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现金管理失败案例现金管理不当的危害篇一
导语:酒店经营管理为什么会失败你知道吗?下面是百分网小编整理的一些案例解析,常见的包括决策失误、酒店高层管理者之间不团结或酒店管理层不稳固、没有最终建立起正确的经营理念等。跟着百分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酒店的成功要得益于决策正确,而经营失败是由于决策失误。决策失误又是外行决策或市场调查不足等原因造成的。酒店决策包括对市场、价格、人才、广告、财务等方面的`决策,酒店进行重大决策时,要慎重地权衡利弊,也可聘顾问或向专家请教。要采用判断或计算的决策法,充分估计风险,并将风险分散。
最高管理者由于心态不平衡或某些因素的影响,导致管理上带有明显的倾斜迹象,酒店中管理者之间的予盾和利益冲突就明显和表面化了,最终往往使酒店打内耗战。人员分散,由此导致酒店实力的削减,甚至酒店的破产。因此,酒店管理层组合时要有明确、有效的授权安排,调整好集权与分权之间的关系,并有明确的制约协议。酒店高层管理者在作决策时,要给其他管理者充分发展的机会和自主权,并使他们的利益得到保证,让他们感到分立、分散对他们不利。
酒店文化是酒店人的一种价值取向、一种酒店发展的氛围。酒店大多数员工是不是热爱这个酒店,这是衡量酒店文化成功与否的一个标准。酒店命的凝聚力不光取决于工资的高低,还取决于人格的尊重。如果员工得到应有的尊重,有充分发展的机会,往往宁可工资低一些。同时酒店的各级员工也会保持相对稳定,当酒店面临困难时,大家会同舟共济。酒店文化的建立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己经建立起来的文化,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再改变都比较困难。特别是坏文化向好文化的转变更难。经过一段时间,有的酒店沉淀了一批优秀人才,形成良性循环。而有的酒店则沉淀了一批素质不高的管理人员,形成了恶性循环,素质低的人用素质低的人,素质高的人进不来或得不到重用。酒店经营由盛转衰,最终将导致经营失败。
a、在头脑中仍然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土皇帝”的观念。一切以我为中心,我说了算,按照我的思维转,我让你干什么你就必须干什么,哪怕是见不得人的事或是违背法律的事情也得硬着头皮去干。如果拒绝就降职、挂空或炒你的鱿鱼。
b、将酒店作为整人的平台,制造内耗气氛。一些高层管理者由于历史和自身的本质问题,喜欢搞内耗战,每隔一段时间就整人,形成一种内耗氛围,造成员工上下人心惶惶,不思进取,日常管理工作严重脱节,导致酒店严重亏损,后患无穷。
c、在内部管理方面,有的酒店不顾劳动法的规定,把员工当苦力,强行要求加班加点而不付给相应的报酬。法律规定必须给员工的各种福利,员工往往根本得不到,在工作中受伤,也无法得到补偿。工作中常常莫明其妙地遭受到这样或那样的处罚和克扣,员工成了任意被宰割的替罪羊。
现金管理失败案例现金管理不当的危害篇二
案例二:佛山市白燕粮油实业公司的原料库存管理
其实就两个案例作出比较得到答案:基于经营战略的erp管理的胜利,肯定是单纯实施erp管理所不能够做到的。遗憾的是,许多实施erp的企业领导不理解这一点,他们片面地以为用了erp了就一切ok了,如果没有ok的话肯定就是erp没有实施好的问题或者软件的问题。孰不知“领导作用”不仅在erp实施中,在企业的各项管理中都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不具备决策智慧和魄力的领导群体,其erp实施成功的路途上一定会布满荆棘、艰难无比。
1、叶公好龙
2、决策失误
4、没有最终建立起正确的经营理念
5、重“家法”轻国法
c、在内部管理方面,有的酒店不顾劳动法的规定,把员工当苦力,强行要求加班加点而不付给相应的报酬。法律规定必须给员工的各种福利,员工往往根本得不到,在工作中受伤,也无法得到补偿。工作中常常莫明其妙地遭受到这样或那样的处罚和克扣,员工成了任意被宰割的替罪羊。
现金管理失败案例现金管理不当的危害篇三
;企业管理失败案例
案例-:一代“标王”的悲剧
