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博物馆范文(2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2 19:33:09
浙江博物馆范文(21篇)
时间:2023-12-12 19:33:09     小编:文轩

总结是对过去所做努力的一种肯定和回报。写总结时,要注意考虑受众的需求和背景,采用合适的语言和方式进行表达。总结是一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所学知识的方式,以下是一些总结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浙江博物馆篇一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中国部3—6年级去汽车博物馆春游。我感到分外兴奋。

我们班到了那里,各自组长带领组员自由活动,我是组长,我们先参观2层,熊若岩导游掏出资料给我们讲解,这里的车各式各样、花样十足,看得我目不暇接——从原始的踏板车到现在的声控汽车;从最早最慢的蒸汽式汽车到现在的thrustssc超音速汽车;从以前的马车到现在豪华的宾利汽车;从以前的齿轮机型到现在的12缸发动机……这一切都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这是前人的伟大发明!

我们到了3层后,看见了许多发动机,有4缸的、有6缸的、有8缸的、还有12缸的,发动机的结构特别复杂,难怪是汽车的心脏呢!每个发动机都是由几万个零件组成的!这是前人的伟大发明!

接着,我们又去了4层,熊若岩为我们组讲述了奔驰1号:1885年卡尔—奔驰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以汽油为动力的三轮汽车。在1886年1月29日被订为世界汽车诞生日。所以我觉得卡尔—奔驰非常厉害。这也是前人的伟大发明!

最后,我们去了5层——那里有许多装甲车,保护卫我们祖国边疆的装甲车,各种各样的装甲车,十分威严,这些装甲车的造型也十分酷,我由衷地敬佩这些保卫我们祖国边疆的装甲车也为祖国而深感骄傲!这还是前人的伟大发明!

我们生活在这样幸福的世界上,是前人的伟大发明创造出来的,我们也应该更加努力为我们的后代创造出更先进的汽车造福人类!

浙江博物馆篇二

哗、哗、哗,雨下起来了。不一会儿,地上的货物就被小伙子和老爷爷捡完了。

去做作业”我哦了一声,然后做了一会作业,又来到老妈面前,抢在妈妈的面前说:“我爱你”接着:动作-呆若木鸡,神态-面无表情,语言-神经,做作业去?无奈之下,母亲做了一个决定——清早跑步锻炼身体。

快艇还没停稳,我们几个小淘气便迫不及待地跳了上去,吓得大人们大呼小叫:小心点,小心点。那层层叠叠的金绣球,茎粗壮挺直,叶子肥大稠密;刚开始,我每听到老师提问,我真是又紧张又高兴。那篇报道说她有病,不过看不出来她哪里有病。

只得了第四名!知识使刻刀在我身上“雕刻”出智慧。

谁知课间休息时,l郑重宣布:愿帮大家代买。叔叔阿姨热情地招待我们?你为什么会变成这副模样xxx。我也一直追求内心的平和。“你,没事吧!

一个人含着泪又回宿舍拿502胶水来粘。——莫醒,聪明的那个窗外的雨一直地下,扰得我也想跟着落泪。那次活动深深地留在我的脑海里;哦,我明白了。

浙江博物馆篇三

“老爸,明天我们真的去浙江省博物馆吗?”我满怀着激情问。“是的。快睡觉吧,明天7:00出发。”“太棒啦!”

第二天9点不到,我们一家四口到了浙江省博物馆。在大门口前已经排起了一条长龙。

浙江省博物馆一共投资了16个亿,分为两个博物馆,一个是自然博物馆,还有一个是科技博物馆,科技博物馆一天只能进1500人。

过了一会儿,入口的大门开了。经过检查之后,一个个游客有序地进入了馆内。多么壮观啊,一共有四楼,其中顶上两楼正在维修。我迫不及待地到领票处领了一张属于我自己的票。

进入馆内,第一站是海底漫游,可以体验潜水园的生活。我将头伸进了洞里。哇,我的脑袋突然感到一阵眩晕。眼前十分明亮,仿佛自己真的身处于海底样啊,多么厉害的高科技呀!花了十六亿建出来的博物馆,实在是太壮观啦。

第二站是一个大球,我看见它上面有几个可以看的洞。我将眼睛贴上去,里面讲述的是在太空中的生活。经过两站之后,一楼我欣赏完了,我便上了二楼。二楼的规模比一楼还要大呢。我四处张望起来。突然我看到了一个新奇的玩意儿。扶梯上站着两个小孩,工作人员往他们的耳朵上戴了两个像耳机的东西。我看着十分稀奇,我一问才知道原来是用思想控制车的跑动。我觉得十分奇怪,便排起了队,不一会儿轮到我了。工作人员把那个奇怪东西戴到了我的耳朵上,我在脑子里一直想,前进前进,快加速。不一会儿我的车就超一个小朋友的车。我看到我超车变得得意洋洋起来,分了神。突然我的车就不动了,不一会儿,我才知道是我分了神。哎呀,我旁边那个人他车子都超了我了。我马上集中注意力,在脑海中想着快快超他。

我绕着二楼走了一圈。哇好多的机器人呢。有跳舞的机器人,他们的动作十分僵硬,但又僵硬的十分可爱,有吹奏的机器人,他们吹得乐器十分美妙,还有画画的机器人,他可以帮我的脸画下来,画的真是太逼真啦。

二楼有一个房间是两个楼层,我走到了下面一个楼层,里面有可以猜拳的机器人,我出剪刀,他也出剪刀,我出拳头,他是布,我们玩的不亦乐乎。还有一个模拟开车的地方。我排了很长的时间终于坐进了模拟车,左脚是前进,右脚是倒车,双脚放开始停车,我操作汽车开了起来,外面大风狂飞,路面十分危险,一会我不是控制方向盘向左就是控制方向盘向右,跌跌撞撞,真是手忙脚乱。

我还游玩了其他的科技项目,不一会儿到吃中午饭的时候,于是我便恋恋不舍得离开这。

今天我发现了许多高科技,它们是我今天最大的收获!我今天玩得真是高兴啊!

浙江博物馆篇四

中国黄酒,天下一绝,是华夏民族的国粹。绍兴黄酒是中国黄酒的杰出代表,也是绍兴的“金名片”,其酿制技艺更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绍兴黄酒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得天独厚的酿造条件和卓越的内在品质,闻名中外,被誉为东方名酒之冠。

绍兴黄酒城坐落于绍兴古老的光相桥边、绍兴环城河畔,占地28000余平方米,集文化、历史、旅游、购物于一体,作为核心的黄酒博物馆是国内第一家专业性的以黄酒文化和产业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占地近10000平方米。

博物馆通过各种陈列手段全面展示了黄酒的悠久历史和文化精髓,提供酒道表演、花雕演示、花雕品鉴等服务,还推出酒令投壶、花雕diy、三维投币品酒、个性化酒标制作等活动,并设有茶室、酒楼、购物商场等休闲设施。

浙江博物馆篇五

各位来宾:

天一阁博物馆位于宁波市月湖之滨的天一街上。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xx年荣获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名胜区。

天一阁博物馆是一座由天一阁藏书楼为核心,藏书文化为特色融社会历史、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天一阁藏书楼自明代创建以来,至今已有440多年的历史了。它以藏书文化为特色,素有“南国书城”的美誉。博物馆总占地面积约3.1万平方米,环境优雅、园林精美、建筑古朴,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总体布局由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和陈列展览区三大功能区组成。

西大门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天一阁的西大门,首先印入我们眼前的是一对清代的石狮子。这对石狮子是清代的时候,浙东工匠的作品。它们原本守护的是寺院,“下岗”后“再就业”,来到了这里。后面的木门是清代的木结构建筑单体,1980年迁建过来的。平面三开间,硬山式屋顶,五层马头墙。

请各位朝我手指的方向看去,“南国书城”四个大字,是我国著名的宁波宁海籍国画大师潘天寿在1962年的时候所写的。这个匾额所用的字体是隶书。由于宁波在中国的南方,故城“南国”。“红豆生南国”,书乃读书人的相思物,从这个角度来讲,成为南国也是十分恰当的。“书城”的意思是,一座以书筑成的城,一座为书的安全而筑的城。

请大家看下面的这幅对联:天一遗形源长垂远,南雷深意藏久尤难。这幅对联是由当代版本目录下泰斗,上海图书馆原馆长顾廷龙先生,1981年78岁时专门为天一阁书写的。用的是“钟鼎文”。所谓“钟鼎文”,那是很久很久以前,商周时期的华夏先民刻在青铜器如钟、鼎之类上的文字,说他是文字,其实说是符号似乎更确切一些。这幅对联上联说的是天一阁藏书时间悠久,藏书规矩、藏书精神可师可法。下联说到的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黄宗羲登上天一阁后的感叹心情。黄宗羲号南雷,在清代康熙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673年,破例成为了第一个登上天一阁藏书楼的外姓人,后来应天一阁传人的请求写国一篇专记《天一阁藏书记》,落笔就写了四个“难”字:“尝叹读书难,藏书尤难,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

后面的一副对联则为近代文学家、原文化部部长郭沫若所书,上联是:好事流芳千古;下联是:良书播惠九州。郭老先生曾于1962年10月连访天一阁两日,高度评价了这座文化宝库的重要价值。

请大家抬头,上面还有一块匾额,“天一阁”,这个匾额的字体是楷书,没有落款。据天一阁人讲,是从唐代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字帖中一个字一个字挑出来,并做技术处理。

范钦铜像、溪山逸马图(这一段对范钦仅做简单介绍,具体的可以选择在车讲完成)

进门后请大家往后看,这幅对联:建阁阅四百载,藏书数第一家。是由宁波本地的大书法家沙孟海先生在1963年提写的。看完这幅对联,请大家回过头来看这个铜像。这个铜像就是天一阁的主人范钦。范钦,字尧卿号东明,浙江宁波鄞县人。他年幼时并不聪明,但在祖父和叔父的教诲和熏陶下,自幼苦读四书五经及名家书籍。家族中没有的书,他就到各藏书家那里去翻、去借、去抄。由于他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的求学,23岁时首次去杭州参加乡试,就中了举人。27岁进京参加会试,中了贡士,在殿试中入选第二甲,赐进士出身,列三十八名。

范钦中进士后不久,就出任湖广隋州知府,属一级地方长官,在这等级制度森严的明朝是较少见到的。此后,范钦到处做官,足迹踏遍了当时的大半个中国,直到明嘉靖三十九年升兵部右侍郎,同年十月辞去官职,回到宁波。范钦的官宦生涯,为他的藏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铜像后面照壁上的这幅图,叫做溪山逸马图。画面高2米,长4.9米,是一幅堆塑作品,是已故宁海籍民间老艺人胡善成先生的堆塑作品。据说这种堆塑是用蚌壳灰、稻草灰和泥等堆塑刻画出来的,非常繁琐复杂,十分精巧。我们仔细看这幅作品,八匹骏马在溪边休息,形态栩栩如生。画面造型粗看觉得比例失调,其实是充分运用了中国传统绘画技巧,突出了画面。天一阁的堆塑作品,绝大多数都是胡善成先生的力作。这幅溪山逸马图,一下子把人们的视线紧紧锁定在这好似无意间安排的审美空间内,避免了南北两侧视线内高大建筑对小庭院的压迫感,构思之精妙由此可见一斑。1983年3月23日,柬埔寨国王西哈努克亲王参观天一阁时,大大夸赞了这个堆塑作品,不止合影留念,还用自己带的相机,从不同角度拍了10多张照片带就去留作纪念。现在请大家往上看,跳斗上还雕有“三国演义”等戏剧人物。参观完这块照壁后,我们从旁边的直门“春随人意”中进去参观。门楣上的“春随人意”四个字著名的绍兴籍园林艺术家陈从周先生题写的。

