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陋的国王读后感(实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4 16:45:15
丑陋的国王读后感(实用13篇)
时间:2023-12-14 16:45:15     小编:LZ文人

读后感是读完一本书后所产生的感想和思考,它能反映出读者对书中内容的理解和体会,对于我们来说,写一篇读后感是很有必要的。读后感是一个很有趣的事情,它让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探索书中的思想和情感,也让我们有机会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读后感既是对书中内容的回顾和总结,也是对作者及其作品的评价,我们的每一篇读后感都是一段独特的精神交流。读后感是一种记忆,它能够记录我们读书时的情绪和思考,同时也是一种表达,它让我们能够把自己的感悟与他人分享。在写读后感时,要注意条理清晰,逻辑通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读后感是读者对作品的一种主观感受和思考,因此每个人的读后感都有其独特性和独到之处。范文只是给予大家一个参考,希望大家能从中汲取灵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写出真实、深刻、感人的读后感。读后感是一种宝贵的审美体验和心灵启迪,它能让我们更好地品味作品的内涵与艺术价值,同时也能让我们更思考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相信每一篇读后感都能让我们收获更多,感悟更深,丰富我们的阅读体验和精神生活。

丑陋的国王读后感篇一

相信不少人听到或看到这本书的书名的时候,都会为之一震,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当然不允许有侮辱性的词语加在我们的民族名字前。

这本书的作者是“人文大师”柏杨,他的言论与作品在社会各界产生了广泛争议,这本书更是饱受争议,对于这本书,有人赞之、有人骂之、更有人恨之。其原因都是因为柏杨先生在书中一针见血的指出了中国人的缺点与不足,甚至丑陋之处。对于这本书,有人赞之、有人骂之、更有人恨之。

记得我在学校看这本书也引起了同学们的非议,大多都是不能接受这麽刺眼的题目与主题。但是就像文中写的那样不只有《丑陋的中国人》还有《丑陋的美国人》、《丑陋的日本人》等,但它们受到的'待遇却大为不同。《丑陋的美国人》一书中充满了对美国外交人员的自大骄傲的抨击。据说,美国国务院曾对这本书深入研究,认为这是一本“确实刺激思想”的好书,并要求本国每个外交工作人员人手一本,仔细阅读与反省。而另外两本书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丑陋的日本人》作者是受《丑陋的美国人》这本书启发与鼓舞,误以为此举也可以让自己的国民受益,但自己却遭到了猛烈的批判、围攻。同样的,柏杨先生当时也受到了批评。

那么为什么一类的书遇到了不同的遭遇呢?看来,这是我们远东文化共同体的“镜像综合症”,我们恐惧在镜中的形象,却不看自己的原因,反而竭力指责镜子的低劣,进而打破镜子,以“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名义,终止一切自我治疗的程序。

丑陋的国王读后感篇二

二十多年前,柏杨先生写的《《丑陋的中国人》》轰动一时,但这并未引起国人足够的反思。不久前北京街头的一幕,在网上引起了激烈的论战。

人家为什么要用汉字?为什么专写给你中国人?就是因为我们的行为让人望而却步。我们超多进出口货物的同时,也把中国人的丑陋出口到了别的国家。这不是一个人的事,这是一个民族的素质问题。

最近网上评选中国的标志,我看也许将中国人的丑陋作为中国的标志再适宜但是了。

丑陋的国王读后感篇三

先丑陋,后美丽。

“中国人似乎仍停留在林木丛生的山顶洞时代,身上穿着刺猬一样的甲胄,只露出冷漠猜忌的两只大眼,心神不宁地向四周虎视眈眈。”

只有清楚自己的缺点,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点。柏杨先生写的这本《丑陋的中国人》一针见血地道出了我们中国人的毛病。他在书中写到:“我们检讨自己病历的时候,是不是敢面对现实?用健康的心理,来处理我们自己的毛病?”我们大家似乎都没有这个勇气,而柏杨先生却用实践说话,用这本书来使我们警醒。

