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教学设计(专业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3 19:15:08
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教学设计(专业15篇)
时间:2023-12-13 19:15:08     小编:BW笔侠

总结是我们提升自我、实现个人成长的重要一环。在总结中,我们要客观评价自己的工作和学习成果。以下总结范文所涵盖的内容丰富多样,能够适应不同读者的需求。

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教学设计篇一

教材分析:这两个例题是教学带分数连加、连减的方法。例5是带分数连加,与带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相同,几个加数可以一次通分,最后结果能约分的要约分,是假分数的要公成带分数。例6是带分数的连减。当被减数的分数部分不够减时,从被减数的整数部分使拿出1化成假分数,和原来的分数部分合进来还不够减时,就要从整数部分拿出2化成假分数,和原来的分数部分合起来再减。可以一次通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把整数或带分数转化成假分数。p136准备题,让学生说一说怎么。

二、尝试探索建立模型。

1.教学例5。

a、出示例5。

b、看一看它们的分母相同吗?怎么办?

c、对计算的结果有什么要求?

d、看书p136。

e、说一说带分数连加的计算方法。

f、试一试p136。

2.教学例6。

a、出示例6。

b、看一看它们的分母相同吗?怎么办?

c、通分后再看看,分数部分够减了吗?不够减又要怎么办?

e、在刚才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f、小结。

g、试一试。

3、小结带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1.计算练习p137、1--3。

2.说一说你在计算过程中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3.小结:带分数连减时要注意什么?如何才能做得又对又快?

第二课时(练习)。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131页练习二十五的第4、5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重点难点。

进一步归纳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四教具准备。

投影及多媒体课件。

五练习过程。

(一)完成教材第130灾练习二十五的第4题。

学生根据统计表,画出折线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二)导成教材第131负练习二十五的第5题。

小组进行讨论,两组数据分别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表示更合适?为什么?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交流,老师提问: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作用有什么不同?

小结:条形统计图不较容易比较各种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很快比较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还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下面是王强收集的2005年春节期间龙潭湖庙会和厂甸庙会游览的统计图。

2005年2-15日龙潭湖庙会和厂甸庙会游览人数统计图。

……厂甸庙会。

……龙潭湖庙会。

根据上面的统计图,回答问题。

(l)游览两个庙会的人数分别在哪一天到达峰值,然后开始下降?

(2)哪个庙会的游览人数上升得快,下降得也快?

(3)假如明年要游览庙会,你认为哪天比较好?

(4)从统计图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绘制方法。通过学习知道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容易看出两个数据的变化情况,并会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描述数据。

第六单元实力评价。

一口算。

1.2×3=0.36×10=2.4÷8=。

0.4÷0.8=0.25÷0.5=3×2.3=。

4.72-0.72=1.5×4=8.56×0=。

2÷0.2=1.2+3.5=5.6÷5.6=。

时的有1人。根据以上数据,把下面的统计表填写完整。

小东的同学一周上网情况统计表。

人数。

上网时间/时。

1.这10名同学一周上网时间的平均数在()小时到()小时之间。

2.算出这10名同学一周上网时间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三小北对15户居民一周用塑料袋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制成了下表。

15户居民一周用塑料袋情况统计表。

户数111354。

每户用塑料袋只数12131415l617。

1.计算出15户居民一周用塑料袋只数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2.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四根据下表中的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

某市运动会各区获奖牌情况统计表。

五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希望小学要统计五年级各班同学为社会做好事的件数,应选用()比较好。

a.条形统计图b.折线统计图。

2.()最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a.条形统计图b.折线统计图。

3.表示一年里12个月的气温变化情况,选用()比较好。

a.条形统计图b.折线统计图。

六先在下面折线统计图的括号里填入适当的数,然后根据折线统计图回答问题。

某超市2005年电视销售情况统计图。

1.普通电视平均每个季度销售()台。

2.液晶电视平均每个季度销售()台。

3.()季度两种电视销售差距最大,是()台。

4.根据你获得的信息,预测明年两种电视的销售情况。

七根据下表中的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

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

万福商场。

东方商场。

……万福商场……东方商场。

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朗读中感受洪水的危急、肆虐。在品读课文中感受老汉的“如山”形象。

教学重点:在品读课文中感受老汉的如山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桥”的象征意义。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设计:

一、引入:孩子们,请静下心来,静静地看老师写,板书《桥》。读读课题。

师:有一个小村庄,曾有过一座窄窄的木桥,它陪着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这样平静地过了许多年。可是有一天黎明,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让这一切都改变了。这究竟是一场什么灾难呢?孩子们,你们都预习了课文,能告诉我吗?(山洪暴发了。)。

二、教学新课:

(一)、朗读课文,感受洪水的危急。

生读课文后汇报。

课件出示句子1: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2)、男生读读这个句子,想想:山洪像什么?山洪像怎样的野马?山洪像一匹受惊的野马吗?(三个问题层层递进,让学生能真实地感受到山洪的可怕)。

师:这样一群受惊的野马,它们桀骜不驯,力大无穷。读读这句话,想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场面?(让学生想象,感受万马奔腾、浩荡而来的场面,从而感受洪水的可怕。)。

(3)、齐读这个句子,理解“势不可当”的意思。

师:这句话让我们感受到了山洪的可怕,还有哪些句子也写出了山洪的可怕?

