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经尝试了许多方法,但依然没有找到最佳解决方案。考虑到所总结的内容的要点和关键;接下来是一些实用的总结写作技巧,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景观空间营造论文篇一
摘要:结合江苏盱眙地区,阐述了现代住宅小区建设园林景观的目的以及现状,进一步探讨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以供参考。
江苏盱眙地区拥有众多的旅游资源,其地理环境相对优越,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道德、文化、健康的认识大幅度提高,这对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产生了较大影响。在设计中,将自然生态环境以及景观设计相结合,提升小区环境质量与空气质量,在尽量保持原有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融入园林景观,为居民提供一个具有绿化生态景观的小区。
1现代住宅小区建设园林景观的目的现代住宅小区建设园林景观是为居民营造充满生活气息的居住环境,居民在运动、休闲、交流中享受到生活的舒适与美好,做到景为人用,提高景观设计亲民度。在夏日的傍晚能看到居民在树下乘凉、下棋,在两旁种植成行的甬道上散步,有孩子们的活动空间,也有老人们歇脚的座椅,总而言之,就是为了居民生活得更舒适、更美好。让居民多接触绿色植物,观赏形态各异的景观,呼吸新鲜空气、沐浴阳光雨露、满目鸟语花香,在绿色、温馨、健康的环境中,便于促进居民之间的友好关系。
居民是构成城市的主体,城市建设都是更好地为居民提供服务,因此,在设计城市景观时坚持以人为本。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认识的提高,美化城市的基本内容就是做好绿化工作,但有些城市建设的内容过于形式性、展示性,而城市绿化的本质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居民,为居民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与休闲环境。江苏盱眙地区有一些新建的住宅小区,在景观设计中过于商业化、利益化,把绿化环境作为商业契机,使园林绿化成为商业展示性景观,忽略了住宅小区居民的感受。
3.1融入水景体现观赏性。
现在居民已经越来越认识到绿化环境的重要性,对回归田园式自然环境产生强烈的渴望,因此,小区园林景观设计中可以利用江苏盱眙地区的湖泊、小溪等自然条件,融入水景设计。根据小区的具体环境,还可以采用景观设计中的常用手法,比如,喷泉、人工瀑布等动态水景,并且在水中种植莲花、水草等水生植物或投入观赏鱼等,形成绝佳的亲水空间,增加动态水景的观赏性与趣味性。在实践中表明,动静结合的园林景观,更能体现出自然环境的真实感,深得居民的喜爱。
3.2就地取材体现地方特色。
江苏盱眙地区,很多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都受到国外景观设计的影响。从住宅小区内所种植的热带或亚热带植物就可以看出,这些园林景观设计没有重视小区原有的自然条件,凸显不出江苏盱眙地区的地方特色。并且这样的设计不在少数,小区园林多是模仿欧式风格。江苏盱眙地区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在设计小区园林景观时可以就地取材,弘扬历史文化,体现出江苏盱眙地区特色。因此,要做好小区景观规划,根据小区的自然环境,结合历史文化,设计出具有文学气息、美学内涵的景观,把文化与环境很好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建筑艺术和环境艺术,体现出江苏盱眙地区历史文化的悠久,增强小区居民的自豪感。
3.3以人为本提高亲民度。
以人为本是提高人们在生活、工作、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也是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基本理念。在设计中要考虑到不同层次居民的需求,不能只是进行单一的绿化设计,侧重于小区园林景观的舒适性。绿地是居民颇为喜爱的休闲场所,因此,在绿化设计时要使用抗性较强的草种,方便居民坐躺沐浴阳光,享受清风拂面的感觉。另外,可以利用植被划分空间边界,实现绿化空间层次化。比如,种植不同高度的灌木,划分不同的分区,也可以实现路引的作用,并且控制种植方式和密度,在空间层次上不会给人过于突兀的感觉。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时要规划好绿化面积,保持居民活动空间与绿化面积的比例,避免绿化面积过大,降低小区实用性能,绿化面积过小则失去绿化意义。因此,要根据居民的居住心理设计园林景观,增强居民在小区内的归属感,体现出对小区居民的人文关怀,进而提高亲民度。
4结语。
时代的发展,促使居民对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要求越来越高,设计质量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居住体验,甚至影响到居民的日常生活。由此可见,江苏盱眙地区的现代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任重而道远。为了提高设计技术,保证设计质量,设计人员不仅要掌握小区园林景观设计技术,还要掌握居民的心理需求,根据小区所处的自然环境,因地制宜,为小区居民营造一个环境优美、舒适的生活氛围。
参考文献。
[1]马群柱.现代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思路探析[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5(6)。
[2]郭洪波.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在现代住宅小区人居环境设计中的分析应用[j].中外建筑.2010(4)。
景观空间营造论文篇二
北坦路位于莱城区西部,西为泰钢工业园区,东为莱城区,南起老城区凤城西大街,北接北部莱城工业园区,是老城区与新城区连接的重要交通要道。北坦北路是北坦路向北延伸的部分,南起鲁中西大街,北至嬴牟西大街,全长3146米。其中鲁中大街—汶源大街段长1122米,道路规划红线35米,主路面宽16米,两侧分车带各宽米,自行车道各宽3米,人行道各宽2米,路两侧绿化带各宽3米;汶源大街—赢牟大街段长20xx米,道路规划红线宽40米,主路面宽16米,两侧分车带各宽米,自行车道各宽3米,人行道各宽2米,路两侧绿化带各宽米。
北坦北路作为连接新老城区的主要道路,在设计时不仅满足其交通功能,还结合城市及北坦路特点进行道路的景观和绿化统一规划,充分体现北坦路特色。
尊重当地环境。
本方案规划根植于北坦北路所在地域,注重当地乡土文化,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选用当地乡土植物材料,以适应本地生长、降低管理与维护的成本。
自然环境的高效利用。
景观的创造与景观序列的划分,充分结合道路沿途的不同景观特点,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环境中的景观,形成各路段的景观特色。
种植规划原则。
配置上遵循多样性原则,以高大乔木为主,通过乔灌花草的合理搭配形成群落式种植,从而提升生态效益。突出植物造景功能,创造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绿荫护夏的景观效果,丰富莱芜市的植物景观。突出地方特色,加大乡土树种在绿化中的比重。选择树种:常绿乔木:雪松、侧柏、油松、白皮松、云杉等。落叶乔木:合欢、银杏、国槐、刺槐、白蜡、垂柳、栾树、元宝枫、水杉、玉兰、紫叶李、樱花、碧桃、丁香、紫薇、红枫、鸡爪槭、腊梅等。灌木:金银木、珍珠梅、连翘、迎春、丰花月季、海棠、无花果、枸杞、石楠、铺地柏、金叶女贞、大叶黄杨、小叶黄杨、红叶小檗等。地被:二月兰、千日红、大花萱草、红花三叶草、金鸡菊、金盏菊、常夏石竹、麦冬、阔叶麦冬、地被菊等。藤本:紫藤、美国凌霄、金银花、地锦、多花蔷薇、扶芳藤等。竹类:早园竹、淡竹、箬竹等。
注重生态性。
北坦北路沿线有几个工厂,对环境污染严重,因此在进行道路绿化设计时,应在适当丰富绿化层次、提高绿化质量的基础上增加抗污染树种,引入“环保、安全、自然、生态”的概念,把整条道路建成生态廊道。
注重景观性。
北坦北路沿线地势起伏较大,在进行景观规划和绿化设计时应结合道路两侧山丘、河流、洼地造景,合理配置植物,使道路景观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
打造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景观链。
充分利用北坦北路沿线的山丘、河流,在现有山坡处作起伏地形,将现有河道开挖整理,形成自然山水景观。利用低矮花灌木、宿根花卉、时令花卉组成的大色块花境的色彩、季相、层次变化与地形的起伏相结合,与山水自然景观相呼应。突出道路绿地的生态性。模拟植物群落搭配形式合理配置乔木、灌木、地被植物。采用乡土树种,适地适树;北坦北路作为连接新老城区的主要道路,来往车辆多、噪音大、污染重。利用乔木、灌木、球类、地被合理搭配形成复合植物群落,同时选择刺槐、国槐、构树、悬铃木、侧柏、臭椿、龙柏、石榴、腊梅、紫荆、紫薇、玉兰等吸收粉尘、汽车废气、抑菌、杀菌、抗污染能力强的树种,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噪音,而且可以降尘、减少污染。另外,植物的科学合理配置可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养护管理费用;将反映莱芜传统文化(冶炼、战争、戏曲等)的雕塑、景墙、钢构架等样品适当布置在节点、较宽的绿化带中,与周围绿化相结合,体现蓬勃发展的新莱芜。
鲁中大街—汶源大街段。
此段是老城区的干道,为原有道路的改造。路两侧绿化带根据现有道路两侧的建筑情况布置,宽窄不一。绿化带植物配置采用乔木群与灌木群间隔搭配,形成高低错落、步移景异的景观效果;在汶源大街节点东南角、西北角,以常绿树雪松、黑松为背景,其前面组团式栽植银杏、女贞、玉兰、樱花、紫叶李、碧桃、榆叶梅等,树下满铺铺地柏形成对比强烈的空间层次,凸现简洁、大气。汶源大街节点东北角,现有地势高于道路,可适当整理堆山,形成小山丘。景观以植物造景为主,成林的乔木穿插配置,并加以规则式种植,中层种植小乔木及低矮花灌木,沿路以色叶灌木组成色块,形成富有动感的线条花带,营造浓烈的迎宾气氛;米宽分车带主要栽植行道树法桐和不同球类、花灌木,与绿化带内的行道树法桐形成林荫通道。
汶源大街—赢牟大街段。
此段为新建道路,连接老城区干道与北部工业园区道路,该段绿化景观不仅要与老城区相呼应,同时也要有自己的特色。在分车带中,采用行道树法桐、花灌木丁香、黄刺玫、榆叶梅、美人梅、红王子锦带、红瑞木等相搭配,利用植物季相的变化形成四季景观;路两侧绿化带中植物配置层次明确,上层为落叶大乔木,中层为开花小乔木及常绿灌木,下层为修剪整齐的常绿灌木及色叶灌木,底层为草坪、低矮灌木、草花形成多彩地被,景观效果较好。整体上构图简洁、优美而大气。龙潭大街以南的绿化带较宽,大约10米左右,可适当增设卵石、片石小路,满足周边居民休闲、健身需求。并适当设置休息广场、座凳、景石,配置观赏性强的乔木、各种花灌木、球类,沿路栽植低矮花灌木与时令花卉组成的花带,使人置身其中既有绿荫成廊之感又再现林间缀花的生态意境。乔木选择:银杏、国槐、栾树、女贞、榉树、朴树、苦楝、臭椿、五角枫、枫香、广玉兰、玉兰等。灌木选择樱花、垂丝海棠、贴梗海棠、紫薇、黄刺玫、木芙蓉、红枫、梅花、腊梅、红瑞木、棣棠、竹子、南天竹、红叶小檗、小龙柏、铺地柏、金叶女贞、春鹃、夏鹃、金丝桃、海桐、狭叶十大功劳、棣棠、绣球花等。草本地被选择大花美人蕉、吉祥草、麦冬、葱兰、金边吊兰、紫花酢浆草、紫鸭趾草、狗牙根、结缕草等。其中降噪效果好的植物选择:银杏、玉兰、丁香、丛生大叶女贞、红王子锦带、棣棠等。
北坦北路四个节点。
景观空间营造论文篇三
摘要:人们在追求物质文化生活的同时,对于住宅园林的要求也大大增加,园林不再仅仅是作为游憩的场所,它具有改善环境以及保护自然的功能,也极大充实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第一,园林景观可以改善城市环境。所谓的园林景观主要是由植物作为其主要的组成结构,而自然植物具备吸收噪音、净化空气以及隔离尘埃的功能。由此看来,园林景观的建设必然会对保护并且改善城市空气质量起到相当大的作用。第二,住宅园林景观可以起到保护居民生命安全和健康的作用。构成园林景观的绿色植物除了可以释放出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外,还可以吸收很多放射性物质或有毒物质,由此减少这些物质对人体的伤害。第三,园林景观可以为居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散心的自然场所,在这种大面积的绿色植物环境中,不仅可以为居民提供新鲜的空气,还可以使人感到心情放松、心旷神怡。第四,住宅园林点缀整个城市群,为城市增添色彩。住宅园林景观的设计中,整个园林都是一片具有极高观赏价值的风景,所有的植物主题各异、层次分明、形象生动,可以给整个城市带来生生不息的活力,使城市群更加多姿多彩。
