也不例外。而且,学校不仅是培养人才的地方,而且也是人才集聚的地方,所以说,学校是通过人才来培养人才的特殊组织。这样的组织,科学的管理显得更为重要,形成一套良好的管理运行机制,是促进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根本保障。
1.坚持制度管理。
一学期来,我们进一步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学校任何一项管理活动都有章可循,任何一项教育教学活动都有法可依。学校在行政管理、队伍管理、德育管理、教学科研管理、后勤管理、考核奖惩等方面都要形成良好的运行模式,并上升到制度层面加以确定,促进各项管理行为的规范和有序。
2.坚持目标管理。
我校各个层级管理人员和全体教职工都能树立强烈的目标意识,而且能够根据自己的岗位任务和素质优势,确定高一级的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追求卓越、精益求精”逐步成为我们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念,并逐步提升为一种“朝阳精神”。学校为“有志、有为、有能、有绩”的教师创造优越的发展条件,帮助他们不断地实现目标和超越目标,在成就自己的同时也成就了学校。
3.坚持细节管理。
教师肩负着传承人类文明与优秀文化的使命,所以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具有良好文明修养的人。学校无小事,事事有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在学校中,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都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全体教职工都要形成这样的共识,即“细节决定成败”,细节折射修养,细节蕴涵学校文化。以此来关注并规范教师的工作细节,更好地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更好地改进教师的工作状态,并进一步增强学校的管理效能。
4.坚持人本管理。
学校努力关注、关心、尊重每一位教师的工作、生活与发展、成长,为每一位教师营造自身发展的空间,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充分相信教师的潜能,激发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坚持在政治上引导人,在思想上教育人,在业务上锤炼人,在体制上激活人,在生活上关心人,将教师的发展与学生的发展、学校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1.充分发挥了少先队组织作用,以重大节日、重要人物和重要纪念日为契机,通过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提高了德育实效。本学年按照少先队工作计划,重点组织开展了“雏鹰行动”、“阳光少年”等主题系列活动。结合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深化创建活动环境教育,引导学生热爱我们的家乡,培养爱护校园小主人。
2.本学年进一步加强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将第一个月定为行为规范月,定主题、定内容,开展实实在在的主题教育,狠抓常规管理,目标小、定位低、抓深抓实,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学期初我们制定了学规范、学守则具体措施,开展了“常规示范班“评比活动。班级环境要求做到美化、净化、人文化、教育化,定期进行了”洁齐美”班级检查。活动中,我们让学生全员参与,主题突出了教育意义和人文关怀,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规范了行为。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重点落实在进一步加强校园物化环境的建设,完善了现有的文化建设成果。我们加强了校风建设,人文环境建设,突出了优秀传统文化氛围的营造。同时,我们加强了校园管理的制度建设,使学校保持绿化、净化、美化和人文化,使校园成为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乐园。
2.我们充分发挥了黑板报、宣传橱窗等阵地的宣传作用,充分利用德育基地以及学校丰富的人文资源,我们进行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加强了礼仪教育、诚信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3.我们坚持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充实了国旗下讲话内容,在保留传统的爱国、励志等内容的基础上力求同社会生活、时事政治紧密联系,贴近了学生的思想实际,形成序列。内容的选择、组织、采编都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成为学生了解天下大事、校园新闻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1.注重常规教育多元化的特点。俗话说:“教育无小事”,也就说明了养成教育是何等重要,所以我们十分注重夯实常规工作,主要通过主题明确的国旗下讲话、各班定期刊出黑板报、班级展示版,学校“红领巾”广播等宣传营造了良好的健康的校园文化。其次,我们狠抓学生的一日常规管理工作,主要通过学生自主检查和大队部抽查的突击检查,每月班级的量化考核激发各班同学团结、竞争、进取。
2.进一步加强家校协作。除了多种形式的家长会、电话、约见等传统的方式指导家长教育孩子外,我们还开辟了家校简报,让学生带家庭教育材料回家并与父母共同阅读,及时了解学校的教育情况,切实提高了广大家长的教育水平。同时我们还进一步加强与共建单位的联系,真正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有机结合的德育教育网络。
教学团队建设汇报篇十
含义:部门文化即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 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部门文化形象。
人事规划(各专业人才、工作配合与互补、长短期规划)
奉献:主观能动地完成工作,讲究奉献精神
领导能力:做为本部门的职业经理人,要讲究职业精神、专业化和领导能力,其中领导能力是本部门的一大特色。成员个体既是部门主管或经理,又要具有总部成员的工作安排、协调、目标达成方面的领导和安排能力。
入职培训(准备材料,公司全面介绍、制度培训、酒店管理部ppt规划,酒店展示、业态特征、职业经理人要求等)
学习与成长能力建设
户外拓展
集体活动参与
季度会议(培训提高、业务交流、头脑风暴)
定期视频会议
证书制(培训参加课时)
专业方案(根据公司发展及要求核心诉求)形成自己模式:如根据各业务板块及未来发展,形成方案。方案要对主要条款进行框架性的约定。
发挥合力,战斗力,团队目标共同达成,团队成果共同分享
团结、奋进、有干劲、睿智、年轻化
学习能力强
勤奋、敬业、专业
形象好:代表酒店这个服务行业的服务水准、具有时尚引领作用、素质和品味要高端、国际化。
培养贵族气质
学习能力强、有责任心,有培养前途
高素质、高学历,名校本科以上,硕士优先
高忠诚度
人性简单,不复杂,不搞事,一心一意,心甘情愿意地做工作。
教学团队建设汇报篇十一
绩,较好地完成了全学期的各项工作目标。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1、认真加强团队干部组织相关学习,努力提高他们整体思想素质。切实做好团队建设,提高团队干部的整体素质。同时,这也是做好团队工作的重要保证。