至今,正营级退伍军人姬长孔还清晰地记得他到山东省潍坊市临驹县秦池酒厂报到那天的情形。几间低矮的平房,一地的大瓦缸,厂里的杂草长得有一人多高,全厂500多个工人有一半想往外走。这家1990年3月正式领到工商执照的酒厂,只是山东许多个不景气的小酒厂中的一个,每年白酒产量一万吨左右,产品从来没有跑出过潍坊地区。
到秦池报到数月后,姬长孔开始了他战胜中国市场的壮烈之旅。悟性极好的姬长孔意识到,“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式的市场推广事实上走不了多远,取得市场上的胜利还有待于市场化的手段和聪慧。因此,他带着50万元现金支票,移师沈阳。
姬长孔日后回忆讲,“如果沈阳打不下来,我也没脸回临驹了”。
在沈阳,姬长孔完成了一次极其漂亮的销售“战争”。他先是在当地电视台买断段位,密集投放广告;然后带着手下的推销员跑到在街上,沿街请市民**品尝秦池白酒;最轰动的一招是,他租用了一艘大飞艇在沈阳闹市区的上空游弋,然后撒下数万张广告传单,一时刻场面十分壮观而纷乱。
20天不到,秦池酒在沈阳已开始为人熟知并热销。姬长孔迅速在媒体上公布“秦池白酒在沈阳脱销”的新闻。
仅仅一年时刻,价位较低而宣传手段大胆的秦池酒在东北市场上蔓延开来,销售额节节上升。这段时刻,姬长孔长期转战各地,他住十来块甚至几块钞票一天的地下室,每天吃的主食是面条,他还指令从临驹开出的运货车里必须带上一大袋子青菜,他和他的手下就每天炝一锅葱放几株青菜了事。这期间的节俭与日后他在梅地亚中心的一掷亿金构成了鲜亮的对比。
1994年,出掌中央电视台广告信息部的是一位叫谭希松的女强人。谭女士使出的绝招便是,把中央电视台的黄金段位拿出来,进行全国招标,她同时给投标金额最高的企业预备了一顶“金光四射”的桂冠:“标王”。
11月8日,北京城里开始起风沙的生活,穿着一件式样陈旧的西装的姬长孔第一次显现在中央电视台梅地亚中心。他可能还意识不到,那个地点将成为他的幸运和难过地。一年之后,他成为那个地点最耀眼的人物,而再过三年,当他又一次妄图进入那道玻璃旋转门的时候,却因为没有出入证而被拒之门外。
姬长孔的皮包里带来了3000万元。这几乎是去年一年秦池酒厂的所有利税之和,意味着三万吨的白酒,足以把豪华的梅地亚淹到半腰。此刻,金钞票在梅地亚只是一个游戏筹码,你必须抛出连你自己都会兴奋的筹码,否则,如何可能让别人多看你一眼?
姬长孔连夜与临驹方面联系,并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尽力支持。通过紧急的密谋,一个新的标底终于浮出水面。
唱标终止,山东秦池酒厂以6666万元竞得“标王”,高出第二位将近300万元!
“谁是秦池?临驹县在哪里?”众人咨询。从当时的一张照片能够看出,在场的姬长孔还专门不习惯镁光灯的聚焦及众多记者的簇拥,在拥挤的人群中,在火一样蹿升的热情中,他还笑得不太自然。但他明显明白,他终于来到了华山之巅。
1996年,按照秦池对外通报的数据,当年度企业实现销售收入9.8亿元,利税2.2亿元,增长五到六倍。
1996年11月8日,早已名满天下的姬长孔再次来到梅地亚。冲动的情绪如酵母般地在梅地亚会议中心传染,让每一个与会的英雄豪杰都嗅到了一丝“血腥”。竞标从一开始就如脱缰之马,让人无从驾驭:
广东爱多vcd一口气喊出8200万元,超出去年秦池1000多万元。随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山东白酒金贵酒厂就如同一年前的秦池一样妄图一鸣惊人,一声喊出2.0099亿元——中国广告报价自此首度突破2亿元。
这时,终于轮到秦池了。当主持人念到“秦池酒厂”的时候,已如沸水般狂腾的全场赶忙鸦雀无声。主持人大声叫道:
“秦池酒,投标金额为3.212118亿元!”有记者咨询,“秦池的那个数字是如何运算出来的?”
姬长孔回答:“这是我的手机号码。”以3.2亿元人民币的代价让一个外国记者记住一个人的电话号码。如此的对答,看起来是一个让人哑然的黑色幽默。事实上,像姬长孔如此的精明人不可能不明白,摆在他眼前的真实是:秦池太需要那个“标王”了。或者讲,他差不多无路可走了。
如果秦池不第二次中标,那么其销售量确信会直线下降。前任“标王”孔府宴酒便是前车之鉴。关于一个富有挑战精神的企业家来讲,这不仅意味着企业的死亡,实际上也意味着企业家生命的终结,这是绝对不可同意的。
暴风雨往往突然而来。1997年初的一则关于“秦池白酒是用川酒勾兑”的系列新闻报道,把秦池推进了无法自辩的大泥潭。
年前,就在秦池蝉联中央台“标王”的同时,北京《经济参考报》的四位记者便开始了对秦池的一次暗访调查。一个县级小酒厂,如何能生产出15亿元销售额的白酒呢?
