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教案(精选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8 09:23:10
最新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教案(精选15篇)
时间:2023-12-08 09:23:10     小编:紫薇儿

对于教师而言,编写教案是提高教学效果和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教案的编写要遵循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和系统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教案篇一

四、写一写。

1、作为一个中国小朋友,你想对世界其他国家的小朋友怎样介绍你的祖国?试着写一写吧!

2、知道有那么多的劳动者每天都在为我们辛勤地工作着,你心里怎么想?你想对他们说些。

什么呢?把你想对他们说的心里话写出来吧。

五、想一想。

1、你认为怎样才能和邻居小朋友友好相处呢?

2、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身边各行各业的劳动者?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教案篇二

1、通过自我展示,了解自己的特点,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自信心。体味学习给自己带来的乐趣,为自己的进步感到高兴。

2、感受学习有苦也有乐。没有最初的失败就没有后来的成功。在交流自己的学习经验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并愿意尝试新的学习。

让学生懂得学习有苦也有乐,为自己的成功而感到自豪。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成功了不要骄傲,失败了不要放弃的良好的心理品质。

教学关键点: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1、教学课件。

2、制作成就窗和荣誉窗。(每个同学找出这两年做过的手工或画的图画;这两年获得的奖状或奖品,布置成长回顾。)。

1、请同学说说自己学会了什么。

板书课题:我学会了。

a)电脑出示课文xx—xx插图,学生说说是怎样做的(重点请同学说说做凉拌菜的过程。表演一下买文具。)。

b)为了能更好地表现同学们的聪明才智,我们进行“成语接龙”比赛,看谁接得最快?

c)太精彩太紧张了,我们唱一首歌来轻松一下。

d)教师小结:我们学到的东西真不少。知识增多了,本领增长了,比过去更懂事了。

2、电脑逐一出示课文p28—29的插图,学生介绍:

a)在学习这些技能的过程中你遇到哪些挫折?

b)你是怎样坚持学会的?

c)你认为是什么使你成功的?把你学习成功的经验介绍给我们,让我们学习学习。(不怕困难,坚持不懈)。

d)成功后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e)成功的快乐只有谁才能得到?

f)教师小结:学习有成功,也会有失败,有苦也有乐。只有不怕失败,坚持不懈,才能成功。

1、我们来看王楠、马琳、李菊、白杨等等乒乓球名将登台领奖的图片。

2、我们当中也有许多同学是练乒乓球的,讨论一下:谁能说说这些名将为什么能夺冠?(勤奋、不怕艰苦、不怕失败等)。

3、大家谈谈:他们是怎样使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全世界的面前的?(不怕困难,不怕失败,坚持不懈等)。

1、学习中,遇到了困难,我们该怎么办?

2、交流交流自己在学习中得到的乐趣。

3、教师深化教育:学习有苦也有乐。成功只属于不怕困难,热爱学习的人。

1、学了这篇课文,你学会了什么?

把你第一次做成功的一件事的过程写下来,让同学们学习。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教案篇三

教育目标:通过家庭中特殊日子的整理和家庭中难忘事情的回忆,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家庭的温暖,感受到家庭对自己的重要性,从而产生“我爱我家”的情感。

重点: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家庭的温暖,感受到家庭对自己的重要性。

难点:产生“我爱我家”的情感。

一、学生先自己完成xx页家庭大事记表。

二、学生交流各自家中的大事。

三、交流自己家中的特殊日子。

四、美文欣赏。

学生先听。

再交流为什么“糖”是苦的?

五、设计家庭吉祥物。

交流家庭吉祥物,说说各自代表的意义。

课后小结:通过对家中大事情的回忆,通过家庭吉祥物的设计,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了家庭的温暖和家庭的重要性。

教育目标: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体会东西要在需要的时候才能买,不可有攀比和浪费现象。通过调查,体会到父母的钱也来之不易,要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

重点:使学生养成节约的习惯,不浪费,物要有需再买。

难点:体会到父母的钱也来之不易,要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

一、学生交流自己最想要什么,并说说原因。

二、故事表演和讨论《星星逛商场》。

1、学生表演。

2、讨论:要不要买。

3、怎样说服星星不买。

三、实践活动:

1、午餐方案搭配。

2、交流。

四、小调查:

部分在课堂上完成。另外在回家后请爸爸妈妈一起完成。

五、小结交流:

我想要与我能要的关系。

课后小结:学生能够体会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也能意识到父母赚钱不容易。但是就是不能准确地把握哪些想要的东西能要。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教案篇四