东明草堂

各位来宾,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照壁,也是胡善成老先生的'堆塑作品,有人说是四不像,有人说是麒麟,天一阁人说是“獬豸”。据史书记载,獬豸是头独角兽,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据说能辩是非曲直,看到人打架什么的,就用角去顶坏人,是正义的象征。古代各朝的执法官员的衣服上也绣有獬豸的图案。

现在我们转过头来看这个叫做东明草堂宅子,原是范氏司马第前宅的中厅和主客厅,因范钦自号东明,所以称东明草堂,又称“一吾庐”。原建筑是五开间,但是已经被毁。现在的建筑是由清代道光年间的木结构房子于1980年改建而成的,面阔三间,单层硬山式建筑。东明草堂是范钦早年的藏书楼,后来藏书越来越多放不下了,就建造了真正的天一阁宝书楼,这里就成为了会客厅,现在主要用来接待一些重要领导。

范氏故居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个宅子,是范氏故居,是范钦宅地的东厅,是其后代原来居住生活的地方。现建筑为清道光九年重建。范氏故居处于高墙环绕的天一阁藏书楼之外,做到了生活区与藏书去相互隔离,这是范钦为保护藏书而精心安排的。在进入故居之前,我们看到的这幅对联“佳酿满瓶书满架,山花如绣草如茵”是凡是后人范永祺所写的,从这个对联中,可以看出他的自豪、自足、自得其乐、自我陶醉。现在请大家跟我进入范氏故居,左边主要是一个藏书楼的“情景再现”,我们主要来看一下右边。这里有三个人物,涉及到了一个典故。话说当时80岁高龄的范钦走到了生命的终点,弥留之际,他把大儿子范大冲和二媳妇叫到床前,他把遗产分为了两份,一份是白银万两,一份是一座楼和一楼藏书,让他们挑选。儿子范大冲善解父意,选择了全部藏书,并表示愿意再投入,以增加藏书并保护和修缮好天一阁。也是从范钦的这一次分家产开始,天一阁的藏书制度更加严格,制定了很多的规范,如:代不分书,书不出阁;烟酒切忌登楼;女子不得登楼等等。关于这个女子不得登楼,还有一段凄美的故事,我们稍后再讲。

宝书楼(天一阁)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地方就是真正的藏书楼,天一阁,也叫做“宝书楼”,是范钦存放书籍的明代老房子。这是一座重檐硬山顶建筑,坐北朝南,前后开窗空气流通。六开间的西间安排上下行走的楼梯,东间楼下放杂物,楼上空着,用来隔潮,因为宁波属于海洋性季风气候,夏秋之际多东南方向来的台风,湿度很大,对保存藏书非常不利。楼下其余房间当初是用来会客的,现在中间放的是范钦的铜像。而楼上中间的四间便是真正的藏书之地。六开间的房屋格局比较少见,因为中国传统的房屋讲究的是对称,以中堂为轴,两边对称,因此间数为奇数而不是偶数。

天一阁的这个“天一地六”的模式,在清代的时候,获得了乾隆皇帝的垂青,指令收藏四库全书的故宫文渊阁,圆明园文源阁,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等七处藏书楼,都要仿照天一阁的式样和结构建造。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那么为什么天一阁会叫做天一阁呢。关于天一阁的命名,一般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范钦在读书时看到《易经》中,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说,他认为书最怕火,而水则能克火,受启发而设置了这座楼,并取名天一阁。关于这个说法,我们可以发现,天一阁的天花板的藻井图案,都是古代的水纹和水兽,也象征了以水克火。另一种说法是,源于道家的“天人合一”而成为天一阁,所以楼上书橱编号有“日、月、星辰”等字。

天一阁建成后,也经过几次修葺。最大的一次修葺是在1933年9月18日台风刮塌天一阁东墙后,范氏无力维修。鄞县文献委员会发起组织了“重修天一阁委员会”,共计工作人员30人。重修天一阁委员会制定了简章和办事细则,向社会各界募捐,至1937年6月,维修工程完工,共收捐款2万多元。从这次修缮开始,私家藏书楼天一阁逐渐向公共藏书楼方向过渡、发展。1949年宁波解放,范氏后人将天一阁捐赠给国家。

现在请大家回过头来看一下天一阁前面的假山泉石。郭沫若先生是这样形容的:林泉雅洁多奇石。天一阁前的假山与水池占地面积很少,但非常精致,论年龄,水池比假山年纪大,因为水池是范钦造天一阁的时候挖的,为什么要挖这个水池呢,还是那句话,寓意以水客火。水池边上的假山石头上有“天一池”三个字,是1934年修葺天一阁的时候刻的。

旁边的这些假山是在清代康熙年间,由范钦的后裔范光文增加的。假山的年龄与假山旁边的那颗三叉大樟树差不多,因为樟树也是那个时候种的,大概算算,也有300多岁了。说到假山,大家都知道在苏州园林中,大多数取材于“皱透漏痩丑”的太湖石为主,而这里的假山则是就地取材,用的是产于宁波海滨和岛礁上的海礁石。

总体来说这里的假山造型以“福、禄、寿”作总体造型,用假山石头堆成九狮一象等。我们重点把目光集中在这块石头上,这块石头叫做美女照镜。关于这个石头,就涉及到天一阁的其中一条规范“女子不得登楼”。话说当时有个美女叫做钱绣云,是宁波知府邱铁卿的内侄女。据记载,钱绣云是一个酷爱读书的聪明才女,为了能登上天一阁读书,就托邱太守为媚,与范氏后裔范邦柱秀才结为夫妻,婚后的绣云以为可以如愿以偿上楼看书了,但她万万没想到成了范家的儿媳妇还是不能登楼看书,因为族规不准妇女登楼。说是古代妇女的一大职责是下厨房做饭,跟火打交道,而书最怕的就是火,所以妇女不得登楼。最后她含恨而死,就变成了这块石头,日夜守望者天一阁。

尊经阁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天一阁的北面,眼前的这个建筑叫做尊经阁。尊经阁原来是宁波府学(孔庙)的藏书楼。1935年,因建造体育场,宁波府学(孔庙)被拆掉,尊经阁也无处安身。而天一阁在那个时候,刚好在做大规模的修葺。重修天一阁委员会便征购了天一阁北面的房屋,把地面修平后,将尊经阁移建到了这里。

话说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有些媒体记者、游客把尊经阁错认为天一阁,将尊经阁的照片刊登在报纸上,报道说现在的天一阁如何如何啦,闹出了好多笑话来。说到主要原因,还是得归咎于天一阁是在太朴实,太不起眼了,而尊经阁飞檐翘角,巍峨壮观,门前蹲了两只石狮子,还有一棵硕大的广玉兰,非常气派,太符合他们心中想象的天一阁了,于是就张冠李戴了,天一阁人对于这个事情,可以说是哭笑不得。现在的尊经阁主要用来收藏天一阁内部用的工具书,延续了它的藏书功能,楼下通常用来接待贵宾观赏馆藏古籍和字画。

明州碑林

现在我们看到的,尊经阁周围的这些墙壁上的石碑,被统称为“明州碑林”,一共有173方,其中近80多方是1953年从宁波府学、县学等处迁移过来的。把出土的或被废置的古代碑碣集中起来建成碑林,这是保护文物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半个多世纪来,宁波各地的碑石移到这里才得到有效的保护。碑文记载了宁波历代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教育等情况,成为了“刻在石头上的地方史书”,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

在这个明州碑林的围墙边上,以前有一个北大门。民国时期一度作为进出天一阁的大门。1949年3月12日下午,蒋先生第二次来天一阁,也是他最后一次来天一阁,由蒋经国、沙孟海等陪同,从这个大门进入了天一阁。他对当时的范氏后裔说,要好好保护天一阁,将来总有用。

千晋斋

各位游客,夸过这道小门,我们就直接从明代跨进了中华民国时期。这三间平屋叫“千晋斋”。这块“千晋斋”的匾额是宁波慈溪书法家钱罕在1935年所题。门前挂的是一幅竹刻对联“石潭白鱼自出没,草屋老树相因依”,是清代赵之谦所书。我们一般看到的楹联都是木刻的,竹刻的比较少见,像这么大的竹刻楹联更是少之又少,这大概与宁波奉化盛产大毛竹有关。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进入千晋斋。它有三个展厅,首先看到的这间藏有样式大小不一的晋砖的是真正的千晋斋。这个房子的由来,同样得追溯到20世纪三十年代。1931年,同大多数中国城市一样,宁波成的城墙被拆毁,出土了大量汉晋由来的古城砖,宁波的文化人士纷纷前往挑选具有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的拿回家珍藏,以做研究。回宁波度暑假的马廉发现其中大量的汉晋古砖价值很高,故收集了很多。因其所藏多为晋砖,故藏室命名为千晋斋。1933年天一阁重修时,马廉将自己收集的数百块古砖全部捐赠给了天一阁。天一阁特别建造了一个屋子用来陈列,依然称为“千晋斋”。此后,凡有古砖出土,或者有收藏家捐赠,都存放在这里,这些古砖见证了宁波城市的发展。从此,“千晋斋”成了天一阁的一个组成部分,迄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这是马廉先生对宁波历史文化的一大贡献。

第二个展厅展示了宁波许多著名的藏书家捐献给天一阁的部分收藏品,其中有冯真群、张季言等藏书家的献书词,表达了他们将辛勤积累的藏书与天一阁并存和造福于后人的良苦用心。

最后一个展厅是历代登上藏书楼的著名学者的事迹介绍。第一个破例登上天一阁的外姓族人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他在康熙十二年登上天一阁,范氏后代规定,非各方齐集,任何人不得擅开。黄宗羲不仅阅读了天一阁的所有藏书,并且还为天一阁的藏书编制了目录。其他这些都是后期有幸登上天一阁的学者的介绍。

东园、明池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是东园,它原本不属于范家范围,是政府为了适应旅游需要而扩建的。从1959年开始平整土地,种植竹木,知道1986年才算是正式完工。由于在天一阁的东面,古称东园。东园以假山、水池、树木、亭阁为主题,环境优美。宝书楼、尊经阁是天一阁博物馆的藏书文化区,这里便是博物馆的园林休闲区。这里的假山和天一池边的假山一样,也是用宁波产的海礁石堆砌起来的,石头上还完整地粘了牡蛎壳。东园中的这个池子,叫做“明池”,东园与明池的名字合起来,刚好是天一阁主人范钦的号——东明。

百鹅亭

现在请大家跟我过来看一下这座亭子,这座是明代晚期的石亭,叫做百鹅亭,原来位于宁波南郊的祖关山,是明代墓前的一座祭拜亭,1959年迁移到这里。之所以叫做“百鹅亭”,并非亭子上镌刻了100只鹅,而是因为宁波富家大户祭拜先人的一种排场和阔气,清明做羹饭的时候,要杀100只鹅孝敬祖先,因此而命名。现在宁波还有道叫做“清明鹅”的时令佳肴。这是座石头仿木头建筑的亭子,呈四方形,结构精巧,雕刻细腻,四角梁柱及顶棚、边沿刻有鱼跃龙门,麒麟招宝、双狮戏球等传统吉祥图案,迁移来的时候已经没有了顶盖,现在也无法复原,因为谁都不知道它原先顶盖的模样。亭子里的石桌子,据说是以为老太太送来的,旧城改造,老太太离开了原先的一楼院子搬到楼上,石桌子无处安身,赠送给了天一阁,于是它便成为了天一阁东园百鹅亭的一分子。