在邛崃县,记者找到当地一家叫“春泉”的白酒厂。据称,秦池的散酒要紧是由这家企业在当地收购后提供的。
一个从未被公众知晓的事实终于尴尬地浮出了水面:秦池每年的原酒生产能力只有3000吨左右,他们从四川收购了大量的散酒,再加上本厂的原酒、酒精,勾兑成低度酒,然后以“秦池古酒”、“秦池特曲”等品牌销往全国市场。
《经济参考报》的报道刊出在1997年1月中上旬,它们迅速像滚雷一样地传播到了全国各地,几乎是在专门短的时刻里,这则报道被国内许多家报刊转载。还沉醉在欢乐之中的秦池遭遇到了最猝不及防的一击。
那些在“标王”制造运动中稳收其利的人们,现在也站到了秦池的对面,扮演起反思和评判者的角色。谭希松在同意访咨询谈到秦池时称,一家企业发生危机,不能仅从表现现象看,就像一个人脸上长了一个斑,有可能是内分泌失调造成的。
这确实是1997年的秦池,它可能是全中国最不幸的企业。在它君临巅峰的时候,周围站满了弹铗高歌的人们;而当暴风雨来临的时候,甚至找不到一个能够哭泣的肩膀。如果讲经济生态圈是一个专门冷酷的天地,那么,这确实是一个专门极端的个例了。
当年度,秦池完成的销售额不是预期的15亿元,而是6.5亿元,再一年,更下滑到3亿元,从此一蹶不振,最终从传媒的视野中消逝了。
案例-北京玫瑰园房产
北京玫瑰园有专门显要的背景:这是中国迄今面积最大的别墅开发区,是北京市第一个赴香港招商的房地产项目,它一度被誉为“首都第一别墅”。但这是一朵带刺的玫瑰,它曾经让几个心雄万夫的奇男子黯然神伤,败走麦城。
1992年12月5日,在当时还十分冷清偏僻的北京郊区沙河镇小蔡村,一块硕大的公司招牌挂出来了:京港合资飞达玫瑰园别墅有限公司。此刻,笑容满面地站在它边上的,是一个叫刘常明的中年男人。
这时,刘常明的身份是当时十分受宠的“港商”,然而他事实上是一个地道的北京人。1984年前后,一位叫赵章光的温州人发明了一种中药成分的生发剂“章光101”,由于成效明显,专门快在东亚和东南亚一带广受欢迎。当年就有许多人靠当“章光101”的代理商而一夜暴富,刘常明和后来买了中国第一辆法拉利跑车的李晓华等人便是其中的几位。他通过钻营结识了赵章光,并成为了日本市场的总代理商,在短短的一两年里,他就摇身进入当时在国内还属凤毛麟角的“百万富翁俱乐部”行列。
自此,刘常明频繁穿梭于京港之间,成为两地商务交易的大红人。就在飞达成立的这一年,北京市在香港举办第一届投资贸易洽谈会,刘常明自然充当了牵线接待的中间人,他在香港盛情招待京城要员,时任市政府秘书长后因受贿锒铛入狱的铁英便成为刘常明盛筵中的首席座上宾,他送给铁英的大量礼物中仅两块劳力士总统型手表便价值15.3万元,相当于当时铁英15年的工资。
刘常明出手之豪爽可见一斑,所以他也得到了铁英更为豪爽的回报。1992年前后,京城房地产业遽然升温。精明的刘常明所以可不能放过
这一发财机遇。专门快,他击败众多竞争者,抢到了昌平县沙河镇的这块地。此地离北京仅半小时车程,地平天旷,风景宜人,专门适合建筑高档别墅区。更吸引人的是,那个地点与明陵地脉相连,是一块众所周知的风水宝地。
飞达玫瑰园经北京市政府批准兴建,由刘常明的香港飞达公司跟昌平县房地产开发总公司合资开发。玫瑰园占地49.9万平方米,规划建设别墅800余套,每套售价300万元以上。这一项目犹如芙蓉出水,甫一开盘就被誉为“首都第一别墅”。刘常明由此成为新闻焦点人物。
刘常明事实上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算认认真真地造别墅,他无非是拿玫瑰园设了一个局,妄图炒一把楼花圈一笔钞票就溜之大吉。事实也看起来正是如此,玫瑰园自轰轰烈烈地开盘以后,便没有真正地破土动工过,刘常明雇美国规划师拿出了一套十分精巧豪华的规划图和别墅设计图,然后频繁地刊登广告,四处招商。他像一个诡谲的猎人,把一块天大的馅饼挂在半空中,等着猎物自己撞上门来。
果然,猎物专门快就来了。邓智仁是俊杰如云的香港楼市中的一个“奇异小子”。最初他借款1.2万港币,办起了包括他在内只有三个人的小小的利达行。到1990年,利达行一跃而成为香港最大的房地产代理公司,雇员超过500人。现在,小平南方视察的春风也刮到了香江,邓智仁赶忙嗅到了庞大的商机。他俯瞰北京城,以那专门而高远的专家目光,一眼就瞄上了玫瑰园。
又是那么的巧合,玫瑰园的主人竟是他的香港客户,两位都妄图成为李嘉诚的男人就如此坐在了一起。邓智仁以香港利达行40%的股权作抵押,通过4家公司集资1亿港币,首期动用6000万港币,以投资的形式购买了北京玫瑰园2万多平方米的别墅,并借此成为该项目的销售总代理。
