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不可少的素质,我们需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总结的写作需要考虑结构、语言和内容,下面为您详细介绍一些指导建议。在总结中,我们可以借鉴以下范文,以便更好地展示自己。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篇一
面积单位是在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能够初步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的米、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是本节课学习面积单位的知识基础。本节课教材通过测量物体表面的面积,使学生认识到测量工具不同则测量结果不同,引出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于是引入面积单位。
面积和面积单位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难懂的数学概念,因此在教学中本人多次为学生创设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在发现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创新意识。如比较三组图形面积的大小,我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研究材料,包括图形纸、剪刀、尺子、透明方格纸等。让学生自己动脑想、动手做,在实践中找出比较面积大小的常用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
学生的思维在这种带有开放性的活动中被激活,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得到了发展,丰富了对数学学习的体验学生自己动脑想、动手做,在实践中找出比较面积大小的常用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学生的思维在这种带有开放性的活动中被激活,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得到了发展,丰富了对数学学习的体验。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篇二
1、涂色比赛:教师出示黑板上提前准备好的小正方形。选两名学生进行填涂比赛,甲同学填涂小正方形,乙同学填涂老师指定的黑板部分。
你们猜一猜,哪位同学先涂完?说说你的判断理由。
师:小正方形比较小,其实就是说这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比较小。(板书:面积)。
2、揭示课题。到底什么是面积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面积”。(板书课题:认识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涂色小正方形和黑板的面,直观感受面积,建立面积的表象。因为是比赛的形式,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认识物体表面。
学生举例交流。注重学生摸的过程。
师:刚才同学们在摸物体表面的时候,有什么感受?
老师提炼:平整、光滑、连续、面是有大小的。
(二)认识面积。
1、黑板表面的大小是和黑板表面的面积,数学书封面的大小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黑板表面的面积比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
2、我们周围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你能想老师这样来说一说,比一比吗?请看自学学习单:
自主学习单。
(1)摸一摸:用手摸一摸身边物体的面。
(2)说一说:()面的大小是()面的面积。
(3)比一比:()面的面积比()面的面积大(或小)。
3、小组交流。
小组交流单。
(1)边摸边说:()面的大小是()面的面积。
(2)比一比:()面的面积比()面的面积大(或小)。
4、全班交流。
通过刚才的比较,我们知道,每个物体的表面都是有大小之分的,我们就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物体表面的面积。
(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物体表面的面积)。
[设计意图]选取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学习材料,组织学生参与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他所看到的和摸到的物体上的一个面有大有小,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理解什么是物体的面积。
(三)认识平面图形面积。
1、出示一组平面图形。说说什么是图形的面积?
2、总结:一个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这个平面图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当学生感知物体上面积的含义之后,再顺理成章地引入平面图形的大小,就叫做它的面积,使学生对面积有全面的认识,也为教学下面的`内容作铺垫。
1、观察法。
比较刚刚平面图形的大小和四个省的大小。
点拨:有时通过观察能直接比较。
2、重叠法。
出示两张面积大小接近的纸,让学生感知当观察法不行时可以用第二种方法:重叠法。
3、数格法。
出示小组合作要求:(提供材料:小正方形、小长方形、透明方格纸)。
(1)可以自己想办法,也可以借助老师提供的材料。
(2)想出一种方法后,组长带领大家去探究其它的办法。
(3)操作后把得出的结论在小组里说一说。
4、全班交流比较的方法。灵活使用三种方法。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亲自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在探索活动中,激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探索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1、出示“想想做做”的第4题。
师:涂色部分是图形的什么?哪个图形面积最大?你打算用什么办法比较?
师:梯形面积你是怎样数出来的?
点拨:将半格与半格拼接起来,其他是整格子,数一数就可以了。
红色的边线指的是什么?
2、出示“想想做做”的第5题。
(1)观察题找那中的每个图形,你知道些什么?(交流图形面积的大小)。
(2)辩一辩:下面两个问题分别是求图形的周长还是面积?
a、学校要在草坪上重新铺一层草坪,要铺多大的草坪?
b、在草坪的四周围一圈围栏,围栏是有多长呢?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中安排了周长和面积的比较,借助生活中熟悉的场景,加深学生对面积含义的理解,也更生动诠释了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篇三
1、通过观察、操作和比较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2、经历物体表面和图形大小的比较活动,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教学重点:初步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得到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并会运用。
1、涂色比赛:教师出示黑板上提前准备好的小正方形。选两名学生进行填涂比赛,甲同学填涂小正方形,乙同学填涂老师指定的黑板部分。
你们猜一猜,哪位同学先涂完?说说你的判断理由。
师:小正方形比较小,其实就是说这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比较小。(板书:面积)。
2、揭示课题。到底什么是面积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面积”。(板书课题:认识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涂色小正方形和黑板的面,直观感受面积,建立面积的表象。因为是比赛的形式,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认识物体表面。
学生举例交流。注重学生摸的过程。
师:刚才同学们在摸物体表面的时候,有什么感受?