2、在少先队活动中,利用大会、班会、队会等形式,讨论少先队员该如何从自身做起,在班级及学校中怎样起模范带头作用,怎样严格要求自己等等,进一步塑造少先队员的表率形象。
3、做好对团员的评议活动,对评议不合格的团员,要求其写出书面保证,限期改正。
1、坚持用好板报、园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诚信美德教育,创文明城市,遵纪守法教育,爱护公物教育,勤俭节约教育,弘扬雷锋精神教育等,教育内容丰富,教育效果良好。
2、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展的空间,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充分发展特长,展示个人才华。学生在学知识、学技能中受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为充分展示我校艺术教育成果,进一步推进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本学期,团队部以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为契机,开展了《祖国好家乡美暨“童心向党”》诗歌朗读活动。在活动中,节目丰富多样,内容健康向上,让学生了解党的历史,激发全体学生奋发向上的爱党热情,产生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掀起了一阵爱党热潮。
3、学校文化橱窗是我校的主要文字宣传阵地。这学年团委和总务处一起对学校各地的文明宣传标语进行了设计。及时对学校的文化橱窗进行更新。
这学期,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体团支部成员的共同努力,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因为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锐意进取,今后的团委工作开展得更好。
教学团队建设汇报篇十二
创新教学团队建设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它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作为一名教师,我有幸参与了学校的创新教学团队建设工作,并从中汲取了宝贵的经验和体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心得,探讨创新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构建一个高效的团队。
第二段:加强沟通交流与合作(团队成员之间的密切合作关系)。
为了实现创新教学的目标,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合作至关重要。我们的团队采用了定期的会议和工作坊来促进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在这些会议和工作坊中,我们分享教学经验,讨论创新教学方法,并共同策划发展新的教育项目。这些活动不仅加强了成员之间的关系,也提高了团队整体的效能。
第三段:培养创新思维与能力(提升教师的创新教学能力)。
创新教学要求教师具备创新思维和能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潜能。为了培养这些能力,我们的团队组织了定期的培训和研讨会。这些培训和研讨会涵盖了创新教学的最新趋势和方法,同时提供了教学资源和案例分析,帮助教师不断提升创新教学的水平。
第四段:建立学生参与机制(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
为了让学生真正参与和享受创新教学的过程,我们建立了一系列学生参与机制。例如,我们组织学生参加创新教育项目和科学竞赛,鼓励他们发展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我们还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通过这些机制,我们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成绩。
第五段:总结并展望(进一步推进创新教育)。
通过创新教学团队建设,我们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创新教育的道路还很长,还有很多工作和挑战需要面对。作为一个创新教学团队,我们将进一步推进创新教育,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环境。我们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创新教育将激发更多学生的潜力,培养更多创新人才,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结:通过团队成员之间的密切合作、培养创新思维与能力、建立学生参与机制等措施,创新教学团队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学习兴趣,为学校的教育发展和学生的个人成长做出重要贡献。随着教育环境的不断变化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创新教学团队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培养未来的创新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学团队建设汇报篇十三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于2005年依托母体学校中山大学成立,汉语言文学专业是该校最早成立的专业之一。专业开设初期,主要以中山大学中文系的资深教授“以老带新”培养年轻教师,尚未形成自己的教学团队,年轻教师的精力也主要集中在教学上,无暇顾及科研工作。经过十余年的发展,逐渐形成自有教学团队,但在团队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
(一)以硕士学历中青年教师为主,教学、科研水平有限。
该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团队现有专职教师23名。其中:中级职称教师14名,高级职称教师8名;17名教师具有硕士学历,5名教师具有博士学历;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名15。教师专业方向涵盖语言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艺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基本覆盖该专业的核心课程。
这样的职称、学历、年龄、教师专业方向结构在独立学院中较为合理,但以硕士学历的青年教师为主的教学团队,整体教学、科研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这批青年教师中,虽有7人次在校级授课比赛中获奖(含第一名),并有1名教师获评“广东省民办学校优秀教师”,也有个别青年教师具有十年以上高校任教的教龄,对新教师的指导与帮助能起到一定作用,但其余老师基本教龄在三到五年左右,教学能力和经验的积累不够深厚,对新教师的传帮带效果有限。
该团队超过80%的教师,一毕业即进入高校工作,行业背景单较为单一。
(二)不同课程师资力量分布不合理。
该教学团队现有古代汉语教师2名,现代汉语教师2名,中国古代文学教师6名,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师4名,外国文学教师2名,文艺学教师1名,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师1名,还有1名教师因该专业的“对外汉语”方向取消,正面临转型。由此可见,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师数量充盈,文艺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师资力量单薄。