邓智仁推销玫瑰园的第一招是“围魏救赵”:先推销北京,再推销玫瑰园。他挟资1000万元,先后组团赴香港、美国、韩国推介北京,凭借其娴熟的营销技巧和人缘,玫瑰园一开盘就卖出了80套。
开局的第一碗开胃羹实在是太鲜美了。邓智仁认定这确实是他苦觅已久的大金山,是他成为“李嘉诚第二”的开山之作。就在这时,发生了刘常明挪用首批购房款的大丑闻。邓智仁处心积虑,步步进逼,通过一连串的股权转让最终以8000万港币冲抵债务整体收购玫瑰园的开发权。刘常明空手套白狼,最终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1994年初,欠下巨额债务、心态失衡的刘常明在家命归西天,有传是吸毒过量,有传是自杀身亡。
在法人、董事长的宝座上还没坐暖屁股,邓智仁就突然发觉,刘常明提供给他的许多批文竟多处违规。也确实是讲,玫瑰园的合法地位尚有待重新确立。这明显是最让邓智仁大吃一惊的事,在北京没根没底的他专门快掉进了跑批文、走关系的恼人漩涡中。
邓智仁大叹苦经:“接过来以后,专门多烂事都落在我身上,跑批文,清烂账,搞得我焦头烂额,这些实在不是我的专长。”他处心积虑花8 000万港币买来的可能是一张大“贼船”的船票。
一面要支付源源持续的工程建设款,一面要缴清巨额的土地出让金,深陷玫瑰园的邓智仁欲哭无泪。现在刘常明已魂归西天,他想要掐人的颈项都不明白该找谁了。
1994年底到1995年上半年,北京房地产市场滑入空前低谷。邓智仁纵有天大本领也无力回天,玫瑰园的销售陷入停顿。
1997年3月,在多方股权转让无果的情形下,精疲力竭的邓智仁终于下定决心从差不多整整蛮缠了他4年之久的玫瑰园噩梦中逃出。香港金时有限公司老总陆苍成为下一个玫瑰园主人。他入主条件之低简直让人不可思议:替邓智仁还清数百万港币欠款及送给邓智仁5套别墅。邓智仁将偌大一座玫瑰园及北京利达公司几乎白送给了陆苍,所以那个地点面也包括玫瑰园所欠下的“天文”债务:6.5亿元。
陆苍明显是另一个妄图在玫瑰园里攫到黄金的冒险家。在他看来,尽管玫瑰园债台高筑,但每平方米300元的土地出让成本,其潜在升值空间十分诱人。
实际上玫瑰园现房始终无法销售套现,陆苍整日徒呼奈何。北京媒体再次把聚光灯对准了玫瑰园,上百位购房港人实在忍无可忍,集体向
法院提起诉讼。原本就资本不足的陆苍哪有资金应付众多的债主,结果十五六家法院的封条覆盖了玫瑰园的每一寸土地。陆苍一枕黄粱美梦。
1998年3月,受法院托付,北京市房地产价格评估事务所对利达玫瑰园进行评估,确定“玫瑰园别墅区”项目用地及地上物的市场价格为人民币5.99亿元。同期,北京市审计事务所对利达玫瑰园的所有账目进行审计后,玫瑰园资不抵债,总额1亿余元。
7月21日,法院公告:北京利达玫瑰园正式破产,由法院破产清算组接管,并择日拍卖。
案例-脆弱的三株“帝国”
在中国企业群雄榜上,三株也是一个绕只是去的名字。
1994年8月,当吴炳新、吴思伟父子在山东济南祭起“三株口服液”大旗的时候,中国的保健品市场差不多进入到了退潮期。在此前的七八年间,太阳神、娃哈哈、中华鳖精以及各种花粉、蜂蜜口服液构成了第一轮保健品销售浪潮。然后,“乐百氏”的生命核能、“巨人”的脑黄金以及东北的沈阳飞龙等也差不多品味到了从鼎盛到衰落的跌宕。
确实是在如此的大背景下,三株来了。在广告策略上,三株从来不吝啬广告的投放,与众不同的是它采纳一种更为巧妙的组合。它在中央电视台及一些中心都市电视台购买了大量的非黄金时刻的广告段位,用以播发拍得并不精美却充满了语言诱惑的三株系列形象片。其中最突出的一个主题便是,“三株争当中国第一纳税人”和振兴民族工业。
在广告传达上,三株也极为大胆和富有制造性地走出了一条“让专家讲话,请患者见证”的道路。三株首创了专家义诊的行销模式。在中心都市,每到周末,三株就会聘用一些医院的大夫走上街头开展义诊活动,而其主旨则依旧是推销三株口服液。到后期,三株更把这股义诊风刮到了乡镇、农村。据不完全的统计,三株每年在全国各地起码要举办上万场如此的义诊咨询活动。
崇拜毛泽东“农村包围都市”思想的吴炳新明显更具战略家的能力,他利用中国低廉的人力成本优势,开展人海战略,聘用了数以十万计的大学生充实到县级、乡镇级的办事处和宣传站。同时,他还制造了一种
