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人们生活中最温暖的港湾,是人们心灵的归宿。需要系统性地整理和概括所学和所得。这些总结范文涵盖了不同领域和不同主题,可以丰富我们的思维和写作技巧。
教学立体化模式初探论文篇一
在教育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战略部署的背景下,如何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应对信息化环境下学习的变革是高等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近两年兴起的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资源因为具有短小精悍、主题突出、方便应用等特点,已经引起了教育者的广泛关注。大学物理课程是高等工科院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它包括经典物理、近代物理和物理学在科学技术与工程技术中的应用初步知识。一直以来大学物理教学延续着夸美纽斯的传统课堂结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理念和以班级集体教学的传统教学流程。如果能建设丰富有效的微课资源库,利用微课资源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鼓励发展性评价,探索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这样就能应对信息化环境下学习的变革,包括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学习多样性、个性化需求的挑战。
1微课的起源、概念及特征。
1.1微课的起源。
微课程概念是首先由美国davidpenrose[1,2]提出的。以可汗学院[3]为代表的微型网络教学视频的出现进一步触发了教育研究者对微视频等运用于课堂教学的可行性探索,例如,在“翻转课堂”[4]等教学模式中使用微视频作为教学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使用。在我国,首先对微课进行研究和探索的是胡铁生[5]。他将微课定位为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补充与拓展资源,并且契合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等理念对微课程的具体形式分类。梁乐明对于国内外微课程的设计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6]。自起,国内开始了微课实践层面上的尝试。
1.2微课的概念。
微课是指按照教学大纲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微课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教学支持资源。它既有别于传统单一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资源类型,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1.3微课的主要特点。
微课是针对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局限性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模式,它的主要特点是:1.3.1主题突出,指向明确。“微课”主要是为了解决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教学,或是反映课堂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课堂所要完成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达成多个教学目标而言,“微课”的教学目标相对单一,教学内容更加精简,教学主题更加突出,教学指向更加明确,其设计与制作都是围绕某个教学主题而展开的。1.3.2短小精悍,使用方便。“微课”视频的时间较短,一般为10分钟左右,因而更符合视觉驻留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微课”的资源容量也较小,其视频格式一般为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加上与教学主题配套的教学设计(“微教案”)、教学课件(“微课件”)等资源也只有几十兆。用户既可以流畅地在线观看“微课”课例,查看教案课件和教师点评信息,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课例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各种多媒体数码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远程听课和个性化学习。1.3.3半结构化,易于扩充。“微课”将某个知识点或教学主题相关教学资源作结构化的组合,并将教学资源与教学任务、教学活动、教学环境之间建立有意义的关联,形成一个主题突出、资源有序、内容完整的结构化资源应用环境。“微课”同时还具有半结构化框架的开放性优点,具有很强的生成性和动态性,其中的`资源要素(包括微课视频、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教师点评等)都可以修改、扩展和生成,并随着教学需求和资源应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生长和充实,进行动态更新。
教学立体化模式初探论文篇二
随着互联网和和电子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微”教学模式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在这种情况下,对微时代下大学物理的创新教育进行系统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研究价值。[7,8]2.1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日益普及,微课因为具有时间短、内容精、模块化、半结构化等特点,特别适宜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相结合,因此微课资源的建设对于大学物理课程的移动学习、在线学习、混合学习的探索和研究提供了条件。微课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为所有希望获取知识的人提供碎片化、移动化的学习新体验。2.2微课针对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知识点来组织与建设教学资源,开发简单、高效,使用方便灵活,便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学习。有了微课资源,学生就可以在课后对重要的基本概念反复揣摩,深入理解,而课堂时间则可以用来开展讨论和答疑解惑。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课后学习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充分发挥课堂讨论、交流和释疑的功能,提高物理学习的效率。2.3通过微课资源的开发能促进教师更深入充分的备课,也便于教师进行教学反思、进行同行交流以及开展有关的教学研究活动,微课资源的共享同时还避免了教育资源的重复和浪费。另外通过微课的设计与开发,还可以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促进大学物理教学研究。
3.1微课的教学内容研究。
深入分析教学大纲、教材,罗列课堂教学中试图传递的核心概念,这些核心概念将构成微课程的核心。了解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现状,以及能力培养状况,为课程体系的建立和微课的设计开发提供良好的方案。
微课程的呈现形式主要是短小精悍的微型教学视频。作为核心教学资源的微视频在课堂中可以承担不同的角色,微课在与课堂整合层面,需要注重教学设计,即对学生进行需求分析,结合教学任务需求,确定学习内容,并解构成微课程资源。完整的教学设计,包含课程设计、开发、实施、评价等环节,尤其注重对学生学习课程内容的学习支持服务。
3.3.1组建研究队伍,定期对教师进行信息教育和微课设计开发的培训,组建一支专业水平和现代技术水平都高的教学团队,针对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知识点来组织与建设教学资源,开发简单、高效、使用方便灵活、便于网上教学交流、便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学习的优质微课资源,通过数字化网络平台实现微课资源共享。3.3.2通过微课资源的开发促进教师更深入充分的备课,利用微课视频和学习反馈进行教学反思、同行交流以及开展有关的教学研究活动。3.3.3因为微课是半结构化的,随着教学需求、资源应用、学生反馈的变化而处于不断的动态发展之中;所以需要资源开发者、教学者设计有效的支架,设计学习的路径,引导学习者有效利用微课程资源学习物理课程。例如可以利用微课资源发挥混合学习的效用,让微课视频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环节发挥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课堂则注重开展师生交流、小组讨论,解决在课堂外单独难以解决的问题。3.3.4基于微课的大学物理教学模式是通过评价反馈动态生成的,经过教师同行、学生进行评判、实践,并在交流中不断对教学模式进行完善,微课资源将与其他点状的微课资源建立网络,大学物理微课资源以及教学模式将随着教学需求与环境发展不断发展与充实。
对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大学物理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特别是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基于微课的大学物理教学模式必将在大学物理的现代化教学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教学立体化模式初探论文篇三
摘要:本文介绍了高校转型的目的与意义,指出转型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大学物理课程定位,针对转型高校大学物理教学现状,构建了基于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物理“学--导多元立体化互动”教学新模式。
1引言。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新媒体以互联网和移动终端为代表,其方便快捷、经济省时、宽松自由等特点强烈吸引着大学生群体,当今大学课堂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为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促进国家经济转型发展,行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国务院明确提出了“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高校转型发展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应用型理工科高校中,大学物理课程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与创新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新媒体环境及高校转型背景下,大学物理教学新模式的构建对转型高校达到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高校转型的目的与意义[1]。
高校转型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使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更加符合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转型的意义在于加快发展与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相适应、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培养数以亿计的工程师、高级技工和高素质职业人才,为广大年轻人打开通向成功成才的大门,提高中国制造和中国装备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国家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多样化的需求。
3转型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大学物理课程定位。
从高校转型的目的与意义来看,转型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旨在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2].
