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珠江三角洲教学设计理念 珠江三角洲教案中图版篇一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利用地图说明珠江三角洲的重要地理位置;
2.结合地图说明我国区域分工合作的基本模式——“前店后厂”;
3.知道三角洲、城镇化等概念含义。
(二)能力目标
1.能够在地图上准确填写与珠江三角洲地区有关的地理名称;
2.通过有关地图和材料,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比较能力及相互协作等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的重要位置、经济和城镇的发展状况,认识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
2.激发学生对爱国华侨的敬佩之情和身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一员的自豪感;
3.懂得环境保护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对外开放的前沿”、外向型经济及城镇的发展。
(二)教学难点
1.“对外开放的前沿”空间概念的形成;
2.“外向型”经济的主要特点。
三、教学方法
读图法、比较法、“角色扮演”法等。
四、教具准备
有关彩图、自制投影片、录像片等
五、课时安排
二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第一课时
[导入 新课]
方法1:请到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旅游过或从电视上看过该区新闻或专题报道的同学谈谈他(她)对那里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所见所闻。在学生对所学知识具备初步经验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特点?带着问题进一步学习课文内容。
方法2:请问哪一位同学知道目前我国经济最发达的省内区域有哪些?同学们在发言中可能会提到苏南、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然后教师设疑:“那么为什么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会成为我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呢?”在学生优先发表见解后,再继续深入分析,使学生真正明白本区各方面的优势所在。
方法3:播放一段有关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录像,为学生提供关于该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感性材料,然后再利用有关地图引导学生分析珠江三角洲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正是由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优越,它才成为我国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对外开放的前沿。
板书:第一节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
一、对外开放的前沿
[讲授新课]
设疑思考:人们说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那么它为什么能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
读图观察:投影“珠江三角洲地区”彩图,引导学生观察本区地理位置后,分析上述问题。
评价点拨:对学生的发言加以激励评价后,指出:珠江三角洲地区之所以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与它的重要地理位置有关。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广东省东南部,南部沿海地区最大的河流——珠江下游,毗邻港澳,面向海洋,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读图分析1:引导学生观察珠江三角洲地图,并在图上描画出北回归线,并利用已学知识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属于地球上哪个热量带和我国的哪个温度带?[学生:热带、亚热带;教师:同学们判断得很对。接着出示“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投影图)印证学生答案]在此基础上再出示“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投影)引导学生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降水条件和干湿状况(珠江三角洲地处湿润地区,年降水量在800 mm以上),进而得出这里的气候条件优越,农业基础好,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等环境特点。
读图分析2:引导学生观察投影图《东南亚地图》,重点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与周边地区以及隔海相望国家的相对位置关系。
评价点拨:对学生的分析激励评价后,教师指出:与周边地区的位置关系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的根本条件。正是由于具有这样的位置条件,历史上才会有大量的移民从这里流向“南洋”,广东和福建才成为华侨的主要故乡,而今日的华侨故乡又能获得境外资金、技术、管理、市场等现代经济发展条件。
设疑思考: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仅凭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自然条件能行吗?(学生:仅凭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自然条件还不够。教师及时激励评价学生)那么还应具备哪些因素才能使珠江三角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呢?
读图分析3:引导学生阅读投影图《珠江三角洲地区吸弓i的外资占全国的比例》(图7.2),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利用外资上有哪些特点呢?学生分析后得出:珠江三角洲地区利用外资有数量大、增速快、约占全国的30%,在全国占居首要地位等特点。学生回答盾,教师及时给予鼓励。
设疑思考:为什么珠江三角洲地区吸引的外资无论从数量上还是速度-上都高居全国榜首呢?它有哪些方面的优势呢?
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适当启发。
评价点拨: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后,教师给予激励评价,然后指出:珠江三角洲吸引的外资之所以在数量和增速上高居全国榜首,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优势:(1)珠江三角洲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是我国的“南大门”;(2)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1980年国家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广东占3个,珠江三角洲地区就占了两个经济特区(即深圳、珠海经济特区),1985年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被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广州成为沿海开放城市);(3)珠江三角洲地区为全国著名的侨乡,华侨、海外华人众多,吸引了大量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珠江三角洲地区正是利用其优势条件,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而且对全国其他地区起了很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阅读材料: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下面材料,了解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不仅自然条件优越,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具有对外开放的历史传统,还是全国著名的侨乡。
播放录像l:引导学生观看有关华人、华侨的事迹录像片,之.后讲解:历史上华人、华侨有着不可磨灭的爱国、爱家乡和爱人民的光荣传统。每当祖国危难之际,他们都会省吃俭用,慷慨解囊,为我们祖国捐钱、捐物,甚至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如陈嘉庚、李林、李嘉诚、霍英东、邵逸夫等等。祖国改革开放后,广大华侨、海外华人为了改变祖国的落后面貌,献计献策,还大量向祖国内地、家乡投资办厂、捐资助学等。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民的生活状况,我们每一个人都应为有这么多爱国华侨、华人而自豪,都应为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而骄傲!
播放录像2:引导学生收看国家为经济特区制定的优惠政策及珠江三角洲深圳、珠海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带来巨大变化的录像后,指出:我们党和国家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对珠江三角洲这个祖国的“南大门”采取对外开放、优先发展的战略以及促使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带动其他地区发展的思路是正确的,效果是明显的,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国家的政策对区域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也说明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是大有发展前途的,是充满希望的。
分组讨论:将全班学生分成a、b、c三个组,结合以上所学知识,分别从区位因素、人文因素和政策因素三个方面讨论,归纳总结珠江三角洲对外开放的有利因素:
a组:区位因素:地形平坦,平原广阔,气候温暖湿润,水网密布,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b组:人文因素:具有对外开放的历史传统,很多地方是著名的侨乡。
c组:政策因素:国家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实施了“对外开放,优先发展”(设特区,全开放;先富带后富)的策略。
评价点拨:学生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及时激励评价并点拨。
[课堂小结]
总之,珠江三角洲正是具备了天时(政策因素)、地利(区位因素)、人和(人文因素)三大有利因素,才成为我国最早开放的地区——“对外开放的前沿”。
(二)第二课时
[导入 新课]
同学们回忆一下珠江三角洲为什么能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或者说珠江三角洲对外开放的有利因素有哪些?(学生回答后,教师激励评价点拨)作为我国改革开放最早的地区——珠江三角洲,它的经济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属外向型经济;教师:答得很对)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珠江三角洲的外向型经济。
板书:外向型经济
[讲授新课]
师问: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的外向型经济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
生答: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利用其紧邻港澳的优越地理位置,就近接受港澳的产业扩散,引进了大量的外资,同时也引进了先进技术设备、经营管理办法和最新高科技信息,创办了一大批对劳动力数量要求较多的加工制造企业,如纺织和服装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玩具制造业等。(教师及时激励评价)
师问:珠江三角洲地区引进的大量外资来自哪里呢?
投影1:“珠江三角洲外资的主要来源地”(图7.3)
生答:珠江三角洲的外资74%来自港澳地区,这是本区最大的外资来源地。其中3%的外资来自祖国的台湾地区;23%的外资来源地在世界其他地区。
师问: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经济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经济呢?引导学生结合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主要产业部门)及外向型经济的名称,边想象边画出外向型经济示意图。
评价点拨:学生回答,画出示意图,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外向型经济是一种以加工制造业为主导产业,以出口外销为经营方向的经济。
投影2:“外向型经济一例”(图7.4)加深学生对外向型经济的理解。
师问:珠江三角洲地区生产的产品是通过什么渠道出口至东南亚、欧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等地区的呢?
