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一盏心灯的读后感(热门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5 09:12:13
点一盏心灯的读后感(热门20篇)
时间:2023-12-15 09:12:13     小编:薇儿

阅读这本书后,我在读后感中表达了对作者文笔的赞赏和故事情节的喜爱。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首先要认真阅读、思考并理解作品的主题和要素。以下是一些精选的读后感示范,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创作思路。

点一盏心灯的读后感篇一

“我们都希望在万灯之间找到一生寻求的东西,却发现身外成就再高,灯再亮,也只能造成身后的影子。惟有——点一盏心灯。”这是本书作者刘墉笔下的一段文字。这段文字描写的是小尼姑通悟时的感悟,这使她明白了怎样才能让自己皎然澄澈,心无挂碍。

“身外成就再高,灯再亮,也只能造成身后的影子。”这是多么精辟的一句话呀!它道出了许多人一生的困惑:有了名气,有了成就,有了许多别人渴望得到的东西。但心仍好像有一处是空着的,想找样东西来把它填满。点一盏心灯,照亮自己人生的旅途,照亮自己的一颗心,烘托出良知与才华。

这本书中,作者的许多观点都是真真确确反映了现实社会的。《造就与迷失》写道:“人们常因建设自己而造就别人,又因别人的造就而去跟随,在这改变中,某些人迷失了,不但迷失了自己,也迷失了那些曾被他造就的人。面对造就与迷失,作者强调的是在自己创造事业时,同样也给予别人机会。也许你的事业是吸引人的闪光点,但由于又盲目追从别人而使得闪光点消失而变得暗淡。这就是心境的问题,这时,我们该为自己点上一盏心灯,用炽热的光照去杂念。

朋友,为自己点上一盏心灯吧,使自己皎然澄澈,心无挂碍。

点一盏心灯的读后感篇二

阅读《点一盏心灯》一书,是一次心灵的熏陶和自我超越的过程。

这本书不是什么经典的小说,也不是什么优美的散文,而是通过一百零六个真实平凡源于生活的小故事,折射出的人生道理。书中一个个淳朴的主人公:天真的小徒弟、孤僻的老太太、偷药方的华佗、勤俭致富的富翁、身经百战的老兵等人物的描写,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一串又一串四五百字的小故事,着实给了我一份又一份心灵的感动。

书中有一则“盲人拿灯走夜路”的小故事特别触动人心。试想想一个看不见的人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做,但是盲人的一句话使我备受启发:“我虽然看不见,但是可以为别人照明,也让别人看到我自己,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我看不见而撞到我了,帮他们指引了路,也让他们减少一些挫折,帮助了别人也帮助了自己。”作者笔下的这段看似简单而朴实的话语,却充满着智慧,蕴含着哲理,让我醍醐灌顶,反复体味。

我时常想,为什么“五粮液、茅台、宝马和奔驰”,从各类品牌的酒和车中脱颖而出,双双成为世界名酒和世界名车?这绝不是运气也不是偶然,而是源于五粮液从来不说茅台,茅台也从不说五粮液,它们相互扶助,共同发展,而双双成为世界名酒;奔驰从不诋毁宝马,宝马也从不诋毁奔驰,它们互相合作,共同进步,而双双成为世界名车。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也为各种人与事的困扰,陷入一种矛盾的心理状态,如果我们不能很好的调节,控制好自己的心态和情绪,身体将被我们弄的疲惫不堪,让我们的人生陷入彷徨、迷茫、甚至绝望之中。

其实我们大可不必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人活着,发自己的光就好,不要吹灭别人的灯,君子成人之美。如果你总看别人不顺眼,说明自己的修养还不够,人生路有千万条,其实并不拥挤,心有大格局,万事则皆成。因为“成人即是成己”,寻一盏心灯,一方面我们要用自己的信念和智慧之光,驱散阴暗之云,照亮自己脚下的人生路;另一方面,要多为他人着想,帮助别人要知道个人与他人的利益息息相关。当我们无助难堪的时候,不妨让心灵保持平静,点亮属于自己的那一盏灯,既照亮了自己更照亮了别人。

“点一盏心灯,将会使你更加热爱生活和人生,点一盏心灯,就会使你皎然澄澈,心无挂碍,得到属于自己的趣味和结论。”我想这句话已经足以概括我的心得,作为本文的结束语了。

点一盏心灯的读后感篇三

穷游书海,收获的,铭记的,感动过的,有许多:或是刻骨铭心的教益;或是感人肺腑的真实事例;或是时时用,天天见的百科知识。

自打二中的“小蓝鲸”书屋成立以来,我和同学便以此地作为我们的据点。每逢书屋开放日,我们都会带上自己的书卡以及那个蕴含真理的笔记本。

有一天,我无意间与他相会,便和他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总是与他的同伴藏在了书柜的犄角旮旯,披着朴素的披风,披风上面便是造就了他的人以及赋予给他的那个神圣的名字——《点一盏心灯》。

从此,我便向他学习,向他请教,求知,求实以及求学。他总是向我介绍发生在这个世界上的一些奇人怪事,好人好事,当然更多的则是向我诉说自己的心得体会,向我分享,和我一同进步。

可是有一天,他却不在为我倾诉,为我分享,和我一同感悟。也许,他已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留给我的,却只有对他的不断思索,不断品味,以及在回忆中感悟,在成长中发现了吧!

当我和他分离之际,我闭目思索:是否,我应该在空闲之际,闲暇之余,重翻他的历史遗迹,品味他的心灵意境。接着,我做了,我带上了我的心灵,同他一起,走上了心灵深处的旅行。

并且在这期间,我也认识到了,我也学习到了:在人的一生中,我们不因失去而后悔,而要学会在失去中收获,吃亏是福。再同别人交往时,要学会奉献;站在他人的立场,换位思考。也许,还有很多,只是我还没有寻找他的另一些足迹。

“点一盏心灯”用书籍照亮前进的道路,用知识填平其中的坎坷,铭记失败的经历,寻找成功的方法,在成功中进步,在失败中成长。一步一个脚印,一生一个追求,只为踏上人生心灵的旅程。

点一盏心灯的读后感篇四

在一个学生受教育的十几年时间里,会遇到多少个老师呢?粗略估算下,少说也有几十位吧。能被他记住的能有几个?这些老师是什么原因留在了他的脑海里?那些在他跌倒时轻轻扶了一把的,那些在他迷茫时指引方向的,那些在他无助时投以信任目光的。那些有智慧的有个性的,或是温柔或是严厉的老师,像一盏一盏的灯,在他的童年世界里成为了最难以忘记的画面。

