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读后感(优质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9 06:11:10
好好学习读后感(优质14篇)
时间:2023-12-09 06:11:10     小编:笔砚

读后感是对所读内容的思考和反思的产物,它既体现了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也可以促使我们更深入地思考和探索。读后感要注意逻辑严密,可以按照时间、空间或主题等进行组织。小编整理了一些经典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好好学习读后感篇一

“斜杠青年”已经成为这个年代年轻人的标配,白天的时候选择西装革履,格子间里为生活奔波;晚上奋笔疾书,放飞自我,去追寻内心的梦想,抑或是直播分享,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去影响更多的人。

成甲在《好好学习》这本书里,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路:成功的人善于学习那些有着更强大力量的知识,掌握并运用这些知识,会让人看得更透彻,成长得更快,这类知识,就是临界知识。

我们将从三个方面来论述临界知识,分别是:临界知识是什么,如何掌握临界知识,临界知识的应用方法有哪些。通过全方位解析临界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掌握新的学习方法,给现实生活带来真切正向的改变。

成甲说,临界知识,是我们经过深度思考后发现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规律或定律。

也就是说,如果你的知识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眼前的问题,而且遇到同类的问题也能够类比应用,那么这样的知识便可以称之为临界知识。

比如说,在你和另外一个同事共同负责一个项目时,而你们意见相左,因此你想要让同事接受你的意见。从具体项目的角度入手,来分析利弊进而说服同事是不错的方法。但是,如果能够想到,这其实是关于如何扩大自己影响力的问题,你也就会考虑得更加全面,而不止局限于当前的情境。更重要的是,此刻你想到的策略,同样可以用在你试图说服别人的任何时候,只需稍加调整即可,这里的别人可以是你的朋友、你的孩子、你的同事等等。

很多看似无用的知识,也有可能是临界知识,在关键时刻能够让人脱颖而出。

英国的一家保险公司曾经想要在炎热的非洲建造一座写字楼,那里的环境昼夜温差极大,白天高达40摄氏度,而到了晚上,则下降到5摄氏度。但是,保险公司对于写字楼的要求除了外貌和功能之外,还有一条匪夷所思的要求:不能使用空调。

相信很多建筑师都会束手无策,恰巧有一位懂得生态学的建筑师联想到了热带地区的白蚁,蚁穴的温度能够精准控制在30摄氏度左右,一个全新的领域“自然拟态工程”就这样诞生了。

你看,表面上毫无关联的两件事,就这样在某种情况下,建立了让人赞叹的关系。临界知识的奇妙之处就在于此,当你掌握它的时候,你永远想不到会在哪一时刻用到,但是一旦用到,往往能够取得最夺人眼球的成就。

既然临界知识是如此高效的普世智慧,那么应该如何掌握呢?在思维与行动方面,作者给出了两个建议,分别是绿灯思维与深刻反思。

首先来看绿灯思维,什么是绿灯思维呢?就是别人在表达观点的时候,能够以开放的心态去接受,避免产生习惯性防卫,把“我”和“我的观点”区分开来。

乔布斯曾经说过“我特别喜欢和聪明的人在一起工作,因为最大的好处是不用考虑他们的尊严。”这里不是说聪明的人没有尊严,恰恰相反,他们明白自己的尊严不在于别人的认可或者反驳,而是倾听不同的声音,不断地促进自我成长。

我们总是以为多看书能够学到更多知识,读书,确实是吸收知识的好途径。但是,读过的书,真的能够为我所用吗?如果没有,是不是就是人们常说的那句“明白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要想让知识为我所用,向外求,不如像自己的过去求,每个人的生活,其实就是一本最值得好好研究的书啊,而读这本书的方法,就是深刻反思。

如果只是忙碌的奔跑,一路走来,可能收获寥寥无几。但是反思,记日记,却可以让人有机会看看走过的路,深刻思考自己的行为,往往会发现自己最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哪里。

明白并掌握临界知识,只是第一步。只有能够在生活中应用临界知识,才能达到知识改变生活的目的。那么应该如何做呢?书中提到刻意练习的方法。

要想刻意练习,需要抓住问题的本质,进行大量持续的练习,同时在不同的场景不同的时间练习应用同一个临界知识,唯有如此,才能将临界知识烂熟于心。

举例来说,当你要写一则广告,如果你第一件事是跑到网上百度如何写好广告,就不能算是刻意练习。想要写出吸引人的广告,最重要的是明白自己为什么而写,当你明白要写出产品的与众不同之处,进而吸引到有需要的人群时,再结合相应的技巧进行完善修改,才是一次比较完整的刻意练习。

正如奥格威在《一个广告人》的自白中所说“不要用最高级形容词、一般化字眼和陈词滥调。讲事实,但要把事实讲得引人入胜。”这正是广告的本质所在。

太阳底下无新事。当我们说以史为鉴,那些可以用来借鉴的正是临界知识,从古至今,无论中外,这些知识始终影响着人类的命运。愿你能够做到《好好学习》,发现并运用自己的临界知识,开启新的学习之路。