面对中国人的劣根性,我们不仅要从自身的经历吸取教训,也应该从别人的身上吸取教训。“印第安人是个活榜样,这个可哀的红脸民族,跟西藏冈底斯山的牦牛群一样,低着头,朦胧着眼,蹒蹒跚跚,有意无意,身不由己地,一步一步,走向绝种的死亡之谷。听到他们蹒跚的脚步声,和时代的辛劳喘气,心都裂成碎片。有人说,你别杞人忧天,中国人多呀。咦,在可怕的核武器和强大的生存竞争压力下,人多可没有用。印加帝国的人口可多,如今都到哪里去啦。有人说,中国人聪明呀,聪明确实聪明,但把聪明用到抗拒改善自己品质,动不动就翻天印和窝里斗,聪明反而会被聪明所误。似乎只有自惭形秽、痛改前非的觉醒,才能躲过印第安朋友所遭的大难。”我们有好的品质,但是也有不好的品质。我们若不肯正视这些不好的东西,停滞不前,总有一天,我们会不印第安人的后尘。没有人想要这样的结果。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也一直传承。然而我在书中看到这样的一段话:“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像长江大河,滔滔不绝的流下去,但因为时间久了,长江大河里的许多污秽肮脏的东西,像死鱼、死猫、死耗子,开始沉淀,是这个水不能流动,变成一潭死水,愈沉愈多,愈久愈腐,就成了一个酱缸,一个污泥坑,发酸发臭。”这话讲得有一定的道理。文化传承,我们必须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只有这样,文化才能走得更远。后人的素质才会更高,国家才会更好。

丑小鸭可以变成白天鹅,毛毛虫可以蜕变成蝴蝶,我相信我们中国人也一样可以改掉恶习,让美好的中华品质发扬光大。先丑陋,后美丽,我们能等,而这一天也将会到来。

丑陋的国王读后感篇四

这是在开学前的某天,闲逛到财大的某旧书店的某个角落的淘到的。高中班主任老吴当时提到过的,虽然,我不能完全赞同他对柏杨书中观点的态度,但这一点也不影响我也需要了解有关在中国国民性构建上具有有影响力的这么一位所谓牛人的事迹。

就算贴上牛人的标签,也不能让我完全的信服,我也不用举例证明。因为这没意思,他在书中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说服老吴,说服朱洪海(大陆版《我们要活得有尊严》责任编辑)口中的“八十年代人”的。一个人文大师虽不至于因为我的不承认而变成街头混混,也不会因为我的承认而返老还童。所以,我还是很心安理得的说一说对他的初印象。

按照我一贯的结果主导的观点,其实我应该对柏杨先生表示崇拜的,毕竟他的确是牛人,但是他描述的方式、研究的形式的确是现在的我不能接受的了。他采用的大量观察的方法来研究中国人的人性,对于一个正在考究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之间关系以及对定量分析是有成见的人而言,大多数时候应该促成我的天平向着他的这一方的,应该认识到定性分析在人文研究领域的作用。但是,结果令我自己都有点失望,因为我知道我的天平正在一步一步的倾向我曾经不屑的数据化、表格化(曾经的影响)的定量分析。

即使这样,这本书在国民人性方面的研究没有使我产生共鸣,但是朱洪海的最后的《“适时出现”的柏杨》还是让我眼前一亮。即使,朱洪海把柏杨夸得很好,但是这样的夸,没有一点使我觉得厌恶,即使只是一点点。我认为这样的编辑,这样的文笔、思路是一个亮点,甚至有盖过这本书本身所具有的意义。但是,人们不会重视它,,因为他仅仅是一个编辑,而主角是柏杨,聚光灯以外的世界是不容易被人察觉的。

我认为最后,还是有必要用柏杨的话结束。“错误与指责都是送给别人的,自己永远都是对的”。虽然,我不知道这句话与我想说的有什么关系。

谁知道呢?管它叻!书中的,书外的谁又会在意呢?

丑陋的国王读后感篇五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朋友书桌上看到台湾作家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看到这么敏感的字眼,心生好奇,便借过来阅读。

《丑陋的中国人》收录了柏杨数十篇的文章,这些文章的几乎都是批判中国人的劣根性。诚如“中国人的丑陋,来自我们不知道自己丑陋”这般,作者以“恨铁不成钢”的态度,态度鲜明地将传统文化的种种弊端称之为“酱缸文化”,这种“酱缸文化”会让我们的子孙后辈受到影响,且这种影响可能会持续不断。难怪冯骥才先生认为这是一本“令人深省的书”,肯定柏杨先生批评的正是中国人国民性的负面。

