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立体化模式初探论文(汇总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9 08:25:08
教学立体化模式初探论文(汇总20篇)
时间:2023-12-09 08:25:08     小编:梦幻泡

总结是一种提高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是每个人都面临的问题,需要我们注重方法和技巧的运用。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些范文,从中学习总结的优秀写作技巧。

教学立体化模式初探论文篇一

摘要:本文针对二本师范院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教学改革,提出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分层次教学模式,根据大学物理课程内容、基于“四基”进行大学物理课程整合,采用教学方法多元化和考核成绩评定的多样化。

关键词:教学模式;分层次;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核。

大学物理是高等院校部分理科专业和工科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在培养高素质人才工作中起着其它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受生源、专业、相对教学课时少与内容多的矛盾、教学方法更新等问题制约,在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学生的物理基础和对物理的兴趣、及各专业存在差异。高校录取率从80年代的6%左右增加到现在的约60%左右,高校教育由精英教育转为大众教育导致录取学生物理基础参差不齐,兴趣也使学生对物理课投入精力和时间差别较大,在课堂上表现为一些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一部分学生课堂吃不饱,另一些学生又消化不了,课后作业抄袭等现象。

第二,教学内容亟需优化。传统的大学物理内容体系是由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近代物理几大块构成的,内容广泛,尤其是现代物理新思想、新观点不断涌现,但现在大学物理的学时数在逐渐减少。物理教育本身的循环性、内容的广泛性、经典内容和近代物理的关系等,使得大学物理教学的学时数、教学内容的矛盾日益突出。

第三,大学物理课程内容多、涵盖面广、利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时,存在课时紧,该讲的内容讲不透,想讲的内容展不开,许多抽象的物理知识讲不清,有时想结合专业,补充一些与专业相关的实例,也因时间不够而讲不透,学生也听不太明白,同时一些现代教学手段也有不恰当地应用在大学物理教学中,所以,合理将传统和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也是大学物理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第四,目前考核方法比较单一。现在一般大学物理课程的考核办法,是采用考试题、实验成绩和平时成绩来进行评估的。但学生的知识水平不能完全由计算题来评估,素质更不能由是否会做题来衡量,所以大学物理课程考核办法的改进仍是该门课程研究的问题之一。

基于以上几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从咸阳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入手,进行了如下实践性试探。

2.1建立大学物理课程分层次教学模式通过高考成绩、专业方向、个人自愿和兴趣确定分层次原则;根据大学物理课程目标确定不同层次教学目标、授课内容;制定分层次教学管理方法。根据制定的分层次教学原则,通过目标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辅导分层、考核分层等,指定专任教师负责各层制。两学期试行结束,调查显示各层次学生对物理产生的兴趣均有大幅度提高。

2.2基于四基模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四基是指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物理思想、基本研究方法。以电磁学内容为试点内容,基于四基模式,在处理好近代物理和经典物理、定量和半定量关系、人文与自然科学关系基础上,在传统教学模式和渗透教学模式相结合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整合。

2.3应用多元化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演示实验、仿真实验等相结合应用在大学物理教学的课堂中。教与学同时进行,课堂不再是教师一人的舞台,采用教师精讲20分钟,剩下30分钟的时间由学生讨论和自拟本节内容的习题并自主完成的方式进行良好的互动式教学。以电磁学内容为例,应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实践。

2.4课程考核方式多样化在传统考核方法的基础上,采用诸如统一试题、小论文、小创新实验、平时自主学习报告等相结合的课程考核方法。

3结论。

对咸阳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三个专业的大学物理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进行了实践。两学期结束,学生普遍对物理知识感兴趣,对物理实验的操作普遍有较强的自主性,分析问题的能力普遍有所提高。考核办法不再单一,按照学生的点点滴滴自主学习行为给以成绩评定,大学物理不及格率由原来的30%左右降低到了3~5%。尤其对物理兴趣比较浓厚的学生而言,进步更大,多名学生参加了大学物理创新实验研究,并发表了小论文。

教学立体化模式初探论文篇二

随着互联网和和电子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微”教学模式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在这种情况下,对微时代下大学物理的创新教育进行系统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研究价值。[7,8]2.1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日益普及,微课因为具有时间短、内容精、模块化、半结构化等特点,特别适宜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相结合,因此微课资源的建设对于大学物理课程的移动学习、在线学习、混合学习的探索和研究提供了条件。微课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为所有希望获取知识的人提供碎片化、移动化的学习新体验。2.2微课针对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知识点来组织与建设教学资源,开发简单、高效,使用方便灵活,便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学习。有了微课资源,学生就可以在课后对重要的基本概念反复揣摩,深入理解,而课堂时间则可以用来开展讨论和答疑解惑。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课后学习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充分发挥课堂讨论、交流和释疑的功能,提高物理学习的效率。2.3通过微课资源的开发能促进教师更深入充分的备课,也便于教师进行教学反思、进行同行交流以及开展有关的教学研究活动,微课资源的共享同时还避免了教育资源的重复和浪费。另外通过微课的设计与开发,还可以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促进大学物理教学研究。

3.1微课的教学内容研究。

深入分析教学大纲、教材,罗列课堂教学中试图传递的核心概念,这些核心概念将构成微课程的核心。了解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现状,以及能力培养状况,为课程体系的建立和微课的设计开发提供良好的方案。

微课程的呈现形式主要是短小精悍的微型教学视频。作为核心教学资源的微视频在课堂中可以承担不同的角色,微课在与课堂整合层面,需要注重教学设计,即对学生进行需求分析,结合教学任务需求,确定学习内容,并解构成微课程资源。完整的教学设计,包含课程设计、开发、实施、评价等环节,尤其注重对学生学习课程内容的学习支持服务。

3.3.1组建研究队伍,定期对教师进行信息教育和微课设计开发的培训,组建一支专业水平和现代技术水平都高的教学团队,针对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知识点来组织与建设教学资源,开发简单、高效、使用方便灵活、便于网上教学交流、便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学习的优质微课资源,通过数字化网络平台实现微课资源共享。3.3.2通过微课资源的开发促进教师更深入充分的备课,利用微课视频和学习反馈进行教学反思、同行交流以及开展有关的教学研究活动。3.3.3因为微课是半结构化的,随着教学需求、资源应用、学生反馈的变化而处于不断的动态发展之中;所以需要资源开发者、教学者设计有效的支架,设计学习的路径,引导学习者有效利用微课程资源学习物理课程。例如可以利用微课资源发挥混合学习的效用,让微课视频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环节发挥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课堂则注重开展师生交流、小组讨论,解决在课堂外单独难以解决的问题。3.3.4基于微课的大学物理教学模式是通过评价反馈动态生成的,经过教师同行、学生进行评判、实践,并在交流中不断对教学模式进行完善,微课资源将与其他点状的微课资源建立网络,大学物理微课资源以及教学模式将随着教学需求与环境发展不断发展与充实。

对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大学物理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特别是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基于微课的大学物理教学模式必将在大学物理的现代化教学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教学立体化模式初探论文篇三

立体化教学模式是以“学---导多元立体化互动”的开放教学模式为基础,使“学生学习主动化、资源整合多元化、课程讲授多样化、学习支持立体化”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4],目前在美国及我国台湾地区推广的美国伦塞勒工学院的“工作室物理”(studiophysics)其实就是这种教学模式,其特点为:精简的讲授,高技术强化的学习环境,合作性的学习小组,以及师生间的高度互动。如果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进行上述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定能很好地实现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在高校竞争中提高核心竞争力。

5.1分类建立符合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大学物理课程体系。

根据学校专业设置特点将学生进行分类,以我校为例可将学生分为机、电、材、汽四大类,建立起符合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大学物理课程体系。按照各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专业需求,适当删减大学物理教学内容,分别设置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目标,注重理论教学与学生专业相关的应用技术相结合,实际教学中引入当今科技热点或工程实践案例。这样既能解决学时不够的问题,又能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的重要性与实用性,有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本领,做到学以致用。

