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金殿导游词武当山(精选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1 09:21:03
最新金殿导游词武当山(精选11篇)
时间:2023-12-11 09:21:03     小编:MJ笔神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金殿导游词武当山篇一

一、昆明市金殿中学的基本情况

昆明市金殿中学是市教育局主办,市公安局、团市委协办,云南省唯一一所实施工读

教育的学校。校址:昆明市盘龙区金殿青龙

山。校园面积:16.39亩。在职教职员工49

人,驻校公安干警5人。现有在校学生15

5人。

工读教育是针对具有人格缺陷、不良行为

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义务教育的重

要补充。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是工读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核

机会,还父母一个惊喜,报社会一份厚爱”的办学理念,再到“先成人,后成才,成人促才”的育人目标,学校进一步明确了德育为主、智育为辅的办学定位。

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培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党和政府赋予教育工作者首要而神圣的职责。针对“问题未成年人”的德育教育,工读教育工作者使命更光荣、意义更深远、责任更重大、任务更艰巨,且迫在眉睫。

二、开展中华传统美德主题教育的目的举办此次主题教育,旨在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充实工读教育的德育内涵,提升师生道德修养,把学习中华传统美德内化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实际行动,内化为促进学校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探索实践,建设工读教育的学校文化。同时,在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以优异的学习实绩,向党的生日献礼。

三、中华传统美德主题教育的基本情况

1.教育活动主题:

“弘扬传统美德,构建和谐校园——学习弟子规,争做好学生、好公民”

2.教育活动领导小组:

(2)组长:学校党支部书记胡亚、云南省弘扬传统美德企业家团队领队陈卫菁

(4)成员:学校全体中层干部、云南省弘扬传统美德企业家团队成员和义工志愿者

3.协作单位:山东电视台《天下父母》栏目

4.时间、地点及参加人员:

(1)时间:2011年5月17—21日

(2)地点:昆明市金殿中学

(3)参加人员:

全体师生,学生家长、相关领导和部分学校、企业负责人及社会各界人士共计258人。其中,家长50人,来宾15人。

5.内容及安排

(1)前期准备(2010年11月底—2011年5月初)

省文明办宁德锦处长、肖春玲副处长对此次教育活动的前期工作关怀备至,倾注了大量心血,先后7次莅临学校检查指导并亲自参与活动。从课程设计、环境布置到服务,组委会、企业家和义工志愿者,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出资近10万元,并身体力行,把传统美德播撒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细化到全体师生及来宾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点点滴滴。

学校积极参加由省文明办举办的“幸福人生—云南省中华传统文化美德讲坛”,为此次教育活动培训了骨干力量。书记带头,共选派11人连续参加了三期培训。其中,第一期4人:胡亚、延淑德、吴剑云、徐勤莲;第二期4人:孟洁、杨宏丽、何华、杨秉慧;第三期5人:汪霞、江梅、和万武、陈春华、戚涛。他们中有党员和党员干部7人。同时,学校还利用每周四的德育大课间活动,让全体师生学习《弟子规》及传统文化礼仪,为此次教育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教育活动课程安排

(3)教育活动形式

5天课程内容,传统美德被细化到了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

每天早晨,学生6:00-6:30起床、盥洗、整理内务,6:30-7:20集体晨读《弟子规》,7:20-7:30主持教师点评并与学生共同反思。通过上述内容对学生进行实实在在的养成教育。

当主讲教师授完每一节课后,主持教师随即进行点评与反思,引导着与会者细细地品味博大精深的国学精华,静静地重温古圣先贤诲人不倦的谆谆教导。在自我剖析中,让情操得到陶冶,意志得到磨砺,灵魂得到净化,少些浮躁与颓废,多份宁静与儒雅。当主讲教师作现场点评时,通过全体参会者与之互动交流、与之分享等,整个会场异彩纷呈,气氛热烈。

在课间练习的国术——八段锦,是中华民族自古相传的一种

健康运动。八种如“锦”缎般优美、柔顺的动作,具有独特的强

身健体、怡养心神的作用。通过练习八段锦,可潜心静忆,尽情

地吸允中华传统美德的养分,把教育活动延伸至课间。

通过课间饮用以水果、面点为主的茶点,在积极倡导健康饮食理

念的同时,教会学生必备的文明礼仪知识,把教育活动再次延伸

至课间。

通过表演《生命之河》、《好一个乖宝宝》、《跪羊图》、《感恩一

切》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节目,让传统美德形象地再现,教师、义工志愿者、学生及全体与会者真切地感悟到中华传统道德的博大与浑厚,真切地感悟到党的恩情似海深,把教育活动一次又一次地推向了高潮。

四、中华传统美德主题教育取得的成效

1.此次教育活动是学校建校以来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历时最长的德育活动。5天的培训,创造出教育教学活动的多项第一。学习密度最大,每天10小时;每一节课的时间最长,达100分钟;学生自愿提交的110余篇心得体会就其内容的真实性、深刻性和认识水平,胜似空前,超过了以往任何一次。