物理学原理是技术的源泉,是多学科交叉、转移和渗透的支撑点[3],对于转型理工科高校而言,大学物理课程担负着重要的任务,在整个人才培养框架中起着基础性的服务作用。因此,转型高校大学物理的课程定位是基础课,为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打好相应的物理基础,课程目标是培养能力、突出应用、提高创新。
从各省公布的转型高校名单中可以看出,转型高校大多为地方本科院校,相较于研究型大学,转型高校学生的理解能力、自我约束能力与学习的主动性等方面要略差一些,大学物理是一门逻辑性和理论性很强的课程,由于学习内容无法与学生所学专业进行有机结合,因此,使得多数学生认为学习“大学物理没用”,逐渐缺乏学习兴趣与动力而造成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局面。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大学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研究物质结构和相互作用及其运动基本规律的学科。在当前高校里,大学物理分为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两门独立的课程。在理论课中,教师往往按照问题的产生、分析、建模、研究四个步骤展开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理论性太强,往往学生普遍反映难学;在实验课中,学生提前预习,根据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学生通常对所做的实验原理理解不够而缺乏兴趣导致教学效果一般。
这种理论与实验相分离的方式,不利于学生用所学的物理理论来指导实验,也不利于学生用实验来掌握所学的物理知识,难以实现转型高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
在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背景下,为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各转型高校逐步增加实践教学课时而压缩理论教学课时,这一点无可厚非,然而物理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各章节教学内容互有关联,面对教学内容繁多、学时少的问题,教师不得不采用删减教学内容来解决学时不够的问题。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将客观的物理知识结构内化为学生头脑中认知结构的过程,盲目删减教学内容,会使得学生前一个物理概念理解不清,而影响后面知识的学习,更让学生感到物理高深莫测。
盲目删减教学内容的做法不仅让物理教学应有的价值难以体现,也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无多大裨益,无法满足应用技术型人才对物理学知识上的学习需求。
4.3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教师教学模式单一化。
在学校,大学生一般通过课堂、互联网、图书馆及讲座等途径,获取知识与能力。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机交互等技术的高速发展,新媒体的出现加快了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进程,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openonlinecourse,简称mooc,又称慕课)作为一种新型在线教学模式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它具互动性、共享性、同步性、跨地域性等特点,提供了充沛的学习资源、新的`沟通交流方式,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多样性要求,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与习惯,而现在的大学物理课堂大都仍是灌输式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对学生显然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新媒体为学生获取知识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此时,学生所面临的问题不再是知识的获取,而是如何获取适合自己有效的知识,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分析和评价知识的能力。如何引导学生利用新媒体自主学习、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需要教师更新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教学立体化模式初探论文篇四
基于对目前大学物理教育模式问题的担忧,笔者就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改变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提出了有利于现代化教学模式改革的构想,并根据提出的新型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对比发现,新型教学模式具有高效率性和高带动性,解决了传统教育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教学模式的机械性、墨守成规和不利于学生记忆学习等。对于高校现代化教育的发展和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1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
笔者根据多年来的大学物理教学经验以及和学生的课下探讨提出了有利于改革现有传统大学物理教学模式惰性的构想,即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统一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与主动性。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理论与实验相统一的教学模式有三方面的优势。第一,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新型的的教学模式极大的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新模式将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可以直观地向学生展示知识点的基本原理和物理现象,当学生对于所学内容产生疑惑时老师通过实验展示的方式直观地向学生阐述知识点的基本原理便于学生的理解,同时在老师向学生展示实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实验反向地验证所学习的知识点,生动有趣的实验结果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第二,提高了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记忆。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分离的周期较长,相距约为一至二个月,根据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可以发现当相隔一个月时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记忆力几乎可以忽略,以至于学生在上实验课程时对于所学内容的记忆程度所剩无几,完全起不到巩固知识的作用。而新型的理论教学与实验课程相统一的教学模式完全解决了这种问题,这种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产生了二次知识记忆的效果,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学生对知识点长期记忆远高于传统教育模式。第三,改变了教师教学的机械性。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机械性重复教学,老师不会仅仅只重复理论课程内容或实验内容,而当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时会产生1+12的教学效果,老师通过了解实验内容并将教学内容与之相结合,充分展现理论知识丰富性的同时也将知识的运用性展示给了学生。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老师不再像传统教学模式一样机械性地重复理论内容或实验内容,而是在理论内容讲解的过程中添加实验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老师讲课的丰富性和生动性。
2.2传统知识与科学前沿相结合。
目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多数为老师按照教材知识进行教学活动,而实验老师则按照实验讲义和步骤固定地灌输知识,教材上多为经典的理论知识使得老师的课堂教学发挥空间较小,课堂教学内容多且复杂难懂,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知识的好奇心。然而,笔者认为为了让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所学的知识点,授课教师可以关注大量的相关前沿知识,通过理论授课或者实验教学方式向学生展示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如今科技知识迅猛发展的时代,新兴知识不断涌现,课本内容的更新换代远跟不上现代的科学发展,而学生因视野的局限性对于学科的前沿性敏锐性不足,因此在授课老师可以将前沿性的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做到了教材、实验以及学科前沿知识的有机结合。这种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以及科学前沿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下,传统的教学弊端将被打破,教师可以将物理原理和现象通过理论教学和实验验证向学生讲授,再推广到科学前沿以及应用领域,这样必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进而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大学生电子竞赛和国家专利的申请等。
3结论。
大学物理的教学模式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应该是不断融入新知识、新理念、新方法的开放式教学模式。教学活动应该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为主要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教学宗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不仅是连接理论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知到实际应用的桥梁,更是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度理解和验证的通道。因此,笔者提出了将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引入课堂,穿插在理论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改革构想,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教学立体化模式初探论文篇五
近年来,有关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引起了高校物理教师的广泛关注与高度重视。尽管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每一次改革都正如陈佳洱院士所言:“每当教学改革呼声高涨时,非物理类专业就要求砍杀物理课程的学时”。而事实上,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理工科院校非物理类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时数不得少于126课时,有条件的还应该扩展大学物理教学内容,增加课时。可见,改革不等于砍杀课时。教学改革的途径有很多,比如提升教学理念、优化课程体系设置、改进教学手段方法或改革教学评价体系等等,归根结底就是改革教学模式。因此,要摆脱当前大学物理的教学困境,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要形成一种良好的教学模式,只有形成良好的教学模式,才能保障教学的良性循环,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正是基于以上考虑,本文以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农林专业为例,针对当前现行大学物理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教学反思,并结合教学实践,从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教学方式、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探讨,阐述了基于多元化理论的新型教学模式及其改革策略,旨在加快教学改革进程,快速提高教学质量,以期实现教与学的双赢。