老师提炼:平整、光滑、连续、面是有大小的。
1、黑板表面的大小是和黑板表面的面积,数学书封面的大小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黑板表面的面积比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
2、我们周围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你能想老师这样来说一说,比一比吗?请看自学学习单:
自主学习单。
(1)摸一摸:用手摸一摸身边物体的面。
(2)说一说:()面的大小是()面的面积。
(3)比一比:()面的面积比()面的面积大(或小)。
3、小组交流。
小组交流单。
(1)边摸边说:()面的大小是()面的面积。
(2)比一比:()面的面积比()面的面积大(或小)。
4、全班交流。
通过刚才的比较,我们知道,每个物体的表面都是有大小之分的,我们就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物体表面的面积。
(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物体表面的面积)。
[设计意图]选取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学习材料,组织学生参与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他所看到的和摸到的物体上的一个面有大有小,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理解什么是物体的面积。
1、出示一组平面图形。说说什么是图形的面积?
2、总结:一个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这个平面图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当学生感知物体上面积的含义之后,再顺理成章地引入平面图形的大小,就叫做它的面积,使学生对面积有全面的认识,也为教学下面的内容作铺垫。
1、观察法。
比较刚刚平面图形的大小和四个省的大小。
点拨:有时通过观察能直接比较。
2、重叠法。
出示两张面积大小接近的纸,让学生感知当观察法不行时可以用第二种方法:重叠法。
3、数格法。
出示小组合作要求:(提供材料:小正方形、小长方形、透明方格纸)。
(1)可以自己想办法,也可以借助老师提供的材料。
(2)想出一种方法后,组长带领大家去探究其它的办法。
(3)操作后把得出的结论在小组里说一说。
4、全班交流比较的方法。灵活使用三种方法。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亲自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在探索活动中,激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探索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1、出示“想想做做”的第4题。
师:涂色部分是图形的什么?哪个图形面积最大?你打算用什么办法比较?
师:梯形面积你是怎样数出来的?
点拨:将半格与半格拼接起来,其他是整格子,数一数就可以了。
红色的边线指的是什么?
2、出示“想想做做”的第5题。
(1)观察题找那中的每个图形,你知道些什么?(交流图形面积的大小)。
(2)辩一辩:下面两个问题分别是求图形的周长还是面积?
a、学校要在草坪上重新铺一层草坪,要铺多大的草坪?
b、在草坪的四周围一圈围栏,围栏是有多长呢?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中安排了周长和面积的比较,借助生活中熟悉的'场景,加深学生对面积含义的理解,也更生动诠释了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篇四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60—62页。
认识面积是第五单元第一课时,面积概念也是贯穿于整个单元的核心内容,是学习其他相关内容的重要基础。教材注重面积认识的直观性和层次性,用丰富的实例让学生在观察、动手感知的基础上,对认识“物体的面”及“面的大小”积累充足的感性经验,进而很好的理解面积的含义。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它们周长计算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学好本课,不仅是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更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重要基础。
1、结合具体实例,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能用正方形作单位表征简单图形的面积。
2、经历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培养初步的度量意识,强化对面积的意义的理解。
3、使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感受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便捷与合理。
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度量意识的培养。
4、涂色比赛,制造冲突。
5、进行涂色比赛。请两名同学上台来涂,最快涂完的获胜。
6、探讨比赛规则是否公平,知道“面”的概念。
生活中很多物体都有面,他们是否也有大小呢?请同学们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
9、摸一摸,认识面。请学生用手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再摸一摸课桌的桌面。
10、比一比,知大小。请学生说一说:数学书封面和课桌的桌面比,哪一个面比较大?
11、通过更丰富的素材,积累比较面的'大小的经验。结合课本情景图请学生观察、比较黑板面和国旗表面的大小。
教师举例说明: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的面积;国旗表面的大小,就是国旗的面积。(板书课题:认识面积)。
13、学生举例说明物体表面的面积。
(1)动作、语言相结合说明身边物体的面积。
请学生边摸边说,什么事数学书封面的面积,什么是课桌面的面积......
14、通过想象,举例说明其他物体表面的面积。
请学生结合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物体,边想象边说一说它们的面积。
15、用丰富的实例,进一步完善对面积的认识。
16、摸一摸字典的封面和侧面,说一说哪一个面的面积比较大。
17、如果把字典的封面画在屏幕上是什么图形?
(长方形它有面积吗?它的面积是什么?)。
18、物体的表面还有可能是哪些图形?
学生想一想、说一说,教师补充。
总结: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叫做它的面积。
19、将数学书按不同位置摆放,说一说封面面积的大小是否有变化。
20、探讨比较面积的方法,发展度量意识。
21、观察下面两个图形,说一说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教师提问:你有什么方法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大小?