生答:珠江三角洲地区是通过港澳贸易渠道把本区的主导产品出口至世界各地的。(教师及时给予激励评价)
师问: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以怎样的合作方式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外向型经济,从而使该地区贸易国际化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的呢?
阅读材料:指导学生阅读p53材料,明确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以“前店后厂”的基本模式合作发展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的。两地区正是采取了这种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合作模式,到20世纪末,珠江三角洲才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和日用消费品生产出口基地之一。
发散思维:“前店后厂”模式充分利用两地的互补优势,实现了强强联手。你认为这种分工合作模式还对哪些地区有借鉴意义?
评价点拨:学生发言后,教师及时激励评价并点拨:“前店后厂”的分工合作模式对我国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如辽中南地区、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等发展外向型经济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投影3:“珠江三角洲和全国gdp增长曲线”(图7.5)
分组探讨1:外向型经济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带动作用。读图7.5,分析珠江三角洲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变化。
(1)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变化上,珠江三角洲地区和全国的趋势有何差异?
(2)这种差异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变得越来越明显。请你分析其原因。
评价点拨:小组讨论,学习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1)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上,珠江三角洲地区增长幅度较大,而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幅度却较小。(2)这种差异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变得越来越明显。主要是因为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实行改革开放,以“前店后厂”的分工合作模式大力发展了外向型经济,因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大幅度上升。
分组探讨2:外向型经济可以在短时间内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也会带来一些问题。结合下列材料,谈谈自己的看法。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利用土地、劳动力资源的低成本优势,吸引了中国台湾各大电脑厂商前来投资建厂,形成了完备的电脑零配件生产体系。但是,随着企业的增多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土地、劳动力成本上涨,加上远离市场,人才储备不足,使得这里吸引资金的优势渐失。而长江三角洲地区人才资源丰富,科技实力雄厚,而且本身就是一个深具潜力的市场,使得这里开始成为台商投资的热点。近几年来,台商投资已经向长江三角洲的上海、昆山、苏州、南京一带转移。
评价点拨:/j、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外向型经济,外向型经济可以在短时间内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如税收减少等。这些现象毫不奇怪。因为投资者追求的主要是经济效益,什么地区获得经济效益大,就投资什么地区。什么地区投资环境好,就投资什么地区。这是商人的经营之道。投资要考虑各种因素,才可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分组探讨3:我国地区差异巨大,各地依托不同的条件,可以发展具有不同特色的经济。
过渡: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标志是城镇的迅猛发展,可以说城镇的发展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的发展。
板书:城镇的发展
播放录像:引导学生观看有关珠江三角洲地区前后的录像。让学生说说珠江三角洲地区在改革开放前后的巨大变化,明确其中最显著的变化是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前者农田广阔(以农业用地为主),后者却是城镇密集。土地利用方式的显著变化是珠江三角洲城镇发展的重要标志。
师问:为什么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前后土地利用方式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形成这种巨大变化需要哪些条件呢?
投影5:《珠江三角洲独特的土地利用景观》(图7.6)、《流不息的民工潮》(图7.7)
阅读材料:引导学生阅读《珠江三角洲的民工潮》短文加深印象。
启发思考:同学们,画中的城镇幢幢建筑都是用来干什么的?(学生:居住、建工厂、办学校、办医院等)城镇的建筑越来越多,这是为什么?(学生:当地剩余劳动力和外来劳动力越来越多,人口急剧膨胀。教师:及时鼓励)
讨论表述: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投影片)珠江三角洲地区下列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用序号将它们排列起来,并派小组代表加上适当的动词,用一段完整的话表述出来。
①加工制造业的发展 ②餐饮、娱乐、运输等服务业的发展 ③城镇的发展 ④大量就业机会 ⑤大量剩余劳动力和外地劳动力 ⑥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显著变化(学生:①②④⑤⑥③)
评价点拨:学生讨论、排序、口头表述后,教师激励评价并点拨:珠江三角洲地区加工制造业的发展,促进了餐饮业、娱乐业、运输业等服务行业的发展。这些非农产业为当地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不仅吸纳了本地剩余劳动力,还吸纳了大量的外地劳动力。正是由于非农产业的发展和人口的迁入,珠江三角洲才有越来越多的农业用地被改变为工业、交通和城镇建设用地,这些非农用地散布在城郊和乡镇,与尚存的农业用地相邻,形成了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和农业用地交错分布的独特土地利用景观,有力地促进了城镇的发展。
小结:由于珠江三角洲改革开放后,外向型经济日益繁荣、产业结构发生重大调整,才使本区人口越来越多,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显著变化,可见,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显著变化的形成条件是:外向型经济繁荣,产业结构调整。
填表:(见投影)
地区
最显著的变化
形成条件
珠江
三角洲地区
改革开放
前
土地利用方式
__________型经济繁荣
以_______用地为主
后
_____用地、______用地、_____用地和______用地交错分布
__________结构调整
正改革开放前:以农业用地为主;后:居住、交通、基础设施用地与农业用地交错分布。形成条件:(1)外向型经济繁荣;(2)产业结构得到重大调整)
投影:《珠江三角洲城镇分布的变化》(图7.8)引导学生观察投影图后,结合地图说说珠江三角洲城镇化的发展有什么变化?
学生:1984年即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分布稀疏,数量较少,规模较小,非农业人口增长缓慢;2000年时珠江三角洲城镇分布越来越密,数量大大增加,规模不断扩大,非农业人口增长很快。
教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回答得很现实!
分组讨论:下面同学们结合图7.8和前面所学知识分组讨论一下珠江三角洲城镇化的发展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变化?
评价点拨: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珠江三角洲地区最早实行改革开放,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外向型经济日益繁荣,促使各种服务业迅速崛起,为当地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并吸纳了大量的外地劳动力,因而促进了房地产业的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化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过渡:城镇化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是社会进步的必然。发达国家的城镇化水平为70%以上,而我国现在的城镇化水平不到40%,亟待加快发展步伐。但是,城镇化的发展也可能带来一些问题。
分组讨论:城镇化发展过快,大量的农业用地变为工业、商业、居住和交通用地,会对环境及人类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评价点拨: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城镇化发展过快,大量的农业用地变为工业、商业、居住和交通用地,有可能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如水源污染、空气质量下降、垃圾成堆、绿地面积减少等)和社会问题(如交通拥挤、车辆堵塞、噪声污染、住房短缺等)。
过渡: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怎样才能解决城镇化发展过快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协调好人地关系呢?
