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村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方案(热门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2 06:49:07
XX村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方案(热门19篇)
时间:2023-12-12 06:49:07     小编:书香墨

制定方案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的沟通和协作。方案的实施需要我们有坚定的决心和毅力,不轻言放弃。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制定科学方案的技巧和方法,与大家分享。

XX村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方案篇一

以“一个希望、三个着力”的重要指示为指引,遵循“单位帮村、干部包户、社会参与、民政托底、结对帮扶、精准扶贫、决战五年、同步小康”的要求,按照“找准原因、精准施策、建立机制、形成合力”的工作思路,以建档立卡扶贫对象为核心,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根本,对全县20个省定“十三五”贫困村和23327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面实行精准扶贫攻坚,全力推进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弘扬__精神,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为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根据省委、省政府“力争提前两年实现精准扶贫攻坚”的工作目标,结合我县实际,提出以下具体目标:

(一)提前实现减贫目标。到2018年,全县力争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20192020年,进一步巩固发展精准扶贫攻坚成果,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确保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共奔小康不掉队。

(二)贫困群众收入明显提高。保持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高于全市平均增幅,到2018年底,具备劳动能力但缺乏发展条件的轻度贫困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当地平均水平的70%左右;具有部分劳动能力、处于低保标准以下的中度贫困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当地平均水平的50%左右;进一步强化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处于重度贫困的农户的重点保障,提高标准,兜牢底线。

(三)贫困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到2018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旧房改造任务全面完成,生存条件恶劣地区的贫困群众得到整体搬迁安置,贫困村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市平均水平,农民群众安居乐业。

(四)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到2018年,有劳动能力贫困户都有一项以上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贫困家庭劳动力掌握一门以上就业创业技能,新生代劳动力具备转移就业基本职业素质,贫困家庭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贫困村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专业合作经营机制较为完善,基层党组织作用坚强有力。

(一)按照精准到村到户的要求,科学制定精准扶贫攻坚规划。

1.制定精准扶贫攻坚工作规划。要在全面摸清贫困村、贫困户、贫困状况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提前两年实现精准扶贫攻坚任务的目标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倒排工期,做好各类规划的相互衔接,科学制定精准扶贫攻坚规划,并纳入本级“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用统筹规划承接上级扶贫开发政策支持,抓好本地精准扶贫攻坚的组织实施,确保责任到位、工作落实到位。

2.制定贫困村和贫困户具体脱贫计划。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案”的工作要求,制定落实每个贫困村、每户贫困户的具体脱贫计划,明确发展目标和脱贫路径,确保扶贫帮到点上、扶到根上。同时,将一些未列入省定“十三五”贫困村的基础设施条件差、贫困程度较深、贫困发生率较高的行政村确定为县(市)级贫困村,并制定脱贫计划,统筹各类扶贫资源倾斜扶持。

(二)按照精准帮扶的要求,进一步加大社会扶贫力度。

1.深入开展单位定点帮扶贫困村工作。深入开展县直单位定点包扶“十三五”贫困村工作,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单位帮扶。帮扶单位要成立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组建驻村工作队。按照帮制定实施脱贫规划、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帮发展扶贫产业、帮夯实基层基础“四帮”的要求,结合帮扶村实际,打好组合拳,坚持一帮到底,不脱贫不脱钩。受帮扶的贫困村要积极主动对接帮扶单位,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激发贫困群众自立自强、干事创业的信心,增强脱贫致富的合力。

2.全面开展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县直单位干部采取“321”的方式开展结对帮扶,即县处级领导干部结对帮扶3户,科级干部结对帮扶2户,一般干部(职工)结对帮扶1户。其余贫困户由所在乡镇(场)干部(职工)包干托底,做到结对帮扶“扶贫开发户、扶贫低保户”全覆盖。帮扶干部要深入贫困户家中,详细了解贫困户家庭状况、致贫原因和发展需求,帮助制定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帮扶措施,积极开展送温暖、送政策、送技术、送项目“四送”活动,帮助贫困户尽快脱贫致富。同时,各地对在扶贫对象户建档立卡之后因灾、因病等原因新出现的贫困户,要纳入全县结对帮扶精准扶贫信息系统,并落实帮扶干部给予积极帮扶。

3.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结对扶贫。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结对扶贫工作,扎实开展扶资金、扶产业、扶就业、扶信息“四扶”活动。充分发挥“10.17中国扶贫日”平台作用,弘扬扶贫济困传统美德,多方发掘社会扶贫资源。

(三)按照精准施策的要求,进一步加大专项扶贫工作力度。

1.强力推进产业扶贫,夯实贫困群众脱贫增收基础。一是找准优势富民产业。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有利于贫困农户增收致富的产业项目。深入推进“一村一品”,逐步做大规模、做响品牌。二是提高贫困群众的产业参与度和受益度。建立企业与贫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完善“公司+基地+贫困户”、“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让贫困群众更好地参与产业发展、更多地受益产业发展。三是加大产业扶贫投入力度。充分发挥扶贫攻坚重点县和原中央苏区县省财政每年1000万元的产业扶贫专项资金的作用,资金使用上要瞄准贫困村和贫困户,采取贷款风险补偿、贷款贴息、现金直补、产业保险和帮扶责任人携资结对帮扶等多种方式。对贫困户尤其是缺乏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结合土地山林流转、租赁或入股,积极探索扶贫资金出资折股到户的资产受益方式。

2.强力推进扶贫移民搬迁,着力改变生存环境恶劣地区困难群众生存发展环境。一是加大扶贫移民搬迁力度。顺应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优化村庄、人口布局的要求,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采取“进城进园、集镇、中心村”梯度安置的方式,全面摸清底数,统一群众思想认识,按照整体搬迁的要求制定实施移民搬迁规划。二是加快农村危房改造。将贫困户全部纳入农村住房保障体系,优先安排农村危旧房改造指标,对特困扶贫对象住房救助实行“交钥匙”工程。

3.强力推进贫困村村庄整治,大力改善贫困村人居环境。按照“整体推进、基础先行、改善面貌、提升功能”的思路,加大贫困村村庄整治力度。将贫困村宜居自然村庄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每年新农村建设村点安排对贫困村全覆盖,每个点叠加新农村建设资金和扶贫资金给予重点扶持,全面优化村容村貌。优先支持贫困村绿色生态环境保护和整治,土地整治项目优先向有条件的贫困村覆盖。加快完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力争2017年全县90%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

4.强力推进“雨露计划”培训,提高贫困人口就业创业的能力。一是提升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统筹农民工职业培训、农民适用技术培训、科技扶贫等政策,加强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增强其就地发展产业、进城进园就业、自我发展创业的能力素质。加大贫困户新生代职业学历教育培训力度,从而达到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目标。二是创新培训方式。依托省、市、县职业院校资源,立足沿海发达省份的市场用工需求,集中在务工比较多的地区,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开展定单式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

(四)按照精准发力的要求,进一步加大行业扶贫工作力度。

1.大力实施交通扶贫。加快推进贫困乡村客运网络连通工程,改善运输条件,完善贫困村客运网络,提高贫困村客运班车通达率。加快贫困地区及农村客运站场建设,加快县乡道升级改造进度。2018年率先完成20个“十三五”省定贫困村25户以上宜居自然村的道路硬化,力争2020年全面完成全县农村25户以上自然村的道路硬化。

2.大力实施水利扶贫。进一步提高贫困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程度,2015年底全面完成“十二五”农村安全饮水建设任务,力争2020年基本解决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加强已列入全国近期治理规划的贫困地区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优先扶持贫困村小型水利建设,提高防汛应急能力,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在贫困地区基本建成较为完善的防洪减灾体系。

3.大力实施医疗扶贫。一是将贫困村的卫生基础设施改造和卫生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扶持作为医疗扶贫工作重点,在基层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新改扩建项目方面,倾斜扶持贫困人数较多的乡(镇)村,从而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让贫困地区群众享有全县同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二是逐步扩大新农合报销药品目录范围,提高重大疾病救治水平。对农村低保、五保对象参加新农合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全额补助,在县级住院新农合补偿取消起付线,同时在新农合补偿基础上,降低大病保险起付线。完善医疗救助制度,推进“费用+病种”的医疗救助模式,突出重特大疾病救助,逐步提高支出型贫困低收入家庭重特大疾病患者的自负医疗费用救助比例。

4.大力实施教育扶贫。健全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政策体系,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直接享受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就读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校等方面的资助政策,保障基本学习和生活需求。保证贫困家庭孩子上得起学,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支持加快薄弱学校改造,推进义务教育学校达标建设、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高校扩大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比例以及针对贫困家庭学生的各种资助政策落实工作。

5.大力实施文化扶贫。加强对贫困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在贫困乡村开展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在农户自愿购买接收设备的前提下,落实惠民补贴政策,免费提供中央和地方广播电视基本节目。加快贫困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提高宽带用户普及率,稳步推进宽带网络提速。

6.大力实施金融扶贫。一是建立金融扶贫优先工作机制。上饶银监弋阳监管办事处优先审批涉及有扶贫业务和“三农”贷款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人民银行弋阳支行优先办理上述金融机构与人民银行各项服务功能对接;优先满足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的支农再贷款和再贴息需求;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发行小微企业债、开办同业存单、大额定期存单,增加其资金来源。二是制定扶贫贷款发放指导意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向贫困村和重点扶贫开发项目发放贷款。督促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将新增可贷资金70%以上留在当地使用并主要投入“三农”经济项目。督促辖区保险机构开发新的保险品种,满足扶贫经济和“三农”经济发展需求。

7.大力实施保障扶贫。按照“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原则和“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要求,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体系,实行民政救济“纯低保户和五保户”全覆盖。对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困难群众实行应保尽保,并逐年提高农村低保保障标准和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对农村低保对象中无收入来源、依靠自身条件无法改变生活状况的群众加大倾斜力度。进一步健全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完善自然灾害生活救助政策。加大分类施救的力度,对因支出型贫困造成基本生活严重困难的群体予以特别救助。逐步建立完善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制度。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孤残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保障力度。

(一)落实精准扶贫攻坚责任。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贫困地区党委、政府要切实履行好精准扶贫攻坚主体责任,把精准扶贫攻坚作为今年乃至今后五年最重要的工作来抓,要坚持治标与治本结合、输血与造血并举,找准切入点、提高精准度,切实把各项政策措施扶到点上、根上。对精准扶贫攻坚埋头苦干并做出突出成绩的干部,提拔使用时优先考虑;对不胜任、不称职的,及时调整。

(二)加大精准扶贫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要认真履行精准扶贫攻坚的主体责任,加大财政预算扶贫资金持续增长力度。实行扶贫开发“省级监管、市负总责、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县本级将调整财政支出分配结构,增加扶贫开发的投入,使扶贫开发资金增幅与财政收入增长水平相适应。要加强扶贫资金使用和政策执行的监管,严肃查处违纪违规问题,坚决杜绝侵占扶贫资金搞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对贪污腐败现象实行“零容忍”。

(三)强化精准扶贫队伍建设。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处理好机构改革和强化扶贫工作机构建设的关系,进一步健全扶贫工作保障机制,做到机构设置、职能调整、人员编制、经费预算与扶贫工作任务相适应,并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各乡镇要在乡镇事业站所限额内成立扶贫工作站,配备专职扶贫工作人员。要加大贫困地区干部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

(四)全面落实行业扶贫的职责。落实全社会共同责任,凝心聚力推进精准扶贫攻坚。县直部门要明确本部门肩负的行业扶贫任务,制定本部门加大精准扶贫的工作计划,并纳入本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要细化任务、倒排工期,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事业等方面加强行业扶贫任务的组织实施。要多方挖掘社会扶贫资源,凝聚扶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五)加强动态管理。建立全县结对帮扶精准扶贫信息系统,实行贫困人口和干部结对帮扶工作动态管理。每年一季度对贫困人口脱贫和干部结对帮扶工作进行一次动态调整,及时将稳定脱贫人口退出系统,将新增贫困人口录入系统,明确帮扶责任人,落实帮扶措施,确保贫困户帮扶全覆盖。

各地各部门要认真抓好本方案的贯彻落实。各帮扶责任单位要制定本单位落实精准扶贫攻坚的实施方案,于8月5日前报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备案。县委、县政府每年对贯彻落实情况组织专项督查。

XX村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方案篇二

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我市的扶贫脱贫工作始终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始终坚持党委、政府高位推动,始终坚持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的目标和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标准。牢牢把握脱贫攻坚战的主动和制胜权,倾全市之力、聚全市之能,尽全市之智,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xx年在全省率先实现整体脱贫。

我市有7个贫困县,其中x、x为国家贫困县,x、x为省级贫困县。20xx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全市脱贫攻坚迈出了坚实步伐。突出表现在合力攻坚工作格局更加坚实,制度保障体系更加扎实,扶贫工作作风更加务实,脱贫质量实效更加求实。20xx年以来,全市农村减贫xx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xx年的8.1%下降到20xx年底的0.37%。目前,全市剩余贫困人口xx万人,今年计划脱贫xx万,明年上半年完成剩余xx万人减贫任务,下半年年做好脱贫巩固提升,迎接国家对脱贫工作质量进行全面验收工作。总结近年来我市脱贫攻坚工作,最突出的是“六个显著提升”:一是合力攻坚力度显著提升。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消除贫困、改善民生作为重要使命和政治责任,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用心用力推进脱贫攻坚。xx书记率先垂范、身体力行、以上率下抓扶贫,多次听取工作汇报,定期研究重点问题,深入基层调研指导,为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明确思路、制定举措;xx市长多次深入基层一线调研、督办,面对面、点对点进行指导,推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县乡党委、政府坚持把脱贫攻坚摆在重中之重位置来抓,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定期研究调度,扎实有效推进。社会各界踊跃参与,主动作为,助力脱贫攻坚,在“百企帮百村”行动中,20xx年,我市参与帮扶企业xxx家,位列全省第一位,帮扶金额xx余万元,在帮贫助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探索形成了脱贫攻坚扁平化管理推进会、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会等会议制度,及时发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有效发挥了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和精准指导、精准落实的作用。二是脱贫成效显著提升。20xx年,实际完成减贫xx万人,超额完成年度减贫计划(xx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xx%,全市xxx个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特别是去年x月,省委、省政府正式宣布xx等x县脱贫退出,我市x个贫困县在全省率先整体脱贫摘帽,得到xx书记、x省长、x副书记、xx副省长的肯定性批示。这标志着我市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谱写了xx扶贫脱贫历史新篇章。三是基层基础工作显著提升。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脱贫攻坚基层基础工作专项提升行动,定期开展贫困户月收入调查,做到一户一干部常态联系、一户一档案全面建档、一户一措施精准帮扶、一月一登记掌握实情,精准识别、精准退出质量进一步提高。四是产业扶贫能力显著提升。积极推进园区基地、龙头带动、光伏扶贫、家庭农场、扶贫车间等多元叠加产业扶贫模式,带动全市4万贫困户实现了持续稳定增收。同时,通过政府组织培训、引导企业吸纳、创办小微企业、拓展公益岗位等就业措施解决贫困劳动力就业xx万人,真正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五是兜底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全面落实低保与扶贫“两线合一”,低保补贴标准达到xxx元,今年又提高到xxxx元;完善了临时救助机制,去年累计发放救助金xxxx万元,救助困难群众xx万人次;根据xx书记意见,全市创新实施了“农村贫困老年人集中供养”扶贫工程,投资xx亿元在全市所有贫困县新建xx家区域性养老服务机构,建设面积xx万平方米,床位xx张。这一做法得到了xx副书记、xx常务副省长等省领导的高度评价,并将总结推广xx做法写入了省委、省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稳定脱贫可持续发展的意见》。六是干部作风显著提升。坚持脱贫攻坚和作风攻坚两场战役一起打,通过举办县乡党委书记脱贫攻坚“擂台赛”营造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通过狠抓专项治理坚决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严肃查处扶贫资金管理使用中的违规违纪问题,在全市凝聚起风清气正、扎实苦干的强大力量。

(一)坚持高位推动,健全扶贫工作体系。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重大战略部署,主动担当,精准发力,奋发作为。一是健全责任体系。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策任务和最大民生工程,各级都建立了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攻坚工作机制,健全市、县、乡镇、村四级脱贫攻坚组织体系,层层签订责任书,逐级立下军令状,形成上下贯通、责任到底、全力攻坚的责任落实体系,形成了四级书记亲自抓、职能部门协同抓、社会力量跟进抓的格局。二是健全组织体系。调整充实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坚持把脱贫攻坚一线作为培养锻炼优秀年轻干部的主战场,选派xx名年轻后备干部任驻村工作队长,实现了村有工作队,户有帮扶责任人全覆盖。三是健全政策体系。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结合xx实际,制定出台了光伏扶贫、财政支持脱贫攻坚、就业扶贫、金融扶贫、教育扶贫、兜底保障、健康扶贫等配套文件,形成政策组合拳。

(二)坚持精准施策,夯实扶贫攻坚基础。我市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精神,以精准识别为基础,以精准施策为重点,以精准考评为动力,扶贫工作成效明显。一是对象识别精准到位。我们始终把精准识别扶贫对象作为精扶贫的前提和基础来抓,针对国家和省考核、审计及市县自查发现的扶贫对象漏评、错评、错退等问题,多次组织各县(市、区)在建档立卡系统中,对漏评人员及时纳入、对错评人员进行清退或标注、对错退人员进行回退处理。二是定点帮扶精准到位。严格落实《市级领导脱贫攻坚包联方案》,真正做到在一线发现问题,一线解决问题,一线推动工作落实。特别是xx书记率先对全市重点乡镇进行了遍访、指导和督导,解决了一批基层存在的突出问题;扎实开展四级书记遍访贫困对象,四级书记把已脱贫户和收入边缘户、大病户、残疾人户、低保户、危房户、老年户等各类边缘贫困户作为重点遍访对象,进村入户了解贫困对象真实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扎实开展“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全市xxx家民营企业,帮扶xxx个贫困村,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村xxx个,有贫困户的贫困村xxx个。去年,我市“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综合成绩位列全省第一。三是资金保障到位。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在脱贫攻坚中主体和主导作用,20xx年中央投入专项扶贫资金xxx亿元,省级专项扶贫资金xx亿元,市级专项扶贫资金xxx万元。中央、省、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已全部拔付到各县(市、区)。

(三)坚持产业就业主攻方向,拓展帮扶路径,确保多元叠加全覆盖扶持和可持续稳定增收。在实践中,我们坚持把产业就业扶贫作为主攻方向,强力推进“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科技扶贫、金融扶贫”四种增收模式,增加了贫困人口产业收益,确保了贫困群众获得稳定收入。一是产业扶贫促增收。我市积极探索通过园区基地、龙头企业带动、光伏扶贫、绿化扶贫、家庭微工厂等多元叠加扶贫模式,确保全市xx万贫困户实现了持续稳定增收。二是引导就业促增收。为解决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问题,实现贫困人口稳定、尊严脱贫。我市先后制发了《关于加大就业扶贫政策力度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关于贫困劳动力就业全覆盖的指导意见》,明确对初次创办个体工商户稳定经营6个月以上的贫困户给予xxxx元一次性创业补贴。人社等相关部门主动提供创业培训、创业就业指导、项目推介、技术支持和市场开拓服务。鼓励龙头、产业吸纳就业。在面向京津、对接国内外市场加大转移就业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好县域经济比较发达的xx特色优势,吸纳本地贫困劳动力就业。同时,动员、鼓励服装鞋帽、电力、五金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到农村设立扶贫车间、家庭作坊、加工点,为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提供便利和岗位。开发扶贫公益岗位。拓展开发护路、护林、农村保洁、治安巡防、环保、村庄设施养护等公益性扶贫岗位,就近安置就业。通过引导企业吸纳、政府购买服务、培训就业等措施解决贫困劳动力就业,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良好效果。三是科技扶贫促增收。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在农村密切联系群众、提供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的作用,全面实施农技推广特聘计划,从农村乡土专家、种养能手中招聘一批农技员,由县级政府聘为贫困村科技扶贫带头人。实施科技结对帮扶行动。引导京津冀高校院所、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科技“小巨人”企业等与贫困地区精准对接。建立科技特派员与贫困村结对服务关系,实现科技特派员对贫困村科技服务和创业带动全覆盖。四是金融扶贫促增收。为进一步做好全市金融扶贫工作,市委、市政府多次组织银行和贫困县召开对接会,制定并出台了《xx市金融扶贫指导意见》,从创新保险扶贫机制、发挥货币政策工具和金融监管作用、建立三级金融扶贫服务网络、拓宽金融扶贫渠道、完善信用体系等五个方面推进金融扶贫工作。大力推进“政银企户保”扶贫模式,全市7个贫困县均设立了扶贫贷款担保中心,同人保财险、太平洋财险、邮储银行、农信社等金融机构签订了“政银企户保”合作协议。

(四)坚持合力攻坚,落实扶贫推进机制。坚持压紧压实责任链条,抓过程促结果、强调度促落实、严督导促成效。市级层面创新建立了定期调度、定期报告、现场办公、督查巡查、考核问责、扁平化管理等“六项工作机制”,形成了定期要账、按职问责的工作机制,确保压力层层传导,工作取得实效。一是建立工作调度机制。将脱贫攻坚工作纳入市委季度经济分析会、市政府月度重点工作调度会的重要会议内容,严格落实每月召开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市扶贫开发和脱贫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会和每年不少于两次扶贫开发和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调度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二是建立督查通报机制。建立周巡查、月通报、季督查制度,市扶贫办每周以村为单位实地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巡查指导,深入贫困户调查核实精准识别、光伏电站、资金报账、小额信贷四项常规约谈内容和驻村帮扶等工作落实到位情况,每月在工作调度会上通报。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每月开展脱贫攻坚专项督查,对工作不力,阶段性工作滞后的县市和市直单位包村包户帮扶、驻村工作队履职等情况进行通报,建立整改、责任、时限清单,并要求逐一落实整改。三是建立全员培训机制。为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突出精准施策,开创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新局面和全面提升全市扶贫脱贫工作水平、扶贫干部政策理论素养、扶贫工作能力,市扶贫办和市委组织部制定了《xx市聚焦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专题培训实施方案》,去年以来,市组织脱贫攻坚专题培训班x个班次、培训人员xxx人,各县(市)组织各类技能培训劳动力xx万人,就业或自主创业达到90%以上。通过这次培训,使参训人员进一步增强精准领会和把握脱贫攻坚工作的政策标准和程序要求,进一步增强两委班子领富带富能力,为我市培训一批整治站位高、业务素质好、工作作风实的脱贫攻坚队伍。

今年以来,我市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等重要”的重要指示精,坚持“五要五不”(要坚定信心不动摇、要咬定目标不放松、要整治问题不手软、要落实责任不松劲、要转变作风不懈怠)和“四个不摘”(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乘势而上,持续发力,不断巩固深化和扩大脱贫成果。

(一)进一步健全长效机制,不断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一是严把退出关口。下大力解决错退和退出质量不高问题,达不到退出标准的坚决不能退,收入达到退出标准但“两不愁三保障”问题没有彻底解决的坚决不能退,切实做到稳定达标一户、严格退出一户。二是保持政策稳定。对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和脱贫户,不脱政策、不脱帮扶、不脱监管,继续加大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保障性扶贫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保持支持政策一段时间稳定不变,进一步提高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效,促进逐步致富,确保脱贫户生活质量持续提高。三是构建长效机制。坚持扶贫与防贫两手抓,先后印发《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稳定脱贫可持续发展的意见》(沧办〔20xx〕3号)、《关于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的意见》(沧扶贫脱贫〔20xx〕10号)等政策文件,统筹解决“后二年”与“二年后”的问题,坚决防止扶贫工作中出现短期行为,多措并举防止返贫和出现新的贫困。特别是对非建档立卡低收入户、非持续稳定脱贫户以及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群体,实施针对性扶持和救助,杜绝边脱贫边返贫边增贫现象发生。

(二)围绕提升脱贫质量,开展“xxx专项行动”。为聚焦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扎实推进脱贫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全面提升脱贫攻坚质量,我市出台了《关于围绕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开展“xxx专项行动”的实施意见》,在全市开展了“xxx专项行动”,对产业、就业、科技、金融、资金、助残、教育、医疗、安全住房、安全饮水、驻村帮扶、兜底保障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大普查、大整改。各级各部门突出问题导向,全覆盖开展排查,排查出的问题建立整改工作台账,以整改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坚持综合整治,查改建结合,最终实现脱贫攻坚质量和水平大提升。河北新闻网将此作为头条新闻予以刊发。

(三)聚焦防贫脱贫,扎实开展脱贫人口“回头看”工作。从8月中旬开始至10月底,充分利用这2个多月的时间,开展脱贫人口“回头看”。按照“三查三看”(查“两不愁三保障”落实和收入情况、看脱贫成效真不真,查脱贫人口享受帮扶情况、看帮扶措施准不准,查脱贫人口后续发展情况、看巩固提升措施实不实)要求,全面摸清脱贫人口情况。针对查摆出来的问题,采取不同措施,抓紧将问题和隐患整改到位,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成效。

(四)持续精准发力,不断巩固和提高脱贫工作质量。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一手抓剩余贫困人口的减贫工作,一手抓已脱贫人口的巩固提升。突出抓好三类重点人群工作:一是对已脱贫人口,重点做好防返贫工作,研究探索脱贫成果巩固机制,持续加大后续帮扶,建立健全扶贫产业带贫益贫机制,推动贫困劳动力有组织的就业,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增收。二是对低收入等边缘户,参照贫困户建档立卡的做法进行重点监测,将符合条件的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发挥农村低保制度的兜底保障作用,坚决防止产生新的贫困人口,防止低收入人群滑入贫困序列。三是对少数因灾、因病等原因发生重大变故而致贫的家庭,充分利用救助、救济和社会捐助等方式,形成长效帮扶救助机制,确保不致贫。

XX村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方案篇三

   根据中央、自治区扶贫开发会议和共青团助力脱贫攻坚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为团结带领新疆各族团员青年积极参与脱贫攻坚任务,确保共青团助力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扎实效果,特制定方案如下。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自治区党委八届九次、十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中央、自治区和团中央扶贫工作会议精神,教育引导团员青年,深刻理解关于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要求,深刻理解“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三个关键性问题和实施“五个一批”工程等重点举措,找准参与脱贫攻坚任务的结合点和着力点,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化动员与社会化动员优势,广泛开展“青春助力脱贫攻坚行动”,突出抓好扶志行动、助力行动、关爱行动、志愿行动、聚力行动、强基行动六项工作任务,为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

1.开展扶志行动,加强对贫困青少年的观念引导。

解决青年脱贫致富,要首先解决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要大力弘扬现代文化和新疆精神,千方百计解决好富脑袋的问题,帮助青年树立奋斗改变命运的信念,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通过勤劳开源、节俭积累,率先脱贫、带头致富。要加强对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去极端化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法治宣传教育,持续开展“现代文化与青年同行”活动,广泛开展各类文化体育活动,以农村青年喜闻乐见、便于参与的方式,宣传党的政策,活跃农村青年的精神文化生活,引领农村青年进一步坚定跟党走的理想信念,坚定脱贫致富的信心。

2.开展助力行动,促进贫困青年创业就业。

通过服务青年就业创业促进青年脱贫致富是共青团助力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一要加强示范引领。各级团组织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有效形式,有针对性地对农村青年进行就业观念和创业意识教育,引导广大青年转变传统就业观念,正确认识就业形势和相关的就业政策。广泛开展“乡村好青年”评选活动,选树农村青年身边的优秀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层层举办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在全社会营造理解、重视、支持青年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二要强化技能培训。根据就业市场需求和青年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团校、青年就业服务中心以及农牧民技术学校等阵地,大力开展双语培训、技能培训,努力做到培训与需求相结合、培训与岗位相对应。坚持开展“科技播火专家行”科技服务活动。各地州要按照自治区团委统一部署,邀请专家,深入田间地头,为广大农村青年提供技术支持。三要加大政策帮扶。主动争取人社、经信、扶贫等部门的支持,积极帮助青年争取政策,实现创业梦想。继续开展“助力行动”,推动“农村青年电商培育帮扶计划”深入实施,从技能培训、政策和金融支持等方面对农村青年利用电商创业进行扶持。鼓励各地成立青年电商创业联盟,培育电商创业基地,推广小代购等农村青年电商创业模式。继续实施大学生返乡创业计划,通过创业培训、金融支持、导师辅导、产业扶持、跟踪服务等方式,鼓励和引导大学生返乡创业。加强与有关金融机构合作,力争在解决创业青年贷款难、利率高等问题上有所突破,推动金融创新,给创业青年提供贷款保证。争取党政支持,在南疆地区广泛推广农村青年创业“十小工程”。自治区团委将每年从青年就业创业基金中拿出不少于100万元的资金扶持一批青年创业。

3.开展关爱行动,帮助贫困青少年成长成才。

积极与教育部门深入合作,争取教育部门的支持,广泛募集资金,在教育扶贫方面取得工作实效。按照自治区分工要求,团组织在参与教育扶贫方面要重点做好对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工作。一是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希望工程”,通过项目援助的方式扶持贫困地区青年脱贫。资助项目包括援建希望双语幼儿园、希望工程圆梦行动(结对资助贫困学生)、援建希望小学、援建乡村希望卫生室、援建希望电脑室、援建希望美术室等。二是加大对贫困家庭大学生的临时救助力度,推动高校校内公益岗位优先安排贫困户大学生,对贫困家庭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支持等。三是实施教育扶贫结对帮扶行动计划,鼓励和号召爱心人士与贫困学生一对一结对帮扶,支持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4.开展志愿行动,为贫困地区提供人才支持。

拓展青年志愿者服务领域,依托各级青年志愿者协会共建或联建扶贫志愿者驿站,组织青年扶贫志愿者参与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和精准扶贫工作。深入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工作,围绕教育关爱、医疗卫生、农业科技、文化生活等内容,为贫困地区青少年提供服务。扩大“西部计划”志愿者在南疆地区的服务规模,自2016年起,南疆地区新招募“西部计划”志愿者每年不少于500人。

5.开展聚力行动,促进贫困地区资源整合。

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化和社会化动员优势,广泛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健全团组织内部力量和外部资源协同参与的社会化扶贫工作机制。团内各战线和工作领域都要参与扶贫工作,企业、机关、高校等各系统要广泛的行动起来。鼓励引导青联委员、青年企业家协会会员所在企业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招工就业,参与村企共建、结对帮扶等扶贫工作,带动贫困地区群众增收致富。在争取社会资源参与扶贫工作上,要着重争取援疆项目和资金的支持,争取把扶贫工作纳入援疆建设项目体系。自治区团委将积极争取团中央支持,各地州、县市也要对接各对口援建省市,争取把共青团助力脱贫攻坚相关工作纳入省市援疆工作的整体规划,因地制宜,在青年就业创业、教育发展等领域争取更大支持。

6.开展强基行动,提供贫困地区基层团建水平。

打赢脱贫攻坚战,落实靠基层,关键在干部。2015年,自治区团委与“访惠聚”工作领导小组联合下发文件,明确提出了村(社区)团支部书记要当好思想政治引领员、文体活动组织员、就业创业协调员、基层组织建设员的要求。各地州、市县要指导基层重点围绕“四大员”开展工作。要把助力扶贫攻坚工作与“四大员”的职能紧密结合起来,深入开展青年思想引导活动,广泛组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热忱服务青年就业创业,促进青年脱贫致富。要以村级团组织换届为契机,配齐配强村级团支部(总支)书记,为共青团做好脱贫攻坚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1.高度重视,主动作为。各级团组织要把助力脱贫攻坚工作作为今年工作的重要内容,真正高度重视,认真谋划,集中力量抓好扶志行动、助力行动、关爱行动、志愿行动、聚力行动、强基行动六项重点脱贫攻坚工作任务,紧紧围绕本地州、本县市、本辖区的脱贫攻坚任务,主动对接援疆省份和扶贫主管部门,密切合作,真抓实干,最大限度地做好助力脱贫攻坚工作。