引导学生总结:观察法、重叠法。
22、探讨面积比较方法,发展度量意识。
23、比较下面一组图形的面积:
24、交流比较方法,引发认知冲突。
尝试用观察、重叠的方法比较。
25、探讨度量单位,培养度量意识。
引出小精灵的话:可以选用一种图形作单位来测量。
讨论:可以选什么图形做度量单位呢?
26、学生自主探究,体验度量方法。
学生两人一组,根据提供的学具,自主度量比较面积大小。
(5)交流反馈,确定度量单位。
学生反馈,说说自己选择的什么图形,是怎样摆的?再通过电脑一起回顾各种不同的方法(用圆片、三角形、正方形等)。
组织学生讨论:如果要准确地测量图形的面积,哪种图形作单位最合适?为什么?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体会:一是正方形能铺满(密铺);二是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摆放时不受位置方向的限制。同时教师介绍,国际上就是规定用正方形作面积的单位。
27、应用面积单位表征面积,感受单位的价值。
28、完成62页“做一做”。
交流时让学生说明自己是怎样想的,注意引导:一是两个半格算一格;二是可以将图形进行割补,割补后图形面积不变。
29、小小设计师:在方格纸上画出面积等于12个方格的有趣的图形。体会:图形的面积相同时,形状和周长不一定相同。
30、回顾整理,展望新知。
31、教师:回顾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面积的知识?
2、介绍:其实关于面积还有很多知识等着我们去研究,比如说面积的度量,国际上就是规定了用正方形作为度量面积的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这些面积单位留给我们下节课继续研究。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篇五
面积的意义(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71—73页)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
2、在具体操作体验中,探究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耍性。
3、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理解面积的意义
课件、不同大小的图形卡片、小正方形、圆形、长方形。
一、导入
(岀示1条线)
师:现在请同学们观察这一条线,我们通过测量可以知道它的长短。
(出示很多条线)
师:乂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呢?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有关面的知识。
二、理解面积的意义
(一)理解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的面积
1、看一看、摸一摸
(拿出一本书)
师:这是一本书,一眼看去,你们先看到的是什么?
师:谁愿意上来摸一摸它的封面?
(拿出一个长方体盒子)
师:那哪位小朋友愿意上来摸一摸它的面。其他小朋友认真观察。
(拿出一个球)
师:老师这里述有一个皮球。谁能上来也摸一摸它的面?
(同时拿出盒子和球)
师:这两个物体的它们的面有什么不同?(平面、曲面)师:其实,我们刚才摸的都是物体的表而。(板书:表而)师:现在,请同学们从身边任意找出一件物体,摸一摸它的表面。
2、比一比
师:现在再请学生们闭上眼睛,然后左手摸一摸书面,右手摸一摸桌面,你发现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
师:物体的表面有大小,物体表面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篇六
认识面积是一节内容比较难的概念课,在让学生由实物表面的面积到封闭图形表面的面积,由具体到抽象的一个思维训练的过程。在这节课中我选取生活中教室中的事物让学生先进行面积大小的比较。我先出示比较两个脚印的大小,比较数学书和自备本封面的大小入手,让他们初步感知了物体的面是有大有小的,也让他们体会到可以通过重合法和观察法直观的比较出谁的面大,谁的面小。有了这样的感性认识,我再过渡到对平面图形的面的大小比较上,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原来平面图形的面同样是有大有小,从而自己总结出关于面积的定义,这种通过活动来认识概念的方法,就把这个抽象的概念与生活中具体的事例联系起来,加深对面的积的理解。这样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面积的含义。
在认识面积单位的过程中,用正方形,三角形等自选单位测量和估计图形的面积,体会自选单位的多样性。在比较之初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观察法直接看出谁的面积大,当我出示两个看起来面积差不多的正方形和长方形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比较的方法。有的同学用直尺量,利用了长、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去比较;有的同学通过重叠的方法去发现;预设时还想让学生通过画小方格或者印小方格的方法去得出结论。全班同学在交流时,同学们是各抒己见,把自己的想法与大家分享,学生对于面积的比较形成了自己的方法。
最后在练习中,同时通过择优,也看到小方格在面积比较中的作用(即数格子的方法),为下几节课利用小方格来认识面积,认识面积单位作好了铺垫,比生硬的灌输更让学生容易接受。学生对面积的本质特征又有了更好的巩固。这样既把感受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较好,学习氛围比较融洽。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篇七
本节课是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面积的认识,这一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面积的概念。而面积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让学生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面积”的含义,我从生活入手,让学生观察黑板面和数学书的封面,说说哪个的面比较大?哪个的面比较小?感知物体的面有大有小,接着让学生找身边物体的面并比较它们的大小,通过物体面的大小比较揭示物体表面的面积。我出示了面积大小差不多的.正方形和长方形让学生观察,说说哪个平面图形的面积大?哪个平面图形的面积小?仅凭直观有的学生说是正方形面积大?有的说长方形的面积大?有的说相等?我说有的时候不能只相信自己的眼睛,要想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测。
一节课在看一看,画一画,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不知不觉结束了。在这节课中教师提供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去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让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加深了学生对面积含义的理解。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篇八
1.通过观察、操作和比较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2.经历物体表面和图形大小的比较活动,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教学重点:初步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得到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并会运用。
1.涂色比赛:教师出示黑板上提前准备好的小正方形。选两名学生进行填涂比赛,甲同学填涂小正方形,乙同学填涂老师指定的黑板部分。
你们猜一猜,哪位同学先涂完?说说你的判断理由。
师:小正方形比较小,其实就是说这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比较小。(板书:面积)。
2.揭示课题。到底什么是面积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面积”。(板书课题:认识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涂色小正方形和黑板的面,直观感受面积,建立面积的表象。因为是比赛的形式,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认识物体表面。
学生举例交流。注重学生摸的过程。
师:刚才同学们在摸物体表面的时候,有什么感受?