角色扮演:下面我们请几个同学分别充当普通工人、工厂厂长、深圳市市长、广东省省长角色来谈谈自己对珠江三角洲地区未来和城镇发展的设想和建议。
角色
建议
设想
普通工人
城镇发展太快,难以保证居民居住环境
城镇应适度发展,科学规划,保证居民有一个好的生存环境
工厂厂长
应尽量少建或不建污染性工厂
要大力兴办环保型企业
深圳市长
做好环保宣传工作。城建规划要科学、合理,注重环保
把城市建设成花园式城市
广东省长
城镇发展要注意节约耕地、合理用地,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盲目发展
要努力实现广东省各城镇的可持续发展,稳定城镇人口
评价点拨:刚才同学们扮演的角色很成功,提的建议和设想很有道理,操作性很强。珠江三角洲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只有做到适度发展、科学合理地规划、注重环保、适当引进外来人口,搞好宣传教育工作,才有可能解决好本区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协调好人地关系,获得可持续发展。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条件,采取的独特的模式,城镇发展的主要原因、利弊和解决办法。
珠江三角洲教学设计理念 珠江三角洲教案中图版篇二
珠江三角洲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利用地图说明珠江三角洲的重要地理位置;
2.结合地图说明我国区域分工合作的基本模式——“前店后厂”;
3.知道三角洲、城镇化等概念含义。
(二)能力目标
1.能够在地图上准确填写与珠江三角洲地区有关的地理名称;
2.通过有关地图和材料,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比较能力及相互协作等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的重要位置、经济和城镇的发展状况,认识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
2.激发学生对爱国华侨的敬佩之情和身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一员的自豪感;
3.懂得环境保护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对外开放的前沿”、外向型经济及城镇的发展。
(二)教学难点
1.“对外开放的前沿”空间概念的形成;
2.“外向型”经济的主要特点。
三、教学方法
读图法、比较法、“角色扮演”法等。
四、教具准备
有关彩图、自制投影片、录像片等
五、课时安排
二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第一课时
[导入 新课]
方法1:请到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旅游过或从电视上看过该区新闻或专题报道的同学谈谈他(她)对那里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所见所闻。在学生对所学知识具备初步经验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特点?带着问题进一步学习课文内容。
方法2:请问哪一位同学知道目前我国经济最发达的省内区域有哪些?同学们在发言中可能会提到苏南、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然后教师设疑:“那么为什么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会成为我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呢?”在学生优先发表见解后,再继续深入分析,使学生真正明白本区各方面的优势所在。
方法3:播放一段有关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录像,为学生提供关于该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感性材料,然后再利用有关地图引导学生分析珠江三角洲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正是由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优越,它才成为我国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对外开放的前沿。
板书:第一节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
一、对外开放的前沿
[讲授新课]
设疑思考:人们说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那么它为什么能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
读图观察:投影“珠江三角洲地区”彩图,引导学生观察本区地理位置后,分析上述问题。
评价点拨:对学生的发言加以激励评价后,指出:珠江三角洲地区之所以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与它的重要地理位置有关。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广东省东南部,南部沿海地区最大的河流——珠江下游,毗邻港澳,面向海洋,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读图分析1:引导学生观察珠江三角洲地图,并在图上描画出北回归线,并利用已学知识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属于地球上哪个热量带和我国的哪个温度带?[学生:热带、亚热带;教师:同学们判断得很对。接着出示“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投影图)印证学生答案]在此基础上再出示“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投影)引导学生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降水条件和干湿状况(珠江三角洲地处湿润地区,年降水量在800 mm以上),进而得出这里的气候条件优越,农业基础好,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等环境特点。
读图分析2:引导学生观察投影图《东南亚地图》,重点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与周边地区以及隔海相望国家的相对位置关系。
评价点拨:对学生的分析激励评价后,教师指出:与周边地区的位置关系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的根本条件。正是由于具有这样的位置条件,历史上才会有大量的移民从这里流向“南洋”,广东和福建才成为华侨的主要故乡,而今日的华侨故乡又能获得境外资金、技术、管理、市场等现代经济发展条件。
设疑思考: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仅凭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自然条件能行吗?(学生:仅凭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自然条件还不够。教师及时激励评价学生)那么还应具备哪些因素才能使珠江三角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呢?
读图分析3:引导学生阅读投影图《珠江三角洲地区吸弓i的外资占全国的比例》(图7.2),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利用外资上有哪些特点呢?学生分析后得出:珠江三角洲地区利用外资有数量大、增速快、约占全国的30%,在全国占居首要地位等特点。学生回答盾,教师及时给予鼓励。
设疑思考:为什么珠江三角洲地区吸引的外资无论从数量上还是速度-上都高居全国榜首呢?它有哪些方面的优势呢?
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适当启发。
评价点拨: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后,教师给予激励评价,然后指出:珠江三角洲吸引的外资之所以在数量和增速上高居全国榜首,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优势:(1)珠江三角洲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是我国的“南大门”;(2)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1980年国家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广东占3个,珠江三角洲地区就占了两个经济特区(即深圳、珠海经济特区),1985年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被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广州成为沿海开放城市);(3)珠江三角洲地区为全国著名的侨乡,华侨、海外华人众多,吸引了大量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珠江三角洲地区正是利用其优势条件,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而且对全国其他地区起了很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阅读材料: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下面材料,了解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不仅自然条件优越,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具有对外开放的历史传统,还是全国著名的侨乡。
播放录像l:引导学生观看有关华人、华侨的事迹录像片,之.后讲解:历史上华人、华侨有着不可磨灭的爱国、爱家乡和爱人民的光荣传统。每当祖国危难之际,他们都会省吃俭用,慷慨解囊,为我们祖国捐钱、捐物,甚至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如陈嘉庚、李林、李嘉诚、霍英东、邵逸夫等等。祖国改革开放后,广大华侨、海外华人为了改变祖国的落后面貌,献计献策,还大量向祖国内地、家乡投资办厂、捐资助学等。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民的生活状况,我们每一个人都应为有这么多爱国华侨、华人而自豪,都应为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而骄傲!
播放录像2:引导学生收看国家为经济特区制定的优惠政策及珠江三角洲深圳、珠海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带来巨大变化的录像后,指出:我们党和国家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对珠江三角洲这个祖国的“南大门”采取对外开放、优先发展的战略以及促使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带动其他地区发展的思路是正确的,效果是明显的,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国家的政策对区域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也说明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是大有发展前途的,是充满希望的。
分组讨论:将全班学生分成a、b、c三个组,结合以上所学知识,分别从区位因素、人文因素和政策因素三个方面讨论,归纳总结珠江三角洲对外开放的有利因素:
a组:区位因素:地形平坦,平原广阔,气候温暖湿润,水网密布,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b组:人文因素:具有对外开放的历史传统,很多地方是著名的侨乡。
c组:政策因素:国家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实施了“对外开放,优先发展”(设特区,全开放;先富带后富)的策略。
评价点拨:学生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及时激励评价并点拨。
[课堂小结]
总之,珠江三角洲正是具备了天时(政策因素)、地利(区位因素)、人和(人文因素)三大有利因素,才成为我国最早开放的地区——“对外开放的前沿”。
(二)第二课时
[导入 新课]
同学们回忆一下珠江三角洲为什么能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或者说珠江三角洲对外开放的有利因素有哪些?(学生回答后,教师激励评价点拨)作为我国改革开放最早的地区——珠江三角洲,它的经济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属外向型经济;教师:答得很对)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珠江三角洲的外向型经济。
板书:外向型经济
[讲授新课]
师问: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的外向型经济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
生答: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利用其紧邻港澳的优越地理位置,就近接受港澳的产业扩散,引进了大量的外资,同时也引进了先进技术设备、经营管理办法和最新高科技信息,创办了一大批对劳动力数量要求较多的加工制造企业,如纺织和服装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玩具制造业等。(教师及时激励评价)
师问:珠江三角洲地区引进的大量外资来自哪里呢?
投影1:“珠江三角洲外资的主要来源地”(图7.3)
生答:珠江三角洲的外资74%来自港澳地区,这是本区最大的外资来源地。其中3%的外资来自祖国的台湾地区;23%的外资来源地在世界其他地区。
师问: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经济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经济呢?引导学生结合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主要产业部门)及外向型经济的名称,边想象边画出外向型经济示意图。
评价点拨:学生回答,画出示意图,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外向型经济是一种以加工制造业为主导产业,以出口外销为经营方向的经济。
投影2:“外向型经济一例”(图7.4)加深学生对外向型经济的理解。
师问:珠江三角洲地区生产的产品是通过什么渠道出口至东南亚、欧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等地区的呢?