2.1教学目标知识技能化,教学时数严重不足课堂教学多采用讲授法,教师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形成“一言堂”、“填鸭式”教学,而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种教学模式往往太过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掌握,却忽视了过程与方法的亲历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追根溯源,导致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学时数的严重不足。目前,农林专业“大学物理”课程总学时为32课时,讲授7章内容,课时短,任务重,教师要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采用此法也是无奈之举。
2.2教材内容陈旧,经典与近代物理比例严重失衡教材内容大多以经典物理为主且章节内容各自独立,彼此间缺乏有效联系,尤其是力学教学内容过于陈旧,总是给人以老面孔的感觉,甚至大部分和高中重复,使学生表现出明显的厌倦情绪。此外,教材中经典物理与近代物理比例严重失衡,经典物理占全书80%以上,且基本上都是20世纪以前的成果。而近代物理特别是20世纪以后科技发展取得的突破性的成果,比如相对理论的提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激光、光波导、液晶、半导体和超导体等高新技术及其应用在教材中少之甚少。即使有,但是由于课时受限,这部分内容一般不讲。
2.3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粉笔+黑板”式教学,虽然讲课速度慢,学生有时间思考,教学效果良好,但很费时间、教学信息量小,而且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规律和演示实验等都无法实时呈现给学生。同时,由于课时受限,诸如启发式、探究式等具有艺术性的教学方法都无法正常开展,这样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课堂效率,而且对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都化作一句空谈。
2.4课堂互动反馈不足,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有效教学应该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互动活动,但由于课时紧张,教师讲课速度普遍较快,学生来不及反应,导致课堂气氛低沉枯燥,缺乏良好互动和有效反馈。同时,当前考核评价体系欠佳,仍采用“总成绩=平时成绩(10%)+实验成绩(20%)+考试成绩(70%)”绑定形式。其中,考试成绩所占比例过大,客观上造成了教师只满足于单纯的教材内容讲授,学生也只满足于应付考试过关的现象,这完全曲解了开设大学物理课程学习的真正目的,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2.5学生专业差异大,基础参差不齐不分专业,不管学生基础差异,一个标准,统一要求,同班授课的课程设置,导致学生兴趣不高,主动性不强和学习困难。目前,渤海校区农林专业约有260人选修大学物理课程,涉及5个专业,9个班,包括对口和非对口专业。其中,非对口专业是指那些通过高职或其他途径招生的学生,他们在高中阶段没有重点学习或没有选修物理课程,导致物理基础特别薄弱,给授课带来很大难度。由此可见,对当前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已势在必行。
多元化教学模式就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意义的全新教学模式,是一种多维度、全方位和多层次的新型教学模式,主要包括教学目标多元化、教学内容多元化、教学形式多元化和考核评价体系多元化等,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3.1提升教学理念,实施多元化教学目标,培养多层次复合型人才建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符合对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和专业需要,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首先,要摒弃只注重知识传授、对学生进行机械训练的教学方式,要把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其中,进行课堂有效教学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指出:“课堂有效教学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些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脚步”。其次,要更加注重过程和方法的亲历及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与塑造,不但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更要让学生会学、乐于学习。这就要求教学既要关注专业培养的共同目标,又要注重不同类型的个性塑造;既要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不能忽视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实现教学目标的多元化,有助于培养以应用为导向的多层次复合型人才。
3.2更新教材内容,保证教学时数,实施多元化教学内容,实现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基础,教材的结构体系和内容编排对课程建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教材中经典物理比重过大,近代物理内容不足。因此,应该根据专业需要,适当对经典物理进行删减和精选,加强与现代物理和科技应用的联系;添加近代物理内容,介绍当今物理学的发展前沿,如相对论时空观、量子物理效应、激光器、半导体和超导体的理论与应用等,使学生在感受物理魅力的同时,能够开阔自己的视野,扩展思路,激发对科研事业的热情。值得一提的是:课程建设取得出色教学效果的前提保障就是保证教学时数。大学物理不仅仅锻炼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其勇于探索新知和创新实践意识的精神。因此,只有充足的课时保障,任课教师才能全身心投入教学、大力挖掘教材,丰富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和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3.3改革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实施多元化教学形式,全方位提高教学质量多元化教学形式应该是集最佳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于一身,紧紧围绕学生开展教学内容。当前,计算机及多种媒体技术已经走进了大学物理课堂,不仅能极大程度的丰富教学内容,而且能将较为抽象、难理解的物理内容或现象以直观形象的形式表现出来。例如在讲解振动和波的合成与叠加、多普勒效应、波动光学中光的干涉、衍射等内容时,使用matlab编程和flash动画等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动态图像实时显示出来,把复杂内容简单化,给学生以动态和立体感。除改革教学手段外,还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运用案例法、类比法等思想并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授课,不仅可以增强教学的艺术性,还可以提高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效能。例如在讲解动量定理时,既可以采用探究式,探究两颗鸡蛋从同一高度下落,分别落在是否垫有薄海绵垫的水泥地板上;又可以采用案例法,引入“守株待兔”故事;讲解力学中刚体定轴转动时可类比质点直线运动;讲解电磁学中稳恒磁场时可类比静电场等进行教学均可以取得出色的教学效果。同时,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演示实验,例如在讲解液体表面张力时,可以观察向注满水的.杯子中轻投硬币;讲解伯努利方程时,可以用透明三角漏斗或电吹风倒吹乒乓球;讲解驻波形成时,可以观察音叉的振动等源于真实生活场景,使学生不但能感受到物理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还能养成有意识的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去分析、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施多元化教学形式,全方位提高教学质量。
3.4丰富反馈互动形式,实施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充分体现教学民主化和人文化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除了课堂上的简单问答互动外,课后几乎无交集。而在多元化教学模式中,不但要注重课堂上师生间的良好互动,更要关注课后师生间的有效交流。教师可以采用现代化的微博、微信、飞信和qq群等互动形式为学生开启一道绿色通道,为他们解答课堂上未及时解决的问题以及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向交流。此外,考核不仅仅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的客观有效评价,更是对教师自己教学效果做出的正确评估。传统教学模式下单一的闭卷考核方式已经不再适应现代化的教学要求。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方式符合培养多类型、多层次人才发展的需要,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以及提高课改建设质量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改革考核方式,构建科学的考核体系,逐步完成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符合人才的发展要求。所以我们建议对当前考核体系进行优化,有2种方案可供参考,方案1:延用当前考核形式,保持实验成绩比例不变,但要降低考试成绩比例(60%),提高平时成绩(学生课堂表现、出勤和作业、小论文完成情况等)比例(20%);方案2:单独开设实验课,成绩单计,保持考试成绩比例(70%)不变,但要提高平时成绩比例(30%);同时考题采用试题库形式,每套试题采用多元化模式,按比例分布主观题和客观题,必做题和选做题。这样可以使学生根据自己所学专业及知识掌握情况有区别、有针对性地进行考试,打破传统考试模式的禁锢,客观有效的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全面的评价,真正体现教学民主化和人文化。
4结语。
多元化教学模式具有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通过提升教改理念、健全教改目标、丰富教学形式和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等多元化教学策略,有利于在实践中全方位、多层次、多维度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充分体现教学民主化和人文化,加快教学改革进程,以期实现教与学的双赢,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科技复合人才。
教学立体化模式初探论文篇六
