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文献综述2500 文献综述2500字篇一
二零xx年三月
摘要 小四号字行间距20磅
前言 小四号字行间距20磅
正文 小四号字行间距20磅
总结 小四号字行间距20磅
一、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
【字体】中文:五号字,宋体, 英文:times new roman 号字体(相当于五号字);
【行距】倍行距;
【段落】顶格写,无首行缩进,也无左缩进;
【序号】用“[1]”这种格式,序号后空一个字符;
【标注顺序】按照人名的字母顺序标注
【标点符号】中文使用中文状态下标点符号,英文使用英文状态下标点符号,切忌混用。
【数量】15个(含15个)以上,其中至少3个英文参考文献。(中英文参考文献需分别列出)
下面分类列出各种参考文献的著录方法
(一)专著的著录格式
[1] 孙家广、杨长青:《计算机图形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2] 张为民主编:《21世纪的国际商务》,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版。
[3] m·skolink, radar handbook, new york: mcgraw-hill press, 1995, .
[4] 布兰查德、费希尔:《宏观经济学:高级教程》,刘树成、沈利生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文献综述2500 文献综述2500字篇二
教师撰写教育科研论文大多在文后会列有参考文献(注意一般不宜写成参考书目或参考资料,因为后两者会有过窄或过宽之嫌),但在实际撰写时却经常会出现一些误区:
4)对文献的理解偏面,以为只有引用文献原文才需要列出;(5)大而不当,将整期刊物甚至连续几期杂志或整张报纸作为参考文献,如有老
2、文献著录不符合规范丛书文献总主编、分册主编甚至副主编以及丛书名称,分册名称、主副标题等写了一大堆;(3)次序杂乱,如有的文献条目先写篇名,有的先写著者,有的先写期刊名等不统一,不按定规;(4)数字、标点符号不规范,如一会儿是中文数字,一会儿是阿拉伯数字,一会儿是用黑点,
一会儿用书名号;(5)不按标注排列,参考文献在文内有标注的一般要按顺序排列,不能杂乱无序。
参考文献的作用主要有:
1、反映研究者的研究基础。科研工作具有继承性,大多研究成果是对前人研究的一种深化和拓展。
根据 gb 3469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
参考文献类型专著论文集报纸文章期刊文章学位论文报告标准专利
文献类型标识mcnjdrsp
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文献类型标识建议采用单字母“a”;对于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建议采用单字母“z”。
对于数据库(database)、计算机程序(computer program)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建议以下列双字母作为标识:
电子参考文献类型数据库计算机程序电子公告
电子文献类型标识dbcpeb
文献综述2500 文献综述2500字篇三
1、文献综述的格式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
2、文献综述规定
1. 为了使选题报告有较充分的依据,要求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之前作文献综述。
2. 在文献综述时,研究生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文献。通常阅读文献不少于30篇,且文献搜集要客观全面
3. 在文献综述中,研究生应说明自己研究方向的发展历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
4. 文献综述要条理清晰,文字通顺简练。
5. 资料运用恰当、合理。文献引用用方括号[ ]括起来置于引用词的右上角。
文献综述2500 文献综述2500字篇四
(1)期刊
例如: [1] 袁庆龙,-p 合金镀层组织形貌及显微硬度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1,32(1):51-53.
(2)专著
[序号] 著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如:[2] 刘国钧,王连成.图书馆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15-18,31.
(3)论文集
[序号] 著者.文献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
如:[4] 张和生.地质力学系统理论[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1998.
(5)报告
例如:[5]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的lbb 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
(6)专利文献
[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
例如:[6] 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8,1983-08-12.
(7)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 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例如:[7] 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
(8)报纸文章
例如:[8] 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思路[n].xxx,1998-12-25(10).
(9)电子文献
例如:[9] 王明亮.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eb/ol].
参考文献的类型
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标识:
m——专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论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研究报告
s——标准
p——专利
a——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z——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
电子文献类型以双字母作为标识:
db——数据库
cp——计算机程序
eb——电子公告
非纸张型载体电子文献,在参考文献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
db/mt——磁带数据库
m/cd——光盘图书
cp/dk——磁盘软件
5 、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6、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1、根据gb3469 规定,各类常用文献标识如下:
①期刊〔j〕
②专著〔m〕
③论文集〔c〕
④学位论文〔d〕
⑤专利〔p〕
⑥标准〔s〕
⑦报纸〔n〕
⑧技术报告〔r〕
2、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用双字母标识,具体如下:
①磁带〔mt〕
②磁盘〔dk〕
③光盘〔cd〕
3、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方法为:〔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例如:
②磁带数据库〔db/mt〕
③光盘图书〔m/cd〕
④磁盘软件〔cp/dk〕
1、期刊论文
〔1〕周庆荣,张泽廷,朱美文,等.固体溶质在含夹带剂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j〕.化工学报,1995(3):317—323
〔2〕dobbs j m, wong j m. modification of supercritical fluid phasebehavior using polor coselvent〔j〕. ind eng chem res, 1987,26:56
文献综述2500 文献综述2500字篇五
文献综述在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要求,比如写项目基金申请书中的文献综述和毕业论文中的文献综述会有区别;内容侧重点不同,格式要求也不同。如下给出的模板是一般文献综述中应该包含的部分和基本的格式要求。读者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可视情况而选择恰当的方式。
1、文献综述(论文标题,小二号,黑体,居中)
2、摘要:
(“摘要:”两个字要求是黑体小四,顶格写;摘要的内容要求是楷体小四。字数要求200-300.)
3、关键词: ; ; ;(关键词要顶格写,有3-5个,格式要求黑体小四,词与词间用分号隔开)
4、正文 (要求:正文的标题是宋体小四,要加粗,顶格写;正文内容是首行空两格,字体小四,不加粗;标题之间的标号统一)
一、前言
说明写作目的意义
介绍有关的概念
提供必要的背景材料
描述课题的研究现状
有关主题争论的焦点及发展趋势(核心主题)
交待综述讨论的范围(引用文献起止年份学科范围)
二、正文
理论发展阶段性成果
理论意义
实践意义
成熟可靠新近的权威可信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一)历史发展:采用纵向对比的方法,要按时间顺序,简要说明某一课题的提出及各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体现各阶段的研究水平,说明目前达到的水平。
(二)现状分析:介绍国外研究现状、国内研究现状,对比研究差距,来阐述国内研究与国外研究相比还有哪些空白点没有涉及,找到未来发展趋势,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首先将整理和归纳出来的资料进行排列和必要的分析;
其次讲解有创造性和发展前途的理论或假说,并引出论据;
第三介绍有争议的相关专家观点或学说,对其进行分析比较,指出各种的发展趋势和问题焦点,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第四,简要的介绍陈旧、过时的或被否定的观点,这样使文章更系统全面,而且这些资料也可以起到对比反衬的作用。
文献综述2500 文献综述2500字篇六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
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
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
等等。
要求同学们学写综述,至少有以下好处:
①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
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
②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
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
③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
研能力的提高;
④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对于毕业设计的课题综述,则
要结合课题的性质进行书写。
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文献复习”、“研究进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们
都是从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归纳出来的。但是,文献综述既不象“读书报告
”、“文献复习”那样,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报告,也不象“研究进展”那样只讲
科学进程,其特点是“综”,“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
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
、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
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
一、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某种需要,如为某学术会议的专题、从事某项科研、为某
那么困难。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种算
法、一个方法、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
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
法,可以如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等,在此不述。搜集文献要求
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检索法。搜集好与文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后,就要对这些
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
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
文献综述的水平。因此在阅读文献时,要写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和做好“文献
摘录卡片”。有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将文献的精髓摘录下来
,不仅为撰写 综述时提供有用的资料,而且对于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阅读水平都有好处
,特别是将文献整理成文献摘录卡片,对撰写综述极为有利。
一、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研究生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综述的目的是反映某一课题的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从其历史到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都要进行全面的介绍和评论。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预测技术的发展趋势,为选题和开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文献综述的格式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
三、文献综述规定
1. 为了使选题报告有较充分的依据,要求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之前作文献综述。
2. 在文献综述时,研究生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文献。通常阅读文献不少于30篇
3. 在文献综述中,研究生应说明自己研究方向的发展历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
4. 文献综述要条理清晰,文字通顺简练。
5. 资料运用恰当、合理。文献引用用方括号^v^[ ]^v^括起来置于引用词的右上角。
6. 文献综述中要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鼓励研究生多发现问题、多提出问题、并指出分析、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
7. 文献综述不少于3000字。
四、注意事项
⒈ 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的综述。
⒉ 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需要一篇教育类的文献综述 —— 哇,你可以自己去搜索下了,分给的这么低,给你写文献综述,你也太夸张了吧。还要以2005,2006年的《中国高等教育》杂志的国际高教版块为依据,写一篇关于高等教...
教育类文献综述范文(中学物理实验) —— 摘要: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物理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初中学生刚刚开始学习物理,学习方法及抽象思维能力还没有形成,因而,应从实...
求一篇教育类关于《语文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的文献综述!谢谢! —— 中学生语文兴趣的培养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这是孔老先生留... 还是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得好:“孩子们凭外形、色彩、声音和一般感觉而思考事...