“无成本广告模式”,即发给每个宣传站和村级宣传员一桶颜料和数张三株口服液的广告模板,要求他们把“三株口服液”刷在乡村每一个能够刷字的土墙、电线杆、道路护栏、牲口栏圈和茅厕上。以至于当时每一个来到乡村的人都会十分吃惊地发觉,在中国大地的每一个有人烟的角落,都几乎能够看到三株的墙体广告。
吴炳新的努力得到了回报。来自三株的统计资料看,到1996年底,农村市场的销售额差不多占到了三株总销售额的60%,这是一个了不得的营销业绩。在两年前,三株公司的销售额为1亿元,第二年达到了20亿元,在农村市场获得庞大成功的1996年,三株销售额一跃而达到了巅峰的80
亿元。
以区区30万元,在短短三五年之内,便开创了资产达40多亿元的三株“帝国”基业,吴氏父子无疑有着超出一样企业家的抱负和理想,他们也是国内最早提出要把企业办成百年老店的企业家之一。
然而专门快,这些造就了三株神话的奇功异技,其内含的种种毒素也在慢慢地散发了出来。
1995年5月,广东省卫生厅专门发出了《关于吊销三株口服液药品广告批准文号的通知》。该通知称,“济南三株保健品厂在《珠江经济信息报》上刊登的药品广告,超越了《药品广告审批表》审批的内容。”应该讲,这是一份在某种程度上等于宣判了三株口服液在广东省“死刑”的通知。尽管事后通过各方面的活动,三株口服液仍旧得以在广东销售,此事也没有被媒体曝光放大。但是,即今后到的危机现在无疑已露出了狰狞的面目。
1996年,三株集团宣布完成销售额80亿元。自此之后,三株便患上了一种十分典型的“综合紊乱症”。在市场方面,由于十多万人、数千个大大小小的指挥部在前线作战,种种夸大功效、无中生有、诋毁对手的事件频频发生,总部到最后已疲于奔命而无可奈何。单在1997年上半年,三株公司就因“虚假广告”等缘故而遭到起诉10余起。
三株所崇尚的高度集权的治理体制造成了种种类似“国企病”的症状,为了统一和谐全国市场,总部设计了十多种报表,以便及时把握各
个环节的动态。但具体到一个基层办事处,哪来那么多变化需要填,上面要报,下面就造假。在一次总结会上,吴炳新气愤地讲:“现在有一种恶劣现象,临时工哄执行经理,执行经理哄经理,经理哄地区经理,最后哄到总部来了,吴炳杰(注:吴炳新的弟弟)到农村去看了看,结果气得中风了,实际情形跟向他汇报的全然是两回事,他在电话中对我讲,不得了,尽哄人呀。”
尽管吴氏父子为扭转不利局面而作了种种努力。但是到1997年年底,在中国企业圈,一个悬念差不多幽灵般地浮出了水面,人们都好奇地想看到谜底:谁将是三株“帝国”的终结者?
没有一个人会想到,这位终结者竟会是湖南乡下的一个叫陈伯顺的老汉。
1996年6月3日,湖南常德汉寿县的退休老船工陈伯顺在三株“有病治病,无病保健”的广告承诺打动下,花428元买回了10瓶三株口服液。据陈家人介绍,患老年性尿频症的陈老汉服用了两瓶口服液后夜尿减少,饭量增多,但一停用又旧病复发,当服用到三到四瓶时,老汉显现遍体红肿、全身搔痒的症状,第八瓶服完,陈老汉全身溃烂,流脓流水。6月23日,老汉被送到县医院求诊,医院诊断为“三株药物高蛋白过敏症”。其后,陈老汉病情持续反复,于9月3日死亡。陈老汉死后,其妻子、儿女一纸诉状把三株告到了常德中级人民法院。
1998年3月31日,常德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三株公司败诉的一审判决,要求三株向死者家属赔偿29.8万元。
到现在,由于各种缘故,常德一案已引起了国内媒体的普遍关注。一审判决后,当即有20多家媒体进行了密集的报道,其标题均为“八瓶三株口服液喝死一条老汉”。
这条爆炸性新闻,关于差不多处在风雨飘摇中的三株公司无异是毁灭性一击。
从当年4月下旬开始,三株的全国销售急剧下滑,月销售额从数亿元,一下子跌到不足1000万元,从4月到7月全部亏损,生产三株口服液的两个工厂全面停产,6000名职员放假回家,口服液的库存积压达2400
万瓶,相当市场价值7亿元。5月,江湖上四处传言,三株已向有关方面申请破产,由于欠下巨额贷款,其申请最终未被批准……
一家年销售额曾经高达80亿元——迄今中国尚无一家食品饮料或保健品企业超过这一记录——累计上缴利税18亿元、拥有15万职员的庞大“帝国”就如此轰然倒塌,淡出舞台,竟听不到一声惋惜和同情。
案例-郑州“商界航母”的沉没1988年的秋天,空军退役政工干部、32岁的王遂舟做出了人一辈子最重要的一个选择:下海出任一家正在筹建中的百货商场的总经理。
风华正茂、心比天高的王遂舟仅领了40万元开办费,便毅然上任。
