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之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三峡之秋教学反思(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6 15:29:29
三峡之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三峡之秋教学反思(3篇)
时间:2023-06-06 15:29:29     小编:admin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三峡之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三峡之秋教学反思篇一

1、学会14个生字,理解“云雾缠绕、七弯八拐、东闯西撞”等词的意思,理解词句之间的关系,并找出自然段中的重点词句。

2、学会借助段落中的重点词句背诵课文,能背诵2—4自然段。

3、感受长江三峡的风光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重点:学会用借助重点词句背诵课文的方法,背诵课文2、3、4自然段。

难点:找出自然段中重点词,并理解重点词的意思。

1、读准生字的音,分析字形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2、读通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这里的三峡是指长江三峡,那就是从重庆到武汉之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1、下面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游览世界闻名的长江三峡吧!

2、请大家打开课本,听录音,看课文,注意生字记号的读音,同时思考:

(投影出示,作者乘经过长江三峡看到了___________,听到了______________。)

3、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课前又已充分预习了课文,下面老师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齐读新词卡片)

(板书:自然风光、神女峰的传说)

1、这堂课我们学习写长江三峡的自然风光的这部分,那就是课文2—5段。作者看了长江三峡的自然风光后有什么感受呢?请大家快速读2—5段.用浪线划出表达作者感受的句子。

2、哪句话写作者看了三峡自然风光后的感受的?

(出示投影: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山水画!)请大家把这句话有感情的朗读一遍。这里的“山水画”是指什么?作者采用了什么方法,表达了怎样感情?这感情强烈吗?你从哪里看出?是啊,一个“啊”,一个“好”,还有一个感叹号,表达了作者那种对三峡风光无限的赞美之情。下面我们再用这强烈的赞美之情朗读的这句话。

3、读得真不错,那作者为什么会场出如此强烈的赞叹呢?请大家默读2、3、4段,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板书:山厅、水急、船险)“山奇”奇在哪儿呢?请同学朗读第2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用双横线划出总起句。

4、这一段的总起句是——齐读。

5、请大家再认真读读这一段,看看作者是用哪些重点词写出山奇这一特点的?请用横线划出,再联系上下文想想重点词的意思。

6、谁来说说课文通过哪些重点词写出山奇这一特点的?你是怎样理解的?(板书:笔址陡峭、云雾缠绕、像……像……像……)

7、是呀,作者通过山的陡、高、怪写出出奇这一特点。我们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一段呢?请大家有感情朗读一遍。

9、《船过三峡》第2段中的总起句,即重点句是——齐读。重点词是——(指板书)

10、借助这些重点词句就能顺利地把这段话背下来。下面请大家用这种方法自由试背一下,请╳╳同学背。

11、背得好级了,你能告诉大家是什么方法背诵吗?

12、好,下面我们一起用这样好方法背育第2段。

是的,刚才我们是按这样的背诵方法来背诵第2段的。

出示小黑板:

背诵方法:

①读课文找出重点词句。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

③借助重点词句背诵课文。

14、下面我们就用这种背诵方法学习背诵3、4段,完成练习题有疑难问题同桌可以互相讨论。

刚才,同学们都学得非常认真,下面我们就按这背诵方法交流自学情况。(板书……)

15、同学们学得很认真,理解很深刻,说得也不错,我们一起借助重点词句,把3、4段有感情试背一遍。

16、好。下面请大家闭上眼睛,再次听录音,再次跟随作者去静静地欣赏长江三峡那奇丽的风光吧!(打开录音机)

17、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想呢?

是啊,三峡的自然风光真是太迷人了,我们为祖国有如此奇丽的山河感到骄傲,感到自豪!