5.2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建立大学物理立体化教学资源体系。

立体化教学资源的体系结构主要由纸质化教学资源、音像教学资源、教学课件、教学资源库、网络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和学科专业网站等七个基本要素组成[5].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的纸质化教学资源、音像教学资源、教学课件,积极与兄弟院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互通有无,建立教学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学习借鉴国家级资源共享课,学习其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经验,加强自身网络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和学科专业网站的建设、开发与利用,丰富大学物理数字化教学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网络平台,建立大学物理立体化教学资源体系。

5.3合理利用新媒体改进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大学物理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纷纷出现在国内外一些课程平台上,mooc具有传统课堂教学所不具备的优势:短小的视频和内容适合移动学习,互动多、测验多、合作多,能提升学习主动性[6].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改进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比如采用混合式教学、在线课堂与大学课堂结合进行翻转课堂式教学等。这对改变学生被动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大学物理课堂教学效果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5.4充分利用新媒体加强师生互动、实行过程性考核评价。

当前高校大多课程的考核方式仍为卷面考核,依靠卷面考核评价学生的能力高低既不科学,也无法适应转型高校培养应用技术型学生的需求。逐步改革考核方式,充分利用新媒体注重过程性评价,比如引入微助教,学生可以用手机在课堂中签到、答题和讨论、出勤率、课堂研讨、虚拟论坛发言、平时作业和小测验等都可以记录下来[7].不仅实现了教师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课堂互动交流的热情,使考核结果更加科学合理。

6结语。

新媒体的出现对当前的高等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高校转型发展对应用技术型高校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新要求。新形势下,教师只有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积极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才能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教学立体化模式初探论文篇四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对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弊端进行分析,尝试探索体育教学的新路子,创设和谐情境课堂教学与分组教学模式,突出以精心务实设计为主线,着重开展小学体育教学创新教育的尝试。

关键词:体育教学传统教学模式创新体育教学。

前言: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形式,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思维方式,挖掘教学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智力、技能和技术的全面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目前小学体育教学落实《新课程标准》教育的重要课题。

1、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弊端。

1、1、强调体育教学内容的“竞技化”

传统体育教学内容,是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的,过分强调运动知识和技能,不仅偏离以了以促进小学生生长发育为基础的强身健体这一目标,也严重影响了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因此,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应淡化竞技,侧重基本素质和健身能力的培养。

1、2、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一体化”

这种体育教学组织形式是指全班在教师的指挥下,强调统一目标、统一行动、统一要求的教学管理形式。过分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统一行动、步调一致的纪律性和有序性。忽视学生个性与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扼杀学生活泼的天性,使学生对学校体育课产生逆反心理。

1、3、传统的量化评价使许多学生成为失败者。

一块秒表,一把尺子,不论学生年龄、身体状况、运动基础有何差异,用一个定量的标准去衡量所有学生,这种机械的做法类似于工业化的模式。而那些身体素质差运动水平低的学生,无论怎么刻苦锻炼,怎么积极参与活动,即使有了长足进步,但因起点太低,达不到及格标准,成了每次体育考试注定的失败者,严惩地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尝试创新体育教学。

在《新课程标准》教育广泛开展的今天,要使受教育的人才具有“创新能力”、“合作精神”、“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在教学中,努力探索和实践课堂创新教学。

2、1、教师自身要转变观念。

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是创新的教育,我们体育课也同其他课程一样要创新,在这个新的时期,我们体育老师的观念要更新,上课的一些旧模式要破除。因此,它要求教师必须改变教学观念,教师要学会“宽容”。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教师如果一味苛求学生,扼制了学生创新动力。在实现创新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种种创造性表现常常与错误、缺陷、任性、争吵等联系。创造心理学认为,学生对同一问题的.认识有差异,这是必然的。有差异,就有可能有争辩;有争辩,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会大大增强,个体潜能就能得到尽情发挥。

2、2、教师必须富有创新精神。

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创新态度、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教师必须首先成为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只有自身具有创新精神,富有创造力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就教师的创新精神而言,它包括:创新思维、首创精神、成功欲、甘冒风险、以苦为乐的精神。而这些都要经过经常学习和掌握最新的体育运动知识和理论;自己平时的积累和不断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并灵活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结合到教学实践中去。

2、3、尝试情境创设的课堂教学模式。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科学地运用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2、3、1、尝试围绕故事情节,移情入境,激发创新欲望。

在体育教材中,每学习一个新的内容都是由一个个的循序渐进的练习构成的,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一个不断发展的故事线索,层层推进,学生定能紧扣环节,兴致勃勃地参与活动了。例如上四年级篮球课时,安排一个孙悟空西天取经的故事线索。孙悟空先苦练基本功(一套球操,整理活动),再经历一次次磨难(传球、运球、突破),最后取到真经(投篮)。整节课围绕这个故事情节,老师不时启发学生,把一次次的练习与一个个西天取经的故事联想起来、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如连续三次不定点的传球(三打白骨精)、不同方法的运球(七十二变)、投进篮筐(取到真经)等等。整堂课同学们既动手又动脑,个个争当孙悟空,课堂气氛一十分热烈,较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能力。

2、3、2、尝试模仿动物的动作,身体力行,启发创新“灵感”。

小学生十分喜欢和小动物交朋友,十分乐意模仿动物的动作,而且体育原本源自生物界生物的形体动作,故而体育教学中有许多动作都与动物相似。如跑似小马,跳远似小白兔,鱼跃前滚翻似海豚腾越水面,单杠似金丝猴翻越,攀爬似小壁虎足行等等。如:在上障碍跑课时,创编了大灰狠抓小兔子,小兔子钻过山洞、越过小河、跨过小树丛,终于找到妈妈波这一童话情节。在教学中,再根据不同学生的不问姿势,引导学生模拟小动物做出钻、跳、跨的最佳动作。问时积极启发学生思维,要求想出最好、最有创意的方法,越过这些障碍物,更好地掌握这些动作要领。通过不断启发,学生创造性地想出不同的方式方法,达成目标。这既活跃了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锻炼了学生大胆想象、体验从而再现出来的能力,有效地发展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又培养了克服困难的精神。

2、4、尝试改变课堂分组教学形式。

这种教学的分组形式,只有通过学习小组形式的重新组合,来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需求和学习的实际需要,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兴趣。

2、4、1、尝试自由组合的分组教学形式。

目的是让兴趣一致、关系良好的学生结合在一起,营造一种愉快、和谐、团结互助的课堂气氛,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和奋斗目标,有利于学习和体育竞赛的顺利进行。如:三年级体育教学中,在组合练习时,让学生自由组成多人的学习小组,教师先布置学习任务,用身体语言设计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或跟体育有关的活动。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大都设计完成了任务。有小组设计“打保龄球”、“奥运五环”、“打乒乓球”、“打篮球”等等有意义的体育运动和体育标志。

2、4、2、尝试互帮互学的分组教学形式。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身体素质优劣情况和对体育动作、技能掌握的程度,调节各小组人员的组合,使各小组都适当安排一部分好的学生和稍差的学生。在学习中通过组员间的互帮互学来提高学习质量,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如在跳山羊的练习中,组员之间互相帮助,好的学生在技术上对差的学生进行指导,充当小老师,让差的学生学有榜样、学有目标,提高他们的体育技能。

2、4、3、尝试分层次教学的分组教学形式。

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的男女八个小组。结合因材施教和从实际出发的教学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应的学习目标,实行因材施教。这样,有利于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好的学生能得到足够的训练,差的学生得到相应的提高,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在各自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2、5、尝试等级制教学评价与进步度评价法相合,全面准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改革教学评价是目前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体育课也不在例外,实行等级制评价与进步度评价法,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分数的精确度变得模糊,淡化分数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消除分数对学生带来的学习压力和增强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让大多数的学生都能看到自己参加体育锻炼的进步和体质的增强,从根本上认识到体育锻炼对人发展的重要性,自学地加入到锻炼队伍中来。进而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5、1、尝试等级制教学评价。