凝晖堂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这个房子。这座飞檐翘角的单檐歇山顶建筑叫做凝晖堂。原是建于清代同治年间的张公祠,1986年从江北槐树路原宁波机械工业学校内搬迁过来,改名凝晖堂。凝晖堂是专门用来陈列天一阁馆藏的贴石的。

天一阁藏书丰富,天下皆知,除了藏书之外,收藏碑帖的数量之丰富,在业内来说,也是享誉全国。范钦除了收集书籍之外,也收藏书法、贴石。只是范钦后人重书轻“石”,直到清代乾隆三年,史学家全祖望登上天一阁,为天一阁整理碑帖,并作《天一阁碑目记》,天一阁的碑帖、拓本才开始引起世人的重视。

天一阁现藏宋代开始的拓片4000多件。陈列贴石最多最好的当数西安碑林,但天一阁的凝晖堂里,也有很多好的贴石。尤其是明代所刻神龙本《兰亭序》,据说刻石的时间要比绍兴兰亭的那块《兰亭序》还早。

我们经常听到碑石和贴石合称为“碑帖”,但实际上他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主要区别有六个方面的不同。第一是内容不同,碑石大多数是铭、志、传、记及文学作品之类,贴石则以手稿或名家书稿为主,如诗文等,内容比碑石丰富。第二是功能不同,碑石以实用为主,记述人物或事迹用来流传后世,贴石作为书法艺术摹本,将书法艺术流播后世。第三,字体不同。碑石所用的文字多以庄重的篆书、隶书、楷书为主,贴石则各种字体都有。第四,形状不同。碑石大多数是高大的竖石,而贴石多为横向。碑石大多数是单面刻的,背面就算有内容,也属于次要的。贴石正反面没有主次之分,甚至四面都有刻字。第五,上石方法不同,碑石用书丹直接上石,而贴石则为模仿原件上石。六、刻法不同,贴石需要忠实于原作,反映书法家真实的墨迹,而碑石则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摹刻。说简单点,所谓贴石,上面所刻的字拓下来就可以做临摹的字帖。

麻将起源地陈列馆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是麻将起源地陈列馆。首先我们看到的这个房子是德和(hu)堂。此馆主要陈列的是各种麻将牌,有中国、日本、韩国、美国等不同产地、不同质地的麻将牌。

说起麻将,不得不提到的是,宁波是麻将的发源地。现代麻将最早起源于古代的叶子戏,后来发展成为马吊,到清代中期,马吊又发展成麻雀纸牌,就是现代麻将的雏形。纸牌玩起来不方便,于是麻将发明人陈鱼门在清朝的时候,将纸牌改良成了竹牌,并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包括东南西北四风在内的16张牌,由此形成了流行至今的136张一副的麻将牌。这种麻将一经问世,便迅速盛行于大江南北,后来相继传到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在1998年的时候,麻将被正式批准为一种体育竞技项目。由于陈鱼门“发明”了麻将牌,给人们带来娱乐的同时也对社会产生了副作用及负面影响,因此当时和后来的有些宁波人骂他是“屙老爷”。

请各位回过头来看地上,这个地面上是放大了的麻将牌。宁波是个靠海的城市,航海业发达,所以麻将中的许多术语於航海有关:索(北方念条),象征船的缆绳和渔网;“筒”(北方念作饼),象征船上的盛水桶;万,象征船家对财富的渴望;风则为出海的风向等等。

现在我们看到的三个铜像,讲的是陈鱼门和一个英国人,一个日本人在打麻将,不管是不是麻将爱好者,应该都能看出这是一个三缺一的情况,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坐下来跟他们拍个合照。旁边有一幅对联“筒来索去尤半日,参横月落不曾知”。非常诙谐的刻画了打麻将者的模样和心态。

花轿厅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这个展厅,主要陈列的是宁波独有的、专供浙东姑娘出嫁用的花轿——万工轿。所谓“万工轿”,就是说要花一万工劳动力才能做成的轿子,包括木工、雕花工、油漆工等等,绝对算得上劳动力密集、精雕细琢,甚至可以说是奢华了。关于宁波姑娘出嫁用如此高等级的轿子的原因,还涉及到一个故事。据说南宋小康王赵构逃难时路过宁波,宁波西乡的一位姑娘救了他。赵构跟姑娘说,等我过了这个难关,回到宫里,我就派人来迎娶你。后来赵构安定下来后,命人来宁波找这位姑娘,可是怎么都找不到。于是,他便下令说,凡是浙东姑娘出嫁,均可使用公主才能戴的凤冠霞帔、坐公主才可享受的花轿,所以宁波的新娘花轿,才有了如此的奢华。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这万工轿并不是家里有姑娘出嫁就去特地制作的,如果是这样,这花轿可要泛滥成灾了。有商人看好花轿的市场行情和经济效益,于是专门制作并用来出租赚钱,就跟现在的婚庆公司出租高档车子做婚车有异曲同工之妙。20xx年,天一阁的这个万工轿,被国家博物馆借去作专门的展出,为此,还给花轿买了不少的保险。现在的上海博物馆、浙江博物馆所陈列展出的最好的花轿也都是宁波产。

秦氏支祠

给为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地方是秦氏支祠。这个建筑融合了木雕、砖雕、贴金、拷作等民间工艺于一体,具有与众不同的宁波地方风格。为什么要称为支祠呢?那是因为建这个地方的主人秦君安是偏房所生,在一年一度的祭祀大典上,遭到族人的鄙视,他在家族中的身份地位无法提高,于是他赌气,召集了宁波的能工巧匠,花费20余万两姻缘,建造了这个祠堂,命名为“秦氏支祠”。

秦氏支祠的这个戏台,是整幢建筑最华丽的部分。戏台的屋顶由十六个斗拱承托,戏台的藻井由千百块经过精雕细刻的板榫搭接而成,尤其是朱金木雕更让整座戏台变得金碧辉煌,被行家推为浙东第一。请大家抬头看一下戏台的顶部,是盘旋上升的,就像个大号的扩音喇叭,这就是演员在戏台唱戏不需要麦克风,也能让大家清晰的听到的原因,叫人不得佩服古时候人的聪明才智和独具匠心。

南园、水北阁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是位于天一阁藏书楼之南的南园,该园占地3400平方米,是天一阁一期扩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我们主要看的是水北阁。水北阁原是清代宁波藏书家徐时栋的藏书楼,原址在西门外亨六享,清代末期藏书散掉后,徐氏后裔住在里面。1993年,因宁波旧城改造,为更好地保护水北阁,宁波市政府决定将水北阁迁移至天一阁博物馆内。在天一阁古建筑公司的精心施工下,水北阁及徐氏旧居于1996年在天一阁南园按原貌恢复。1999年开始,称为专门收藏新编地方志的“中国地方志珍藏馆”。

司马第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司马第。这里原来是范家最早的大门,因此上面悬挂了“司马第”的匾额。司马是古代时的官名,是兵事类的,范钦官至兵部右侍郎,以司马代称,他的府第也就称作司马第了。范家原先的“司马第”大门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不存在了,现在的这个,是在1996年于原址上重新建造的。门口的8根旗杆石是明代的原物。门前的这个对联,是清代嘉兴人,曾任宁波府教授的冯登府所写。

好了,各位游客,天一阁博物馆的游览,到这里就结束了,我们从这个门出去就又回到了东明草堂,旁边便是刚才我们进来的西大门。

浙江博物馆篇六

您还记得当年日本人打来我们祖国的土地,您忍受着刀枪弹片无情地穿透过您的身躯啊。所以,请带着素洁的面孔去上学。每个人的心中,都藏着一首记忆悠远的歌?不知道她最近是瘦了还是胖了,脸是否还是那么黝黑,手上的老荚有没有退掉。可是老爸“骗”了我的压岁钱后,并没有挥霍,仍然用作家里的正常开销了,因此我并没有真正生老爸的气。

“不要说话,一然我们会被发现的?曲径通幽已经过去,阳光灿烂就在前方。

你不要惊讶母亲说你小时候的往事,小小的事,因为母亲会关注你每天的事,这就叫做母爱。我迫不及待地跑到院子里看雪景!它都不发芽,这可气坏我了,我对奶奶说:气死我了,那个苹果树真是不听话,奶奶这是为什么呀。

我曾经问过绽叔叔,我说,绽叔叔,我父母是谁。我们就没管她?

当我上了小学,《西游记》也已经不能满足我读书的需要了,我又让妈妈给我买了两本小学版的《三国演义》和《孙子兵法》。夫英雄者,亦乃鼠辈耳。希望她不要再沉默,希望她试着忘记过去!为什么她会放心地把手机交给两个陌生的女孩。

大儿子对渔夫说:“爸爸,我想我应该帮家里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了,我…我要出去…工作。十年了,男孩的事业如火如荼,却一直过着单身的生活!

浙江博物馆篇七

我们假日小队又要开展活动了。星期六中午,队长通知我参加活动的时候,还很神秘,不告诉我要到哪里去参观,说是到时候就会知道,肯定很有收获。

星期天准备出发时,天阴沉沉的,不一会儿下起雨来。我的心情也同天气一样,很糟糕。一看时间差不多了,就急忙让爸爸给章若晨妈妈打电话,询问今天的假日活动会不会取消,听到电话里说:“按时参加”,我马上高兴起来了。带好随身物品,兴奋地赶往我们小队的集合点了。

上了车,才知道我们今天要去参观浙江省博物馆。一会儿时间,我们到了西湖边。真是天公作美,刚才还秋雨绵绵的,这会儿天放晴了。浙江省博物馆就坐落的美丽的西子湖畔。

博物馆布置了许多展厅,最吸引我的是画展厅和陶艺厅。先说说画展吧!一进画展厅,在柔和的`灯光照耀下,整个展厅显得很安静。有许许多多名人的作品,风格五花八门。我最喜欢其中的两幅油画。一幅画得是,在一个农家院子里,妈妈在水井边洗衣服,一位小女孩在一旁给小鸡们喂食。看着很舒服,我仿佛回到了农村老家,在自家的院子里高兴地玩耍。另一幅画得是,一棵大树,树干很粗壮,树叶非常茂密,大树把旁边遮挡得十分阴凉。在炎热的夏天里,我好想坐在这阴凉的大树下学习啊!

再看看陶艺厅吧!走进展厅,最显眼得是一幅古人在做陶瓷的景象的雕塑,非常逼真。走过这座雕塑,就满是各式各样的陶艺作品。最让我喜欢的是古代大将军们饮酒用的杯子,尖尖的嘴,弯弯的酒杯身子,还雕刻着许多好看的花纹,看着十分精美。真想自己能用这个酒杯倒杯水喝!可这是文物,我们不能随便碰摸的,应该保护好这些文物。

总之,浙江省博物馆展品真多,不仅好看,还能增加知识。大家有空的时候也去参观一下吧!

浙江博物馆篇八

可是,我想起蜻蜓是益虫,我就赶紧把蜻蜓给放了你说:人生难免不如意,但也没有过不去的坎,愿你天天开心,真正意义上像飞一样的快乐。

让我们去珍惜这看似简单却复杂的生命吧。因为它每次叫我都像一把锋利的刀插进了我的心!xxx妈妈,我今年不买炮了xxx。

我知道大局已定了,阿森纳已经确定可以晋级了。还有威武的小虾,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神奇的!

