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不良行为和不良诱惑说不 不良诱惑对青少年的危害(大全三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30 14:17:05
如何对不良行为和不良诱惑说不 不良诱惑对青少年的危害(大全三篇)
时间:2023-03-30 14:17:05     小编:zdfb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如何对不良行为和不良诱惑说不 不良诱惑对青少年的危害篇一

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思品上册第八课《学会拒绝》中的第二框,是对上一单元培养高雅生活情趣抵制庸俗不良生活情趣的延伸,也为下一单元学法守法用法打下基础。本课主要是帮助学生科学的认识、准确的分析自己所处的生活学习环境,正确的分析不良诱惑的表现及危害,并为学生提供战胜不良诱惑的有效方法,以帮助他们顺利的度过初中阶段,过健康向上的生活,所以本课地位十分重要。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追求科学,健康,充实的初中生活。

(2)鼓起敢于战胜不良诱惑的勇气和信心。

(3)学会依靠家长,老师和朋友的帮助,在与同学的合作中抵制不良诱惑。

2、能力目标。

运用战胜诱惑的方法,逐步形成自我控制和抵抗诱惑的能力。

3、知识目标。

知道战胜不良诱惑的方法。

4、教学重点

(1)不良诱惑对人有危害,所以必须要战胜。

(2)依靠勇气和一些有效的方法是可以战胜不良诱惑。

5、教学难点

总结出具有针对性的战胜诱惑的方法。

难点突破

教师要结合本班的,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一起总结,找出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方法。要教会学生针对自己的实际选择更适合自己的方法。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并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我采用情境体验法与讨论法为主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本节课将对学生进行以下学法指导:指导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注重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状态;向学生渗透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在合作中共同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一)展示视频,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内心真正体验到不良诱惑的危害,从而形成要自觉远离不良诱惑,对不良诱惑说不的观念。

由此导入新课。

(二)设置活动,探究新知

活动一;听故事,想问题

奥德修斯靠什么使船只顺利通过了海峡?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再次帮助学生体会到不良诱惑有危害,所以必须要战胜,要依靠勇气和智慧才能战胜不良诱惑。

活动二:《艺术人生之班级名人访谈录》(老师指导、学生编排的情景剧)

(设计意图:了解身边的榜样走向成功的过程中也面对各种各样的不良诱惑。但是最终能够抵制这些诱惑。让其他同学耳闻目睹身边的榜样抵制诱惑的方法。)

活动过程:

(1)课前了解这位“班级名人”的经历,并请他能将自己的经历写下来。

(2)选定一位主持人。看了“班级名人”的经历后,指导主持人设计访问的问题。

(3)老师搜集“班级名人”的照片,并做成幻灯,及背景音乐。

访问结束后提问:

①、郭雪怡、晁昆同学之所以能有今天的好成绩,在这个过程曾经面临哪些不良诱惑?

(目的:这些不良诱惑其实也是其他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要面对的,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并非每位同学都能抵制。)

老师总结我们面临的不良诱惑。

②、这两位同学是如何抵制这些不良诱惑的?(请概括地讲)

(目的:让学生通过眼前实实在在的例子初步感受抵制不良诱惑可以有哪些方法,进而将这些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抵制不良诱惑的方法。)

老师总结抵制不良诱惑的方法。

③、通过刚才的访谈,你有什么感想或收获?

(目的:让学生对这次的访谈作一个概括,明确这个活动的设计是有意义的,并且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如:不良诱惑是可以抵制的。抵制不良诱惑的各种方法等。)

活动二:学以致用,互帮互助

(设计意图:通过集体智慧的力量,一起就班级同学目前存在的最难以解决的不良诱惑加以讨论并解决。)

老师总结:需要我们结合自己的实际,用科学的态度、坚强的意志、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方法,摆脱它们的干扰,避免其对自己的危害。

