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读后感是对作者观点的总结,也是一种对自己思考的反思和总结。在写读后感时,我们要注意语言的准确和精炼,让读者能够轻松理解我们的思想和感受。欢迎大家参考下面的读后感写作范例。
好好学习读后感篇一
人们都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因为书是人类智慧的源泉,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给了我力量和勇气。在我的书房里有一个大大的书柜,上面摆满了我的“好好先生”——书。他们从我认识汉语拼音开始就一直陪伴着我,让我尽情地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每逢我过生日,当爸妈问我想要什么生日礼物时,我都会脱口而出:“书,我要书!”因为我认为:书给我知识和智慧读书,要讲究,不像某些人读书时走马观花,只寻求爽。读书的过程,是审美的过程,应当全身心地投入,不受环境的影响,但是,有些人会因为看书而忘记学习,这样会使我们的成绩渐渐退步,在同学们心里的.信任也会渐渐失去,直到你被悲惨的成绩而吞噬。
小时候,每晚睡觉前,妈妈就读《格林童话》给我听,只有听到书中的主人翁的故事才睡得着。因此,我童年的梦里,常常走进《格林童话》世界中,经历着惊险刺激的场面,感动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体会着悲伤命运的结局,如同自己身临其境,有的时候,会为悲惨的情节而流泪,也会为坏蛋们得到应有的惩罚而兴奋。《格林童话》算是影响我的的第一本书,它把我带到了书籍的海洋。
如果把书比喻成一座宝藏,那么读书便是通往这座宝藏的路线图。在知识丰富的书籍中,我将继续体会读书的乐趣,体会主人公的喜怒哀乐,积累前人智慧,收获知识带给我的财富。
好好学习读后感篇二
你一定听过这句话“听了很多大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和这句话类似的是读了很多的书,生活却没什么改变,看了很多书,一分钱也没赚到。
今天在一个群,大家感叹:买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却因为自己的低效能,书没有看。买了克服拖延症的视频课程,却因为自己的拖延没有去看。买了《刻意练习》却因为太刻意而没有练习。
多年前就读了《定位》,至今没有给自己定位好。多年前就读了《影响力》,至今没有影响力。生活没什么改变,倒是《单身情歌》唱了这么多年。
时代在发展,越来越多人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爱看书爱学习的人越来越多。书不是读的越多越好,往往我们一味地读,却忽视了学习方法,因方法不得当,学习的效率大打折扣。
其实我一直没有关注学习方法这方面的书。如果我早点了解就不会吃那么大的亏了。我一共处理了两批书籍,每次都半麻袋。读的这些书也使我受益,但我还不满意。最近我看了一本关于学习方法,知识管理方面的书,所以也推荐一下,这就是成甲的《好好学习》。
知道成甲是我听了他在一块听听上面的一堂课。当时就觉得此人思路,逻辑清晰,讲的有料,有用,所以也就关注了他。后来听说出了本书,在一些群里也有人推荐过,所以我就买了。成甲也在罗辑思维的得到平台开了专栏《成甲说书》。成甲做知识管理这方面的学习和研究有多年的经验了,也是这方面的专家了。
第一章:知识管理和认知优势。
第二章:掌握临界知识的底层思维与方法。
第三章:发现和应用自己的临界知识。
第四章:核心临界知识及其应用。
知识管理就是通过对外部信息进行加工,提高我们改变认知或行动的速度。大家对知识管理存在三个维度。
第一个是数据管理的维度。比如下载,保存,归类。
第二个是信息管理的维度。这个唯独我们关注的是怎样理解、消化和应用各个知识点。
第三个是底层规律的维度。这个维度不仅仅是具体的方法和技巧,更关心自己的认知深度,深层次掌握普遍规律。
比如作者利用查理芒格提高的方法写文案:深刻理解问题的实质,然后用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规律去解决问题。写文案本质上是建立信任的过程,就用到心理学上的构建和增进认同的方法。
什么是临界知识?知识和知识不一样,有些知识要比另一些知识能够更加深刻改变我们的行为。临界知识套用了和物理学中的一个名词:临界质量。临界质量是指要产生核爆炸需要的裂变材料质量,只要突破这一临界值,佳能产生惊人的核爆炸。当你储备的临界知识达到一定量的时候,就会产生惊人的威力。
认知效率:如果我们的学习是在了解问题本质,了解解决方案的底层规律,能够让我们认清楚问题表象背后的实质,那我们就是在提升认知效率。
如果有多个兼职就算斜杠青年的话,我觉得他们都比不过我们村里东头的王大爷。在多个兼职情况下,你更多只是经历了一下而已,认知深度并没有增加。
第一性原理:更能深刻看到做事情背后的规律:用最基础的原理解决问题。
阅读+画线摘抄的读书方法是把一本书拆分成了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事实上大脑的记忆,靠的是讲信息与旧经验联系起来。
记忆宫殿法:构想一个我们熟悉的场景,把需要记忆的事情放到已经熟悉的场景当中。