生汇报。

课件出示句子2: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1)、师:一米高有多高?大家比一比,估计在你身体的哪个部位?(生纷纷用手在自已的身上比划后得出结论。)。

(2)、师:“跳舞”这个词多美!但在这里,我们的感受是怎样的呢?(可怕,恐怖),因为洪水跳得是“死亡之舞”啊!

(3)、指名读这个句子,相机指导朗读。将“一米高”和“跳舞”这两个词略重读。

师: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也能让我们感受到洪水的可怕?

生汇报。

课件出示句子3: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生齐读这个句子,师:读着这个句子,你仿佛听到了什么?谁在笑?在怎样的笑?(得意、猖狂、)。

课件出示这三个句子,自由读读这三个句子,想想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应该怎样读?可以讨论。(洪水越来越近,情况越来越危急。在朗读时语气要由轻到重,语速要由慢到快。)学生汇报后,指导朗读。

(二)、品读课文,感受老汉的“如山”形象。

师: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谁出现了?(老汉)。

师:这是一位怎样的老汉?孩子们,快速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描写老汉的句子,把你的感受批在旁边。可以写一个词语,也可以是一个短句。

生汇报。

课件出示句子a: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群,他像一座山。

(1)、咱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你读出了什么?(镇静、从容)。

(2)、从哪些词语中可以感受到老汉的从容、镇静?(不说话、盯着)。

(3)、创设情境朗读:

a:师:倾盆大雨中,面对你拥我挤的人群,生接读:老汉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群,他像一座山。

b:师:山洪咆哮,死神一步步逼近,面对疯了似的人群,生接读:老汉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群,他像一座山。

c:师:窄窄的木桥,跌跌撞撞蜂拥而来的人群,面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生接读:老汉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群,他像一座山。

师:此时此刻,我想你们一定明白了这样一位清瘦的老汉为什么像一座山,他是一座什么山?(人们的靠山)。

生汇报。

课件出示句子b: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1)、咱们一起读读这句话,然后我请你们来说说你读出了什么?生汇报。

(2)、孩子们,看看这句话,短短十几个字用了三个感叹号!老汉的声音虽然是沙哑的,但却是铿锵有力的!想想,我们在读这句话时应该怎样读?(指导学生读时语速可稍慢一点,语气要有力!)。

生汇报。

课件出示句子c: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1)、孩子们,咱们来猜一猜,老汉为什么要单单把小伙子揪出来呢?

生汇报:a:因为他是老汉的儿子。师:你从哪儿知道的?孩子,你可真会读书,你真正读懂了这篇课文。

b:小伙子是个共产党员。师:对,小伙子是个共产党员,他可能排在了什么地方?

(2)、师:小伙子不光是老汉的儿子,他更是一位共产党员。所以老汉把他揪了出来,让他排到了后面!就这样,村子里的其它人都安全地撤离了,只剩下了老汉和小伙子。此时此刻,你认为这是一位怎样的老汉?(大公无私、顾全大局、不徇私情……)。

生汇报:狠心的父亲。

生汇报:不称职的父亲。

……。

生汇报,师相机指导。

师:是啊,当村子里的其他人都安全了,只有老汉和儿子时,他就是一位普通的、平凡的父亲。他和我们每个人的父亲都一样,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儿子。他比谁都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活下来。这就是“父爱如山”。

过渡:村民安全地撤离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也在洪水中消失了,只剩下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三)、感受“桥”的深刻含义。

(1)、音乐响起,孩子配乐读最后几段。

生讨论后汇报。

(2)、这篇课文以《桥》为题,你认为“桥”仅仅是指那座窄窄的小木桥吗?

小结:是啊,桥不仅仅是那座小木桥,它更是老汉用自己的生命为村民搭建的生命桥、希望桥。

三、板书设计:

老汉。

村民桥小伙子。

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教学设计篇三

教学目标:

1、知道带分数是假分数,是整数与真分数合成的数。2、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3、使学生经历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分数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数感。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教学难点:理解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转化思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谁还能举几个假分数的例子?(根据学生的回答有意识的板书成两类,同时选择1、2个分数让学生说说意义及其组成。)。

二、探索建构。

(一)探索假分数化成整数的方法。

1、师问:你能把这些假分数化成整数吗?试着把你的想法与同桌交流一下。

2、学生汇报方法。(法一: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法二:根据假分数的意义。)根据学生的回答师适当板书思考过程,如果学生对于第二种方法想不到,教师应适当提醒或作简单说明,以便于进一步加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4、口答:将16/8、21/7、42/6转化成整数。

5、观察思考:这些能化成整数的假分数有什么特点?

6、师:你能不能也出几个能化成整数的假分数考考别人?

7、师问:谁能概括一下,刚才我们是怎样把这些假分数化成整数的?