好好学习读后感篇二

大家都懂得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有高效率的工作、学习、幸福的生活。但随着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忙碌于自己的事业、工作、应酬,早出晚归,生活规律不恰当甚至缺乏规律,导致身体常常透支却不自知。如此,导致病魔纷至沓来。健康决定幸福。拥有健康,才能创造幸福;只有健康,才能享受幸福。有健康的人,便有希望。有希望的人,便有一切,这本书使我领略到了健康是幸福人生的基石。

健康,是一个非常大的范围,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缺一不可。我认为以下几点十分贴近生活:

1、饮食有原则,酸甜苦辣咸,百味有益,不可或缺。日常生活中,有人偏爱甜的,就有人偏爱其他的,但这种偏食,很容易造成身体一定元素的缺失,形成一系列疾病。

2、食物搭配巧妙,快速提升营养。要学会食物的巧妙搭配,主副搭配,酸碱搭配,荤素搭配、粗细搭配、海陆搭配,冷热搭配,浓淡搭配。百种搭配实现百种元素摄取,更易发挥食物的特性,从而保证身体的吸收平衡。

3、合理购买应季蔬果,改正不卫生的饮食细节。随着科技的发展,蔬果早已不存在时节,但孔子曾经说过“不时,不食”,意指不合时节的蔬果尽量不吃,时节不对,徒有形而无其质。食物充分煮熟后方可食用,生、熟食物在加工过程中要防止交叉污染。

人体就像一架机器,长时间不运动便会生锈,随之而来的便是各种繁复的慢性疾病,经常进行体育锻炼,能使身体这架大型机器,时时保持活力,可以有效的增进健康、预防疾病、延缓衰老。其中,步行,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式,俗话也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散步最能促进体内各种节律的正常运行,是体质虚弱者、肥胖者、高血压患者、冠心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等最最适合的日常锻炼。

1、在日新月异的今天,健康已经不局限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也是衡量整体健康的标准。曾经听过一个故事,两个病人拿了彼此的诊断书,健康的人拿到了身患癌症的诊断书,不久便郁郁而终;而真正患癌症的病人拿到了健康的诊断书,却幸运的生活下去。这个可能是一个故事,但也从正面诠释了一颗积极向上,乐观开朗之心是如何的重要。

2、不良情绪也是病魔的鼓风机,情绪像水,人就像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何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又比身体锻炼更为重要,治病得治心,恶劣的情绪、忧郁的精神,对人健康的损害,甚至比病菌,病毒更可怕。每天都保持良好的情绪,这是一把通往健康大门的钥匙。

故此,虽然工作繁重、应酬繁多,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健康的身体,何谈幸福的生活?整天面对着医院白净净的天花板,相信谁也不会感到幸福。所以,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在生活中积累自己健康的资本。为以后的幸福生活做好铺垫!

好好学习读后感篇三

这本书主要是讲了四位名家对二十篇名著的讲解。因为要看懂名著,有时候还要有一定的机缘,不是每一篇名著普通人可以看懂,有些名著实在是写的晦涩难懂。

通过这四位作家的讲解,我终于对这20篇小说有了初步的了解。虽然也有小说改编的电视或者电影,但是电视和电影因为有审查等原因,往往体现不了小说的全部,只能体现小说中的一部分。而且现在演员和导演的水平问题,实在是演不出小说中的效果来。通过文字,你可以看到那种激情澎湃。正如文中提到:小说家可以把你拉进故事里面,跟各路人马同哭同笑,让你成为小说里的“共生者”。而名著所描述的复杂人性,是现实世界的升华和体现。主流文化和官方报道,都喜欢报喜不报忧,让人主动以为这个世界很单纯很和谐。但是现实是这个世界很复杂、很多样,就像水流一样,越流越快,只是表面上看上去很平静而已。而如果你只看表面,就会过得浑浑噩噩,但是社会依旧再前进不会等你。好的小说,可以让你认识到人性的复杂,探究生与死,时间和空间,绝望与拯救,这些无解的难题。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文中提到《长恨歌》中的王琦瑶:她值得钦佩的地方,其中一点就在于,时代的洪流把她打昏,她就坐定,喘口气,喝杯茶,然后又站起来,又再看看身边有哪个男人,有哪些恩情,然后再往前去,踏出她的一步。

看到这段话,我真的很佩服她。现代社会,也特别需要她处理事物的这种态度。虽然,现代中国没有当年那么动荡,但是这种处理事物的态度是一样的,你要先定下神,然后看看自己手上的牌,然后再打牌。

看完这本书后,如果我再去借书里讲解过的小说看,一定会事半功倍。这也是《啃书记》中提到的阅读名著的方法。读书人可以通过方家的讲解,快速地了解名著,从而可以更加容易读懂小说。小说家讲解小说,肯定比你普通人看得细和深。

开卷有益!