原始的读书方法是:花很多时间去读一本新书,去记录新的名言警句,却从不花时间去加工这些信息,将其和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
读书一定要花时间,耐心和思考力,将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经验进行网络状的联系。不是仅仅摘记名言,而是描述读书后受启发的内容,这些启发和我过去的哪些经验相关。
心理表征:大脑在思考问题时对应的心理机构。比如下棋,大师看到的是棋局走势与策略。
买书不是为了看完,是为了快速找出问题可能的解决方案,探索如何消除知识阻塞。
黄金思维圈:当你遇到每件事,首先问为什么。
好好学习读后感篇三
大家都懂得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有高效率的工作、学习、幸福的生活。但随着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忙碌于自己的事业、工作、应酬,早出晚归,生活规律不恰当甚至缺乏规律,导致身体常常透支却不自知。如此,导致病魔纷至沓来。健康决定幸福。拥有健康,才能创造幸福;只有健康,才能享受幸福。有健康的人,便有希望。有希望的人,便有一切,这本书使我领略到了健康是幸福人生的基石。
健康,是一个非常大的范围,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缺一不可。我认为以下几点十分贴近生活:
1、饮食有原则,酸甜苦辣咸,百味有益,不可或缺。日常生活中,有人偏爱甜的,就有人偏爱其他的,但这种偏食,很容易造成身体一定元素的缺失,形成一系列疾病。
2、食物搭配巧妙,快速提升营养。要学会食物的巧妙搭配,主副搭配,酸碱搭配,荤素搭配、粗细搭配、海陆搭配,冷热搭配,浓淡搭配。百种搭配实现百种元素摄取,更易发挥食物的特性,从而保证身体的吸收平衡。
3、合理购买应季蔬果,改正不卫生的饮食细节。随着科技的发展,蔬果早已不存在时节,但孔子曾经说过“不时,不食”,意指不合时节的蔬果尽量不吃,时节不对,徒有形而无其质。食物充分煮熟后方可食用,生、熟食物在加工过程中要防止交叉污染。
人体就像一架机器,长时间不运动便会生锈,随之而来的便是各种繁复的慢性疾病,经常进行体育锻炼,能使身体这架大型机器,时时保持活力,可以有效的增进健康、预防疾病、延缓衰老。其中,步行,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式,俗话也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散步最能促进体内各种节律的正常运行,是体质虚弱者、肥胖者、高血压患者、冠心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等最最适合的日常锻炼。
1、在日新月异的今天,健康已经不局限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也是衡量整体健康的标准。曾经听过一个故事,两个病人拿了彼此的诊断书,健康的人拿到了身患癌症的诊断书,不久便郁郁而终;而真正患癌症的病人拿到了健康的诊断书,却幸运的生活下去。这个可能是一个故事,但也从正面诠释了一颗积极向上,乐观开朗之心是如何的重要。
2、不良情绪也是病魔的鼓风机,情绪像水,人就像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何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又比身体锻炼更为重要,治病得治心,恶劣的情绪、忧郁的精神,对人健康的损害,甚至比病菌,病毒更可怕。每天都保持良好的情绪,这是一把通往健康大门的钥匙。
故此,虽然工作繁重、应酬繁多,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健康的身体,何谈幸福的生活?整天面对着医院白净净的天花板,相信谁也不会感到幸福。所以,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在生活中积累自己健康的资本。为以后的幸福生活做好铺垫!
好好学习读后感篇四
最近,看成甲的《好好学习》,觉得自己上学这么多年,都不会学习,因为我不会思考。我越来越觉得,牛人之所以牛,不是因为他们脑子比我们的大,而是因为他们比我们会用脑子,会主动思考。
我们都太懒惰了,总是希望一切都有人给自己安排好,伸手可得。可是,许多时候,经验是靠自己走出来的,不去做,便永远只能拾人牙慧,被人甩在身后。
成甲说,我们都应该建立起“绿灯思维”,什么是绿灯思维呢,就是遇见新东西时,先不要去排斥,去规避,而是去了解,去发现新东西的价值,改变自己传统的观点,摒弃“习惯性防卫”。
比如别人给我推荐花生日记时,要是以前的我,肯定认为他是骗人的,是赚我钱的。但是看了这本书后,我开始尝试着建立绿灯思维,花生日记是什么,有什么用,我先自己去知乎,去百度,去贴吧等地方了解,我了解好了再去排斥也不迟。所以,现在我开始向朋友推荐花生日记。很多人跟我之前一样,不了解花生日记是什么的情况下就排斥拒绝了。