中国,自古以来就被誉为“礼仪之邦”。历史的车轮向前,尽管她历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的熏陶,但很多地方却仍丑陋不堪,实在有负“礼仪之邦”的美誉。赏一叶而见秋韵,窥石出而知冬至。生活中,往往最是寻常和细微的环节,却常总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缩影,也往往折射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水平。事实上,近些年来,我们不难在新闻上看到种种形式不同的中国人的“丑陋”,甚至在我们身边就大量存在!这点,我们不以偏概全,但也不推诿逃避!公共场所的文明和素养,很多细节对中国人的“提醒”总是刺激着我们的神经。是呀,我们必须得承认,相较于很多西方国家,中国人的礼节和礼仪远不及彼。这种内在素质的外在体现的差距,也绝不是不是一天两天就形成的!这些顽疾是一种慢性病,经过长年累月不断累积,再逐步散落到各个角落。这着实让我们之中的绝大多数有担当、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中国人倍感惭愧和压力!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当认真思考,早点觉悟,发现自己的缺点并及时去改进。

难道仅仅只是这些?错了!因此,我辈当自我反思、自我检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为“礼仪之邦”正名,用自己的举动去唤醒那部分麻木的国人,而终于唤醒沉睡的中国大地。(张春福)。

丑陋的国王读后感篇六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朋友书桌上看到台湾作家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看到这么敏感的字眼,心生好奇,便借过来阅读。

《丑陋的中国人》收录了柏杨数十篇的文章,这些文章的几乎都是批判中国人的劣根性。诚如“中国人的丑陋,来自我们不知道自己丑陋”这般,作者以“恨铁不成钢”的态度,态度鲜明地将传统文化的种种弊端称之为“酱缸文化”,这种“酱缸文化”会让我们的子孙后辈受到影响,且这种影响可能会持续不断。难怪冯骥才先生认为这是一本“令人深省的书”,肯定柏杨先生批评的正是中国人国民性的负面。

中国,自古以来就被誉为“礼仪之邦”。历史的车轮向前,尽管她历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的熏陶,但很多地方却仍丑陋不堪,实在有负“礼仪之邦”的美誉。赏一叶而见秋韵,窥石出而知冬至。生活中,往往最是寻常和细微的环节,却常总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缩影,也往往折射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水平。事实上,近些年来,我们不难在新闻上看到种种形式不同的中国人的“丑陋”,甚至在我们身边就大量存在!这点,我们不以偏概全,但也不推诿逃避!公共场所的文明和素养,很多细节对中国人的“提醒”总是刺激着我们的神经。是呀,我们必须得承认,相较于很多西方国家,中国人的礼节和礼仪远不及彼。这种内在素质的外在体现的差距,也绝不是不是一天两天就形成的!这些顽疾是一种慢性病,经过长年累月不断累积,再逐步散落到各个角落。这着实让我们之中的绝大多数有担当、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中国人倍感惭愧和压力!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当认真思考,早点觉悟,发现自己的缺点并及时去改进。

难道仅仅只是这些?错了!因此,我辈当自我反思、自我检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为“礼仪之邦”正名,用自己的举动去唤醒那部分麻木的国人,而终于唤醒沉睡的中国大地。(张春福)。

丑陋的国王读后感篇七

我一直想看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尽管我对这本书不了解,但我仍然是身不能至,心向往之。今天,我终于看到了这本书。以前,我读的是柏杨的《古国怪遇记》。虽然没有明确地指出中国人的缺点,但是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把它们表现得淋漓尽致,可以说是《丑陋的中国人》小说版。这次,我终于读到真正的《丑陋的中国人》了。

我对中国人的印象,几乎也就是柏杨所总结的缺点:脏、乱、吵。尤其是对这个乱和吵,我有着很独到的见解。

还有,中国人特别喜欢传闲话,讲别人的一些八卦,这是我最讨厌的事情。中国人一旦喝多了酒,或者在聚会这种特别欢乐的场合,就开始讲一些八卦助兴。我认为,这种事你就不应该去打听。即使你知道了,那也是别人的私事,不该拿出来说。试想,如果在大庭广众之下,把你的一些八卦拿出来讨论,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将心比心,恐怕你也不愿意吧?既然不愿意,最好也不要说其他人的闲话,免得闹出不愉快。

丑陋的国王读后感篇八

《丑陋的中国人》是我大概六、七年前看过的一本书。当时,嗯,我是非常赞同柏杨的中国人只会窝里斗,中国人脏乱差吵等等说法的。细细想来,当时我痴迷于曾国藩的“血诚”,正对自身进行最彻底的批与斗。而柏杨的观点正好“迎合”了我当时的想法。最近再次翻开这本书时,可能是因为生活阅历渐为丰富,也可能是吸收他人观点的方法日渐成熟,我对柏杨的有些观点就不是那么赞同了,至少是柏杨认为的这几点中国人的特点并不完全适用于现在的中国人身上。