好好学习读后感篇四

对于任何员工、经理或者主管来说,主要的批评意见来自他们的直接领导,没有这些意见,具有领导潜力的未来领导者永远也不会成为明天的领导者。这也是领导者提高自己的能力成为更伟大的领导者的方法。很不幸的是,提供负面的反馈是我们大家最不愿意做的事,好像躲避瘟疫一样唯恐避之不及。

我所说的可不仅仅是年度考评。我所说的是每周进行的一对一的考评,甚至是有人犯错时劈头盖脸的训斥。你是否经常发现自己在心中品评一位直接汇报者,但是你不会告诉他你的想法,而是找出种种借口后退,想着还是让他“自己发现自己的问题”?我打赌,一定经常这样。

很幸运,我有幸拥有几个有胆量的经理,无论对他们来说有多痛苦他们都敢于当面指出。很多时候他们可以放松自己不去这么做,可是他们没有。而且我知道很多时候我自己并没有完全接受,或者他们自己似乎也不能理解,但是他们依然坚持。

以下是在我职业生涯中受到直接领导影响的很多方面中的一部分。

首先,系统的方法:

最开始这种互动看似对我们的入侵,但是很快这种感觉就消失了。它为我们每个人打开了一扇门来讨论彼此的风格和问题。这非常独特而且特别有效。

然后是当面的批评:

有一次我和同行一起参加一个特别会议。会后我的首席执行官(和上面不同的另外一位)把我拉到一边并说:“你知道吗?你这么办事就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当时讨论的问题最后因为卡在我和那位同行之间而几乎无法解决,后来我把问题解决了。当这样的问题再次出现时,我意识到又会变成那样,于是解决了这个问题。感谢那位首席执行官的直言。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这样的例子举不胜数,但是主要的问题是这样的。无论他们的管理水平如何,当局者迷,局外者清。特别是对于已经僵持恶化很长时间的问题来说更是如此。当同行,同事或者员工也能看到这些问题时,出于种种原因,直接领导是在没有副作用的情况下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人选。

・管理者通常更加客观。

・老板通常最能给出最适当的建议。

・雇员更容易领会领导者的想法。

・管理者通常能从丰富的经验中提供借鉴。

・这实际上应该是老板的工作。

因此,下次当你觉得拍拍员工的后背就是在帮助她的时候,也许为她的进步提些建议能够更好的帮助她,同时你也是在帮助你的公司。如果这还不够,就请记住:这就是你该死的工作,好好干吧!

好好学习读后感篇五

花费时间:5个小时左右。

总体感受:

这本书真的满好的,和工作、学习、生活、育儿相结合,有很多很多启发尤其是很多的例子,让我印象深刻。

看书的过程,就觉得自己一直在开动脑筋,跟着作者的思路走。实实在在感受到动脑筋的感觉,其实,挺好的。

作者本人确实是善于思考、认知能力很强的一个人,阅读书籍很多,知识很丰富。他自己开设公司,会读书,会写文章,会写书,还负责得到的《成甲说书》栏目。

学到了很多新的概念,增长了很多很多的知识:临界知识、概率论、反脆弱、系统思考、黄金思维圈、安全空间等。以前我都是听过,但是从来不知道具体怎么回事。

尤其是作者举的很多案例,让我印象超级深刻。

比如说怎么做《成甲说书》这个节目。整个过程中,他动用了黄金圈思维圈、二八法则、系统思考、复利模型、冗余备份等五种临界知识来思考、设计、调整、制作节目,确实让我叹为观止。这确确实实就是认知深度、高度,一做事就是靠谱的,高质量的,稳定的,持续的。另外,他几次正职工作的案例也让我印象深刻,能够直指问题核心,从而解决了难题,深刻感受到他做事游刃有余、手到病除,非常厉害。

关于怎么培养员工,反思日志,黄金圈思维,他自己是这么做的,也用这些来筛选、培训、要求员工。几个员工的案例也让我印象深刻,都是非常善于思考的人。

另外,他的朋友圈能人辈出,金融的,基金投资的,都是些很智慧的人。

其实,有时候,我们非要读原书,花费时间长,投入精力多,也是值得的。因为很多时候大道理在其它地方都能找到,但是,书上的很多细节、故事、案例给人留下的印象反而更深。

当然,最重要的不是读后感,而是正儿八经地在生活中去执行。

总体而言,确实是本非常好的书,值得一读。

好好学习读后感篇六

最近,看成甲的《好好学习》,觉得自己上学这么多年,都不会学习,因为我不会思考。我越来越觉得,牛人之所以牛,不是因为他们脑子比我们的大,而是因为他们比我们会用脑子,会主动思考。

我们都太懒惰了,总是希望一切都有人给自己安排好,伸手可得。可是,许多时候,经验是靠自己走出来的,不去做,便永远只能拾人牙慧,被人甩在身后。

成甲说,我们都应该建立起“绿灯思维”,什么是绿灯思维呢,就是遇见新东西时,先不要去排斥,去规避,而是去了解,去发现新东西的价值,改变自己传统的观点,摒弃“习惯性防卫”。