2.1以人为本,满足居民需求。
以人为本必须要作为整个景观空间设计的出发点,建设园林景观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居住条件,以人本身的舒适感为中心,多方面考虑人性化元素,通过对人行为特征和环境心里的深入研究,结合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各个阶层人群的喜好以及将不同气候和不同区域等方面因素作为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最终到达“人景合一”的效果。
2.2通过景观感知,满足精神需求。
通过竹影、清泉、花草树木、夕阳都可以引起居民不同的思绪变迁,就是对景观的心理感知。在景观设计中,首先,要使人触景生情,其次,进一步使“情”升化为“意”。而此时的“景”则升化为“境”,产生一种新的“境界”,从而满足居民得到一种高层次文化精神享受的需求。
2.3营造良好的空间,满足空间需求。
首先,园林景观的设计,通过在整个小区环境中留出一定比例的“自然空间”,这样可以有效调节整个住宅区的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利用一切有用因素,高效地利用自然资源和地质因素,减少人工层次而注重于自然环境设计。亲地空间可以有效地增加人们接触地面的机会,从而创造出适宜于不同人群活动的场地,充分利用坡地、台地、车库等构造出自然情调和充满活力的亲绿空间环境。在设计过程中还要注意儿童活动场地以及活动设施的合理安排,休闲娱乐的同时,培养儿童相互合作、友好团结的精神,为整个小区创造良好的亲子空间。
2.4具有实体性。
住宅园林景观空间是为了给居民提供一种共同娱乐、共同活动的空间,一般都会设有绿地、道路、喷泉、空地、水池、健身器、儿童娱乐设施等。在这些设施设计中必须充分发挥不同设施的作用,合理安排布局,为居民提供一个接近大自然的理想空间。
3.1巧用中国园林传统空间机理和西方现代的景观空间营造。
中国传统的园林意境和传统造园手法都深受当时美学思想潮流的影响,以其空灵的意境融汇于整个园林的设计布局和造景中,达到情境交融、寓情于景的效果。除此之外,还可以运用西方现代化的美学手法,让景观艺术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大众化的生活艺术。这种设计理念是要让每一个景观节点的转换都没有任何多余的设施,所有的设施都服从整个空间设计关系,在细节上运用色彩构成、平面构图以及立体空间肌理的组合,构成曲折并富有变化空间的效果图。
3.2体现独具一格的地域文化特色。
在设计过程中,要利用已有的地域风格和当地的建筑造型元素进行提炼,并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和地方性材料建筑,从而表达不同地区的地区色彩,达到与当地文化氛围和风土人情相结合的境界。
3.3超前的可持续发展设计观。
根据不同国家的国情和现存主要危机的不同,东西方国家的住宅模式不同,其住区的生态化方式也就不同,加上气候的差别也使得各地区的可持续设计策略有所不同,因此,居住区所采取的可持续措施也不尽相同。可根据当前城市化发展出现的问题,考虑运用现代先进生态技术、节能减排、生态平衡等诸多方法。
4结语。
住宅园林景观设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与城市居民息息相关的组成部分。城市住宅园林设计不仅要满足居住区的内部空间要求,还要与整个城市的地域特征相结合,更要满足城市的规划和未来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张岚岚.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应用[j].中国林业产业,2016(2)。
景观空间营造论文篇四
园林景观设计作为现代住宅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现代住宅设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合理分析与设计现代住宅园林景观,不仅可以体现出“以人为本、协调发展”的现代设计理念,也能切实保障人们的居住水平。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现代住宅生态水平与环保水平,需要根据现代住宅中园林景观设计的主要内容,进行相关设计原则与作用的分析,以深入了解现代住宅中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性,进而不断强化现代住宅中园林景观设计水平。
1.1住宅建筑风格相符合的原则。
住宅建筑风格相符合是现代住宅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我国住宅建筑的历史比较悠久,无论是古代住宅建筑风格,还是现代住宅建筑风格,都十分注重园林景观设计风格的统一。目前,我国现代住宅类型较多,每种类型的现代住宅整体效果各不相同,确保园林景观设计与住宅建筑风格的统一。应当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前,勘察现代住宅整体风格与功能,使得现代住宅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能够具有较高的协调性与统一性。
1.2多功能人性化设计原则。
对现代住宅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构建一个环境良好的住宅居住环境,因此,在设计现代住宅园林景观时,必须要遵循“以人为本、多功能化”的设计原则。我国现代住宅的主要功能多为提供舒适、环保、便捷与优雅的居住环境,现代住宅中园林景观设计的人性化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现代住宅的功能性和居住水平。设计出人性化与功能性较强的现代住宅园林景观,需要在满足现代住宅居住功能要求的前提下,根据现代住宅环境的需求情况进行人性化的园林景观设计,以追求一种生态化、人性化与风格化的园林景观风貌。
1.3生态保护设计原则。
受到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与人口增长速度的影响,我国可居住城市环境的面积日益缩减,在过度开发与深度应用的破坏下,城市生态环境的问题日益增多。伴随着可持续战略与生态环保理念的深入推进,社会人民的住宅居住理念逐渐不再局限于现代住宅的功能性,而是趋向于现代住宅的生态性与环保性,进而促使生态保护成为现代住宅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遵循原则。生态保护设计是根据现代住宅居住环境的生态自然情况,生物多样性与艺术性相结合,在充分科学配置生态自然景观的前提下,构建环境良好的生态园林景观环境。
1.4以回归自然为导向的设计原则。
人们生活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与居住追求,而现代住宅园林景观设计的品味与风格,逐渐成为现状住宅居住要求的首要选择。若想营造出多元文化与回归自然的生活气息,需要在设计现代住宅园林景观时,对现代住宅居住用户的景观思想进行相关交流,并在充分调研现代住宅用户居住思想、文化观念与居住要求的情况下,设计现代住宅园林景观,进而体现出“回归自然、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为了确保现代住宅的自然生态性,需要尽量引入绿色自然的生态设计,使得现代住宅居住用户能够深刻感受到“回归自然”景观设计理念。
1.5地理与城市大环境相尊重的设计原则。
我国地理环境比较复杂,不同地理环境具有不同的地理环境风貌,若想建设一批具有地理特色的现代住宅园林景观,需要在设计现代住宅园林景观时,严格遵循地理与城市环境相尊重的设计原则。以现代住宅园林景观绿植种植为例,南方阔叶乔木虽然比较适合园林景观布置,但受到土壤与气候条件的影响,若强行布置在北方现代住宅园林景观设计中,则有可能降低现代住宅园林景观设计的生态协调性。对此在现代住宅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不仅需要根据地理环境进行合理布置,也需要根据城市环境功能需求进行相应的设计,以促使现代住宅园林景观的适用性不断加强。
2.1小区道路设计。
为了满足城市现代住宅人口的居住需求,现代住宅的密集程度都比较高,且超市、停车场与健身中心等生活设施,也成为了常见现代住宅的配备设施。小区道路作为连接各个生活设施的重要通道,以小区道路作为中心进行现代住宅园林景观设计,能够在实现现代住宅小区道路功能化的前提下,增添现代住宅的园林景观风采。
2.2绿植造型种植。
绿植造型种植一直都是现代住宅中园林景观设计的重点,利用绿植造型种植布置景观,不仅可以提升园林景观的景观效果,也能优化现代住宅区的生态环境。布置现代住宅园林景观的绿植造型时,可以根据现代住宅的整体性要求,进行绿植本身状态的保留与修改,在突出现代住宅园林景观立体性的效果下,加强现代住宅园林景观设计的美观性。
2.3景观小品设计。
景观小品是一种摆放在园林中的艺术作品,主要起到美观园林的作用,一般情况下,景观小品多为雕塑作品、假山作品与水湖等艺术作品。我国部分现代住宅园林景观进行设计时,多以古代建筑为景观小品进行设计。而近年来,受到西方建筑艺术的影响,景观小品开始趋向于西方艺术化的方式进行设计。对景观小品进行合理的设计,利于完善现代住宅园林景观环境的同时,提升现代住宅园林景观环境的风格性与整体性。
3.1改善人们居住环境。
城市化与科技化的快速发展与普及,加深了城市环境的污染程度,日益严重的城市居住环境,致使人民对城市居住环境的要求逐渐增多。现代住宅作为人民生活的主要居住环境,现代住宅园林景观设计的整体效果与美观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们生活的居住质量与生活效果。因此,对现代住宅进行科学的园林景观设计,不仅可以提升现代住宅的利用程度,也能有效改善城市人们的居住环境,促使城市人们能够拥有良好的居住环境。
3.2满足住户的审美需求。
城市人民生活具有明显的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的特点,紧凑的城市生活环境,导致城市人们没有多余时间进行户外享受。现代住宅园林景观设计,能够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为人们提供一种优美的居住环境享受,使得人民能够感受到园林景观的美观性。通过对现代住宅园林景观的设计,可以为住宅用户提供一个良好的园林景观休息环境,进而在满足住宅用户审美需求的条件下,发挥现代住宅园林景观的有利作用。
4、结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民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不只是局限于居住环境的功能性,致使现代住宅中园林景观设计成为了重要发展趋势。现代住宅中,园林景观设计与其他设计不同,其涵盖的方面比较广,若没有在全面协调下进行相关景观设计,难免会影响现代住宅的居住水平与园林效果。因此,在设计现代住宅园林景观时,需要在遵循园林景观设计原则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发挥现代住宅园林景观设计的作用,以构建一个环境相对协调、绿色环保与多功能化的现代住宅环境。
参考文献:。
[1]杨海霞.吕碧升.吕春.现代住宅中园林景观设计探析[j].现代园艺,2014(2)。
[2]柯海英.新时期园艺技术与园林景观设计的融合发展[j].知音励志,2016(24)。
[4]朱国庆.住宅小区中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方式[j].大舞台,2015(4)。
景观空间营造论文篇五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也越来越追求设计的美感,艺术美学是现代水景观设计中重要的理论指导,可以为人们带来好的水景观视觉感受。对水景观设计来说将会有更宽广的发展平台。
我国幅员辽阔,每个区域都有自身的特色,水景观在设计时,不仅要秉承绿色设计理念,保护生态环境建设,避免对自然造成破坏,还要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设计中要加入有区域特色的元素。在进行水景观设计之前,对水景观建设的区域进行背景调查,根据当地的建筑特点进行设计,可以使水景观设计更符合当地人们的喜爱。切记不能盲目地对其他国家的水景观设计进行模仿,应多结合环境自身的条件,发掘具有民族特色的设计。积极探索发现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并将这些特有的文化元素融入水景观的设计当中去。
