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燕子的专列教学设计 燕子专列课文板书篇一
《燕子专列》是三年级第六册第二组以爱护周围环境为专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的单元要求是要学生留心周围的环境,想想为保护环境我们能做什么。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和燕子有关的一个感人的故事。有一年春天,从南方飞回北方的燕子经过瑞士,因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燕子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面临死亡的危险。瑞士政府得知这一情况后,呼吁人们寻找冻僵的燕子,并用带有空调的列车将这些获救燕子送到了温暖的地方。这个故事表现了人类对鸟儿博大的爱心,呼唤人们要保护动物。
依据年段目标及本册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的特点,对于本课的教学,我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读懂课文内容,领悟文章主旨。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体会它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使学生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难点:领会描写恶劣气候和环境的内容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二﹑生为主体,选择教法
采用“读为基础,读中感悟”的教学方法,课堂上书声琅琅,读读议议,互动交流,真正奏响了“读”这一主旋律,切实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使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教育融为一体。采用多种形式地读,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三、培养能力,指导学法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不只是单纯的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和技能,变“我学会”为“我会学”。
1、课外预习为提高自学能力服务。结合本课的特点和本组课文的重点,三年级的学生已有独立识字的能力,因此本课的字词学习将由学生在家预习完成。
2、在读中学会找重点词句、重点段落,理清课文思路,以读促理解;学习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关键词句的理解,要善于启发引导,培养学生独立理解词义的能力。
3、尊重学生的阅读实践,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积累和运用。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默读,通过师生、生生互动交流,培养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内容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通过范读课文,披文入境,融情于声,把书面语言还原为口头语言,以其声、情感染学生,创设富有感染力的语感氛围,使学生与文章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从而起到传授知识、提高理解能力和朗读水平的作用。
2、教师用鼓励性地语言:“这么感人的故事,谁愿意来读一读吗?”引导学生读书,并提出读的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找一找燕子需要专列送的原因。
(二)、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出示文字: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白话文★)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引导学生朗读感悟燕子遇到的麻烦:冷、饿、累,简单了解冒号的用法,并随文理解词语“气温骤降”、“长途跋涉”、“饥寒交迫”、“濒临死亡”,观看图片,学生谈此时的心情(着急、担心等);再次朗读。
2、教师引导学生:这群疲劳的、饥饿的、寒冷的燕子,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却得到了政府的关心保护,用专列运送到温暖的地方去。能做出这样的决定真是(生:了不起!)汇报交流时再抓住两个感人的片段辐射开去,把朗读、想象、体验、感受以及情感的升华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披文以明理,体验以入情,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1)感悟居民们的了不起: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漫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出示带点的词。学生从内容体会思想,通过多次的朗读了解普通的居民不畏严寒、以极大的热心和热情投入了拯救燕子的行动。学生在读中议、议中读,在读中感悟,边读边想,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在自读自议中和文本、教师、同学进行着心灵的对话,情感得到了升华,个性得到张扬。
(2)感悟贝蒂的了不起:一个叫贝蒂的小姑娘,听到广播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在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里,寻找冻僵的燕子。一天下来,她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从“冻僵、僵硬、皑皑白雪、冻得通红”,感受到贝蒂不畏寒冷去拯救比自己更为弱小的、更需要保护的燕子,进一步感受了人们保护动物、维护生态环境的博大的爱心。
课文中的含蓄的词语、深刻的句子、精彩的场面、生动的意境,学生只有通过多次的朗读,才能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多读是感悟的基本方法,读是发展语言的一种最经常的重要手段。课堂应该保证学生读书的时间,让他们在这种最基本的语言实践中走进语言,感知语言,积累语言。
3、想像说话,升华情感。
(1)你想对贝蒂说些什么?
(2)假设你是当地媒体的一名新闻记者,你会怎么播报这则新闻?