直到今日我依然感谢我小学五年级的班主任周芳老师,在我犯了严重错误时没有喊家长,也没有当同学面批评我。只是把我叫到走廊上轻言细语的把利弊向我分析。谢谢她能够原谅我一时的不慎,保护好了我柔弱的自尊心。之后这么多位老师,有的学识渊博,有的才华横溢,但是对于我来说周老师才是那盏给我温暖的灯。今天,我又一次从吴非老师的笔下深深地感受到了灯的教育内涵。

这是一本很平凡的书,书中记录了六十个不同的老师经历的教育故事。这六十个小故事,就像一盏一盏的灯,从不同的角度以小见大、深入浅出,直白而朴实的文字像灯光照亮读者的心。在这些故事中或多或少能看到与我们类似的教育经历,让我有所触动的有很多。

这里想分享其中一篇叫《小志的石榴》。文章中的小志长得憨憨的,眼睛一个大一个小。在班上应该是那种不起眼的小孩。潘老师很爱吃石榴,有一天潘老师刚进教室,小志就笑容满面的递给他一个黑乎乎的塑料袋。里面是半个石榴,可能掰开很久了,皮打着卷,上面一层石榴子干瘪瘪的,像被啃过。潘老师看到脏兮兮的,伸手一推,笑笑说:谢谢,老师有好多,你自己吃吧。到了中午,潘老师分完饭后,小志又走到面前说:老师,你中午没有水果,吃石榴吧。看到经过半天揉搓挤压更黑更烂的石榴,潘老师尴尬的推开了石榴。小志看看他,走了。到了下午的写字课,小志又上台来送石榴。这次其他同学嚷了起来,“老师,你吃吧,他早上就带来了,一直在手里握着,上课还抓着呢。谁都不让碰。哪个老师都不给,就给你。”原来前一天晚上家里吃石榴,小志特意留了半个,还藏在被子里没让妈妈知道。看着眼前腼腆的小志,潘老师愣住了,这哪里还是石榴,分明是小志送给他的一颗鲜活纤弱的心。他却一直在嫌弃推开这颗心。潘老师剥了几颗放进嘴里又放了几颗在小志嘴里。小志开心的笑了。

看到这个故事,不由得想到平时有很多热情的学生们也会时不时送个小零食送个自己做的小玩意给我。我一般会对他们说:谢谢,你们自己吃吧,你们留着玩吧。下意识觉得小孩子的东西不好意思吃,那些对于他们来说好玩的东西我们大人觉得没意思。他们通常也是回答:哦,好吧。不会像小志这么执着。所以我从来没有考虑过拒绝他们是否正确。看了文章之后,我有点后悔了。当他们兴高采烈的拿着自己以为最好吃最好玩的东西送给老师时,需要鼓起多大的勇气啊。他们一定是喜欢这个老师的,希望老师能欣然接受并且与分享他们的快乐。被拒绝时,这份欣喜变成了失落,也许下一次就不爱与人分享了。

吴非老师是这么总结的:面对儿童用双手捧过来的东西,无论如何不要漠然视之,因为那上面有人间最纯真的爱,爱护他们的纯真,不拒绝学生的心意,有时,教师必须蹲下来和他们对话。我想下一次再有学生送我东西,我一定会蹲下来微笑的说声谢谢。

先贤有言,当一名学生毕业后,把学校教给他的知识全忘掉,剩下的才是教育。我们应该在工作中反思,我们的行为在孩子眼中是什么样。我们应该成为学生的灯,作这样一盏最亮的明灯,点亮孩子的世界,点亮孩子内心的真善美,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

点一盏心灯的读后感篇五

那天无意中走进书店,在刘墉专柜里的一本书十分显眼。我将它翻开,简洁的语言、短小的故事、深刻的哲理是他给我的第一印象。

在书中细细品味,才发现在这之中最令我深思的也便是《点一盏心灯》这一篇小故事。它主要讲的是在尼姑庵里一个小尼姑问她的师傅:“为什么您不点灯也不觉得黑呢?”她的师傅告诉她因为在她的心里有一盏心灯。参禅了多年后,小尼姑由小变老,但自己的心里始终不平静。但当她快死之前,她的弟子在她身边想要给她点灯,给她多一点的光明与温暖时,他的心得以平静豁然开朗,因为她的心里有了一盏心灯。

读了好几遍,始终读不明白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他写这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是不是心里有了一盏心灯就会温暖。小尼姑到老心中才有了一盏心灯,我想是她的徒弟对她的'关爱使她温暖。一个人当他感到心里平静时他的心会被一种感觉填满,那就是温暖。作者写这篇文章是要告诉我们应该把更多的温暖带给别人,让他们的心里亮起一盏心灯。关心、体贴、爱护别人,自己的心中同样也会亮起一盏心灯。远离尘世的尼姑庵中小尼姑所残破的道理同样也适用于在这个我们身边的世界。如果这个世界不够明亮,让我们点亮起一盏心灯,去试图将它照亮。“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而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一句所想我们阐述的也是诗人要试图寻找照亮这个世界的方法。而《点一盏心灯》这文章却告诉了我们这方法是若人人都用一盏灯将心点亮,那么他们就不会在世界中感到黑暗。这一盏灯亮也容易,灭亦容易。如果人们都衍变成没有思想、感情的机器,那么这盏灯将会因没有了能量而用灭不燃,因为这盏灯所需要的就是温暖与关心。它没有高高的火焰,没有灯的大小形态,所有的就只是一颗闪亮亮的心,它所散发出来的光明也只能用心去感受。

就这样将书合上。一本书合上了,它的意韵却回荡在心。一盏灯将心点亮,它的温暖始终让心难忘。

点一盏心灯的读后感篇六

利用假期时间拜读了刘墉的《点一盏心灯》,这本书由许多看似平凡的小故事组成,里面却蕴含着大道理。书中大篇幅是以第三人称写的小故事,笔触亲切平易,里面天真的小徒弟、健忘的老先生、做梦的少女、偷药方的华佗,以及代称一般人的老张、老王、小王,可以被替换为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就好像这些故事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

《满了吗?》这本书告诉我们:知识的海洋是没有尽头的,永远都不会有学满的那一天。所谓学海无涯,只有孜孜不倦、虚心学习你才会学到更多的知识;《人生的棋局》告诉我们人生就像是一场棋局,对手则是我们身处的环境,我们永远都不会知道下一步将会发生什么。也许会满盘皆输,也许会峰回路转,起死回生,但是不管怎样,我们都不能轻易说放弃,要知道:赢,固然漂亮;输也要撑得久一些。

要在心中点亮一盏永远不灭的灯。点一盏心灯,你会更加热爱生活;点一盏心灯,你会发现人生的美好;点一盏心灯,你会懂得什么是舍取;点一盏心灯,你会发现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要知道没有什么比经历过更加珍贵!