基于行业性别特点,该团队育龄女教师超50%,加之国家实施全面放开二胎政策,该团队面临生育高峰;行业对教师的学历水平、科研水平要求逐渐加强,以硕士学历为主的中青年教师急需通过访学,甚至离职读博等方式提高个人能力。一旦师资力量薄弱的课程,有任课老师出现休产假、访学、离职等情况,则面临请相近专业方向教师代课甚至停课等问题,既不利于代课教师的教学与科研的系统性发展,又不利于教学团队的稳定性建设,还扰乱了教学秩序。
(三)多教师任教同课程,易沟通协调不畅。
多教师任教同课程主要分三种情况:1.个别特色课程,要求不同专业方向的教师任教同一门课程同一个班。比如“汉字学与汉语正字”“汉语表达与应用写作”需要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等专业方向,“公文与实用文书写作”课程的教师参与到教学中。2.师资充盈的课程,如“中国古代文学史”本可以安排教师轮流上课,但中青年教师占比大,迫于职称晋升的要求,多教师任教同一门课程的不同班。3.师资力量薄弱的课程,吸收转型教师或非核心课程教师为储备师资,需与本专业方向教师同上一门课,如“文学原理”。
多教师任教同课程时,在教学进度、参考教材、教学内容、平时成绩标准、试卷命题、阅卷、录入成绩等各个环节,都需要仔细地沟通与协商。这是一个周期性的、比较繁杂的工作,要做到统一行动并和谐有效地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存在一定难度。
(一)鼓励校外学术交流,发掘教师潜力。
鼓励教师利用游学、访学等機会提升个人学术水平。目前已选派1名教师到美国索尔兹伯里大学游学,3名教师分别到浙江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访学。
充分借助母体学校资源,安排青年教师到中山大学中文系旁听硕士生、博士生课程。该团队已有4位老师坚持听课一学年。期间,2位老师共同申请国家语委科研规划项目“广东汉语方言调查”的子项目,1位老师成功申请到校级教改项目。
把握本校教师人才培养计划,积极申请“博士导研计划”,即通过校外具有博士学位的研究人员或博士研究生指导本校教师在科研方面取得一些进步,目前该团队已有两位老师成功申请。
(二)拓宽师资来源,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聘请学术带头人,引进高素质研究人才。聘请中山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百优博士论文”获得者宋俊华教授为学术带头人。成立以宋俊华教授为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小组,指导青年教师进行广东木鱼书、木偶戏调查研究,已发表相关论文2篇。聘请陈小辉博士,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博士后出站,已出版专著2部、译著2部,并发表论文40余篇。通过学术带头人与高素质研究人才,带动学术梯队建设,增强教学团队的学术凝聚力。
聘请双师型教师,丰富教师行业背景。聘请原长隆旅游度假区企划总监、副总经理、中山大学人类学博士李铭建副教授,前徐州报业集团记者刘皓、前晚报报业集团记者令倩倩等一批具有文化产业、新闻媒体行业从业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既圆满完成了“节事创意与策划”“新闻写作”等实践性强的课程授课,又拓宽了学生的就业领域。
挖掘社会教育资源,建设高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聘请傅浩泉(广州市皓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合伙人)、张翼鹏(《家庭医生》杂志社主编)、韦宏日(南方日报社广告部策划总监)、邹伟全(中山大学人类学博士、广东省绿芽乡村妇女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兼项目主管)、姜迪武(国家二级演员、广州话剧艺术中心培训部主任)等一线专家进课堂,用实际案例或亲自表演为学生讲解课程相关内容。相关教师也前去听课学习交流。
(三)组建教学小组,合力促进教学与科研。
结合现有师资,将相近教学课程与科研方向的教师整合成立7个教学小组,语言学2个、中国古代文学1个、中国现当代文学1个、非物质文化遗产2个、外国文学1个,每个团队由教学经验丰富、学术功底扎实的老教师担任组长,带领中青年教师,发展建设各个教学小组,在教学与科研方面取得一定成果。
教学小组内部实行集体备课制度、听课制度,小组间积极交流,主动分享校内外学习经验。如分享贵州民族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产业化经验,以便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广东村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研及保护工作;分享由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会主办的“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与教学方法创新培训班”的心得体会,团队教师进一步探索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落实校系人才培养目标助益良多。
教学小组形成合力,申报各级教学改革项目、科研项目。目前已申报并获批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十三五”规划课题各1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4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9项。这些项目的立项对增强团队的学术自信,将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具有重要意义。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团队经过十余年的建设,针对存在的一些问题,摸索出一套符合该专业团队建设特色的方案,充分发掘已有教师潜力、丰富师资来源、强化内部整合,使团队教师整体教学、科研水平得到提升。
教学团队建设汇报篇十四
为大力加强信息工程专业部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加快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通过教学团队建设,增强教学团队意识,建立和创新团队合作机制,优化教师整体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二、建设内容和基本要求
根据专业部师资现状,建立老中青搭配合理、教学效果明显、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可以起到示范作用的教学团队,资助其开展教学研究、编辑出版教材和教研成果、培养青年教师、接受教师进修等工作。
1.“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组成。主要由学校专任教师和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组成,以专业建设作为开展校企合作的工作平台,设计、开发和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成效显著。团队规模适度。