这是一项要体力也要团结的游戏。当问到李刚时,外婆叹息一声说:xxx刚子这孩子命真苦啊xxx我顿时呆住了,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现在的我,一直在寻找着这个问题的准确答案,但是毕竟没有,就像许多名言里说的时间一去不回头,只能慢慢成长,最后走完一生!月光溶溶,温柔地泻进窗子来,在地上编织成白色的图案。球先漫不经心地在框上转圈圈。这个星期,我们学了《已亥杂诗》,我对这首诗的感受很深!第一次看戏便停留在这恐惧之中了。

”我一看书就忘了时间,过了一会儿,妈妈回来了,门铃声我也没听到。”而在钱钟书眼中,一座老座钟“无意中包涵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1][2][3]下一页末日前5分钟世界。

今天我要妈妈带我去姥姥家,妈妈一口答应。,”咦,怎么还没叫到我呀?

你们说武艺收买了评委,哪有这么收买评委的啊。湛蓝的西藏天空下,他的手,绵绵如小蛇,轻轻伸过来,紧紧地,紧紧地扣住了我的手。

浙江博物馆篇九

浙江宁波天一阁博物馆位于浙江宁波市月湖之滨,是一座由浙江宁波天一阁藏书楼为核心、藏书文化为特色的专题性博物馆。景区由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陈列展览区三大功能区组成,占地面积为3。1万平方米,因馆内保存了大量的珍贵古籍而享誉海内外,素有南国书城的美誉。成为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国家aaaa级人文旅游胜地,成为浙江宁波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

雄踞大门两侧的是一对清代石狮。木结构大门是清代道光年间的古建筑,门厅外侧有南国书城四个字,这是由著名国画大师潘天寿1962年所书。大门两旁对联:天一遗形源长垂远,南雷深意藏久犹难。是著名书法家顾廷龙先生于1981年到访浙江宁波天一阁时留下的墨宝。此对联书体为钟鼎文,上联意为浙江宁波天一阁藏书历史悠久,以后还将长久的留存下去,下联出自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黄宗羲登上藏书楼之后的感慨。

黄宗羲,字梨洲,号南雷。被后人誉为中国十七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公元1673年黄宗羲以他的人品、气节成为登上浙江宁波天一阁藏书楼的第一个外姓人。黄宗羲登上浙江宁波天一阁之后便发出了“读书难,藏书尤难,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的感叹。从他的感叹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藏书楼建立和保护过程的艰辛以及范氏子孙坚守藏书护书长久不衰的操守、气节和意志。进入浙江宁波天一阁,首先印入我们眼帘的就是这座铜像,他就是浙江宁波天一阁的创始人——范钦。范钦,字尧卿,号东明,浙江鄞县人。明嘉靖十一公元1532年27岁的他考上进士后便开始在全国各地做官,到的地方很多,北至陕西、河南,南至两广、云南,东至福建、江西,都有他的宦迹。据文献记载,他敢于冒犯权歼,勇于抗击倭寇,于嘉靖三十九年被提升为兵部右侍郎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副部长的职位。然而,使他彪炳史册的,不是他的政绩,而是他辞官归里后修建的一座藏书楼。范钦每到一地做官,总是非常留意搜集当地的公私刻本,他所搜藏的书大都以宋元以来刊本、抄本与稿本为多,而明代刻本尤其突出。范钦藏书与一般只注重版本的藏书家不同,他比较重视明代人的著述和明代新刊古籍的收藏,所藏明代方志、政书、实录、诗文集等尤多,而明代登科录和地方志的收藏成为阁藏特色。其中明代方志原藏有435种,超出《明志》著录,现存明代方志有271种占全国明代方志的80%以上,有65%是海内外孤本,近年已陆续影印出版,现代文献学家赵万里先生曾这样评说浙江宁波天一阁藏书的历史功勋:浙江宁波天一阁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它能保存有明一代的直接史料。

范钦从青年时代起就有志于藏书,经史百家兼收并蓄,但是较有规模地进行收藏应该是在他致仕回乡之后,范钦号东明山人,故此归里后初建的藏书楼以他的号命名为东明草堂,这只是早期的雏形,收藏有限,规模和保管条件均不理想,因此他把建立家族藏书楼作为自己解职归里后的第一要务来考虑。浙江宁波天一阁的建造约从嘉靖四十年1561年开始,至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完成,历时五年左右。浙江宁波天一阁藏书最丰时达到7万余卷,为了防止藏书的失散,范钦和他的后代是颇费苦心的,藏书楼建成后,范钦因古人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说,便引以为名,取以水克火之意,祈求免遭火灾。他去世前,又嘱咐子孙:代不分书,书不出阁。遵从他的遗训,后代曾制定过严格的藏书楼族规。

然而,四百年间,浙江宁波天一阁历经浩劫。几经浩劫至1949年已减少了五分之四,只剩下一万七千卷。1949年以后,浙江宁波天一阁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人民政府设立了管理机构,多次拨款维修缮饰,使浙江宁波天一阁百废待兴,生机勃发,以日新月异的面貌呈现在人们面前。如今,浙江宁波天一阁的藏书已增至30万卷,成为以藏书文化为特色的专题性博物馆。

范钦铜像后面是气势非凡的《溪山逸马图》,当年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曾在这里拍照留念。这幅堆塑作品是已故民间老艺人胡善成的力作,馆内的堆塑,绝大部分是他的作品。图上八匹骏马在溪边嬉戏嘶鸣,栩栩如生,有很强烈的立体感。雕塑的工序快捷但又复杂,曲线明朗、立体,泥土中掺杂环氧树脂又起到坚固的作用。可惜,这样的传世佳作现在已不多见了。

这座清代建筑,是浙江宁波天一阁建成之前范钦的藏书处。之所以取名为东明草堂,是因为范钦号东明。据说当时随着藏书量的增加,东明草堂已容纳不下更多的书籍,另一方面怕住宅区引起火灾要涉及只一墙之隔的草堂,于是范钦决定重新建造藏书楼,使书籍得到永久的保护。此后,东明草堂便作为范钦的私人会客室。

正对东明草堂的围墙上又是一幅堆塑作品:獬豸。獬豸,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体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类似麒麟,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长一角,俗称独角兽。据说它拥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追随在中国首任大法官皋陶左右,能辩明善恶忠奸、是非曲折,遇到不平,则用角抵之,是最好的法官助手。它是中国传统法律的象征,引用獬豸的形象,取意于对中国传统司法精神的继承。

范氏故居原系范宅东厅,是其家族的生活区域,故居处于高墙围绕的浙江宁波天一阁藏书楼外,让生活区域和藏书区隔离是范钦为保护藏书而作出的精心安排,走进范氏故居,我们看到的是范钦70寿辰的画像,根据他所穿官袍补服的图案断定为三品武官的着装。这是范氏世系表。范宗尹为迁甬落户的第一代,范钦是范氏的第十六世子孙,生有两个儿子:范大冲和范大潜。范钦临终前立下遗嘱:代不分书。于是将遗产分为两份:白银万两和一楼藏书。大儿子范大冲继承了所有藏书,并继续完善藏书制度。致使藏书历经十三代相传保存至今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范钦曾立下许多严格的家规制度,如烟酒切忌登楼,子孙无故开门入阁者罚不与祭三次,领亲友入阁及擅开书橱者罚不与祭一年擅将藏书借外放及他姓者罚不与祭三年。这种互相制约的做法,防止了个人占有和轻易许诺外人入阁,避免了书籍的分散和流失。也是藏书能历经四百余年的重要原因。

为使游客对藏书楼有直观的印象,利用范氏故居的狭小空间我们将浙江宁波天一阁藏书楼的布局恢复至此。书楼的中上方悬挂一匾,宝书楼三字为明代浙江宁波郡守王原相所书。整个房间以书橱的形式相隔成六开间。书橱前后都有门,起到通风祛霉的作用。宝书楼匾下方的书橱与众不同,不但体积比众多的书橱大,且外观绘有两条龙纹,原来公元1772年清乾隆要修编四库全书,范氏八世孙范懋柱进呈了638种珍贵的典籍,乾隆帝为嘉奖浙江宁波天一阁,御赐《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又赐铜版画《平定回部得胜图》、《平定两金川战图》各一套。不但如此,为庋藏四库全书,乾隆帝又特命杭州造织寅著来察看浙江宁波天一阁,开明丈尺,绘图呈览。仿浙江宁波天一阁的形制建造了七阁。由此,使浙江宁波天一阁名满天下,盛誉海内。

范钦辞官归里后全力投入到藏书的搜集和整理,随着藏书的不断增多,也为了远离火源,使藏书得以永久保存,范钦曾动了不少脑筋。他总结并借鉴了历代藏书楼的经验教训。尤其是离他家不远处的丰坊万卷楼不慎失火,触目惊心,教训深刻。因此,他首先注意书楼的防火安全。于是便有了独立收藏书籍的楼阁—浙江宁波天一阁。浙江宁波天一阁的建造约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开始,至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完成,历时五年左右。

有关浙江宁波天一阁藏书楼命名的由来,虽没有确切的记载,但从众多文人的传记及乾隆的御笔中,得以知晓浙江宁波天一阁命名的由来及藏书楼格局的独特之处。据说范钦是受到元代文人揭文安公所写的《龙虎山天一池记跋》影响,取其四字:天一生水。而天一生水之说在我国最早的占卜学说《周易》又称《易经》郑康成注里便有注解:天一生水于北,地二生火于南,天三生木于东,地四生金于西,天五生土于中。阳无耦,阴无配,未得相成。地六成水于北,与天一并,天七成火于南,与地二并,地八成木于东,与天三并,天九成金于西,与地四并,地十成土于中,与天五并也…这阳五行之说颇为玄奥,一般人不易理解。后人便把它概括成: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而此种说法最早见于高宗弘历的《文源阁记》,其记云:藏书之家颇多,而必以浙之范氏浙江宁波天一阁为巨擘,因辑《四库全书》,命取其阁式,以构庋贮之所。既图以来,乃知其阁建明嘉靖末,至于今二百一十余年。虽时修葺,而未曾改移。阁之间数及梁柱宽长尺寸,皆有精义,盖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意。从《文源阁记》中不难看出乾隆为庋藏《四库全书》对二百余年前的浙江宁波天一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大加赞赏。

浙江博物馆篇十

今日,我们与其说是在梵蒂冈城来回奔波,不如说在罗马古都观望世界。

占地仅平方千米的梵蒂冈城,土黄的砖瓦,毫无朴素可言,充满了尊贵的气息,与博物馆内琳琅的展品相互呼应着。

漫步在梵蒂冈博物馆内,不仅能感受到教宗博物馆浓厚的气息,还能体会到其他博物馆少有的舒适、和谐。绿色的花草树木点缀其间,透过大大的玻璃窗,又可看到室外的喧闹、车水马龙。

若你愿求静谧也不是不可。顺着古朴典雅的扶手,来到最有名气的xxx雕塑面前,便可与之来一场心灵的对话。在馆藏的所有雕塑作品中,xxx的上身像,因那独特的黑宝石眼睛而脱颖而出。那深邃的眼神里,流淌着一潭秋水,在柔和的光影下,缓缓流动。她头上的头盔,又是那么富有光泽,让人惊艳。

这里,还藏有享誉世界的《创世纪》、《最后的审判》。xxx真是一个旷世奇才,巨大的墙壁被他的故事色彩所填充,400多个人物活灵活现地呈现在人们面前,让人回味无穷。从画面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耶稣的故事,也可以感受到他对教皇的深度理解,与当时作画的心情。画中的人物似乎在呐喊:“上帝,感谢您的恩赐!”

爬到圣彼得大教堂塔顶,俯视梵蒂冈城,也可以感受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乐趣呢!

