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人生有感(汇总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9 14:52:07
读人生有感(汇总20篇)
时间:2023-12-09 14:52:07     小编:雅蕊

通过总结,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向。总结不仅要总结自身,还要学会关注他人的意见和建议。每个总结范文都有其独特之处,从中我们可以学到一些总结的技巧和方法。

读人生有感篇一

你用凹凸填满寂寞的缝隙。

一滴奶汁一粒米。

从你这里盛出的。

是我渴时的乳汁。

是我饿时的干饴。

多年后,回忆你温柔的倾诉。

就象那母亲的河。

还有父亲的土地。

这是我“读”赵广清先生的玉米叶画《人生足迹》,心头涌动出的几句。一幅画,有时就是岁月的黑白底片,你咀嚼,你摩挲,你思考,就会滋生出让你心疼的感彻!

赵先生的这幅作品,通篇只有一种材质:玉米叶。两种颜色:黑色背景、玉米叶本色的黄。三个角色:碾子、脚印、围墙。就这样简单的作品,方圆交替,传统形态,互补色彩素而艳。碾盘、脚印、墙角尽占画幅。点、线、面交融发出体量。碾盘周围串串脚印,循环往复,点点跳跃,个个抢眼。脚印清楚,各具姿态,动感十足。

越是简单,越是浅淡,越是清欢,越是穹廓。这幅《人生足迹》,恰恰是赵先生生活的轨迹经历:从乡村的晨曦中走来,历数尘埃,才高为范。从师者的传统模式中走来,育人为才,立博妙为斋。从一方斋庭走来,以大行德广,立世界舞台。

走一步,再走一步。每一步的脚印都趟着泥土走过,生活的磨盘,就象树上的年轮,记录着成长的经纬:从舞勺到弱冠,家里到村那边的磨米房,二十多里的山路,每周都要往返其间一两次……“鸡鸣起床熄灯归,推碾拉磨满身灰。脚不停歇千斤赘,转到何时能脱轨”(赵先生语)这就是少年时代的记忆。担着全家口粮的瘦小身影,碾盘圈圈转动着,单调重复的节奏,在赵先生耳朵里就是首高亢奋进的歌。多少个寒来暑往,碾盘声声,糠米翻飞,乡村四季,大原飘风。脚步丈量着岁月,心中描摹着理想,目光灼灼,星光繁烁。一袭灯火,思忖、兴奋。碾盘如歌,脚步如飞——乡村的磨盘承载不住风长的思绪,生活需要有更大的舞台!

走一步,再走一步。新翻的泥土,而立的韶光,教学研究中,一个师者的责任陪赵先生育才斐然。可每每故土碾盘的声音似黄钟大吕般,深情召唤,激荡在胸。爱她!就给她最好的礼赞!又是寂寞的苦心孤诣,白昼相接,喧嚣隔透,忍把浮沉,换了最孤独的时光,水墨丹青已满足不了赵先生对生命的思考,他要寻根溯源,要把家乡的草木山水变成创作的源泉,以原生态原汁味的玉米叶为摹本,十年苦寻,力排众异,终成大器!生命的磨盘推向了另一个崭新的天地!貌似孤独寂寞,却有一缕暗香在浮动。心静,天地便寂静,嚣闹的尘事又耐他何?波澜不惊的心境,一颗有信仰的灵魂,总会彰显出不一样的芳香。磨盘如歌,脚步稳健——博妙斋的磨盘完成了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研磨,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赵先生却让天地自然之美化成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之美,把生命最原始的质拙之美尽展!

走一步,再走一步。夯实的脚印串串,汗水酣畅的流着,是甜是咸只有自己体会。孤独是优胜者的必经之路!赵先生经过了归隐沉寂般的苦修,不但玉米叶作画独领风骚,研制成玉米叶新型超环保原生态的雕塑,建装,家具和胶水等材料,这些已经陆续投放了市场,完成了多项专利的发明,蜚声国内国际,多次的国外画展和国际友人收藏作品,绚彩电影节,飞翔联合国契约组织艺企联盟的上空,生命的磨盘也完成了华丽转身。可赵先生依旧还是那样的谦逊勤勉,不事张扬,如同磨盘上的光泽,耀眼却不障目,泛亮而不惹眼,经年的打磨,厚重守拙,亲和质朴。磨盘如歌,脚步咏踏——走出国门的磨盘让世界认识了白山黑水,也让赵先生的脚步走不出对这土地的深情眷恋,用作品完成自我,用自我走出大我,用大我植根土地!

这幅《人生足迹》让我们遐想、思索,是赵先生学习探索创作的人生经历的缩影,又体现了变化统一的哲学思想。变化即寻找各部之间的差异,除了作品表面图案的不同,也是赵先生每一步生活创作足迹的心境视野的不同所导致的结果不同,即人生价值意义不同。统一即各部之间的内在联系,即作品中材质和色彩的统一,同时展现赵先生的人生足迹里,始终贯穿的一种情感,即对家乡的深爱眷恋,对自然的敬畏尊重,对专业的求实务精,对自我的不断提升。

看似简单的作品,却把一首人生足迹之歌演绎得响遏流云,是一首心灵之歌。一个艺术家的初心,就是要听从内心的召唤引领,去表现生命的真实自然清纯静之美,如同童年童心的的不事雕琢,还生命一方净土,给净土一曲流槲,更是对自然界赐予了一份生命之美的感恩之意。

“我们的生命都是借来的,迟早会还回去”。对于宇宙而言,人的生命如此短暂!转瞬,攸然。或许,世间本没有繁华可以留住,所以用自然之美来体现攸走的流年,相逢时互投一抹微笑,便是不朽的传奇了。当脚印,丈量了生命的长度,心灵,却拓展了生命的宽度。赵先生的生命磨盘会一直转着,但不管如何旋转,永远走不出的,是对这片土地的深深热爱和一颗盛开、跃动、暗香的灵魂之磨盘!

读人生有感篇二

人生的道路虽然很漫长,但在漫长的旅途中,我们必须把握好关键的几步。在路遥《人生》的世界里,对人生充满疑问,对人生里的爱情,有许多感想。

柳青说“人生的道路虽然很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譬如政治上的岔道,事业上的岔道,个人生活的岔道,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在小说中作者通过描写高加林的人生,来表现城市和农村的巨大差别,从而引发对一个时代对青年人人生的影响。而高加林就是这一时代的青年,他是农村和城市的交叉产物,他的一生的起起落落,来源于理想抵不过现实的残酷,在学校里的高加林对生活充满热情,对人生充满希望;在城市里的高加林拥有远大的理想报负,而当他被下了教师工作,回到农村的时候,对人生失去了信心,对生活失去了激情,但是造就这一切的原因,在于他为了虚荣而抛弃生活的原则,从而造就了他悲剧的一生。

严峻的生活现实能教育人,现实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如果脱离了社会现实,就等于离了地球。在《人生》里印象最深的便是,“一个人应该有理想,甚至应该有幻想,但千万不能抛开现实生活,去盲目的追求实际上还不能得不到的东西。”是啊!在现实社会中,我们不回避自己的责任,我应该真正廊清生活中无数不合理的东西,要让阳光照亮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使徘徊在十字路口的我们走向人生的正轨,让我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让我们的理想得以实现。

在《人生》这本书中,高加林的悲惨人生参杂着诸多因素,他的生活具有复杂而又短暂的变化过程,从民办教师到县级通讯员干事,都参杂着诸多的变化因素,然而高加林他也坦然面对这个悲惨的结局。因为,理想终究抵不过现实,现实往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在我们不能改变现实的时候,要学会勇敢的接受。