老师提炼:平整、光滑、连续、面是有大小的。
1.黑板表面的大小是和黑板表面的面积,数学书封面的大小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黑板表面的面积比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
2.我们周围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你能想老师这样来说一说,比一比吗?请看自学学习单:
自主学习单。
(1)摸一摸:用手摸一摸身边物体的面。
(2)说一说:()面的大小是()面的面积。
(3)比一比:()面的面积比()面的面积大(或小)。
3.小组交流。
小组交流单。
(1)边摸边说:()面的大小是()面的面积。
(2)比一比:()面的面积比()面的面积大(或小)。
4.全班交流。
通过刚才的比较,我们知道,每个物体的表面都是有大小之分的,我们就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物体表面的面积。
(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物体表面的面积)。
[设计意图]选取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学习材料,组织学生参与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他所看到的和摸到的物体上的一个面有大有小,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理解什么是物体的面积。
(三)认识平面图形面积。
1.出示一组平面图形。说说什么是图形的面积?
2.总结:一个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这个平面图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当学生感知物体上面积的含义之后,再顺理成章地引入平面图形的大小,就叫做它的面积,使学生对面积有全面的认识,也为教学下面的内容作铺垫。
1.观察法。
比较刚刚平面图形的大小和四个省的大小。
点拨:有时通过观察能直接比较。
2.重叠法。
出示两张面积大小接近的纸,让学生感知当观察法不行时可以用第二种方法:重叠法。
3.数格法。
出示小组合作要求:(提供材料:小正方形、小长方形、透明方格纸)。
(1)可以自己想办法,也可以借助老师提供的材料。
(2)想出一种方法后,组长带领大家去探究其它的办法。
(3)操作后把得出的结论在小组里说一说。
4.全班交流比较的方法。灵活使用三种方法。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亲自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在探索活动中,激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探索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1.出示“想想做做”的第4题。
师:涂色部分是图形的什么?哪个图形面积最大?你打算用什么办法比较?
师:梯形面积你是怎样数出来的?
点拨:将半格与半格拼接起来,其他是整格子,数一数就可以了。
红色的边线指的是什么?
2.出示“想想做做”的第5题。
(1)观察题找那中的每个图形,你知道些什么?(交流图形面积的大小)。
(2)辩一辩:下面两个问题分别是求图形的周长还是面积?
a.学校要在草坪上重新铺一层草坪,要铺多大的草坪?
b.在草坪的四周围一圈围栏,围栏是有多长呢?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中安排了周长和面积的比较,借助生活中熟悉的场景,加深学生对面积含义的理解,也更生动诠释了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篇九
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面积的含义,能用正方形作单位表征简单图形的面积。
2.经历面积与周长的区分,加深。
学习重点: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学习难点:面积与周长的区分。
学习准备:学具(方格纸、圆片、正方形、三角形、小印章等)、课件。
学习过程:预设。
一、激情导课。
本节课我们学习与“面”有关的知识。
二、民主导学。
1.任务一:初步认识面。
(1)摸一模,认识面。请学生用手摸一摸数学书封面,再摸一摸课桌的桌面。
通过更丰富的素材,积累比较面的的经验。教师请学生观察教室中黑板面和国旗的表面,
(2)找找自己身上的面,比比脸面与桌面的不同。
(3)认识曲面(苹果、乒乓球)。
2.任务二:认识面积大家来进行涂色比赛。请一名同学上台来涂,其他同学在自己的座位完成涂色任务,最快涂完的获胜。
2.探讨比赛规则是否公平,知道“面积”的概念。
)结合实例认识面积。
教师举例说明: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国旗表面的大小,就是……(板书课题:认识面积。)。
2.学生举例说明物体表面的面积。
(1)动作、语言相结合,说明身边物体的面积。
请学生边摸边说,什么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什么是课桌面的面积……。
(2)通过想象,举例说明其他物体表面的面积。
请学生结合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物体,边想象边说一说它们的面积。
3.用丰富的实例,进一步完善对面积的认识。
(1)摸摸字典的封面和侧面,说一说哪一个面的面积比较小。
4.周长与面积的区别。
5.将数学书按不同位置摆放,说一说封面面积的大小是否有变化。
三、检测导结。
完成第62页做一做。
交流时,让学生不但说明自己所填的结果,还要说明自己是怎样想的。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篇十
在学习《面积的认识》这一节课时,由于“面积”的概念具有较强的抽象性,所以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为了使学生较好的理解和掌握“面积”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我的课堂教学就从“画树叶”,到“涂树叶”,让学生感受周长和面积的不一样。接着通过摸一摸自己和老师的手掌面,比一比手掌面,感受到面积是有大小之分的,摸一摸数学书封面、文具盒盖面、桌面……感受“物体的面”随处可见,初步建立面的表象,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面积这一概念。