2.此次教育活动紧紧围绕学习《弟子规》,以“孝”为核心内容,通过学习、领悟古圣先贤教诲,通过聆听翟俊杰、吕明晰导演,田秀英妈妈,蔡礼旭、李越、王琦老师,彭鑫博士,张发主任,赵良玉妈妈、钟茂森博士(母子)结合自身成长轨迹,结合自身工作和生活实际,解读和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的深刻体验。特别是通过聆听大孝子—国家一级导演,八一电影制片厂翟俊杰的孝道情怀,母亲田秀英一片大爱,笑对人生,助身体被大面积烧伤的残疾儿子成才、成长的感人故事;通过现场感受“爱是红色的”——献血母亲刘苏老师和“久病床前有孝子”——精心呵护植物人父亲26载的大孝子王希海老师并与之近距离交流,通过楚天舒、安子曦老师的现场解析,使与会全体师生、家长及来宾感受到了“百善孝为先”的博大精深。总之,5天的教育活动高潮迭起,一浪高过一浪。国家以人为本,人以德为本,德以孝为本的中华传统美德,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意义的深情内涵在全体师生、家长及来宾中引起了强烈共鸣!

上述14位省内外各界人士的精彩演说,主题鲜明,真实感人,催人泪下,使全体师生、家长及来宾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教育,真可谓:德不孤,必有邻。

宁德锦处长在结业典礼上曾动情地说:本次活动超乎想象,甚至是大大超出预期效果。金殿中学的学生同样是优秀的,能够坚持完5天的学习,并积极认真投入,实践再次证明,金殿中学的学生是可以用古圣先贤的智慧去教化的。希望金殿中学继续坚持推广中华传统美德,让一批批“问题青少年”在这里重新找回人生的航标。

3.此次教育活动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孝”为核心的教育内容,使师生第一次身临其境近距离地领悟到中华传统美德的博大精深。从培养“孝”道开始,从培养行为习惯、遵规守纪的约束入手,五天的教育活动是实实在在的养成教育,实实在在的德育工作,并为今后开展对师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

(2)老师和家长学中做,做中学,身先士卒,以身垂范,与学生共同吸食着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大餐;同时,老师和家长认真反思对孩子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认真反思自身的教育方式、方法和手段,取得了师生共育、家校共育的良好效果。这些成功的范例,为工读教育的内涵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3)近距离地领略到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感恩教育。山东电视台《天下父母》栏目

四个的感人事迹无不让全体与会者深受感

染。大导演翟俊杰、母亲田秀英、刘苏女士

和大孝子王希海,他们的事迹让我们体会到

什么是亲情,什么是爱,更让我们知道了人

为何要学会感恩周围的一切人和事物。同

时,我们还目睹着20多名来自社会各界义

工志愿者的辛勤服务,他们中年龄最大的60

多岁,最小的只有18岁;他们怀揣一颗恭

敬之心,身体力行,不管有多累,始终面对笑容,这印证了中华传统美德“正己化人”的至高境界。这一堂难得的传统美德行为示范课,让参会者受益匪浅,终身难以忘怀。

(4)一次难得的礼仪文化教育。通过李越老师讲述中国何为礼仪之邦的历史渊源,盛赞了四千多年前古圣先贤开创礼仪教育的历史先河。通过讲述日常生活中无所不有、无处不在的行为准则和举止,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被提炼、升华并成为了中华民族经久不衰的礼仪文化。通过此次礼仪文化教育,深感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对于工读教育工作者,使命更光荣,意义更深远。

(5)一次高雅的音乐艺术享受。楚天舒老师以“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为音乐课主题,用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进行演唱。每一首歌曲的内容以感恩、爱为主题,歌词感人,旋律优美,无不陶冶与会者的审美情趣。伴随着楚天舒老师楚楚动人的演艺,伴随着高雅、悠扬的旋律,感恩与爱的呼唤的主题曲,让参会者感慨万千、潸然泪下。

(6)学校的校容校貌正在悄然的发生变化。师生情进一步地贴近。学生学会懂礼了,特别是鞠躬礼,学会了在一定场合的合理运用。同学关系进一步融洽。计较个人得失的事情少了,关心同学进步的好人好事多了;同学间的矛盾逐步在减少,相互间的友谊在进一步地加深。据政教处统计,自2011年5月至今,在校园里没有发生过一起学生打架事件。这发生在工读学校的奇特现象,真是凛然不可思议!同学们感恩老师、感恩父母的意识和行动进一步地得到加强。每周的按时返校率提高了,抗拒教育的事件减少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传统美德得到进一步强化。吃多少,打多少的就餐理念已深入人心,同学们基本上杜绝了浪费饭菜的现象,餐桌上已少放了一样东西——剩菜盆。总之,圣人先贤的智慧和思想正在孩子们的心灵深处不断地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践行中华传统美德已在金殿中学蔚然成风。