1、师问:刚才举的假分数的例子中,还有这部分假分数能不能化成整数呢?为什么?那它们该化成怎样的数呢?(小黑板出示带分数的概念。)。

2、师:这个概念看得懂吗?我们可以通过举例来说明。比如4/3可以写成1这个整数和1/3这个真分数合成的数,像这样的数就叫带分数,这个带分数读作一又三分之一。(师板书带分数的写法及读法,并组织学生齐读两遍。)。

出示题目:读出下面带分数,并说说它的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

621。

4、师小结:这两个数表示的是同一个点,说明它们的实质是一样的,只是表现形式不同罢了,可以这样说,带分数实际上只是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的另一种形式。

5、师问:你们想不想把其他的假分数也写成带分数的形式?就请动手试一试把11/4这个假分数化成带分数。(学生尝试着把一个假分数化成带分数。师巡视了解情况。)。

6、交流方法。(共有三种方法。小黑板相机出示书上的两种解题思路,同时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进行板书。如果学生没有全部回答出三种思路,教师无需强求硬塞)。

8、师问:谁来概括一下,刚才是怎样把假分数转化成带分数的?

(归纳得出方法:分子除以分母,除得的商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是带分数的分子,而分母不变。)。

9、概括总结:观察前、后两组转化假分数的方法,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揭题:假分数转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九2。让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为什么用这个假分数表示。

2、练习九4。出示题目。问:这里把多长看作单位“1”?指导填5/3、1。其余让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3、练习九5。

出示题目:1=/11=()/21=()/31=()/4。

2=()/12=()/22=()/32=()/4。

3=()/13=()/23=()/33=()/4。

第一组指导学生完成,第二、三组让学生独立完成。

观察:这里几组等式都是把什么数转化成什么数?方法是怎样的?

(板书:整数——假分数)。

4、完成练习九6。

四、课作:练习九1、3;每日一题。

课后反思:

在备课之初,我就将这堂课的难点确定为。

理解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转化成带分数的算理。书上介绍了三种转化的方法,一种是画图理解、一种是推算理解、还有一种就是通过计算。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计算(即通过一种方法的模仿)这一种方法学生掌握的效果最好,还有两种方法只有少数学生能想到,并且可能还是处在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程度,也就是心理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但并不能叙述的很清楚。但如果只讲计算这种方法,而另两种方法不讲,对于学生而言可能就是纯碎的机械模仿,这就违背了教学原则,显然是不可行的。为此,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试着把11/4转化成假分数,其间我通过巡视发现不少中上等学生已经通过计算将11/4转化成了假分数,接着我让这部分学生回答他们的转化方法,当学生们存在疑惑时,我适时将另两种思路在黑板上展示,这两种思路其实就是计算的算理说明,在学生们看过、想过后再来理解转化后的带分数每一部分的意思,在这样一种情况下难度就被分解了,学生既掌握了方法又理解了算理。

另外在这一堂课上,还有许多细节的处理不完善、不够到位,这些都是我以后在课堂教学中须努力改进的地方。

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教学设计篇四

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会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教学重点:熟练地进行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教学难点:能进行知识运用,培养实践能力。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准备迁移。

1,用分数的意义说明下列分数,以及每个分数的分母,分子和分数单位。[课件1]。

3/42/21/65/57/78/23。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课件2]。

2个1/3是()/()6个1/6是()/()。

8个1/8是()/()l4个1/2是()/()。

18个1/5是()分之()17个1/4是()/()。

二,探究新知,激发思维。

1,教学p103。例5:把1化成分母分别是2,3,4,5,…的分数。

提问:a,说说图意是什么你有没有反对的意见。

板书:1=2/2=3/3=4/4=5/5=……。

b,其它整数能不能化成分母是任意非0自然数的假分数呢。

2,教学p103。例6:把2和5分别化成分母是3的假分数。

(1)同桌相互说说怎样把2和5化成分母是4的分数。

(2)集体说说怎样把一个整数化成指定分母的.分数。

(3)小结:把整数(0除外)化成假分数,用指定的分母(0除外)作分母,用分母和整数(0除外)的乘积作分子。

※把1,2,5化成分母是1的假分数。

3,教学p104。例7:把2化成分母是5的假分数。

(1)提问:a,谁能说说假分数是怎样化成带分数的。

b,那么,由此及彼,怎样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呢。

(2)板书:2=5×2+4/5=14/5。

(3)小结: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原来的分母作分母,把分母和整数的乘积再加上原来的分子作分子。

※p104。做一做1,2。

三,总结反馈,巩固提高。

1,总结: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什么。

2,p105。1,3。

四,家作。

p105。2。

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教学设计篇五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整数减带分数和被减数的分数部分小于减数年的分数的带分数减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材分析:教材通过例3、例4介绍带分数减法中被减数是整数和被减数的分数部分小于减数的分数部分的计算方法。在其前安排了准备题,是为这两个例分散难点,作好必要的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说一说像怎么想的?p132准备题。

二、尝试探索建立模型。

1.教学例3。

a、出示例3,看一看分数部分够不够减?怎么办?

b、分组讨论。

c、反馈讲评。

d、看书p132。

2.试一试:先看一看分数部分够不够减,不够减怎么办?