自从尝试建立绿灯思维后,我发现我很少冒然排斥一些东西了,别人给我推荐化妆品或者书籍、课程,我都能先去查查,然后再做决定。就像前段时间,别人跟我说朱丹老师的搜索课很好,我了解了以后就买了,听了后,的确有收获,知道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东西,比如虫部落快搜,前几天,给闺女和婆婆下载的戏曲和故事就是从里面找的,我还给别人做了份理财规划书ppt,其实,我根本不会制作ppt,可是我知道了从淘宝里可以购买现成的模板,于是我花几块钱买了一套,做了两份,赚了点零花钱。
现在,我甚至觉得,不是钱难赚,而是我们不知道赚钱的方式。我们不会“捡”钱,我们的眼睛太拙了,不会发现这个世界的宝藏,更不懂得去挖掘宝藏。
说真的,看她的问题,我不知道怎么回答她,能不能考上,别人说了不算,自己的努力说了算。通过她的描述,我发现她没有建立起绿灯思维,她一直在给自己的梦想设立障碍,宝妈,哺乳期,年龄大,非师范,她在用一道道屏障封锁自己的路,而要是建立起绿灯思维呢,她应该这样想,我是宝妈,时间没有别人充裕,所以我要提高学习效率,我年龄大了,报考的机会少,所以我应该加倍努力,争取今年上岸,我是非师范类的,基础比别人差,我要比别人更努力,总之,建立起绿灯思维,虽不一定通往成功,但是,肯定能让你更接近你的梦想。
史铁生说过一句话:人和人的差别大于人和猪的差别,以前我不懂这句话,现在我懂了,人和猪的差别在于人会思想,猪没有思想,人和人的差别在于思想不同,而思想不同的差别大于思想和不思想的差别。因为,思想不同,世界便不同。
特别认同一段话:“我们每个人,每个家长,应该在自身、在教育上不断升级自身的思维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的认知水平。要跳出现在固有的思维框框,实行思维和认知进化。要面向未来,要着眼大局,提升自己的见识与格局,不能学井蛙被井底束缚了视野,不能像夏虫被时空限制了想像。这是一个不换脑就换人的时代,唯有不断的进行思维升级才是未来安身立命的良药。”
好好学习读后感篇五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我们上学时天天喊的口号,也只是口号,随大流,没有也不会去仔细思考其底层逻辑相关的东西。而在漫长的九年义务教育的学习生涯中,几乎也不可能有老师教你如何学习,如何寻找自己的学习方法。生有涯而学无涯,感觉浪费了很多宝贵的学习时间,年复一年进行低效率的吸收知识,但是同时又被家人,老师冠以爱学习,懂事,刻苦的三好学生。
刚开始,在小学,初中阶段还不错,但是到了高中,拼苦力,还是按照死记硬背的思路去学习知识,最终只能是成绩迟迟上不去,高中三年,郁闷了三年。
参加工作后,思维是更加全面了,也一直在寻找学习的方法论,但效果都一般。大部分时候,还是重试着骗人的刻意练习。有太多的困惑和迷茫,因系统性讲学习方法的资料也很少,只能从知识的海洋中收集只言片语,谈不上体系。
自从看到好好学习这本书,成甲老师著。从一个个概念,提升我对很多概念的认知水平,看完第一遍后,自我感觉大呼过瘾。虽然第一遍看完也没记住太多,理解也肯定不到位,但心里面有踏实的感觉,这就是我的指南针,学习我有了更深层次的指导规范。现在开始读第二遍,打草稿的想法记了很多,后续要一个个完善草稿上的想法。我想这么好的书—虽然豆瓣评分不是很高。一定要分享出来给你,也许会对你有很大的启发。
未来认知深度决定了你的段位,如何进行认知深度训练,我想是当前社会每一个有危机意识的人都应该刻意练习和追求的!
好好学习读后感篇六
这本书主要是讲了四位名家对二十篇名著的讲解。因为要看懂名著,有时候还要有一定的机缘,不是每一篇名著普通人可以看懂,有些名著实在是写的晦涩难懂。
通过这四位作家的讲解,我终于对这20篇小说有了初步的了解。虽然也有小说改编的电视或者电影,但是电视和电影因为有审查等原因,往往体现不了小说的全部,只能体现小说中的一部分。而且现在演员和导演的水平问题,实在是演不出小说中的效果来。通过文字,你可以看到那种激情澎湃。正如文中提到:小说家可以把你拉进故事里面,跟各路人马同哭同笑,让你成为小说里的“共生者”。而名著所描述的复杂人性,是现实世界的升华和体现。主流文化和官方报道,都喜欢报喜不报忧,让人主动以为这个世界很单纯很和谐。但是现实是这个世界很复杂、很多样,就像水流一样,越流越快,只是表面上看上去很平静而已。而如果你只看表面,就会过得浑浑噩噩,但是社会依旧再前进不会等你。好的小说,可以让你认识到人性的复杂,探究生与死,时间和空间,绝望与拯救,这些无解的难题。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文中提到《长恨歌》中的王琦瑶:她值得钦佩的地方,其中一点就在于,时代的洪流把她打昏,她就坐定,喘口气,喝杯茶,然后又站起来,又再看看身边有哪个男人,有哪些恩情,然后再往前去,踏出她的一步。
看到这段话,我真的很佩服她。现代社会,也特别需要她处理事物的这种态度。虽然,现代中国没有当年那么动荡,但是这种处理事物的态度是一样的,你要先定下神,然后看看自己手上的牌,然后再打牌。
看完这本书后,如果我再去借书里讲解过的小说看,一定会事半功倍。这也是《啃书记》中提到的阅读名著的方法。读书人可以通过方家的讲解,快速地了解名著,从而可以更加容易读懂小说。小说家讲解小说,肯定比你普通人看得细和深。
开卷有益!
好好学习读后感篇七
学校发的书,每年总会有一本书,让我产生共鸣,扣动心弦,迷恋不已!