五、开展中华传统美德主题教育的反思和启示

1.反思

有助于深化、拓展德育教育的内涵,创新工读教育的办学理念。有助于建设工读教育的学校文化。有助于师生、家长达到共育、同进步的学习境界,有助于促进双向成人、成才。有助于挖掘资源,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让国学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真正发挥积极作用。

2.启示

培育人的道德智慧是教育的第一使命或第一要务,因为教育是最具人类良心的事业,是最纯洁、最壮美的事业。

总之,我们将一如既往,以此次教育活动为新的起点,更加扎实有效地推进中华传统美德的学习,不断充实工读教育的德育工作,努力培养学生积极争做好学生、好公民的育人目标。

金殿导游词武当山篇二

各位请看:铜殿下筑须弥座式台基,高1.5米,金殿建于两层石砌台基上,第一层为青石砌就,沙石勾栏,栏上浮雕“二十四孝”图,第二层是大理石栏,中间是一条雕有龙风云纹的陛石。独具匠心的须弥座使金殿更加雄伟高大、庄重威严。方形的金殿为仿木结构重檐歇山式建筑,殿高6.7米,宽深同为 7.8米,四壁由三十六扇格子门组成,上面铸有龙凤吉祥、花草鱼虫、云龙麒麟等图案,铜殿脊檩上镌有“大清康熙十年岁次辛亥(1671年)大吕月(十二月)十有六日之吉平西亲王吴三桂敬筑”。铜殿四角有盘龙石柱衬托,四周由十六根圆柱支撑,斗拱飞檐、龙飞凤舞、精美无双。这是我国现存最大(占地180平方米),最重(250吨),保存最完好,铸造最精美的铜殿,这是我国的一件国宝,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

天门开胜景,不觉道途赊;

金殿千秋业,红梅几树花。

茶香清椅席,松籁净尘沙;

蝶翅迎风舞,山头日已斜。

金殿导游词武当山篇三

昆明金殿名胜区,因大殿用黄铜铸成,阳光照耀下,光芒四射,映得翠谷幽林金光灿烂,故而得名,又称为铜瓦寺。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云南金殿的导游词,欢迎大家参阅。

云南金殿的导游词1

太和宫金殿,又名铜瓦寺,坐落在昆明城东北郊鸣凤山,俗名鹦鹉山。鸣凤山原名相度山,明万历年间始创太和宫金殿以后,改称鸣凤山,系明代以来云南著名的道观风景名胜区。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舒藻《重修太和宫碑记》详细记载了太和宫创建的历史:“滇南苴兰(昆明)会垣东关外,距城十五里许,有山鸣凤,又俗名鹦鹉山。前明万历壬寅年(1620_年),道士徐正元叩请云南巡抚陈公用宾,会同黔国公沐公昌祚,右都督沐公睿,御使刘公会于是山之巅,仿照湖广武当山七十二峰之中峰修筑紫禁城,冶铜为殿,铸供真武祖师金身。名其宫曰‘太和’,亦仿照武当山中峰宫名也。其时并建三元、环翠二宫,所供圣神仙佛,各有专司,瞻拜者历历可溯。而其殿宇,概以‘太和宫’统之。其地左挹华山之秀,金马腾辉;右临昆海之滨,碧鸡焕彩,洵为滇南一胜境也。乡人称之或曰金殿,或曰金顶,任其信口而出耳。”

这段碑文依据史料,叙述了仿湖北武当山始创昆明太和宫金殿的时间、创始人、冶铜为殿、供奉真武金身的道观规模,以及鸣凤山的山势。明万历三十年(1620_年)道士徐正元“叩请云南巡抚陈用宾”,陈用宾会同黔国公沐昌祚、右都督沐睿、御使刘会,同登鸣凤山巅,商定仿武当山中峰兴建太和宫。这与明万历甲辰年(1620_年)正月太和宫创始人陈用宾所撰《鼎建太和宫记》是一致的。舒藻的碑记用白话叙述,通俗易读。陈用宾的碑记文言纪事,不容易读。

云南金殿的导游词2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将去游览金殿。金殿坐落在昆明东北郊的鸣凤山上,这里古时禽鸟翔集,鹦鹉尢多,人称鹦鹉山。明代又多有孔雀往飞于此地山林,人们以为是凤凰,因此这里又称为“鸣凤山”“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在鸣凤山上有许多故事和传说,到时候我将--给各位讲解。

金殿到了,请大家跟我到“鸣凤胜境”中“寻仙访道”。从山脚过迎仙桥到达“鸣凤胜境”石坊,坊背题书“玉虚孔衢”,玉虚指仙境,孔衢指通道,意思是通往天宫圣境的正道。路边立有“吕祖碑”。上面写着“唐高风正节吕真人洞路”几个大字。相传明朝祟信道教的云南巡抚陈用宾应梦中神仙指引到此相会,遇到一位用两口锅相扣煮芋,绳牵小羊的穷苦老人,只因以貌取人,有眼不识“金镶玉”,辨不出此人正是八仙之一的吕纯阳(吕洞宾),痛失了上天为仙的好机会。痛定思痛,陈巡抚在此建了“迎仙桥”和“吕祖碑”,并认定此地是洞天福地,便修筑了著名的金殿道观。