在教学设计时,围绕了体育的各种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等,细化了评价。

项目,确定了的体育常识、运动素质、技能技巧、出勤表现、身体素质等项目对学生进行评价。将百分制改用a(优秀90-100分)、b(良好75-89分)、c(中等60-74分)和d(尚需努力60分以下)四个档次。实践中,各项目的评价只对学生公布等级的档次,而不直接公布具体分数。这样,减少分数的负面影响,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找回自信心和自尊心,达到全面、中肯地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2、5、2、尝试进步度评价法。

进步度评价法是一种动态评价法,它应用在体育学习效果评价中,是依据个体某种能力或成绩纵向提高幅度的大小来判断成绩高低的一种量化评价方法。它关注的是能力变化的过程性评价,而不是终结性评价,评价结果反映了个体在某种能力变化过程中的努力程度大小,它的最大特点是照顾到个体的能力差异,不论其基础水平如何,只要努力,提高了成绩,就可以得到较高的分数。因此,进步度评价法的直接效果就是充分调动了大多数学生参加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减少了由于基础较差给个体体育学习带来的畏难情绪,对增强学生的运动兴趣的终身体育意识具有特殊的意义。

评价内容体系。

评价目标。

评价内容。

评价指标。

权重大小。

评价形式。

评价方法。

运动参与目标。

态度与合。

作表现。

出勤情况。

20%。

过程评价。

日常考勤记录。

运动技能目标。

运动技能。

专项考核项目。

20%。

终结评价。

期末专项考核。

运动能力目标。

身体素质。

50米、立定跳远、掷沙包。

50%。

过程评价。

进步度评价法。

体育知识目标。

综合体育知识。

理论考核成绩。

10%。

终结评价。

期末理论考试。

结束语:总之,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创新体育教学”,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精神”、“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需要;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符合体育《新课程标准》的改革精神;也符合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学校体育》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2)。

黄祥富,郝英.论新型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4)。

王文辉,陈本友.进步度评价法在学生体育学习效果评价中的应用,《体育科研》,(2)。

教学立体化模式初探论文篇五

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教学主体的灌输式教学,过分注重教师对实验基础知识和方法的传授,教学效果不理想.而开放式物理实验教学更加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在准备实验过程中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也适应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学生的要求.

2.1学生由“被动”到“主动”成为物理实验的主体。

教学方法的变革,开放式实验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的引导作用.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实现“教”向“学”的全面转变.实验是有目的的去尝试,因而学生更多地从实验的过程和数据结果的分析中获取知识,验证或总结规律,悟出道理[2].开放式实验教学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模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能力去自主的选择实验内容,确定实验仪器,设计安排实验步骤等.并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足够的应变能力,自己独立完成实验的数据处理,结果分析,撰写出合格的实验报告.教师则是提供实验相关资料,探讨实验方案的可实施性,解答疑难问题,维修实验器材等,以确保实验得以顺利完成.这样的新型教学模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能力和创新精神,也提高了实验器材的使用效率.

2.2开放式教学模式拓展了物理实验的内涵。

普通物理实验给人一种“老”、“陈”、旧”的印象.要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在实验内涵上下功夫.目前各大高校的物理实验都面临着资金投入的短缺问题,购买新的设备不太现实.针对这种现状,可以自己动手将一些实验项目内容加以引申扩展.例如rlc电路的暂态过程实验,在学生完成规定的的rlc实验项目后,要求学生用rlc实验仪测量其他常用小电器的电容,学生既可以用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电容在电路中的性能及其在暂态过程中的作用对比确定,又可以用rlc电路谐振频率法进行测量[3].例如光的等厚干涉实验在检测物体表面粗糙程度和细丝直径的应用,鼓励学生利用其在精确测量微小位移方面做一些其它的应用性的实验等.像这样对实验内容的扩展,让学生领会实验知识的灵活应用,使物理实验更具有了知识性、趣味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兴趣.2.3开放式实验教学有利于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开放式实验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的科研能力进一步提高.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展开,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实验室,进行科研实验.为学生参与物理实验竞赛以及课外实践竞赛等提供了平台,鼓励他们创造出有实用价值的专利,产品,并发表学术论文等等.为今后的科研事业培养出更多的后备人才.

3开放式教学应具备的条件。

3.1硬件条件。

首先要提供充足的实验设备和场地供学生使用.我校的物理实验中心承担全校的物理实验课程.面向全校10余个学院,40多个专业开设物理实验课.新旧仪器资源数量充足,但目前面向全校开放实验室还存在难度,可以对部分学院开放进行实验教学.其次计算机辅助功能的完善.我校已基于互联网的校园网络建立了实验网络教学平台.为开放式实验教学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实验教学引入了计算机管理,这样就减轻了实验教师的工作负担,学生可以在线选课并提交实验设计方案,实验方案审核通过后合理安排学生的实验时间段,节约了时间成本,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效率和服务水平.实验教学网络以校园网为平台,将实验教学的各环节进行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包括物理实验课的选课、预约、成绩的录入、成绩查询等均可在计算机上完成,从而实现了实验资源优化配置和共享.使实验教学管理更具有现代性和科学性.实验教学平台的网络化管理既实现了实验室管理的规范化和信息化,又对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促进作用,为实验开放式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2软件条件。

3.2.1解放思想、调整观念,认识到物理实验课程的重要性.大学物理实验是对理工科类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通过系统的科学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的训练,对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探索精神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效果首先要从实验教师本身做起,教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摒弃陈腐落后的思想.充分认识到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重要性.并积极引导学生,使其能够从思想上认识到物理实验对自身素质的提高有着重大的影响.物理实验课与基础理论课相比,对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素质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为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实验教师应该不断给自身充电,努力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安排外出进修和学习的机会,拓宽和更新自己的知识构架.努力做好实验教学的指导.3.2.2完善的规章制度为开放式物理实验教学的展开提供有力保障.第一,加强实验室的规范管理.为保证开放式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规范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是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必要配套措施.例如建立起对学生的有效监督体系.可以提高实验过程中设备的完好率.例如实验过程中严格要求使用本组的仪器设备,不得在不同组间进行随意调换,如仪器存在问题,可以向老师申请更换仪器.实验过程中如有设备出现故障应及时报告,实验完毕,先让教师检查数据和实验仪器,才能整理好仪器设备,经教师同意才能离开实验室等.同时加强设备的维修.维修人员尽量及时解决仪器出现的故障,确保开放式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第二,客观公正的成绩评价体系.学生成绩的评定既要体现出每个学生的真实水平,又要对学生的学习热情有督导作用.教师不仅要看实验结果的正确性,更应重视实验的过程,考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表现出的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对于能够自主完成探究性、创新性实验和器材改进的学生,一定要给予高度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新热情.改革以前只考量实验结果正确性的成绩评价体系.真正把物理实验考核转变为能力和素质的考核.能力的考核包括:动手能力,设计能力、查阅资料的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当然实验报告也是考核的重要部分,它反映了学生的综合分析、处理数据和书面表达能力.最后的综合成绩还要有适当的加分机制,鼓励那些参加科研竞赛并取得成绩的同学.