点一盏心灯的读后感篇七

党组织

生活

开展的读书月活动给了我一个很大的动力,毕竟我已经很久没有好好地静下心阅读过一本书,好好地平抚一下近期忙乱波动的

心灵

。而且我发现自己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压力增加了不少,心里也不得安静。这一次的读书我相信会给自己一份精神支持,从而助于我理清思路,总结一些心得。

结合读书月方案,我精心选择了这样一本书《点一盏心灯》。一串又一串的四

五百

字的小故事透露出一个又一个朴实的人生道理的,虽然和近期

学习

没有多大联系,但是着实给我一份心灵的感动。阅读《点一盏心灯》,我觉得是一次心灵的熏陶,我可以找到源于心里的那一份支持。

这本书的内容很真实平凡,所述说的源于生活的小故事,折射出的人生道理却给我很大的体会。一个个很淳朴的主人公:天真的小徒弟、孤僻的老太太、偷药方的华佗、勤俭致富的富翁、身经百战的老兵等,这些生动地蕴含着106个人生大道理,很多很多都给了我一定的心灵洗礼。但是最难忘的莫过于老尼姑说的那一句话:“心里有一盏灯”。即使是在黑暗的地方,她都不会觉得黑,反而会更加的平静,这一点给了我很大的思考。

想想自己常常因为各种人与事的.困扰陷入一种矛盾的心理状态。如果我们不能很好调节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身体将会被我们弄得疲惫不堪。因此很有必要在自己无助难堪的时候找寻心中的那一盏灯,用它来支持你摆脱困惑。相信这种时候,心灯往往比外界的支持来得重要可靠,因为它完全是属于你的动力。结合自己的学习,我真心感受到这句话的份量。想想自己面临的压力,虽然很多很大,但这已经是事实,前面是很迷糊,但是生活还是继续,这时我们不妨让心灵保持平静,点亮属于自己的那一盏灯,既照亮了自己更照亮了别人。

看过《点一盏心灯》一书的人都会知道里面还有一则重要的小故事,即盲人拿灯走夜路。试想想一个看不见的人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做。但是盲人的一番话使我备受启发:”我虽然看不见,但可以为别人照明,也让别人看到我自己,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看不见我而撞倒我了。我看不到他们,但我照亮他人,帮他们指引了路,也让他们减少一些挫折,也不会撞到我,帮助了别人也帮助了自己。”我想说这是一份智慧,应该好好领悟。无私奉献的精神很重要,为他人多着想对自己也是一份回报。

如果说用一句话来概括读完《点一盏心灯》的感受,我会想到六个字:成人即是成已。一方面我们要用自己的信念和智慧之光驱散浓重的黑暗,照亮脚下的人生路,自己找寻心灯;另一方面是多为他人着想,帮助别人,要知道个人与他人的利益是息息相关的。书的题记说道:我们都希望在万灯之间找到一生寻求的东西,却发觉身外的成就再高,灯再亮,也只能造成身后的影子。惟有点一盏心灯。”我想这一句话已经足以概括我的心得,作为本文的结束语了。

点一盏心灯的读后感篇八

故事中的我,是一个坏小子,经常捉弄盲人陈大爷,直到有一天黑夜,陈大爷为我照路回家。他说照亮别人也是照亮自己,不至于让别人碰到他。自打那儿以后,我再也没有捉弄过陈大爷,反而热心帮助陈大爷了。

为什么“我”在一夜之间发生了那么大的改变?因为陈大爷说他不怪我,在黑暗中,所有人都是盲人,他能点上一盏灯,去照亮别人,不让别人碰到他,何尝不是为了自己呀!太多太多的人其实都需要点上一盏灯呀!那盏灯,就是一盏永不熄灭的心灯。

我小时候也经常给家里惹乱子,妈妈经常给我讲道理,告诉我要懂事,要做一个好孩子。所以我才从以前不听话、淘气幼稚的“坏”小孩,变成了现在懂事明理,孝顺父母的好孩子。妈妈的教育就是在我心头点燃的明灯,使我不迷失方向。

人人都要学会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刻帮助别人,当你需要帮助的时刻,你才会发现--有人在帮助你。

在心中点亮一盏永不熄灭的心灯,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点一盏心灯的读后感篇九

暑假期间,忙里偷闲之中,觉得自己的生活越来越规律起来,但是心里仍不得安静,却不知原因,我也懒得追究。我决定看些修心养性的书籍让自己的心灵能安静下来。我不是一个特有耐性的人,长篇的和中篇的书籍都不会适合我去阅读。这时候,朋友向我推荐了刘墉的《点一盏心灯》。这书里面是一个又一个四五百字左右的小故事,却在故事中透露出一个又一个朴实的人生道理。

《点一盏心灯》里的文章,大部分都是以第三人称写的小故事,很亲切、很平易,那里面天真的小徒弟、健忘的老先生、做梦的少女、历经风霜的老兵和艰苦奋斗的商人以及作为一般人代称的老张、老王、小王,都可以被替换为自己,这里面的故事就仿佛发生在自己身旁的事情。这故事当中也夹杂了战争、灾难的故事,因为这就是人生,生活中除了有喜剧的欢愉,我们也该接受悲剧的洗礼,从试炼中提升,在痛苦中领悟。

在这本书里面的点题之作就是《点一盏心灯》这个小故事。它主要讲的是在尼姑庵里,一个小尼姑问她的师傅:“为什么您不点灯也不觉得黑呢?”她的师傅告诉她因为在她的心里有一盏心灯。参禅了多年后,小尼姑逐渐变老,但她自己的心里始终得不到不平静。但当她快死之前,她的弟子在她身边想要给她点灯,想给她多一点的光明与温暖时,她的心却得以平静豁然开朗,因为她的心里有了一盏心灯。

曾经以为出家当尼姑了就会四大皆空,心无杂念,不因世俗之事而困惑,不为七情六欲而烦恼。但是这可能是我想得太理想化了,而且这似乎也不太可能实现。我只是希望自己能生活得幸福美满的同时,也希望平静的生活中有一点儿的小波折,让我们不会感觉到生活的过于平淡,也可以更多地感受到生活的情趣。

这个世界上本就没有一个具体的所规定的评价标准,那么美与丑、对与错等等看似对立的事物在不同的范畴,在不同的环境中它的定义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有时候人也不能太固化,适当地也应该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这样既顺应了事物本身发展的一种规律,也保留了自己内心的一份执着,这样的人生才是自然而且美丽的。

