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院校教师素质论文范文(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4 12:55:04
论高职院校教师素质论文范文(19篇)
时间:2023-12-14 12:55:04     小编:琉璃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社会运行的规律。做好总结,需要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和措辞。以下是一些精心筛选的总结范文,它们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观点。

论高职院校教师素质论文篇一

通过研究分析用户发现潜在的客户,进而组织用户和服务,将有价值的信息传递给用户,它实际上是一项传播交流、实现信息价值的活动,服务领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法律、投资、旅游、影视等各行各业,形式包括主动和被动,多向和单向。主要方式有信息的搜查与检索服务,信息的咨询服务,网络信息的需求服务,信息的发布和报道服务,大数据实际上是推动了信息服务的发展。

2大数据库时代信息服务面临的挑战。

由于计算机和通信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提出了挑战,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空间能够支持服务器和客户的计算模式,我国与外国的数据库产业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差距,在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数量上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在世界信息服务的市场上,属于中国自己开发的数据库很少,而且覆盖面不高,在大数据信息服务的资源建设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也正是电子技术的发展为其提供了改进的机会,但同时也是一个挑战。

(1)大数据时代信息服务缺乏统一的规划存在重复和各自为政的现象。我国在推进信息化进程的过程中数据库信息文献多为工程信息和科学技术信息,关于金融、银行、生物学的很少,在管理规划上没有统一的规定,在某个领域出现了各自为政的现象,比较重视硬件设备的发展而轻视了软件建设的发展,阻碍了信息产业发展的协调。文献时常出现重复的情况影响了信息服务的发展,占用了额外的资源,大数据时代的信息服务需要统一的规划和改革,从根本上改变各自为政的现象。

(2)大数据时代信息服务种类多容量却很小,数据库的发展水平很低。虽然说在数量上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占据到世界信息的十分之一,但是在容量上仅为世界的百分之一,信息内容比较广泛但是缺乏深度,从而限制了数据库的发展。数据库的'发展水平依旧受到了各方面因素的限制,技术的开创对未来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大数据时代信息服务的发展提供了机会。

(3)大数据时代信息服务资源利用率和共享性差,标准不统一从而限制了信息服务的发展。我国的大数据发展模式多是集中式的,开放性不强升级难度大,信息服务资源的利用率并未得到充分体现,资源的共享性差影响了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对信息服务进行创新研究将为大数据时代的优化做出贡献,在传统的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基础上进行改革更有利于适合发展,大数据时代的信息服务面临着挑战同时也是促进发展的机会。

3大数据时代信息服务的创新研究。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对大数据时代的信息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信息服务进行创新改革是赋予信息服务新的生命力的行为,提高信息资源的质量也是为了达到是用户满意的目的,大数据时代的信息服务创新研究主要从四方面着手,创新大数据时代信息服务理念,转化服务思想意识;加强大数据时代信息资源建设,实现资源共建共享;改革大数据时代信息开发方式,建立开发专访系统;优化大数据时代信息整合流程,扩宽网络服务范围。大数据时代信息服务的创新研究不仅仅体现在这四个方面,通过改革为了使之适合社会的发展。

(1)以个性化、集成化为原则,转化信息服务理念。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信息服务的方式和咨询信息方式,网络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图书馆信息服务向数字化、电子化方向转变,为了适应时代和科技的发展潮流,应该将个性化的信息服务融入到大数据时代的信息服务中去,首先要树立信息服务的创新理念,尝试改变原有的传播方式,在保持一般的图书借阅和信息咨询的同时,开展电子化信息服务,加强对网络参考文献的宣传力度,提供具有专业性、高效性、知识性、准确性的网络学术资源服务,方便了不同用户对专业的需要,同时也节约了搜索网站查找信息的时间,有利于大数据时代信息服务向智能化和虚拟化的纵深方向发展;其次,从根本上转化服务的思想意识,技术的提高对信息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始终不变的是网络和大数据只是实现目标的手段最终是为了服务,所以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遵守个性化、集成化的服务原则,以用户至上。

(2)以资源共建共享为途径,加强信息传播建设。在当今的大数据库时代下的信息资源建设并没有达到段,满足甲方要求,采取了0.75°、0.5°单弯螺杆定向加复合钻进,对水平段进行微调整,控制效果较好,施工较为顺利。在该井段严格控制钻井液中的固相含量,在井斜和摩阻较大时以8~12%的加量均匀地加入原油,并以0.5~1.0%的加量加入sn-1固体乳化剂,使原油能均匀地乳化在泥浆中,将钻井液转化成钾基聚合物润滑钻井液,正常钻进勤维护勤处理,使钻井液始终保持良好的携带性能、流变性能、抑制性能、润滑性能,同时,每钻进300m,就短程起下钻1次,以此来破坏水平段的岩屑床,修整井壁,保证水平段的安全快速施工。

4结论。

1)优化井眼轨道和钻具组合、优选钻井参数、严格控制造斜率等技术措施是定向井安全顺利钻进的保障,对于确保井眼轨迹圆滑、降低摩阻和扭矩具有重要作用。

2)对于非常规定向井分段采用mwd/lwd导向钻井技术,控制造斜率,使井眼轨迹光滑,避免井下复杂情况的发生。lwd实时测量的自然伽玛、电阻率曲线能为现场地质导向人员确定着陆点,判断油气层位置,预测油气层上下界面提供实时测井曲线;井斜、方位、工具面值能为定向井工程师调整钻井参数提供依据,确保中靶,使轨迹达到地质要求。

3)成功地完成了第一口非常规水平井,为油田地区油气藏积累了浅层水平井的施工经验。

论高职院校教师素质论文篇二

讨论外语教师的`基本素质不应该离开教师的神圣职责,即培养学生爱国家、爱人民的思想品德和健康的个人品格。作为教师,其自身应当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为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事业做奉献的精神。

广义上讲,一个人的素质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知识,二是个性或品格,两者互相作用,相辅相成。一个人有了知识(广义的知识),同时又具有良好的个性,如谦虚、好学、热情、开朗、坦诚、善解人意、认真细心等,这就能为获得更多和更新的知识提供了可能。对教师来说,素质的这两个方面显得尤为重要。知识是教的内容之一,而品格却能影响教的方法和教的效果。教师的人格素质和知识素质必然会体现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上。

(l)。人格素质。

[1][2][3][4]。

论高职院校教师素质论文篇三

[论文摘要]文章在了解国内教师素质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网络环境下高职学院外语教师素质的内涵:高尚的职业道德、崭新的职业教育观念、完整的知识结构、卓越的外语教学能力、丰富的信息素养。在剖析了目前外语教师素质存在的问题后,提出了培养外语教师素质的有效对策和途径。

[论文关键词]多媒体网络环境外语教师教师素质高职院校。

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而是教学大纲的制定者、教学的设计者、教学课堂的管理者、组织者及协作者、学生知识构建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学生自主学习的监控者、评估者及网络导航者、学生人格的塑造者、心理协调者、具有终身学习信念的研究者等。教师所有这些角色的转变,都需要外语教师具备网络时代所要求的全新的基本素质。探讨高职院校外语教师素质是应对职业教育改革,顺应信息技术发展要求,满足知识更新的很有必要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一、外语教师素质相关概念界定和内涵构成。

“教师素质”至今尚未有统一的界定。一般认为,教师素质是教师稳固的职业品质,它是以人的先天天赋为基础,通过科学--教育和自我修养而形成的具有一定时代特点的思想、知识、能力等方面的身心特征和职业素质。林崇德将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将教师素质定义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并将教师素质分为:教师的职业理想、知识水平、教育观念、教学监控能力、教学行为和策略,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教师素质结构模型。刘三灵根据林崇德先生的“三层次五成分”教师素质观,将高校外语教师素质的内涵概括为职业理想、知识水平、教育观念、教学监控能力以及教学行为与策略等五个方面。李影认为外语教师的素质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建立正确的外语教学专业信念,掌握外语教学必需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培养正确的专业情意,树立专业发展意识。

根据以上对于外语教师素质的阐述,笔者认为网络环境下的高职院校外语教师素质指从事外语教学的教师在保持与外语发展同步的背景下,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职业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教学专业能力、信息素养等五个方面的总和。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其思想和行为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简称师德。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教师在职业教育教学中所形成的对职业教育问题的认识和看法,特别是对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所教学生的主体性认识。外语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教育理论知识、外语专业知识和个人实践知识,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教师的教学专业能力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教科研能力。信息素养指教师应具备较高的信息意识素养,丰富的信息知识素养,对信息进行处理、应用和交流,对教学媒体进行整合的信息能力素养和信息人格素养。

(一)职业道德有待提高。

职业道德对于提高外语教学质量和学生职业能力意义重大,而网络环境对外语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目前高职院校部分外语教师存在一些不健康的心理,自身职业道德修养不够。如缺乏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关心;缺乏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竞争意识差;热衷于第二职业,对本职工作敷衍了事,缺乏敬业精神;对课程改革持漠不关心的态度,忽视实际工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等。这样带来的严重后果是教师威信下降,对学生的就业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

(二)教育观念有待更新。

尽管大部分教师对现代教育观念持认同态度,并努力更新自己的观念,但不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却没有真正渗透新的理念。目前,有些外语教师还未能从根本上消除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教育理念不新,教学能力较弱,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践中难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难以真正做到“授人以渔”。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于初在48所院校九百多位高校英语教师中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82.5%的高校英语教师认为,只要自己的英语功底好就能教好外语了,70.9%的英语教师认为教英语并不难,60%以上的英语教师课堂活动就是“讲解课文”和“做课文练习”。

(三)知识结构单一。

教育理论知识和外语理论知识的欠缺。通过面谈,笔者及项目组成员得知教师对教育理论知识掌握较少,70%的老师认为在教学中最欠缺的知识是“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和职业教育知识”。另外,教师对外语教学和学习理论知识、语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样不容乐观。此外,教师知识面狭窄,缺乏实践性知识。通过调查显示,有些教师除了外语语言知识外,对英语国家的跨文化交际知识和网络技术方面的实践性知识了解得很少,不能满足以学生生活场景和职业场景为主线,以情景、项目、任务为形式,以丰富多彩、涉及生活和职业的方方面面为内容的外语教学。

(四)教学专业能力不足。

(五)信息素养有待提高。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外语教师虽然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意识,但整体的信息能力水平偏低。部分教师的信息观念素养不新,信息知识素养不够,信息能力素养不强,信息人格素养不够高尚。尤其是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掌握不够,缺乏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使用能力,不少教师还不能熟练用计算机下载教学所需的资料,制作网页和开发教学课件,进行网络教学,更不能通过网上聊天室、电话和视频会议系统等进行同步双向或多向交流,不能开发网络课程和网络学习的平台,不能对网络学习者进行实时监控和评价。

(一)立足职业岗位,加强职业道德培养。

第一,提升教师的政治素养。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开展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政治理论的学习,增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责任感,做到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同时,要努力形成师德榜样的氛围,树立典型的师德榜样。第二,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教师应树立全面素质教育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贯穿在整个教育职业生涯中,通过不间断的教学实践与反思,逐步提高,“实践+反思”是新的环境下外语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一种范式。