3.教学例4。

a、出示例4。

b、看一看分母相同吗?怎么办?

c、再看一看分数部分够减了吗?不够减又怎么办呢?

4.试一试。

5.小结带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1.基本练习p133、1--4。

2.说一说带分数减法有几种类型?要注意什么?

3.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觉得和前面的内容比较又有什么不同?

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教学设计篇六

p103。例51=2/2=3/3=4/4=5/5=……把整数(0除外)化成假分数,用指定的分母(0除外)作分母,用分母和整数(0除外)的乘积作分子。

p103。例6把2和5分别化成分母是3的假分数。

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原来的分母作分母,把分母和整数的乘积再加上原来的分子作分子。

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教学设计篇七

教学难点:

为突显人物特点而进行的外貌描写。

教学过程:

一、聊天启眸,激发兴趣:

师:初次课堂,咱们问声好吧,同学们真好!

生:老师--真好!

(听课老师笑)。

师:同学们真精神!都下午第三节课了,还这样精神饱满,了不起!老师送你们一个笑话。(笑话略)。

生:哈哈大笑。

师:同学们真会笑!每个人的笑容都不一样,每一张笑脸都外貌描写。

教学内容:

写一个人,通过人物外貌的描写,表现他(她)某一方面的特点。写完以后互相评一评,改一改,让人物特点更加突出。(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习作训练点之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抓住人物特征来进行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特点,学习写人的方法。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修改作文的习惯,引导学生在修改中提升习作水平。

教学重点:

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表现人物特点。

像一朵美丽的花儿。同学们看看老师的笑脸有什么特征?

生:老师的眼睛里充满了笑意。

师: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心里快乐,从眼睛里是能够看见的,你的观察真仔细!看看老师还有什么特征?(老师从上到下打一手势)。

生:老师身材苗条,犹如十八岁的少女。

(听课老师笑)。

师:孩子,你真会说话,我打心眼里乐啊!能说说老师的衣着特点吗?

生:老师穿着黑色的马靴,黑色的裙子,黑色的毛衣--。

师:(打断学生的说话补充)简直就是一只黑色的乌鸦飞进了咱们的教室。

生:不是。

师:那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老师上身还穿着一件橙黄色的小马夹?

生:不是小马夹,是小西装。

师:哦,这件橙黄色的小西装一穿,老师就像--。

生:就像一团火。

生:就像一团燃烧的火!

师:同学们真会想象,希望我的热情能够燃烧你。好了,孩子们,现在用一个词来说说老师留给你的第一印象。

生:幽默。

生:大方。

生:快乐。

生:友好。

……。

师:同学们真厉害!不仅有着良好的观察力,敏锐的思维,肚子里还有那么多有趣的词儿。真是不简单!其实,刚才大家所说的就是对老师--“人物外貌的描写”(板书)。

生齐读课题。

师:回想一下刚才你都抓住了老师的哪些方面的特征?(板书:长相、衣着、身材……)“人物外貌描写”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抓特征”。抓住这些特征加以生动的描写就可以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这是咱们三、四年级时就学会的,我们五年级应该达到怎样的要求呢?咱们先来欣赏一个片段描写。

二、欣赏片段,探讨方法:

师:读经典片段描写:

生:孙悟空。

师:从孙悟空的外貌描写,你读出了什么?

生:从他的穿着,我读出了他的霸气。

师:“威武霸气”是孙悟空哪方面的特点呢?

生:是孙悟空性格的特点。

生:从“一对火眼金睛炯炯有神,扑闪扑闪的,能看穿一切妖魔鬼怪的伪装,显露着铲除一切妖魔的决心。”这个句子里对他眼睛的描写,看出他有“铲除一切妖魔的决心”。

师:他的这个决心,这份勇敢,这种大无畏应该属于人物的什么特点?

生:精神品质。

生:思想品质。

生:孙悟空的精神。

师:这个“精神”和上面讲的“品质”一样吗?

生:(摇头,说不出来)。

生:他显出一副威武霸气的样子。他能看穿一切妖魔鬼怪的伪装,显露着铲除一切妖魔的决心。他浑身透露出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

师:他还是咱们的齐天大圣吗?

生:不是,是一个神仙。

生:是一个英雄。

师:反正不是咱孙大圣了,抓住特征进行人物外貌描写,才能突出这个人物的特点。这就是咱们五年级“描写人物外貌”要达到的要求。

生齐读:抓住特征进行人物外貌描写,是为了突出人物的特点。

三、典型引路,指导观察:

师:是的抓住特征进行人物外貌描写,就是为了突出人物的特点。要求不难的,欸,黯淡了刀光剑影,也不能黯淡了咱们的眼神,仔细观察就行了。

一名女生给大家唱了一首歌。(担心冷场,班主任帮我安排的卧底)。

生:我看到了,她在唱歌的时候,眼睛扑闪扑闪的。

师:从她扑闪的眼睛里你看到了她是个怎样的同学?

