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对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产生的思考和感受的总结。写读后感时,需要注重思考、分析,并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小编整理了一些经典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欢迎大家一起来阅读和探讨。
点一盏心灯读后感篇一
阅读《点一盏心灯》一书,是一次心灵的熏陶和自我超越的过程。
这本书不是什么经典的小说,也不是什么优美的散文,而是通过一百零六个真实平凡源于生活的小故事,折射出的人生道理。书中一个个淳朴的主人公:天真的小徒弟、孤僻的老太太、偷药方的华佗、勤俭致富的富翁、身经百战的老兵等人物的描写,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一串又一串四五百字的小故事,着实给了我一份又一份心灵的感动。
书中有一则“盲人拿灯走夜路”的小故事特别触动人心。试想想一个看不见的人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做,但是盲人的一句话使我备受启发:“我虽然看不见,但是可以为别人照明,也让别人看到我自己,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我看不见而撞到我了,帮他们指引了路,也让他们减少一些挫折,帮助了别人也帮助了自己。”作者笔下的这段看似简单而朴实的话语,却充满着智慧,蕴含着哲理,让我醍醐灌顶,反复体味。
我时常想,为什么“五粮液、茅台、宝马和奔驰”,从各类品牌的酒和车中脱颖而出,双双成为世界名酒和世界名车?这绝不是运气也不是偶然,而是源于五粮液从来不说茅台,茅台也从不说五粮液,它们相互扶助,共同发展,而双双成为世界名酒;奔驰从不诋毁宝马,宝马也从不诋毁奔驰,它们互相合作,共同进步,而双双成为世界名车。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也为各种人与事的困扰,陷入一种矛盾的心理状态,如果我们不能很好的调节,控制好自己的心态和情绪,身体将被我们弄的疲惫不堪,让我们的人生陷入彷徨、迷茫、甚至绝望之中。
其实我们大可不必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人活着,发自己的光就好,不要吹灭别人的灯,君子成人之美。如果你总看别人不顺眼,说明自己的修养还不够,人生路有千万条,其实并不拥挤,心有大格局,万事则皆成。因为“成人即是成己”,寻一盏心灯,一方面我们要用自己的信念和智慧之光,驱散阴暗之云,照亮自己脚下的人生路;另一方面,要多为他人着想,帮助别人要知道个人与他人的利益息息相关。当我们无助难堪的时候,不妨让心灵保持平静,点亮属于自己的那一盏灯,既照亮了自己更照亮了别人。
“点一盏心灯,将会使你更加热爱生活和人生,点一盏心灯,就会使你皎然澄澈,心无挂碍,得到属于自己的趣味和结论。”我想这句话已经足以概括我的心得,作为本文的结束语了。
点一盏心灯读后感篇二
妈妈向我推荐阅读刘墉的《点一盏心灯》。我随手翻阅发现这本书并不是什么经典的小说,也不是什么优美的散文,更不是什么有着完美的结局的情节书,这只不过是一本不起眼的“道理故事书”,但是在本书里却隐藏着106个人生的大道理。
小故事,大道理。这话说来不假。《点一盏心灯》大部分都是以第三人称写的小故事,很亲切、很平易什么天真的小徒弟、孤僻的老太太、偷药方的华佗、勤俭致富的富翁、身经百战的老兵等,其中还有语文课上常提到的第三人称,什么老王、老温、老曹……,可以被替换为每一位读者,仿佛发生在自己身旁的事。此外书中也包含了一些寓言形式的童话故事、禅玄趣味的对话,乃至令人莞尔的幽默小品。其中有一则我很喜欢。
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长辈,以爱吃鱼头闻名,每逢家里吃鱼,子女们总把鱼头先夹到他的碟子里;朋友们聚餐,大家也必然将鱼头让给他,只是在外面她比较客气,常婉拒大家的好意。