人生里的爱情故事,高加林和巧珍的爱情故事,可以说是美好中带有一丝悲凉,在善良中又拥有拥有一些背叛。巧珍是个善良而又单纯的女孩,她简单的爱着高加林,而高加林却因为自己的高中同学亚萍,而放弃了他与巧珍的爱情,伤了巧珍的单纯而又简单的心。从巧珍对高加林的感情中可以看出,如果一段感情,卑微到用善良来修饰,那么结局往往早已注定。有那么一瞬间我甚至在想,如果高加林没有放弃巧珍,那么他们的爱情是不是就会圆满?如果巧珍有知识有文化,高加林是不是就不会选择他的高中同学?我想如果高加林没有和他的高中同学相遇,那么人生里的爱情故事是不是就不会那么悲凉?其实在那个时代,这些美好的幻想终究抵不过现实的残酷,抵不过岁月的变迁。

高加林和巧玲的爱情故事虽然是悲剧结束,但是人的一生值得爱的东西太多,不要因为某一个人而不满意,生活就是这样,不能叫人处处都满意。虽然在与高加林的感情中她受到了很打的打击,但在巧珍后来的婚姻中,她也有幸福和快乐。这就表明只有执着、纯洁的人才配拥有美丽的爱情。

人生的道路很漫长,无论如何我们都要积极的生活下去,一切都要向前看。

读人生有感篇三

高加林那么害怕别人的看不起他是农民,看不起他又回到农村劳作,我觉得是因为他自己本身也有这种观念。人们观念中的贫富之差、城乡之差、地位之差是如此的根深蒂固,如果他作为一个知识分子,能够正确看待这些差异,平等地看待每一个人,尊重每一份工作,那么他自己也就不会因为这些外物而困扰,那么他将活得更加坦荡,用自己的努力去换取想要的生活。这对于当代的知识分子也有很好的启示意义。

高加林后来所面临的选择也令我十分揪心。我想如果换做是我,我也会和他做出相同的选择,当然,也会得到相同的下场。

每个有追求有梦想有远见的年轻人都有着与高加林不相上下的野心:想去远方看看繁华的大都市;想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想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想用自己的满腔热血去改变世界,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所以,当面临没有文化却淳朴老实的巧珍,和即将要去大城市有见识有品位的亚萍之间的选择时,他的内心是无比挣扎的。

每个精神世界丰富的人都会想要亚萍那样一个灵魂伴侣,你们可以畅谈国际形势和世界新能源,你们可以共同搭建一个诗意的精神世界,你们可以一起谈人生谈理想,多么完美的组合!然而结婚必然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巧珍只能和你说农村里的琐事,她不能理解你丰富的精神世界,但她可以全心全意的照顾你,使你们的家庭平凡却幸福美满。我不知道为什么书中的人都要责怪加林,在那样的情况下谁又能真正的确定自己的心之所向?谁又能知道选择哪一个才是对的呢?虽说书中最后给出的答案是巧珍,而高加林却辜负了巧珍。但哪个年轻人不会为亚萍那样的女生心动呢?哪个年轻人愿意选择平凡的巧珍在农村过一辈子呢?也许有人会说,他选择巧珍,可他仍然可以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啊!没错,事实上这也的确是最正确的选项,但很难有人做得到无视自己理想中的"灵魂伴侣".我想这就是作者的厉害之处,将年轻人的心态弱点描写得淋漓尽致。

柳青在书的扉页写了一段著名的短评:"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人的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以前看这句话的时候并没有很好的理解,现在知道了这里的"错"不是说每次选择中都有一个最佳选项,你不选它就是错了。而是说原则性的错误,所谓"岔道口"也是指那些引诱你走上不归路的选择。比如书中高加林投机取巧的不正当做法,最终导致了他理想的崩塌。

书中通过对主人公高加林的一段跌宕起伏的经历的描写,揭示了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他想告诉所有的年轻人,"土地"是最好的答案。以前看《乱世佳人》的时候,不明白女主角为什么在最后捧着一抔土说:"home.i’llgohome.andi’llthinkofsomewaytogethimback.afterall,tomorrowisanotherday."(家,我要回家。我要想办法让他回来。不管怎样,明天又是全新的一天。)现在发现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论年轻人的心有多高,理想有多么远大,终究离不开那养育他的土地。不论去哪,终究离不开踏踏实实的劳作,就像书中德顺爷爷说的:"就是这山,这水,这土地,一代一代养活了我们。没有这土地,世界上就什么也不会有!是的,不会有!只要咱们爱劳动,一切都还会好起来的。"。

读人生有感篇四

机遇是什么意思,它是能改变人生的,改变人生是什么意思,它是机遇,机遇改变人生是什么意思想知道吗?想知道的话,听我说:

1、我读完发现才华出众的人的感受是:善识人才者,应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不受语浪言潮所左右。对于已成名的显人才,不跟在吹捧赞扬声的后面唱赞歌,而应多听一听反对意见;对于未成名的潜人才,则应留心在意。

2、我读完精明人的谎言能出彩的感受是:人生离不开谎言,因为社会进入文明化的运行机制后,谎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自然而然也就产生了。生活中,有些情况下,你不能不说谎。在一些非常时候,甚至只能说谎,才能把一切变得完满。让我来给大家举个例子:在某医院的'一个病房里,身患重病的病人房间外有一颗树,树叶被秋风一刮,一片一片的掉落下来,病人望着落叶萧萧、凄风苦雨,身体也随之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想:当树叶全部掉完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被这种悲泣深深打动了,他用画的树叶装饰树枝,使哪位濒临死亡的女病人坚强的活了下来。

机遇改变人生是能改变人生的一本书,我喜欢这本书。

读人生有感篇五

《人生》是路遥的一部中篇小说,发表于1982年,它以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空背景,叙述了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化过程。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也正是体现那种艰难选择的悲剧。一直以来,我都比较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作品,而《人生》也就是以它那一波三折的故事吸引了我。小说的主人公高加林,一个才貌双全,文武皆备的农村青年高中毕业后没能跳进梦寐以求的城市,回到农村当上了民办小学的教师。那时的他已经很满足个既能体现他的才能而又对他充满希望的职业,但是好景不长,他被有权有势的大队书记高明楼的儿子三星顶替了,他重新回到了土地,当上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然而,心性极高的他又怎能安于现状呢当机遇再次降临到了高加林身上时,他义无反顾地抓住了这次机会,重新回到了城市,当上了县里的通讯干事,一个有头有脸,风风光光的"记者",成了城里引人瞩目的人才。事实上,他确实也是相当出色的,他辛勤,朴实,他勇敢,自信,他热爱生活,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他凭着自己的才能和努力在城里大显身手。但是终于有一天,高加林进城的背后原因被人告发了,他要面对的是重新回到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他的所有的理想和抱负如同过眼云烟难以挽留了。