生答:珠江三角洲地区是通过港澳贸易渠道把本区的主导产品出口至世界各地的。(教师及时给予激励评价)
师问: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以怎样的合作方式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外向型经济,从而使该地区贸易国际化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的呢?
阅读材料:指导学生阅读p53材料,明确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以“前店后厂”的基本模式合作发展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的。两地区正是采取了这种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合作模式,到20世纪末,珠江三角洲才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和日用消费品生产出口基地之一。
发散思维:“前店后厂”模式充分利用两地的互补优势,实现了强强联手。你认为这种分工合作模式还对哪些地区有借鉴意义?
评价点拨:学生发言后,教师及时激励评价并点拨:“前店后厂”的分工合作模式对我国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如辽中南地区、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等发展外向型经济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投影3:“珠江三角洲和全国gdp增长曲线”(图7.5)
分组探讨1:外向型经济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带动作用。读图7.5,分析珠江三角洲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变化。
(1)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变化上,珠江三角洲地区和全国的趋势有何差异?
(2)这种差异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变得越来越明显。请你分析其原因。
评价点拨:小组讨论,学习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1)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上,珠江三角洲地区增长幅度较大,而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幅度却较小。(2)这种差异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变得越来越明显。主要是因为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实行改革开放,以“前店后厂”的分工合作模式大力发展了外向型经济,因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大幅度上升。
分组探讨2:外向型经济可以在短时间内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也会带来一些问题。结合下列材料,谈谈自己的看法。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利用土地、劳动力资源的低成本优势,吸引了中国台湾各大电脑厂商前来投资建厂,形成了完备的电脑零配件生产体系。但是,随着企业的增多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土地、劳动力成本上涨,加上远离市场,人才储备不足,使得这里吸引资金的优势渐失。而长江三角洲地区人才资源丰富,科技实力雄厚,而且本身就是一个深具潜力的市场,使得这里开始成为台商投资的热点。近几年来,台商投资已经向长江三角洲的上海、昆山、苏州、南京一带转移。
评价点拨:/j、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外向型经济,外向型经济可以在短时间内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如税收减少等。这些现象毫不奇怪。因为投资者追求的主要是经济效益,什么地区获得经济效益大,就投资什么地区。什么地区投资环境好,就投资什么地区。这是商人的经营之道。投资要考虑各种因素,才可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分组探讨3:我国地区差异巨大,各地依托不同的条件,可以发展具有不同特色的经济。
过渡: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标志是城镇的迅猛发展,可以说城镇的发展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的发展。
板书:城镇的发展
播放录像:引导学生观看有关珠江三角洲地区前后的录像。让学生说说珠江三角洲地区在改革开放前后的巨大变化,明确其中最显著的变化是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前者农田广阔(以农业用地为主),后者却是城镇密集。土地利用方式的显著变化是珠江三角洲城镇发展的重要标志。
师问:为什么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前后土地利用方式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形成这种巨大变化需要哪些条件呢?
投影5:《珠江三角洲独特的土地利用景观》(图7.6)、《流不息的民工潮》(图7.7)
阅读材料:引导学生阅读《珠江三角洲的民工潮》短文加深印象。
启发思考:同学们,画中的城镇幢幢建筑都是用来干什么的?(学生:居住、建工厂、办学校、办医院等)城镇的建筑越来越多,这是为什么?(学生:当地剩余劳动力和外来劳动力越来越多,人口急剧膨胀。教师:及时鼓励)
讨论表述: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投影片)珠江三角洲地区下列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用序号将它们排列起来,并派小组代表加上适当的动词,用一段完整的话表述出来。
①加工制造业的发展 ②餐饮、娱乐、运输等服务业的发展 ③城镇的发展 ④大量就业机会 ⑤大量剩余劳动力和外地劳动力 ⑥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显著变化(学生:①②④⑤⑥③)
评价点拨:学生讨论、排序、口头表述后,教师激励评价并点拨:珠江三角洲地区加工制造业的发展,促进了餐饮业、娱乐业、运输业等服务行业的发展。这些非农产业为当地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不仅吸纳了本地剩余劳动力,还吸纳了大量的外地劳动力。正是由于非农产业的发展和人口的迁入,珠江三角洲才有越来越多的农业用地被改变为工业、交通和城镇建设用地,这些非农用地散布在城郊和乡镇,与尚存的农业用地相邻,形成了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和农业用地交错分布的独特土地利用景观,有力地促进了城镇的发展。
小结:由于珠江三角洲改革开放后,外向型经济日益繁荣、产业结构发生重大调整,才使本区人口越来越多,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显著变化,可见,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显著变化的形成条件是:外向型经济繁荣,产业结构调整。
填表:(见投影)
地区
最显著的变化
形成条件
珠江
三角洲地区
改革开放
前
土地利用方式
__________型经济繁荣
以_______用地为主
后
_____用地、______用地、_____用地和______用地交错分布
__________结构调整
正改革开放前:以农业用地为主;后:居住、交通、基础设施用地与农业用地交错分布。形成条件:(1)外向型经济繁荣;(2)产业结构得到重大调整)
投影:《珠江三角洲城镇分布的变化》(图7.8)引导学生观察投影图后,结合地图说说珠江三角洲城镇化的发展有什么变化?
学生:1984年即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分布稀疏,数量较少,规模较小,非农业人口增长缓慢;2000年时珠江三角洲城镇分布越来越密,数量大大增加,规模不断扩大,非农业人口增长很快。
教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回答得很现实!
分组讨论:下面同学们结合图7.8和前面所学知识分组讨论一下珠江三角洲城镇化的发展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变化?
评价点拨: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珠江三角洲地区最早实行改革开放,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外向型经济日益繁荣,促使各种服务业迅速崛起,为当地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并吸纳了大量的外地劳动力,因而促进了房地产业的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化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过渡:城镇化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是社会进步的必然。发达国家的城镇化水平为70%以上,而我国现在的城镇化水平不到40%,亟待加快发展步伐。但是,城镇化的发展也可能带来一些问题。
分组讨论:城镇化发展过快,大量的农业用地变为工业、商业、居住和交通用地,会对环境及人类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评价点拨: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城镇化发展过快,大量的农业用地变为工业、商业、居住和交通用地,有可能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如水源污染、空气质量下降、垃圾成堆、绿地面积减少等)和社会问题(如交通拥挤、车辆堵塞、噪声污染、住房短缺等)。
过渡: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怎样才能解决城镇化发展过快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协调好人地关系呢?