立体化教学模式是以“学---导多元立体化互动”的开放教学模式为基础,使“学生学习主动化、资源整合多元化、课程讲授多样化、学习支持立体化”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4],目前在美国及我国台湾地区推广的美国伦塞勒工学院的“工作室物理”(studiophysics)其实就是这种教学模式,其特点为:精简的讲授,高技术强化的学习环境,合作性的学习小组,以及师生间的高度互动。如果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进行上述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定能很好地实现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在高校竞争中提高核心竞争力。
5.1分类建立符合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大学物理课程体系。
根据学校专业设置特点将学生进行分类,以我校为例可将学生分为机、电、材、汽四大类,建立起符合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大学物理课程体系。按照各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专业需求,适当删减大学物理教学内容,分别设置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目标,注重理论教学与学生专业相关的应用技术相结合,实际教学中引入当今科技热点或工程实践案例。这样既能解决学时不够的问题,又能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的重要性与实用性,有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本领,做到学以致用。
5.2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建立大学物理立体化教学资源体系。
立体化教学资源的体系结构主要由纸质化教学资源、音像教学资源、教学课件、教学资源库、网络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和学科专业网站等七个基本要素组成[5].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的纸质化教学资源、音像教学资源、教学课件,积极与兄弟院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互通有无,建立教学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学习借鉴国家级资源共享课,学习其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经验,加强自身网络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和学科专业网站的建设、开发与利用,丰富大学物理数字化教学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网络平台,建立大学物理立体化教学资源体系。
5.3合理利用新媒体改进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大学物理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纷纷出现在国内外一些课程平台上,mooc具有传统课堂教学所不具备的优势:短小的视频和内容适合移动学习,互动多、测验多、合作多,能提升学习主动性[6].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改进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比如采用混合式教学、在线课堂与大学课堂结合进行翻转课堂式教学等。这对改变学生被动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大学物理课堂教学效果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5.4充分利用新媒体加强师生互动、实行过程性考核评价。
当前高校大多课程的考核方式仍为卷面考核,依靠卷面考核评价学生的能力高低既不科学,也无法适应转型高校培养应用技术型学生的需求。逐步改革考核方式,充分利用新媒体注重过程性评价,比如引入微助教,学生可以用手机在课堂中签到、答题和讨论、出勤率、课堂研讨、虚拟论坛发言、平时作业和小测验等都可以记录下来[7].不仅实现了教师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课堂互动交流的热情,使考核结果更加科学合理。
6结语。
新媒体的出现对当前的高等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高校转型发展对应用技术型高校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新要求。新形势下,教师只有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积极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才能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教学立体化模式初探论文篇七
尽管人们对“知识经济”有不同的理解,但广泛认同的是知识经济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与传统的经济形态最大的不同在于,知识经济不是直接取决于资源、资本、硬件技术的数量、规模,而是依赖于对知识资源和信息资源的占有、积累、创新和利用。
可见知识经济更强调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使用。由于其主导因素是知识,核心是以智能为代表的人力资本,因此,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已经直接表现为人才的竞争,表现为人才之间创新精神的竞争。
首先,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现状制约了课堂教学对学生智能教育的培养要求。
目前,高职院校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事实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现状与高职教育在2l世纪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还很不适应,师资队伍本身在专业结构、年龄结构、职务结构以及专职与兼职的比例结构上还不甚合理,专业课与实习指导课教师的数量与质量仍不能满足事业发展的需要,许多青年教师依然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必要的专业技能和教学理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尚缺乏有力的经济支持和政策支持等等,所有这些,都决定了现如今课堂教学仍然只是给学生灌输知识为主,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虽然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传授一定的基础知识是必要的,但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则应是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的应有职责。可以说,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问题,仍然是制约我国职业技术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发展和提高的关键问题。
其次,高职院校刚性的课堂教学管理监督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师课堂教学模式的僵化。高职院校一般制定了一系列的教师课堂教学管理制度,比如教案检查制度,中层领导定期听课制度,教学成绩达标制度等,这些制度存在刚性化,过于量化的缺点,这些刚性的课堂教学管理监督模式不但没有起到优化课堂的目标,反而进一步僵化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
3改革传统教学模式,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面对新世纪企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我们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思想以及教育管理方式都必须有一个彻底转变,使我们的职业教育成为一种开放式的教育,成为一种能够适应企业需求的创新教育。
3.1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重视学生智能的培养。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高职教育,重要的不是教会学生什么知识,而在于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要着眼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开发学生智能,教育家斯普朗格曾经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课堂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创造的积极性、主动性,避免那种学生消极、被动接受现成知识的教学,真正地让他们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人,以主动的精神、创造的态度去求取智慧,培养创新能力。此外,知识经济靠的是智慧创新,教师也要实现由体力消耗型到智慧创新型的转变。在课堂上要运用探索、研究、发现式的教学方法。比如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提问等,在教学中,及时地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正确的思维方法。
3.2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重视课堂教学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为落实《国务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推进国家“十一五”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计划的.实施,贯彻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提高职业院校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教学管理和研究总体水平,必须加快建设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教师本身应具有很强的专业应用能力,或称之为专业实施能力。因此,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教育师资队伍越来越明显地反映出这支队伍应有的素质要求——具有敬业精神;扎实的知识功底;具有相应的实践经验;懂得教育基本规律;具有职业课程开发能力;适应专业教学任务转移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技术推广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满足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专业智能的要求。
3.3实施柔性的课堂教学管理监督制度,引导教师转变僵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为了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在教师的管理监督方面光靠刚性的教师管理监督制度是无能为力的,还需采取一些柔性的管理方式更能奏效。
进入21世纪以来,柔性管理作为一种科学有效的管理理论成为解决高校教师管理问题的有效策略。“柔性管理”强调以人为本,要求了解人、尊重人、发展人,把满足教职工的高层次需要、呼唤和激发教职工的工作内驱力作为出发点。如果管理者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监督淡化量化,侧重考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意识,是否有学生的智能参与,能够把数量与质量、数量与热情、课内课外、校内校外作系统的考虑,教学效果将是另一番景致。
参考文献:。
[1]吴振坤.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j].北京.施工企业管理..9.
[2]李铁林.职教师资队伍应具备怎样的要求和特色?职教三人行[j].南昌:职教论坛..11.
[3]赵林轩.现代课堂教学探究[j].成都:成都教育学院学报..10.
[4]郑其绪.《柔性管理》[m].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6.