比如别人给我推荐花生日记时,要是以前的我,肯定认为他是骗人的,是赚我钱的。但是看了这本书后,我开始尝试着建立绿灯思维,花生日记是什么,有什么用,我先自己去知乎,去百度,去贴吧等地方了解,我了解好了再去排斥也不迟。所以,现在我开始向朋友推荐花生日记。很多人跟我之前一样,不了解花生日记是什么的情况下就排斥拒绝了。

自从尝试建立绿灯思维后,我发现我很少冒然排斥一些东西了,别人给我推荐化妆品或者书籍、课程,我都能先去查查,然后再做决定。就像前段时间,别人跟我说朱丹老师的搜索课很好,我了解了以后就买了,听了后,的确有收获,知道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东西,比如虫部落快搜,前几天,给闺女和婆婆下载的戏曲和故事就是从里面找的,我还给别人做了份理财规划书ppt,其实,我根本不会制作ppt,可是我知道了从淘宝里可以购买现成的模板,于是我花几块钱买了一套,做了两份,赚了点零花钱。

现在,我甚至觉得,不是钱难赚,而是我们不知道赚钱的方式。我们不会“捡”钱,我们的眼睛太拙了,不会发现这个世界的宝藏,更不懂得去挖掘宝藏。

说真的,看她的问题,我不知道怎么回答她,能不能考上,别人说了不算,自己的努力说了算。通过她的描述,我发现她没有建立起绿灯思维,她一直在给自己的梦想设立障碍,宝妈,哺乳期,年龄大,非师范,她在用一道道屏障封锁自己的路,而要是建立起绿灯思维呢,她应该这样想,我是宝妈,时间没有别人充裕,所以我要提高学习效率,我年龄大了,报考的机会少,所以我应该加倍努力,争取今年上岸,我是非师范类的,基础比别人差,我要比别人更努力,总之,建立起绿灯思维,虽不一定通往成功,但是,肯定能让你更接近你的梦想。

史铁生说过一句话:人和人的差别大于人和猪的差别,以前我不懂这句话,现在我懂了,人和猪的差别在于人会思想,猪没有思想,人和人的差别在于思想不同,而思想不同的差别大于思想和不思想的差别。因为,思想不同,世界便不同。

特别认同一段话:“我们每个人,每个家长,应该在自身、在教育上不断升级自身的思维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的认知水平。要跳出现在固有的思维框框,实行思维和认知进化。要面向未来,要着眼大局,提升自己的见识与格局,不能学井蛙被井底束缚了视野,不能像夏虫被时空限制了想像。这是一个不换脑就换人的时代,唯有不断的进行思维升级才是未来安身立命的良药。”

好好学习读后感篇七

你一定听过这句话“听了很多大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和这句话类似的是读了很多的书,生活却没什么改变,看了很多书,一分钱也没赚到。

今天在一个群,大家感叹:买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却因为自己的低效能,书没有看。买了克服拖延症的视频课程,却因为自己的拖延没有去看。买了《刻意练习》却因为太刻意而没有练习。

多年前就读了《定位》,至今没有给自己定位好。多年前就读了《影响力》,至今没有影响力。生活没什么改变,倒是《单身情歌》唱了这么多年。

时代在发展,越来越多人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爱看书爱学习的人越来越多。书不是读的越多越好,往往我们一味地读,却忽视了学习方法,因方法不得当,学习的效率大打折扣。

其实我一直没有关注学习方法这方面的书。如果我早点了解就不会吃那么大的亏了。我一共处理了两批书籍,每次都半麻袋。读的这些书也使我受益,但我还不满意。最近我看了一本关于学习方法,知识管理方面的书,所以也推荐一下,这就是成甲的《好好学习》。

知道成甲是我听了他在一块听听上面的一堂课。当时就觉得此人思路,逻辑清晰,讲的有料,有用,所以也就关注了他。后来听说出了本书,在一些群里也有人推荐过,所以我就买了。成甲也在罗辑思维的得到平台开了专栏《成甲说书》。成甲做知识管理这方面的学习和研究有多年的经验了,也是这方面的专家了。

第一章:知识管理和认知优势。

第二章:掌握临界知识的底层思维与方法。

第三章:发现和应用自己的临界知识。

第四章:核心临界知识及其应用。

知识管理就是通过对外部信息进行加工,提高我们改变认知或行动的速度。大家对知识管理存在三个维度。

第一个是数据管理的维度。比如下载,保存,归类。

第二个是信息管理的维度。这个唯独我们关注的是怎样理解、消化和应用各个知识点。

第三个是底层规律的维度。这个维度不仅仅是具体的方法和技巧,更关心自己的认知深度,深层次掌握普遍规律。

比如作者利用查理芒格提高的方法写文案:深刻理解问题的实质,然后用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规律去解决问题。写文案本质上是建立信任的过程,就用到心理学上的构建和增进认同的方法。