浙江博物馆篇十一

天一阁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浙江天一阁博物馆。

导游词。

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各位来宾:

天一阁博物馆位于宁波市月湖之滨的天一街上。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xx年荣获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名胜区。

天一阁博物馆是一座由天一阁藏书楼为核心,藏书文化为特色融社会历史、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天一阁藏书楼自明代创建以来,至今已有440多年的历史了。它以藏书文化为特色,素有“南国书城”的美誉。博物馆总占地面积约3.1万平方米,环境优雅、园林精美、建筑古朴,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总体布局由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和陈列展览区三大功能区组成。

西大门。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天一阁的西大门,首先印入我们眼前的是一对清代的石狮子。这对石狮子是清代的时候,浙东工匠的作品。它们原本守护的是寺院,“下岗”后“再就业”,来到了这里。后面的木门是清代的木结构建筑单体,1980年迁建过来的。平面三开间,硬山式屋顶,五层马头墙。

请各位朝我手指的方向看去,“南国书城”四个大字,是我国著名的宁波宁海籍国画大师潘天寿在1962年的时候所写的。这个匾额所用的字体是隶书。由于宁波在中国的南方,故城“南国”。“红豆生南国”,书乃读书人的相思物,从这个角度来讲,成为南国也是十分恰当的。“书城”的意思是,一座以书筑成的城,一座为书的安全而筑的城。

请大家看下面的这幅。

对联。

:天一遗形源长垂远,南雷深意藏久尤难。这幅对联是由当代版本目录下泰斗,上海图书馆原馆长顾廷龙先生,1981年78岁时专门为天一阁书写的。用的是“钟鼎文”。所谓“钟鼎文”,那是很久很久以前,商周时期的华夏先民刻在青铜器如钟、鼎之类上的文字,说他是文字,其实说是符号似乎更确切一些。这幅对联上联说的是天一阁藏书时间悠久,藏书规矩、藏书精神可师可法。下联说到的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黄宗羲登上天一阁后的感叹心情。黄宗羲号南雷,在清代康熙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673年,破例成为了第一个登上天一阁藏书楼的外姓人,后来应天一阁传人的请求写国一篇专记《天一阁藏书记》,落笔就写了四个“难”字:“尝叹读书难,藏书尤难,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

后面的一副对联则为近代文学家、原文化部部长郭沫若所书,上联是:好事流芳千古;下联是:良书播惠九州。郭老先生曾于1962年10月连访天一阁两日,高度评价了这座文化宝库的重要价值。

请大家抬头,上面还有一块匾额,“天一阁”,这个匾额的字体是楷书,没有落款。据天一阁人讲,是从唐代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字帖中一个字一个字挑出来,并做技术处理。

范钦铜像、溪山逸马图(这一段对范钦仅做简单介绍,具体的可以选择在车讲完成)。

进门后请大家往后看,这幅对联:建阁阅四百载,藏书数第一家。是由宁波本地的大书法家沙孟海先生在1963年提写的。看完这幅对联,请大家回过头来看这个铜像。这个铜像就是天一阁的主人范钦。范钦,字尧卿号东明,浙江宁波鄞县人。他年幼时并不聪明,但在祖父和叔父的教诲和熏陶下,自幼苦读四书五经及名家书籍。家族中没有的书,他就到各藏书家那里去翻、去借、去抄。由于他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的求学,23岁时首次去杭州参加乡试,就中了举人。27岁进京参加会试,中了贡士,在殿试中入选第二甲,赐进士出身,列三十八名。

范钦中进士后不久,就出任湖广隋州知府,属一级地方长官,在这等级制度森严的明朝是较少见到的。此后,范钦到处做官,足迹踏遍了当时的大半个中国,直到明嘉靖三十九年升兵部右侍郎,同年十月辞去官职,回到宁波。范钦的官宦生涯,为他的藏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铜像后面照壁上的这幅图,叫做溪山逸马图。画面高2米,长4.9米,是一幅堆塑作品,是已故宁海籍民间老艺人胡善成先生的堆塑作品。据说这种堆塑是用蚌壳灰、稻草灰和泥等堆塑刻画出来的,非常繁琐复杂,十分精巧。我们仔细看这幅作品,八匹骏马在溪边休息,形态栩栩如生。画面造型粗看觉得比例失调,其实是充分运用了中国传统绘画技巧,突出了画面。天一阁的堆塑作品,绝大多数都是胡善成先生的力作。这幅溪山逸马图,一下子把人们的视线紧紧锁定在这好似无意间安排的审美空间内,避免了南北两侧视线内高大建筑对小庭院的压迫感,构思之精妙由此可见一斑。1983年3月23日,柬埔寨国王西哈努克亲王参观天一阁时,大大夸赞了这个堆塑作品,不止合影留念,还用自己带的相机,从不同角度拍了10多张照片带就去留作纪念。现在请大家往上看,跳斗上还雕有“三国演义”等戏剧人物。参观完这块照壁后,我们从旁边的直门“春随人意”中进去参观。门楣上的“春随人意”四个字著名的绍兴籍园林艺术家陈从周先生题写的。

东明草堂。

各位来宾,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照壁,也是胡善成老先生的堆塑作品,有人说是四不像,有人说是麒麟,天一阁人说是“獬豸”。据史书记载,獬豸是头独角兽,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据说能辩是非曲直,看到人打架什么的,就用角去顶坏人,是正义的象征。古代各朝的执法官员的衣服上也绣有獬豸的图案。

现在我们转过头来看这个叫做东明草堂宅子,原是范氏司马第前宅的中厅和主客厅,因范钦自号东明,所以称东明草堂,又称“一吾庐”。原建筑是五开间,但是已经被毁。现在的建筑是由清代道光年间的木结构房子于1980年改建而成的,面阔三间,单层硬山式建筑。东明草堂是范钦早年的藏书楼,后来藏书越来越多放不下了,就建造了真正的天一阁宝书楼,这里就成为了会客厅,现在主要用来接待一些重要领导。

范氏故居。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个宅子,是范氏故居,是范钦宅地的东厅,是其后代原来居住生活的地方。现建筑为清道光九年重建。范氏故居处于高墙环绕的天一阁藏书楼之外,做到了生活区与藏书去相互隔离,这是范钦为保护藏书而精心安排的。在进入故居之前,我们看到的这幅对联“佳酿满瓶书满架,山花如绣草如茵”是凡是后人范永祺所写的,从这个对联中,可以看出他的自豪、自足、自得其乐、自我陶醉。现在请大家跟我进入范氏故居,左边主要是一个藏书楼的“情景再现”,我们主要来看一下右边。这里有三个人物,涉及到了一个典故。话说当时80岁高龄的范钦走到了生命的终点,弥留之际,他把大儿子范大冲和二媳妇叫到床前,他把遗产分为了两份,一份是白银万两,一份是一座楼和一楼藏书,让他们挑选。儿子范大冲善解父意,选择了全部藏书,并表示愿意再投入,以增加藏书并保护和修缮好天一阁。也是从范钦的这一次分家产开始,天一阁的藏书制度更加严格,制定了很多的规范,如:代不分书,书不出阁;烟酒切忌登楼;女子不得登楼等等。关于这个女子不得登楼,还有一段凄美的故事,我们稍后再讲。

宝书楼(天一阁)。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地方就是真正的藏书楼,天一阁,也叫做“宝书楼”,是范钦存放书籍的明代老房子。这是一座重檐硬山顶建筑,坐北朝南,前后开窗空气流通。六开间的西间安排上下行走的楼梯,东间楼下放杂物,楼上空着,用来隔潮,因为宁波属于海洋性季风气候,夏秋之际多东南方向来的台风,湿度很大,对保存藏书非常不利。楼下其余房间当初是用来会客的,现在中间放的是范钦的铜像。而楼上中间的四间便是真正的藏书之地。六开间的房屋格局比较少见,因为中国传统的房屋讲究的是对称,以中堂为轴,两边对称,因此间数为奇数而不是偶数。

天一阁的这个“天一地六”的模式,在清代的时候,获得了乾隆皇帝的垂青,指令收藏四库全书的故宫文渊阁,圆明园文源阁,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等七处藏书楼,都要仿照天一阁的式样和结构建造。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那么为什么天一阁会叫做天一阁呢。关于天一阁的命名,一般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范钦在读书时看到《易经》中,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说,他认为书最怕火,而水则能克火,受启发而设置了这座楼,并取名天一阁。关于这个说法,我们可以发现,天一阁的天花板的藻井图案,都是古代的水纹和水兽,也象征了以水克火。另一种说法是,源于道家的“天人合一”而成为天一阁,所以楼上书橱编号有“日、月、星辰”等字。

天一阁建成后,也经过几次修葺。最大的一次修葺是在1933年9月18日台风刮塌天一阁东墙后,范氏无力维修。鄞县文献委员会发起组织了“重修天一阁委员会”,共计工作人员30人。重修天一阁委员会制定了简章和办事细则,向社会各界募捐,至1937年6月,维修工程完工,共收捐款2万多元。从这次修缮开始,私家藏书楼天一阁逐渐向公共藏书楼方向过渡、发展。1949年宁波解放,范氏后人将天一阁捐赠给国家。

现在请大家回过头来看一下天一阁前面的假山泉石。郭沫若先生是这样形容的:林泉雅洁多奇石。天一阁前的假山与水池占地面积很少,但非常精致,论年龄,水池比假山年纪大,因为水池是范钦造天一阁的时候挖的,为什么要挖这个水池呢,还是那句话,寓意以水客火。水池边上的假山石头上有“天一池”三个字,是1934年修葺天一阁的时候刻的。

旁边的这些假山是在清代康熙年间,由范钦的后裔范光文增加的。假山的年龄与假山旁边的那颗三叉大樟树差不多,因为樟树也是那个时候种的,大概算算,也有300多岁了。说到假山,大家都知道在苏州园林中,大多数取材于“皱透漏痩丑”的太湖石为主,而这里的假山则是就地取材,用的是产于宁波海滨和岛礁上的海礁石。

总体来说这里的假山造型以“福、禄、寿”作总体造型,用假山石头堆成九狮一象等。我们重点把目光集中在这块石头上,这块石头叫做美女照镜。关于这个石头,就涉及到天一阁的其中一条规范“女子不得登楼”。话说当时有个美女叫做钱绣云,是宁波知府邱铁卿的内侄女。据记载,钱绣云是一个酷爱读书的聪明才女,为了能登上天一阁读书,就托邱太守为媚,与范氏后裔范邦柱秀才结为夫妻,婚后的绣云以为可以如愿以偿上楼看书了,但她万万没想到成了范家的儿媳妇还是不能登楼看书,因为族规不准妇女登楼。说是古代妇女的一大职责是下厨房做饭,跟火打交道,而书最怕的就是火,所以妇女不得登楼。最后她含恨而死,就变成了这块石头,日夜守望者天一阁。

尊经阁。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天一阁的北面,眼前的这个建筑叫做尊经阁。尊经阁原来是宁波府学(孔庙)的藏书楼。1935年,因建造体育场,宁波府学(孔庙)被拆掉,尊经阁也无处安身。而天一阁在那个时候,刚好在做大规模的修葺。重修天一阁委员会便征购了天一阁北面的房屋,把地面修平后,将尊经阁移建到了这里。