所以,有时候做人不必在意太多东西,不必太过看重自己,太把自己当回事。这样或许能让我活得轻松些。仔细想想还是有一些人生哲理在里面。

点一盏心灯的读后感篇十

:社会的黑暗,现实的无情依然无法使这个人低眉折腰事权贵,它像一个普通的老百姓一样,渴望社会安定,安居乐业,于是他便借一个武陵渔人虚构了一个理想的社会————世外桃源。在内心深处给自己点一盏心灯,寄托自己的理想追求,并且表达当时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照亮自己的心路。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生活中不会缺少困难挫折,伤心失意。所以在阴天的日子里,和漆黑的夜晚,想方设法给自己点一盏心灯,用自己心中的灯,照亮自己的心路。不管现实多么黑暗。我们的心中有光。

点一盏心灯的读后感篇十一

今天我读了刘墉的《点一盏心灯》。这本书并不是一本经典小说,也不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也不是一本结局完美的情节书。这只不过是一本不起眼的“道理故事书”,但是在本书里却隐藏着106个人生的大道理。

小故事,大真理。此话不假。

什么天真的小学生,古怪的老太太,偷华佗的药方,勤奋的百万富翁,久经沙场的`老兵,包括语文课上经常提到的第三人称,老王,老温,老曹……这些都将充当你生活中的角色和每一位读者,而其中的情节则是生活当中的任何一个挫折点。

当然,有外星人、战争等等并不是一件坏事,其中感情会越深,越能了解真相,因为我们已经接受了太多的快乐,也应该感受悲伤的悲惨处境。

作者曾经说过:“从苦难中提升,在痛苦中领悟”有一个故事我很喜欢:有一个小尼姑,在她的童年,她去见她的老师,对老师说:“老师!我看透了这个世界,遁入空门已经很多年了,每天都在青山白云之间,茹素礼佛,暮鼓晨钟,经读得愈多,心中的杂念不但不减,反而增多,怎么办。

老师曾经对她说:“点亮一盏灯,让它不仅照到你,而且不留下你的影子,你就能明白了!”几十年后,这万光庵的主持是当年的小尼姑,现在,她有几百个弟子,但她仍然不快乐。

因为无论她是把灯放在脚上、头上,还是挂在她的顶上,她的影子都还在。据说,直到她死后,她才明白只有一个办法可以使她的头脑清据说直到她圆寂的时,她才领悟了,唯有一个方法,能使自己皎然澄澈,心无挂碍。她点了一盏心灯。

这只是一个小故事,却能体会到一种全新的道德和人生真谛——点一盏心灯,将会使你更加热爱生活和人生,点一盏心灯就会使你皎然澄澈,心无挂碍。

作者的自序中写道:人人能得到属于自己的趣味和结论,他是一扇门,向读者开着。进门之后的亭台楼阁、花鸟虫鱼,则请各位细细寻找、自己游历了。

人生中的挫折,不要懊悔,这就是我读了这本书悟出来的道理!

点一盏心灯的读后感篇十二

妈妈向我推荐阅读刘墉的《点一盏心灯》。我随手翻阅发现这本书并不是什么经典的小说,也不是什么优美的散文,更不是什么有着完美的结局的情节书,这只不过是一本不起眼的“道理故事书”,但是在本书里却隐藏着106个人生的大道理。

小故事,大道理。这话说来不假。《点一盏心灯》大部分都是以第三人称写的小故事,很亲切、很平易什么天真的小徒弟、孤僻的老太太、偷药方的华佗、勤俭致富的富翁、身经百战的老兵等,其中还有语文课上常提到的第三人称,什么老王、老温、老曹……,可以被替换为每一位读者,仿佛发生在自己身旁的事。此外书中也包含了一些寓言形式的童话故事、禅玄趣味的对话,乃至令人莞尔的幽默小品。其中有一则我很喜欢。

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长辈,以爱吃鱼头闻名,每逢家里吃鱼,子女们总把鱼头先夹到他的碟子里;朋友们聚餐,大家也必然将鱼头让给他,只是在外面她比较客气,常婉拒大家的好意。

不久前,她去世了,临终,几位好友到医院探望他,有位太太还特别烧了个鱼头带去,那时她已无法下咽,却非常艰苦地道出了一个被隐藏了十几年的秘密:‘谢谢你们这么好心,为我烧了鱼头,但是,到今天我也不必瞒你们了,鱼头虽然好吃,我也吃了大半辈子,却从未真正爱吃过,只是家里环境不好,老婆孩子都爱吃鱼肉,我吃,我吃他们就少了;不吃,他们又过意不去,只好装作爱吃鱼头。我只一辈子。只盼望能吃上鱼身上的肉,哪曾真爱吃鱼头啊!’如今,每当听到说有人爱吃鱼头,总会多看他几眼,心想:他真是‘爱吃鱼头’呢?抑或‘吃鱼头为了爱’?”不难回答,答案就是后者。母爱无言啊!但它却是最诚挚、最洁白无暇的。

妈妈是一位偏胖的人,每当餐桌上有我爱吃的鸡翅、龙虾、排骨的时候,她总是含笑地看着我吃,每每我好奇地问:“你怎么不吃?”得到的答案都是“我胖,不能再吃了。你瘦,你多吃点。”久而久之,一切我喜欢吃的东西在餐桌上,我都会毫不客气地大快朵颐,心中也默念:妈妈不能吃的,她太胖了。

家中的活,一切都是妈妈在承担,我都心安理得地认为,妈妈得多运动,她太胖了。

殊不知道,“我太胖了。”不正是爱的表现吗?生活中人们常常用不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爱,让受爱者享受的坦然,接受的心安。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份沉甸甸的爱,我们将如何担当呢?让我们用心去感受那如同空气一样无影无形的爱,用爱将自己的人生装点得充实而无憾!

点一盏心灯的读后感篇十三

近段时间以来,按照学校的要求,我认真阅读了王非老师所编写的《一盏一盏的灯》。走进了一个又一个的小故事之后,我的心情越来越难以平静。看着一位位同行所讲述的自己从教的故事,我感慨良多。是啊,他们所点燃的一盏一盏的明灯,或明,或暗,但都为他们的学生照亮了前行的路。

从诸多的小故事中,我得到了一个共同的认识,那就是爱。正是用爱点燃的心灯,指引着学生们不断前行。

从古到今,有许许多多的学者、诗人用他们热情的笔触对“教师”二字进行了诠释:园丁,蜡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一些,都无疑是对教师这一行业极高的赞誉。但是,我个人认为,用王非老师所说的灯来进行比喻则更为恰当。作为教师,我们能做的,就是利用自己的学识,引领学生走过人生中的某一段路,每个学段的教师均是如此。我们教师只是一个引路人而已,至于怎么走,这全靠学生自己。在这一条路上,不可能永远一路坦途,这其中会有荆棘,有坎坷,有暗流,有波涛。学生们途经险阻的时候,他们可能会心生恐惧,甚至退缩,而我们教师若是能用爱点燃心灯,那将能使引路之光更亮,更温馨,让学生有更足的勇气迈步前行。