1989年5月6日,营业面积达1.2万平方米的郑州亚细亚商场正式开业。据称王遂舟只用了198天就完成了整个筹备期,创下当时河南商场的历史记录。从开业的第一天起,亚细亚就以一种崭新而不凡的形象让人眼睛一亮。
走进亚细亚,人们看起来进入了一个明亮、豪华的星级宾馆,四处是鲜花绿草,一切都那么的井井有条,那么的清新宽敞。王遂舟还把人工瀑布引到了营业大厅,清水叮咚,平添了无限乐趣。
商场里不但有营业员,还有闻所未闻的迎宾小姐、公关小姐和歌舞演员,中厅设置了琴台,每隔半小时就有乐手登台演出。最具创意的是,每天清晨,商场门口还有仪仗队升国旗,奏国歌,为围观的顾客做队列表演,这一场景一度成为郑州最闻名的观赏景点。
开张前夕,王遂舟在郑州各报纸投放了数十万元的广告,这是当时所有郑州商场一年广告费的总和,一句“星期天到哪里去———亚细亚”(日后,王遂舟在中央电视台投放广告时又将之修改为“中原之行哪里去———郑州亚细亚”)传遍了大街小巷。
因此,几乎是一夜之间,亚细亚就获得了消费者极大的认同。商场开张当天,郑州城万人空巷,顾客如潮水涌来,保卫人员分批往里放人,共放了十几批。下午6点营业大厅提早关闭,90%以上柜台的物资一售而空。1990年,亚细亚的营业额达到1.86亿元,一跃而名列全国大型商场
第35位,是上升速度最快的一匹黑马。此后三年,亚细亚的营业额每年均以30%以上的速度递增,稳居河南第一。
1992年10月,王遂舟当选为“第三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稍后,王遂舟被选为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1993年2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嘉奖令,对郑州亚细亚商场及王遂舟个人通令嘉奖。
也是到这时候,一些当时还不为人所察觉的危机差不多开始萌芽了。
王遂舟在商场形象塑造及商业活动策划方面堪称高手,但是关于治理他却始终提不起爱好。在华丽高贵的外衣下面,亚细亚的经营治理却明显颇无章法,缺乏监督约束机制。日后,亚细亚内部高层人士曾坦言:开业9年的亚细亚没有进行过一次全面完全的审计。在这9年中,亚细亚先后换了4任老总,却没一次审计,没一次交接。商品部的经理更是走马灯似地换,也没审计,没交接。一件事便专门有典型性,1993年,有人向亚细亚借了800万元,却只是跟王遂舟口头打了声招呼,既没有合同也没有借条,随后几年,他一点一点地最后只还了300万元,其余的就不了了之了。在鼎盛时期,亚细亚每年的营业额一个亿、一个亿地往上翻,但是企业的纯利润却从来没有突破过1000万元。王遂舟对场面喧闹、宣传轰动乐此不疲,但是对每年到底能赚多少钞票却看得专门淡。一帆风顺时,有人讲他这是“战略家风范”,不争蝇头之小利,但是到了穷途末路,这无疑成了最致命的缺陷。
1993年9月,王遂舟以郑州亚细亚商场为基础,扩股成立了“郑州亚细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东由两家扩大到五家(后增加至六家),新入伙股东均为此前在海南发迹的金融商及房地产商。他们几乎是簇拥着王遂舟,走上了“连锁经营”的不归路。
在不长的四年时刻里,亚细亚先后开出了15家大型连锁百货分店,其中,省内六家,均以“亚细亚”命名,省外九家均以“仟村百货”命名。这家自有资本总额只是4000万元的企业却进行着一场投资将近20亿元的超级大扩张。随着北京店、上海店、广州店的相继开张,从表面上看亚细亚帝国版图的疆域看起来在一天一天地延伸着。
但是,没有一个人会料想到,王遂舟正在奔驰着的这条通往“中国零售连锁帝国”的康庄大道竟是一条失败之路。一个十分让人震动的事实是,亚细亚所有的连锁分店,开业之日即亏损之时,惨状竟无一例外。
1996年6月14日,郑州亚细亚集团召开了有史以来最沉闷的一次董事会。王遂舟逐一介绍各地连锁店经营情形;北京一天只卖七八十万,上海只有三四十万;省内几个店每月亏损400万,北京、上海、广州每月的亏损达2000万。他检讨讲,我们当时年轻,没有考虑到那么多困难。