文献综述2500 文献综述2500字篇七
摘要:
关键词:
游戏教学,文献综述,模型建构
1、引言
“好玩是儿童的天性”。但是迫于应试压力,加上家长不愿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儿童的天性被压制,这并不利于儿童的成长。游戏,可以说是儿童成长最主要的的活动。游戏教学法就是利用游戏的活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发展相应能力。
2、国内研究综述
目前国内,游戏在学期阶段用的较多。传统意义上的游戏只是课堂的辅助手段。李海洋认为教师应根据新课标要求,掌握学生的思维特点,在英语教学中,符合游戏教学的原则(目的性,竞争性,公平性原则),将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结合,逐步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坚定学生学习英语的决心和信心。教师在日常英语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法,累计和总结游戏教学经验和方法,努力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凌美叶()探索游戏教学理论依据,游戏教学思路,种类。游戏教学时教学方法的一次变革,学生由客体变为主体。荀子提倡的“知行统一”,杜威的实用主义,“从做中学”,都为游戏教学提供理论基础。游戏教学也很好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愉悦性。游戏活动种类具有多样性,可以依据学生不同心理特征设置不同游戏,比如针对好奇心设计猜谜游戏,好胜心设计竞赛游戏等。“在玩中学”也要注意游戏目标的是否明确,是否适合学生,游戏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周颖怡()认为音乐这门特殊的艺术学科,决定了采用游戏教学的必要性。音乐游戏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趣味性游戏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活动性的游戏引导学生参与,竞争性游戏对音乐有更深入的理解。新时代的教师应将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征与游戏特征结合,设置多样性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音乐知识。肖旭()根据体育教学特点,构建以创新为核心的体育游戏教学模型,以教师为主导,师生互动,激励学生学习。“快乐学习,表扬为主”。体育游戏课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技能,体育教学模型的构建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提高参考。
国内有关游戏教学的研究,侧重点各有不同,主要还是分学科论述,未见形成系统。
3、国外研究综述
从古希腊起,西方教育,特别是幼儿教育,就把游戏用于教学实践中。法国教育学家卢梭及其重视游戏对儿童身心发展,他认为儿童最好在游戏中学习。捷克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也认为游戏可以锻炼身体的健康,以及肢体的敏捷。20世纪初,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学家杜威,非常重视游戏教学。他强调“从做中学”。皮亚杰把儿童游戏分为三个阶段:0—2岁为练习性游戏;2—7岁为象征性游戏,7—12岁为规则性游戏。国外教学理论特别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提倡的自然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特别是近年兴起的tpr(全身动作教学法)对我国儿童英语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艾里康宁的《游戏心理学》,从游戏是一种社会现象这一方法论立场研究游戏,证明,游戏不是自发的,而是在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它是儿童理解人们活动的任务和动机的一种形式。
文献综述2500 文献综述2500字篇八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一般在1500--2000字左右。毕业论文的“文献综述”的格式多样,但主要应该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写作:
1、前言。主要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以及自己引用参考文献的总体情况,使读者对全文有一个粗略的了解。
2、主体部分。将所参考、引用过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评述,还要阐明资料中的观点对自己论文写作的帮助、启发,从哪些方面做了借鉴、引用。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
因发现许多同学不能很快地掌握文献综述的文体形式,甚至有些同学将文献综述写成了读书笔记摘抄和论文,其实文献综述也是有“式”可循的。
因此笔者将文献综述的“式”总结为常用的模式结构,在教学中,让同学从模仿开始,首先训练同学体会写作该文体特殊形式的规范和程式,对该文体产生一定的感性认识。
文献综述2500 文献综述2500字篇九
叛逆心理是不健康的一种心理,如果家长、教师方面不能及时给予矫正,将会对他们的发展造成很不利的影响。目前我国教育专家、学者们针对青少年青春期的叛逆心理一般都是从家长、老师们转变思想,耐心与青少年沟通以及加强社会文化现象方面着手的。而社会文化现象方面到底怎么去引导,并没有提出实质性的方法,而社会引导这一方面在我看来,恰恰与家长和教师对青少年所做的引导起着一样重要的作用。所以说,矫正青少年叛逆心理的这条道路,依然很漫长。
(一)叛逆心理的概念
至今为止,关于叛逆心理这个定义还没有一个唯一的概念。不过学者们普遍认同朱智贤在《心理学大辞典》中对叛逆心理的界定:客观环境与主题需要不相符合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
(二)叛逆心理的表现
通常学者们认为青春期的孩子有2个主要方面在变化。一个是从生理方面;另一个是在心理方面。对于生理方面学者们一致都认为孩子在身体结构上在发育;心理上,青少年在得不到渴望的承认和理解时,常常表现为任性和耍小脾气,常常采用怀疑的眼光和敌视的态度来对待周围事物。更严重者常常无视家长和老师的教育甚至用传播负能量来扰乱周围人的思维和态度,给自己和他人都造成不好的影响。
(三)叛逆心理的危害
几乎所有青少年都会经历叛逆心理,它有什么危害呢?绝大部分学者对这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却没有给予确切的说明。处于叛逆期的青少年,他们的某些不恰当的行为和心理如果不加以纠正和引导,会导致其产生对抗社会、不合群等病态性格,甚至会进一步走向犯罪的道路。也有无数案例也证明了严重逆反心理的危害。如社会上多发的离家出走现象、自杀事件等都有力的说明了这一点,如果不在叛逆初期给予正确的引导,会引起多么严重的后果。
(四)青少年叛逆心理产生的原因
对于青少年产生叛逆心理的原因众说纷纭,但是无一例外都提到了以下几种。
1、自身原因。青少年在青春期的发育时期脑功能越来越发达,思维发展也也越来越迅速。青少年由于到了一定的年龄,他们在生理上性意识以及性别意识都开始觉醒,性意识又进一步在心理上产生断乳,进而形成越来越强烈的独立意识。但是此时他们的社会阅历不足以支持他们的正确判断,而他们又盲目的想自己做决定,这就使得他们叛逆心理的产生。
2、家庭原因。家长们对子女管教的思想并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有多大的改变。年代不同了,管教孩子的方式也应该与时俱进,而他们对孩子缺乏民主的管理方式,遇到事情总想要替他们做决定。而且硬是把自己的思想和理念灌输给孩子。这让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十分抵触,所以就会加剧孩子们的反抗,和家长的对抗也更加强烈。
3、学校环境。与家长想法和教育方式相似的是学校的老师教育方式,他们也认为“严师出高徒”,“棍棒之下出孝子”等理念是对的。所以,对待青春期们孩子的反抗更加毫不留情。遇到冲突不会换位思考,毫不留情的批评学生。
文献综述2500 文献综述2500字篇十
1.国外的研究现状
国外的自学方法很多。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程序学习法... ...,程序学习使学习变得相对容易,有利于学生自学。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所创设的试误学习法... ...,它主要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还有超级学习法,查、问、读、记、复习法、暗示法等。
2.国内的研究状况
我国古代就非常重视自学方法的研究,有“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 ...,我国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主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卢仲衡同志首先提出“自学辅导教学法”... ...,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在于... ...,魏书生的语文教学主张通过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来提高学习效率... ...