在教学“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这一环节时,让学生借助自己准备的剪刀、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5角的硬币等学具通过观察比较、重叠比较、剪拼比较、摆实物、摆小正方形等方法比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思考。同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索,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挑战性和趣味性,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不仅进一步深化了对面积概念的理解,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学生能够自己亲手操作,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但是在让学生用剪刀进行剪拼时,出现了问题。我本来预想学生能很好的通过自己手中的剪刀进行剪拼比较,可是孩子在拿到两个图形后,不知如何下手。见此情况,我和其中的一个小组配合,把两个图形放在一起,让孩子看,现在你能比较出这两个图形的大小码?如果你手中只有剪刀,你该怎么办?孩子顿时明白了,可以把多余的部分剪下来,然后比较多余的部分就可以了。多余的部分仍然不能直接比较出谁大谁小,又该怎么办?孩子这时知道了,继续把多余的部分剪掉,接着比较。这真的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可是等到最后能比较出大小了,却发现这两个图形的颜色都是白色的,不知道哪一个是长方形的,也不知道哪一个是正方形上的。顿时我傻了眼,自己的备课不够充分,没有自己亲自动手去实际操作,只是自己认为的学生能做好。鉴于此,在另一个班上课时,我在课前提前做好准备,把正方形和长方形涂上不同的颜色,到最后就能比较出图形的大小了。结果这次结果很好,孩子没能很清楚的知道哪个图形大?并且孩子还在从基础上,自己也找到了一种好方法,重叠的方法,真的是让人开心。
通过这次课堂的无意发生的事件,提醒自己,要想给学生一瓢水,自己要有一缸水,甚至是一个湖。不仅如此还要亲手实践,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充分的深刻的认识孩子的认识特点和已有知识基础。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篇十一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0~62页。教学目标:
1、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的大小。
2、经历尝试、失败、成功等过程,在探究中发现比较面积大小的策略和方法,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教学难点:
在理解面积含义的基础上探究比较面积大小的不同方法。教学用具:
介绍荷叶、太和、桂阳的特点。
一、激趣导入。
1、涂色比赛。
2、揭示课题。
二、教学新知。
1、教学面积的含义。
(4)教学面积的意义: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2、教学面积大小比较的方法。
(4)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用小图形摆一摆,数一数(5)小组展示讨论结果。
三、巩固练习。
1、听一听,辨一辨,如果这件事情跟周长有关就用手指画圈表示,如果跟面积有关就挥一挥手掌表示。
2、哪一个图形的面积最大?
注意:两个半格合起来可以变成一个满格。小结: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3、根据方格数量来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
小结: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图形面积的时候,方格的大小应该一样大,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篇十二
1.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通过探索、交流、比较、评价等学习过程,得到用估测解决问题的经验。
3.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合作交流中,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兴趣。
结合具体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自主探索出不同的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
多媒体课件,正方体模型,瓶盖,5角硬币,方形纸,透明方格纸、剪刀等。
老师自我介绍,与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简介自己,并相互击掌交朋友。
师:同学们,想想刚才和老师击掌时,觉得老师的手掌怎么样?
生:(光滑,温暖,比较大。)。
师:手掌的哪个地方更大?
生:(指向手掌的面)。
师:也就是说老师手掌的面比你手掌的面更大。
(设计意图:通过感知,观察,让学生认识物体的表面,并初步了解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一)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
1.摸一摸,比一比,感知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师:请同学们摸摸数学书的封面,再摸摸凳子的面,觉得这两个面哪个大呢?
生:凳子面比数学书的封面更大。
师: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举例)这些物体的表面有的大,有的小(板书),在我们数学中,我们把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今天,就来认识面积。(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亲身感知,联系生活,知道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2.说一说,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实际意义。
师: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照这样,凳子面的大小就是什么呢?
生:凳子面的大小就是凳子面的面积;(学生自由举例,老师相机指导)。
生:黑板面的面积比手掌面的面积更大或手掌面的面积比黑板面的面积更小。
(学生自由举例,老师相机指导)。
3.摸物体的表面,比大小。
师:现在老师想让你们不看只摸来比较来面积的大小,谁愿意来试一试?
