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性散文(通用2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2 13:34:11
哲理性散文(通用24篇)
时间:2023-12-12 13:34:11     小编:文轩

总结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的结尾要有总结性的陈述,对之前的内容进行概括和提炼。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的总结案例,欢迎大家一起学习交流。

哲理性散文篇一

文学作品给读者的印象,若以客观与主观为两极,理念与情感为对立,则每有知性与感性之分。所谓知性,应该包括知识与见解。知识是静态的,被动的,见解却高一层。见解动于内,是思考,形于外,是议论。议论要有层次,’有波澜,有文采,才能纵横生风。不过散文的知性仍然不同于论文的知性,毕竟不宜长篇大论,尤其是刻板而露骨的推理。散文的知性该是智慧的自然洋溢,而非博学的刻意炫夸。说也奇怪,知性在散文里往往要跟感性交融,才成其为“理趣”。

至于感性,则是指作品中处理的感官经验,如果在写景、叙事上能够把握感官经验而令读者如临其景,如历其事,这作品就称得上‘感性十足”,也就是富于“临场感”(senseofimmediacy)。一位作家若能写景出色,叙事生动,则抒情之功已经半在其中,只要再能因景生情,随事起感,抒情便能奏功。不过这件事并非所有的散文家都做得到,因为写景若要出色,得有点诗人的本领,叙事若要生动,得有点小说家的才能,而进一步若要抒情,则更须诗人之笔。生活中的感性要变成笔端的感性,还得善于捕捉意象,安排声调。

另一方面,知性的散文,不论是议论文或杂文,只要能做到声调铿锵,形象生动,加上文字整洁,、条理分明,则尽管所言无关柔情美景或是慷慨悲歌,仍然有其感性,能够感人,甚至成为美文。且以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为例: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短短九十个字,回旋的空间虽然有限,却一波三折,层层逼进,而气势流畅,议论纵横,更善用五个“士”和三个“鸡鸣狗盗”形成对照,再以鸡犬之弱反比虎豹之强,所以虽然是知性的史论,却富于动人的感性。在美感的满足上,这篇知性的随笔竟然不下于杜牧或王安石自己咏史的翻案诗篇,足见一篇文章,只要逻辑的张力饱满,再佐以恰到好处的声调和比喻,仍然可以成为散文极品,不让美文的名作“专美”。

因此感性一词应有两种解释。狭义的感性当指感官经验之具体表现,广义的感性甚至可指:一篇知性文章因结构、声调、意象等等的美妙安排而产生的魅力。也就是说,感性之美不一定限于写景、叙事、抒情的散文,也可以得之于议论文的字里行间。纯感性的散文可成为美文,除了文体有别外,简直就是诗了。留朝的文章,尤其是江淹的(恨赋》、《别赋》之类,正是纯感性的美文。但是中国文化毕竟悠久,就连这样的美文也不脱历史的背景。若求其更纯,或可向小品之中去寻找。齐梁间文人的小简,在清丽的对仗之下,每有此种短篇佳制.刘潜《谢始兴王赐花纨簟启》便是美丽的样品:

丽兼桃象,周洽昏明,便觉夏室已寒,冬襄可袭'虽九日煎沙,香粉犹弃,三旬沸海,团扇可捐。

寥寥三十五字,焦点只集中在一个感性上:收到的桃枝簟与象牙簟触肌生凉,虽在三伏盛暑,亦无须敷粉挥扇。相对于这种纯感性的散文,韩愈的不少议论文章,例如《原道》、《原毁》、《师说》、《讳辩,,讨论的都是抽象的理念,可谓之纯知性的散文。不过,正如法国作家毕丰所言:“风格即人格。”在一切文体之中,散文是最亲切、最平实、最透明的言谈,不像诗可以破空而来,绝尘而去,也不像小说可以戴上人物的假面具,事件的隐身衣。散文家理当维持与读者对话的形态,所以其人品尽在文中,伪装不得。

散文常有议论文、描写文、叙事文、抒情文之分,准此,则其第一类应是知性散文,其余似乎就是感性散文了。其实,如此分类,不过便于讨论而已。究其真相,往往发现散文的名作,在这些功用之间,只是有所偏重,而非断然可分。文章的风格既如人格,则亦当如完整的人格,不以理绝情,亦不以情蔽理,而能维持情理之间的某种平衡,也就是感性与知性的相济。也因此,知性散文之中,往往有出色的感性片段,反之,在感性散文里,也每有知性的片段令人难忘.例如曹丕的《典论论文》,本质当然是知性的,可是读者印象最深的,却是“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以后的一段。那一段究竟算是知性还是感性,固难断盲,可是到了篇末这几句,高潮涌起,感慨多于析理,则显然是感性的:

古人*尺壁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而人多不强力,贫*则慑q'01.寒,富贵则流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

同样地,《丘迟与陈伯之书)对于叛将晓之以义,动之以情,戒之以史,大致上是一篇知性文章,但其传世之句,却是“幕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最富感性的这一段。反之,《前赤壁赋》原为感性抒情之作,但是苏子答客的一段,就地取材,因景立论,而以水月为喻,却转成知性的高潮。“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知性的哲理乃成为感性美文的脊椎,支撑起全篇的高超洒脱。同理,《阿房宫赋,是一篇华丽的辞赋,前三段恣意铺张,十足成了描写文。但从第四段的“嗟乎”起,虽仍维持写景的捧比句法,却渐从感性摆渡到知性。到了末段,正式进入知性的高潮: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叹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准此,则把散文分成知性与感性,往往失之武断,并无太大意义.许多出色的散文,常见知性之中含有感性,或是感性之中含有知性,而其所以出色,正在两者之合,而非两者之分.就像一面旗子,旗杆是知性,旗是感性:无杆之旗正如无旗之杆,都飘扬不起来。文章常有硬性、软性之说;有杆无旗,便失之硬性;有旗无杆,又失之软性。又像是水果,要是一味甜腻,便属软性,而纯然苦涩呢,便属硬性.最耐品味的水果,恐怕还是甜中带酸,像葡萄柚那样吧。

所以太硬的散文,若是急于载道说教,或是矜博炫学,读来便索然无趣。另一方面,太软的散文,不是一味抒情,便是只解滥感,也令人厌烦。老实说,不少所谓的“散文诗’过份追求感性,沉溺于甜腻的或是凄美的诗情画意,正是此种软性散文。其实,不论所谓“散文诗”或是所谓“美文”,若是一味纯情,只求唯美,其结果只怕会美到“媚而无骨”,终非散文之大道。有一本散文集,以纯抒情为标榜,序言便说:“纯抒情散文是梦,是星空烟雨,是三月的柔思,是十月的秋云。”这几句话,尤其是“星空烟雨”一句,是否妥当,姑且不论,但是这样的风格论,要把散文等同于诗,而且是非常狭窄的一种抒情诗,恐怕也非散文之福。

要求作家下笔就得“载道”,不是自己的道,而是当道的道,固然是太:硬’了。反之,怂恿作家笔端常带“纯情”,到了脱离言志之境,又未免太“软”了.一位真正的散文家,必须兼有心肠与头脑,笔下才有兼磁感性与知性,才能‘软硬兼施”。唐宋号称八大文家,而后世尤崇韩、柳、欧、苏。其中道理,当有专家深入分析。若以知、感兼擅为多才的标准,来权衡八大,则苏洵与曾巩质胜于文,几无美文可言。苏辙最敬爱兄长,也确有几篇传世的感性美文,亦能诗,堪称多才。剩下一个王安石,能文之外,兼擅诗词,当然称得上多才。不过就文论文,他笔下的感性固然胜于老苏与曾巩,但比之四大,却也较为质胜于文。拿《游褒禅山记》跟《石钟山记》来比,两篇都是游记,也都借题发挥,议论纵横而达于结论。然而借以发挥的那个“题”本身,亦即游山的感性部份,则苏轼的文章感性强烈,如临其境,显得后文的议论真是有感而发,王安石的文章却感性平淡,未能深入其境,乃显得后文的议论滔滔有点无端而发。总而言之,苏文的感性与知性融洽,相得益彰,王文的感性嫌弱,衬不起知性。

因此我不禁要说,同样是散文家,甚至散文大家,也有专才与通才之分。专才或偏于知性,或偏于感性,唯有通才始能兼擅。以此来衡量才之宽窄,不失为一种可*的标准。例如苏轼,在论人的文章里,其知性与抒情的成份尚有浓淡之分:《晁错论》几乎不抒情,至于《范增论,、《贾谊论》、《留侯论》,则抒情成份一篇浓于一篇.《方山于传9又别开生面,把抒情寓于叙事而非议论。至于(喜雨亭记》、《凌虚台记》、《超然台记》、(放鹤亭记》、《石钟山记)等五记,却又在抒情文中带出议论,其间情、理的成份虽各不同,但感性与知性的交织则一。更多姿的该是赤壁二赋,两篇都是抒情文,但是前赋在饱满的抒情之中,借水月之喻来说理,兼有知性,后赋却纵情于叙事与写景,纯是感性。苏轼兼为诗宗词豪,姑且不论,即以散文一道而言,其才之宽,亦不愧“苏海”。