(二)深入教育理论学习,更新职业教育观念。

第一,教师要学习和了解一些相关的职业教育观念、先进理论和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如就业导向、工学结合教学、素质基础、能力目标、项目载体、行动引导、能力实训、建构学习、学生主体、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等职业理念。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多元智能学习理论、行动导向教学等理论。如德国的双元制、加拿大的cbe、、澳大利亚的tafe、美国的社区学院等职业教育培养模式。通过理论的学习,让教师真正理解职业教育和外语教育的目标内涵,并形成自己的教育信念。第二,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课程观。多媒体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外语教师的角色应重新定位,教学的中心不再是教师,而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主体。在整个课程设计过程中要坚持戴士弘教授所倡导的三条原则:能力目标、任务训练、学生主体。这也是评价职业教育课程的三条新的标准。因此,外语教师应投入到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在做的过程中,逐渐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升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

第一,重新定位教师角色,丰富教师专业能力结构内涵。教师应具有新环境下的多重角色: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促进者,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帮助者,学生开展合作和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者,学习过程的参与者、监控和评价者,学生具有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育者,学生全面发展成长的引导者。教师要扮演好这些角色,必须不断丰富自己的能力结构内涵。一要有职业教育课程和教学设计先进思想。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素质为基础、能力为目标、学生为主体、项目为载体、网络为环境、信息技术和训练为手段,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以便能开发和设计优质的课程和课件。二要在教学实践中实施和运用新型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尤其是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如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基于双主的教学模式、基于资源的主题教学模式、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基于项目的教学模式、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模式、自主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等。三要科学构建基于能力本位观的监控和评价体系,并应用于评价的实践中。在评价中,注重评价目标和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手段、评价方式、评价环境等方面的多元化,以监控和评价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和素质的共同提高。

第二,紧跟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增强教学研究能力。多媒体网络环境下,高职学院的外语教师应根据社会、职业和行业领域的新技术、新发展对学生的新要求来进行教学研究。外语教师首先应利用业余时间开展丰富的职业教育和外语教育方面的理论研究,同时要进行外语课程、专业知识、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研究,并以此为指导思想开发基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具有职业特色的精品课程、教材、课件、教学方案、网络资源和网络学习的平台,加快外语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化进程和教师职业化教学研究能力的提升。

(四)增强教师信息理念,培养教师信息素养。

第一,要加强教师信息意识和信息观念的培养。高职院校外语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其信息意识和信息观念的培养和形成是关键。通过对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改变教师旧的教育教学理念,养成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信息资源的自我意识。第二,提高教师现代信息技术水平和信息实践运用能力。信息素养的提高,需要学校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比如相关常用软件的学习、网络课程和课件的制作的学习、快速上传和下载网络资源的学习。同时还要让教师在学习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实践中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程开发、教学设计、外语资源整合、教学课件的制作、科研资料的收集、学生网络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价等信息实践的运用,以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能力和塑造使用信息素养的良好品格。第三,提供政策支持,营造信息素养环境。要形成信息素养环境,高职院校应提供物力、财力和人力进行学校基本的信息技术设备、多媒体网络教室、自主学习中心、校园网等的建设。还要在全院范围组织有关信息技术的教学比赛、教学示范和观摩,并加大奖励力度。而且还要把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和信息素养纳入教师的年终评价体系中。这样,教师的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伦理等素养才能不断提升。

(五)参加教师职业培训,提高外语教师素质。

教师培训的目的就是要提高教师的素质,教师应多参加各类培训,培训的内容和方式及培训的评价方式是影响培训效果的主要因素,所以培训内容、形式、评价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培训内容应包含职业教育和外语教育相关理论、课程和教材开发流程、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范式、现代信息技术学习。培训形式应多样化,如举行专题讲座,邀请专家作报告,外出参加学术会议,听优秀老师的经验介绍,给教师布置课程方案和教学单元设计任务,参观老师的优秀教研成果,举行各种教学竞赛等,最后以教师在培训中的作品和在教学中的实效来评价教师培训的效果。教师职业培训是提高外语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师接受继续教育或终身教育的重要途径。

对高职院校外语教师的素质进行研究,顺应了我国目前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丰富了外语教师素质的理论内涵,有助于职业教育部门正确把握高职外语教师的素质现状,并采取措施和办法提升高职院校外语教师的综合素质,也为高职院校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全面推广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论高职院校教师素质论文篇四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龙头。高职教育要想既遵循高等教育的规律,又能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使两者有效融合,就必须更新办学观念,坚持以“成人成才”为培养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办学方向,以“企业满意”为质量标准,以“实用性、复合型、国际化”为培养特色。努力践行项目实训、能力培养融合一体的发展模式。从高职院校目前发展来看,如何在实践中塑造与传播良好形象,提高与增强社会竞争能力,其有效途经思考如下。

一、在办学理念上坚持“以育人为根本”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就是育人。所以高职院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要提高高职院校社会竞争力的关键就是要育好人,育能人,育社会需要的人;始终把“以育人为根本”的理念贯穿于高职院校管理、教学的全过程。

“教育的核心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要学会做人。”因此,学校里任何一位教职员工都有责任和义务去教育学生如何做人。“以人为本”教育观的根本目的就是广泛调动所有老师的积极因素,充分激发老师的创造能力,最大发挥老师的主观能动性。“所有的孩子都是我的孩子”是每一个德国人的育人观念。而在高职院校更要强调这个观念,要求所有的老师胸怀全局,把“所有学生当成自己的儿女、弟妹”,牢固树立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意识,做到不是儿女胜似儿女,不是弟妹胜似弟妹;无论任何时候任何地点,无论是否是你系的学生,只要你碰到学生出现问题时,就要确保这个问题得以解决,真正保证“育人”工作的实效性和时效性,真正做到人人育人,处处育人,事事育人,时时育人。以全体老师的良好行为来教育学生、感动学生、培养学生。

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质量越好,用人单位就越欢迎,高职院校的美誉度与知名度就越高,高职院校的整体印象和评价就越佳,高职院校的发展和提升就越快;反之亦然。高职院校只有通过长期坚持“以育人为根本”的理念来塑造学校形象,推动学校的快速发展,努力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二、在学生管理上坚持“以感情为纽带”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给传统学生管理带来新的问题。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发生着深刻的影响。网络正极大地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甚至是语言习惯。高职院校的管理工作是一项工程,也是提高高职自身竞争力,实现教学目标和体现教学效果的重要方面。“以感情为纽带”就是用“爱心”贯穿教育的全过程。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直接导致进入大学的新生无法快速适应大学生活,特别是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中学可能就是不被学校看好,被经常冷落和批评的对象。如何在他们进入高职院校后进行有效的管理?如果还沿用中学的眼光和办法,只会把学生推向反面;如果采取简单的“管”或以“加强管理”为名的“堵”,还会引发意想不到问题的发生;所以在管理上要用爱心和尊重去融化学生的自卑,用成功去激励学生的自信。从学生的'切身利益出发有适度地加以疏导,变管理为服务,变管理为关心,用爱心去关怀学生,用情感去打动学生,缩短学生和老师的心理距离,消除部分学生过去养成的对老师的戒备、抵触心理,强调“赏识激励”,寻找学生身上哪怕是与学习毫不相关的优点,把它作为药引子、作为催化剂,来实现学生的转化和进步。

对学生的管理也要有的放矢,因人而异,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将严格要求与真诚关心有效融合,不放过任何教育学生的机会。让学生在高职院校“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学有信心”,也就是以课程教学为载体,既令学生学业提高,更令他们精神面貌振奋,积极向上,使学生在高职院校的学习生活成为他们一生前进、成功的转折和起点。

三、在学校经营上坚持“以服务为宗旨”

要在“以服务为宗旨”中塑造高职院校良好形象,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把学校当作企业来经营。通过经营学校,使学校能够为教师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来使高职院校吸引更多的人才;通过经营教师,使教师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来使老师获得学生的信任;通过经营学生,使学生更好地为用人单位服务来使学校得到社会的认可。要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努力为社会培养、输送急需的高技能技术人才,以体现高职院校对社会和国家的贡献。其主要做法如下。

第一,学校通过“订单培养”,为企业和用人单位输送急需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主动走访企业,加强校企合作,了解企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对人才层次的需求,对人才技能的需求,针对用人单位的需求对部分学生进行“订单培养”,这样既增加的学生们的实际技能,又节省了用人单位岗前培养的费用,促进学生一进入企业就能很快适应,很快上手,使得学校和企业双收益。

第二,学校利用已有的教育资源,打造一个开放、灵活、可选择的职业教育“培训超市”。学院可利用已有的人才资源和设备资源,积极面向企业和用人单位开展社会培训,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职工短期培训和职工继续教育,这样既可得到企业和社会的好评,又可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三,推行灵活的弹性学制,适应部分学生的培养需求。全球经济、政治、科技、社会、文化都在发生急剧的变化,必将对各级各类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为此,“刚性”的学制已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特别是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弹性学制就是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未来的学习计划进行不同的设计,通过分阶段学习达到最后完成学业。即允许学生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在保留学籍的基础上去创业、打工和实践,实行课堂教学与就业市场互补的运作机制。

四、在教学上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大学生就业工作是一项关系到国家稳定、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学校生存发展的大事;是每一所学校都高度关注和高度重视的问题,也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高职院校就业好不好,已经成为考生和家长选择就读学校最主要、最现实标准,也成为教育主管部门检验高职院校办学是否成功的重要依据。因此,把高职院校教学的重点放在推进就业上将是高职院校提高社会声誉、增强竞争能力、加速学校发展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上、培养模式的创新上、教学质量管理上要适应社会需求、促进学生就业,应努力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在教学组织上进行分层分类。职业院校的生源相对质量较低,且实际的学习起点很不整齐,有相当多的学生在知识结构上存在着很大的缺漏;一部分学生运用原有基础难以接受新的知识,给教学计划整体推进带来了困难。所以要根据社会对学生技能的不同需求,对低年级学生按基础进行分层、高年级按专业进行分类组织教学,因材施教,综合培养。

第二,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务实心态”的培养。很多企业对学生就业时的技能要求并不高,可以通过短期集训达到,但学生综合素质和良好心态的培养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所以学校要通过每一门课、每一个教学环节来培养学生们自信自强的精神风貌,培养学生们眼睛向下的务实心态;培养学生们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团队精神,以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第三,有效推行“多证书”培养,实现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微软、思科等认证证书的合一,以加大毕业生的就业筹码,不断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底气。

从以上可以看出,只要我们用科学发展观理论去指导实践,以“以生为本”为教育的出发点,以社会需求为实践准则,就能不断增强高职院校社会竞争能力,就能快速提升高职院校的发展,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谢祁.高职高专院校品牌竞争力.湖北社会科学,,(01).

[2]谭红翔.构建高职高专院校核心竞争力.中国冶金教育,2006,(04).