从迎仙桥到太和宫途经三道“天门”在宽阔的石级两边,松柏森森、林涛阵阵,步行其间感到天高、山大、路宽、林深、心旷神怕,如临仙境。此间意境用一个“放”字便可概括。“迎仙桥”到一天门有七十二级台阶,一天门到二天门经二十六级台阶,它分别代表着道教的三十六天是,七十二地煞,这一百零八位神仙是玄武大帝的属下。当你步入天门之时,就进入了真武帝君的法门,三座天门又代表了在大罗天之下,三十三天之上的太清天、上清天和玉清天,这是道家认为的最高境界。攀登石级,经过三天门,只有不畏艰苦、攀登求道,才能进入道家最高仙境。

云南金殿的导游词3

金殿是道教中正一道教派的道观。殿中供奉着真武帝君铜像,高1.5米,披发跣足、仗七星剑、执七星旗,着黑衣、踏龟蛇。真武大帝又称玄武。相传在黄帝时期,净乐园善胜皇后梦游御花园,吞下阳光后十四月,三月初三时左胁裂开产下太子,顿时瑞云缭绕,异香芬芳。太子聪明过人,十五岁时受玉清圣祖点化前往太和山修炼,成道后被玉皇册封为“镇天玄武大将军”,统领北方。而真武修炼的太和山也被改称为武当山,取“非真武不足以当此山”之意。传说在周武王伐封的战争中,真武大帝降服了变化为苍龟、巨蛇的水火二魔,归降后的龟蛇屡立战功,被玉皇封为“太玄水精黑灵尊神”和“太玄火精赤灵尊神”,随真武调用。殿中真武两旁龟将勇猛威严,蛇将气字轩昂。

一旁有金童持卷、玉女捧印。道教诸神仙都有作为侍从的金童、玉女。而真武的金童玉女特指周公和桃花女。周公以占封为生、开业三十年从无差错。自从遇上桃花女却屡屡不灵,周公知道桃花女功业不浅,然而心中不服,托人说煤将其娶回家中作儿媳准备慢慢收拾。谁知一害再害无一成功,弄得狼狈不堪。真武大帝出面结束其恩怨复归天位,从此他们就当了真武帝的听差兼秘书,掌握法宝、符印,书记三界神仙的功过善恶,成为真武大帝的得力助手。铜殿柱上有联赞道“威武镇南滇,七星耀处河山朗;神灵终北极,一剑飞来海宇清”。铜殿前后各有一匠,前书“南无量寿佛”,后题“北极玄武”一佛一道。佛道结合,又为金殿一奇。

铜殿外有左右相对两个铜亭,内奉水、火二将。在殿右前方有一条高10米的铜制旗杆,上悬“日月七星锁山旌”。七星铜旗高悬,象征北极玄天“普护”生灵。旗上铸有“天下太平,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旗周围有二十八宿。什么是二十八宿呢?早在远古时候,人们将天上的星辰分为二十八个群落称“二十八宿”,按它们位置分为东西南北四个群落,每方为七宿,根据这些星辰排列的形状想象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玄是龟、武是蛇),称为“四象”。“四象”被玉皇封为镇守四方的大神。旗子上端有日月,旗中是北斗七星,整个铜旗为镂空镶嵌。七星旗的建筑年代早于现在的铜殿,是陈用宾建筑第一个铜殿时铸造的。

铜殿两侧各有一株明代紫蔽,已有四百年历史。紫薇夏初开花,因花期长而红艳又被称为“百日红”。当年吴三桂同陈圆圆游金殿,当寒冬腊月时,人们在殿外烧火炭,通过铜壁传热,室内温度宜人;到三伏盛夏,两人常坐在紫蔽树下谈笑纳凉。

自进入紫禁城,整个空间急剧收缩、人们的视线和注意力全部聚焦于金殿上,一切的景物都作为金殿的衬托和铺垫,成功地突出了主题,此种意境用个“扬”字便可包括。

铜殿后面这个院落叫“净乐天宫”。中间修建了供奉太上老君的“老君殿”。回廊小院中桂花叶茂枝繁,花开时节,满院飘香。院落建筑石基高大、四周用围墙围起,一个“抑”字包括了此间意境。

归结起来,金殿建筑群包括三宫、四门、十大殿。“放、收、扬、抑”四字诀就包含于绝妙的建筑布局艺术中,一放一收、一扬一抑,突出主体,层次分明,创意新颖,有张有弛。

各位团友,今天感觉不虚此行吧?郭沫若先生游完金殿后曾赋诗一首,我把它作为金殿之游的总结:

天门开胜景,不觉道途赊;

金殿千秋业,红梅几树花。

茶香清椅席,松籁净尘沙;