先说柏杨本人,如果忽略柏杨本人生平,而盲目的评价、批判柏杨观点,那孔老夫子的棺材板是会压不住的(高中读物论语,子曰:观其言、察其行···)。柏杨1920年生人,如果认为一般人是在15-30岁形成一个人的三观的话,柏杨形成对事物的看待和分析主方向,大概是在1935-1950年间形成。正直军阀混战,日本入侵和中国受封锁的年代。

再说毛主席、邓爷爷教导我哦哦们,“具体问题、具体观念应该放在具体场景下进行分析”。所以将柏杨认为的中国人脏乱吵作为现在中国人的国民性,或者说盲目的批判柏杨观点以偏概全是不正确的。脏乱吵和人们的经济状况、受教育水平、以及地域都存在极大的关联,而中国大陆经济腾飞是78年之后的事,国民扫盲完成也在93年所以柏杨的中国人脏乱吵的特点是极有可能普遍存在于那个时代的人们的身上的,公文素材库但将这个特点不加区分的一直安在全中国各个地域、各个时代以及各个群体身上是不合适的。柏杨观点是否特指85年及85年前的中国国民性我没有认真查找,但现在的读者将此观点强套在现在的中国人身上并以此对柏杨进行攻击是不正确的。

至于中国人窝里斗的酱缸文化,与其是说中国人喜欢窝里斗,不如说是中国人都想成功,且也许是中国人对成功路径依赖,或者对已经成功产品的模仿复制习惯导致的现象。85年及85年前的情况我不知晓,但近年的卡丁车、炫舞堂、cs、刀塔、淘宝一大片卖相同产品等等情况还是可以说明这一点的。

对于本书,我的观点是柏杨所说的国民性,一是因为时代不同,二是因为柏杨本人受历史局限,可能已经不完全适用于现代的、所有的中国人身上了。但如果忽略柏杨的成长环境,而攻击“柏杨认为的日本人就是好”,嘲笑“柏杨中文不好,要改成拼音”等等,我觉得是不妥的、是有失公允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丑陋的国王读后感篇九

1、在中国做事容易,做人难。

2、环境使我们说谎,使我们不能诚实。

3、这个潭,这个死水,就是中国文化的酱缸,酱缸发丑,使中国人变的丑陋。

4、反省是走向进步的开始。(读书笔记)。

5、好话都是输出给别人用的,自己绝不沾污。

6、中国人认为要忍让,这是美德。其实那是长期屈辱的惯性,而用忍让两字来使自己心里平衡!中国人很少敢距离力争。

7、如果不讲假话,就成不了大事。

8、一个人,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荣耀感,叫什么人!叫什么民族!岂不是一群禽兽!

9、人情味是要发生在彼此不认识的人之间,那才是真正的人情味。人情味不分等级,不分亲疏。

10、自爱就是爱国。

11、一个民族的覆亡,是一件非常大的事情,但不是不可能。

12、西方现代化的文明,对古老的中国来说,应该是越早切如越好。

13、中国人因为长期生活在酱缸之中,日子久了,自然产生一种苟且心理,一面是自大炫耀,另一面又是自卑自私。

14、中国人没有赞美别的勇气,却有打击别人的勇气;中国虽然是个大国,但中国人包容的胸襟不够,心眼很小。

15、格言都是情绪的,在某一种特定的条件下,它才是真理,它是不科学的。

16、中国人不懂得真正的民主,却奉行“奴性民主”——“少数必须服从多数”,多数人都愿意做奴隶,就不准少数人不愿意做奴隶。外来的东西一到中国就变质了,别人有民主,我们也有民主,我们的民主是:你是民,我是主。

柏扬曰:中国人是一个受伤很深的民族,没有培养出赞美和欣赏别人的能力,却发展成斗臭或阿谀别人的两极化动物。更由于在酱缸里酱得太久,思想和判断以及视野都受到酱缸的污染,很难跳出酱缸的范畴。

丑陋的国王读后感篇十

丑陋的中国人读后感,每个人都有短处,只是不知道有没有勇气揭穿,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丑陋的中国人读后感,欢迎阅读!