论高职院校教师素质论文篇五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特征已见端倪.教育改革和发展呼唤着高素质、现代化的创新教育.教育不仅要给创新以知识支持,更重要的是必须给予人才支持.创新人才的培养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本质要求,也是教育的`使命.创新的时代呼唤着创新的教育,呼唤着高素质的教师.面对时代的要求,我们成人教育的教师的素质要全面提高.除了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以外,还须努力增强现代文化演进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作者:庄维香作者单位:江都市仙女镇成人教育中心校,江苏江都,225200刊名:湖南中学物理・教育前沿英文刊名:cuttingedgeeducation年,卷(期):“”(12)分类号:g635.1关键词:

论高职院校教师素质论文篇六

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组织者,是学校大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骨干.班主任具备良好的素质对大学生健康成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孔焱作者单位: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徐州,221140刊名:今日财富英文刊名:fortunetoday年,卷(期):”“(12)分类号:g635.1关键词:班主任素质高职学生

论高职院校教师素质论文篇七

摘要:高职院校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增强学生的实践水平,才能达到教学目标,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图书馆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性,分析了高职院校图书馆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以期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实践水平,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职业技能;职业规划。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应发挥好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制订完善的引导方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增强他们的职业道德水平和职业技能,以满足职业院校学生的发展需求。但在现实中,许多高职院校图书馆的职业引导工作不到位,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不高,无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因此,图书馆员要转变自身管理理念,做好职业技能服务,让学生感受到自身专业的重要性,认真学习每项技术,使他们有更好的发展空间,最终实现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论高职院校教师素质论文篇八

论文关健词:

辅导员工作党建思政教育德育管理指导。

论文摘要:

高职院校政治辅导员肩负重任,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应该以党建为龙头,以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德育为抓手,注重对学生的学习管理和生活指导,开展好辅导员工作,促进学生顺利成才。

高职院校在内的高校肩负着为社会进步、民族复兴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职能,是优秀青年最集中的地方。作为高职院校政治辅导员,肩负着引导学生顺利成才,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潮的重任。应该以党建为龙头,以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德育为抓手,注重对学生的学习管理和生活指导,齐头并进,促进学生顺利成才。

1党建引路。

“在高职生中发展党员,是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职院校政治辅导员,要切实按照十六大的精神,做好学生党建工作,以之为龙头,引导其他各项辅导员工作顺利开展。为了做好这项工作,笔者把培养关口前移,较好地保证发展新党员的质量关,发展一批优秀青年成为党员,在班级中起到良好的带头示范作用。具体做法是:。

1.1抓源头.开展“早教育,早发规,早培养、早选苗”

入党积极分子是学生党员队伍的源泉和后备军,做好人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是提高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首要环节。两年来,我指导学生党支部注重把教育、培养工作的重心前移,把人党申请人作为党的组织建设的基础工程,抓好基础培养。从一年级开始,组织新生学习党史、党章,开展以学习党章为主题的团日活动;以团支部为单位组织申请人,进行党的性质、宗旨、地位和作用等教育,指导新生写好申请书,激发学生的人党激情。在日常班级管理中,我注重对学生进行党的基本兔心屯、基本理论、基本路线教育,从思想上引导学生。学生入学当年,就有8仍耘的学生向党支部递交了人党申请书,早教育、早培养、早发现、早选苗,为党支书日后的组织推荐、考察、培养打下宽厚的基础。

1.2强化教育,认真考察.规范发展程序。

发展党员要严格按党章要求,规范发展程序,保证发展质量.才能切实起到党建的引路作用。两年来,我指导学生党支部认真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傲到有计划,有目标,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发展一个,合格一个。一是坚持科学理论武装人。在日常管理中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勤奋学习,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献身的崇高理想。二是坚持标准,择优发展,严格预审关。为了提高学生党建工作的质量,我指导的党支部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坚持预审制度,严把预审和转正的“入口关”。三是落实责任,充分发挥培养联系人,人觉介绍人的质量把关和榜样的示范作用。在发展前,党支部要分别组织有联系人、介绍人和普通学生对发展对象进行评议和座谈,这既扩大了考察对象的认可范围,增强了对考察对象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老学生党员也在发展新党员过程中得到党性的锻炼。

2多策并举。

高职院校政治辅导员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仅靠一两项工作是不足以胜任的,不能满足引导顺利成才的需要。在抓好党建,充分发挥其引路作用的同时,笔者注重结合高职学生的具体特点,采取多项有针对性的措施,对学生进行综合教育,促进他们成才。

2.1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引导。

高职院校政治辅导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也是设置政治辅导员的初衷。学生政治辅导员的教育引导功能主要体现在学生政治辅导员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引导学生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加强对学生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引导青年学生进行正确的政治选择。

2.2注孟发挥德育的作用。

德育是使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重要阵地,政治辅导员不是专职的德育教员,且有着专职德育教员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学生的信翰。政治辅导员无论是否担负德育教学任务,一定要充分利用德育这一有效手段,在班会、集体活动等场合,利用课上课后与学生“亲密接触”的时机,发挥德育效能,服务自身工作。

德育教育要产生教育的最佳效果,必须通过学生受教育后内心对自我的自觉要求。因此,政治辅导员同时应做一名“心理咨询者”,应从各方面洞察学生,善干倾听学生内心的“宣泄.,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心智模式,使学生以理智的方法来改变自己的心态,以乐观向上的态度面对社会和人生,从而实现由道德要求向品德和行为的.转变。政治辅导员应更新德育观念,从心理健康教育中吸取有益成分,少一点说教和灌输,多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为有效实施德育教育提供良好的心理背景。另外,还可以从心理健康教育中移植一些方法作为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来提高德育工作的成效。譬如,运用心理学的原理、方法和技术来改变学生的心理与行为的知识,客观地了解学生个性的状况、长处、不足以及发展趋势,使德育工作更有针对性,也可以采用会谈、沟通分析等心理辅导中常用的方法,服务于德育工作,以减少思想工作的阻力,从而为学生接受德育影响、实现德育工作的最终目的奠定良好基础。另一方面,德育教育的内容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关键。德育内容只有贴近高职生的生活实际,符合高职生的年龄特点和思想实际,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伦理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和个性创新意识养成纳入政治辅导员德育的视野之中,进一步深化德育所具有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双重内涵。同时还要注意创新德育方法,要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中引导学生在自我教育中成长,要鼓励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不满足现状,对现成的答案敢于提出疑问,善于思考,勇于向权威挑战,有创新的想法。学生只有具备了丰富的道德情感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具备了健康的心理和高尚的人格,才更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2.3执行对学生的教育管理。

辅导员工作任重而道远,不能简单的对待,只有以学生成才为着力点,以党建为龙头,以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德育为抓手,注重对学生的学习管理和生活指导,齐头并进,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不断的探索,寻找适当的方式方法才能促进学生顺利成才。

论高职院校教师素质论文篇九

就中西方教育进行比较,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传统教育存在“两强两弱”的特点。所谓“两强”,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应试能力的培养较强;所谓“两弱”,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比较薄弱。这种特征无疑也体现在外语教师身上。

近年来,国内外语教学理论的研究逐渐将重心移向学生,教学这一双边活动也越来越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这一趋势固然纠正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语言创造能力的倾向,但是,如果因此低估甚至忽视教师在整个外语教学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那就又会走上另一歧路,从而影响外语教学质量的真正提高,最终导致素质教育目标的夭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任何时候,强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都是不过分的。外语教师要想充分发挥一个“组织者”的指导作用,其个人的素质是关键。

外语教师首先是教师,他必须具备一个普通教育工作者应有的基本素质;他又是一个语言教师,人类语言的特殊社会功能和认知功能使得他的工作具有十分鲜明的人文性。外语教师所教的内容是外国语言,他必须具备更多的与教学有关的外国语言、文化、文学的修养和造诣。

讨论外语教师的基本素质不应该离开教师的神圣职责,即培养学生爱国家、爱人民的思想品德和健康的个人品格。作为教师,其自身应当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为教育事业做奉献的精神。

广义上讲,一个人的素质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知识,二是个性或品格,两者互相作用,相辅相成。一个人有了知识(广义的知识),同时又具有良好的个性,如谦虚、好学、热情、开朗、坦诚、善解人意、认真细心等,这就能为获得更多和更新的知识提供了可能。对教师来说,素质的这两个方面显得尤为重要。知识是教的内容之一,而品格却能影响教的方法和教的效果。教师的人格素质和知识素质必然会体现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上。

(l)。人格素质。

教师的品德一方面将成为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教师的敬业态度、责任感,甚至一言一行都将对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另一方面,教师的优秀品格将为学生所崇拜和效仿,学生往往会将对教师的尊敬和喜爱转化为对该教师所教学科的喜爱。学生的智商不同,个性、家庭、社会背景和生活经历也不同,教师只能对学生一视同仁,倾注如同父母般的爱,才能使他们克服种种心理障碍,自主地在学习中发挥出聪明和才智。

较高的人品修养和令人愉快的个人性格,如民主、公正、谦虚、慷慨、幽默、耐心、宽容、尊敬他人和良好的与人合作精神等,都是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相识、熟悉、亲近,进而发展成为朋友、火伴,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中,就会保证教学和8人活动的正常进行。

(2)知识素质。

任何一个教师都必须具备所教学科的知识和如何教好该学科的知识。外语教师除了对他所教的外语的语音、词汇、语法有良好的掌握和具备精湛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外,还应具备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仅仅具有上述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当今的教育环境还需要教师具备广博的知识。我们这一代的青少年智力发育和身心发育都很迅速。他们对新生事物的追求如饥似渴,接触知识的渠道和媒体也相当广泛,因而他们在某些领域,如体育(包括球星)、文艺(包括歌星)、科技、现代传媒等方面的知识甚至会超过某些教师。然而,学生自身具有的“向师性”使得他们常常把求知的欲望寄托在教师身上。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拥有很多新思想和新观念,他们对社会和身边的人和事有独立的见解,其中某些看法往往与传统的思想和观念发生冲突和矛盾。教师要想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诱导他们改变片面甚至是错误的观点,没有共同的语言和广博的知识是无法奏效的。

2.外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专业素质。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也是人类思维的工具和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一个语言教师不仅要有所教语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还应具有丰富的本民族语言与文化的知识,以及人类语言本质特征和特殊使用规律的知识。

掌握语言学的知识对语言教师有两大益处:一是能使自己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人类语言的本质,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和语言运用能力;二是能在教学活动中自觉地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选择并使用符合语言运用规律的教学方法,不但明确“教什么”,还要知道“如何教”。

课堂语言的使用是一门艺术。一个教师的课堂语言质量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教师基本素质的缩影。因此,语言教师更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

3.外语教师特有的专业素质。

外语教师特有的基本素质是由外语学科的性质所决定的,它的独特性是由影响外语学习的主要因素所决定的。

(1)外语教学的环境。外语学习大多是在儿童已过了语言习得关键期才开始的,而且外语教学一般都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和足量的语言输人。课堂中外语教师不仅是学生外语输人的重要提供者,而且是外语输人质量的控制者,对外语教学活动起着关键的作用。那种无视客观存在,盲目追求创造与母语习得环境相似的交际环境的做法,实质上脱离了外语教学的特殊规律。