蝶翅迎风舞,山头日已斜。

云南金殿的导游词4

金殿名胜区创建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明崇祯十年(1637)铜殿迁宾川鸡足山,清康熙十年(1671)平西王吴三桂重建现存这幢重檐歇山式真武铜殿,铜殿重250吨,是中国最大的铜建筑,它比北京颐和园万寿山的金殿保存完整;比湖北武当山金殿规模大,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纯铜铸殿。这座名声显赫的金殿属于太和宫的一部分,总重量达250吨,为重檐飞阁仿木结构方形建筑,殿高6.7米,宽、深各6.2米,包括梁柱斗拱、瓦楞顶檐、神像罗幔、桌案瓶器、匾楹旌旗等都是用铜铸成。

金殿自陈用宾于万历壬寅(1602)年鼎建,迄今已380多年;吴三桂重建已210多年了。初建于明万历年间。陈用宾仿照湖北均县境内的武当山天柱峰的太和宫及金殿,略加变化建成。明代后期统治云南的沐氏作恶多端,屡被朝廷惩治,家运日衰。但是,他不从自身上找根源,而从迷信中寻求解脱。信为:鹦鹉山在城东,山上立有铜殿,“铜乃西方之属,能克木”,故由巡按张凤翮出面,将铜殿拆运至滇西的鸡足山,现存鸣凤山金殿,是清初吴三佳重建的。殿梁上还留有“大清康熙十年,岁次辛亥,大吕月,十有门日之吉,平西亲王吴三桂敬筑”等字样。

从山脚舍车步行,过迎仙桥,进“鸣凤胜景”坊,途径“第一天门”、“二天门”和“三天门”。攀上天门,即可见古朴庄重的“太和宫”大门。联云:“画栋连云,只占青山三亩地;朱楼映日,别开绿野一重天”。入寺门,再过棂星门,可见巍然屹立的砖城,击长约数十丈,略似皇家紫禁城。沿阶进“城”,迎面高高的台阶上,便是太和宫的中心建筑,著名的金殿。名胜区建有三层三十六翼角二十九米高的钟楼,三楼穹顶下,悬挂明永乐二十一年(1432)所铸的大铜钟,钟高3.5米,口径周长6.7米,重达14吨,为云南省最大的古钟。新建的“中国金殿博览苑”,将湖北武当山、山西五台山、山东泰山、和北京万寿山的铜建筑荟萃一园。苑中堆大理石,小桥叠水、踏步栏杆、栈道石坊、植物花卉等景观相映,形成了小巧玲珑的仿铜文化园林。金殿建有500亩的园林植物园,已建成茶花园、杜鹃园、木兰园、蔷薇园、温室区等十个园区,引种园林植物20_余种。金殿名胜区是融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为一体的特色旅游景点。在昆明市东北角七公里的鸣凤山上,有完全用青铜铸造的铜殿,在骄阳下殿宇熠熠生辉,耀眼夺目,故人们称为金殿,是中国重点保护文物。

云南金殿的导游词5

金殿风景区位于昆明市东郊的鸣凤山麓,距市区8公里,初建于明万历年间,明崇祯十年(1637)铜殿迁宾川鸡足山,清康熙十年(1671)平西王吴三桂重建现存这幢重檐歇山式真武铜殿,铜殿重250吨,是中国最大的铜建筑,它比北京颐和园万寿山的金殿保存完整;比湖北武当山金殿规模大,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纯铜铸殿,铜殿在骄阳下殿宇熠熠生辉,耀眼夺目,故人们称为金殿,是中国重点保护文物。

金殿自鼎建至今已380多年,现存鸣凤山金殿,是清初吴三佳重建的。殿梁上还留有“大清康熙十年,岁次辛亥,大吕月,十有门日之吉,平西亲王吴三桂敬筑”等字样。吴三桂在镇压农民起义后,率师进踞昆明,重建金殿。现在金殿大梁上尚可看到“大清康熙十年,岁次辛亥,大吕月(即十月)六日之吉,平西亲王吴三桂敬筑”铜铸字样。里面的佛像、匾联、梁柱、层面、门窗、盘龙、装饰等均用铜铸成。金殿的阶梯、地板、栏杆均是别致的大理石镶砌。整个殿宇宏伟庄严,美观大方。

清代历朝,太和宫屡遇地震兵燹,但屡获修缮。最大的一次劫难是在_。殿宇坍塌,神像捣毁,太和宫满目荒芜,不堪回顾。直到1999年,为了迎接昆明世博会,才对太和宫进行了全面整修。太和宫历尽沧桑,真武帝几遭兴废。

金殿导游词武当山篇四

金殿名胜区创建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明崇祯十年(1637)铜殿迁宾川鸡足山,清康熙十年(1671)平西王吴三桂重建现存这幢重檐歇山式真武铜殿,铜殿重250吨,是中国最大的铜建筑,它比北京颐和园万寿山的金殿保存完整;比湖北武当山金殿规模大,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纯铜铸殿。这座名声显赫的金殿属于太和宫的一部分,总重量达250吨,为重檐飞阁仿木结构方形建筑,殿高6.7米,宽、深各6.2米,包括梁柱斗拱、瓦楞顶檐、神像罗幔、桌案瓶器、匾楹旌旗等都是用铜铸成。