科技美学是指导物质文明生产建设的交叉学科,将美学应用与科学技术,属于应用性学科,它包含了自然、人文、美学、心理等多门学科的内容,在考虑设计功能的同时也兼容了审美观念的体现。综合了景观、景观审美与观赏者等要素,以砖、瓦、钢筋、混凝土作为工业材料进行水景观的建筑。
使用新型材料。
新型材料可以达到特殊的光影效果,在水景观建设中使用新型材料可以创造出非凡的艺术表现体,拥有不一样的质感和视觉享受。使水景观的设计更具艺术感,满足人们对水景观建筑的美的需求。
采用先进技术。
建筑美学是研究建筑领域内审美的新兴学科,是建筑学与美学的分支。建筑美学以美的规律为基础,以建筑实用性为出发点,平衡建筑审美与科学性的联系。以建筑艺术发展与鉴赏、建筑艺术审美及其功能为主。当前比较侧重城乡环境关系、建筑审美效应与水上园林的关系等。景观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水工程建筑,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迅速得到提高,使用功能的侧重使原有的水景观建筑开始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建筑美学注重环境气氛的营造和序列设计的使用,设计时比较注重环境自身的设计意境。主体建筑与其设施要确保牢固,结构造型要和谐稳定,各个建筑结构之间的比例要协调,具有统一性,不能过分突出。我们要把建筑美学的法则在水工程建筑中进行使用,丰富水景观的造型,增强艺术美感,形成美的视觉感受,充分利用水的流动性、可塑性、倒影等特点,进行设计,增强水景观的趣味性,避免呆板和千篇一律的水景观建筑出现。
生态美学在后现代经济与文化背景下产生,是美学与生态学的融合,从生态学的哲学、科学、伦理等层面出发,在自然美学的基础上解析人与社会、自然的关系。生态美学是一种动态美,可以促进生态物质的循环,有利于传播弘扬中国生态美学文化。对现代水景观设计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铺垫和指导的重要作用。
循环使用水资源。
我国目前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困境,大部分城市都存在着缺水情况,少数地区缺水情况十分严重。随着工农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的推进,缺水问题越发严峻。生态美学不提倡以人类为中心,在此思想的影响下,应利用水景观设计区域周边的雨水资源,使用处理过的废水为水源,减少用水量。生态美学思想在现代水景观设计中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引导人们意识到水资源危机,增强水忧患形成文明的节约用水意识。
避免破坏水域自然形态。
自然水体是大自然作用的结果,包括地表径流、降雨、水流、波浪、生物等对水岸线的作用促使水体变化,从而引起水域生态的改变。在进行水景观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自然水域的整体状态,避免破坏水域自然条件。尽量不要改变水域的原有流向,减少人工化学材料的使用。如果必须进行人工建设,则要在人工模拟的环境下进行自然生态系统的创造。
保护水环境。
由于我国部分地区在追求经济发展时,过于注重经济的增长,忽略了生态文明的建设,在开发扩建的时候占用河道,随便开采水资源,对水环境造成了破坏。个别工厂偷偷将污水直接排放到水道、河道之中,造成水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在进行水景观设计时,要反对污染环境,实施景观建设不能破坏生态、环境,要把水景观建设与改善生态环境作为一体化进行发展。保护周边生态环境,保护水环境,注意保留湖泊、河流等水景观的地下水补充功能。在进行水流设计、布设水生植物时要注意保留水体自净能力的处理,要进行利用污水净化的水景观建设。
水景观设计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基于人们对景观设计要求的提高和审美的变化,设计时在进行设计时要充分的利用新型建筑材料、新型建筑技术,在保护环境、节约水资源的前提下,进行符合区域特色的水景观建筑的设计。生态美学是把态学整体论方法作为基础的,通过人的体验、感受、领悟,就能让人发现大自然对人的唯美意义。现代城市景观设计是需要传统园林与现代设计手法相结合的,它是自然和人文相互结合的产物。本文针对美学视域下的现代水景观设计艺术进行了分析,讲述了水景观设计的主要原则和需要注意的问题。我们应该通过水景观的设计展现出独特的水文化,在显现自然风光的美的前提下实现景观效益与经济效益,为人们提供舒适的娱乐休闲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使我国水景观建设得到可持续发展。
景观空间营造论文篇六
第一,衔接问题。这一问题是非常的重要的问题,公路与桥梁的衔接是不可避免的。长期以来这是一个难点,很重要很关键,但是总会遇到问题,正是这样的原因我们应该加强制度的制定,对于衔接的部位制定详细的责任方面,一旦出现问题就要追究责任,机械设备油污泄露会流入河流,与此同时也要注重辅助工程,这部分一定要做好保护措施,这样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第二,材料问题。由于特殊的特性,材料腐蚀是不可避免的考虑问题,一般的工期都是比较长,一旦下雨等天气就会出现材料流入河流,这样就会造成极大的污染,大大的影响到我们的生活环境。这样就要求我们进行材料放在离河流比较远的地方,与此同时建立临时排水渠,避免水体污染。
路面周边地表植被的保护措施。
第一,合理选择公路横断面。公路的设计应该立足于实际的情况,更多的进行现场的勘察,更多的与当前的情况进行结合,与此同时我们应该以保护水源为前提开展这项工作,这样才最后确认公路横断面的尺寸以及位置,避免后续问题的发生。第二,绿化带保护。当前的公路建设为了更好的发挥效果,在中央都会构建绿化分割,这样能够很好的进行车辆进行双向行驶,提供非常明显的标记。这些植被的种类以及搭配一定要科学合理,构建和谐的氛围,对于过往的车辆都是一种很好的欣赏,排解大家的压力与烦闷的情绪。第三,加强周边绿化。为了更好的进行道路的维护,一般的都会在路边进行绿化植被,这一部分能够很好的防治水土流失,与此同时能够很好的进行景色的提升。这一方面长期以来不被人们重视,现阶段我们我们已经深深地注意到了这一方面,设立专门人员进行维护保养,这样才能够保护长期的绿化健康。
空气污染的防护措施。
施工过程当中的环境问题是我们必须要注意的,对于环境而言主要来自于几个方面:第一,材料的堆放。施工材料对于环境而言都是有一定的污染,这样对于储存的位置而言就是非常的重要,应该远离人们居住的地方以及水源事物;第二,对业对方的周围一定要进行地面洒水,避免灰尘过大,降低环境污染;第三,针对于运输的车辆一定要进行非常严格的控制,一定要进行严格的控制,避免对于环境的破坏。
公路景观设计的前提。
(1)因地制宜:根据公路的实际状况,必须要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根据当地的实际的情况进行树种的选择,与此同时也要关注美观的效果。在很多的地方原来都是有绿化的,一定要最好最大的利用,避免大面的浪费,这方面绿化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一定要做到规划详细。(2)遵守自然:设计人员按照景观生态学理论来作为理论依据对自然植物的群落结构和生态系统进行模拟,尽可能的减少人工操作的投入,这样可以保持其所具有的自然性良好,而且采用不同的绿化手法进行协调弥补和美化公路建筑,对周围的环境破坏和后果程度也是各不一致的。(3)经济可行:经济问题也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一般在设计的过程中很多的方面都是进行多方面综合考虑,进行施工的企业最终的目的是为了盈利,这样就需要我们在整个的过程中进行多方面的考虑,涉及到的初步的投入的费用,以及后期的保养费用,成本问题也是当前面临的一大难题。
公路工程中的景观设计。
景观空间营造论文篇七
声音是人们经常可以接触到却又容易被人们所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在公共空间的设计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其也对我国环境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主要对公共空间中声音景观的设计内容进行相应的阐述,旨在为提升城市建设的水平,促进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通过分析街道、车站、商场等公共场所内的声音,将公共场所内的声音景观划分为2个方面:
(1)按照声音元素划分,其主要包括背景声、信号声以及标志声;
(2)按照声源的种类划分,主要有人工声、自然声、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声。
1.1商业街。
商业街属于一个城市最为繁华的地方,是一个半开放的互动区域,在这个区域内,声音的来源主要有喇叭、公用电话、电子音响等人工声源,以及人们行走的脚步声、聊天声、笑声和一些自然的声音,比如风、雨等,这些声音完美结合,为商业街增添了不同的气息和活力。另外,在这个区域内还有一些是人们无法察觉就会消失的声音,这些声音所造成的感官能力会为很多初次到来的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相反对于经常出入的人们则没有任何的作用。
1.2人行道。
人行道上最为明显的声音应该是交通信号灯所发出来,这使得人们在过马路的过程中,可以完全遵照信号灯的指示进行相应的操作,所以说人行道是信号声的公共空间。尤其是在日本这个国家内,很多区域内的信号灯都沿用了该区域内的民族特色旋律,充分展现出区域特色。另外,近年来,日本还广泛使用了拟声符号来进行道路指示,帮助残障人士进行道路功能以及方向的划分,从而为其指引正确的方位。在日本大阪市还曾对道路的声音空间、盲人用信号灯的提示声、公共厕所的提示声、广场的背景声等区域进行了合理的声音元素规划设计工作,不仅促进区域民族文化的展现,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声音景观环境。
1.3购物中心。
购物中心内背景声音十分明显,其包括音乐的播放、人们的交谈等,其在设计过程中,往往秉持不会影响他人心情和交谈为基本原则,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购物环境。背景声音的构建主要是利用大音量的音响播放相关内容,增加声音传播的距离。目前,很多购物中心会选择合适的背景声音播放系统,来提升客户的购物情绪,增加客户的浏览时间。
1.4公园及绿化地带。
此区域内的声音景观主要是大自然和文化所发出来了声音,与嘈杂的城市形成鲜明对比,从而凸显其独特之处。在城市生活的人们,对一些商业环境下的声音景观并不十分欣赏,而公园及绿化地带的声音则更能符合其需求,使其产生一种愉悦的心情。城市公园一般多为保留的历史景点或风景名胜,拥有大量富有地域特色或具有历史沉淀的文化声,如果能综合运用以上2种声音景观进行再设计,便更能体现当地蕴藏的人文气息以及独有的历史文化。
声音景观设计主要分为正、负、零这3种方式。其中正设计主要是在原有声音景观的基础上添加新的声音要素来丰富其内涵。而负设计主要是剔除声音景观中不好的因素,保留其美好的一面。零设计主要是有效保存原声,不做任何更改。结合目前我国声音景观设计的具体情况,可以对设计的内容归纳为以下2个方面:
2.1合理控制噪声的源头。
将声音划分为高保真音质和低保真音质2种。高保真的声音主要是指人们可以听到的清晰声音,这些声音可以使人们产生愉悦的情绪,但是如果在公共场所内,大量的背景声音可能会将高保真音质转变成低保真音质,为此,相应部门必须合理控制播放的音量,以免影响客户的听觉能力,降低音质。所以,在进行高保真音质的设计过程中,要有效控制噪音的声源,为人们提供一个安静的声音景观。同时还可以结合周边环境的情况减弱噪音,比如说隔音墙,其可以有效隔绝街道中产生的噪音,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噪音污染;或者利用自然景观以及植物的吸收功效,减弱噪音的影响,降低其对人们的影响。
2.2合理规划声音符号。
首先,合理收集和分析公共区域内的声音来源,之后有效调节声音的音调和音量,在不影响他人的前提下,确保用户可以清楚地听到。另外,还可以对公共区域内的一些声音进行时间控制,从而降低对人们的影响。
综上所述,声音景观不仅对人们的听觉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还对人们的情绪变化有着一定的支配作用,因此,在公共空间内,要合理设计和规划声音景观的内容,使其设计更加的人性化、合理化,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帮助。
景观空间营造论文篇八