他难以承受这份打击更难以面对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他减少了狂热而又冷静的反省,接受了德顺爷爷的一翻话,而后一下子扑倒在黄土地上。人生变幻真是难以预料,谁又能知道自己今天以后会发生什么呢对于高加林的才华我是佩服的,对于高加林工作旅程中的变迁我是同情的,对于高加林的理想和追求我也是理解的。然而,对于高加林的爱情我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初恋是美丽,初恋也是激情彭湃的。正如小说中描述的,农村姑娘刘巧珍美丽,善良,她没有文化,但是却真心真意地爱上了高加林这个"文化人",她的爱质朴纯真,她以她的那种充满激情而又实际的作法表白了她的炽烈的爱。就在高加林离开讲台,失意无奈的时候。她的爱给了高加林精神上的慰籍,但仅此而已。因为,这爱实在是太单纯,太无助了。虽然,那时的刘巧珍是幸福的,她被自己倾慕以久的,多才多艺的,强壮标致的"先生"所爱着;那时的高加林也是幸福的,他被大马河川里最俊的姑娘所爱着。但实际上呢,这爱的天平能平衡吗不能。当高加林重新离开土地,走进城市,重新遇到了他的同学黄亚萍时,这天平就一下子倾斜了。与巧珍相比,黄亚萍无疑是位现代女性,她开朗活泼,却又任性专横,她对高加林的爱炽烈大胆又有一种征服欲。高加林的确与她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他们有相同的知识背景,又有许多感兴趣的话题,当他们俩口若悬河,侃侃而谈时,高加林已经进入了一种艰难的选择之中。

路遥的一部《人生》不但给我们展现了主人公高加林曲折、起伏的人生经历,更让我们对人生有了一种更深刻的理解、更透彻的认识、更明确的方向。人生的未知性,人生的无数选择,人生的美好爱情,人生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如同无数细流汇聚一起形成了奇妙的人生海洋,让无数人如同人生风雨中的船只,经历了摇摇摆摆,起起落落。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戏曲的奇妙在于其故事情节的曲折、起落,人生的奇妙在于你永远也不会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些什么,就像高加林在公社小学当民办教师并梦想着熬成公办教师时,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会被别人背后陷害,一下子被同村村民的儿子三星所取代;在自己准备在农村扎根,与刘巧珍生活一辈子时,又一下子迎来了自己在县劳动局当局长的二叔,最后被马占胜走后门安排到了县委当了一名通讯干事;就在他在县委宣传部里干得红红火火,准备和黄亚萍一家去南京,追逐自己的梦想时,又一下子被张克南的母亲揭发,不得不回到农村,老老实实的当一名社员。人生事事都难料,但我们却要事事努力,以一种积极平和的心态去面对未来。不要因一时的飞黄腾达而沾沾自喜、如狂似醉,忘却了人生旅途中的荆棘。也不要因一时的挫折和失败,而放弃对自己人生理想的追求。在这个繁杂、浮躁的社会中,我们须与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吴哲一样,时时怀着一颗平常之心。这样我们才不会在人生的道路上浮躁、消沉,迷失自己前进的方向。

人生的另一个特点在于它充满了无数的选择。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口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人生》中高加林所做的一个最大抉择就是放弃了刘巧珍,而选择跟黄亚萍去南京逐梦。虽然,结局证实他的选择是错的,但他在选择的那一刻也不知道人生会给他开那样一个大玩笑。总觉得人生的许多选择都无所谓对错,因为未来永远无法预测,不然我们也无须选择。我觉得更重要的一点是当你选择后,你就要执着的走下去,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你只能想办法解决,绝不能退缩,甚至逃避,也不要后悔,不要整日为自己所作的错误选择而叹息。当然这里的选择绝不是盲目的,是经过我们深思熟虑,仔细推敲的。当我们的选择被时间这个试金石证明是错误时,我们也要及时的停下脚步,悬崖勒马,去重新思量并探索人生的道路。

爱情也是人生中的重要部分。《人生》中高加林的爱情经历也给我们提供了前车之鉴。在面对爱情时,高加林是背信弃义的。他抛弃了深爱他的刘巧珍,而选择黄亚萍。虽然黄亚萍也是疯狂地爱上了高加林,但总觉得他们的爱情中或多或少的掺杂了世俗的东西。高加林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选择了黄亚萍这个铺路石。他想让自己的理想坐上爱情的船只顺风顺水的到达梦想的彼岸。但他不知道爱情是美好的,纯洁的,容不得一点瑕疵。当你想利用爱情达到自己的目的时,爱情往往会拒你于千里之外。所以对待爱情,我们千万别因抱什么非分之想而去破坏了它的纯洁和美好。人生也让我们认清了现实和理想之间不可逾越的差距。高加林一直在为自己的理想苦苦追求,这一点毋庸置疑,也是值得许多人学习的。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年少轻狂的那份激情。并且只有有了理想我们的人生才会充满激情和挑战,我们才会打拼出一片属于自己的世界。但在追逐梦想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会不断的遇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和挫折。这些压力和挫折是必然存在的,因为这就是生活。因此我们需时时刻刻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去认清这个残酷的现实世界。现实是不能以个人意志力转移的,谁如果要离开自己的现实,就等于要离开地球,一个人应该有理想,甚至应该有幻想,但也千万不能抛开现实生活,去盲目追求实际上还不能得到的东西。尤其是对于刚踏入生活道路的年轻人来说,这应该是一个最重要的认识。

人生只有一次,正如《童梦奇缘》中冯小刚的那句经典台词所说的一样:生命是一个过程,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可悲的是它不能够重来,可喜的是它也不需要重来。所以我们要把握人生,把握人生的未知性,把握人生的抉择,把握人生美好的爱情、把握人生中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怀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揣一颗事事平常心,走好奇妙人生的每一步。

读人生有感篇六

读罢路遥的《人生》,心中不免五味杂陈,书中主人公高加林那一波三折的人生历程,让我感触颇深。

故事以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空背景,一个年轻的农村小伙子高加林,高中毕业后在村中担任小学教师,但后来被村长的儿子顶替,被迫成为一名农民。这时一直暗恋他的同村姑娘刘巧珍,用她的纯朴善良感动了他,于是他俩不顾村中的闲言碎语相恋。后来高加林因为他叔叔的原因进入了城里工作,遇到了他曾暗恋的高中女同学黄亚萍。她开朗活泼,却又专横任性。高加林开始与黄亚萍热恋,同时准备去她的家乡江苏。也正是这时候,高加林被人举报走了后门,他再次卷铺盖回农村,这时刘巧珍已经和别人结婚。

高加林这跌宕起伏的人生,不禁让人感慨,这究竟是命运捉弄人,还是性格决定了命运?

路遥先生并没有写完高加林的一生,他今后的生活会如何,我们不得而知。高加林的悲剧,说到底是他一手酿成的。现实生活中,不也有人如高加林那样,费尽心思却以悲剧告终。就像路遥在小说的开头引用柳青的那句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不同的选择,造就了不同的人生。人生的航舵不断向前驶去,在这条道路上,我们总会遇上大风大浪,若不小心掌舵便会沉入海底。因此在重要的选择之前,我们要用洞察力预测前方,用智慧、勇气和变通应对选择。“明者應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即使我们不知道明天和意外谁先到来,但我们可以选择自然随性地活着。

三毛曾说:“生命的滋味,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都要自己去尝一尝啊!”这就是百味人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不同的出生、经历也会让我们面对取舍与选择时做出不同的判断。高加林也正是因为违背了本性而反被命运捉弄,最后以悲剧结尾。是的,命运与人的本性本就相辅相成。

人生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路遥用平凡的人物给我们上了重要的一课。

读人生有感篇七

魏国在战国初年本是一个较为强盛的国家,到了惠王(即梁惠王)统治时,“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如此看来,梁惠王算是个有理想,有志气的主。他并不只是一个有今天没明天,吃凉不管酸的败家子。身处忧患,励精图治,就凭此“利吾国”一问,就很值得人们去赞赏的。