自从新文学运动以来,散文一直是文坛主力虽然不如诗歌与小说那么勇于试验而变化多端,却也不像这两种文体那么历经欧风美雨而迷惑于各种主义、各种派别。散文的发展最为稳健,水准最为整齐,而评价也较有共识。在所有文体之中,散文受外来的影响最小,因为它原来就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主力所在,并且有哲人与史家推波助澜,而在西方,尤其是到了现代,它更是弱势文体,不但作家逐渐凋零,连评家也不很重视。和诗、小说、戏剧等文体枢比,散文的技巧似乎单纯多了,所以更要*文字本身,也更易看出“风格即人格”。

新散文中当然也有知性与感性的对比。如果哲学家、史学家、教育家、社会学家等等人文学科的学者,甚至报刊的主笔、专栏作家等等,笔下兼具文采,则其文章应该算是广义的知性散文,而且当然言之有物。可惜一般文艺青年所见太浅,品味又狭,不免耽于感性,误会软性的散文才是正宗的散文。其实文学评论如果写出了文采,塑造了风格,像《文心雕龙》、《人间词话》那样,其本身也可以当作品来观赏。我在高中时代,苦读冯友兰的《人生哲学》,不太能够领会,嫌其文体有点不新不旧,不文不白。后来读到罗家伦的《新人生观》,费孝通的《重访英伦》,便欣然有所会心。但是给我启发最大的,却是朱光潜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与《给青年的十三封信》。这两本文艺欣赏的入门书,流行于30、40年代,很少人把它当做知性散文来读。我这位高中生却一字不苟地读了好几遍,不但奉为入门指南,更当做文字流畅、单调圆融、比喻生动的散文来体会。

俗语说得好,“惟大英雄能本色,”所谓艺术的生活就是本色的生活。世间有两种人的生活最不艺术,一种是俗,一种是伪君子。“俗人”根本就缺乏本色,“伪君予”则竭力遮盖本色。

朱光潜的文章,早在六十年前竟就写得如此清畅自然,颇为可贵。日后我自己写起知性散文来,不仅注意要言之有物,更知道要讲究节奏与布局。正是始于孟实先生的启蒙。

至于感性的散文,当然应该求之于当行本色的散文家。许多人很自然就想到了徐志摩,想到他的诗情画意。徐志摩原是诗人,下笔自然富于诗情画意,以散文艺术观之,其胜正在抒情、写景,《我所知道的康桥》可以印证。此文颇长,共分四段。就首段的缘起,次段的说理看来,叙事平平,议论也欠警策,均非所长;一直要等到后两大段描写康桥景色,并引发所思所感,才能读到十足的美文。更长的一篇《巴黎的鳞爪》,缺乏知性来提纲挈领,失之芜杂,感性的段落固多佳句,但每逢说理,便显得不够透彻练达。这是我读韩潮苏海时未有的缺憾。

这种缺憾,见之于另一位诗人散文家的感性散文,情形恐怕更甚于徐志摩:那就是何其芳。其实,早期的散文家里,感性散文写得最出神最出色的,恐怕得数名气不及徐志摩而夭亡却更早的一位作家——陆蠡。在抗战期间,他被日军逮捕,继而杀害,成为早期新文学莫大的损伤。陆蠡的独创在于断然割舍冗文赘念,而全然投入一个单纯的情境,务求经营出饱满的美感。也许议论亦非他所长,但是他未曾‘添'足”,所以你也捉不到他的短处。例如《贝舟》一文,破空而来,戛然而止,中间的神秘之旅原来是一场白日梦。此文幻而似真,叙事、写景、笔法都飘逸清空,不像徐志摩那么刻意著墨,已经摆脱了写实的局限。《囚绿记》里,一个寂寞的人把窗外的常春藤牵进房来,做他的绿友,终于怜其日渐憔悴,又把这绿囚释回。不待细赏本文,仅看文题,已觉其别出心裁了。最出神入化的一篇《*》,只从一丝萦念的线头,竟抽出了一篇唯美而又多情的绝妙小品。且看下面所录怎样无端地破题,才一转瞬,方寸之间早巳开辟出如何的气象:

曾有人惦记着远方的行客,痴情地凝望着城际的云霞。看它幻化为舟,为车,为骑,为舆,为桥梁,为栈道。为平原,为崇岭,为江河,为大海,为渡头,为关隘,为桃柳夹岸的御河,为辙迹纵横的古道,私心嘱咐着何处可以投宿,何处可以登游,何处不应久恋,何处宜于勾留,复指点着应如何迟行早宿,趋吉避凶。

陆蠡不愧是散文家中的纯艺术家,但仅凭如此的美文,却不能充分满足我们对散文情理兼修,亦即文质彬彬的要求。于是我们便乞援于“学者的散文”。

这名称有点望之俨然,令人却步,其实不必紧张。此地的学者当然不是食古不化、泥洋不通的学究学阀,而是含英咀华、出经入典、文化薰陶有素,却又不失天真、常保谐趣的从容心灵。这种心胸坦对大干,以万象为宾客,富于内者溢于外,写散文小品,不过是厚积的学力、活泼的想象、敏锐的观察,在沉静中的自然流露,真正是“风格即人格”,一点做不得假。不过学者所长往往正是所短,因为博极群籍之余,每一下笔,那些名句常会不招自来,如果才气不足以驱遣学问,就会被其所困,只能凑出一篇稳当然而平席之作。所以愈是学富,就更必须才高,始能写出真正的学者散文。

学者的散文当然也要经营知性与感性,更常出入情理之间。我曾经把这种散文叫做“表意”的散文,因为它既不要全面的抒情,也不想正式的说理,而是要捕捉情、理之间洋溢的那一份情趣或理趣。如果文章的基调在感性,例如抒情、叙事或写景、状物,则其趣味偏于情趣:梁实秋的《雅舍小品》属于此类。如果基调是在知性,在于反复说明一个观念,或是澄清一种价值,则不论比喻有多生动,其兴会当偏于理趣:钱钟书的《写在人生边上》有不少小品属之。这里面的消长微妙交错,难以截然区分,但仍然可以感觉。《雅舍小品》的知性较少,而且罕见长篇大论。梁实秋来台后仍保存这种作风,例如:

家居不可无娱乐。·卫生麻将大概是一些太太的天下。说它卫生也不无道理,至少上肢运动频数,近似蛙式游泳。

吃饭有时极像结婚,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其实往往是附属品,正如讨阔佬的小姐,宗旨倒并不在女人。这种主权旁移,包含着一个转了弯的不甚素朴的人生观。

每日东方乍白,我们梦已回而困未醒,会听到禽声无数,向早晨打招呼。那时夜未全消,寂静还逗留着采庇荫未找清的睡梦。数不清的麻雀的呜噪,琐碎得像要啄破了这个寂静,乌鹊的声音清利像把剪刀,老鹳鸟的声音滞涩而有刺像把锯子,都一声两声的向寂静来试锋口。

17世纪英国玄学派诗人,如邓约翰与马尔服,好用几何学的圆规、角度、线条等知性意象来比喻感性的爱情,中国作家却擅用感性的风景来象征文化与历史。比梁实秋、钱钟书晚出三十多年的余秋雨,把知性融入感性,举重若轻,衣袂飘然走过了他的《文化苦旅》。他在三峡的起点这么说:

白帝城本来就熔铸着两种声音、两番神貌:李白与刘备,诗情与战火,豪迈与沉郁,对自然美的朝巍与对山河主宰权的争逐。它高高地矗立在群山之上,它脚下,是为这两个主题日夜争辩着的滔滔江流。

哲理性散文篇二

生命在岁月里沉淀,曾经的那些所谓艰难,回首只在一笑之间;生命是一场边走边忘记的减法,那些了犹未了的故事波折,也在时光的风化中不了了之,所有刻骨铭心的情节,也总是在别人的淡忘中恍如隔世。每个人都是这流光里的一个行者,走过的日子,点点滴滴珍惜,才不枉这一场友情路过。

生活的曲折起伏,是自然而然的寻常故事,能理解这生活、伴随这生活,活出对生活的日新一日的认识,那么就活出了一个人生命的色彩。看生活的眼界,恰是反映一个人胸怀的大小,愿意努力去改善生活、创造生活,透过生活的表面去善待生活的客观,才能活出这一场人生的自在、轻松和洒脱。

纷繁的生活中需要一种内心的约束,这约束不是要求别人,而是规范自己。为什么总看别人缺点多,毛病多,为什么总在熟悉的人中产生摩擦、分别和伤害,恰是内心多了一份对别人的苛求,和对自己偏见的固执坚持。每个人之间的缘分应该是互相的支撑,互相的关怀,互相的帮助,而不是盯着彼此的缺陷相互折腾,放手自己的那些成见,其实人人原本都可以和平相处。