2.尽快行动,形成声势。全区扶贫脱贫工作任务艰巨繁重,各贫困区域团组织要按照自治区的统一的要求,尽快行动,制定好“青春助力脱贫攻坚行动”工作方案,摸清底数,创新模式,广泛发动,及时向各级党政和青年群众发出共青团助力脱贫攻坚的最强音。

3.完善机制,精准扶贫。建立协作督导机制、对口支援机制、精准调度机制、资源统筹机制,以南疆特困山区、边境贫困地区为重点,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把助力脱贫攻坚与团的日常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形成长效机制,确保共青团助力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实效。

4.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各级团组织要立足党政工作大局,通过开展各类群众欢迎的活动,开发各类文化产品,吸引各类媒体用青年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及时宣传推广党政在脱贫攻坚工作上的新政策、新要求。注重总结经验,选树典型,在广大青年特别是贫困青年中营造劳动光荣、勤劳致富的浓厚氛围,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扶贫、支持扶贫的浓厚氛围。

XX村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方案篇四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zsj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县委x届x次全会精神,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扶持政策不减、工作力度不减、资金投入不减、帮扶力量不减、督查考核不减原则,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把脱贫质量放在首位,以产业就业扶贫增收入、以保障性政策落实减支出、以扶志扶智强后劲、以建好用好基础设施稳支撑、以持续做好帮扶助发展,建立防返贫机制,做好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达到“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目标任务。2020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x元左右,稳定解决住房、饮水安全问题,义务教育阶段无因贫失学、辍学学生,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贫困村基础公共设施管理规范、良性运行,人居环境干净整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二、抓好产业、就业、资产收益扶贫,增加收入1.坚持多措并举,增加产业性收入。围绕林果、棚栽、养殖三大主导产业,结合产业发展类型,深入实施农业产业提升工程,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强化技术服务,为贫困户配齐产业发展指导员,及时解决技术帮扶“最后一公里”问题。推广“期货+保险”模式,加强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后整理政策扶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贫困户在全产业链增加收入。着力解决脱贫户长效产业基础不稳固,收入不稳定、不持续问题。

2.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工资性收入。全面落实就业创业扶贫政策,拓展多元就业体系,提高贫困劳动力技能和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保证有就业意愿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实用技能培训,解决好学用脱节问题,确保每个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1-2门实用技能。加强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发挥苏陕扶贫协作和大行业、大企业吸纳劳动力的优势,完善劳务输出精准对接机制,使有组织的劳务输出达到总劳务输出的一半以上。支持返乡、返村人员创业创新,创造就业机会。巩固生态扶贫原有措施,全县新增开发公益性岗位x个、特设岗位x个。进一步拓宽本地企业吸纳、社区工厂(扶贫车间)安置、能人大户带动等就业渠道,确保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至少x人稳定就业,低保线以下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残疾或不便远出的低收入群体,通过公益特岗、专岗实现就近就业,2021年前享受公益性岗位政策脱贫户不脱岗。

3.深化“三变”改革,增加资产性收入。通过“三变”改革盘活农村集体资源、资产和资金,激活各类生产要素潜能,促进贫困户深度参与产业化进程,获得稳定分红收益。对x个贫困村已经支持到位的互助资金加强管理,对其带动脱贫情况进行绩效考核。鼓励村党支部、村委会兴办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或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在不改变用途的情况下,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其他涉农资金投入设施农业、养殖、光伏、水电、乡村旅游等项目形成的资产,具备条件的可折股量化给贫困村和贫困户,同时防止“一股了之、一合了之”等问题。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其他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牲畜托养和土地经营权入股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支持集体经济组织以参股配股等形式,壮大资本金,增强生产经营能力,提升基层组织组织力、执行力和社会治理能力。

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不含整户纳入低保范围的贫困人口),经个人申请,实行单人户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对“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残疾人、孤寡老人、低保对象等特殊贫困群体给予基本保障。加大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社会救助力度。

5.落实健康扶贫政策。坚持精准施治减少患病贫困人口存量、精准预防控制患病贫困人口增量“两手抓”,完善“四重保障机制”,严格执行《x市贫困人口慢性病门诊医疗救助办法》,做到日常门诊救助、特殊慢性病及特大疾病门诊救助全覆盖。对贫困户大病患者进行精准救治,做到大病救治全覆盖。加强全科医师团队管理,进一步完善贫困户慢性病“1+1+1”签约服务工作机制,开展签约服务信息化、规范化管理,加大明察暗访及考核力度,考核结果与绩效分配、评优树模、职称晋升等挂钩,确保应签尽签,服务到位。加强贫困村卫生室管理,全力推动村医服务补偿、培养培训和养老保障等政策的落地实施,实行村医县招镇管村用,不断稳定和优化村医队伍。完善“救护车辆+医疗设备+全科医师团队+远程医疗”流动医院模式,开展流动医院巡回医疗服务,切实解决村卫生室服务能力不足问题,方便群众就医,减少医疗支出。完善健康信息管理系统,用大数据精准监测农户健康状况,预防因病返贫问题的发生。

6.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全面落实教育资助政策,确保贫困家庭各学段学生精准资助不落一人。夯实“七长”责任,落实控辍保学十项制度,对因病、因残不能到校就读的贫困家庭子女,全面落实送教上门政策,确保全县贫困户家庭无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建好管好镇街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确保所有义务教育学校达到基本办学条件。

四、提升扶志扶智实效,增强稳定脱贫后劲7.弘扬时代新风尚。大力弘扬x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勤劳致富、脱贫光荣的浓厚氛围。大力开展各类评比竞赛活动,积极宣传扶贫成效和脱贫典型,引导贫困群众增强主体意识,摆脱对扶贫政策的单纯依赖。提升“一约四会”管理水平,着力整治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天价彩礼、人情消费、炫富比阔、铺张浪费、厚葬薄养等歪风陋俗。

8.加强教育培训。继续深化“扶志六法”和“明理、感恩、诚信、自强”教育,

依托“农民夜校”“讲习所”“道德讲堂”等载体,加强教育培训,增强贫困群众自尊、自爱、自强意识。通过职业教育、农技推广、远程教育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培养有科技素质、有职业技能、有经营能力和有市场头脑的现代农民。

9.注重激励约束。不断提高“爱心超市”管理水平,并采取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方式,激发贫困户脱贫信心和发展动力。实行反向约束,对“因懒致贫、因赌致贫、因婚致贫、因子女不赡养老人致贫”等精神贫困问题,建立失德、失信、失孝负面清单。对失德、失信、失孝人员,由镇村党组织及乡贤人员进行教育引导,对于屡教不改者,可采取司法干预办法,强制其依法尽责尽孝。

10.推进典型引领。广泛开展“文明村镇”“十星级文明户”创建和脱贫模范、道德模范、文明家庭、身边好人、最美人物、好公婆好媳妇等评选表彰活动。大力宣传脱贫模范先进事迹,激励更多贫困户见贤思齐,实现高质量脱贫。

11.突出重点帮扶。强化针对性帮扶,解决脱贫信心不足的问题。关注农村单身和发展信心不足的贫困群体,通过各级群团组织、社会机构,采取多种形式帮助他们重建生活信心。

五、加大基础设施管护和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强化稳定脱贫支撑条件12.全面巩固“两房”建设成果。对农村居民住房安全实行动态监测管理,发现一户改造一户,确保农村居民住房安全。2020年,对全县x个集中安置点进行全面排查,彻底解决工程质量不高等问题,进一步完善水、电、路、气、暖、讯等基础公共服务设施,为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提供基本保障,x月底前全部入住,年底前全面完成易地扶贫搬迁旧宅基地腾退任务。持续加强扶贫基地、社区工厂建设,落实好产业、就业扶持政策,开辟就近就业产业门路。全面推行安置点社区化管理,提供城镇均等化公共服务,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生活好。

13.提升农村基础公共服务设施水平。继续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解决行路难、运输难的问题。加快推动水利建设扶贫工程,完善贫困村自来水“村村通”,保障贫困群众安全饮水。加快电力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全面提升农网供电能力。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统筹推进教育、卫生、体育、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XX村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方案篇五

2021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之年。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及脱贫攻坚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进我乡精准脱贫工作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进一步巩固提高脱贫质量和成色,实现由“打赢”向“打好”转变。围绕县委“一个统领、三五支撑”总思路,根据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县2021年巩固提升脱贫成果行动计划的通知》精神要求和我乡“工业新区、品质乡村、魅力”发展定位,制定本行动计划。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脱贫攻坚一系列决策部署,按照县委“一个统领、三五支撑”总思路,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重点聚焦影响“两不愁三保障”的突出问题,补短板,强弱项,扎实做好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提升工作,着力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提升发展水平,确保贫困群众同全乡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坚持扶贫政策不变,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已脱贫的贫困户在攻坚期内继续享受扶贫政策,加大对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薄弱和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不完善的村投入力度,实施巩固提升工程,持续改善发展条件。

坚持驻村帮扶不变,全面提升群众的满意度。继续保持扶贫队伍力量不减,坚持单位帮村、领导包带、党员干部到户、第一书记到岗的帮扶制度不变,力度不减。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扶德相结合,引导贫困群众树立脱贫主体意识,不断增强贫困地区和群众“造血”功能,切实提高贫困群众的幸福指数。

坚持帮扶措施不变,全面提升群众增收能力。坚持“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继续实施“乡村振兴和环境卫生整治工程”,标准不变,力度不减,统筹兼顾,协调推进。

坚持社会兜底保障,织密织牢兜底网络。加强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动态管理,及时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致贫的贫困人口纳入帮扶范围,进一步提高五保、低保和医疗救助水平,筑牢兜底保障屏障,实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

坚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工程,特别是在水、电、路、网络和农村养老、医疗、文化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结合乡村振兴工程,补齐发展短板,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顺利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持续巩固脱贫成果,走好乡村振兴发展之路。

1、实现“两个巩固”。巩固全乡脱贫人口不返贫、不掉队,巩固集体经济破零的村不“滑坡”,全面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2、实现“五个不减”。狠抓精准脱贫力度不减,资金政策支持力度不减,领导包村力度不减,驻村帮扶力度不减,督查考核力度不减。

3、实现“六个确保”。确保全乡脱贫群众收入稳中有升,稳定超过现行扶贫标准;确保新发生的贫困人口及时得到有效帮扶救助;确保贫困家庭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确保困难群众满意度、获得感明显提高;确保村庄环境不断改善;确保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4、认真完成省级第三方评估、省委专项巡视反馈及市、县各级督导检查发现问题整改工作。

(一)预防返贫措施。

严格落实“四不摘”制度,加强建档立卡贫困户动态管理,建立脱贫成效巩固提升监测机制,对脱贫户产业发展、家庭收入支出、帮扶措施落实等情况实施跟踪服务和动态监测,做好相关数据的收集,及时掌握脱贫监测户和边缘户的基本情况,加强返贫致贫监测预警,确保所有贫困户收入稳定超过省定脱贫标准线4000元以上。

(二)脱贫巩固措施。

1、聚焦突出问题抓整改。围绕省级第三方评估、省委专项巡视反馈及市、县各级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对照贫困户退出5项指标任务,迅速开展各项政策落实“回头看”,认真抓好问题整改,制定好整改方案、建立健全整改台账,细化落实整改措施,明确完成整改时限,以问题整改落实提高我乡脱贫攻坚成色。

2、强化典型培树展成果。一要大力宣传我乡脱贫攻坚的典型事例,深度挖掘乡、村两级干部、工作队员、第一书记,在脱贫路上担当作为,创新奉献的事迹。二要完善乡、村两级级脱贫攻坚档案资料,全面反映我乡脱贫攻坚的奋斗历程。三要开展好“10.17”国家扶贫日系列活动,办好“农民丰收节”展示好脱贫攻坚系列成果。

3、持续实施清洁能源入户工程。加大力度,全力攻坚,积极推进气化步伐,完成樊庄、管头、老坟沟等村的清洁能源入户扫尾任务。

4、引深落实健康扶贫服务。全面落实“三保险、三救助”医疗保障政策,建立医疗扶贫“绿色通道”,筑牢“救治保障线”,加大对大病、慢性病的分类救助力度,落实好“136”政策,全力遏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同时,落实“先诊治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服务和贫困户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机制,扎实推进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充实配备完善医疗设备、医疗药品及村医,提升农村基本医疗服务水平,解决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5、健全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按照“应扶尽扶”、“应保尽保”要求,将符合条件的贫困群众全部纳入低保和特困群众供养保障范围,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两无”家庭,实行政策性兜底保障,推进农村低保标准和扶贫标准“两线合一”。

6、全力开展产业扶贫攻坚行动。以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抓手,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特别要以绿草地公司为引擎探路子、树标杆、做示范,不断夯实农村产业发展基础,提升扶贫造血功能,引领辖区肉鸡、香菇、小杂粮等专业合作社延伸产业链条。同时,鼓励各村因地选择产业,推动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形成利益联结机制不断档,受益贫困户增收有保障,为群众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7、积极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做法,综合考虑、因地制宜,按照“提升村、示范村、宜居村”三种整治类型,重点聚焦“违建、垃圾、污水、厕所”等突出问题,全面启动农村全域清洁化工程,扎实推进农村拆违治乱、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卫生乡村“五项专项”整治,彻底改变存在的“脏、乱、差、臭”等农村环境问题。同时,以实施易地搬迁拆除和凋敝宅基地复垦工作为契机,加大对破房弃院、残墙断壁的拆除、整治、复垦力度,进一步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

8、倾力打造精干高效的驻村帮扶铁军。继续落实《县驻村帮扶十项制度》,创新管理方式,打造精干高效的驻村帮扶铁军,以制度规范工作。采取“实地抽查+专项督查+随机抽查”的办法,督促“一队三人、五天四夜、六大行动”有效落实;采取“日记录、周调度、季督查、半年考核”+“日报告、外出报备”相结合的模式,强化日常管理考核;通过为驻村干部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解决工作生活难题等措施,关心关爱驻村干部;通过发现一批驻村帮扶先进典型,进一步深入开展驻村帮扶问题整改,推进提升驻村帮扶脱贫攻坚工作。

(一)强化组织领导。聚焦贫困人口脱贫,坚持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的原则,更加注重脱贫质量,更加注重综合分类施策,更加注重激发内生动力,全面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层层传导压力,层层落实责任,层层追究责任,确保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

(二)加强资金监管。要聚焦扶贫资金、产业项目,扎实开展农业产业扶贫领域“查问题、找不足、补短板”活动。乡纪委要有效运用“五账工作法”紧盯扶贫领域腐败问题,加强对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的监督检查。财政所、农经站等政府各站所要加强扶贫资金、涉农惠农资金的监管,确保专款专用。

(三)注重舆论引导。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帮扶包户责任人等要广泛宣传党和政府扶贫开发的决策部署、政策举措,要送政策上门入户,同时要引导贫困户围绕政策谋发展,依靠政策抓生产,享受政策得收益。充分调动贫困村干部群众的主体作用,增强自主自强脱贫意识,依靠自身努力脱贫致富。

(四)坚持党建保障。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基层干部投身脱贫攻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扎实开展“机关党建走在前、助推脱贫攻坚战”活动。通过转作风、结对子、促提升、真帮扶、促发展,使广大机关党员在脱贫攻坚中增长才干、提高本领,实现机关党建与脱贫攻坚工作的互促共进。

XX村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方案篇六

最近,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听取消除贫困的总结评价报告书。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会议,发表重要讲话,对消除贫困按计划完成任务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同时,会议指出,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巩固消除贫困的成果。

在这次重要的会议上,有总结和评价。不仅总结了消除贫困的成果,还评价了消除贫困的工作,对巩固消除贫困的成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不仅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本次会议精神,还要深刻理解总结评价的历史负责人。

为世界减贫开辟了新的页面,为人类扶贫事业提供了攻势的决心、自信和参考经验。这样的胜利和成果决不是偶然的,也不是一朝一夕。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经常为人民的成果和历史负责,再次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因为在过去的考验和重大时期,我们总是与人民共同努力,风雨共济,克服困难。

无论是革命建设还是改革开放,我们总是与人民保持血肉联系。正因为如此,在摆脱贫困等优秀攻势中,我们才能带领人们一起创造伟大的成果。

这个历史的负责人是永不休息。民有所呼吁,党有所应对,党员干部必有所作为。发展之路无止境,为民带来利益。摆脱贫困获得的重大胜利不是终点,而是为民奋进的新起点,以这个峰为序列,攀登更高的山。只争朝夕,在不负韶华的奋进道路上,我们总是坚持刀刃向内、自我革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民服务永不休息。如果你有有力量。我们不断为人民实践锻炼,与时俱进提高干事创业能力,开拓进取能力。志向的倾向,没有远方的佛陀。我们总是以人民的志为志,不怕山高,不断凝聚民心,不断聚集民力,人民群众总是想和我们在一起,一起工作,想念心灵,一定会有回响力量的方向,所向披靡。

XX村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方案篇七

“我当这__村的党支部书记,只求不当后没人讲我无作为。”这个念头就是鞭策着__不断担当作为的动力。自2017年换届选举上任以来,__便在不断的忙碌着,忙着开展各项基础党建工作、忙着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忙着做好其他急难险重工作。

“你好支书,我这边需要报送个材料,麻烦你过来完善下。”一个周末,我不得不拨出号码打扰梁支书的休息时间。然而在接到电话后他只是说道,“你放心,党建工作是我的本职工作,只要你一个电话,我5分钟内就到。”

也许正是这积极的心态为他添加了动力,促使他总是头几个完成工作,并且还能保质保量。付出总会有收获,他2016、2017连续两年获得镇级先进个人称号,2018、2021连续两年为__村党支部收获了镇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虽然我村是非贫困村,扶贫任务却也不容小觑。”简短的一句话蕴含的是__对脱贫攻坚的重视。每年至少走访一遍本村的69户贫困户,了解其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想方设法为其解决。积极向上级部门申请项目建设资金,不断完善各项基础设施,为脱贫攻坚提供硬件保障。2021年共硬化道路2.72公里、修建一座篮球场、新村部办公楼竣工验收并搬迁。一项项惠民工程的完成,也是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截止目前,__村只有2户4人尚未脱贫,贫困发生率降到了百分之零点三以下。

20__年底是__镇城镇化建设的攻坚时期,__村作为镇政府所在的村,更是面临各项重要工作。__主动带领村两委班子做好涉及立面整改、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的群众的思想工作。镇政府干部职工3个月没放假,他便也连轴转了3个月。20__年6月9日,__镇遭遇罕见特大洪水,__顾不上自己的房屋被淹,第一时间组织群众撤离到安全区域。哪怕洪水过后,也是走访了解并统计灾情、开展村部清淤为先。鼠年伊始,湖北武汉爆发了新冠肺炎疫情,__从正月初三起,便每天都开着车走街串巷的宣传防控知识,还设立了村检测点严防人员出入。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青年干部要在知行合一中担当作为。今年38岁的“老”青年__便在以自己没有停止的行动践行着知行合一,展现他的担当作为,堵住那些来不及产生的众口悠悠。

XX村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方案篇八

建议是对个人或团体提出的关于未来如何操作某事物的问题的解决方案。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紧盯“户脱贫、村退出、县摘帽”的目标,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在为成绩倍感振奋和鼓舞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脱贫攻坚已到了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打赢脱贫攻坚战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扶贫产业还面临短期化、同质化,组织化程度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人才资源短缺等问题,脱贫家庭、脱贫人口返贫风险仍然存在,精准扶贫脱贫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还应进一步科学衔接等。如果这些问题不能有效地解决,将会影响到整个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甚至会影响全市如期全面迈入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现结合工作实践中的和思考,建议如下:。

在脱贫攻坚阶段,各种依托地方特色资源而形成的特色扶贫产业相继建成,增加了贫困户的收益,有效助推了贫困户脱贫。但是,这些产业也就不可避免地带着扶贫的标签和印记,有的扶贫产品就是靠着“消费扶贫”作为主要支撑。随着脱贫攻坚阶段性任务完成,这些扶贫产业如何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并立于不败之地,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建议通过深入调研,进一步摸清各地产业发展的特点,帮助企业厘清未来的发展思路,各级政府应主动关注市场变化,及时对产业发展和市场变化趋势做出研判,提供决策服务,组织科研、技术人员定期上门服务,全程跟踪指导,及时解决扶贫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逐步让扶贫产业练就较强的市场适应性和抗风险能力。帮扶单位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扩大市场信息收集渠道,及时发现和解决其面临的难题,扶上马、送一程,促进扶贫产业从短期“输血”向长期“造血”转变。

贫困地区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缺乏发展产业必备的人才,因缺乏人才而缺发展思路,视野不开阔,没有专业知识,“千挑万选”出来的扶贫产业往往很大众化,有的甚至连发展产业所需要的普通力也非常缺乏。因此,加大扶贫产业的人力资源投入就成为促进现阶段产业扶贫的重中之重。一是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培养。采用多种形式,培育和提升干部乡村治理综合能力,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堡垒;二是开展人才定向培养。加强与我市中高职院校的合作,以定向培养方式为贫困地区量身定制培养种植、农机、养殖、水利、医疗等农村实用人才,为发展扶贫产业提供人才支撑;三是加大对农民的职业技术培训。通过职业技能培训班、农民夜校等形式,结合扶贫产业因地制宜开设培训内容,努力培育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为脱贫攻坚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保障。

要完善产业扶持体系,并与乡村振兴战略紧密衔接,使已形成的扶贫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科学研判并对没有发展前景或前景尚不明晰的产业,适时做出调整。总结梳理脱贫攻坚中成熟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把脱贫攻坚期间的各种资源和机制,包括领导机制、组织机制、第一书记制度、对口帮扶制度等转化成服务乡村振兴的一套政策体系、制度框架。可参照广西、甘肃等地的做法,把贫困村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有意识地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把这支队伍逐渐过渡为“乡村振兴工作队”,除了履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职责,还要继续推进产业发展,积极谋划和实施乡村振兴,最终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同步推进、科学衔接。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扫尾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目前,我市六枝特区、盘州市、水城县3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615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60.37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退出,脱贫攻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为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攻坚的质量和成色,10月16日,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以“十个全面巩固提升”来确保脱贫攻坚的成果,为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六盘水方案”。

近日,六盘水日报记者对市扶贫办主任蒋泽选进行专访,蒋泽选对《实施意见》出台的背景意义、目标要求、工作重点给予深入解读。

背景意义:谈到《实施意见》出台的背景意义,蒋泽选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提出一系列新决策部署。2015年以来,党中央先后召开七次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均发表了重要讲话。在今年3月6日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六盘水脱贫攻坚工作,省委书记孙志刚、省长谌贻琴多次到六盘水调研脱贫攻坚工作并提出明确要求。

六盘水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决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按照“两翼先行、中路突破、全面决胜”的总体思路,以“五先五后”攻坚法践行“五步工作法”,以“四个三”、“五个100%”等战法,紧盯”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尽锐出战,务求精准,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成就。六枝特区、盘州市、水城县3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615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累计62.66万贫困人口(含动态调整)全部脱贫,率先在全省和乌蒙山片区实现市域整体摆脱绝对贫困。脱贫攻坚成效考核连续五年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阵,2019年考核位居全省第一,东西部扶贫协作国家成效考核连续两年为“好”。农村的水、电、路、讯、教育、医疗、环境卫生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相对贫困倍仍将长期存在,少数群众还可能存在返贫致贫风险。我们必须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认真落实“脱贫攻坚不巩固,一切功夫都白付”,继续采取后续举措,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目标要求:谈到《实施意见》中的目标要求,蒋泽选说,我们将继续保持脱贫攻坚政策总体稳定,在今年出台的《六盘水建立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办法》和《进一步贯彻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通知》的基础上,市委主要领导花了近半年的时间进行全面调研,组织专班,多易其稿,围绕中央最新要求、特别是全国扶贫办主任会议提出的脱贫攻坚过渡期5年的“八个方面”的继续,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实施意见》,提出“十个全面巩固提升”。

《实施意见》主要还是聚焦“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饮水安全、人居环境整治、易扶搬迁和产业发展等重点,对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扶上马送一程,确保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巩固,提出“两个2%”,即脱贫人口巩固率达到98%以上,不能超过2%;每年农村脱贫人口可支配收入增幅比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平均增幅高出2%以上。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发展动力活力进一步增强,基层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不再发生新的绝对贫困。

工作重点:对“十个全面巩固提升”具体内容,蒋泽选说,我们始终围绕“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核心目标,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做好各方面工作,夯实补齐薄弱环节。

全面巩固提升一达标成果,确保就得了业、增得了收。

在拓宽渠道、政策支持、持续增收的基础上,通过重点抓农民务工收入、持续增加家庭经营性收入、落实转移性收入、拓宽财产性收入,引导农民在产业就业上有新突破。通过推进农村产业革命解决一批、整合国家和省市县公益性岗位解决一批、实施重大工程项目解决一批、工业企业吸纳解决一批、推动服务业创新发展实施消费扶贫解决一批、完善安置点服务体系建设解决一批、创新林业资源开发解决一批、有组织劳务输出稳定务工就业解决一批“八个一批”劳务就业扶贫措施,确保有劳动力的建档立卡户、边缘户家庭至少有1人以上稳定就业,督促各类用工主体按时足额支付劳务工资,提高就业稳定性;鼓励支持农村致富带头人、能人创建新的增收致富产业,落实税费减免、创业担保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等政策;严格政策兑现,确保强农惠农资金、土地流转费、入股分红金等足额落实到位、及时发放到户;以“三变”改革为载体,挖掘财产性收入潜力。

全面巩固提升吃不愁成果,确保吃得安全、吃得健康。

在吃饱吃好、结构合理、储备充裕的基础上,让群众吃得健康、吃得安全、吃得文明、吃得营养。从过去老百姓顿顿“猪腰子下海带”(酸菜豆米)、包谷、洋芋到现在大米、腊肉、新鲜肉类、豆腐、蔬菜等,“想吃就吃”的合理膳食结构得到根本性改善;引导群众科学储藏食物,不食用过期变质食品、不酗酒不醉酒;鼓励勤俭持家,引导群众爱惜粮食,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推广卫生灶台,引导群众逐步取消土灶、地火炉,勤除“四害”,保持厨房卫生整洁。

全面巩固提升穿不愁成果,确保穿得整洁、穿戴得体。

在四季齐备、穿戴干净、摆放有序的基础上,引导群众勤换衣被,根据季节和劳作、生活场景变化及时更换衣被,时常保持干净整洁、得体大方,展现新时代新农民良好精神面貌;倡导讲卫生爱清洁,引导群众“六勤”,即勤理发、勤洗脸、勤洗手、勤洗脚、勤洗澡、勤洗衣、勤剪指甲,支持有条件的村居建设公共浴堂,鼓励群众自建或改造洗澡间。

全面巩固提升教育保障成果,确保上得好学、成得了才。

在全部入学、严格控辍、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抓好向“两头延伸”,一头抓3至6岁农村学前教育,大村独立建园,小村联合办园,实现建档立卡适龄儿童普惠;另一头抓初中毕业后,未能升入普通高中(职校)学习的建档立卡毕业生,都能免费接受中职教育或专业技能培训;提升农村办学水平,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全面兑现教育资助政策,支持帮助低收入农村家庭子女完成高等教育学业,不因贫困读上不了学、读不了书。

全面巩固提升医疗保障成果,确保看得了病、看得好病。

在全部参保、诊疗及时、兑现政策的基础上,提高资助标准,确保建档立卡人口目录外医疗费用原则控制在10%以内,对负担较重的大病、重症患者加大慈善救助力度,防止因病致贫返贫;将因病致贫风险较高的边缘户纳入签约服务范围,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质量水平,加大慢性病随访频次;倡导优生优育,引导群众依法有计划地生育,强化新生儿疾病筛查,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要降低因病致贫返贫风险,对大病重病家庭建立社会关爱机制,提升因病支出过大抗风险能力。

全面巩固提升住房保障成果,确保住得安全、住得舒适。

在结构安全、门窗完备、内外整齐的基础上,建立动态监控机制,及时对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进行补救;美化住房风貌,改变“房屋外面像欧洲、屋内设施像非洲”等现象。强化安全防护,群众对房屋楼房楼梯、悬空过道设置安全护栏,减少空窗空门,杜绝电网乱拉乱搭,加固房前屋后护坡堡坎;优化功能分区,引导群众合理分设客厅、卧室、厨房等,增加室内家具家电耐用品,经常开窗通风祛湿。

全面巩固提升饮水安全成果,确保喝得上水、喝得好水。

在符合标准、四季不缺、取用方便的基础上,保护水源,寻找水源,新建一批工程性水库(山塘),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用水效率,管好已建水源设施,严防水源污染;改进供水方式,提级改造雨水收集系统和自来水管网,提高自来水入户率、供水保障率,鼓励有条件的家庭使用净水器,倡导节约用水;加强供水管护,理顺水费征管机制,做好冬季防冻抢修,确保稳定供水。

全面巩固提升环境整治成果,确保生态宜居、乡风文明。

在内外扫除、垃圾清运、干净整洁的基础上,深化卫生整治,改善人居环境,全面推进“千家万户小康菜园”工程,时常保持庭院内外干净整洁、有序整齐;完善公共设施,推广冲水式厕所,逐步减少旱厕,支持有条件的村寨建设公共文化广场,合理规划停车场;强化日常保洁,将村庄日常管护纳入村规民约,加强公益性保洁人员的配备,建立长效机制,努力做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杜绝污水乱泼乱排,做到“看不见污水、闻不到臭水”。

全面巩固提升易扶搬迁成果,确保安居乐业、生活幸福。

在真搬实住、稳定居住、保障有力的基础上,围绕“五个体系”建设,对全市11.6万搬迁人口,实行“四个强化”,即强化就学保障,确保每名搬迁学生就近就读;强化就业保障,让具有劳动能力的搬迁群众都能实现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强化就医保障,确保搬迁群众可就近看病治疗;强化社会保障,让搬迁群众充分享受城市发展红利,成为“新市民·追梦桥”工程的受益者。要在五年过渡期,加大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后续扶持,重点加大产业就业扶持力度。

全面巩固提升产业发展成果,确保赚得了钱、富得了民。

在因地制宜、长短结合、增收有效的基础上,全面推进结构调整,保障粮食安全;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已建成全国最大的刺梨基地,全省最大的猕猴桃、软籽石榴、元宝枫基地,形成包括茶叶、食用菌等八大特色产业399万亩,成为脱贫攻坚最强有力的支撑;指导做好田间管护,提升种植效益;构建利益共同体,推动有土地、有劳动力的建档立卡户、边缘户100%加入专业合作社;抓好农村产业革命“五个三”转变,加大市场销售环节,确保群众种得好、销得出、卖得出好价钱。

蒋泽选说,通过“十个全面巩固提升”,我们将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扶贫工作方式由集中攻坚作战转化为常态化推进,认真落实好“思想不能滑坡、力量不能削弱、工作不能松劲、标准不能降低”要求,在决胜全面小康新征程上继续前行,早日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于多彩凉都新未来。