从心理学的角度,每一个人的特质与行为方式很大程度上都可以在他的经历中得到答案,要真正了解一个人,就一定要知道他的过去。

同样,作为中国人的特质,也应当从中国5000年发展的文化中去求解。

一、没有安全感导致中国人有神经质的恐惧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除了三个黄金时代以外,动乱非常可怕,一个王朝取代另外一个王朝过渡期间的大混乱,总有三五十年,由政权的夺取到政权的安定,又要二十年左右。

然后政权在贪腐,反抗力量再起,大混战重新到来,陷入治乱相叠的恶性循环。

中国人可以说是长期地生长在贪腐、混乱、战争、杀戮、贫穷里面,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因此中国人始终没有安全感。

一直以来中国人不知道什么是自己的权利,也不晓得如何保护自己的权利,让中国人产生神经质的恐惧,这个也怕、那个也怕,自我保护意识特别强烈,“明哲保身”的思想一直在文化的传承中被延续。

二、自私导致中国人永远不团结

不必说国家民族,就个人来说,一个人如果贫穷太久,苦难受得太多,他对任何事情都会发生一种不信任的心理反应。

中华民族经历的灾难与患难太多,因为他们相信的太多了,受到的欺骗也太多,每一次都在失望中落空。

当一个王朝彻底推翻另一个王朝,让人们在满怀期待中再次得到的还是贫穷。

中国人太聪明,太聪明的极致一定是太自私。

凡是不自私的行为,不自私的想法都会被讥笑成傻子。

团结的意义是,每个人都要把自己的权利和利益抛弃一部分。

比如现在有两个圆形的物体,必须用刀削成两个较小的方形才能紧密地粘在一起。

中国人有句古话:“一个和尚担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中国人希望自己不被削,削别人的,这样怎么能团结。

三、虚伪导致中国人缺乏诚信

中国人是诸葛亮式的虚伪,心里想的与所做的事情完全相反,虚伪的行为导致中国人的诚信出了问题,也让中国人习惯用错误掩饰错误,证明第一个错不是错!

中国历史中不断的朝代变化,中国的等级制度,让中国人不敢说真话,明哲保身,这是历史的劣根性。

虚伪的个性让中国人缺乏诚信意识,只求自保不顾及他人感受,也成为现在社会进步发展的桎梏。

四、心胸狭窄导致中国人的自卑与自傲

中国人狭窄的心胸造成中国人两个极端不够平衡。

一方面是绝对的自卑,一方面是绝对的自傲。

独独的没有自尊,以至于中国人很难有平等的观念。

你如果不是我的主人,我就是你的主人。

自卑的时候成了奴才,自傲的时候成为主人了。

中国人容易自卑,五千年来对人性尊严摧残的封建力量不是一天天减少,而是一天天增加。

春秋战国的时候,君臣之间是平起平坐的,帝王和大臣坐在同一个榻榻米上,直到纪元前二世纪,西汉王朝的叔孙通制订了朝仪,就是在刘彻当皇帝的时候,也就是儒家学派当权的时候,是皇帝成为了恐怖的权威。

君和臣、官和民的距离越来越远。

到了十四世纪的明王朝建立了“君父”观念与之后建立的“廷杖”的.制度思想的结合,是中国人的自尊几乎泯灭。

中国人容易自我膨胀,因为中国人“器小易盈”,见识太少,心胸太窄,稍微有一点气候,就认为天地虽大,已装他不下。

五、缺乏独立思考导致中国人缺乏自省力

中国文化在春秋战国时代是最灿烂的,百家争鸣。

但是,从那个时代以后,中国文化就被儒家控制。

自从孔丘先生之后,四千年间,没有出过一个思想家!所有认识字的人,都在那里批注孔丘的学说,或批注孔丘门徒的学说,自己没有独立的意见。

同时,五千年来,在皇权的统治下,中国人唯一的标准就是皇权的标准,以官的标注为标准、以官的利益为利益。

积威之下,人味全失,而奴性入骨。

文化让我们缺乏独立思考的训练,也恐惧独立思考。

所以中国人什么都和稀泥,没有是非、没有标准,也缺乏道德的勇气。

从孔子发展出来的儒家和儒家学派对中国人的影响十分深远,一直到现在。

但是儒家的基本精神是保守的,严格一点说是反对进步的。

儒家学派有一种说法:“利不十,不变法”。

就是说没有百分之百的利益,绝对不可以改革。

长久的崇古、不求上进,保守,使中国人丧失了创新的动力,因而也没有了自我检讨、自我反省、自我调整的能力。

柏杨说:“我们的丑陋,来自于我们不知道自己丑陋!”每一个中国人都不可控地传染了中国文化中的病毒。

历史的本身我们无法选择也无权判断对错,这些特征虽然都单薄并且刺眼地摆在这里,但是这些特性都可以在中国特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求解,同时也可以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求证。