一个人的呆板固执和这个活泼的生活相遇,注定会遍体鳞伤、伤痕累累,所以面对生活的艰辛和磨难,不能活成生命信念的处女座,因为生活不仅不怕得罪任何人,生活还会磨练任任何人,经受生活的捶打也许非常难过,但这就是生活,活泼泼的日子,活泼泼的发生,活泼泼的故事,活泼泼的向前,对生活拉长脸改变不了什么,对生活掉眼泪也得不到同情,这就是生活的真实面貌,所以面对生活的不解苦情,还是要活出自己内心的乐观、坚强和光明。

每个人都是飘过这个世界的一片尘埃,理解这一趟人间经过,不管什么缘分,相聚的时日是如此短暂,没必要盲目地非要争个你高我低、是非对错,那实在是自己挥霍自己。生命如此奇妙,活着活着没了,活着活着就像这手里的流沙一样,不知不觉溜光了。友好客串这一段时光,浮生恰似冰底水,日夜东流人不知,能自由自在、幸福快乐,就已经不白来一趟。

不管在这个世界上的时光有多长,不留给这个世界自己的矫情和纠缠,而要留给这个世界,自己曾经来过的温暖和感谢。人生的意义,是充实自己生命的空白,圆满生命的洒脱与自在,自己的生活自己建设,自己的幸福自己创造,人生是一场修行,活好这一场人生经过的态度与认识。

哲理性散文篇三

生活就像一个万花筒,有真情、有假意;有悲伤、也有欢乐;有感恩、也有抱怨。

《善忘,是人生的一种佳境》。

冷冷的晚风,轻轻地吹着,吹乱了满怀的思绪。辗转的流年,悄悄从指缝中溜走,不留痕迹,无情的岁月,在脸上刻下道道年轮。

蓦然回首,青春已逝。脆弱的心,在红尘中落寞成一季风花雪月,一世情缘,刹那间成了海市蜃楼!

人,这一生,如果事事都要记住的话,那实在是太多太多啦;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忘却。譬如:生活中遇到的种种不快,以及他人对你的各种伤害,诋毁。忘记这些,不仅仅是一种大度、一种超脱,更是一种为人的美德。

忘却吧!那些曾经经历过的忧伤,因为它只会让人颓靡。忘却吧!如果把它们深藏心底,那么得到的,只会是更多的心碎与泪水;而且是毫无意义的。必竟过去的已成为过去,已画上句号,如云烟般消散。

走向明天,这是我在小学时就学到的,而从没有走向昨天之说。是的,昨天即为昨天,那就说明它已过去,不管它有多么的卑污,我们都可以做到忘却,然后是昂首挺胸,大步向前走,毫不畏惧的告诉人们:“我要走向明天,我要开拓我的明天”!

太阳每天必落。它毫不吝啬,更不会偏心于谁。我们也应该用新的心情,新的心态去迎接新的每一天。无需为昨天,已成为过去的忧伤而忧伤,亦,无需为昨天而得意忘形。

我们要面对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所以,忘却吧!放下一天里的所有该放下的,让一切从零开始。如新的一天,新的太阳般重新升起,还自己一片澄清的天空!

无法忘记过去伤痛与愉悦的人,往往会连今天的幸福也失去!无法忘却昨天的人,往往会连今天都把握不住!

生活就像一个万花筒,有真情、有假意;有悲伤、也有欢乐;有感恩、也有抱怨。

人总是一个矛盾体。一边希望自己能够活的超脱些,轻松自在些;可,常常又事与愿违,总在不经意间自己给自己制造很多的麻烦与负担。

如果真的想活得悠闲,那么,为何不学着让自己释放心灵的.重负,学着忘却,忘记那些无碍于个人原则的得失;无关大局的磕磕碰碰;无伤大雅的前嫌旧隙呢?学会让自己时时都轻装上阵,潇洒前行!

懂得忘却之人也是最明智之人,她们的心中只装着大局,她们追求的是未来,而不是过去。

因为有了忘却,她们便不会斤斤计较在情绪的漩涡里,也不会迷茫与徘徊在情感边缘。精神便得到了一份放松,心,便有了一份愉快。从而,使自己轻松迎接新的每一天!

人生如歌,何必去过份的计较与留恋那些过往的东西,何必把那些已成定局的怨恨背在肩上,让心灵去承受这种不必要的负载,让精神再去遭受这种无谓的折磨!学会忘却吧!

善忘,是人生的一种佳境!学会忘却吧!就像春去了秋来,花开了又谢,世间万物皆如此。

哲理性散文篇四

人生一切随缘!

随,不是随波逐流,是顺其自然,保持心平气和;缘,不是听天由命,是听其自然,放弃愤愤不平。常言道,随缘自适,烦恼即去。拥有淡然,坦然的心态,一切美好将会迎面而来。

有一种满足,四肢齐全。

有一种幸福,一生平安。

有一种美满,上有老下有小。

走在这样的草原上,体会绵羊对草原的依恋;感受白云对蓝天的爱恋。走在这样的阡陌上,听落叶声诉,对绿色的眷恋。转身遇到花开的曼妙,数着果实成熟的季节。

每个人出生都是一张毫无污染的白纸。逐渐地画上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走过的痕迹,点缀到达的景点。不知不觉白纸变成了五彩缤纷的画卷。

其实平安才是人生精华!

所谓金钱如冬天的雪花,飘向大地,瞬间消失。平安才是人生精华,最深情的祝福。平安融入我们的灵魂,任凭海枯石烂,平安依然裹着我们的心,像纯钢一样坚强。

人来人往,平安祝福化作青莲、玫瑰、快快的、乖乖的、放飞。

哲理性散文篇五

人生就像水珠,经过不懈努力可以穿透石头,虽然穿过那石头不是一时间的事,但只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没有什么事做不成。

人生就像长跑,在长跑过程中,跑的时间越长,身体就会越难受,只有坚持不懈,才能跑完这漫长的路到达终点。

人生就像道路,有坎坷的,也有平坦的;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有时会跌倒,有时不会跌倒,但总要继续前进。

人生哲理:人生就像一幅画,应该多一些亮丽的色彩,少一些灰暗的色调。

人生就像一座火山,当你生气和愤怒时它会爆发,当你高兴和欢乐时它会喷出地下泉,浇灌脚下的花花草草。

人生就像战场,不是你死便是我活。社会不断发展,跟不上节奏的都将被淘汰,只有不断地汲取教训,不断改变自我去适应社会,才能被社会所录用。

人生就像峡谷里的一粒种子,只有顽强拼搏,努力生长,才能长出峡谷,看见阳光,如果放弃,那么就会永远坠落在峡谷的深处,永远看不见阳光。

人生就像是一片海洋,里面的许多的奥秘要让我们去探究。

人生就像愤怒的小鸟,当你失败时,总有几只猪在笑。

人生就像茶几,充满杯具,如果放上一把牙刷,就会变成洗具,所以别老盯着杯具,要去找属于你的那把牙刷!

哲理性散文篇六

多数学佛之人,尤其是学禅之人,都是以开悟为学佛的目标。好多人不知道,今生就算是开悟了,但还未能亲身证其所悟,对于了生脱死,实则仍是无济于事。开悟和证悟,有着理论和实践上的差别。简单的说,领悟了理论,并不代表得到实践上的受用。这就好像弄懂了乘法表,并不代表能得到心算的受用。只有亲身证实于实践应用,方可受用无穷。知行合一,解行相应,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否则纵使令饮水之人说得十分正确,而未饮之人,终究不知其是何滋味。

参禅之人,常以禅宗的机锋转语,他人他宗无能回答,而自认为道行高妙,人不能知。生起这种知见的人,其实也不知道古人的意思。如果真知道的话,必定没有自雄自矜的姿态。为什么?因为绝妙之语,也是极为平常之语。别说领会了无济于事,纵使大彻大悟了,依然是无济于事。只有完全亲自证得,断尽烦恼见惑思惑,方为了脱生死大事。而如今能亲自证得的人,实不多觏。

依小乘佛法而说,证初二三果的人,也难免来生因福造业,或导致堕落恶道。证四果者,方能了生死。如果依大乘圆教说,初信位菩萨断尽见惑,与小乘初果相同。七信位菩萨断尽思惑,方能了生死。初信位至六信位,尚未了生死。而初信位菩萨的神通智慧,已非凡情所能测度。何况是信位的菩萨。

哲理性散文篇七

我读过好几部佛经,常常为其中的奥义精深而赞叹着,可惜这些佛经总是谈出世的道理,认为世上的一切都是空的,很难运用到实际的生活里来,对一个想要人世又喜欢佛道的人总不免带来一些困惑。

黄桑禅师说法里有这样一段:“心若平等,不分高下,即与众生请佛,世界山河,有相无相,偏十方界,一切平等,无彼我相。此本源清净心,常自圆满,光明偏照也。”

把一个人的“心”提到与众生请佛平等的地位,稍为可以解开一些迷团。

一个人的心在佛家的法眼中是渺小的,可是有时又大到可以和诸佛相若的位。在新竹狮头山的半山腰上有一块巨大的石第,壁上用苍润的楷书,写上“心即是佛”四个大字。同样的,在江苏西园寺大雄宝殿里也有四个大字“佛即是心”;不管是心或佛摆在前面,总是把人的心提升到很高的境界。