以上国内外的研究经验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从文献综述范文2看,该课题综述列举了国内外有代表性的专家、学者关于自学方法方面的论述和做法,并对部分内容的优点进行了概述。在选好了大的研究方向后,在确定具体的研究课题之前,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了解有关研究情况,有助于研究者通过比较、分析,根据研究的可行性、研究者的兴趣和能力等方面限定研究内容,确定课题的研究范围,更好地驾驭和把握课题。但是,文献综述对每位专家、学者所持理论和做法的优点与不足所进行的批判性分析与评论不够,特别是缺少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综合提炼与分析。
三、文献综述不是资料库,要紧紧围绕课题研究的“问题”,确保所述的已有研究成果与本课题研究直接相关,其内容是围绕课题紧密组织在一起,既能系统全面地反映研究对象的历史、现状和趋势,又能反映研究内容的各个方面。
文献综述2500 文献综述2500字篇十一
学前智育是由家长及幼师利用各种方法、实物为开发学前儿童的智力,使他们更加聪明,有系统、有计划而且科学地对他们的大脑进行各种刺激,使大脑各部位的功能逐渐完善而进行的教育。学前智育是学前教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构成学前教育学的科学体系的一部分。儿童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基础阶段,又是发展最快的时期,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对幼儿智力及其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超常儿童的形成、发展,无一不与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有关,尤其是智力方面的学前教育。学前智育是一个多方面的培养过程。
是对0岁至入小学前儿童实施教育应遵循的基本要求。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是:体、智、德、美诸方面的发展应互相渗透,有机结合;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面向全体幼儿,热爱幼儿,坚持积极鼓励、启发诱导的正面教育;合理地综合组织各方面的教育内容,并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依据0岁~6岁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学前教育的原则可概括为:
(1)从胎教开始适应各年龄发展和个体发展的教育;
(2)促进学前儿童体、智、德、美的良好发展与个性的健康发展;
(3)成人对学前儿童的照管与教育相结合;
(4)以兴趣诱发,在游戏中成长;
(5)创设适宜的环境,发挥其教育的功能。
自80年代以来,加强学前教育成为世界未来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许多国家把学前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的基础,并依据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和保健学等方面取得的科研成果,尝试新的改革,以促进本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学前教育逐步被纳入义务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在学前教育的目标、制度、内容、方式和方法等方面,都出现一些新的趋势。了解并研究这些新的动向,将有助于我们借鉴别国的经验,促进本国学前教育的发展。现将80年代以来,尤其是90年代世界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发展的一般趋势综述如下。
学前教育中心的转移
文献综述2500 文献综述2500字篇十二
核心期刊是期刊中学术水平较高的刊物,是进行刊物评价而非具体学术评价的工具。相当一批教学科研单位申请高级职称、取得博士论文答辩资格、申报科研项目、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学术水平评估等,都需要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或若干篇论文。
具体搜索方法如下所示:
三是寻找优秀硕博论文。具体方法如下所示:
当然,以上步骤,都是文献综述写作的必要步骤,但是还有没有捷径可走了?答案是有的。
那就是看硕博论文,在前文中有说过,过万的论文,在论文的第一章绪论中都会涉及到文献综述,那么你只要下载硕博论文进行阅读即可,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已有的文献综述进行简单修改即可。
在这一篇论文中,之所以先写国外,也是因为国外的研究早于国内,国内的研究是在借鉴与国外的研究成果上而展开的。
文献综述2500 文献综述2500字篇十三
[前言]
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的频率加快、范围加大和程度加深。有数据表明:“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23%~25%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障碍,90年代上升到25%,近年来已达到30%,存在心理障碍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多”。[1]使得我们不得不更加关心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任长顺在《不同运动项目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的调查研究》中提出“大学时期是大学生良好心理习惯的形成和心理逐渐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近年来随着现代人对健康认识的转变,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大学时期同时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大的时期。他们既要应付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理问题,还要应付社会环境变化产生的心理矛盾,常常处于错综复杂的心理矛盾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多种多样的心理卫生问题”[2]。曾四清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中提到“心理疾病最重要的治疗手段是行为疗法”[3],而刘卫平、李平等认为体育教学恰恰在这方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以思维活动为主要活动方式的文化课,由于学生的心理思想和外部行为不宜表现,所以在课堂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多以理性的说教为主,学生的主体参与水平仅处于较低的被动认同活动阶段,故难以实施有针对性、及时性的教育来改善增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相比之下,体育实践课由于它具有群体性、竞争性、艰苦性、娱乐性、释放性、外显性等特点,故可以看成它是个社会活动的缩影,或者说是社会活动模拟游戏化,人们沉浸在体育实践课活动中,会感受到丰富多变的刺激,也会体验到几乎和社会活动完全相同的精神磨难与心理冲突。所以,它更易于有效地把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与心理健康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在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课堂身体活动的过程中主动加强主体的参与性,并充分地体验、领悟、内化,然后附诸实践直接接受实践的检验”。[4]正因为体育教育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优势,使得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关注体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影响。本课题主要是从平时的课堂教学出发,研究体育运动本身会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各种不同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的不同影响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使体育教师在课堂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操作性和可行性,从而促进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主题]
大学阶段是人们接受系统的学校教育的最后时期,也是人们进入社会前的最后阶段。大多数学生离开了家长而独自生活和学习,其中有来自日常生活的苦恼、有与同学交往过程中发生的关系矛盾、有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以及即将毕业进入社会而产生的就业压力,因此,高丹娜在《如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出本阶段“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大的时期”[5];同时还要应付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理问题,从而常常处于错综复杂的心理矛盾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多种多样的心理卫生问题。
一、体育运动本身会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
心理疾病最重要的治疗手段是行为疗法。于勇在《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表明体育运动由于本身特点决定了其在促进心理健康方面具有巨大的效应。
1、体育锻炼能促进认知能力的提高
体育锻炼中从事每一项运动都要求运动者对外界事物做出迅速准确的判断与感知,从而快速协调自己的身体以保证动作的完成,从事长期的运动能促进人的知觉能力的发展,提高人的反应速度和知觉判断能力,使人变得敏捷、灵活。
2、体育锻炼能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
体育锻炼能带来流畅的情绪体验这是一种理想的内部情绪体验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们能忘我地投入到运动中,并产生来自于活动过程本身的直接兴趣和享受,这是一种在学习、下作、交际中所无法产生的情绪状态。研究表明:用力的运动可使人减少情绪上的负担,甚至能减轻因精神压力的偶发事件而造成的心理负担。
3、体育锻炼能强化“自我概念”,对自尊产生积极影响