这一点,其实在近年来就得到了验证。现在我任教的班级里面有一名学生赖某非常特殊,由于小时候他受伤的缘故,他的智力大概保留在七八岁的水平,自制能力极差,偷窃、撒谎、旷课、钻女生厕所……身上毛病一大堆。初一年刚入学的时候,他一有违纪行为,我就打电话向其家长投诉,并对该学生严厉训斥,可是一段时间下来,我发现收效为零,而且还将自己的心情搞得乱七八糟。后来我转念一想:“对这样的学生我何必太过较真呢?只要他能够按时来到学校,能够好好地坐在教室里,又何必再强求他做到什么呢?”一放宽对他的要求,我发觉他身上的毛病似乎少了不少。有一次,班里有几位同学要欺负他,我狠狠地批评了其他几位同学,并在班上强调任何人都不得欺负他。他居然对我心存感激,并经常主动打扫讲台桌的卫生,班里的脏活累活他也抢着干。在班会课上对他进行几次表扬之后,除了学习之外,在其他很多方面他做得越来越好了。我对他也多了几分关爱,并同他几番交谈之后,他的自我约束能力似乎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进入初二年以后,虽然他身上还有不少的毛病,但是我惊喜地发现,很多老师以及班上所有的学生,几乎没有一个很讨厌他的,甚至有时还会觉得他很可爱。我很庆幸,一年多以前我对他没有选择放弃,那些许的耐心,那些许的关爱,正在使他一点一点地转变。

是啊,如果在对待所有学生的时候,我们都能多一分耐心,多一分关爱,那结果或将大不一样。在今后的工作中,愿我们都能用爱来点燃心灯,照亮学生前行的路。

点一盏心灯的读后感篇十四

《一盏一盏的灯》共分“美丽的爱与微笑”、“为了人”、“先照亮自己”三个部分。书中收录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发生的六十个故事,这些故事就像一盏一盏的灯,以小见大、深入浅出,提炼美丽隽永的教书育人精神,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一线教师的思考与智慧。阅读着这一个个真实感人的故事,我忽然有种熟悉的感觉,感觉它就发生在自己的身上或者身边。许多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在书中道出,碰撞中得以升华。是啊!教师是一盏灯,人的能力也许有差异,但我们多多少少能照亮一个学生一点点路。一个学生在基础阶段可能会遇到很多个老师,你就是其中的一盏灯;你亮一点,他就走得远一点。

一盏灯,首先照亮的是自己。想要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正能量,自己应该更得更好,更亮。一个知识渊博、上课生动有趣的教师会得到学生的喜欢,有了兴趣之后才会有学习的动力。如此,教师应该比学生更善于学习,比学生更清楚学习的作用,也只有这样他的"教"才能体现出价值来。一个善于思考、善于学习的教师,必定能让他的学生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远,看得更广。

学习,学习,再学习,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正如一个商人所说,如果你不善于去捕捉商机,去抓住机遇,你将被无情的商海所淹没!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善于学习,不在夹缝中提升自己,终有一天将会被教育所抛弃,沦为平庸。这些话,我用来告诫自己。平时应多向优秀教师学习,或看教学视频,或欣赏现场课堂,或品味优秀书籍,学习他们的一言一语,借鉴他们的一招一式,锤炼自己,希望让自己远离平庸,让自己与梦靠近一些,再近一些。

有身上有了光,宽容地把光撒到学生身上。对于儿童来说,我们的每个笑容都在培育他们的真诚和善良。一句温暖的话,一个信任的目光,甚至于一个亲切的微笑都可以让我们的孩子开心上一整天,对他们来说这就是人间给他的爱和温暖。而想要做到这一些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难,只是有时候的我们吝啬了。小学的工作显得繁琐许多,可这是一种伟大的繁琐。在课堂上,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看上去也许是那么不起眼,可这里面却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和教育的价值。我想,一个优秀的教师就是善于将这些琐碎的细节不断累积起来的人。

亲其师而信其道这是我国几千年以来的一句话,一个孩子喜欢上一个老师了,相信这个孩子这个学科不可能会差,甚至是这个学科的佼佼者。每位教师,都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一盏灯,你亮一点,他就能走得远一点;当然,我们并非是为了照亮别人而生存的,教师先得照亮自己,审视自己走过的路,让心我们自己的中充满光明。

点一盏心灯的读后感篇十五

《一盏一盏的灯》书中讲述了六十多个朴实感人的教育教学故事,这些故事就像一盏一盏的灯,展现一线教师的思考与智慧。

一直都有这样的感觉,教师是天底下最幸福的职业。从事教育,选择了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和他们一起度过了最美好的时光。即使岁月匆匆,我也毫无遗憾!闲时翻阅了《一盏一盏的灯》,更是坚定了我的看法。

这本米色的书,从一开始看到就很喜欢,可谓“一见钟情”。书里面收集了一些教师亲身经历的教育故事,尽管语言或平实或华丽,但是他们都怀揣着对学生的爱一路走来,就像是一盏盏灯,把身上的正能量像灯光一样传递给了学生。它如一位老者,慈爱亲切,对我施以谆谆教导,每每阅读,总令我不断反思自己。

一盏灯,首先照亮的是自己。想要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正能量,自己应该更得更好,更亮。一个知识渊博、上课生动有趣的教师会得到学生的喜欢,有了兴趣之后才会有学习的动力。如此,教师应该比学生更善于学习,比学生更清楚学习的作用,也只有这样他的“教”才能体现出价值来。一个善于思考、善于学习的教师,必定能让他的学生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远,看得更广。

学习,学习,再学习,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正如一个商人所说,如果你不善于去捕捉商机,去抓住机遇,你将被无情的商海所淹没!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善于学习,不在夹缝中提升自己,终有一天将会被教育所抛弃,沦为平庸。这些话,我用来告诫自己。平时应多向优秀教师学习,或看教学视频,或欣赏现场课堂,或品味优秀书籍,学习他们的一言一语,借鉴他们的一招一式,锤炼自己,希望让自己远离平庸,让自己与梦靠近一些,再近一些。

有身上有了光,宽容地把光撒到学生身上。对于儿童来说,我们的每个笑容都在培育他们的真诚和善良。一句温暖的话,一个信任的目光,甚至于一个亲切的微笑都可以让我们的孩子开心上一整天,对他们来说这就是人间给他的爱和温暖。而想要做到这一些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难,只是有时候的我们吝啬了。小学的工作显得繁琐许多,可这是一种伟大的繁琐。在课堂上,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看上去也许是那么不起眼,可这里面却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和教育的价值。我想,一个优秀的教师就是善于将这些琐碎的细节不断累积起来的人。