其实,这四个字学问极大,它有十六种排列组合,每一种组合意义几乎是一样的,以心字开头有四种组合:“心即是佛,心是即佛,心佛即是,心即佛是”,以佛字开头也有四种组合:“佛即是心,佛是即心,佛心即是,佛即心是”,几乎完全肯定了心的作用,佛在这里不再那么高深,而是一切佛法全从行念的转变中产生;明白了这个道理,可以不再从“空”的角度在经文中索解,有时一个平常心就能在佛里转动自如了。

我最喜欢的讲佛法是“维摩经”里的一段,维摩诺间文殊菩萨说:“何等为如来种?(什么是如来的种子?”)文殊说:“有身为种,无明、有爱为种,贪、恙、痴为种,四颠倒为种,五盖为种,六人为种,七识处为种,八邪法为种,九恼处为种,十不善道为种。以要言之,六十二见及一切烦恼、皆是佛种。”文殊并且进一步解释:“是故当知,一切烦恼,为如来种。譬如不下巨海,不能得无价宝珠,如是不入烦恼大海,则不能得一切智宝。”“譬如高原陆地,不生莲华,卑湿淤泥,乃生此华。”

在这里,文殊把人世间烦恼的意义肯定了,因为有一个多情多欲的身体,有愚昧,有情爱,有烦恼才能生出佛法来,才能生出如来的种子,也就是“若有缚,则有解,若本无缚,其谁求解?”把佛经里讲受,想、行、识诸空的理论往人世推进了一大步,渺小的人突然变得可以巨大,有变化的弹性。

在我的心目中,佛家的思想应该是瘸子的拐杖,顽者的净言,弱者的力量、懦者的勇气、愚者的聪明、悲者的喜乐,是一切人生行为中的镜子。可惜经过长时间的演变,讲佛法的“有道高僧”大部分忽略了生命的真实经验,讲轮回,讲行云。讲青天,讲流水,无法让一般人在其中得到真正的快乐。

我过去旅行访问的经验,使我时常有机会借宿庙宇,并在星夜交辉的夜晚与许多有道的僧人纵谈世事,我所遇到的僧人并不是生来就是为僧的,大多数并在生命的行程遇到难以克服的哀伤烦恼挫折痛苦等等,愤而出家为僧,苦修佛道,可是当他饲入了“空门”以后,就再也不敢触及尘世的经验,用这些经验为后人证法,确实是一件憾事。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住在佛光山,与一位中年的和尚谈道。他本是一名著名大学的毕业生,因为爱情受挫,顿觉人生茫然而适入空门,提到过去的生命经验他还忍不住眼湿,他含泪说:“离开众生没有个人的完成,离开个人也没有众生的完成;离开情感没有生命的完成,离开生命也没有情感的完成。”也许,他在孵说里是一个“六根不净”的和尚,但是在他的泪眼中我真正看到一个伟大的人世观照而得到启发,他的心中有一颗悲悯的如来的种子,因为,只有不畏惧情感的人,才能映照出不畏惧的道理。

心有时很大,大到可以和诸佛平等,我们应该勇于进入自己的生命经验,勇于肯定心的感觉,无明如是,有爱如是,一切烦恼也应该做如是观。

莺歌山之冬。

每年一到冬天,有一位生长在北方的朋友就常常抱怨台北不下雪,一点不像冬天,然后就会谈起他在北方的故乡。那里一片莹白的雪,让人在冬天还有清明朗净的心情。

不下雪有许多事做起来就少了滋味,像喝白干、吃烤羊肉,围在一起吃涮锅。有一回我忍不住说:“雪恐怕不是你最怀念的,你怀念的只是一种心情吧!”有许多地方下雪,我的朋友到雪地里还是不能平静。一日到了外国遍地的冰雪,恐怕更要怀念这个南方小岛的绿色冬天。

冷暖原来最深刻的感受,不是在肌肤上的,而是心情的。在落寞之际,处在春天的花园里,心里仍然会冷;兴起之时,即使走在寒大的雪夜,还能有意。我常有这样的经验,寻常的人一定也有,我就看过遭受重大挫折的人,在炎热的夏天还浑身打着哆嗦。

不管是春夏秋冬,我总是喜欢到郊外去,因为在室内,就不能感受真实的季节感应,我觉得最可悲的莫过于是夏天总是躲在冷气房里,而冬风来袭时则抱守着暖炉的人。那样的人不知道春花何时盛放,也不能体会冬冷独步街头冷冽的清醒。

去年冬天,我经常到台北近郊莺歌山上的亲戚家里度假,那时我觉得,就是没有雪,人坐在屋里听着呼啸的山上风雨,也能寒到彻骨,而就是简单的坐在书桌前读一本好书,同样的风雨,都是没有寒意的。

莺歌,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小镇,因为它是个陶瓷工业城,还隐伏着空气污染、噪音弥漫、道路崎岖的种种问题,大致的说,它不能说是一个美丽的城。可是就在我从台北往莺歌驰车的路上,心情就美丽了,尤其是在冬天。

台北往莺歌有两条路,一条是走板桥、树林、山佳,一条是走板桥、土城、三峡。前者是沿着铁道的一条山路,曲曲折折,让人有一种深不可测的感觉;尤其是车到山佳,要通过许多山弯,每一山弯都是一次豁然开朗的大地。后者是在两片平原的中间的宽广马路,左右都是稻田,偶有灰色的农舍夹杂其中,就是最冷的风雨也是绿色的。

看,火车真是美的,每一格车窗都有一格乡心在旷野中奔弛,每一扇亮灯的车窗都是活的,它带着我们夜的怀乡的心情,开向南方;南方此刻可能是天暖,是阳光普照的,我总觉得望着远远的列车,雨中远比阳光下让人惊心。

有时候亲戚的小孩放假,我们就在书房里说故事,围着煤油的炉于,我聆听着孩子们说出他们心里的梦想,他们在冬季仍是充满生命的热力,不畏寒冷。有一天他们在院于里放冲天炮,一道闪光射过满大的雨,最小的孩子欢呼的说:“我要把冲天炮射到星星的位置。”那时天上并没有星,可是在孩子心里却有星的光芒,我想,孩子不畏冬,因为他们总知道春天的百花不远,大人怕冬,是知道下一个春天不是今年的春天。

冬天在孩子的眼中是为春天而吹奏的音乐,是在风雨中还能看见的朝霞。在孩子看来,冬天和春天的距离像同一花枝的两朵花,对我们来说,冬与春的'距离,像星与星的距离一样大。我几乎能体会孩子的想法,但也使我惆怅,冬天是烦人的,然而只要我们能捉住小小的乐趣,冬天烤番薯的香味也可以和春天的玫瑰花香一样令人回味。

人只要多少有孩子的心情和孩子的梦,冬天下不下雪无关紧要,因为雪也总要过去,纪伯伦说:“橡树和松柏既不是同类,也不必在彼此的荫中生长。”在莺歌山上过冬,我觉得冬天如果是松柏,春天就是橡树,原是没有好坏,差别的只是心情。我写信给朋友:“不必怀念北国的雪了,没有雪也能有雪的心情。”

水中的蓝天。

开车从莺歌到树林,经过一个名叫“柑园”的地方,看到几个农夫正在插秧。由于太久没看到农夫插秧了,再加上春日景明。大地辽阔,使我为那无声的画面感动,忍不住下车。

农夫弯腰的姿势正如饱满的稻穗,一步一步将秧苗插进水田,并细致敬谨的往后退去。

每次看到农人在田里专心工作,心里就为那劳动的美所感动。特别是插秧的姿势最美,这世间大部分的工作都是向前的,惟有插秧是向后的,也只有向后插秧,才能插出笔直的稻田;那弯腰退后的样子,总使我想起从前随父亲在田间工作的情景,生起感恩和恭敬的心。

我站在田岸边,面对着新铺着绿秧的土地,深深的呼吸,感觉到春天真的来了,空气里有各种薰人的香气。刚下过连绵春雨的田地,不仅有着迷蒙之美,也使得土地湿软,种作更为容易。春日真好,春雨也好!看着农夫的身影,我想起一首禅诗:

手把青秧插满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道,

退步原来是向前。

这是一首以生活的插秧来象征在心田插秧的诗。意思是惟有在心田里插秧的人,才能从心水中看见广阔的蓝天,只有六根清净才是修行者惟一的道路;要趣人那清净之境,只有反观回转自己的心,就像农夫插秧一样,退步原来正是向前。

站在百尺竿头的人,若要更进一步,就不能向前飞跃,否则便会粉身碎骨。只有先从竿头滑下,才能去爬一百零一尺的竿子。

人生里退后一步并不全是坏的,如果在前进时采取后退的姿势,以谦让恭谨的方式向前,就更完美了。“前进”与“后退”不是绝对的,假如在欲望的追求中,性灵没有提升,则前进正是后退,反之,若在失败中挫折里,心性有所觉醒,则后退正是前进。

农人退后插秧,是前进,还是退后呢?甲得从前在小乘佛教国家旅行,进佛寺礼拜,寺院的执事总会教导,离开大殿时必须弯腰后退,以表示对佛的恭敬。

此刻看着农夫弯腰后退插秧的姿势,想到与佛寺离去时的姿势多么相像,仿佛从那细致的后退中,看见了每一株秧苗都有佛的存在。

从柑园的农田离开,车于穿行过柳树与七里香夹道的小路,我的身心爽然,有如山间溪流一样明净,好像刚刚在佛寺里虔诚的拜过佛,正弯腰往寺门的方向退去。

哲理性散文篇八

人的一生,要走好多的路:有一条路不能回头,就是放弃的路;有一条路不能拒绝,就是成长的路;有一条路不能迷失,就是信念的路;有一条路不能停滞,就是奋斗的路;有一条路不能忘记,就是回家的路。每一个人只有信心满满的走好脚下的每一条路,生命中的每一天才会精彩!