(2)学习者的情感。外语学习不仅是另一种知识体系的学习,而且更重要的是对于另外一种文化体系的适应。因此,对外语学习者来说,情感方面的因素,尤其是动机、态度和性格等对外语学习的成败有着特殊的影响。有研究表明,外语学习者的各种动机都能使学习者获得一定程度的成功。如何培养和引导学习者正确的外语学习动机,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外语教师的重要责任。因此,外语教师不仅要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和教育方面的理论及实践经验,而且必须富有感染力和具有良好的性格,才能影响和改变学生对外语学习的兴趣和态度。

(3)学生的原有知识。学生的原有知识(尤其是母语知识)既有利于外语学习,又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外语知识的获得。学生对母语知识的意识程度越强,这种知识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就越大。母语中的哪些知识可以利用,哪些要进行异同比较,这需要外语教师对两种语言的结构和特点有较清楚的认识,同时要具备相当程度的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的知识。

(4)不同文化的影响。语言结构中,尤其是词汇中包含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外语中的词和句的正确理解,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文化的了解。两种不同文化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相互影响,因此,要求外语教师不但要对本族文化和目的语文化有较深刻的了解,还要善于帮助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意识,避免交际过程中的文化误用现象。

综上所述,一个合格的外语教师的基本素质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外语教师必须具备较为系统的现代语言学理论,对语言和语言的本质特征、交际能力的本质、语言理论的发展趋势等有所了解,并能自觉地利用语言学方面的知识来指导外语教学;对外语语音、词汇、语法、语意和语用方面的知识,不仅要知其然,并且要知其所以然;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语言教学的人文性。

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的知识对于外语教师也十分重要。外语教师应当研究和掌握教学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教学原则,熟悉教学组织的步骤和措施,努力提高外语教学的组织能力和教育实施能力。

(2)外语教师必须懂得相当的外语学习理论。近年来,外语习得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对许多传统的外语教学认识作出了修正。特别是有关错误分析、中介语、学习者学习心理和学习策略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对教学实践有很大的启发,这就要求外语教师熟悉这些理论,并对外语学习和教学的特殊性有清楚的认识,使学生掌握学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外语教师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外语教学法知识。外语教学史上曾有过多种教学流派和方法,这些教学方法都是在一定的语言学和心理学理论基础上产生的。外语教师应了解这些外语教学法的来龙去脉和优劣之处,运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它们,并结合我国国情,取长补短,为己所用,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切忌盲目崇拜、人云亦云,寻求“万应灵丹”。

(3)外语教师必须具备较为扎实的专业技能。他们必须具备较高的听说读写的技能,在课堂内外充分展示外语的工具性。教师的外语实践能力既能为学生提供楷模,又能为课堂教学的交际化提供可靠保障。外语教师应该时刻把提高和完善自己的外语实践能力摆在重要的位置。

(4)外语教师必须具备现代教学的意识和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技术的能力。目前,多媒体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使得真实的教学素材进人了教室和家庭,其强大的储存容量和灵活的交互性能调动人体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外语教师需要掌握和充分利用这一现代化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外语教师还应当具有运用艺术手段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能力。语言知识能造就一名合格的教师,但借助艺术手段的外语教学能够造就一名优秀的教师。这就要求外语教师具备绘画、书法、唱歌、指挥和编导等艺术才能,把高品位的艺术熏陶注人教学。

论高职院校教师素质论文篇十

通过对我院国际合作、财经物流、软件艺术等系的多名毕业生、即将毕业学生进行电话访谈和问卷调查,结合对结果的详细统计,对毕业生表现比较突出的就业心理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当前毕业生要改变错误、狭窄、扭曲的自我认知与社会认知,建立新型就业观,强化择业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跳出从众、攀比等社会心理误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情绪问题。

1.1.1焦虑情绪。

焦虑是由心理冲突或挫折而引起的,是一种复杂情绪的反应,是大学生中最常见、最普遍的一种情绪反应。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面临着“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和现实的矛盾,面临着种种剧烈的心理冲突该如何做出正确的抉择,使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们深感困惑,往往出现焦虑不安的心理。这种焦虑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就业的主动性和在应聘中真实水平的展现。

1.1.2悲观情绪。

这种情绪在平日学习成绩不好、努力不够、受过处分乃至经历过数次应聘失利或是应聘无门的学生中是普遍存在的。此外,这种悲观情绪还来自于伴随着人才市场供需严重失衡而出现的用人标准的大幅度提高给学生带来的潜在压力,高职院校学生在这方面受到的重创更加严重。

1.1.3不满情绪心理。

伴随着悲观情绪的产生,他们逆反和不满的情绪会油然而生,不满的对象可以是其周围的任何事物或人群。如对所在学校不满,对家庭成员的不满,对周围同学不满,对老师不满等等。视具体的个人关注点及实际情况而不同。

1.2自我认知问题。

自我认知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各种身心状况以及自己和周围关系的一种认识,也是人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的统一。自我认知包括认知、情感、意志等多种心理机能的完整的心理系统。毕业生在择业时不能客观认识和评价自我,便会出现自我认知偏差,造成自我认知障碍。

1.2.1期望值过高。

表现为不能准确地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择业期望值高,把待遇是否优厚、是否可以在大城市就业等作为选择标准,不愿承担艰苦的工作,不愿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工作。这种不能给自己正确定位而产生高期望值的盲目求高心理使不少大学生往往与很适合自己的用人单位失之交臂。

1.2.2自卑心理。

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的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评价过低,不敢主动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不敢主动参与就业竞争,从而陷入不战自败的困境之中。同时由于高职学生没有考上理想的学校而产生自卑心理,这就更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据调查结果,大约有45%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其中严重者超过21%,女生的比例较男生略高。

1.2.3消极等待心理。

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一般情况下很少会出现在名牌学府毕业生中存在的自负心理,相对比较突出的心理特征更多地表现为“坐、等、靠”的依赖心理。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依赖性强、心理承受能力弱、盲目自信,关注自我多、关心他人少在就业问题上缺乏足够的重视,甚至把就业看作是父母、老师、学校的事情。

2心理问题产生原因。

2.1客观原因。

一是从社会环境看,我国面临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大学扩招等等,就业竞争压力大。二从家庭环境看,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很高,不希望子女碌碌无为。三从个人社会关系方面看,大学生与周边朋友同事相比,只有一份好工作,才能显示其能力。这些客观因素相互叠加构成了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源,使学生无所适从,压力重重。

2.2主观原因。

2.2.1大学生正处于人生中心理矛盾突出阶段。

大学生正处于成长期,心理发展尚不平衡,对待问题有些茫从,不善于调整和平衡心理,往往会产生各种矛盾。

2.2.2生理与心理发展的不同步性。

处于求职中的大学生,有很大一部分心理还不成熟,生理与心理的发展有很明显的不同步性。加上个体环境的差异性,形成的个性心理特征也有很大差异,在求职中就表现出心理特征的复杂性、差异性。

2.2.3求职本身是各种矛盾的汇集,是处在各种矛盾的艰难选择。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矛盾,如专业与爱好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地域与家庭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相互作用、相互交织,是他们从来没有遇到过的,使大学生处于心理不平衡境地。

3解决高职院校毕业生心理问题的几个途径。

3.1从社会与企业角度:建立学生--社会支持系统。

加强就业市场和就业法规的建设,完善市场机制,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公开、公正、公平的就业环境。积极配合学校的实习基地、订单培养等项目,协同学校,把对学生在校培养当成社会责任予以重视,形成学校、社会齐心协力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新局面。目前社会上存在人才高消费现象,歧视现象也较严重,有些用人单位不断攀比员工的学历,用高文凭高学历毕业生。高职院校毕业生感觉越来越难找工作。另一方面又存在用人低成本现象,用人单位喜欢用无文凭、未经培训无资格证的人,以降低劳动力成本,导致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高不成,低不就”,就业率不高。所以,希望社会上的企业能够给这些受过职业技术训练的大学生一个机会,给他们展现自己的舞台,从职位需求方面给予缓解。

3.2从高职院校角度:建立学生--学校支持系统。

积极开展大学生择业的心理指导和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客观认识自己,做到正视现实,敢于竞争,不怕挫折,放眼未来。坚持开展自主创业教育,树立正确的职业思想和择业观念,发散创造性思维,提高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积极参与社会竞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2.1加强就业指导。

我们必须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专业实际、个性特点和当代社会环境特点及发展趋势出发,贯彻全程就业指导,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规划,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如树立个人需要服从社会需要、行业无贵贱、“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观念,促使毕业生顺利就业、成功立业。

3.2.2全面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大学毕业生要使自己真正成为企业和社会所欢迎的人才,就要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在平时的学习中着重培养自己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职业能力、顽强的创业精神,毕业一上岗就能站得住、打得开,受到企业和社会的欢迎。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如何决定着其在求职择业时的成功率和相应的职位层次。高职院校大学生应该在入学时就确定今后就业的目标,自觉地把大学学习同今后的就业紧密地联系起来,建立起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自己的.实用技能,考取职业资格证书,以适应将来在社会上从事职业岗位的要求。

3.2.3加强就业心理咨询与辅导。

在当今新形式下,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我们可以由院心理咨询中心牵头,全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参与,通过讲座、心理咨询、心理测验等方式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帮助毕业生调适自己的心理,引导他们走出就业心理误区,排除心理障碍,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3.2.4加强模拟面试、模拟招聘现场等模拟演练。

毕业生缺乏面试、参加招聘现场的经验,我们可以通过模拟面试、模拟招聘现场等模拟演练,让毕业生亲身体验,提前积累经验及感受求职时各方面的压力,从而在实际求职中可以从容应对各种局面,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增加就业成功率。

3.3从大学生自身角度:引导学生进行客观的自我认知和评价。

3.3.1对大学生进行职业取向的心理测试,以对大学生的职业心理进行定位。在此基础上结合职业意识的指导训练,向学生详细介绍相关职业的概念、职业的种类、职业道德、职业知识等,并结合专业课的教学和现场实习帮助学生进行技能的训练和储备,还要注意辅之以谈话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特性评价。

3.3.2在第一步的基础之上引导毕业生将自身的特质与就业的现实和职业岗位的现实要求相结合做全面、冷静、客观的自我分析,使之认清自己的优势与劣势,从而给自己一个客观的评价,以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迎接挑战。

3.3.3辅之以有针对性的就业心理辅导,及时纠正毕业生在就业中因受挫所引发的心理失衡现象,同时教授其一些减压的有效方法。

同时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的推进和社会鼓励大学生艰苦创业的影响,有一部分创业意识较强的大学生毕业后利用自身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优势,或通过网络提供的便捷条件,或通过社会融资,或通过与投资商合作,自立门户,办起公司,进行艰苦创业。这种理念也应得到高职学生的接受和认同,自主创业是有利于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在更广阔的舞台上体现人生的价值。

4结束语。

高职院校毕业生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顺利地度过就业阶段,需要通过社会、高校、学生的共同努力,正确面对就业心理问题,这样才能有效地消除心理障碍,走出就业误区,才能在择业的重要关头,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的心理,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王兆明.职业生涯规划[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2]王兆明.就业创业实务[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

[3]frederick,james.心理学研究手册[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4]黄海霞,张骞.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与调适[j].产业与科技论坛,(08).

[5]李琦,潘芳,江虹,刘强,龚明亮,李海.大学生就业心理准备中影响其应对方式的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02).