中国人的丑陋,如同阿q精神一样,基本上是每个中国人都具有的心理特征。

就像我们的脸一样,具有中国特色。

二十年前的书放到现在来写读后感,固然有些过时,毕竟沧海桑田,毕竟物是人非,书中的很多言论已经不适合当今社会现状,但是,还有很多东西没有改变,毕竟是民族劣根性,毕竟是几千年遗留下来的“光荣传统”,不是说改就能改的。

更何况,在这二十年中,又有许多新的陋习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

所以,对于21世纪的中国人,《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仍然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柏杨老先生的《丑陋的中国人》作于20年前,里面揭露的很多现象是中国社会根深蒂固的,并没有因为新中国的建立而改变,因为很多都已经深入文化骨髓,成为了人们思维方式的一部分,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过好在,细细想来,还是有不少现象现在已经有了一定的好转。

但我们不应该麻痹大意,而应当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反省自己、检查自己。

我认为,一个真正伟大的民族,一个能够长期屹立于世界之林的民族,首先必须做到不断地完善自己,而不是沉浸在自我膨胀、自我满足的意识形态下。

通过再次看柏杨先生的《丑陋的中国人》这本书后感受颇深,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看看周围、看看身边,确实改变了不少。

在最近的一篇反映美国唐人街的散文中也得到了类似的感觉,文中说那里的餐馆不太卫生,而街道上则常常出现不讲交通规则的事。

据说这是美国人包容心的一个体现。

不过我在上海见到人们都非常遵守交通规则,而中国人到美国的其它地方也不敢违反交通规则。

因此我认为同样是中国人,不同的管理模式就会有不同的行为模式。

中国人并不是不可求药的脏、乱、吵。

现在人们都在倡导“和谐社会、文明奥运、文明苏州”,其实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仍多多少少的存在一些不文明现象,譬如,常有小偷偷包而众旁人熟视无睹者。

读到书里所写的那些关于中国人的种种不良或是我们中国人自己认为很正常或是不以为然但在外国人眼里确是不可思议的举动或行为时,我不禁想到,2008年的北京奥运是中华民族的大事,也是国际体坛的盛世,这几天在和北京来我校挂职的张、贾两位校长的闲聊中,我知道了北京市民素质的不断提升,我深信,我也有信心,通过今年的奥运,中国的大多数人,会看到自己丑陋的一面,会有很大的转变,因为有好坏去进行比较了,很多来自各个国家地区的人,不同的文化涌进中国,让国民无条件的接纳、感受,从而看清楚自己许多不足的地方!从此,中国也真正有更大的进步!朋友,让我们共同期待吧!

寒假抽空去书店买了一本书,叫《丑陋的中国人》,是台湾作家柏杨写的。

在此之前并不知道还有这个作家。

书的名字一看就让人很敏感,“丑陋的中国人”,心想这个柏杨还挺有勇气,看了简介和一部分内容,忍不住点头称道,语言很犀利、准确,把中国人的劣根性和一些坏品质描写得淋漓尽致,很到位。

特佩服其中的一句话,也算是中心句:“我们的丑陋来自于我们并不知道自己的丑陋!”

柏杨以“恨铁不成钢”的态度批评了中国的“脏”、“乱”、“吵”、“窝里斗”、“不能团结”等缺点,每个缺点都会有相应的实例举出来,描写得很深刻也很真实。

在他犀利的笔下,不得不承认中国人的这些缺点是普遍存在的,以至于今天还在继续蔓延。

虽然这部书是批评中国人的,受到了很多国人的打击和辱骂,我觉得不能只是愤怒,我们应该感谢柏杨,这本书是一面镜子,准备又形象地反射出中国人的劣根性,当然,如果你看完后破口大骂那就刚好被作者说中,确实存在那种实质上的缺点。

我们应该反思一下他在书中提到的内容和观点,事实上这些东西也确实存在。

网站上有的网友评论说看这本书需要一定的文化修养,不然你很可能被书中那些话激怒,确实,我刚开始看的时候也是有点窝火,柏杨不是分裂,他称自己是中国人,所以他敢指出中国人的缺点。