走好脚下的路,说起来简单,走起来不容易。正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生的路,前途很遥远,途中有宽阔之路,狭窄之路,笔直之路,崎岖之路,光明之路,暗淡之路,不管前方面临着怎样的路,你都不要畏惧,因为只有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人才会有路可走。

人生的路,走向成功的路,走向成名的路,走向悬崖的路,走向深渊的路,走向幸福的路,条条道路都是由自己选择。道路笔直通畅,会赢得赞美之声;道路曲折狭窄,亦会有其独特的风景,正所谓“曲径通幽”吗!大山深处,山间小道多是狭窄弯曲之路,它高低起伏,若隐若现,但它却能一步步的将人们引向胜境。城里的马路车水马龙,行人如织,尽显繁华,而它令人羡慕的背后却是交通堵塞的烦恼;那乡间小路,虽然很少有人问津和光顾,它依然以其独特的幽静给人以舒适静谧之感。

大路是平坦的,明亮的,宽敞的;小路是坎坷的,蜿蜒的,富有情趣的,它们各有各的美。然而,无论你是走在大路还是小路上,都必须注意安全,要小心谨慎,因为通往成功的路上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有时会隐藏着几个不易被人发现的陷阱。这些陷阱可能是自然为之,亦或是有人为之。无论是谁为之,都应当注意防备,不然便会陷进去。人生的路有很多条,只要选择对了,哪条路都能走得通。

人生之路,或是沿袭前人经验的顺畅之道,或是严守古人的处世原则的中庸之道,或是为了一己私欲,走损人利己的卑鄙之道。古往今来,不同的人选择了不同的人生之路,各自都实践了自身或高或低、或好或坏的的价值,正如司马迁所说:“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不同的路上有不同的风景,不同的路会有不同的走法,无论你走的是“陆路”或是“水路”,或是“空路”,都是自己的选择,都有自己的目标和目的。有的人走的路是予人方便,比如以大慈大善大爱之心,收养了众多的孤儿;有的人走的路则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比如那些投机取巧,贪婪成性的奸商、贪官之流,他们制造了“黑心棉”、“地沟油”、“烂肉火腿肠”等等,这些人走的就是伤天害理,无耻卑鄙之路!

不同的人生会有不同的选择和结果,道路的远与近,宽与窄,曲与直,是对立的统一。有的人狡诈、阴险、刁滑,自以为走的是捷径,结果却背离了初衷,偏离了人生的轨道,锒铛入狱,悔之晚矣;而那些正直、厚道、正义之人,虽然选择了艰难曲折之路,但经历了一番求索、磨难之后,不仅收获了路边的风景,还实现了自己预定的目标,最终欣喜的走向了成功。那些最后尝到甜果,而起初和途中尝尽艰辛的人们,都是遭遇了无数次的困难、挫折和挑战才成功的。

每个人的命运都掌握在自己手中,每个人的脚下都有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勇敢的人们,请你慎重选择好你该走的路,迈开你坚实的脚步,走向快乐,走向成功,走向幸福!

哲理性散文篇九

上善之人,如水之性。

海纳百川是一种大度。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这是弥勒佛的处世之道。佛能够做到,人也应该努力达到。林则徐曾题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大海因为有了宽广的度量才容纳了成千上百条的河流,高山因为没有勾心斗角的凡世杂欲才如此的挺拔。所以,我们做人就要像海一样能够包容世间万物,我们做事就要像山一样,要有山的胸怀,山的风骨,山的品格,山的内涵以及山的原则。人一旦能够做到虚怀若谷,便能汇集百河成为汪洋;人若能做到无欲无争,便能如峭壁一般,屹立云霄。

滴水穿石是一种毅力。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一滴水,固然渺小,但千万滴乃至十一滴凝聚成的力量确实我们不可小视的。石穿对人类来说,办到它是轻而易举的,可是又有谁愿化作那一滴水去成就这一现象呢?水滴之所以能穿石,少不了渺小力量的积累。不要以为自己很渺小,绳锯木会断;不要以为自己很微弱,水滴会石穿。正如荀子所云: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避高趋下是一种谦逊。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高了便是危险,而水低,它却是一种谦逊的美德。在做人做事时,该低头时低头,这不是软弱,更不是逃避。低头,是大智若愚的养晦之术;低头,是修炼自己的黄金法则;低头,是容纳世界的宽广胸怀。当你高调做事的时候,不妨低调做人;当你昂首前进的时候,不妨低头看路;当你登上事业的巅峰时,不要忘记看清身后的大地。

做人如水,你高,我便退去,决不淹没你的优点;做人如水,你低,我便涌来,决不暴露你的缺陷;做人如水,你动,我便随行,决不撇下你的孤单;做人如水,你静,我便长守,决不打扰你的安宁;做人如水,你冷,我便凝固,决不漠视你的寒冷;做人如水,你热,我便沸腾,决不妨碍你的热情。

上善若水,从善如流,如水人生,随遇而安!

哲理性散文篇十

我是1977年生的,很早就开始学佛,刚开始学佛时,我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干扰和魔障,开始学佛时,周围至亲、朋友有很多的不理解和阻止,我的父母、朋友都认为我单纯、不该相信这些,我吃素我父母都不支持,以至于后来遇到很多干扰,我放弃了,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学佛开始首先就是遇到冤家债主讨债,我想那些能够一直坚持下去的人应该都是有极大福德的人。但人生走了这么多年,以亲身的经验来感受,还是又转回来了,也可能是该还的债还了,这么多年的人生苦难也消去了部分业障,当然冥冥之中也有佛菩萨的不弃和加持,真正切身感受到因果报应的'存在和学佛真正离苦得乐的利益。

我从1994年发愿持长素,我认识我老公,听了我老公的说法,我停止了吃素(一直到今年才又恢复吃全素),我的父亲在外开麻木遇到歹徒抢劫,将我父亲杀害,残忍的抛尸在一个湖水里,为这件事我常常在内心忏悔,如果我能坚持吃素,也许我的父亲不会遇此横祸。而20的时候我在家洗碗,无故的头撞到了柱子,现在我的半边头部常常感觉血液循环不畅通。我感觉当时仿佛后边有人推了我一把,使我失去重心,头撞了上去。

我父亲之所以走的那么早,而且是死于非命,是因为我不能坚持吃素回向给他,也是他自己的杀业所感,从我记事开始,他就喜欢晚上带着我们一家人去田间捕青蛙回来杀了吃,小时候我们家养了一条很可爱的狗,叫虎子,后来有狗咬到人,政府就规定狗必须办狗证,当时办狗证很贵,要几千吧,没有办狗证的狗就派打狗队到处杀狗,那时候我还小,只十岁左右,我父母没有给狗办证,我父亲和一个朋友商量好,互相杀对方的狗,决定杀狗的那天我记得很清楚,那天我要上学,我背着书包准备出门的时候,我看见我们家的狗狗很哀伤的望着我,我不知道将要发生什么事,但我又折回来摸摸我家的狗狗,然后才背书包上学,等我们回来的时候,我家的狗狗虎子没有了,饭桌上多了一盘菜-狗肉,我和我弟弟立即明白,我们家的狗狗虎子被杀了,都放声大哭起来......从虎子被杀到我父亲遇害也就十年多一点的时间,有时候现世报应来得那么快。我写这些并非不尊敬我的父亲,而是希望将这些我亲身经历的事说出来,帮我的父亲消除业障。

还有我父亲生前一个朋友听我妈妈说,也是得癌症走的,听我妈妈说他到了90年代后,在外面找情人,犯邪淫业,死的时候50岁左右。

吃素、持戒、念佛、修定、放生、印经结缘、求生极乐世界,是人生真正离苦得乐的路。

哲理性散文篇十一

年轻的情怀,喜欢一个人,爱一朵花,其实并没有错,在我们长大过程中;只要爱过,喜欢过就是美丽的。

如果你想成功,那么你要记住:遗产为零,诚实第一,学习第二,礼貌第三,刻苦第四,精明第五。

人生的聚会是一种缘分,有时分离也是一种爱的祝福。

人生不是止水,总会出现许多出乎意料之事。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风波骤起而泰然处之,就显得很重要。转危为安往往需要高超的心智,也需要好的心态。多思索少激动,多仁爱少仇恨,人生才变得更加美丽。