(让学生摸二个物体的表面,并比较出面积大小)。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引导,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实际意义,并能用初步估测物体表面面积的大小。)。
4.画一画,辨一辨,认识封闭图形及封闭图形的面积。
教师在黑板上描出刚才学生所摸的两个物体的表面,并画一个封闭图形。
师:象这三个都是图形(板书:图形);你们觉得哪个比较特别?为什么?
生:第三个图形(角),因为它没有合拢,没有封闭等。
师:像这样首尾相连,没有缺口的图形叫做封闭图形。(板书:封闭)你能比较这三个图形的大小吗?(引导学生辨一辨)。
师:你们能用表示出两个封闭图形的面积吗?
(引导学生比较封闭图形的面积大小)。
师:封闭图形的面积也有大小。我们也可以说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封闭图形以及封闭图形面积的含义)。
5.引导学生归纳出什么是面积,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补充板书)。
(二)探索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
1.课件出示课本练习p41第1题中的三个图形)。
谁的面积大?用的是什么方法?(观察)。
2.出示课本例图。
师:哪个图形的面积更大呢?(学生众说纷纭,无法判断)。
3.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活动,探索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
(学生开始操作,老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交流小组活动中发现的方法。师生评价、总结。
师: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更好呢?
(学生发表各种意见。)。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自主探索出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体验方法的的多样性,感受成功的喜悦。)。
1.出示两片树叶图,比较它们的面积大小。(p39图)。
2.出示课本练习p41第2题,比较哪个图形面积大?
3.游戏:数格子猜大小。
4.出示课本练习p41第三题。
5.课本p40页的画一画。
(设计意图:巩固已学过的内容,认识到在比较面积大小的时候,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游戏,初步体会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为后面认识面积单位作铺垫。)。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呢?有什么收获?(学生谈收获)。
2.教师全课总结。
附:板书设计: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篇十三
在本课教学中我通过组织学生摸一摸老师的手掌面,摸一摸自己的手掌面、数学书的封面,以及观察黑板的表面等等,用学生自己身边熟知的事物,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充分感知”面”,引发新知的生成。
在学生沉浸于生活体验时,通过涂色比赛的活动,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在探讨比赛规则是否公平的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这里所谓的大、小,实际上是说树叶的面有大有小,进而引出“面积”的概念,为认识面积作好准备。揭示本节课的主题――面积的含义。及时地把生活经验概括为数学知识,把生活语言提升为数学语言: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等。先就具体事物,说明“面积”的意义,为“面积”概念的形成打下感性认识的基础。
摸身边物体的表面,观察桌子、凳子、练习本、文具盒等物体的表面,并且比较两个面的大小,能加深学生对“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可以比较大小”的认识,巩固面积概通过完成做一做的练习,使学生体会一个图形中含有几个面积单位,它的面积就是几(个单位),感悟单位的价值。
但反思整节课,还存在许多遗憾和不足的地方:
1、在教学认识物体的某个面时,没有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去多说说各种各样的物体的面并说说什么是它们的面积。虽然学生已经知道了课本封面的面积、黑板表面的面积等,但没有延伸到课堂以外,延伸到实际生活中去。这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很好的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学生的小组合作活动组织的还是不够到位。虽然已经特意明确了活动要求,但由于平时的课堂中缺少训练,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仍显乱糟糟。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要努力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前提下,指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篇十四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区窗口单位行业深入开展“贴近群众,服务群众”作风建设专项活动安排部署会议精神,进一步引深“向人民汇报,请人民评议”,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活动,切实改进教育行业作风,享堂南街小学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实施“贴近群众,服务群众”作风建设专项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市区领导干部大会精神,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示范带头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着力纠正教育系统中存在的作风不实,纪律松散,效能低下和教育行为不规范、权利运行不透明等问题,提高教育质量、真正做到在情感上贴近学生,在作风上走进学生,在行动上服务学生,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目标任务。
开展以“贴近群众、服务群众”为主题的作风建设教育活动,就是要采取切实措施,不断增强党员干部自我进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以实际行动维护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的部署和要求上来,切实解决纪律不严的问题,作风不实问题,从政不廉和为民不勤和”庸懒散“、效率低的问题。
三、方法步骤。
作风建设教育活动,要与“四群”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统筹安排部署。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为重点,以党委支部为单位,分两个阶进行。时间从2013年8月底开始到9月底。
(一)动员部署(8月27日―9月中旬)。
通过思想发动、组织学习和专题讨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刻理解开展作风建设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为人民群众服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思想统一到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育活动中。