2.专兼结合的制度保障。通过校企双方的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保障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来源、数量和质量以及学校专任教师企业实践的经常化和有效性;根据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学校专任教师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形成基础性课程及教学设计主要由专任教师完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3.带头人。善于整合与利用社会资源,通过有效的团队管理,形成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和创造力;能及时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准确把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保持专业建设的领先水平;能结合校企实际、针对专业发展方向,制订切实可行的团队建设规划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实现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4.人才培养。在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过程中,团队成为校企合作的纽带,将学校教学管理覆盖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保障学生半年顶岗实习的效果;通过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教学与生产劳动及社会实践的结合,实现高技能人才的校企共育;专业毕业生职业素养好,技能水平高,用人单位欢迎,社会认可度高。
5.社会服务。依托团队人力资源和技术优势,开展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等社会服务,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专业建设,打造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确保我校“国家示范校”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学校决定在学校机构改革的基础上,开展专业教育教学团队建设。
一、专业教育教学团队建设的'要求
1.人员构成。每个团队由一名团队带头人以及若干名专业骨干教师、专业课教师、公共课教师、学生管理教师组成。
2.隶属关系。团队由专业所属教学部直接领导,团队成员可以跨专业、跨部门。
3.成员数量。每个团队的成员数量依专业学生人数不同而异,原则上一个团队不少于5人,一位教师最多能参加2个团队。
二、专业教育教学团队的任务
(一)总目标
通过团队合作机制,将本专业的学生管理、专业教学、实习实训、招生就业等融于一体,更好地根据专业特点实施教育教学改革,铸造专业特色和实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主要任务
1.专业规划。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对相关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现状及未来需求深入细致的社会调查为依据,结合学校和专业实际,制定专业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提高专业内涵和质量,突出专业特色,扩大专业规模。
2.教学教改。专业教育教学团队要以突出专业内涵建设、质量建设、特
色建设为原则,以产学研为途径,从教学改革入手,推进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在专业教学模式、课程建设、教材开发、教学资源库建设等方面取得突出的教改成果。
3.招生就业。建立和实施“招得进、留得住、学得好、送得出”的招生就业工作机制,通过狠抓招生扩大办学规模,通过落实就业树立学校形象。
4.学生管理。加强和改进学生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创新学生管理理念和管理机制,推动专业学生管理和德育建设工作的稳步发展。
5.实习实训。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为途径,改善实训环境,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制度建设,培养出一批能够拥有特色技能的“名优”学生。
6.校企合作。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为原则,从校企合作机制建设入手,推进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在专业课程建设、实习实训、教学改革、师资培养和企业员工培训、管理咨询、市场调研以及联合办学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7.技能比赛。以国家和自治区中职学生技能比赛标准的依据,以真实企业业务流程和操作规范为蓝本,规划和组织本专业的校内技能比赛,选拔指导优秀学生参加自治区级、国家级技能比赛,提升专业技能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
8.专业评估和项目申报。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定期开展专业建设自评,并按照学校及上级工作要求负责组织材料接受学校和上级部门的专业评估验收,或申报市级、自治区级、国家级示范专业或品牌专业等。
三、专业教育教学团队管理及考核
1.专业教育教学团队在教学部主任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是学校专业建设的
基本单位,团队成员对本专业的教育教学过程负责。
2. 专业教育教学团队成员在合作的基础上明确分工和工作职责。每个成员须承担一定的工作任务,而且形成团队内部的沟通制度、教研制度、会议制度等管理机制。
3. 专业教育教学团队成员优先承担本团队的课程,也可推荐团队外成员担任本团队课程或班主任,但必须报请教学部批准后聘用,对聘用人员团队有权要求其按照专业要求实施学生管理和教学工作。
4. 专业教育教学团队常规工作考核由所属教学部负责。团队自身须建章立制,团队内部考核由团队带头人负责,团队带头人有权向教学部申请将不能履行职责的成员开除团队或根据工作需要增补新成员。
5.专业教育教学团队活动经费来源于教研活动经费和绩效考核优秀奖励奖金。学校每学期给予团队一定的活动经费,并对团队每学期工作绩效获得优秀的团队学校将给予一定的奖励(奖励方案、考核方案另订),奖金由团队带头人支配或分配,但须接受教学部的监督。
五、专业教育教学团队组建的工作程序 (一)团队带头人选拔与认定
团队带头人的选拔工作由各团队所属教学部负责,报学校教学工作会议研讨批准后,由学校下达任命通知。
团队带头人应具备的条件及其职责要求如下:
1. 团队带头人应具有讲师以上任职资格,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专业核心课程2门以上的教学经历,教学效果好。
2. 熟悉本专业的发展前沿和相关课程改革的趋势, 有较强的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有从事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经验或强烈愿望。
3.具有组织和协调完成教学团队承担的任务的能力,能够采取有效、得力的措施提高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