[6]查尔斯·莫里斯(charlesg.morris),阿尔伯特·梅斯托(alberta.maisto)心理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7]张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论高职院校教师素质论文篇十一

随着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我国的高职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同时大学毕业生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话题。就业率成为衡量一所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的主要核心评价指标。当前“人才高消费”现象的出现,同时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使高职学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在此形势下,高职学生尤其显现出很多就业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学生的就业心理,加强学生的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与文化素质等的协调发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论高职院校教师素质论文篇十二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重要指导思想。

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向大众化方向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无论在院校数量还是办学规模上,都已形成了前所未有的蓬勃态势。近年来,高职教育发展的重心由数量扩张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转变,要求高职院校加大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真正办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以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此类人才的急需。同时,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在接受高等教育方面的需要,在民族素质的全面提高上,做出应有的努力。

“以就业为导向”不仅体现了教育担负着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所应有的服务性质,而且更突出地反映了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应用型人才的特性。“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技术教育直接面对经济社会发展这一力、学性质所决定的。

就业是民生之本。来到高职院校就读的学生,首要目的就是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能够顺利就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以及用人单位是否给他们以“留得住、用得上”的较高评价,成为社会对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和质量最主要的评价标准。围绕就业办学,也是贯彻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满足广大民众当前实际利益和长远根本利益的具体实践。

在一定意义上,强调“以就业为导向”就是要反对“以文凭为导向”。在这里所说的“以文凭为导向”,有三方面的表现:一是较为单一地强调专业培养计划在课程设置、内容等各方面的学科性、系统性、完整性,当然也就必然附之以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二是全部的培养过程注重追求学生能够“修业期满、成绩合格”而取得毕业资格,与毕业后是否能够顺利就业缺乏有机的融合;三是实施人才培养的教学部门与实施就业指导的学生工作部门的相互脱节。

影响就业率的因素很多。当前,各高职院校都已经加大了对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力度。不过单纯地从就业抓就业是远远不够的。现提出以下问题,以更深人全面地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

一、决定就业率的实质是人才培养质量。

在开拓就业渠道、抓好就业指导、建立稳定的人才输送渠道和关系的同时,必须认识到,影响就业率的根本在于人才培养的质量。当用人单位认识到我们的毕业生较好地适应专业岗位的要求时,在人才“供”与“求”的关系上,学院就由被动转向了主动。包头职业技术学院连续几年向厦门灿坤公司输送的高质量人才,在取得好评后,企业每年主动上门优选录用毕业生,这就建立起了稳定的联系。在此,起关键作用的还是人才质量。

质量高,就业率就逐年提高,学院的社会声誉也越来越好,生源也更加充足,由此形成了良性循环。

二、提高人才培养质蚤要靠教改的不断深化。

教育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根据不断变化了的新情况而适时推进,做到常改常新。

较长时间来,高职教改在突出实践教学、实现课程综合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使得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特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体现。普遍认为,已很难挖掘出再进一步压缩理论教学时数的空间。如果不开拓新的思路,深化教改将陷入困境。在此起决定作用的'是如何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对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再认识。

高职教育说到底是就业教育。从目前职业人才市场的实际出发,国家公布了数控等四个专业技术岗位紧缺人才情况。如果对这样一类人才的培养规律做一番认真研究,那就是必须完全打破原有的“几段式”模式,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让必须、够用的理论知识服从于这一主线.构建全新的培养模式。这时,原来意义上的“课程”连同所谓体系的完整性将被突破,服从于学生能够取得与所学专业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三、确实根据社会需求来办学。

学校的功能是为社会培养适用人才,为民众提供教育服务、学校离开了社会需求就失去存在的意义。

社会需求有两个方面,一是来自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来自学生个人的需要这两者有时统一,有时并不协调所以对“热门专业”也就有多种解释,很多人愿意读的专业并不一定有大的实际需求,比如“会计电算化”;而很紧缺的专业又没有人愿意读。比如“焊接”、“铸造”。学校的目标应当主要瞄准来自经济发展方面的需要,对应于此开设专业,调整专业方向和办学规模。由于人才一培养要有较长的周期很多学校已采取大类专业招生,适当时候在调查基础上对社会需要的预测实行专门化培养方向,这是个好办法。

学校要每年进行一次人才需求的社会调查,把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的调整作为常规工作来抓,把专业办活。还要积极引导学生了解社会需求状况,调整自己的专业取向。

四、积极尝试“订单式”培养。

学生能不能顺利就业,在很大程度上要看是不;是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现在我们的学校如同工业企业的批量生产,就这么几种产品,而且产品规格相同,很难满足具体单位的需要。一些学校尝试“订单-式”培养,由用人单位提出所需人才在知识、技能、素养等各方面的具体要求,共同制定培养方案,最后用人单位接收合格的毕业生二有时学生毕业后学校还要跟踪“服务”。这种方式对企业和学生都大有收益,使得“以就业为导向”十分具体化。

“订单式”培养需要有校、企两方的积极性。当前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大多数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和人力资源部门很难愿意对两三年以后的事付出辛苦和代价,反倒外企要好得多。因此,不妨可以试行“半订单式”培养,亦即在培养中途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调整所选学生的培养方案,甚至提前进岗,实行校企联合培养。包头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就有不小比例的学生通过这一方式完成学业,很具推广价值。

五、就业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和培养全过程。

就业教育包括职业(专业)选择指导、就业指导、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相关的素质培养等。就业教育的相当大部分应当通过日常教学和培养全过程来实现,而不只是依靠就业指导。每一位教师都要对学生顺利就业负担责任。

帮助学生做好职业(专业)的选择.是一件很难的事:学生大多不了解职业(专业),学校也无法对共年后某个职业岗位人才的供需状况做出准确的判断,甚至做出就业承诺。但对大体的形势还是可以预测的,也可以向学生、家长进行有关介绍,提供他们有价值的就职信息。一些高等院校适时向社会举办“开放日”,欢迎学生和家长来校参观、咨询.届时向他们介绍专业性质、办学条件、近年就业情况和社会职业需求,为学生更为理性地选择职业(专业)起到很积极的作用。这种做法值得借鉴。

在人才培养的各个阶段和环节中.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接触将要从事的职业实际,增进对职业的了解和情感。不仅传授知识和技能,还要十分重视科学严谨的作风、严格的职业规程、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克服困难和挫折的勇气等职业素质的锻炼和提高,将它们融人具体的培养过程之中。

六、重视对己从业者的职业培训。

重视学历教育,忽视职业培训,这是目前高职院校普遍的倾向。发达国家的同类学校则将办学资源较多地用于职业培训,与之相比差别很大。

“以就业为导向”不单是要培养新的建设者,还要满足社会上凡需要提高职业适应能力或转岗人员的要求,实施非学历的职业培训。这对于高职院校,有着很大的服务空间。

国家和地方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布紧缺人才的职业(专业),起到导向作用。院校也应最大限度地整合和调动培训资源,经常地公开“我能在职业培训上做些什么”,供有关民众选择。培训目的和学习科目应十分具体,时间短则两周,长则几个月。如果与企业紧密结合,成为它的培训基地,就再好不过了。

七、毕业生跟踪调查要由教学管理部门主做。

各院校都已经把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列为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但这项工作基本都是以学生工作部门或就业指导工作部门为主来做,其不足是不易更敏感地触及培养方案中的缺陷,调查结果需要“二传”至教学管理部门和基层系部,难免折扣。

所以,主张由教学管理部门为主,各系部和学生工作部门协同,来进行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把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等各方面的适应程度列人调查范围,使教学与就业的关系更为紧密。

论高职院校教师素质论文篇十三

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人文素质现状的调查分析,为建构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科学性提供一些实质性的思考,让高职院校在有效开展人文教育的过程中不仅成为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过硬的专业技能的技术人才的场所,而且成为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较强创新能力的技术人才的殿堂.

作者:王静王媛赵倩作者单位: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安徽,合肥,230601刊名:管理观察英文刊名:managementobserver年,卷(期):“”(12)分类号:g71关键词:人文素质高职学生调查分析

论高职院校教师素质论文篇十四

摘要:在职业教育发展的黄金期,如何完善中职教育体系已经迫在眉睫了,尤其是在专业开发、课程设置、办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都要随着市场与企业的要求而不断变化。

关键词:校企合作;项目开发;实践操作;过程评价。

的专业课程改革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下面以车工工艺课程改革为例,从四个方面论述如何以就业为目标,培养社会所需的技能型人才的。

一、校企合作论证调研。

从开始,我校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了专业的论证调。

查,每年都会深入企业调研,撰写出详细的论证报告,还召开机电专业群建设论证研讨会,邀请区教育局姜蕙副局长、广东工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副院长肖小亭教授、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张伦珍教授、中等职业学校国重评估专家组资深专家郑伟光先生、广东圣都模具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部刘文红经理等出席了会议,进一步推进专业改革与建设的步伐。12月26日,我校隆重召开了“顺德陈村职教校企联盟”成立暨“20技能节”成果展示会,参加本次盛会的有来自广东省行业、企业及兄弟学校的180多名代表,校企联盟成立后,将搭建起行业企业与学校的合作平台,全面实施“八个共同”(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共同编写教材;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共同培养师资;共同实施教学;共同进行学生评价),真正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实现学生、学校、企业、行业多方共赢。本人也参加了中职教师企业实践项目为期6个月的活动,通过这一阶段的实践,我熟悉了学生未来就职后的工作环境和企业范围,可以有效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和水平,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重要的是我们要了解市场现在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因为企业在不断地进行技术革新,而学生在学校所学到的理论和技术往往是“过去时”,所以我们的主要任务是给学生打下一个职业能力的基础,再通过不断和企业接触进行弥补。

二、适度进行项目开发。

根据调查报告、岗位需要、专家企业技术人员反馈建议,按照理论知识适用、够用,注重实际动手能力的原则,将生产过程转化为教学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断进行专业教学改革,提高教学实习质量。20开始,教研组引入了德国先进的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个人或小组工作方式,由学生自己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制订计划,分工合作,完成整个项目。我们先后确定了《斜口钳》《手电筒》《螺旋压力机》等项目,主要包括的基本技能有:车平面、阶台、切槽、滚花、锥度、钻孔、扩孔以及内外螺纹等。

开发出符合企业用工需求、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实用项目,在教学中势必会事倍功半。通过企业实践,与工人师傅了解,教学中改进项目会向工装夹具方面尝试,例如气动齿条翻转装置,可以实现多课程的融合,这是下阶段的工作重点。

三、加强践行实际操作。

项目确立后,在教学实施中,为了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整而有顺地完成车工课程的理论与实践两部分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我校在近两年教学中尝试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模块式,让理论和实践进行有机结合。实行小班制授课,采用并行排课的方式,即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同时进行。通过项目介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最终总结出相关理论,使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显乏味。所有的理论、实践均以此为核心展开,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实现从学习到工作的平稳过渡。要求学生在课程结束后每人完成一件作品,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均符合技术要求。具体实施:首先学生学习基础内容,如识图与公差以及车床的基本操作、简单车削等。这些内容是基本功,只有掌握了才能上手进行生产训练。其次,根据项目加工内容将教学分成模块,由浅入深,由简到繁,每个学生完成每一模块并考核合格后,才可进入下一个模块。这一过程根据生产工艺追溯卡,从车削端面到外圆、从钻孔到攻螺纹、从控制总长到车削螺纹,逐步提高技能水平。最后,将技能较好且愿意考取车工证书的学生,集中培训,使其达到中级水平,也正因为如此我校学生中级过级率几乎100%,并选拔出高水平的选手进行重点培训参加区、省技能大赛的角逐。近两年我校车工、铣工项目均有选手参加广东省中职技能大赛的竞技,成绩很理想,詹泽建同学更是代表广东省参加了全国技能大赛,获得第八名。