一、填一填。

1、俗话说:远亲不如()。我们与邻居相处时应该()。

2、我们在家里活动时,应该想一想是否会()邻居。

3、()的娱乐活动会让邻里生活充满欢乐。

4、我知道我们学校的校长是(),他担任校长的工作已经有()年了。

5、我们是教室的()所以教室应该由()来打扮。

6、在学校,我们不仅要尊敬(),还应该尊敬其他的()。

7、不管做什么劳动,劳动前都应该想一想(),准备好劳动工具后再开始。

9、许多平凡的劳动者用他们辛勤的劳动让我们过着幸福的生活,所以对待劳动者我们应该表示()。

10、地图可以给我们指明(),还可以让我们了解很多当地的其他情况。

11、我们家乡最著名的景点是()。最好吃的家乡菜是()。

12、我们共同的家是()。

二、选一选。

1、邻居如果遇到了困难,我们应该()。

a、尽力帮助b、装不知道c、不费劲就帮d、对我家有好处再帮。

2、与邻居之间有了麻烦,最好的解决方式是()。

a、不予理睬b、交流沟通c、以武力解决。

3、邻里之间健康的娱乐活动有()。

a、打麻将b、跳舞c打拳d、喝酒e、家庭文艺比赛f、练习书法。

4、在我们的校园里有()。

a、操场b、主席台c、雕塑d、花坛。

5、我希望教室里布置有()。

a、艺术角b、图书馆c、红星台d、宣传园地。

6、教师节是每年的()。

a、五月一日b、七月一日c、九月十日d、十月一日。

7、劳动中如果遇到了困难,我们就()。

a、不干了b、、让大人去干c、积极劳动,想办法解决d、以后再说。

8、对待每一种职业的劳动者,我们应该()。

a、尊重他们b、多为他们着想c、不用理他们d、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

9、对于公用设施,我们应该()。

a、爱惜它们b、用坏了没关系c、小心使用d、想怎么用就怎么用。

10、在地图上,()表示南方。

a、上b、下c、左d、右。

三、辩一辩。

1、楼上的邻居浇花时,弄脏了小清家晾的衣服。小清就把邻居晒在楼下的被子也弄脏了。()。

2、强强家住的单元楼楼道很窄,可有许多邻居都把自己家的东西放在楼道里,强强看了很。

生气,于是他把自己家的垃圾箱也放在了门口。()。

3、过年了,玲玲主动把孤身一人的邻居王奶奶请到自己家吃团圆饭。()。

4、古代的学校对学习内容和年龄、人数等都没有规定。()。

家把自己笑得最开心的照片都拿来贴上。()。

6、芳芳把老师当作自己的朋友,有什么心里话都给老师说。()。

7、军军学洗碗时,不小心打碎了一个盘子。他想我以后再也不洗碗了。()。

8、李菲的邻居是清洁工,李菲总觉得她身上有一股味道,所以一见这位邻居就走开。()。

9、小勇使用公用电话时,打了好长时间都打不通。他生气得狠很地把电话一摔,走了。()。

10、画平面图时,军军把东边的建筑物画在了图的左边。()。

11、外地的客人向李聪打听他家乡有什么特产或小吃,可李聪说我的家乡没什么好东西。()。

12、杨楠说,我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教案篇五

第一单元。

社区是我们的大家庭。

单元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社区公用设施及环境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和快乐,爱护社区公用设施,主动参与社区建设。尊重并感激为社区服务的人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各项娱乐及公益活动。

2.行为与习惯:养成爱护社区环境、不随地乱扔垃圾、自觉保护社区公用设施、尊重社区里的劳动者的文明习惯,关心社区建设,积极为社区公益事业出谋献策,做社区建设的小主人。

3.知识与技能:知道社区是人们共同生活的家园,了解社区的特点及发展变化,喜爱并保护社区环境,能正确使用社区的各种公用设施,为社区建设尽自己一份力。了解国内外不同地区人们的社区生活环境,感受不同地区的社区文化。

课时建议:7课时。

1.我生活的社区。

主题目标:

1.知道社区是人们共同生活的地方,认识自己生活的社区,了解社区的公用设施及其作用,并会正确使用这些公用设施。

2.了解社区的经济、文化、自然特点,调查社区的发展变化,激发对社区的喜爱之情。

3.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社区公益、娱乐活动,陶冶身心,增进邻里之间的友情,提高生活质量。

4.了解城乡社区的不同特点,感受其不同的社区文化。

一、我家在这里。

活动过程:

j.仔细观察自己生活的社区,了解社区中的公用设施,它们的功能、式样、布局及管理状况,它们绐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与快乐。

2.可用拍照、绘画、记录的形式收集资料。

3.上网了解农村或城市社区人们的生活状况。

教师准备:

全面了解自己生活的社区的基本情况。收集有关城市、农村社区建设及发展的图文资料。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情境导人: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你们想知道老师的家住在哪里吗?教师可出示自己居住的小区图片,介绍自己生活的小区,及社区里的公用设施.揭示课题。

2.小组交流:你们的家住在哪里呢,想让老师知道吗?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介绍自己生活的社区。

老师注意指导学生介绍自己小区时,一定要介绍自己家所居住的小区的名称、位置及门牌号码,同时要介绍小区内最有代表性的公用设施,以及它们给自己的帮助,在情境中了解设施的作用。

3.全班交流:可用图片、绘画、文字展示各组交流成果。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生活的社区特点,激发学生对社区的喜爱之情。

4.交流其他社区,与自己生活的社区有什么不同。

5.通过学生收集的资料,认识农村社区。社区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地方,不同的。

5.外出进行社区调查。

6.教帅小结:

社区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地方,社区中的公用设施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方便,社区中的各种活动.给我们增添了无数快乐。从社区的变化中,我们更看到社区在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在一天一天地提高,社区是我们值得珍惜的家园。

活动要求:

以学校所在的社区为调查对象,具体指导学生参与社区调查的实践活动,学会调查的方法。

活动拓展:

用学到的方法调查自己所在的社区的发展变化,并写成调查报告,·进行一次展示。

1.通过活动,学生是否对自己生活的社区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是否知道各种生活设施的作用,是否会利用这些生活设施解决生活学问题。

2.学生是否掌握参观、调查社区的方法。

3.学生是否喜欢并能积极参加社区活动。

4.学生是否对其他社区有所了解,并能找到社区的特点,喜爱自己生活。

2.身边的“朋友“主题目标:

1.知道社区是我们的共同家园,养成文明生活习惯.增强保护社区环境的责任和能力,为社区建设献一份力。

2.知道社区公用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便利,提供了保障,是我们的“朋友”。

3.养成爱护公用设施,保持公共卫生的好习惯,不乱扔垃圾,不损坏公用设施。

一、它们帮助了我们。

活动过程:

1.小组活动:在我们生活的社区中,有哪些身边的“朋友”?根据它们的形状及作用,编成谜语,让同学们猜一猜。

小组间开展找“朋友”竞猜活动,比一比,看哪一组编的谜语最多,找到的“朋友”最多。

2.全班交流:讲述“我”和“朋友”之间的故事。身边的这些“朋友”与人们朝夕相处,“朋友”给大家提供了不少的帮助,一定有许多故事,把印象最深的故事,例如:在路灯下小伙伴们一块儿捉迷藏,在健身场玩游戏等等。以此种方式,感受公用设施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体会公用设施对“我”的帮助。

3.“朋友”的功劳簿:引导学生将自己所熟悉的公用设施及其作用,列成一个表,编成“朋友”的功劳簿。为表达对“朋友”的感激之情,可以将其形状设计得形象、生动、漂亮一些,可写也可画。

4.将同学们的作品汇集起来,办一个功绩展,在教室里展出。

5.教师小结:社区的公用设施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许多方便,难以想象离开了它们,我们的生活将是怎样,它们可真是我们离不开的朋友,因此,我们更应该爱惜它们,给它们以回报,也是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快乐。

二、公用电话的述说。

活动过程:

1.听故事,谈感受:用表演或图片的形式,生动地展示“公用电话的诉说”的故事内容,以感染学生,使之产生内心的共鸣。

2.全班讨论:如果我是这部电话,我受到这样的虐待,我会怎样?