芒市是一个集边疆、山区、少数民族、“直过区”为一体的贫困县市,总体贫困范围广、程度深。2011年列为滇西连片特困地区。2013年启动建档立卡工作时,芒市初始纳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022户18118人,贫困发生率6.70%。通过几轮动态管理后,芒市共有建档立卡户6484户25481人。近年来,通过持续推进扶贫开发工作,2014年至2019年共实现6433户25328人贫困人口脱贫,36个贫困村脱贫出列(其中2019年脱贫821户2573人,9个贫困村出列)。2018年7月通过国家贫困退出第三方实地评估检查验收,2018年9月省政府正式批准芒市退出贫困县序列。截至2019年末,全市未脱贫人口51户153人,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贫困发生率降至0.06%。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芒市脱贫攻坚工作经过四年的精准扶贫,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成果。2020年我市将实现现行扶贫标准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将得到解决”,党的百年目标得到实现。但是,影响脱贫成效和导致返贫的因素仍然很多,遇到难以化解的风险。如:遭遇自然灾害、重大疾病、伤亡事故等,贫困家庭享受了“输血”,但自身“造血”功能不强,尚未形成稳定的财产来源,已脱贫享受政策户,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任务艰巨。一是因病、因残、因灾等不可预测不可规避的风险易返贫。截至2019年末动态调整后,有因病致贫、返贫317户1203人,全市持证残疾人总数10172人,有建档立卡残疾户1360户1611人。此类人员,一旦家庭出现因病、因残、因灾等问题,得不到政策的持续帮扶,易产生返贫风险。同时,部分农户家庭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有家庭成员因大病而丧失劳动力,因天灾导致收入大幅度减少等情况出现,也极易产生返贫风险。二是剩余未脱贫户易存在返贫风险。前几年经过帮扶后的已脱贫户,经过持续的帮扶和努力,已具备较好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基础,不易出现返贫的风险。但剩余的未脱贫户多是“老大难”、是脱贫攻坚工作中最难啃的“硬骨头”。虽然享受了政策帮扶,达到了脱贫标准,但是由于经济基础、家庭根基不牢,一遇到风吹草动,经不起风浪和折腾,返贫致贫风险比较高。三是部分建档立卡户仍然存在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缺乏,自信心不足,内生动力不够,仍然存在“等、靠、要”思想,极易出现返贫风险。

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是脱贫攻坚成效的具体体现,是确保全市贫困人口稳定实现小康的标志。如何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提出以下建议措施。

(一)继续落实长效精准帮扶机制。一是继续落实动态管理机制,对已脱贫对象开展“回头看、回头帮”工作。加强动态监测,实行动态管理,对收入骤减、支出骤增的脱贫户,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一户一策”采取针对性措施,精准帮扶。逐户分析贫困户收入结构,针对脱贫户因转移性收入政策退出导致收入影响较大的情况,采取设置公益性岗位、临时救助、兜底保障等综合性措施,保障收入持续稳定。二是对已脱贫出列的原深度贫困村、贫困村的下乡干部、“第一书记”要继续留任,也可换任,确保脱贫不脱帮扶。三是把握政策导向和政策标准,完善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农业保险等政策,防止政策变化带来的返贫风险。

(二)积极探索巩固脱贫成果,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的重要制度。建立出台《关于完善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长效机制意见》,继续实施《芒市防致贫返贫风险救助金管理使用办法(试行)》,由市财政从每年的市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中调剂安排100万元作为基础资金,上级帮扶单位资金投入作为补充,鼓励社会组织、企业、法人、机关干部和其他公民捐资的方式,设立防致贫返贫风险救助金,专项用于全市有致贫风险未纳入建档立卡贫困对象的农业户籍人口,全市有返贫风险的已脱贫退出建档立卡贫困户,因家庭发生重大疾病、重大灾害、重大事故等突发原因或因学,造成家庭产生大额支出,通过各级各部门政策性报销、救助、救济和社会各界捐赠、帮扶以后,家庭自付部分支出仍然较大,且家庭自身无力承担,导致家庭有致贫和返贫风险的农村户籍人口和已脱贫退出建档立卡贫困户。

(三)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突出主导产业培养,坚持龙头带动,建立稳定的利益联接机制,促进农户稳定增收。完善农业保险体系,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增强抗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坚持农业、农产品加工和农村旅游同步发展,促进农村产业深度融合。建立稳定增收机制,加强就业和产业指导,提高农民增收能力和风险抵御能力。

(四)持续开展志智结合激发内生动力。只有充分激发出贫困户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发挥其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脱贫攻坚成效才会得到不断提升和巩固。全方位开展农村技能培训,提高群众劳动增收技能。大力开展党建扶贫,提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转变贫困群众理念思维。积极开展创评活动,不断完善村规民约,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提升贫困户的荣辱感和自主意识,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

XX村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方案篇九

为切实推进春季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帮扶力量、政策总体稳定,接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乘势而上全面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及省市农村工作会议、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精神,在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的基础上,抓好春季有利时机,继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成效,持续推进乡村富民产业提质提效,保障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开展防贫监测帮扶,防范致贫返贫风险,不断完善农村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机制,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开好局、起好步。

(一)扎实推进防止返贫监测帮扶。

1.抓好“两类人员”动态监测。

(1)明确监测对象和内容。镇村干部要加强“两类人员”监测,对因病因灾因意外导致收入骤减户、前期上报边缘户未纳入户、历年上访户、多年外出回乡户以及脱贫户等重点人群进行监测,重点监测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实现情况。对疑似存在致贫返贫风险的对象,在3月18日前将名单上报至镇扶贫站。同时,要坚持每月5日开展动态监测,持续强化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两类人员”的动态监测,每月定期上报监测情况。(完成时限:3月18日前,并长期坚持)。

(2)迅速落实帮扶措施。在3月底前,经镇级调查核实,对存在致贫返贫风险的对象要及时纳入“遇困即扶”对象,各村要加强与镇扶贫站衔接,按照《关于建立“遇困即扶”机制防止致贫返贫的实施方案》要求,迅速落实好救助和帮扶措施,有效筑牢致贫返贫防线。对有劳动能力的,坚持开发式帮扶,通过产业就业帮扶实现勤劳致富;对没有劳动能力的,做好兜底保障,采取低保评定和临时救助等方式保障基本生活。(完成时限:3月底前)。

(3)及时消除致贫返贫风险。在3月19日前,各村要对已录入国办系统中“两类人员”的家庭情况和收入情况进行逐户分析研判,对通过政策帮扶已消除致贫返贫风险的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通过村级会议评议确认风险解除后及时上报镇扶贫站。对未消除致贫返贫风险的,要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每月定期跟踪监测,确保不发生致贫返贫现象。(完成时限:3月19日前,并长期坚持)。

2.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

(1)巩固义务教育保障。在3月22日前,镇中心小学、中学和各村委会要组织开展义务阶段教育失学辍学排查摸底工作,摸清失学辍学学生情况,建立辍学学生台账跟踪管理,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的脱贫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失学、不辍学。继续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资助政策,加强和扶贫办数据信息比对,摸清核准脱贫家庭学生底数,在5月底前将脱贫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发放到位,做到“应助尽助”,不落一户不漏一人。(完成时限:5月底前)。

(2)巩固基本医疗保障。在上级医疗保障新政策未出台前,保持现有健康帮扶政策基本稳定,持续落实“四道防线”“先诊疗后付费”政策举措,进一步夯实医疗救助托底保障。做好脱贫人口门诊特殊慢性病排查和认定,切实减轻慢性病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扎实推进脱贫人口家庭医生签约履约工作,重点做好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和严重精神障碍等4类慢性病重点人群随访,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3)巩固住房安全保障。建立健全农村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在3月22日前,镇规划业务负责人员要对全镇已脱贫户及边缘户住房安全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对排查出的c级、d级危房立查立改,列入2021年危房改造计划,确保脱贫人口住房安全有保障。(完成时限:3月22日前)。

(4)巩固安全饮水保障。在3月22日前,镇水利业务负责人员要组织开展农村安全饮水情况摸底排查,准确掌握当前存在饮水安全问题村组和脱贫户,对排查存在的问题,要及时采取安装净水器、打深水井等措施解决到位,其中整个村组存在饮水安全问题的,列入今年农村饮水工程建设计划。要扎实做好已建农村供水工程维护管理,定期开展集中供水工程水质检测,不断提高农村脱贫人口供水保障水平。(完成时限:3月22日前)。

(二)扎实推进富民产业发展升级。

1.突出“一领办三参与”产业发展。

(1)提前谋划“一领办三参与”产业发展。各村要按照今年的“一领办三参与”产业发展目标任务,提前谋划好“一领办三参与”产业发展。要立足各地资源禀赋,因地制宜选准适合本村发展的富民产业,引进培育龙头企业,鼓励引导村干部和致富带头人领办产业,推动特色产业与脱贫人口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在3月底前,各村要将任务落实到村到人,明确产业发展项目、领办主体、带贫益贫方式,并将情况上报镇扶贫站。(完成时限:3月底前)。

(2)开展“一领办三参与”产业基础设施需求调查摸底。3月22日前,镇扶贫站要组织开展对认定的9个“一领办三参与”产业合作社基础设施需求调查摸底,主要包括合作社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以及合作社农产品仓储、分拣、冷库等配套设施建设需求。经实地查看后,将摸底上报情况上报至县扶贫办。(完成时限:4月底前)。

2.大力发展“短平快”产业。

(1)摸清“短平快”产业发展需求。各村委会、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要组织开展脱贫户和边缘户“短平快”产业需求摸排,摸清需求底数,分类建立短期产业发展需求台账,在3月22日前,上报至镇扶贫站。(完成时限:3月22日前)。

(2)推进“短平快”产业落地。在4月底前,各村要充分发挥产业奖补政策激励作用,组织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和乡村干部逐村逐户宣传和引导有发展需求的脱贫户和边缘户,大力发展家禽、牛羊、蔬菜、瓜果、食用菌、养鱼等周期短见效快的“短平快”产业,帮助和指导脱贫户、边缘户开展租地建棚、种苗购买、育种补栏等春耕备耕工作,确保脱贫群众产业项目落地见效。(完成时限:4月底前)。

3.加大小额信贷推进力度。

(1)开展小额信贷需求摸排。各村要结合产业需求摸排,加大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宣传力度,引导和鼓励脱贫户和边缘户利用扶贫小额贷款政策自主发展产业或入股“一领办三参与”产业合作社。在3月22日前,各村要逐村逐户上门完成脱贫户和边缘户信贷需求调查摸底,并将情况上报镇扶贫站。(完成时限:3月22日前,并长期坚持)。

(2)强化合作社信贷支持。加大致富带头人扶贫小额信贷扶持力度,对“一领办三参与”产业合作社致富带头人可享受免担保、免抵押、财政贴息50%、最高贷款50万元的信贷政策。脱贫户和边缘户原则上在实际参与的前提下,可通过小额信贷资金,入股“一领办三参与”产业合作社,实现“大手拉小手”产业抱团发展。(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三)扎实推进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

1.加强就业监测管理。各村要组织各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对脱贫人口、边缘人口就业情况进行一次摸排,准确掌握已就业劳动力务工信息和未就业劳动力就业需求。由镇扶贫站完成务工信息采集,并录入国办系统及省办大数据平台。要充分发挥好村级就业信息员作用,坚持每月开展脱贫人口、边缘人口务工动态监测,每月20日前将最新的务工信息及时录入国办系统和省办大数据平台,确保脱贫人口、边缘人口就业状况数据与实际情况相符以及务工地点、电话号码等基本信息准确无误。(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2.实施就业分类帮扶。在3月底前,各村要结合脱贫人口、边缘人口务工信息调查采集,加强园区务工交通补贴、扶贫车间务工补贴、外出务工交通补贴等就业帮扶政策的宣传,鼓励脱贫人口和边缘人口外出务工,实现就业增收。3月底前,镇劳保所要开展一次园区企业招工信息宣传活动,指导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进村入户开展宣传推荐工作,积极引导有就业需求的脱贫人口和边缘人口到园区企业务工就业。同时,根据劳动力就业需求,提供公益性岗位、扶贫车间、产业基地务工等就业平台,有针对性地解决弱劳动能力家庭就地就近就业问题。(完成时限:3月底前)。

3.做好项目务工帮扶。继续参照以工代赈做法,交通、水利、新农村建设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单位要优先吸纳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其中统筹整合涉农扶贫项目脱贫劳动力务工报酬占项目资金总额不低于6%(桥梁、交通等技术支持的项目不低于3%)。江西中烟、中国人保捐赠项目等参照执行。(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4.办好用好扶贫车间。继续保持扶贫车间扶持政策稳定,各村要加大扶贫车间奖补政策宣传力度,鼓励扶贫车间企业业主积极吸纳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对已认定的扶贫车间,镇扶贫站、镇劳保所要加强运行情况监测,指导村解决扶贫车间生产运营中的实际困难,帮助企业业主尽早实现复工复产,确保扶贫车间吸纳脱贫劳动力务工人数不低去年。(完成时限:5月底前)。

(四)扎实推进光伏扶贫收益分配。

1.制定收益分配使用计划。村级光伏电站2021年发电收益80%用于公益性岗位和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劳务费用支出,20%用于爱心超市和救助失能弱能奖励补助。在3月18日前,各村要参照村级光伏电站2020年发电收益金额,制定村级光伏电站2021年收益分配使用计划。历年发电收益使用还有结余的,必须在2021年优先使用并完成报账后,再使用2021年光伏发电收益。(完成时限:3月18日前)。

2.强化光伏公益性岗位管理。各村要按照“按需设岗、以岗聘任”原则,合理安排脱贫人口和边缘人口从事公益性岗位和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要加强与就业扶贫专岗和生态扶贫公益性岗位数据比对,可以“一人双岗”,不能“一人多岗”。2021年村级光伏电站发电收益安排的公益性岗位,劳动合同或用工协议签订期限最短不少于半年,最长不超过1年,月工资标准不低于500元。坚持光伏公益性岗位动态管理,按照“在岗领补、有序退岗”原则,对无力履职的,要及时予以清退,并做好省大数据平台信息更新。(完成时限:3月18日前)。

(五)扎实推进驻村帮扶常态化管理。

1.保持帮扶队伍稳定。按照过渡期内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继续保持镇领导挂村帮扶不变、单位定点帮村和第一书记驻村不变、党员干部帮扶脱贫户不变、帮扶要求不变,持续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工作,切实做到队伍不撤、工作不断、干劲不减。在省市乡村振兴帮扶新政策出台前,现有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结对帮扶干部原则上保持不变,其中因工作调离、身体原因不能胜任等原因需要调整的,要向镇党委、镇扶贫站申请报备。(完成时限:3月底前)。

2.拓展帮扶工作内容。驻村帮扶工作要从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转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一年之计在于春,挂点镇领导要深入帮扶村指导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开展推进乡村振兴调研。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一方面要协助乡村做好脱贫群众防贫监测、产业发展、稳岗就业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重点工作。另一方面要协助乡村统筹推进村“两委”换届、“一领办三参与”产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3.严肃帮扶工作纪律。驻村第一书记坚持每周驻村工作5天4夜,驻村工作组坚持每季度驻村帮扶不少于50天,结对帮扶干部每月走访帮扶对象不少于2次。加大驻村帮扶考勤管理,每月定期报送考勤结果,对未按要求落实驻村帮扶工作的定点帮扶单位,下发督办函,责令限期整改。镇党委、政府、镇纪委监委、镇扶贫站要加强驻村帮扶、结对帮扶工作督查检查,对存在驻村帮扶不在岗、帮扶工作不流于形式等问题的帮扶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六)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

3月15日前,有关村要对易地搬迁对象“两业”后续帮扶情况进行排查和帮扶,确保实现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要加大产业帮扶力度,充分利用产业奖补、小额信贷等激励政策,鼓励和引导搬迁对象入股产业合作社或自主发展特色产业。要加大园区企业招工信息和政策宣传力度,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搬迁对象进城入园务工。对搬迁户中的留守妇女、弱劳动力等特殊群体,要合理开发生态护林、保洁环卫、门卫保安等公益岗位,让搬迁对象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对无劳动力的搬迁对象,要因人施策落实农村低保或特困供养等兜底保障政策。(完成时限:3月15日前)。

(七)扎实推进典型宣传和舆情监测。

1.深化脱贫攻坚总结宣传。对脱贫攻坚的实践成就、经验模式和先进典型等进行全面总结,留好扶贫印记,凝练脱贫攻坚精神。强化正面宣传引导,以省市县先进典型为重点,深入宣传我镇脱贫攻坚过程中涌现出的优秀第一书记、最美脱贫户、脱贫先进村、定点扶贫先进单位等先进个人和集体,讲好脱贫攻坚“敖城镇故事”,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配合主流媒体做好“纪录小康工程”工作,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留下“信史”档案。(完成时限:5月底前)。

2.加强扶贫领域舆情监测。全镇上下要密切协调配合,加强对扶贫领域舆情监测分析和引导处置,做到有力监控、有序引导、有效应对。对善意批评意见认真听取吸纳,对恶意攻击炒作坚决依法制止,防止用个别问题否定脱贫攻坚成绩,防止用恶意炒作乡村振兴干扰大局。(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一)强化组织保障。各村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性,继续扛起政治责任,保持镇村两级工作力量稳定,做到工作不断、队伍不散、干劲不减,持续推进工作落实落地。各村、镇直办单位要严格按照工作方案的要求,结合本村本单位实际,研究制定工作措施,逐项分解细化任务,确定春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作战图。镇直(办)有关责任部门尤其是“两不愁三保障”主管部门要根据部门职能分工,狠抓本系统行业政策措施的推进落实。

(二)加强统筹推进。镇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加大对春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协调调度,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镇直(办)有关责任单位要结合责任分工,加强对村的指导服务,定期调度,及时掌握工作进度,着力解决工作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各村第一书记和村党支部书记作为春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责任主体,要亲手抓、亲自做,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严格督促检查。镇扶贫站要联合镇纪委监委加大对村和有关责任单位春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开展情况督促检查力度,掌握工作落实、责任落实、政策落实等情况,督促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予以通报,下发督办单,要求限时整改到位。

XX村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方案篇十

摆脱贫困是一个中文词,意思是摆脱贫困。2020年11月23日,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832个贫困县将脱贫,国家扶贫目标和任务已经完成。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以“一个希望、三个着力”的重要指示为指引,遵循“单位帮村、干部包户、社会参与、民政托底、结对帮扶、精准扶贫、决战五年、同步小康”的要求,按照“找准原因、精准施策、建立机制、形成合力”的工作思路,以建档立卡扶贫对象为核心,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根本,对全县20个省定“十三五”贫困村和23327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面实行精准扶贫攻坚,全力推进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弘扬__精神,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为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根据省委、省政府“力争提前两年实现精准扶贫攻坚”的工作目标,结合我县实际,提出以下具体目标:

(一)提前实现减贫目标。到2018年,全县力争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20192020年,进一步巩固发展精准扶贫攻坚成果,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确保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共奔小康不掉队。

(二)贫困群众收入明显提高。保持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高于全市平均增幅,到2018年底,具备劳动能力但缺乏发展条件的轻度贫困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当地平均水平的70%左右;具有部分劳动能力、处于低保标准以下的中度贫困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当地平均水平的50%左右;进一步强化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处于重度贫困的农户的重点保障,提高标准,兜牢底线。

(三)贫困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到2018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旧房改造任务全面完成,生存条件恶劣地区的贫困群众得到整体搬迁安置,贫困村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市平均水平,农民群众安居乐业。

(四)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到2018年,有劳动能力贫困户都有一项以上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贫困家庭劳动力掌握一门以上就业创业技能,新生代劳动力具备转移就业基本职业素质,贫困家庭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贫困村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专业合作经营机制较为完善,基层党组织作用坚强有力。

(一)按照精准到村到户的要求,科学制定精准扶贫攻坚规划。

1.制定精准扶贫攻坚工作规划。要在全面摸清贫困村、贫困户、贫困状况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提前两年实现精准扶贫攻坚任务的目标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倒排工期,做好各类规划的相互衔接,科学制定精准扶贫攻坚规划,并纳入本级“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用统筹规划承接上级扶贫开发政策支持,抓好本地精准扶贫攻坚的组织实施,确保责任到位、工作落实到位。

2.制定贫困村和贫困户具体脱贫计划。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案”的工作要求,制定落实每个贫困村、每户贫困户的具体脱贫计划,明确发展目标和脱贫路径,确保扶贫帮到点上、扶到根上。同时,将一些未列入省定“十三五”贫困村的基础设施条件差、贫困程度较深、贫困发生率较高的行政村确定为县(市)级贫困村,并制定脱贫计划,统筹各类扶贫资源倾斜扶持。

(二)按照精准帮扶的要求,进一步加大社会扶贫力度。

1.深入开展单位定点帮扶贫困村工作。深入开展县直单位定点包扶“十三五”贫困村工作,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单位帮扶。帮扶单位要成立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组建驻村工作队。按照帮制定实施脱贫规划、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帮发展扶贫产业、帮夯实基层基础“四帮”的要求,结合帮扶村实际,打好组合拳,坚持一帮到底,不脱贫不脱钩。受帮扶的贫困村要积极主动对接帮扶单位,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激发贫困群众自立自强、干事创业的信心,增强脱贫致富的合力。

2.全面开展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县直单位干部采取“321”的方式开展结对帮扶,即县处级领导干部结对帮扶3户,科级干部结对帮扶2户,一般干部(职工)结对帮扶1户。其余贫困户由所在乡镇(场)干部(职工)包干托底,做到结对帮扶“扶贫开发户、扶贫低保户”全覆盖。帮扶干部要深入贫困户家中,详细了解贫困户家庭状况、致贫原因和发展需求,帮助制定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帮扶措施,积极开展送温暖、送政策、送技术、送项目“四送”活动,帮助贫困户尽快脱贫致富。同时,各地对在扶贫对象户建档立卡之后因灾、因病等原因新出现的贫困户,要纳入全县结对帮扶精准扶贫信息系统,并落实帮扶干部给予积极帮扶。

3.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结对扶贫。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结对扶贫工作,扎实开展扶资金、扶产业、扶就业、扶信息“四扶”活动。充分发挥“10.17中国扶贫日”平台作用,弘扬扶贫济困传统美德,多方发掘社会扶贫资源。

(三)按照精准施策的要求,进一步加大专项扶贫工作力度。

1.强力推进产业扶贫,夯实贫困群众脱贫增收基础。一是找准优势富民产业。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有利于贫困农户增收致富的产业项目。深入推进“一村一品”,逐步做大规模、做响品牌。二是提高贫困群众的产业参与度和受益度。建立企业与贫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完善“公司+基地+贫困户”、“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让贫困群众更好地参与产业发展、更多地受益产业发展。三是加大产业扶贫投入力度。充分发挥扶贫攻坚重点县和原中央苏区县省财政每年1000万元的产业扶贫专项资金的作用,资金使用上要瞄准贫困村和贫困户,采取贷款风险补偿、贷款贴息、现金直补、产业保险和帮扶责任人携资结对帮扶等多种方式。对贫困户尤其是缺乏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结合土地山林流转、租赁或入股,积极探索扶贫资金出资折股到户的资产受益方式。

2.强力推进扶贫移民搬迁,着力改变生存环境恶劣地区困难群众生存发展环境。一是加大扶贫移民搬迁力度。顺应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优化村庄、人口布局的要求,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采取“进城进园、集镇、中心村”梯度安置的方式,全面摸清底数,统一群众思想认识,按照整体搬迁的要求制定实施移民搬迁规划。二是加快农村危房改造。将贫困户全部纳入农村住房保障体系,优先安排农村危旧房改造指标,对特困扶贫对象住房救助实行“交钥匙”工程。

3.强力推进贫困村村庄整治,大力改善贫困村人居环境。按照“整体推进、基础先行、改善面貌、提升功能”的思路,加大贫困村村庄整治力度。将贫困村宜居自然村庄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每年新农村建设村点安排对贫困村全覆盖,每个点叠加新农村建设资金和扶贫资金给予重点扶持,全面优化村容村貌。优先支持贫困村绿色生态环境保护和整治,土地整治项目优先向有条件的贫困村覆盖。加快完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力争2017年全县90%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

4.强力推进“雨露计划”培训,提高贫困人口就业创业的能力。一是提升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统筹农民工职业培训、农民适用技术培训、科技扶贫等政策,加强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增强其就地发展产业、进城进园就业、自我发展创业的能力素质。加大贫困户新生代职业学历教育培训力度,从而达到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目标。二是创新培训方式。依托省、市、县职业院校资源,立足沿海发达省份的市场用工需求,集中在务工比较多的地区,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开展定单式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

(四)按照精准发力的要求,进一步加大行业扶贫工作力度。

1.大力实施交通扶贫。加快推进贫困乡村客运网络连通工程,改善运输条件,完善贫困村客运网络,提高贫困村客运班车通达率。加快贫困地区及农村客运站场建设,加快县乡道升级改造进度。2018年率先完成20个“十三五”省定贫困村25户以上宜居自然村的道路硬化,力争2020年全面完成全县农村25户以上自然村的道路硬化。

2.大力实施水利扶贫。进一步提高贫困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程度,2015年底全面完成“十二五”农村安全饮水建设任务,力争2020年基本解决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加强已列入全国近期治理规划的贫困地区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优先扶持贫困村小型水利建设,提高防汛应急能力,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在贫困地区基本建成较为完善的防洪减灾体系。

3.大力实施医疗扶贫。一是将贫困村的卫生基础设施改造和卫生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扶持作为医疗扶贫工作重点,在基层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新改扩建项目方面,倾斜扶持贫困人数较多的乡(镇)村,从而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让贫困地区群众享有全县同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二是逐步扩大新农合报销药品目录范围,提高重大疾病救治水平。对农村低保、五保对象参加新农合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全额补助,在县级住院新农合补偿取消起付线,同时在新农合补偿基础上,降低大病保险起付线。完善医疗救助制度,推进“费用+病种”的医疗救助模式,突出重特大疾病救助,逐步提高支出型贫困低收入家庭重特大疾病患者的自负医疗费用救助比例。

4.大力实施教育扶贫。健全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政策体系,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直接享受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就读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校等方面的资助政策,保障基本学习和生活需求。保证贫困家庭孩子上得起学,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支持加快薄弱学校改造,推进义务教育学校达标建设、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高校扩大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比例以及针对贫困家庭学生的各种资助政策落实工作。

5.大力实施文化扶贫。加强对贫困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在贫困乡村开展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在农户自愿购买接收设备的前提下,落实惠民补贴政策,免费提供中央和地方广播电视基本节目。加快贫困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提高宽带用户普及率,稳步推进宽带网络提速。

6.大力实施金融扶贫。一是建立金融扶贫优先工作机制。上饶银监弋阳监管办事处优先审批涉及有扶贫业务和“三农”贷款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人民银行弋阳支行优先办理上述金融机构与人民银行各项服务功能对接;优先满足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的支农再贷款和再贴息需求;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发行小微企业债、开办同业存单、大额定期存单,增加其资金来源。二是制定扶贫贷款发放指导意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向贫困村和重点扶贫开发项目发放贷款。督促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将新增可贷资金70%以上留在当地使用并主要投入“三农”经济项目。督促辖区保险机构开发新的保险品种,满足扶贫经济和“三农”经济发展需求。

7.大力实施保障扶贫。按照“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原则和“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要求,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体系,实行民政救济“纯低保户和五保户”全覆盖。对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困难群众实行应保尽保,并逐年提高农村低保保障标准和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对农村低保对象中无收入来源、依靠自身条件无法改变生活状况的群众加大倾斜力度。进一步健全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完善自然灾害生活救助政策。加大分类施救的力度,对因支出型贫困造成基本生活严重困难的群体予以特别救助。逐步建立完善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制度。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孤残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保障力度。

(一)落实精准扶贫攻坚责任。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贫困地区党委、政府要切实履行好精准扶贫攻坚主体责任,把精准扶贫攻坚作为今年乃至今后五年最重要的工作来抓,要坚持治标与治本结合、输血与造血并举,找准切入点、提高精准度,切实把各项政策措施扶到点上、根上。对精准扶贫攻坚埋头苦干并做出突出成绩的干部,提拔使用时优先考虑;对不胜任、不称职的,及时调整。

(二)加大精准扶贫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要认真履行精准扶贫攻坚的主体责任,加大财政预算扶贫资金持续增长力度。实行扶贫开发“省级监管、市负总责、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县本级将调整财政支出分配结构,增加扶贫开发的投入,使扶贫开发资金增幅与财政收入增长水平相适应。要加强扶贫资金使用和政策执行的监管,严肃查处违纪违规问题,坚决杜绝侵占扶贫资金搞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对贪污腐败现象实行“零容忍”。

(三)强化精准扶贫队伍建设。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处理好机构改革和强化扶贫工作机构建设的关系,进一步健全扶贫工作保障机制,做到机构设置、职能调整、人员编制、经费预算与扶贫工作任务相适应,并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各乡镇要在乡镇事业站所限额内成立扶贫工作站,配备专职扶贫工作人员。要加大贫困地区干部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

(四)全面落实行业扶贫的职责。落实全社会共同责任,凝心聚力推进精准扶贫攻坚。县直部门要明确本部门肩负的行业扶贫任务,制定本部门加大精准扶贫的工作计划,并纳入本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要细化任务、倒排工期,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事业等方面加强行业扶贫任务的组织实施。要多方挖掘社会扶贫资源,凝聚扶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五)加强动态管理。建立全县结对帮扶精准扶贫信息系统,实行贫困人口和干部结对帮扶工作动态管理。每年一季度对贫困人口脱贫和干部结对帮扶工作进行一次动态调整,及时将稳定脱贫人口退出系统,将新增贫困人口录入系统,明确帮扶责任人,落实帮扶措施,确保贫困户帮扶全覆盖。

各地各部门要认真抓好本方案的贯彻落实。各帮扶责任单位要制定本单位落实精准扶贫攻坚的实施方案,于8月5日前报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备案。县委、县政府每年对贯彻落实情况组织专项督查。

全县贫困人口由x户、x人减少到x户、x人,x个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达到脱贫“摘帽”标准。为了贯彻落实好《x县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巩固脱贫成果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确保脱贫质量,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zsj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县委x届x次全会精神,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扶持政策不减、工作力度不减、资金投入不减、帮扶力量不减、督查考核不减原则,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把脱贫质量放在首位,以产业就业扶贫增收入、以保障性政策落实减支出、以扶志扶智强后劲、以建好用好基础设施稳支撑、以持续做好帮扶助发展,建立防返贫机制,做好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达到“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目标任务。2020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x元左右,稳定解决住房、饮水安全问题,义务教育阶段无因贫失学、辍学学生,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贫困村基础公共设施管理规范、良性运行,人居环境干净整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1.坚持多措并举,增加产业性收入。围绕林果、棚栽、养殖三大主导产业,结合产业发展类型,深入实施农业产业提升工程,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强化技术服务,为贫困户配齐产业发展指导员,及时解决技术帮扶“最后一公里”问题。推广“期货+保险”模式,加强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后整理政策扶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贫困户在全产业链增加收入。着力解决脱贫户长效产业基础不稳固,收入不稳定、不持续问题。