不久前,她去世了,临终,几位好友到医院探望他,有位太太还特别烧了个鱼头带去,那时她已无法下咽,却非常艰苦地道出了一个被隐藏了十几年的秘密:‘谢谢你们这么好心,为我烧了鱼头,但是,到今天我也不必瞒你们了,鱼头虽然好吃,我也吃了大半辈子,却从未真正爱吃过,只是家里环境不好,老婆孩子都爱吃鱼肉,我吃,我吃他们就少了;不吃,他们又过意不去,只好装作爱吃鱼头。我只一辈子。只盼望能吃上鱼身上的肉,哪曾真爱吃鱼头啊!’如今,每当听到说有人爱吃鱼头,总会多看他几眼,心想:他真是‘爱吃鱼头’呢?抑或‘吃鱼头为了爱’?”不难回答,答案就是后者。母爱无言啊!但它却是最诚挚、最洁白无暇的。
妈妈是一位偏胖的人,每当餐桌上有我爱吃的鸡翅、龙虾、排骨的时候,她总是含笑地看着我吃,每每我好奇地问:“你怎么不吃?”得到的答案都是“我胖,不能再吃了。你瘦,你多吃点。”久而久之,一切我喜欢吃的东西在餐桌上,我都会毫不客气地大快朵颐,心中也默念:妈妈不能吃的,她太胖了。
家中的活,一切都是妈妈在承担,我都心安理得地认为,妈妈得多运动,她太胖了。
殊不知道,“我太胖了。”不正是爱的表现吗?生活中人们常常用不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爱,让受爱者享受的坦然,接受的心安。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份沉甸甸的爱,我们将如何担当呢?让我们用心去感受那如同空气一样无影无形的爱,用爱将自己的人生装点得充实而无憾!
点一盏心灯读后感篇三
“我们都希望在万灯之间找到一生寻求的东西,却发现身外成就再高,灯再亮,也只能造成身后的影子。惟有——点一盏心灯。”这是本书作者刘墉笔下的一段文字。这段文字描写的是小尼姑通悟时的感悟,这使她明白了怎样才能让自己皎然澄澈,心无挂碍。
“身外成就再高,灯再亮,也只能造成身后的影子。”这是多么精辟的一句话呀!它道出了许多人一生的困惑:有了名气,有了成就,有了许多别人渴望得到的东西。但心仍好像有一处是空着的,想找样东西来把它填满。点一盏心灯,照亮自己人生的旅途,照亮自己的一颗心,烘托出良知与才华。
这本书中,作者的许多观点都是真真确确反映了现实社会的。《造就与迷失》写道:“人们常因建设自己而造就别人,又因别人的造就而去跟随,在这改变中,某些人迷失了,不但迷失了自己,也迷失了那些曾被他造就的人。面对造就与迷失,作者强调的是在自己创造事业时,同样也给予别人机会。也许你的事业是吸引人的闪光点,但由于又盲目追从别人而使得闪光点消失而变得暗淡。这就是心境的问题,这时,我们该为自己点上一盏心灯,用炽热的光照去杂念。
朋友,为自己点上一盏心灯吧,使自己皎然澄澈,心无挂碍。
点一盏心灯读后感篇四
故事中的我,是一个坏小子,经常捉弄盲人陈大爷,直到有一天黑夜,陈大爷为我照路回家。他说照亮别人也是照亮自己,不至于让别人碰到他。自打那儿以后,我再也没有捉弄过陈大爷,反而热心帮助陈大爷了。
为什么“我”在一夜之间发生了那么大的改变?因为陈大爷说他不怪我,在黑暗中,所有人都是盲人,他能点上一盏灯,去照亮别人,不让别人碰到他,何尝不是为了自己呀!太多太多的人其实都需要点上一盏灯呀!那盏灯,就是一盏永不熄灭的心灯。
我小时候也经常给家里惹乱子,妈妈经常给我讲道理,告诉我要懂事,要做一个好孩子。所以我才从以前不听话、淘气幼稚的“坏”小孩,变成了现在懂事明理,孝顺父母的好孩子。妈妈的教育就是在我心头点燃的明灯,使我不迷失方向。
人人都要学会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刻帮助别人,当你需要帮助的时刻,你才会发现--有人在帮助你。
在心中点亮一盏永不熄灭的心灯,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点一盏心灯读后感篇五
穷游书海,收获的,铭记的,感动过的,有许多:或是刻骨铭心的教益;或是感人肺腑的真实事例;或是时时用,天天见的百科知识。
自打二中的“小蓝鲸”书屋成立以来,我和同学便以此地作为我们的据点。每逢书屋开放日,我们都会带上自己的书卡以及那个蕴含真理的笔记本。
有一天,我无意间与他相会,便和他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总是与他的同伴藏在了书柜的犄角旮旯,披着朴素的披风,披风上面便是造就了他的人以及赋予给他的那个神圣的名字——《点一盏心灯》。
从此,我便向他学习,向他请教,求知,求实以及求学。他总是向我介绍发生在这个世界上的一些奇人怪事,好人好事,当然更多的则是向我诉说自己的心得体会,向我分享,和我一同进步。
可是有一天,他却不在为我倾诉,为我分享,和我一同感悟。也许,他已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留给我的,却只有对他的不断思索,不断品味,以及在回忆中感悟,在成长中发现了吧!