人不可有傲气,但可有正气。

名人与凡人的差别在什么地方?名人用过的东西就是文物,凡人用过的就是废物;名人强词夺理叫雄辩,凡人就是狡辩;名人跟人打招呼叫平易近人,凡人就是巴结别人了;名人打扮不修边幅,叫有艺术家的气质,否认呢?话里话气的;名人喝酒叫毫饮,凡人就叫贪杯;名人老了叫王老,凡人只能叫老王。

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健康;。

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

我们可以不完满,但我们努力;。

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

人生的重大决定,是由心规划的,像预先计算好的框架,等待着你的星座运行。如期待改变我们的命运,首先要改变心的轨迹。

世间的许多事情都如此。当你刻意追求时,它就像一只蝴蝶一样振翅飞远;当你摒去表面的凡尘杂念,为了社会,为了他人,专心致于一项事情时候,那意外的收获已在悄悄地问候你。

很多时候解释是不必要的——敌人不相信你的解释,朋友不需要你的解释。

尽管时光要使爱情凋谢,但真正的爱,却永远保持着初恋的热情。

有些人不管变得多么衰老,却从不失去他们的美丽——他们知识将它从脸上移到了心里。

你可以用自己不喜欢的方式赚到财富;也可以用不相信的药医好病;但你无法从自己不爱的人身上获得幸福。

多一份舒畅,少一份焦虑;。

多一份真实,少一份虚假;。

多一份快乐,少一份悲苦。

我们的理智使我们一次次看透人生;。

我们的激情又使我们一次次重受蒙蔽。

为别人着想意味着给你插上一对翅膀。

人世间,除了权力,金钱,声望,暴力等等之外,还有一个给人成功;有了它,一个人的潜能可以成倍成倍地施展出来,它就是——正直!

真正意料不到的事情永远难以预料。

有朝一日你动了爱情,千万保守秘密,没有弄清楚对方的底细,决不能掏出你的心来。

如果我们能勇敢去爱,去原谅,为别人的幸福慷慨地表达我们的欣慰,理智地珍惜地珍惜环绕自己的爱,那么我们就得到别的生命不曾获得的圆满。

一个人如果在20岁不英俊,30岁不强壮,40岁不富有,50岁不智慧;那么他这辈子就别想英俊,强壮,富有,智慧了。

哲理性散文篇十二

人人都说做好人好,但是,要想真正作个好人,这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呀!

我们每个人的文具盒里都有一块橡皮。它是一种见错就改的学习文具,是学生必不可少的小助手。它的职责是帮你改正错误,但是,如果你不犯错误,它就显得多余了。比如说民警,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维护社会治安,一旦发现了破坏分子,他们就会立即追捕,如果社会安定,他们也就轻闲了。

铅笔,是我们最好的画图用具。一旦有错,改正很方便。但是你对它若使用“暴力”,它就马上折断,不能长期为你服务。正如有些家长,用打骂方式教育子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些家长在教育好孩子的同时,也重重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虽然父母教育孩子的这种方法不一定对,但是,他们也是一片好心。如果我们像铅笔一样,遇到挫折爬不起来,不能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我们就不能正常地成长。钢笔,也是我们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它的笔尖是用一种坚硬的材料制成的,你若是将它细心保管,它会为你长期服务,为你写出一手刚劲的硬笔书法,和优美的诗篇。但是,如果你一不小心疏忽了它,它会气弯笔头。可见,如果我们一心只希望得到别人的精心呵护,而承受不起挫折,甚至耍点小性子,这样心胸狭窄的人,你愿意做吗?这三种文具时时刻刻伴随着我们,虽然我们离不开它们,但总依赖它们也不一定是好事,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我们应该勇于面对错误,改正错误,同时我们还应尽量少犯错误。虽然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但我们应该在不断的改进中提高自己,在不断的进步中完善自己,扬长避短,尽力做一个对祖国、对社会有益的人。

哲理性散文篇十三

你对上帝说:这辈子做人太累了,下辈子,我想换一个新世界。

你打断上帝:好了,关于结婚的就到这里吧……还有别的么?

上帝又想了想,道:对了,这个世界,你老了和年轻时容貌没太大区别,而且你也不必担心自己容貌是否丑陋,这个世界完全不在乎这些。而且,你会有千千万万的兄弟姐妹。当然,他们不会和你争遗产的……我是说如果有的话。

你问:在这个世界生活,有什么要注意的吗?比如……危险?

上帝笑着说:只要你和你的兄弟们在一起,基本上就没什么危险。不过要记得,尽量不要去追亮光,有一些其它世界的敌人总会用光明来引诱你,使你和你的兄弟们大批量地陷入陷阱。

你心想,不就是避开亮光么,这是多么的容易。

但你还不满足,又向上帝问:这个世界还有什么特殊的吗?

上帝道:有。只要你想看,就可以一直看着,没有半刻的错过。尽情地欣赏这个世界的美丽,没有任何东西会让你不得不切断目光,哪怕只切断0.1、0.2秒。

你笑了,这真是的完美的世界。于是你同意了和上帝的交换——用你下辈子做人的机会来交换。

然后,你变成了一条沙丁鱼。

哲理性散文篇十四

静,是一种声音,从远古一直静到如今,从远山一直静到窗前,从眼下一直静到心间。

静是时光,它静得连一丝影子都无处寻找,静得连万事万物都跟着它走。时光就这样,不紧不慢,不骄不躁,从容而沉稳地做着它自己,成为它自己,结果,它成了我们眼里心境最平和,步伐最沉稳、情怀最辽远、生命力最强劲,也成了我们心中最难舍,最怀念、最珍贵的那一份。

静是寂寞,它默默地来,忽又无声无息地匆匆离去,不管是夜幕四合,还是黎明初启,所以,当你心生难忍之痒难解之痛时很容易把它抛弃。

静是花开,它既不打扰你,也不絮说芬芳的心绪;静是花落,即便有疼痛,有哀愁,有不舍,既不言也不语,所以,你总是觉得花是如此的美。

也许,你我都无法做到这样的一种静,却是否可以在这样的一种静里亮起一束光,光里闪着一丝欢;在这这样的一种静里守着一轮月,月中透着一份情;在这样的一种静里淌过一条河,河里开着一束花。

听,静有多静?

是啊,静水不闹,静情不躁,静心不摇,静爱至老。

哲理性散文篇十五

水,以柔克刚,能滴水穿石;水,以柔克刚,能劈山凿河。天下至柔之物莫过于水,蜿蜒曲折,可漫可溢;天下至坚之物莫过于金石,然而水却以其柔韧,力克金石之刚。所谓“水滴石穿”就昭示了“以柔克刚”这一真理。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这一灵物,无时无刻不显示着它的智慧。“春雨润物而空灵无声,惊涛拍岸而力可碎石。”水以柔弱之身,滋润万物。水,教会了我们以柔克刚的道理。

在生活中,我们如果遇到了困难,为何不选择以柔克刚的方法来解决呢?若两个人在一件事上出现了分歧,争吵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为何不平心静气地坐下来好好讨论一下呢?协商解决,这样不是更好吗?以刚克刚,两败俱伤;以柔克刚,解决问题不就容易多了吗?倘若以柔和之姿去面对刚烈如火之人,恰似细雨之于烈火,烈火虽熊熊不可一世,但雨可灭火;磐石虽顽固坚硬,看似坚不可摧,水却能穿石。

诸葛亮在《将苑》中说:“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以柔克刚”也是一种取胜的法宝。春秋时期,楚庄王三年蓄势不发,而后却“一飞冲天”“一鸣惊人”,可谓是深深地悟出了以柔克刚的本意。上卿蔺相如也知晓以柔克刚这一道理,巧妙地避免了他与廉颇之间的矛盾,化解了危机。“以柔克刚”避免了许多矛盾的发生,也常常成为出奇制胜的关键,使矛盾化解。

以柔克刚,恰似那潺潺的流水,滴水穿石,劈山凿河,克金石之刚,润泽万物,德育天下。生活中,我们要学会以柔克刚,避免或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哲理性散文篇十六