什么是临界知识?知识和知识不一样,有些知识要比另一些知识能够更加深刻改变我们的行为。临界知识套用了和物理学中的一个名词:临界质量。临界质量是指要产生核爆炸需要的裂变材料质量,只要突破这一临界值,佳能产生惊人的核爆炸。当你储备的临界知识达到一定量的时候,就会产生惊人的威力。

认知效率:如果我们的学习是在了解问题本质,了解解决方案的底层规律,能够让我们认清楚问题表象背后的实质,那我们就是在提升认知效率。

如果有多个兼职就算斜杠青年的话,我觉得他们都比不过我们村里东头的王大爷。在多个兼职情况下,你更多只是经历了一下而已,认知深度并没有增加。

第一性原理:更能深刻看到做事情背后的规律:用最基础的原理解决问题。

阅读+画线摘抄的读书方法是把一本书拆分成了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事实上大脑的记忆,靠的是讲信息与旧经验联系起来。

记忆宫殿法:构想一个我们熟悉的场景,把需要记忆的事情放到已经熟悉的场景当中。

原始的读书方法是:花很多时间去读一本新书,去记录新的名言警句,却从不花时间去加工这些信息,将其和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

读书一定要花时间,耐心和思考力,将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经验进行网络状的联系。不是仅仅摘记名言,而是描述读书后受启发的内容,这些启发和我过去的哪些经验相关。

心理表征:大脑在思考问题时对应的心理机构。比如下棋,大师看到的是棋局走势与策略。

买书不是为了看完,是为了快速找出问题可能的解决方案,探索如何消除知识阻塞。

黄金思维圈:当你遇到每件事,首先问为什么。

好好学习读后感篇八

我们从小就知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个道理,但如何好好学习,各人有各人的理解。这本书是最先在《得到》上开专栏的牛人之一成甲写的,我认为写的非常好,连看了两遍,不光干货满满,连前面的必要性也说的让人心服口服。书中推荐的公众号我都加了关注,提到的参考书和视频我也准备都看一看,现在我正在看的是他推荐的大前研一的《思考的技术》。《好好学习》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以下三点:

遇到问题或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能挖到祖坟上去了,能找出底层的原理,就是所谓“临界知识”,即经过深度思考后发现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规律或定律,就像物理中的牛顿第二定律一样。在思考问题时也有这样的模型,学习就是用这些“临界知识”来解释现象、解决问题和制定策略。黄金思维法是5w2h的简化版,是研究问题的普适的方法。成甲在他的书中用了很多他发明的名词,这也是一种将学到的东西,通过理解,变成自己的话讲出来,所以吸收营养,再输出能量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作者用自序中写文案的例子,不停的问为什么,找到问题的实质是为了推销自己,推销最重要的是建立信任,通过看心理学的书看建立信任的套路,再找一个好的文案,看他是怎么体现这些套路的,自己就依葫芦画瓢,针对性的将套路在文案上体现。所以照猫画虎行不行就看你研究的深不深,和富兰克林研究写文章一个道理,富兰克林小学二年级毕业,通过认真研究练习,能够写出高水平的文章,感兴趣的可以看看富兰克林的自传,绝对是普适智慧的宝典。刻意练习还有一种好方式就是复盘,就是“君子之行而日三省乎已”,通过复盘能将成功和失败都变成成功之母。

这是学习的终极法门,比如看书要从书籍中读出作者想写而没写的,作者没写而应该写的:在哪些观点上,作者比前人有突破?哪些理念其实是换了一个样子的包装?哪些问题,其实别人有更好的解决方案?也只有这样,才能把同一本书读出不同的感觉。如何识别临界知识,如何应用临界知识,其实都是思考的结果,当然本书中有很多实用具体的操作方式,比如作者对标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写日记还定期总结等等。

总之,这是一本关于学习的好书,活到老,学到老,强烈推荐各个年龄段的朋友读一读。

好好学习读后感篇九

说话虽然简单,但却不是一件小事。用简单的语言去温暖这个世界,可以给人带来的就是一时、一天乃至一生的帮助。

所谓“你说什么样的话,你就是什么样的人”,说智慧的话,你就成了智者;说善良的话,你就是个善人;一味说恶意的话,终将会成为恶人。所以,你说的话,其实就是别人眼中的你。

每个人都希望改变命运,改变命运其实很简单——好好说话,就是改变命运。

世界虽然很大,却大不过人的一颗心,所有真正改变世界的人,都只是把握了自己的一颗心。与其把太多精力放在观察和批评自己不能改变的事情上,不如多关注和践行自己能够做到的。

和睦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关键在于自己的心态。尊重赢得尊重,包容赢得包容,与人相处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

如果有愿力,受苦就有意义,苦就不再是苦,而是生命的庄严。真正要做的,不是去忍耐、对抗苦,而是转变内心的知见。

认识烦恼是修行的开始。对这颗心的驾驭程度,就是修行的功夫。

人生的一切境界都是为了让我们成长。顺境如水,滋润内心;逆境如火,煅烧烦恼。水火相济,人生才能由充满杂质的矿石变为纯净的金子。

好好说话,是一种修行;好好说话,就是改变命运。

好好学习读后感篇十

学诚法师说:“好好说话,就是改变命运;好好说话,就是一种修行。”好话说多了,就成了好人;坏话说多了,慢慢变成了坏人;说智慧的话,你就成了智者;说善良的话,你就是个善良的人。