燕子的专列教学设计 燕子专列课文板书篇二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空调、启程、特殊、长途、骤降、疲劳、饥寒交迫、温暖、政府、救护、车厢、致谢”等词语,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4、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2课时
1、背诵第一课《燕子》
师:活泼机灵的小燕子给大自然开来了勃勃生机。可是有一年春天,在瑞士小燕子差点就濒临死亡,是谁救了它们?(人类)
2、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瑞士的资料
多媒体出示:瑞士欧洲中部内陆国家,和法国、意大利、奥地利、列支敦士登、德国接壤。面积4?13万平方公里。人口704万(1995年),日耳曼人占84%,其他的是法兰西人、意大利人。居民多数信基督教或天主教。城市绿化率约61%。首都在伯尔尼。瑞士由山地和高原组成,西北有侏罗山脉,中部、南部有阿尔卑斯山脉。瑞士境内湖泊很多,莱茵河、罗讷河等发源于此。山间谷地气候温和,高山比较寒冷。水力丰富,有少量煤、铁、石油和铀矿。瑞士经济发达,人均国民收入居世界前列。工业、金融业、旅游业发达,为经济三大支柱。钟表业历史悠久,产量居世界前列,誉称:钟表王国。1950年9月与我国建交。)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识或者容易读错的生字,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读。
2、教师检查认读情况,随机纠正错误读音。
3、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检查。
4、通过熟字带生字识字:区──欧、户──启、步──涉、相──厢。
5、归类结合
(1)把要求会写的生字集中在一起,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结构上的特点,如:“欧、洲、瑞、舒、殊、骤、涉、踏、救”都属于左右结构,“启、疲、载”都属于半包围结构,然后指导临写,注意结构比例。“舒”不要将“予”写成“矛”;“涉”的右半部分“步”不要多写一点;注意“载”的笔顺。
(2)指导临写,注意结构比例。“舒”不要将“予”写成“矛”;“涉”的右半部分“步”不要多写一点;注意“载”的笔顺。
1、抽读、齐读、默读思考: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联系课文内容说说题目的意思?(运送燕子的专用列车)
2、分组读文
(1)说说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
先写人们向乘坐在专列里的燕子送行,然后描述事情发生的经过,再单独介绍小姑娘贝蒂救助冻僵的燕子,最后再回到开头的送行一幕。
(2)相机渗透:倒叙的方法,首尾呼应。
(1)写生字。
(2)抄生词。
(1)自读自悟课文
边读边思考,在学生自己的生活中,燕子飞来时气候是什么样的?与瑞士的燕子遇到的情况有什么不同?
(2)细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
a、是谁拯救了它们?
政府:读书第二自然段。
人们:读书第三自然段
一个小姑娘:读书第四自然段
b、通过这三个自然段的具体的描写,课文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对燕子的关爱之情)
(1)你从哪些语句体会到大家对燕子的关爱之情,请勾出来,再读一读。
(2)哪些描写最让你感动把它读出来与大家分享。
(1)课文中有一个学习伙伴的泡泡“能够作出这个决定真了不起”,引导学生去感受瑞士政府作出这个决定的难能可贵。联系题目:反映了人们对于燕子的关爱──作为动物的燕子都能坐上了专列。用专列运送燕子是政府关心燕子的一个方面,但是这个举动却包含着非同一般的意义,作为一个政府,能够下这样的命令来关心一群遇难的燕子,的确难能可贵,因为这件事情与国家的其它大事相比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
(2)出示:“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引导学生理解三个层面:一是字面意义进行延伸,比如“纷纷”,从字面上看指的是拯救燕子的人多了,“四处”指寻找燕子的范围广泛:二是透过字面意义感受深层的内涵,比如“纷纷、四处“反映了人们对于保护动物的博大的爱心、为拯救燕子所付出的辛苦劳动等等:三是说明表达效果,比如运用”冒着、顶着、踏着“这三个动词,能够较好的体现气候、环境的恶劣以及人们无所畏惧的高尚品质。
(3)在这些普通居民中,有一个叫贝蒂的孩子,她与父母一道,出示:“在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里,寻找冻僵的燕子。一天下来,她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在这样天寒地冻的恶劣天气中,小孩子本应该受到保护,可是她却能够和大人一起,不畏寒冷去拯救比自己更为弱小的、更需要保护的燕子,进一步体现了人们保护动物、维护生态环境的博大的爱心。