曾经看过本哈德·施林克的《朗读者》,小说开头,从主人公米夏的小病谈起,细致解读了一个15岁的小男孩的心理历程,与汉娜的巧遇,相识、相恋,到后来的分离,背叛,救赎!阅读后感触颇深,感觉人与人之间的一些情感,与年龄的增长、分别的时间紧密相连,很多人会随着时间的飞逝,个人利益的维护,而背叛对方。
《好好读书》发到手中后,惊奇地发现,里面竟然有关于《朗读者》解读的两篇文章,其中一篇深入作者内心,解读了当时的社会现,个人的荣誉和尊严,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历程,人性之间的分离与背叛,忏悔与救赎。这与学校以前发过的另一本书《追风筝的人》有异曲同工之妙,类似的寓意,类似的情节!不同的是《朗读者》的故事发生在年龄差距为21岁的异性之间爱情与背叛、救赎的故事。《追风筝的人》是发生在同性的小伙伴之间,阿米尔与哈桑的友情与背叛、救赎的故事。这些小说,让人们的内心世界产生震撼,或多或少改变着人们的观念与思维。解读《朗读者》里面有一些经典的话语,比如“要知道,生活是层层叠叠的,我们总能从新鲜的际遇中碰到过去的痕迹,过去会以千万种面貌展现在我们眼前的现实中”,再如,“在大时代下小人物的悲欢总是不由个人意志。人何其渺小,我们都是被洪流裹挟着前进”等等,这些朴实的话语,彰显着大智慧,大道理。
第二篇文章则从宏观角度论述了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工作环境,身份地位,及文章发布后的连锁反应,比如登上《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榜,后来被拍摄为电影,获得金球奖,奥斯卡奖等等,这些都从侧面说明了《朗读者》给世界带来的"巨大影响,并深入地影响着读者的生活与灵魂。文章介绍了米夏的三段生活历程,也是米夏个人成长的三个历程,伴随着相知相爱,背叛及忏悔与救赎,让读者意识到,在阅读中可以读到人生,读到欲望,读到罪,读到忏悔,同时提到关键的三个词,尊严、屠杀与忏悔,借此说明,这是一部凄凉的小说,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对每一个人进行灵魂的拷问,提醒人们对自己、对社会进行反思、反省。
《好好读书》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能够从各方面对文章进行解读,读者自己理解到的,或者理解不到的,可以从这里得到答案。的确,很多时候,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只是看其中的红火热闹,不能领悟书的精神和寓意,而《好好读书》恰好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让读者受益匪浅。另外,《好好读书》里面的文章都是名篇,对于没有读过的书,可以认真仔细的去阅读,去思量,去获取。
感谢学校提供的书籍,让老师们在假期中、在教学之余,有可以愉悦阅读,并获取营养,进而能够提升自身的素质,灵魂得到净化与升华!
好好学习读后感篇八
小时候我是一个小书虫,看书很入迷,喜欢读纯文字。遇到喜欢的书会沉浸几个小时而不自知。长大了,心思杂了,看书读时间不知不觉少了,从喜欢看书变成喜欢囤书。这本书就是我的存货之一,到手了许久没翻过。疫情的时候,生活变慢了,这本书被翻了出来,读完之后,相见恨晚。
书名表面上看是教人说话,教人与人沟通,其实是一本讲授人生哲学与智慧的书,是一本祛除人生之苦,改善人际关系与人生命运的智慧经典,因为,里面的说话之道均出自于佛教经典。如是所言,好好说话就是改变命运;好好说话就是一种修行。
本书分为上、中、下篇。上篇名为说好话,积福报。中篇名为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下篇名为人生的十万个为什么。没读这本书的时候,佛教对我来说是一种宗教信仰,读完以后我发现佛教也是一种人生哲学。
你嘴上说的人生,就是你的运势。言语积极的人,每天都过的很顺利,即使遇上困难也能顺利渡过。相反,每天嚷着“太糟了”、“没办法啦”,遇到的挫折就特别多。如果你看不清自己,那么你就对比下周边的人和事,看看他们是不是过着他们嘴上的生活。
菩萨的说话之道:慈悲心与智慧。慈悲与智慧也是佛教的精髓,佛经里讲,鸟左边的翅膀是慈悲,右边的翅膀是智慧,一只翅膀的鸟是飞不起来的。用慈悲对待人,用智慧处理事。慈悲佛教的解释是给众生快乐,将众生从苦难中救拔出来。慈悲心不是做烂好人,而是做对人有利有益的事。智慧是心平气和的对待一切,寻找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菩萨的说话之道:胸怀喜心、舍心。
喜心就是对人说话的时候要懂得随喜别人。那么什么事随喜呢?随”是随顺,不违背的意思;“喜”是欢喜,不恨,不讨厌的意思。随喜是对治嫉妒心的。我们看到别人做好事,做善事,或者别人得到某种利益、好处,别人能够离苦得乐,无论是看到还是听到的,无论大事还是小事,我们都心生欢喜,不嫉妒,不讨厌,因他种善因而喜,因他得善果而喜,这就叫“随喜”。