话说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有些媒体记者、游客把尊经阁错认为天一阁,将尊经阁的照片刊登在报纸上,报道说现在的天一阁如何如何啦,闹出了好多笑话来。说到主要原因,还是得归咎于天一阁是在太朴实,太不起眼了,而尊经阁飞檐翘角,巍峨壮观,门前蹲了两只石狮子,还有一棵硕大的广玉兰,非常气派,太符合他们心中想象的天一阁了,于是就张冠李戴了,天一阁人对于这个事情,可以说是哭笑不得。现在的尊经阁主要用来收藏天一阁内部用的工具书,延续了它的藏书功能,楼下通常用来接待贵宾观赏馆藏古籍和字画。

明州碑林。

现在我们看到的,尊经阁周围的这些墙壁上的石碑,被统称为“明州碑林”,一共有173方,其中近80多方是1953年从宁波府学、县学等处迁移过来的。把出土的或被废置的古代碑碣集中起来建成碑林,这是保护文物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半个多世纪来,宁波各地的碑石移到这里才得到有效的保护。碑文记载了宁波历代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教育等情况,成为了“刻在石头上的地方史书”,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

在这个明州碑林的围墙边上,以前有一个北大门。民国时期一度作为进出天一阁的大门。1949年3月12日下午,蒋先生第二次来天一阁,也是他最后一次来天一阁,由蒋经国、沙孟海等陪同,从这个大门进入了天一阁。他对当时的范氏后裔说,要好好保护天一阁,将来总有用。

千晋斋。

各位游客,夸过这道小门,我们就直接从明代跨进了中华民国时期。这三间平屋叫“千晋斋”。这块“千晋斋”的匾额是宁波慈溪书法家钱罕在1935年所题。门前挂的是一幅竹刻对联“石潭白鱼自出没,草屋老树相因依”,是清代赵之谦所书。我们一般看到的楹联都是木刻的,竹刻的比较少见,像这么大的竹刻楹联更是少之又少,这大概与宁波奉化盛产大毛竹有关。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进入千晋斋。它有三个展厅,首先看到的这间藏有样式大小不一的晋砖的是真正的千晋斋。这个房子的由来,同样得追溯到20世纪三十年代。1931年,同大多数中国城市一样,宁波成的城墙被拆毁,出土了大量汉晋由来的古城砖,宁波的文化人士纷纷前往挑选具有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的拿回家珍藏,以做研究。回宁波度暑假的马廉发现其中大量的汉晋古砖价值很高,故收集了很多。因其所藏多为晋砖,故藏室命名为千晋斋。1933年天一阁重修时,马廉将自己收集的数百块古砖全部捐赠给了天一阁。天一阁特别建造了一个屋子用来陈列,依然称为“千晋斋”。此后,凡有古砖出土,或者有收藏家捐赠,都存放在这里,这些古砖见证了宁波城市的发展。从此,“千晋斋”成了天一阁的一个组成部分,迄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这是马廉先生对宁波历史文化的一大贡献。

第二个展厅展示了宁波许多著名的藏书家捐献给天一阁的部分收藏品,其中有冯真群、张季言等藏书家的献书词,表达了他们将辛勤积累的藏书与天一阁并存和造福于后人的良苦用心。

最后一个展厅是历代登上藏书楼的著名学者的事迹介绍。第一个破例登上天一阁的外姓族人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他在康熙十二年登上天一阁,范氏后代规定,非各方齐集,任何人不得擅开。黄宗羲不仅阅读了天一阁的所有藏书,并且还为天一阁的藏书编制了目录。其他这些都是后期有幸登上天一阁的学者的介绍。

东园、明池。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是东园,它原本不属于范家范围,是政府为了适应旅游需要而扩建的。从1959年开始平整土地,种植竹木,知道1986年才算是正式完工。由于在天一阁的东面,古称东园。东园以假山、水池、树木、亭阁为主题,环境优美。宝书楼、尊经阁是天一阁博物馆的藏书文化区,这里便是博物馆的园林休闲区。这里的假山和天一池边的假山一样,也是用宁波产的海礁石堆砌起来的,石头上还完整地粘了牡蛎壳。东园中的这个池子,叫做“明池”,东园与明池的名字合起来,刚好是天一阁主人范钦的号——东明。

百鹅亭。

现在请大家跟我过来看一下这座亭子,这座是明代晚期的石亭,叫做百鹅亭,原来位于宁波南郊的祖关山,是明代墓前的一座祭拜亭,1959年迁移到这里。之所以叫做“百鹅亭”,并非亭子上镌刻了100只鹅,而是因为宁波富家大户祭拜先人的一种排场和阔气,清明做羹饭的时候,要杀100只鹅孝敬祖先,因此而命名。现在宁波还有道叫做“清明鹅”的时令佳肴。这是座石头仿木头建筑的亭子,呈四方形,结构精巧,雕刻细腻,四角梁柱及顶棚、边沿刻有鱼跃龙门,麒麟招宝、双狮戏球等传统吉祥图案,迁移来的时候已经没有了顶盖,现在也无法复原,因为谁都不知道它原先顶盖的模样。亭子里的石桌子,据说是以为老太太送来的,旧城改造,老太太离开了原先的一楼院子搬到楼上,石桌子无处安身,赠送给了天一阁,于是它便成为了天一阁东园百鹅亭的一分子。

凝晖堂。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这个房子。这座飞檐翘角的单檐歇山顶建筑叫做凝晖堂。原是建于清代同治年间的张公祠,1986年从江北槐树路原宁波机械工业学校内搬迁过来,改名凝晖堂。凝晖堂是专门用来陈列天一阁馆藏的贴石的。

天一阁藏书丰富,天下皆知,除了藏书之外,收藏碑帖的数量之丰富,在业内来说,也是享誉全国。范钦除了收集书籍之外,也收藏书法、贴石。只是范钦后人重书轻“石”,直到清代乾隆三年,史学家全祖望登上天一阁,为天一阁整理碑帖,并作《天一阁碑目记》,天一阁的碑帖、拓本才开始引起世人的重视。

天一阁现藏宋代开始的拓片4000多件。陈列贴石最多最好的当数西安碑林,但天一阁的凝晖堂里,也有很多好的贴石。尤其是明代所刻神龙本《兰亭序》,据说刻石的时间要比绍兴兰亭的那块《兰亭序》还早。

我们经常听到碑石和贴石合称为“碑帖”,但实际上他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主要区别有六个方面的不同。第一是内容不同,碑石大多数是铭、志、传、记及文学作品之类,贴石则以手稿或名家书稿为主,如诗文等,内容比碑石丰富。第二是功能不同,碑石以实用为主,记述人物或事迹用来流传后世,贴石作为书法艺术摹本,将书法艺术流播后世。第三,字体不同。碑石所用的文字多以庄重的篆书、隶书、楷书为主,贴石则各种字体都有。第四,形状不同。碑石大多数是高大的竖石,而贴石多为横向。碑石大多数是单面刻的,背面就算有内容,也属于次要的。贴石正反面没有主次之分,甚至四面都有刻字。第五,上石方法不同,碑石用书丹直接上石,而贴石则为模仿原件上石。六、刻法不同,贴石需要忠实于原作,反映书法家真实的墨迹,而碑石则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摹刻。说简单点,所谓贴石,上面所刻的字拓下来就可以做临摹的字帖。

麻将起源地陈列馆。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是麻将起源地陈列馆。首先我们看到的这个房子是德和(hu)堂。此馆主要陈列的是各种麻将牌,有中国、日本、韩国、美国等不同产地、不同质地的麻将牌。

说起麻将,不得不提到的是,宁波是麻将的发源地。现代麻将最早起源于古代的叶子戏,后来发展成为马吊,到清代中期,马吊又发展成麻雀纸牌,就是现代麻将的雏形。纸牌玩起来不方便,于是麻将发明人陈鱼门在清朝的时候,将纸牌改良成了竹牌,并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包括东南西北四风在内的16张牌,由此形成了流行至今的136张一副的麻将牌。这种麻将一经问世,便迅速盛行于大江南北,后来相继传到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在1998年的时候,麻将被正式批准为一种体育竞技项目。由于陈鱼门“发明”了麻将牌,给人们带来娱乐的同时也对社会产生了副作用及负面影响,因此当时和后来的有些宁波人骂他是“屙老爷”。

请各位回过头来看地上,这个地面上是放大了的麻将牌。宁波是个靠海的城市,航海业发达,所以麻将中的许多术语於航海有关:索(北方念条),象征船的缆绳和渔网;“筒”(北方念作饼),象征船上的盛水桶;万,象征船家对财富的渴望;风则为出海的风向等等。

现在我们看到的三个铜像,讲的是陈鱼门和一个英国人,一个日本人在打麻将,不管是不是麻将爱好者,应该都能看出这是一个三缺一的情况,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坐下来跟他们拍个合照。旁边有一幅对联“筒来索去尤半日,参横月落不曾知”。非常诙谐的刻画了打麻将者的模样和心态。

花轿厅。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这个展厅,主要陈列的是宁波独有的、专供浙东姑娘出嫁用的花轿——万工轿。所谓“万工轿”,就是说要花一万工劳动力才能做成的轿子,包括木工、雕花工、油漆工等等,绝对算得上劳动力密集、精雕细琢,甚至可以说是奢华了。关于宁波姑娘出嫁用如此高等级的轿子的原因,还涉及到一个故事。据说南宋小康王赵构逃难时路过宁波,宁波西乡的一位姑娘救了他。赵构跟姑娘说,等我过了这个难关,回到宫里,我就派人来迎娶你。后来赵构安定下来后,命人来宁波找这位姑娘,可是怎么都找不到。于是,他便下令说,凡是浙东姑娘出嫁,均可使用公主才能戴的凤冠霞帔、坐公主才可享受的花轿,所以宁波的新娘花轿,才有了如此的奢华。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这万工轿并不是家里有姑娘出嫁就去特地制作的,如果是这样,这花轿可要泛滥成灾了。有商人看好花轿的市场行情和经济效益,于是专门制作并用来出租赚钱,就跟现在的婚庆公司出租高档车子做婚车有异曲同工之妙。20xx年,天一阁的这个万工轿,被国家博物馆借去作专门的展出,为此,还给花轿买了不少的保险。现在的上海博物馆、浙江博物馆所陈列展出的最好的花轿也都是宁波产。

秦氏支祠。

给为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地方是秦氏支祠。这个建筑融合了木雕、砖雕、贴金、拷作等民间工艺于一体,具有与众不同的宁波地方风格。为什么要称为支祠呢?那是因为建这个地方的主人秦君安是偏房所生,在一年一度的祭祀大典上,遭到族人的鄙视,他在家族中的身份地位无法提高,于是他赌气,召集了宁波的能工巧匠,花费20余万两姻缘,建造了这个祠堂,命名为“秦氏支祠”。

秦氏支祠的这个戏台,是整幢建筑最华丽的部分。戏台的屋顶由十六个斗拱承托,戏台的藻井由千百块经过精雕细刻的板榫搭接而成,尤其是朱金木雕更让整座戏台变得金碧辉煌,被行家推为浙东第一。请大家抬头看一下戏台的顶部,是盘旋上升的,就像个大号的扩音喇叭,这就是演员在戏台唱戏不需要麦克风,也能让大家清晰的听到的原因,叫人不得佩服古时候人的聪明才智和独具匠心。

南园、水北阁。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是位于天一阁藏书楼之南的南园,该园占地3400平方米,是天一阁一期扩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我们主要看的是水北阁。水北阁原是清代宁波藏书家徐时栋的藏书楼,原址在西门外亨六享,清代末期藏书散掉后,徐氏后裔住在里面。1993年,因宁波旧城改造,为更好地保护水北阁,宁波市政府决定将水北阁迁移至天一阁博物馆内。在天一阁古建筑公司的精心施工下,水北阁及徐氏旧居于1996年在天一阁南园按原貌恢复。1999年开始,称为专门收藏新编地方志的“中国地方志珍藏馆”。