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是传统园林艺术和现代文明的完美结合,不仅能够美化城市的生态环境,而且可以为市民提供休息场所和文化娱乐场所,提高市民的审美鉴赏能力。园林艺术属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在设计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的过程中融入创新理念,合理规划绿地建设可以进一步提高园林景观的艺术价值,发挥园林的环保作用。本文将分析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的生态性,论述当前城市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与景观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探讨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思路。
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创新理念。
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并不只是单一的建筑工程设计,需要体现出生态性、艺术性和自然美。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生态性以改善城市环境,打造清新美丽的现代文明城市为主旨,艺术性是运用植物造景和建筑造景来提高园林的视觉效果,创新园林文化艺术,自然美是让园林景观呈现出天然效果,让市民在欣赏园林风景的过程中领略自然风光的美丽。本文将简单介绍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的生态性,分析城市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与景观建设的存在问题,并从合理规划绿地面积,创新园林设计,注重园林的文化艺术美和运用植物造景的方法等四个方面来探索城市风景园林景观的.设计方案。
现代化建设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但是对城市自然环境的破坏不容忽视。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生态性以改善城市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创造清新优美的现代文明城市为主旨,主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融入生态性、艺术性和自然美。园林景观的艺术性要求在设计园林景观时借鉴传统园林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融入现代文明以提高城市风景园林景观的视觉美。注重园林景观的自然美则需要构建生态园林,通过种植不同种类的花草树木,引用活水修建小池塘,并饲养适量的动物来提高园林的天然效果。
2.1绿地面积规划不合理。
绿地建设是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规划绿地面积需要园林工程管理人员仔细查地形,然后根据地形条件和交通环境,运用3dsmax、cad和photoshop等现代绘图方法来设计图纸,但是,大多数园林工程管理人员不认真查看地形,甚至没有进行实地考察就直接绘制图纸,图纸上的比例大小不合理必然严重影响绿地规划设计质量。
2.2园林景观建设缺乏创新。
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提倡创新园林建设,在借鉴传统园林设计经验的基础上融入现代文明和城市文化,但是,大多数居住区的园林景观缺乏创新,部分园林绿地面积过大,植物过于单一,园林建筑样式陈旧,缺乏灵动性。其次,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的文化艺术氛围不够浓厚,没有充分利用中华文化资源和现代技术,园林的道路设计不是特别合理,园林点、线、面的搭配不协调。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园林工程管理人员的创新精神和专业技能有待提升。
3.1合理规划绿地面积。
园林工程师在规划绿地面积时必须进行实地考察,依据当地的地形条件、商贸圈和交通环境来核算绿地面积大小,采用3dsmax、cad和photoshop等现代技术绘制图纸,并在图纸上标注准确的比例,确保绿地面积规划的合理性。
3.2创新园林景观设计。
创新园林景观设计需要借鉴传统园林的优秀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融入现代文化和先进技术,可以学习苏州园林独辟蹊径的设计方法,科学搭配花草树木与楼台建筑和假山、池沼,不过分追求对称,修建池塘时应引用清澈的活水,在水中放置小巧玲珑的雨花石和鹅卵石,饲养各种美丽的金鱼和鸳鸯、沙鸥、白鹭等水鸟,这样可以赋予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的灵动性。此外,可以选用适量的彩灯来装饰园林建筑,雕塑象征现代文明的雕像,使园林景观既有古色古香的美感,又凝聚了现代文化。另一方面,园林工程管理人员在规划园林道路时应注意设计不同的道路,可以根据园林景观的具体位置分别设计平坦开阔的大路和鹅卵小径,在假山上布局有规律的山路。而且,园林工程师应注意处理好园林点、线、面的关系,采用依水造景和依绿设景的方针使园林植物、建筑、假山、池塘和喷泉能够形成一幅完美的立体画面。
3.3注重园林的文化艺术美。
园林工程师在设计园林景观时要注重园林的文化艺术美,在风景园林中融入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河南开封市的园林一般都能够成功再现北宋汴梁城的风貌,园林工程管理人员在设计自然风景与人文景观的过程中融入了大量的诗词意境,例如牡丹园的美景可以体现“容华淡伫,绰约俱见天真”和“东城边,南陌上,正日烘池馆,竞走香轮”的诗情画意,水边的轩榭楼台可以重现柳永所赞叹的“霁色荣光,望中似睹,蓬莱清浅”的唯美意境。成都的居住区园林不仅可以呈现“花重锦官城”的美景,而且设计了现代喷泉、花厅和玻璃幕墙的建筑,有效推动了园林艺术的发展。
3.4灵活运用植物造景的方法。
运用植物造景首先要遵循自然性、科学性、生活性与艺术性等四项原则,根据地形条件和气候因素种植不同颜色和不同种类的花草树木,使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具有色彩美、韵律美、意境美和层次感等艺术效果。其次,需要根据季节的变化来栽培不同的植物,使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灵动性,例如种植迎春、牡丹、芍药、玉兰、银杏、玫瑰、绣球花、丁香、海棠、玉簪、菊花、水仙和梅花等季节性花卉,让市民在一年四季可以欣赏不同的美景。还可以根据植物的特点来营造梨花伴月、杨柳细雨、映日荷花、寒菊傲霜和腊梅报春等独特景点。此外,园林工程师可以利用植物来设计主题景观,像桃花园、葡萄园、芰荷园、玫瑰园、杜鹃园和桂花园等。另一方面,运用植物造景时应该考虑园林景观的灵动性,协调搭配各种元素,使花草树木与道路和假山、池塘、人工湖达到完美结合,创造出林荫路、花径、樱花大道、合欢路、枇杷湖等特色景观。如果道路比较长,可以配置多种不同的植物,并突显出主要景观,例如在草坪中种植一株红玫瑰,创造出“万绿从中一点红”的效果。植物与山石相结合的时候,要让花草树木与岩石参差交错,互相衬托,加强景观的色彩美与立体感。在山石上宜的地方应该采用少量的平伸与悬垂植物,以显示山石的优美线条,并且,要注重让植物的体形枝干与山石的纹理形成对比。
综上所述,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需要融入创新理念和现代文明,体现出生态性、艺术性和自然美。目前,在现代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中还普遍存在绿地面积规划不合理和园林景观建设缺乏创新等问题,因此,园林工程管理人员需要合理规划绿地面积,灵活运用3dsmax、cad和photoshop等现代绘图方法认真设计图纸,借鉴传统园林的经验,创新园林设计方案,注重提升园林的文化艺术美,运用植物造景的方法,让现代城市居住区的园林景观体现出时代风貌,这样方能全面提高现代城市居住区风景园林景观的审美艺术效果。
[3]李星宁.园林景观设计中民族文化的表现[j].南方农业,2015(21).。
[4]张文英.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中国园林,2011(02)。
景观空间营造论文篇九
摘要:本文在燕山大学西校区的景观规划中,试利用原有的生态环境,借鉴古典园林的意境营造之说,赋予其丰富内涵,作到“绿中有景,景中有乐,其乐无穷”,为全校师生提供一个意味深长,生态健全,生活舒适,环境优美的学习生活场所。
关键词:校园景观;意境;景点规划;植物配置;生态保健。
我国古典园林的意境与中国文化的底蕴是相一致的,是其主体审美精神与物质材料“天人合一”的产物。意境的营造,是由园林的景物所体现的思想境界,进而感化人的器官、打动人的心灵而产生的结果。首先这种能感化和打动人的园林景物,应该有很高的艺术水准。也就是说,景观艺术水平要达到一定层次,才能产生超出景物以外所表达的精神境界。其次,对这种境界的理解、感知要由有一定文化水平、文化修养的人来体现。这些意境营造之说对当代我们校园景观的意境营造模式也有很深的影响。
燕山大学西校区位于秦皇岛市西环路西侧,东西向约2100m,南北向约1800m,周长约7200m,规划占地面积254hm,其中塔山座落于西校区中部,海拔54。4m,西校区最低处海拔12m,地形地势变化丰富。西校区规划学生规模25000人,规划总建筑面积45×104m2左右。
根据校园的功能定位,西校区的景观规划的理念确定为:校园环境效益上追求生态化。校园绿化布置上追求绿色化。景观艺术构思上追求意境化。
1、以人为本、崇尚自然的原则。
人类基于生理的、心理的结构和机能,需要新鲜而洁净的空气、良好的气候、安静而美好的环境,所以我们在学校景观规划上考虑以人为本,在人性化的同时也体现个性化,根据空间组织与规划依据不同层次需要,组织不同的学习与活动空间;为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天性,在空间设施的设置、材料质感的应用中创造充分考虑人们钟情于自然的心理需求的景观小品;关注学校师生的的审美习惯,以园林山水布置景观,并赋予有文化内涵的`意境营造。
2、体现人文、绿色化学校的原则。
在布局上增设建筑和园林小品,强化校园的园林氛围;在绿化上以常绿树为基调,适当穿插花草,力求树木高低错落有秩、疏密有序,形成优良的植物总体和局部效果,将人文、绿色理念融入到校园的自然生态中,创造出清新的现代大学校园景观。
3、体现园林式景观与生态保健相结合的原则。
除了营造一个学习的幽静的意境景观,也充分利用具有生态保健功能的植物提高环境质量、杀菌和净化空气,以利于师生身心健康。
校园景点设置及植物配置。
在景点设置和植物配置上以静为主,突出重点,确保作到四季有景,营造含有积极寓意的景点;四时有不凋之树,同时利用相关的绿色植物来调节改善小气候、保持水土。滞留、吸附、过滤灰尘以及净化空气、杀菌、吸毒、吸噪音等作用,创造一个良好又适宜的校园环境:
1、西区环岛广场区:以草坪为主,以低矮植物为辅,主要是车辆分流区域。
2、文化石景区:主楼前,是主入口视线前端,该景点以文化石为主题,增加书香气息,倡导尊师重教。
3、学海林园区:该植物景区正好位于理学院东侧,从景观空间塑造与教学功能等方面考虑,本方案拟在该位置营造一小型植物园,即是户外植物教学基地,也是陶冶学生品格情操与培养自然生态观、感悟生命科学的素质教育基地。
4、塔山公园景区:根据构思立意,此景点主题体现的是对该校历史文脉深度挖掘,是对在该学校“厚德,求是”学风培养下涌现出的众多成就人的追忆和怀念,也是激发爱国热情与培养燕山大学学子自豪感的素质教育基地。
5、西校区的主干道:以银中杨、垂柳、悬铃木为主调树,银中杨、垂柳树、悬铃木冠大浓荫、树形优美,特别是夏季能遮阳,利于师生的行走舒适度。
6、实验室周围:种植松树、柳树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树锦鸡儿、刺玫可以分泌出杀菌素;忍冬可吸收氯气;侧柏树可以吸收二氧化硫,这样做实验放出的有害物质能部分被植物吸收,净化空气质量,维护师生身心健康。
7、教学区与体育活动区之间:种植高大银中杨、悬铃木等阔叶林树为行道树,把校园动静环境进行区分,同时可以阻挡活动区灰尘,降低噪音。
8、运动场区:以活动区为主,局部宽敞位置设立植物景点,配置适当的多季花木如:月季、鸢尾、萱草、腊梅、菊花等。
9、教工、学生宿舍区:按照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不同,教工宿舍区植物配置力求庄重;学生宿舍区植物配置力求自由活泼。
10、食堂周围:配置一些花色清香、观果性植物,使其步入食堂就餐的人食欲倍增,如民谚中有“花中自有健身药”、“七情之病花中解”的说法。
四、结语。