对人说话要有施舍的心。什么是舍心?舍就是舍离一切分别,抛开一切冤亲差别,平等利益一切众生。
好好学习读后感篇九
会说话的人舌灿莲花,综合起来看反应敏捷、思维清晰、逻辑严谨、表达能力强;同时情商也高、善于提问和周旋,可以避开对方锋芒或陷阱,还可以反败为胜主导别人思维,但又会进退自如,让对方舒适,且巧妙给对方尊重和余地。
对于这样会说话的人大家都很羡慕,因为生活中笨嘴拙舌的人随处可见、撞碎别人玻璃心又被玻璃割伤自己的也随处可见、因不善言辞内向自卑的人更是数不胜数。古人倡导敏于思而讷于言、沉默是金,连巧舌如簧也带有些许贬义。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奢望成为演说家或讲师,但说话已经成为很多领域的一项必备技能。
会说话,在作者看来,是具备综合能力的人,是可以达到五维俱全的圆融状态。作者在这本书里讲述了沟通、说服、谈判、演讲、辩论这五种不同的维度下怎样做到好好说话。这其中的场景中,前三种在大部分人的工作与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但只有学会五个领域的联系与转换,才能体会到五维是掌握好好说话之道的钥匙。作者的方法就是从错误中学,从场景中学,多分析思考,才能达到通融的智慧学。
关于沟通,表层的话语才可以达到深层次的内心的认知,能够打破自身的局限,在交流中实现自我的呈现和对方的自我实现这样一个双向流通的结果,这样的沟通是成功的。说服要找到切入点很重要;谈判本质是交换,为彼此创造出各种供评价的事务;演讲起来要能够善于、敢于表达,自信、流畅、清晰而又生动;而辩论思维在不靠谱的世界中,是一种必要的心智防身术,对于训练洞察力和大局观也很有帮助,首先能说服自己才能保持理智。
书中的例子比较易懂,比如向领导汇报工作,说半天领导云里雾里,汇报者没有重点和焦点都是要大忌。作者就教我们方法,可以先问再答,确认下领导真正的意图;其次要看人说话,预判领导已知的内容和关注的内容,有所选择的解释;第三点很实用,就是先讲中心句,精简概要而突出重点。
会说话的人有朝气、有锐气,有智慧;不伤人,也不用屈己从人。有点小心机而不是腹黑也不错。文中引用的《奇葩说》的邱晨小结:“耐思、耐撕、nice耐思”,这个小结很有意思,我的理解分别是要有思考和分析的能力、有对抗语言交锋与冲突的能力、与人为善,求同存异的能力。会说话需要长期积淀和训练,腹有诗书气自华,要存于内而发于声达于人。会说话其实还有一个原则就是不管技巧如何,道比术更重要,语言本身是极其复杂而又精巧的工具,有时只可意会又不可言传,总之要为人真诚,长存善意,且说真话,不说废话。
好好学习读后感篇十
学诚法师说:“好好说话,就是改变命运;好好说话,就是一种修行。”好话说多了,就成了好人;坏话说多了,慢慢变成了坏人;说智慧的话,你就成了智者;说善良的话,你就是个善良的人。
海明威说:”大多数时候,我们说得越多,彼此的距离却越远,矛盾也越多。在沟通中,大多数人总是急于表达自己,一吐为快,却一点儿也不懂得对方。两年学说话,一生学闭嘴:懂与不懂,不多说;心乱心静,慢慢说;若真没说,就别说。"。
谈话的最高艺术是附和一一随附话题,和颜悦色。尊重一个人是不打断、不纠正、不补充。
水深流去慢,智人话语迟。
一一摘自《黄花呀呼嗨集》作者霍可义。
好好学习读后感篇十一
今天看了《好好说话》的上半部分。上半部分主要是教我们怎么与人交谈的,下半部分主要是教我们怎样演讲的。由于个人爱好,我想下部分我是看不下去的了,所以我写的都是有关上部分的感想。
图书馆里面有太多关于怎么说话的书了,而我在众多书中挑选了林语堂写的这本,虽然名字不吸引人,但是内容还是很可取的。
其实话说回来,说话还真是一门艺术啊。它并不比写作容易,说出来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它不像做文章一样可以千改万改,说错了的话是没办法收回来的。
首先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避免争论。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可能会因为一件很小的事情,觉得对方错了,而自己对了。或许我们认为对的事物就是真理,但是有些时候我们却应该承认对方是正确的,只为了给对方留面子,毕竟我们都不喜欢不欢而散啊。但是有些时候,我们又必须认定真理,这时候,我们可以委婉地向对方说明,以我的习惯与理解我会说:“可能是这样吧,但是我的理解是这样,不知道对不对。”反正尽量做到给对方台阶下。
有些时候,我们需要别人的帮助或者是我们需要从与某人的交谈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这时候,我们就应该投其所好,引出对方的话题,这样我们才能进行一次愉快的交谈。
总之看完这本书,我觉得这大概不仅仅是好好说话了,而是做人的艺术了。怎么做才能让自己更加乐观更加礼貌更加有修养,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才能让大家都喜欢你,这就是做人的艺术啊!