一是召开动员会议。由校长动员部署,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投入作风建设教育活动,在全校掀起“贴近群众、服务群众”主题教育的热潮。
二是制定实施方案。按照市委《关于在全市党员干部中开展以“贴近群众、服务群众”为主题的作风建设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结合我校党员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三是组织专题学习。利用1个月左右的时间,采取“个人自学、集中培训、专题辅导、集中研讨”等形式,以支部为单位组织党员干部进行一次专题学习。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党的十八大和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市区领导干部大会上的讲话等。学习结束后,每个党员撰写一篇2000字以上的学习心得体会文章。
(二)整改提高(9月中旬―9月底)。
针对党员干部和教师个人在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制定整改方案和措施,建立健全制度,确保教育活动取得实效。
一是制定整改方案。针对征求到的意见以及自我剖析和民主生活会上查找出的问题,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和措施。整改方案和措施必须符合部门和个人的实际,措施要具体,操作性要强,时限要明确,责任人要落实,做到整改内容具体化、整改方案科学化。整改方案和措施、整改情况要在一定范围内公开。
二是解决突出问题。根据整改方案,认真进行整改,切实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维护群众的正当权益。能够及时解决的,要立即解决;需要逐步解决的,要创造条件积极解决;需要有关方面配合解决的,要努力协商解决;需要长期解决的,要建立制度,以整改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三是做好工作总结。各部门作风建设教育活动告一段落后,要认真做好总结工作,支部要写出专题报告,党员干部个人要写出活动总结,对今后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的有关问题提出具体的要求,并在学校做出承诺。
四、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作风建设教育活动的领导,学校成立教育活动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范近海副组长:王改风主任等学校各位主任。
五、工作措施。
开展以“贴近群众服务群众”为主题的作风建设教育活动,是督促党员干部以更加扎实的作风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重要举措,学校对此高度重视,务必抓出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校广大党员和教师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的要求上来,把开展作风建设教育活动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要把加强作风建设作为当前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抓好落实。“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对作风建设负总责。要精心安排,周密部署,做到有的放矢,务求实效,坚决防止形式主义、走过场。
(二)密切联系群众。学校每位领导干部要挂钩联系的一户贫困户,继续开展”访贫问寒送温暖、排查矛盾大接访”活动,努力做到零距离服务群众,面对面化解矛盾,同时,通过网络、电子屏、公开栏等途径,向社会公布投诉电话,电子邮箱,及时受理群众的投诉举报,及时化解各种矛盾纠纷。
(三)严格执行纪律。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做到“四个严禁”,即严禁散布违背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论和编造、传播政治谣言;严禁纪律松散,办事拖拉,推诿扯皮,铺张浪费;严禁搞“小圈子”,跑官要官,违规吸收党员、提拔干部;严禁刁难群众,吃拿卡要,以权谋私,损害群众利益;严禁有偿家教。严格按照“四个一律”执行纪律,即:对散布违背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论和编造、传播政治谣言的,一律严肃查处;对纪律松散,办事拖拉,推诿扯皮,铺张浪费,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律实施问责;对搞“小圈子”,跑官要官,违规吸收党员、提拔干部的,一律依纪处理;对刁难群众,吃拿卡要,以权谋私,损害群众利益的,一律严肃追究责任。
(四)强化督促检查。学校要组织专门力量,开展重点时段、重要环节和重点岗位的专项监督检查,做到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抓好工作落实。要发挥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作用,对工作中不执行不落实的现象、违反廉洁自律和廉洁从政规定、损害群众利益等问题及时予以曝光。对不认真进行整改或违反作风建设要求的,坚决予以查处。
(五)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和导向作用,在电视台、报纸、网站等新闻媒体发表文章,加强舆论宣传。要大力宣传密切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意义,宣传好的创新举措、工作成果和先进典型,全面展示学校加强作风建设和整治不良风气的成效。对涌现出来的勤政廉政先进个人、服务群众的优秀代表予以表扬。对作风建设方面的热点问题,要跟踪报道,深入剖析,为推动学校作风的转变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六)建立长效机制。学校作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将认真总结推广各级各部门开展作风建设教育活动的好做法、好经验,及时把成熟的做法转化为制度和规定,不断健全和完善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要重点围绕“关注民生”、“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的要求,不断健全完善贴近群众和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篇十五
1、体会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能比较数的大小。
2、在描述数据的过程中,体会将某些数据单位改写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3、培养同学们学习数学探索数学的兴趣。
探究较大数据单位改写的方法。
(一)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师:让大家通过网络收集一些数据,在这些数据中,有的数据后面有“万”,有的“亿”,为什么要这样表示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
2、出示中国地图。
3、提问:我国的陆地面积约是多少平方千米吗?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出示:9600000平方千米。
4、师:你还知道我国哪些省市自治区的土地面积?请说一说。
出示四个数据。
(1)黑龙江省土地面积约450000平方千米。
(2)江苏省土地面积约是100000平方千米。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地面积1660000平方千米。
(4)西藏自治区土地面积约1220000平方千米。
请同学们在地图上找一找,看一看,比一比。
(二)结合实际背景,体会改写单位的必要性。
1、师:大家在读写这些数的时候,有些什么感受?
2、再比较分析一下课前我们收集的资料上的'数据的特点,如果为了记录方便,这些数据可以怎么进行改写。
(三)探究改写方法。
1、师:你知道这些数据的计数单位是什么吗?