二、国外的社区。

活动准备:

上网或查阅图片、文字资料,广泛观赏国外社区风情,感受不同国家的社区文化风情。

活动过程:

1.谈话导人:我们知道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人们生活的社区风格、社区文化也迥然不同。走进不同国家的社区,想必一定异彩纷呈。

2.小组活动:组织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并将自己收集的资料办成小报。活动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交流对不同国家社区的感受。

3.展示成果:全组同学一起将本组的成果贴在教室里,向全班同学展示,并介绍本组活动的感受及体会。

4.欣赏美文: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美文,可以个别朗读,也可以自由组合成一个小组诵读,开展小组及个人朗读比赛,通过诵读感受社区的美及社区人们心灵的美。

5.教师小结: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由于人们生活环境不同,生活习惯不同,生活的社区也各具特色。不同的社区背后都蕴含着悠远的历史文化,具有无限的魅力,召唤着我们去探寻,同学们在课后可作进一步研究。

活动要求:

学生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大量收集不同国家的社区生活资料及公用设施的特点,感受不同国家的社区文化,锻炼自己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并在课堂上,学会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发言。

活动拓展:

举行一次“美文”欣赏会。指导学生收集反映思念故乡或社区生活的美文,组织学生开展朗诵比赛,通过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诵,让学生感受人们美好的心灵和生活。

第二单元。

爱心温暖你我他。

单元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1)懂得与邻里要和睦相处。(2)有同情心和爱心,对弱势人群特别关爱,尊重并愿意尽力帮助他们。

2.行为与习惯:学会自己想办法解决与邻里小伙伴发生的小矛盾。

3.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与邻里怎样和睦相处。

(2)知道一些社会公益活动,了解社会的福利机构和设施,体会社会对残障等弱势人群的关怀。

(3)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及生活上面临的困难,能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并能尽自己所能为老年人做一些事情。

(4)知道一些尊老敬老的政策。

(5)能够体会残疾人在生活中的不便和困难,以及他们为克服困难所付出的努力。

课时建议:7课时。

4.远亲不如近邻。

主题目标:

1.了解各种邻里关系。

2.知道邻里之间要互相帮助、和睦相处。

3.学会处理与邻家伙伴之间的关系,知道共同商量、互相谦让,伙伴之间的小矛盾就很容易解决。

一、谁帮我家收了被子。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将教科书中《谁帮我家收了被子》的内容录制成录音故事。

学生准备:收集讲述自己家与邻居间和睦相处的故事。

活动过程:

1.听故事:播放《谁帮我家收了被子》录音,导人。(若没有录音机.教师可口述故事内容。)。

2.互动交流:听了这个故事后,你有什么感受?

3.教师小结:正如俗话所说:远亲不如近邻,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邻居的帮助。教科书就给我们讲述了一个邻里之间亲如一家人的故事。

4.阅读教科书23页的故事。

小组讨论:

(1)故事中邻里之间是如何:甄相帮助的?(2)故事中的“我”听了李阿姨的一番话后,为什么会流泪?当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5.班级交流。

6.教师小结:好的邻里关系会给我们带来温情,带来方便,使大家心里都暖融融。

7.过渡语:还记得邻居与自己家之间互相关心、帮助的事吗?找自己的好伙伴说一说或演一演。

8.学生表演。

表演中请学生互评:你觉得他或他们这样做对吗?为什么?他或他们的表演怎样?

10.现场采访。

11.教师小结:邻里之间应该和睦相处,这种相处是相互的.当你帮助别人越多时,得到的帮助就越多。

活动要求:

1.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校所在地的特点来选择更适合的案例来代替教科书上所呈现的故事。

2.教师不要强加给学生远亲禾如近邻的观念,要让学生通过听别人的故事.说发生在自己生活中的故事来建立真实的情感体验。

3.学生在谈邻居与自己家之间互相关心、帮助的事时,切忌说空话、大话、假话。没有可以不说,但不能编故事。

4.教师也可以参与学生的交谈活动,从成人的角度说说和邻里之间相互关照的好处。这一阶段学生产生了真实的情感体验也就有了和邻里友好相处的愿望,那么,下一阶段的教学才显得真挚。

活动拓展:

回家后为曾经与你家发生过矛盾的邻居做一件好事。

三、多为别人想一想。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将教科书28页中的三幅图制成放大的挂图或幻灯片。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在邻里生活中,有很多事如果不注意,是会给邻居添麻烦的。

2.小表演:

(3)观看的同学说一说:看了同学们的表演后有什么感受?

4.评一评:你觉得他们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5.班级交流:和邻里相处中,还有哪些事情需要我们注意?

6.教师小结:邻里之间有时候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如果大家都能多为别人着想.就会减少纠纷,心情更愉快。

7.小组讨论:

(1)教师出示自制的放大挂图,请学生说说图意。

8.全班交流。

9.教师小结:每个人多为别人着想,世界会更美丽。

活动要求:1.替别人着想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换位思考的方法对于学生更是不容易,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不要太高。

2.活动中,教师应从本地特点出发,按照地域特点,将邻里间容易出现的一些矛盾提供给学生,给孩子们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再让他们身临其境去体验别人的感受与心情。只有这样,活动中的讨论、交流才是有意义的、有针对性的,才能指导学生的实际生活。

5.心里想着他们。

主题目标:

1.能够体会残疾人在生活中的不便和困难,以及他们为克服困难所付出的努力。

2.对残疾人和老年人有同情心和爱心,尊重并愿意尽力帮助他们。

3.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及生活上面临的困难,能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并能尽自己所能为老年人做一些事情。

4.知道一些尊老敬老的政策及设施。

一、走进残疾人。

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

1.收集有关介绍残疾人自强不息、身残志坚的故事。

2.学生以小队为单位到社会中进行调查。调查的内容有:

(1)公共场所哪些设施是为残疾人而设计的?它们有何用途?

(2)社会为残疾人组织了哪些文体活动?

(3)社会中哪些地方贴有专为残疾人设计的标志,它们表达了什么意思?

活动过程:

1.谈话导人:在我们身边有一些残疾人,他们的生活有哪些困难呢?让我们来体验一下。

活动拓展:

学生分组行动,开展“我为残疾人献爱心”活动。

二、别让盲道生“盲点”

活动准备:学生准备:

到社区中进行调查,了解一下社区中残疾人专用设施的使用情况。

教师准备:

1.把残疾人专用设施被占用的景象拍成录像。

2.澡前了解一下孩子们的建议书可写给哪些部门。

活动过程:

1.导入:放录像,呈现出残疾人专用设施被占用的景象。若没有录像时教师讲述。

2.互动交流:从刚才的录像中你们看到了什么?看后有什么想说的吗?3.过渡语:课前同学们到社区中进行调查,了解了社区中残疾人专用设施的使情况。能将你的调查结果给大家汇报一下吗?4.班级交流:学生将自己调查到的情况在全班进行汇报,然后交流自己的调查感受。

5.过渡语:面对这些问题,大家都来开动自己的小脑筋,为这些残疾人专用设施真正做到为残疾人服务出出主意吧。

6.分组讨论:寻求好的解决办法。

7.教师指导:帮助学生将自己不能实现的“好主意”写下来,小组起草一份建议书,将它交给有关部门。

8.小组商议:学生在组内商量建议书的内容、有关格式、准备写给谁。

9.撰写建议书。10.班级交流。

l1.教师小结:相信你们的这些好建议,一定能让社会上的残疾人专用设施得以很好的使用,真正做到“为残疾人服务”。

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布置学生通过观察、采访,了解人老了以后,会遇到哪些困难。

教师准备:将教科书34页三幅图放大制成挂图。

活动过程:

1.模拟表演、导人新课:人老了以后„„。

请学生将观察、了解到的人老了以后,会遇到哪些困难模拟表演出来。

2.现场采访:

采访扮演老年人的学生,请他们说说:自己现在心里想些什么?有什么烦恼?