“自我概念’,是个体主观上关于自己看法和感觉的总和。自我概念是相对稳定的,在适应社会的人格的形成方面起很大的作用。众多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可使自我概念清晰度明
显提高,肌肉力量、情绪稳定性和外向性格呈现正相关,通过力量训练个体的自我概念显著增强。
4、体育锻炼能协调人际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人感到愈来愈缺乏适当的社会联系和人际交往,体育活动是一种很好的增加人与人之间接触的形式,在活动^v^同锻炼、相互竞争、团结合作、相互交流,可以使个体忘却烦恼和疲劳消除孤独感,使身心得到舒适的体验,产生良好的情绪状态。
5、体育活动能降低应激反应,消除疲劳
应激是指个体对应激源或刺激所做出的反应。锻炼会引起人脑释放自然合成的镇静剂一一内啡肽,发挥作用时,内啡肽具有阻断大脑中与应激有关的化学反应的作用。有研究表明,体育锻炼能提高诸如最大吸氧量和最大肌肉力量等生理功能,这就能减少疲劳的产生。
6、体育锻炼能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
焦虑和抑郁是人学生遇到的几种最为常见的情绪困扰,1990年诺瑟等人的研究表明,一次性活动和长期的身体锻炼均能有效地降低抑郁;身体锻炼既可降低特质性抑郁,也可降低状态性抑郁,身体锻炼既可降低正常人的抑郁,也可降低精神病患者的抑郁,有氧练习(低强度、长时间)和无氧练习(高强度、短时间)均可降低抑郁;体育锻炼与心理治疗相结合更能有效的降低抑郁”。[6]
教学过程是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的,它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从中挖掘出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从而有目的来“改善和调解大学生的精神状态,使其适应繁重的学习生活及来自各方而的压力,树立积极向上的思想意志品质,培养学生自强、自立、自尊、自爱的健康人格,为成功走向社会打好基础。其次,体育活动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总是与人群发生着交往和联系,在活动中要努力控制和约束自己的内心冲突,这对培养协调人际关系,扩大社会交往,遵守公共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行为规范起着积极的影响”。[7]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同体育活动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缓解心理矛盾、消除忧郁和焦虑等各种心理问题、调节心理状况、维持心理平衡。
二、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
1、不同的教学内容是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教育作用。“田径培养学生的勇敢、坚毅、果断、坚忍不拔、奋发进取、开拓进取、吃苦耐劳等良好的心理素质。”[8];“而在球类教学中,提倡集体主义精神,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奋勇拼搏,可培养关心他人、关心
文献综述2500 文献综述2500字篇十四
1. 使用word文档制作
2. 论文题目:三号、加粗、居中
正文大标题:小四、加粗、顶格
4. 摘要、关键词:五号、加粗、顶格
5. 正文、参考文献:五号、倍行距
6. 页脚:插入页码,居中,奇偶页均同
样例:第1 页(共4页),小五号
7. 页边距设置:默认上、下:;左、右:
8. 基本格式:
(1) 标题的层次
一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二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三级标题用“1. 2. …”来标识、四级标题用“(1) (2) …”来标识。
(2) 插图和表格
插图的图续、图题应放在插图的下方,居中 排印。图用图1,图2表示
表格的表头、表题应放在表格的上部,居中 排印;表格用表1,表2表示。
(3) 公式
公式应单占一行并居中排印,末了不必加标点符号;一行如有两个以上式子的,可用标点符号 隔开,解释公式中的变量应以“式中:”作为标识,左顶格排印。其基本格式为:
x+y=c
式中:x代表……; y代表……; c代表……。
(4) 数字文稿中的纯数字,应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5)注释
文献综述2500 文献综述2500字篇十五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灾害(本文中的灾害均指自然灾害)在我国古代发生十分频繁,所以我国对灾害防治起步较早,“大禹治水”是在灾害防治上的较早实践。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我国历代政府逐渐将实践经验用政策和法律固定下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机制。在我国古代,这套机制被称为“荒政”。
在灾害的预防上面,历代^v^规定了重农制度、仓储制度,水利制度和林垦制度。在灾害的救治上面,采取“赈给”、“调粟”、“养恤”、“除害”的治标措施和“安辑”、“蠲缓”、“放贷”、“节约”的补救措施。 此外,民间还存在着一套自我救济的应灾机制,有家族的自救,即灾害爆发后,很多富户大姓救济同一宗族的穷人。如《后汉书•朱晖传》载 “建初中,南阳大饥,米石千余,晖尽散其家资,以分宗里故旧之贫赢者,乡族皆归焉”。还有是社会团体的救助,元代民间有“锄社”;明代山东有“义社”,河南有“吃会”;清代北京有“窝窝头会”,南京等地有“摇会”。
中国古代在灾害防治上的众多成就,激发了中外学者对此的研究兴趣。在国内,虽然没有专门研究中国古代灾害防治法律机制的学者,但是研究“荒政”(或者称为救荒)的学者数目众多。然而,“荒政”是历史上的称呼,从当前看来,其实就是灾害防治,以及相关的政策制度。根据目前的考证,最早系统介绍救荒的文献是南宋的《救荒活民书》。民国时期邓云特的《中国救荒史》一书,是近代文献中对中国古代灾害防治阐述较为详细的著作,书中不仅记载了历代灾害发生的情况,还有对灾害防治的思想发展和具体政策的论述。
当代学者对中国灾害防治的研究也颇有兴趣,理论著作层出不穷。关于研究灾害防治思想的文献有《早期儒家的抑制型防灾减灾思想》(刘厚琴),《救灾与发展:范仲淹、刘晏救灾思想的现实意义》(^v^英),《两汉荒政思想探析》(陈业新)等;关于研究具体制度或者措施的有《浅议南宋社仓制度》(许秀文),《宋代富民与灾荒救济》(林文勋),《中国古代报灾检灾制度述论》(张文)等;还有整体研究中国古代灾害防治的,如《中国古代减灾思想和政策》(段华明),《中国古代抗疫病的法律措施》(王宏治),《灾异境遇—中国古代法律应对机制及其当代意蕴》(方潇),《天人感应的灾异观与中国古代救灾措施》(孙湘云)等。
在国外,也不乏有研究中国古代灾害防治方面的学者,像美国学者李明珠、艾志端,法国学者魏丕信,澳大利亚学者邓海伦,日本学者掘地明,德国学者安特利雅•扬库等。
二、研究方向
从目前来看,大多数学者主要集中在历史学、政治管理学、经济学等领域来研究这一问题。由于研究参照的主要是史学资料,导致了研究的方向也倾向了史学一边,像研究灾害思想的文献,基本上都属于史学类文献。另外,有的学者研究灾害防治的某一制度,也容易倾向于从政治管理学的角度着手,因为在史料中对灾害防治的记载,大部分是关于具体灾害防治工作的实施操作,而这些跟行政管理紧密联系。
在研究的内容上,很多学者倾向于研究清代的灾害防治机制,因为清朝是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对当代更具有借鉴意义,还有是清代的史料比较完备。而研究灾害防治思想的学者,则不局限于这一时期,从先秦到晚清的各个时代,都有所涉及。也有学者研究古人的灾害防治思想,研究的对象主要是那些儒学大家,像孔孟,董仲舒、朱熹等。
三、进展情况
中国学者对灾害防治的研究同步于灾害防治的实践,但古人对灾害的研究主要是停留在思想论述上面,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不能称之为研究。因此,真正意义上对古代灾害防治的研究应该始于近代。民国时期的邓云特对古代灾害的防治很有研究。在他的《中国救荒史》中,详细记录了从远古到民国时期的各种灾害,并且分析了各种灾害的成因与影响。在书中,他还介绍了历代救灾思想的发展,首先他介绍了天命主义的禳弭论,然后详细介绍了各种实用的思想学说,他把那些实用的学说概括为积极预防论与消极救济论。在灾害防治的政策上面,邓先生也将古代的政策制度分为积极的预防政策与消极的应对政策。
新中国建立后,我们曾经遭遇过严重的三年自然灾害,所以对灾害防治的研究始终没有间断,但是那些研究都集中在自然科学领域。在社会科学领域,对此的研究几乎为零。改革开放初期,社会科学领域对灾害防治的研究进展仍然十分缓慢,对中国古代灾害防治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又遭遇了一些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如的长江特大洪水。另外,此时中国的社会科学得到了蓬勃发展,科研队伍得到了壮大,中国优良的传统文化也再次得到了国家的认可。中国古代灾害防治的研究开始有所进展,于此相关的一些文章开始出现。学者^v^英在发表《救灾与发展:范仲淹、刘晏救灾思想的现实意义》,李鸣在发表《明朝救荒立法述略》,等等。
在以后的几年中,国内学者对古代灾害防治的研究逐渐深入,涌现的文献也越来越多。在的“非典”事件后,将这一课题的研究推向了高峰,诸多学者发表了此方面的著作,如孙绍骋著的《中国救灾制度研究》,陈桦和刘宗志著的《救灾与济贫——中国封建时代的社会救助活动(1750—1911)》,王宏治发表的《中国古代抗疫病的法律措施》、方潇发表的《灾异境遇—中国古代法律应对机制及其当代意蕴》等。从那以后,学术界对中国古代灾害防治的研究一直是方兴未艾。
当前,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及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这再次给予了学者研究中国古代灾害防治新的契机。,北京召开了“清代灾荒与中国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三联书店出版社将会议上的学术论文出版成书。(由李文海与夏明方主编的《天有凶年——清代灾荒与中国社会》。)学术界对中国古代灾害防治的研究,迎来了新的高峰。
四、存在问题
尽管学术界对中国古代灾害防治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在笔者看来,这只是局部性的。如前所述,当前学者对中国古代的灾害防治,仅仅局限于历史学、管理学与经济学领域,而在法学领域,除了方潇、李鸣、王宏治等几个学者发表过一些论文之外,很少有人问津,权威性的著作文献更是稀少。并且,那几个学者对中国古代灾害防治的法律研究也不是很深入。学者李鸣的《明朝救荒立法述略》,主要是对明代的救灾措施与法律条款的罗列,对于深层次的立法思想却毫无论述。学者王宏治的《中国古代抗疫病的法律措施》更是体现了堆砌史料的特点,仅仅冠以了一个法律措施的名号,至于为何称其为法律措施没有进行详细的探讨。学者方潇的《灾异境遇—中国古代法律应对机制及其当代意蕴》,主要论述的是当代意蕴,所以对古代灾害的应对机制只是作了初步的介绍,其机制的内容仅仅摘取了邓云特《中国救荒史》〉中的部分内容,没有什么突破性的研究论述。另外,在最近的三年内,法学领域没出现过此论题的文章,研究进展十分缓慢。