司马第。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司马第。这里原来是范家最早的大门,因此上面悬挂了“司马第”的匾额。司马是古代时的官名,是兵事类的,范钦官至兵部右侍郎,以司马代称,他的府第也就称作司马第了。范家原先的“司马第”大门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不存在了,现在的这个,是在1996年于原址上重新建造的。门口的8根旗杆石是明代的原物。门前的这个对联,是清代嘉兴人,曾任宁波府教授的冯登府所写。

好了,各位游客,天一阁博物馆的游览,到这里就结束了,我们从这个门出去就又回到了东明草堂,旁边便是刚才我们进来的西大门。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要去参观的这个景点就是在全内外都非常有名的藏书楼,浙江宁波天一阁了。浙江宁波天一阁是国内现在最古老的藏书楼之一。历史非常悠久,至今已经有440多年的历史了。它是一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一家国家4a级的风景名胜区,向来都有南国书城的美誉,是目前亚洲现存历史最悠久,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那么为什么要取名为浙江宁波天一阁呢?那是因为浙江宁波天一阁的主人范钦在古书中看到了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这句话。而书最怕火,为了让自己的藏书楼有个好的将来,于是就取名为了浙江宁波天一阁。但是现在的浙江宁波天一阁已经不在是原来的几间小房子了,它由三个部分组成,一个是藏书文化区,主要是收藏古籍为主的,一个是园林休闲区,主要以园林,假山等为主,还有一个就是陈列展览区了,主要陈列以前留下来的一些砖块,书籍、书法绘画及地方志等。规模非常的宏大。

好了,现在我们来到的这个地方就浙江宁波天一阁的西大门了。我们先来看一下门外的这对石狮,任何动物呢都有雌雄之分,脚下踩球的这个是雄狮,而脚下踩下小狮子的这个就是雌狮了。

我们再往前看,这个西大门呢是清代的木结构建筑,请大家抬头,在上面我们还可以看到南国书城四个字,这四个字呢看起来非常的苍劲有力,这四个字是谁写的呢?它是由著名的国画大师潘天寿先生写的。那么下面的柱子上呢还有两幅对联,大家可能不知道上面写了什么东西,其实这些字呢是钟鼎文,读作天一遗形源长垂远,南雷深意藏久尤难。这幅对联是由顾庭龙写的。浙江宁波天一阁在以前的时候有许多深严的族规,其中有一个族规就是规定外姓人不能上楼看书,但是再严的族规总有破例的时候,第一个登上浙江宁波天一阁看书的是谁呢?就是黄宗羲了,我们可以来看一下这边,这边有黄宗羲的图像,黄宗羲号南雷,他登上浙江宁波天一阁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读书难,藏书尤难,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好了,看完了这里我们再来看下后面这幅对联,我们可以看书这幅对联的字也是写的非常好的。这幅对联呢是由著名的文学家郭沫若先生写的。上联是:好事流芳千古,下联是:良书播惠九洲。郭沫若先生曾经在浙江宁波天一阁访问了两天。同时对浙江宁波天一阁作出了很高的评价。好了,下面呢就请大家跟我到里面去参观一下。

各位游客:

浙江宁波天一阁博物馆位于浙江宁波市月湖之滨,是一座由浙江宁波天一阁藏书楼为核心、藏书文化为特色的专题性博物馆。景区由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陈列展览区三大功能区组成,占地面积为3.1万平方米,因馆内保存了大量的珍贵古籍而享誉海内外,素有?南国书城?的美誉。成为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国家aaaa级人文旅游胜地,成为浙江宁波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

雄踞大门两侧的是一对清代石狮。木结构大门是清代道光年间的古建筑,门厅外侧有一匾,书?南国书城?四个字,这是由著名国画大师潘天寿1962年所书。大门两旁对联?天一遗形源长垂远,南雷深意藏久犹难。?是著名书法家顾廷龙先生于1981年到访浙江宁波天一阁时留下的墨宝。此对联书体为钟鼎文,上联意为浙江宁波天一阁藏书历史悠久,以后还将长久的留存下去,下联出自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黄宗羲登上藏书楼之后的感慨。

范钦从青年时代起就有志于藏书,经史百家兼收并蓄,但是较有规模地进行收藏应该是在他致仕回乡之后,范钦号东明山人,故此归里后初建的藏书楼以他的号命名为?东明草堂?,这只是早期的雏形,收藏有限,规模和保管条件均不理想,因此他把建立家族藏书楼作为自己解职归里后的第一要务来考虑。浙江宁波天一阁的建造约从嘉靖四十年(1561年)开始,至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完成,历时五年左右。浙江宁波天一阁藏书最丰时达到7万余卷,为了防止藏书的失散,范钦和他的后代是颇费苦心的,藏书楼建成后,范钦因古人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说,便引以为名,取?以水克火?之意,祈求免遭火灾。他去世前,又嘱咐子孙:?代不分书,书不出阁?。遵从他的遗训,后代曾制定过严格的藏书楼族规。

然而,四百年间,浙江宁波天一阁历经浩劫。几经浩劫至1949年已减少了五分之四,只剩下一万七千卷。1949年以后,浙江宁波天一阁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人民政府设立了管理机构,多次拨款维修缮饰,使浙江宁波天一阁百废待兴,生机勃发,以日新月异的面貌呈现在人们面前。如今,浙江宁波天一阁的藏书已增至30万卷,成为以藏书文化为特色的专题性博物馆。

范钦铜像后面是气势非凡的《溪山逸马图》,当年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曾在这里拍照留念。这幅堆塑作品是已故民间老艺人胡善成的力作,馆内的堆塑,绝大部分是他的作品。图上八匹骏马在溪边嬉戏嘶鸣,栩栩如生,有很强烈的立体感。雕塑的工序快捷但又复杂,曲线明朗、立体,泥土中掺杂环氧树脂又起到坚固的作用。可惜,这样的传世佳作现在已不多见了。

这座清代建筑,是浙江宁波天一阁建成之前范钦的藏书处。之所以取名为东明草堂,是因为范钦号?东明?。据说当时随着藏书量的增加,东明草堂已容纳不下更多的书籍,另一方面怕住宅区引起火灾要涉及只一墙之隔的草堂,于是范钦决定重新建造藏书楼,使书籍得到永久的保护。此后,东明草堂便作为范钦的私人会客室。

正对东明草堂的围墙上又是一幅堆塑作品:?獬豸?。獬豸,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体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类似麒麟,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长一角,俗称?独角兽?。据说它拥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追随在中国首任?大法官?皋陶左右,能辩明善恶忠奸、是非曲折,遇到不平,则用角抵之,是最好的法官助手。它是中国传统法律的象征,引用獬豸的形象,取意于对中国传统司法精神的继承。

范氏故居原系范宅东厅,是其家族的生活区域,故居处于高墙围绕的浙江宁波天一阁藏书楼外,让生活区域和藏书区隔离是范钦为保护藏书而作出的精心安排,走进范氏故居,我们看到的是范钦70寿辰的画像,根据他所穿官袍补服的图案断定为三品武官的着装。这是范氏世系表。范宗尹为迁甬落户的第一代,范钦是范氏的第十六世子孙,生有两个儿子:范大冲和范大潜。范钦临终前立下遗嘱:代不分书。于是将遗产分为两份:白银万两和一楼藏书。大儿子范大冲继承了所有藏书,并继续完善藏书制度。致使藏书历经十三代相传保存至今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范钦曾立下许多严格的家规制度,如?烟酒切忌登楼?,?子孙无故开门入阁者罚不与祭三次?,?领亲友入阁及擅开书橱者罚不与祭一年擅将藏书借外放及他姓者罚不与祭三年?。这种互相制约的做法,防止了个人占有和轻易许诺外人入阁,避免了书籍的分散和流失。也是藏书能历经四百余年的重要原因。

为使游客对藏书楼有直观的印象,利用范氏故居的狭小空间我们将浙江宁波天一阁藏书楼的布局恢复至此。书楼的中上方悬挂一匾,?宝书楼?三字为明代浙江宁波郡守王原相所书。整个房间以书橱的形式相隔成六开间。书橱前后都有门,起到通风祛霉的作用。?宝书楼?匾下方的书橱与众不同,不但体积比众多的书橱大,且外观绘有两条龙纹,原来公元1772年清乾隆皇帝要修编四库全书,范氏八世孙范懋柱进呈了638种珍贵的典籍,乾隆帝为嘉奖浙江宁波天一阁,御赐《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又赐铜版画《平定回部得胜图》、《平定两金川战图》各一套。不但如此,为庋藏四库全书,乾隆帝又特命杭州造织寅著来察看浙江宁波天一阁,开明丈尺,绘图呈览。仿浙江宁波天一阁的形制建造了七阁。由此,使浙江宁波天一阁名满天下,盛誉海内。

范钦辞官归里后全力投入到藏书的搜集和整理,随着藏书的不断增多,也为了远离火源,使藏书得以永久保存,范钦曾动了不少脑筋。他总结并借鉴了历代藏书楼的经验教训。尤其是离他家不远处的丰坊万卷楼不慎失火,触目惊心,教训深刻。因此,他首先注意书楼的防火安全。于是便有了独立收藏书籍的楼阁—浙江宁波天一阁。浙江宁波天一阁的建造约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开始,至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完成,历时五年左右。

有关浙江宁波天一阁藏书楼命名的由来,虽没有确切的记载,但从众多文人的传记及乾隆皇帝的御笔中,得以知晓浙江宁波天一阁命名的由来及藏书楼格局的独特之处。据说范钦是受到元代文人揭文安公所写的《龙虎山天一池记跋》影响,取其四字:天一生水。而?天一生水?之说在我国最早的占卜学说《周易》(又称《易经》郑康成注)里便有注解:?天一生水于北,地二生火于南,天三生木于东,地四生金于西,天五生土于中。阳无耦,阴无配,未得相成。地六成水于北,与天一并,天七成火于南,与地二并,地八成木于东,与天三并,天九成金于西,与地四并,地十成土于中,与天五并也…这阳五行之说颇为玄奥,一般人不易理解。后人便把它概括成:?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而此种说法最早见于高宗弘历的《文源阁记》,其记云:藏书之家颇多,而必以浙之范氏浙江宁波天一阁为巨擘,因辑《四库全书》,命取其阁式,以构庋贮之所。既图以来,乃知其阁建明嘉靖末,至于今二百一十余年。虽时修葺,而未曾改移。阁之间数及梁柱宽长尺寸,皆有精义,盖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意?。从《文源阁记》中不难看出乾隆皇帝为庋藏《四库全书》对二百余年前的浙江宁波天一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大加赞赏。

浙江博物馆篇十二

今天,我们去了浙江自然博物馆。

在在自然博物馆,我认识了很多跟地球有关的生物、植物,还有鸟类、鱼类、两栖类、哺lu类、爬行类。它们都叫做“中前生物”。

我们一进馆内,就看见一只约有六七米长的鲸鲨,它的嘴巴扁扁的,明显体型非常庞大。它的下方有一只比鲸鲨还长还大的灰鲸骨架。

我看了看旁边的一块牌子,知道了杨子鳄喜欢在长江,翻车鰆跟鸟很像,只是比鸟胖得多,大很多。

我们进了第一个展厅,我在一台上看见翼龙,翅膀特别长,约有12米,是空中飞行动物,也是空中霸主。

读完后,我就到中间的一个空位坐下看电视。我又知道了鸟中巨无霸——非洲驼鸟,高米,重150千克。

接下来,我又看见很多种蝴蝶和海螺,南非蝾螺能发光,我对它很感兴趣。

地球的生物真的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呀!要了解她们,还真需要多花点时间研究呢!