(三)归纳总结,主题升华

教师寄语———《学会拒绝》

1、“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签名仪式

2、我的抗诱惑宣言

课后实践:学生填写“我的抗拒诱惑的计划”表。一个月后,全班交流实施计划后的感受。

如何对不良行为和不良诱惑说不 不良诱惑对青少年的危害篇二

各位评委,各位同仁,你们好!我是21号参赛选手,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对不良诱惑说“不”》。我将从教材与课程标准、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效果预测六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对不良诱惑说“不”》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八课《学会拒绝》第二框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身边的诱惑》,了解了这一年龄阶段可能会面临的种种诱惑及其表现,为过渡到本框内容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本框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要让学生明白不良诱惑是一定可以战胜的;二是寻找一些战胜不良诱惑的方法。计划一课时。第八课的课题是学会拒绝,而本框题的任务是学会拒绝不良诱惑,可见本框题在本课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本框是第四单元第八课的落脚点,在本册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本课内容也很有实际意义,是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内容,也是将心理品质教育与道德教育、法制教育有机结合的重要内容之一。

根据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的结构、内容以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分析,我确立了以下三维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起勇气战胜不良诱惑,追求科学、健康、充实的初中生活,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2)过程和方法:通过多媒体教学,直观、生动的展示材料,以及各种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判断,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3)知识和技能:了解生活中存在的形形色色的诱惑及其危害性,认识抵制不良诱惑的重要性;学会对各种不良诱惑说“不”的方法,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在实际生活中提高分辨是非善恶,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1)重难点: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都确定为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2)确立依据:之所以把它作为重点,是因为它是本课教学的落脚点,是本课教学的主体部分。之所以是难点,是因为对身心发展还不成熟的中学生来讲,这一问题说起来很简单,但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做到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就比较难。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想收到好的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标,就必须要了解我们的教学对象——学生的具体情况。

我所在的是个市直属中学,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事物相对来说比较复杂,上放学路上网吧、游戏厅等极具诱惑力的场所比比皆是。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步入中学,对这些充满了好奇,非常感兴趣。而好奇心又是人的本性之一,对于很多以前没有尝试过的东西都想去体验感受一下,加上他们的分析判断能力不够,社会经验的缺乏,尤其是同龄人的相互影响,当不良诱惑来临时,他们往往缺乏抵抗力,极易受到影响,使他们的身心发展受到极大地影响,乃至违法犯罪,脱离正常的人生轨道,酿成终身遗憾。所以,很有必要帮助他们正确分析自己所面临的诱惑,把握好自己,从而顺利的度过这段美好的青春时期。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接下来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1、说教法 :根据“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的这一理念,新的课程标准强化了过程性、体验性目标。于是我决定采用情境体验法与讨论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让每位学生充分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在情景中获得感悟体验,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2、说学法 :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为此,本节课将对学生进行以下学法指导:指导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注重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状态;向学生渗透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在合作中共同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通过上述学法指导,让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一个认知的过程,更是学生在思想意识、精神境界的升华过程。

一堂好课就如同一场音乐会,既要有引人入胜的序曲,又要有扣人心弦的主旋律,还要有余音绕梁的尾声。本堂课我设计了图片展播,导入新课,合作探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束新课,情感升华三个教学环节。

(一)图片展播,导入新课

我的导入是播放一段由图片制作成的电影短片,短片展示了中学生的多种不良行为及不良后果,形象而生动,让学生在脑海里,形成潜在的思考,当诱惑来临时,我们该怎么办,为本堂课后面的探究活动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这样的设计形象直观,既巩固了上节课所学,又引出了新课,引导效果好。

(二)合作探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涉及三个问题,不良诱惑的危害,抵制不良诱惑的方法以及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运用这些方法。这是本堂课的中心环节,也是重难点所在,为了突出重点、突破这一难点,实现三维目标,我设计了三个探究活动。

1、探究活动一

首先,我展示一份来自于学生的qx聊天记录,创设了一个教学情境,并根据这份聊天记录提出了一个设问:你觉得“苹果”会怎么回答?

qx是现在非常流行和常见的一种交流方式,当学生看到这份聊天记录时会觉得非常的亲切,课堂气氛立刻就活跃起来了,此时教师提出探究问题,学生会积极的参与其中,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可以得到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苹果”会参与其中,对此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参与网络游戏的严重后果是什么,另一种观点认为“苹果”不会参与其中,对此教师要请同学说明理由,着重从网络的危害性去引导学生分析,深刻地认识到不良诱惑的严重危害性。只有先让学生意识到不良诱惑的严重危害性,才能让他们以更积极的姿态投入到自觉抵制不良诱惑中去。