我国古代政法不分,造成了当代学者对史料鉴别的困难。在社会科学中,一般的做法是将荒政归为政治,将刑狱归为法律。这种泾渭分明的规定,可能是导致法学学者研究古代灾害防治缺少的原因。笔者认为,对中国古代荒政的定性有待商榷,它仅仅是政治制度吗,是否排除了法律制度的可能性呢?邓云特先生认为,历代学者对救荒(荒政)的概念模糊不清,他认为救荒(荒政),应该是为防止或挽救因灾害而致社会物质生活破坏之一切活动。 可见,中国古代的救荒是系统性的机制,除了政治制度外,也包含了法律制度。因此,从法学的角度,重新审视中国古代灾害防治的机制,可以弥补当前学者对荒政研究的缺漏。
文献综述2500 文献综述2500字篇十六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一门很特别而且很有用的学科,名字叫文献检索,这门课程给我带来了不少收获。
文献检索,是指将信息按一定的方式组织和存储起来,并根据信息用户的需要找出有关的信息过程,所以它的全称又叫“信息的存储与检索,这是广义的信息检索。狭义的信息检索则仅指该过程的后半部分,即从信息集合中找出所需要的信息的过程,相当于人们通常所说的信息查寻。文献检索途径:著者途径、题名包括书名刊名等途径、分类途径、主题途径、引文途径、序号途径、代码途径、专门项目途径 。文献检索是科学研究的向导。要进行有价值的科学研究,必须依赖文献检索,全面获取相关文献信息,及时了解各学科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新观点、以确定自己的研究起点和研究目标。
通过此次实习我了解到,我校图书馆中藏有如此庞大的数据库资源,报刊、博硕士论文等等,信息量大,检索方法简捷,也认识到文献检索这门课程很有用,可是要学好也不是很容易,我们必须多练习、多搜索,经常去查询、去摸索,并且要仔细的静下心来学习,只有真正熟悉了各种数据库的检索方法,掌握正确的检索方法,才能够快速而准确的找到自己真正所需要的文献资料。
检索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因为的要找到相关的东西的同时还要摒弃大量的无用信息。以前查资料时很少使用图书馆的数据库,可是经过这次课程的培训,我明白了专业数据库是我们获取资料最便捷的工具。检索有时不是在一开始就明白你所要找的东西,可能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通过逐步的顺藤摸瓜式的检索,其本身就是一个逐渐学习的过程。人类的学习活动必须有交流才能不断进步,在面对面的交流不是那么容易得到时,信息检索在很大程度上能弥补了这一不足。
检索是一个有功夫的细活儿,同样的条件,检索同样的信息,不同的人所花的时间和所得到的结果会有很大差别。只有再不断的检索过程中善于总结,才能在花费最少的情况下获得最有价值的知识,这在当今世界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学会学习”在信息发达的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重要。
下面主要谈一下自己的一点体会。
首先,要正确看待文献检索,既不要把文献检索看的太难、太高深,也不能过分低估检索的重要性和难度,要用平常的心态去看待它。
其次,检索要遵照一定的科学方法,逐步深入的去进行,没有人一步就能找到所要的全部文献。对于刚涉及到某些领域的人来说,查找文献确实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不妨先阅读几篇与本课题领域相关的综述类文献,通过阅读对本领域有了大致的了解后再去查找文献可能会更好一些,这样不仅知道了要什么内容,并且也了解了本领域常用的专业术语,用这样方法提出的关键词查找文献会更快、更准确。 再次,处理好检索过程中“全”与“准”的关系。合适的关键词及检索式对检索结果很重要,但关键词的提取及检索式的确定和检索方法没有关系,主要取决于本人对本领域内容的理解程度。
文献综述2500 文献综述2500字篇十七
文献综述4
关于英汉翻译中文化传达问题的文献综述
在开放发展的全球化国际氛围下,社会科学研究正发生着一系列历史性的变化。这一变化体现在素有语言关怀传统的翻译理论领域则表现为“文化热”在翻译界的兴起。在《当代美国翻译理论》一书中,郭建中教授提到近二十年来翻译研究的两个明显的趋向:一是交际理论在翻译理论上的体现,二是对文化转换的重视深刻动摇了重视语言转换的传统(1:136)。换言之,因为交际与文化都具有以人为本人的特质,人文关怀在翻译界已经赢得高度的重视,翻译理论界正在加强宏观把握,拓展翻译视野,加强翻译工作的文化融合功能。
本文从文化语境与语词翻译、文化翻译与文化“传真”、跨文化视野中的异化和归化翻译三个方面阐述了文化、语言、翻译三者之间的关系,论证了文化翻译的理论基础。本文认为:文化翻译是在文化研究的大语境下来考察翻译,即对文化以及语言的“表层”与“深层”结构进行研究,探索文化与翻译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文化“传真”意指文化翻译的基本准则,即要求译语从文化义的角度准确地再现原语文化所要传达的意义、形式及风格。(2:84)本文揭示了译语与译语文化的相互影响问题,指出译语的异化是两种语言、两种文化的对抗与对话。好的翻译是译语的优化,即保持异化适度。译语的优化将是我国新世纪翻译文学中新的潮流。
关键词
文化语境;文化翻译;文化“传真”;异化/归化翻译
一、文化语境与语词翻译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词又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最敏感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想的变化,是语言中最能反映文化特征的部分。所谓语词就是指词和词组,词组的范围包括各种固定说法、习惯用语和习俗语,语词都有:音义的理由和来源,语词的产生、变异和发展都包含着丰富、复杂的文化信息,如地理环境、社会历史、政治经济、风俗民情、宗教信仰、审美取向、价值观念及思维方式等等,其中最能体现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个性,体现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文化的特点,使不同民族的语言呈现出不同的特性。(3:38)语词的翻译要求译者在广泛地、准确地了解他国文化中的观念、信仰、习俗、价值标准等方面的同时,忠实传达本国文化的价值与灵魂,才能真正做到不同文化间的交流。
翻译学的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人类行为研究的范畴,人类的交际受语言环境的制约,而语言环境又根植于文化习惯,因此翻译必然受到译出文化和译入文化的影响。可见,不同的文化语境决定着语词翻译中词义的提取,也体现着译者对不同文化的判断和理解。本文将探讨文化语境中诸多因素对语词翻译的影响,以及相应的翻译方法(3:46)。
(一)地理环境差异与语词翻译。地理文化是指所处的地理环境而形成的文化。由于各民族生活空间不同,因而自然环境各方面的差异影响不同民族对同一事物或现象的看法各有不同。特定的地理文化赋予了语词特定的意义。
(二)社会历史差异与语词翻译。历史文化是特定历史发展进程和社会遗产的沉淀所形成的文化,各民族的历史发展不同,因而各自都有含有特定的人物和事件的语词来体现本民族鲜明的历史文化色彩。例如,英语中“to meet one’s waterloo’(遭遇滑铁卢)是源于十九世纪拿破仑在比利时小城滑铁卢惨败一事,汉语中“败走麦城”是指古时三国的蜀国名将关羽被打败退兵麦城一事,两个语词分别来源于不同的历史事件,但喻义相同,都是指惨遭失败。因此这类语词的翻译需要了解各民族历史文化才能使译文更具文化个性。
(三)习俗人情差异与语词翻译。语言来源于生活,生活习俗与人情世故在一定程度上制约
着语言的表达系统。例如:数词“八”在汉语中是现今最受人们喜爱的数额――因为其发音与“发”谐音,迎合人们发财致富的心理,而英语中“eight”则没有这种意义。
(四)宗教信仰差异。宗教信仰对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定的宗教信仰产生了语词的特定含义。中西方的宗教信仰不同,也影响着英汉语词的翻译。在西方,以基督教为主的宗教文化深刻影响着人们的语言表达,基督教产生时,欧洲大陆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世俗的王权只有超越一切世俗力量之上的上帝才能收服人们的“野性”,于是基督教应运而生,人们的语言也深深的打上了民族宗教色彩的烙印。如:“man proposes.god disposes’(由人提议,上帝决断)“god helps those who helps themselves’(天佑自救者)。在以佛教为主导的中国传统宗教文化中,“老天爷”成了佛^v^心目中的天神。许多语词来源于佛教、道教。如“三生有幸”中的“三生”源于佛教,指前生、今生、来生,该词语用来形容机遇非常难得,可见宗教文化是构成英汉语言各自特色的重要方面。了解了宗教文化的差异,就能更准确地表达语词的文化意义。
(五)神话传说与经典著作的差异。不同民族的神话传说与经典作品中产生了许许多多的习语与典故,反映了民族风味、社会世态,使各民族的语言充满了情趣与活力,具有独特的表现力。如“sour grapes’(酸葡萄)出自《伊索寓言》,比喻“可要可不及的东西”,汉语中有“万事俱行,只欠东风”、“逼上梁山”、“叶公好龙”等,以上例子说明在民族各自丰富的文化遗产中产生的语词包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意味,构成了各民族语言表达方式的鲜明独特性,是其他语言文化所不能替代的。在翻译过程中应尊重各民族文化词语的特点与个性,保留语言存在和表现的形式。
(六)价值观与审美意识的差异。由于文化的差异导致人们的价值观及审美意识的不同,导致人们对同一事物有着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观点和看法。在价值观念方面体现在个体与集体的观念不同,个人价值至上是西方文化的特点,英语中有不少表现语词的个人进取、个人力量、个人意志,如:“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有志者,事竞成)、“everyman is the architects of his own forune.”(自然的幸福靠自己)、“you have to blow your own horn’(应吹自己的号角)。在审美取向方面,中国传统喜庆偏向红色装饰,而西方则多为白色,汉语中的红茶,英译为“black tea’。以上例子表明,英汉文化在价值观和审美观方面的差异影响语词的翻译。英汉民族存在的文化差异决定了语词表达形式及词义的选择,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充分考虑原语词所包含的民族文化与语言个性,充分理解语词所蕴含的独特的文化意味,尽可能结合原文的文化背景,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语言形式及艺术特色。
综上所述,文化语境的诸多因素影响着语词的翻译。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指出“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4:86)这说明翻译要将中西文化结合起来,离开文化背景去翻译,不可能达到两种语言之间的真正交流。而在语词的翻译中,译者必须了解不同民族社会文化体现在语篇中的文化内涵,正确理解语词所包含的文化语义,采用适当的翻译方法,这就要求译者应特别谨慎,仔细分析隐含在语词背后的容易引起语义冲突的文化因素,根据具体语篇,在不违背原文语言的表达基础上再现原文语词的文化意蕴,达到忠实原文的目的,真正实现两种文化的沟通与移植。
二、文化翻译与文化“传真”
文化翻译是指在文化研究的大语境下来考察翻译,即对各民族间的文化以及语言的“表层”与“深层”结构的共性和个性进行研究,探讨文化与翻译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文化“传真”在此意指文化翻译的基本原则。它要求译语要从文化义的角度准确地再现原语所要传达的意义、方式及风格。换言之,就是把原语的“形”、“神”在译语中原计原味地体现出来。由此可见文化“传真”的研究是翻译中的关键部分。翻译之所以不那么容易,乃是因为语言反映文化,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并受文化的制约。一旦语言进入交际,便存在对文化内