同样作为教师,自己离优秀还有好大的距离。有时候面对学生的错,并不能很好地解决,只是沉下脸来面对他们。书上有这么一句话,课堂上允许我们的学生犯错误。是啊,他们毕竟还只是一群孩子,孩子总会犯错误,一味地责备他们只会换来不满和挫败,和颜悦色地和他们沟通或许是一个更好的方法。

成长不是一件着急的事,得慢慢来。书上提到,当下的教育太需要一种静待花开的从容,优雅的心态,当我们迫不及待地追求完美、迷恋优秀时,很多儿童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即使心智成熟地早一些,也常常是提前耗尽心力,昙花一现。看到这样一句话,沉思许久,自己不也是这样?常常为了班上的成绩而“揠苗助长”,没有一种静待花开的耐心。是啊,那些后进生犹如一株冬日里的梅,只有等到寒冬的到来,他们才会绽放傲雪的风姿,我还得耐心培育,用心耕作,静候花开。

一本薄薄的书本,细细品味,却给了我厚重的感觉。以上的寥寥数笔只是我的些许感悟,还有千言万语温存于我的心中。此时的《一盏一盏的灯》不就像一盏灯,用它那身上的灯光照耀着我前行。而我,不也像一盏灯,照耀着孩子们,希望他们踏实地走在人生道路上。这是最美的灯光。

点一盏心灯的读后感篇十六

这学期我读了吴非老师主编的《一盏一盏的灯》,感受颇深。品读这本书中的60个教育故事,从序言到后记,让我一次次的感动。

生命需要照亮,这种照亮首先来自自我,来自理想,来自人性的本质力量。对于教育工作来说,这种照亮更具有真实而永恒的意义。她对于我们自己,对于我们的学生,远比所有眼前可以争取到的功利都来得长远与珍贵。这“一盏一盏的灯”,能点亮我们的记忆,点燃教育的灯芯,更能照亮学生未来的路,也是我们自己前行的动力。在这些故事中,我最爱的是《开在角落的花》。

《开在角落的花》是一个可爱的“星星的孩子”(患有自闭症),她在角落被人们时常忽视,然而在她寂寞的世界里,同样存在美和爱。教育的价值是对生命的尊重,作为老师更应该关注这样的孩子,给他们的爱是无所不在的。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我们的脚步太过匆忙,我们总在错失一些美好的人和事,而清清在她的世界里寻找到了美。也许,你在感慨上帝的不公,为何将这样的孩子生下来,不能像我们常人一样享受生活,其实不然,她的心里其实不需要你的怜惜。因为,我们的眼睛只能看到秋日湛蓝的天空,秋日的碎金般的阳光,而清清,这个可爱的“星星的孩子”,却能看到花坛角落里被人们忽视的小花,能懂得欣赏花的美,甚至能勇敢而直接地表达内心的欢喜!看到这样的孩子,内心是一次的震撼!

我班的赵艺同学是智障儿,不会写一个字(包括名字),整天用水彩笔在自己的脸上涂鸦,有时还放声的装哭,看见老师来了就用一张白毛巾一边擦眼泪一边大笑,把眼睛擦得红红的,惹得老师哭笑不得,有时把同学的本子淋湿后再撕坏,把老师用的田字格撕得不成样子……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两个小动作让我的心灵受到震撼:一次是我用抹布抹窗台,他快速的来到我身边,“老师,我来抹。”他话没说完,我还没回过神来,我手中的抹布已经被他一把抢过,认真地抹起窗台来,()我的心莫名的痛了一下,有多少个优秀的好孩子在我身边,对我抹窗台熟视无睹,他们玩的好开心,而赵艺这样的孩子,我不知道当时他是怎么想的,抑或他根本什么都没想,他就那样说了,并且那样做了。记得第十三周星期二,医院来我们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叫留守儿童在老师的带领下到小会议室,我班的赵艺同学在我的带领下,刚走到操场,他一看见那么多陌生人站在小会议室外面的走廊上,立即躲在我的身后拉着我的衣角,跟着我进了小会议室,健康检查的最后一项是抽血,我抚着他的肩,连声说:“不痛、不痛、不痛……一点都不痛……”他也跟着我反复着说:“不痛……不痛……”并且不断地摇着头。抽血刚一结束,我弯下腰正准备去叫他跟我一起回教室,没成想这孩子一下子站起来,说:“老师,我们走。”说完,抬脚就走出了小会议室。这一瞬间,我的心又一次感动,他居然晓得叫老师走。我在他后面慢慢吞吞的走,心里一边感动着,步子就走的慢了些。谁知他走到操场上,转头看见我走得很慢,又叫了一声“老师,走快点,跟紧我,别丢了。”说完他就放慢了脚步,真的害怕我走丢了,这个时候的我,心灵再一次震撼(其实我心里是五味杂陈),谁说智障儿没有情感?他们也有情感美。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有着极其丰富的情感,只是他们平时不容易表露,也不容易被别人发现和认同,他们的智商不高,情商确是惊人的高。他们就像是开在角落的花朵,需要我们细心发现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美。面对赵艺这样的孩子,作为老师的我,内心是一次又一次很大的促动,让我知道对这样的孩子需要更多的关爱,更多的尊重,让他们在的爱的环境里健康快乐的成长。

不仅每个老师都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一盏灯,其实,有时候孩子的一个举动也能够点亮老师的心灵,让每一盏灯,照亮彼此前行。

点一盏心灯的读后感篇十七

寒假有幸看了吴非老师主编的《一盏一盏的灯》书中一两个故事,激发了我的阅读兴趣。在这本书中的收集了60多篇教育名师的教学随笔,故事都是平常的生活事,却又告诉了我们很多道理。

这本书的魅力在于以现实中平凡的故事,去触摸哪教育中的精髓,去感受教育中“美”“爱”与“责任”。本书分为两辑第一辑是美丽的爱与微笑,第二辑是为了人,第三辑先照亮自己。生命需要照亮,这种照亮首先来自自身,来自对理想的追求。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这盏灯更实在,更深入人心。它不光照亮了我们的梦想,也开启了孩子们实现梦想的大门。这盏灯让我回忆起以前教育学生的点滴,也指明将来的道路。