生:我觉得她是个快乐的人。

师: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连起来说说。

生:她在唱歌的时候,眼睛扑闪扑闪的,她的大眼睛里显露着她是一个快乐的女孩子。

师:还有呢?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她的皮肤有点黑,但她唱歌的时候,脸上始终带着微笑,嘴角还有点上翘,我看出她很自信。

生:她的脑门很大。

生:她平时特别爱看书。

生:她看书时非常专心,眼睛一眨不眨。

生:她读书时很投入,聚精会神。

生:她读书时,专心致志,有时同学喊她,她都听不到,仿佛那个时候,他的耳朵是关闭的。

师:同学们观察真仔细。抓住她的大脑门推断出她的聪明,抓住她的亮眼睛写出了她的快乐,抓住了她聚精会神的阅读突出了她热爱学习……这就达到了“抓住特征进行人物外貌描写,突出人物的特点。”的训练要求。

看看这位同学还不一定是给你印象最深的人呢,通过观察,你都有那么多的发现,那要是你最亲最敬的人,你一定会把他写的更形象,下面就让我们来“小试”咱们的“牛刀”。

四、趣味作文,自由表达:

要求:选择给你留下印象深刻的人,对他(她)进行“外貌描写”的片段训练,注意要突出人物的特点。

生齐读要求。

师:(指导)你想写谁?

生:我想写我妈妈。

师:你想写你妈妈的什么特点?

生:写我妈妈的勤劳。

师:写你妈妈的勤劳可以抓住她的什么的特点来写?

生:(打结,我摇了摇他的手)抓住妈妈手的特点来写。

(这样指导3个学生后,让学生自由选材进行片段练习。学生习作过程,老师巡视指导,发现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提醒:千人一面的纠正,加上想象用一些修辞的好处,用词的准确,特征是否抓住了,是否有特点等。)。

五、评赏片段,提升能力。

生1:……柳叶般的眉毛,细细的,一对眼睛里的黑眼珠亮闪闪的……。

师:听出什么没有?

生:柳叶都很细的,再写“细细的”,有点重复。

生:“一对眼睛里的黑眼珠亮闪闪的”这个好像很多人都有这个特点,不是曹老师一个人才有的。

师:我听明白了,也就是说,这不是我的特征,对吧?那怎样改,就有了我的特点了呢?

生有难度。

师:(师指了指自己的眼睛)看看我的白眼球上有什么?

生:有血丝。

师:从这几根血丝,你想到了什么?

生:您是一个辛勤的老师。

生:为了上好这节课,你可能昨夜一宿都没睡好。

师:把这些加进去,不就有点像我了吗?

生1:……老师的流海,和我的差不多长,不过她的流海左边短右边长……。

生:不对,是右边短,左边长。

生:活泼。

生:开朗。

……。

生2:(读自己的习作,我这次要求他全部读完。)。

师:同学们认真听,猜猜他写的是谁?

生:(一连猜了四个,都不对,第五个猜对了)。

师:你是怎么猜对的呢?

生:她的眉毛是粗粗的,平平的。

师:也就是说她抓住了这位同学的眉毛的特点。

生:她的嘴巴大大的,嘴角上翘,一笑还有两酒窝。她抓住了xx的嘴巴特点。

……。

师:猜出来,是因为这位同学抓住了xx同学的特点来写的。那你为什么猜错了呢?(叫起刚才猜错的一个)。

生:(抓抓头)xx同学只是有点黑,不是很黑。

师:这就叫“真实”。她要是写出“xx同学有点黑”再加上其它的特点,你也就会猜出来的。看来,文章的“真实性”对于我们准确的表达真情实感非常重要。在真实和想象的基础上,我们会把人物的特点鲜明突出。

六、总结作用,课外延伸:

师:如果你们再能够习得大作家的高招,你们一定会把人物形象刻画的惟妙惟肖。

生:(读)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托尔斯泰,他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彼得大帝》,他说:“他在未写《彼得大帝》之前,就已经连彼得坎肩上的汗痕都看出来了。”

生:(读)我国的一位鼎鼎有名的大文豪,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鲁迅先生,创作了著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成功地塑造了阿q的形象。他说:“是因为阿q的影象,在我心目中似乎确已有了好几年。”

师:从他们的话里,你读懂了什么?

生:要抓住人物特征,需要仔细观察。

生:人物形象是先在心中有,然后才能写到纸上。

师:从作家的写作经历,不难看出,他们之所以能够塑造出这样经久不衰的人物形象,是因为,他们在动笔之前人物就已经活在他们心中了(胸有成竹)。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观察,积累素材,抓住特征描写来突出人物特点。人物外貌描写不仅可以用在写人的记叙文里,还可以用在写事、写景等记叙文里,细致的人物描写,能够体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可以使作文更加生动。课后就请同学们把你刚才描写的人物外貌片段放入一件事中,或置于一处景中,让你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吧。

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教学设计篇八

这一环节的教学,先复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再出示图形,让生先用假分数表示,再用整数(或带分数)表示,顺其自然的导入新课。由于相关内容的复习,使得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很快的掌握了知识,再由老师适时点拨,加深了巩固。

三、说教学程序。

(一)谈话回忆,导入新课。

课前,出示图形,让生用假分数表示,再用整数(或带分数)表示,(一类是能化成整数,另一类是化成带分数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二)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出示自学互动指导(一):

2、把你的发现和小组成员交流一下。

学生在学习时可能有这两种情况:一是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子相当于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这几组分数的结果都是整数;二是根据分数的含义,一个分数含有几个分数单位,“几个”就是这些分数的结果。从而得出:能化成整数的假分数,它的分子一定是分母的倍数,是几倍化成整数就是几。

出示自学互动指导(二)。

1、自学课本第71页例4第(2)小题,思考:假分数是怎样化成带分数的.?