4结语。

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全民素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宗旨就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此,各工科院校要在普物实验中体现出学校的特色和独创性,对物理实验教学进行教学改革.学生对实验的兴趣也会大大提升,从而更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教学立体化模式初探论文篇六

基于对目前大学物理教育模式问题的担忧,笔者就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改变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提出了有利于现代化教学模式改革的构想,并根据提出的新型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对比发现,新型教学模式具有高效率性和高带动性,解决了传统教育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教学模式的机械性、墨守成规和不利于学生记忆学习等。对于高校现代化教育的发展和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1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

笔者根据多年来的大学物理教学经验以及和学生的课下探讨提出了有利于改革现有传统大学物理教学模式惰性的构想,即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统一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与主动性。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理论与实验相统一的教学模式有三方面的优势。第一,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新型的的教学模式极大的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新模式将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可以直观地向学生展示知识点的基本原理和物理现象,当学生对于所学内容产生疑惑时老师通过实验展示的方式直观地向学生阐述知识点的基本原理便于学生的理解,同时在老师向学生展示实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实验反向地验证所学习的知识点,生动有趣的实验结果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第二,提高了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记忆。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分离的周期较长,相距约为一至二个月,根据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可以发现当相隔一个月时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记忆力几乎可以忽略,以至于学生在上实验课程时对于所学内容的记忆程度所剩无几,完全起不到巩固知识的作用。而新型的理论教学与实验课程相统一的教学模式完全解决了这种问题,这种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产生了二次知识记忆的效果,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学生对知识点长期记忆远高于传统教育模式。第三,改变了教师教学的机械性。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机械性重复教学,老师不会仅仅只重复理论课程内容或实验内容,而当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时会产生1+12的教学效果,老师通过了解实验内容并将教学内容与之相结合,充分展现理论知识丰富性的同时也将知识的运用性展示给了学生。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老师不再像传统教学模式一样机械性地重复理论内容或实验内容,而是在理论内容讲解的过程中添加实验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老师讲课的丰富性和生动性。

2.2传统知识与科学前沿相结合。

目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多数为老师按照教材知识进行教学活动,而实验老师则按照实验讲义和步骤固定地灌输知识,教材上多为经典的理论知识使得老师的课堂教学发挥空间较小,课堂教学内容多且复杂难懂,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知识的好奇心。然而,笔者认为为了让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所学的知识点,授课教师可以关注大量的相关前沿知识,通过理论授课或者实验教学方式向学生展示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如今科技知识迅猛发展的时代,新兴知识不断涌现,课本内容的更新换代远跟不上现代的科学发展,而学生因视野的局限性对于学科的前沿性敏锐性不足,因此在授课老师可以将前沿性的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做到了教材、实验以及学科前沿知识的有机结合。这种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以及科学前沿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下,传统的教学弊端将被打破,教师可以将物理原理和现象通过理论教学和实验验证向学生讲授,再推广到科学前沿以及应用领域,这样必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进而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大学生电子竞赛和国家专利的申请等。

3结论。

大学物理的教学模式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应该是不断融入新知识、新理念、新方法的开放式教学模式。教学活动应该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为主要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教学宗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不仅是连接理论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知到实际应用的桥梁,更是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度理解和验证的通道。因此,笔者提出了将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引入课堂,穿插在理论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改革构想,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教学立体化模式初探论文篇七

在教育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战略部署的背景下,如何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应对信息化环境下学习的变革是高等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近两年兴起的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资源因为具有短小精悍、主题突出、方便应用等特点,已经引起了教育者的广泛关注。大学物理课程是高等工科院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它包括经典物理、近代物理和物理学在科学技术与工程技术中的应用初步知识。一直以来大学物理教学延续着夸美纽斯的传统课堂结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理念和以班级集体教学的传统教学流程。如果能建设丰富有效的微课资源库,利用微课资源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鼓励发展性评价,探索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这样就能应对信息化环境下学习的变革,包括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学习多样性、个性化需求的挑战。

1微课的起源、概念及特征。

1.1微课的起源。

微课程概念是首先由美国davidpenrose[1,2]提出的。以可汗学院[3]为代表的微型网络教学视频的出现进一步触发了教育研究者对微视频等运用于课堂教学的可行性探索,例如,在“翻转课堂”[4]等教学模式中使用微视频作为教学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使用。在我国,首先对微课进行研究和探索的是胡铁生[5]。他将微课定位为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补充与拓展资源,并且契合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等理念对微课程的具体形式分类。梁乐明对于国内外微课程的设计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6]。自起,国内开始了微课实践层面上的尝试。

1.2微课的概念。

微课是指按照教学大纲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微课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教学支持资源。它既有别于传统单一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资源类型,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1.3微课的主要特点。

微课是针对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局限性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模式,它的主要特点是:1.3.1主题突出,指向明确。“微课”主要是为了解决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教学,或是反映课堂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课堂所要完成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达成多个教学目标而言,“微课”的教学目标相对单一,教学内容更加精简,教学主题更加突出,教学指向更加明确,其设计与制作都是围绕某个教学主题而展开的。1.3.2短小精悍,使用方便。“微课”视频的时间较短,一般为10分钟左右,因而更符合视觉驻留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微课”的资源容量也较小,其视频格式一般为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加上与教学主题配套的教学设计(“微教案”)、教学课件(“微课件”)等资源也只有几十兆。用户既可以流畅地在线观看“微课”课例,查看教案课件和教师点评信息,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课例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各种多媒体数码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远程听课和个性化学习。1.3.3半结构化,易于扩充。“微课”将某个知识点或教学主题相关教学资源作结构化的组合,并将教学资源与教学任务、教学活动、教学环境之间建立有意义的关联,形成一个主题突出、资源有序、内容完整的结构化资源应用环境。“微课”同时还具有半结构化框架的开放性优点,具有很强的生成性和动态性,其中的`资源要素(包括微课视频、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教师点评等)都可以修改、扩展和生成,并随着教学需求和资源应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生长和充实,进行动态更新。

教学立体化模式初探论文篇八

摘要:本文介绍了高校转型的目的与意义,指出转型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大学物理课程定位,针对转型高校大学物理教学现状,构建了基于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物理“学--导多元立体化互动”教学新模式。

1引言。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新媒体以互联网和移动终端为代表,其方便快捷、经济省时、宽松自由等特点强烈吸引着大学生群体,当今大学课堂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为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促进国家经济转型发展,行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国务院明确提出了“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高校转型发展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应用型理工科高校中,大学物理课程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与创新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新媒体环境及高校转型背景下,大学物理教学新模式的构建对转型高校达到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高校转型的目的与意义[1]。

高校转型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使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更加符合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转型的意义在于加快发展与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相适应、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培养数以亿计的工程师、高级技工和高素质职业人才,为广大年轻人打开通向成功成才的大门,提高中国制造和中国装备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国家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多样化的需求。

3转型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大学物理课程定位。

从高校转型的目的与意义来看,转型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旨在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2].

物理学原理是技术的源泉,是多学科交叉、转移和渗透的支撑点[3],对于转型理工科高校而言,大学物理课程担负着重要的任务,在整个人才培养框架中起着基础性的服务作用。因此,转型高校大学物理的课程定位是基础课,为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打好相应的物理基础,课程目标是培养能力、突出应用、提高创新。

从各省公布的转型高校名单中可以看出,转型高校大多为地方本科院校,相较于研究型大学,转型高校学生的理解能力、自我约束能力与学习的主动性等方面要略差一些,大学物理是一门逻辑性和理论性很强的课程,由于学习内容无法与学生所学专业进行有机结合,因此,使得多数学生认为学习“大学物理没用”,逐渐缺乏学习兴趣与动力而造成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局面。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大学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研究物质结构和相互作用及其运动基本规律的学科。在当前高校里,大学物理分为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两门独立的课程。在理论课中,教师往往按照问题的产生、分析、建模、研究四个步骤展开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理论性太强,往往学生普遍反映难学;在实验课中,学生提前预习,根据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学生通常对所做的实验原理理解不够而缺乏兴趣导致教学效果一般。

这种理论与实验相分离的方式,不利于学生用所学的物理理论来指导实验,也不利于学生用实验来掌握所学的物理知识,难以实现转型高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

在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背景下,为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各转型高校逐步增加实践教学课时而压缩理论教学课时,这一点无可厚非,然而物理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各章节教学内容互有关联,面对教学内容繁多、学时少的问题,教师不得不采用删减教学内容来解决学时不够的问题。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将客观的物理知识结构内化为学生头脑中认知结构的过程,盲目删减教学内容,会使得学生前一个物理概念理解不清,而影响后面知识的学习,更让学生感到物理高深莫测。

盲目删减教学内容的做法不仅让物理教学应有的价值难以体现,也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无多大裨益,无法满足应用技术型人才对物理学知识上的学习需求。