这书中的第一二个故事便让我深有感触,一个《是我想听你把话说完》,一个是《开在角落里的花》。《我想听你把话说完》首先点明了不拖堂,应该成为教师的好习惯。而但当一个孩子正在努力组织语言、想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的时候,下课的铃声响了,教师该怎么办?是立刻打断孩子的发言,结束这节课的内容,还是坚持让孩子将要说的话说完?《我想听你把话说完》的作者黄雅芸老师就遇到了这样一个难题,而且还是在一次明确规定拖堂就扣分的大奖赛的课堂上。她坚定地选择了后者,继续给这个孩子一分钟的时间,鼓励他把话说完整。黄老师坚信,只有今天让孩子慢慢地把话说完整,将来他的发言才会准确简练、既精彩又睿智。和是否获奖相比,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信心更加重要。如果我们的教师都能像文中作者描述的那位教师一样,呵护我们孩子柔弱的自信,尊重孩子,把孩子放在第一位,教育孩子也就不那么难了。

《开在角落的花》是一个可爱的“星星的孩子”,她患有自闭症,她时常被人们忽视在角落里,然而在她寂寞的世界里,同样存在美和爱。教育的价值是对生命的尊重,作为老师更应该关注这样的孩子,给他们的爱是无所不在的。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我们的脚步太过匆忙,我们总在错失一些美好的人和事,而清清在她的世界里寻找到了美。也许,你在感慨上帝的不公,为何将这样的孩子生下来,不能像我们常人一样享受生活,其实不然,她的心里其实不需要你的怜惜。因为,我们的眼睛只能看到秋日湛蓝的天空,秋日的碎金般的阳光,而清清,这个可爱的“星星的孩子”,却能看到花坛角落里被人们忽视的小花,能懂得欣赏花的美,甚至能勇敢而直接地亲吻自己喜欢的事物!我为她感到震撼!而对于清清这样的孩子,作为老师的我,很少细心地去观察孩子,很多时候在对他们说教,其实原来孩子们需要的是更多的关爱,更多的尊重,只有在的爱的环境里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此时在我心中对于这盏灯的理解有很多,它可以说是理解,可以说是尊重,更可以说是爱!源于老师对教育事业的爱,源于老师对学生的爱,源于学生对生活的爱……这些故事的来源,这一切都源于爱。

点一盏心灯的读后感篇十八

记得小时候读书时,冰心笔下的小桔灯就给了我温暖、希望、光明、胜利的象征。今天,我又一次从吴非老师的笔下深深地感受到了灯的教育内涵。

这是一本很平凡的书,书中记录了很平凡的小故事,没有惊天动地,没有豪言壮语,但温暖从一个个故事中流淌,思考从一个个案例中产生,智慧从一段段经历中生成。这六十个小故事,就像一盏一盏的灯,以小见大、深入浅出,提炼美丽隽永的教书育人精神、教育教学常识和教师职业道理,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一线教师的思考与智慧。他们用自己的真情,讲述了自己从教过程中印象深刻的一节课、一个案例、一段经历。

《窗帘钩成了精》:小信损坏窗帘,把窗帘钩掰成各种形状,丁爱平老师不仅没有生气,而是发现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想像力,再买来些窗帘钩让小信掰。智慧的老师,因势利导,奋力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在孩子心中点亮了一盏灯。

《不一样的“阿慢”》:凡事比别人慢一拍的“阿慢”,虽然慢一点,但总是能做到最好。张小兵老师无限“纵容”了他的慢,尊重、保护、发展了“阿慢”的学习个性,并启迪他在这一过程中树立自信心。每个班里都有慢的孩子,思维慢,作业慢,讲话慢,每天花在学习上的时间总是最多,效果却最差,是最令老师头疼的学生。面对这些学生,如果我们能摒弃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观,承认每个孩子的差异,因材施教,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孩子的优点,激励他,给他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平台,而不是一味追求优秀的成绩,比赛的名次,那么,你就能看到他们的点滴进步,这些孩子也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快乐。

《藏族班的晚自习》:藏族班的孩子很不容易,小小年纪便要离开家乡去几千里地之外的地方学习,他们羞涩、内向却又单纯,我们应该换位思考,给孩子们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小志的石榴》:一个纯真的孩子要送给老师半边石榴,竟然在手中握了整整一天,才最终散发出它的甜蜜。

《你知道我在找你吗》:那一个个特殊的孩子,特教老师那坚忍的爱,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至少,我能和我的孩子们正常的交流。

细细品味这一个个故事,我仿佛一次又一次地找到了我的学生,我的同事,和我这么多年教学生涯中的小事:

还清晰的记得,那是一个学习成绩很差的男孩子,放学后到处游荡,不是在网吧,就是在台球室,家长和老师提到他都较头痛。我曾经连续几个双休日到各游戏厅找他,带他参加了兴趣小组活动,平时多关注他,让他在课余为班级做点事情,锻炼和加强了各方面的能力,并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他,他慢慢地把兴趣转到了学习上,再也不去上网了,成绩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对于每学年都会出现的特殊家庭的孩子,我更是付出了全身心的爱。班里有一个女同学,父母离异,与奶奶生活,性格孤僻,不愿与外界交流,同学们都不喜欢和她来往,从而影响到她的学习和生活。我从日记中了解到该生的情况后,多次找她谈心,邀请同学一起陪她聊天,星期天带着她和几个同学、自己的女儿一起到公园游玩,并与她的父母沟通交流,给予她更多的关爱。她渐渐地开朗起来,融入了班集体,最后取得同学们的信任当上了班干部。

还有一个男孩子,父亲不务正业,专门帮人看守赌场和网吧,作息时间日夜颠倒,受其影响孩子也染上了不良习惯,作业基本不做,上课睡觉、下课打闹,跟老师对着干,对自己的成绩无所谓,而孩子的妈妈在家里没有地位,说不上话。我找他的父亲谈话,他父亲拉着孩子就走,劝都劝不住。他还发短信来说不让孩子读书了,反正也读不好,就跟着自己混日子吧,也能混得很好。为了这个孩子,我一次又一次的找家长谈心、讲道理,让他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最后我难过地流泪了:“我既然教了他,他也是我的孩子,我有权利也有义务要让他至少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家长感动了,后来对学校的工作非常支持和配合,孩子的成绩也直线上升。我很多年都保留着那两条短信,为的是时刻提醒自己,有的家长也是我们必须教育和帮助的对象。

我为学生的可爱、纯真、懂事、进步而欣喜,我为老师的爱心、责任、付出、细致而感动。

这本书成为了我们的灯,我们更应该成为学生的灯,:点亮孩子眼中的世界,点亮孩子内心的真善美,照亮他们起航的方向,增添一分他们未来的辉煌灿烂。

我愿用我的一生,作这样一盏灯,一盏最亮的明灯。

点一盏心灯的读后感篇十九

本人比较爱看书,平时枕边、书桌旁总是有各种各样的书,郭敬明、席慕容、海子、泰戈尔等等~~举不胜举,总能在其中找到颤动心灵的词句,最近又开始抱着学校发的吴菲老师的《一盏一盏的灯》在看,虽然只是一个个不起眼的平淡的小故事,却能让人从中领悟到人类灵魂工程师这句形容教师话语的真正内涵。书中收录的各种故事,从不同角度展示了一线教师的思考,他们用自己朴实而又真实的情感,讲述了一个个平时随处可见的事例,平淡而又发人深省,阅读这些故事仿佛置身其中,一次次让人感动,受益匪浅,用书中的话说,这一段段的故事犹如这一盏一盏的灯,照亮着我,那是前人留下的火堆,温暖我。