但孟夫子很不买帐,并且毫不客气的对他说“你何必谈什么‘利’呢?”――我这次来,并不是想和你谈什么“利”的,我带来的是更宝贵的东西,那就叫做“仁义”。

孟子说,如果像你这样一上来就谈什么利益的问题,是很危险的。比如说吧,如果像大王您一样的好利。那些当大官的,以下犯上,把你干掉取而代之,对他们来说利益就大的可观。那些平民,也犯上做乱,把当大官的干掉,他们也就获得了大利益。所以我们就看到,如果大家都只盯着利益的话,那就是祸乱的根源了。不是很危险的事情吗?所以呢,我们再谈利益之前,应当谈一下比利益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我所带来的“仁义”啊。

若单从论证逻辑的角度,我觉得孟子的推理还是有些失于严谨的地方,也或者有些强词夺理。因为谈“利己”并不一定就要通过“害人”才能达到。另外,梁惠王所说的“利吾国”也并不能看成是“损人而利己”的自私心理。

我们也可以知道,孟子的重点也不在于批评梁惠王的“利国”说法,而是否定他的急功好利。孟子认为梁只着眼于眼前表面上的国家强盛,或者具体来说,就是军事力量上的壮大,想在与其他诸侯国在争强斗狠中胜出,这是错误的。

孟在后文也描绘了他理想中的“利国”景象――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也就是说,按孟子的强国理念,国家发展的顺序应当是先有仁义,而后国家才会富足,也正因为你的仁义富贵,所以才能天下顺之,仁者无敌。若套用一下现在的名词,大约可以翻译为:先发展精神文明,既而促进物质文明,最终是一种综合国力的强盛。军事上也会达到一种“不战而屈人兵”的最高战略目的。

道理讲的很通畅,也很正确。只是在实际应用的时候总又千姿百态。关于“精神与物质”哪一个更应优先发展,这好像本就是很值得辩争的命题。于是有个折中说法叫做“两手抓,都要硬”。新问题是,“鱼和熊掌不能兼”,或者兼而失之。于是,我们又总在顾此失彼中,此起彼伏中前进。

再关于军事建设的问题也在实际中纠结。春秋宋襄公就是个可爱又怜,又笑又可悲的例子。没考虑明白自己的实力问题,就要强出头。他觉得自己有了“仁义”就有了一切。在实际的对阵中,还要“不鼓不成列”。问题是,对手并没有按他的意愿来讲什么“仁义”,而毫不犹豫把他痛打一顿,于是他只好惨败,并遗笑大方。可见规则不是一方情愿的,包括“正确的道理”。

穷兵黩武的往往短命,粗俗好利的也难长久。而多么灿烂光彩的文明在前两者面前,往往不堪一击。“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一是,你说的不明白,二是他听的没兴趣,三是大家没有在一个“频道”上。

读人生有感篇八

起初我看到这本书,是在我初一时逛当当时看到的,它当时是挂在这文学好书排行榜的第十位,当当是如何推荐这本书的呢?是用“马云力推”来推荐的,我便点进了它的评论,乍一看,好评满满,又看了看书中简介,深受我喜爱,于是,我下了单,开始阅读这本深受我喜爱的书。

初一时,我就特别喜欢新中国成立那一阶段的老一代的文学创作,因为老一代的文学创作的笔下,人物活灵活现、逼真动人,故事情节虽淳朴平凡,但别有一番风味,让我们这些从小就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读到了不少乐趣!有许许多多事情,都是我们这代年轻人体验不到的、没有了解过的。比如路遥笔下的高加林,干过农活、与农村姑娘谈过恋爱,受过相对与农村其他人来说较好的教育,思想活跃,村里的土豪更是增添了小说的真实感,这一系列发生在路遥笔下的故事是那么的吸引读者的兴趣。使我一个下午便将它看完了。

汪老爷子的文笔也是好到让人流口水,初中时的一篇课文《端午的鸭蛋》,这一篇课文可不简单,那描写让人看了口水直流,周围弥漫着鸭蛋的咸香,配一碗白粥就更棒棒了!汪老爷子把小孩子吃咸鸭蛋时的一举一动,描写的淋漓尽致,尤其是写咸鸭蛋的汁儿滋溜一下地流出,这让刚上上午第一节课的自己立马就饿了!随后,我便立马拜读这本《人间滋味》,真是妙啊!不亏有人评论道:“看《人间滋味》,只需一个白馒头,一杯凉白开,足矣。”

路遥笔下的高加林,历经坎坷人后领悟到了人生,人生何尝不是如此。令我最为感动的是,到后来,高加林失败了,回到了农村,村里的乡亲们不但没有嘲笑他,而且都去安慰她开导他,给予他鼓励与肯定。

这让我想到了马来游时的一段记忆:“马来西亚整个国家都是慢节奏,慢慢的,慢慢的,一点儿也不着急,十分的悠闲自在,悠然自得,那个地方的人们工作、做生意总是顺其自然的。就连堵车时,一点儿喇叭声都没,令人诧异。当地人十分淳朴,我参加的旅行团是有一个清晨竞走活动的,早上凌晨4:30就被morningcall叫醒出发,前往一座山开展9公里竞走,还没来得及吃早饭便到达了山上,空气十分清凉,那一次,我体验到了从天黑走到天亮,看着太阳慢慢升起的经历。中途我们很幸运地遇到了一家半个教室大的早餐店,店里只有两位女店员。很多经过这家早餐店的旅团员都纷纷涌向这家早餐店,使得两名店员震惊。但他们并没有手忙脚乱,她们不紧不慢地收着钱,然后不断炒着新鲜的粉提供新鲜早餐。突然,我阿姨走向了我们,她一手拿着个鸡蛋,另一只手拿着十令吉,超级开心地笑着对我们说:‘诶,你们待会儿吃完了结账时顺便帮我给他这10令吉吧,我吃了她一个鸡蛋,他都不来收我钱,哎,真的是太好笑了。’后面我们听了也被这淳朴逗乐了。”

再讲一件马来西亚当地人淳朴的事情吧,我们的团的导游和司机,至始至终都没推荐过任何一样商品,在我们回国那一天,才推荐一盒肥皂,棕榈油制作的,50元人民币一盒,大家都买了。

当我再回想一遍路遥笔下的高加林所在的村子、县城,脑海中渐渐浮现出一个有一半像马来西亚村子一半像中国北方农村相结合的一幅农村田园淳朴景象。

刚踏入高中,十分的不适应,每当想起路遥的《人生》,高加林努力的样子,那些高加林遇到挫折努力克服的片段,便暗下决心要克服这些不适应!

读人生有感篇九

做人应喜,还是应悲?首先关于“人”,先人们就有不同的说法。荀子说人性本恶,贵是以礼制恶;孟子说人性本善,礼是人本性的延伸。圣人就连“人”也未曾弄清楚,那普通人“做人”岂不更加迷糊。古人说人生有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提名时。古人又有三大不幸事:幼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做人可谓是悲喜交加,万般无奈。

做人可谓真是难,做人最高境界只会是“圣人”,做人做不到神。人生中究竟什么是最美好的事呢?我一直向往于这样一个场景:在一个高贵而宁静的国度里,夕阳西下时美好和煦的无际田野上,旁边是更加美好的人儿,再加上合适轻柔的抒情音乐,那样便拥有着一副安适惬意的心情,这样该是多么美好的意境呀!人生所有美好的事都只在那一刻,那真真是令我只在乎曾经拥有,何必要它天长地久呢!