4.3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教师教学模式单一化。

在学校,大学生一般通过课堂、互联网、图书馆及讲座等途径,获取知识与能力。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机交互等技术的高速发展,新媒体的出现加快了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进程,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openonlinecourse,简称mooc,又称慕课)作为一种新型在线教学模式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它具互动性、共享性、同步性、跨地域性等特点,提供了充沛的学习资源、新的`沟通交流方式,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多样性要求,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与习惯,而现在的大学物理课堂大都仍是灌输式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对学生显然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新媒体为学生获取知识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此时,学生所面临的问题不再是知识的获取,而是如何获取适合自己有效的知识,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分析和评价知识的能力。如何引导学生利用新媒体自主学习、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需要教师更新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教学立体化模式初探论文篇九

摘要:群文阅读教学是一种新型的阅读教学模式,它既能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的数量和质量,又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探究群文阅读教学的素材开发以及如何在教学中运用群文阅读策略,对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阅读概括能力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群文阅读要求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引导学生对多篇相关联的文章进行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要求学生掌握对比归纳,综合分析多篇不同内容、风格、体裁的文章的策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面,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善,提升教学效果,从而为学生终身阅读与发展打下基础。

一、群文阅读的素材开发。

群文阅读教学避开了传统阅读教学时间花费多、学生阅读效果不好的弊端,是为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的要求,为实现学校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民族情怀、高洁幸福的公民”的目标而践行的阅读教学模式。它能把各种教育资源整合,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地进行德育渗透,将阅读养料内化为学生的道德、人格。在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群文阅读的素材开发进行探讨。

(一)依据同一主题,进行多元开发。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中,通常每一单元的课文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其开发空间非常广阔。因此,教师在实施群文阅读时,不妨围绕这一主题进行多元开发。首先以教材的单元主题为基准,在整合教材的同时对教材进行补充,使得学生对该单元的话题产生多角度、全方位的认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在知识教育的同时也全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不仅要结合同一单元的《记金华的双龙洞》《七月的天山》这几篇课文对祖国美景进行赞扬,同时还要围绕祖国美景这一主题进行素材开发,补充《黄山记》《壶口瀑布》《石林》这3篇文章,学生对其进行赏析,体会我国河山壮小学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阔、风景秀丽之美,从而激发学生对自然风景的保护观念和意识。

(二)依据同一作者,进行素材开发。

名家的各篇名作常常分散于不同阶段语文教材中,学生对作者的了解通常零散而片面,不能形成一个整体而完整的映像,导致知识体系的建立也存在缺陷。依据同一作者开发素材,将其代表作品进行整合,通过对同一作者的文章进行群文阅读,方便学生了解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感受作者的写作风格,使名家的精神光辉照耀学生成长之路。

例如,在学习李白的诗歌《静夜思》时,补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望庐山瀑布》和《赠汪伦》这几首诗进行群文阅读,对比《春夜洛城闻笛》和《静夜思》都是抒发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差异;体会《望庐山瀑布》中作者磅礴大气的语言风格,感受《赠汪伦》中作者抒发亲友离别之情和思念之情的异同。

(三)依据同一体裁,进行素材开发。

统一体裁的文章之间既具备相同点,又各有千秋,将统一体裁的素材进行开发,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拓展其阅读量,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观。有学者曾说:“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可见美育也是教育的重要目标。教师应高度重视对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同体裁”的文章进行群文阅读,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人生美的感受、理解和鉴赏能力,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美好高尚的情操和审美素养。

例如,在学习《秦兵马俑》这篇课文时,补充同类型文章《颐和园》《卢沟桥》,使学生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学习同类型文章的写作策略,帮助学生积累写作材料。

当前,完成一篇约500字课文的教学大致需要两个课时,这种教学方式阻碍了学生阅读速度的提升,而如果采取群文阅读的方式,略读完5篇文章仅需一个课时,这无疑大大提升了阅读的速度和效率。在积累了阅读量、提升了阅读速度的同时,还有利于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群文阅读可采用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策略。

(一)设计理由,展开自学。

这一过程的设计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学会略读和默读的阅读策略,找出文章的关键信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在读后进行交流活动能帮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同时还能推动学生间的交流,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统一起来。在交流过程中,使得学生、作者、教者的心灵火花进行碰撞,让孩子走进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使文章的主题得以升华。

例如,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后,补充《特殊的葬礼》《沙漠中的绿洲》这两篇文章,并设问:这3篇文章有哪些共同点?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然后小组交流理由的答案和读后的感受,从而唤醒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加深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二)充分运用教材,分析对比单元主题。

这一设计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提高概括分析能力,这一环节还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本,突显学生的主体作用。当前的语文教学模式较为枯燥,教师一味地讲,学生一味地听,对课文的讲解占用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而留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却较少。在阅读完文章之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样被动的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开展群文阅读的优势在于,多篇文章内容不同,风格各异,却有某种相通之处,这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深思、陈述和倾听。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例如,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文章时,要求学生对同一单元的《美丽的小兴安岭》和《香港、璀璨的明珠》这两篇文章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概括和分析本单元的主题,并向学生提问在课外是否读过相同类型的文章,自己读过的文章和课文之间存在什么区别和联系。

(三)开展阅读,进一步加强主题理解。

阅读的策略可以分为精读、略读、浏览等几种,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大多注重精读能力的培养,却忽视了对学生略读能力的培养。群文阅读通过对多篇文章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归纳等多种手段的运用,引导学生综合使用各种阅读策略,提升阅读能力。

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主题是“爱”,笔者引领学生在对课本中的3篇课文进行学习的基础之上,开发拓展了5篇文章——《地震中的父与子》《钓鱼的启迪》《落花生》《背影》《谁是最可爱的人》,要求学生对这几篇文章深刻体悟,因为这几篇文章内容丰富,风格各一,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爱”这一伟大主题,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和爱之美。

总之,要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得让学生大量阅读。群文阅读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读,从而掌握多种多样的实用阅读策略。这也为小学语文阅读创造新的教学空间,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阅读概括能力,既能满足课标要求,又会为学生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于泽元,王雁玲,黄利梅.群文阅读:从形式变化到理念变革[j].中国教育学刊,2013(6).[2]刘荣华.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课型及策略[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2(11).[3]李开忠.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4(2).[4]姚婷.“群文阅读”——有效的阅读策略[j].小学语文教学,2013(36).[5]王亚,骆文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理由及策略[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2(1).[6]朱庆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导语设计例谈[j].语文学刊,2012(16).

教学立体化模式初探论文篇十

笔者通过师生之间和同行之间的交流,对高职文秘专业教师与学生进行调查访问,收集教师运用不同教学模式的实例,提出了着眼于理论讲授、着眼于实务训练、着眼于综合能力的三大教学模式分类体系,并对这三大分类体系从概念、程序、特点进行比较,为教师选择教学模式提供更好的依据。

2.1着眼于理论讲授的教学模式。

(1)讲解――接受教学模式。

(2)理论――思辨教学模式。

2.2着眼于实务训练的教学模式。

(1)模拟――演练教学模式。

(2)动手――操作教学模式。

2.3着眼于综合能力的教学模式。

(1)案例教学模式。

(2)角色演练教学模式。

(3)“四模块”综合能力训练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也可以应用到《秘书基础与实务》的办文、办会中,以生动形象的例子来导入,引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动手――操作教学模式又可以应用在秘书的接待、开会、日程安排等项目教学中。

总之,笔者认为进行教学改革应该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而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务必对教学模式进行分类研究。课堂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作为教师,必须要掌握不同的教学模式的构建理论、操作程序、优缺点等,才能适应各种教学情景,才能保证教学效果优质高效。

参考文献:

[1]史士本.构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教育科学研究,(6)。

[2]叶谰着.教育原理[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38。

[3]高文主编.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21。

[5]李晴着.地理教学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92。

[6]李秉德着.教学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7。

[7]查友梁着.教育模式[m].科学教育出版社,2002:142。

[8]胜群力,李志强编着.现代教学设计论[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52。

[9]张智学着.课堂教学与策略[m].宁夏人民出版社,2002:70。

教学立体化模式初探论文篇十一

第一,传统式教学模式,这种网络电子技术教学主要分成同步和异步两种方式。同步讲授模式是通过网络技术如视频等方式实现教师和学生同时在不同地点上课,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够运用通信手段进行简单的交互。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所涉及的教学资料,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电子技术进行同步浏览,同时也可以根据需求进行问题的提出教师也会给出相应的解答。这种方式可以将更多更好的教师资源共享给更多的学生,是受益人群更多,但其也有其缺陷,就是学生和教师不在同一地方上课,因此在学生管理方面可能出现一些不细致的地方,归根到底学生以这种方式学习仍处于被动状态。而异步讲授模式是将教学资源通过服务器存储在网络上,学生随时通过学习掌握相关的教学资源,这种方式跟上一中相比具有更强的自主学习性,但缺点是缺乏教师和学生的实时交流。

第二,个别辅导的网络教学模式,这种网络电子技术的教学方式是通过专家或教师来实施监控学生的学习状态,根据学生当前的测试结果来判断学生的现有水平,通过当前的分析结果决定学生的下个阶段学习内容,从而实现与学生的互动学习,这种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但对系统的要求相对较高。

第三,讨论式教学,这种方式主要是通过网络论坛来实现的,通过论坛可以由专家或者教师建立特定的讨论区,学生可以通过在聊天室或者讨论区对自己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留言,等待教师或者专家的解答,或者分享自己的教学方法,由教师或专家进行点评,以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通过论坛教师或可以根据日常授课的基本内容将每节课的课程目标、课程重点、课程难点、相关案例、试题及实验内容发布到论坛中,让学生可以自主的学习。

第四,探索式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学生可以在网络的教学资源库和数字图书馆中查询到相应的学习资料,没有教师进行指导,学生完全依靠自己的需求进行查找,针对自己感兴趣或者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搜索。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教育和启发性教育,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及学习积极性。

第五,协作教学模式,通过网络电子技术使得多个学习者处于同一个网络中,针对相同的学习内容进行彼此交流和合作,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享经验,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重在教师的讲解,因此在这个方面做得并不是很好。另外学生可以针对课题中的同一个内容可以进行分工协作,每个学生完成不同的部分,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完成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且还能够完成团队协作的锻炼,帮助学生提高交流能力,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

由于网络的庞大数据量可以充分地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有效的解决不同学生所遇到的不同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网络电子技术能够实现实验的网络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由于网络的覆盖面广的特点,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将所遇到的问题拿出来解决,可以在网络上获得更多更全面的帮助,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更好掌握。

基于网络的电子技术教学模式并不像传统的教学模式那么容易实现,而之所以构建网络电子技术教学模式就是为了突出其特点,首先,网络电子技术的教学环境必须是资源丰富且系统平台设计良好的,其次,就是突出网络电子技术教学的实践性,此种教育模式应该拥有更多的实践素材。

针对一些计算机相关的课程,网络电子技术教学模式应用就显得更为重要。首先,这类课程本身就与计算机相关,很多课程内容基本都已电子版的方式来完成的,因此采用这种方式学生接受起来也比较容易。如计算机基础的课程教学,通过日常教学我们得知,在课程中我们经常会安排学生针对某一些文章进行格式的排版,而排版之后的文章通过打印的方式提交作业是根本不现实的,所以通过网络电子技术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将自己完成的作业提交到相应的平台中,无论从学生和教师哪个方面来讲都节省了时间,学生也可以根据平台中所展示的优秀作业来参照自己的作业发现差距并完善自己的知识水平。这种情况在其他的计算机及电子课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如一些电子方面的课程,最终的实验结果是完全不能转化为实体,通过文字描述又过于牵强,而通过网络教学就完全避免了这种尴尬的境地,学生可以很轻松地通过网络将自己的实验结果展现出来,而对于一个可以实现的实验结果也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网络电子技术的教学方式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途径,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当今社会中教育方式的改革一直都是各个教育单位的重中之重,如何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是每一个教师都在探索和研究的。而这种新的教育模式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无论在课程讲解、案例分析、考试考核以及论文答辩都可以使用这种教学模式,通过其自主探索、多重交互的方式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学生局限于学校,而网络电子技术这种教学方式将学生的学习场所无限地扩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和其他各个地方的学生共同完成学习,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使得教学知识体系的更新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教学立体化模式初探论文篇十二

21世纪,我们正经历着由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转变的时代,以网络为媒介的信息技术全面进入人类活动。多媒体与超文本技术结合通过网络的交互方式,极大地推动了传统文化向网络文化转变。在网络中,人们可以把抽象思维能力和切身情感体验结合起来,促进科学和人文的直接结合,促进文化的加速发展。网络技术不仅提高了人们获取知识的速度和效率,更重要的是它强烈冲击和改变人们的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思想观念,改变了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教学的环境、过程和方法。

高中美术欣赏课以审美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为核心,在塑造学生的品格,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完备学生的知识修养以及发达其心智、开发其潜能都具有重要意义。在信息时代,我们高中美术教师应当与时具进,研究更加适应时代要求、更适合现代学生性格特征的新教学模式。

依据新的国家课程标准,在美术教学中倡导愉快教学、自主教学、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综合学习。我在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依据现代高中生极具个性和创造性的特征,集合网络资源和技术,引导学生在美术欣赏过程中实现研究性学习作了一些探索。

一.首先要正确理解“网络环境”

物馆、美术展览馆和图片库。同学们可以方便快捷地通过搜索引擎查找到所需要的作品图片及其相关背景资料,并可以将学习内容下载保存,再通过软件进行编辑处理,以供长远研究学习使用。

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内容的开放性使学生的认识领域大为拓展,吸纳知识的途径由单一变为多元,教师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来源。

1.美术。

[1][2][3]。

教学立体化模式初探论文篇十三

智慧课堂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将课堂打造成富有智慧的教学环境,实现课前、课中和课后教学智能化、可视化、高效化等,最终实现学生的智慧生成。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的较高层次,具有高等性和职业性的双重属性。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是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将传统高职课堂教学转变为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虚拟现实技术场景,实现通过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的智慧课堂环境,使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从而促进学生智慧发展。

教学立体化模式初探论文篇十四

在信息化环境下长大的95后高职学生,他们的认知方式、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喜欢从多个源头接收信息,多任务同时处理信息,多种形式呈现信息,随时进入超链接资源,实现趣味的学习。

(1)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能够实现学习者智慧增长需要的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智慧化的教学变革,使课堂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智慧增长服务。在智能化信息化环境下,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高职课堂进行变革,构建智慧教育下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培养信息化所需要的具有高级思维能力和技术技能型的创新人才。

(2)解决课堂与手机的矛盾,提升高职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学习满意度。通过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的智慧课堂环境,使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从而促进学生智慧发展。智慧课堂学习模式是利用智慧服务,借助移动终端设备,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智能化、适配化的开放、民主、高效的课堂学习模式。转变学习观念,以学生为中心,以智慧学习为重点,利用信息化学习方式,突破课堂时空界限,拓宽学习渠道,采用多元评价方式,促进学生智慧成长。

(3)将智慧理念充分融入高职课程建设,对学生学习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全过程跟踪,实现教学决策数据化、资源推送智能化,交流互动立体化。智慧课堂以信息技术平台为支撑,基于动态学习数据的收集和挖掘分析,精准地掌握学情,基于数据进行决策,方便教师安排调整教学。智慧课堂教学的交流互动更加生动灵活,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交流方式多元化,同时智能化地推送针对性的学习资料,满足学习者富有个性的学习需要,帮助学生固强补弱,提高学习效果。传统课堂中,高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很差;智慧课堂环境下,教师利用智能终端及相关软件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体验学习的乐趣,高效的学习知识。这种教学模式既发挥了教师的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又关注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智慧课堂环境的支持下,教师要合理地组织知识的传递方式,监控学生学习,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学习策略。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愿意参与课堂教学,使课程互动更加立体化。