3.小组讨论:

学生四人小组进行讨论:老年人在生活上还有什么困难?我们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

4.互动交流:小组代表在班里进行交流发言。

5.教师小结:人老了以后在生活上总会遇到一些困难,对于这些老年人,我们应该多多关心他们,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遇到的困难。

6.过渡语:教科书里有几个小强和老年人在一起的镜头,咱们一起来看看。

7.互动交流:

(1)教师出示将教科书34页三幅图放大制成的挂图。

(2)请学生谈谈:三幅图表达了什么意思?你觉得小强这样做对吗?为什么?如果你。

二、爱在我们眼中。

活动过程:

2.阅读教科书: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并理解36页的内容。

3.互动交流:请学生说说:在你的眼里爱是什么样子的,什么是爱?(教师相机给予评价。)。

4.填写教科书:学生完成36页的小诗,然后在全班交流。

5.小组讨论:爱有没有颜色,爱有没有味道?

6.班级交流:小组代表在全班发言。.。

7.教师小结:爱有没有颜色,有没有味道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要充满爱。只有这样你才能感受到什么是爱,它是什么样的。

活动要求:

学生在说‘‘爱像什么”、“爱是什么”这两个内容时,教师的要求不必太高,主要是引导学生感受什么是爱。学生在交流自己填写的内容时,教师可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如:开火车、小组接力赛等,以激发学生踊跃参与交流活动的兴趣。

三、爱心链接。

活动准备:学生准备:

l.收集发生在同学之间的爱心小故事。

2.收集自己喜欢的公益广告词及影视公益广告。

教师准备:

用色卡纸做5“个心形图。”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教师手拿课前做好的几个心形图案,问学生:谁能不借用任何东西将这几个心链接起来。

2.动手试一试。

3.互动交流:

4.阅读教科书:

引导学生阅读37页教科书,请学生说说:是什么“心”不借用任何东西就能链接起来?(爱心)。

5.小组讨论:

为什么说爸爸的爱是红红的?妈妈的爱是暖暖的?我们一1爱是悄悄的?

6.班级交流。

7.教师小结。

活动拓展:

学生自己办一期爱心小报,班级举办“爱心小报”作品展,评选最佳小报设计者。

2.以“假如没有„„”为题,让学生自由想象并绘画。

3.把学生完成的绘画作品张贴出来,让学生自由观摩。

4.畅谈感受。学生畅谈观摩后的感受。

5.做爱心小卡片。生活中,还有哪些人在为我们服务?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做张爱心小卡片,把想说的话写在上面。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3—5人,注意要让学生自由选择小组成员。

(2)小组交流:生活中,还有哪些人在为我们服务?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

(3)制作爱心小卡片,写好想说的话,启发学生多写几张,装饰得漂亮些。

(4)随机交流几张卡片,读给同学们听。

(5)把爱心小卡片送给为大家服务的人。

活动要求:

1.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假如没有他们,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这个问题时,一开始教师不要给结论性的语言,应让学生充分讨论,并允许有不同观点出现。当不同观点出现时,教师不要急于去纠正,而应让学生自己去辨析,可从多个职业的多角度去探讨。当学生的看法达成一致时,再进行归纳小结。接着教师可以“假如没有„„”为题让学生画一幅想象画,对学生不要有任何限制,让他们的思维自由驰骋,画完后把作品进行集中展示。

2.送完爱心卡片后,教师要让学生反馈,并组织交流,让学生感受到理解尊重他人所得到的快乐。

(以上内容建议为一课时)活动:体验或者了解为大家服务的人的工作活动准备:

在体验活动前,老师或者家长和学生一起与要采访的劳动者接洽一下。活动过程:

1.读体验日记。读教科书43页上的体验日记,说说我与叔叔一起送了报纸后有哪些收获。

2..三今班交流。自己还希望体验或者了解哪些为大家服务的人们的工作?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去体验或了解?3.分组讨论.制定体验计划。4.教师指导学生修订计划。

5.亲自去体验或者了解一下,这些为大家服务的人们怎么工作的。6..全班交流。

活动要求:

1.学生不要在老师或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独自去体验。

2.学生交流自己参与体验后的感受这一环节很重要,让学生感同身受,只有亲自体验,感受才会发自真心。通过学生的充分交流,多方信息汇聚在一起,他们自然会体会到:各行各业都是很辛苦的。

3.学生一定要亲自去体验或了解那些为大家服务的人的工作,这样的感受才是真实的,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才是真正融于生活的真实的课堂。

(建议此内容为一课时)教学评价:

1.学生是否明白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是相互依赖、相互服务的。

2.能否体验和感受劳动者的辛苦,并真心感谢他们为我们付出的劳动。3.交流中是否能倾听别人的发言。4.交流中能否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

指导学生把自己在收集服务明星材料、寻找并感谢身边状元过程中的感受记录庳文,在班级中举办一个成果分享会。

(以上内容建议为一课时)活动:小记者在行动活动准备:

1.教师在广泛了解家长情况的基础上,确定l一2名采访对象,并与采访对象事先约定,请学生分组设计好要采访的问题。

2.学生准备采访本。活动过程:

1.教师谈话导入。教师介绍嘉宾,确定活动的主题。2.召开发布会。嘉宾就自己的工作做简要的介绍。

3..举行座谈会。学生采访嘉宾,嘉宾回答学生的问题。学生注意把嘉宾的回答记录下来。

4.全班交流感受。学生把座谈会后的心得体会在全班交流。

5.教师小结。每个普通劳动者都能取得成功,这与他们的努力十分不开的。

9.让我说声谢谢你。

主题目标:

1.懂得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2.明白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为我们提供服务,是我们生活所不可缺少的。我们要尊重他们,感谢他们我我们提供的服务。

一、都是人民的勤务员。

活动过程:

l.阅读教科书,了解国家主席与掏粪工人的故事。结合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讲一讲这个故事。

2.讲一讲教科书呈现的两种关心环卫工人的事例。

3.交流展示收集的资料,说说全社会关心环卫工人还有其他哪些措施。

4.师生交流感受。

5.教师小结。掏粪工人、清洁工人的劳动都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不仅要尊重他们,而且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关心他们。

活动要求:

1.学生课前资料收集准备要做充分。

2.这部分内容只是开课导人,时间不要太长,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即可。

二、珍惜与尊重。

活动准备:

学生调查社会上人们对环卫工人的看法。

活动过程:

1.交流。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为大家服务的人,人们是怎么对待他们的?