海明威说:”大多数时候,我们说得越多,彼此的距离却越远,矛盾也越多。在沟通中,大多数人总是急于表达自己,一吐为快,却一点儿也不懂得对方。两年学说话,一生学闭嘴:懂与不懂,不多说;心乱心静,慢慢说;若真没说,就别说。"。

谈话的最高艺术是附和一一随附话题,和颜悦色。尊重一个人是不打断、不纠正、不补充。

水深流去慢,智人话语迟。

一一摘自《黄花呀呼嗨集》作者霍可义。

好好学习读后感篇十一

小时候我是一个小书虫,看书很入迷,喜欢读纯文字。遇到喜欢的书会沉浸几个小时而不自知。长大了,心思杂了,看书读时间不知不觉少了,从喜欢看书变成喜欢囤书。这本书就是我的存货之一,到手了许久没翻过。疫情的时候,生活变慢了,这本书被翻了出来,读完之后,相见恨晚。

书名表面上看是教人说话,教人与人沟通,其实是一本讲授人生哲学与智慧的书,是一本祛除人生之苦,改善人际关系与人生命运的智慧经典,因为,里面的说话之道均出自于佛教经典。如是所言,好好说话就是改变命运;好好说话就是一种修行。

本书分为上、中、下篇。上篇名为说好话,积福报。中篇名为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下篇名为人生的十万个为什么。没读这本书的时候,佛教对我来说是一种宗教信仰,读完以后我发现佛教也是一种人生哲学。

你嘴上说的人生,就是你的运势。言语积极的人,每天都过的很顺利,即使遇上困难也能顺利渡过。相反,每天嚷着“太糟了”、“没办法啦”,遇到的挫折就特别多。如果你看不清自己,那么你就对比下周边的人和事,看看他们是不是过着他们嘴上的生活。

菩萨的说话之道:慈悲心与智慧。慈悲与智慧也是佛教的精髓,佛经里讲,鸟左边的翅膀是慈悲,右边的翅膀是智慧,一只翅膀的鸟是飞不起来的。用慈悲对待人,用智慧处理事。慈悲佛教的解释是给众生快乐,将众生从苦难中救拔出来。慈悲心不是做烂好人,而是做对人有利有益的事。智慧是心平气和的对待一切,寻找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菩萨的说话之道:胸怀喜心、舍心。

喜心就是对人说话的时候要懂得随喜别人。那么什么事随喜呢?随”是随顺,不违背的意思;“喜”是欢喜,不恨,不讨厌的意思。随喜是对治嫉妒心的。我们看到别人做好事,做善事,或者别人得到某种利益、好处,别人能够离苦得乐,无论是看到还是听到的,无论大事还是小事,我们都心生欢喜,不嫉妒,不讨厌,因他种善因而喜,因他得善果而喜,这就叫“随喜”。

对人说话要有施舍的心。什么是舍心?舍就是舍离一切分别,抛开一切冤亲差别,平等利益一切众生。

好好学习读后感篇十二

这周我开始读马薇薇、黄执中等著作的《好好说话》。看过主题辩论节目《奇葩说》的同学们对这些作者肯定不陌生,他们思维敏捷,善于辩论,在“说话”这方面的水平确实高于一般人。

我是第一次带着认可的心态和求知的欲望来看教人说话的书。很早以前,我一方面知道会说话的人受欢迎,善于实现目标,一方面又把他们和溜须拍马,巧言令色这些贬义词联系起来,我也评定自己为不擅长说话,也以为自己可以不靠这个本事吃饭。

后来在工作生活中,我开始观察和欣赏那些善于说话的人,他们既能表达自己的立场和需求,又顾及到别人的感受,让别人容易接受。现在,我愿意去提高自己说话的水平,希望能与其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希望能做成一些事情,我把说话视为打开工作生活局面的一种重要能力。

《好好说话》的引言里说得好:“一直以来,我们以听话的方式被教育,却又以说话的方式被考核,这很尴尬。我们所学的东西无不以表达为指向,他人对我们的看法也都以表达为依据,可是作为最直接表达方式的说话,却始终处于极其边缘的地位,这也很尴尬。”这段话既指出了说话的重要性,也说明我们的文化里缺乏正大光明的普及说话的教育,话术除了靠自己从生活里去观察去悟,要么就是在一些不入流的成功学的书籍里,还真没有什么系统的教人说话的书和课程。这本书算是一本不错的分析话语情境和背后原理的书,分析原理是为了能够举一反三,在不同的情景里灵活运用话术。