我们也可能只是一辈子都被这凡尘俗世所累,一辈子都处在一种生命状态中。聪明的人从来活的丰富多彩,他们从来不会被限制在某一种状况下,总是在寻求突破。在人生中,爱旅游的人和爱尝试多种职业的人往往是那些最懂得如何享受人生的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读人生有感篇十

前几天在主教136阅览室偶然邂逅了路遥的《人生》,看了一些章节后发现自己根本停不下来,即使在听p1的串讲,心里还是对它牵肠挂肚的,仿佛他是我的一个爱人,给了我异常心动的感觉。

还是想谈一下这本书的主要故事情节。主人公高加林是一个有活力有丰富知识与文化的新青年。虽然他身在农村,但是见识非凡,因为他平时经常阅读,广泛涉猎,也通晓一些国际知识,因此在他被迫辞去农村青年教师的职位后,先后被巧珍和亚萍两位女性所爱恋。

巧珍是一个非常善良淳朴的姑娘,虽然出身商家,但一点都不势利,即使被父亲愚昧地阻止了上学,但内心极其渴望学习新知识,也从心底里喜欢像高家林这样有文化修养的男人。后来,巧珍终于找到了合适的机会向心爱之人表明了心意,而加林在如此真诚的巧珍面前深受感动,开始了两个人甜蜜的爱恋。那是一段乡村中最纯洁的爱恋,与大地紧密相连,那么踏实,让人感觉他们是永恒的恋人。

生活总是充满变数的,一波三折的人生才是最真切的存在。随着高家林叔叔的光荣回乡任职,想巴结他的乡镇领导就趁机做了个顺水人情,把高家林里直接任命到了城市的政府部门工作,当一个前线报道的记者。他在那里过得顺风顺水,甚至得意洋洋了,加上偶遇了高中同学兼好友黄亚萍,两人交谈甚欢,也情投意合,尤其是亚萍,很坚定地离开了她的现男友,疯狂地恋着高家林,最终,高家林为了自己的前途,放弃了巧珍。

分手的那一晚,他们都哭得很伤心,肝肠寸断,但是高家林已经像着了魔似的选择了和亚萍一起开始那所谓的浪漫爱情。这种爱是热烈而狂热的,也注定了它会像烟火一般只在夜空短暂绽放,之后便销声匿迹了。

年轻人呐,都喜欢追逐一些虚幻的东西,那些所谓的梦想使之蒙蔽的心智,脱离了现实。天空中出现的那道彩虹桥,它不是真正的桥,因为真正的桥不会五颜六色,只是朴实的水泥构筑的,它深深扎根于地下,是踏踏实实的。

我想起了自己的现状。在大学的我,总爱幻想,想着有一天能够去外国工作,去著名外企工作,或去有很好待遇的单位施展才能,可是现在的我真的有能力进去那些地方吗?我觉得自己总徘徊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一脚踩在理想的天堂,一脚已经触到冰冷的现实的土地。未来的我,该何去何从,我的人生是怎样一个走向,现在真的很苦恼。

哎,走一步看一步吧,要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只要自己能够一直坚持不懈的努力,天道酬勤,我的人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的!加油!

读人生有感篇十一

放寒假了,我读了一本书,名叫《黑白人生》。这本书主要讲了:李斯出生贫穷,但他有远大的理想。他从一个平民开始,发奋努力读书,经过他不懈的努力,成为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这是一个多么荣耀的事情啊,但是这巨大的成功背后,该付出多大的努力啊!

通过读这本书,我受到了深深的感触。一个人,无论有多贫穷,只要志存高远,积极向上,一步一个脚印的往上爬,终究会获得成功,所谓的“天道酬勤”就是最好的映证吧。既然向往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既然目标是地平线,那留给世界的就只能是背影。冰心奶奶说得好:“知识的根是苦的,知识的果却是甜的。”只要我们现在认真学习,就一定能收获美好的未来。

读人生有感篇十二

“这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完美”这句话一说出来,估计大家都很熟悉。阿里巴巴总裁马云,电子商务时代的风云人物。最近在看访谈节目《财富人生中—马云》中马云有提过《人生》这本书(路遥对我的影响最大。18岁时,我是蹬天轮的零工,是《人生》改变了我的人生!)。

也许目前很多年轻人都把马云当做偶像,我当然也不例外,《人生》这本书真的对一个人影响这么大吗?我拿起电话,先打电话给创新书店帮忙查询这本书,创新书店说没有库存,而后打电话给解放西的新华书店。店员说还有库存,我就十万火急地去解放西那边买下了这本书。

6月25日,买到书的当天,我便认真地阅读起来。6月28日,把书看完了。(还没这么认真看过一本书,白天,晚上,公车上,路边)。

故事中几个人物浮此刻我们的眼前。

高加林(教师,高中毕业,当时年代也算是文化人)。

巧珍(没上过学,心里深爱着高加林,做的所有一切都是为了他,刘立本二女儿)。

高明楼,刘立本(村里的能人,小干部,有点狡猾)。

黄亚萍(干部子女,有点任性)。

德顺老汉(村里面的光棍,人生阅历丰富,懂很多人生道理)。

高加林的人生轨迹,从县里到农村,农村到县里,最后结局是被贬回村中。高加林的人生是奋斗的一生,心里有很多的人生抱负,从一个人民教师,到被高明楼利用权势赶下台,让他儿子三星当老师。明楼不得不从农民做起,在此期间,巧珍深爱着他,为他付出了很多。高明楼收获感情以后,心里踏实下来,从农民做起,努力地干活,最后被安排到县里面做通讯干事,当起了记者,透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县里面的风云人物。当时的高中同学亚萍也在县里面,在学校里面就以前喜欢过高明楼,一向很仰慕他的才华,为了他,不顾当时社会的藐视与指责跟相处两年的男友分手,高明楼为了事业,毅然把巧珍给抛弃了。不顾道德观念的影响。受到社会上,村里面的指责。最后,被人举报走后门当了通讯干事,被重新贬回农村当农民。

高加林的人生是充满的矛盾的一生。不得不承认他为了理想,从一个农民踏踏实实地做起。最后靠自己的努力取得事业的成功,一心想离开农村,不满足现状,去施展自己的才华,并为之奋斗,的确让人敬佩。但是他为了人生,事业摈弃当时的社会观念,社会现实,最后落的这样的下场,也让很多人嘘唏。

现代社会中有很多高加林,社会的现实往往跟我们个人理想有矛盾,当社会无法满足我们的需求的,我们却能改变对待这个社会的态度。不能偏离最基本的做人原则。先做人,后做事,无论任何时候都是最重要的。

读人生有感篇十三

《培根论人生》是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之杰作,是凝聚了他毕生心血的结晶,论人生之经历,述处世之信条。

本书载培根论说随笔五十八篇,他旁征博引用典广泛,内容包罗万象。为人处世类令我感受最深。

为人处世类包括《论复仇》、《论逆境》、《论掩饰》、《论性善》、《论进言》、《论时机》、论《狡猾》、《论自私》、《论假聪明》、《论友谊》、《论谈吐》、《论野心》、《论礼节》、《论称赞》。