2.说一说。尊重是什么?如一声谢谢是尊重,送上一杯水是尊重,一声问候是尊重.保持清洁也是尊重,等等。

3.现场采访。采访学校或学校周围的清洁工,请他们说一说在工作时令他们最感动和最气愤的事。

4.全班交流。什么是对环卫工人真正的尊重?

5.讨论。针对教科书上母子对话,引发学生进行讨论。“社会上有哪些不尊重环卫工人的现象?”教师适时补充反映环卫工人重要性的资料。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选购商品的初步知识。具有独立的购买简单生活和学习用品的能力。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正当的消费权益。

课时建议:7课时。

10.到哪儿去买。

主题目标:

1.了解商品的分类知识及本地的一些商业场所,需要的商品。

2.了解一些新的购物方式。

一、各种各样的商品。

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参与爸爸、妈妈的购物活动,看一看、记一记他们买了些什么。

活动过程:

1.导入新课:随爸爸、妈妈去购物时你们买了些什么?

2.写一写、画一画:学生说完后将商品写或者画在黑板上。

3.教师引导:我们日常生活用品通过购买获得,家里经常买的东西还有哪些呢?

4.讨论与交流:四人小组中交流一下后,教师请学生补充。

5.教师引导:我们试着把这些常买的商品进行分类吧。

6.交流:学生小组交流分类的结果后进行全班交流。

7.教师归纳总结: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商品,满足了人们的需要。这些商品可以分成不同的种类。如食品、服装、文具、图书等。

活动要求:

1.本活动的目的是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教科书的知识点:不同商品的分类方法。活动中,要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购物经验去思考、判断。

2.教师可结合当地学生消费生活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不要过于拘泥子教科书和教师教学用书所呈现的商品和分类方式。

二、各种商品到哪儿买。

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

1.调查家庭和学校附近有哪些购物场所,它们卖的商品有哪些。

2.小队组织或者跟自己的父母去一次超市.要他们注意观察超市的商品是如何摆放的,人们是如何选购、付款的。

活动过程:

1.提问导入:我们的家庭和学校附近有哪些购物场所,它们卖的商品有哪些?

2.交流:分小组就课前调查获得的内容进行交流,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3.讨论:商场、超市这些购物场所各有什么特点?

(1)课堂上老师首先列举一两个特点,如“超市里售货员比较少”,以此来启发学生。

(2)学生自由发言。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购物经验,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超市的特点.谈一谈自己在其中购物时的感受。

(3)教师归纳肯定。将同学们所说的特点,作简单的归纳。

本活动也可以采取记者采访的形式进行。课堂上老师先选一个同学,让他扮演小记者,对同学进行现场采访。

4.教师归纳小结要点:各种各样的购物场所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不同的商品在不同的商店出售。超市是我们购物的好地方,那里商品非常丰富,按类摆放在货架上,人们可以自由选购,十分方便。

3.汇报调查结果:老师可请每组派代表把自己的调查结果在全班宣读,并自己得出结论。

4.讨论:请同学们议一议,为什么相同的商品在不同的商店价格会不一样?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

5.教师归纳小结:相同的商品有时价格并不一样。一般来说,小商店的商品比戈?商场的便宜。买商品时,一定注意价格,同样的商品买便宜的更合算。

6.分组讨论研究:在商店购物的时候,我们常常听到一些俗语,你能说说它含义吗?并试着写几条这样的俗语。

7.全班交流:说说俗语的意思或者补充几条俗语。

8.教师引导:俗话说“一分钱一分货’’,在购买商品的时候,不仅要看价格,满意商品的质衬。商品质量是否合格有个基本的标准就是看商标。

9.思考:阅读教科书第58页后想一想,你学到了什么?

lo.教师归纳要点后提问:把你选购商品的窍门和同学们分享一下吧。

11.分组交流,小组派代表发言。

12.教师总结:选购商品要货比三家,比价格,比质量,这样才能买到称心的商品。食品质量很重要,劣质或变质食品会影响人的健康。买食品时一定要仔细看包装袋上的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保质期。

活动要求:

1.请同学们议一议,为什么相同的商品价格会不一样?这个活动前和讨论中教师的指导很重要。对调查的商店、商品,如果事先没有做很好的预选,可能会导致活动失败。由于学生们缺乏生活经验,所以调查前,老师要指导学生正确选择调查对象。

2.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调查时老师应提醒同学们注意安全,尽量在学校和住家附近展开调查。

3.由于学生年龄和调查方法等问题,学生的调查结果可能会有一些不一致。甚至出现相反的情况。对此,老师应有充分的估计,不要责备学生,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同学们一起分析问题,找出原因,允许他们再去调查。

4.课堂上学生发布自己的调查结果实际是提出问题的过程,所以老师要顺其自然。

地进入第二个教学内容,而不要对学生的不同结果作对错判断。

活动拓展:

班级中开展商标展览活动,研究商标所负载的知识和文化。

二、购物进行中。

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布置学生回家问一问父母或其他长辈,他们的购物窍门是什么,并记下来。

活动过程:

1.谈话导人:做个聪明的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是每个人的愿望,这也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话题。

2.阅读教科书思考:他们都是聪明的消费者吗?你有什么看法?