金殿自陈用宾于万历壬寅(1602)年鼎建,迄今已380多年;吴三桂重建已210多年了。初建于明万历年间。陈用宾仿照湖北均县境内的武当山天柱峰的太和宫及金殿,略加变化建成。明代后期统治云南的'沐氏作恶多端,屡被朝廷惩治,家运日衰。但是,他不从自身上找根源,而从迷信中寻求解脱。信为:鹦鹉山在城东,山上立有铜殿,“铜乃西方之属,能克木”,故由巡按张凤翮出面,将铜殿拆运至滇西的鸡足山,现存鸣凤山金殿,是清初吴三佳重建的。殿梁上还留有“大清康熙十年,岁次辛亥,大吕月,十有门日之吉,平西亲王吴三桂敬筑”等字样。

从山脚舍车步行,过迎仙桥,进“鸣凤胜景”坊,途径“第一天门”、“二天门”和“三天门”。攀上天门,即可见古朴庄重的“太和宫”大门。联云:“画栋连云,只占青山三亩地;朱楼映日,别开绿野一重天”。入寺门,再过棂星门,可见巍然屹立的砖城,击长约数十丈,略似皇家紫禁城。沿阶进“城”,迎面高高的台阶上,便是太和宫的中心建筑,著名的金殿。名胜区建有三层三十六翼角二十九米高的钟楼,三楼穹顶下,悬挂明永乐二十一年(1432)所铸的大铜钟,钟高3.5米,口径周长6.7米,重达14吨,为云南省最大的古钟。新建的“中国金殿博览苑”,将湖北武当山、山西五台山、山东泰山、和北京万寿山的铜建筑荟萃一园。苑中堆大理石,小桥叠水、踏步栏杆、栈道石坊、植物花卉等景观相映,形成了小巧玲珑的仿铜文化园林。金殿建有500亩的园林植物园,已建成茶花园、杜鹃园、木兰园、蔷薇园、温室区等十个园区,引种园林植物20x余种。金殿名胜区是融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为一体的特色旅游景点。在昆明市东北角七公里的鸣凤山上,有完全用青铜铸造的铜殿,在骄阳下殿宇熠熠生辉,耀眼夺目,故人们称为金殿,是中国重点保护文物。

金殿导游词武当山篇五

金殿初建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由云南巡抚陈用宾仿照湖北武当山天柱峰的太和宫及金殿样式建造,供奉北极真武大帝,周围建砖墙保护,有城楼、宫门等建筑,称太和宫。崇祯十年(1637年),由巡抚张凤山将铜殿拆运至宾川鸡足山。现存金殿为清康熙十年(1671年)平西王吴三桂重建。

金殿为方形,边长6.15米,高6.7米,所有梁柱、斗拱、门窗、瓦顶、供桌、神像、帏幔、匾额、楹联乃至台基左右待亭以及旗杆、七星旗等,仿木构件全部用铜铸成或锻成。总重约200吨。整个建筑雕刻细腻,比例匀称,造型美观,且极其精细逼真地模仿了重檐歇山式木构古典建筑。殿基边沿环绕大理石雕凭栏,台阶、御路、地坪皆大理石砌成;殿前还有明代所植紫薇二株、茶花一树。

金殿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风雨雨,已存斑驳古朴之态,但比北京颐和园万寿山的'金殿保存完整,也比武当山金殿规模大,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纯铜铸殿。为研究云南省明清以来的冶金铸造技术和云南清代木结构建筑的造型及装饰,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金殿导游词武当山篇六

各位朋友:

大家好!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舒藻《重修太和宫碑记》详细记载了太和宫创建的历史:“滇南苴兰(昆明)会垣东关外,距城十五里许,有山鸣凤,又俗名鹦鹉山。前明万历壬寅年(1620年),道士徐正元叩请云南巡抚陈公用宾,会同黔国公沐公昌祚,右都督沐公睿,御使刘公会于是山之巅,仿照湖广武当山七十二峰之中峰修筑紫禁城,冶铜为殿,铸供真武祖师金身。名其宫曰‘太和’,亦仿照武当山中峰宫名也。其时并建三元、环翠二宫,所供圣神仙佛,各有专司,瞻拜者历历可溯。而其殿宇,概以‘太和宫’统之。其地左挹华山之秀,金马腾辉;右临昆海之滨,碧鸡焕彩,洵为滇南一胜境也。乡人称之或曰金殿,或曰金顶,任其信口而出耳。”

这段碑文依据史料,叙述了仿湖北武当山始创昆明太和宫金殿的时间、创始人、冶铜为殿、供奉真武金身的道观规模,以及鸣凤山的山势。明万历年间道士徐正元“叩请云南巡抚陈用宾”,陈用宾会同黔国公沐昌祚、右都督沐睿、御使刘会,同登鸣凤山巅,商定仿武当山中峰兴建太和宫。这与明万历甲辰年(1620年)正月太和宫创始人陈用宾所撰《鼎建太和宫记》是一致的.。舒藻的碑记用白话叙述,通俗易读。陈用宾的碑记文言纪事,不容易读。