一个人走进社会里,受到社会这大熔炉的历炼,炼出的不知是好的样品,也不知是渣滓。掌握了好的方法信条,也许成功之路便会现在眼前。

培根告诉我们:明智之人只忙于眼前和将来之事,枉费心力的人才会对过眼云烟耿耿于怀,宽容仇敌实乃王者之风。顺境需要人的节制,逆境则需要人的坚忍,因为美德就好比名贵的香料,愈是燃烧、愈是碾压,其香却愈为浓烈。对微小的恩惠也不忘感谢,那其心重视的便不是钱财,而是人心。人人需要交朋友,否则,闭塞和窒息便是人体里最危险的疾病,也是人心中最可怕的敌人。友谊却能使心中的郁结和壅塞得到疏通和宣泄。有一个真正的朋友,便可以倾吐你的忧伤、欢乐、恐惧、希望、疑虑,以及一切压在你心头的事,令己轻松快乐。

交谈中、行动中,都需要礼节。正如伊莎贝拉女王所言:“礼节就好像你一封永久的荐书。”这礼节最应该注意的是:要表现的自然大方,刻意的装腔作势反而是失态的。人们都需要恭维,却不可以过分,也不能太拘于礼节,这样有时会束手束脚。有智之人不会等待机会,而是去创造机会。

一个人只学如何好好的去做,是对自己而言的,如果不知道如何防范坏人,也是不够的,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人需要掩饰,他可以麻痹敌人,给自己留条退路,也能看破别人的心思,“撒一个谎便能探知一个真相”即使如此。对于狡猾的人猛然提出一个大胆的、出人意料的问题常常会使其措手不及,从而袒露心中的秘密。就如同一个隐姓埋名的人突然被人直呼其真实姓名,必然会有所反应。

最大的智慧,莫过于正在事情的开端就把握时机,果断出击。因为当事情到了必须要执行的时候,迅速就是最好的隐秘之术,这就好比在空中疾掠而过的子弹,非人眼所能及,“兵贵神速”亦是此理。

要想在社会中站住脚,赢得别人的信任,必须让人相信你。怎么让人相信你?第一,言而有信。要不别说,要说就要在说之前考虑好,说出了,一个唾沫一个钉,言必信,行必果。第二,有错敢当。既然做了,已经是结果了,何必再装,大丈夫顶天立地何需躲避(除非事关重大)。第三,知错必改。让人觉得你还可以,你这人还靠得住。诚信相交!

交流时要稳,语言不可过激,过激引起不良后果,因为谦虚没什么坏处。

做事不可马马虎虎,欺人欺己,若有一个明确的计划,岂不好些。起码不会养无头的苍蝇乱碰,即使失败,如草木灰仍可以做肥料,而泥土终无所用。

我认为一个人有野心没有错,但要知野心是什么。野心是一种催人奋进的体液,力量无穷,这需要用稳来平衡:目标不可过大,循序渐进,调整自己的.心态加强修养,走人间正道。

最重要的是锋芒内敛。性格本没有错,桀骜不驯、狂放不羁也很好,但很容易令人生厌,心胸狭窄之人,也许会对你心生恨意。古人云:“善藏锋者成大器”。这样一来,一可以争取好的人际关系;二将峰藏心中,该出手时,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雷霆万钧,即便不能一招定乾坤,也可极大的威慑敌人。

知道自己的身份,明确自己的位置,该说什么该做什么,必要了然于胸。

一个人很容易冲动,冲动是魔鬼,后果难料,因此,人遇事多磨难。在哪里磨?别人误会你,细心解释,如不成,也不可动怒,怒,即伤己又伤人。倘若别人有心与你闹矛盾,争,你只能将其扩大化,正中对方下怀。忍着,不与他争锋,他闹,难道没有累的时候吗?累了,自然就没事了。退一步,岂不海阔天空?一件事,做一遍未成功,那就分析分析原因,再做第二遍,如此下去,总有成的时候。梦存心中,仗剑天下,梦想必成真!

这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时间久了,棱角、烦燥大都已磨去,而磨出的是宽容,是平静,是大度。你不必担心会变得懦弱,因为在这过程中你已知道该做什么了。你,也已变成一座活火山,平时无声无息,可以与人们友好相处,一旦把它激怒,即使在它最有杀伤力的时刻,仍可看到其四射的魅力。当然激怒它的力量必是非凡的。

真,稳,磨——这三字真言,伴我梦的实现。

读人生有感篇十四

《人生》这本书语言朴实,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书中的人物似乎都是芸芸众生的缩影。主人公历经几年风平浪静的教书生涯后突然的变成农民,面对巧珍无药可救的爱,而他又处于人生低谷,颜面无存,便稀里糊涂的接受了。不料高加林从后门走入成功后又和昔日同学黄亚萍“重归于好”,面对擢升的机会,他毅然违背了同巧珍的诺言。人生无常,不可避免的在经历了风霜之苦,爱情的磨难后,高加林“一觉回到解放前”。巧珍已为人妻,但由于对他难以忘却的深沉的爱,仍不计前嫌不遗余力的帮助他。

读完此书,我感受颇多。

高加林对待自己的人生是极其负责的,又是个有进取心的人,但却在感情方面吃了亏。由于他的感情不专一和想得到的太多,结果不但是徒劳无获还伤害了别人的心。有句话用来形容他正好:人往往都是这样的,一个总得迁就另一个,只有那样,两个人在一起才能长长久久,始终要有一个人把标准放低些,以便让另一个人轻而易举的触碰到。要不古人为何讲究“门当户对”呢,因为彼此都差不多,相处起来比较轻松,生活才得以长久。我想生活中也是,“谈笑有鸿儒”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关键还要看人家能不能看上你。而普通人在这个社会似乎是不受欢迎的。像高加林这样将物欲融于感情的人也不少,我们虽都不是君子,但也一定要分清本末。

从《人生》这简单的故事中,我们应明白做人的道理。至少在名利与感情的选择上来说,我们更应选择感情,不要为追求城市的灯红酒绿而丧失了我们本真的心,更应承担起爱一个人的责任。功名什么的都不过是过眼云烟,只有纯粹的情感才能随着时间沉淀。所以莫言说他这一辈子最大的成就就是有一个好的家庭。人应活得真实,对一个人的态度不能因他在社会上的地位变化而变化。其次便是学会独立,今天你多学一门知识,明天就少了有求于人的尴尬。你要是一个人就可以过得很好,也就不会不得已得卑躬屈膝。不要看不起普通人,优秀的人作为先锋创造世界,美好的世界因普通人的维持秩序而运转。人是善与恶的混合体,所以好人也会有做坏事的时候,我们应从所提倡的好事中发现事情的悲哀。

有这样一个故事情节,高明楼虽然人称“大能人”且家境殷实,但他的儿子们却不是有活泛思维的人,“二能人”刘立本更是一个儿子也没有。曾国潘曾说:“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正是因为能人们过分追求幸福和金钱才使下代人的运势打折,他们的行为在无形中影响着后人的运气。这看似有些迷信,但不全无道理,我们也能在现实社会中发现这一类人的存在。所以,用本文的话来说,就是正当的追求,也不应通过歪门邪道来实现。

读完此文并结合我的人生阅历,我认为内心淡淡的快乐比一切都要重要和美妙。

读人生有感篇十五

路遥的《人生》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动人、亲切而又极富深意的人生故事。

小说《人生》发表于改革初期的1982年,高中毕业生高加林高考落榜,回乡务农,当上了村小的民办教师,算是给痛楚的心灵一点小小的慰藉;然而民办教师的工作后来却被村里一把手高明楼的儿子三星给无理的顶了,高加林心里对人生只有怨恨;他又回到了黄色的土地上,辛苦地播种自己的痛苦;甜蜜的爱情却突然降临,巧珍让痛苦中的高加林重新燃起了青春的人生气息;也许是好事多磨,时来运转,当兵多年的叔父回乡探亲,乡里干部为了巴结高家,给高加林找了个进城工作的机会,让他的才华得以充分施展,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好成绩;正值春风得意的高加林又遇到了人生中的另一个女孩,他的高中同学黄亚萍,俩人相互倾慕,且志向相同,很能谈得来,于是就出现了高加林背叛单纯善良的巧珍的结果;造物弄人,正在憧憬美好未来的高加林怎么也想不到,他最终又回到了那对他来说只能播撒痛苦的黄土地上,憧憬成了泡影,爱情也随之远去……这也许就是人生吧。