(4)在将燕子送到车站以后,人们又来到站台上欢送这批特殊的客人,这样的举动体现了人们没有将燕子作为动物来看待,而是将它们当作了富有人性和人情的“客人”,从更深层次表明人与动物是朋友、应该和谐相处这个环保的主题。出示:一列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正准备起程,站台上站满了送行的人。”在这句话中,“漂亮舒适、站满了、送行”这三个词语值得体会,透过这三个词的表面上的意义,还应该体会到人们将燕子看作了朋友以及对它们的重视。
1、师述:本文讲述的是人们关爱、保护燕子的感人至深的故事,它表现了人类对动物的博大的爱心,一种浓浓的关爱之情贯穿于整篇课文。
2、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燕子,你将如何向人类致谢。
小练笔:我想对贝蒂说句话。(可以是对贝蒂行为的赞赏,可以表达对贝蒂是否在恶劣天气中被冻坏的关心,也可以是自己从贝蒂身上得到的启示,还可以请贝蒂介绍当时拯救燕子时的想法和所见所闻……学生可以围绕有关《燕子专列》的任何内容与贝蒂对话。
燕子的专列教学设计 燕子专列课文板书篇三
《燕子专列》是三年级下册第二组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爱护周围环境。本课讲的是由于气温骤降,飞回北方的燕子在瑞士濒临死亡,瑞士政府呼吁人们救护冻僵的燕子,人们纷纷响应,最终用空调列车将它们送到温暖的地方,表现了人类对动物博大的爱心。课题新颖,容易激起读者疑惑,用倒叙的方式讲述事情的经过,能够引发阅读兴趣,采用对比的方式增强了表达效果。
是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句,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1、认识本课所学的生字、词语,能够正确、规范地书写“骤”“涉”等生字。
2、读懂课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4、感受贯穿一、由疑入境,统领全文
《燕子专列》是三年级第六册第二组以爱护周围环境为专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标”关于这一学段阅读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要“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和“能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积累课文中的优秀词句、精彩句段”。本组课文的单元要求是要学生留心周围的环境,想想为保护环境我们能做什么。
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运用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认识本课的生字,借助工具书理解生词的大意,读通课文。
2、搜集资料,对瑞士和燕子有所了解。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等。
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瑞士的火车站,看到这样一幕:
出示:在欧洲瑞士的一个火车站,一列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正准备启程,站台上站满了人。他们送的是一批特殊的客人——燕子。 齐读。
燕子是侯鸟,能长途飞行,为什么还用专列送呢?这节课,让我们深入其中,去品味故事背后更动人的一幕。
1、感悟燕子面临的处境。
(1)光彩夺目的春天,成千上万只燕子从南方赶回,它们在瑞士境内遇到了什么情况呢?请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并画出相关的句子,认真读一读,想一想。
(2)学生交流。
(3)抓住“气温骤降、长途跋涉、饥寒交迫、濒临死亡”等词语理解燕子的危险处境。
出示句子:这年春天,成千上万只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时,在瑞士境内遇到了麻烦。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说说“气温骤降、饥寒交迫、濒临死亡”的意思。
用自己的话描述燕子迁徙的情景,理解“长途跋涉”,体会燕子正遭遇到极端危险。
(4)雪地里的燕子会是怎样的状况呢?展开想象进一步体会燕子的危险处境。
2、感悟政府决策的了不起
(1)。正当这些燕子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瑞士政府做出了怎样的决策?
“瑞士政府知道了这个情况,决定用火车把这些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于是,政府通过电视和广播呼吁人们立即行动起来,寻找燕子,把它们送到火车站。”
(2)。一群遇难的燕子与一个国家的其他大事比较,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但政府却决定用专列送燕子回北方,真是了不起的决定。男同学来读读这了不起的决定吧!