金殿导游词武当山篇七

坐落于昆明市东北方的金殿,是昆明市一个著名的名胜古迹。它修建于清初明末时期,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1991年曾重建过,1995年竣工。在中国漫长而辉煌的历史长河中,它早已举世闻名。

今天,我就和学校的同学,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游览了金殿。

金殿的总体平面布局,大致分为南和北两个大区。南区,包括了入口的大殿门和缓长的石阶;北区,包括了钟楼、鹦鹉园、草坪等。

我们顺着缓长的阶梯一直走,来到了吴三桂的尊像前。我仔细瞻仰了这座尊像,才知道,这座尊像是多么的高大与雄伟;吴三贵是多么奔放与豪迈。

瞻仰过吴三桂的尊像后,我们有顺着小路往里走,道路两旁栽种着许多松树,这些松树挺拔而高耸,就像两排士兵为我们护航。

走着走着,发现了前面有一个高大、雄伟的建筑,活似一个将军站在那里。走进一看,原来是“钟楼”。

钟楼里有一口大钟,必须上三楼才能看得见钟顶。钟虽然大,但却是横挂在半空中的,这确实有点危险。不过这为金殿增加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然后我们又来到草坪,再草坪上,我们寻了宝、打了仗、吃了饭、做了游戏……真是其乐融融。

终于要返回学校了,我又一次去瞻仰了“吴三桂”。我在尊像前,像在战争中牺牲的吴三桂和士兵们默默致敬。

金殿导游词武当山篇八

金殿风景区位于昆明市东郊的鸣凤山麓,距市区8公里,初建于明万历年间,明崇祯十年(1637)铜殿迁宾川鸡足山,清康熙十年(1671)平西王吴三桂重建现存这幢重檐歇山式真武铜殿,铜殿重250吨,是中国最大的铜建筑,它比北京颐和园万寿山的金殿保存完整;比湖北武当山金殿规模大,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纯铜铸殿,铜殿在骄阳下殿宇熠熠生辉,耀眼夺目,故人们称为金殿,是中国重点保护文物。

金殿自鼎建至今已380多年,现存鸣凤山金殿,是清初吴三佳重建的。殿梁上还留有“大清康熙十年,岁次辛亥,大吕月,十有门日之吉,平西亲王吴三桂敬筑”等字样。 吴三桂在镇压农民起义后,率师进踞昆明,重建金殿。现在金殿大梁上尚可看到“大清康熙十年,岁次辛亥,大吕月(即十月)六日之吉,平西亲王吴三桂敬筑”铜铸字样。里面的佛像、匾联、梁柱、层面、门窗、盘龙、装饰等均用铜铸成。金殿的阶梯、地板、栏杆均是别致的大理石镶砌。整个殿宇宏伟庄严,美观大方。

清代历朝,太和宫屡遇地震兵燹,但屡获修缮。最大的一次劫难是在文革。殿宇坍塌,神像捣毁,太和宫满目荒芜,不堪回顾。直到1999年,为了迎接昆明世博会,才对太和宫进行了全面整修。太和宫历尽沧桑,真武帝几遭兴废。

金殿天门

从山麓迎仙桥起步,过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便到高达1000多米的平台之上,眼前是一座古堡式的建筑,城墙上有城楼、垛口,城内有太和宫,宫门上嵌着“棂星门”三个金字,门扉上楹联写着“上谷龙飞,无双玉宇无双地;东林竹舞,一半青山一半云”。

金殿

进入门内,即能看到我国现存最大的纯铜铸殿——金殿。它的梁柱斗拱、覆领鳌脊、宝顶飞檐、匾额楹联、供桌神像、瓶炉器皿等,全部用铜铸成,重二百余吨。殿高6.7米,宽深为6.2米,殿身立圆柱16根,殿壁为36块雕花格扇加坊拼成,铸造细致,结构复杂。殿中供鎏金神像5尊,中为真武帝君,侧塑金童玉女,两旁有水火两将。铜殿坐于高高的大理石丹陛上,四周围以两层石制栏杆,金碧辉煌,有如金銮宝殿。殿台阶下有侍亭两座,左面另立一10米高的刁斗杆,杆上升起一面七星皂旗。旗杆、旗斗、旗子也用铜铸成。铜旗为三角形,犬牙边,旗周围有二十八宿、旗上端有日月;旗中有北斗六星,整个铜旗均为镂空镶嵌;旗面上雕刻有“天下太平、风调雨顺、国泰民安”12个铜字。

钟楼

金殿风景区后山建有三层三十六翼角二十九米高的钟楼,三楼穹顶下,悬挂明永乐二十一年(1432)所铸的大铜钟,钟高3.5米,口径周长6.7米,重达14吨,为云南省最大的古钟,此钟原悬于昆明城南丽门面的宣化楼上,1953年拆城楼移至古幢公园,近又移至“金殿”公园。