人生,就是一个选择的过程。你在选择着人生,人生也在选择着你,这其中没有对与错。高加林的人生轨迹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人,要学会选择,懂得珍惜,敢于负责。

在我们为高加林的高考落榜感到痛惜的时候,我们是否曾想过自己在经历失败时候的痛苦,我们该如何去选择人生的下一个目标,我们该如何选择去安慰自己?在我们为高加林能够找到工作机会、施展才华而欢欣鼓舞的时候,是否曾想过,这个机会的获得毕竟是不正当的?是否曾想过,当时的用人体制是否又问题?我们在惋惜高加林同巧珍的纯真的爱情的同时,是否曾想过,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是否因为追求一个目标而失去了一件最美好的东西,失去才发现,真的需要去好好珍惜?因此,我们要珍惜现在的拥有,学会选择未来,敢于负责自己的行为。

佛家说,人生有三种境界:下等的追求名利,中等的沉迷于对某种东西(比如艺术,医术)的享受;上等的是对信仰的虔诚。这种说法不无道理,但是我们在对人生的选择上,起码要着眼于现实,不能只生活在自己的理想状态中,不能好高骛远,因为,人生同样在选择着我们。

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你说让人活得无欲无求,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但什么事都应该有个度,金钱确实是个好东西,但你只能拿你该拿的那一份,满足你的生活需求即可;权力应该成为你服务大众的载体,而不应是你满足私欲的工具,我们都想得到更大的权力,毕竟“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然而你不能用不法的手段去获取,要靠能力与大众的信任。这个度也许很难把握,因为我们在选择方向的同时,现实却在选择着我们,好多事情不是凭个人意志所能掌控的,我们要满足于现实,而不满足于未来。

人生中充满了选择,人生同样也是一个相互改变相互适应的过程,你在改变着人生,人生也在改变着你。

读人生有感篇十六

做人应喜,还是应悲?首先关于“人”,先人们就有不同的说法。荀子说人性本恶,贵是以礼制恶;孟子说人性本善,礼是人本性的延伸。圣人就连“人”也未曾弄清楚,那普通人“做人”岂不更加迷糊。古人说人生有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提名时。古人又有三大不幸事:幼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做人可谓是悲喜交加,万般无奈。

做人可谓真是难,做人最高境界只会是“圣人”,做人做不到神。人生中究竟什么是最美好的事呢?我一直向往于这样一个场景:在一个高贵而宁静的国度里,夕阳西下时美好和煦的无际田野上,旁边是更加美好的人儿,再加上合适轻柔的.抒情音乐,那样便拥有着一副安适惬意的心情,这样该是多么美好的意境呀!人生所有美好的事都只在那一刻,那真真是令我只在乎曾经拥有,何必要它天长地久呢!

我们也可能只是一辈子都被这凡尘俗世所累,一辈子都处在一种生命状态中。聪明的人从来活的丰富多彩,他们从来不会被限制在某一种状况下,总是在寻求突破。在人生中,爱旅游的人和爱尝试多种职业的人往往是那些最懂得如何享受人生的人。

更何况万事皆在不断变化之中,没有事物一成不变。喜事,悲事,皆是事。只是个人对于事物的心态不一样罢了,或因人而异,或因物而异。只是圣人从来镇静,常人向来不安。无人不爱喜事,无人不恨悲事,这只不过是人类最普通的情感罢了。因喜事到来,而富有情感,激情四溢,不同凡响。这是令人最开心的一件事了。激情被带动起来,而开放自己,毫无拘束,真令人好不快哉。一切皆被燃烧,无所避免,充斥着内心的没有不快,只有喜悦。之所共得,希望非是人体激素之共同作用。为自己心之所发,无拘无束。

快乐本不需任何理由,只为心中那股无名之“火”,炽烈激昂地迸发着。挥动双手,舞起双脚,借舞蹈音乐迸发着自己。感怀人生,我们的心态由此变的不同寻常。没有污秽,或推迟了它的来临,心儿得到片刻的洁净,却也很久着滋养着心灵。只有这样的心态才令人变的不寻常,不是俗物。

若懂得悲伤,这样人便变得丰富起来了。因为悲伤,所以懂得珍惜。人生本是喜忧参半。做人应喜,也应悲。做人有喜,也有悲。

读人生有感篇十七

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燕子飞走了,有回来的时候;可是,时间走了,却再也回不来了,是谁偷走了它们?今天,我读了《人生的手帕》,更让我体会到了时间的宝贵!故事讲的是:从前,有一个小女孩,她很爱浪费时间,一天,一个披头散发的魔神送给小女孩一个闪闪发光的时间手帕,小女孩拿到自己的时间手帕后,欣喜若狂。魔神说:“你可以把时间布缝上,时间就会过去,但缝上了就再也打不开了……”话还没说完,小女孩就跑了。

小女孩缝呀缝,一天,一个月,一年,后来,小女孩成了一个无所事事的老太婆。我看完后,觉得我和小女孩一样爱浪费时间,例如:有一次,我在上课,但心不在焉。老师点名让我回答,我吱吱唔语了半天,结果什么也不知道。下午,我在做作业,可是,我左顾右盼丶东张西望,写的作业牛头不对马嘴,后来,我想:我上课不分神,做作业认真,还可以节省一些时间去干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我相信,通过我的努力,我将不是一个浪费时间的小女孩。

读人生有感篇十八

人生,就像一张纸,需要我们用彩色笔画出美丽的图画;人生,就像一场梦,需要我们用自己的想象实现;人生,就像雨后的彩虹,显示出自己别样的风采;人生,就像是由一件件事情串联起来组成的。《人生的万花筒》便向我们介绍了作者卢晓蓉的故事。

不必说一本书需要有多大的震撼力,不必说一本书需要有怎样的封面设计,单是其成就,足可令人刮目相看。《人生的万花筒》也是如此,它荣获了冰心奖。

它介绍了一个人从童年到青年的过程,孩提时纯真幼稚,童年的梦五光十色,变幻无穷。就像“万花筒”一样。作者也说,自己对童年的记忆则似一幅幅油画,一尊尊雕塑,经历了岁月的洗濯与巨变,使人更加难以忘怀。接着,作者又将自己的中学时代展现了出来,这一部分我尤为喜欢,虽然是两代人,所处的时代不同,但那份纯真的友谊是相同的。和同学一起在院子里疯跑,结果摔了一下,疼得直哭。我们则是和同学一起出去郊游,美丽的景色使我们留恋往返。我还记得书中有这样一篇文章,题目是:江姐的遗书。写了江竹筠烈士的遗书,其中有一句话我记得很深:“孩子们绝不要娇养,粗服淡饭足矣。”写出了江姐对孩子要从小培养节俭意识的重视。我想这也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虽说现在生活好了起来,不需粗服淡饭,但至少要懂得节俭。