教学立体化模式初探论文篇十五

林主人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变迁情况、下载了山水画图片与园林中的假山、水池、花木、建筑的布局进行对比分析,甚至连园林建筑内部陈设和匾额、楹联的内容都不放过,将这些信息资料编辑,通过一系列对比之后验证了课题。在围绕美术欣赏为中心的课题研究中能积极思维、提出问题,对提出的问题查找理论依据,依靠自己查找的资料分析解剖问题最终做出可靠的评价。说明高中的学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能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能够有效地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并达到终生学习的能力。通过对美术欣赏的终生学习,从而达到自身修养和审美水准的不断提高。

教学立体化模式初探论文篇十六

尽管人们对“知识经济”有不同的理解,但广泛认同的是知识经济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与传统的经济形态最大的不同在于,知识经济不是直接取决于资源、资本、硬件技术的数量、规模,而是依赖于对知识资源和信息资源的占有、积累、创新和利用。

可见知识经济更强调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使用。由于其主导因素是知识,核心是以智能为代表的人力资本,因此,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已经直接表现为人才的竞争,表现为人才之间创新精神的竞争。

首先,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现状制约了课堂教学对学生智能教育的培养要求。

目前,高职院校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事实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现状与高职教育在2l世纪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还很不适应,师资队伍本身在专业结构、年龄结构、职务结构以及专职与兼职的比例结构上还不甚合理,专业课与实习指导课教师的数量与质量仍不能满足事业发展的需要,许多青年教师依然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必要的专业技能和教学理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尚缺乏有力的经济支持和政策支持等等,所有这些,都决定了现如今课堂教学仍然只是给学生灌输知识为主,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虽然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传授一定的基础知识是必要的,但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则应是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的应有职责。可以说,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问题,仍然是制约我国职业技术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发展和提高的关键问题。

其次,高职院校刚性的课堂教学管理监督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师课堂教学模式的僵化。高职院校一般制定了一系列的教师课堂教学管理制度,比如教案检查制度,中层领导定期听课制度,教学成绩达标制度等,这些制度存在刚性化,过于量化的缺点,这些刚性的课堂教学管理监督模式不但没有起到优化课堂的目标,反而进一步僵化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

3改革传统教学模式,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面对新世纪企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我们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思想以及教育管理方式都必须有一个彻底转变,使我们的职业教育成为一种开放式的教育,成为一种能够适应企业需求的创新教育。

3.1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重视学生智能的培养。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高职教育,重要的不是教会学生什么知识,而在于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要着眼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开发学生智能,教育家斯普朗格曾经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课堂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创造的积极性、主动性,避免那种学生消极、被动接受现成知识的教学,真正地让他们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人,以主动的精神、创造的态度去求取智慧,培养创新能力。此外,知识经济靠的是智慧创新,教师也要实现由体力消耗型到智慧创新型的转变。在课堂上要运用探索、研究、发现式的教学方法。比如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提问等,在教学中,及时地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正确的思维方法。

3.2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重视课堂教学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为落实《国务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推进国家“十一五”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计划的.实施,贯彻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提高职业院校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教学管理和研究总体水平,必须加快建设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教师本身应具有很强的专业应用能力,或称之为专业实施能力。因此,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教育师资队伍越来越明显地反映出这支队伍应有的素质要求——具有敬业精神;扎实的知识功底;具有相应的实践经验;懂得教育基本规律;具有职业课程开发能力;适应专业教学任务转移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技术推广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满足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专业智能的要求。

3.3实施柔性的课堂教学管理监督制度,引导教师转变僵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为了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在教师的管理监督方面光靠刚性的教师管理监督制度是无能为力的,还需采取一些柔性的管理方式更能奏效。

进入21世纪以来,柔性管理作为一种科学有效的管理理论成为解决高校教师管理问题的有效策略。“柔性管理”强调以人为本,要求了解人、尊重人、发展人,把满足教职工的高层次需要、呼唤和激发教职工的工作内驱力作为出发点。如果管理者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监督淡化量化,侧重考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意识,是否有学生的智能参与,能够把数量与质量、数量与热情、课内课外、校内校外作系统的考虑,教学效果将是另一番景致。

参考文献:。

[1]吴振坤.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j].北京.施工企业管理..9.

[2]李铁林.职教师资队伍应具备怎样的要求和特色?职教三人行[j].南昌:职教论坛..11.

[3]赵林轩.现代课堂教学探究[j].成都:成都教育学院学报..10.

[4]郑其绪.《柔性管理》[m].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6.

教学立体化模式初探论文篇十七

音乐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在我国也收到来自家长和教育界的广泛关注,随着音乐学前教育的体系不断完善,规模不断扩大,音乐学前教育已经产生了一个十分巨大的环境影响氛围,带动着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和家长不断的投资投入到音乐学前教育当中。我们可以认真的看到,在音乐学前教育的发展当中,存在着些许不合理的地方,尽管我们将其归纳为音乐学前教育体系成长中的烦恼,转型期的阵痛,但是我们依然需要认真的总结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刻的反思,只有在问题中到答案、在问题中做总结,才能为下一步的发展和学前音乐教学模式的根本进行探究,这也是本文的一个逻辑归宿和出发点。首先,在音乐教育中功利主义盛行,在学前音乐教育中孩子始终应该是第一位的,不是说我们投资多少、付出多少就是对孩子负责人,就是对孩子好,而是在这个过程中,真正让还是成长多少,收益多少。在这个方面,中国的家长和学前教育机构都存在着功利主义现象,大家都没有对孩子本身的天赋和意识进行尊重和挖掘,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一直是被动学习,不能够真正地得到应有的良好教育,不能够真正的在学前教育中收益,得到真正的引导和帮助,这使得学前教育变为了孩子家长变相竞争和学前教育机构不负责的收费竞争,让学前教育变为了味道。其次,学前教育不是启蒙一个环节,有些家长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学习了钢琴,就让自己的孩子也学习钢琴,看到别的孩子学习画画也让自己的孩子学习画画,觉得到了这个时间段了,应该让孩子学点什么,没有考虑到孩子需要什么,在整个过程中,孩子的学习时间被家长充分安排,没有启蒙的时间。这个过程中如果能够一直延续,家长变成虎妈虎爸还好,如果不能,仅仅是跟风学习,半途而废,不仅浪费人力物力,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孩子的自身的能力也没有得到良好的启发。最后,学前教育不成体系,学前教育机构是市场化的结果,良莠不齐的学前教育给学生带来的授课效果也是参差不齐的,在整个学前教育的过程中,我们真正能够看到的是不断地对孩子进行课程调整,没有想到孩子是否有能力完成,不断的灌输,填鸭式教育。没有统一的模式,从个体、私人到机构、集团,学习教育的过程中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整个体系不统一,结构紊乱。

在整个学前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关键是要成规模、成系统、成体系。政府机构要有引导、教育机构要有良心、家长要有耐心,真正的形成,公共、专业、社会化的教育体系,让每一个发展环节都能够言之有物,都能够有的放矢。一是建立公共教育指南机构,有公共机构出面制定教育指南,普及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方式方法,规范市场管理,明确教育内容,要重点从宣传上下功夫,让家长这一教育第一人能够理解什么是学前教育,对自己孩子有个充分的认识,进行合理的智力开发。二是规划教育机构,进行资质认定,对那些不符合规定的教学机构要坚决予以取缔,不能够让这些个人的违法的机构,不负责任的机构扰乱市场,混淆视听。三是促进学前教育发展的社会化程度,更广层面进行普及教育,让学生真正的从教育当中收益,让家长真正地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针对性和权威性,让家长更加有目的地对孩子进行全方位的学前教育。只有真正形成这种教育体系和教学模式,才能够促进学前教育良性发展。