2.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工资性收入。全面落实就业创业扶贫政策,拓展多元就业体系,提高贫困劳动力技能和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保证有就业意愿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实用技能培训,解决好学用脱节问题,确保每个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1-2门实用技能。加强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发挥苏陕扶贫协作和大行业、大企业吸纳劳动力的优势,完善劳务输出精准对接机制,使有组织的劳务输出达到总劳务输出的一半以上。支持返乡、返村人员创业创新,创造就业机会。巩固生态扶贫原有措施,全县新增开发公益性岗位x个、特设岗位x个。进一步拓宽本地企业吸纳、社区工厂(扶贫车间)安置、能人大户带动等就业渠道,确保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至少x人稳定就业,低保线以下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残疾或不便远出的低收入群体,通过公益特岗、专岗实现就近就业,2021年前享受公益性岗位政策脱贫户不脱岗。

3.深化“三变”改革,增加资产性收入。通过“三变”改革盘活农村集体资源、资产和资金,激活各类生产要素潜能,促进贫困户深度参与产业化进程,获得稳定分红收益。对x个贫困村已经支持到位的互助资金加强管理,对其带动脱贫情况进行绩效考核。鼓励村党支部、村委会兴办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或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在不改变用途的情况下,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其他涉农资金投入设施农业、养殖、光伏、水电、乡村旅游等项目形成的资产,具备条件的可折股量化给贫困村和贫困户,同时防止“一股了之、一合了之”等问题。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其他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牲畜托养和土地经营权入股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支持集体经济组织以参股配股等形式,壮大资本金,增强生产经营能力,提升基层组织组织力、执行力和社会治理能力。

4.落实社会保障政策。持续落实“三共同”工作办法,全面实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逐步提高保障水平。落实养老保险政策,确保脱贫户养老保险全覆盖。对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x元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符合低保条件的要做到低保政策全覆盖,符合五保条件的要做到五保政策全覆盖。对在册贫困户靠家庭供养且无法单独立户的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等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不含整户纳入低保范围的贫困人口),经个人申请,实行单人户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对“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残疾人、孤寡老人、低保对象等特殊贫困群体给予基本保障。加大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社会救助力度。

5.落实健康扶贫政策。坚持精准施治减少患病贫困人口存量、精准预防控制患病贫困人口增量“两手抓”,完善“四重保障机制”,严格执行《x市贫困人口慢性病门诊医疗救助办法》,做到日常门诊救助、特殊慢性病及特大疾病门诊救助全覆盖。对贫困户大病患者进行精准救治,做到大病救治全覆盖。加强全科医师团队管理,进一步完善贫困户慢性病“1+1+1”签约服务工作机制,开展签约服务信息化、规范化管理,加大明察暗访及考核力度,考核结果与绩效分配、评优树模、职称晋升等挂钩,确保应签尽签,服务到位。加强贫困村卫生室管理,全力推动村医服务补偿、培养培训和养老保障等政策的落地实施,实行村医县招镇管村用,不断稳定和优化村医队伍。完善“救护车辆+医疗设备+全科医师团队+远程医疗”流动医院模式,开展流动医院巡回医疗服务,切实解决村卫生室服务能力不足问题,方便群众就医,减少医疗支出。完善健康信息管理系统,用大数据精准监测农户健康状况,预防因病返贫问题的发生。

6.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全面落实教育资助政策,确保贫困家庭各学段学生精准资助不落一人。夯实“七长”责任,落实控辍保学十项制度,对因病、因残不能到校就读的贫困家庭子女,全面落实送教上门政策,确保全县贫困户家庭无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建好管好镇街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确保所有义务教育学校达到基本办学条件。

7.弘扬时代新风尚。大力弘扬x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勤劳致富、脱贫光荣的浓厚氛围。大力开展各类评比竞赛活动,积极宣传扶贫成效和脱贫典型,引导贫困群众增强主体意识,摆脱对扶贫政策的单纯依赖。提升“一约四会”管理水平,着力整治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天价彩礼、人情消费、炫富比阔、铺张浪费、厚葬薄养等歪风陋俗。

8.加强教育培训。继续深化“扶志六法”和“明理、感恩、诚信、自强”教育,依托“农民夜校”“讲习所”“道德讲堂”等载体,加强教育培训,增强贫困群众自尊、自爱、自强意识。通过职业教育、农技推广、远程教育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培养有科技素质、有职业技能、有经营能力和有市场头脑的现代农民。

9.注重激励约束。不断提高“爱心超市”管理水平,并采取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方式,激发贫困户脱贫信心和发展动力。实行反向约束,对“因懒致贫、因赌致贫、因婚致贫、因子女不赡养老人致贫”等精神贫困问题,建立失德、失信、失孝负面清单。对失德、失信、失孝人员,由镇村党组织及乡贤人员进行教育引导,对于屡教不改者,可采取司法干预办法,强制其依法尽责尽孝。

10.推进典型引领。广泛开展“文明村镇”“十星级文明户”创建和脱贫模范、道德模范、文明家庭、身边好人、最美人物、好公婆好媳妇等评选表彰活动。大力宣传脱贫模范先进事迹,激励更多贫困户见贤思齐,实现高质量脱贫。

11.突出重点帮扶。强化针对性帮扶,解决脱贫信心不足的问题。关注农村单身和发展信心不足的贫困群体,通过各级群团组织、社会机构,采取多种形式帮助他们重建生活信心。

12.全面巩固“两房”建设成果。对农村居民住房安全实行动态监测管理,发现一户改造一户,确保农村居民住房安全。2020年,对全县x个集中安置点进行全面排查,彻底解决工程质量不高等问题,进一步完善水、电、路、气、暖、讯等基础公共服务设施,为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提供基本保障,x月底前全部入住,年底前全面完成易地扶贫搬迁旧宅基地腾退任务。持续加强扶贫基地、社区工厂建设,落实好产业、就业扶持政策,开辟就近就业产业门路。全面推行安置点社区化管理,提供城镇均等化公共服务,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生活好。

13.提升农村基础公共服务设施水平。继续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解决行路难、运输难的问题。加快推动水利建设扶贫工程,完善贫困村自来水“村村通”,保障贫困群众安全饮水。加快电力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全面提升农网供电能力。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统筹推进教育、卫生、体育、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14.建立基础设施管护专项基金。以村为主体,建立以涉农整合资金和扶贫专项资金为主要来源、村级集体经济积累和社会捐助为补充的村级基础设施管护专项基金,主要用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维修、养护,确保正常运行。

15.健全基础设施长效管护机制。强化政府主体责任,采取行业监管与镇村管理相结合、行政主导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办法,加强对基础设施建成后的管理、使用和维护,确保基础设施产权清晰、权责明确、制度保障、管护到位,实现建得起、用得上、不废弃、长受益。

16.开展贫困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围绕生活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村容村貌提升“五大行动”,严格对标对表,全力打造干净整洁、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17.扎实推进问题整改。深刻汲取秦岭北麓西安境内违建别墅问题沉痛教训,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夯实“三级书记”抓扶贫的政治责任、坚决做到全面整改、立行立改、真改彻改。对中省市反馈的各类问题主动认领、照单全收。全面开展“回头看”,对脱贫攻坚工作大核查,认真梳理存在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列出问题清单,建立整改台账,明确镇街(社管中心)和相关部门整改责任和整改时限,实行销号管理,整改一项、销号一项,解决好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缺项漏项和不达标问题,确保攻坚期末脱贫户全面达标不降档,各类问题整改彻底并取得实效。

18.强化带贫益贫长效机制。制定完善带贫益贫机制指导意见,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通过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明确贫困户股权配置,赋权带动贫困户增收。加大龙头企业特别是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扶持力度,增强其带贫益贫的积极性。支持龙头企业、各类专业合作组织推行“借还+”模式,与集体经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支持农户配套生产经营设施,增强产业发展能力,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度和直接受益水平。强化开展产销对接,推进消费扶贫,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示范村和主题园区,广泛吸纳贫困户参与,带动贫困群众在二三产业增收。建立电商扶贫线上线下馆,提升农产品商品化率,增加贫困户农产品市场收益。

19.建立实时监测预警机制。以全市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为基础,整合卫健、医保、教育、民政、应急、公安等部门数据信息,提高贫困村、贫困户数据信息运用水平,实现全县扶贫开发数据信息化,建立监测预警机制。依据监测预警信息确定已返贫和需巩固提升对象清单,逐一实施精准帮扶,确保其稳定脱贫不返贫。

20.坚持政策措施稳定不变。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即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对2017年以来的脱贫户要严格落实“攻坚期内脱贫不脱政策”,做到政策落实不改变,结对帮扶不脱钩,收入监测不间断,督查考核不放松。对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群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薄弱的非贫困村给予适当帮扶和支持,对出现大病、残疾、灾祸的非建档立卡人口(边缘户)争取政策,最大限度地开展“点对点”精准帮扶,有效防止出现新的贫困。

21.持续推进社会扶贫工作。进一步优化整合帮扶工作力量,提升单位包村、干部联户、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帮扶工作水平。在持续做好国企合力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3+x”帮扶工作的同时,扎实开展好中央定点扶贫、苏陕扶贫协作、“万企帮万村”、“两联一包”、军地帮扶、中国社会扶贫网推广、驻村联户帮扶等工作,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

22.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坚持对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一村一策”逐个整顿,整顿一个、提升一个。认真开展村“两委”换届“回头看”,集中进行“拉网式”大排查大整顿,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扩大村级“两委”班子“一肩挑”比例,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促进乡村本土人才回流,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扎实开展农村干部学历教育,每年至少对村“两委”主要负责人集中轮训一遍,进一步提高村干部执行政策、引领发展、服务群众的本领。提高农村发展党员工作质量,加大从致富能手、新型职业农民、复员退伍军人、返乡大中专毕业生等优秀分子中发展党员力度,贫困村每年至少培养1名35岁以下的入党积极分子,每两年至少发展1名党员,充分发挥党员的积极性和带动性。强化帮扶力量,建立第一书记派驻长效工作机制。抓好贫困村“第一书记”和驻村队员培训,增强发展经济、依法办事、化解矛盾、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的能力。

(一)落实巩固提升脱贫成果责任。各级各部门单位要旗帜鲜明地讲政治,始终把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县委、县政府每月至少专题研究一次脱贫攻坚工作,党政正职每个月至少要有5个工作日用于扶贫。进一步深化“三级书记”抓扶贫工作机制和县级领导包抓镇街脱贫攻坚工作制度,坚持领导干部驻村蹲点调研工作制度,做到县级主要领导遍访贫困村,镇街主要领导遍访贫困户“全覆盖”。各镇街、县级相关部门要制定脱贫成果巩固提升方案、明确任务清单、抓好督导落实,确保任务细化到量、具体到点、落实到人,持续推进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落实。

(二)优化扶贫资金投向。按照不低于地方财政收入2%、增幅不低于上年20%的要求,足额落实财政配套扶贫资金。深入推进涉农资金整合,夯实资金整合主体责任,在“按需而整”的前提下“应整尽整”。要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积极盘活存量资金,保障扶贫投入与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任务相匹配。继续坚持建立x万元小额扶贫贴息贷款担保基金制度不变,落实“x”扶贫贴息贷款机制,做到应贷尽贷。进一步加强全县扶贫互助资金管理,发挥好资金使用效益。修订完善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优化和调整支出结构,安排一定比例资金用于扶持收入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群体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薄弱的非贫困村。加强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管理,防范扶贫贴息贷款和互助资金使用风险,强化扶贫资金监管和审计力度,确保财政扶贫资金专款专用发挥效益。

(三)严格督查考核问责。一是建立“四张清单”管理制度。围绕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目标任务,建立“八办三组”牵头部门及重点责任单位任务清单、政策清单、工作清单、问题清单,保证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落地见效。二是严格督查督导。坚持季度督查与平时暗访相结合,印发督查通报,下发问题督办单,实行反馈问题整改销号管理,对人、对事、对问题限期整改到位。三是坚持考核导向。围绕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有效防范返贫设计考核指标,增加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在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的权重。严格督查考核结果运用,对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工作推进慢、措施不落实、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镇街(社管中心)和行业部门,实行一票否决。四是严肃奖惩问责。深化扶贫领域作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治理,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用好“三项机制”,对巩固提升脱贫攻坚工作成绩优异、贡献突出的扶贫干部,进行表彰奖励并优先提拔使用。建立脱贫攻坚问题向纪检监察部门移交督办机制,重点对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巩固提升措施不精准、资金使用不规范、驻村帮扶不扎实等问题严督实考,严肃追究责任。

(四)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把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乡村振兴的项目安排、资金投入、政策举措,优先支持退出村发展和脱贫人口增收。通过扶贫产业的持续发展、贫困群众的持续增收、基础公共设施的持续完善,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农民富裕奠定坚实基础。推广运用脱贫攻坚的好做法、好经验,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借鉴。

(五)全面总结宣传脱贫攻坚工作成果。全面总结脱贫攻坚成果和工作经验,深入挖掘一批脱贫攻坚先进事迹和先进典型,推出一批反映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优秀文艺作品,运用融媒体手段,开展全方位宣传,展示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讲好x减贫故事。加强对脱贫攻坚舆情监测,健全涉贫舆情分级管理和处置机制,严防炒作干扰脱贫攻坚大局,在全县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参与脱贫攻坚的良好局面。

20xx年龙沱乡通过全体成员的努力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下达脱贫攻坚工作任务。下一年20xx年是脱贫攻坚工作进入决胜阶段的关键一年,我们即要巩固脱贫成果,又要完成新的减贫任务,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为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战,扎实有效推进我乡脱贫攻坚工作,顺利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1、龙沱乡是山区乡镇,原有贫困人口142户402人,通过20xx年、20xx年、20xx年3年的努力脱贫83户285人,剩余贫困户59户117人;原有贫困户5个,20xx年修文村退出贫困户,现在剩余贫困村4个;龙沱乡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的目标任务是29户106年,20xx年按照上级要求完成3户14人,剩余26户92人。

1、20xx年龙沱乡贫困村退出任务:完成市级贫困村分水村的脱贫退出。要对照贫困村四通四有一无一低于退出标准查漏补缺,确保水、电、路、通信四通;确保每个村有集体经济、有多功能活动场所、有垃圾集中处理设施、有一个好支部;确保村内无三房户和危房户;确保贫困发生率低于3﹪。

2、20xx年龙沱乡贫困户脱贫任务:完成21户43人脱贫。其中:分水村2户5人,张山村2户2人,联乡村2户7人,龙沱村7户12人,赵沟村4户9人,三合村2户2人,修文村2户6人。要对照贫困户七有一无一达标退出标准,确保20xx年退出贫困户有安全住房、安全饮水、安全用电、有稳定增收项目、有信息网络、有劳务输出、有社会保障。人均纯收入超过3500元,家庭无因贫辍学学生。真实做到脱贫致富。

3、20xx年龙沱乡易地搬迁任务:完成15户58人易地搬迁任务,确保保障基本、安全适用的易地搬迁原则,做到20xx年易地搬迁人员人均住房建设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不存在原址重建、就地新建问题,不存在搬迁对象因建房而举债的情况。

1、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落实龙沱乡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及龙沱乡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任务,落实专题会议制,做到每月一次专题会,每周一次讨论会。注重日常监督,我乡将以分管扶贫工作的副乡长及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为基础,成立了日常业务巡查小组,年内累计开展各类检查督导工作。

2、提前谋划统筹部署。20xx年初我乡党委、政府将安排驻村工作组下到基层实地调研、访贫问苦,对20xx年退出贫困村、贫困户收集第一手资料将面临的各种问题形成报告报党委会研究,统筹规划全乡脱贫攻坚工作部署,保障20xx年脱贫攻坚工作顺利实施。

3、积极对接争取上级各部门支持。针对我乡脱贫工作中的薄弱的情况,乡扶贫工作组积极对接发改局、扶贫移民局、农办等相关部门,将我乡的具体情况形成书面请示上报,争取我乡20xx年度脱贫工作各项工作顺利完。

4、严控程序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对脱贫攻坚工作的要求,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责任落实到人,确保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保质保量的完成。

5、社会帮扶齐发力。20xx年我乡将进一步加强同百企帮百村的对接企业的联系,进行针对贫困户具体情况进行帮扶,如:产业支持、提供就业岗位、提供部分物资捐赠等帮扶措施。争取通过社会各界和我们的共同努力让龙沱乡贫困人员早日脱贫致富。

6、加大脱贫攻坚政策培训力度。20xx年继续在全乡开展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等政策学习,加强学习教育力度,扩大学习教育范围,建设一支能打好脱贫攻击硬仗的干部队伍。

芒市是一个集边疆、山区、少数民族、“直过区”为一体的贫困县市,总体贫困范围广、程度深。2011年列为滇西连片特困地区。2013年启动建档立卡工作时,芒市初始纳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022户18118人,贫困发生率6.70%。通过几轮动态管理后,芒市共有建档立卡户6484户25481人。近年来,通过持续推进扶贫开发工作,2014年至2019年共实现6433户25328人贫困人口脱贫,36个贫困村脱贫出列(其中2019年脱贫821户2573人,9个贫困村出列)。2018年7月通过国家贫困退出第三方实地评估检查验收,2018年9月省政府正式批准芒市退出贫困县序列。截至2019年末,全市未脱贫人口51户153人,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贫困发生率降至0.06%。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芒市脱贫攻坚工作经过四年的精准扶贫,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成果。2020年我市将实现现行扶贫标准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将得到解决”,党的百年目标得到实现。但是,影响脱贫成效和导致返贫的因素仍然很多,遇到难以化解的风险。如:遭遇自然灾害、重大疾病、伤亡事故等,贫困家庭享受了“输血”,但自身“造血”功能不强,尚未形成稳定的财产来源,已脱贫享受政策户,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任务艰巨。一是因病、因残、因灾等不可预测不可规避的风险易返贫。截至2019年末动态调整后,有因病致贫、返贫317户1203人,全市持证残疾人总数10172人,有建档立卡残疾户1360户1611人。此类人员,一旦家庭出现因病、因残、因灾等问题,得不到政策的持续帮扶,易产生返贫风险。同时,部分农户家庭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有家庭成员因大病而丧失劳动力,因天灾导致收入大幅度减少等情况出现,也极易产生返贫风险。二是剩余未脱贫户易存在返贫风险。前几年经过帮扶后的已脱贫户,经过持续的帮扶和努力,已具备较好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基础,不易出现返贫的风险。但剩余的未脱贫户多是“老大难”、是脱贫攻坚工作中最难啃的“硬骨头”。虽然享受了政策帮扶,达到了脱贫标准,但是由于经济基础、家庭根基不牢,一遇到风吹草动,经不起风浪和折腾,返贫致贫风险比较高。三是部分建档立卡户仍然存在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缺乏,自信心不足,内生动力不够,仍然存在“等、靠、要”思想,极易出现返贫风险。

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是脱贫攻坚成效的具体体现,是确保全市贫困人口稳定实现小康的标志。如何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提出以下建议措施。

(一)继续落实长效精准帮扶机制。一是继续落实动态管理机制,对已脱贫对象开展“回头看、回头帮”工作。加强动态监测,实行动态管理,对收入骤减、支出骤增的脱贫户,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一户一策”采取针对性措施,精准帮扶。逐户分析贫困户收入结构,针对脱贫户因转移性收入政策退出导致收入影响较大的情况,采取设置公益性岗位、临时救助、兜底保障等综合性措施,保障收入持续稳定。二是对已脱贫出列的原深度贫困村、贫困村的下乡干部、“第一书记”要继续留任,也可换任,确保脱贫不脱帮扶。三是把握政策导向和政策标准,完善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农业保险等政策,防止政策变化带来的返贫风险。

(二)积极探索巩固脱贫成果,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的重要制度。建立出台《关于完善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长效机制意见》,继续实施《芒市防致贫返贫风险救助金管理使用办法(试行)》,由市财政从每年的市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中调剂安排100万元作为基础资金,上级帮扶单位资金投入作为补充,鼓励社会组织、企业、法人、机关干部和其他公民捐资的方式,设立防致贫返贫风险救助金,专项用于全市有致贫风险未纳入建档立卡贫困对象的农业户籍人口,全市有返贫风险的已脱贫退出建档立卡贫困户,因家庭发生重大疾病、重大灾害、重大事故等突发原因或因学,造成家庭产生大额支出,通过各级各部门政策性报销、救助、救济和社会各界捐赠、帮扶以后,家庭自付部分支出仍然较大,且家庭自身无力承担,导致家庭有致贫和返贫风险的农村户籍人口和已脱贫退出建档立卡贫困户。

(三)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突出主导产业培养,坚持龙头带动,建立稳定的利益联接机制,促进农户稳定增收。完善农业保险体系,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增强抗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坚持农业、农产品加工和农村旅游同步发展,促进农村产业深度融合。建立稳定增收机制,加强就业和产业指导,提高农民增收能力和风险抵御能力。

(四)持续开展志智结合激发内生动力。只有充分激发出贫困户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发挥其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脱贫攻坚成效才会得到不断提升和巩固。全方位开展农村技能培训,提高群众劳动增收技能。大力开展党建扶贫,提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转变贫困群众理念思维。积极开展创评活动,不断完善村规民约,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提升贫困户的荣辱感和自主意识,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

以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习对我省扶贫攻坚提出的明确要求为指引,深入贯彻中央、省、市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开发扶贫和保障扶贫两轮驱动,贫困村发展与贫困户脱贫统筹推进,扶贫措施与贫困识别结果衔接,锁定贫困村、瞄准贫困户,找准致贫原因,区分贫困类型,制定帮扶措施,聚力帮扶,切实把精准扶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为确保我县与全省同步建成小康打下坚实基础。

1、坚持对象识别到村到户。建立贫困村、贫困户信息档案,做到户有卡,村有册,县、乡(镇)两级建立精准扶贫电子信息系统。

2、坚持规划落实到村到户。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方略,充分利用建档立卡的成果,精准分析贫困户的分布、致贫原因、扶持需求等,并精准分类施策,制定减贫规划和年度计划,做到“县有减贫规划、乡(镇)有脱贫方案、村有发展目标、户有致富项目”。

3、坚持项目资金到村到户。扶贫项目资金主要用于到村到户项目的扶持,县直各单位涉农项目资金要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住房、教育、卫生、扶贫、救助、就业等各类社会保障项目要对贫困户实现全覆盖。

4、坚持帮扶措施到村到户。实施“八个一”帮扶措施,即一乡(镇)有一个挂点县领导、一乡(镇)有一个帮扶方案、一村有一个定点帮扶工作组、一村有一个帮扶计划、一村确定一批扶持项目、一户有一个帮扶措施、一户有一个增收项目、一户有一名帮扶人员。

5、坚持跟踪管理到村到户。强化扶贫项目实施效果监测,县、乡(镇)、村均建立扶贫项目资金到村到户台账,对扶贫对象实施跟踪动态监测管理。

按照中央和省确定的到2020年扶贫开发工作部署,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全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决定》,力争提前两年实现精准扶贫攻坚的工作目标,结合我县实际,具体达到以下工作目标:

(一)贫困村。按照省确定的15个贫困村,从2014年起县乡两级抽调干部组建驻村帮扶工作组,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同时,按照中央、省、市要求,针对15个“十三五”贫困村全部选派“第一书记”,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对具备发展条件的村,按新农村建设要求,实施整村推进;对自然条件恶劣和基础设施滞后,不具备生存发展条件的,实施整村整组移民搬迁。通过综合施策,分步实施,使贫困村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指标接近全县平均水平,农民安居乐业,确保全县贫困村到2020年基本实现稳定脱贫目标。

(二)贫困户。根据省测定我县贫困发生率,结合我县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实际,截止2014年底,全县有贫困人口14326人。从今年起,通过加大精准扶贫攻坚力度,力争实现以下工作目标:一是确保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高于全县平均增幅,到2018年底,具备劳动能力但缺乏发展条件的轻度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全县平均水平的70%左右;具有部分劳动能力的中度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县平均水平的50%左右;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处于重度贫困的农户实行重点保障,提高标准,兜牢底线。2019-2020年为进一步巩固发展精准扶贫攻坚成果阶段,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目标。二是到2018年底,全面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旧房改造任务。三是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到2018年,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贫困户都有一个以上增收致富产业,掌握一门以上就业创业技能。

(一)精准识别。

1、精准摸底。按照国家制定的贫困对象识别办法和程序,坚持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的原则,把真正贫困的人口纳入扶贫对象。为确保特困人群的真实性、精确度,在前两次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对全县农村特困对象进行再次核准。

2、科学分类。在前两次识别和再次核准的基础上,根据致贫原因和发展需求,科学划分贫困村、贫困户类型。在贫困村中,区分出基础设施落后致贫村、产业发展滞后致贫村、村级班子软弱涣散致贫村等类型。在扶贫对象中,先区分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五保、低保户等托底保障对象和有劳动能力及劳动意愿的扶贫对象,再区分出因智、因病、因学、因残等致贫户及因缺乏生产经营技能或缺少发展资金致贫户,为制定针对性措施,精准扶贫奠定基础。

3、建档立卡。按照国家统一的贫困建档立卡要求,完善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资料,建立扶贫对象帮扶工作信息系统平台,实现各级各部门各单位与贫困户信息直通,做到资源共享。

4、动态管理。按照脱贫出、返贫进的原则,以乡为单位,以年度为节点,以脱贫目标为依据,逐村逐户建立贫困村、贫困户帮扶档案,及时进行数据更新,实现有进有出,逐年更新,分级管理,动态监测。

(二)精准施策。

按照“突出产业扶贫、强化社会救助、建设美好家园”的要求,大力实施“三大扶贫工程”。

1、产业扶贫工程。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扶贫到户、分户施策,依托我县现有的烤烟、食用菌、香榧、白茶、毛竹、水产养殖等优势产业,有针对性地引导贫困户发展1-2项“短、平、快”的种养、加工或旅游服务业,加强扶贫造血功能。

(1)精准使用产业扶贫资金。充分发挥每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100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使用效益,确保资金使用的精准。资金使用上瞄准贫困村、贫困户,采取贷款风险补偿、贷款贴息、产业直补、产业保险等多种形式,主要用于扶持贫困户能直接参与、直接受益、稳定增收的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服务项目和其他产业项目。对于缺乏劳动能力或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结合土地山林流转、租赁或入股,积极探索扶贫资金出资折股到户的资产受益方式。对于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贫困户,努力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每年从100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中安排不低于30%的资金,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县扶贫和移民局、县财政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烤烟办、县商务局、县金融办、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列在首位的为牵头单位,其它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下同)。

(2)精准培育产业扶贫模式。按照“一村一品”产业格局要求,因地制宜培植特色扶贫产业;坚持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全县贫困村都按照“选准一项优势主导产业、设立一笔贷款风险金、组建一个合作组织、落实一种帮扶机制”四位一体的产业扶贫要求,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大力培育“合作社+贫困户”示范项目,采取贫困户土地、山场、劳动力或扶贫资金入股等多种方式,打造贫困户户户有股份、年年有分红、持续增收有保障典型。每个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抓好1个产业扶贫示范点,每个村抓好1个产业扶贫示范点。(县扶贫和移民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商务局、县金融办、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委组织部、各乡镇等)。

(3)精准创业就业培训。积极整合“金蓝领工程”、“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培训资源,实施能人带动工程,大力培养种养能手、致富带头人、农民技术员、农业合作社领头人。教育部门要针对贫困村、贫困人口,用足用好普惠扶持政策;农业部门、劳动人事部门和扶贫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扶贫对象培训特惠扶持力度,积极探索培训课堂进田园、地头的新方法。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职业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在当年计划资金内,对凡自主自愿参加就业技能培训并获得技能证书(技能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实行凭证直接补助。力争使每户扶贫对象至少掌握1项就业技能或实用技术,实现零就业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促进稳定就业和增收脱贫。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或开发公益性岗位,用于扶持贫困人口就业。到2018年,完成贫困人口技能培训1000人,实现就业率在90%以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农业局、县扶贫和移民局、县财政局、县教育局等)。

2、保障扶贫工程。按照“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原则,加强特困扶贫对象救助,实施精准特惠救助扶贫。

(1)加强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对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困难群众实行“应保尽保”,对全县开展的农村特困对象摸底调查确定的人员进行政府保障兜底。逐年提高农村低保保障标准和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对农村低保对象中无收入来源、依靠自身条件无法改变生活状况的群众加大倾斜力度。充分发挥省民政厅挂点帮扶黎川优势,全面提高农村五保供养能力和水平,到2018年,全面完成农村敬老院升级改造。(县民政局、各乡镇等)。

(2)加大医疗保障和保险救助。逐步扩大新农合报销药品目录范围,对农村低保、五保对象参加新农合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全额补助,落实县级住院新农合补偿取消起付线,及在新农合补偿基础上降低大病保险起付线政策。完善医疗救助制度,推进“费用+病种”的医疗救助模式,突出重特大疾病救助,逐步提高支出型贫困低收入家庭重特大疾病患者的自负医疗费用救助比例。(县卫生局、县民政局等)。

(3)强化教育救助。凡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直接享受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就读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校等方面的资助政策,保障基本学习和生活需求,保证贫困家庭子女上得起学,斩断穷根,阻断贫困现象的代际传递。积极开展“金秋助学”、“圆梦大学”、“春蕾计划”、“老促会千百十助学工程”等各类助学活动,鼓励引导企业和社会成功人士设立助学基金。为保障贫困乡村基础教育力量,分期分批定向招收教师到贫困乡村学校任教,并建立贫困乡村教师奖励激励机制。(县教育局、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县扶贫和移民局等)。

(4)完善临时和社会救助。逐步建立完善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制度及中轻度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保障力度。强化民政、残联、妇联、红十字会组织慈善救助的职能,搭建政府部门救助资源、社会救助项目与贫困农户救助需求相对接的信息平台,鼓励、引导、支持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爱心人士开展慈善救助。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健全完善促进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的政策,引导有影响力的慈善组织和企业设立社会救助扶贫公益基金、组建慈善救助机构。(县民政局、县残联、县妇联、县红十字会等)。

3、安居扶贫工程。打好安居扶贫攻坚战,帮助扶贫对象建设美好家园,缩小发展差距,共享小康成果。

(1)加大扶贫移民搬迁力度。顺应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优化村庄、人口布局的要求,对不宜居住的贫困村自然村庄和生存条件恶劣地区的贫困群众,按照群众自愿、规模适度、梯度安置的原则,扎实推进移民搬迁扶贫,依照德胜镇、厚村乡搬迁移民集中安置点的成功经验,有序引导贫困人口向县城、工业园区、中心镇或中心村搬迁转移,帮助改善居住条件,提升发展环境。积极整合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建设、农业、林业、水利、国土、扶贫和移民、烟草、教育、卫生、电力、交通运输、新农村建设等部门资金,集中用于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及搬迁移民的劳动技术、就业技能的培训,实现搬迁移民有业安置,稳步增加收入。到2018年,实现有搬迁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应搬尽搬。(县扶贫和移民局、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建设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水利局、县国土局、县烟办、县教育局、县卫生局、县供电公司、县交通运输局、县新村办等)。