作者还说过,我们走的是同一条路,一条先辈用热血和生命铺成的路,一条通往全人类美好明天的路。是的,在如今突飞猛进的新时代,我们不仅仅要跟上时代的潮流,适应现代科技的发展;但同时也不要忘了先辈们用热血和生命为我们铺下的路。也许这才是真正的七彩人生。

读人生有感篇十九

前些日子出差,乘坐列车去牡丹江,上车找到座位坐稳后,顺手掏出随身携带的散文诗精装本读了起来。读着书,却总感觉一些异样的目光扫射过来。我抬起身,向我座位的前后左右巡视了一圈,我就注意到了一个现象:车厢里的旅客,有的,几个人集聚在一起摔扑克,有的在织毛衣,有的在吃东西,更多的人在睡觉、聊天。难怪很多人把我当成异类多瞧了几眼,只因我在看书!忽而我又想到了我住宅区附近的社区活动室,每每从那里经过,里面都是烟雾弥漫、麻将声声。似乎“社区活动”只是打麻将。又联想到农村的现状:一年中近半年是农闲季节,而绝大多数农民也便是在麻将声中度过的。我不否认打麻将也是一种娱乐活动,可我总是觉得这种生活过于单调,也过于低俗了。

我说的这几种情况虽没有什么代表性,但也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社会现象,就是:大多数人还同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还没有认识到读书的妙处,社会的良好读书氛围还没有形成,人们的文化素养还有待于提高。

本想就这个话题写篇文章表达自己的看法,呼吁人们重视读书,恰逢全国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国家级远程培训开始了。通过空中课堂,有幸聆听了北京教育学院苏立康教授的讲座:语文与人生。所以想在此一并谈谈我对读书的看法。

听苏教授的讲座,真让我大开眼界。我如坐春风,觉得是一种精神的享受,是一种灵魂的提升。苏教授渊博的学识、文雅的谈吐,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真不愧是教授,有大家和学者的风范!

苏教授的讲座主要分两个部分:阅读与人生,写作与人生。下面我就报告的第一讲《阅读与人生》并结合我自己的理解,来谈谈我的体会和感悟。

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不仅在于人有会思维的大脑,更重要的是,人追求的是高品质的生活。如果人还只是停留在吃喝拉撒的简单生活状态,或只是处于一种野性又蛮荒情境之中,或只是一种简单的娱乐,没有更高雅生活格调的追求,那又能比动物强多少呢?的确,现在是金钱和物质的社会,人们的物欲在急剧彭胀,大多数人追求的是丰厚的物质生活,整天忙忙碌碌,而精神世界却是一片荒芜。归根结蒂,是花花绿绿的世界迷惑了他们的双眼,功利的滋生发展挤压了他们高品质的生活。其实,古今中外,追求精神生活的人也不在少数:像苏教授举的阿基米德,亚历山大大帝,还有我国的学者孙也芳,他们个人资财缺乏,物质贫瘠,环境艰苦,精神却是无比富有。当然,也有许多平凡人物,追求的也是精神生活的丰富。生活虽清贫,精神世界却是那样富足。那么,他们何以有如此丰富的精神世界?他们是从人类的知识宝库——书籍中取得精神食粮。

读书,可以对人的精神产生极大的影响。人的成长是一个慢长的过程,都是由最初的蒙昧到混沌初开,进而进入知识殿堂的,然后逐渐进入极高的精神境界。而在这个过程中,读书,无疑是一个捷径。书籍,是人类社会几千年的文明史,是前人精神遗产的记录,也是人类文化遗产的凝聚。人类睿智的思想,高尚的情感,灵动的才智,无不栖于根深叶茂的语文之树。好的书籍能涤荡污浊,提精炼粹,陶冶身心,它汇聚了凝重又传送着浪漫。人类生生不息的知识和文明的传承,几乎都是通过书籍来完成的。英国学者培根说过:读书足以怡情,足以长才。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高尔基也说过:“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对于有文化的人,读书是高尚的享受。我重视读书,它是我的一种宝贵的习惯。”可见书籍的重要性。书籍,是作者精神的产物,成书过程,是作者精神活动的过程。而读书,是我们在与作者进行心灵和情感的交流,读一本好书,就是在与伟大的人物谈话。尤其是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奠基时期,是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而良好的读书习惯,对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读有价值的书,书中的精髓会成为你的思想信念,会影响你对生活道路的选择,并促使你形成健康的人格,将会受益终身。所以说,书籍,会从你纯洁的心灵出发,引你走向深广,走向博大。

苏教授讲座的目的,是让广大的语文教师和学生了解语文与人生的密切关系,更加热爱语文,热爱阅读。希望社会上的人,都能通过阅读和写作来提升精神品味、文化修养和内涵,提升人格,尽而提升整个社会的人的素质。

很大程度上,良好的社会的风气在于教化和影响,而在教化和影响社会风气的过程中,语文教师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语文是个人文学科(这里指的是大语文),它的基本内容是谈人生。我们的语文教材,无论是哪个年级的课文,很多都是涉及到人生和理想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在语文老师的点化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自然而然会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并形成健康的人格和个性。语文教师是学生一生中接触到的可以谈人生、谈理想抱负的人。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无论是传统教育还是现代教育中,只有语文教师默默守着自己知识的百花园,理性世界的芳草地,独立地提升着自己的文化和人格修养。而一个称职的语文教师,常和学生探讨的课题是:怎样做一个人,我们要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语文教师深厚的人文素养和高尚的生活志趣,对学生有极大的影响。

综上所述,语文与一个人的人生有着密切联系,一个人是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决定他是否是一个有品味,高格调的人,而我们的语文教师对此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对我们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应具有渊博的学识,丰富的志趣,幽默的谈吐,儒雅的风度,高尚的人格修养。用我们的知识和人格的魅力来影响和熏陶学生。用自身具有的良好阅读习惯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记得一个伟人说过:一个民族的竞争力取决于它的精神力量,而民族的精神力量不取决于这个民族的人口数量,而是取决于它阅读的力量。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民族的阅读风气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气也就形成了。

如果真的这样,我文章开头提到的那种情形就会不复存在。愿我们的学校书声朗朗,愿我们的社会成为一个弥漫着书香的温馨和谐的社会!

读人生有感篇二十

《人生与慈济》是一本难得的好书,是符合我口味的心灵鸡汤,很温暖。

这是一本“圣贤书”,他能告诉你你太多太多,例如:乐于助人,欢喜与自在,一念之差和一念不差……当你完全沉浸在里面的时候,你能学会自我反省,圣人说得好:五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不要认为:反省只是反省,你要反省什么呢?首先就需要发现自己的缺点,而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让你看清楚自己污秽的地方,反省反省。

这本书教你:如何获得快乐?如何活的有尊严?

这本书里有句话说得好:普天之下,没有我不爱的人;普天之下,没有我不能原谅的人;说这句话的人就是证严法师,能说出这句话,她得有多博大的胸怀啊!

这一本书还告诉了我:如何去营造一个自在的人生。

想要自在,人际要和谐,人的内心也要和谐。享有内心的和谐,主要还是得有博大的胸怀。里头有一句话:容天下难容之事,忍无人敢忍之事,普天之下,没有不爱你的人。这是一句说得容易,做着难的话。

自在,是说难不难,说易不易。对于无所事事的人来说:只要有酒喝,有钱花,他就自在了。没错,这的确很自在,不过,这样的生活,只能用:颓废来形容。自在,有些东西必须得放下,例如:金钱,权利,你无法放下这些东西,自在,只会对你说再见。

这就是一本中国的“圣经”啊!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829711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