涵的理解和表达问题。这就要求译者不但要有双语能力,而且还有双文化乃至多文化的知识,特别是要对两种语言的民族心理意识、文化形成过程、历史习俗传统、宗教文化以及地域风貌特性等一系列互变因素均有一定的了解。正是以上这些互变因素,英汉民族的语言文化体现出各自特有的民族色彩。
英汉两民族的宗教信仰不同也会体现在语言方面。英语中出现的文化主要是基督教文化《圣经》在整个西方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中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与之相应的是在我国影响极为深远的佛教文化。两种文化在思维习惯上、语言表达形式上,词汇意象和含义上,都有着自己的特色,故翻译时特别要引起注意。例如hawkes把《红楼梦》中的“^v^”竟然译成”god bless my soul”(上帝保佑),把上帝拿来代替佛教的无量寿佛,这很可能让西方人以为中国人也信奉上帝。这样的译文大大地削减了中国文化内涵。又如“天诛地灭”这一成语运用“天”、“地”作为最高权力的象征,但它只能适用于深受天道观影响的中国,故不能用反映基督教信仰的”god”(上帝或神)取代。某些含异域感情色彩的词语的翻译也是一个难点。
文献综述2500 文献综述2500字篇十八
电力企业想达到自身经营效益和外部社会效益的双赢,不仅要以优质的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还需要改革自身的组织结构,以提高企业运行的效率和效果。重建后的组织模式围绕着会计的业务流程而展开,职能单元则是为业务流程的有效运行提供服务支持。因此,基于会计业务流程而重构的会计组织其实是一种二维的组织结构——流程维和职能维,一方面需要建立与会计业务流程相适应的流程小组;另一方面,各个会计业务流程小组统归于会计服务中心,服务中心实现相关的职能。流程小组目的在于满足与业务流程相关的录入、处理和控制等相关工作,服务中心的主要作用在于培养和提供有关的`会计专业人员并参与解决流程上的执行问题,在纵向上保证组织内进行核算与管理的系统性。图2显示的是在erp环境下,基本财务数据的采集工作由各个业务部门自身所设的数据处理中心完成,故需要在每个独立的业务部门下设立数据录入员,数据审核记账员和数据文档管理员这三个职位,分别负责部门数据的录入、审核记账和存档等基础财务工作。图3显示的是会计部门在以流程为中心重组后只需要设立ais系统部(主要负责erp系统财务模块的使用和数据库的维护及管理)及财务小组(主要负责对有关要素进行管理和监督等职能)。重建后会计组织的结构特征:
(1)以流程为中心。会计组织的传统分工有两个基本的假设;
其一,相对于组织任务的多样复杂性,雇员的工作能力往往被视为是不能匹配的;
其二,组织中的管理层被视为控制中心,对部门业务活动行使管理职能,对应到会计部门,部门内的分工越是详细其相互牵制力就越大,从而内控就越强。
这两种假设强调对员工的控制,均将员工视作低能、懒惰和不负责任的人,管理者的作用就是监督和控制员工。建立在这两项职能基础上传统会计组织模式所获得的利益远远低于所花费的费用,而违规的风险依然存在。与以管理职能为中心的组织结构不同,erp环境下的会计组织结构围绕着相关关键的业务流程进行重新构建,将以流程为重构的中心单元,把具有逻辑关联的会计活动连接起来,由一体化的信息系统完成整个流程的运行。流程小组成为新组织结构的基本单元,重构后的会计组织模式将不再以功能划分各个岗位和职位,原先的岗位和任务被整合和压缩为三种:数据录入人员、数据审核记账员和数据文档管理员,从而避免了传统组织结构的职能交叉,效率低下等问题。同时,减少了存在于各个环节的检查步骤,只需要进行系统数据设定或者总检查,就可以简化这一原先繁琐复杂的活动。流程化的组织结构保证了组织的通畅,避免了一些风险,岗位的最终设定可以根据流程的需要重新设置。
(2)扁平化。erp系统的流程管理能够优化企业的信息过程,重构企业财务数据的收集、传递和处理能力。erp系统模块中的财务信息系统,负担了会计数据的汇总、协调、分解和控制职能,以前这些由中层会计管理人员所承担的职能将由系统自动完成,从而大幅度减少这一层级所设置的管理人员,并在缩短组织的顶端与低端间信息通道的基础上提升了效率,有效减少了财务数据失真的风险。erp系统使传统的会计组织中层管理人员失去了存在的基础,能够提高组织结构的效率,会计组织的新模式成为高效率、效能的扁平化组织。
(3)相关组织界线的模糊化。信息化的会计实务,加强了“组织—机构—个体”三者间的联系,极大地提升了个人和组织的数据处理能力。之前直线型的组织模式将被新的模式所替代。会计组织的新模式将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连系企业内部的各个层级机构,并加强组织自身同外部机构和个体间的联系,erp环境下的企业、部门和个人,虽然仍然有权、责、利的划分,但会计部门所承担的工作已通过信息和数据与其他部门交织在一起,组织内部职能部门之间乃至组织间的界线已经淡化和模糊化。
在erp环境下探讨会计部门组织模式的重新构造,它要求重构后新的组织模式能够与系统模块中财务信息处理的有关流程相契合,能与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的处理流程紧密集合,从而保证会计目标的实现。传统的电力企业会计组织模式固有的缺陷,制约了信息化浪潮下会计目标处理的效果与效率。而本文提出的在erp环境下电力企业会计组织的模式,能够在业务流程重构和信息化的要求下,从制度上推动会计业务的同步化。文中的不妥之处,有待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探索完善。
文献综述2500 文献综述2500字篇十九
中国农村学前教育问题文献综述
学前教育是指对尚未进入小学学习的儿童以科学的方法开发其智力的一种系统的教育。包括有计划的、系统的、科学的对幼儿的大脑进行各种刺激,使他们的大脑各部位功能逐渐发育完善,使幼儿变得更聪明。学前教育为儿童顺利进入小学学习作了积极地准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与义务教育的衔接过程中,学前教育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等原因,城市和农村的发展差距相对较大,农村学前教育方面的存在的问题较多。近年来,农村教育作为农村发展的重要基础部分受到高度重视。但是,学前教育并不属于农村义务教育的范畴,处在一种边缘化和被忽视的尴尬境地,农村学前教育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将主要介绍目前关于我国农村学前教育问题的相关研究,综述相关的文献。
一、我国农村学前教育面临的问题综述
1.农村学前教育机构的数量少,覆盖面不够;
在我国,学前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的范畴,农村学前教育机构的设立一般缺乏资金、师资等各方面的支持,因此,农村学前教育机构存在数量少、覆盖面窄等问题。根据国家^v^公布的数据,―20出生人口分别为1702,1647,1599万,2001―年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分别为62.3%,60.9%,59.47%.由此可以计算2001―2003年农村出生人口大约分别为1060,1003,95l万,而作为三者之和,即20应该接受学前三年教育的农村幼儿合计大约为3014万。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年我国农村幼儿园为64719所。班数(含学前班)为395172个,在园(班)幼儿为10478419人(但柳松,)。有数据明显看出,农村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的数量不足,不能满足当前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要求。辽宁省教育研究院的一项调查也说明了类似的问题,调查显示,该地区农村幼儿园覆盖率仅为29%,仍有的乡镇没有设立中心幼儿园。村幼儿园(班)的布局和数量远不能满足幼儿就近入园的需要(罗英智,李卓,2010)。
2.农村学前教育举办主体的困境;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的举办一般是校办、民办为主,公立幼儿园较少。校办的方式即在当地的小学附设学前班,对即将进入小学学习的儿童进行启蒙教育。(教学论文 )这种方式一般存在没有专门、专业师资、经费的支持,教育的质量没有保证的问题。根据辽宁省教育研究院的调查,在调查地区公立幼儿园仅占,校办,民办(罗英智,李卓,2010)。大量校办、民办学前教育存在,但却而不能提供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服务,而公立的学前教育又未能及时的兴办。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实行村镇两级共同负责,村级负责兴办,镇进行管理。但是因为财力不足,这两级难以承担农村学前教育的责任。并且,学前教育虽是基础教育,但不属义务教育范畴,村镇两级并不负有学前教育上的法定责任(周芬芬,2006)。
3.农村学前教育经费缺乏;
农村学前教育的经费一半来自村镇两级,但是税费改革后,农村不再收取“三提五统”,农村学前教育没有了有限的经费来源。并且,在我国学前教育经费一直未列入各级教育经费财政预算(罗英智,李卓,2010)。1994年我国实行分分税制改革后,中央财政将税收大头拿去,却并未收回学前教育的责任(周芬芬,2006)。农村地区地方财政本来就紧张,保障地方义务教育尚且吃力,更没有财力去兴办学前教育了。
4.农村幼师的师资、待遇、素质等问题;
农村学前教育一般是民办或校办的方式,这样学前教育的师资就没法得到保障。在校班的学前班当中,学前教育的老师一般由小学老师代理,并没有专门幼师负责学前教育。民办学前教育则是为了追求利益,不去请具有专业资质、高水平的幼师(窦颖,2010)。同时在师资方面还存在专业师资缺乏,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李晓菲,)。学前教育不在义务教育的范围以内,缺乏经费支持,幼师的待遇缺乏保障。民办的幼儿园更是没有能力给幼师提供较好的待遇甚至是不愿提供较好的待遇。没有好的待遇、稳定的编制,自然也就不能吸引好的幼师资源服务于农村的学前教育(李英智,李卓,2009;窦颖,2009;唐婷婷,2010;李晓菲,2009;但柳松,2010)。
5.农村学前教育的观念意识方面的问题;
目前,农村地区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教育观念比较落后。多由不具备幼教资质的人员从事学前教育,家长对孩子学前教育成果的检验也仅仅局限于数数、识字等。幼教的理念方式落后,不符合科学的幼教方法,不能有效帮助儿童智力的开发。家长也没有较好的幼教意识,不注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忽视了家庭教育作为孩子学前教育重要一部分的存在(窦颖,2009;唐婷婷,2010)。
6.农村学前教育管理中的问题;
农村学前教育存在诸多的问题,其中一部分就是管理上的问题。作为农村学前教育机构,很多都不具备科学管理的条件。没有专业的幼教管理人才,也没有建立起适合的管理制度。随着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学前教育,农村学前教育的管理水平、办园条件、服务水准已不能满足需要。同时,对幼儿教师的管理也不够规范。农村幼师数量较少,被重视程度较低,也没有形成一套管理体系。这样对幼师的管理就缺乏针对性、实效性。既不能有效的约束、监督幼师的工作,也不能充分的激励他们爱岗敬业,调动其积极性(罗英智,李卓,2010;李晓菲,2009)。
7.农村基础教育改革对学前教育的冲击。