路,人生的路,前赴后继的走,起点,终点,最后是迷迷茫茫。前行的路上,一步一步,步履艰难,有时候还要孤单地一个人走。

寂寞的曲线,在白日,在夜晚,缠缠绵绵,牵着你想,缠绕着你,总会有个影子,形影不离。大路口和我相偎相依,小路与我无关紧要,只有在大路口的你才是我真正的需要。

我走过的路程,我没有种下灿烂的鲜花,也没有看到靓丽的风景,听到高山流水,却遇到知音,一路踏歌而行。

宽敞的大路是我们没有约会过的相会,也许是命里已经注定,也许是小路无缘!大路结缘。

在情感这条路上,风风雨雨,曲曲折折,但我哭着笑着,爱着梦着,一直随着风雨雪霜走,不回头!我们终于是知音,千里红颜。

太阳灿灿升起,一条未来的路就展现在了我的眼前,这是我生命的又一个起点,预示了我的未来有你相伴,就是一条小路,我不知道有多长,我们只是着从来没有丈量过。

年轻的青春岁月,韶华经历,交给了时光,遇到你以后,我把一切全都交给了这条渴望望路上。每一天的存在,都写着每一天的故事。

从春暖花开,到满目的黄土小路上秋叶黄,播种了希望;收获了金秋,在这块土地上却堆满渴望也有叹息。小路通向大路,大路通向户户的家门,在这条路上闪现出了我们佝偻的身影。过了一年又一年,生活了祖祖辈辈。

耕耘不完的黑土地,喝不干的甘泉水。道不尽的辛酸事,离不开的故乡。

男人为你操劳累弯了腰,女人为了你也锁愁眉。走在路上,路上我们哭过也有怡情,忆起在一起的`风花雪夜,雪柔风轻。

你多向我心目中亭亭玉立的山梁,在它的身上画上走过的路,写上呤过的诗,谱上写就的明曲。还有,我弹起荡气回肠的马头琴,唱起我爱你的歌。

哲理性散文篇十七

我们之所以烦恼,在于记性;我们之所以心累,在于徘徊;我们之所以前行,在于感恩;我们之所以快乐,在于豁达;我们之所以成熟,在于看透;我们之所以放弃,在于选择;我们之所以宽容,在于理解;我们之所以为人,在于感情;我们之所以成功,在于勤奋;我们之所以幸福,在于知足。

生命的享受。

生命需要创造、需要体验、需要拼搏、也需要享受。享受不是放纵,不是不思进取,而是在忙碌奔波之余放漫脚步,看一看日落,闻一闻花香,发现平凡生活中蕴含的简单快乐。

方圆。

方是目标,圆是路径;方是原则,圆是变通;方以不变应万变,圆以万变应不变;方是做人脊梁,圆是处世锦囊;方而不圆易碰壁,圆而无方难成事;立志如山为方,行道如水系圆;不学山不能坚定,不学水不能曲达;方圆相融,随方就圆。

为人处事十忌。

你可以缺钱,但不能缺德;你可以失言,但不能失信;你可以倒下,但不能跪下;你可以求名,但不能盗名;你可以低落,但不能堕落;你可以放松,但不能放纵;你可以虚荣,但不能虚伪;你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你可以浪漫,但不能浪荡;你可以生气,但不能生事。

珍视当下。

既然无法追回逝去的岁月,为何不将从前隐忍放弃?既然感觉未来时光缥缈,为何今天不能倍加珍惜?既然懂得梦想就是明天的希翼,为何不现在奋发努力?既然人生不能万事遂愿,为何不敢拆除心灵的藩篱?既然生命总有风雨侵袭,为何不趁早筑牢防范的岸堤?珍视当下,走出低迷,相信自己,创造奇迹。

哲理性散文篇十八

常言道:“人生如梦,梦如人生”!

“人生如梦”,是人们对人生短暂的感叹和珍惜。当梦醒时分,人们才能真正的大彻大悟,但为时晚矣!所以,我们才更应该开开心心的过好每一天。其实人生就是实实在在的,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就是一步一个脚印的过日子,从这个观点看,人生不是梦!梦也不是人生,梦就是梦,梦就是虚幻的,虚无缥缈的。所谓梦如人生,只不过是人们对人生历程、现实生活的比喻、概括和感叹而已。

“人生如梦”,其间蕴涵着几多欢乐?几多惬意?几多劝慰?几多无奈?几多理解啊?!蓦然回首,才发现人活着真好,就如游浮在如梦如幻的多彩世界里,哪怕间或出现了烦恼和不幸,它也只是多彩世界里的一个点缀!当然,人生如梦,在不同场合意蕴不同,如苏轼词中“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场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

“人生如梦”,穷也好,富也罢,得也好,失也罢,一切都是过眼云烟。不管昨天、今天、明天,只要能以积极良好的心态泰然处之,好好把握,就是美好的一天。既然人生如梦,就难免“梦”中或快乐,或痛苦;或满足,或失意,梦醒来还须从容面对,正视生活,正视人生,把握自己,奋力拼搏,一路前行!

还有一句话叫“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的确,人生是个大舞台!

人生是绚丽的,人生是坎坷的,所以人生是多彩的!有的人生阳光顺意,有的人生多舛曲折;有的人生鲜花铺地,有的人生遍布荆棘;有的人生充满笑声,掌声,有的人生满是眼泪,叹气!这就叫“人生如戏”!

在一部戏里,我们常常看到:有的场景充满温馨,有的场景皆是杀气;有的场景气恼悲怆,有的场景啼笑皆非。可无论哪景哪幕,却都是演绎了人世间的现实生活剧!这就叫“戏如人生”!

在现实生活中,人生历程里里外外都是戏!有时候你是主角,你身边的所有人都是你的观众,他们每一个人都在审视着你,评议着你的表演或精彩,或失败;反之,你也是任何一个人的观众,他们中的每一个人或是主角,或是配角,他们的表演也尽在你的眼中。

既然人生如戏,“戏”的情节就不会平淡无奇,就一定会有跌宕起伏。“戏”的发生、发展、结局全过程,有的在你意料之中,有的在你意料之外,比如人们的悲欢离合,等等,无一不是在如戏般的人生中兑现的。有一句话叫“因为爱他,所以离开他。”现实中有些感情就是如此的直接和残酷,如此的让“戏”中人清清楚楚,而让“戏”外人难以理解!

人生如戏,充满了哲理,也间杂着些许讽刺。有些事,明知是错的也要去坚持,因为不甘心;有些人,明知是爱的也要去放弃,因为没结局;有时候,明知路没了却还在前行,因为太无奈。这就是“戏”!这就是人生!

当我们遭遇挫折时,要让微笑去代替痛苦,让进取去代替沉沦,让振作去代替失意。要努力改变自己的人生。

总之,置身于“戏”中的每一个人,无论你是主角还是配角,不管你在“戏”里还是“戏”外,你都要演好自己的角色,当好别人的观众,适时地为“演员”喝彩,或提出中肯的建议,这样,一出戏才能更和谐,更精彩,更完美!

请记住这句经典:人生就像一张有去无回的单程车票,没有彩排,每一场都是现场直播。但愿我们的人生都有好梦,我们人生的“戏”每一出都精彩。

哲理性散文篇十九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盏明亮的灯,因为爱使这盏灯明亮,这是一盏感恩的灯。感恩它是每个人心中都拥有的美德,而每个人心中感恩的灯不一定都能点燃,更不能让心中的欲念吞煞了这珍贵的美德,我们努力让感恩的春天降临人间。

父母给予了我生命,我感恩,让我能体会这美妙的世界。老人们每天伴着清晨的阳光高歌漫舞,是那么快乐。年轻人则迈着匆匆的脚步上班,脚步声在四周回响。小孩蹦着跳着去上学,一会儿摸摸这,一会儿碰碰那儿,那般不经意。鸟儿像一位歌唱家在枝头鸣唱着一首悦耳的歌,鱼儿在水中跳着一只优美的舞蹈,就连那轻轻飘过的风儿也来伴奏,在我的记忆中父母就像一束温和的阳光照耀着我。

老师授予我一身知识,我感恩,让我在生活中不断前进。老师教育我的每一个字母;每一个数字;每一个汉字都像一块金砖,磊起我知识的殿堂。从上学到放学老师无微不至的照顾我们,关心着我们的成长在我的记忆中老师就像辛勤的园丁,照顾着我们祖国的花朵。

朋友赋予快乐的心声,我感恩,让我乐观的对待每一天。每一句话;每天,我们都不顾一切的奔跑在蓝天下,正如鸟儿在天空中翱翔。当我烦恼或生气的时候她陪伴在我身边哄着我,把我一切烦恼都抛走了只留下愉快的心。在我的记忆中朋友像一扇敞开心扉的门,一扇能散去你心中一切忧虑的门。

警察保护着我们的安全,我感恩,让社会变得安定和谐。警察的每一声哨响;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口令都使社会中的不良现象减少一分,人们的安全感也顺着也提高了。每逢过节人们都和家人团聚时,警察还在守护着人民的安全。

我们一生都生活在别人的帮助之下,就让我们来用心去感恩那曾今帮助过你的人吧,我们在心中点燃一盏感恩的灯!