(3)。假如你听到这个消息会怎么做怎么想?从你们的汇报中,老师感觉到你们
3、感悟瑞士人民的爱心。
句子:“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①同学们,读着这个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料峭的春寒是什么?从哪里看出来,春寒到底有多寒?从文中去找一找。
是呀,多么动人的一幕啊!看,在风雪中,在山路上,居民们——(齐读句子)。
②你看到有谁走出了家门,走进了风雪中?替换“居民们”指导朗读。
③(纷纷……冒着……顶着……踏着……四处……)从这些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不顾一切拯救燕子)
你似乎看到了他们在哪儿寻找燕子的身影?
你又似乎听到了什么?
是呀,山路上、悬崖边、岩缝口到处都留下了人们寻找燕子的足迹,到处都可以听到人们的呼唤。带着这种感受,让我们再一次朗读这句话。
4、感悟贝蒂对燕子的真情。
(1)在这些普通的居民中,有一个叫贝蒂的小姑娘,她是怎么做的?请观看课文中的插图说一说。
(2)对照插图自由读一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3)展开想象补充句子:
小贝蒂不在乎脸冻得通红,只在乎;
小贝蒂不在乎手冻得僵硬,只在乎;
小贝蒂不在乎,只在乎。
已经读懂了句子,也和政府一样在乎燕子。
瑞士的政府、居民用爱,用情编织了一个多么美好的故事。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关于人和动物之间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老师也带来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放课件:一个真实的故事
知道歌中讲的是什么事吗?
你知道人类关爱动物的事吗?
6 燕子专列
政府 呼吁
居民 寻找
贝蒂 救护
我上这篇课文,针对了三年级教材特点,着重借助对“料峭”、“纷纷”、“一点不在乎”三个重点词语的理解组织教学。通过多种理解词语方法的渗透,经过多角度、多层次的语文训练,包孕着丰厚的情感、丰富的内涵,实现语言训练立体化,真正体现了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结合。
营造了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如何让学生不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了解故事,而能入情入境地体验课文。我想方设法让学生把自己当作小燕子,设身处地地自主阅读,交流感受。这样,充分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融入其中。
燕子的专列教学设计 燕子专列课文板书篇四
一、说教材
《燕子专列》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保护环境为主题,共有四篇课文。课文从不同角度讲述了一系列人与动物及自然之间的故事。《燕子专列》采用倒叙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和燕子有关的感人的故事:有一年春天,欧洲的瑞士气温骤降、风雪不止。这时许多从南方飞回北方的燕子经过瑞士,因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面临死亡。瑞士政府得知这一情况后,呼吁人们寻找冻僵的燕子,将它们送往火车站,并用带空调的列车将这些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整篇课文凸显了保护动物,敬畏生命,创造人类和谐的时代主题。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初步感知课文的能力,他们天性善良,喜爱小动物,对自然有着极大的好奇心,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不是难事,难的是抓住文中关键词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段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从学生实际出发,我确定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能力目标:巩固学会的14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过程方法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探究,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学会想象,在朗读感悟中学会表达。
情感态度目标:深刻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激发学生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愿望。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体会瑞士政府、居民、小贝蒂在救助燕子时所付出的爱心。
教学难点:领会描写恶劣气候、环境的内容同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多读是感悟的基本方法,我采用“读为基础,读中感悟”的教学方法,切实落实互动交流,把提升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融为一体。
学法:1、在读中学会找重点词句、重点段落,以读促思 2、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默读,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积累和运用。
三、说教学流程
为了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抓住重点,解决难点,我共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听写生词,回顾课文。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与燕子有关的课文,还记得课题吗?(板书:燕子专列),课文中的字词还记得吗?老师来考考你们。听写“欧洲、瑞士、骤降、饥寒交迫、政府、救护、舒适、空调、温暖”等词,同桌检查订正后,提问学生,用刚才听写的词语做提示,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本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些复杂,光凭一个简单的句式难以描述清楚。用听写的词语做提示,既复习巩固了字词,又为概括主要内容提供了依托,降低了难度。)
第二环节:体味燕子处境的艰难,唤起同情之心。
这样过渡:燕子是候鸟,能长途飞行,秋去春来,年年如此,为什么今年春天却要用专列送呢?它到底遇到了什么麻烦?请同学们到书上去找一找吧!