好好学习读后感篇十二
好东西法则。
把你对一样东西的喜爱程度从1分到5分划分个标准。然后这个分数乘以你每月使用的频率。所有低于10分的都可考虑丢掉。运用到消费常见错误是:购买瞬间,高估了单次购买的快感值,购买了不需要的东西。
乔布斯的购物原则。
在买东西前,我们可以设想一下3个月或者6个月后你就要搬家了,在已经有几十个大箱子的`前提下即使很幸苦,你也要把这东西带走吗,如果不,那么三思后再买。
2.10%的“品质生活”基金。
对于买好东西,有时候真需要勇气和魄力。对于理财和消费。我们很容易产生一种矛盾――既希望改善生活,又不希望过度挥霍。那我们可以试试这个品质生活基金法。每月拿10%的工资。来买点不那么舍得的物品,用来提升生活。就像穿一件喜欢的衣服会给你自信。这样的升级,也会让你对美好生活更有“资格感”。这也是一种魄力消费。按计划买点舍不得买的东西,完全不同于冲动消费。有点计划,不那么有负罪感,带来的幸福感也会更持久。
3.多买资产,少买负债。
比如,在营养均衡的餐食和多油盐的垃圾食品中间选择,哪怕是同样价格,前者才能算是一项明智消费,因为好的食物对我们身体而言是优质资产。而垃圾食品,虽然能在我们饿的时候也能救命。但实在不能算什么好食物。
所以,无论是那些买回来就穿了几次的衣服还是放到过期的化妆品,或者是很快就更新换代的电子产品,统统都是负债。所以这一类消费,我们在花钱前就因该想到。未来成为我们负债的东西,千万不要买。
4.多为自己买单。
现在有1w元。你会选择买名牌包包,还是会买一张昂贵的好床垫?这两件东西价格差不多,但背后的意义却有很大差别。
买包包有100条理由是为自己好,但其实大部分为了别人眼中的自己。而购买一张几乎不会别人看到床垫,确是对我们人生1/3时光的投入,是对自己的贴心。其实,看一个的生活品味高低,不用看他穿什么,背什么包看看他在自己的浴室用什么样的毛巾就可以了。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你会对自己保持什么样的品味呢?郑重地向自己提问:
这件东西我需要吗?是健康需要、成长需要,还是虚荣心需要。
这件东西我喜欢吗?是真正喜欢,还是因为人云亦云而喜欢?
这件东西适合吗?是符合我的消费能力,而且适合我现阶段的生活状况吗?
好好学习读后感篇十三
说话虽然简单,但却不是一件小事。用简单的语言去温暖这个世界,可以给人带来的就是一时、一天乃至一生的帮助。
所谓“你说什么样的话,你就是什么样的人”,说智慧的话,你就成了智者;说善良的话,你就是个善人;一味说恶意的话,终将会成为恶人。所以,你说的话,其实就是别人眼中的你。
每个人都希望改变命运,改变命运其实很简单——好好说话,就是改变命运。
世界虽然很大,却大不过人的一颗心,所有真正改变世界的人,都只是把握了自己的一颗心。与其把太多精力放在观察和批评自己不能改变的事情上,不如多关注和践行自己能够做到的。
和睦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关键在于自己的心态。尊重赢得尊重,包容赢得包容,与人相处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
如果有愿力,受苦就有意义,苦就不再是苦,而是生命的庄严。真正要做的,不是去忍耐、对抗苦,而是转变内心的知见。
认识烦恼是修行的开始。对这颗心的驾驭程度,就是修行的功夫。
人生的一切境界都是为了让我们成长。顺境如水,滋润内心;逆境如火,煅烧烦恼。水火相济,人生才能由充满杂质的矿石变为纯净的金子。
好好说话,是一种修行;好好说话,就是改变命运。
好好学习读后感篇十四
朱自清曾说:“人生不外言动,除了动就只有言,所谓人情世故,一半是在话里。”学会好好说话是一门学问,掌握说话的技巧能让你如鱼得水。《好好说话》这本书中,作者从改变、化解、提升、维护、拉进和理解六个章节阐述了六种说话的技巧,采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场景案例进行讲解,生动易懂、毫不枯燥,能引起大众的共鸣。我深深感受到会好好说话是一种社会技能,能转化成一种力量,同样的事情换个说法就能换来不同的局面。
其实人与人之间主要通过说话沟通事情、交流情感,一个人满怀知识,但却无法表达出来,是一种可惜;一个人尽是善意,但却没能准确表达,造成误解,是一种委屈;一个人过于憨直,不懂说话技巧,得罪了人吃了亏,是一种无奈。我们都是社会人,求职要面试,同事协作要沟通,工作上要汇报,追求业绩要能说会道,谈个对象要风趣幽默,与人谈判要从容周旋,游刃有余,就连讨价还价也要熟知个中技巧才能让自身处于谈话的有利地位。我们要学会如何以一种令人接受或巧妙的方式恰当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意见,掌握温润如玉、刚柔相济的谈话之道,才能让自己有效地掌握谈话的风向。
要注意说话的语气态度。同样一句话,由于说话者的语气态度不同,效果也往往不一样。举个例子,在工作中,有些项目需要同事间的合作,当你需要的文件你的同事还没给你,一着急,气冲冲就朝同事吼道:“你的文件怎么还没发我”。这样的语气态度,任何人听了心里都会不舒服,这样一来不仅会影响同事间的合作,更破坏了同事间的感情。人与人之间起冲突往往也是因为感受到了说话者语气态度上的不尊重,甚至是挑衅,他们觉得在语言上受到了攻击,就要进行同等的回击,进而让事情恶化。同样的事情,如果换个说法:“你的文件整理好了吗?麻烦尽快给我哦!”,这样你既表达了你的要求,也不用让你的怒火变成你的语言,成了伤害他人的武器。