2、分小组讨论,探究改写方法。
3、观察这些数据的基本特点,从中发现改写的基本方法。
9600000=960万450000=45万。
1660000=166万100000=10万。
1220000=122万10000000000=100亿。
300000000=3亿。
师:为什么同样的数据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
(四)比较大小。
1、让学生思考一下,万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是怎么比较的,并在小组内交流。
2、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和语言表达出来,并集体交流。
(五)试一试。
1、读出下面各数,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在排列大小之前,先让学生说说排列的方法。
2、将下面各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让学生说说改写的方法,然后独立完成。
3、将下面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
让学生说说改写的方法,然后独立完成。
(六)练一练。
1、开发大西部。
练习本题时,可以先请学生说一说我国西部各省市自治区的情况以及它们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各地区具体的土地面积,在学生读一读的基础上再请学生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西部地区的其他数据信息,以供学生间互相进行改写。
2、海洋资源。
在练习时,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识,特别是我国海洋的区域情况等。接着出示有关的数据,让学生读一读,然后讨论这些数据如何进行改写。
3、把下图中的点按数的大小从小到大连接起来。
对于不同的数据比较,学生可以先统一写法,再比较;也可以直接进行比较,对于学生的不同方法,只要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9600000=960万450000=45万。
1660000=166万100000=10万。
1220000=122万10000000000=100亿。
300000000=3亿。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篇十六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什么是面积”,面积的本质是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教学时一定要把握好。
二、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学习方法。
本节课是属于概念教学,学生获得概念一般有“概念同化”和“概念形成”两种方法。这节课既利用概念同化的方法学习周长的概念,即利用学生已有的概念(大小)与新概念(面积)建立联系,又利用概念形成的方法,通过大量的例子,进行观察、分析、比较,找出什么是大小,抽象概括出面积的概念。
三、根据学生的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1、对教材进行补充。
教材为我们提供的素材只有物体的表面的大小,缺乏平面图形的大小。因此,我增加了三组平面图形进行比较大小,丰富教学素材。
实际生活中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时,有时一眼就能看出大小(目测法);有时不能,可以把这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就能比较出大小;有时把图形重叠在一起也比出大小,我们就可以借助统一的单位进行比较。而教材只提供了一组图形的比大小(也就是上面所说的第三种情况)。因此,我又提供比较图形大小的第一、二种情况,丰富学生比较大小的方法。
2、对教材的调整。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我把课本第40页“画一画”这一活动,两组图的先后顺序进行调整,这样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基于以上的想法,这节课我从三个层次来教学“什么是面积”:
第一个层次是通过观察比较大小的活动,直观感受和认识什么是面积。
第二个层次是通过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体验比大小的方法。
第三个层次是在解决问题中进一步掌握面积的概念。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区分什么是周长、什么是面积,比如有的学生说课桌面的大小就是课桌面的面积等,初步形成周长与面积正确表象。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篇十七
教学目标:1、借助情境和操作活动,让学生认识直线、线段、射线及其特性,并了解三类线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用字母正确认读。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意识,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掌握直线、线段与射线的特点,以及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学具准备:一根毛线、尺子、铅笔、自我评价表。
知识点:直线、射线、线段的特性、联系、区别。
用字母表示经过一点、两点画直线、数线段(线段有长短)。
一、直接引入:
板书“线”。生活中到处都有线,你的眼里看到线了吗?据说后揭题(今天我们研究的是数学中直的线。)。
二、认识三种线:
(一)认识直线:
1、师:生活中到处都有线,出示图片,你看到图片中的线了吗?
(1)红线出示学生找到的线,(这条线就这么长吗?)。
(4)(像这样的线就叫做直线,直线上有无数个点)。
出示名称读法(强调两种读法)。
2、您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你刚认识的直线是怎样的?
教师根据回答板书:没有端点,向两端无限延长。
(二)射线。
1、从直线中分离抽象出射线。
2、边仔细观察电脑演示边思考,关于射线你发现了什么?
汇报结果,教师板书: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它可以向一端无限延长。
3、你来观察一下,为什么把它叫做射线?(生猜测。)。
生试读,并说理由。(教师归纳。
总结。
:射线只有一种读法,应该从端点开始读。)。
4、你能找出生活中的射线吗?
(三)线段。
1、抽象出线段、读法、(板书:端点)。
2、线段有几个端点?
3、比较发现线段有长有短,它是有长度的。
4、揭示特征。
5、找一找生活中的线段。
三、
分析比较。
1、看书明晰概念。(刚才小朋友已经初步地了解了这三种线的一些特性,书本中已经比较完整地把他们的特性分别进行了整理,请大家认真阅读书本,边读边想:哪些特性是你已经了解并能表述的,哪些特性是你原来还不知道的。你还想补充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3、反馈交流。
4、框架图(如果我们把线的世界用这样一个大圆表示,那么你认为这三种现应该处于里面的什么位置呢,他们之间的关系又应该怎样表示呢?)。
四、尝试练习(猜、认、辩、画、(刚刚不是说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吗?)比、)。
五、趣味观察。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8461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