慢慢的以平和的心态看下去,其实他说的对,正如他在文中所写,在中国大陆问那些“文革”中坐牢的文人为什么坐牢,那些人的回答很简单也很准确:“因为说了几句实话。”短短几个字把当时大陆的一切政治影响全部表达出来。

柏杨在演讲中说他知道书一出来必然会遭到很多人的愤骂和牢狱之灾,这也是影射当时社会现状的一点,所以看这本书时我们应持有一颗平常之心,越是愤怒越是表现出自己的丑陋,无可厚非,柏杨老人家说的也是实话!

“中国人嗓门大,因为他们没有安全感,所以总觉得自己嗓门越大越有理。”这句话给我印象也很深刻,先不说别的,就拿我在这里接触的那些无知的广东人来说,实在是素质差到了极点。

除了张大嘴巴吆喝嗓子说着只有他们本地人才会听懂的地方话之外,其他一无所知,连句英语都讲不完整还觉得自己生活在国外比别人高一等。

这是什么?是他个人的悲哀还是对于这批中国广东人的悲哀?说实话,实在是鄙视他们到极点!再比如上次那么严重的车祸,什么不管只担心自己的钱、钱、钱!那家人可能不知道这件事对murray bridge整批中国人的影响有多坏,如果可以的话上网查一下轰动多大,而这种轰动是最坏的那种!他们却毫不在意,只祈祷可以少赔一点钱,可悲!

“中国人的窝里斗是天下闻名的,在台北做生意,三个日本人说‘好,这次是你的,下次是我的!’而中国人则是你卖50,我卖40,你卖30,我卖20,如此的显露出丑陋的做法……”这一段对于中国人的窝里斗描写得也形象,往小的方面说,还是这里那些丑陋的广东人,为了多赚几块钱在厂里大骂甚至打架,试想那些看笑话的老外会怎么想我们中国人,一个泱泱大国十几亿的人口有的只是这点素质?不是说在这里的这批中国人被当地素质并不高的鬼佬瞧不起,有的时候他们自己的行为确实让人不齿,更别说得到别人的尊重。

话说回来,他们自己都不以为然,更别说在意国家的脸面,在他们心里,只有钱才是第一位,为了钱在那些虚伪的鬼佬面前献尽俗颜媚骨,舔尽别人的屁股,还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实在肮脏至极!你在国内丢人就算了,都是自己国家人随便议论几句就完事了,还非得把脸丢掉国外来,真是让人恶心!

其实个人并不是完全同意这部书里的观点,中国几千年的文明虽然有缺点,但是闪光点也很多,我只是想借《丑陋的中国人》这本书发泄一下自己心里的情绪,看多了这里那些广东人的虚伪和勾心斗角,如果我文笔够好的话特想写本《丑陋的广东人》来“夸赞”一下我所认识的广东人。

或许这种心理也有点“窝里斗”的嫌疑,我只是觉得我们似乎特别需要纯净和善美,人性本是善良的,是这个社会上的一些东西慢慢污染了我们。

社会是个大染缸,总能把一张干净无暇的白纸染得花花绿绿,让人费解!

丑陋的国王读后感篇十一

对这个标题,十分注意,丑陋二字显得格外刺眼!为什么我们都不能承认丑陋呢?我只能说只要看过这本书的朋友,都会用两个字形容--“震撼”!

04年最畅销的书籍,已经过去了3年,这本书的大部分内容还依稀地印在脑海中,是柏杨老人家20年前的著作,悲哀的是:20年后才真正在大陆出版,或多或少现在的我也是受了这本书的刺激!那年我没有在旅行社工作,选择了在河源做兼职导游,有时间就帮姐姐看管门市,在看店的时候,无聊透顶,就拿着这本丑陋,每天都看,一有空就看,我姐姐说我,别老是沉迷这本书,里面写的东西很多很偏激的,担心我看了之后会变得偏激,的确,现在的我想事情,看事物,做人都比先前偏激了许多!事实上,我也比以前要bt!