当时,各个分店的货款事实上都已极度缺乏,全然无法达到使供货商中意的程度。以上海“仟村百货”总经理的话讲:“商厦总经理学会了骗钞票,配货总经理学会了骗货。”上海分店开业半年,拖欠货款3800万元。“当时如何想的--先把货弄来再讲!这些货的销售款大部分被我们自己花了,付款连45%都不能达到。”这种不算高超的骗术一旦被供货商识破,其后果确信可不能太好。一年后,上海“仟村百货”关门,总经理被厂家软禁数日,脱身后久未露面;一位留守的郑州籍干部,被愤慨的供货商围殴,打至吐血、昏迷不醒,上海的同事将他送到医院,正当输液时,另一拨供货商闻讯赶来,到病床前拔掉针头,将他架到黄浦江边,再打至半死,方才弃下,骂骂咧咧而去。
1996年末,暴风雨终于倾盆而至。这年11月,天津亚细亚商厦倒闭,商品被哄抢一空。
现在,亚细亚河南公司还依靠着强大的惯性运行着:各分店礼仪队员每天按时升旗、上操,经理们仍旧每天在门口列队迎接第一批入场的顾客。郑州中心店每天都在闹市区的高音喇叭做广告:“亚细亚,河南人的自豪!郑州人的荣光!”声调锵铿,专门刺耳。
10月26日,亚细亚五彩购物广场开业。当天的销售只有100多万元,以致购物广场不敢对外公布那个数字。王遂舟心情繁重地参加完“五彩”开业典礼后,离开郑州。当地传媒记载,他走的那天,天阴森沉的,深秋的郑州,凄风苦雨,寒意袭人。
1997年3月5日,王遂舟召集亚细亚部分高层干部,正式向他们宣布了自己的辞职决定。他讲:“我们遇到了一些临时困难,然而为河南省
乃至全国商业趟出了路,没有白干。我也得到了专门多专门多的教训———我们每个人都得到了体会和教训。”
王遂舟离职后,亚细亚先后有数位总经理上任妄图挽救败局。然而败局已定,“亚细亚”这艘郑州的“商界航母”终于沉没了。
案例-巨人集团的覆灭1992年,一家知名媒体对北京、上海、广州等十大都市的万名青年进行了一次咨询卷调查,其中一个咨询题是,“写出你最崇拜的青年人物”。结果,第一名是比尔·盖茨,第二名则是史玉柱。1989年7月,一位名叫史玉柱的安徽青年孤独地站在深圳宽敞而脏乱的大街上。
现在史玉柱的行囊中,只有东挪西借的4000元以及他耗费9个月心血研制的m-6401桌面排版印刷系统软件。史玉柱长得瘦高文弱,一眼望去便是一副南方书生的模样。但是他却有着超出平常的惊人的豪赌天性,这种天性在他日后的创业历程中将一再展现。在初到深圳的那几天,他就作出了一生中的第一个豪赌决定。他给《运算机世界》打电话,提出要登一个84 00元的广告“m-6401:历史性的突破”。惟一的要求是先发广告后付钞票。“如果广告没有成效,我最多只付得出一半的广告费,然后只好逃之夭夭夭。”事后,他如此讲。
13天后,他的银行账号里收到了三笔总共15820元的汇款。两个月后,他赚进了10万元。这是他经商生涯中的“第一桶金”,他把这笔钞票又一股脑全部投进了广告。4个月后,他成了一个年轻的百万富翁。
1990年1月,史玉柱一头扎进深圳大学两间学生公寓里,除了每星期下一次楼买方便面,他在运算机前呆了整整150个日日夜夜。这次他拿出来的是m-6402文字处理软件系列产品。当他昏天黑地地走出那间脏乱的学生公寓的时候,他发觉家里的所有家具都已不翼而飞,数月未见的妻子也不知去向。但是,他却站在了一个新的事业起点上。他从深圳来到珠海,给自己的新技术公司起了一个专门响亮的名字———“巨人”。他宣布,巨人要成为中国的ibm。
就在“巨人”产生不久,他的豪赌天性再次让他作出了一个让所有部下都反对的决定:全国各地的电脑销售商只要订购10块“巨人”汉卡,就能够
**来珠海参加“巨人”的销售会。一时刻200多位经销商从天南地北齐聚珠海,史玉柱以数十万元的代价,闹腾腾地编织起了一张当时中国电脑行业最大的连锁销售网络。第二年,“巨人”的汉卡销量一跃而居全国同类产品之首,公司获纯利1000多万元。
从1992年开始,“巨人”已赫然成为了中国电脑行业的“领头羊”,史玉柱也被评为“中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广东省十大优秀科技企业家”。1992年,在事业之巅傲然临风的史玉柱决定建筑巨人大厦。当时“巨人”的资产规模差不多超过1亿元,流淌资金约数百万元。最初的打就是盖38层,大部分自用,并没有搞房地产的设想。这年下半年,一位领导来“巨人”视察。当他被引到巨人大厦工地参观的时候,四周一盼顾,便兴致十分高昂地对史玉柱讲,这座楼的位置专门好,什么原因不盖得更高一点?确实是这句话,让史玉柱改变了主意。巨人大厦的设计从38层升到了54层,后来又定为70层。
巨人大厦是最早在香港市场上出售楼花的大陆楼盘之一。挟着巨人集团的赫赫名声及强有力的推销攻势,巨人大厦的楼花在香港卖得十分火,1平方米难道卖了1万多港币,加上在大陆的销售,史玉柱一下子圈进了1.2亿元。