四、注重过程评价提升。

在整个过程中,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建立一个对学生的动态的评价体系,其目的.就是对每一个学生在技能训练、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能力及技能掌握的程度,进行一个客观的评价,这样可以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也体现出一切为学生发展,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学生边学理论,边进行技能训练,互相支撑,交替进行。模块中每个任务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均进行考核,注重过程运用表现性评价。而课程的最终性评价以项目加工的精度为技能评分标准,以完成项目报告相关内容为理论评分标准。达到合格要求的学生给予学分,录入学校学分制系统。

总之,通过以上方式,我校近三年毕业生双证率达100%,三证率也能达到60%以上,而其就业率以及专业对口率均达到85%以上,在本地企业中,圣都、浦项、申凌、科达等大型企业我校学生表现均得到认可。由于市场与企业的要求是不断变化的,中职生的就业也必然会有新的挑战。作为一名青年专业教师,其专业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需要不断摸索前行,希望能够与职教同仁找到符合我国国情的培养模式,真正将职业教育的功用发挥出来,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方展画。切实推进专业课程改革全面提升职业教育的内涵。职业技术教育,2008(33)。

[2]杨孚春。中职数控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考。学园,-05.

[3]王伟伟。数控专业实训课程评价方法的改革探索。科技信息,2011(11)。

论高职院校教师素质论文篇十五

慕课这种开放性的教育方法在国内外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国际上很多知名大学的开放性公开课程不断的发展,对提高全世界高等教育的质量有很大的帮助,我国十三五时期的五大发展理念其中就有“开放共享”这两个理念,这也体现了新时期国家对于慕课的认可,这种教育模式所面向的对象不仅仅是在校的广大学生,也可以说社会上的在职人员和务工人员,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主要体现在与时俱进,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而慕课环境下学生能够了解全世界各地对于信息技术发展的不同见解,对于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推动行业的发展,有跨越性的意义。

1慕课的定义。

慕课这一词最早源于麻省理工大学,他们将课程免费公开在互联网上,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认可,与此同时国内外的一些知名的大学也纷纷效仿这种教育模式,甚至一些企业也参与到这种互联网在线教育的模式,例如中国人民大学公开课、网易公开课、百度课堂、腾讯课堂等,都是以互联网在线教育为主要模式的教育机构,在慕课环境下高职院校的信息技术教育不断的改革,对于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慕课环境对于传统教育的影响。

2.1对职业教育有新的认识。

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自我认知不断提升,为了能够实现自我价值,更多的人认识到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并把它应用到终身教育的规划中,在职业教育中虽然传统教育的体系比较完善,但显然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而科技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提升,慕课概念的出现,影响并改变着传统教育的方法,在信息技术教育中,传统的教育不能满足他们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渴望,而慕课环境下,他们能够获取到技术更新的内容,并且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2学生结构复杂。

高职院校的教育中,学生的学生能力差异很大,对于信息技术的理解各不相同,这给教师的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同时也不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慕课环境下,虽然课堂内的学生数目,不断的`增多,但是这种环境下,可以让学生反复的练习,不断的思考讨论,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而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

2.3资源获取途径多样化。

在传统的高职信息技术教育中,学生和老师获取信息技术知识的途径,主要有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渠道,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今天,对于传统的知识渠道来说,微博微信聊天软件等资讯更加方便快捷,并且能够提供最新的信息技术知识,慕课在我国教育中不断的发展,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传统教育模式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互联网教育,很多教育工作者对于慕课教育改革认识不够。

3慕课环境下高职信息技术教育。

3.1移动互联网教育。

互联网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全面应用到移动客户端,很多的青年学生利用手机浏览网站,像是百度课程、腾讯课堂、网易云课堂、中国人民大学公开课等都搭建了手机客户端平台,这些企业和学校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各大院校企业应笑话他们那儿教育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基础上不断的创新,除了网络课程之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微信课堂等新生物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满足自己的教育目的。

3.2教师正确认识教育技术对于自身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化程度不断提高,只有将最新的教育技术融入到课堂教育当中,并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才能胜任,慕课环境下高职院校信息技术教育工作,才能向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不突破自己固步自封终将会被淘汰。信息技术系的老师在线教育参与率处在较高层次,可以表现出教师对于在线教育的认可度很重要。3.3信息技术在线平台的搭建在大数据背景下收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老师的教育习惯来搭建在线教育平台,这个教育平台主要分为课程管理、平台首页、课程内容、课件内容、讨论区域、师生互动区域、问题回答区域、学习笔记区域等模块,充分利用这些模块,在学习的过程汇总记录、讨论、互动、练习等达到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

3.4做好课堂教育设计。

慕课教育环境下要做好信息技术教育的改革,在课堂内容上,根据学生的需求制定相应的视频,视频的时间要在15分钟左右,在网络教育中要加入笔记区域、师生互动模块(教师通过网络利用音频和视频与学生进行互动)、课后讨论区、以及相应的练习课件,信息技术的教育在于多实践,而在线的练习与互动,并在课程完成后设置结业证书,以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在网络上要利用好互联网第三方平台。例如yy、qq语音、百度课堂等,充分利用好他们的平台来设计信息技术课堂。4结束语综上所述,文中对慕课的定义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并分析它对传统教育的影响,例如对于职业教育的影响,学生结构的复杂化,知识获取的渠道丰富化,在幕课环境下,对高职信息技术教育的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慕课教育模式其开放性的特点,能够让学生进行系统化,专业化的学习,对于课堂上的知识能够查漏补缺,是学生能够自主的学习不断的丰富自己在信息技术领域的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朱俊军.汪.慕课时代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促进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探讨[j].交流,(11):177.

[2]孙明.慕课环境下告知信息技术教育改革分析[j].信息化教育,(19):132.

论高职院校教师素质论文篇十六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崛起以及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的大背景之下,社会急需一批具有高水准、高能力、高素质的新时期英语专业人才,以辅助我国各项以对外为基础的商业、政治、文化等事务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实施。可以说新时期在英语专业技能的基础上,人们更为关注的是英语人才的实用性,注重在实际工作中,英语人才是否能够将所学进行充分的运用,是否能够对各项工作问题做出有效的处理,是否能够将自身的英语综合能力进行充分的发挥。这也对做为英语人才培养重要基地的高校英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在注重英语理论、技能教育的同时,关注市场对英语人才需求动向,以就业为导向来对英语教学内容、方式、手段等做出及时的调整,以使其所培养的英语人才能够符合当下社会的实际需求,进而在促进学生未来就业理想的顺利实现。但就当前高校的英语教学而言,由于深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且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虽然经历了数次的教学改革,但仍然难以彻底摆脱传统英语教育的束缚,“闭门造车”现象在当今高校英语教学中仍为常见,这严重影响了高校英语教育与学生就业的脱节,不仅不利于高校英语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同时也难以满足企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是一种人才资源浪费的行为。

1.就业导向解析。所谓的以就业为导向,就是要求包括课程设计、教学内容选定、教学模式等在内的高校英语教育,必须能够很好的适应快速发展且千变万化的岗位职业需求。能够根据市场对英语人才需求的变化,而有增、有减的对英语课程做出相应的调整。甚至面对那些新兴的社会英语岗位亦或是社会需求量逐渐锐减的岗位,高校在进行英语课程设计以及招生数量制定时,也必须将市场因素充分考虑在内。为此,从此种意义上而言,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英语教学,就是高校在学生就业发展这一核心教育理念的推动下,能够通对社会、市场需求的充分分析,来进行英语专业以及课程的设置。就业导向教学理念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树立,极大的促进了英语各项岗位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在提升英语教学内容实用性的同时,有助于学生在学校中就能够提前感受到实际就业感,从而起到对学生的英语实践运用能力进行培育的目的。2.就业导向下高校英语教学基本需求。就业导向下的高校英语教学要求我们在高校英语原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融入社会对教育的影响,以此来在职业导向下对高校英语课程体系进行重构。从而有计划、有目的的对课程教学活动进行实施,对学生的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具体而言,就业导向下的高校英语教学基本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关注学生英语基础能力训练,将包括听、说、读、写在内的英语基本技巧,对学生进行反复训练,以促进学生英语基础能力的扎实、稳定,为其英语各项能力的发挥提供基础支持。(2)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多样化的选择,使其能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多角度的开展英语学习。而教师也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通过课程设计,有针对性的对其开展英语教学。(3)基于岗位需求,有效整合英语课程教学内容。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为目标,针对岗位需求素养、能力、知识来制定教学计划,培养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提高英语人才的实用性,使学生拥有能够通过自身的语言知识来对实际岗位问题进行解决的综合素质。(4)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水平,从知识、能力、情感全方位来对学生进行培育。在关注学生硬性英语知识培育的同时,关注英语文化、素养对学生的培养,使其具有一定的英语沟通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能够在在正确价值观、世界观的辅助下,来正确处理各项国际交际事务。

二、高校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学生和教师作为教学的两个主要构成要素,其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共同构成了当前的英语教学,各项英语教学成果、问题也都集中表现在师生身上,以特有的行为、特征显现出来。为此对于当今高校英语教学现状的分析也应当从师生两方面来进行。1.高校英语教师教学存在局限性。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校英语教学就在不断的改革发展中前进,虽然其中也取得了许多傲人的'成绩,但随着教育行业的发展以及时代的进步,许多新的问题不断衍生出来,对改革中的英语教学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尤其是社会对英语学习需求的扩大化也导致了当时英语教学人才稀缺化的现象。而为了保障高校英语教学活动得以有序开展,高校开始降低对英语教学人才的要求,许多非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开始进入道英语教学岗位工作中去。这不仅从根源上降低了高校英语教学目标和水平,同时也不利于高校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对后续的英语教学发展造成了极为不好的影响。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上述问题是当今高校英语教学不理想的一个主要原因,造成了当今高校英语教学的局限性,如大多数教师只会死板的依照英语教学大纲要求开展教学,思维和教学完全局限在教材上,在教学创新、教研方面存在严重的不足;教学思想、模式陈旧,无法掌握好英语理论、实践以及素质教学之间的平衡点等等都是当今高校英语教师教学存在局限性的主要表现。2.大学生英语学习欠缺灵活性。我们通过对当前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大学生英语学习行为的探究,发现当今的大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欠缺一定的灵活性,其学习思路较为呆板。具体表现为,学习思想传统,这主要是受到了来自于传统应试教育的压力而逐渐形成的一种固有思想模式。在老师、家长的期许下,为取得理想的成绩,学生无论在日常课堂学习还是课下的预习中都会有选择的选取一些考试真题、考试复习要点、考试答题技巧等来进行学习,英文课外阅读等书籍基本不存在与学生的英语学习范围之中;学习策略运用不当。在英语学习中学习策略运用的合理、灵活与否对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和质量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当今的大学生不仅不善于总结自己的学习策略,同时对于学习技巧的掌握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大多数学生只是死记硬背,反复对所学知识点、段落、代表性的英文语句、词组等进行背诵,而不知道对于记忆策略而言,树立良好的英语学习信心和兴趣,制定周详的英语学习计划等学习策略同等重要。