学生自由读课文,很快找出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品读时我引导学生抓住“气温骤降、长途跋涉、饥寒交迫、濒临死亡等词语来体味燕子的艰难处境,并适机板书:冷 累 饿
其中“长途跋涉”这个词较难理解,我借助多媒体形象直观的优势,用课件帮助解决,出示燕子迁徙图对同学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燕子从遥远的南方飞回北方,要从非洲最南端开始,经过整个非洲大陆,穿过毛骨悚然的沙哈拉沙漠,翻过欧洲最高的阿尔卑斯山脉,最终才能到达北方,这数万公里的行程就是长途跋涉。
在学生的同情心被唤起的时候,我再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体验,并加以朗读指导。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朗读文本,读出自己的不同感受,从而使朗读教学落到实处。)
第三环节:以读激qing,感悟融融爱心。
当学生体会到燕子的可怜之后,我及时引导:多么可怜的小燕子啊!最后却坐上了专列,这中间发生了什么转机呢?请大家用心的读课文,画出文中最让你感动的地方,在小组内议一议。
然后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三、四自然段的教学。
我在“政府呼吁”部分进行口语的拓展。(板书:政府) 引导学生理解“呼吁”一词的意思后让学生想象:政府会如何呼吁大家寻找冻僵的燕子呢?“呼吁”和“不呼吁”有什么区别呢?这个问题,学生通过对比一下子就能感受到政府对燕子的关心程度,正好对应了学习泡泡中的“能够做出这个决定真的了不起。”
在感悟居民的爱心时,(板书:居民)引导学生围绕重点句子来读,让学生想象:人们可能到哪去找燕子?会遇到哪些困难呢?并体会关键词语:“纷纷、冒着、顶着、踏着、四处”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以加深对居民爱心的领悟。
贝蒂救助燕子一段最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我这样引导的:在寻找燕子的过程中,有一位小姑娘的行为感动了许多人,她叫贝蒂(板书贝蒂)一位记者记录下了当时的情景(出示课件),让学生看图进行想象。贝蒂是如何救护小燕子的,找出文中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多读几遍。在学生汇报时穿插这样的想象:在这样的天气里,她不在乎什么,那她在乎的又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及时进行感情朗读,在学生读的不到位时,我进行范读。(课件出示课文内容)
再让学生练读,在学生读出感情之后,我接着引导:在这天寒地冻的日子里,幼小的贝蒂是多么需要温暖的呵护,可她却冒着严寒救护比自己更弱小的燕子,你想对小贝蒂说些什么呢?请你把它写下来吧。(配乐)
(设计意图:三四两段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我把朗读、想象、体验、写作与情感的升华结合起来,有意识的朗读润泽,加之巧妙的情境创设,披文以明理,体验以入情,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第四环节:聚焦板书,升华博爱之情。
我是这样引入的:亲爱的同学们,请往这看,(边叙述边板画)这些冰天雪地中饥寒交迫的燕子,等待它们的似乎只有死亡,但因为瑞士政府的伟大决策,居民的爱心奉献,小贝蒂的真情付出,不幸的燕子都幸运的坐上了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从此以后,它们不用再惧怕寒冷、不用再经受劳累,不用再忍受饥饿,不用再面临死亡,所以就有了这列充满着人类爱心的燕子专列。(指课题齐读)
(设计意图:板书是本节教学的一个亮点,它既是课文内容的高度浓缩,也是文本情感的精髓,寥寥几笔即勾画了一列爱心专列,突出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保护环境这一时代主题。)
最后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
是啊,燕子专列不仅承载着一只只获救的小燕子,更承载着人类的爱心,瑞士政府和人民用他们的行动创造了人与动物之间最和谐最美妙的一幕情景。同学们,让我们都行动起来,大声呼吁(课件出示)请爱护动物,爱护所有的生灵,尊重所有的生命,因为我们同在一个地球上。保护环境,从现在做起!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202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