3.全班交流。

4.分组交流:做个聪明的消费者,你还有什么好建议?5.全班交流讨论。

6.教师归纳总结:做个聪明的消费者需要我们消费时多些理性,少些盲目。德高尚的人的角度。

活动拓展:

2.对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生也许不是很了解,教师课前可布置学生先收集一些资料,在活动中可由学生比较熟悉的“3·15”引入,并告诉学生《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有关条款及相应的知识。

3.故事续编活动给学生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教师把握的是法律尺度和道德尺度,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答案,同时也要倡导学生去寻求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活动拓展:

交流活动:我的维权体验。

教学评价:

1.学生是否在活动中表现出对活动的喜爱和对生活的关心,态度是否认真、严谨、、2.学生在进行调查、收集资料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是否知道几种查找资料的常用方法。

3.学生是否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出自己真实的看法和感受,在讨论和交流中是否专注倾听,得出的结论是否基本合理。

4.学生自己是否能独立购买需要的物品,知道比较价格、质量,有比较正确的消费观念:合理消费、量人为出、科学消费。

5.学生是否掌握几种鉴别一些食品、日常生活用品、学习用品质量的简单方法。

6.学生是否能说出几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与消费者利益密切相关的规定。

12.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主题目标:

1.知道家庭经济来源的多种形式,了解家庭生活有哪些必要的开支,培养学生合理消费、勤俭节约的意识。

2..帮助学生了解父母对家庭和子女的付出,体谅父母。

一、我来算算。

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帮妈妈算一算每月家庭支出情况,调查一下家庭的收入来源。

活动过程:

1.谈话导人:买东西要用钱,家里的钱是从哪里来的?家里每月支出情况怎样?

2.分组汇报调查结果。

3.全班交流:每组派代表发布自己家里的收入来源和主要的用途。教师帮助整理主要的支出类别,如饮食、娱乐等。

4.实践活动:同学们分别算一算家庭的月收人、月开支,请同学们做一道减法题,看看每月家里还剩多少钱。

5.按小组交流计算结果,再谈谈有什么感受。

6.教师提问:想一想哪些东西可不买,哪些非买不可。

7.老师总结:父母的爱撑起了一个家,他们的劳动收入是家庭所有消费的来源,一个家要量人为出,才能正常运转。世界上的好东西是无穷的,人们的需求也是多种多样的,但父母的收入是有限的,消费必须有节制。一般来说,柴米油盐酱醋茶是生活的必需品,非买不可,零食、玩具等可买可不买。

活动要求:

1.课前的调查、统计是上好这节课的关键,因此教师一定要提前布置,并指导学生进行调查、统计,把这个环节落实好。

2.存计算的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分析哪些开支可以削减、哪些开支。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教案篇六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的美丽风光,知道港澳回。

归祖国的时间;初步了解台湾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物产。

2.行为目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相关内容,提高搜集和运用社会。

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回顾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镜头,激发学生对祖。

国,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感受台湾海峡两岸人民期盼统一的迫切心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别行政区香港、澳门和台湾省是祖国领土上三颗璀璨的明。

珠,知道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准确时间,知道台湾和大陆尚未统一的事实。

2了解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是举国欢庆的大事,它结束了西方国家在香港和澳门的殖民统治,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初步了解港澳回归后继续保持繁荣稳定的实际情况。3知道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感受两岸人民期盼统一的迫切心情。难点: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法,加深对香港和澳门的了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东方之珠》和《七子之歌》的歌曲磁带。

2.搜集有关香港、澳门风景的图片、文字和港澳回归祖国的文字图。

片资料。

3.香港、澳门地图。

学生准备:

1.搜集有关香港和澳门的风景图片、照片,描述港澳的风土人情、

经济文化以及它们回归前后各方面情况的文字资料。

2.编小报所需的工具(铅画纸、水彩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2.齐读提示语,出示课题《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二、走进港澳“风景线”。

1.出示中国政区图,了解香港、澳门所处的地理位置。(见书p53)。

2.你去过香港吗?喜欢香港吗?分组交流搜集到的香港图片或资料,并派代表做导游,介绍香港的风景(重点介绍书p62的图片),师作适当补充。

(1)分组交流。

(2)小导游介绍香港的风景。

3.听了刚才的介绍,你对香港有什么印象?

4.自学“心之语”中的图片和文字,你从中了解到了什么?

5.与香港小朋友交个朋友,给小归归写封短信。

6.欣赏歌曲《东方之珠》,再次感受香港的美丽风光。

7.自学课文“广角镜”和“回望角”,选一幅图片介绍澳门的风光。

8.师读《七子之歌》,学生质疑。

澳门终于盼到回归的一日了,那一天是(引导学生说)12月。

20日。你从书上看到了什么?(引导观察体会图片上人物的表情、心情、语言、动作,感受那份激动和自豪)。

第二课时。

一、走进美丽的台湾。

1.师朗诵《乡愁》,学生质疑。重点理解“乡愁”的意思,诗中“我”的乡愁是什么?

2.出示台湾地形图,了解台湾所处的地理位置。师逐一讲解图意,介绍日月潭的美丽传说。

3.台湾这么美,所以又叫“美丽岛”。你对台湾还有哪些了解?

4.学生交流、介绍搜集到的有关台湾的资料,启发学生说出搜集资料的途径和搜集到资料后的感受。

1.再读《乡愁》,你想对台湾说什么?

2.师总结: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峡两岸人民渴望统一,亲情割不断,两岸必将实现统一。

二、我与港澳台。

1.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我们热爱美丽的香港、澳门、台湾。请你在“收藏夹”中粘贴图片或照片。

2.分组交流。

板书:3.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香港——1997.7.1回归。

澳门——1999.12.20回归。

台湾——期盼早日回归。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教案篇七

1、通过结合自己的学校,认识学校的主要设施及其作用。

2、初步了解一些不同类型的学校,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进对学校的认识和对未来学校的憧憬。

3、结合自己的学校,了解学校的发展变化,增强对学校的亲切感。

4、通过口述学校的情况,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5、通过设计、绘制校园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绘画能力、创新意识和丰富的想象力。

了解学校的发展变化,增强对学校的亲切感。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意识。如何更好的让学生热爱自己的学校。

同学们,课前让大家对有关学校的喜欢的`话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调查访问,深入了解我们学校的情况,大家能不能把学校的情况向同学们介绍明白?好,今天就请各小组的同学全力合作,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了解到的情况。板书课题:说说我们的学校。

1、大家深入调查,取得了关于学校的第一手材料。现在请各小组认真梳理材料,准备发言内容,安排好材料展示次序。并推选一人作代表发言,其它同学补充完善。

2、小组交流、梳理材料。

(一)小组汇报活动内容,教师做到心中有数。

同学们,你们小组主要进行了什么样的活动?愿意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吗?

小结:大家从各方面对自己的学校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我相信,各小组的同学一定能够把学校的情况向同学们介绍明白。

(二)小组汇报,说说我们自己的学校。

我们的学校到底是什么样的?哪个组的同学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具体的介绍?我们参观小组用“导游”的形式,结合观看“学校平面图”来引导大家参观我们的学校,总之,我们学校规模大,教学设施齐全,是一所规范化的学校。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听取了各小组的汇报,你们有什么想法。

同学们,假如你是这一所学校的校长,你将怎样建设完善自己的学校,请同学们或绘图,或制定计划,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拟定自己的打算。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教案篇八

1、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学校名片,激发学生关心学校、热爱学校的情感。

2、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良好个性。

1、学生设计表格,搜集有特色的名片。

2、学生准备硬卡纸、彩笔、剪刀等制作工具。

两课时。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个性。

第一课时

一、初识名片,激趣导入

1、生活中,名片有什么作用?