教学立体化模式初探论文篇八
音乐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在我国也收到来自家长和教育界的广泛关注,随着音乐学前教育的体系不断完善,规模不断扩大,音乐学前教育已经产生了一个十分巨大的环境影响氛围,带动着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和家长不断的投资投入到音乐学前教育当中。我们可以认真的看到,在音乐学前教育的发展当中,存在着些许不合理的地方,尽管我们将其归纳为音乐学前教育体系成长中的烦恼,转型期的阵痛,但是我们依然需要认真的总结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刻的反思,只有在问题中到答案、在问题中做总结,才能为下一步的发展和学前音乐教学模式的根本进行探究,这也是本文的一个逻辑归宿和出发点。首先,在音乐教育中功利主义盛行,在学前音乐教育中孩子始终应该是第一位的,不是说我们投资多少、付出多少就是对孩子负责人,就是对孩子好,而是在这个过程中,真正让还是成长多少,收益多少。在这个方面,中国的家长和学前教育机构都存在着功利主义现象,大家都没有对孩子本身的天赋和意识进行尊重和挖掘,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一直是被动学习,不能够真正地得到应有的良好教育,不能够真正的在学前教育中收益,得到真正的引导和帮助,这使得学前教育变为了孩子家长变相竞争和学前教育机构不负责的收费竞争,让学前教育变为了味道。其次,学前教育不是启蒙一个环节,有些家长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学习了钢琴,就让自己的孩子也学习钢琴,看到别的孩子学习画画也让自己的孩子学习画画,觉得到了这个时间段了,应该让孩子学点什么,没有考虑到孩子需要什么,在整个过程中,孩子的学习时间被家长充分安排,没有启蒙的时间。这个过程中如果能够一直延续,家长变成虎妈虎爸还好,如果不能,仅仅是跟风学习,半途而废,不仅浪费人力物力,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孩子的自身的能力也没有得到良好的启发。最后,学前教育不成体系,学前教育机构是市场化的结果,良莠不齐的学前教育给学生带来的授课效果也是参差不齐的,在整个学前教育的过程中,我们真正能够看到的是不断地对孩子进行课程调整,没有想到孩子是否有能力完成,不断的灌输,填鸭式教育。没有统一的模式,从个体、私人到机构、集团,学习教育的过程中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整个体系不统一,结构紊乱。
在整个学前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关键是要成规模、成系统、成体系。政府机构要有引导、教育机构要有良心、家长要有耐心,真正的形成,公共、专业、社会化的教育体系,让每一个发展环节都能够言之有物,都能够有的放矢。一是建立公共教育指南机构,有公共机构出面制定教育指南,普及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方式方法,规范市场管理,明确教育内容,要重点从宣传上下功夫,让家长这一教育第一人能够理解什么是学前教育,对自己孩子有个充分的认识,进行合理的智力开发。二是规划教育机构,进行资质认定,对那些不符合规定的教学机构要坚决予以取缔,不能够让这些个人的违法的机构,不负责任的机构扰乱市场,混淆视听。三是促进学前教育发展的社会化程度,更广层面进行普及教育,让学生真正的从教育当中收益,让家长真正地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针对性和权威性,让家长更加有目的地对孩子进行全方位的学前教育。只有真正形成这种教育体系和教学模式,才能够促进学前教育良性发展。
教学立体化模式初探论文篇九
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内容的'开放性使学生的认识领域大为拓展,吸纳知识的途径由单一变为多元,教师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来源。
1.美术欣赏课研究性学习中,美术教师角色由知识的权威者转化为学生课题研究的参与者与合作者。美术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课题研究,教师经常深入学生课题组,了解他们的需要和碰到的难题,教师和学生一起研究课题,随时掌握学生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辅导。美术欣赏涉及科学知识领域和人文知识领域,在学科联系中,美术欣赏与中学历史、地理、政治、文学、物理、化学、音乐、生物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联系。比如青铜器的冶炼工艺涉及金属熔点和合金的概念;美术作品的时代背景与政治、历史紧密关联;美术作品的发祥地及作者的生活地域又与地理相衔接;花鸟画中各类花鸟形体结构的理解完全依赖生物课学到的知识。在此过程中,美术教师不断意识到自己的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面狭窄、对本学科与生活实际联系的漠视等问题,从而产生继续学习完善自我的愿望,这就需要不停地充实自己的学识修养,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课题研究,在参与中学习,在学习中指导,这样也是教师责任心和学术胸怀的体现。
兴趣和审美品位,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3.美术欣赏研究性学习中,美术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活动是分散的。各学生之间的能力也有差异,教师根据学生不同层次将学生编排成不同的课题组,并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求学生在课程实施中自主地探究问题。学生个人或课题组在研究性学习中征求各种意见后,由自己决定研究内容、方式,结果的表达展示方式。有这样一个实例,园林艺术和山水画是中国古代美术中不同门类的两种形式,但是它们的那种亲近自然、模仿自然、妙造自然的精神内涵将两种艺术形式联系起来,我们的高中生在学习时感觉到了这一点。教师应当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对此建立研究性课题,学生们成立了课题组,作了具体分工安排,他们通过上网查找各类相关资料,不但查阅了著名园林建筑的图片和建筑结构图、研究了园林在中国的地域分布状况、考证了园林主人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变迁情况、下载了山水画图片与园林中的假山、水池、花木、建筑的布局进行对比分析,甚至连园林建筑内部陈设和匾额、楹联的内容都不放过,将这些信息资料编辑,通过一系列对比之后验证了课题。在围绕美术欣赏为中心的课题研究中能积极思维、提出问题,对提出的问题查找理论依据,依靠自己查找的资料分析解剖问题最终做出可靠的评价。说明高中的学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能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能够有效地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并达到终生学习的能力。通过对美术欣赏的终生学习,从而达到自身修养和审美水准的不断提高。
如下图模式:(略)。
现在网络交互的方式非常丰富,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bbs、qq、e―mail达到交流。专业的美术论坛为广大师生提供了相互学习的园地,也可以在专业论坛发表个人美术欣赏专著,譬如全国著名的七彩网美术论坛等,当然还有更加专业的艺术论坛,譬如建筑论坛里的美术论坛等,都是人气极旺的优秀论坛;qq犹如网络电话,师生可以面对面、点对点直接对话;学生也可以把自己研究的成果或阶段性成果及疑问编辑成超文本通过e―mail发到老师信箱,待教师阅读完毕给与完善的答复;还有网络留言板,教师可以通过留言板布置研究方向、策略,学生通过留言板回答问题或提出问题,镇江教育网里热门网页教科教研里的艺术教育就有专门的留言板,为全市美术教师的业务交流、师生对话提供了交流平台。这些交流平台使得信息的传递和反馈得以迅疾和便捷。
网络技术为高中美术欣赏教学提供了资源库,为高中生围绕美术欣赏进行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基础,是高中生学会学习和学会终生学习、自主学习的坚强后盾,为我们所有高中美术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方便。那么我现在思考的是如何结合高中美术欣赏教学课程优化网络资源,为学生研究性学习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作为网络时代的美术教师,我现在正在学习网络技术,准备建立自己的网页,内容涵盖高中美术欣赏各课,针对教学内容建立美术欣赏图片库、编写自己的欣赏性文字、链接其他优秀的美术专业网站、建立网络留言板,在此基础上体现自己教学思想和个性。这是一个工作量巨大但极具意义的工程,但我愿意在新时代美术教学中对教学模式作新的探索,我们已经把眼光放眼到计算机远程教育中,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学生能够通过网络,在internet环境下学会欣赏美、鉴赏美、创造美。
注:此文参加江苏省艺术教育论文大赛。
911消息,该文送全国艺术教育论文大赛。
教学立体化模式初探论文篇十
智慧课堂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将课堂打造成富有智慧的教学环境,实现课前、课中和课后教学智能化、可视化、高效化等,最终实现学生的智慧生成。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的较高层次,具有高等性和职业性的双重属性。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是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将传统高职课堂教学转变为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虚拟现实技术场景,实现通过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的智慧课堂环境,使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从而促进学生智慧发展。