2、把你的发现和小组成员交流一下。

三、测评。

引导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和学习方法进行熟练和巩固,多样的练习形式使练习充满活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5、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从总结中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教学设计篇九

教科书第7~8页例1,第9页课堂活动及练习二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百分数化分数、小数的方法,感受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

2.让学生经历百分数化分数、小数的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能应用百分数化分数、小数的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或挂图两张。

【教学过程】。

9月,主城各区空气质量良好率如下:

北碚区:100%渝北区:100%巴南区:83.9%。

九龙坡区:83.9%南岸区83.9%经开区:80.6%。

高新区:77.4%江北区:74.1%渝中区:70.9%。

大渡口区:70.9%沙坪坝区:67.7%。

教师:同学们,看到上面的信息,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又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学生独立提出问题,师生互动,了解学生所提的问题。

学生1:9月份九龙坡区空气质量是良的有多少天?

学生2:

教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大胆进行猜想,教师引导学生回到已有的知识,即化成分数和小数这个知识层面上来计算。

教师:看来我们需要学习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的方法。

板书课题:百分数化小数和分数。

1.出示教科书第7~8页例1。

(1)学生先独立将例题中的百分数化成分数、小数,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方法。

(2)各小组在全班交流百分数化分数、小数的方法。

(3)抽各组板书百分数化分数、小数的过程。

学生在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再教师小结。

教师抓住学生汇报的关键,重点引导学生在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关系的基础上来转化百分数,即:直接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母为100的分数,再通过约分得到最简分数。

如:17%=17/100(直接改写)40%=40/100=2/5(约成最简分数)。

百分数化成小数,直接去掉百分号,并将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如46%=0.46。

1.三人活动,对口令(课堂活动第1题)。

三个同学一组,对口令,一人说百分数,另一名同学说分数,第三位同学说明这样做的理由。(要求学生每个同学说两个后要互换角色)。

2.画一画。

完成教科书上的课堂活动第2题。

画好后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为什么要那样画?(引导学生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再涂画)。

3.完成练习二的第1,2题。

4.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选择引入新课时提出的问题。

(2)根据同学们收集的生活中的百分数算一算各种成分的具体数量。(比如:某种水稻的包装上标着发芽率是98%,根据标注的粒数算一算这包种子大约可以发多少棵芽?)。

请学生独立反思这堂课的学习过程,总结一下自己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问题和不足?

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教学设计篇十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带分数的意义及特征,掌握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新授课。

课件。

一、出示课题,学习目标。

理解和掌握带分数的意义及特征,掌握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二、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学习、掌握带分数的意义及特征,学习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三、学生看书,自学。

四、效果检测。

7/38/215/59/413/1311/630/11。

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用分母去除分子,得到的商作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作带分数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同点。

(共同点:都是用分母去除分子.不同点:商不同.一种无。

余数,可以写成整数;一种有余数,可以写成带分数.)。

五、重点指导。

1,p100.做一做。

2,p101.4。

3,口答:3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4,p102.6。

5,p102.7。

6,p102.8。

7,p102.9。

六、全课总结,深化概念。

提问:a,什么是真分数什么是假分数。

强调:带分数只是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的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

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教学设计篇十一

在进行分数和小数的大小比较以及分数、小数的混合运算中,常常要把分数化成小数,或者要把小数化成分数。所以,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和小树互化的方法,不仅可以沟通分数和小数的联系,深刻理解分数、小数的意义,而且还为学习分数、小数的混合运算打下基础。

教材第97页例1,做一做。

知识和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初步掌握小数化分数的方法。

知道事物之间可能相互地转化以及存在着普遍联系。从而知道努力学习改变自己。

多媒体课件。

三疑三探。

(一)准备练习。

1、0.8的计数单位是()它里面有()个。

这样的单位。

2、用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读出下面各小数0.46读作()0.035读作()。

(二)揭示课题。

情景导入:你能比较吗?

小红和小明进行登山比赛,从山下到山顶,小红用了0.8小时,

小明用了3/5小时,哪个同学登得快?