当我和他分离之际,我闭目思索:是否,我应该在空闲之际,闲暇之余,重翻他的历史遗迹,品味他的心灵意境。接着,我做了,我带上了我的心灵,同他一起,走上了心灵深处的旅行。
并且在这期间,我也认识到了,我也学习到了:在人的一生中,我们不因失去而后悔,而要学会在失去中收获,吃亏是福。再同别人交往时,要学会奉献;站在他人的立场,换位思考。也许,还有很多,只是我还没有寻找他的另一些足迹。
“点一盏心灯”用书籍照亮前进的道路,用知识填平其中的坎坷,铭记失败的经历,寻找成功的方法,在成功中进步,在失败中成长。一步一个脚印,一生一个追求,只为踏上人生心灵的旅程。
点一盏心灯读后感篇六
在一个学生受教育的十几年时间里,会遇到多少个老师呢?粗略估算下,少说也有几十位吧。能被他记住的能有几个?这些老师是什么原因留在了他的脑海里?那些在他跌倒时轻轻扶了一把的,那些在他迷茫时指引方向的,那些在他无助时投以信任目光的。那些有智慧的有个性的,或是温柔或是严厉的老师,像一盏一盏的灯,在他的童年世界里成为了最难以忘记的画面。
直到今日我依然感谢我小学五年级的班主任周芳老师,在我犯了严重错误时没有喊家长,也没有当同学面批评我。只是把我叫到走廊上轻言细语的把利弊向我分析。谢谢她能够原谅我一时的不慎,保护好了我柔弱的自尊心。之后这么多位老师,有的学识渊博,有的才华横溢,但是对于我来说周老师才是那盏给我温暖的灯。今天,我又一次从吴非老师的笔下深深地感受到了灯的教育内涵。
这是一本很平凡的书,书中记录了六十个不同的老师经历的教育故事。这六十个小故事,就像一盏一盏的灯,从不同的角度以小见大、深入浅出,直白而朴实的文字像灯光照亮读者的心。在这些故事中或多或少能看到与我们类似的教育经历,让我有所触动的有很多。
这里想分享其中一篇叫《小志的石榴》。文章中的小志长得憨憨的,眼睛一个大一个小。在班上应该是那种不起眼的小孩。潘老师很爱吃石榴,有一天潘老师刚进教室,小志就笑容满面的递给他一个黑乎乎的塑料袋。里面是半个石榴,可能掰开很久了,皮打着卷,上面一层石榴子干瘪瘪的,像被啃过。潘老师看到脏兮兮的,伸手一推,笑笑说:谢谢,老师有好多,你自己吃吧。到了中午,潘老师分完饭后,小志又走到面前说:老师,你中午没有水果,吃石榴吧。看到经过半天揉搓挤压更黑更烂的石榴,潘老师尴尬的推开了石榴。小志看看他,走了。到了下午的写字课,小志又上台来送石榴。这次其他同学嚷了起来,“老师,你吃吧,他早上就带来了,一直在手里握着,上课还抓着呢。谁都不让碰。哪个老师都不给,就给你。”原来前一天晚上家里吃石榴,小志特意留了半个,还藏在被子里没让妈妈知道。看着眼前腼腆的小志,潘老师愣住了,这哪里还是石榴,分明是小志送给他的一颗鲜活纤弱的心。他却一直在嫌弃推开这颗心。潘老师剥了几颗放进嘴里又放了几颗在小志嘴里。小志开心的笑了。
看到这个故事,不由得想到平时有很多热情的学生们也会时不时送个小零食送个自己做的小玩意给我。我一般会对他们说:谢谢,你们自己吃吧,你们留着玩吧。下意识觉得小孩子的东西不好意思吃,那些对于他们来说好玩的东西我们大人觉得没意思。他们通常也是回答:哦,好吧。不会像小志这么执着。所以我从来没有考虑过拒绝他们是否正确。看了文章之后,我有点后悔了。当他们兴高采烈的拿着自己以为最好吃最好玩的东西送给老师时,需要鼓起多大的勇气啊。他们一定是喜欢这个老师的,希望老师能欣然接受并且与分享他们的快乐。被拒绝时,这份欣喜变成了失落,也许下一次就不爱与人分享了。
吴非老师是这么总结的:面对儿童用双手捧过来的东西,无论如何不要漠然视之,因为那上面有人间最纯真的爱,爱护他们的纯真,不拒绝学生的心意,有时,教师必须蹲下来和他们对话。我想下一次再有学生送我东西,我一定会蹲下来微笑的说声谢谢。
先贤有言,当一名学生毕业后,把学校教给他的知识全忘掉,剩下的才是教育。我们应该在工作中反思,我们的行为在孩子眼中是什么样。我们应该成为学生的灯,作这样一盏最亮的明灯,点亮孩子的世界,点亮孩子内心的真善美,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
点一盏心灯读后感篇七
党组织
生活
开展的读书月活动给了我一个很大的动力,毕竟我已经很久没有好好地静下心阅读过一本书,好好地平抚一下近期忙乱波动的心灵