教学立体化模式初探论文篇十一
这种网络电子技术教学主要分成同步和异步两种方式。同步讲授模式是通过网络技术如视频等方式实现教师和学生同时在不同地点上课,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够运用通信手段进行简单的交互。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所涉及的教学资料,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电子技术进行同步浏览,同时也可以根据需求进行问题的提出教师也会给出相应的解答。这种方式可以将更多更好的教师资源共享给更多的学生,是受益人群更多,但其也有其缺陷,就是学生和教师不在同一地方上课,因此在学生管理方面可能出现一些不细致的地方,归根结底学生以这种方式学习仍处于被动状态。而异步讲授模式是将教学资源通过服务器存储在网络上,学生随时通过学习掌握相关的教学资源,这种方式跟上一种相比具有更强的自主学习性,但缺点是缺乏教师和学生的实时交流。
这种网络电子技术的教学方式是通过专家或教师来实施监控学生的学习状态,根据学生当前的测试结果来判断学生的现有水平,通过当前的分析结果决定学生的下个阶段学习内容,从而实现与学生的互动学习,这种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但对系统的要求相对较高。
3.讨论式教学。
这种方式主要是通过网络论坛来实现的,通过论坛可以由专家或者教师建立特定的讨论区,学生可以通过在聊天室或者讨论区对自己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留言,等待教师或者专家的解答,或者分享自己的教学方法,由教师或专家进行点评,以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通过论坛教师或可以根据日常授课的基本内容将每节课的课程目标、课程重点、课程难点、相关案例、试题及实验内容发布到论坛中,让学生可以自主的学习。
4.探索式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是学生可以在网络的教学资源库和数字图书馆中查询到相应的学习资料,没有教师进行指导,学生完全依靠自己的需求进行查找,针对自己感兴趣或者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搜索。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教育和启发性教育,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及学习积极性。
通过网络电子技术使得多个学习者处于同一个网络中,针对相同的学习内容进行彼此交流和合作,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享经验,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重在教师的讲解,因此在这个方面做得并不是很好。另外学生可以针对课题中的同一个内容可以进行分工协作,每个学生完成不同的部分,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完成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且还能够完成团队协作的锻炼,帮助学生提高交流能力,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
网络电子技术的教学模式注重的是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自主式学习帮助学生全面的提高个人素质。由于网络的庞大数据量可以充分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有效地解决不同学生所遇到的不同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网络电子技术能够实现实验的网络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由于网络覆盖面广等特点,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将所遇到的问题拿出来解决,可以在网络上获得更多更全面的帮助,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更好掌握。基于网络的电子技术教学模式并不像传统的教学模式那么容易实现,而之所以构建网络电子技术教学模式就是为了突出其特点,首先,网络电子技术的教学环境必须是资源丰富且系统平台设计良好的,其次,就是突出网络电子技术教学的实践性,此种教育模式应该拥有更多的实践素材。
针对一些计算机相关的课程,网络电子技术教学模式应用就显得更为重要。首先,这类课程本身就与计算机相关,很多课程内容基本都已电子版的方式来完成的,因此采用这种方式学生接受起来也比较容易。如计算机基础的课程教学,通过日常教学我们得知,在课程中我们经常会安排学生针对某一些文章进行格式的排版,而排版之后的文章通过打印的方式提交作业是根本不现实的,所以通过网络电子技术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将自己完成的作业提交到相应的平台中,无论从学生和教师哪个方面来讲都节省了时间,学生也可以根据平台中所展示的优秀作业来参照自己的作业发现差距并完善自己的知识水平。由此可见,网络电子技术教学模式具有以下深远影响。
1.突破时空限制。
网络电子技术教学模式真正突破了学习时空的局限,任何一位学员,可以在任何有条件的地点,按自己拟定的学习计划学习任一门课程,而且可以从课程的.任何一个章节进入学习状态。可随时从网上下载相关学习信息,也可以通过bbs、e-mail、网上实时聊天工具以及电话等通讯手段与老师和同学交流,真正实现随时学习。
2.走向终身教育。
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学习成为生存的必备条件,学校内的学习属于就业前的“职前教育”。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就业后还需要不断进行“职后教育”。今后的教育不再是一次性的学校教育,网络电子技术教学模式是实现终身教育的最佳手段,并将有助于建立起一种满足终生学习要求的教育服务体系。
3.教学模式从以“教”为主改变为以“学”为主。
网络电子技术教学模式带来了教学模式的根本变革,它把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改变为以“学”为主的教学方式,完美地应用并实现教学研究的最新理论成果。通过个体化的自主学习、网上协作学习和多种形式的教师辅导,有利于培养学员的自学能力,促进学习者由被动式学习向主动式学习的转变。
4.个性化教学和极强的交互性。
网络电子技术教学模式可以针对每位学习者的实际情况,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并可以进一步发展为按“个性化”原则来组织教学。网络电子技术教学模式的交互性是近乎实时的、交互式的。
5.虚拟现实技术。
利用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虚拟地建立起与真实环境相近的学习场景,提供虚拟的动手活动,语言学习环境,以及模拟各种实验、实习等,能够“足不出户”便可前往博物馆、科技中心、教学课堂或工厂参加“实际的”现场实习,接受情景教学。
6.更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
课件,把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和最新的教学成果通过互联网传送到四面八方,在扩大教育规模的同时,仍然让所有学习人员受到同等的高质量教育。
总之,网络电子技术的教学方式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途径,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当今社会中教育方式的改革一直都是各个教育单位的重中之重,如何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是每一个教师都在探索和研究的。而这种新的教育模式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无论在课程讲解、案例分析、考试考核以及论文答辩都可以使用这种教学模式,通过其自主探索、多重交互的方式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学生局限于学校,而网络电子技术这种教学方式将学生的学习场所无限扩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和其他各个地方的学生共同完成学习,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使得教学知识体系的更新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教学立体化模式初探论文篇十二
21世纪,我们正经历着由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转变的时代,以网络为媒介的信息技术全面进入人类活动。多媒体与超文本技术结合通过网络的交互方式,极大地推动了传统文化向网络文化转变。在网络中,人们可以把抽象思维能力和切身情感体验结合起来,促进科学和人文的直接结合,促进文化的加速发展。网络技术不仅提高了人们获取知识的速度和效率,更重要的是它强烈冲击和改变人们的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思想观念,改变了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教学的环境、过程和方法。
高中美术欣赏课以审美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为核心,在塑造学生的品格,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完备学生的知识修养以及发达其心智、开发其潜能都具有重要意义。在信息时代,我们高中美术教师应当与时具进,研究更加适应时代要求、更适合现代学生性格特征的新教学模式。