4.能够规划、组织教学研究,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方面起主导作用,能够带领团队成员开展优质课程建设;有较强的科研能力,能够指导团队成员开展教改课题立项和撰写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
5.能够组织相关课程的教材编写,积极指导相关教学实训室的建设与实训教学改革。
6.能够指导团队教师制定教学成长计划,并督促、检查该计划的实施,促进专业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和青年教师队伍的成长。
(二)团队成员的选拔与确定
团队成员在个人报名的基础上,由团队带头人负责选拔,报请教学部批准并经学校教学工作会议统筹确定后,由教学部发给聘书。具体选拔程序如下:
1.有意愿加入专业教育教学团队的教职工,须在通知下发2日内,填写“专业教育教学团队报名表”(附件1),交至团队所属教学部。每人最多可报2个团队。
2.专业带头人收到报名后,在限期内选定团队成员,填写“专业教育教学团队成员构成表”(附件2),报教学部审批。
3.教学部审批后,经学校教学工作会议统筹后,确定各专业教育教学团队构成,教学部向团队成员发放聘书,学校办公室同时发文公布。
六、其他
1.团队建设期为3年。建设期满,学校可根据团队绩效和学校发展目标的调整,对专业教育教学团队从整体上进行重组、调整或解散。
2.建设期内,学校可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增加新的教学团队。
3.团队及团队成员的考核纳入学校教职工考核系统,并与团队成员的年度考核、职称评定、评优评先挂钩。
附件1:专业教育教学团队成员报名表 附件2:专业教育教学团队成员构成表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2015年1、2号文件精神,实现我校“十一五”发展规划目标,根据《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关于实施教学“质量工程”的意见》和《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质量工程”任务分解表》的要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才强校战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育理念、教育途径、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发扬传、帮、带的精神,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在开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立项建设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二、建设目标
各教学单位先按专业建设教学团队,进一步建设专业方向、学科基础课程等教学团队,鼓励跨院系组建教学团队。学校从院级教学团队中择优选出2~3个作为校级教学团队进行重点建设,为申请省级教学团队做准备。
三、建设要求
教学团队应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有效的运行机制,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起到示范作用。具体建设要求如下:
1. 团队及组成。根据各专业的具体情况,以专业、专业方向和课程为建设平台,所有专业必须建设教学团队,鼓励各院系建设专业方向和课程教学团队,精品课程必须建设课程团队。在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由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及教辅人员组成的教学团队。团队建设要有明确的高层次后备人才培养目标和培训计划,要着眼于团队成员整体素质的提高。
2. 团队带头人。团队带头人应为本专业领域的专家,具有教授职称,具备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和较深的学术造诣及创新性学术思想。致力于课程建设和科学研究,熟悉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和教育改革趋势,坚持在教学第一线授课。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较好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
3. 教学工作。教学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了解专业、行业现状,追踪专业 1
前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科学,教学手段先进,重视实践性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在教学工作中有强烈的质量意识和完整、有效、不断改进的教学质量管理措施,教学效果好,团队无重大教学事故。
4. 教学研究。结合各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积极参加教学改革与创新,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教学制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考核方法、教学建设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促进专业、课程建设,巩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5. 教材建设。重视教材建设和教材研究,教学团队要结合专业自身发展的阶段和特色,积极承担各级教材建设项目,鼓励教师编写新教材,根据需要引进外文原版教材,使高质量教材、新教材和原版教材充实到教学中。
四、申报条件
1. 教学团队项目建设由团队带头人负责。一名专家只能担任一个教学团队的带头人。
2. 教学团队成员不少于5人,有良好的科研工作基础和深厚的学术积累。
3.允许跨院系吸收人员组建教学团队。一名教师最多参加两个教学团队。
五、项目资助与管理
1. 学校每年组织立项申报一次,按照“成熟一个、立项一个、建设一个”的原则分期分批建设。教学团队建设期一般为三年。
2. 每个专业团队资助2万元,专业方向和课程团队资助1万元,其中跨院系的课程团队资助1.5万元。经费分两次拨付,立项后拨付启动经费1万元(专业方向和课程团队拨付0.5万元),结题后,根据项目完成情况拨付其余款项。
3. 项目经费主要用于教学改革与研究、团队建设与教学质量考核奖励等。项目经费使用按学校相关政策执行,由项目负责人支配,院长(主任)审批。跨院系的课程团队经费由项目负责人全权支配。
4. 批准立项的教学团队每年要报送本团队书面总结和自评,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学校组织专家进行年度考核和验收评审,对优秀教学团队给予奖励。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2015年11月
2
教学团队建设汇报篇十五
课题:该效果为北京市财务专项(pxm_014202_000194北京城市学院多方联动的实习育人协同渠道立异研讨)的效果。
毕业论文的编撰是学生在校时期首要的归纳性实习教育环节。笔者环绕编撰毕业论文应到达的方针、论文的选题、辅导老师的选聘、辅导老师评分等环节,对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管理进行剖析与评论。
一、论文写作的目的。
1.论文是协助学生将所学常识进行体系收拾和提高的进程。