自从看了这本书之后,对整个社会的看法,有着360度的转变!我的姐姐曾经在这本书注释过:中国人从来不喜欢讲真话,爱说谎,因为在中国,没有言论的自由,以前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也许在外人看来,我身为一个中国人,当别人指责我们的不是时,就要维护自己!但现在,我并不是这么认为!我始终认为,别人好的,就要学习!良好的习惯要发扬光大,不好的陋习就要改正,引以为戒!这并不是说,我看了这本书后,就不爱国,在这里,我要说明,我是一个十分热爱自己祖国的公民!我不得不承认,我接受的教育是地道的中国文化,而我必须承认,我比较容易接受外面的文化!

早期,我看到中央电视一则广告,不知道现在在电脑屏幕前的你是否有看到过,是濮存晰做的一个节目,口号内容是:迎奥运,数新风,讲文明!反复地看这则广告,我联想到自己有时候带客人出去旅游,看到国内的客人,素质各方面,再结合这本书,真的感慨万千!现实生活中,的确是这样,旅游车上,垃圾成堆!司机的工作负担又重了,虽说,司机开车之余,是有义务打扫,清洁车厢内的卫生,但,全车40多位游客,难度就大多了!开了一天的车,累得够呛!还要那么辛苦仔细的打扫卫生!所以,我是挺支持司机的工作!结果,我终于想到对付游客的一个方法了,一上车,就强调卫生问题,就是只要发现谁的座位底下有垃圾杂物,那我们就封这位游客为本年度最高荣誉奖:垃圾王的称号!请大家互相监督!只要这样说,大伙都自觉了,但最重要附上一句:谢谢大家的配合!去到景点,进景区验票处,不喜欢排队,乱七八糟的秩序,看惯了,无言,大声喊也是无奈!到餐厅,明明在车上讲好,10人一桌,是大伙自由组合,结果,还是很多人都找不到坐哪里,唉!酒店分房,说好,是给领队按名字写好房号,方便大家!偏偏就是有些人,到了酒店大堂,担心怕分不到好的房给自己,照抢,有房卡照拿!车上,导游在讲解,偏偏有些客人就很不耐烦说,别说了,吵死人了!连最起码的尊重都得不到,郁闷!时间观念问题,出来旅游的中国客人,大多数人都是没有时间观念的,说好集中的时间,结果是等一个人,等了一个小时!还有很多很多自己看不惯的现象,都只能默默地承受!

朋友,明年的北京奥运,是中华民族的大事,也是国际体坛的盛世,我深信,我也有信心,通过明年的奥运,中国的大多数人,会看到自己丑陋的一面,会有很大的转变,因为有好坏去进行比较了,很多来自各个国家地区的人,不同的文化涌进中国,让国民无条件的接纳,感受,从而看清楚自己许多不足的地方!从此,中国也真正有更大的进步!朋友,让我们共同期待吧!

丑陋的国王读后感篇十二

敢于为了人民与社会进步冒最大风险的人最容易获得人民的敬仰。柏杨就是这样一个人。他自1949年去台,曾先后从事过政治活动,任过大学教授、报纸副总编,写了十年小说,因感到小说影响人是间接的,便改写杂文,又是十年。他的杂文在台湾影响甚大。一九六八年被台湾当局判处死刑,后改判有期待刑,被临禁了近十年才出狱。他出版过各种著作五十余种,内有三十多本杂文,《丑陋的中国人》是从各杂文集里选出来的本选集。

柏杨先生以“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强烈批判中国人的“脏、乱、吵”、“窝里斗”、“不能团结”、“死不认错”等,指出中国传统文化有一种滤过性疾病使我们的子子孙孙受感染,到今天也不能痊愈。文辞虽不比鲁迅犀利,但语言却更为深刻.一语惊醒梦中人,当我们仍在我们泱泱大国有五千年文化而沾沾自喜时,他已经用锐利的眼光看破各种掩饰下的丑陋.

虽说如此,我还是认为我们还是有很多的闪光点.我们不能因为一些缺点而忽视我们的优点,尽管在柏杨先生看来中国人有些丑陋,但就我个人而言,我还是觉得我们中国人是可爱的.也许爱能包容缺点,但不可否认的是,丑陋的中国人一书确实给了我深刻的印象.

丑陋的国王读后感篇十三

着名作家柏杨出版《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之后,“中国人丑陋论”开始大行其道。一些人也跟着纷纷效仿。这天这个中国人被他们批评的一无是处,明天那个中国人被他们群起而攻乃至用唾沫淹死。最后所有人都一文不值,都成了现代版的“加西莫多”。我对“中国人丑陋论”持反对观点,我认为中国人并不丑陋。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53261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