1993年,在楼花销售中大尝甜头的史玉柱发觉,做电脑实在太辛劳。迅猛成长中的国内市场有太多的暴利行业在诱惑着他。专门快,具有商人特质的他选中了当时最为火爆的保健品行业。
从此,史玉柱走上了一条多线开战、俱荣俱损的大冒进之路。他亲自挂帅,成立了三大战争总指挥部,下设华东、华中、华南、华北、东北、西南、西北和海外八大方面军,其中30多家独立分公司改变为军、师,各级总经理都改为“方面军司令员”或“军长”、“师长”。
史玉柱想通过如此的“军事化”运作,从保健品市场上杀开一条血路。到了1995年5月18日,史玉柱下达“总攻令”。“巨人”以集束轰炸的方式,一次性推出电脑、保健品、药品三大系列30个新品的广告,减肥、健脑、强肾、醒目、开胃,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保健概念,摆出一副广种薄收的架式。这可能是中国企业史上广告密集度最高的一次产品推广活动。
一时刻,暴风雨般的广告、新闻炸弹疯狂地倾泻而下,数千名年轻而狂热的营销人员分赴各大市场,“巨人”的系列产品在最短的时刻内显现在全国50万家商场的柜台上。不到半年,巨人集团的子公司从38家进展到了创记录的228家,人员从200骤增到2000。据统计,在巅峰时期,为巨人集团加工、配套的工厂达到了150家。这时,史玉柱的豪赌个性和急功近利毕露无遗。正如他的一位部下所言,“这位年轻的知识才俊明显对民众智力极度轻视而对广告攻势有着过度的自信”。日后人们才明白,当时一篇被巨人广为散发的为保健品“鲨鱼软骨”而作的宣传文案《鲨鱼不患癌》,其署名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袁彬博士,而实际上却是出自一个对保健品一无所知的外语系学生之手。其他的保健品文案甚至病例等等,也大多由名牌高校新闻或中文系的才子才女们杜撰而成。更让人惊奇的是,巨人的保健品研制部经理竟是由一位广告公司经理兼任的。史玉柱想要“请人民作证”的保健品战争的中坚力量事实上不是科研人员,而是一些靠想象力和文字功底吃饭的书生。
令史玉柱始料不及的是,现在国内保健品市场渐趋停滞,而巨人大厦则像一只永久张开着的大口每天都要靠大笔的资金填下去才能连续长起来,多线开战的恶果终于显露了出来。在迫不得已的情形下,史玉柱只好持续地抽调保健品公司的流淌资金填补到巨人大厦的建设中,最终造成了各个战场的捉襟见肘、顾此失彼。
从1996年10月开始,位于珠海市香港工业区第九厂房的巨人集团总部越来越喧闹起来,一些买了巨人大厦楼花的债权人开始按照起初的合同来向巨人集团要房子。但是他们看到的却是一片刚刚露出地表的工程,而且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巨人集团可能差不多失去了连续建设大厦的能力。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像台风一样地卷刮到并不太大的珠海市的每一个角落。那些用辛辛劳累赚来的血汗钞票买了大厦楼花、原本妄图着赚上一票的中小债主再也耐不住了。一拨一拨的人群拥进了巨人集团。
到了1997年1月12日,数十位债权人和一群闻讯赶来的媒体记者来到巨人集团总部,“巨人”在公众和媒体心目中的形象轰然倒塌,从此万劫不复。事实上,当时巨人集团所面临的危机并没有到绝杀的地步。
尽管巨人的保健品推宽敞战宣告失败,但是在市场上并没有完全丧失品牌信誉。实际上,巨人大厦差不多完成地下工程,只需1000万元资金就可动起来,按当时的房地产建筑进度,五天能够盖起一层,只要一层一层往上盖,兵临城下的债权人自可安心许多,诸多突发矛盾也能够化解。然而现在史玉柱毫无方法。
在财务危机被曝光三个月后,史玉柱终于向媒体提出了一个“巨人重组打算”,内容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以8000万元的价格出让巨人大厦80%的股权,二是合作组建脑黄金、巨不肥等产品的营销公司,重新启动市场。但是谈了十多家,最终一无所成。在这一过程中,庞大的“巨人军团”最终分崩瓦解。史玉柱从公众的视野中逐步消逝了。
相关热词搜索:;【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23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