学生在校时期,现已依照有关专业的教育计划修完了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以及选修课等课程,并接受了考试或考察。学习时期的这种查核是单科进行,首要是考察学生对本门学科所学常识的回忆程度和了解程度。但毕业论文则不一样,它不是单一地对学生进行某一学科已学常识的查核,而是侧重考察学生运用所学常识对某一疑问进行评论和研讨的才干。写好一篇毕业论文,既要体系地掌握和运用专业常识,还要有较宽的常识面,并有必定的逻辑思维才干和写作功底。这就请求学生既要具有杰出的专业常识,又要有深沉的基础课和公共课常识,是一次归纳的测查。
2.编撰毕业论文有利于培育大学生具有开始的科学研讨才干。
大学生作业后,不管从事何种作业,都必须具有必定的研讨才干和写作才干。例如学生在公司从事管理作业,就要学会做调查研讨,起草作业计划、总结、陈述等,为此学生要学会收集和收拾材料,能提出疑问、剖析疑问和处理疑问,并将其效果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大学是高层次的教育,其培育的人才应当具有开拓精力,既有较厚实的基础常识和专业常识,又能表现无限的创造力,不断处理实习作业中呈现的新疑问;既能运用已有的常识熟练地从事通常性的专业作业,又能激起学生对人类未知领域斗胆地进行探究,不断向科学的高峰攀爬。
二、编撰毕业论文应到达的方针。
1.进步归纳本质。
(1)以诚信为中心的品德本质。请求学生遵循学术标准,独立或与小组成员一同,经过查阅文献、断定论文标题、进行调查研讨、对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剖析、环绕观念进行评论,并得出定论。毕业论文内容除格外注明和引用外,均为自个观念,不得存在剽窃、抄袭别人学术效果,假造、篡改调研数据的状况。
(2)以立异为要点的科学精力。一篇优异的本科毕业论文,不只表现了学生对本科时期专业常识的掌握,更应表现出学生在领会专业常识基础上的立异和进步。这就请求学生注重社会政治、经济、社会、文明等方面的开展,联系专业特色,有目的地对社会、公司的现状做调研,即联系实习状况,印证理论观念或针对某些观念提出自个的观点。例如,学生能够经过调研有些离退休人员理财、消费的倾向性,联系金融作业开展现状,协助银行、证券公司规划出合适离退休人员的理财商品。
学生在本科时期能够在社会、公司已有的商品、效劳、管理模式等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研讨,增添自个研宣布的新商品、新效劳、新管理模式。这么形成的毕业论文就契合校园正论文“立异性”的请求。
(3)以实习为榜首的治学态度。大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进程为学生触摸社会和公司实习,格外是理论联系实习供给了要害。经济管理学部的专业以文科类专业为主,文科学生的学习和生长离不开社会。因而,学生们应当抓住编撰毕业论文的时机,在辅导老师的辅导下,去了解社会、知道社会,并尝试用自个所学的专业常识来推进社会的开展。
2.进步科研和论文写作才干。
(1)查阅和翻译文献的自学才干。学生在断定论文标题前,通常都会经过“明确选题方向、查阅文献材料、思考写作条件、听取导师主张”等几个进程。这个进程是在论文辅导老师的辅导下进行的,但辅导老师不会萧规曹随地进行辅导,首要需求凭仗学生的自学才干来完结。学生经过很多阅览文献,联系自个的专业方向,发现自个的研讨爱好地点,并与辅导老师、同学进行交流,可有用地进步自个的自学才干。
(2)材料剖析才干。学生对经过访谈、收集自填式问卷等社会调查办法收集到的材料,还需求进行体系的剖析,才干提醒出其所包括的很多信息,然后得出科学的定论,因而材料的剖析是研讨中十分首要的环节。依据材料的性质,咱们能够将材料的剖析办法划分为定性材料剖析办法和定量材料剖析办法。定性剖析是指不经过数学言语,单纯地依托文字言语进行材料剖析的办法;定量剖析办法是指经过spss、excel等东西,对数据进行统计剖析,进而探究、提醒出不一样变量间彼此联系、彼此效果或彼此制约的关系。学生们联系论文编撰请求,对材料进行剖析的进程,就是有用进步材料剖析才干的进程。
(3)论文写作才干。毕业论文是高等校园查核毕业生归纳才干的首要依据,是证实学生学习才干和学业水平的手法。经济管理学部将本科毕业论文定位在“调研型论文”,一起对毕业论文的写作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必定的.请求。请求学生的论文观念明确、观念杰出、论据充分、逻辑细致、条理清晰、前后内容防止重复、矛盾。
3.培育杰出的非智力要素。
(1)自我管理才干。校园每年安排学生编撰论文的周期约为9个月,在这9个月中,学生们要参与作业实习、面试、作业资格考试等各种活动,学习使命压力很大。辅导老师在辅导进程中重在对效果的把控,不可能天天都催促学生完结相应的论文编撰使命。这就请求学生培育自我管理的才干,不然难以准时完结一篇完好的毕业论文。
(2)人际交流才干。调研型论文需求学生们经过发放问卷、收集问卷、面对面访谈(或电话访谈)的办法来进行调研。在这个进程中,学生需求与几十位甚至上百位的调研方针进行交流,旨在阐明调研的目的、取得调研方针的了解和支撑、获取更多的材料等,这个进程对学生的人际交流才干是一个训练。
(3)团队协作认识。学生们能够独立或以团队的办法完结一篇论文,若采纳团队协作的办法完结一篇论文,就要留意表现团队协作的优势,即做到各自表现所长、优势互补,彼此之间多交流、多共享。这就请求学生们在完定论文的进程中,学会协作与共享,表现团队的优势。
三、适用的毕业论文的类型。
依照内容性质和研讨办法的不一样,毕业论文分为规划性论文、实验性论文、描述性论文和理论性论文等四种类型。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合适编撰理论性论文。理论性论文又可分为两种:其一是以朴实的笼统理论为研讨方针,研讨办法是经过细致的理论推导和数据运算,以验证观念的正确性,它侧重于理论方面的剖析,用基础理论进行推导和证明;其二是学生经过对某种社会现象、公司商品、竞争对手或消费者等状况进行调研,并联系其所学的专业理论常识,对取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剖析,终究形成一篇调研型论文。
立足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育的方针,联系学生和专业的特色,关于应用型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来说,挑选调研型论文作为学生的毕业论文,无疑是更有用、更实用的论文类型。
四、毕业论文的选题。
实习教育是个体系工程,本科毕业论文作为大学四年的终究一个实习教育环节,起着“联系专业常识、表现学以致用、总结提高实习教育效果”的首要效果。学生在进行论文选题时,应统筹“学生想做、学生能做、公司需求做、时效性”等原则。
1.应当有研讨的志愿。
学生要对某个公司的管理、某种商品等有研讨的爱好,期望联系自个学过的专业常识进行研讨和探究。
2.应当是学生能做的。
论文在调研、写作中要具有可行性。学生在论文的编撰进程中需求进行的调研作业、获取的数据等,都应是能够经过自个或团队的努力能够达到的,且是学生力所能及的课题。
3.应当是专业、社会或公司的实在需求。
研讨社会、公司或专业开展所实在需求的课题有利于激起学生的研讨爱好,研讨的效果也会更有价值。
4.应当发起选题的时效性。
学生的选题发起与社会、公司热点疑问相联系,这么有利于取得更多的资源的支撑,有利于学生养成注重社会开展、与时俱进地研讨社会、公司疑问的习惯。
五、毕业论文的进程管理。
1.做好论文辅导老师的选聘作业。
笔者以地点高校经济管理学部届本科毕业论文为例,对论文辅导老师应具有的要害本质要素进行剖析。2013届本科毕业生各专业人数、辅导老师高级职称所占比率、学生论文成果等信息。
能够看出,关于“辅导老师高级职称占比”最高的国贸专业,其学生论文的均匀分数在三个专业中并不是最高的。将“辅导老师高级职称”所占比率别离与“学生论文均匀分”“论文优异率”做皮尔逊(pearson)有关剖析,发现“辅导老师高级职称占比”与后两项内容均不构成显著有关。由此能够看出,具有“高级职称”的辅导老师未必辅导出优异的学生毕业论文。笔者在论文编撰全体作业结束后,随机访谈了其中的50名毕业生,当问到“论文辅导老师最首要的本质是什么?”时,有90%的学生将“责任心”作为其最首要的本质,而“作业专家”“职称”“学历”等均排在“责任心”之后。