(2)加快贫困村村容村貌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对“十二五”规划15个贫困村未完成的基础设施和未完成村庄整治的村组,继续给予扶持。在“十三五”贫困村选定工作中,重新识别确定15个发展条件差、贫困程度深的贫困村。在“十三五”期间,统筹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政策给予重点扶持。在省每年每个贫困村20万元的基础上,县级每年整合150万元以上财政性资金用于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将贫困村宜居自然村庄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新农村建设的村点安排对贫困村全覆盖,每个点叠加新农村建设资金和扶贫资金给予重点扶持,全面优化村容村貌。力争2018年完成全县15个贫困村中20户以上宜居自然村的道路硬化,2020年完成全县108个行政村25户以上宜居自然村的道路硬化。实施贫困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优先安排扶持城镇供水网管向贫困村延伸,无条件实施集中供水的村庄实施分散供水工程,2015年底基本解决贫困村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力争2020年,自来水普及率达90%。力争2017年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全面解决贫困村和易地扶贫搬迁村无电和电压不稳问题,农村通信网络全覆盖。土地整治项目优先向有条件的贫困村覆盖。优先支持贫困村绿色生态环境保护和整治,优先扶持贫困村小型水利建设。(县新村办、县水利局、县供电公司、县电信公司、县国土局、县环保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建设局、县扶贫和移民局等)。

(3)加快农村危房改造。将贫困户全部纳入农村住房保障体系,优先安排农村危旧房改造指标,对特困扶贫对象住房救助实行“交钥匙”工程。到2017年基本解决农村特困群众的安居问题。(县建设局、县民政局、县扶贫和移民局等)。

(4)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支持贫困农村完成薄弱学校改造,切实做好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试点工作、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以及针对贫困家庭学生的各种资助政策。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让贫困地区群众享有全县同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健全农村低保、新农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就业援助、安全住房以及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福利补贴等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管理、公共文化、广播电视等设施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县发改委、县教育局、县卫生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民政局、县残联、县文体广电局等)。

(一)深入开展结对帮扶。全县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都要指派工作组到挂点行政村开展定点扶贫工作,确保每个行政村都有帮扶单位,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做到工作到村、扶持到户、责任到人。帮扶工作做到五年不变,坚持一包到底,不脱贫不脱钩。各乡(镇)统筹安排乡村干部到各行政村结对帮扶,每名干部结对帮扶1-2户贫困户。乡(镇)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挂点贫困村,结对帮扶1-2户贫困户,年底跟踪问效。构建扶贫信息服务平台,实行网上公开,为干部帮扶提供准确的需求信息。(县委组织部、县扶贫和移民局等)。

XX村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方案篇十一

20__年即将过去,现将县政府办驻___镇__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情况做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__村位于__镇西北部,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216户783人,其中贫困户128户430人,低保户15户,五保户20户,353人常年外出务工。全村耕地面积1650亩,林地面积5700余亩,退耕还林面积763.5亩。村内通村公路共有17.8公里,其中,硬化公路9.8公里,普通泥土公路8公里。全村约一半的农户存在不同程度的饮水困难。全村有砖房33户,进城入镇购房46户,土墙房118户。(在即将进行的镇村机构改革中,原___村与__村合并成__村,合并后全村共456户1763人,其中贫困户181户610人,低保户26户,五保户22户。全村耕地面积3620亩。辖区内现有三处小型移民安置点。)。

二、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自20__年包联__村以来,经过联村领导多次实地调研,驻村工作队员深入群众走访座谈,结合村情实际,确定了“抓搬迁、建果园、促务工、搞三讲”的扶贫工作思路,制定了《__村精准扶贫三年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力争用3年时间真抓实干,使村容村貌大改观,村民走上致富路,建成家富、人和、村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抓搬迁,改善居住条件“挪穷窝”

由于前期精准扶贫工作没有具体的项目及资金扶持政策,但县上给71个贫困村开了口子可以建村级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享受陕南避灾移民搬迁补助,我们认为这个政策才是能够真正惠及群众个人的,因此,驻村扶贫工作首先确定了抓搬迁。

经过实地调研,确定在__村交通便利的显月寺规划移民搬迁安置点。规划建设58户,其中:实施42户搬迁户,设计两户连体二层建筑,每户131平米,3室2厅2卫1厨,造价每平米不超过1000元;实施特困户“交钥匙”工程16户,按50平米建设,1室1厅1厨1厕。该安置点于20__年9月初启动建设后,吗、进展顺利,预计6月底前可主体竣工。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干部入户宣传,目前已有36户缴纳了首付款,共计133万元(首付每户至少缴3万元)。

(二)建果园,特色产业增收“换穷业”

抓搬迁解决了住房的问题,如何让群众利用现有土地增收成了摆在驻村扶贫工作队面前的又一大难题。__村土地条件差,发展的都是传统农业,无特色农业产业。为此结合__村实际,县政府领导亲自调研,亲自考察,反复论证,最终确定了从__县引进红阳猕猴桃品种,发展猕猴桃产业。由于该产业投资大(每亩前期需投资1万元以上)、见效慢(三年试花挂果,五年才到盛产期)、技术要求高,因此我们对外引进了一个老板先试点搞150亩,由驻村扶贫工作队协调流转土地,帮助联系了__猕猴桃协会孟会长来实地做技术指导。

目前,已完成150亩的种苗种植,成活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我们希望通过5年努力,实现亩产值2万元以上。该产业若取得成功,届时鼓励村民以家庭为单位发展,力争使猕猴桃产业成为促进该村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与此同时,因地制宜发展魔芋、畜牧养殖、茶叶等产业,促进村民增收致富。

(三)促务工,推进劳务输出“转穷路”

__村青壮劳力大多学历低,无技术专长,男的在外大多下矿挖煤风险大,女的在外大多洗衣做饭当保姆收入低。都处于想致富无门路的尴尬境地。县政府领导经过前期调研,紫阳籍外出创业成功人士郑远元兴起的“远元修脚足疗”行业市场前景好,门槛低,没得学历要求,男女不限,收益高,月工资保底3000元以上,低风险,工作环境好,没得啥危险。这个项目正好适合__村这些想致富又找不到门路的人。

针对这一实际,我办在__村召开了村民大会,专门邀请__村的支书及在外从事足浴足疗行业取得成功的老板,到__村现身说法,传经送宝,包联干部进村入户动员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投入“远元足疗”行业,经过宣传动员,村民观念已经基本转变,目前已有37人报名参加培训,16人赴武汉等地就业。其中一组的__因工作成绩突出,已被任命为店长,底薪每月达5000元。___的丈夫开始思想转不弯,看到妻子从事修脚行业,不但提高了收入,而且体现了个人价值,得到了社会认可,今年开年也报名参加了培训并和妻子一起外出修脚务工。

(四)搞三讲,激发正能量“拔穷根”

民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的形象,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的机遇。因此,联村干部始终把坏民风的整治,新民风的树立当做一件大事来抓。引导和教育群众树立“讲良心,讲诚信,讲孝心,与人为善,和睦相处”的新民风,组织有正气,讲正气,德高望重的村民成立民风纠察队,严厉打击赌博歪风、要钱不要德,只顾自己不顾他人,欺人讹人的不正民风。同时,村上召开群众大会时通报村上的好人好事和歪风邪气的典型案例,引导群众监督群众,促使民风好转,年底召开村民大会,设立“孝敬老人奖、乐于助人奖、邻里和睦奖、勤奋发家奖”四大奖项,对16名获奖人员公开表彰。

三、保障措施。

一是干部真联。充分发挥县政府办公室驻村扶贫的牵头作用,成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政府办抽调一名正科级领导、一名副科级领导一名干部驻村,每年驻村工作220天以上,镇包村干部每周下村工作3天以上,村两委班子成员每周办公时间5天以上,建立了精准扶贫工作考核机制,整合部门及镇村优势资源,形成扶贫开发工作合力,努力实现__村增收脱贫目标。

二是村民实干。通过宣传、鼓动,凝聚民心、团结力量,逐户与村民签订脱贫致富决心书,充分发挥其自身主体作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迎难而上、苦拼实干,尽全力达到增收脱贫目标。

三是落实责任。建立扶贫到户、精准到人的工作机制,科级领导干部每人包联一个组,普通干部每人包联5户农户,要求每月入户不少于1次,帮助包联户理清发展思路,解决实际问题。实行包联工作情况定期报告制度,包联干部每月在办公室全体会上汇报包联工作开展情况。

四是严格考核。建立精准扶贫工作考核机制,制定驻村工作队扶贫工作考核办法,以__村贫困户年度稳定脱贫任务为考核依据,把扶贫对象脱贫增收效果作为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结果与年度工作考核挂钩。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劳动力大量流失。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村庄空心化、农村老龄化趋势加重,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增加了贫困识别、整村推进、产业扶贫等工作难度。

二是产业扶贫投入不足。目前,村上没有形成优势新型产业,而传统种养殖产业劳动力需求大、风险高、经济效益低,且缺少明确的奖补政策,依靠农户自身发展,规模小、经营粗放,难以形成规模化、现代化产业发展格局,导致工作队为农户制定的发展规划中,涉及到种养殖业的落实程度都相对较差。

三是上级资金投入不足。上级财政资金有限,无法满足贫困村扶持需求。尽管县上整合了许多项目和资金,仍然没有充足的资金投入贫困村参与基础设施和产业开发。比如__村水利建设严重滞后,全村仅有两条山沟,因径流量小且落差大,引水工程建设难度大,配套设施不完善,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交通路网结构不完善,通村公路等级低、质量差,晴通雨阻现象突出。可是又没有足够的资金来保障。

四是残障、慢病占比大。__村共有五保户20户,即将列入五保供养的1户,残疾、智障丧失劳动能力64人,对这类人,只能通过低保、五保、残疾救助、社会救助等政府“兜底”政策帮助其维持基本生活。另一方面,全村有46户贫困户中有长期慢性病或重大疾病患者,不仅不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高昂的医疗费用,导致一些农民债台高筑,甚至重新返贫。

五、意见建议。

一是要把加强村级班子建设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关键。村“两委”班子是农村群众的主心骨,是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领头雁”,其抓落实、促发展能力如何,其自身的作风怎样,直接影响到当地的村风、民风,直接关系到村上的经济发展。如果村级班子每名成员都能在工作作风、干事魄力、能力水平上“过得硬”,脱贫致富的目标就会早日实现。

二是要把政策和资金支持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保障。上级应出台更多优惠政策,助推精准扶贫,用政策调动产业扶贫、社会扶贫的积极性,并对农民发展产业、生产经营予以鼓励和支持。同时,要积极协调财政、金融、扶贫等部门为扶贫融资予以大力支持,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更多的提供一些低息或无息贷款以及专项资金拨付。

三是要把项目带动作为加快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支撑。项目扶贫、项目拉动,是精准扶贫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要加大对贫困村的项目争取力度,使他们通过项目的实施和拉动,增加收入,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尊敬的吴主席,在座各位领导,县政府办所做的精准扶贫工作,得益于市、县领导的支持指导,领导亲自理清思路,确定目标,制定措施,办公室只是在此基础上认真抓落实,扎实搞推进。但是目前推进程度与上级要求与群众的期盼还有很大的差距,下一步,我们将再加力度,再鼓干劲,尽职尽责,尽力而为做好驻村扶贫工作。

XX村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方案篇十二

从以下十个方面进行大胆思考:

乡村有许多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森林湖泊、田园山水等资源,怎样释放资源把资源变资本,吸引更多的企业资金进入乡村,需要我们创新。

建以政府不要大包大揽,坚持以市场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原则,必须走市场化才能持续发展乡村,单靠政府一时半会儿的扶持是无法实现行续发展的。

如何扶持乡村发展?我们绝不要金钱式的扶贫,产业扶贫才是真正的造血式扶贫。送猪、送钱解决不了问题,要扶大扶强、扶持产业发展才能实现真正的扶贫,建议多渠道整合政策资源和资金,着力大项目的发展:不要遍地开花、蜻蜓点水式的扶持,要劲往一处使,否则资金分散,出不了效果,有的甚至会半途而废,政府一定要做锦上添花的项目扶持。

怎样吸引青年人才回乡创业,要让年轻人不要只盯住城市,乡村广袤、市场潜力巨大,政府的人才略也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人才下乡,双创基地一样可以设在农村,总部不应只在城市,一个庄园就是一个总部、一个庭院也可以是一个总部。日本现在流行大学教授、企业老板逃离城市到农村种田,叫一耕一渎。有的把自己的书斋全部搬到乡村去,白天耕田,晚上写书,或者软件开发it行业,流行进入一个村庄,只要把基础设施、宽带什么装进去之后,城里人就会进到一个村庄,整个公司就搬到这个村庄来。把智创、文创、农创等引入乡村,这样就可解决城市拥堵、房价居高不下等问题。

怎样从观光旅游向体验式旅游转变?怎样用活乡村的本土材料、果林、菜园等,而不是城市化的照搬照抄,按照乡村原有的脉络进行梳理,策划新产业,引进新思想,让更多年轻人回到村庄,将规划与运营有机结合,让美丽乡村产生美丽经济,要创新产业规划设计,打造合理的乡村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乡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更多人爱上乡村。现在许多乡村建筑盲日模仿城市建筑,不适合乡村特点,庸俗而又没有美感,这都是因为缺乏懂乡村特点的设计师造成的。如果根据农村的自然条件,设计出适合乡村特点的建筑与景点,一定会大大吸引外来观光者。

振兴乡村,发展农旅融合的田园综合体、产业庄园、特色小镇等必须匹配适度的建设用地满足游客的“吃住行游购娱”,不能吃、不能住、不能娱就留不住游客,也就不会有更多的消费;建议集体土地不仅可以用于租赁住房,也应用于旅游康养服务。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金融应当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因为农旅项目不会有大量的国有建设用地,主要是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和流转用地没有上地证、房产证,就没有足够的低押,融资贷款比登天还难想要扩大规模更是难上难,导致长期以来有的项日不能做大、没法做强,有的只好民间借贷而被高额利息拖死。所以怎样打破金融供给不足、农业经营主体信贷可获得性较差,需要政府部门制定鼓励政策、打破信贷瓶颈。

村集体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可以借鉴袁家村模式成立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入股开发乡村;企业也可以采取众筹、共享模式吸引更多的乡村热爱者共筹共享,开发共享农庄、共享果园、共享菜园、共享民宿等等,共享的不仅仅是资金而是更多的信息、渠道、人脉、营销等无形的资源,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众人拾柴才会火焰高。

一个城市的品牌营销不仅仅局限于城市,也应包括乡村、景区景点和土特产品。我们的城市营销也应该象山东一样不仅宣传景区景点,还应从美丽乡村、产品品牌上进行包装推介,把一个项目、一个景点、一个产品推介好了也是城市形象的提升,而不是靠一个项目一个企业单打独斗式的营销。政府打捆推介,项目好了政府的税收也好了,农民也会从中得到更多的实惠。说实话山东旅游不如成都,旅游景区景点也不咋样,但好客山东却是家喻户晓。

总之,新时代,新乡村。乡村振兴战略不能沿袭传统,要敢突破,还有许许多多的模式值得去创新创意和探索。比如:科技农业与心乡村、智慧农业与新乡村、休闲农业与新乡村、设施农业与新乡村、寿养旅居与新乡村、青年双创与新乡村、共享众筹与新乡村等。

乡村振兴战略,不能仅仅把乡村看成是农产品生产的地方,也不仅仅是农民居住的地方,它应该成为城市的后花园,成为城市居民旅游观光休闲的地方,更应该成为城市居民退休养老的地方,我们要倡导乡村生活,把“把酒话桑麻”的乡村新生活发展成为所有市民的共同追求。

XX村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方案篇十三

扶贫是一个中文词,意思是脱贫。2020年11月23日,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国家扶贫任务完成。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发展了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为新时代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行动指南,因为我们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其中,关于扶贫扶志的重要论述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让我体会尤其深刻。

(一)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特征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扶贫重要论述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深刻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解决贫困问题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的必然性。

(二)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习近平扶贫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发展为了谁、依靠谁、成果由谁共享的根本问题,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发展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的根本信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立场,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体现了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指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追求。

(三)充分体现了新发展理念对脱贫攻坚的统领。习近平扶贫重要论述,贯穿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打赢脱贫攻坚战,要以创新发展理念推动扶贫领域改革,要以协调发展理念加强扶贫资源整合,要以绿色发展理念促进脱贫攻坚与生态保护有机结合,要以共享发展理念确保扶贫成果惠民,要以开放发展理念拓宽扶贫思路。

(四)充分体现了当代共产党人和党的领袖的深厚情怀。“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打赢脱贫攻坚战既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担当,又是对历代无数先贤和近代革命先烈对理想社会幸福生活向往的回应,彰显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价值追求,充分体现了作为共产党人和党的领袖强烈的宗旨意识、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和深厚的爱民情怀。

我受组织选派到__乡__嘎查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驻村的三年多,内心很充实,也很自豪,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入了解了牧民和牧区工作,更与牧民群众结下了浓厚的情谊。我深知作为第一书记,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身负这份使命感,让自己快速打开工作局面,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路上稳步前行。

__乡__嘎查位于旗人民政府南部,是由汉族、蒙古族、达斡尔等民族共同聚居牧业嘎查,辖区总面积10.2平方公里。2014年嘎查被识别为贫困嘎查。嘎查现有206户434人,低保户70户95人,残疾人20人,五保户1人,建档立卡贫困户73户175人,其中稳定脱贫25户59人,正常脱贫48户116人,现嘎查无贫困户,无异地扶贫搬迁户,集体经济基础设施尚未建全2015年9月。

(一)小小黑木耳,脱贫好产业。

孟某某是嘎查为数不多的有木耳种植技术的牧民,我找到他希望其利用自身技术种植木耳,孟某某却担心种植风险,打起了退堂鼓。为了不让他失去这个机会,我多次与其谈心,向他宣传旗里的脱贫政策,帮助他联系木耳种植培训班。终于,我的执着打动了孟某某,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孟某某与其他四户牧民联合,种植了5万袋木耳。为了增强孟某某的种植信心,我经常到他家去询问菌丝的生长情况,了解存在的困难,及时帮助他协调解决种植中遇到的难题。孟某某心里的顾虑一点点消除了,多的则是种好木耳的信心。经过不懈的努力,木耳获得了大丰收,我和帮扶干部帮着他们以每斤50元的价格,先后卖出100多斤,让贫困户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二)种植板蓝根,增收好项目。

何某今年已经64岁,患有高血压,2014年被识别为贫困户,2017年由于缺少劳动力,再加上连年干旱,让以养牛为生的何某入不敷出。为了帮助他,我多次与其谈心,得知他想发展种植业,就在旗政府出台的67项措施中,找出了特色种植的项目,鼓励他种植板蓝根,何某对种植板蓝根也很感兴趣。就这样,我带着他参加了板蓝根种植培训,并积极协调帮扶干部到他家帮着播种、施肥、拔草、浇水,与收购板蓝根的医院进行对接确保销路。到了收获的季节,我动员驻村工作干部和帮扶干部帮他挖板蓝根,到了年底帮助他协调销售,增收了3275元。今年5月我到何某家入户,看到他身体恢复的很好,将屋里屋外打扫的干干净净,在院子里种了土豆、玉米、豆角等农作物,每天生活很有规律,我感到很欣慰,也给我的帮扶工作注入了新动力。

(三)加强志智双扶,增强脱贫信心。

诺某某是2014年被纳入贫困户,家有两口人,享受“三到村三到户”政策得到32只基础母羊,现在已发展到了大小200只羊,今年接羔80只。他说:“我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生活质量一年比一年高,都靠党的扶贫政策好,特别是__旗67项措施给贫困户带来了脱贫的机遇。”诺某某结合当地草原辽阔,畜牧业发达的特点和各类特色风俗活动,选择了发展家庭牧户游项目。他将这个项目分成了两部分,一是在宅基地草原上设置两个蒙古包供游客吃喝,游客还可以在此体验骑马、牛车钓鱼等蒙古特色娱乐设施,体验到当地特有的文化氛围;二是在放牧场设置一个蒙古包供游客们体验蒙古族特有的游牧生活,感受当地的游牧文化,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特色服务,就是认养动物或植物。但是这里有一个限制,来玩的时候不能把车开到牧场,因为这样会破坏草原,不利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他的这个项目既关注了发展问题,又兼顾了生态问题,符合五大发展理念中的绿色发展。听了诺某某的计划,我感到很欣慰,我们的思想引领工作达到了志智双扶的效果。

各县直单位、乡镇(街道):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和考察湖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全县不出现规模性返贫,顺利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特制订2021年工作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持续做好已脱贫人口、已出列村的帮扶工作,平稳推进脱贫攻坚的领导体制、工作体系、发展规划、政策举措、考核机制等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将工作重点从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转向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与“十四五”规划相衔接。

二、工作机制。

(一)保持现有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过渡期内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防止松劲懈怠、政策急刹车、帮扶一撤了之、贫困反弹。对国家、省、州层面制定出台的产业就业、危房改造、低保兜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财政投入、金融服务、土地支持、人才智力支持等普惠性政策,以及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民生保障政策,在暂未明确作出调整前,原有帮扶政策一律不退、投入力度不能减,全面精准精细落实到位。

(二)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建立健全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核查机制,成立防贫监测专班,按照国家和省监测标准,以全县所有农村人口为对象,通过农户自主申请、部门信息比对预警、干部走访排查等方式,重点对全县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开展常态化预警监测,重点监测其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对经核实符合条件的对象分层分类按程序纳入动态监测和帮扶政策范围,并根据家庭困难程度及易返贫致贫原因采取产业就业帮扶、政策性帮扶和特殊困难专项救助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精准帮扶。

(三)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落实行业主管部门责任。健全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机制,充分利用教育扶贫“一单式”信息系统作用,健全“三帮一”劝返复学机制,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有效防范因病返贫致贫风险,做好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参保动员工作,落实分类资助参保政策,确保“应保尽保”。建立健全农村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及时将动态新增危房和因灾致危农房纳入改造范围,切实保障低收入人口基本住房安全。巩固维护好已建农村供水工程成果,更新改造一批管网漏损严重的千人以上老旧供水工程,升级改造一批标准化小型饮水工程,推进智慧化供水建设,不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四)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全面摸清脱贫攻坚期内各类扶贫资金投入形成的资产底数,按照经营性、公益性资产进行分类梳理并确权,明晰“五权即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处置权、监督权,资产权属和收益权尽量下沉乡镇(街道),建立“四张清单”即资产清单、责任清单、制度清单、县乡村三级档案清单,有效构建扶贫资产管理机制。经营性资产最大限度确权到获得收益的个人、村集体经济组织等,探索多元化管护模式,规范后续管护运营,完善运营方案,明确权利义务,做好风险防控。对攻坚期内建立的光伏扶贫电站、扶贫车间、资产收益扶贫等项目经营性资产,分类细化完善收益分配使用管理办法,防止资产流失和被侵占,资产收益重点用于项目运行管护、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村级公益事业等。确权到农户或其他经营主体的扶贫项目资产,依法维护其财产权利,由其自主管理运营。公益性资产要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理责任。对道路、水利等公益性资产,要细化管护标准,明确具体管护责任人,分类落实必要的管护经费,确保资产持续发挥作用。扶贫项目资产处置应严格按照国有资产、集体资产和股权管理有关规定,履行相应审批手续。压实行业部门扶贫项目资产管理责任,强化乡村两级日常监管,严格落实公告公示制度,引导群众参与监督,加强纪检监察和审计监督,确保扶贫项目资产保值增值和持续发挥效益。

三、重点工作。

(一)推动特色产业提质发展。编制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规划,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完善全产业链支持措施,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强化创新引领,完善“四跟四走”“四带四推”产业发展工作机制,逐步实现由注重带贫益贫到户向整体推进的转变;强化龙头企业带动、联农带农互动,继续落实对带贫龙头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政策,继续支持脱贫户自主发展特色产业,鼓励龙头企业到乡村建设加工车间和原料基地。大力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建设,提升壮大百合、柑橘、烤烟、中药材、油茶、茶叶养殖等7大农业特色产业。加强消费帮扶,规范原有消费帮扶专馆、专区、专柜建设和运营管理,推动县域范围内帮扶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与批发市场、大型商超、xx北站和xx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各类运营主体合作对接。

(二)促进脱贫人稳定就业。继续完善劳务协作综合服务平台信息,加强对脱贫人口劳动力及边缘易致贫人口劳动力进行动态监测,对返乡回流人员及时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强化劳务协作,进一步完善与xx市、xx市、xx市、xx市、xx市等输入地的劳务协作机制。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延续原有扶贫车间政策支持,继续开展脱贫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和脱贫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过渡期内逐步调整优化生态护林员政策。统筹用好乡村公益岗位,健全按需设岗、以岗聘任、在岗领补、有序退岗的管理机制,过渡期内逐步调整优化公益岗位政策。

(三)持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继续加大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谋划推动一批交通水利、能源、新基建为支撑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进入国省重大交通规划项目入规立项。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交通项目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实现村组路、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与村内主道连接,有序推进乡乡通三级路。推进水利设施建设,通过扩大延伸城市供水管网,建设集中供水设施,提升运营管护能力等措施,进一步提升农村地区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供水保障率。推进农村通信网络提升工程,推动4g和光纤宽带向自然村(指20户以上自然村组或聚居寨,下同)延伸覆盖。推进脱贫地区生活垃圾收运设施建设,过渡期内基本实现乡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覆盖。推进农村户用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实现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

(四)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继续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达标建设,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升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升职业学校办学水平,提高职业教育水平。继续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对脱贫人口中的易返贫致贫家庭进行重点关注并优先落实教育资助。过渡期内保持现有健康帮扶政策基本稳定,重点推动救治政策、救治资金、救治对象“三统筹”。加大县级、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业务用房修缮、设备配备和人才培养力度,开展特色专病专科建设。建立包括脱贫人口在内的农村低收入人口住房安全和保障长效机制。继续加强全县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提升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

(五)梯次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按照“三多三少一加强”原则,对全县行政村进行摸底筛查,申报一批重点帮扶村,继续集中优势资源补齐产业就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短板,促进全县平衡发展。同时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典型引领,抓点示范、重点突破原则,确定一批示范乡、村、项目点,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模式,树立乡村振兴的典型和样板。

(六)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监测。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对农村低保对象、农村特困人员农村易返贫致贫人口,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人口等农村低收入人口开展动态监测。充分利用民政、扶贫、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医疗保障等政府部门现有数据平台,加强数据比对和信息共享,完善主动发现机制。健全多部门联动的风险预警、研判和处置机制,实现对农村低收入人口风险点的早发现和早帮扶。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定期核查和动态调整机制。

(七)分层分类实施社会救助。规范认定农村低保对象,提高政策精准性。调整优化针对原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低保“单人户”政策。鼓励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保对象参与就业,完善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合理提高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水平和服务质量,全面推进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委托照料服务。为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特困人员提供集中供养服务。加强社会救助资源统筹,充分利用省级救助平台,根据对象类型、困难程度等,及时有针对性地给予困难群众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做到精准识别、应救尽救对基本生活陷入暂时困难的群众加强临时救助。

(八)合理保障农村医疗待遇水平。继续坚持基本标准,统筹发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综合梯次减负功能。逐步取消脱贫攻坚期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障超常规措施安排。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个人缴费资助政策,对特困人员、重度残疾人、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给予全额资助,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易返贫致贫人口按个人缴费标准的xx%比例资助;对已稳定脱贫但未纳入农村低收入人口监测范围的,逐步调整资助政策。进一步夯实医疗救助托底保障,合理设定年度起付线、救助标准和救助限额,合理控制救助对象政策范围内自付比例。

(九)织密兜牢丧失劳动能力人口基本生活保障底线。对脱贫人口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符合低保条件的家庭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符合特困供养条件的城乡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全部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等导致家庭或个人陷入困境的,给予急难社会救助,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四、组织保障。

(一)做好领导体制衔接。严格落实县乡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构建责任清晰、各负其责、执行有力的乡村振兴领导体制,层层压实责任。实行“五级书记抓巩固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建立统一高效的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议事协调工作机制。

(二)做好工作体系衔接。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工作力量、组织保障、制度建设、规划实施、项目建设、要素保障方面的有机结合,做到一盘棋、一体化推进。加强乡村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乡村干部培养、配备、管理、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选好用好管好乡村振兴带头人。对确定的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继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健全常态化驻村工作机制。

(三)做好规划实施和项目建设衔接。科学编制“十四五”时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等有机衔接、协同联动。

(四)强化政策投入支持力度。过渡期内继续对涉农财政资金进行统筹整合使用,在保持财政支持政策总体稳定的前提下优化支出结构,调整支持重点和支持范围,统筹兼顾脱贫村和其它村实际情况,推动均衡发展,重点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倾斜,并逐步提高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加强金融服务支持,继续对已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开展小额信贷续贷或展期,对x万元以内贷款继续实行x年贴息,并纳入风险补偿范围继续支持脱贫户“两后生”接受职业教育,并按规定给予相应资助。认真落实基层人才培养、评价、激励等政策,各级人才项目向乡村振兴一线倾斜。

(五)广泛凝聚社会合力。积极引导各方资源参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进一步健全社会帮扶工作机制,引导和鼓励社会组织、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参与帮扶。继续实施“百企帮百村”行动。加强宣传引导,树立示范典型,全面形成重视和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良好氛围。

全县贫困人口由x户、x人减少到x户、x人,x个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达到脱贫“摘帽”标准。为了贯彻落实好《x县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巩固脱贫成果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确保脱贫质量,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zsj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县委x届x次全会精神,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扶持政策不减、工作力度不减、资金投入不减、帮扶力量不减、督查考核不减原则,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把脱贫质量放在首位,以产业就业扶贫增收入、以保障性政策落实减支出、以扶志扶智强后劲、以建好用好基础设施稳支撑、以持续做好帮扶助发展,建立防返贫机制,做好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达到“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目标任务。2020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x元左右,稳定解决住房、饮水安全问题,义务教育阶段无因贫失学、辍学学生,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贫困村基础公共设施管理规范、良性运行,人居环境干净整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1.坚持多措并举,增加产业性收入。围绕林果、棚栽、养殖三大主导产业,结合产业发展类型,深入实施农业产业提升工程,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强化技术服务,为贫困户配齐产业发展指导员,及时解决技术帮扶“最后一公里”问题。推广“期货+保险”模式,加强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后整理政策扶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贫困户在全产业链增加收入。着力解决脱贫户长效产业基础不稳固,收入不稳定、不持续问题。

2.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工资性收入。全面落实就业创业扶贫政策,拓展多元就业体系,提高贫困劳动力技能和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保证有就业意愿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实用技能培训,解决好学用脱节问题,确保每个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1-2门实用技能。加强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发挥苏陕扶贫协作和大行业、大企业吸纳劳动力的优势,完善劳务输出精准对接机制,使有组织的劳务输出达到总劳务输出的一半以上。支持返乡、返村人员创业创新,创造就业机会。巩固生态扶贫原有措施,全县新增开发公益性岗位x个、特设岗位x个。进一步拓宽本地企业吸纳、社区工厂(扶贫车间)安置、能人大户带动等就业渠道,确保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至少x人稳定就业,低保线以下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残疾或不便远出的低收入群体,通过公益特岗、专岗实现就近就业,2021年前享受公益性岗位政策脱贫户不脱岗。

3.深化“三变”改革,增加资产性收入。通过“三变”改革盘活农村集体资源、资产和资金,激活各类生产要素潜能,促进贫困户深度参与产业化进程,获得稳定分红收益。对x个贫困村已经支持到位的互助资金加强管理,对其带动脱贫情况进行绩效考核。鼓励村党支部、村委会兴办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或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在不改变用途的情况下,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其他涉农资金投入设施农业、养殖、光伏、水电、乡村旅游等项目形成的资产,具备条件的可折股量化给贫困村和贫困户,同时防止“一股了之、一合了之”等问题。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其他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牲畜托养和土地经营权入股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支持集体经济组织以参股配股等形式,壮大资本金,增强生产经营能力,提升基层组织组织力、执行力和社会治理能力。