角色扮演:下面我们请几个同学分别充当普通工人、工厂厂长、深圳市市长、广东省省长角色来谈谈自己对珠江三角洲地区未来和城镇发展的设想和建议。
角色
建议
设想
普通工人
城镇发展太快,难以保证居民居住环境
城镇应适度发展,科学规划,保证居民有一个好的生存环境
工厂厂长
应尽量少建或不建污染性工厂
要大力兴办环保型企业
深圳市长
做好环保宣传工作。城建规划要科学、合理,注重环保
把城市建设成花园式城市
广东省长
城镇发展要注意节约耕地、合理用地,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盲目发展
要努力实现广东省各城镇的可持续发展,稳定城镇人口
评价点拨:刚才同学们扮演的角色很成功,提的建议和设想很有道理,操作性很强。珠江三角洲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只有做到适度发展、科学合理地规划、注重环保、适当引进外来人口,搞好宣传教育工作,才有可能解决好本区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协调好人地关系,获得可持续发展。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条件,采取的独特的模式,城镇发展的主要原因、利弊和解决办法。
珠江三角洲教学设计理念 珠江三角洲教案中图版篇三
珠江三角洲--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利用地图说明珠江三角洲的重要地理位置;
2.结合地图说明我国区域分工合作的基本模式——“前店后厂”;
3.知道三角洲、城镇化等概念含义。
(二)能力目标
1.能够在地图上准确填写与珠江三角洲地区有关的地理名称;
2.通过有关地图和材料,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比较能力及相互协作等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的重要位置、经济和城镇的发展状况,认识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
2.激发学生对爱国华侨的敬佩之情和身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一员的自豪感;
3.懂得环境保护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对外开放的前沿”、外向型经济及城镇的发展。
(二)教学难点
1.“对外开放的前沿”空间概念的形成;
2.“外向型”经济的主要特点。
三、教学方法
读图法、比较法、“角色扮演”法等。
四、教具准备
有关彩图、自制投影片、录像片等
五、课时安排
二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方法1:请到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旅游过或从电视上看过该区新闻或专题报道的同学谈谈他(她)对那里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所见所闻。在学生对所学知识具备初步经验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特点?带着问题进一步学习课文内容。
方法2:请问哪一位同学知道目前我国经济最发达的省内区域有哪些?同学们在发言中可能会提到苏南、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然后教师设疑:“那么为什么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会成为我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呢?”在学生优先发表见解后,再继续深入分析,使学生真正明白本区各方面的优势所在。
方法3:播放一段有关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录像,为学生提供关于该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感性材料,然后再利用有关地图引导学生分析珠江三角洲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正是由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优越,它才成为我国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对外开放的前沿。
板书:第一节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
一、对外开放的前沿
[讲授新课]
设疑思考:人们说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那么它为什么能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
读图观察:投影“珠江三角洲地区”彩图,引导学生观察本区地理位置后,分析上述问题。
评价点拨:对学生的发言加以激励评价后,指出:珠江三角洲地区之所以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与它的重要地理位置有关。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广东省东南部,南部沿海地区最大的河流——珠江下游,毗邻港澳,面向海洋,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读图分析1:引导学生观察珠江三角洲地图,并在图上描画出北回归线,并利用已学知识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属于地球上哪个热量带和我国的哪个温度带?[学生:热带、亚热带;教师:同学们判断得很对。接着出示“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投影图)印证学生答案]在此基础上再出示“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投影)引导学生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降水条件和干湿状况(珠江三角洲地处湿润地区,年降水量在800 mm以上),进而得出这里的气候条件优越,农业基础好,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等环境特点。
读图分析2:引导学生观察投影图《东南亚地图》,重点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与周边地区以及隔海相望国家的相对位置关系。
评价点拨:对学生的分析激励评价后,教师指出:与周边地区的位置关系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的根本条件。正是由于具有这样的位置条件,历史上才会有大量的移民从这里流向“南洋”,广东和福建才成为华侨的主要故乡,而今日的华侨故乡又能获得境外资金、技术、管理、市场等现代经济发展条件。
设疑思考: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仅凭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自然条件能行吗?(学生:仅凭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自然条件还不够。教师及时激励评价学生)那么还应具备哪些因素才能使珠江三角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呢?
读图分析3:引导学生阅读投影图《珠江三角洲地区吸弓i的外资占全国的比例》(图7.2),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利用外资上有哪些特点呢?学生分析后得出:珠江三角洲地区利用外资有数量大、增速快、约占全国的30%,在全国占居首要地位等特点。学生回答盾,教师及时给予鼓励。
设疑思考:为什么珠江三角洲地区吸引的外资无论从数量上还是速度-上都高居全国榜首呢?它有哪些方面的优势呢?
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适当启发。
评价点拨: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后,教师给予激励评价,然后指出:珠江三角洲吸引的外资之所以在数量和增速上高居全国榜首,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优势:(1)珠江三角洲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是我国的“南大门”;(2)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1980年国家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广东占3个,珠江三角洲地区就占了两个经济特区(即深圳、珠海经济特区),1985年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被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广州成为沿海开放城市);(3)珠江三角洲地区为全国著名的侨乡,华侨、海外华人众多,吸引了大量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珠江三角洲地区正是利用其优势条件,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而且对全国其他地区起了很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阅读材料: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下面材料,了解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不仅自然条件优越,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具有对外开放的历史传统,还是全国著名的侨乡。
播放录像l:引导学生观看有关华人、华侨的事迹录像片,之.后讲解:历史上华人、华侨有着不可磨灭的爱国、爱家乡和爱人民的光荣传统。每当祖国危难之际,他们都会省吃俭用,慷慨解囊,为我们祖国捐钱、捐物,甚至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如陈嘉庚、李林、李嘉诚、霍英东、邵逸夫等等。祖国改革开放后,广大华侨、海外华人为了改变祖国的落后面貌,献计献策,还大量向祖国内地、家乡投资办厂、捐资助学等。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民的生活状况,我们每一个人都应为有这么多爱国华侨、华人而自豪,都应为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而骄傲!
播放录像2:引导学生收看国家为经济特区制定的优惠政策及珠江三角洲深圳、珠海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带来巨大变化的录像后,指出:我们党和国家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对珠江三角洲这个祖国的“南大门”采取对外开放、优先发展的战略以及促使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带动其他地区发展的思路是正确的,效果是明显的,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国家的政策对区域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也说明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是大有发展前途的,是充满希望的。
分组讨论:将全班学生分成a、b、c三个组,结合以上所学知识,分别从区位因素、人文因素和政策因素三个方面讨论,归纳总结珠江三角洲对外开放的有利因素:
a组:区位因素:地形平坦,平原广阔,气候温暖湿润,水网密布,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b组:人文因素:具有对外开放的历史传统,很多地方是著名的侨乡。
c组:政策因素:国家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实施了“对外开放,优先发展”(设特区,全开放;先富带后富)的策略。
评价点拨:学生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及时激励评价并点拨。
[课堂小结]
总之,珠江三角洲正是具备了天时(政策因素)、地利(区位因素)、人和(人文因素)三大有利因素,才成为我国最早开放的地区——“对外开放的前沿”。
(二)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回忆一下珠江三角洲为什么能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或者说珠江三角洲对外开放的有利因素有哪些?(学生回答后,教师激励评价点拨)作为我国改革开放最早的地区——珠江三角洲,它的经济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属外向型经济;教师:答得很对)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珠江三角洲的外向型经济。
板书:外向型经济
[讲授新课]
师问: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的外向型经济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
生答: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利用其紧邻港澳的优越地理位置,就近接受港澳的产业扩散,引进了大量的外资,同时也引进了先进技术设备、经营管理办法和最新高科技信息,创办了一大批对劳动力数量要求较多的加工制造企业,如纺织和服装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玩具制造业等。(教师及时激励评价)
师问:珠江三角洲地区引进的大量外资来自哪里呢?
投影1:“珠江三角洲外资的主要来源地”(图7.3)
生答:珠江三角洲的外资74%来自港澳地区,这是本区最大的外资来源地。其中3%的外资来自祖国的台湾地区;23%的外资来源地在世界其他地区。
师问: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经济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经济呢?引导学生结合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主要产业部门)及外向型经济的名称,边想象边画出外向型经济示意图。
评价点拨:学生回答,画出示意图,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外向型经济是一种以加工制造业为主导产业,以出口外销为经营方向的经济。
投影2:“外向型经济一例”(图7.4)加深学生对外向型经济的理解。
师问:珠江三角洲地区生产的产品是通过什么渠道出口至东南亚、欧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等地区的呢?