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活动使学生明白了不良诱惑的危害是影响身心健康发展,使人不思进取,影响人的进步与发展和损害他人和社会,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以及面对不良诱惑我们应持有的正确态度是拒绝。而小组讨论探究的方式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思辨能力。

2、探究活动二

现实生活中,“苹果”没有抵制住这次的诱惑,参与了这次游戏,下面这是他游戏结束后与“毛茸茸”的一次对话。从此“苹果”就深陷网络游戏的泥潭中而无法自拔。于是我设计了探究活动二:如果你是“苹果”的朋友,你会怎么帮助他?

针对中学生争强好胜、表现x望强的身心特点,我决定采用合作竞争的方式,让学生找到战胜不良诱惑的方法。根据班级人数,我把本班分为六小组,每个小组进行思考讨论,形成本组观点,最后进行成果汇报。讨论时间5分钟,成果汇报12分钟,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要进行积极的引导,特别是讨论不积极的小组。因为课前已经布置他们进行预习和收集相关的资料,所以学生进行的成果汇报形式力求多样化,例如图片展、小品表演、设计对话等。在学生进行成果汇报时,我会及时的予以肯定和鼓励,根据小组的汇报成果,我们将评选出表现最好的一个小组,给予奖励,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不良诱惑形形色色,种类繁多,而我则选取了网络游戏这一中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事物作为突破口,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愿意说。同时这也是班上某些沉迷于网络的同学一次自省过程。

通过合作竞争的方式,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兴奋和活跃状态,形成一个既有独立思考,又有互相学习,广泛交流的学习氛围,这样既能提高学习效率,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合作创新能力,为学生探究如何战胜不良诱惑搭建了广阔的平台。根据学生的探究成果,总结出战胜不良诱惑的方法主要有联想后果法、请人帮助法、避开诱因法、婉言谢绝法、专时专用法,从而顺利的突破教学重难点。

3、学以致用

当我们明白了不良诱惑的危害,也找到了战胜不良诱惑的方法,那么如何才能做到知行统一,在实际生活中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呢,为此,我设计了活动三——情景表演。

通过设计四个情景活动,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个进行情景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对此进行观察与点评,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启发了思维,又为学生的践行提供了一个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明理,在明理中导行,巩固和提高课堂所学实效性,恰当的深化了课堂教学。

通过以上三个探究活动,我们解决了三个问题,既突出了重点,也突破了难点。当然,知识的收获也离不开情感价值的教育,因此我设计了第四个活动。

(三)结束新课,情感升华

活动四:收获平台

1、 让学生分享自己战胜不良诱惑的成功经历,体验成就感,用实例来感悟同学,提高全班同学抵制不良诱惑的能力。

2、 畅所欲言,让同学谈本节课的收获,使学生情感上得到一次升华,知识上得到一次自我的梳理和总结。

活动五:课后实践——扫雷行动

思想道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良好的道德品质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于是我设计了“扫雷行动”, 让学生填写“抗拒诱惑的计划”,一个月后,全班交流实施计划后的感受。通过学生践行的方式,时刻反思自己的行为,使之内化为自身的品质,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我的板书由两部分构成,附板书记录学生的精彩发言,主板书记录本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鉴于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少,我采用了线索式板书形式,之所以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把ppt的流动性、预设性、展示性与板书的凝固性、生成性、互动性结合。

用短片导入新课会快速抓住学生心理,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教学资源进行讨论,学生会觉得更有话可说且会有独特的见解。而让学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了抵制不良诱惑的方法,会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最后的“收获平台”升华情感,促使教学目标的达成。但学生在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时可能会不按常理“出牌”,对老师的应变能力以及生成的捕捉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如何对不良行为和不良诱惑说不 不良诱惑对青少年的危害篇三

教材分析

《对不良诱惑说“不”》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八课《学会拒绝》第二框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身边的诱惑》,了解了这一年龄阶段可能会面临的种种诱惑及其表现,为过渡到本框内容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本框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要让学生明白不良诱惑是一定可以战胜的;二是寻找一些战胜不良诱惑的方法。本框是第四单元第八课的落脚点,在本册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本课内容也很有实际意义,是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内容,也是将心理品质教育与道德教育、法制教育有机结合的重要内容之一。