。而且我发现自己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压力增加了不少,心里也不得安静。这一次的读书我相信会给自己一份精神支持,从而助于我理清思路,总结一些心得。结合读书月方案,我精心选择了这样一本书《点一盏心灯》。一串又一串的四
五百
字的小故事透露出一个又一个朴实的人生道理的,虽然和近期学习
没有多大联系,但是着实给我一份心灵的感动。阅读《点一盏心灯》,我觉得是一次心灵的熏陶,我可以找到源于心里的那一份支持。这本书的内容很真实平凡,所述说的源于生活的小故事,折射出的人生道理却给我很大的体会。一个个很淳朴的主人公:天真的小徒弟、孤僻的老太太、偷药方的华佗、勤俭致富的富翁、身经百战的老兵等,这些生动地蕴含着106个人生大道理,很多很多都给了我一定的心灵洗礼。但是最难忘的莫过于老尼姑说的那一句话:“心里有一盏灯”。即使是在黑暗的地方,她都不会觉得黑,反而会更加的平静,这一点给了我很大的思考。
想想自己常常因为各种人与事的.困扰陷入一种矛盾的心理状态。如果我们不能很好调节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身体将会被我们弄得疲惫不堪。因此很有必要在自己无助难堪的时候找寻心中的那一盏灯,用它来支持你摆脱困惑。相信这种时候,心灯往往比外界的支持来得重要可靠,因为它完全是属于你的动力。结合自己的学习,我真心感受到这句话的份量。想想自己面临的压力,虽然很多很大,但这已经是事实,前面是很迷糊,但是生活还是继续,这时我们不妨让心灵保持平静,点亮属于自己的那一盏灯,既照亮了自己更照亮了别人。
看过《点一盏心灯》一书的人都会知道里面还有一则重要的小故事,即盲人拿灯走夜路。试想想一个看不见的人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做。但是盲人的一番话使我备受启发:”我虽然看不见,但可以为别人照明,也让别人看到我自己,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看不见我而撞倒我了。我看不到他们,但我照亮他人,帮他们指引了路,也让他们减少一些挫折,也不会撞到我,帮助了别人也帮助了自己。”我想说这是一份智慧,应该好好领悟。无私奉献的精神很重要,为他人多着想对自己也是一份回报。
如果说用一句话来概括读完《点一盏心灯》的感受,我会想到六个字:成人即是成已。一方面我们要用自己的信念和智慧之光驱散浓重的黑暗,照亮脚下的人生路,自己找寻心灯;另一方面是多为他人着想,帮助别人,要知道个人与他人的利益是息息相关的。书的题记说道:我们都希望在万灯之间找到一生寻求的东西,却发觉身外的成就再高,灯再亮,也只能造成身后的影子。惟有点一盏心灯。”我想这一句话已经足以概括我的心得,作为本文的结束语了。
点一盏心灯读后感篇八
利用假期时间拜读了刘墉的《点一盏心灯》,这本书由许多看似平凡的小故事组成,里面却蕴含着大道理。书中大篇幅是以第三人称写的小故事,笔触亲切平易,里面天真的小徒弟、健忘的老先生、做梦的少女、偷药方的华佗,以及代称一般人的老张、老王、小王,可以被替换为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就好像这些故事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
《满了吗?》这本书告诉我们:知识的海洋是没有尽头的,永远都不会有学满的那一天。所谓学海无涯,只有孜孜不倦、虚心学习你才会学到更多的知识;《人生的棋局》告诉我们人生就像是一场棋局,对手则是我们身处的环境,我们永远都不会知道下一步将会发生什么。也许会满盘皆输,也许会峰回路转,起死回生,但是不管怎样,我们都不能轻易说放弃,要知道:赢,固然漂亮;输也要撑得久一些。
要在心中点亮一盏永远不灭的灯。点一盏心灯,你会更加热爱生活;点一盏心灯,你会发现人生的美好;点一盏心灯,你会懂得什么是舍取;点一盏心灯,你会发现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要知道没有什么比经历过更加珍贵!
点一盏心灯读后感篇九