我也认为,说话是外在的表现,反映出的是一个人的思维、态度、认知等综合素质。要提高说话水平,可以看一些说话技巧,但更重要的是要思考为什么这种技巧有用,这样说为什么比那样说好,这样说和那样说的背后分别反映出思考和认知上的什么高下。也就是要通过表象思考底层的原理,而这本书就做到了这一点。本书围绕话语权这个核心,将话术分为沟通、说服、谈判、演讲、辩论五个领域。以下是我就沟通中的几个情境,思考话术背后反映的认知。

当说话的时间是极其有限的,既有客观原因(例如电梯里遇见领导)也有主观要求(例如面试时的限时介绍),说者该如何表达呢?我就做过赶着时间、加快语速、把要说的话一股脑倾倒出来这种傻事。书中教授了“买时间”策略,也就是如何让别人愿意花更多的时间来听我们说话,技巧就是引发对方的好奇,然后有实力的回应主题。引发了好奇,别人就愿意多给我们时间,但如果又没讲出什么东西来,只会败得更惨。

这种情形下的常用句型有:“请先给我一分钟好吗?保证不耽误您的时间。”“关于这件事,如果您不给我时间解释,那就是逼着我说谎话了。”“这是很复杂,您想知道详情吗?”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有些人对不好的结果不负有责任,只因职责所在,需要对别人报告坏消息。例如公司里的人力主管要向被裁掉的员工传达离职通知,医生要向病人家属传达噩耗。如何转述和报告,就相当考验我们传递信息的水平了。

第一个误区是你表现出过度的共情,好像你自己也很不能接受这个结果,如果对方是理性的,会觉得这跟你也没什么关系,也改变不了什么了,如果对方是情绪失控的,可能还会迁怒于你,责怪你既然这么不能接受,为什么当初不再努力一点。

第二个误区是你本来是想对遭受不好结果的人表达善意,结果表达出来的却是愧疚之情,好像你该为这个结果负责一样。你一愧疚了,很容易被心理阴暗或手足无措的人顺水推舟,抓着你要你负责。

第三个误区是,你在传达坏消息的同时,主动出言安慰,甚至出谋划策,试图帮对方解决整个问题,却忽略了安慰或建议不当,可能让原本情绪不佳的对方更添愤怒,或者你将自己从不承担责任的中立方转变成了要承担责任的行动方,为他后续的请求继续负责。

反观这三个误区,反映的是一个人心理边界的不清晰,他搞不清什么是别人的事,什么是自己的事,好像别人遭了难他不能不管,一不小心就愧疚了,这样的人也容易把自己该付的责任推给别人,也容易埋怨和依赖别人,因为他责任分不清啊!有清晰的心理和责任边界,就不会妄动。

但是别人毕竟遭受了不好的结果,我们如何恰当的表达出人情味呢?书中介绍了“专业”、“善意”与“陪伴”的诀窍。专业是正自己的身,表示不躲闪、不亏欠。善意是表示我懂你现在的心情,这是出自于人性的同理心。陪伴是在一个封闭或半封闭的空间里,我传达坏消息给你时,我愿意停留在这里,中立的解答你的疑问,但我不会主动安慰、也不会承诺什么。

这种情形下的常用句型有“我来说明一下,这件事情是这样的……”“我很遗憾,情况并不乐观……”“有任何疑问你都可以问我,我会告诉你我所知道的一切信息。”

这种情况指的是面对同一件事的时候,我们内心都有一个专属于自己角度的`版本,在这个版本中,所有的行为都是有原因有苦衷的,而所有来自于他人的反弹和质疑都是缺乏体谅、胡说八道的,甚至是挑衅的。

但其实对方也有他的一个版本,由于情绪和认知的不完全,我们往往意识不到“两个版本”的存在,而都误以为是对方不讲道理。我们在沟通时认为“对事不对人”是正确的方式,然而我们对于事实的每一个陈述都是在以某种形式攻击那个拥有不同版本的人。

这其实反映出的是一个人心理认知的成熟度,有人说,成熟的人能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查理芒格也说过:“对你有利的不是就对社会有利,要在自己的思维习惯中消除自我服务的偏好。自我中心与客观现实并不相符,世界是由你的需求和其他不同人的各种需求组成的,思维需要更客观,需要能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当我们认识到了“两个版本”的存在,我们说话的技巧就在于将讲事实(事实在两个人心中不是唯一的)转变成谈感受,在表达立场之余,对方也不觉得受到了攻击,反而会愿意述说和解释。

这种情况下的常用句型有“抱歉,这或许未必是事实,但我难免会有这种感觉……”“你知道我这个人有点敏感,不过我确实感觉到……”

好好学习读后感篇十三

语言的力量是无穷的,有时一句不经意的话,带给别人的激励或伤害会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真可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因此,每个人学会“好好说话”就显得特别重要。

《好好说话》一书是现任中国佛教学会会长、北京龙泉寺方丈学诚法师所著。全书分上、中、下篇,每篇有三章内容。上篇是“说好话,积福报”,中篇是“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下篇是“人生的十万个为什么”。作者用质朴、轻松和安静的笔调,同我们分享了佛陀的说话之道,其中几个小节,令我印象深刻。