从起,国家提出在农村进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进行农村学校的布局调整。随后,农村地区就开始了“撤点并校”,这使得很大一部分依附小学存在的学前教育被迫中止(周芬芬,2006)。同时,农村学前教育的民办形式又未有较好的发展,来填补这一空缺,就对农村学前教育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二、解决农村学前教育问题的对策综述
1.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大力发展公立学前教育;
解决农村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投入是关键。国家要加大农村学前教育的支持,扩大资金投入,建立起公立的农村学前教育机构,以解决目前农村学前教育的问题。学前教育属于公共产品的范畴,政府应该逐步推行免费的学前教育,减轻农村居民的教育支出负担(唐婷婷,2010;罗英智,李卓,2010)。
2.建立健全农村学前教育管理监督机制;
在管理体制方面,可以推行“省统筹,县为主,县乡共管”的机制。要充分重视学前教育的农村基础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省一级要为全身农村学前教育制定发展规划,县一级要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农村的学前教育,县乡两级要共同承担管理监督的职能(罗英智,李卓,2010;窦颖,2010;唐婷婷,2010)。
3.合理规划,扩增农村学前教育机构;
对于农村学前教育机构的建设、开办,要进行科学的、合理的设计和规划。要充分结合儿童的特点,建立专业的农村学前教育机构。要逐步扩增农村学前教育机构的数量,扩大覆盖范围,以满足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需求(罗英智,李卓,2010;但柳松,2010)。
4.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幼儿教师队伍;
解决农村学前教育问题,师资问题十分的重要,建立其一支高素质的幼师队伍,并提供良好的工资福利待遇,吸引鼓励幼师到农村服务。加强对幼师的培训,提高其工作水平,完善幼师管理机制,有效的监督、激励幼师的工作(罗英智,李卓,2010;窦颖,2010;李晓菲,2009;但柳松,2010)。
5.实行幼小合办的模式。
基于农村学前教育依附于小学教育存在的现实,可以实行有效合办的模式。一方面,可以依托小学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前教育与义务教育的衔接,并且这一模式在农村地区具有较多的实践经验(周芬芬,2006)。
三、国外学前教育的问题及对策参照
在主要的发达国家,学前教育机构的举办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并不追求规模与效益。在法国、德国及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一方面积极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办理幼儿教育事业,另一方面,也注重增加国家对幼儿教育的投资;在办理方法上灵活多样,德国的“家长自办幼儿园”、英国的“学前游戏小组”、法国的“微型托儿所”等,美国的幼儿园办法更是多种多样,总之,世界各发达国家在学前教育办法方面并不寻求统一的规模,而是以各自的特色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国外学前教育机构也存在着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和城乡差别,各国也在致力于改变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落后的现象。最有影响的是美国的《开端教育计划》。该计划旨在向贫困家庭的3至5岁儿童(以3、4岁为主)与残疾幼儿免费提供学前教育、营养与保健。韩国近年来也在农村幼儿教育方面加大投资,由政府出资在农村办理农村幼儿园和公立幼儿园,发展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美国的农村学前教育水平低于全国水平,学前教育资源向城市倾斜,针对这些问题,美国发起了农村学校运动,补助弱势儿童。我们应当借鉴国外经验,发展我国农村学前事业(周芬芬,2006;李秀芳,曹能秀,2010)。
四、目前我国针对农村学前教育问题的政策走势展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提出要“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组织实施“推进农村学前教育”重大项目,开展改革试点,这对全面促进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规划纲要》提出要,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的普及水平,建立资助政策体系,着力保证留守儿童和贫困家庭儿童入园,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并把农村学前教育纳入了新农村建设规划(霍力岩,余海军,2010;刘占兰,2010)。
五、文献评述总结
关于农村学前教育问题的既有研究较多,一般都按照探究问题到提出措施的研究思路进行。这些研究一般都有不同的侧重,但较少有人进行系统的全面的研究,形成权威的研究观点。已经形成的某些观点关于简单化,没有找出问题的关键。大部分的研究都没能依托有效的调查而进行,缺乏数据资料的支撑。同时,由于缺乏实地调查研究,也就没有更深入的、细微的问题的研究。缺乏调查的研究大多只找到问题产生的表面原因,无法分析到本质问题,只是对现象的感性认知,而不能进行理性的、有说服力的研究。总而言之,目前的研究已经较全面的概括了农村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但是其中更深入、细致的问题仍需通过实地调查进行探究。对问题的分析需要运用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简单的感性的观点是缺乏说服力的。不但要提出研究观点,还要有科学的研究方法和丰富的调查数据的支撑。
参考文献:
[1].罗英智,李卓,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问题及其应对策略,学前教育研究,第10期;
[2].窦颖,关于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百花园地,;
[3].唐婷婷,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今日南国,20第4期;
[4].李晓菲,农村学前教育师资的问题与研究,师德师资,中旬刊;
[5].但柳松,普及农村学前教育:挑战、机遇与策略,继续教育研究,2010年第3期;
[6].周芬芬,西部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困境与出路,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7].李秀芳,曹能秀,美国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0年第3期;
[8].霍力岩,余海军,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看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0年第10期;
[9].刘占兰,农村学前教育是未来十年发展的重点――《规划纲要》确定普及学前教育的重点与难点,学前教育研究,2010年第12期
[10].王雁,城乡二元结构与农村学前教育,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第4期。
文献综述2500 文献综述2500字篇二十
一.文献综述的引言
包括撰写文献的范围、正文的标题及基本内容提要;
二.文献综述的正文
包括课题研究的历史 (寻求研究问题的发展历程)、现状、基本内容 (寻求认识的进步), 研究方法的分析(寻求研究方法的借鉴),已解决的问题和尚存的问题,重点、详尽地阐述对当前的影响及发展趋势,以便于他人了解该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切入点。
三.文献综述的结论
概括指出自己对该课题的研究意见,存在的不同意见和有待解决的问题。
四.文献综述的附录
列出参考文献,说明文献综述所依据的资料,增加综述的可信度,便于读者进一步检索。
格式排版说明:
1. 文献综述做成word格式文档打印(a4纸)
2. 标题 四号字 居中
4. 摘要 五号字 行距为倍
5. 关键词 五号 左对齐
6. 正文 五号字 分段落书字 行距为倍
7. 参考文献 五号字 左对齐 行距为倍
8. 注释 五号字 左对齐 行距为倍
9. 参考文献的序号以 (1)、(2)……的形式进行标注
10.注释的序号以 右上标①、②……的形式,录入在参考文献中也以①、②……的形式进行序号标注。
文献综述2500 文献综述2500字篇二十一
撰写文献综述步骤:
1、搜索相关文献
在开始搜索文献之前,需要一个明确定义的主题。
如果正在写论文或研究论文的文献综述部分,搜索与之相关的研究问题和问题。
如果是以独立作业的形式写一篇文献综述,必须选择一个要点,并提出一个中心问题来指导的搜索。
2、评价来源
可能无法完全阅读关于这个主题的所有文章,所以必须评估哪些文章与自己的问题最相关。确保使用的来源是可靠的,并确保阅读了自己所研究领域的任何里程碑式的研究和主要理论。
可以找到一篇关于谷歌学术的文章,查看被引用了多少次,高引用数意味着这篇文章在该领域有影响力,当然应该被包括在自己的文献综述中。
3、识别主题、辩论和差距
组织文献综述的论点和结构,需要理解所阅读的资料之间的联系和关系。
根据阅读和笔记,帮助制定文献综述的结构,并展示自己的研究将如何对现有知识做出贡献。
4、概述结构
有各种方法来组织文献综述的主体。
在开始写作之前,应该对自己的策略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根据文献综述的长度,可以结合这些策略。
5、写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应该有介绍、主体和结论,每篇文章中包含什么内容取决于文献综述的目标。
当写完并修改完文献综述后,不要忘记在提交之前进行校对。
文献综述2500 文献综述2500字篇二十二
1.在正文写作完毕后,空两行(宋体小四号),居中书写“参考文献”四个字;“参考文献”使用宋体四号加粗,前后两个字之间不空格。“参考文献”书写完毕后空一行(宋体小四号)再书写参考文献的具体内容。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书写,并用数字加中括号表示,如[1],[2],[3],[4],[5]…,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英文句号“.”结束。
参考文献类型及文献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
(5)专利文献:〔序号]专利申请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关于参考文献的未尽事项可参见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7714-2005)。
[1]李松庆,王炜.第三方物流的实证分析[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2]李文.中国“三农”问题〔eb/ol〕,2004-07-19.