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而大学生接受高校教育的初衷也是为了更好的择业就业。因此,就业导向下的高校英语教学优化是实现学校与学生价值的重要基石。作者结合上文的分析,提出了以下几种就业导向下的高校英语教学优化策略,以供参考和借鉴。1.提升教师队伍综合素养,为就业导向下英语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基础人才保障。高校教育是我国培养人才的重要且直接手段,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只有高水平、高素质的高校教育人员才能更好更多的培养出满足现代化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所以优化师资力量提高英语教学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在高校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其中高校管理者可以聘用转型的企业英语工作者担任英语教学工作。企业英语工作者结合自身实际的工作经验进行教学,并因地制宜,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竞争力。另外,高校管理者可以利用培训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具体可以要求公共英语教师经过系统化的学习过渡到专业英语教学,并安排所有英语教育工作者定期培训,鼓励教育工作者参加其领域举办的学术交流会或专业竞赛等。高校管理者还可以将英语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及教学水平与绩效考核挂钩,提高教师的竞争机制。如对高素质的教育者提高课时补助、进行优秀教师评选并给予适当奖励,提供进修机会学习机会等,吸引更多教师自发的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优化自身教学质量。另外,高校英语教育工作者也应积极参加实际操作获取实战经验,提高自身实际操作能力,便于正确引导学生。进而通过以上“双师型”教师队伍构建的相关措施来有效改善当前高校英语教师教学局限的现状,在提升高校英语教师自身教学综合水平的同时,促进职业理念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从而实现就业导向下实用型综合英语人才培养的目标。2.重点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完善学生英语综合素质。在就业导向下,针对学生自身对其英语学习有效性的影响,我们必须加大对学生英语就业能力的培育的强度,促进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完善。具体而言:1.督促学生结合本专业教学特点,根据自身的英语学习情况,制定科学的学习规划,对自身未来的就业生涯做到心中有数。以此来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动力,使学生在对自身未来的职业规划过程中认识到英语学习的实际效用,以进一步明确自身的英语学习目标和方向,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的信心;2.促进学生英语学习与就业之间的联系。为此,我们可以通过优化英语教学内容,选取一些较为实用的英语文体来对学生开展教学,如英文合同、商务函电、应用文、广告等的编写等,来拉近学生英语学习与职业需求之间的联系;3.完善学生英语学习评价机制,突破以考试结果、考级证书为准的单一化的评价机制。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构建多元化的学习评价机制。如,将企业出具的学生岗位实践报告、学生社会英语实践活动参与情况等全部纳入考评范围,从而实现学校、企业、社会对学生的综合考评;4.针对学习方法,要加强对学生的传授。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可见正确的学习方法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为此,教师要结合学习计划法、兴趣培养法、背诵法等对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认识到英语学习不是只有背诵法,更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在明确学习目标、良好学习心态的辅助下来共同开展。

四、小结。

总体而言,就业导向下的教学在当今已经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其不仅在素质教育改革中有所体现,同时也是我国极具发展的社会经济形势的必然之举。只有使高校所培养的人才能够学有所用,真正符合社会岗位的切实需求,才能够通过学生个人能力的发挥来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我们必须通过对当今高校英语教学现状的深入分析,来不断探究就业导向下高校英语教学改革之路。我有理由相信,随着社会对就业导向教育关注、支持程度的加深,我国的高校英语人才培养也必将迎来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

参考文献:

[2]党瑞红,王秀云.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行业英语教学改革研究——旅游英语教学和基础英语教学有机融合策略研究[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1):76-78.

论高职院校教师素质论文篇十七

1.双师素质教师的内涵。

对双师素质概念的界定,研究者的看法和表述不一。综合起来有以下几种观点:一是“双证”说,认为凡是持有双证的(教师资格证和职业技能证)的教师就是双师型教师;二是双能(双素质)说,认为既具有作为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又具有技师(或其他高级专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能力的教师;三是“叠加”说,与以上两种对“双师型”教师概念的界定相比,此观点比较折中,持此观点的也比较普遍,它强调的是“双证+双能”;四是“双职称”,即要求“双师型”教师具有教师系列职称,又具有工程师职称;五是“双层次”说,认为所谓职业院校教师就是各级各类大中专职业院校中既能讲授专业知识,又能开展专业实践;既能引导学生人格价值,又能指导学生获得与个人个性匹配的职业的一种复合型教师,其第一层次为能力之师,既经典专业知识+精湛专业技术;第二层次为素质之师,价值引导+职业引导。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院校人刁’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明确说明“双师素质”教师内涵为:“双师素质”教师是指具有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有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任教师:(1)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含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极其有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等;(2)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积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3)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4)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

2.发展现状。

调查显示,虽然各院校都非常重视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对专任教师实践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双师型教师的比例没有明显的提高。据有关人员对全国119所高职高专院校调查分析,高职院校、技术学院和高专学校双师素质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分别为46%、3.68%和19.7%。9月起截至底,某学院448名专任教师中有双师素质教师139人,双师素质教师比例占到31.9%,远远低于国家教育部规定的80%;双师素质教师来源单一、年龄结构、职称、学历不合理。单一的师资来源渠道,.造成目前的教师基本没有接触社会和企业,其实践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普遍偏低,在授课过程中难免纸上谈兵。而且这些源于普通高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甚至博士,学科教育和背景影响很大,对职业教育的理解深度往往不够,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较为突出;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实践能力普遍较低,现实中存在着重视实践却远离实践的矛盾。缺乏有效的高职教师培养模式。长期以来,我国各类学校中的教师都是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培养出来的,而传统高等教育的缺陷是专业划分过细,各学科之间缺乏渗透,造成学生重单一专业、轻综合素质,知识面狭窄,缺乏人文底蕴,因此,部分人走上教师岗位后表现为学历高、专业理论知识强,但文化素养不足、动手能力差的现状,以致造成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中为数众多的专业教师知识结构单一,出现专而不博的现象;加之我国的高职院校都是在中等专业学校和成人大专的基础上改制而成,教师队伍以原来的中专教师和成人院校教师为主,整体素质偏低,教学理论、方法、手段及教学经验,甚至教学计划等还未完全跳出中专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圈子,为此,必须创新高职教师的培养模式。

二、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存在的问题。

1.政府政策调控和监管作用有限,培养机制不完善:高职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制约了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行业与企业的参与仍然缺少政府或宏观层面的鼓励与支持;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不健全、不完善,资格证书与实际能力的等值性值得商榷。双师素质培训质量缺少监控,终期考核大部分流于形式,造成培养质量不高,挫伤了教师进修的积极性。社会对高职教育认同度低,关注支持双师素质教师培养不够:职业教育被社会看成了“次等教育”。对此,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杨金土曾在一个教育论坛上提出,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人的多样性和社会需求的多样性被忽视了,教育类型的多样化被异化为教育类型的等级化,不同教育类型的分流,变成被选拔和被淘汰者的重新归队,“行行出状元”的思想被否定了。而由子大量被认为是学业失败的学生进入了职业教育系统学习,于是职业教育被看成了“次等教育”。这样的社会环境下,职业教育的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狠难得到企事业等单位的关注和支持。同时,…社会行业的收入差异也带来双师素质教师的流失。

2.高职院校对双师素质教师缺乏绘体规划基于不同目的的驱使,部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质量建设上产生了价值观念的偏差。表现为片面追求教师取得职亚资格证书取得的数量上,忽视对教师职业能力的培养、应用和考核。这种价值观念的偏差一方面来自子外界的压力,如短期内需要弥补大量的“双师型加教师队伍缺口而病急乱投医,希望通过某种评估而热衷于教师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统计数量。另一方面还来自于某些高职院校对“双师型”教师队伍质量水平的忽视。高职院校在教师的引进中,制定的引进计划往往出于应付一时教学任务的教师短缺,不考虑学院专业和课程发展的长远需要,“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在教师培养过程中急功近利,不注重教师能力的战略开发,没有根据学院教师队伍现状和教师自身职业生涯规划做出合理安排,突击性的把教师外派进修和锻炼,以应付上级有关文件的要求,对培养之后的结果评定和对应使用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长期下去,培养的能力就会丧失。

3.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评价体系不完善,缺乏有效管理和激励一方面双师素质教师在工资津贴上与其它非双师素质教师没有什么区别;另一方面,与教师息息相关的教师职称评定也未对教师实践能力做任何要求,现行的职称评定对高职院校的教师与普通高校教师也没有区别对待,采取一刀切的模式,同样是偏重学术,没有技能考核,这显然与高职教育的本质不相适应,制度的不完善使高职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失去了动力。在现行的教师职称评定中存在着强调科研论文质量和发表论文刊物级别的倾向,这根指挥棒无意在引导教师热衷于将自己的论文发表到理论性的“核心”刊物上,无暇顾及专业实践和科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忽略了实际应用的研究,错误地认为应用研究“不登大雅之堂”,这是导致我国“双师型”教师能讲不能做的重要原因之一。

4.校企没有建立深层次的合作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层次较低,没有建立成熟的合作机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建立互惠互利分配机制,对双方都有一定的好处,这是合作成功的前提。现实中企业需要学校提供人力资源支持,高职院校需要企业提供学生实习、就业以及师资培训和发展科研的工作现场。但在实际合作中,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学校条件有限,特别是双师素质教师实践能力低,高职院校对校企合作需求供应不足,学校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有限,使合作的层次较低,大多数合作仍停留在浅层次的一般性的参与合作,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得不到企业深层次的支持。

三、培养高质量的双师素质教师的途径。

1.政府和社会从宏观上重视提高双师素质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

5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指出,“各高职(高专)院校一方面要通过支持教师参与产学研结合、专业实践能力培训等措施,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另一方面要重视从企事业单位引进既有工作实践经验,又有较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充实教师队伍。”这在技术层面上进一步明确了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的渠道和建设措施。双师素质教师实践能力的欠缺是制约高职院校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首先政府和社会从宏观上重视提高双师素质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教师思想教育,提高他们对实践教学、实践能力重要性的认识,更新和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即要懂理论又要会技能的意识,社会和企业关注双师素质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是企业尽可能的创造条件提供实践能力培养和锻炼的基地。

2.高职院校要对双师素质教师成长创造条件。

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的落脚点在于教学,学校努力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实践工作环境,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根据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对教师职称晋升、工资待遇、以及评先评奖的'政策上注入实践教学的条款,不仅看重教师学历的高低和理论水平,更重要的是考察其实践性教学能力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密切与企业和有关业务部门的联系与合作,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发挥双师素质教师的潜力和作用,进一步锻炼实践教学技能。重视实际应用的研究,重视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对高职院校来说,这既是个难题,同时又是培养双师素质教师的有效途径。大力推进双师素质培训,做出合理组织安排,分批分层次实行双师素质教师培养:一是鼓励教师攻读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提高学历层次。学校有计划、分批次、按比例选送教师到高校深造。二是强化实践动手能力,一部分教师到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强化专业知识的更新和提高技能的训练。一部分中青年教师到实训基地顶岗锻炼,加强操作技能,提高动手能力。