4.落实社会保障政策。持续落实“三共同”工作办法,全面实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逐步提高保障水平。落实养老保险政策,确保脱贫户养老保险全覆盖。对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x元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符合低保条件的要做到低保政策全覆盖,符合五保条件的要做到五保政策全覆盖。对在册贫困户靠家庭供养且无法单独立户的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等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不含整户纳入低保范围的贫困人口),经个人申请,实行单人户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对“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残疾人、孤寡老人、低保对象等特殊贫困群体给予基本保障。加大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社会救助力度。

5.落实健康扶贫政策。坚持精准施治减少患病贫困人口存量、精准预防控制患病贫困人口增量“两手抓”,完善“四重保障机制”,严格执行《x市贫困人口慢性病门诊医疗救助办法》,做到日常门诊救助、特殊慢性病及特大疾病门诊救助全覆盖。对贫困户大病患者进行精准救治,做到大病救治全覆盖。加强全科医师团队管理,进一步完善贫困户慢性病“1+1+1”签约服务工作机制,开展签约服务信息化、规范化管理,加大明察暗访及考核力度,考核结果与绩效分配、评优树模、职称晋升等挂钩,确保应签尽签,服务到位。加强贫困村卫生室管理,全力推动村医服务补偿、培养培训和养老保障等政策的落地实施,实行村医县招镇管村用,不断稳定和优化村医队伍。完善“救护车辆+医疗设备+全科医师团队+远程医疗”流动医院模式,开展流动医院巡回医疗服务,切实解决村卫生室服务能力不足问题,方便群众就医,减少医疗支出。完善健康信息管理系统,用大数据精准监测农户健康状况,预防因病返贫问题的发生。

6.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全面落实教育资助政策,确保贫困家庭各学段学生精准资助不落一人。夯实“七长”责任,落实控辍保学十项制度,对因病、因残不能到校就读的贫困家庭子女,全面落实送教上门政策,确保全县贫困户家庭无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建好管好镇街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确保所有义务教育学校达到基本办学条件。

7.弘扬时代新风尚。大力弘扬x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勤劳致富、脱贫光荣的浓厚氛围。大力开展各类评比竞赛活动,积极宣传扶贫成效和脱贫典型,引导贫困群众增强主体意识,摆脱对扶贫政策的单纯依赖。提升“一约四会”管理水平,着力整治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天价彩礼、人情消费、炫富比阔、铺张浪费、厚葬薄养等歪风陋俗。

8.加强教育培训。继续深化“扶志六法”和“明理、感恩、诚信、自强”教育,依托“农民夜校”“讲习所”“道德讲堂”等载体,加强教育培训,增强贫困群众自尊、自爱、自强意识。通过职业教育、农技推广、远程教育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培养有科技素质、有职业技能、有经营能力和有市场头脑的现代农民。

9.注重激励约束。不断提高“爱心超市”管理水平,并采取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方式,激发贫困户脱贫信心和发展动力。实行反向约束,对“因懒致贫、因赌致贫、因婚致贫、因子女不赡养老人致贫”等精神贫困问题,建立失德、失信、失孝负面清单。对失德、失信、失孝人员,由镇村党组织及乡贤人员进行教育引导,对于屡教不改者,可采取司法干预办法,强制其依法尽责尽孝。

10.推进典型引领。广泛开展“文明村镇”“十星级文明户”创建和脱贫模范、道德模范、文明家庭、身边好人、最美人物、好公婆好媳妇等评选表彰活动。大力宣传脱贫模范先进事迹,激励更多贫困户见贤思齐,实现高质量脱贫。

11.突出重点帮扶。强化针对性帮扶,解决脱贫信心不足的问题。关注农村单身和发展信心不足的贫困群体,通过各级群团组织、社会机构,采取多种形式帮助他们重建生活信心。

12.全面巩固“两房”建设成果。对农村居民住房安全实行动态监测管理,发现一户改造一户,确保农村居民住房安全。2020年,对全县x个集中安置点进行全面排查,彻底解决工程质量不高等问题,进一步完善水、电、路、气、暖、讯等基础公共服务设施,为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提供基本保障,x月底前全部入住,年底前全面完成易地扶贫搬迁旧宅基地腾退任务。持续加强扶贫基地、社区工厂建设,落实好产业、就业扶持政策,开辟就近就业产业门路。全面推行安置点社区化管理,提供城镇均等化公共服务,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生活好。

13.提升农村基础公共服务设施水平。继续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解决行路难、运输难的问题。加快推动水利建设扶贫工程,完善贫困村自来水“村村通”,保障贫困群众安全饮水。加快电力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全面提升农网供电能力。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统筹推进教育、卫生、体育、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14.建立基础设施管护专项基金。以村为主体,建立以涉农整合资金和扶贫专项资金为主要来源、村级集体经济积累和社会捐助为补充的村级基础设施管护专项基金,主要用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维修、养护,确保正常运行。

15.健全基础设施长效管护机制。强化政府主体责任,采取行业监管与镇村管理相结合、行政主导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办法,加强对基础设施建成后的管理、使用和维护,确保基础设施产权清晰、权责明确、制度保障、管护到位,实现建得起、用得上、不废弃、长受益。

16.开展贫困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围绕生活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村容村貌提升“五大行动”,严格对标对表,全力打造干净整洁、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17.扎实推进问题整改。深刻汲取秦岭北麓西安境内违建别墅问题沉痛教训,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夯实“三级书记”抓扶贫的政治责任、坚决做到全面整改、立行立改、真改彻改。对中省市反馈的各类问题主动认领、照单全收。全面开展“回头看”,对脱贫攻坚工作大核查,认真梳理存在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列出问题清单,建立整改台账,明确镇街(社管中心)和相关部门整改责任和整改时限,实行销号管理,整改一项、销号一项,解决好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缺项漏项和不达标问题,确保攻坚期末脱贫户全面达标不降档,各类问题整改彻底并取得实效。

18.强化带贫益贫长效机制。制定完善带贫益贫机制指导意见,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通过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明确贫困户股权配置,赋权带动贫困户增收。加大龙头企业特别是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扶持力度,增强其带贫益贫的积极性。支持龙头企业、各类专业合作组织推行“借还+”模式,与集体经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支持农户配套生产经营设施,增强产业发展能力,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度和直接受益水平。强化开展产销对接,推进消费扶贫,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示范村和主题园区,广泛吸纳贫困户参与,带动贫困群众在二三产业增收。建立电商扶贫线上线下馆,提升农产品商品化率,增加贫困户农产品市场收益。

19.建立实时监测预警机制。以全市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为基础,整合卫健、医保、教育、民政、应急、公安等部门数据信息,提高贫困村、贫困户数据信息运用水平,实现全县扶贫开发数据信息化,建立监测预警机制。依据监测预警信息确定已返贫和需巩固提升对象清单,逐一实施精准帮扶,确保其稳定脱贫不返贫。

20.坚持政策措施稳定不变。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即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对2017年以来的脱贫户要严格落实“攻坚期内脱贫不脱政策”,做到政策落实不改变,结对帮扶不脱钩,收入监测不间断,督查考核不放松。对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群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薄弱的非贫困村给予适当帮扶和支持,对出现大病、残疾、灾祸的非建档立卡人口(边缘户)争取政策,最大限度地开展“点对点”精准帮扶,有效防止出现新的贫困。

21.持续推进社会扶贫工作。进一步优化整合帮扶工作力量,提升单位包村、干部联户、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帮扶工作水平。在持续做好国企合力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3+x”帮扶工作的同时,扎实开展好中央定点扶贫、苏陕扶贫协作、“万企帮万村”、“两联一包”、军地帮扶、中国社会扶贫网推广、驻村联户帮扶等工作,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

22.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坚持对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一村一策”逐个整顿,整顿一个、提升一个。认真开展村“两委”换届“回头看”,集中进行“拉网式”大排查大整顿,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扩大村级“两委”班子“一肩挑”比例,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促进乡村本土人才回流,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扎实开展农村干部学历教育,每年至少对村“两委”主要负责人集中轮训一遍,进一步提高村干部执行政策、引领发展、服务群众的本领。提高农村发展党员工作质量,加大从致富能手、新型职业农民、复员退伍军人、返乡大中专毕业生等优秀分子中发展党员力度,贫困村每年至少培养1名35岁以下的入党积极分子,每两年至少发展1名党员,充分发挥党员的积极性和带动性。强化帮扶力量,建立第一书记派驻长效工作机制。抓好贫困村“第一书记”和驻村队员培训,增强发展经济、依法办事、化解矛盾、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的能力。

(一)落实巩固提升脱贫成果责任。各级各部门单位要旗帜鲜明地讲政治,始终把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县委、县政府每月至少专题研究一次脱贫攻坚工作,党政正职每个月至少要有5个工作日用于扶贫。进一步深化“三级书记”抓扶贫工作机制和县级领导包抓镇街脱贫攻坚工作制度,坚持领导干部驻村蹲点调研工作制度,做到县级主要领导遍访贫困村,镇街主要领导遍访贫困户“全覆盖”。各镇街、县级相关部门要制定脱贫成果巩固提升方案、明确任务清单、抓好督导落实,确保任务细化到量、具体到点、落实到人,持续推进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落实。

(二)优化扶贫资金投向。按照不低于地方财政收入2%、增幅不低于上年20%的要求,足额落实财政配套扶贫资金。深入推进涉农资金整合,夯实资金整合主体责任,在“按需而整”的前提下“应整尽整”。要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积极盘活存量资金,保障扶贫投入与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任务相匹配。继续坚持建立x万元小额扶贫贴息贷款担保基金制度不变,落实“x”扶贫贴息贷款机制,做到应贷尽贷。进一步加强全县扶贫互助资金管理,发挥好资金使用效益。修订完善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优化和调整支出结构,安排一定比例资金用于扶持收入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群体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薄弱的非贫困村。加强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管理,防范扶贫贴息贷款和互助资金使用风险,强化扶贫资金监管和审计力度,确保财政扶贫资金专款专用发挥效益。

(三)严格督查考核问责。一是建立“四张清单”管理制度。围绕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目标任务,建立“八办三组”牵头部门及重点责任单位任务清单、政策清单、工作清单、问题清单,保证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落地见效。二是严格督查督导。坚持季度督查与平时暗访相结合,印发督查通报,下发问题督办单,实行反馈问题整改销号管理,对人、对事、对问题限期整改到位。三是坚持考核导向。围绕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有效防范返贫设计考核指标,增加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在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的权重。严格督查考核结果运用,对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工作推进慢、措施不落实、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镇街(社管中心)和行业部门,实行一票否决。四是严肃奖惩问责。深化扶贫领域作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治理,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用好“三项机制”,对巩固提升脱贫攻坚工作成绩优异、贡献突出的扶贫干部,进行表彰奖励并优先提拔使用。建立脱贫攻坚问题向纪检监察部门移交督办机制,重点对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巩固提升措施不精准、资金使用不规范、驻村帮扶不扎实等问题严督实考,严肃追究责任。

(四)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把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乡村振兴的项目安排、资金投入、政策举措,优先支持退出村发展和脱贫人口增收。通过扶贫产业的持续发展、贫困群众的持续增收、基础公共设施的持续完善,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农民富裕奠定坚实基础。推广运用脱贫攻坚的好做法、好经验,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借鉴。

(五)全面总结宣传脱贫攻坚工作成果。全面总结脱贫攻坚成果和工作经验,深入挖掘一批脱贫攻坚先进事迹和先进典型,推出一批反映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优秀文艺作品,运用融媒体手段,开展全方位宣传,展示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讲好x减贫故事。加强对脱贫攻坚舆情监测,健全涉贫舆情分级管理和处置机制,严防炒作干扰脱贫攻坚大局,在全县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参与脱贫攻坚的良好局面。

2017年以来,全县贫困人口由x户、x人减少到x户、x人,x个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达到脱贫“摘帽”标准。为了贯彻落实好《x县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巩固脱贫成果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确保脱贫质量,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zsj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县委x届x次全会精神,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扶持政策不减、工作力度不减、资金投入不减、帮扶力量不减、督查考核不减原则,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把脱贫质量放在首位,以产业就业扶贫增收入、以保障性政策落实减支出、以扶志扶智强后劲、以建好用好基础设施稳支撑、以持续做好帮扶助发展,建立防返贫机制,做好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达到“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目标任务。2020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x元左右,稳定解决住房、饮水安全问题,义务教育阶段无因贫失学、辍学学生,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贫困村基础公共设施管理规范、良性运行,人居环境干净整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1.坚持多措并举,增加产业性收入。围绕林果、棚栽、养殖三大主导产业,结合产业发展类型,深入实施农业产业提升工程,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强化技术服务,为贫困户配齐产业发展指导员,及时解决技术帮扶“最后一公里”问题。推广“期货+保险”模式,加强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后整理政策扶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贫困户在全产业链增加收入。着力解决脱贫户长效产业基础不稳固,收入不稳定、不持续问题。

2.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工资性收入。全面落实就业创业扶贫政策,拓展多元就业体系,提高贫困劳动力技能和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保证有就业意愿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实用技能培训,解决好学用脱节问题,确保每个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1-2门实用技能。加强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发挥苏陕扶贫协作和大行业、大企业吸纳劳动力的优势,完善劳务输出精准对接机制,使有组织的劳务输出达到总劳务输出的一半以上。支持返乡、返村人员创业创新,创造就业机会。巩固生态扶贫原有措施,全县新增开发公益性岗位x个、特设岗位x个。进一步拓宽本地企业吸纳、社区工厂(扶贫车间)安置、能人大户带动等就业渠道,确保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至少x人稳定就业,低保线以下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残疾或不便远出的低收入群体,通过公益特岗、专岗实现就近就业,2021年前享受公益性岗位政策脱贫户不脱岗。

3.深化“三变”改革,增加资产性收入。通过“三变”改革盘活农村集体资源、资产和资金,激活各类生产要素潜能,促进贫困户深度参与产业化进程,获得稳定分红收益。对x个贫困村已经支持到位的互助资金加强管理,对其带动脱贫情况进行绩效考核。鼓励村党支部、村委会兴办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或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在不改变用途的情况下,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其他涉农资金投入设施农业、养殖、光伏、水电、乡村旅游等项目形成的资产,具备条件的可折股量化给贫困村和贫困户,同时防止“一股了之、一合了之”等问题。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其他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牲畜托养和土地经营权入股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支持集体经济组织以参股配股等形式,壮大资本金,增强生产经营能力,提升基层组织组织力、执行力和社会治理能力。

4.落实社会保障政策。持续落实“三共同”工作办法,全面实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逐步提高保障水平。落实养老保险政策,确保脱贫户养老保险全覆盖。对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x元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符合低保条件的要做到低保政策全覆盖,符合五保条件的要做到五保政策全覆盖。对在册贫困户靠家庭供养且无法单独立户的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等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不含整户纳入低保范围的贫困人口),经个人申请,实行单人户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对“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残疾人、孤寡老人、低保对象等特殊贫困群体给予基本保障。加大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社会救助力度。

5.落实健康扶贫政策。坚持精准施治减少患病贫困人口存量、精准预防控制患病贫困人口增量“两手抓”,完善“四重保障机制”,严格执行《x市贫困人口慢性病门诊医疗救助办法》,做到日常门诊救助、特殊慢性病及特大疾病门诊救助全覆盖。对贫困户大病患者进行精准救治,做到大病救治全覆盖。加强全科医师团队管理,进一步完善贫困户慢性病“1+1+1”签约服务工作机制,开展签约服务信息化、规范化管理,加大明察暗访及考核力度,考核结果与绩效分配、评优树模、职称晋升等挂钩,确保应签尽签,服务到位。加强贫困村卫生室管理,全力推动村医服务补偿、培养培训和养老保障等政策的落地实施,实行村医县招镇管村用,不断稳定和优化村医队伍。完善“救护车辆+医疗设备+全科医师团队+远程医疗”流动医院模式,开展流动医院巡回医疗服务,切实解决村卫生室服务能力不足问题,方便群众就医,减少医疗支出。完善健康信息管理系统,用大数据精准监测农户健康状况,预防因病返贫问题的发生。

6.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全面落实教育资助政策,确保贫困家庭各学段学生精准资助不落一人。夯实“七长”责任,落实控辍保学十项制度,对因病、因残不能到校就读的贫困家庭子女,全面落实送教上门政策,确保全县贫困户家庭无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建好管好镇街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确保所有义务教育学校达到基本办学条件。

7.弘扬时代新风尚。大力弘扬x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勤劳致富、脱贫光荣的浓厚氛围。大力开展各类评比竞赛活动,积极宣传扶贫成效和脱贫典型,引导贫困群众增强主体意识,摆脱对扶贫政策的单纯依赖。提升“一约四会”管理水平,着力整治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天价彩礼、人情消费、炫富比阔、铺张浪费、厚葬薄养等歪风陋俗。

8.加强教育培训。继续深化“扶志六法”和“明理、感恩、诚信、自强”教育,依托“农民夜校”“讲习所”“道德讲堂”等载体,加强教育培训,增强贫困群众自尊、自爱、自强意识。通过职业教育、农技推广、远程教育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培养有科技素质、有职业技能、有经营能力和有市场头脑的现代农民。

9.注重激励约束。不断提高“爱心超市”管理水平,并采取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方式,激发贫困户脱贫信心和发展动力。实行反向约束,对“因懒致贫、因赌致贫、因婚致贫、因子女不赡养老人致贫”等精神贫困问题,建立失德、失信、失孝负面清单。对失德、失信、失孝人员,由镇村党组织及乡贤人员进行教育引导,对于屡教不改者,可采取司法干预办法,强制其依法尽责尽孝。

10.推进典型引领。广泛开展“文明村镇”“十星级文明户”创建和脱贫模范、道德模范、文明家庭、身边好人、最美人物、好公婆好媳妇等评选表彰活动。大力宣传脱贫模范先进事迹,激励更多贫困户见贤思齐,实现高质量脱贫。

11.突出重点帮扶。强化针对性帮扶,解决脱贫信心不足的问题。关注农村单身和发展信心不足的贫困群体,通过各级群团组织、社会机构,采取多种形式帮助他们重建生活信心。

12.全面巩固“两房”建设成果。对农村居民住房安全实行动态监测管理,发现一户改造一户,确保农村居民住房安全。2020年,对全县x个集中安置点进行全面排查,彻底解决工程质量不高等问题,进一步完善水、电、路、气、暖、讯等基础公共服务设施,为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提供基本保障,x月底前全部入住,年底前全面完成易地扶贫搬迁旧宅基地腾退任务。持续加强扶贫基地、社区工厂建设,落实好产业、就业扶持政策,开辟就近就业产业门路。全面推行安置点社区化管理,提供城镇均等化公共服务,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生活好。

13.提升农村基础公共服务设施水平。继续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解决行路难、运输难的问题。加快推动水利建设扶贫工程,完善贫困村自来水“村村通”,保障贫困群众安全饮水。加快电力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全面提升农网供电能力。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统筹推进教育、卫生、体育、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14.建立基础设施管护专项基金。以村为主体,建立以涉农整合资金和扶贫专项资金为主要来源、村级集体经济积累和社会捐助为补充的村级基础设施管护专项基金,主要用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维修、养护,确保正常运行。

15.健全基础设施长效管护机制。强化政府主体责任,采取行业监管与镇村管理相结合、行政主导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办法,加强对基础设施建成后的管理、使用和维护,确保基础设施产权清晰、权责明确、制度保障、管护到位,实现建得起、用得上、不废弃、长受益。

16.开展贫困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围绕生活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村容村貌提升“五大行动”,严格对标对表,全力打造干净整洁、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17.扎实推进问题整改。深刻汲取秦岭北麓西安境内违建别墅问题沉痛教训,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夯实“三级书记”抓扶贫的政治责任、坚决做到全面整改、立行立改、真改彻改。对中省市反馈的各类问题主动认领、照单全收。全面开展“回头看”,对脱贫攻坚工作大核查,认真梳理存在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列出问题清单,建立整改台账,明确镇街(社管中心)和相关部门整改责任和整改时限,实行销号管理,整改一项、销号一项,解决好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缺项漏项和不达标问题,确保攻坚期末脱贫户全面达标不降档,各类问题整改彻底并取得实效。

18.强化带贫益贫长效机制。制定完善带贫益贫机制指导意见,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通过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明确贫困户股权配置,赋权带动贫困户增收。加大龙头企业特别是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扶持力度,增强其带贫益贫的积极性。支持龙头企业、各类专业合作组织推行“借还+”模式,与集体经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支持农户配套生产经营设施,增强产业发展能力,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度和直接受益水平。强化开展产销对接,推进消费扶贫,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示范村和主题园区,广泛吸纳贫困户参与,带动贫困群众在二三产业增收。建立电商扶贫线上线下馆,提升农产品商品化率,增加贫困户农产品市场收益。

19.建立实时监测预警机制。以全市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为基础,整合卫健、医保、教育、民政、应急、公安等部门数据信息,提高贫困村、贫困户数据信息运用水平,实现全县扶贫开发数据信息化,建立监测预警机制。依据监测预警信息确定已返贫和需巩固提升对象清单,逐一实施精准帮扶,确保其稳定脱贫不返贫。

20.坚持政策措施稳定不变。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即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对2017年以来的脱贫户要严格落实“攻坚期内脱贫不脱政策”,做到政策落实不改变,结对帮扶不脱钩,收入监测不间断,督查考核不放松。对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群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薄弱的非贫困村给予适当帮扶和支持,对出现大病、残疾、灾祸的非建档立卡人口(边缘户)争取政策,最大限度地开展“点对点”精准帮扶,有效防止出现新的贫困。

21.持续推进社会扶贫工作。进一步优化整合帮扶工作力量,提升单位包村、干部联户、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帮扶工作水平。在持续做好国企合力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3+x”帮扶工作的同时,扎实开展好中央定点扶贫、苏陕扶贫协作、“万企帮万村”、“两联一包”、军地帮扶、中国社会扶贫网推广、驻村联户帮扶等工作,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

22.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坚持对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一村一策”逐个整顿,整顿一个、提升一个。认真开展村“两委”换届“回头看”,集中进行“拉网式”大排查大整顿,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扩大村级“两委”班子“一肩挑”比例,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促进乡村本土人才回流,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扎实开展农村干部学历教育,每年至少对村“两委”主要负责人集中轮训一遍,进一步提高村干部执行政策、引领发展、服务群众的本领。提高农村发展党员工作质量,加大从致富能手、新型职业农民、复员退伍军人、返乡大中专毕业生等优秀分子中发展党员力度,贫困村每年至少培养1名35岁以下的入党积极分子,每两年至少发展1名党员,充分发挥党员的积极性和带动性。强化帮扶力量,建立第一书记派驻长效工作机制。抓好贫困村“第一书记”和驻村队员培训,增强发展经济、依法办事、化解矛盾、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的能力。

(一)落实巩固提升脱贫成果责任。各级各部门单位要旗帜鲜明地讲政治,始终把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县委、县政府每月至少专题研究一次脱贫攻坚工作,党政正职每个月至少要有5个工作日用于扶贫。进一步深化“三级书记”抓扶贫工作机制和县级领导包抓镇街脱贫攻坚工作制度,坚持领导干部驻村蹲点调研工作制度,做到县级主要领导遍访贫困村,镇街主要领导遍访贫困户“全覆盖”。各镇街、县级相关部门要制定脱贫成果巩固提升方案、明确任务清单、抓好督导落实,确保任务细化到量、具体到点、落实到人,持续推进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落实。

(二)优化扶贫资金投向。按照不低于地方财政收入2%、增幅不低于上年20%的要求,足额落实财政配套扶贫资金。深入推进涉农资金整合,夯实资金整合主体责任,在“按需而整”的前提下“应整尽整”。要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积极盘活存量资金,保障扶贫投入与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任务相匹配。继续坚持建立x万元小额扶贫贴息贷款担保基金制度不变,落实“x”扶贫贴息贷款机制,做到应贷尽贷。进一步加强全县扶贫互助资金管理,发挥好资金使用效益。修订完善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优化和调整支出结构,安排一定比例资金用于扶持收入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群体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薄弱的非贫困村。加强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管理,防范扶贫贴息贷款和互助资金使用风险,强化扶贫资金监管和审计力度,确保财政扶贫资金专款专用发挥效益。

(三)严格督查考核问责。一是建立“四张清单”管理制度。围绕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目标任务,建立“八办三组”牵头部门及重点责任单位任务清单、政策清单、工作清单、问题清单,保证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落地见效。二是严格督查督导。坚持季度督查与平时暗访相结合,印发督查通报,下发问题督办单,实行反馈问题整改销号管理,对人、对事、对问题限期整改到位。三是坚持考核导向。围绕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有效防范返贫设计考核指标,增加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在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的权重。严格督查考核结果运用,对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工作推进慢、措施不落实、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镇街(社管中心)和行业部门,实行一票否决。四是严肃奖惩问责。深化扶贫领域作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治理,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用好“三项机制”,对巩固提升脱贫攻坚工作成绩优异、贡献突出的扶贫干部,进行表彰奖励并优先提拔使用。建立脱贫攻坚问题向纪检监察部门移交督办机制,重点对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巩固提升措施不精准、资金使用不规范、驻村帮扶不扎实等问题严督实考,严肃追究责任。

(四)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把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乡村振兴的项目安排、资金投入、政策举措,优先支持退出村发展和脱贫人口增收。通过扶贫产业的持续发展、贫困群众的持续增收、基础公共设施的持续完善,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农民富裕奠定坚实基础。推广运用脱贫攻坚的好做法、好经验,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借鉴。

(五)全面总结宣传脱贫攻坚工作成果。全面总结脱贫攻坚成果和工作经验,深入挖掘一批脱贫攻坚先进事迹和先进典型,推出一批反映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优秀文艺作品,运用融媒体手段,开展全方位宣传,展示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讲好x减贫故事。加强对脱贫攻坚舆情监测,健全涉贫舆情分级管理和处置机制,严防炒作干扰脱贫攻坚大局,在全县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参与脱贫攻坚的良好局面。

(三)完善档案资料。加强项目档案管理,细化档案内容,明确工作流程。严格按照(新扶贫领字〔2017〕39号)文件要求整理完善各类扶贫项目档案。针对交叉审计、第三方评估、成效考核及脱贫攻坚“冬季攻势”指导组等反馈的问题,立行立改、查缺补漏,做到资料真实、档案完整、专人专管,实现项目管理全过程可追溯可回查。

(四)健全督查体系。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会同有关部门定期不定期开展项目监督检查,重点检查项目进度、工程质量、资金拨付、措施落实、政策兑现等情况,精准把握项目建设整体情况。县纪检监察部门要强化执纪监督,尤其是乡(镇)党委、部门党组要履行好项目建设主体责任,务必在项目建设全过程中做到公开公正公平。要进一步完善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度,加强财政监管、审计监管、纪检监督、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努力做到阳光扶贫、廉政扶贫。

为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市委、县委关于脱贫攻坚重要战略部署,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脱贫群众稳定增收,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XX村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方案篇十四

1、线上:“互联网+消费扶贫”的模式能够让贫困地区农产品流通在线化、数据化,有效的拓宽销售渠道。创新消费扶贫载体,离不开电子商务。通过设立扶贫专卖店、电商扶贫馆和扶贫频道,可以组织有关电商企业和网络平台集中购买贫困地区土特产品,进而搭建产销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农产品与市场的对接。

2、线下:要注重加强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和流通服务网点建设,例如农村公路的提档升级,支持经济薄弱地区完善网络基础设施,解决产品的供给和流通不畅问题。通过建设扶贫专柜,组织企业、相关集体集中购买活动,发动商户定点采购产品,培育社会的消费扶贫意识。

加强源头的农产品基地建设,提升农业产业技术,实现标准化生产;建立产品溯源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管理,逐渐形成优质产品的集约管理;树立品牌意识,打造特色产品品牌,在生产中要注重产品储藏保鲜、包装分拣、品牌设计等环节,根据消费体验反馈完善服务,提升知名度。

加强服务指导,注重政策福利精准实施。积极利用国家政策和社会资源,在“互联网+”、特色品牌打造等方面,提供设计、营销、服务、管理等方面的指导,支持低收入农户参加相关专业技能培训,提升农民自身生产、销售、品牌打造的能力,进一步参与到农产品产业化的进程中来。

XX村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方案篇十五

同志们:

刚才,xx同志传达学习了全省扶贫和移民部门主要负责人培训班的主要精神,xx同志就省第x督导组对我市第x阶段督导反馈情况进行了通报,中间我们还审议了相关文件。同时,xx同志还就省第x督导组反馈情况整改暨全市脱贫攻坚“xx整改”行动巩固提升推进工作做了周密的安排部署,等下xx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大家深刻领会,坚决抓好贯彻落实。

就下一步工作我先讲三点意见。

首要,对待问题,我们不光要全盘接收,更要举一反三,将问题查找到位。

我大致的看了一下这x个问题,虽然表面上似乎都是个性的、孤例的、政策把握不准、落实不力的问题。比如说生活困难的脱了贫,达到了脱贫标准的却未退出,又比如说信息填写有误和资料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有些问题,我看得并不陌生,大家应该也不陌生。说实话脱贫攻坚这项工作已经开展了两年多,为什么一些问题有如“牛皮癣”反复出现呢?归根结底,实际上还是部分同志认识不够、标准不严、作风不实的问题,还是责任感、危机感和紧迫感有所松懈的问题,还是抓一抓就好和松一松就反弹的两者此消彼长的博弈问题。

因此,下一步,我们不光要对这x大方面x个问题全盘接受,更要全面开展自查。一是提高认识查问题。党的十九大作出打好三大攻坚战的重大部署,精准脱贫是“硬仗”中的“硬仗”,我们决不可有停一停、歇一歇的思想,盲目自满,自我感觉良好,要进一步强化政治站位,增强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二是横向到边查问题。全市各单位要高度重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全面开展自查自纠,不光是查出问题的单位、不光是查出问题的方面,要进行“全身体检”,及时发现问题,消除“硬伤”。三是纵向到底查问题。整改责任单位决不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决不是你指出什么问题我就改什么问题,决不是某个帮扶人工作不到位,我就马上去批评处理这个帮扶人。我们要比督导组更进一步、更深一层,对有问题的方面,要再比对再查摆,问题都是有联系性的,绝不是孤立存在,要从干部作风、思想认识上追根溯源,从而对症下药,绝不是贴一贴“创可贴”了事。

其次,对待整改,我们不光要就事论事,更要自我加压,将整改落实到位。

全市上下,要以问题整改为契机,进一步巩固提升我市脱贫攻坚“xx整改”行动新成效。

一是务必要聚焦问题抓整改。各单位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聚焦问题,正视短板,要在整改上从严从细从实,对标对表,千万不能有侥幸心理。要在整改落实扶贫工作存在的精准识别退出不精准、政策落实不够实、项目资金管理不规范不完善等问题下大力气、下狠功夫。

二是务必要聚焦差距抓整改。各单位要认真对照这次督导发现的问题,切实审视工作中的差距和不足,深刻分析原因,追根溯源,做到即知即改、立行立改,以严实的作风,下足“绣花”功夫,逐项落实整改措施,确保每个细节都经得起推敲,受得住考验,绝不是应付检查,“松一松就反弹”。

三是务必要聚焦重点抓整改。各责任单位要对照整改重点,紧盯时间节点,找准病灶切入点,建立台账,集中精力,倒排任务,倒逼责任,一个接一个抓销号,务求各项整改工作高效落实、快速推进。比如扶贫项目和资金的管理,务必要进一步的规范和完善,因为这个问题搞不好就又牵扯到纪律的问题,别到时候事情做了,老百姓也得实惠了,干部又处分了。