《一盏一盏的灯》共分“美丽的爱与微笑”、“为了人”、“先照亮自己”三个部分。书中收录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发生的六十个故事,这些故事就像一盏一盏的灯,以小见大、深入浅出,提炼美丽隽永的教书育人精神,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一线教师的思考与智慧。阅读着这一个个真实感人的故事,我忽然有种熟悉的感觉,感觉它就发生在自己的身上或者身边。许多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在书中道出,碰撞中得以升华。是啊!教师是一盏灯,人的能力也许有差异,但我们多多少少能照亮一个学生一点点路。一个学生在基础阶段可能会遇到很多个老师,你就是其中的一盏灯;你亮一点,他就走得远一点。
一盏灯,首先照亮的是自己。想要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正能量,自己应该更得更好,更亮。一个知识渊博、上课生动有趣的教师会得到学生的喜欢,有了兴趣之后才会有学习的动力。如此,教师应该比学生更善于学习,比学生更清楚学习的作用,也只有这样他的"教"才能体现出价值来。一个善于思考、善于学习的教师,必定能让他的学生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远,看得更广。
学习,学习,再学习,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正如一个商人所说,如果你不善于去捕捉商机,去抓住机遇,你将被无情的商海所淹没!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善于学习,不在夹缝中提升自己,终有一天将会被教育所抛弃,沦为平庸。这些话,我用来告诫自己。平时应多向优秀教师学习,或看教学视频,或欣赏现场课堂,或品味优秀书籍,学习他们的一言一语,借鉴他们的一招一式,锤炼自己,希望让自己远离平庸,让自己与梦靠近一些,再近一些。
有身上有了光,宽容地把光撒到学生身上。对于儿童来说,我们的每个笑容都在培育他们的真诚和善良。一句温暖的话,一个信任的目光,甚至于一个亲切的微笑都可以让我们的孩子开心上一整天,对他们来说这就是人间给他的爱和温暖。而想要做到这一些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难,只是有时候的我们吝啬了。小学的工作显得繁琐许多,可这是一种伟大的繁琐。在课堂上,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看上去也许是那么不起眼,可这里面却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和教育的价值。我想,一个优秀的教师就是善于将这些琐碎的细节不断累积起来的人。
亲其师而信其道这是我国几千年以来的一句话,一个孩子喜欢上一个老师了,相信这个孩子这个学科不可能会差,甚至是这个学科的佼佼者。每位教师,都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一盏灯,你亮一点,他就能走得远一点;当然,我们并非是为了照亮别人而生存的,教师先得照亮自己,审视自己走过的路,让心我们自己的中充满光明。
点一盏心灯读后感篇十
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蜡烛,是春蚕!在赞美老师的这众多比喻之中,吴非老师认为“灯”这个比喻最为贴切。
一盏灯,首先照亮的是自己。如此,教师应该比学生更善于学习,比学生更清楚学习的作用,也只有这样他的"教"才能体现出价值来。一个善于思考、善于学习的教师,必定能让他的学生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远,看得更广。