2、小组交流自己带来的名片,看看别人在名片上介绍了什么。

3、导入活动主题:同学们愿意为学校制作一张名片吗?

二、找出学校的特点

1、你对学校有了哪些了解?(地理位置、校园环境、教学设施、荣誉、老师和同学的情况、开展过的大型活动。)

2、汇报结果。

3、游戏--“校园之最”快速抢答。

如:学校最有名的人是()。

学校最美的地方在()等。

4、教师小结。

三、开始制作

1、剪一剪

找张硬卡尺,剪成同学们自己喜欢的形状。

2、写一写,画一画

把同学们自己设计好的内容写上去,并配上图画。

3、涂一涂

涂上同学们自己喜欢的颜色,添上同学们自己喜欢的花纹,自己同样和相近的颜色不要涂在一起,会看不清边界。

师小结:这样我们学校的。名片就做好了,给自己的同桌欣赏一下你们的名片吧。

四、总结、拓展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复习如何做名片,回顾一下我们找到了校园的哪些最美的地方。

二、让同学们理解自己是学校的小主人,能为学校做的事很多

三、为学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1、发动同学们给教室扫扫地。

2、发动同学们给学校的花浇浇水。

3、班级的物品丢了,让同学没找一找。

4、班级的扫帚坏了,让同学们修一修。

5、让同学们谈谈还能想到什么好主意。

四、说一说

如果你是校长,你有什么办法让我们的学校更美好。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教案篇九

一、填空题: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喜好)。

2、正因为每个人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喜好),才有了多彩的图画。

3、正是由于我们班的同学们(各不相同)。大家共同组成的班集体,是那么(丰富多彩)、充满活力。

4、我们都是班里的(骄傲)。

5、有时由于我们对同一件事情的(想法)、(感受)和(选择)不同,有时也会发生冲突。我们应设法(避免)和(解决)冲突。

6、我们每个人和别人接触时,都会对人有这样那样的(看法),从不同的(角度)看同学,得出的结论也不一样。

7、每个同学身上都有(不同)的特点。所以看问题的角度就(不同)。

8、当我们和同学的意见不相同时,要换个(角度)看同学。

9、把自己的快乐,自己的想法,拿出来和大家(分享),将会得到(更多的快乐)。

10、“倘若你有一中(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之后,我们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这是(萧伯纳)说的话。

11、你有一个快乐,拿出来和别人(分享),变成了(两个)快乐。

12、我们要把自己(心爱)的东西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13、把各自的想法相互(交流)一下,你就会又形成(新的想法)。

14、我们生活、学习在(班集体)里,大家朝夕相处,同(学习)、同(快乐)。我们每个人(各不相同),大家在一起应该(友好)相处。

下一页更多精彩“人教版三年级品德下复习资料”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教案篇十

通过向父母长辈赠送礼物,表达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孝敬之情。

1、生制作礼物。

2、派代表在班上交流展示。

师:同学们,请你们先停下来。做好的先上来展示,还没完成的我们课后继续完成。

3、师生共舞《让爱住我家》轻松结课。

师总结:爱心之家收到这么多礼物,老师会转交给你们的爸爸妈妈,他们收到礼物后一定会很开心。让我们所有的人都学会互相关爱,让爱永远驻我们的家!同学们,站起来吧,让我们随着《让爱住我家》的音乐,一起唱吧,跳吧!

师:同学们,让我们把这份爱带回你们的家吧,再见!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教案篇十一

1、在日常生活中,有各行各业的人在为我们(服务)。

2、体会到假如没有他们的(辛勤服务),世界将是(一团糟),在我们的社会中,人与人是(相互依赖)、(互相服务)的。其中和我们每天接触最多的,是为我们(提供服务)的人。

3、我们来观察我们一天的生活,会发现有许多人在为我们(服务)。

4、我们能够在社区(方便)、(愉快)地生活,离不开那些为我们服务的人们。

5、通过学习和生活体会到为我们服务的人们的(工作辛苦)。

6、我们去问问周围为我们服务的人的(感受),体会他们的(苦)与(乐)。

7、我们每天都在(享受)着别人的服务,我们要(尊重)为我们服务的人。而尊重为我们服务的人(不仅仅)是说声“谢谢”。

8、服务员为我们端茶倒水的时候,我们要表示(谢意);医生为我们看完病的时候,我们要说声(“谢谢”);演员为我们演完节目时,我们要表示(谢意);电梯工为我们打开电梯门时,我们要说声(“谢谢”)。

9、假如没有(清洁工)和(其他劳动者),我们的生活会非常脏乱。

10、邮递员叔叔说:“我的工作虽然十分(辛苦)。不过看到大家拿到(信)和(报纸)高兴地样子,我也很(高兴)。

11、理发师使人们变得更(神气)。苦难家庭服务热线给(困难家庭)送去温暖。演员给人们带来了(快乐)。气象员让人们(提早知道天气变化情况)。裁缝为人们(穿衣)提供了方便。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教案篇十二

1、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都会有自己的不足。

2、懂得取长补短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3、主动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并学会辨别什么是真正值得学习的。

重点:

1、知道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的道理。

2、懂得取长补短的重要意义。

难点:真正地学会取长补短。

1、教师准备反映几种小动物优势和不足的图片。

2、学生课前观察自己身边的小伙伴的长处。

教师出示课题,解释“取长补短”的含义。

1、学生讲述“骆驼和羊”的故事。

2、师:羊和骆驼谁的本领大?学生讨论交流,允许学生脱离图画的意思,根据自己所知道的知识来回答。

3、教师小结:羊和骆驼都有自己的优势,其实其他的动物也是这样。

4、小组交流:老虎、乌龟和兔子的长处和短处各是什么?