第三,对待督导,我们不光要引以为鉴,更要见贤思齐,将作风整改到位。

xx书记在x月的全省脱贫攻坚“xx整改”行动电视电话会上再三强调,“作风硬,才能脱贫赢”。x书记一针见血的点出了当前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之处。下一步,我们务必要把严的要求、实的作风贯穿到脱贫攻坚工作的全过程,以实实在在的成效赢得群众的满意。

一是从严整改转作风。深入的来说,就是要在问题整改的过程之中,重点整改基本功不扎实、压力传导不力等工作作风不实的问题,重点消除厌战情绪、消极情绪和畏难情绪等思想作风问题,以严的整改,促成良好作风的形成。

二是从严考核转作风。用好考核的“大棒”,大力发扬唯实求实、担当实干作风,引导广大扶贫干部形成要把功夫用在平时的共识,进一步夯实基础,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以钉钉子精神一步一步落实落细各项帮扶措施。

三是从严问责转作风。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脱贫攻坚是硬任务,必须用硬责任、硬措施、硬作风来保障。我们要进一步消除压力传导过程中的阻力,着力解决责任压得不实的问题,层层传导压力,人人负起责任。一鼓作气,迎难而上,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推动全市扶贫工作跃上新的台阶。

XX村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方案篇十六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为切实推进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帮扶力量、政策总体稳定,接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乘势而上全面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五中***精神以及省市农村工作会议、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精神,在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的基础上,抓好春季有利时机,继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成效,持续推进乡村富民产业提质提效,保障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开展防贫监测帮扶,防范致贫返贫风险,不断完善农村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机制,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开好局、起好步。

(一)扎实推进防止返贫监测帮扶。

1.抓好“两类人员”动态监测。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

(1)明确监测对象和内容。镇村干部要加强“两类人员”监测,对因病因灾因意外导致收入骤减户、前期上报边缘户未纳入户、历年上访户、多年外出回乡户以及脱贫户等重点人群进行监测,重点监测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实现情况。对疑似存在致贫返贫风险的对象,在x月xx日前将名单上报至镇扶贫站。同时,要坚持每月5日开展动态监测,持续强化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两类人员”的动态监测,每月定期上报监测情况。

(2)迅速落实帮扶措施。经镇级调查核实,对存在致贫返贫风险的对象要及时纳入“遇困即扶”对象,各村要加强与镇扶贫站衔接,按照《关于建立“遇困即扶”机制防止致贫返贫的实施方案》要求,迅速落实好救助和帮扶措施,有效筑牢致贫返贫防线。对有劳动能力的,坚持开发式帮扶,通过产业就业帮扶实现勤劳致富;对没有劳动能力的,做好兜底保障,采取低保评定和临时救助等方式保障基本生活。

(3)及时消除致贫返贫风险。各村要对已录入国办系统中“两类人员”的家庭情况和收入情况进行逐户分析研判,对通过政策帮扶已消除致贫返贫风险的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通过村级会议评议确认风险解除后及时上报镇扶贫站。对未消除致贫返贫风险的,要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每月定期跟踪监测,确保不发生致贫返贫现象。

2.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

生底数,在x月底前将脱贫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发放到位,做到“应助尽助”,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2)巩固基本医疗保障。在上级医疗保障新政策未出台前,保持现有健康帮扶政策基本稳定,持续落实“四道防线”“先诊疗后付费”政策举措,进一步夯实医疗救助托底保障。做好脱贫人口门诊特殊慢性病排查和认定,切实减轻慢性病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扎实推进脱贫人口家庭医生签约履约工作,重点做好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和严重精神障碍等4类慢性病重点人群随访,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

(3)巩固住房安全保障。建立健全农村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镇规划业务负责人员要对全镇已脱贫户及边缘户住房安全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对排查出的c级、d级危房立查立改,列入2021年危房改造计划,确保脱贫人口住房安全有保障。

(4)巩固安全饮水保障。镇水利业务负责人员要组织开展农村安全饮水情况摸底排查,准确掌握当前存在饮水安全问题村组和脱贫户,对排查存在的问题,要及时采取安装净水器、打深水井等措施解决到位,其中整个村组存在饮水安全问题的,列入今年农村饮水工程建设计划。要扎实做好已建农村供水工程维护管理,定期开展集中供水工程水质检测,不断提高农村脱贫人口供水保障水平。

(二)扎实推进富民产业发展升级。

1.突出“一领办三参与”产业发展。

(1)提前谋划“一领办三参与”产业发展。各村要按照今年的“一领办三参与”产业发展目标任务,提前谋划好“一领办三参与”产业发展。要立足各地资源禀赋,因地制宜选准适合本村发展的富民产业,引进培育龙头企业,鼓励引导村干部和致富带头人领办产业,推动特色产业与脱贫人口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各村要将任务落实到村到人,明确产业发展项目、领办主体、带贫益贫方式,并将情况上报镇扶贫站。

(2)开展“一领办三参与”产业基础设施需求调查摸底。镇扶贫站要组织开展对认定的9个“一领办三参与”产业合作社基础设施需求调查摸底,主要包括合作社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以及合作社农产品仓储、分拣、冷库等配套设施建设需求。经实地查看后,将摸底上报情况上报至县扶贫办。

2.大力发展“短平快”产业。

(1)摸清“短平快”产业发展需求。各村委会、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要组织开展脱贫户和边缘户“短平快”产业需求摸排,摸清需求底数,分类建立短期产业发展需求台账。

(2)推进“短平快”产业落地。各村要充分发挥产业奖补政策激励作用,组织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和乡村干部逐村逐户宣传和引导有发展需求的脱贫户和边缘户,大力发展家禽、牛羊、蔬菜、瓜果、食用菌、养鱼等周期短见效快的“短平快”产业,帮助和指导脱贫户、边缘户开展租地建棚、种苗购买、育种补栏等春耕备耕工作,确保脱贫群众产业项目落地见效。

3.加大小额信贷推进力度。

(1)开展小额信贷需求摸排。各村要结合产业需求摸排,加大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宣传力度,引导和鼓励脱贫户和边缘户利用扶贫小额贷款政策自主发展产业或入股“一领办三参与”产业合作社。各村要逐村逐户上门完成脱贫户和边缘户信贷需求调查摸底,并将情况上报镇扶贫站。

(2)强化合作社信贷支持。加大致富带头人扶贫小额信贷扶持力度,对“一领办三参与”产业合作社致富带头人可享受免担保、免抵押、财政贴息50%、最高贷款xx万元的信贷政策。脱贫户和边缘户原则上在实际参与的前提下,可通过小额信贷资金,入股“一领办三参与”产业合作社,实现“大手拉小手”产业抱团发展。

(三)扎实推进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

1.加强就业监测管理。各村要组织各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对脱贫人口、边缘人口就业情况进行一次摸排,准确掌握已就业劳动力务工信息和未就业劳动力就业需求。由镇扶贫站完成务工信息采集,并录入国办系统及省办大数据平台。要充分发挥好村级就业信息员作用,坚持每月开展脱贫人口、边缘人口务工动态监测,每月20日前将最新的务工信息及时录入国办系统和省办大数据平台,确保脱贫人口、边缘人口就业状况数据与实际情况相符以及务工地点、电话号码等基本信息准确无误。

2.实施就业分类帮扶。各村要结合脱贫人口、边缘人口务工信息调查采集,加强园区务工交通补贴、扶贫车间务工补贴、外出务工交通补贴等就业帮扶政策的宣传,鼓励脱贫人口和边缘人口外出务工,实现就业增收。镇劳保所要开展一次园区企业招工信息宣传活动,指导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进村入户开展宣传推荐工作,积极引导有就业需求的脱贫人口和边缘人口到园区企业务工就业。同时,根据劳动力就业需求,提供公益性岗位、扶贫车间、产业基地务工等就业平台,有针对性地解决弱劳动能力家庭就地就近就业问题。

3.做好项目务工帮扶。继续参照以工代赈做法,交通、水利、新农村建设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单位要优先吸纳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其中统筹整合涉农扶贫项目脱贫劳动力务工报酬占项目资金总额不低于6%(桥梁、交通等技术支持的项目不低于3%)。

4.办好用好扶贫车间。继续保持扶贫车间扶持政策稳定,各村要加大扶贫车间奖补政策宣传力度,鼓励扶贫车间企业业主积极吸纳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对已认定的扶贫车间,镇扶贫站、镇劳保所要加强运行情况监测,指导村解决扶贫车间生产运营中的实际困难,帮助企业业主尽早实现复工复产,确保扶贫车间吸纳脱贫劳动力务工人数不低去年。

(四)扎实推进光伏扶贫收益分配。

1.制定收益分配使用计划。村级光伏电站2021年发电收益80%用于公益性岗位和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劳务费用支出,20%用于爱心超市和救助失能弱能奖励补助。各村要参照村级光伏电站2020年发电收益金额,制定村级光伏电站2021年收益分配使用计划。历年发电收益使用还有结余的,必须在2021年优先使用并完成报账后,再使用2021年光伏发电收益。

2.强化光伏公益性岗位管理。各村要按照“按需设岗、以岗聘任”原则,合理安排脱贫人口和边缘人口从事公益性岗位和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要加强与就业扶贫专岗和生态扶贫公益性岗位数据比对,可以“一人双岗”,不能“一人多岗”。2021年村级光伏电站发电收益安排的公益性岗位,劳动合同或用工协议签订期限最短不少于半年,最长不超过1年,月工资标准不低于xxx元。坚持光伏公益性岗位动态管理,按照“在岗领补、有序退岗”原则,对无力履职的,要及时予以清退,并做好省大数据平台信息更新。

(五)扎实推进驻村帮扶常态化管理。

1.保持帮扶队伍稳定。按照过渡期内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继续保持镇领导挂村帮扶不变、单位定点帮村和第一书记驻村不变、党员干部帮扶脱贫户不变、帮扶要求不变,持续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工作,切实做到队伍不撤、工作不断、干劲不减。在省市乡村振兴帮扶新政策出台前,现有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结对帮扶干部原则上保持不变,其中因工作调离、身体原因不能胜任等原因需要调整的,要向镇党委、镇扶贫站申请报备。

3.严肃帮扶工作纪律。驻村第一书记坚持每周驻村工作5天4夜,驻村工作组坚持每季度驻村帮扶不少于xx天,结对帮扶干部每月走访帮扶对象不少于2次。加大驻村帮扶考勤管理,每月定期报送考勤结果,对未按要求落实驻村帮扶工作的定点帮扶单位,下发督办函,责令限期整改。镇党委、政府、镇纪委监委、镇扶贫站要加强驻村帮扶、结对帮扶工作督查检查,对存在驻村帮扶不在岗、帮扶工作不流于形式等问题的帮扶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

(六)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

有关村要对易地搬迁对象“两业”后续帮扶情况进行排查和帮扶,确保实现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要加大产业帮扶力度,充分利用产业奖补、小额信贷等激励政策,鼓励和引导搬迁对象入股产业合作社或自主发展特色产业。要加大园区企业招工信息和政策宣传力度,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搬迁对象进城入园务工。对搬迁户中的留守妇女、弱劳动力等特殊群体,要合理开发生态护林、保洁环卫、门卫保安等公益岗位,让搬迁对象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对无劳动力的搬迁对象,要因人施策落实农村低保或特困供养等兜底保障政策。

(七)扎实推进典型宣传和舆情监测。

1.深化脱贫攻坚总结宣传。对脱贫攻坚的实践成就、经验模式和先进典型等进行全面总结,留好扶贫印记,凝练脱贫攻坚精神。强化正面宣传引导,以省市县先进典型为重点,深入宣传我镇脱贫攻坚过程中涌现出的优秀第一书记、最美脱贫户、脱贫先进村、定点扶贫先进单位等先进个人和集体,讲好脱贫攻坚“xx镇故事”,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配合主流媒体做好“纪录小康工程”工作,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留下“信史”档案。

2.加强扶贫领域舆情监测。全镇上下要密切协调配合,加强对扶贫领域舆情监测分析和引导处置,做到有力监控、有序引导、有效应对。对善意批评意见认真听取吸纳,对恶意攻击炒作坚决依法制止,防止用个别问题否定脱贫攻坚成绩,防止用恶意炒作乡村振兴干扰大局。

(一)强化组织保障。各村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性,继续扛起政治责任,保持镇村两级工作力量稳定,做到工作不断、队伍不散、干劲不减,持续推进工作落实落地。各村、镇直办单位要严格按照工作方案的要求,结合本村本单位实际,研究制定工作措施,逐项分解细化任务,确定春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作战图。镇直(办)有关责任部门尤其是“两不愁三保障”主管部门要根据部门职能分工,狠抓本系统行业政策措施的推进落实。

(二)加强统筹推进。镇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加大对春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协调调度,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镇直(办)有关责任单位要结合责任分工,加强对村的指导服务,定期调度,及时掌握工作进度,着力解决工作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各村第一书记和村党支部书记作为春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责任主体,要亲手抓、亲自做,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严格督促检查。镇扶贫站要联合镇纪委监委加大对村和有关责任单位春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开展情况督促检查力度,掌握工作落实、责任落实、政策落实等情况,督促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予以通报,下发督办单,要求限时整改到位。

XX村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方案篇十七

以村为单位,召开两委会议,逐户逐人梳理,综合分析研判。对已脱贫户按政策落实情况,分为享受政策和不享受政策;按贫困户思想状况,分为配合的和不配合的,由此来确定脱贫攻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明确重点,主攻难点。根据统计,全镇14-15年度已脱贫户375户中45户配合度不高,有一定抵触情绪。

(二)讲究方式,找准切口。

一是坚持“村为主”工作机制。明确两委包片、包户责任,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改、大提升活动;二是寻找合适契机。走访时以疫情防控,人口普查等为切入口,详细了解14-15年已脱贫户的基本信息、“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情况,同时填写表格,签字确认,固定材料;三是获取外围信息。多渠道广泛了解他们的社会关系,为后期的思想工作开辟路径。

(三)投石问路,探明底细。

一是亲友试探。选择合适的人员上门告知,进行劝导,让其知晓自己曾经是贫困户,为村干部正式入户宣传做好铺垫;二是村干部谈心。在时机相对成熟的情况下,村干部入户走访,正式告知,并耐心的劝导,深入谈心交心,深度了解贫困户思想动态,准确掌握贫困户的期盼,摸清诉求,找准原因。

(四)研究对策,解决问题。

一是制定方案。各村(社区)召开两委会议,分工包村干部参加,精准制定务实、管用的“一户一方案”;二是落实责任。树立全镇一盘棋思想,镇村联动,打破村两委包片的界限,组建合适的专班,开展工作,合力攻坚;三是整合资源。整合低保、临时救助、关工助学等项目,大力倡导社会捐助,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四是出台政策。本着“缓解矛盾,争取配合,稳定大局”的原则,党委研究出台具体政策,围绕核心指标,因户施策,缺什么补什么。

XX村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方案篇十八

计划,中文词,一般指具体的工作计划或为某一问题制定的计划。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全县贫困人口由x户、x人减少到x户、x人,x个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达到脱贫“摘帽”标准。为了贯彻落实好《x县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巩固脱贫成果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确保脱贫质量,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zsj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县委x届x次全会精神,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扶持政策不减、工作力度不减、资金投入不减、帮扶力量不减、督查考核不减原则,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把脱贫质量放在首位,以产业就业扶贫增收入、以保障性政策落实减支出、以扶志扶智强后劲、以建好用好基础设施稳支撑、以持续做好帮扶助发展,建立防返贫机制,做好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达到“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目标任务。2020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x元左右,稳定解决住房、饮水安全问题,义务教育阶段无因贫失学、辍学学生,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贫困村基础公共设施管理规范、良性运行,人居环境干净整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1.坚持多措并举,增加产业性收入。围绕林果、棚栽、养殖三大主导产业,结合产业发展类型,深入实施农业产业提升工程,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强化技术服务,为贫困户配齐产业发展指导员,及时解决技术帮扶“最后一公里”问题。推广“期货+保险”模式,加强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后整理政策扶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贫困户在全产业链增加收入。着力解决脱贫户长效产业基础不稳固,收入不稳定、不持续问题。

2.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工资性收入。全面落实就业创业扶贫政策,拓展多元就业体系,提高贫困劳动力技能和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保证有就业意愿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实用技能培训,解决好学用脱节问题,确保每个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1-2门实用技能。加强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发挥苏陕扶贫协作和大行业、大企业吸纳劳动力的优势,完善劳务输出精准对接机制,使有组织的劳务输出达到总劳务输出的一半以上。支持返乡、返村人员创业创新,创造就业机会。巩固生态扶贫原有措施,全县新增开发公益性岗位x个、特设岗位x个。进一步拓宽本地企业吸纳、社区工厂(扶贫车间)安置、能人大户带动等就业渠道,确保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至少x人稳定就业,低保线以下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残疾或不便远出的低收入群体,通过公益特岗、专岗实现就近就业,2021年前享受公益性岗位政策脱贫户不脱岗。

3.深化“三变”改革,增加资产性收入。通过“三变”改革盘活农村集体资源、资产和资金,激活各类生产要素潜能,促进贫困户深度参与产业化进程,获得稳定分红收益。对x个贫困村已经支持到位的互助资金加强管理,对其带动脱贫情况进行绩效考核。鼓励村党支部、村委会兴办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或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在不改变用途的情况下,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其他涉农资金投入设施农业、养殖、光伏、水电、乡村旅游等项目形成的资产,具备条件的可折股量化给贫困村和贫困户,同时防止“一股了之、一合了之”等问题。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其他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牲畜托养和土地经营权入股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支持集体经济组织以参股配股等形式,壮大资本金,增强生产经营能力,提升基层组织组织力、执行力和社会治理能力。

4.落实社会保障政策。持续落实“三共同”工作办法,全面实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逐步提高保障水平。落实养老保险政策,确保脱贫户养老保险全覆盖。对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x元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符合低保条件的要做到低保政策全覆盖,符合五保条件的要做到五保政策全覆盖。对在册贫困户靠家庭供养且无法单独立户的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等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不含整户纳入低保范围的贫困人口),经个人申请,实行单人户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对“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残疾人、孤寡老人、低保对象等特殊贫困群体给予基本保障。加大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社会救助力度。

5.落实健康扶贫政策。坚持精准施治减少患病贫困人口存量、精准预防控制患病贫困人口增量“两手抓”,完善“四重保障机制”,严格执行《x市贫困人口慢性病门诊医疗救助办法》,做到日常门诊救助、特殊慢性病及特大疾病门诊救助全覆盖。对贫困户大病患者进行精准救治,做到大病救治全覆盖。加强全科医师团队管理,进一步完善贫困户慢性病“1+1+1”签约服务工作机制,开展签约服务信息化、规范化管理,加大明察暗访及考核力度,考核结果与绩效分配、评优树模、职称晋升等挂钩,确保应签尽签,服务到位。加强贫困村卫生室管理,全力推动村医服务补偿、培养培训和养老保障等政策的落地实施,实行村医县招镇管村用,不断稳定和优化村医队伍。完善“救护车辆+医疗设备+全科医师团队+远程医疗”流动医院模式,开展流动医院巡回医疗服务,切实解决村卫生室服务能力不足问题,方便群众就医,减少医疗支出。完善健康信息管理系统,用大数据精准监测农户健康状况,预防因病返贫问题的发生。

6.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全面落实教育资助政策,确保贫困家庭各学段学生精准资助不落一人。夯实“七长”责任,落实控辍保学十项制度,对因病、因残不能到校就读的贫困家庭子女,全面落实送教上门政策,确保全县贫困户家庭无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建好管好镇街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确保所有义务教育学校达到基本办学条件。

7.弘扬时代新风尚。大力弘扬x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勤劳致富、脱贫光荣的浓厚氛围。大力开展各类评比竞赛活动,积极宣传扶贫成效和脱贫典型,引导贫困群众增强主体意识,摆脱对扶贫政策的单纯依赖。提升“一约四会”管理水平,着力整治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天价彩礼、人情消费、炫富比阔、铺张浪费、厚葬薄养等歪风陋俗。

8.加强教育培训。继续深化“扶志六法”和“明理、感恩、诚信、自强”教育,依托“农民夜校”“讲习所”“道德讲堂”等载体,加强教育培训,增强贫困群众自尊、自爱、自强意识。通过职业教育、农技推广、远程教育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培养有科技素质、有职业技能、有经营能力和有市场头脑的现代农民。

9.注重激励约束。不断提高“爱心超市”管理水平,并采取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方式,激发贫困户脱贫信心和发展动力。实行反向约束,对“因懒致贫、因赌致贫、因婚致贫、因子女不赡养老人致贫”等精神贫困问题,建立失德、失信、失孝负面清单。对失德、失信、失孝人员,由镇村党组织及乡贤人员进行教育引导,对于屡教不改者,可采取司法干预办法,强制其依法尽责尽孝。

10.推进典型引领。广泛开展“文明村镇”“十星级文明户”创建和脱贫模范、道德模范、文明家庭、身边好人、最美人物、好公婆好媳妇等评选表彰活动。大力宣传脱贫模范先进事迹,激励更多贫困户见贤思齐,实现高质量脱贫。

11.突出重点帮扶。强化针对性帮扶,解决脱贫信心不足的问题。关注农村单身和发展信心不足的贫困群体,通过各级群团组织、社会机构,采取多种形式帮助他们重建生活信心。

12.全面巩固“两房”建设成果。对农村居民住房安全实行动态监测管理,发现一户改造一户,确保农村居民住房安全。2020年,对全县x个集中安置点进行全面排查,彻底解决工程质量不高等问题,进一步完善水、电、路、气、暖、讯等基础公共服务设施,为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提供基本保障,x月底前全部入住,年底前全面完成易地扶贫搬迁旧宅基地腾退任务。持续加强扶贫基地、社区工厂建设,落实好产业、就业扶持政策,开辟就近就业产业门路。全面推行安置点社区化管理,提供城镇均等化公共服务,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生活好。

13.提升农村基础公共服务设施水平。继续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解决行路难、运输难的问题。加快推动水利建设扶贫工程,完善贫困村自来水“村村通”,保障贫困群众安全饮水。加快电力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全面提升农网供电能力。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统筹推进教育、卫生、体育、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14.建立基础设施管护专项基金。以村为主体,建立以涉农整合资金和扶贫专项资金为主要来源、村级集体经济积累和社会捐助为补充的村级基础设施管护专项基金,主要用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维修、养护,确保正常运行。

15.健全基础设施长效管护机制。强化政府主体责任,采取行业监管与镇村管理相结合、行政主导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办法,加强对基础设施建成后的管理、使用和维护,确保基础设施产权清晰、权责明确、制度保障、管护到位,实现建得起、用得上、不废弃、长受益。

16.开展贫困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围绕生活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村容村貌提升“五大行动”,严格对标对表,全力打造干净整洁、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17.扎实推进问题整改。深刻汲取秦岭北麓西安境内违建别墅问题沉痛教训,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夯实“三级书记”抓扶贫的政治责任、坚决做到全面整改、立行立改、真改彻改。对中省市反馈的各类问题主动认领、照单全收。全面开展“回头看”,对脱贫攻坚工作大核查,认真梳理存在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列出问题清单,建立整改台账,明确镇街(社管中心)和相关部门整改责任和整改时限,实行销号管理,整改一项、销号一项,解决好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缺项漏项和不达标问题,确保攻坚期末脱贫户全面达标不降档,各类问题整改彻底并取得实效。

18.强化带贫益贫长效机制。制定完善带贫益贫机制指导意见,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通过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明确贫困户股权配置,赋权带动贫困户增收。加大龙头企业特别是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扶持力度,增强其带贫益贫的积极性。支持龙头企业、各类专业合作组织推行“借还+”模式,与集体经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支持农户配套生产经营设施,增强产业发展能力,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度和直接受益水平。强化开展产销对接,推进消费扶贫,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示范村和主题园区,广泛吸纳贫困户参与,带动贫困群众在二三产业增收。建立电商扶贫线上线下馆,提升农产品商品化率,增加贫困户农产品市场收益。

19.建立实时监测预警机制。以全市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为基础,整合卫健、医保、教育、民政、应急、公安等部门数据信息,提高贫困村、贫困户数据信息运用水平,实现全县扶贫开发数据信息化,建立监测预警机制。依据监测预警信息确定已返贫和需巩固提升对象清单,逐一实施精准帮扶,确保其稳定脱贫不返贫。

20.坚持政策措施稳定不变。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即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对2017年以来的脱贫户要严格落实“攻坚期内脱贫不脱政策”,做到政策落实不改变,结对帮扶不脱钩,收入监测不间断,督查考核不放松。对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群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薄弱的非贫困村给予适当帮扶和支持,对出现大病、残疾、灾祸的非建档立卡人口(边缘户)争取政策,最大限度地开展“点对点”精准帮扶,有效防止出现新的贫困。

21.持续推进社会扶贫工作。进一步优化整合帮扶工作力量,提升单位包村、干部联户、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帮扶工作水平。在持续做好国企合力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3+x”帮扶工作的同时,扎实开展好中央定点扶贫、苏陕扶贫协作、“万企帮万村”、“两联一包”、军地帮扶、中国社会扶贫网推广、驻村联户帮扶等工作,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

22.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坚持对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一村一策”逐个整顿,整顿一个、提升一个。认真开展村“两委”换届“回头看”,集中进行“拉网式”大排查大整顿,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扩大村级“两委”班子“一肩挑”比例,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促进乡村本土人才回流,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扎实开展农村干部学历教育,每年至少对村“两委”主要负责人集中轮训一遍,进一步提高村干部执行政策、引领发展、服务群众的本领。提高农村发展党员工作质量,加大从致富能手、新型职业农民、复员退伍军人、返乡大中专毕业生等优秀分子中发展党员力度,贫困村每年至少培养1名35岁以下的入党积极分子,每两年至少发展1名党员,充分发挥党员的积极性和带动性。强化帮扶力量,建立第一书记派驻长效工作机制。抓好贫困村“第一书记”和驻村队员培训,增强发展经济、依法办事、化解矛盾、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的能力。

(一)落实巩固提升脱贫成果责任。各级各部门单位要旗帜鲜明地讲政治,始终把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县委、县政府每月至少专题研究一次脱贫攻坚工作,党政正职每个月至少要有5个工作日用于扶贫。进一步深化“三级书记”抓扶贫工作机制和县级领导包抓镇街脱贫攻坚工作制度,坚持领导干部驻村蹲点调研工作制度,做到县级主要领导遍访贫困村,镇街主要领导遍访贫困户“全覆盖”。各镇街、县级相关部门要制定脱贫成果巩固提升方案、明确任务清单、抓好督导落实,确保任务细化到量、具体到点、落实到人,持续推进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落实。

(二)优化扶贫资金投向。按照不低于地方财政收入2%、增幅不低于上年20%的要求,足额落实财政配套扶贫资金。深入推进涉农资金整合,夯实资金整合主体责任,在“按需而整”的前提下“应整尽整”。要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积极盘活存量资金,保障扶贫投入与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任务相匹配。继续坚持建立x万元小额扶贫贴息贷款担保基金制度不变,落实“x”扶贫贴息贷款机制,做到应贷尽贷。进一步加强全县扶贫互助资金管理,发挥好资金使用效益。修订完善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优化和调整支出结构,安排一定比例资金用于扶持收入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群体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薄弱的非贫困村。加强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管理,防范扶贫贴息贷款和互助资金使用风险,强化扶贫资金监管和审计力度,确保财政扶贫资金专款专用发挥效益。

(三)严格督查考核问责。一是建立“四张清单”管理制度。围绕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目标任务,建立“八办三组”牵头部门及重点责任单位任务清单、政策清单、工作清单、问题清单,保证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落地见效。二是严格督查督导。坚持季度督查与平时暗访相结合,印发督查通报,下发问题督办单,实行反馈问题整改销号管理,对人、对事、对问题限期整改到位。三是坚持考核导向。围绕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有效防范返贫设计考核指标,增加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在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的权重。严格督查考核结果运用,对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工作推进慢、措施不落实、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镇街(社管中心)和行业部门,实行一票否决。四是严肃奖惩问责。深化扶贫领域作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治理,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用好“三项机制”,对巩固提升脱贫攻坚工作成绩优异、贡献突出的扶贫干部,进行表彰奖励并优先提拔使用。建立脱贫攻坚问题向纪检监察部门移交督办机制,重点对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巩固提升措施不精准、资金使用不规范、驻村帮扶不扎实等问题严督实考,严肃追究责任。

(四)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把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乡村振兴的项目安排、资金投入、政策举措,优先支持退出村发展和脱贫人口增收。通过扶贫产业的持续发展、贫困群众的持续增收、基础公共设施的持续完善,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农民富裕奠定坚实基础。推广运用脱贫攻坚的好做法、好经验,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借鉴。

(五)全面总结宣传脱贫攻坚工作成果。全面总结脱贫攻坚成果和工作经验,深入挖掘一批脱贫攻坚先进事迹和先进典型,推出一批反映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优秀文艺作品,运用融媒体手段,开展全方位宣传,展示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讲好x减贫故事。加强对脱贫攻坚舆情监测,健全涉贫舆情分级管理和处置机制,严防炒作干扰脱贫攻坚大局,在全县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参与脱贫攻坚的良好局面。

以“一个希望、三个着力”的重要指示为指引,遵循“单位帮村、干部包户、社会参与、民政托底、结对帮扶、精准扶贫、决战五年、同步小康”的要求,按照“找准原因、精准施策、建立机制、形成合力”的工作思路,以建档立卡扶贫对象为核心,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根本,对全县20个省定“十三五”贫困村和23327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面实行精准扶贫攻坚,全力推进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弘扬__精神,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为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根据省委、省政府“力争提前两年实现精准扶贫攻坚”的工作目标,结合我县实际,提出以下具体目标:

(一)提前实现减贫目标。到2018年,全县力争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20192020年,进一步巩固发展精准扶贫攻坚成果,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确保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共奔小康不掉队。

(二)贫困群众收入明显提高。保持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高于全市平均增幅,到2018年底,具备劳动能力但缺乏发展条件的轻度贫困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当地平均水平的70%左右;具有部分劳动能力、处于低保标准以下的中度贫困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当地平均水平的50%左右;进一步强化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处于重度贫困的农户的重点保障,提高标准,兜牢底线。

(三)贫困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到2018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旧房改造任务全面完成,生存条件恶劣地区的贫困群众得到整体搬迁安置,贫困村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市平均水平,农民群众安居乐业。

(四)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到2018年,有劳动能力贫困户都有一项以上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贫困家庭劳动力掌握一门以上就业创业技能,新生代劳动力具备转移就业基本职业素质,贫困家庭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贫困村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专业合作经营机制较为完善,基层党组织作用坚强有力。

(一)按照精准到村到户的要求,科学制定精准扶贫攻坚规划。

1.制定精准扶贫攻坚工作规划。要在全面摸清贫困村、贫困户、贫困状况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提前两年实现精准扶贫攻坚任务的目标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倒排工期,做好各类规划的相互衔接,科学制定精准扶贫攻坚规划,并纳入本级“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用统筹规划承接上级扶贫开发政策支持,抓好本地精准扶贫攻坚的组织实施,确保责任到位、工作落实到位。