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步入中学,对这些充满了好奇,非常感兴趣。而好奇心又是人的本性之一,对于很多以前没有尝试过的东西都想去体验感受一下,加上他们的分析判断能力不够,社会经验的缺乏,尤其是同龄人的相互影响,当不良诱惑来临时,他们往往缺乏抵抗力,极易受到影响,使他们的身心发展受到极大地影响,乃至违法犯罪,脱离正常的人生轨道,酿成终身遗憾。所以,很有必要帮助他们正确分析自己所面临的诱惑,把握好自己,从而顺利的度过这段美好的青春时期。

根据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的结构、内容以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分析,我确立了以下三维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不良诱惑是可以战胜的,树立起勇敢面对和战胜不良诱惑的决心和毅力。

(2)能力目标:教会学生能用正确的心态面对不良诱惑,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战胜不良诱惑。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方法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3)知识目标:理解和掌握战胜不良诱惑的方法。

(1)教学重点: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不良诱惑是可以战胜的,让学生学会战胜不良诱惑的方法。

确立依据:确立教学重点的依据,是因为它是本课教学的落脚点,是本课教学的主体部分。

(2)教学难点:探索战胜不良诱惑的方法。

确立的依据:确立教学难点的依据,是因为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情景故事,让学生探究战胜不良诱惑的方法,这部分的教学,需要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同时也需要教师的有效地引导,因此对于教学环节和学生的掌握来讲,都是难点所在。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接下来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1、说教法:根据“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的这一理念,新的课程标准强化了过程性、体验性目标。于是我决定采用情境体验法与讨论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让每位学生充分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在情景中获得感悟体验,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2、说学法: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本节课将对学生进行以下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注重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状态;向学生渗透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在合作中共同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通过上述学法指导,让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一个认知的过程,更是学生思想意识活动的过程。

本堂课我设计的环节有:复习旧课环节、看图片谈感悟导入新课环节、故事情境合作探究突破重难点环节、巩固新课学以致用环节、结束新课情感升华五个教学环节。

(一)复习旧课

上课前直接提问,“上节课我们认识到在我们身边存在哪些诱惑?”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身边的诱惑有金钱的诱惑、电子游戏的诱惑、黄赌毒的诱惑等。通过学生对旧课的复习,引出导入部分。

(二)看图片谈感悟,导入新课

我的导入部分是通过一组吸毒的图片,让学生看图片谈感悟,说明不良诱惑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和成长产生阻碍。因此我们要对不良诱惑勇敢的说“不”。

(三)合作探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不良诱惑会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通过课本中的情境故事,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女巫的歌声就犹如不良诱惑,让学生思考问题:

(1)、奥德修斯靠什么使船只顺利通过海峡?学生指出:靠自己正确的态度、坚强的意志、清醒的头脑和科学的方法。

(2)、这个事例说明了什么?教会学生认识,勇敢的人敢于战胜不良诱惑,聪明的人能够想出各种办法战胜不良诱惑。使学生明白,不良诱惑是能战胜的,而且必须要战胜。

2、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战胜不良诱惑少不了正确的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一,让学生阅读课本中的情境材料,帮助小玉解决困惑,战胜不良诱惑。再通过探究活动二,让学生讨论找出战胜不良诱惑的方法,帮助课件中的“沉迷于网络游戏的高二学生”战胜不良诱惑。通过这两个情境,让学生通过解决情境故事中的问题,自主探究,探索战胜不良诱惑的方法有哪些,从而突破重难点。

(四)巩固新课,学以致用

给出四个小情境,让学生运用所掌握的方法,帮助情境中的人物战胜不良诱惑。通过学以致用,巩固和提高课堂所学实效性,恰当的深化课堂教学。

(五)结束新课,情感升华

思想道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良好的道德品质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课程的最后,让学生填写“抗拒诱惑的计划”,一个月后,全班交流实施计划后的感受。通过学生践行的方式,时刻反思自己的行为,使之内化为自身的品质,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我的板书由两部分构成,附板书记录学生的精彩发言,主板书记录本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鉴于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少,我采用了线索式板书形式。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8913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