在日常沟通中,我们能否准确洞察对方说话的意思,以及言谈之间透露出来的心绪,从而使双方有更好的交流和互动,这是非常重要而又难于把握的。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人生经历、思维方式和关注对象不同,加之个人情绪的干扰,我们在听闻对方说话的时候很容易出现偏差。所以,抱持尊重、学习、耐心的心态去倾听,关注对方的正面情绪和积极信息,进而理解对方并与其感同身受。这样,我们就能令谈话氛围更加愉悦,自己的烦恼就会越来越少,朋友就会越来越多。

佛门告诫我们,当别人过得比我们好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衷心的祝福他,真心的替别人感到高兴,这就是随喜。随喜别人,自己才会获得真正的快乐。不少人见到能力比自己强,水平比自己高,事业比自己好的人时,心理会产生一种莫名的不舒服或不自在,有的甚至会说别人的风凉话或坏话。其实这是固步自封,错失学习和成长的大好机会,只能说明自己的心量太小,眼界太窄。聪明的人会去对比和反思自己的不足,取长不短,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令到自己越来越“强壮”。

人有两个耳朵,却只有一张嘴,这种生理结构,就是告诉我们应“少说多听”。但在日常人际交往中,大多数人总是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或主张,一吐为快,一点也不顾及对方的感受,以致说得越多,彼此的距离却越远。心静如水的人,一般很少讲话,喋喋不休其实正是一个人内心躁动不安的表现,向别人无休止的倾诉,其实就是在排泄自己心灵的垃圾,虽然一时可以缓解自己心中的郁闷,但终究是扬汤止沸,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生活中我们都有过为琐事生气的经历,无非是为了争高低,论强弱,可争来争去,谁也不是最终的赢家。你在这件事上暂时赢了,在另一件事上你可能就要输了,输输赢赢、赢赢输输,当你闭上眼睛和这个世界告别的时候,你和普天下所有的人一样,一无所有,两手空空。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做一些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情,不要把有限的时间消耗在无谓的人和事上,真正有修养的人是很少为这些琐事生气的。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都能克制自己的一些不理性行为,但是在说话方面却很容易犯错。请永远记住:你说的话,其实就是别人眼中的你。让我们常怀慈心、悲心、喜心和舍心,好好说话、好好做事、好好修行。

好好学习读后感篇十四

太宰治写过一篇《拔舌雀》的故事,讲一位老爷子偶然救了一只会说话的小麻雀,老婆婆不满老爷子平常沉默寡言,因嫉妒拔了小麻雀的舌头。后来老爷子每天到深山竹林中寻找这只受伤的小麻雀。等到好不容易见到面了,老爷子也只是在阿照(小麻雀的闺名)的床头略坐坐,不会说些安慰贴心的话。两个人就那么看着窗外的景色相顾无言,老爷子说:“不能说话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对吧”,阿照点点头。

我被这个故事感动。在太宰治的笔下,经常有两个人相看泪眼,无语凝噎的场景。是啊,你若懂,何须言语;你若不懂,说一千道一万又如何呢。太宰治觉得语言大部分时候都是虚伪无意义的,好比夫妻两个人吃饭,说得大都是别人家的家长里短,没话找话嚼舌根。佛家人要求食不言寝不语,要做到止语。睡前还得反思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

心静的人一般话少,所谓“躁人多辞”。我最近观察了下我自己,在这个方面做得远远不够。平常我一般很少主动跟人交流,但是当别人把话匣子打开,我发现我就很难止住了。事后还会后悔自己话多,回想自己哪些话不该说。说明我的心不够静吧。还有一点,在与人交谈时,要做到认真聆听,等别人把话讲完你再表达。

言为心声,好好说话就得修心。要修慈心,悲心,随喜心,舍心。考虑他人的感受,将心比心是为慈悲心;当别人取得进步成功,不嫉妒,由衷的祝福开心是为随喜心;知道这世上无一样东西你能占有是为舍心。比如寺院里每隔一段时间要求僧人换床睡,就是为了锻炼“舍心”。把心修好,这样你与人交谈自然就少了很多矛盾纠葛。还得把“我执”放下,这样才不会固执己见,与人争得面红耳赤。

其实我觉得最难的还是慈悲心,学诚法师说每一种性格背后都有因果,每一个缺点的背后都是苦难。因为我们没有慈悲心,面对别人的苦难,我们没有产生悲心,都是嗔心,才会看不惯别人。当我看到这一段时,我就知道我等凡夫俗子,离修行还差得十万八千里。

佛说:“一个人一无所有也可以给予别人七种东西:颜施:微笑处事;言施:说赞美安慰的话;心施:敞开心扉对人和蔼;眼施:善意的眼光给予别人;身施:以行动帮助别人;座施:即谦让座位;房施:有容人之心。”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最近发现我自己一碰到事吧,就特别急。平常慢慢悠悠的不算啥,遇到事能面不改色那才叫厉害。只能慢慢实践,慢慢改善了,很难啊。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818755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