3.深层次推进校企合作。

如果把职校比做是鱼,那么企业就是水,鱼有水则存,水有鱼则活,高职院校应主动出击与企业联系,建立双赢的合作模式。依托企业,校企联合,利用企业这个实践平台,分期分批的把双师素质教师送到高新技术企业顶岗参加生产实践,对于新毕业的在校就考取专业资格证书的青年教师,采用“先上岗,后上课”的做法,首先进行实践能力提高,真正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此外,学校一方面从企业生产一线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师傅”来校参与实验课的教学和实习指导工作,既带动了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实践能力,又激发了学员的学习热情,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采取组织“双师型”教师到企业一线观摩生产,动手实践,再从企业聘请一线高工、高级工程师、企业管理人员定期到校开办讲座,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4.制定提高“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的激励政策和措施。

高职高专院校要构建切实可行的教师能力评价体系,促进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在坚持能力本位观的同时,注重对“双师型”教师实际能力的考核。对实训实习指导老师、专业技术课教师和专业理论课教师实行职业技术鉴定制度,加强操作、实验、分析及解决生产技术难题能力的培训。要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完善教师奖励制度,教师要提高实践能力,需要付出辛勤的汗水,薪酬要向教学第一线倾斜,使教师的努力得到认可,如对教师深入现场调研、技能培训等工作在课时上给予补贴。加强“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政策的保证和支持十分必要。高职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定与普通高校要求一致,忽视高职师资的特点,偏重于教师的科研能力,缺乏对教师实践能力的要求,导致教师重科研轻实践的倾向,阻碍了高职院校教师实践技能的培养。在教师职称评定中,单独建立评审标准,把教师实践技能作为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审条件之一,以促进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高职院校内部也要重视实践教学的评估与考核,制定相关的激励措施,在教师进修培养职务晋升、工资福利待遇等方面向“懂理论、会技能”的教师倾斜。做到理论与实践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促进与推动“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

论高职院校教师素质论文篇十八

信息素质是指人们在工作中运用信息,学习信息技术,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素养既是一种能力素质,更是一种基础素质,其主要内涵可以归纳为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三个方面的素质。从广义上看,信息素质是一种自由的艺术,它包括了社会、文化和哲学等内容。信息素质可以分为工具素质、资源素质、社会结构素质、研究素质、出版和传播信息素质。

信息素养决定了一个人运用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是创新素质教育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是人才成功的基础。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一刻也离不开信息,信息素质已成为国际型人才的重要条件之一,信息素质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适用信息社会的知识结构,继续学习,研究能力和批判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认为,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最便捷,最可靠的提供商,是校园网中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文献信息服务中心,信息素质教育中心,应该发挥自身的优势,使其成为信息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基地。提供多功能,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学校信息化建设给高职院校图书馆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开展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是高职院校图书馆义不容辞的任务。图书馆必须把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到重要的工作日程上来。

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高职院校的文献资料和信息中心,是学校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坚强后盾,在高职院校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同时,图书馆也是大学生吸取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的重要场所,随着自动化、网络化程度的提高,高职院校图书的信息服务内容、手段和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革,其教育和信息服务功能已上升到主导地位,向用户提供所需信息和进行用户信息教育成为图书馆新的工作重点,使教育职能得到了强化。因此,在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中,高职院校图书馆必须发挥更重要的作用,采取更主动的措施来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质。

有些学生对信息缺乏需求,其求知欲往往局限在教科书上。有些学生,虽然对信息有需求,但信息能力却不强,具体体现在不能驾驭信息语言,缺乏图书馆、网络、通讯、计算机知识,不了解图书馆工作性质,不懂得检索方法,无法简捷地获取需要的信息、知识,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海洋无从下手。

个别教师对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不得力,阻碍了学生信息意识的觉醒与提高,还有许多能力较差的馆员,不仅严重损害图书馆馆员的形象,而且耽误广大学生的学业。

(三)图书馆如何进行信息素质教育。

在实施信息素质教育过程中可把高职院校图书馆和校园网作为重要教学实验基地,可利用图书馆丰富的信息资源及其人力资源共同开辟对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新途径,加强对信息素质的宣传,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利用图书馆的网站,宣传栏和剪报栏等工具,向学生提供一些关于信息的特征,信息的地位和作用等内容的信息资料,对学生进行信息意识教育,使学生认识到现代社会信息的重要性。营造信息环境,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众所周知,环境对人的能力的培养起着很大的作用,在信息素质的培养上也不例外。高职院校图书馆是学生频繁光顾的`地方,在图书馆建立一个全方位、多层次,有利于激发信息意识的环境可对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让学牛增强信息意识。

图书馆必须对学生进行主动地导向,通过对学生的引导,使其更好的认识图书馆,了解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的组织方式及获取途径,使其养成利用图书馆来解决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一是新生入馆教育,对新生开展入馆教育,刚踏人大学的新生,对图书馆有一种新鲜感和陌生感。通过对新生的人馆教育,使他们了解图书馆的馆藏结构,工作流程,规章制度等。树立他们基本的图书馆观念,为他们以后更好的使用图书馆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是新书推荐。通过推荐新书,举办专题讲座等形式来普及现代信息技术知识。

开展读者培训工作,我国高职院校文献检索课一直存在着实际操作能力不足,现代技术知识不足等缺点。因此,由图书馆组织大学生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已成为大学生信息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校图书馆网上发布文献检索网上通用指南,在图书馆网上设立bbs、留言簿、电子邮件等方式接受用户的问题、意见和建议,工作人员可及时进行解答。通过改革调整文献信息检索课程的教育内容和方式,比如减少中外文检索工具书的理论教学比重,加大电子光盘数据库,中外联机检索系统因特网信息资源检索的比重。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必须加大信息宣传,营造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刺激学生的信息神经细胞,组织读书协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增加对信息的兴趣,加大力度抓好学校图书馆建设,使学生有条件并乐意到图书馆获取信息,丰富知识,拓展视野。同时,教师也要积极利用图书馆获取信息资料,充实教学内容,教师以身作则,在学生中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学有榜样,信息意识自然会加强。

(四)图书馆应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加强文献信息的建设,图书馆作为人文知识信息中心,激发和活化凝固在文献中的知识信息是现代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图书馆要加强文献信息的建设工作,必须摆脱传统的心理定势,树立“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新观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加大对馆内文献资源开发利用的力度。要广开文献信息源,加强文献信息资源的收集工作,通过订购、交换、复制等途径,收集与教育教学及学生发展需求有关的文献资料。

加强馆员队伍建设,在文献信息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人类社会正向信息化过渡的大趋势中,图书管理员不但要传递信息,而且要生产信息。图书管理员的能力构成和知识水平直接决定着信息传递与生产的质量。学生对信息获取的速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图书馆加强人才的培养,建立一支具有广博的知识,较高的理论水平和综合分析能力,熟练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具有较强的反应能力、适应能力、吸收能力、表达能力和外语能力的信息服务队伍,以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

论高职院校教师素质论文篇十九

当前,社会上正兴起一场信息化、网络化的潮流,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日益普及、深入和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教育也正朝着素质化、网络化、个性化方向发展。

一、信息化、网络化给教育事业带来的变化。

1.师生关系发生了改变。

随着网络化、信息化逐步渗透到教育领域,高职院校传统的师生关系发生了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教学模式不再独领风骚,而以“学生为中心、项目为主体”的新型的网络教学模式日益受到关注。传统的师生间坐在教室里面对面单一的教条式授课模式将改变,学生与教师之间沟通方式将变得多种多样。同时网络提供了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学生尽情表达自己的思想,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可随时通过多媒体手段传递图像、声音等信息,进行个别化的教育,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网络化的社会,知识更新速度更快,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由此看来,网络时代师生之间是平等互助的关系。

2.网络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学资源。

随着联入因特网的学校和图书馆的增多,用户使用的信息资源会以几何级数增加,教师和学生能从因特网上获取的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将极大地丰富,通过万维网,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从多如牛毛的网站中查找到有关的各种知识,或用于课堂教学,或完成作业。这种资源的获取远比传统的上图书馆查找要方便、快捷得多。虽然由于“信息爆炸”难免会迷失方向,但一些优秀的搜索引擎可以为教师和学生领航,尽可能帮助他们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

二、网络向教育领域提出了挑战,教师地位发生了变化。

1.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网络教学中,虽然作为教学主体的高职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够得以充分的发挥,但教师的主导作用却不容忽略。这主要是因为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涉世不深的学生往往容易受不良信息的影响。此外,网络信息极为丰富,为了避免学生迷失方向,减少他们自由探索网络所需要的时间,教师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极强的信息辨识能力与获取能力,以辅导者、帮助者和领航员的身份引导学生正确地利用网络,确保网络教学的正常进行。

3.教师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咨询者。

网络的出现,在缩短人们之间时空距离的同时,也拉大了人们之间的心灵距离,孤独、忧郁已成为现代人的一种流行病。高校学生虽然通过键盘能与网上其他伙伴进行快速的交流与联系,却往往不善于与周围的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结果是心理问题在高校中呈上升趋势。作为高校教师,在充分发挥其传统教育职能的基础上,还应担当起学生心理健康的咨询者、治疗师等职责,帮助学生在心智方面健康发展。

三、为适应信息化、网络化对教育的要求,高校教师应具备的信息素质。

1.信息技术常识。它要求教师关心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动态,能主动从各种媒体了解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并关注信息科学技术应用于教育的发展状况。

2.信息意识。它要求教师具有一种使用计算机和其他信息技术来解决自己工作及生活中问题的意识。有了这种信息意识,教师就能积极、主动、大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处理教学及科研等方面的问题,并把计算机和其他信息技术作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3.信息能力。信息能力归纳为信息系统的操作能力、信息采集的能力、信息通讯的能力、信息组织与表达的`能力、信息加工处理的能力,信息结果的分析与报告的能力等等,它包括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技能。具体地讲,这些信息能力体现在教师通过使用常用的教学工具软件和使用网络等多种信息服务并用于各项创造性的教学和科研活动中。

培养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院校管理部门、高校领导等的共同扶持以及教师本人的努力。一方面,现在教师的信息素质不被重视,是一个薄弱环节,另一方面,教师也是终身学习者,所以院校管理部门应对这项长期的培训工程给予足够的重视,开发一些能够培养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课程,并把侧重点放在信息技术如何与高职教育的特点相结合的层面,这样信息技术对高职教师来说才是活生生的可操作的东西,教师也才能把计算机和其他信息技术当作教学和科研活动的工具。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为高教领域带来一场新的革命,使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传播信息能力成为21世纪高职教师必备的能力。高职教师正面临着深层次的改革: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技术,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和效益。这就要求高职教师尽快从传统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并将其融合到教学实践中去,以适应信息化教学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倩苇.信息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46909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