燕山大学西校区的景观规划以生态理论为指导,多层次,多树种,多季相结合造园,以艺术的手法构图,关注人的生理、心理需要,创造一个具有丰富内涵、情景交融的校园空间模式。校园绿化环境以寻求“人与自然”为准则,将诗情画意写入校园与平面绿化相映成趣。校园建成后,将成为一所人、自然与校园环境“三位一体”有机融合的现代化艺术式校园。
参考文献:
[1]宗白华。中国美学中重要问题的初步探索[a]。美学散步[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美)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卡罗琳弗朗西斯编著,俞孔坚,孙鹏,王志芳等译。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李睿煊,李香会,张盼。从空间到场所住区户外环境的社会维度。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4]赵涛。鹤翼翩翩、临风起舞――浙江大学新校园景观环境规划设计中标方案构思。中国园林,。1。
景观空间营造论文篇十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运用已知去探索未知,并在这个过程中去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做“主人”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数学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合作探究的学习空间,为学生铺设一条创新发展的锦绣之路。
一、走向民主,把课堂还给学生。
数学新课标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课堂本该属于学生,开放、民主的课堂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上,都必须引导每个学生积极、创造性地参与,以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只有这样才能开出绚丽的花朵,课堂才会成为生命的、灵动性的课堂。
1.改变教学空间,让学生“从心所欲”。近两年来,我校(此处指湖北省监利县黄歇口镇中心小学,下文同)创建优质化学校,实行“探究·分享”教学模式,课堂变化巨大。这种教学模式把教室分为学习区和活动区,建立了合作学习小组。笔者将学生的个别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以利用,实施动态分组教学,每个小组一般为四人左右,采取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方式进行学习,以促使学生自由发展、共同提高。
11月笔者在江西参加《第二届全国区域高峰论坛》活动,在芦溪外国语学校参观时,观摩了一节六年级的数学课,在小组展示学习成果时,课堂就成为了学生的舞台,所有学生都动起来,每个小组轮流来到展板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学习结果,或表演、或辩论、或游戏、或讲解,其他同学或倾听、或提问、或补充、或纠正。这样的课堂没有教师的呵斥、监督,这里的课堂完全是学生的舞台,教师泯然于学生之中,常常很难辨认。这里的课堂完全是学生自觉的感情投入,他们爱课堂,爱知识,爱学习,用心灵、生命讲述课堂的故事,讲述成长的故事。
2.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尽情吐露”。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用真挚的情感、广博的学识、幽默的语言来获得学生的信赖、赞赏。于漪老师说:“语言不是蜜,但可以粘住学生。”教师的教学有如春风化雨,芝兰入室一般,让学生潜移默化,茁壮成长。此外,教师还要用激情来感染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激情的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儿童的思维是同他的感受和情感分不开的。”在课堂上,为了让学生无拘无束、自由表达,笔者从不居高临下,而是放下架子,走近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给学生信任的眼光,给学生鼓励的话语,让学生以宽松、愉悦的心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营造教学氛围,让学生“奇思妙想”。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儿童的天性就是对所要认识的事物充满着好奇与幻想。在课堂上,开放的情境、大量的信息、不唯一的答案,都可以帮助学生开阔思路,丰富想象,同时也能激发他们在课堂上乐于表达,从而使解决问题的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如在学习《倒数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掌握什么是互为倒数,笔者为学生设计了一个猜数活动环节,要求同桌之间一名学生说出一个数,另一名学生马上猜出这个数的倒数。开始时,学生只说出了分子和分母互相颠倒的类型,为此,笔者积极营造活动氛围,引导“两个数的乘积为1”才是倒数的本质特征后,学生的思路打开了,他们即时说出了小数乘小数、分数乘带分数、小数乘分数等类型的倒数,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二、自主探究,把权力让给学生。
课堂教学是学生生命力焕发、生命价值不断体现的生活过程,面对教育方式不断更新及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数学教学也向更开放、更多元的模式发展。教师要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和童真出发,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只有这样,()学生探究问题才会更加深入、持久。
1.巧妙引导,激发兴趣。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创造。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结合具体的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特别是使课的开始先声夺人。”例如,笔者在教《认识钟表》时,就先给学生展示各种钟表,并提问:“看到这些钟表,你想知道什么?”这时,学生兴趣盎然,许多有价值的问题随之而出:“钟表上的长针和短针各表示什么?”“又是怎么走的?”“有的钟表上没有数字,为什么可以一下子看出时间?”等等,笔者通过妙引巧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问题意识,学生的感知从浅表的生活经验上升到了抽象的数学认知,为其今后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作好了铺垫。
2.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知识乃是一过程,不是结果。陶行知说:“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教学生学。”探究学习是一个“多向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为此,在教学中,要尽可能让学生体验过程,把个别学习与合作学习结合起来,既有个别学生的真知灼见,又有集体智慧的结晶。如县骨干教师周小艳在教学活动月讲授的《鸡兔同笼》,教师先引导学生用列表的方法求得鸡兔各有多少只。这时,教师适时抛出一个问题: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求?教师没有一味“淋漓尽致”地讲解,而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分小组进行探究。这时,全班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这充满兴奋而富有挑战的问题中,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后来,在全班展示交流时,学生列举了另外的三种方法。教育社会学认为班级学习本身就是社会交往,有合作的因素存在。对于创新而言,合作便是必不可少的。当今重大的科技发明无一不是高度合作的结晶。在教学中,把学习探究的权利还给学生,既能够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和个性展示的平台,又能够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的自主构建和创新能力的持续发展。
三、放手实践,把发展留给学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学习数学知识同样也离不开实践操作。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不但可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也有利于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而且可以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享受群体成功的喜悦。
例如,在教《圆锥的认识》时,笔者准备了大量的教具、学具,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操作活动,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在“找”中学,在“测”中学,在“思”中学,在“辨”中学,在“玩”中学,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直观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使课堂教学“动”起来,“活”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做”数学和用数学,从而使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上将“双基”发展为“四基”,即从原来强调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要求,到强调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的要求,而“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正是针对培养创新人才要求的。培养创新人才必须从小学生开始,在教学中,教师不能禁锢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应试的机器,而是要把他们培养成有血有肉、有感情、有追求、有思想的现代人。因此,教师要尽力为学生铺设一条创新发展的锦绣之路,而这正是通往成功的必由之路。
(编辑:朱泽玲)。
景观空间营造论文篇十一
第一,衔接问题。这一问题是非常的重要的问题,公路与桥梁的衔接是不可避免的。长期以来这是一个难点,很重要很关键,但是总会遇到问题,正是这样的原因我们应该加强制度的制定,对于衔接的部位制定详细的责任方面,一旦出现问题就要追究责任,机械设备油污泄露会流入河流,与此同时也要注重辅助工程,这部分一定要做好保护措施,这样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第二,材料问题。由于特殊的特性,材料腐蚀是不可避免的考虑问题,一般的工期都是比较长,一旦下雨等天气就会出现材料流入河流,这样就会造成极大的污染,大大的影响到我们的生活环境。这样就要求我们进行材料放在离河流比较远的地方,与此同时建立临时排水渠,避免水体污染。
1.2路面周边地表植被的保护措施。
第一,合理选择公路横断面。公路的设计应该立足于实际的情况,更多的进行现场的勘察,更多的与当前的情况进行结合,与此同时我们应该以保护水源为前提开展这项工作,这样才最后确认公路横断面的尺寸以及位置,避免后续问题的发生。第二,绿化带保护。当前的公路建设为了更好的发挥效果,在中央都会构建绿化分割,这样能够很好的进行车辆进行双向行驶,提供非常明显的标记。这些植被的种类以及搭配一定要科学合理,构建和谐的氛围,对于过往的车辆都是一种很好的欣赏,排解大家的压力与烦闷的情绪。第三,加强周边绿化。为了更好的进行道路的维护,一般的都会在路边进行绿化植被,这一部分能够很好的防治水土流失,与此同时能够很好的进行景色的提升。这一方面长期以来不被人们重视,现阶段我们我们已经深深地注意到了这一方面,设立专门人员进行维护保养,这样才能够保护长期的绿化健康。