园林植物园

金殿建有500亩的钟楼园林植物园,已建成茶花园、杜鹃园、木兰园、蔷薇园、温室区等十个园区,引种园林植物20xx余种。金殿名胜区是融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为一体的特色旅游景点。在殿后侧,有粗逾合抱的山茶一株和紫薇两株,相传为明代所种,每年春节前后,数千朵茶花怒放,花红似火。

殿外筑有城墙、城门、城垛。城上有楼。

金殿导游词武当山篇九

各位朋友:

大家好!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舒藻《重修太和宫碑记》详细记载了太和宫创建的历史:“滇南苴兰(昆明)会垣东关外,距城十五里许,有山鸣凤,又俗名鹦鹉山。前明万历壬寅年(1620年),道士徐正元叩请云南巡抚陈公用宾,会同黔国公沐公昌祚,右都督沐公睿,御使刘公会于是山之巅,仿照湖广武当山七十二峰之中峰修筑紫禁城,冶铜为殿,铸供真武祖师金身。名其宫曰‘太和’,亦仿照武当山中峰宫名也。其时并建三元、环翠二宫,所供圣神仙佛,各有专司,瞻拜者历历可溯。而其殿宇,概以‘太和宫’统之。其地左挹华山之秀,金马腾辉;右临昆海之滨,碧鸡焕彩,洵为滇南一胜境也。乡人称之或曰金殿,或曰金顶,任其信口而出耳。”

这段碑文依据史料,叙述了仿湖北武当山始创昆明太和宫金殿的时间、创始人、冶铜为殿、供奉真武金身的道观规模,以及鸣凤山的山势。明万历年间道士徐正元“叩请云南巡抚陈用宾”,陈用宾会同黔国公沐昌祚、右都督沐睿、御使刘会,同登鸣凤山巅,商定仿武当山中峰兴建太和宫。这与明万历甲辰年(1620年)正月太和宫创始人陈用宾所撰《鼎建太和宫记》是一致的。舒藻的碑记用白话叙述,通俗易读。陈用宾的碑记文言纪事,不容易读。

金殿导游词武当山篇十

今早,闹铃还没响我就醒了,睁开朦胧的睡眼,看一看表,时间才六点钟。这时厨房里传来叮叮咚咚的声音,爸爸妈妈已经在为我做午餐了,我急忙穿好衣服起床准备东西,我为什么这么急呢?因为今天学校要组织我们去金殿春游。

我早早的就来到学校外面,只见有好多同学已经等在大门口了,大家的书包都鼓鼓的,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不用说大家的内心一定和我一样激动和期待。

我们乘坐公交车来到金殿,一进大门就看到苍翠的林间,一条长长的石阶顺山而上,宛如一条青龙盘旋在山间,常年守护着这里的一草一木。

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沿着这蜿蜒而陡峭的石阶向山顶攀爬,开始大家还觉得比较轻松,一路上有说有笑。不知走了多少级台阶,我便只听到同学们的喘气声和零星的报怨声,大家有的手脚并用,有的相互帮忙,你拉我一把,我拉你一把,艰难的向前行进。有一些体力好的同学已经和大家拉开距离,正坐在半山的石凳上休息。

我也喘着粗气紧跟着大家,生怕自己会掉队,心里想着怎么还不到目的地,这样大家就可以停下来休息,脚就不听使唤了,好像有一个大大的石块压在身上,一点力气也使不上来。看着大家都在努力的'向上走着,我有什么理由要停下来呢,于是我咬咬牙,调整好呼吸,又一步一步的缓慢向前攀去。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和大家一起到达了目的地,回头看看山下,这些石阶也不过如此嘛,全都被我踩在了脚下,成了我的“手下败将”!这就像我们平时的学习一样,只要脚踏实地的打好基础,克服重重困难,那么你离收获就不远了。

金殿导游词武当山篇十一

进园门,穿过近华浦,揽胜阁壮丽崇宏,楼槛轩敞;新修的怀古廊萦纡回折,槛外银水玉山;涌月亭和观稼堂树木掩映,花丛环绕,最宜月夜闻笛。观稼堂边花坛里,英国伊丽莎白女王二世栽下的玫瑰花争芳吐艳。彩云崖假山幻奇、玲珑嵌空;溯洄洲四面环水,秀坪如茵。过燕语桥继续西行,积波堤压浪卧波,而大观楼则耸立于前,更有那古今传颂的“天下第一长联”,使人留步观瞻。

清乾隆年间自称“万树梅花一布衣”的`寒士孙髯翁所撰180字长联,一扫世人俗唱,蕴涵了深厚的社会历史内容,惊动一时。今存大观楼长联有两幅。一幅是与孙髯翁同时的昆明名士陆树堂用行书体书写刊刻,挂在大观楼二楼。另一幅则是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由云贵总督岑毓英托赵藩书写,请工匠刊刻后挂于楼下,即今蓝底金字联,长联系木制,为覆瓦形。上下联各90字,字系颜体楷书,刚劲圆润,颇具功力。长联曰: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赴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楝,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865178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