因而,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咱们在选聘本科毕业论文辅导老师时,应当把“具有较强的作业责任心”作为决定选聘与否的榜首要素。
2.注重论文评分的公正性。
笔者地点高校本科毕业论文的评分由辅导老师评分、评阅老师评分、学生现场辩论成果三有些构成,别离占到总分的50%、30%和20%。辅导老师和评阅老师将按同一份《论文成果评估量表》上列示的评分维度、评估标准,对学生论文进行评分。将评阅老师的打分计入论文成果,明显是为了非常好地表现论文分数的客观性、公正性。但是,在实习操作进程中,笔者在查阅学生成果时,发现个别辅导老师和评阅老师的打分相差在30分以上(均以100分为满分)。笔者将二者的打分做了皮尔逊有关剖析。
因而,咱们在今后的毕业论文管理作业中,应当加强对辅导老师、评阅老师进行“论文评分”方面的训练,开发相应的课程和论文事例,以确保论文分数的客观性、公正性。
3.定时做好中心进程论文辅导作业的教育管理。
毕业论文的全体管理进程从开题到辩论有近9个月的时刻,在这段相对较长的时刻里,咱们通常注重的是“一头一尾”的作业,即注重的是论文开题、承认论文辅导老师,以及终究的论文辩论作业。在中心这段时刻里,咱们通常把对学生的论文管理等作业悉数授权给论文辅导老师。而关于民办高校来说,超过对折的论文辅导老师来自于别的高校,中心进程若不加以掌握,将很难对其辅导的质量加以把控。
因而,在论文辅导进程中,校园应以专业为主导,定时开展论文管理进程有关的研讨作业。这么,一方面能够处理论文辅导进程中呈现的疑问,另一方面能够查看辅导老师的作业进度。
总归,本科毕业论文是本科学生在接近毕业时一次整理、总结、查验、进步本身本科教育时期学业的首要进程,只有校园各层级加以注重,并在要害点上做好监控作业,方能协助学生真实做到常识的融会贯通,体会到学以致用,并为社会运送优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晓辉,王莹.研讨生学位论文写作教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教学团队建设汇报篇十六
活动目的:
提高社团凝聚力,增强大家的团结协作能力。
活动地点:
高中部操场。
活动时间:
11月23日。
活动人数:
30人左右。
活动项目:
编花篮、无敌风火轮、地雷阵。
所需器材:
眼罩、报纸、小刀、胶带、矿泉水瓶子。
活动步骤:
一、前言。
介绍此次活动的内容和目的,宣布相关纪律和要求。
二、热身游戏——编花篮。
(一)编花篮热身活动。
(二)编花篮新编。
1、活动目的: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2、活动方法:各参赛组队员一人把脚腕搭在另一个人的腿腕上,如此交替,围成一个圈,单腿蹦跳向前走,并在行进过程中拾起在相应的位置。预先放置好的矿泉水瓶,在规定的时间(一分半钟)内,按拾起矿泉水瓶累计得分多者为胜者。每次四组参赛。
3、竞赛规则:
(1)在行进过程中若“花篮”有损坏,则在组织者指定的位置重新开始。
(2)矿泉水瓶可由队中的任意队员拾起,每瓶一分。
三、拓展项目。
(一)地雷阵。
1、道具:每对参赛者一块蒙眼布。
两根约10米长的绳子(30英尺)。
一些报纸,使用对角线约60cm(2英尺)的硬纸板、胶合板代替亦可。用来代表游戏中的“地雷”。
2、目的:
(1)建立小组成员间的相互信任。
(2)促进沟通与交流。
(3)使小组充满活力。
3、步骤:
(1)选一块宽阔平整的游戏场地。
(2)安排不想参加游戏的人做监护员。当参加游戏的人较多时,游戏场地会变得非常喧闹。这是一个有利因素,因为这会使穿越地雷阵的人无所适从,难以分清听到的指令是来自自己的同伴,还是来自其他小组的人。
(3)让每个队员找一个搭档。
(4)给每对搭档发一块蒙眼布,每对搭档中有一个人要被蒙上眼睛。
(5)眼睛都蒙好之后,就可以开始布置地雷阵了。把两根绳子平行放在地上,绳距约为10米(30英尺)。这两根绳子标志着地雷阵的起点和终点。
(6)在两绳之间尽量多地铺上一些报纸(或是硬纸板、胶合板等)。
(7)被蒙上了眼睛的队员在同伴的牵引下,走到地雷阵的起点处,挨着起点站好。他的同伴后退到他身后两米处。
(8)致游戏开场白,开场白示例如下:
几天前,你和你的同伴因叛乱而被捕,被一起关在一问牢房里。黎明前。你的同伴侥幸逃了出去。可糟糕的是,他非常不熟悉牢房外面的情况。这是一个没有月亮的夜晚,外面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为了逃离危险.你的同伴必须穿过一个地雷阵。你很清楚地雷阵的布局和每个地雷的位置。可是你的同伴不知道,你需要以喊话的方式,在他穿越的时候为他指引方向。如果你的同伴在穿越的过程中碰到或撞到了地雷阵中的其他人,他必须静止30秒后方可移动。如果他不小心碰了“地雷”,那么一切就都结束了,你们小组将被淘汰出局。天很快就要亮了,你的同伴必须尽快穿过地雷阵。一旦天亮,哨兵就会发现地雷阵中的人,并开枪将他们击毙。赶快开始行动吧!祝你们好运!
4、讨论问题示例:
(1)哪个小组率先通过了地雷阵?
(2)做完了这个游戏,大家感受如何?
(3)你的同伴能做到指令清晰吗?
(4)游戏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
(5)如何将这个游戏和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5、安全问题。
留意那些被蒙住了眼睛的人,他们不知道自己会走到哪里去。
6、变通:
(1)这个游戏也可以在室内进行,可以使用胶带来标记地雷阵的起点和终点。
(2)可以使用诸如拼图板,捕鼠器之类的物品来代表地雷。
(二)无敌风火轮。
1、道具:报纸、小刀、胶带。
2、操作流程:
(1)分组。
(2)集中队员注意力,布置项目名称、目标、类型和规则;。
(3)项目进行,组织者监控行进队员的安全;。
(4)制作与推动竞赛。
(5)评估、分享。
3、拓展规则:
(1)每个大组利用现有材料制作一个可以容纳全体团队成员的封闭式大圆环。
(2)将圆环立起来全队成员站到圆环上边走边推动大圆环前进。
(3)三组进行比赛,最先到达终点的一组为获胜组。
4、活动要求:
(1)各组统一在风火轮内站好,由组织者统一发布口令出发;。
(2)行进途中,风火轮必须垂直地面,报纸必须紧密相连;。
(3)所有组员必须在圈内,身体的任何部分不得直接接触地面;。
(5)出发前,所有风火轮不得超出起点线,以风火轮全部通过终点线为项目截止时;。
5、总结分享:
(1)学会合理分配资源;。
(2)加强小组合作和沟通;。
(3)充分体会到整合信息、进行战略决策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计划—执行—检查—行动。
教学团队建设汇报篇十七
摘要: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力资源与社会需求及其不协调的今天。
社会经济市场对具有独特个性和符合自身成长方式的经济管理类人才需求达到一定高度。
面对严峻就业形式和沉重竞争压力,高校必须培养满足社会需求人才同时不断发展自身教学方式,以更好顺应社会潮流,有效解决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脱节问题。
因此,结合高校工厂培养经济管理类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校企联合;高校工厂。
经济管理类人才主要包括两类:一个组织中高层管理者和自主独立创业者。
自主创业不仅需要胆量和意志,更为主要的是谋略。
经济学偏向对社会资源如何更加优化配置进行分析研究,而管理学针对不同人提出相异而又合理管理方案。
经济管理类人才应具有独特的洞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专门服务领域和专业能力,综合性思维方式,勇于冒险的精神和较高的综合人格素质。
因此,如何培养这种高素质综合能力强的经管类人才值得人们关注和思考。
一、培养经济管理类人才现况及未来发展趋势。
经济管理类人才主要通过高校设立经济管理专业,从而对经管类人才进行培养。