生答:珠江三角洲地区是通过港澳贸易渠道把本区的主导产品出口至世界各地的。(教师及时给予激励评价)
师问: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以怎样的合作方式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外向型经济,从而使该地区贸易国际化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的呢?
阅读材料:指导学生阅读p53材料,明确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以“前店后厂”的基本模式合作发展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的。两地区正是采取了这种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合作模式,到20世纪末,珠江三角洲才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和日用消费品生产出口基地之一。
发散思维:“前店后厂”模式充分利用两地的互补优势,实现了强强联手。你认为这种分工合作模式还对哪些地区有借鉴意义?
评价点拨:学生发言后,教师及时激励评价并点拨:“前店后厂”的分工合作模式对我国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如辽中南地区、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等发展外向型经济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投影3:“珠江三角洲和全国gdp增长曲线”(图7.5)
分组探讨1:外向型经济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带动作用。读图7.5,分析珠江三角洲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变化。
(1)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变化上,珠江三角洲地区和全国的趋势有何差异?
(2)这种差异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变得越来越明显。请你分析其原因。
评价点拨:小组讨论,学习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1)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上,珠江三角洲地区增长幅度较大,而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幅度却较小。(2)这种差异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变得越来越明显。主要是因为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实行改革开放,以“前店后厂”的分工合作模式大力发展了外向型经济,因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大幅度上升。
分组探讨2:外向型经济可以在短时间内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也会带来一些问题。结合下列材料,谈谈自己的看法。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利用土地、劳动力资源的低成本优势,吸引了中国台湾各大电脑厂商前来投资建厂,形成了完备的电脑零配件生产体系。但是,随着企业的增多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土地、劳动力成本上涨,加上远离市场,人才储备不足,使得这里吸引资金的优势渐失。而长江三角洲地区人才资源丰富,科技实力雄厚,而且本身就是一个深具潜力的市场,使得这里开始成为台商投资的热点。近几年来,台商投资已经向长江三角洲的上海、昆山、苏州、南京一带转移。
评价点拨:/j、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外向型经济,外向型经济可以在短时间内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如税收减少等。这些现象毫不奇怪。因为投资者追求的主要是经济效益,什么地区获得经济效益大,就投资什么地区。什么地区投资环境好,就投资什么地区。这是商人的经营之道。投资要考虑各种因素,才可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分组探讨3:我国地区差异巨大,各地依托不同的条件,可以发展具有不同特色的经济。
过渡: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标志是城镇的迅猛发展,可以说城镇的发展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的发展。
板书:城镇的发展
播放录像:引导学生观看有关珠江三角洲地区前后的录像。让学生说说珠江三角洲地区在改革开放前后的巨大变化,明确其中最显著的变化是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前者农田广阔(以农业用地为主),后者却是城镇密集。土地利用方式的显著变化是珠江三角洲城镇发展的重要标志。
师问:为什么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前后土地利用方式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形成这种巨大变化需要哪些条件呢?
投影5:《珠江三角洲独特的土地利用景观》(图7.6)、《流不息的民工潮》(图7.7)
阅读材料:引导学生阅读《珠江三角洲的民工潮》短文加深印象。
启发思考:同学们,画中的城镇幢幢建筑都是用来干什么的?(学生:居住、建工厂、办学校、办医院等)城镇的建筑越来越多,这是为什么?(学生:当地剩余劳动力和外来劳动力越来越多,人口急剧膨胀。教师:及时鼓励)
讨论表述: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投影片)珠江三角洲地区下列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用序号将它们排列起来,并派小组代表加上适当的动词,用一段完整的话表述出来。
①加工制造业的发展 ②餐饮、娱乐、运输等服务业的发展 ③城镇的发展 ④大量就业机会 ⑤大量剩余劳动力和外地劳动力 ⑥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显著变化(学生:①②④⑤⑥③)
评价点拨:学生讨论、排序、口头表述后,教师激励评价并点拨:珠江三角洲地区加工制造业的发展,促进了餐饮业、娱乐业、运输业等服务行业的发展。这些非农产业为当地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不仅吸纳了本地剩余劳动力,还吸纳了大量的外地劳动力。正是由于非农产业的发展和人口的迁入,珠江三角洲才有越来越多的农业用地被改变为工业、交通和城镇建设用地,这些非农用地散布在城郊和乡镇,与尚存的农业用地相邻,形成了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和农业用地交错分布的独特土地利用景观,有力地促进了城镇的发展。
小结:由于珠江三角洲改革开放后,外向型经济日益繁荣、产业结构发生重大调整,才使本区人口越来越多,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显著变化,可见,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显著变化的形成条件是:外向型经济繁荣,产业结构调整。
填表:(见投影)
地区
最显著的变化
形成条件
珠江
三角洲地区
改革开放
前
土地利用方式
__________型经济繁荣
以_______用地为主
后
_____用地、______用地、_____用地和______用地交错分布
__________结构调整
正改革开放前:以农业用地为主;后:居住、交通、基础设施用地与农业用地交错分布。形成条件:(1)外向型经济繁荣;(2)产业结构得到重大调整)
投影:《珠江三角洲城镇分布的变化》(图7.8)引导学生观察投影图后,结合地图说说珠江三角洲城镇化的发展有什么变化?
学生:1984年即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分布稀疏,数量较少,规模较小,非农业人口增长缓慢;xx年时珠江三角洲城镇分布越来越密,数量大大增加,规模不断扩大,非农业人口增长很快。
教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回答得很现实!
分组讨论:下面同学们结合图7.8和前面所学知识分组讨论一下珠江三角洲城镇化的发展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变化?
评价点拨: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珠江三角洲地区最早实行改革开放,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外向型经济日益繁荣,促使各种服务业迅速崛起,为当地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并吸纳了大量的外地劳动力,因而促进了房地产业的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化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过渡:城镇化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是社会进步的必然。发达国家的城镇化水平为70%以上,而我国现在的城镇化水平不到40%,亟待加快发展步伐。但是,城镇化的发展也可能带来一些问题。
分组讨论:城镇化发展过快,大量的农业用地变为工业、商业、居住和交通用地,会对环境及人类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评价点拨: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城镇化发展过快,大量的农业用地变为工业、商业、居住和交通用地,有可能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如水源污染、空气质量下降、垃圾成堆、绿地面积减少等)和社会问题(如交通拥挤、车辆堵塞、噪声污染、住房短缺等)。
过渡: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怎样才能解决城镇化发展过快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协调好人地关系呢?