要学会换位思考。一千个人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个人的身份、地位、学识、经验、感受的差异往往导致双方在同一件事情上有不同的观点,出现分歧时就容易使谈话演化成矛盾冲突。书中第六章引言中是这样写的,因为理解他人,所以不会固执于自我视角,有足够的思想弹性,既能够充分理性地跟人沟通,也能够照顾到别人的情绪。因为理解自己,所以能够平等待人,在跟人交流的时候懂分寸知进退,既不会咄咄逼人,也不会失去自己的立场。
要掌握说话的技巧。《好好说话》一书中就提及了很多生活中实用的说话技巧,,比如如何让对方接受你、信任你,拉进双方的关系,强化语言的效率,化解尴尬等技巧。当然说话的技巧远不局限于这一本书,只要去百度、去图书馆,我们就能查阅到大量的关于说话技巧的文章和书籍,最简单的,我们还能从身边比较会说话的人身上学习,提升自我。要学会好好说话,我们既要在理论知识上充实自我,更要在实践中检验自我,不断地改善进步。
书本作者马薇薇说过在成功所需要的一切因素里,相较于出身、机遇、精力、智力、意志品质,我们最能控制的真实就是说话这件小事。说话是一门学问,它不在考试的科目里,但却是我们人生的必修课。
好好学习读后感篇十五
太宰治写过一篇《拔舌雀》的故事,讲一位老爷子偶然救了一只会说话的小麻雀,老婆婆不满老爷子平常沉默寡言,因嫉妒拔了小麻雀的舌头。后来老爷子每天到深山竹林中寻找这只受伤的小麻雀。等到好不容易见到面了,老爷子也只是在阿照(小麻雀的闺名)的床头略坐坐,不会说些安慰贴心的话。两个人就那么看着窗外的景色相顾无言,老爷子说:“不能说话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对吧”,阿照点点头。
我被这个故事感动。在太宰治的笔下,经常有两个人相看泪眼,无语凝噎的场景。是啊,你若懂,何须言语;你若不懂,说一千道一万又如何呢。太宰治觉得语言大部分时候都是虚伪无意义的,好比夫妻两个人吃饭,说得大都是别人家的家长里短,没话找话嚼舌根。佛家人要求食不言寝不语,要做到止语。睡前还得反思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
心静的人一般话少,所谓“躁人多辞”。我最近观察了下我自己,在这个方面做得远远不够。平常我一般很少主动跟人交流,但是当别人把话匣子打开,我发现我就很难止住了。事后还会后悔自己话多,回想自己哪些话不该说。说明我的心不够静吧。还有一点,在与人交谈时,要做到认真聆听,等别人把话讲完你再表达。
言为心声,好好说话就得修心。要修慈心,悲心,随喜心,舍心。考虑他人的感受,将心比心是为慈悲心;当别人取得进步成功,不嫉妒,由衷的祝福开心是为随喜心;知道这世上无一样东西你能占有是为舍心。比如寺院里每隔一段时间要求僧人换床睡,就是为了锻炼“舍心”。把心修好,这样你与人交谈自然就少了很多矛盾纠葛。还得把“我执”放下,这样才不会固执己见,与人争得面红耳赤。
其实我觉得最难的还是慈悲心,学诚法师说每一种性格背后都有因果,每一个缺点的背后都是苦难。因为我们没有慈悲心,面对别人的苦难,我们没有产生悲心,都是嗔心,才会看不惯别人。当我看到这一段时,我就知道我等凡夫俗子,离修行还差得十万八千里。
佛说:“一个人一无所有也可以给予别人七种东西:颜施:微笑处事;言施:说赞美安慰的话;心施:敞开心扉对人和蔼;眼施:善意的眼光给予别人;身施:以行动帮助别人;座施:即谦让座位;房施:有容人之心。”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最近发现我自己一碰到事吧,就特别急。平常慢慢悠悠的不算啥,遇到事能面不改色那才叫厉害。只能慢慢实践,慢慢改善了,很难啊。
好好学习读后感篇十六
《好好说话》这本书由奇葩说:马薇薇、周玄毅、黄执中等人著,马东出品。本书提出了“五维话术体系”,即:沟通、说服、谈判、演讲、辩论,以全新的视角看待熟悉的场景。无论是在职场中,还是生活中,好好说话都很重要。工作中能不能好好说话,影响着一个人的人际关系的好坏,生活中好好说话,关乎到家庭是否和睦,别人是否愿意与你相处。
书中提到了:如何向老板提加薪、辞职怎么说、如何谈判和出价等工作和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一些问题,列出了一系列的小妙招和小方法。而我对本书感兴趣的章节主要是:沟通、说服和演讲,因为我觉得这些对我来说比较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1、给自己做心理隔离。在职场中,每个人都有可能遇见难缠的客户。先要保证自己的状态,专业的职场人士都会在听客户说话、发火的过程中善于观察和思考,发现客户说话的真实诉求,至少先不让自己着急上火。用理性处理负面情绪,把自己的感性和和负面情绪隔离开来,从而始终保持冷静。
2、使用同理心通过简单重述让对方发火的事情,让对方知道我们可以看到并理解他的情绪,从而达到疏导情绪的目的。面对一个愤怒的人,正确的姿态永远不是站在对立面,而应站在同一边。因为愤怒往往来自无助和无奈,所以,让愤怒的人逐渐平息怒火,关键是让他多一个队友、少一个对手。