[3]祁之杰.我国物流资源优化配置问题探讨[j].管理现代化,2004(1).
[4]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 图书馆目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5]辛希孟. 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6]张筑生. 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 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
[7]冯西桥. 核反应堆压力管道和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 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
[8] gill,r. 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m] . london: macmillan,1985.
文献综述2500 文献综述2500字篇二十三
微电影音乐创作思考
摘要:微电影就是在较短的时间内用更加清晰、简短的语言和情节将完整的故事阐述清楚,满足当前大多数人快餐文化的需求。在电影制作中很多制作方会利用电影音乐提升影响力、创造经济利益。微电影亦是如此,本文将对微电影音乐制作进行分析。
关键词:微电影;音乐;制作
本文将对当前国内微电影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微电影音乐的表现和类型,以研究我国微电影音乐的发展。
一、国内微电影音乐研究现状
二、微电影音乐的类型和表现
很多学者认为电影音乐的本质是一种功能音乐,对于微电影亦是如此。音乐在电影中起着支撑剧情发展的作用,有时微电影音乐是作为叙事结构的组成部分而存在,有时作为烘托电影气氛的重要手段使用,有时则是为了表达角色的内心情感。传统的电影作品中,都是根据音乐的功能性质来划分音乐类型。我国电影音乐研究的过程中运用的是波兰音乐学家《电影音乐美学》中的“功能性分类体系”。
笔者认为微电影音乐的划分可按照以下依据进行:首先,以微电影音乐素材为依据划分。根据微电影音乐素材的来源可将微电影音乐划分为原创性音乐和非原创性音乐。直接运用于电影中的既有音乐就是非原创音乐,通常该类音乐产生于电影之前,是完成剪辑后音乐制作人为了满足电影需要而进行剪辑的。实际当中通常有两种引用非原创音乐的方式,包括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在直接引用中,音乐制作人将未经过任何改编音乐的内容直接应用于微电影中。例如:制作人老狼曾将崔龙阳《再见克隆人》、荷西《布拉娃》、张智的《巴克图口岸》直接运用于微电影《音乐十诫》当中,并通过在背景音乐中使用这些作品收获了良好的成效。
在间接引用中,音乐制作人为了达到更加契合电影内容和推动情绪、清洁发展的目的,会将原有音乐作品的配器、速度、力度、和声进行改变。例如:帕格尼尼的《钟》就被间接的运用于薛凌的微电影《造琴师的秘密》中,音乐制作人大胆的改变和剪辑了第三章中部分乐曲片段,使音乐更具时代感。当时微电影音乐制作的主流仍是非原创音乐,这种方式配乐目前在国内大多数微电影制作中使用,相对于原创音乐其成本、资源、操作等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但是要使影片内容和音乐的契合度高,就必须由高水平的剪辑者完成剪辑环节,另外这种直接应用造成侵权问题也相对较多。
其次,以微电影音乐的剪辑方式来划分。根据微电影音乐的剪辑方式,可以将微电影音乐分为主题性配乐和拼贴式配乐两种。拼贴式配乐本质上是一种自由式剪辑配乐,当前国内微电影配乐中主要采用的就是这种。拼贴式配乐的剪辑采用的是音轨剪辑方式,通过拼贴或混剪若干知名乐曲达到衬托剧情和参与叙事的目的。《老男孩》就是这一类型的代表,其主要内容表现为怀旧、励志、青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风靡一时的歌曲《粉红色的回忆》《十六岁的花季》《水手》《花仙子》都被通过混剪的方式运用到电影中。这些作品不仅将时代背景和历史环境都一一展现出来,还将观众带入到那个时代氛围,很多八零后很容易就会想起自己的青春岁月。
三、微电影音乐的前景分析
文献综述2500 文献综述2500字篇二十四
我们谈文献综述,首先从文献开始。文献又叫参考文献,标注在论文后置部分。使用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论文言之有据。具体来说,有三个方面作用。
一是作为研究现状的基础材料。研究现状位于引言的第二部分。在开展研究之前,需要梳理分析已有研究情况,发现有待进一步研究之处,从而确定自己的研究出发点。
如,《限速值对信号交叉口交通安全的影响分析》一文中,使用了 ssam 模型,故在论文中引用了《surrogate safety assessment model and validation》中关于交通冲突的标准,作为自己研究的依据。
三是作为讨论、论证时参考。完成论文、形成论点之后,可能还需要对论点进展开讨论,此时可能需要参考观点。这些观点既可能是与论文观点一致,作为论证的佐证;也可能与论文观点相反,从而成为论文驳论的对象;但也可能对论文观点所有补充,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观点。
如,郭文汇等人在介绍研究结果——「高认知需要的个体更容易受到理性诉求广告的影响,而高情感需要的个体更容易受到恐惧诉求广告的影响」后,指出「与 haddock 等人[7]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对自己的研究结果进行佐证。
在以上三个方面中,最重要还是第一个作用,这就本章所要讲的内容。
关于参考文献,还需要做两点说明。
一是,使用参考文献,是因为需要在论文引用他人的观点。但如果所引用内容是专业内的基础性、常识性的知识,就不需要引用。如,有的学生写到「交通系统包括人、车、路三要素[1]。」这是一个常识,完全没有必要的。
二是引用他人的观点有三种表达方式。第一种是直接引用原文,此时需要用引号将原文内容标出;第二种是对原文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出主要思想,大部分学术论文都是采用这种方式;第三种则是尊重原文的意思,对它作进一步解读。这三种表达方式,参见《高效写作的秘密》。
文献综述2500 文献综述2500字篇二十五
不同类型社会体育指导的培养
刘平江、赵立《浅谈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2002年)一文中提出:“要培养一专多能的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在邓星华《论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2001年)一文中提出:“我国社会体育的特点和锻炼群众的需要,可以将社会指导员分为健身健美类、医疗保健类、竞技运动类、休息娱乐类等四类。”从上述文献资料可以看出,培养各个层次类别的体育指导员,可以全方位地为社会体育指导服务。
加大高校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力度
廖军在《充分发挥高校优势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2003年)一文中表明:“高校体育专业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体育专业人才的任务,根据社会对个类体育人员的客观要求,其培养目标应主要是适应面广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因此高校应该把培养和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列入其职责范围。
管理社会体育指导员应更加细化
倪同云、白云、陈琳等在《完善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管理体制的研究》(2002年)一文中明确指出:“对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具有国情特色的较细分类,如在大类上可分为管理型、经济型、技术型等,再在每个大类上分细,如技术型可分为:青少年指导员、老年指导员、妇女指导员等。”
建立健全的我国社会体育组织管理体制
早在1987年,日本由文部省公布了《关于社会体育指导员知识,技能审核事业来认定规程》。在《邓星华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2001年)一文中指出:“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法规,从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申报、培训、考核、授予称号、上岗经营、年审注册、晋级权利和义务以及法律责任等方面都做出了明确规定。”从上可以看出,建立完善的社会体育组织管理体制的重要性。
社会体育指导员总体数量情况及分布
如付明、李飞杰在《武汉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调查与研究》(2005年)一文中归纳出:“武汉三镇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表现出第一总体数量偏少,第二等级结构失调,国家级一级所占比例太少,而三级比例过大。”何敏学、都晓鹃在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特点研究》(2005年)一文中指出:“我国人均社会体育指导员约为1:3994,京津沪辽江浙等市处于领先地位。”
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性别构成
李小燕在《宜昌市城区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调查与分析》(2002年)一文中指出:“女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大多为职业女性和离退休人员,这一分布是与女性工作生活生理结构以及对体育的价值观念相应的。”在武笑玲、马美荣等《城市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2004年)一文中指出:“目前洛阳市城区社会体育指导员性别结构与国家1998年的统计基本吻合,性别结构基本合理,男性高于女性,调查还发现女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多为职业女性如文艺工作和离退休人员。”
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年龄结构
孙培初年《龄结构偏大文化层次偏低——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现象调查》(2005年)一文中明确指出:“以上海为例:70%以上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由街道社区聘请专业教师授课培训各区省自己发证,除少量街道社区文教干部外,绝大部分是离退休人员和下岗职工,其中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34岁,平均57岁。”
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文化素质状况
庄永达在《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问题研究》(2004年)一文中提到:“我国已经拥有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约20万人,这样的发展速度和规律应该来说是来之不易的,说明我国的各级体育部门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但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如此高速度大规律地发展背后的质量保证问题。”
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职业分布状况
付明李、飞杰在《武汉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调查和研究》(2005年)一文中表明:“武汉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职业分布中专业社会体育指导员占,兼职的人员最多达到,其次是离退休人员占26%,体育教师所占的比例最少为,其他的为。我们可以看出体育教师所占的比例过少,说明体育教师的积极性还没充分的调动起来。专职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所占的比例不大,说明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先阶段还不能作为一种主要的谋生手段。”
通过以上的文献资料可以了解到,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管理等方面的理论以及它的一些现状。荆州地处我国中南部,社会环境经济实力体育发展水平和体育人口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还处于落后状态。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虽然要顺应我国这个大环境,但也必须体现指导员鲜明的地方特色,因时、因地制宜建立适合本地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262901.html】