1.3空气污染的防护措施。
施工过程当中的环境问题是我们必须要注意的,对于环境而言主要来自于几个方面:第一,材料的堆放。施工材料对于环境而言都是有一定的污染,这样对于储存的位置而言就是非常的重要,应该远离人们居住的地方以及水源事物;第二,对业对方的周围一定要进行地面洒水,避免灰尘过大,降低环境污染;第三,针对于运输的车辆一定要进行非常严格的控制,一定要进行严格的控制,避免对于环境的破坏。
(1)因地制宜:根据公路的实际状况,必须要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根据当地的实际的情况进行树种的选择,与此同时也要关注美观的效果。在很多的地方原来都是有绿化的,一定要最好最大的利用,避免大面的浪费,这方面绿化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一定要做到规划详细。
(2)遵守自然:设计人员按照景观生态学理论来作为理论依据对自然植物的群落结构和生态系统进行模拟,尽可能的减少人工操作的投入,这样可以保持其所具有的自然性良好,而且采用不同的绿化手法进行协调弥补和美化公路建筑,对周围的环境破坏和后果程度也是各不一致的。
(3)经济可行:经济问题也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一般在设计的过程中很多的方面都是进行多方面综合考虑,进行施工的企业最终的目的是为了盈利,这样就需要我们在整个的过程中进行多方面的考虑,涉及到的初步的投入的费用,以及后期的保养费用,成本问题也是当前面临的一大难题。
(1)桥涵:在对桥涵进行建设时,要最大程度的减少对所在地的生态环境破坏,尽可能的保持河流、农用灌溉以及排水系统等的原始状态,对于不同的地形特征要针对性的进行设计,选择最恰当合理的工程形式,把可能造成的破坏减少到最小。
(2)隧道:公路设计中,隧道的施工是常见的中形式,它的出现大都是集中在高挖方地区。在具体的设计工作上,按照早入洞、晚出洞的原则进行规划,洞顶部位是零填挖方式;依据隧道所在的地质地形特点合理选择洞门,同时也要对其排水系统有合理设计,把污染水和清洁水的排出相互分开来。
(3)平面交叉:在公路设计中,还需要考虑的一方面就是居民的正常出行,要把公路建设区域内的公路网和路线相交叉的地方按照既定的间隔设置平交,给附近居民的出行提供便利,需要注意的是,在对平面交叉进行设置时,要尽可能的满足路网和所建公路的有效衔接,为经济发展提供便利,实现通达和集散的功能作用。
公路工程是实现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当前形势下,公路设计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时,要结合时代发展的趋势,兼顾环境保护和景观设计,并在施工建设的过程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而实现社会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1]梁晓程.基于环境保护的公路景观设计方法初探[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3(06).
景观空间营造论文篇十二
(一)通过公共体育微课教学模式探索,能有效解决传统授课存在的空间拓展问题。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总结和整理出现阶段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尝试性提出以微课为基础的创新性教学模式,促进该课程教学空间的拓展,有效促进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和创新的步伐。
(二)构建微课平台,促成了在线学习、移动学习、自主学习等多种学习形式的形成,能够满足不同类别学生的实际需求,有利于公共体育课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探索分层教育模式,并制作具有针对性的微课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从而促进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紧跟时代步伐,利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开展“微课”实践教学活动,切实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体育素质。
(三)研究微课制作内容选取方法和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在微课内容的选材和授课方法方面,适当增加情景化、半结构化的课程教学环节,增加师生互动内容,并借助微课平台展示,借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并通过微练习、微思考和微反馈形成师生互动,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的目的。
(四)采用微课教学的形式,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满足了不同类别学生的实际需求,有力的促进了体育师资力量的提升,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一些列的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微课资源。一方面,在微课的制作过程中促进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能,并且可以根据学生需求制作不同内容;另一个方面,利用微课平台实现在线学习和移动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随地的公共体育课程微课学习,从而突破了传统教室和上课时间的限制,并通过微反馈实现和教师的互动交流,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习效果的提升。
二、公共体育课教学的主要模式,所针对的用户的基本特点。
目前,国内的大多数高校都已经开展了自主选择课程、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三自主”模式的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其主要内容和形式包括:普修基础课(大一)、公选课(大二)、提高班(大三)、俱乐部(专项提高)、保健班(全校残疾或特殊学生群体)。公共体育课程作为体育必修课、普通健身需求、兴趣培养、专项提高、特长及专业发展的必要手段之一,已经在国内的高校广发的得到认可和普及。
三、“微课”在拓展公共体育课教学空间的巨大潜力及优势。
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实施,在教学效果方面的意义非常巨大。万秦华在自己的研究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对学生进行了实验性教学,研究结果表明:参与实验的学生基本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有了显著提高,说明这种学习方法是有效的。微课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经过实践证明在教育环境中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这一点在教育界也受到广泛的认可。近几年“,微课”的区域性发展趋势已经比较明显,伴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微课”已经以各种视频、软件的形式深入到教育资源的各个领域。不论是管理者、设计者、教育者还是参与者,都从观念和实际应用中感受到了其巨大的潜力和价值。就像现在流行的(博客、微博、facebook、youku、tudou等),广为传之。不仅能够满足教育资源的互助式服务、学习的个性化,也有助于帮助参与者提高信息素养,激发创新潜力,最重要的为传统教育模式和资源的开发利用起到了补充和拓展作用。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互动学习、自作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等多种形式的应用和融合,将会推动“微课”以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快速发展与普及。现代的公共体育教学肩负着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除了要完成理论知识传授、运动技能传授、专业知识普及、高水平发展与欣赏、特殊群体补充,还肩负着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团队合作、创新意识等重要任务。通过摄制型微课形式、录屏型微课形式、软件合成型微课形式、混合形式的微课形式等将公共体育课程需要传授和交流的各种信息内容通过信息化技术平台,直观和有效的展示给学生群体,满足他们不同的学习和获取体育知识的需要。
作者:彭淑玲单位:九江职业大学。
景观空间营造论文篇十三
园林景观所包含的元素较多,主要有人文元素和自然元素,例如自然元素中的山水、瀑布等;人文元素中的建筑、雕塑等。文化传承其实就是将自然景观元素以及人文景观元素艺术化地融入到景观设计当中。从实现的途径上来看主要有,契合时代发展主题的途径,整体规划设计途径以及突出场地特色的途径。其中,以契合时代发展主题途径为例进行分析,人和自然以及城市是不能分开的,而城市的居民也比较渴望能接近大自然。将时空景观赋予了现代人生活体验,这样民众就能得到多样化的体验以及多层次的需求。
在文化传承以及人性关怀基础上的景观设计影响因素是多样的,每个景观项目都有着不同的文化特征以及场地特点,在使用的需求层面也不同。首先,原场地特征、景观元素的提取、选择因素的影响,需要充分考虑这些方面的元素。其次,使用者和设计师在观念上的差别造成的影响。还有是外来文化的影响、地方景观元素的影响以及地方景观风格的影响等因素。
景观的设计能够将文化传承以及人文关怀充分地融入,设计方法上主要是采取改变的方式,也就是通过增添或是减少的方式凸显景观元素的特性,并采取夸张形式或者是色彩制造高强度视觉冲击力,这样就能将场地的文化内涵得以有效体现。另外,还可通过保留的方法凸显场地或者是景观的历史身份及特点,或者是在原场地的景观元素失去了使用价值,但却在场地的身份证明上比较重要,这样就要对其实施再现的方法。这些层面的景观设计方法是比较生态的方式,不仅能够节约材料,而且在加工生产运输等方面节约了能源。可通过合理地将本土文化元素应用在景观设计当中。由于文化元素是文化体系当中有着代表本文化特点产品及精神的总称,也是景观设计的重要灵感来源,所以,能够强调环境和景观形式之间的联系,进而提倡文化传承以及人文关怀,形成新的文化观念。要能充分地将场地原地形加以利用,以此来增强景观的层次感。我国园林设计当中的设计手法,如对景、借景等都是对原地形的利用,从而减少生态破坏,可适当在设计中融入水景。景观设计过程中要尊重本土文化,这是一个民族或者是地区文化积淀的焦点,同时也是当地历史的重要载体,特别是地方文化比较鲜明的地方。例如,风土民情类型的景观、名胜以及重要的建筑等,都是地方景观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从一个方面对当地的人文环境加以反映,所以,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可将象征性的手法加以应用,把具体的景点或者是景观元素在场地当中微缩化地体现。我国的古典园林中的“一峰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设计手法正是这一设计的最好例子。景观设计过程中要保护文化生存的土壤,首先,是当地人的生活方式,这是当地社会状况的一个重要组成,所以,保障当地人的生活方式也是对文化传承的保护。保护过程中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要和人们的生活质量有机结合。总言之,要在能够基于文化传承及人性关怀的景观设计原则上实施。
综上所述,基于文化传承和人性关怀基础上的景观设计,是促进城市化良好发展的战略目标,只有将当地的文化内涵在景观设计当中加以体现,才能将本地的文化得以传播和传承,从而形成良性发展。
景观空间营造论文篇十四
模块选修体育课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实现学生的发展为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真的被削弱了吗?观点有三:学生发展的主体作用如何休现,体现有三。