只有身上有了光,宽容地把光撒到学生身上。对于儿童来说,我们的每个笑容都在培育他们的真诚和善良。一句温暖的话,一个信任的目光,甚至于一个亲切的微笑都可以让我们的孩子开心上一整天,对他们来说这就是人间给他的爱和温暖。而想要做到这一些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难,只是有时候的我们吝啬了。虽然平时的工作繁琐,可这是一种伟大的繁琐。在课堂上,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看上去也许是那么不起眼,可这里面却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和教育的价值。我想,一个优秀的教师就是善于将这些琐碎的细节不断累积起来的人。
同样作为教师,自己离优秀还有好大的距离。有时候面对学生的错,并不能很好地解决,只是沉下脸来面对他们。书上有这么一句话,课堂上允许我们的学生犯错误。是啊,他们毕竟还只是一群孩子,孩子总会犯错误,一味地责备他们只会换来不满和挫败,和颜悦色地和他们沟通或许是一个更好的方法。
成长不是一件着急的事,得慢慢来。书上提到,当下的教育太需要一种静待花开的从容,优雅的心态,当我们迫不及待地追求完美、迷恋优秀时,很多儿童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即使心智成熟地早一些,也常常是提前耗尽心力,昙花一现。看到这样一句话,沉思许久,自己不也是这样?常常为了班上的成绩而"揠苗助长",没有一种静待花开的耐心。是啊,那些后进生犹如一株冬日里的梅,只有等到寒冬的到来,他们才会绽放傲雪的风姿,我还得耐心培育,用心耕作,静候花开。
一本薄薄的书本,细细品味,却给了我厚重的感觉。此时的《一盏一盏的灯》不就像一盏灯,用它那身上的灯光照耀着我前行。而我,不也像一盏灯,照耀着孩子们,希望他们踏实地走在人生道路上。这是最美的灯光。
点一盏心灯读后感篇十一
“做一盏明灯,照亮每位孩子的心田。”是我们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联想到自己教学中遇到的一件事,就是给学生的检测或作业打一个笑脸,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动作,但对很多学生来说确实是一件很期待的事情,甚至让某些学生因此而变得自信了。13班的一个男生,按照班内的小组编号应是最末号,我也按照学校的分层布置作业的方式进行了检测的分层要求,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通过一个合理的分数线达到过关的标准。他是6号,定的标准就低一些,所以他每一次都会过关,得到一个笑脸,结果是对我教的学科越来越有兴趣,有一次,他考的分数超过了小组长的分数,我给了他3个笑脸,他激动的到处宣扬,被班主任老师刚好发现了,问他原因,还不是很相信他能得到这个分数,就提问了试卷中的几个问题,结果他都会,由此班主任相信了这个学生的进步,事后班主任老师给我说了这个事情,对我说这个笑脸真的很管用啊。
当然,也有一些负面的效果,就是得到了一个哭脸,心中总是不舒服的。其实,我采取这样的措施目的是一种激励,给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和压力。真没有想到一个笑脸的评价会让那么多学生期待和由此而进步。
在序言中,吴非老师这样写道,“教师是一盏灯,人的能力也许有差异,但我们多多少少能照亮一个学生一点点路,仅此而已。一个学生在基础阶段可能会遇到很多个老师,你就是其中的一盏灯:你亮一点,他就能走得远一点;如果你过于暗淡,他可能不得不徘徊。”很明显,吴菲老师认为教师应该是学生成长中的精神标杆,是一盏指引他们前进的灯。
点一盏心灯读后感篇十二
品读了吴非先生主编的《一盏一盏的灯》,感觉意犹未尽、深有同感。书中收录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发生的六十个故事,这些故事如同一部部微电影,有声有色、令人深思,我被这些故事感动,也从中获得启示。在先生撰写的代前言——《那一盏盏亮着的灯》一文中,他说道:“一个学生在基础阶段可能会遇到很多个老师,你就是其中一盏灯:你亮一点,他就能走得远一点;如果你过于暗淡,他可能不得不徘徊。所以,老师们,让我们都亮一点吧!”吴非先生的话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肩头沉甸甸的责任。