长江三峡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我们下一堂课再学习。

22、船过三峡

笔直陡峭

山奇 云雾缭绕

像……像……像……

嘶鸣吼叫

美丽的自然的风光 水急 东闯西撞 美如画

嘶咬、拍打

翻卷、连、推

神女峰的传说…… 船险 像、又像、飘、碰、掉以轻心

学习重点段落时,动用变序教学方法。从重点句(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三峡画!)人手,通过理解、朗读重点句,牵发动全身,从而理解课文内容,这样能激起学生兴趣,收到教好的教学效果。

2、3、4自然段构段方式相同,教学时采用举一反三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三峡之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三峡之秋教学反思篇二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激发对长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了解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景物的方法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作者如何描写三峡不同的景色的及修辞手法在景物描写中的作用。

作者如何描写三峡不同的景色的及修辞手法在景物描写中的作用。

教法:讲解、引导

学法:自主、合作、交流

教具:课件

长江,养育了炎黄子孙,滋润着华夏儿女的心田。长江三峡,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今天,让我们走进三峡,共同领略三峡之秋的神韵。

(一)出示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2、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了解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

3、学习抓住特点描写三峡景物的方法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二)出示自学题目

1、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画出体现顺序的词语。

2、三峡秋景总的特点是什么?(用文中的词语回答)

3、课文描写了一天中三峡景物的哪些特点?

4、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读出三峡之秋的神韵。

(三)自学方法:自学、小组合作交流

(四)自学时间:10分钟

生自主学习,师巡视

四、师引导探究

(一)、分享三峡秋天早晨的美丽多姿。

师:你找到的景物是什么?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接着来分享三峡秋天中午的美丽多姿!

课件出示:

1、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

2、长江平静而轻缓地流淌,变得有如一条明亮的带子。

3、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

师:小声读读这三句话,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1、指导学生朗读。

2、引导学生发现:长江变化很大,中午热烈,下午平静,夜晚宁静,巧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凸显出同一景物在不同时候的`不同特点)

(三)、感受夜晚月光下的三峡神秘之美

(生闭眼边听边想象)

师:请同学们睁开眼睛,谁来说说,此时的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自由发言)

(生自由发言)

师指导朗读

1、欣赏三峡的风光片

2、了解长江受破坏的情况

3、学生谈感受

1、学生谈自己的收获

2、填空

课文按___顺序描写了三峡的秋天,早上的三峡是 的,中午的三峡是 的,下午的三峡是 的,夜晚的三峡是 的,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

3、完成练习册的阅读

板书设计:

三峡之秋

早晨 明丽

中午 热烈

下午 平静

夜晚 朦胧

1.

《松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3.

詹天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4.

《詹天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5.

《剪枝的学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6.

《灰雀》教学设计1第二课时

7.

《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8.

《航天飞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9.

《少年闰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三峡之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三峡之秋教学反思篇三

1、认识本课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4、体会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1、了解三峡秋天的景色特点。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去游览世界闻名的风景区——三峡。(看录像)看后简单说说三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去三峡旅游过的同学还可以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谈一谈。

二、检查预习

读生字:橘(橘树)驳(驳船)

学生互相解词:

摇曳:摇动。

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三、默读课文,出示自学提示:

1、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划出体现顺序的词语。

2、课文描写了一天中三峡景物的哪些特点?

3、读读文章开头和结尾的话,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四、在全班交流。

(1)早晨重点写橘柚树,写树上露水的变化(由像洁白的霜到消逝),在初升太阳照耀下的`色彩(绿叶金实),显示了三峡之晨的特点:明丽。

(2)中午重点写长江,写长江在阳光照耀下的色彩(金麟),水势(翻滚、呼啸、奔腾),辉映峭壁,峡谷波光荡漾,显示了三峡中午的特点:热烈。

(3)下午重点写雾,写青色的雾使峡里黄昏来得特别早,峭壁的倒影使长江变成小溪,显示了三峡黄昏的特点:青色而透明。

(4)夜先写长江,写长江的宁静(沉沉欲睡),写长江的偶然被惊动(驳船驶过时,渔火和灯标轻轻地摇曳),显示了三峡夜间的特点:宁静。重点写峡谷,写三峡月出,抓住山高、谷深、天小的峡谷特点,写月亮的出现、色彩和形态。写月光像“一道道瀑布”,“像一匹匹素锦”,突出三峡特点:宁静而神秘。

小结:本文语言流畅、优美,请你读读你喜欢的段落。

五、指导朗读

1、朗读的时候还应想象文中描述的情景,带着喜爱、欣赏的感情来读。在读不同的段落时注意语调、语速的变化。例如读早晨的三峡,语调应是轻快的,这样才能把三峡明丽的特点展现出来。读中午的三峡,语速应快一些,语气是热烈的。读夜晚的三峡,语速应慢下来,体现三峡的宁静之感。

2、朗读练习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16310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