2.制定贫困村和贫困户具体脱贫计划。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案”的工作要求,制定落实每个贫困村、每户贫困户的具体脱贫计划,明确发展目标和脱贫路径,确保扶贫帮到点上、扶到根上。同时,将一些未列入省定“十三五”贫困村的基础设施条件差、贫困程度较深、贫困发生率较高的行政村确定为县(市)级贫困村,并制定脱贫计划,统筹各类扶贫资源倾斜扶持。

(二)按照精准帮扶的要求,进一步加大社会扶贫力度。

1.深入开展单位定点帮扶贫困村工作。深入开展县直单位定点包扶“十三五”贫困村工作,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单位帮扶。帮扶单位要成立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组建驻村工作队。按照帮制定实施脱贫规划、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帮发展扶贫产业、帮夯实基层基础“四帮”的要求,结合帮扶村实际,打好组合拳,坚持一帮到底,不脱贫不脱钩。受帮扶的贫困村要积极主动对接帮扶单位,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激发贫困群众自立自强、干事创业的信心,增强脱贫致富的合力。

2.全面开展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县直单位干部采取“321”的方式开展结对帮扶,即县处级领导干部结对帮扶3户,科级干部结对帮扶2户,一般干部(职工)结对帮扶1户。其余贫困户由所在乡镇(场)干部(职工)包干托底,做到结对帮扶“扶贫开发户、扶贫低保户”全覆盖。帮扶干部要深入贫困户家中,详细了解贫困户家庭状况、致贫原因和发展需求,帮助制定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帮扶措施,积极开展送温暖、送政策、送技术、送项目“四送”活动,帮助贫困户尽快脱贫致富。同时,各地对在扶贫对象户建档立卡之后因灾、因病等原因新出现的贫困户,要纳入全县结对帮扶精准扶贫信息系统,并落实帮扶干部给予积极帮扶。

3.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结对扶贫。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结对扶贫工作,扎实开展扶资金、扶产业、扶就业、扶信息“四扶”活动。充分发挥“10.17中国扶贫日”平台作用,弘扬扶贫济困传统美德,多方发掘社会扶贫资源。

(三)按照精准施策的要求,进一步加大专项扶贫工作力度。

1.强力推进产业扶贫,夯实贫困群众脱贫增收基础。一是找准优势富民产业。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有利于贫困农户增收致富的产业项目。深入推进“一村一品”,逐步做大规模、做响品牌。二是提高贫困群众的产业参与度和受益度。建立企业与贫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完善“公司+基地+贫困户”、“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让贫困群众更好地参与产业发展、更多地受益产业发展。三是加大产业扶贫投入力度。充分发挥扶贫攻坚重点县和原中央苏区县省财政每年1000万元的产业扶贫专项资金的作用,资金使用上要瞄准贫困村和贫困户,采取贷款风险补偿、贷款贴息、现金直补、产业保险和帮扶责任人携资结对帮扶等多种方式。对贫困户尤其是缺乏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结合土地山林流转、租赁或入股,积极探索扶贫资金出资折股到户的资产受益方式。

2.强力推进扶贫移民搬迁,着力改变生存环境恶劣地区困难群众生存发展环境。一是加大扶贫移民搬迁力度。顺应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优化村庄、人口布局的要求,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采取“进城进园、集镇、中心村”梯度安置的方式,全面摸清底数,统一群众思想认识,按照整体搬迁的要求制定实施移民搬迁规划。二是加快农村危房改造。将贫困户全部纳入农村住房保障体系,优先安排农村危旧房改造指标,对特困扶贫对象住房救助实行“交钥匙”工程。

3.强力推进贫困村村庄整治,大力改善贫困村人居环境。按照“整体推进、基础先行、改善面貌、提升功能”的思路,加大贫困村村庄整治力度。将贫困村宜居自然村庄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每年新农村建设村点安排对贫困村全覆盖,每个点叠加新农村建设资金和扶贫资金给予重点扶持,全面优化村容村貌。优先支持贫困村绿色生态环境保护和整治,土地整治项目优先向有条件的贫困村覆盖。加快完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力争2017年全县90%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

4.强力推进“雨露计划”培训,提高贫困人口就业创业的能力。一是提升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统筹农民工职业培训、农民适用技术培训、科技扶贫等政策,加强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增强其就地发展产业、进城进园就业、自我发展创业的能力素质。加大贫困户新生代职业学历教育培训力度,从而达到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目标。二是创新培训方式。依托省、市、县职业院校资源,立足沿海发达省份的市场用工需求,集中在务工比较多的地区,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开展定单式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

(四)按照精准发力的要求,进一步加大行业扶贫工作力度。

1.大力实施交通扶贫。加快推进贫困乡村客运网络连通工程,改善运输条件,完善贫困村客运网络,提高贫困村客运班车通达率。加快贫困地区及农村客运站场建设,加快县乡道升级改造进度。2018年率先完成20个“十三五”省定贫困村25户以上宜居自然村的道路硬化,力争2020年全面完成全县农村25户以上自然村的道路硬化。

2.大力实施水利扶贫。进一步提高贫困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程度,2015年底全面完成“十二五”农村安全饮水建设任务,力争2020年基本解决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加强已列入全国近期治理规划的贫困地区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优先扶持贫困村小型水利建设,提高防汛应急能力,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在贫困地区基本建成较为完善的防洪减灾体系。

3.大力实施医疗扶贫。一是将贫困村的卫生基础设施改造和卫生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扶持作为医疗扶贫工作重点,在基层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新改扩建项目方面,倾斜扶持贫困人数较多的乡(镇)村,从而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让贫困地区群众享有全县同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二是逐步扩大新农合报销药品目录范围,提高重大疾病救治水平。对农村低保、五保对象参加新农合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全额补助,在县级住院新农合补偿取消起付线,同时在新农合补偿基础上,降低大病保险起付线。完善医疗救助制度,推进“费用+病种”的医疗救助模式,突出重特大疾病救助,逐步提高支出型贫困低收入家庭重特大疾病患者的自负医疗费用救助比例。

4.大力实施教育扶贫。健全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政策体系,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直接享受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就读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校等方面的资助政策,保障基本学习和生活需求。保证贫困家庭孩子上得起学,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支持加快薄弱学校改造,推进义务教育学校达标建设、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高校扩大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比例以及针对贫困家庭学生的各种资助政策落实工作。

5.大力实施文化扶贫。加强对贫困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在贫困乡村开展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在农户自愿购买接收设备的前提下,落实惠民补贴政策,免费提供中央和地方广播电视基本节目。加快贫困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提高宽带用户普及率,稳步推进宽带网络提速。

6.大力实施金融扶贫。一是建立金融扶贫优先工作机制。上饶银监弋阳监管办事处优先审批涉及有扶贫业务和“三农”贷款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人民银行弋阳支行优先办理上述金融机构与人民银行各项服务功能对接;优先满足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的支农再贷款和再贴息需求;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发行小微企业债、开办同业存单、大额定期存单,增加其资金来源。二是制定扶贫贷款发放指导意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向贫困村和重点扶贫开发项目发放贷款。督促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将新增可贷资金70%以上留在当地使用并主要投入“三农”经济项目。督促辖区保险机构开发新的保险品种,满足扶贫经济和“三农”经济发展需求。

7.大力实施保障扶贫。按照“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原则和“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要求,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体系,实行民政救济“纯低保户和五保户”全覆盖。对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困难群众实行应保尽保,并逐年提高农村低保保障标准和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对农村低保对象中无收入来源、依靠自身条件无法改变生活状况的群众加大倾斜力度。进一步健全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完善自然灾害生活救助政策。加大分类施救的力度,对因支出型贫困造成基本生活严重困难的群体予以特别救助。逐步建立完善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制度。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孤残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保障力度。

(一)落实精准扶贫攻坚责任。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贫困地区党委、政府要切实履行好精准扶贫攻坚主体责任,把精准扶贫攻坚作为今年乃至今后五年最重要的工作来抓,要坚持治标与治本结合、输血与造血并举,找准切入点、提高精准度,切实把各项政策措施扶到点上、根上。对精准扶贫攻坚埋头苦干并做出突出成绩的干部,提拔使用时优先考虑;对不胜任、不称职的,及时调整。

(二)加大精准扶贫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要认真履行精准扶贫攻坚的主体责任,加大财政预算扶贫资金持续增长力度。实行扶贫开发“省级监管、市负总责、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县本级将调整财政支出分配结构,增加扶贫开发的投入,使扶贫开发资金增幅与财政收入增长水平相适应。要加强扶贫资金使用和政策执行的监管,严肃查处违纪违规问题,坚决杜绝侵占扶贫资金搞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对贪污腐败现象实行“零容忍”。

(三)强化精准扶贫队伍建设。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处理好机构改革和强化扶贫工作机构建设的关系,进一步健全扶贫工作保障机制,做到机构设置、职能调整、人员编制、经费预算与扶贫工作任务相适应,并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各乡镇要在乡镇事业站所限额内成立扶贫工作站,配备专职扶贫工作人员。要加大贫困地区干部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

(四)全面落实行业扶贫的职责。落实全社会共同责任,凝心聚力推进精准扶贫攻坚。县直部门要明确本部门肩负的行业扶贫任务,制定本部门加大精准扶贫的工作计划,并纳入本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要细化任务、倒排工期,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事业等方面加强行业扶贫任务的组织实施。要多方挖掘社会扶贫资源,凝聚扶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五)加强动态管理。建立全县结对帮扶精准扶贫信息系统,实行贫困人口和干部结对帮扶工作动态管理。每年一季度对贫困人口脱贫和干部结对帮扶工作进行一次动态调整,及时将稳定脱贫人口退出系统,将新增贫困人口录入系统,明确帮扶责任人,落实帮扶措施,确保贫困户帮扶全覆盖。

各地各部门要认真抓好本方案的贯彻落实。各帮扶责任单位要制定本单位落实精准扶贫攻坚的实施方案,于8月5日前报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备案。县委、县政府每年对贯彻落实情况组织专项督查。

以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习对我省扶贫攻坚提出的明确要求为指引,深入贯彻中央、省、市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开发扶贫和保障扶贫两轮驱动,贫困村发展与贫困户脱贫统筹推进,扶贫措施与贫困识别结果衔接,锁定贫困村、瞄准贫困户,找准致贫原因,区分贫困类型,制定帮扶措施,聚力帮扶,切实把精准扶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为确保我县与全省同步建成小康打下坚实基础。

1、坚持对象识别到村到户。建立贫困村、贫困户信息档案,做到户有卡,村有册,县、乡(镇)两级建立精准扶贫电子信息系统。

2、坚持规划落实到村到户。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方略,充分利用建档立卡的成果,精准分析贫困户的分布、致贫原因、扶持需求等,并精准分类施策,制定减贫规划和年度计划,做到“县有减贫规划、乡(镇)有脱贫方案、村有发展目标、户有致富项目”。

3、坚持项目资金到村到户。扶贫项目资金主要用于到村到户项目的扶持,县直各单位涉农项目资金要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住房、教育、卫生、扶贫、救助、就业等各类社会保障项目要对贫困户实现全覆盖。

4、坚持帮扶措施到村到户。实施“八个一”帮扶措施,即一乡(镇)有一个挂点县领导、一乡(镇)有一个帮扶方案、一村有一个定点帮扶工作组、一村有一个帮扶计划、一村确定一批扶持项目、一户有一个帮扶措施、一户有一个增收项目、一户有一名帮扶人员。

5、坚持跟踪管理到村到户。强化扶贫项目实施效果监测,县、乡(镇)、村均建立扶贫项目资金到村到户台账,对扶贫对象实施跟踪动态监测管理。

按照中央和省确定的到2020年扶贫开发工作部署,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全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决定》,力争提前两年实现精准扶贫攻坚的工作目标,结合我县实际,具体达到以下工作目标:

(一)贫困村。按照省确定的15个贫困村,从2014年起县乡两级抽调干部组建驻村帮扶工作组,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同时,按照中央、省、市要求,针对15个“十三五”贫困村全部选派“第一书记”,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对具备发展条件的村,按新农村建设要求,实施整村推进;对自然条件恶劣和基础设施滞后,不具备生存发展条件的,实施整村整组移民搬迁。通过综合施策,分步实施,使贫困村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指标接近全县平均水平,农民安居乐业,确保全县贫困村到2020年基本实现稳定脱贫目标。

(二)贫困户。根据省测定我县贫困发生率,结合我县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实际,截止2014年底,全县有贫困人口14326人。从今年起,通过加大精准扶贫攻坚力度,力争实现以下工作目标:一是确保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高于全县平均增幅,到2018年底,具备劳动能力但缺乏发展条件的轻度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全县平均水平的70%左右;具有部分劳动能力的中度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县平均水平的50%左右;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处于重度贫困的农户实行重点保障,提高标准,兜牢底线。2019-2020年为进一步巩固发展精准扶贫攻坚成果阶段,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目标。二是到2018年底,全面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旧房改造任务。三是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到2018年,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贫困户都有一个以上增收致富产业,掌握一门以上就业创业技能。

(一)精准识别。

1、精准摸底。按照国家制定的贫困对象识别办法和程序,坚持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的原则,把真正贫困的人口纳入扶贫对象。为确保特困人群的真实性、精确度,在前两次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对全县农村特困对象进行再次核准。

2、科学分类。在前两次识别和再次核准的基础上,根据致贫原因和发展需求,科学划分贫困村、贫困户类型。在贫困村中,区分出基础设施落后致贫村、产业发展滞后致贫村、村级班子软弱涣散致贫村等类型。在扶贫对象中,先区分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五保、低保户等托底保障对象和有劳动能力及劳动意愿的扶贫对象,再区分出因智、因病、因学、因残等致贫户及因缺乏生产经营技能或缺少发展资金致贫户,为制定针对性措施,精准扶贫奠定基础。

3、建档立卡。按照国家统一的贫困建档立卡要求,完善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资料,建立扶贫对象帮扶工作信息系统平台,实现各级各部门各单位与贫困户信息直通,做到资源共享。

4、动态管理。按照脱贫出、返贫进的原则,以乡为单位,以年度为节点,以脱贫目标为依据,逐村逐户建立贫困村、贫困户帮扶档案,及时进行数据更新,实现有进有出,逐年更新,分级管理,动态监测。

(二)精准施策。

按照“突出产业扶贫、强化社会救助、建设美好家园”的要求,大力实施“三大扶贫工程”。

1、产业扶贫工程。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扶贫到户、分户施策,依托我县现有的烤烟、食用菌、香榧、白茶、毛竹、水产养殖等优势产业,有针对性地引导贫困户发展1-2项“短、平、快”的种养、加工或旅游服务业,加强扶贫造血功能。

(1)精准使用产业扶贫资金。充分发挥每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100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使用效益,确保资金使用的精准。资金使用上瞄准贫困村、贫困户,采取贷款风险补偿、贷款贴息、产业直补、产业保险等多种形式,主要用于扶持贫困户能直接参与、直接受益、稳定增收的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服务项目和其他产业项目。对于缺乏劳动能力或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结合土地山林流转、租赁或入股,积极探索扶贫资金出资折股到户的资产受益方式。对于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贫困户,努力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每年从100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中安排不低于30%的资金,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县扶贫和移民局、县财政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烤烟办、县商务局、县金融办、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列在首位的为牵头单位,其它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下同)。

(2)精准培育产业扶贫模式。按照“一村一品”产业格局要求,因地制宜培植特色扶贫产业;坚持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全县贫困村都按照“选准一项优势主导产业、设立一笔贷款风险金、组建一个合作组织、落实一种帮扶机制”四位一体的产业扶贫要求,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大力培育“合作社+贫困户”示范项目,采取贫困户土地、山场、劳动力或扶贫资金入股等多种方式,打造贫困户户户有股份、年年有分红、持续增收有保障典型。每个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抓好1个产业扶贫示范点,每个村抓好1个产业扶贫示范点。(县扶贫和移民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商务局、县金融办、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委组织部、各乡镇等)。

(3)精准创业就业培训。积极整合“金蓝领工程”、“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培训资源,实施能人带动工程,大力培养种养能手、致富带头人、农民技术员、农业合作社领头人。教育部门要针对贫困村、贫困人口,用足用好普惠扶持政策;农业部门、劳动人事部门和扶贫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扶贫对象培训特惠扶持力度,积极探索培训课堂进田园、地头的新方法。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职业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在当年计划资金内,对凡自主自愿参加就业技能培训并获得技能证书(技能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实行凭证直接补助。力争使每户扶贫对象至少掌握1项就业技能或实用技术,实现零就业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促进稳定就业和增收脱贫。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或开发公益性岗位,用于扶持贫困人口就业。到2018年,完成贫困人口技能培训1000人,实现就业率在90%以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农业局、县扶贫和移民局、县财政局、县教育局等)。

2、保障扶贫工程。按照“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原则,加强特困扶贫对象救助,实施精准特惠救助扶贫。

(1)加强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对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困难群众实行“应保尽保”,对全县开展的农村特困对象摸底调查确定的人员进行政府保障兜底。逐年提高农村低保保障标准和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对农村低保对象中无收入来源、依靠自身条件无法改变生活状况的群众加大倾斜力度。充分发挥省民政厅挂点帮扶黎川优势,全面提高农村五保供养能力和水平,到2018年,全面完成农村敬老院升级改造。(县民政局、各乡镇等)。

(2)加大医疗保障和保险救助。逐步扩大新农合报销药品目录范围,对农村低保、五保对象参加新农合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全额补助,落实县级住院新农合补偿取消起付线,及在新农合补偿基础上降低大病保险起付线政策。完善医疗救助制度,推进“费用+病种”的医疗救助模式,突出重特大疾病救助,逐步提高支出型贫困低收入家庭重特大疾病患者的自负医疗费用救助比例。(县卫生局、县民政局等)。

(3)强化教育救助。凡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直接享受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就读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校等方面的资助政策,保障基本学习和生活需求,保证贫困家庭子女上得起学,斩断穷根,阻断贫困现象的代际传递。积极开展“金秋助学”、“圆梦大学”、“春蕾计划”、“老促会千百十助学工程”等各类助学活动,鼓励引导企业和社会成功人士设立助学基金。为保障贫困乡村基础教育力量,分期分批定向招收教师到贫困乡村学校任教,并建立贫困乡村教师奖励激励机制。(县教育局、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县扶贫和移民局等)。

(4)完善临时和社会救助。逐步建立完善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制度及中轻度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保障力度。强化民政、残联、妇联、红十字会组织慈善救助的职能,搭建政府部门救助资源、社会救助项目与贫困农户救助需求相对接的信息平台,鼓励、引导、支持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爱心人士开展慈善救助。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健全完善促进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的政策,引导有影响力的慈善组织和企业设立社会救助扶贫公益基金、组建慈善救助机构。(县民政局、县残联、县妇联、县红十字会等)。

3、安居扶贫工程。打好安居扶贫攻坚战,帮助扶贫对象建设美好家园,缩小发展差距,共享小康成果。

(1)加大扶贫移民搬迁力度。顺应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优化村庄、人口布局的要求,对不宜居住的贫困村自然村庄和生存条件恶劣地区的贫困群众,按照群众自愿、规模适度、梯度安置的原则,扎实推进移民搬迁扶贫,依照德胜镇、厚村乡搬迁移民集中安置点的成功经验,有序引导贫困人口向县城、工业园区、中心镇或中心村搬迁转移,帮助改善居住条件,提升发展环境。积极整合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建设、农业、林业、水利、国土、扶贫和移民、烟草、教育、卫生、电力、交通运输、新农村建设等部门资金,集中用于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及搬迁移民的劳动技术、就业技能的培训,实现搬迁移民有业安置,稳步增加收入。到2018年,实现有搬迁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应搬尽搬。(县扶贫和移民局、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建设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水利局、县国土局、县烟办、县教育局、县卫生局、县供电公司、县交通运输局、县新村办等)。

(2)加快贫困村村容村貌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对“十二五”规划15个贫困村未完成的基础设施和未完成村庄整治的村组,继续给予扶持。在“十三五”贫困村选定工作中,重新识别确定15个发展条件差、贫困程度深的贫困村。在“十三五”期间,统筹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政策给予重点扶持。在省每年每个贫困村20万元的基础上,县级每年整合150万元以上财政性资金用于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将贫困村宜居自然村庄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新农村建设的村点安排对贫困村全覆盖,每个点叠加新农村建设资金和扶贫资金给予重点扶持,全面优化村容村貌。力争2018年完成全县15个贫困村中20户以上宜居自然村的道路硬化,2020年完成全县108个行政村25户以上宜居自然村的道路硬化。实施贫困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优先安排扶持城镇供水网管向贫困村延伸,无条件实施集中供水的村庄实施分散供水工程,2015年底基本解决贫困村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力争2020年,自来水普及率达90%。力争2017年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全面解决贫困村和易地扶贫搬迁村无电和电压不稳问题,农村通信网络全覆盖。土地整治项目优先向有条件的贫困村覆盖。优先支持贫困村绿色生态环境保护和整治,优先扶持贫困村小型水利建设。(县新村办、县水利局、县供电公司、县电信公司、县国土局、县环保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建设局、县扶贫和移民局等)。

(3)加快农村危房改造。将贫困户全部纳入农村住房保障体系,优先安排农村危旧房改造指标,对特困扶贫对象住房救助实行“交钥匙”工程。到2017年基本解决农村特困群众的安居问题。(县建设局、县民政局、县扶贫和移民局等)。

(4)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支持贫困农村完成薄弱学校改造,切实做好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试点工作、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以及针对贫困家庭学生的各种资助政策。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让贫困地区群众享有全县同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健全农村低保、新农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就业援助、安全住房以及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福利补贴等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管理、公共文化、广播电视等设施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县发改委、县教育局、县卫生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民政局、县残联、县文体广电局等)。

(一)深入开展结对帮扶。全县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都要指派工作组到挂点行政村开展定点扶贫工作,确保每个行政村都有帮扶单位,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做到工作到村、扶持到户、责任到人。帮扶工作做到五年不变,坚持一包到底,不脱贫不脱钩。各乡(镇)统筹安排乡村干部到各行政村结对帮扶,每名干部结对帮扶1-2户贫困户。乡(镇)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挂点贫困村,结对帮扶1-2户贫困户,年底跟踪问效。构建扶贫信息服务平台,实行网上公开,为干部帮扶提供准确的需求信息。(县委组织部、县扶贫和移民局等)。

(二)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将贫困户、贫困村的需求信息与社会各界的扶贫资源、帮扶意愿进行有效对接、互联互通,实现社会扶贫资源的精准化配置。鼓励引导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通过捐赠救助、发展产业、促进就业等各种形式参与扶贫,发挥“1017中国扶贫日”平台作用,弘扬扶贫济困传统美德。今后凡是各类社会捐赠资金或项目优先投向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对社会力量救济性捐赠,先缴入红十字基金会、慈善基金会账户,凭省级财政部门统一印(监)制的公益性捐赠票据,准予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时按规定在税前扣除。对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符合信贷条件的各类企业给予信贷支持,并按有关规定给予财政贴息等政策扶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自主设立扶贫公益基金。率先在东鑫电子商务园设立扶贫公益基金,通过互联网每销售一斤茶树菇捐赠1元钱用于扶贫公益事业。(县扶贫和移民局、县民政局、县红十字会等)。

(三)用好定点帮扶平台。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用足用好国家文化部、省政协办公厅、省民政厅、江钨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定点帮扶政策,发挥定点帮扶单位职能优势,搭建好项目对接、产业承接平台,积极争取定点帮扶单位的技术、信息、人才及改革试点等支持,加速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与扶贫攻坚。建立扶贫联系工作机制,每个帮扶单位定点联系一个贫困村,着力推进一批对口扶贫重点项目建设,解决一批难点重点问题,改善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县扶贫和移民局、县苏区办等)。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乡(镇)党委、政府是实施精准扶贫的责任主体,要成立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要把工作重点放在精准扶贫上,党政主要负责人要坚持扶贫开发重大问题亲自研究、难点问题亲自协调、关键环节亲自过问,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推动精准扶贫取得更大成效。

(二)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建立扶贫开发资金持续增长机制,县政府将认真落实、足额完成上级下达的财政扶贫资金配套任务,并逐年增加。各部门要充分利用国家振兴原中央苏区等方面的各项政策,积极向上争项目争资金。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各项涉农资金用于扶贫。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充分发挥社会资金扶贫作用。

(三)密切配合,强化协作。各有关部门(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认真研究制定行业扶贫规划和计划,切实发挥行业和职能优势,从人才、资金、技术、项目、信息等方面为贫困村、贫困户提供扶持,保证帮扶措施和任务的落实。各有关部门(单位)每半年要向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报告行业扶贫工作落实情况。各帮扶部门(单位)和个人要加强与当地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沟通,通力协作,及时研究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精准扶贫工作顺利开展、全面推进。扶贫部门要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牵头协调,整合资源,调动各方力量做好精准扶贫工作。

(四)健全机构,建强队伍。切实加强扶贫移民干部队伍能力建设,充实工作力量,提供必需的工作条件和经费保障。各乡(镇)要尽快适应精准扶贫工作,充实扶贫和移民办公室工作人员,落实专门干部专门负责扶贫移民工作。乡(镇)扶贫专干享受扶贫工作津贴,保证其待遇不低于乡(镇)农、林、水、计生等部门工作人员的待遇。

(五)选好班子,夯实组织。乡(镇)党委要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突出抓好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鼓励和选派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愿意为群众服务的优秀年轻干部、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等到贫困村工作,向贫困村派驻党支部“第一书记”,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实现扶贫目标提供组织保障。鼓励和支持发展村集体经济,增加村级集体积累,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六)强化考核,严格奖惩。把扶贫攻坚的实绩,作为各乡(镇)和县直各部门(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对有行业扶贫任务的部门及定点扶贫单位,把落实扶贫责任的情况列入绩效考评和年度班子考核的内容。严格实行奖惩制度,对在帮扶工作中有实招、干实事、见实效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表扬;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批评、黄牌警告,并要求限期整改。

20xx年龙沱乡通过全体成员的努力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下达脱贫攻坚工作任务。下一年20xx年是脱贫攻坚工作进入决胜阶段的关键一年,我们即要巩固脱贫成果,又要完成新的减贫任务,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为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战,扎实有效推进我乡脱贫攻坚工作,顺利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1、龙沱乡是山区乡镇,原有贫困人口142户402人,通过20xx年、20xx年、20xx年3年的努力脱贫83户285人,剩余贫困户59户117人;原有贫困户5个,20xx年修文村退出贫困户,现在剩余贫困村4个;龙沱乡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的目标任务是29户106年,20xx年按照上级要求完成3户14人,剩余26户92人。

1、20xx年龙沱乡贫困村退出任务:完成市级贫困村分水村的脱贫退出。要对照贫困村四通四有一无一低于退出标准查漏补缺,确保水、电、路、通信四通;确保每个村有集体经济、有多功能活动场所、有垃圾集中处理设施、有一个好支部;确保村内无三房户和危房户;确保贫困发生率低于3﹪。

2、20xx年龙沱乡贫困户脱贫任务:完成21户43人脱贫。其中:分水村2户5人,张山村2户2人,联乡村2户7人,龙沱村7户12人,赵沟村4户9人,三合村2户2人,修文村2户6人。要对照贫困户七有一无一达标退出标准,确保20xx年退出贫困户有安全住房、安全饮水、安全用电、有稳定增收项目、有信息网络、有劳务输出、有社会保障。人均纯收入超过3500元,家庭无因贫辍学学生。真实做到脱贫致富。

3、20xx年龙沱乡易地搬迁任务:完成15户58人易地搬迁任务,确保保障基本、安全适用的易地搬迁原则,做到20xx年易地搬迁人员人均住房建设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不存在原址重建、就地新建问题,不存在搬迁对象因建房而举债的情况。

1、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落实龙沱乡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及龙沱乡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任务,落实专题会议制,做到每月一次专题会,每周一次讨论会。注重日常监督,我乡将以分管扶贫工作的副乡长及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为基础,成立了日常业务巡查小组,年内累计开展各类检查督导工作。

2、提前谋划统筹部署。20xx年初我乡党委、政府将安排驻村工作组下到基层实地调研、访贫问苦,对20xx年退出贫困村、贫困户收集第一手资料将面临的各种问题形成报告报党委会研究,统筹规划全乡脱贫攻坚工作部署,保障20xx年脱贫攻坚工作顺利实施。

3、积极对接争取上级各部门支持。针对我乡脱贫工作中的薄弱的情况,乡扶贫工作组积极对接发改局、扶贫移民局、农办等相关部门,将我乡的具体情况形成书面请示上报,争取我乡20xx年度脱贫工作各项工作顺利完。

4、严控程序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对脱贫攻坚工作的要求,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责任落实到人,确保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保质保量的完成。

5、社会帮扶齐发力。20xx年我乡将进一步加强同百企帮百村的对接企业的联系,进行针对贫困户具体情况进行帮扶,如:产业支持、提供就业岗位、提供部分物资捐赠等帮扶措施。争取通过社会各界和我们的共同努力让龙沱乡贫困人员早日脱贫致富。

6、加大脱贫攻坚政策培训力度。20xx年继续在全乡开展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等政策学习,加强学习教育力度,扩大学习教育范围,建设一支能打好脱贫攻击硬仗的干部队伍。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根据自治区、市委、县委《2020年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方案》,结合我村实际,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九届九次、十次全会精神和市与县委的安排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实效导向,落实“四个不摘”“八个不变”工作要求,以“冬季攻势”为统领,确保减贫工作平稳转型,推动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序衔接。

组长:杨立(村第一书记)。

刘义翁(村党支部书记)。

副组长:杨立(扶贫站张)。

李华(村委会主任)。

成员:牛旭兵(工作队员、扶贫专干)。

程芳芳(工作队员、扶贫专干)。

李龙飞(村党支部副书记)。

张怡青(村委会副主任)。

刘佳涵(村妇联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村扶贫扶贫工作站,承担日常统筹协调工作。

(一)抓宣传培训。

XX村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方案篇十九

对脱贫村发展再次进行走访了解,完善巩固道路、饮水、电力、村级卫生室、村级经济合作组织、文体设施、电子商务等基层设施,全方位提升脱贫村发展水平。

一是改善生产生活环境。电网改造率、宽带覆盖率达到100%,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乡村两级基础设施建、管、护、运行机制。加快建设山青、水绿、天蓝的人居环境,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是持续发展增收产业。围绕优质粮油、品质果蔬、特色养殖三大产业发展重点,引导脱贫村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帮助脱贫户实现长效增收。继续加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采取党建引领、村集体自营、组建专业合作社、招引龙头企业入股等方式,盘活集体经济。健全集体经济利益联结机制,推动集体资产“共同共有”向“按份共有”转变。2020年发展芦笋150亩,中药材250亩,优质水果300亩,水产养殖55亩。

三是完善配套公共服务。立足脱贫村社会民生改善,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实现村级卫生室、文化室规范运行、通信网络全覆盖。2020年计划文化室免费wifi配备1处。

四是充分激发内生动力: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深入开展群众工作,与群众算好政策支持账、收入对比账、生活变化账,增强获得感、认同感。深入实施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和雨露计划等工程,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激发内生动力。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80人次,劳动力转移培训及素质提升培训50人次。

五是开展“四好村”创建。围绕省委提出的“四好”目标,依托城乡环境综合整治“7+1”工程,在全乡深入开展“四好村”创建。依托农民夜校、村村响、院坝会等载体,开展感恩教育、法纪教育、习惯教育、风气教育和脱贫光荣“五大主题”教育活动,建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开展“道德之星”“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等评选,让“懒惰致贫可耻、勤劳致富光荣”观念深入人心。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889046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