这本书中列举了许多教师教学生活中细小的例子,有的是帮助自卑的孩子重获自信,有的是使迷途的孩子走上正道,有的让家庭变得更融洽……一个个事例似乎天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看起来那么微不足道,不经意间就被我们忽视了,而正是这些老师处处留心,时时用心,用他们的爱之灯温暖了学生的心,照亮了更多学生的路,影响了他们一辈子,使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更光明更平坦。在所有对教师的比喻中,也许“灯”是最好的一个。生命需要照亮,这种照亮首先来自自我,来自理想,来自人性的本质力量。对于教育工作来说,这种照亮更具有真实而永恒的意义。她对于我们自己,对于我们的学生,远比所有眼前可以争取到的功利都来得长远与珍贵。这“一盏一盏的灯”,能点亮我们的记忆,点燃教育的灯芯,更能照亮学生未来的路。“我想听你把话说完”这句话让我感受颇深,书中的教师拖堂一分钟为的是保护一名小学生的自信,在个人的利益得失和学生的自尊自信之间选择了后者,她为我们展现的是一种现代教育的文明。不拖堂,应该成为教师的好习惯。但当一个孩子正在努力组织语言、想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的时候,下课的铃声响了,教师该怎么办?是立刻打断孩子的发言,结束这节课的内容,还是坚持让孩子将要说的`话说完?如果我们的教师都能像文中作者描述的那位教师一样,呵护我们孩子柔弱的自信,把孩子放在第一位,教育或许会简单很多。其实,只要我们多用心去了解学生,你会发现,每个学生都是一本书,等待我们去阅读,每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等待我们去书写。我愿自己也是一盏灯,照亮一个个孩子前行的路,我也愿自己是一缕阳光,温暖每个孩子的心。但愿我就是这样的一盏灯,一盏能让孩子们走得更远、更踏实的明灯!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为天真活泼的孩子们在成长道路上点亮这盏光荣而又神圣的灯。当他们遇到学习问题是,及时指导,当他们遇到烦心事时,及时开导。“做一盏明灯,照亮每位孩子的心田。”是我们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点一盏心灯读后感篇十三
读完《一盏一盏的灯》后,稍有一些心底发虚的感觉。回想我自己教育孩子和管理学生的方法:当儿子捣蛋的时候,我基本做的首先就是大喊一声“石头不准这样!”或是“石头你再这样就揍你屁屁了!”甚至当儿子玩的时候跟我想的玩法不一样的时候我也要干涉一下;再比如在班里当我发现学生调皮时,很多时候都是不问青红皂白劈头盖脸的就是一顿。
结合我这一个多学期以来的工作,我觉得有一些东西需要我去认真反思和总结:
董理同学从入班的时候就很内向,每天默默无闻,很少与同学交流,上课每当老师提问的时候就把头低下。偶然一次上体育课的时候,我发现董理同学在跳高上很有天赋,运动会的时候在我再三劝说下,答应参加跳高项目的比赛。运动会前的练习中,班里同学陪董理练习,有的同学还帮忙上网查跳高的动作要领并且整理出来送给董理,每天练习得不亦乐乎,董理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运动会跳高比赛结束后,董理和两个同学快速跑到我面前,脸上掩不住的兴奋还带着点不好意思“老师我跳了第三名”。慢慢的董理和几个同学成了好朋友,上课好多时候也跃跃欲试的去回答问题,自信心有了成绩也有了起色。对于这样的学生我觉得就是要让他们发现自己的长处,才能展现自己卓越的一面,才会有自信,才能不让他们自闭和迷失。
有一部分同学很“能”,从手机到电脑,从漫画到扑克,看起来什么都会的样子。从书中60个故事中可以发现,这种情况就要使学生懂得在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应该怎么去做该做的事情。这些都需要我在今后从这些故事中去借鉴和学习。