教学立体化模式初探论文篇十八

音乐教育在学前教育当中的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大部分的家长都认为音乐是陶冶情操、提高素质和情趣,甚至未来工作方面都是一个非常好的出路。其中钢琴是音乐学前教育的一个主要选择,如同学习其他教学内容一样,钢琴也伴随着等级的提升,伴随着考试,伴随着学生的一生发展。这种发展过程是家长们比较认可的,同时还存在着考试的加分等等。学前教育的发展过程中,音乐也是一个比较入门的窗口,让孩子能够提高智力和操作能力,进而能够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对于学前教育来说,确实是一个比较优秀的教学模式,我们在采取学前教育的时候,选择音乐也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近些年来,钢琴不再是一枝独秀了,钢琴教育也不再是单一的家长们唯一的选择,越来越多的乐器被提上了学生的学习日程,让学生能够有很好的音乐学习机会和更多的音乐教育选择。音乐教育的选择性增加也与这些年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进步发展关系密切,这种发展带来的结果是国民素质有所提高,音乐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地位也节节攀升,我们追求的是音乐教育的在智力发展阶段所带给孩子的实际影响,是让孩子在音乐的教育中能够领会更多的关于学习、关于生活的内容,音乐教育在学前教育中发挥的作用越大,那么在某个层面来说,音乐教育在整个素质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也就越来越大,这是我们都曾经认识到的内容。总的看来,音乐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扮演的地位有三个,其一是启蒙,这是教育的首要目的,即便家长对待学前教育的事情再功利,也不能否认其中存在的关于学前教育的种种启蒙目的。其次是引导,家长寄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早日成长,望子成龙,希望能够通过学前教育来提高孩子在未来竞争中的实力,所谓抢钱抓早,尽快谋划,实际上是对孩子的一种引导。

教学立体化模式初探论文篇十九

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内容的'开放性使学生的认识领域大为拓展,吸纳知识的途径由单一变为多元,教师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来源。

1.美术欣赏课研究性学习中,美术教师角色由知识的权威者转化为学生课题研究的参与者与合作者。美术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课题研究,教师经常深入学生课题组,了解他们的需要和碰到的难题,教师和学生一起研究课题,随时掌握学生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辅导。美术欣赏涉及科学知识领域和人文知识领域,在学科联系中,美术欣赏与中学历史、地理、政治、文学、物理、化学、音乐、生物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联系。比如青铜器的冶炼工艺涉及金属熔点和合金的概念;美术作品的时代背景与政治、历史紧密关联;美术作品的发祥地及作者的生活地域又与地理相衔接;花鸟画中各类花鸟形体结构的理解完全依赖生物课学到的知识。在此过程中,美术教师不断意识到自己的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面狭窄、对本学科与生活实际联系的漠视等问题,从而产生继续学习完善自我的愿望,这就需要不停地充实自己的学识修养,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课题研究,在参与中学习,在学习中指导,这样也是教师责任心和学术胸怀的体现。

兴趣和审美品位,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3.美术欣赏研究性学习中,美术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活动是分散的。各学生之间的能力也有差异,教师根据学生不同层次将学生编排成不同的课题组,并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求学生在课程实施中自主地探究问题。学生个人或课题组在研究性学习中征求各种意见后,由自己决定研究内容、方式,结果的表达展示方式。有这样一个实例,园林艺术和山水画是中国古代美术中不同门类的两种形式,但是它们的那种亲近自然、模仿自然、妙造自然的精神内涵将两种艺术形式联系起来,我们的高中生在学习时感觉到了这一点。教师应当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对此建立研究性课题,学生们成立了课题组,作了具体分工安排,他们通过上网查找各类相关资料,不但查阅了著名园林建筑的图片和建筑结构图、研究了园林在中国的地域分布状况、考证了园林主人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变迁情况、下载了山水画图片与园林中的假山、水池、花木、建筑的布局进行对比分析,甚至连园林建筑内部陈设和匾额、楹联的内容都不放过,将这些信息资料编辑,通过一系列对比之后验证了课题。在围绕美术欣赏为中心的课题研究中能积极思维、提出问题,对提出的问题查找理论依据,依靠自己查找的资料分析解剖问题最终做出可靠的评价。说明高中的学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能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能够有效地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并达到终生学习的能力。通过对美术欣赏的终生学习,从而达到自身修养和审美水准的不断提高。

如下图模式:(略)。

现在网络交互的方式非常丰富,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bbs、qq、e―mail达到交流。专业的美术论坛为广大师生提供了相互学习的园地,也可以在专业论坛发表个人美术欣赏专著,譬如全国著名的七彩网美术论坛等,当然还有更加专业的艺术论坛,譬如建筑论坛里的美术论坛等,都是人气极旺的优秀论坛;qq犹如网络电话,师生可以面对面、点对点直接对话;学生也可以把自己研究的成果或阶段性成果及疑问编辑成超文本通过e―mail发到老师信箱,待教师阅读完毕给与完善的答复;还有网络留言板,教师可以通过留言板布置研究方向、策略,学生通过留言板回答问题或提出问题,镇江教育网里热门网页教科教研里的艺术教育就有专门的留言板,为全市美术教师的业务交流、师生对话提供了交流平台。这些交流平台使得信息的传递和反馈得以迅疾和便捷。

网络技术为高中美术欣赏教学提供了资源库,为高中生围绕美术欣赏进行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基础,是高中生学会学习和学会终生学习、自主学习的坚强后盾,为我们所有高中美术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方便。那么我现在思考的是如何结合高中美术欣赏教学课程优化网络资源,为学生研究性学习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作为网络时代的美术教师,我现在正在学习网络技术,准备建立自己的网页,内容涵盖高中美术欣赏各课,针对教学内容建立美术欣赏图片库、编写自己的欣赏性文字、链接其他优秀的美术专业网站、建立网络留言板,在此基础上体现自己教学思想和个性。这是一个工作量巨大但极具意义的工程,但我愿意在新时代美术教学中对教学模式作新的探索,我们已经把眼光放眼到计算机远程教育中,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学生能够通过网络,在internet环境下学会欣赏美、鉴赏美、创造美。

注:此文参加江苏省艺术教育论文大赛。

911消息,该文送全国艺术教育论文大赛。

教学立体化模式初探论文篇二十

王正芳。

李瑛。

摘要:群文阅读是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提高素质教育而兴起的一种新型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它以有效教学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依托,以文章组教学为方法,以学生主体为指导,希望通过对比分析、综合理解等方式来引导学生从文字中获得信息、认识世界、获得审美体验,提升文学修养。本文分析了在教学小学五年级语文群文阅读中的体验,讲述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的感受。

群文阅读要求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引导学生对多篇相关联的文章进行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要求学生掌握对比归纳,综合分析多篇不同内容、风格、体裁的文章的策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面,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善,提升教学效果,从而为学生终身阅读与发展打下基础。

那么,在进行五年级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在教研组与其他老师的探讨获得经验,简单地谈一下自己的亲身感受。

首先,我们老师必须弄清楚,群文阅读的主体是学生。“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过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明确阅读与阅读教学的内涵,能让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抛弃无为的教学引导、讲授,选择更好的阅读和阅读教学方式,把更多的时间还给阅读,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阅读实践的机会,从而进行真正的原生态的阅读,形成阅读能力。群文阅读,增加了单位教学时间内学生的阅读量,丰富了一定主题关联下的阅读内容,也为能更充分全面地训练学生信息收集处理能力,深入研讨文本、比较阅读、分析鉴赏等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该充分利用群文的优势,更准确地定位阅读教学中师生的角色。不因为阅读的增加,而使教师“讲”和“导”的分量过度增加,而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群文阅读的主人,享受群文的“福利”。

实践中形成可迁移的阅读能力。

最后,群文阅读不仅要读,更要“品”。在长期的传统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常常形成了较为保守的阅读教学模式。但值得注意的是,群文阅读教学与单篇课文教学相比较,为我们提供了更大的阅读信息量、更广阔的阅读平台、更多的能力培养机会,因此,决不能为“教文”而教文。就拿上一段提到的这四篇群文阅读的文章,就是单篇文章远不能及的。从这组文章内容而言,4篇课文用不同的故事表现了父母之爱,为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品味平凡的爱、伟大的爱。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求同”环节。从文章主题而言,虽都是爱,但父爱和母爱是不同的。一个是慈祥的母爱,一个是严厉的父爱。同时,在教学中,我还设计了“求异”的环节,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去探究“爱”的不同。

总而言之,群文阅读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我们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把群文阅读有效地开展起来,真正地为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3]李开忠。

[6]朱庆华。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821549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