依据新的国家课程标准,在美术教学中倡导愉快教学、自主教学、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综合学习。我在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依据现代高中生极具个性和创造性的特征,集合网络资源和技术,引导学生在美术欣赏过程中实现研究性学习作了一些探索。
一.首先要正确理解“网络环境”
物馆、美术展览馆和图片库。同学们可以方便快捷地通过搜索引擎查找到所需要的作品图片及其相关背景资料,并可以将学习内容下载保存,再通过软件进行编辑处理,以供长远研究学习使用。
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内容的开放性使学生的认识领域大为拓展,吸纳知识的途径由单一变为多元,教师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来源。
1.美术。
[1][2][3]。
教学立体化模式初探论文篇十三
李颖涛。
摘要:群文阅读教学是一种新型的阅读教学模式,它既能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的数量和质量,又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探究群文阅读教学的素材开发以及如何在教学中运用群文阅读策略,对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阅读概括能力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群文阅读要求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引导学生对多篇相关联的文章进行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要求学生掌握对比归纳,综合分析多篇不同内容、风格、体裁的文章的策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面,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善,提升教学效果,从而为学生终身阅读与发展打下基础。
一、群文阅读的素材开发。
群文阅读教学避开了传统阅读教学时间花费多、学生阅读效果不好的弊端,是为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的要求,而践行的阅读教学模式。下面就从几个方面对群文阅读的素材开发进行探讨。
(一)依据同一主题,进行多元开发。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中,通常每一单元的课文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其开发空间非常广阔。因此,教师在实施群文阅读时,不妨围绕这一主题进行多元开发。首先以教材的单元主题为基准,在整合教材的同时对教材进行补充,使得学生对该单元的话题产生多角度、全方位的认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例如,在学习《黄山奇松》这篇课文时,不仅要结合同一单元的《黄果树瀑布》《莫高窟》这几篇课文对祖国美景进行赞扬,同时还要围绕祖国美景这一主题进行素材开发,补充《桂林山水》《庐山的云雾》这2篇文章,学生对其进行赏析,体会我国河山壮阔、风景秀丽之美,从而激发学生对自然风景的保护观念和意识。
(二)依据同一作者,进行素材开发。
名家的各篇名作常常分散于不同阶段语文教材中,学生对作者的了解通常零散而片面,不能形成一个整体而完整的印象,导致知识体系的建立也存在缺陷。依据同一作者开发素材,将其代表作品进行整合,通过对同一作者的文章进行群文阅读,方便学生了解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感受作者的写作风格。
例如,在学习李白的诗歌《静夜思》时,补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望庐山瀑布》和《赠汪伦》这几首诗进行群文阅读,对比《春夜洛城闻笛》和《静夜思》都是抒发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差异;体会《望庐山瀑布》中作者磅礴大气的语言风格,感受《赠汪伦》中作者抒发亲友离别之情和思念之情的异同。
(三)依据同一体裁,进行素材开发。
统一体裁的文章之间既具备相同点,又各有千秋,将统一体裁的素材进行开发,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拓展其阅读量,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观。通过对“同体裁”的文章进行群文阅读,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人生美的感受、理解和鉴赏能力,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美好高尚的情操和审美素养。
例如,在学习《秦兵马俑》这篇课文时,补充同类型文章《埃及的金字塔》《音乐之都维也纳》,使学生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学习同类型文章的写作策略,帮助学生积累写作材料。
(一)有结构地呈现文章,让群文有机组合起来。
举一反三式的群文阅读教学结构,即先读一篇文章,再读一组文章。如“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先指导学生阅读《小壁虎借尾巴》,理解小壁虎分别向小鱼、老牛、燕子借尾巴的经过,师生共画文章的情节结构图;再指导学生阅读《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七颗钻石》一组文章,自己画一画每个童话故事的情节结构图,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童话故事中“反复结构”的表达方式。这种教学结构,以一篇带多篇,教师容易教,学生容易学,可操作性强,能很好地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二)分组递进式的群文阅读教学结构。
即先读一组文章,再读另一组文章。如群文阅读《太阳•石头•风》,先指导学生读两首有关太阳的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想象的丰富性;再指导学生读两首有关石头的诗歌,在学生感受诗歌想象的丰富性的基础上,发现诗歌语言的有趣性;最后引导学生阅读三首有关风的诗歌,让学生充分体会诗歌想象的丰富性和语言的有趣性。这种教学结构,一组一组地呈现文章,学生始终在多个文本共读中进行思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三)在群文阅读中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策略。
群文阅读教学,学生一节课要阅读多篇文章,用得比较多的是默读和略读、浏览,这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阅读方式,我们要有意识地渗透这些快速阅读的策略。如教学略读课文《祖父的园子》的群文阅读,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给大家三分钟时间快速默读课文,可以一句一句地读,一段一段地读,一目十行地读,读完课文后想一想这是一个怎么样的园子,把自己的感受用词语记录在课题的旁边;再读课文时提出要求:我们知道了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应有尽有、五彩缤纷、生气勃勃的园子,请大家用三分钟时间浏览课文,可以跳读、扫读,把表现这些特点的句段画下来读一读,争取读出自己的感受。
(四)在群文阅读中学会整合的策略。
群文阅读教学,不必拘泥于单篇文章阅读时的字词理解,应侧重在大量阅读中提取信息,综合思考,我们要有意识地渗透整合信息的阅读策略,培养学生比较、综合、概括、归纳等阅读能力。如教学非连续性文本《寻找食物》的群文阅读,就可以引导学生从《湿原虫怎样寻找食物》和《蚂蚁的路径》两篇文章中提取信息,比较蚂蚁和湿原虫在寻找食物的方法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在群文阅读教学中,还可以渗透概念圈的阅读策略,通过在多篇文章阅读中不断深化对核心概念的理解;渗透对照表的阅读策略,让学生从多篇文章中提取信息,进行比较分析等。
(五)充分运用教材,分析对比单元主题的策略。
这一设计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提高概括分析能力,这一环节还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本,突显学生的主体作用。当前的语文教学模式较为枯燥,教师一味地讲,学生一味地听,对课文的讲解占用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而留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却较少。在阅读完文章之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样被动的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开展群文阅读的优势在于,多篇文章内容不同,风格各异,却有某种相通之处,这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思考、陈述和倾听。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例如,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文章时,要求学生对同一单元的《美丽的小兴安岭》和《东方之珠》这两篇文章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概括和分析本单元的主题,并向学生提问在课外是否读过相同类型的文章,自己读过的文章和课文之间存在什么区别和联系。
(六)开展阅读,进一步加强主题理解的策略。
阅读的方法可以分为精读、略读、浏览等几种,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大多注重精读能力的培养,却忽视了对学生略读能力的培养。群文阅读通过对多篇文章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归纳等多种手段的运用,引导学生综合使用各种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