我们是不是会有这样的情况,为了上好一堂优秀的展示课而去掉一些调皮的难以管教的孩子,以让课堂效果能更好的展示?是否因此而想过那些被去掉的孩子们,他们的课堂权利有否被剥夺?甚至他们本该被一视同仁的人格权是否也有被侵害?当他们用稚嫩的童声、完全信任的眼光、呼唤着希望得到肯定时,老师,孩子心中压倒性权威般存在的人物是否会因羞愧而无地自容?在《每个儿童都是珍贵的唯一》中,我看到了因剥夺九名学生参加骨干教师展示课的资格而自责难受的.教师,我们每一位教师不都应有这样深刻的反思吗?每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让我们俯下身,聆听花骨朵们的心声吧~~~“老师,我不想待在角落里,我只要一点阳光就灿烂。”“老师,等等我,请允许我开得慢一些,好吗?”“在我花开的时刻,老师,您一定要看见哦!”

儿童的好奇心没有边界,不小心就会闯点祸,但是这种差错,也是教育的契机。小信,有着一双灵巧小手的孩子,在卸去学校窗帘上的钩子,让窗帘钩成了精(掰成各种形状)后,老师非但没有责怪、处罚,反而因势导利、提供材料,让小信的童真和智慧得到延伸,掰出更多更美的精灵钩,并在多年后参加市里的竞赛得到一等奖~~~现今很多教师唯恐学生出错,学生每动一动,教师就说一说,严密监控。面对儿童的一些顽皮行为,教师动辄上升到“安全”、“素质”、“生命”的高度加以控制,把天真浪漫的儿童训诫得一惊一乍,最后循规蹈矩。人为什么会丧失好奇心与想象力?也许他们遇到的不是真正的教师,而是“管教”,“凡是不碰、不动、就不出错”,这种教育,本身就是错。

所有的儿童在走向学校时都带着梦想,他认为会在这里获得无法想象的快乐,他想飞,他认为老师能给他一双翅膀。在这里,他希望每天都能看到美丽的爱与微笑,他在憧憬,在幻想,请不要过早的唤醒他,当孩子在梦想飞翔的时候,千万不要逼他们在地上爬。

点一盏心灯的读后感篇二十

我相信,老师们在漫长的教学生涯中,或多或少一定发生过一些感人的故事。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这本书,就记录了许多和教育教学有关的,和学生有关的故事,这本书的题目叫《一盏一盏的灯》。看着题目,就会感到一阵阵温暖。灯,照亮夜行者的路。灯,温暖夜行者的心。这灯,就是老师,一盏一盏的灯,就是学生在求学路上遇到的一位又一位老师。

这本书里,记录了60个小故事。翻看这本书,你一定会产生共鸣,这个故事好像我也经历过。读着这些故事,你会觉得故事中这个调皮的学生,怎么这么像我们班上的那个小王啊!是的,这些故事发生在校园,在课堂,发生在学生和老师之间,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了。但每一个故事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盏灯下走过的人也是不同的。这些故事,有的是关于智慧的,有的是关于爱心的,有的是关于自信的,有的是关于公平的。

《小志的石榴》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叫小志的孩子,把半个石榴拿给老师,是怎样的半个石榴呢?可能已经掰开很久了,撕开的皮打着卷,都锈黑了;上面一层的石榴籽,要么缺损,要么干瘪,像被啃过、摔过似的,看起来脏兮兮的。一开始,老师不想要,就婉言谢绝了。可这个孩子非常的固执,早上给了一次,午饭后又给,傍晚还给,老师终于明白,孩子捧给他的不仅仅是半个石榴,而是一颗鲜嫩纤弱的心。原来,这石榴是前一天的晚上,妈妈给孩子的,孩子觉得很好吃,就留了半个悄悄地放在被窝里,第二天送给他最亲爱的老师。

我很庆幸,我是一名小学老师,“人之初,性本善”。孩子的心是最纯洁、最透明的。我们班也有这么一个孩子,叫夏彤。有一天早上,她来到我办公室门口,我问她有事吗,她进来塞给我一个小芒果,我说你自己吃吧,她不肯,跑了,我只好把芒果放在办公室桌子上。吃好中饭,她又跑到办公室门口,头往门里张望,问我:“老师,芒果甜不甜?”我抱歉地笑笑,“哎呀,我忘吃了。”“老师,你一定要吃,很甜的。”说完又跑了。我小心地剥开芒果尝了尝,果然很甜的,比蜜还甜。下午,我到班里上课,下课的时候经过夏彤的座位,我轻轻告诉她:“芒果非常非常甜。”她望着我开心地我笑了。

还有一个小故事,可能老师们也会有感触。说的是一个骨干老师借班上课,那个班有四十九个孩子,可这个老师只要四十个,因为人少好组织。这就为难了原班级的班主任:从四十九个孩子中去掉九个,怎么去?她绞尽脑汁最后想了一个办法:让另外一个班的老师挑九个孩子,说邀请他们去另一个班讲故事做游戏。当那九个孩子排成一队,骄傲地跟班主任说再见的时候,这个班主任的眼泪都滴下来了。后来,那九个孩子也知道了别人去上公开课了,一些孩子觉得不公平,哭了;可有的孩子觉得他能被选中讲故事,也是一种荣誉。但在这个班主任的心中,永远都有对他们的愧疚。

扪心自问,我们有过不公平地对待孩子的地方吗?我们有过不让很调皮的人不去上公开课吗?我们有过上公开课的时候,训练孩子们怎么举手、怎么回答问题吗?我们有过打心底里厌弃那些成绩不好、衣着邋遢的孩子吗?当然,老师不是圣人,只是平凡的普通人。但是,别忘了,你更是老师。一盏灯,首先得先照亮自己,才有能力去照亮别人。

书中的60个故事都很短,可能半天时间你就能把它看完。但每个故事都能触动你心底的那根弦,我可以像故事里的老师一样去对待我的学生吗?答案是肯定的。愿每一位老师都成为一盏灯,一盏一盏的灯串联起一条明亮的大道,照亮孩子们前行的路。这些灯中有你,有我,希望用我们的智慧,用我们的勤奋,用我们执着的信念,让灯发出更明亮的光。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63989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