角色扮演:下面我们请几个同学分别充当普通工人、工厂厂长、深圳市市长、广东省省长角色来谈谈自己对珠江三角洲地区未来和城镇发展的设想和建议。
角色
建议
设想
普通工人
城镇发展太快,难以保证居民居住环境
城镇应适度发展,科学规划,保证居民有一个好的生存环境
工厂厂长
应尽量少建或不建污染性工厂
要大力兴办环保型企业
深圳市长
做好环保宣传工作。城建规划要科学、合理,注重环保
把城市建设成花园式城市
广东省长
城镇发展要注意节约耕地、合理用地,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盲目发展
要努力实现广东省各城镇的可持续发展,稳定城镇人口
评价点拨:刚才同学们扮演的角色很成功,提的建议和设想很有道理,操作性很强。珠江三角洲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只有做到适度发展、科学合理地规划、注重环保、适当引进外来人口,搞好宣传教育工作,才有可能解决好本区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协调好人地关系,获得可持续发展。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条件,采取的独特的模式,城镇发展的主要原因、利弊和解决办法。
珠江三角洲教学设计理念 珠江三角洲教案中图版篇四
珠江三角洲--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利用地图说明珠江三角洲的重要地理位置;
2.结合地图说明我国区域分工合作的基本模式——“前店后厂”;
3.知道三角洲、城镇化等概念含义。
(二)能力目标
1.能够在地图上准确填写与珠江三角洲地区有关的地理名称;
2.通过有关地图和材料,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比较能力及相互协作等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的重要位置、经济和城镇的发展状况,认识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
2.激发学生对爱国华侨的敬佩之情和身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一员的自豪感;
3.懂得环境保护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对外开放的前沿”、外向型经济及城镇的发展。
(二)教学难点
1.“对外开放的前沿”空间概念的形成;
2.“外向型”经济的主要特点。
三、教学方法
读图法、比较法、“角色扮演”法等。
四、教具准备
有关彩图、自制投影片、录像片等
五、课时安排
二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方法1:请到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旅游过或从电视上看过该区新闻或专题报道的同学谈谈他(她)对那里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所见所闻。在学生对所学知识具备初步经验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特点?带着问题进一步学习课文内容。
方法2:请问哪一位同学知道目前我国经济最发达的省内区域有哪些?同学们在发言中可能会提到苏南、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然后教师设疑:“那么为什么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会成为我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呢?”在学生优先发表见解后,再继续深入分析,使学生真正明白本区各方面的优势所在。
方法3:播放一段有关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录像,为学生提供关于该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感性材料,然后再利用有关地图引导学生分析珠江三角洲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正是由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优越,它才成为我国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对外开放的前沿。
板书:第一节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
一、对外开放的前沿
[讲授新课]
设疑思考:人们说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那么它为什么能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
读图观察:投影“珠江三角洲地区”彩图,引导学生观察本区地理位置后,分析上述问题。
评价点拨:对学生的发言加以激励评价后,指出:珠江三角洲地区之所以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与它的重要地理位置有关。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广东省东南部,南部沿海地区最大的河流——珠江下游,毗邻港澳,面向海洋,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读图分析1:引导学生观察珠江三角洲地图,并在图上描画出北回归线,并利用已学知识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属于地球上哪个热量带和我国的哪个温度带?[学生:热带、亚热带;教师:同学们判断得很对。接着出示“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投影图)印证学生答案]在此基础上再出示“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投影)引导学生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降水条件和干湿状况(珠江三角洲地处湿润地区,年降水量在800 mm以上),进而得出这里的气候条件优越,农业基础好,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等环境特点。
读图分析2:引导学生观察投影图《东南亚地图》,重点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与周边地区以及隔海相望国家的相对位置关系。
评价点拨:对学生的分析激励评价后,教师指出:与周边地区的位置关系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的根本条件。正是由于具有这样的位置条件,历史上才会有大量的移民从这里流向“南洋”,广东和福建才成为华侨的主要故乡,而今日的华侨故乡又能获得境外资金、技术、管理、市场等现代经济发展条件。
设疑思考: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仅凭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自然条件能行吗?(学生:仅凭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自然条件还不够。教师及时激励评价学生)那么还应具备哪些因素才能使珠江三角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呢?
读图分析3:引导学生阅读投影图《珠江三角洲地区吸弓i的外资占全国的比例》(图7.2),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利用外资上有哪些特点呢?学生分析后得出:珠江三角洲地区利用外资有数量大、增速快、约占全国的30%,在全国占居首要地位等特点。学生回答盾,教师及时给予鼓励。
设疑思考:为什么珠江三角洲地区吸引的外资无论从数量上还是速度-上都高居全国榜首呢?它有哪些方面的优势呢?
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适当启发。
评价点拨: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后,教师给予激励评价,然后指出:珠江三角洲吸引的外资之所以在数量和增速上高居全国榜首,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优势:(1)珠江三角洲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是我国的“南大门”;(2)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1980年国家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广东占3个,珠江三角洲地区就占了两个经济特区(即深圳、珠海经济特区),1985年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被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广州成为沿海开放城市);(3)珠江三角洲地区为全国著名的侨乡,华侨、海外华人众多,吸引了大量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珠江三角洲地区正是利用其优势条件,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而且对全国其他地区起了很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阅读材料: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下面材料,了解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不仅自然条件优越,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具有对外开放的历史传统,还是全国著名的侨乡。
播放录像l:引导学生观看有关华人、华侨的事迹录像片,之.后讲解:历史上华人、华侨有着不可磨灭的爱国、爱家乡和爱人民的光荣传统。每当祖国危难之际,他们都会省吃俭用,慷慨解囊,为我们祖国捐钱、捐物,甚至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如陈嘉庚、李林、李嘉诚、霍英东、邵逸夫等等。祖国改革开放后,广大华侨、海外华人为了改变祖国的落后面貌,献计献策,还大量向祖国内地、家乡投资办厂、捐资助学等。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民的生活状况,我们每一个人都应为有这么多爱国华侨、华人而自豪,都应为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而骄傲!
播放录像2:引导学生收看国家为经济特区制定的优惠政策及珠江三角洲深圳、珠海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带来巨大变化的录像后,指出:我们党和国家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对珠江三角洲这个祖国的“南大门”采取对外开放、优先发展的战略以及促使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带动其他地区发展的思路是正确的,效果是明显的,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国家的政策对区域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也说明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是大有发展前途的,是充满希望的。
分组讨论:将全班学生分成a、b、c三个组,结合以上所学知识,分别从区位因素、人文因素和政策因素三个方面讨论,归纳总结珠江三角洲对外开放的有利因素:
a组:区位因素:地形平坦,平原广阔,气候温暖湿润,水网密布,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b组:人文因素:具有对外开放的历史传统,很多地方是著名的侨乡。
c组:政策因素:国家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实施了“对外开放,优先发展”(设特区,全开放;先富带后富)的策略。
评价点拨:学生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及时激励评价并点拨。
[课堂小结]
总之,珠江三角洲正是具备了天时(政策因素)、地利(区位因素)、人和(人文因素)三大有利因素,才成为我国最早开放的地区——“对外开放的前沿”。
(二)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回忆一下珠江三角洲为什么能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或者说珠江三角洲对外开放的有利因素有哪些?(学生回答后,教师激励评价点拨)作为我国改革开放最早的地区——珠江三角洲,它的经济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属外向型经济;教师:答得很对)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珠江三角洲的外向型经济。
板书:外向型经济
[讲授新课]
师问: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的外向型经济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
生答: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利用其紧邻港澳的优越地理位置,就近接受港澳的产业扩散,引进了大量的外资,同时也引进了先进技术设备、经营管理办法和最新高科技信息,创办了一大批对劳动力数量要求较多的加工制造企业,如纺织和服装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玩具制造业等。(教师及时激励评价)
师问:珠江三角洲地区引进的大量外资来自哪里呢?
投影1:“珠江三角洲外资的主要来源地”(图7.3)
生答:珠江三角洲的外资74%来自港澳地区,这是本区最大的外资来源地。其中3%的外资来自祖国的台湾地区;23%的外资来源地在世界其他地区。
师问: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经济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经济呢?引导学生结合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主要产业部门)及外向型经济的名称,边想象边画出外向型经济示意图。
评价点拨:学生回答,画出示意图,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外向型经济是一种以加工制造业为主导产业,以出口外销为经营方向的经济。
投影2:“外向型经济一例”(图7.4)加深学生对外向型经济的理解。
师问:珠江三角洲地区生产的产品是通过什么渠道出口至东南亚、欧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等地区的呢?