3、拦截人身攻击听到难听的人身攻击的话后,你可以不卑不亢的表达不同的观点,简明扼要的说过之后,要立刻把对话引入寻求解决问题的重点上来,避免了对骂的可能,表现出了自己的专业性。
如何与设计师更好的沟通和交流时,这正和我平日的工作密切相关,看完后真希望公司其他部门同事也都来看看。书中说:不要用感受评价专业,用命令逼近服从。提问题的时候要具体,但说到修改建议的时候,如果陷入细节的纠缠,不仅会捆绑设计师的手脚,导致最后的修改方案偏离应有的轨道,还会给彼此的沟通带来很多摩擦。与其直接要求设计师改,不如让设计师提供可行性方案让我们来挑。采取后一种沟通方式,设计师改起来也痛快得多。
因为自己比较欠缺这方面的才能,也因平时工作性质,几乎没有锻炼的机会。而看到这章时,我们公司正好要做年终述职报告,所以我特地认真看了。书中认为演讲是五维话术体系中形式最简单,也最能明显体现一个人是否会说话的一项。因为虽然人人都会说话,却很少有人敢于、善于对众人说话,做到自信、流畅、清晰、生动地表述。
首先,你要做到克服公开常说的紧张感;其次,你要满足观众期待,达成预定目标;最后,你要用你的表现力和渲染力凭空营造出一个或感动、或轻松、或肃穆,并且能够有效传达信息的气场。而这一切,都是仅凭你的语言来实现的。他一再提到:别紧张,没人在意你的尴尬。紧张,是演讲的第一道难关。不管你是事先有所准备,还是临场发挥,无论你的性格是外向还是内向,甚至不管你是老鸟还是菜鸟,都难免有一定程度的紧张。要消除紧张,首先,不要过高估计它的严重性;其次,你要对自己有正确认识,要知道即使是内向的性格,也有独特的优势;另外演讲过程中,别把出错当回事。紧张这事儿,说来也怪,人家越叫你别紧张,你就会越紧张。许多人在公开场合讲话,总是担心会出错误,害怕场面变得尴尬,觉得自己的小错误在大家眼里就是大问题,拼命想掩饰这种紧张的状态,结果往往将紧张暴露得更加明显。想要应付这种紧张,或让尴尬局面尽快过去,得先明白一个道理: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就算你在台上讲话,也没谁会像你自己想象的那么关注你。也就是说,首先,你自己不示弱,没人看得出来你有多紧张;其次,你就算真的弱掉了,也没有人会像你一样觉得那么严重。
其实,每个人在某个特别的问题上,都可以是好的演说者。只要是讲起自己真正感兴趣、真正在行的东西,内向的人也能成为聚光灯下的宠儿。你需要的是去发掘自己,而不是去假装别人。
平时我们需要做的是:负面练习,正面思考,即:练习时要学会练习失误。场上要正面思考,不要被部分负面的状况受影响,场下依然要客观分析,准备充足。正所谓: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总之,这本书还是挺具有实用性的,值得一看。但是,书中能给的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具体的还要看我们怎么由点及面的发挥,以及具体问题具体对待。让我们都学会好好说话,有朝气,也有锐气;不伤人,却也不用屈己从人。
好好学习读后感篇十七
最近读了《好好说话》一书,颇有感慨!一直以来,我们以“听话”的方式被教育,却又以“说话”的方式被考核。
我们所学的东西无不以“表达”为指向,他人对我们的看法也几乎都以“表达”为依据,可是作为最直接表达方式的“说话”,却始终处于极其边缘的地位,这也很尴尬。尴尬之所在,正是机会所在。况且,在成功所需要的一切因素里,相较于出身、机遇、精力、智力、意志品质,我们最能控制的,其实就是“说话”这件小事。
说话这件事学校不教,但却是人生必修。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是今后行走江湖的重要生存技能,这是世道人心和文化结构的改变。关于说话,古人有一个说法。说一句话之前要问自己三个问题:第一,我说这句话是真的假的,有没有事实依据?如果是真的,接着问第二个问题:我说这句话会起到什么效果、有没有用?如果你相信会有正面的效果,再问第三个问题:我说这句话是不是出自善意,还是只是为了显示我自己独特的见解?三个问题都问完,觉得自己要说的话既是真的,又是善意,还会有用,这时候在说出来。
在当今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好好说话”的含义跟传统社会根本就不一样。
用2013年“星辩”国际华语辩论邀请赛冠军邱晨的话来说:兼具“耐思”(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的智慧)、“耐撕”(处理观点交锋和利益冲突的能力)、“nice”(与人为善追求达成共识),才是这个时代所需要求的“好好说话”。
说话虽然简单,但可不是一件小事。说什么话,很重要。
用简单的话去伤害别人,可能造成的后果很大。
用简单的语言去温暖这个世界,可能给人带来的就是一时、一天乃至一生的帮助。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8221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