谈话导入:

小数化分数(板书)。

(三)让学生根据课题质疑。

教师:同学们,看到课题你想知道哪些知识呢?或者说你想了解哪些知识呢?来!说一说。(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规范、整理后说明:为了更好的学习本节新知识,老师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结合书本97页相关内容,归纳、整理、补充成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只要同学们能根据自探提示,认真探究相信你能弄明白刚才提出的问题。)现在开始自探用时5分钟。

(四)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课件出示自探提示。

自探提示:

2、填一填:0.07=7/()0.24=24/()=()/()0.123=()/()。

3、把0.13化分数时,因为0.13是()位小数,所以就在1后面写()个0作(),把0.13去掉小数点作()。

4、根据填一填2填空3试着说说把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

2、填一填:

0.07=7/(100)0.24=24/(100)=(6)/(25)0.123=(123)/(1000)在学生填空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说出填写的根据是什么?(小数的意义:小数表示的就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所以可以直接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化简。)0.24做题过程可以让学生通过演板检查学生探究的效果和是否能注意约分,化成最简分数。让学生进行评价坚持学困生展示、中等生补充、中、优等生评价。

4、根据填一填2及填空3试着说说把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

在合探该题时坚持让学生自己先总结、补充,不能总结完整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不要直接出示答案。在学生充分总结、归纳的前提下出示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小数化分数,先把小数写成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的后面写几个0作分母,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化成的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让学生齐读一遍并记忆记忆)。

5、小数化成分数时要注意些什么?小数化成分数时,如果所得的分数能够约分就要约成最简分数。

2、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先由其他学生释疑,学生解决不了的,可根据情况或组织学生讨论或教师释疑。)。

(一)学生自编习题。

自编题:请同学们根据本节所学的知识,编一道习题,考考你的同桌。

(二)根据学生自编题的练习情况,有选择的出示下面习题供学生练习。

一、完成课本97页“做一做”。直接写在书上040.050.370.450.013。

二、下面的小数化为分数是否正确。

0.5=5/10()7/10=0.7()0.65=100/65()11/10000=0.111()。

3、把下面的小数和与它相等的分数用线连起来0.63/250.1241/503.2531/40.823/54动脑筋把0.a(a为1-9之间的数字)化成分数,不用约分就是一个最简分数,这样的小数有多少个?答案(有4个分别是1/103/107/109/10)。

(三)全课总结:。

1、学生谈收获。

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教师归纳总结。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再强调总结,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认识。

小数化分数:。

例13÷10=0.3(米)3÷5=0.6(米)同一结果的两种。

不同的表示方式:。

3÷10=3/10(米)3÷5=3/5(米)。

所以0.3=3/100.6=3/5方法:先把小数写成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的后面写几个0作分母,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

注意:化成的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教后反思:xxx。

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教学设计篇十二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带分数的意义及特征,掌握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新授课。

课件。

理解和掌握带分数的意义及特征,掌握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认真看课本学习、掌握带分数的意义及特征,学习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7/38/215/59/413/1311/630/11。

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用分母去除分子,得到的商作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作带分数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同点。

(共同点:都是用分母去除分子.不同点:商不同.一种无。

余数,可以写成整数;一种有余数,可以写成带分数.)。

1,p100.做一做。

2,p101.4。

3,口答:3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4,p102.6。

5,p102.7。

6,p102.8。

7,p102.9。

提问:a,什么是真分数什么是假分数。

强调:带分数只是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的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

p102.10,11,思考题。

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教学设计篇十三

分子除以分母,如果分子是分母的倍数,可以化成整数;如果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可以化成带分数,除得的商作为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作为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3、完成练一练。

独立完成练习。

汇报方法,说说是怎么想的?

哪些假分数能化成整数,哪些假分数要化成带分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九第3题。

独立完成练习,汇报方法,集体核对。

2、完成第2题。

读题,理解题意。

尝试练习,说说你是怎样想到的?怎样改写?

如果看图,你能直接用带分数表示吗?你是怎样看的?

3、完成第4题。

关键要看清什么?(把“1”平均分成了几份)。

怎样找比较快?说说你的方法。

4、完成第5题。

独立完成填空。

把不是0的整数化成假分数时,怎样化?(用整数与分母相乘的积作分子)。

5、完成第6题。

独立完成。

汇报方法,说说想法。

还有其它的比较方法吗?哪一种方法比较快?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又有了什么新的收获?8/11能化成带分数吗?带分数是假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教学设计篇十四

1、知道带分数是假分数,是整数与真分数合成的数。2、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3、使学生经历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分数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数感。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一、谈话导入:

谁还能举几个假分数的例子?(根据学生的回答有意识的.板书成两类,同时选择1、2个分数让学生说说意义及其组成。)。

二、探索建构。

1、师问:你能把这些假分数化成整数吗?试着把你的想法与同桌交流一下。

2、学生汇报方法。(法一: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法二:根据假分数的意义。)根据学生的回答师适当板书思考过程,如果学生对于第二种方法想不到,教师应适当提醒或作简单说明,以便于进一步加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4、口答:将16/8、21/7、42/6转化成整数。

5、观察思考:这些能化成整数的假分数有什么特点?

6、师:你能不能也出几个能化成整数的假分数考考别人?

7、师问:谁能概括一下,刚才我们是怎样把这些假分数化成整数的?