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主题是“爱”,笔者引领学生在对课本中的3篇课文进行学习的基础之上,开发拓展了5篇文章――《地震中的父与子》《钓鱼的启示》《落花生》《背影》《谁是最可爱的人》,要求学生对这几篇文章深刻体悟,因为这几篇文章内容丰富,风格各一,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爱”这一伟大主题,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和爱之美。
总之,要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得让学生大量阅读。群文阅读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读,从而掌握多种多样的实用阅读策略。这也为小学语文阅读创造新的教学空间,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阅读概括能力,既能满足课标要求,又能为学生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立体化模式初探论文篇十四
自我教育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它要求教育者按照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阶段予以适当的指导﹐充分发挥他们提高思想品德的自觉性﹑积极性﹐使他们能把教育者的要求﹐变为自己努力的目标。多年来,我坚持把课堂当作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主阵地,积极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加大班级自我管理力度,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发展。
课堂教学模式华丽转身,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我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缘于一次偶然。
有一天,我班的小虎同学突然问我:“老师,能不能借我一堂数学课?”我说:“你有什么想法?”他说:“我想准备一堂数学课,我能做到您说的让每一个同学都积极参与,并学会,而不仅仅是优等生会。”我高兴地说:“很好,选好课题了吗?”“有理数的乘法,我想讲这一节”,他信心满满地说。我说:“很好,正好一周的.准备时间,好好备课,就由你来讲。”讲课前一天,我在班里宣布:“下一节课由小虎同学展示。”同学们纳闷不服气:“为什么?”我不慌不忙地说:“小虎同学提前一星期提出了申请,并做了积极的准备,机会总是青睐于有准备的人。”同学们都满含羡慕的看着小虎。果然他不负众望,课堂上他有条不紊,设计流畅自然,表达清楚明白,同学们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而不乱,效果非常棒。随着小虎同学清脆的声音:“本堂课展示完毕,谢谢大家。”同学们抱以热烈的掌声。我激动的说到:“今天正好是教师节,这节课小虎与同学们的表现是老师收到的最好的礼物,谢谢同学们。”同学们高兴的欢呼。课下,同学们纷纷围着小虎:“你讲的真好!”我趁机说:“只要认真准备,就会有机会,希望大家向小虎同学学习,相信你也是最棒的。”
学生给我的惊喜促生了我改变课堂教学模式的决心,也进一步坚定了我的信心。从此,我改变了常规课堂教师独霸讲台的做法,采取了各组独立承担一堂课的教学任务,从备课到分配任务到与同学们的互动各组都准备的井井有条。每堂课都点评,同学们既是听课的学生又是评课的老师,对每个环节的处理都有自己的见解,在不断的磨炼中,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学生自学能力的不断提高为我打开了一扇窗户。随着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的逐步成形,我又把这一做法运用到了班级管理中。让学生在管理班级事务中学会自我教育。
首先确立自我教育目标。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结构由三部分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通过教育理论的学习结合教学实践,把初中学生的心理结构归纳为三种状态:本我状态:一味寻求满足和快乐,没有自我约束能力。如上课精力不集中,作业不能按时完成。
自我状态:当“本我”的无理要求出现时,能及时管住自己。如当想上网吧时,自我教育出现,及时制止自己。超我状态:养成了勤奋、坚持的良好习惯,“本我”的无理要求不再出现,自己能很轻松地做该做的事,不觉的是种约束,并能影响带动别人,成为榜样。其次,召开例行班会。积极引导学生从“本我”,向“自我”、“超我”目标发展。我每周召开班会,评议自我教育情况,先自报状态,小组评议,全班再审议通过。设计“每天进步一点点,让优秀成为习惯”自我教育表格,及时将进入自我状态、超我状态的同学写入表格中。学生的积极性相当高。以下是我接手新班级时的一段工作手记。
第一周评议时,小萍、小祺同学达到超我状态,30人进入自我状态,有四人自报自我状态但在审议时未通过,当时气氛非常热烈。如五组报小豪进入“自我状态”,浩民同学指出:“小豪自习课有说话现象”,小豪接着反驳:“浩民课下谈闲话”。全班讨论两人状态问题,同学们一致认为:浩民这周课上表现积极,纪律、学习都比较好,同意其进入自我状态,不过,小豪同学指出的也有道理,以后课下需注意自己的言行。小豪同学自我约束能力比以前强,但还有时管不住自己,暂缓进入自我状态,两位同学心悦诚服的坐下了,没想到两人的学习劲头空前高涨起来,谁也不服谁,数学课上,两人争先恐后回答问题,有时为了思考一道题浩民能全神贯注半个多小时,同学们都直夸:“浩民真执著”。小豪同学在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判定时自己探索出了“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同学们由衷的佩服并命名为“冯氏定理”。学生有了明确的自我教育目标干劲更足了。到了第二周,有12人达到超我状态,22人进入自我状态,两人还有点差距但进步较大,同学们同意他们进入自我状态,但旁边加个蓝牌,提示还有地方需要注意。到第三周,已有20人达到超我状态,其余进入自我状态并向超我状态努力。第五周评议时,组长提议小洋同学进入超我状态,一筱同学提出:“小洋同学的作业完成的还不是很好。”小洋激动的站起来说:“那是上周的事,这一周作业我都认真完成了”。这时迅捷同学站起来说:“你看你那个头型,像个学生样吗?”小洋无言以对,不好意思的坐下了。班长提议:“既然有异议,我们举手表决吧。”结果是33人同意,同学们鼓掌祝贺小洋进入超我状态。小洋出了一口长气,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事后,我对小洋说:“祝贺你达到超我状态。”他高兴地说:“谢谢老师。”我又说:“忠言逆耳利于行。”小洋接着说:“放心吧老师,我知道同学们是为我好,我星期天就去理发。”看到小洋的进步我由衷的笑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的确有了很大提高。
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班级形成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良好风气,学生们的主动性、责任心及创造性得到充分激发,他们强大的自我教育潜力更让我感到震撼。
教学立体化模式初探论文篇十五
笔者通过师生之间和同行之间的交流,对高职文秘专业教师与学生进行调查访问,收集教师运用不同教学模式的实例,提出了着眼于理论讲授、着眼于实务训练、着眼于综合能力的三大教学模式分类体系,并对这三大分类体系从概念、程序、特点进行比较,为教师选择教学模式提供更好的依据。
2.1着眼于理论讲授的教学模式。
(1)讲解――接受教学模式。
(2)理论――思辨教学模式。
2.2着眼于实务训练的教学模式。
(1)模拟――演练教学模式。
(2)动手――操作教学模式。
2.3着眼于综合能力的教学模式。
(1)案例教学模式。
(2)角色演练教学模式。
(3)“四模块”综合能力训练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也可以应用到《秘书基础与实务》的办文、办会中,以生动形象的例子来导入,引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动手――操作教学模式又可以应用在秘书的接待、开会、日程安排等项目教学中。
总之,笔者认为进行教学改革应该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而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务必对教学模式进行分类研究。课堂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作为教师,必须要掌握不同的教学模式的构建理论、操作程序、优缺点等,才能适应各种教学情景,才能保证教学效果优质高效。
参考文献:
[1]史士本.构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教育科学研究,(6)。
[2]叶谰着.教育原理[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38。
[3]高文主编.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21。
[5]李晴着.地理教学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92。
[6]李秉德着.教学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7。
[7]查友梁着.教育模式[m].科学教育出版社,2002:142。
[8]胜群力,李志强编着.现代教学设计论[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52。
[9]张智学着.课堂教学与策略[m].宁夏人民出版社,2002:70。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8181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