新课标中不断强调的就是学生要通过探究,去体验探究的过程和知识的形成。这也就是为什么“蒙氏教学”如此流行了,蒙氏教育的理念就是不为上学做准备,而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其中几个重要的要素“自由、真实、自然,秩序”其实也暗合了这60个故事的内涵。本属于孩子天性的调皮捣蛋在进入学校这个规范体系后就被一点点消融、化解,最后,每个孩子都被打磨成了一个模样,成为流水线上的产品,这是我们本应该要避免的却也是在不断去做的,不得不说是一个矛盾的事情。怎样去达到一个平衡,既能让孩子“自由、真实”而又有“秩序”,这需要我们当成一个课题去寻找适合我们实际的解决之道。
点一盏心灯读后感篇十四
此次“智青春、慧梦想”沙龙推荐读吴非老师的《一盏一盏的灯》,初闻题目,让我想起了冰心笔下那有着温暖、希望、光明、胜利的象征意义的小桔灯,怀揣着一份希冀我打开了“这盏明灯”。
这是一本很平凡的书,书中记录了很平凡的小故事,没有惊天动地,没有豪言壮语,但温暖从一个个故事中流淌,思考从一个个案例中产生,智慧从一段段经历中生成。
书中收集的六十个故事就是六十盏明亮的小灯,每一则故事都是真情流露,以小见大、深入浅出,提炼美丽隽永的教书育人精神、教育教学常识和教师职业道理,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一线教师的思考与智慧,他们用自己的真情,讲述了自己从教过程中印象深刻的一节课、一个案例、一段经历。细品一个个平凡而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我的心灵也接受了一次洗礼。
班级中总会遇到一些思维慢,作业慢,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面对这些学生,如果我们能摒弃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观,承认每个孩子的差异,因材施教,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孩子的优点,激励他,给他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平台,而不是一味追求优秀的成绩,比赛的名次,那么,你就能看到他们的点滴进步,这些孩子也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快乐。
书中的故事给我上了一课,让我想到了我的一个特殊学生,常一味的催促,想想真不应该,甚至我因为他的慢”而漠视他大扫除时积极的身影,大课间时他飞奔的身影.我不止一次抱怨因为他我很痛苦,却不曾站在他的角度想想,他也很痛苦。我应该多激励他,多给他机会,对他多一些耐心,和他一起进步,为他点滴的进步喝彩,増强他的自信,接下来我要和他一起品尝学习中的喜悦。“教育是慢的艺术”,所以对待这些孩子我们更要慢慢来。
“同一棵树上不会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在这个世界上也不会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面对形形色色充满个性的学生,作为教师,我们要用爱心、耐心、恒心去教育。”
《不一样的“阿慢”》,一个慢节奏的后进生:《开在角落里的花》,一个可爱的“星星的孩子”;《窗帘钩成了精》,一个心灵手巧的小精灵。这些不同的孩子需要我们用心呵护,耐心等待一个孩子的人生道路很漫长,每一阶段或许都需要有盏“灯”,为他们指明方向,我们这是一小段路上的一盏灯,能力不能,光亮也不同,但无论多少都能为孩子照亮一点点路,为了不给孩子们指错方向,我们也要不断被照亮,不断充实自己。
化用《石桥禅》中的“我愿化作石桥,忍受五百年风吹,五百年雨打,五百年日晒,只求你从桥上走过。”我愿化作明灯,忍受五百年风吹,五百年雨打,五百年日晒,只求你走向光明。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8981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