1、师问:刚才举的假分数的例子中,还有这部分假分数能不能化成整数呢?为什么?那它们该化成怎样的数呢?(小黑板出示带分数的概念。)。

2、师:这个概念看得懂吗?我们可以通过举例来说明。比如4/3可以写成1这个整数和1/3这个真分数合成的数,像这样的数就叫带分数,这个带分数读作一又三分之一。(师板书带分数的写法及读法,并组织学生齐读两遍。)。

出示题目:读出下面带分数,并说说它的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

621。

4、师小结:这两个数表示的是同一个点,说明它们的实质是一样的,只是表现形式不同罢了,可以这样说,带分数实际上只是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的另一种形式。

5、师问:你们想不想把其他的假分数也写成带分数的形式?就请动手试一试把11/4这个假分数化成带分数。(学生尝试着把一个假分数化成带分数。师巡视了解情况。)。

6、交流方法。(共有三种方法。小黑板相机出示书上的两种解题思路,同时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进行板书。如果学生没有全部回答出三种思路,教师无需强求硬塞)。

(归纳得出方法:分子除以分母,除得的商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是带分数的分子,而分母不变。)。

9、概括总结:观察前、后两组转化假分数的方法,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揭题:假分数转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九2。让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为什么用这个假分数表示。

2、练习九4。出示题目。问:这里把多长看作单位“1”?指导填5/3、1。其余让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3、练习九5。

出示题目:1=()/11=()/21=()/31=()/4。

2=()/12=()/22=()/32=()/4。

3=()/13=()/23=()/33=()/4。

第一组指导学生完成,第二、三组让学生独立完成。

观察:这里几组等式都是把什么数转化成什么数?方法是怎样的?

(板书:整数——假分数)。

4、完成练习九6。

四、课作:练习九1、3;每日一题。

在备课之初,我就将这堂课的难点确定为。

理解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转化成带分数的算理。书上介绍了三种转化的方法,一种是画图理解、一种是推算理解、还有一种就是通过计算。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计算(即通过一种方法的模仿)这一种方法学生掌握的效果最好,还有两种方法只有少数学生能想到,并且可能还是处在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程度,也就是心理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但并不能叙述的很清楚。但如果只讲计算这种方法,而另两种方法不讲,对于学生而言可能就是纯碎的机械模仿,这就违背了教学原则,显然是不可行的。为此,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试着把11/4转化成假分数,其间我通过巡视发现不少中上等学生已经通过计算将11/4转化成了假分数,接着我让这部分学生回答他们的转化方法,当学生们存在疑惑时,我适时将另两种思路在黑板上展示,这两种思路其实就是计算的算理说明,在学生们看过、想过后再来理解转化后的带分数每一部分的意思,在这样一种情况下难度就被分解了,学生既掌握了方法又理解了算理。

另外在这一堂课上,还有许多细节的处理不完善、不够到位,这些都是我以后在课堂教学中须努力改进的地方。

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教学设计篇十五

教科书第7~8页例1,第9页课堂活动及练习二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百分数化分数、小数的方法,感受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

2.让学生经历百分数化分数、小数的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能应用百分数化分数、小数的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或挂图两张。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引出新课。

9月,主城各区空气质量良好率如下:

北碚区:100%渝北区:100%巴南区:83.9%。

九龙坡区:83.9%南岸区83.9%经开区:80.6%。

高新区:77.4%江北区:74.1%渝中区:70.9%。

大渡口区:70.9%沙坪坝区:67.7%。

教师:同学们,看到上面的信息,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又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学生独立提出问题,师生互动,了解学生所提的问题。

学生1:9月份九龙坡区空气质量是良的有多少天?

学生2:

教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大胆进行猜想,教师引导学生回到已有的知识,即化成分数和小数这个知识层面上来计算。

教师:看来我们需要学习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的方法。

二、自主探索,总结方法。

1.出示教科书第7~8页例1。

(1)学生先独立将例题中的百分数化成分数、小数,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方法。

学生在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再教师小结。

教师抓住学生汇报的.关键,重点引导学生在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关系的基础上来转化百分数,即:直接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母为100的分数,再通过约分得到最简分数。

如:17%=17/100(直接改写)40%=40/100=2/5(约成最简分数)。

百分数化成小数,直接去掉百分号,并将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如46%=0.46。

三、练习运用,巩固升华。

1.三人活动,对口令(课堂活动第1题)。

三个同学一组,对口令,一人说百分数,另一名同学说分数,第三位同学说明这样做的理由。(要求学生每个同学说两个后要互换角色)。

2.画一画。

完成教科书上的课堂活动第2题。

画好后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为什么要那样画?(引导学生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再涂画)。

3.完成练习二的第1,2题。

4.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选择引入新课时提出的问题。

(2)根据同学们收集的生活中的百分数算一算各种成分的具体数量。(比如:某种水稻的包装上标着发芽率是98%,根据标注的粒数算一算这包种子大约可以发多少棵芽?)。

四、反思课堂,互动总结。

请学生独立反思这堂课的学习过程,总结一下自己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问题和不足?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26116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