如今,全国高校中经管类学生将近15%以上,在高校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
经管类专业学生基数可观,但由于好多高校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并不十分明确,开设相关培养课程并不能够完全符合社会市场需求,而且高校大多只注重理论培养,忽略与实际结合,急于追求短期内高效益办学,因此,高校毕业学生职业能力不能很好适应当今时代需求,出现就业难等问题。
2.未来社会经济管理方向和对经管类人才要求。
本世纪是人类知识经济时代。
经济管理者为驾驭知识经济和适应未来经济发展,必须不断发展完善自身各方面素质,不断创造未来、开辟新领域、把握整个科技、经济走向,掌握经济管理专业基本知识和信息获取、分析和运用方法。
经济管理类人才须具备科学的、完整的、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要对社会科技动态、趋向及自然环境等的变化规律充分掌握。
新时期以人为本已经是社会共识,经管类人员在管理过程中由被动服从转向主动创造和适应。
这就需要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发挥个人自主和自觉性,实现真正人性化管理。
经济管理不断发展完善同时就要求经济管理类人才具备更加全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需要重视经济管理类人才具备良好思想道德品质,有强烈义务感、对新事物和契机的追求欲、富于挑战和创造性、善于合作、良好心理承受能力。
在业务素质方面要具备较强组织能力、决策能力、预测能力、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灵活应变能力。
二、经济类管理人才的培养措施。
1.利用高校工厂培养经济管理类人才。
高校工厂是学校教育、科学研究和产品生产三者相结合的基地。
它是连接高校教育和社会发展的枢纽。
高校办厂紧密遵循经济规律同时承担教学任务,与社会一般企业不同,是根据学校教育和科研设计开办。
通过与学校联合承担学生实习任务,同时遵循教育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
以有效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经济管理类人才。
高校工厂面向世界高新技术,与社会各界合作交流广泛。
实时与外界交流学习提升自身技能和知识层面。
自由聘用外界人才专家为高校引进新资源同时大批的接纳实习学生。
高校工厂通过自身拥有高技能、高素质、强表达能力的实习老师,在学习态度、劳动观念和纪律上影响学生。
经济管理类相对比较灵活,与社会联系紧密。
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不断探索并更新培养人才模式,丰富自身教学方式,发展教学灵活和多样化,有利于经管类专业自身发展,同时,不断探索创新培养人才方式对提高管理人才实力和竞争力也十分有利,从而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所以在对经管类人才进行培养过程中高校必须注重培养模式多元化。
经济管理类学生不仅仅要具备课堂理论知识,还需要从实践中培养交流、决策、预测以及挖掘信息等技能,即通过连接社会的桥梁——高校工厂培养人才。
2.高校工厂培养经济管理类人才的优势。
校园和企业合作方式培养经济管理类人才。
高校工厂紧密联系社会市场,时刻关注市场对人才需求动态,及时获取市场信息,适时调整教学方案和内容。
经济管理类学生课堂学习和高校工厂实习同时进行,从而培养创新意识,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从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两个方面也得到培养。
这种教育模式突破封闭教学模式,建设社会化、国际化大学,达到知识和人员在国际上交流合作。
从而真正实现多元化和灵活性教学,培养更加符合市场要求的人才。
三、结语。
通过上文分析讨论,本文认为要适应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和对高素质管理型人才需求这一潮流,高校应该注重与社会紧密结合,实时挖掘社会最新信息资源,适时完善自身教学模式,有效联合企业,重视经济管理类人才职业综合素养方面培养,改善以往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这一教育落后的现象。
从而,培养多更多高质量、符合社会需求的经济管理类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春明,董再平.对构建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几个问题探讨[j].高教论坛,(03).
[2]刘运材,王小兵.独立学院经济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06).
摘要:经济管理类人才,是企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
伴随社会市场对管理人才的需要,高校建立了与之相应的经济管理类专业,高校设置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目的是为企业培养人才,向企业输送人才。
目前,经济管理类人才的培养存在诸多问题,构建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迫在眉睫。
经济管理类人才,主要是通过高校开设经济管理类专业进行人才的培养。
根据教育部和经济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调查,全国600多所高校中就有500多开设了经济管理类专业。
另外,还发现经济管理类学生占校总人数的15%以上。
经济管理类专业,在高校各专业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
通过对高校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进行调查,发现了以下问题:其一,高校对人才的培养目标并不明确,专业指向性弱;其二,与人才培养相关联的课程设置,不能完全切合人才培养的要求;其三,高校培养的模式重理论化,理论与实际没能有效结合。
这些问题导致了高校经济管理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能力薄弱,也就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和满足企业需求。
高校管理类人才培养出现如此多的问题,理由是多方面的。
首先,受经济管理类自身特点的影响,经济管理类人才的培养是与社会紧密相连的,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没有绝对固定的模式,而是随着社会经济的`需要而定。
其次,大多高校强调节约教学成本,致使教学设备单一。
加之急于求成、追求短期的办学经济效益,致使高校的人才培养存在许多的问题。
经济管理类专业是一个相对灵活的专业,是一个与社会经济联系相对紧密的专业,因此在进行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时,培养模式也是灵活多样的。
另外,虽然经济管理类专业中的学生,在进校时基础成绩比普通本科生的成绩略差,但其他方面的综合素质并不亚于本科生,有的甚至更强。
因此,在进行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时要更加强调培养模式的多元化。
在经济管理类人才的培养中,比较常见的,也行之有效的培养模式有以下两种: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946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