浙江博物馆篇十三

5月18日,炎炎夏日的下午,老师带我们去省博物馆参观,感觉就是一个字,累.我们在省博门口站了蛮长时间,都被晒死了,走进博物馆第一件时就是找空调,太热了啊.然后我们就看见了一个大棺材,那是增侯乙的陪葬品,总共有24个陪葬棺材,大大小小都有,然后就看见了很都不同样式的鼎.

我最喜欢就是编钟,他于1978年,随州市城郊擂鼓墩出土了2430年前的编钟,立即震惊了中国、震惊了世界,被誉为“世界奇观中一无二的珍宝”、“古代世界的第八奇迹”.他保存的十分完整.真不知道他是怎么出土的.能够那么的完整.编钟是省博的镇馆之宝,还有一个镇馆之宝就在楚文化馆中.

走进楚文化馆中,看到的第一个就是越王勾践剑,举世闻名的越王勾践青铜剑,1965年12月出土于湖北省江陵望山.看到越王勾践剑觉得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长不过气势还在,还有吴王夫差矛,春秋末期吴王夫差使用的一把青铜矛.于1983年11月在湖北省江陵县的楚墓出土,仅存矛头,长厘米,宽厘米,正面有“吴王夫差自乍(作)用”)铭文.

里面还有一个关于水利工程好可爱,好精细,很好玩啊,安丰塘是今天的称呼,古代的芍陂比今天的安丰塘要大出许多.陂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水利工程,是由人工修造而成的蓄水塘.

还看到有文铜贝是楚国的青铜贝币,称为蚁鼻钱或鬼脸钱.1963年湖北孝感野猪湖一次出土鬼脸钱5000枚面文为“咒”字,平均约重克.

这几个都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也是我最喜欢的.总而言之,这次的河北省博物馆一日游虽然很累,但是我觉得很充实,也不虚此行啦.

浙江博物馆篇十四

浙江省自然博物馆是国内为数不多的省级自然博物馆,也是中国人自己创办历史最悠久的博物馆之一。新馆坐落在西湖外开放。这里有近13万件珍贵的馆藏标本,记录地球的生命历程;这里以深厚的学术积淀探索着奇妙的生命科学;这里用先进的手法展现自然与人类的故事;这里用有趣的互动装置,提示奇异的自然奥秘。整个博物馆共三层,每层都有丰富的内容,共十三个单元。我们随着人流走进了宽敞明亮的大厅,映入眼帘的是大型生物展示墙。古老的海百合化石、千年阴沉木、灰鲸骨骼、鲸鲨等大型标本,无声地叙述着生命的神秘与恢宏,提示着即将进入一次自然与生命的探索之旅。我最感兴趣的要属“恐龙时代”这个单元了。这里展出了沱江龙、永川龙、马门溪龙……实物标本。通过介绍:我知道了马门溪龙是一种较为进步的蜥脚类恐龙它体形庞大,长达22米,在侏罗纪晚期兴盛。其头小,颈长,几乎占到身体全长的一半,由19节硕长的`颈椎组成。长颈子有助扩大觅食空间,对生存竞争有利。永川龙是一种大型肉食型恐龙,长达10米,头特别大,有1.1米长,口中长满了匕首状牙齿,脚上生有锋利爪子。喜独居,性残暴,常游荡于平原河坝或隐匿于丛林之中,捕猎植食性恐龙,是侏罗纪时期最大的食肉性恐龙……这一具具形象生动的实物标本,提示了生命的一次次灭绝与爆发中顽强地进化,无无声的向人们诉说着演进的艰难与曲折,激发人们对生命的热爱。三楼的展厅,也令我大开眼界。冰雪覆盖的极地、广阔的荒漠、幽暗茂密的热带雨林、生机盎然的红树林和缤纷奇异的海洋等生态场景,将你带入奇妙的生态之旅;大型实物标本展示、巨大的生物墙及众多的剧场、多媒体和体验装置,仿佛是一本本生动立体的生物大百科全书;“达尔文剧场”将和你一起探索遗传变异的奥秘;“知识抢答剧场”,将引发你对“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的思考。

这里有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大家有空的话,可以去看看哦!

浙江博物馆篇十五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去孤山春游。最难忘的就是参观了浙江博物馆。

一进入博物馆就看见了许多精致的印章。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间房间的印章都是用青铜做的,都有上千的历史。接着,我们走入后面一间房间。哇!这也太漂亮了吧!我们被告知这里的印章都是用各种名石做的,它们一件件晶莹剔透,闪烁着莹润的光芒。有的印章顶部被刻成一条在半空盘旋的飞龙,那栩栩如生的雕刻,使人仿佛看见龙在威风凛凛地昂着头到处飞来飞去,还不时的啸鸣;有的刻着一片茂密的树林,生产着一棵棵茂盛的树木和许多高高低低错落有致的灌木丛,还有一些惹人喜爱的小野兔在警惕地探头探脑,十分逼真;还有的刻着一条灵活的小蛇……个个都像真的一样,怪不得被收藏在此供人欣赏呢!

这次参观丰富了我们的课余生活,让我增长乐好多课外知识,我非常喜欢。

浙江博物馆篇十六

在在自然博物馆,我认识了很多跟地球有关的'生物、植物,还有鸟类、鱼类、两栖类、哺lu类、爬行类。它们都叫做“中前生物”。

我们一进馆内,就看见一只约有六七米长的鲸鲨,它的嘴巴扁扁的,明显体型非常庞大。它的下方有一只比鲸鲨还长还大的灰鲸骨架。

我看了看旁边的一块牌子,知道了杨子鳄喜欢在长江,翻车鰆跟鸟很像,只是比鸟胖得多,大很多。

我们进了第一个展厅,我在一台上看见翼龙,翅膀特别长,约有12米,是空中飞行动物,也是空中霸主。

读完后,我就到中间的一个空位坐下看电视。我又知道了鸟中巨无霸——非洲驼鸟,高2.5米,重150千克。

接下来,我又看见很多种蝴蝶和海螺,南非蝾螺能发光,我对它很感兴趣。

地球的生物真的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呀!要了解她们,还真需要多花点时间研究呢!

浙江博物馆篇十七

一个阳光明媚。微风荡漾的早晨,爸爸带着我和同学张燕红一起去浙江自然博物馆看。

我们到了博物馆门口时,看见那里人山人海,我们被别人挤来挤去。我们看到了一百万年前的奇怪石头,有石片。石镐。还有恐龙化石和昆虫化石呢!我们看到有一只仿真恐龙,只见眼睛一眨一眨的,爪子动来动去,尾巴还会翘起来,我们都觉得它是真恐龙哎!

这时,我还看见一只恐龙在用尾巴敲鼓呢!。我觉得很有趣,就迫不及待地跑过去,仔仔细细地看了起来,爸爸说它的尾巴可以把一块大石头敲得粉碎。我一听,就觉得它厉害极了。这时,一位阿姨走过,旁边有许多人围着她,原来她是讲解员,主要介绍恐龙的'来历,生存。以及灭绝。于是,我们也跟了过去,津津有味地听着。终于讲完了,我已经学到很多知识了。

该回家了,我们无精打采地回来,走起路来都有点摇摇晃晃的,我很累,不过我也很开心。

浙江博物馆篇十八

今日的阳光像利剑一样照在我身上,非常暖和,我伸着懒腰,在海洋馆中穿梭,欣赏着各式各样的海洋动物。

我们先来到了海洋馆,看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珍稀动物,有来自北极的`北极熊、白鲸、海象、北极狼、企鹅……接着,我来到了鲸鱼角,看见了四只大白鲸,它们又高又大,大约有五米长,但也非常可爱,因为它们有时候会到玻璃内侧和我们亲密接触呢,它们还会在水中转圈,好像在跳“水中芭蕾舞”呢!

这次穿梭之旅让我受益匪浅,其实动物也和我们人类一样,拥有同样的智慧,我们应该好好保护它们,而不应该去捕猎它们。

浙江博物馆篇十九

“让国宝活起来!”“我们有多年轻?上下五千年!”每次听到主持人慷慨激昂的话语,我都觉得十分自豪!这是我近期非常喜欢的一档节目---《国家宝藏》。它展现出中华民族五千年以来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的文化。

源于它,我开始喜欢用脚步踏遍中国各地的博物馆。我特别喜欢浙江博物馆,不仅因为《国家宝藏》中“玉琮”这件禁止出国的一级国宝吸引我,而且我更想了解它所处的良渚文化。

浙江博物馆最有价值的文物是从旧石器时代到良渚文化。我走进“越地长歌”的展馆,看到脚底下有个良渚城的模拟沙盘,原来它是史前最大的一座古城。良渚先民不但有各种器皿,在城外还有水稻田,犹如我们现在的城市和农村。他们的交通以水路为主,我觉得像水上威尼斯。我还看到良渚城有水利系统,远早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都江堰。可见,我曾听到考古学家说过,5000年前看良渚,真是一点都没错!

良渚文化的代表是玉琮。它是一个内圆外方的筒形玉器。虽然不是最古老的玉器,但它却有非常复杂的雕琢技术。很难想象五千年前的工艺能达到1毫米内刻有四五根细线,根根清晰笔直;琮体刻有“神人兽面”的图案---一只头戴羽冠的神鸟。这只鸟代表通天,表示人类对神灵的敬畏。我觉得这些工艺展现出我们中华民族的智慧以及匠人们无比专注的精神!

我们正需要他们的匠人精神。作为小学生的我,要在学习上尽已所能,踏实学习,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长大以后也要在工作上精益求精,传承手艺,让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代代相传。

浙江博物馆篇二十

我们到了博物馆门口时,看见那里人山人海,我们被别人挤来挤去。我们看到了一百万年前的奇怪石头,有石片。石镐。还有恐龙化石和昆虫化石呢!我们看到有一只仿真恐龙,只见眼睛一眨一眨的,爪子动来动去,尾巴还会翘起来,我们都觉得它是真恐龙哎!

该回家了,我们无精打采地回来,走起路来都有点摇摇晃晃的,我很累,不过我也很开心。

浙江杭州拱墅区运河学校二年级:陈佳蓓。

浙江博物馆篇二十一

国庆长假的第一天,爸爸带我去博物馆参观文物。

我们坐着车子,不一会儿就到了博物馆。站在远处观望,我感觉博物馆很气派,很壮观!进入博物馆后,一股古代的气息就迎面而来。红木做的建筑、古典而优雅的孔子石像…。许许多多的古代文物,让我大开眼界。

我们进入了第一个殿,里面有许多钱币,如:银碇、铜钱,还有一个奇形怪状的钱币,它是由许多钱币粘在一起组成的。看了介绍才知道,这些钱币由于埋在地下,天长日久,泥土渐渐将它们连到一起,之后泥土慢慢被晒干,它们就凝固起来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接着,我们进入了第二个殿,里面是各式各样的铜镜。我们仔细观看了铜镜,可我们发现铜镜根本照不出人,只能照出一点影子。房间里还有两口大铜缸,应该是古人用来做饭的。

在参观了许多大殿后,我们到了最后的目的地“大成殿。”进入大成殿,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孔子的画像。孔子抱着一把宝剑,面带微笑。画像下面是孔子的简介,还有三个青铜酒杯。两旁分别是文状元和武状元的介绍。

这次参观博物馆不仅让我收获满满,还让我见识到了古代人的智慧。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07364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