新一轮的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远程培训刚刚结束。面对体育新课改与课程发展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个关键环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任务: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受到了应有的挑战,有人认为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以学生发展为主体的过程中被削弱了,也有人认为,模块教学主要以学生主动获取为主,教师不应过多关注或插手学生发展。认为“学者即良师”我认为这些观点都是不对的。我认为在模块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被削弱了,而是更加加强了教师在模块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观点有三。
观点一,新课程倡导一种课程共建的文化、需要教师重新认识和确立自己的角色,重视教师的课程参与,改变教师的课堂专业生活方式,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确立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在这些改变中,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将被再一次升华。
观点二,在新的教育理念、课改、模块选修方面,教师为了要全面了解并掌握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功能、结构、内容及评价等要素,就会积极参与到课程设置,课程资源整合,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来。为了实现课程目标,学生学习评价,课程评价体系等内容,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将得到很好的体现。
观点三,教师在模块教学中,教师为了正确处理好课程与教学,教师与学生,书本知识与实践经验,知识技能与整体素质,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关系,会主动投入到教学实践的第一线,调适教学行为,不断进行教学的改革创新,从而充分展示教师教学主导这一教学行为。从中可见,模块教学中对教师的专业技能,知识领域方面要求更加严格,教师只有精深的专业技能与广博的知识领域,才能实现新课程改革教学实践的需要,才能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才能实“课堂充满活力。”
新课程标准,目标引领内容中,“阳光体育活动”“模块教学”“课改万里行”活动让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生活,快乐成长开辟了广阔的领域。在模块教学活动中,学生发展主体应如何体现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
体现一,在模块教学中课程是一幢建筑的设计图纸;教学活动则是具体的施工。这一个项目的投标者与资源采购者不仅是教师更重要的学生,作为参与要素学生在这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学生自主参与,积极获取知识或在过程中掌握运动技能,才能体现教学对课程建设的积极能动作用,可见学生的主体参与体现着新课程的实现与推进。
体现二,新课程模块教学中倡导,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教与学相互促进彼此融为一体,这意味着课程内容的重大变革,丰富的'课程内容真正体现了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观,从某种程度上解放了教师与学生的一些教与学的观念,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我爱好运动,我要参与,我要快乐,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体现三,新课程标准目标引领内容下,由于模块的选择具有很多的选择性与课程资源内容的丰富性,学生兴趣与爱好发展能够得到充分体现,学生的运动参与兴趣会越来越浓厚,运动技能也会越来越得到提高,学生在完成目标的同时,满足了兴趣,锻炼了身体,同时也陶冶了情操,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了基础。
由此可见,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实施课程时已经不限于“忠实取向”而倡导走向“相互适应取向”和“创生取向。这不仅对教师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更重要的是注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的“兴趣”为突破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可见新课程标准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将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将得到很好的体现。
参考文献。
[1]继续教育《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
[2]谈新课程的教学观《体育教学》。
景观空间营造论文篇十五
摘要:本文以杭州市龙坞镇为视窗,从田园景观类型研究的角度来探寻当今景观设计的新思路。根据问题的逐步深入分别从尺度、生态、人文的角度逐步展开,每个方面有不同的设计方法与之相对应。作者试图通过用田园景观的设计手法来扩展景观审美领域的新空间。
关键词:田园景观;可持续;亲和性;精神性;设计方法。
城市化和工业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给城镇乡村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了光辉灿烂的前景。但正如老子所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城市化中“田成方,路成网,渠相通,树成行”[1]的标准化建设,把一个个风景如画的乡村小镇变的如同一条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产品一样千篇一律。曾经让我们引以为豪的乡土文化,也随着环境的无机化、单一化而走向消亡。
田园景观设计作为一种具有地域性、场所性的景观设计手法,正是为了解决乡村城市化中日益人工环境化、非人性化等问题被提出来。它的最主要特征就是以适当的规模和简单的材料构造,营造一份迥别于城市的静谧感、厚重感、安逸感,龙坞镇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一、田园景观的特征――内外的互动。
龙坞镇地处杭州西南侧,离市中心仅为15公里,杭州绕城公路穿镇而过。总面积24.7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常住人口10379人,其中农业人口7688人。境内植被繁盛,茶园密布,有山林14640亩,茶园5080亩,是著名的龙井茶生产地。
这里的田园景观与城市景观截然不同。首先它大部分以人力完成,很少借用机械,因此不会对自然造成致命的破坏;其次,田园景观是生活和劳作的景观。它不加修饰,强调人们参与其中。村民很少凭视觉感受刻意去营造它们,更多是通过生活和劳作与周边环境发生关联。这种亲密的参与互动,是田园景观类型的一个重要特征。如果没有这种内外的互动,田园景观就“仅仅是一个空洞的符号,一个已死的事件,一个深度美学化了的不包含意义的体验”[2]。
二、田园景观的营造。
向乡村学习的田园景观设计,正是城市设计和乡村城市化建设中应该导入的方向。然而城市有着自身的特点及很多无法回避的事实,怎样把田园设计的一些设计手法应用到城市景观的营造就显得非常重要。
1.亲和性。
1.1人性的尺度。
田园中,基本上在人力所及的范围内形成耕地的规模和石墙的高度。如龙坞镇顺因山势而形成的茶园,大多是沿着等高线而建;一般情况下,垒砌的石墙不会超过人身体的`高度;田地面积也以农民一天可以耕作的面积为划分单位。可以说人性化的空间尺度是营造亲和性景观重要的一方面。
田园景观中追求功能的机动性和多样性。如祠堂,婚丧嫁娶时被用作置办酒宴的场地,平时不用的时候就被用来堆放农务器具。收获季节时,农田不仅是晒草料,晒稻谷的好场所,还是孩子们最好的游戏场地。在用地日益紧张的现代都市里,这种具有多功能性的景观设计更值得提倡和推广。
2.生态性。
2.1多变的地形。
土与人具有多重的关系,作为生物生息环境的泥土在田园随处可见,而在城市里,却被盖在厚厚的石材和水泥下面。重视土的设计应用,在城市环境中营造生态优美的景观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首先,土的大面积引用是重建城市良好生态环境的基础,没有土地以及微地形的变化,地表的水分就容易流失,很难形成丰富的植被。其次,土的堆积容易形成丰富的地形,使单一平坦的城市地貌更加生动富有活力。因此在功能复杂的城市中,利用土来塑造多变的地形,形成具有田园趣味的景观是一种效果明显的方法。施瓦茨在明尼阿波利斯联邦法院前的景观就应用堆土来塑造大大小小的土包,因为泥土的可塑性较好,土包的形状变得有机并且富有变化,与周边冷漠硬朗的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2渗透的基面。
田园中基本上以由多孔质的材料构成。如:道路、河床、耕地的表面都存在着很多孔洞,材料之间的交接也有很多缝隙,因此可以让雨水自然渗透,植物自由生长,使人造的景观融入自然环境之中。这里并不是说要完全杜绝人造材料,而是通过适当的加工改造使原本严实的材料具有可供植物生长的多孔质、多渗透表面。
3.精神性。
3.1静谧――心灵的皈依。
构成田园景观的静谧美需要几个条件。首先,要有丰富的生物群落。在乡村,不时出现的野鸟、鱼虾给人们提供了与多种生物接触的机会,它们从本能上激起了人们内心的温惜和爱怜。这与我们看宫崎骏的《再见萤火虫》时产生的感情一样,片中萤火虫对营造那种温馨凄美的视觉感受功不可没;其次,田园中柔和的、较小起伏的曲线形式景观,有助于安定情绪,使人沉静;此外,随处可见的果树、农产品,强烈刺激着人们的味觉感受,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人类对食物最基本的依赖感。
3.2安逸――意象的可读。
凯文.林奇说:“一个可读的城市,它的街区、标志物或是道路,应该容易认明。”接着又说:“一处好的环境意象能够使拥有者在感情上产生十分重要的安全感……,它是一种与迷失方向之后的恐惧相反的感觉。[3]”田园景观事实上就是由许多可读的意象组成。如河流和道路的走向形成了鲜明的方向性,使地域变得容易理解;村落的入口处往往有枝繁叶茂的大树最为标志物。在城市中,塑造可读的、易于理解的区域的标志景观有利于增加城市空间的安逸感。
3.3厚重――时间的累积。
人的一生可谓白驹过隙,朝发夕至。而自然的博大深远,使自然中的物体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岁月的累积,形成一种具有古老感的优美。哪怕它们逐渐朽化泯灭,也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人们面对自然的这种深沉的、耐人寻味的沧桑美时,都会忍不住沉静下来。这就是田园景观表现出来的厚重美。
这种美,可能是路边一块布满苔藓的石头,田间一段风化了的栅栏,也可能是屋外一面斑驳的石灰墙,林边一处荒芜了的瓜棚。作为产生这种厚重美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石材、砖瓦、木材等有机材料的使用,它们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不断的变化。因此在城市景观中应该添加一些具有历史沉淀感的小景来唤起场所的历史感,它可以是一块老石,一棵枯树,或许是一些关于城市的老照片。
三、结语。
缘起于现实中景观设计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追求,参照了乡村景观的一些特征,本文从城市化进程中过于激进粗放的现实出发,并结合了中国美术学院建筑学院环境艺术研究生课程“景观形态学”的课程,初步探讨了田园景观设计的基本方法,并为城市的景观设计提供一些设计上的策略和思路。特别感谢武荷荏教授、导师钱江帆教授的指导。
注释。
参考文献。
1.[英]理查德.豪厄尔斯著,葛红兵等译.《视觉文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第一版.