生答:珠江三角洲地区是通过港澳贸易渠道把本区的主导产品出口至世界各地的。(教师及时给予激励评价)
师问: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以怎样的合作方式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外向型经济,从而使该地区贸易国际化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的呢?
阅读材料:指导学生阅读p53材料,明确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以“前店后厂”的基本模式合作发展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的。两地区正是采取了这种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合作模式,到20世纪末,珠江三角洲才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和日用消费品生产出口基地之一。
发散思维:“前店后厂”模式充分利用两地的互补优势,实现了强强联手。你认为这种分工合作模式还对哪些地区有借鉴意义?
评价点拨:学生发言后,教师及时激励评价并点拨:“前店后厂”的分工合作模式对我国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如辽中南地区、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等发展外向型经济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投影3:“珠江三角洲和全国gdp增长曲线”(图7.5)
分组探讨1:外向型经济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带动作用。读图7.5,分析珠江三角洲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变化。
(1)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变化上,珠江三角洲地区和全国的趋势有何差异?
(2)这种差异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变得越来越明显。请你分析其原因。
评价点拨:小组讨论,学习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1)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上,珠江三角洲地区增长幅度较大,而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幅度却较小。(2)这种差异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变得越来越明显。主要是因为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实行改革开放,以“前店后厂”的分工合作模式大力发展了外向型经济,因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大幅度上升。
分组探讨2:外向型经济可以在短时间内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也会带来一些问题。结合下列材料,谈谈自己的看法。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利用土地、劳动力资源的低成本优势,吸引了中国台湾各大电脑厂商前来投资建厂,形成了完备的电脑零配件生产体系。但是,随着企业的增多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土地、劳动力成本上涨,加上远离市场,人才储备不足,使得这里吸引资金的优势渐失。而长江三角洲地区人才资源丰富,科技实力雄厚,而且本身就是一个深具潜力的市场,使得这里开始成为台商投资的热点。近几年来,台商投资已经向长江三角洲的上海、昆山、苏州、南京一带转移。
评价点拨:/j、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外向型经济,外向型经济可以在短时间内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如税收减少等。这些现象毫不奇怪。因为投资者追求的主要是经济效益,什么地区获得经济效益大,就投资什么地区。什么地区投资环境好,就投资什么地区。这是商人的经营之道。投资要考虑各种因素,才可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分组探讨3:我国地区差异巨大,各地依托不同的条件,可以发展具有不同特色的经济。
过渡: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标志是城镇的迅猛发展,可以说城镇的发展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的发展。
板书:城镇的发展
播放录像:引导学生观看有关珠江三角洲地区前后的录像。让学生说说珠江三角洲地区在改革开放前后的巨大变化,明确其中最显著的变化是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前者农田广阔(以农业用地为主),后者却是城镇密集。土地利用方式的显著变化是珠江三角洲城镇发展的重要标志。
师问:为什么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前后土地利用方式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形成这种巨大变化需要哪些条件呢?
投影5:《珠江三角洲独特的土地利用景观》(图7.6)、《流不息的民工潮》(图7.7)
阅读材料:引导学生阅读《珠江三角洲的民工潮》短文加深印象。
启发思考:同学们,画中的城镇幢幢建筑都是用来干什么的?(学生:居住、建工厂、办学校、办医院等)城镇的建筑越来越多,这是为什么?(学生:当地剩余劳动力和外来劳动力越来越多,人口急剧膨胀。教师:及时鼓励)
讨论表述: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投影片)珠江三角洲地区下列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用序号将它们排列起来,并派小组代表加上适当的动词,用一段完整的话表述出来。
①加工制造业的发展 ②餐饮、娱乐、运输等服务业的发展 ③城镇的发展 ④大量就业机会 ⑤大量剩余劳动力和外地劳动力 ⑥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显著变化(学生:①②④⑤⑥③)
评价点拨:学生讨论、排序、口头表述后,教师激励评价并点拨:珠江三角洲地区加工制造业的发展,促进了餐饮业、娱乐业、运输业等服务行业的发展。这些非农产业为当地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不仅吸纳了本地剩余劳动力,还吸纳了大量的外地劳动力。正是由于非农产业的发展和人口的迁入,珠江三角洲才有越来越多的农业用地被改变为工业、交通和城镇建设用地,这些非农用地散布在城郊和乡镇,与尚存的农业用地相邻,形成了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和农业用地交错分布的独特土地利用景观,有力地促进了城镇的发展。
小结:由于珠江三角洲改革开放后,外向型经济日益繁荣、产业结构发生重大调整,才使本区人口越来越多,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显著变化,可见,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显著变化的形成条件是:外向型经济繁荣,产业结构调整。
填表:(见投影)
地区
最显著的变化
形成条件
珠江
三角洲地区
改革开放
前
土地利用方式
__________型经济繁荣
以_______用地为主
后
_____用地、______用地、_____用地和______用地交错分布
__________结构调整
正改革开放前:以农业用地为主;后:居住、交通、基础设施用地与农业用地交错分布。形成条件:(1)外向型经济繁荣;(2)产业结构得到重大调整)
投影:《珠江三角洲城镇分布的变化》(图7.8)引导学生观察投影图后,结合地图说说珠江三角洲城镇化的发展有什么变化?
学生:1984年即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分布稀疏,数量较少,规模较小,非农业人口增长缓慢;xx年时珠江三角洲城镇分布越来越密,数量大大增加,规模不断扩大,非农业人口增长很快。
教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回答得很现实!
分组讨论:下面同学们结合图7.8和前面所学知识分组讨论一下珠江三角洲城镇化的发展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变化?
评价点拨: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珠江三角洲地区最早实行改革开放,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外向型经济日益繁荣,促使各种服务业迅速崛起,为当地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并吸纳了大量的外地劳动力,因而促进了房地产业的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化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过渡:城镇化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是社会进步的必然。发达国家的城镇化水平为70%以上,而我国现在的城镇化水平不到40%,亟待加快发展步伐。但是,城镇化的发展也可能带来一些问题。
分组讨论:城镇化发展过快,大量的农业用地变为工业、商业、居住和交通用地,会对环境及人类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评价点拨: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城镇化发展过快,大量的农业用地变为工业、商业、居住和交通用地,有可能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如水源污染、空气质量下降、垃圾成堆、绿地面积减少等)和社会问题(如交通拥挤、车辆堵塞、噪声污染、住房短缺等)。
过渡: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怎样才能解决城镇化发展过快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协调好人地关系呢?
角色扮演:下面我们请几个同学分别充当普通工人、工厂厂长、深圳市市长、广东省省长角色来谈谈自己对珠江三角洲地区未来和城镇发展的设想和建议。
角色
建议
设想
普通工人
城镇发展太快,难以保证居民居住环境
城镇应适度发展,科学规划,保证居民有一个好的生存环境
工厂厂长
应尽量少建或不建污染性工厂
要大力兴办环保型企业
深圳市长
做好环保宣传工作。城建规划要科学、合理,注重环保
把城市建设成花园式城市
广东省长
城镇发展要注意节约耕地、合理用地,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盲目发展
要努力实现广东省各城镇的可持续发展,稳定城镇人口
评价点拨:刚才同学们扮演的角色很成功,提的建议和设想很有道理,操作性很强。珠江三角洲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只有做到适度发展、科学合理地规划、注重环保、适当引进外来人口,搞好宣传教育工作,才有可能解决好本区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协调好人地关系,获得可持续发展。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条件,采取的独特的模式,城镇发展的主要原因、利弊和解决办法。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212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