哲理性散文篇二十

乐观是什么?是生活的态度;是良好的心态;也是向上的动力。

几个月前,我突发奇想,买了一些葱头,找了一个盆子,往里边倒了些泥土,准备把它们种下去。父母认为它们不会长出来的,因为我做什么都是“三分钟热度”,说不定明天我就把它们忘了。我保证绝对不会,他们才答应让我种。

我小心翼翼地把每一个葱头轻轻地放入挖好的泥坑里,生怕弄坏了,长不出来,再缓缓的把泥土铺了上去,把水均匀的浇上去,稍微撒上一点肥料,才长舒一口气,把工具放了下来。

葱在我的精心培育下,很快茁壮成长起来。不知道是为什么,我的成绩也开始向上攀升起来。看到它们生机勃勃的样子,我开始不那么精心照料那些葱了。一段时间后,虽然他们仍旧成长,可是似乎没有以前那样好了。

有一天,我回到家里,发现有一棵小葱正在发黄,正在逐渐地枯萎。我并不在意它,照常给他们浇水。与此同时,我的成绩也开始逐渐下滑,但我并不在意,依旧没有去加强复习。

大考来临之际,我没有丝毫畏惧,没有做任何的准备,直接“轻装上阵”。结果卷子发了下来,我才发现有许多都是我不会的。考完试,我回到家惊奇地发现全部的葱都已经死了。出于无聊,我很随意地把葱头埋回土里,浇了点水,就离开了。

卷子发了下来,我考得非常糟糕。我面红耳赤地回到了家,不知所措。我在家里走来走去,忽然,发现那盆土中出现了淡淡的绿色,一看,是一根葱,还是最早被我“抛弃”的那棵!它看上去很是乐观,腰板直挺挺的,似乎很想向上长。我似乎明白了什么,乐观地面对这次的考试,奋发向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后,我再次取得了好成绩。

确实,乐观,是向上的动力。

哲理性散文篇二十一

一人走,路无尽头,脚下何处不荒冢。

说起来可能可笑,“节日”貌似在很多人那里已经成为思念另一个人的借口。但这并非荒唐,因为在这个不普通的喜庆的日子里很多人都想得到意外的惊喜,就像中彩票后去赌博,赢了锦上添花,输了一无所有。可惜我从来没去期待什么,因为你不能对一座荒冢有任何要求,即使它埋葬了你所有值得珍惜的东西,如,热情;如,时光。守着就好了,让内心安宁下来,总有一天,荒坟也会开出鲜花。

蹒跚着,身后遍地荒冢,你清楚的明白它们埋着些什么东西,你清楚的记住了每一座荒坟的名字,即使连墓碑都没有。回头默念一遍“友情”“爱情”“亲情”“纯真”……继续往前走着,继续留下一座座荒冢,竟然从来都不落下一滴眼泪,看一眼一声长叹,看一眼天高云淡。一切都显得坦然,仿佛预料之中甚至在脚下,在前方,那些空荡荡的冢你都已经知道它们以后会埋着什么。其中有一座冢,里面埋着你的年少轻狂,懵懂无知,朦胧的爱情,叛逆的个性,无数欢乐,可笑的伤感,只是可悲的短暂。它应该叫“光阴”吧?当问起来的时候,“那座冢叫什么?长出来的花真灿烂。”

“哎?那座冢好奇特,是个心形。”哦,那是爱情,里面有寥寥几个名字,都是曾经相爱过的人啊!满心欢喜却流出了泪水。

人生何处不荒冢,哪方安顿掘墓人。

哲理性散文篇二十二

我们都在这个寻寻觅觅的世界中想去寻找那个最好的,可是却迷茫的不知道到底怎么才是最好的?又或许世界很大,但有时候我们总在想以后的我们会是怎样的人,或者会做着什么样的事,当然这个都是未知的。

时间过得很快,都说“时光如梭,光阴似箭。”这句话其实是真的。从出生到上幼稚园又到上小学再到上初中然后上高中最后上大学。没错相对而言高三就显得很重要了,因为它处于一个分水岭,决定着你的将来,而现在的我正处于这样一个相对于很重要的阶段。有时候我也会想想未来的我会是什么样子或者换句话说吧!我会做什么工作,但我也无法想象不都说未来是无法预计的吗?所以有时我又会想:我想象有什么用呢?自嘲吗?我也不知道罢了,因为我还是那句话是我想象的,并非是真实的。我也很想自己未来会过的称心如意,但不都说了吗?那仅仅是想象。

现在的社会很现实勾心斗角的,我想说我很单纯,想毕会有人说现在没有真单纯,只有装纯的吧!当听到这个会话时,别生气动怒,不要怪别人把你想的太坏要怪就怪这个社会太过于现实,把人的双眼都蒙蔽了,现在我可以说我很单纯可是以后呢?我无法保证什么,因为我不知道我是否会做的到,我也许会被现实所逼迫做着我不想做的事,相对于现在而言说长远点就是我不知道我未来嫁的那个是人是不是我爱的?我做的工作是不是我现在最想做的工作?我想到时候我不应该去怪任何人吧!毕竟我并没有让自己变得足够优秀,所以我没有任何理由去责备任何人。

有时候我总在想着自己需要多努力才能讨人喜欢,让自己在别人眼里看起来很重要,可是后来我明白了,我不需要刻意做什么,因为不会有任何人会因为你而做什么改变,我要做的就是做好自己。

只有自己把自己当回事别人才会把你当回事。

哲理性散文篇二十三

犹如一朵漂流的云,永远逝去了我栖身家乡的岁月。可童年的记忆,却像经年汾酒历史弥醇,并不时萦绕在我的梦境里。

有一种声音不能够忘记,童年的时光里,那里有我迷恋的小河,河水的呢喃是一支美丽动听的经久不息的穿过岁月的歌。

虽然家乡的小河依然远去,可记忆中的壮美却永存心底。那清晨的露珠是对我晶莹剔透的万千祝福,还有傍晚的彩霞点缀着乡村时秀丽的迷人的风景。假如遇上春雨霏霏,那更是美不胜收的场景。然后,在嗅着被春雨滋润过的泥土时,那更是一种无尽地享受。那家乡的上空,飘着那袅袅的炊烟,与田野中散发着浓浓的泥土气息混为一体时,仿佛泥土里散发的是纯纯的芳香。

小溪的青石板上,泉水潺潺流淌着。似一支唱不完歌,再向天空望去,那可是一尘不染的蔚蓝啊!

我时常举头望着碧蓝的天空,心儿向着虚无缥缈的深空里无限延伸。这时,一种寂静的声音划过我们往日所有的忧愁。于是,四月的轻渺漂游过来,粉白的柳絮散在早晨的春天里,也芬芳在垂落的时光里。

走在熙攘的人流中,或是站在静绿的河水边,我们无时无刻不在眷恋着祖国屋顶上的白花与头顶上的湛蓝!

雨雾朦朦中一群燕子在窗前振翅飞翔,一次次地划过我的视线,在我眼前画了一个个优美的弧线。燕子们欢快地飞着唱着,好像它们有什么喜事可贺!

望着灰色的雨,感受燕子的情趣,再倾听它们翅膀煽动的声响,谁能够说这不是一种高尚的享受呢!

远山悠悠,白云朵朵,阴沉沉的天,就要有一些雨落下来了。这来自天空的静水,在我的眼眶里转来转去,瞬息片刻后,很快带走了我的依恋,无论白天还是黑夜,总是这样不停地运行着。每当此时,童年的柔和、凝重一直会轻轻地漫过我心灵的深处。

哲理性散文篇二十四

人的一生天地间,如风中划过的一抹飞絮,往事的一幕幕,也不曾留下什么痕迹,看白云悠悠看流水远去,谁都没有回头,只有奔流,游走。

人的一生如水,如飞流直落九天的万丈银河,如波涛汹涌万浪浊空的浩浩长江,亦如静谧深邃而又汹涌澎湃的浩渺沧海,无论是什么它都奔腾不息,勇往直前;无论是什么,它都无怨无悔,勇敢追求;无论是什么,它都执着努力,永不回头,这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力挽狂澜的魄力,是一种视死如归的勇气,是一种拼搏到底的耐力。

瀑布的水是激情肆溢,敢于牺牲的壮美;江河的水是豪情万丈,勇往直前的华美;大海神秘而不失汹涌的水更是一种惊世骇俗的激美与柔美的融合。

人的一生就要像瀑布一样慷慨,像江河一样澎湃,像大海一样深沉。

人的一生如水,如蜿蜒曲折,波澜不惊的山泉;如郁于一隅,隐没草间的清池;如细如牛毛,滋滋润物的雨;如洋洋洒洒,麦盖三层的雪。无论是什么,它都循规蹈矩,不失风度;无论是什么,它都轻轻松松,无牵无挂;无论是什么,它都诚诚恳恳,润物无声。这是一种品质,是一种孜孜不倦的活力,是一种温暖柔和的魅力,是一种默默无闻的忍力。

山泉的水是静静流淌,欢快和畅的情趣;清池的水是沉默寡言,深思沉静的心情;雨是水的演化,雪是水的结晶,雨、雪静静落下,洒满人间,润物无声,滋养大地。

人的一生就要像山泉一样轻快,像清池一样安静,像雨,像雪一样默默奉献。

人的一生如水,悠然淡雅,温馨柔静,像山谷里静静沉睡的池泊,安逸闲适。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898718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