2.〔日〕进士五十八、铃木诚、一场博幸著,李树华、杨秀娟、董建军译.乡土景观设计手法.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年2月第一版.
景观空间营造论文篇十六
防洪护堤,蓄水排水是滨水驳岸的最基本功能,它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问题。在水位变化较大的河流驳岸改造中,这一点尤为明显,而其他水位变化不是很明显的潜水位河流的改造中,这一功能则没有特别突出。
2.生态化功能。
“驳岸生态化”是自然形成的河岸或者具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渗透性的人工护岸。驳岸的生态化功能是个宽泛的概念,它包括调节水源、增强水体的自净、恢复水陆生态平衡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3.景观功能。
一个城市要彰显出自己的特色,在进行城市规划建设时,必须结合所在的区域、区位、地里、环境、资源等综合自然因素,使得城市的发展与区域的发展相结合,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融合。作为城市滨水核心设计的驳岸不仅要满足人们视觉上的景观观赏,还要还要结合区域的发展来展现城市的景观特色。
4.文化功能。
滨水空间和所在城市息息相关,驳岸景观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改良,还包括人文环境的发掘与组织,其对城市的文化形象有一定的影响。两者可以互相补充,均为形成城市品牌特色的关键。城市的历史文化及名人故事是驳岸建设的重要资源,通过历史文化墙体、形体驳岸等合理的将城市文化与驳岸设计相结合,使滨水空间充满文化气息。
驳岸岸线的设计方法分析。
johnmolly曾说过,“仅仅做好事是不行的,还必须有正确的方式”。正确的处理方式,对问题的解决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驳岸来说,它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处理方法会与众不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城市的驳岸是一幅画,它是通过线条、色彩、构图在二维空间中以动人的造型,来反映生活,表达设计师的感情和理想。基于绘画的特征,笔者从这一特殊的角度作为其切入点,综合运用绘画的最基本词汇-线条、色彩和构图,来分析驳岸的景观设计方法。
1.驳岸岸线的曲线形处理。
伴随着“beautifulcitymovement”的流行开来,目前国内出现了很多宽阔笔直的河岸道路,这些滨水道路的驳岸岸线处略显单调,使原本生机勃勃的水景失去了原有的活力。
如果我们将流动性更强,更加活泼的曲线型运用到岸线设计中去的时候,曲线的灵活多变,迂回曲折就会使原本死板僵硬的岸线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例如,我们在处理河流交汇处的岸线时,我们可以使用大的弧线,这不仅能够增强河岸在空间上的动势,还能够在曲与直之间预留出非常广阔的三角地带,这不仅有利于船只的转向,还能够形成独特的水上公共空间,使群众参与进来的机会大大增加。再比如说,如果我们将曲线用于桥头附近的岸线的改造,就会产生局部空间放大的效果:对于经过桥梁的人们来说,他们视野会更加的开阔,而对于站在船上的人们来说,曲线形的岸型则能够起到框景的作用,增强桥梁“门”的意向。此外,岸线的曲线化处理还能够再现城市内河的自然形态,保存原有的山水格局意味。
2.驳岸岸线的折线型处理。
与曲线相比,折线可以产生一种渐变的向前涌动的节奏感,给人一种期盼。将岸线处理成“凹凸”有致的折线装,能够增强岸线内与外的联系与交流,增加滨水空间的面积,给人一种有进有退的感觉,还增强了滨水空间内水域与陆地的相互渗透。“凸”的部分能够开阔人们的视域,增加亲水平台的比例。锐角状的折线,能够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如果能够赋予适当的刚能,则可以起到吸引视线的特殊效果。
景观空间营造论文篇十七
景观雕塑设计作为艺术景观设计的重点内容,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景观设计的概念、景观雕塑的概念以及景观雕塑的发展进行分析,并具体探究了景观雕塑设计的设计要点,为艺术景观设计中的景观雕塑设计提供资料参考。
艺术景观;景观雕塑;设计。
景观雕塑一直是艺术景观设计的重点内容,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艺术景观设计中的景观雕塑作为艺术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更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现代的景观园林设计中,艺术景观雕塑设计,更是成为了凸显园林艺术氛围,烘托园林整体气氛的重点,受到艺术景观设计工作者的喜爱和重视。
1.1景观设计的概念。
景观设计是人们在认识自然的同时,通过艺术处理对园林景观的优化和再造。现代的景观设计不仅要考虑其应用价值,还要符合生态学与美学原理。通过景观设计对周围环境要素的虚拟改造,能够使人造的园林与周围环境融合在一起,提高建筑园林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度,从而提高建筑和园林的舒适性、艺术价值和实用性。现代的景观设计包含景观雕塑设计、居住区规划、城市公园设计、城市广场、步行街设计、游泳和休闲地设计、国家公园设计等内容。
1.2景观雕塑设计概念。
景观雕塑设计时艺术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很多著名的园林其艺术表现都离不开景观雕塑的设计。景观雕塑作为能够影响整个艺术景观设计的核心内容,更是成为很多艺术景观的设计主题,并成为区域的标志性建筑。景观雕塑设计虽然是为艺术景观设计服务的,但由于景观雕塑卓越的表现力,以及在艺术景观中较强烈的视觉冲击,很容易成为区域环境的标志和象征的载体。因此,景观雕塑的设计不仅是艺术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还极大的促进了艺术景观设计的发展。
1.3景观雕塑的发展。
景观雕塑是从远古社会的祭祀活动中发展而来的,在远古社会,景观雕塑作为一个部落的象征,具有一定的宗教含义。这种景观雕塑的雏形更多的是为了表达某些精神上的意义,并成为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文化表现元素。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现代的景观雕塑已经超越了宗教、皇权、神权等精神上的表达意义,更多的深入到各个领域,并成为现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如今景观雕塑不仅是彰显区域文化的重要元素,很多优秀的景观雕塑还成为了区域文化的代表,极大的促进了现代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现如今,景观雕塑对现代园林和建筑设计的影响越来越大,每一座新修的公园、广场、绿地都会采用景观雕塑来凸显期文化内涵,表达设计主题。景观雕塑设计的自由性和多样性,决定着景观雕塑具有极佳的文化表现力,诸如广州的五羊石像、厦门白鹭洲的白露女神雕塑等,均传到了一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情感,引领着人们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些城市的底蕴,并成为城市的象征。
2.1符合当地的文化和自然环境。
景观雕塑是静态的艺术,其材质和质感决定着景观雕塑必须和周围的人文、艺术环境相融合,才能获得生命。在进行园林景观雕塑设计时,首先要创造一个健康的空间气候,保证景观雕塑能够和周围的风、绿植、建筑、地貌相呼应,并具有一定的文化表现力。为了避免景观雕塑设计给人以突兀的感觉,设计时一定要减少外来特殊物质的引入,避免对原有生态和文化系统的破坏,并符合当地的气候和地域特点。除此之外,还要考虑雕塑的外形受光照的影响,做好对太阳直射光线的控制。
2.2景观雕塑基座的设计。
景观雕塑的基座是雕塑与环境直接联系的基础部分,也是保证景观雕塑稳定性的重要结构。优秀的景观雕塑设计,不仅其雕塑主体会具有突出的艺术和文化表现力,其基座一定也能够和雕塑、和自然环境相融合,并帮助雕塑与自然环境做好沟通。重视景观雕塑基座的设计,不仅能够增添景观雕塑的艺术表现效果,还能够提升景观雕塑与环境的和谐度,提升整个景观雕塑的艺术性。景观雕塑的基座设计包含碑式、坐式、台式和平式四种,这四种样式都各有特点,适用于表现不同文化内涵的景观雕塑。其中碑式多表达纪念意义,而雕塑仅仅起到点题或装饰的作用。坐式则以古希腊、古罗马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表现手法为主,是古典风格雕塑常用的基座样式。台式所表现的效果更加亲人,多用于主题雕塑的基座。平式则显得比较自由,多用于广场、草坪或水面上,能够实现雕塑与环境更加完美的融合。
2.3景观雕塑的情景创造。
景观雕塑不仅能够美化环境、丰富生活,还能够承载一定的人文和历史意义,因此现代城市景观雕塑设计更多的以彰显文化主题着眼,具有标识、引导、分割与点缀的作用。现代的景观雕塑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其韵律、节奏、对称、形体、点线面、体量、色彩等,并注意景观雕塑的情景创造。利用景观雕塑的这些抽象因素,能够表现出具体的精神感悟,因此,在景观雕塑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中,怎样把各种公共因素转化成为富有感染力的艺术语言符号是我们艺术创作的关键。把公共性的种种因素分别加以分析研究,根据它的外在显示的特点概括、提炼成为具有精神品位的城市视觉识别形象,从而形成景观的主题。
2.4景观雕塑的创造性思维。
景观雕塑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和文化载体,在设计时一定要采用创造性思维,因此,单纯的模仿是无法使景观雕塑具备艺术价值的。创造性思维设计的景观雕塑,其题材、形式、体量都是为了表现某一主题或精神含义设计的,因而具有独特性,通过景观雕塑的设计与环境的辉映,能够赋予景观雕塑生命活力。因此,景观雕塑首先要有视觉冲击力,并符合大众的审美需求。这就要求设计师能够站在文化的高度,处理与创作有关的问题。综上所述,艺术景观设计中的景观雕塑,是艺术景观设计中的重点内容之一。要完成优秀的艺术景观雕塑设计,必须赋予景观雕塑文化内涵,做好基座设计,并重视情景创造,注重雕塑设计的原创性,只有这样,才能完成更加优秀的景观雕塑设计。
[1]段勇.当代城市景观雕塑设计方案的探讨[j].大舞台,2013(5):65.
[2]唐艳.心性的启迪———景观雕塑中材料对场所精神表现的探讨[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2(1):121.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514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