5、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还知道哪些动物的长处和短处。

2、学生思考:填写“我的长处和短处”

3、全班交流,教师注意评价。

1、每个人都难免有自己的短处,认识到了自己的短处后应该怎么办呢?有一个叫项雷的同学,也许会告诉我们答案。

2、学生读故事,小组讨论故事的主题、。

3、教师小结:

4、像项雷一样,你发现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吗?教师鼓励学生发现自己品德、行为方面的短处。学生交流。

5、发现了问题,我们也要像项雷一样,勇于改正。那么,项雷是怎发现自己的问题的?学生讨论。

6、用别人的长处和自己作比较,可以更好地发现自己的短处,以他人为榜样,向比自己更好的同学学习,是改正的一个好方法,这就是取长补短。让我们去寻找身边同学的长处。

7、学生完成“活动角”的内容。

1、根据“评议角“的内容进行辨析学习。

2、学生拓展讨论哪些行为作为取长补短是可取或不可取的,在取长补短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现的问题。

3、教师拓展小结。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教案篇十三

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与社会化发展的综合课程。三年级是该课程的起始,它前承“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学习内容,并开启“品德与社会”课程全部的学习内容。这一阶段是学生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因此,三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社会生活,充分发挥“小课堂、大社会”的作用。

心理学表明,学生品德的形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因此,现实生活对学生品德的形成具有特殊的价值。本课设计我以学生的家庭生活为中心,从学生的出生、成长切入,以学生能听到的故事、能反映自己成长的照片、幼儿用品等内容为载体展开活动,通过测量身高、体重等各种体验活动,启发学生思考和理解长大的含义,形成对于个人和家庭的责任感。

1.知道长大的含义,了解自己的特点,感悟长大是一个丰富的过程。

2.积极参与与体验活动,提高体验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的能力,能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

长辈的感激。

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能否感受到家庭的温暧,感受到亲情,意识到自己是家庭成员之一,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自我意识和社会行为的发展。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总是把爱化作无微不至的关怀,而这些独生子女由于年龄较小,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能力不高,所以他们很少(包括父母也很少引导他们)感知自己身体的变化,实际上,大部分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成长,更不知道自己愉快的成长和父母是分不开的。因此,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自己,认识自己,理解成长既是身体的变化也是心灵的成长,体会长大的快乐和感恩父母尤为重要。

1、学生收集自己幼时的出生证、儿时穿过的小衣服、小鞋子等资料,记录自己刚刚出生时的身高、体重,测量并记录自己现在的身高、体重。

2、整理反映自己成长的照片、儿时用品等。

3、向家长调查自己的成长趣事。

1.游戏:猜一猜。

让孩子们观察班上几位学生幼儿时期的照片,请大家猜猜他是谁。

2.引言揭题:

1)他们就是咱们班上的同学,大家为什么猜不着?

2)观察对比,畅谈发现:拿出自己小时候的照片,仔细观察,说说有什么不一样?

3)引导孩子发现小朋友的变化后引入课题。

1、出示一张出生证:请小主人说说有关情况。

2、根据学生回答,输入相关数据:体重:3千克;身高:50厘米。

3.体验活动。

1)3千克有多重?

2)捧出一个西瓜:你小时候就跟它一样重。

3)让小主人请出好朋友来抱抱西瓜和现在的他,。

4)称出小主人现时的体重,输入电脑。

5)谈感想,体会长大其中的一个方面:体重增加。

4.对比体会:高度增加。

1)用手比划50厘米的长度。

2)拿出一个50厘米的娃娃,立在小主人旁边。

4)量出小主人现时的身高,输入电脑。

3)谈感想,体会长大的加一个方面:长高了。

5.体验活动:我来试穿。

请学生拿出自己幼年时的用品,如小衣服、鞋、帽等,自己试着穿一穿,看还能不能穿上。

(学生纷纷拿出自己幼年时的用品往身上穿,但怎么也穿不上。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觉得很好玩。通过这些情景体验,将身体长大了的主题形象化和具体化。)

6.小组交流:除了身高和体重,想一想,还有哪些方面说明你们长大了?

7.引导学生概括出长大的其他方面:增长知识、有特长、懂事等。

1、听故事:妈妈夸我长大了。

3、还原生活,畅谈感受。

让学生说说自己体贴他人的事。

4、深化认识:同学们,当你们变得懂事的那一刻起,你真的长大了。

1.播放有关动物世界“亲情无敌篇”的录像,唤起学生的回忆:自身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爱。

2. 请学生将自己调查到的成长中难忘的事讲给大家听。

3. 采访互动。我们的变化父母看得最清楚。今天我们请来了几位家长,现在请他们说说自己孩子成长中难忘的事。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教案篇十四

通过交流、辨析和观察,了解并理解自己父母亲养育呵护自己的由衷,体会父母为了家庭生活所付出的辛勤劳动,萌发对长辈的感激、尊敬和孝敬之情。

1、生回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讲述父母关心他们令他们难忘的事。

师:同学们,在你们的成长过程中,爸爸妈妈是怎么关心你们的呢?

(1)小组活动。(生在小组内交流,师参与小组内活动,提升、指导)。

(2)在班上交流。

2、师小结过渡:是啊,爸爸妈妈为了我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倾注了所有的心血。可我们还常常习以为常,还不知道他们为我们承受着多大的压力和负担。老师建议,让我们走进他们,看他们是怎么想、怎么做的?真正了解你们的爸爸妈妈,好吗?这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教案篇十五

1、爸爸妈妈对我们的(关爱)体现在生活中的许多地方,我们要体会到家人对我们的(爱)。

2、进一步了解到呵护一个小生命是多么(不容易)!并且我们的成长凝结了家人的(心血)。

3、家人(呵护)我长大,他们为我的健康成长付出了许多(心血)。

4为了使我们(愉快健康)地成长,爸爸妈妈不知花费了多少(精力)。

5、家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在家中得到家人的关爱,学到了(知识)、(本领)和(做人)的道理。

6、我们的父母长辈对我们寄予(希望)!他们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辛苦),我们要学会(感激)他们。

7、在平常多与爸爸妈妈(谈心),多(了解)他们,多(理解)他们。

8、我们和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但是,很多时间,我们对他们并不是(很了解)。

9、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我们的(家庭),离不开我们的(父母),我们应该(尊重)、(关心)、(孝敬)父母长辈。

10、父母也和我们一样,有很多(愿望),也有自己的爱好和烦恼。

11、了解到学校、社会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他们为了保证我们(健康、愉快地)成长,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服务。

12、我们每天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学校)里,为了保证我们(健康地成长),学校有许多人在为我们服务。

13、学校里的(老师)和(其他工作人员),都为了保证我们的学习和安全,提供了许多服务。

14、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不仅得到了来自(家人)、(学校)的爱,也得到了来自(社会大家庭)的爱。

15、我们国家的法律中有许多对儿童实行(特殊保护)的条文。

16、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17、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父母对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18、老师和学校其他工作人员为我们工作(很辛苦),我们要(尊重)和(感谢)他们。

19、我们要(读懂)爸爸妈妈的心。争做他们的(乖孩子)。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808147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